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4年鉴
地情

发布日期:2014-11-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建置沿革

  【夏至清时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有人类在甘霖小黄山生息繁衍。新石器晚期遗址和遗存,具有代表性的有甘霖孙村和三界朱孟村遗址。相传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今剡溪)。古唐虞扬州地。夏、商、西周属夏少康封庶子无余之会稽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国、秦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置会稽郡,为郡属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东巡会稽,在剡山星子峰南侧掘土坑以泄王气,曰剡坑,并建县治民,县因以名,曰剡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刘贾封地。高祖十二年(195)为吴王刘濞封地。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剡县为尽忠县。东汉建武(25~56)初,复称剡县。三国吴、晋、南朝、隋时,先后属会稽郡、会稽国、郐稽国、吴州、越州。唐武德四年(621),剡县升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贞观元年(627),一说武德八年(625),废嵊州及剡城县,复置剡县,属越州。唐时,县设乡、里,辖40乡。五代吴越国时,剡县属东府越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剡县改称赡县,辖27乡。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剡县。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置乡、里、都、保。元丰八年(1085),废除都、保。嘉泰《会稽志》载县辖27乡、133里。宣和三年(1121)七月,改剡县为嵊县,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绍兴路。元改乡、里为都、图。至正二十六年(1366),属浙江行中书省绍兴府。明万历十六年(1588),设东西两隅、51都、84图。清承明制,仍属绍兴府。宣统三年(1911),设县城和13乡、2镇。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元年(1912),直属浙江省,推行区、村制,设22区。民国3年(1914),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除道,复属省。民国18年(1929),推行村里制,全县为506个村里。民国19年(1930),改设乡、镇、闾、邻。民国21年(1932),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县辖6区、200乡、25镇、3985闾。民国23年(1934),实行乡、镇、保、甲制。次年,县辖37乡、6镇、1030保、10213甲。民国35年(19469月,撤区划并乡镇。民国37年(1948),属第二行政督察区。7月,县辖39乡、3镇。1949522日,嵊县解放,属浙江省第二(宁波)专区,废除保甲制;6月下旬属第十(绍兴)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1月属绍兴专区。年底,县辖8区、40乡、3镇。19522月,随绍兴专区并入宁波专区。1956年年底,县辖10区、45乡、6镇。19589月,全县人民公社化,以区建社,乡改为农业生产大队;11月,新昌县划归嵊县,全县设19个人民公社130个大队。19591月,改大队为113个管理区。19617月起,恢复19个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0月,新昌县恢复建制。19649月,恢复绍兴专区,嵊县属绍兴专区。19685月,绍兴专区改名为绍兴地区,嵊县属绍兴地区。1979年年底,县辖城关镇和10个区、64个人民公社。19833月起,改人民公社为乡、村建制;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嵊县属绍兴市。1992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11个区公所,调整为17镇、11乡。1995126日,嵊州市成立。20006月,建立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17月,建立嵊州市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2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全市辖11镇、6乡、4街道。20048月,建立嵊州市城南建设管理委员会。20079月,调整行政村规模,从1077个调整为463个。20117月,城南建管委更名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与三江街道合署办公,统称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三江街道)。同时成立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撤销百丈飞瀑景区管委会。

  【市区建置】位于市境中部偏南,嵊新盆地的中心,长乐江和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在此汇合。老城区南临剡溪,西北傍鹿胎山,北枕剡山,金波山、艇湖山屏于东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在市区交会,104国道穿境而过,是浙东陆上交通枢纽。东汉初平至兴平年间(190~195)剡长贺齐始迁为剡县县治。五代吴越国(907~978)中叶称赡都镇。宋初称剡镇。熙宁三年(1070),县城内设坊。嘉泰元年(1201)有10坊。元代,县城设隅、坊,明、清沿用元制。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分城东、城西隅。清宣统二年(1910),设城区。民国18年(1929),城区撤销,与游孝、雨钱区合并为第一区,改隅、坊为里。民国21年(1932),城内分设7镇。民国23年(1934),合并为城东、城西镇。民国27年(1938),第一区复称城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城东、城西镇合并,称鹿山镇。19495月,鹿山镇改为城关镇,为嵊县人民政府驻地。19925月嵊县解放后,撤销临城区、新市乡、新明乡、中爱乡、城郊乡、新联乡、城溪乡,并入城关镇。1995年撤县设市后,为嵊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112月,撤销城关镇、浦口镇、三塘乡,设置剡湖、三江、鹿山、浦口街道,由市政府直管。200411月,将三江街道新明片14个(2007年调整为8个)行政村和中爱片上杨村委托经济开发区代为管理。20098月,三江街道三塘片6个行政村委托开发区代为管理,城南建管委(组建于20048月)和三江街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116月,城南建管委和三江街道合二为一,更名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三江街道)。7月,剡湖街道碑山村委托温泉旅游度假区代为管理。2013年,市区面积216.22平方公里,81804户,229230人,28个城市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81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剡湖街道。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和面积】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曹娥江上游。地处北纬29°1945″至29°4955″、东经120°2723″至121°0655″。东西长64.1公里,南北宽55.4公里。1992年土地详查面积为1789.62平方公里。东与奉化、余姚市相邻,南和新昌县、东阳市交界,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市、绍兴县。

  【地质地貌】地质属浙东华夏褶皱带构造,上虞至丽水深断裂带从境内穿过。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层次明显,类型多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形属盆地低山。中部是溪江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沿江两岸,海拔10米至70米,面积404.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2.7%;丘陵台地在东南部和北部,海拔70米至500米,面积57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2%;低山区分布在嵊新盆地四周,海拔500米至1000米,面积724.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0.6%;中山区分布在西白山和四明山,面积80.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5%,有8座山峰海拔在1000米至1100米之间,以西白山主峰1096米为最高。

  【水系】嵊州市属曹娥江水系,全市水域面积89.8平方公里。剡溪为曹娥江上游,是嵊州的主要河道,起自澄潭江与长乐江汇流口至三界镇下市头,全长32.2公里,其干流澄潭江和支流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在市区附近相继汇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市内低山和中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以红壤为主,黄壤次之。台地丘陵的成土母质主要以红壤、岩性土为主。河谷平原的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洪积物和冲积物,大部分是水稻土。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5个土种。红壤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土类,面积9660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面积1676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岩性土面积919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低丘台地。潮土面积284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及河漫滩阶地。水稻土面积46077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

  【生物资源】嵊州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以天然林木植被为主,有乔木、灌木、竹子、草类等。森林植被中还有许多有经济价值和药用的野生植物。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作物和林园植物。农田作物有粮食类、油料类、纤维类、绿肥类、瓜菜类;林园植物有观赏花木、用材林及茶、桑、果等经济林。植被覆盖率62.38%。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多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6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兽类1种、鸟类3种。1991年,南山林场小溪坑林区被省林业局批准定为蛇类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2家。20057月,在黄泽镇华丰村重新发现绝灭了半个世纪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蝾螈。200611月,位于剡湖街道张墅水库边的市河麂种源繁育基地列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122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南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在四明山北麓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勾儿茶。

  【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74亿立方米。另外,曹娥江水系过境水量13.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总蕴藏量6万千瓦,至2012年已开发5.48万千瓦。

  【矿产资源】境内有已知矿产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能源、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泉水和矿泉水五类。其中硅藻土、黄沙、萤石、花岗岩被称为嵊州矿产的“四宝”。硅藻土远景总储量为5亿吨,属特大矿藏,居全国首位。萤石储量130万吨,属大型矿藏。黄沙品质优良,沙源地带长21公里。花岗岩资源总储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能源矿产匮乏,金属矿短缺,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丰富,其中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等矿种具有较大开发远景和较好经济效益。(市志办)

 

气候特征

  【概况】总的气候特点是:全市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年雨量、年雨日较常年明显偏少,盛夏干旱特别严重,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记录,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偏少,台风影响迟,且影响特别严重。

  【气温】年平均气温17.8℃,比常年偏高1.0℃。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除112月较常年偏低外,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的偏高,其中7月、8月份气温异常偏高,分别比常年高2.8℃、2.9℃。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出现在12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7℃,出现在811日,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温度;≧35℃的高温天数55天,为有记录以来高温日数最多年份;≧40℃的高温天数为14天,为有记录以来40℃以上高温日数最多年份。终霜日出现在315日,比常年偏早3天(常年为318日),初霜日为1118日,比常年迟1天(常年为1117日)。日最低气温低于零度的天数为30天比常年偏多2.3天(常年为27.7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35日,平均初日为326日。

  【降水】年降水量为1224毫米,比常年(1325.3毫米)偏少101.3毫米。全年234681012月降水量多于常年,其余月份均不同程度少于常年。其中7月为最少月份,仅为10.3毫米,比常年(141毫米)明显偏少130.7毫米,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少年份,9月份降水为19毫米,比常年(112.8毫米)明显偏少93.8毫米,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少年份。最大日降水量109.1毫米,出现在107日,为台风“菲特”与冷空气结合带来的降水。全年总雨日为128天,比常年平均(152.9天)明显偏少24.9天。

  【日照】年总日照时数为1757.7小时,比常年平均(1763.7小时)偏少6小时,各月分布不均匀,其中1261012月偏少,其中2月和6月份的日照时数,为有记录以来最少,其余月份明显偏多。

  【降雪】  113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下降,2日夜里到4日全市持续降雪,雪量大,雪深普遍1厘米至2厘米,山区3厘米至5厘米,道路结冰严重。27日夜里到8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市普遍出现中到大雪,山区暴雪,雪深10厘米至20厘米,局部20厘米以上,道路积雪结冰较严重,对交通、电力、农业等造成较大影响。1215日到17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全市普遍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过程面雨量84.7毫米,部分山区出现降雪,竹溪出现2厘米积雪。

  【梅雨期】梅雨期气候特点:入梅略偏迟,出梅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较典型。67日入梅,比常年(614日)偏早7天,出梅在71日,比常年(77日)偏早6天,梅雨期24天,与常年(24天)持平,本站总计梅雨量229.4毫米,比常年的246.3毫米偏少916.9)毫米。梅汛期主要有二次强降水过程。67日入梅第一天就出现了暴雨天气,7日到8日二天面雨量达80.5毫米,最大白岩140.7毫米;从26日至30日受梅雨带影响,出现了第2轮强降水,全市面雨量109.5毫米,西北部雨量较大,最大通源为176.3毫米。全市总的梅雨量主要集中在以上2次强降水过程中,总面雨量248.8毫米,最大为王院339.9毫米。

  【高温干旱】  71820,全市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6项气象要素均创历史新纪录或持平,旱情不断发展,造成了严重灾情。至820日,高温日数已达45天(历史最多196145天),其中40℃以上(含)高温日数14天(历史最多20034天),平均气温31.5℃(历史最高200330.1℃),最高气温42.7℃(历史最高200341.2℃),降水量36.2毫米(历史最少199452.7毫米),蒸发量314.2毫米(历史最多2004277.7毫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9日全市受旱面积达66.6万亩,其中农田11.23万亩(干枯1.63万亩)、茶叶14.16万亩(干枯4.27万亩)、香榧4.2万亩、蔬菜1.4万亩、果木6.34万亩、竹林19.19万亩、花木8.6万亩、其他1.5万亩。近8万人口不同程度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亿元。

  【台风】全年共有3个台风影响。(1)“苏力”强台风(1309):受其外围影响,713日至14日带来了中等强度的降水,全市面雨量14.7毫米,最大的为黄泽兰洲29.4毫米。5个站点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白岩、牛团仓出现9级大风。(2)“潭美”台风(1312):820日到23日带来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面雨量74.7毫米,累计雨量最大的为玠溪145.2毫米。7个站点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牛团仓达10级。(3)强台风“菲特”(1323):105日到9日,25个站点平均面雨量为208.7毫米,其中累积雨量最大的为下王302.1毫米。5个站点出现8级大风,其中白岩和牛团仓10级。据市三防办统计:总直接经济损失7380万元。

  【气候对农业影响评价】  2013年全市单季稻、连作晚稻从播种到收晒,气象条件总体属于温高光足型,本利于晚稻的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累积以提高产量。但生育期内降水较为集中且分布极不均匀,而且期间遭遇了几次较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七八月份的高温干旱以及10月份强台风“菲特”给晚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好在十月以后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晚稻灌浆成熟和收割晾晒,最终实现晚稻总产仅比去年略减,总的来说晚稻生产属于正常略偏差年景。46日夜里到7日早晨的霜冻给春茶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大面积茶树遭受不同程度冻害,茶芽受冻变成棕黄色、萎蔫卷曲。7月到8月我市高温天气持续,气温特别高,旱情特别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影响,很多山地作物绝收。(高建钢)

 

行政区划

  【概况】  2013年,嵊州市行政区划为4个街道(鹿山街道、剡湖街道、三江街道、浦口街道)、11个镇(甘霖镇、崇仁镇、长乐镇、三界镇、黄泽镇、石璜镇、仙岩镇、金庭镇、北漳镇、谷来镇、下王镇)、6个乡(贵门乡、里南乡、雅璜乡、王院乡、通源乡、竹溪乡),另有经济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城南新区管委会(与三江街道合署办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三界镇合署办公)。全市共452个行政村、28个城市社区、14个乡镇(街道)居委会。

  【城市社区增加到28个】三江街道(共11个):仙湖社区、下元塘社区、合新社区、西湖社区、桥南社区、高南社区、新越社区、下中西社区、谢慕社区、莲塘社区、上杨社区。其中下中西社区、谢慕社区、莲塘社区、上杨社区等4个社区委托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鹿山街道(共3个):捣臼爿社区、东南社区、高版社区。剡湖街道(共11个):东圃社区、北郊社区、越秀社区、相公殿社区、龙会社区、白莲堂社区、江滨社区、工农社区、城隍坊社区、新北社区、艇湖社区。浦口街道(共3个):浦口社区、浦东社区、棠头溪社区。

  【三江街道高南社区】由原高南村的高村、下南田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村人口1511人,农户570户。管理范围为:东至官河南路,南以领带园二路与官河南路交叉点向西至高杨路、高杨路向南至领带园四路、领带园四路向西至环堤西路,西至环堤西路,北至兴盛街。米兰阳光、江南春城、正大新城国际划归合新社区管理,小区住户1484户,3654人。

  【三江街道桥南社区】由原桥南村的宓家、高家、马桥、笆弄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村人口2217人,农户871户。管理范围为:东至官河南路,南至兴盛街,西至环堤北路(澄潭江堤坝),北至官河南路与环堤北路交汇处。世贸金樽、新国商、保罗洲际大酒店划归桥南社区管理,小区住户679户,578人。

  【三江街道西湖社区】由原西湖村的爱湖头、西港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村人口1503人,农户578户。管理范围为:东至上三高速,南至南六路,西以兴盛街与仙湖路交叉点向南延伸至领带园一路、领带园一路向东至嵊州大道南、嵊州大道南再向南延伸至甬金高速,北至兴盛街(上杨社区除外)。

  【三江街道合新社区】由原合新村的五里浦、隔水、三板桥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村人口1820人,农户695户。管理范围为:东至官河南路,南至甬金高速,西至环堤西路(新昌江大坝),北以领带园二路与官河南路交叉点。丽湖小区、爱德外国语学校划归合新社区管理,小区住户662户,1093人。

  【三江街道上杨社区】原村人口1018人,农户405户,被征用土地农户已办理农转非手续。管理范围为:东至雅戈尔大道,西至剡兴路,南至亭山公园、忠铨村,北至嵊张线。还包括文化创意园小区(在建)。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三江街道莲塘社区】原村人口1239人,农户434户,已全部办理农转非手续。管理范围为:东至经五路,西至双塔路,南至嵊张线,北至高翔路。还包括朝晖雅苑小区、雅邦小区、五金机电城、翡翠东城小区,小区住户450户,1350人。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三江街道下中西社区】原村人口1085人,农户405户,已全部办理农转非手续。管理范围为:东至经五路,西至上三高速,南至双塔路、天乐路,北至黄泽江。还包括玉兰花园小区(在建)、赞成雍景(在建)。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三江街道谢慕社区】原村总人口1049人,已全部办理农转非,小区住户952人(正大文萃、春晖苑等)。管理范围为:东至双塔路,四至上三高速,南至嵊张线,北至一景路。现委托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三江街道新越社区】为新设立的城市社区,管理范围为东至嵊州大道南,南至甬金高速,西至官河南路,北以兴盛街与官河南路交叉点向东沿兴盛街至仙湖路、仙湖路向南至领带园一路、领带园一路向东至嵊州大道南。市府大楼、企业总部大楼、领带园厂区、中大剡溪花园、锦绣嘉园划归新越社区管理。园区内企业300多家,小区住户1087户,1757人,锦绣嘉园三期在建。办公地址设在城南新区管委会内(仙湖路380号)。

  【浦口街道棠头溪社区】由原棠头溪村组成,下辖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72人。管理范围东至东三路,南至原棠头溪村行政村地界,西至104国道,北至南二路,包括凯邦、亿田、西门冲片、江苏丹阳等厂区所在区域。办公地址设在棠头溪村原村办公楼。

  【浦口街道浦东社区】由原浦东村的畈田、无底井两个自然村合并组成,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60人。管理范围为东至原浦东村行政村地界,南至南二路向北西门冲片厂区外,西至浦南大道,北至浦东大道向北至时代厨具厂厂区。办公地址设在无底井自然村办公楼。

  【浦口街道浦口社区】由原浦口村组成,总人口1838人。管理范围东至浦东一路与浦东一路向东至浦东二路和北一路交叉点,南至隔水公路,西至104国道,北至原浦口村行政村地界。办公地址设在浦口村原村办公楼。

  【平安边界创建】嵊州市与奉化市、余姚市、新昌县、东阳市、诸暨市、柯桥区、上虞区相邻,边界线长372.1公里,其中嵊州与东阳市界线约72.4公里,与奉化市界线约22公里,与余姚市界线约31公里,与柯桥区界线约62.1公里,与诸暨市界线约47.3公里,与上虞区界线约59.9公里,与新昌县界线约77.4公里。共埋设界桩25个(含三交点界桩7个),涉及13个乡镇(街道)、24个行政村。2013年,分别和余姚市、奉化市对“宁绍线”余姚嵊州段及奉化嵊州段进行了联合检查,通过内业联检和外业联检,检查情况跟界桩登记表上记载一致,界线两侧地形、地物和界线标志物无明显变化。(沈荣华)

人口变迁

  【年末实际人口】  2012年年末,全市21个建制镇乡上报的人口总数为734609人,2013年加减四项变动(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后,年末实际总人口数为733667人。

  【全市人口及变动情况】  2013年年末,全市共有263076户、733667人,其中男性377426人,女性356241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591,非农业人口数为194715人,比2012年增加了3794人。201311日至1231日,全市出生5269人,其中男性2663人,女性2606人,出生率为7.17‰;死亡5476人,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345人,死亡率为7.45‰;自然增长率为-0.28‰。迁入2553人,其中省外迁入1566人,省内迁入987人;迁出3169人,其中迁往省外1465人,迁往省内1704人。(沈宇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