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概况】 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新一轮扶持政策和措施;老龄工作再上台阶,荣获浙江省“老龄工作”先进集体;贴心民政、阳光民政、创新民政、数字民政、和谐民政和廉洁民政“六大民政”建设积极推进,民政事业得到新发展;福利彩票销售再上新台阶,首次超亿元,同比增长83%;城乡社区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完成96345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民政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军干所荣获绍兴市“敬老文明号”,阳光山庄荣获省“敬老文明号”称号。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全市社会养老服务水平,1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形成合理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基本建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张以上(含,下同),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40%以上,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补贴制度,老年人中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比例不低于3%;市、乡镇(街道)二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乡镇(街道)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三级组织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 8月,建立了第一个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培训基地设在市区职工农民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的建立,将为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护理人员。
【养老机构标准化】 4月9日,省质监局标准化重点项目2013年第二批验收专家组到嵊,对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协会承担的“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验收,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验原始记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项目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服务标准、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绩效评价等进行了验收。
【首家村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12月19日,养老进礼堂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立仪式在仙岩镇西鲍村文化礼堂举行,为丰富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内涵,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西鲍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全市首家村级照料中心,也是全市探索农村文化礼堂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试点。为使文化礼堂与居家养老结合,全市确定在西鲍、东郭、谢家庄三个村试点“养老进礼堂”,将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打造成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以“生活照料、精神养老”为主要内容的“养老进礼堂”模式,既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需要,也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需要,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退役士兵安置】接收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343人(城镇退役士兵76人、农村退役士兵267人),累计发放安置费430余万元。采取“考试考核、按分选择、网上公示”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2012年符合安置条件的12名士官,全部进行了工作安置,其中乡镇事业编制3个、国有企业单位9个,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 3月27日,全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在市职技校开班,来自全市的75名退役士兵参加烹饪、机电维修、数控操作等实用性较强的3个专业的就业培训,实现到课率、满意率、就业率均达到100%。
【下岗失业复退军人再就业】扩大下岗失业复退军人就业面,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困难问题,全市再次开展了下岗失业复退军人推介上岗工作,共有22个单位参与推介上岗,23个单位接收上岗人员,207人参与报名,162人参与抽签,61人被安排上岗。
【殡葬基本服务政府买单】 2013年,全市实施殡葬基本服务项目政府买单,资金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并由市民政局直接实行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其中免费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包括在异地死亡并火化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在本市全日制学校学习非本市户籍的学生;驻嵊部队现役军人;与本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项目为:遗体接运(限本市范围内使用普通接尸车辆);小型告别礼厅;遗体火化(限普通火化炉);抬尸费;骨灰盒(普通型)。2013年,全市共有2897人次得到殡葬惠民补助,补助总金额199.38万元。
【丧事移风易俗】 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就全市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提出四项要求:一是本市居民去世后,要严格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实行火葬,简办丧事,不得铺张浪费,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动。二是为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倡导不用花圈。三是为规范骨灰管理,遗体在市殡仪馆使用高档炉或普通炉火化后,骨灰全部实行碳化细化处理,一律采用统一规范的骨灰盒装灰,禁止拾取遗骨进行装棺再葬。四是加强丧事敲打乐队和电子礼炮的管理,早晨六时前和晚上10时后,公共场所、居民区附近、途经人员密集的区域不得敲打奏乐和鸣放电子礼炮。行丧队伍不得绕行市区及集镇区主要街道。
【婚姻登记】 婚姻登记中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推进零距离、“一对一”服务,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926对,离婚登记1641对,补发结婚证1564对,复婚324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9827份。
【社会组织年检】 对全市162个社会团体和22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年度检查。经过各民间组织自查,各业务主管单位初审,我局审查,参检率分别为社会团体99.4%,民办非企业单位99.1%。社会团体应检162个,其中免检3个,合格158个,未参加年检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检223个,其中免检6个,合格202个,基本合格3个,不合格10个,未参加年检2个。
【社会组织信用等级评估】 制定并印发了《嵊州市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和《2012年度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在社会组织自愿申请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单位自评、市社会组织评估小组实地评估,市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审定、公示等程序,2012年度全市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结果:嵊州市档案学会AAA级,嵊州市民营剧团演出协会AAAA级,嵊州市阳光山庄(市敬老院)AAAAA级。
【地名管理】 2013年,全市命名了浦兴路、浦东五路、浦东六路等6条道路。命名了“东方豪庭”“状元名苑”“金茂世家”“书香园”“顶御华府”“万都公馆”“中翔绍兴温泉城”“剡溪雅苑”“紫南苑”“鸿森苑”“城南综合农贸市场”等11处地名。
【福利企业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取消一批、规范一批、认定一批、扶持一批”的目标,市民政局启动了全市福利企业规范管理工作,集中三个月时间,与财政、国税、残联等部门一起,对全市67家福利企业开展了联合专项检查,注销资格9家,保留资格1家,限期整改23家,通过资格认定34家。
【移民安置与后扶】 开展多形式的移民培训工作,通过“送培训进村、集中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培训移民1200多人次。科学合理编制移民扶持项目,以项目带发展,落实28只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总投资647万元,完工并通过验收21只,落实小型水库解困项目41只,投资480万元,完工并通过验收32只。
【福彩销售】 全年销售电脑票5905万元,刮刮乐即开票销售1410.5万元,中福在线销售6184.5万元,合计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筹集公益金723.5万元。
城乡社区建设
【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 3月20日,市委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就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增强社区服务能力进行部署。会议提出城市社区建设四项要求:一是通过加强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来理顺管理体制,有序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市委成立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把社区建设纳入对街道和共建共驻单位的年度考核。二是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社区中长期规划等方法,来完善投入机制,大力改善社区工作条件。三是通过加快“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加强对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培育和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来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四是通过加强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功能,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来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宜居社区环境。五是通过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配置数量,加强考核管理,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来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96345公共服务平台】 全面建成覆盖16个城市社区及经济开发区,可免费提供市民生活服务全方位信息的嵊州市公共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拨打热线电话96345向平台提出家政方面的咨询和需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娱乐、文化等领域,对114查号库200余万条信息和号码百事通信息中3万余条数据进行梳理,把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同时吸收服务行业加盟,大力发展公共类、个性化的服务,把劳动就业、医疗服务、居家养老等资源纳入服务范围,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2013年,全市首次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16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共有选民数77386人,代表数774人。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8名,其中大学生村官5名,占10.4%,女性24名,占50%。新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4岁,成员年龄趋向年轻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5名,占总数的73%,成员素质得到优化。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5人。通过本次换届选举提高了选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联系,改善了居民代表会议的结构,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区工作者管理】 出台《嵊州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每个社区的专职社工配备应不少于5人,分工负责社区党务、社会保障、治安调解、计划生育、妇女儿童保护、文体卫生、小区物业监督等工作,规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详细制定了专职社工的考核奖惩办法。对专职社工的报酬待遇,提出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社区工作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分别给予每月100元和200元的专业技术职务补贴。另外,专职社工还将参照我市企业职工标准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待遇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列入相关街道支出基数。
【村改居】 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改居和新设社区步伐,2013年,全市11个行政村改设社区:三江街道下中西村改设下中西社区、谢慕村改设谢慕社区、莲塘村改设莲塘社区、上杨村改设上杨社区,鹿山街道捣臼爿村改设捣臼爿社区、东南村改设东南社区、高版村改设高版社区,浦口街道浦口村改设浦口社区、浦东村改设浦东社区、棠头溪村改设棠头溪社区。三江街道新增新越社区。(沈荣华)
民族宗教事务
【民宗工作网络】建立宗教工作季度例会制度,由市民宗局牵头,会同食品卫监等相关工作部门建立例会制度,及时交流、分析、协调有关工作。与乡镇(街道)、场所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真正织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顺利完成佛教和基督教两个团体的换届工作。并指导各团体建立和完善工作分工和管理制度,实现换届过程平稳、过渡交接顺利、进入角色迅速的目标。
【宗教场所规范管理】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加强与乡镇、宗教团体的协同配合,通过统一编印创建台账、及时调处教内教外矛盾、加强对财务、活动、人员等检查指导和服务,及时调整场所负责人、开展财务(会计)委托代理等措施和办法,克服宗教场所负责人年老文化低的困难,基本完成“三个专项”工作的全覆盖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任务。没有发生一起活动场所安全事故,教内教外矛盾冲突积案基本化解,没有出现新的大的纠纷,基本确立了“教内矛盾团体为主、政府支持,教外矛盾政府为主、团体配合”的矛盾冲突调解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四个安全的工作基础。
【少数民族工作】开展少数民族人口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市内少数民族人群的分布情况及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会一基金三助行动计划”(嵊州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嵊州市同心基金,助学、助困、助业)民族工作机制的设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党派团体的大力支持,已募集到100万资金,用于资助全市少数民族人群就学、就业及生活困难的“三助”行动的专项资金每年可达到20万元。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实现少数民族联谊有平台、帮扶有项目、工作有计划的目标,提高了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力。(麻培兴)
人口与计划生育
【概况】 2013年全市共出生4907人(年末总人口为733667人),计划生育率为95.09%;出生率6.68‰,自增率-0.78‰;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率为93.48%,免费婚前免费医学检查率为94.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9,出生当年上报及时率为96.35%。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登记管理率达90%以上。工作信息《嵊州全程控制“两非”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信息)》刊发。
【公共服务】 一是立足法定职能,明确服务项目。明确乡镇(街道)级行政服务中心人口计生窗口服务事项12项,其中7项办理、5项受理。明确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窗口代办服务事项6项。二是遵循效能原则,简化服务程序。充分依托电子政务审批平台系统,探索实行联网审批新方式,实现简化手续,就近办理;简化流动人口办证事项;简化环节,联网审批。三是围绕便民核心,完善服务机制。重点规范实施五项制度。即全面公开,及时释疑机制;首问定责,一次性告知制度;承诺服务,限时办结制度;因地制宜,特事特办制度;免费服务,全程代办制度。
【优生服务】 全市继续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遗传基因筛查项目,实施高风险对象干预跟踪随访制度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登记制度。2013年,对106例孕前遗传基因对高风险对象进行市镇村三级干预跟踪随访工作。“七免三补”政策覆盖率达90%以上,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6.17‰,为全绍兴市最低,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优生促进工程成效显著。
【生育服务】 继续深化孕情服务管理十项制度,全力构筑孕前、孕中、出生后三道“防火墙”,实现全程控制。一是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市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合、部门联手、区域联动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新闻媒体刊播“关注性别平衡 共建幸福嵊州”的公益广告宣传,户外环境宣传,主题活动宣传,市镇村三级联动,在全市形成打击“两非”行为的强大宣传声势和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部门联合,开展督查。市人口计生局组织公安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到相关医院联合开展性别比治理专项督查,进一步强化对“两非”案件和非法行医案件的查处力度。
【社会抚养费征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征收自由裁量权限,运行好行政处罚(征收)阳光政务系统,继续把违法生育情况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全市107名计生干部做到持证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环境。推进执法装备建设,全市9个乡镇(街道)已建成配有录音录像监控设备的规范化办案室,为提升基层办案水平提供了物质保障。
【惠民政策】重新修订《嵊州市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了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慰藉帮扶力度,全年累计享受公益金补助230480元。2013年度符合奖扶条件的8368人,金额8033280元,退出976人,新增2275人,符合特扶条件的548人,金额1230240元,退出2人,新增82人,没有出现错、漏报,无上访事件发生。双农独女家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121人,补贴560500元。
【均等服务】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建立每季度与公安、卫生、流管局等部门信息互通协作机制。与公安部门共享信息210556条;与卫生部门共享跨省生育信息共818条信息。继续实行信息交换工作的考核制和通报制。2013年,全市省内流动待办应办共65742条,已办65242条,办结率99%。提交现孕信息191条,未办理婚育证明7173条,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3626条;通报查孕查环3848条,办理并通报一孩生育服务登记21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提交任务。重点对象反馈915条,接收通报信息2311条,反馈率和接收率达85%以上。为现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服务提供了依据。二是开展专项督查。通过随机抽查、实地踏看、问卷调查的形式,每季度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专项督查。流动人口登记率为历年最高。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新出台信息采集奖励办法,落实企业计生服务员报酬。
【生育审批】 一孩生育证明登记工作更加简化。一孩生育证明登记推行“五个制:登记机关选择制、婚育证明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代理便民制和免费服务制,对于资料齐全、条件符合的对象实行即时办结。再生育审批工作更加规范。2013年,全市共再生育审批1524例;其中特殊情况生育审批141例;另外符合条件未经审批生育后的备案人数27例。行政审批案件超期率为零,提前率为100%。树立了“实数计生”的理念,提倡“宁要扎实的低指标,不要虚假的高指标”。对乡镇(街道),继续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业务评估二合一的考核办法,实施阳光考核。对部门,对全市33个部门加大考核覆盖面和“一票否决”审核执行力度。鹿山街道作为国家“生育意愿调查”的样本点,完成国家的“生育意愿调查”任务。
【计生协会建设】 把“五关怀对象”作为主要关怀对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全市23家企业冠名基金单位,通过续签协议,从原来认捐3年的有4个单位改为长期,有7个单位延长至10年,有12个单位延长至6年。所筹资金用于生育关怀行动。同时,搭建少生快富项目平台,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平台,困难扶持紧急救助平台,和以增进计生关爱促进家庭幸福为目的的“两进”活动平台,努力在浦口街道浦口中学创建省级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阳光计生行动】 以开展阳光计生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政务公开版面和内容,组织开展“下评上”活动,“请农民兄弟评计生”、“请外来人员评计生”,全市共发出评议卷1000份,收回 1000份,满意率达到96%。规范网络发言人、12356热线等群众投诉和监督平台(渠道),全年受理来信来访48件次,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袁彩妃)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支状况】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居民收入稳中有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嵊州调查队抽样调查表明,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85元,比上年增长9.4%。从收入的内部构成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494元,比上年有所减少,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0354元、4973元和7697元,分别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48元,比上年增长21.1%。在分大类消费中,食品消费人均支出7289元,比上年增长12.9%;衣着类消费人均支出2464元,同比增长30.4%;居住消费人均支出1155元,同比下降13.4%,主要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1523元,交通通讯人均支出3368元,教育文化消费支出2614元,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医疗保健人均支出1017元,增长3.8%。
【农村居民收支状况】 201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22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收入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征:一是工资性收入构成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为7581元,比上年增长1.1倍,占全部纯收入的比重为45.9%。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民从事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为7122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增长2.4%,第二产业纯收入增长19.2%;第三产业纯收入增长33.9%。三是非经营性收入持续攀升,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从利息、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租金、退休金养老金等非经营性来源得到的收入人均1819元,比上年增长13%。四是增收幅度趋向平缓。从历史调查数据来看,2008年至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分别为12.3%、9.8%、13.1%、17%、11.7%、10.8%。从2012年开始,收入增幅有所趋缓,呈现渐渐回落的态势。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农民生活消费也随之上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53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用于食品的人均消费支出为4171元,增长20.4%;用于衣着的人均消费支出664元,增长32%;用于居住的人均消费支出1419元,用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人均572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3%和2.6%;交通和通讯人均消费支出1725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支出779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支出994元,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过庆东)
新居民工作
【规范管理】 市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嵊州市2013年度乡镇(街道)、开发委、温泉度假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市公安局和新居民局联合制订《嵊州市2013年度乡镇(街道)、开发委新居民服务管理所(站)考核办法》和《嵊州市新居民专管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街道)、新居民服务所及新居民专管员的考核,取消原来登记办证数的考核,注重准确率的考核,并将新居民服务管理专项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挂钩。
【优化服务】 新居民服务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使新居民管理达到制度完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新居民服务管理经验,拓宽服务管理手段,规范新居民的各项政策。2013年7月,市府办出台《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新居民居住证实施中的有关政策的通知》,按照“总量控制,逐年增长”、“高门槛、高享受”、“自愿申请、严格审批”的原则办理居住证,保障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居民享受有关市民待遇,不断改善新居民的就业环境,建立完善新居民的法律救助制度,切实保障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解决难点问题】 强化新居民管理,紧紧围绕“摸清底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三个重点来开展工作,利用开展信息大采集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三个不”的难点。(一)是解决底数不清的问题。以用工企业、出租房屋为重点,上门检查、核对、登记等方式,对辖区新居民情况开展调查走访,全面摸清辖区内新居民和出租房屋的底数。(二)是解决信息不准的问题。根据“人户一致、以房管人”的原则,建立健全出租房屋档案,详细记录出租房屋结构、承租人员等情况,对摸排出的出租私房签订《治安消防安全责任书》,督促房主履行责任和义务。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新居民进出情况。(三)是解决队伍不全的问题。出台《嵊州市新居民专管员管理办法》,完善新居民专管员的招录、考核和管理,全市现有专管员123人专职专用,有新居民专(协)管员194名,新居民与专(协)管员配备比达到459∶1。
【新居民技能培训基地】 为提高新居民的职业技能,增强新居民的就业能力,9月,在宏达制衣有限公司、剡湖成人学校和城西职技校,同时挂牌成立了3个新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新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后,加大了对新居民的培训力度,开展了6期培训,共计培训新居民561人,进一步提升了新居民的综合素质。
【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协作机制】 为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有效服务和管理,探索构建新居民流入流出地政府“两头抓、双向管”的工作机制。8月,与乐平市公安局和新蔡县政府办签订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双向协作协议书》,通过双方协商洽谈,在建立双向协作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和反馈制度、流出地派驻流入地工作人员制度、服务互补制度、联合督查评估制度等五个方面达成相关合作协议。
【新居民服务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 为更好地摸清新居民人口底数,掌握新居民人员动态变化,达到精准化管理目标,实施新居民服务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和服务大厅项目建设,把新居民服务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打造成跨部门、跨地区共享信息平台,成为新居民信息管理库、新居民工作交流平台、网上便民中心。新居民网上申报平台开通13个流管所账号、109个企业账号和80个流管通的账号,保障信息登录及时。
【党员再组织化建设】 为切实加强对新居民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新居民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市委两新工委、市流管办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新居民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新居民党员“一方隶属、多方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并在剡湖街道相公殿社区开展新居民党建试点工作。
【建立关爱长效机制】 镇街层面建有定期走访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文化娱乐设施共享制度、联谊活动制度、廉租房制度等;村(社区)建有以外管外制度、共享村级经济制度等;企业建有员工福利优抚制度、人才培养机制、居住生活保障机制、女职工生活关爱机制等。爱心夏令营、集体婚礼、新居民评比成为市级层面每年必搞的关爱项目。
关心下一代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民营企业关工委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共新组建民营企业关工委93家,创建“五好”示范企业关工委16家,在企业“教育、培训、关爱”青年职工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二是成功举办了绍兴市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现场会。黄泽镇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村关工委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开展文化活动及建设精品村相结合的做法、企业关工委的“党政负责定思路、关工组织作部署、工青妇团抓落实”的三句话运作模式和六方面工作经验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作用发挥】 各级关工委十分重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优势,市关工委邀请“五老”顾问,参与办公室组织的基层调研活动5次,参加人员达17人次。乡镇(街道)关工委组织600多名“五老”参与到关工委关爱帮教、科技帮扶等活动中。
【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学习雷锋、宣传最美浙江人”主题教育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孝敬教育常态化教育;四是开展初三毕业生的法制案例教育。市关工委讲师团爱国主义教育分团、法制教育分团、心理家庭教育分团讲课14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3363人次。
【帮困关爱工作】 市关工委通过做好革命老区“爱心营养餐”发放工作,开展帮困助学、科技帮扶、结对帮教、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各类典型培育宣传】全年共创建“五好”示范企业16家,示范村6个。3月,市关工委参加了全省关工委关爱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典型发言。在自办的简报上摘登受资助大学生们的来信,还邀请优秀毕业生们参加回乡大学生迎春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体会。(许剑文)
老龄工作
【老龄人口】 根据户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54万,比上年同期净增0.84万,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84万人,百岁老人16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1.18%。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8月,第五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由全国老龄委、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等7部门主办,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会上表彰了一批“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市旅游局游客接待中心的金海英获此殊荣。
【老年节】 为庆祝全国首个“老年节”暨浙江省第26个老人节,市老龄办组织开展“情暖夕阳”————“尊老、爱老、助老”故事征文大奖赛,宣传尊老、敬老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10月13日,在市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乒乓球、台球、围棋、象棋、飞镖、抛圈等活动,吸引3500余名老人参加。全市各乡镇、村老年协会、老年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黄泽镇老年体协举行了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展示老年朋友的风采;三界镇南街村举办庆重阳贺寿星文艺演出,为9名90岁以上的老人献上鲜花、蛋糕和祝福;下王镇郑家岙村组织晚辈代表向村里62位老人鞠躬敬茶,表达了晚辈们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之心,该村还为老年人颁发了长寿奖、孝顺奖和慈爱奖;鹿山街道小砩村和两湾新村举行了重阳节越剧表演;全市各涉老部门安排了座谈会、联谊会、书画比赛、登山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百岁老人】 4月,市民政局会同绍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全市百岁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并为每位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重阳节期间,市民政局对全市的百岁老人进行慰问,并为每位百岁老人送上800元的慰问金,捎去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节日祝福。全市共有百岁老人16位(其中男性3位,女性13位),年龄最大的是甘霖镇殿前村的姚松仙老太太,今年已经106岁。百岁老人每月还享受300元的长寿保健补贴。
【“敬老文明号”】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市老龄办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各级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行业立足本职,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敬老文明号”创选活动,涌现出一批为老服务先进典型,市阳光山庄(市级敬老院)、退休干部管理中心、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交通分公司被命名为第一届浙江省“敬老文明号”,市阳光山庄(市级敬老院)、退休干部管理中心、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交通分公司、市军干所、市康复护理医院等被命名为绍兴市“敬老文明号”。
【老年宜居社区】 建设共融、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城区和老年宜居社区,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与城市社区和谐发展,剡湖街道城隍坊社区和龙会社区分别被命名为绍兴市“老年宜居社区”。
【“最美夕阳红”书画展】 10月9日上午,“最美夕阳红”上虞市、嵊州市重阳老年书画展在我市艺术村举办,此次书画展为期3天,这次展出的150幅书画作品,都是两市老年书画爱好者的最新力作,充分体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绍兴市老龄办为庆祝全国第一个老年节举办了第一届绍兴市老年书画摄影大赛,我市老年朋友们积极参加了本次比赛,44幅参赛作品参加书法、美术和摄影三大类比赛,我市老龄办被绍兴市老龄办评为优秀组织奖。
【老年电大】 加强老年电大教育工作,构筑老年电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扩大学员规模,夯实教学阵地。市阳光山庄通过老年电大绍兴市级示范点验收。
【阳光山庄养老服务品牌】 2013年,市阳光山庄本着“以老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服务宗旨,按照“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总体安排,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内强基础,外树形象,在“新”字上写文章,探索发展新思路,规范服务,优质工作,改善环境,提高群众满意率,增加入住率,努力把阳光山庄办成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窗口、展现养老服务单位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养老服务先后荣获浙江省、绍兴市两级名牌产品。(沈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