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4年鉴
经济管理

发布日期:2014-12-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工作】 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有482家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完成了深化改革,转换职工劳动关系32437人。其中,2013年完成企业改革2家,一是市甘霖镇西山楼陶器厂与西山楼村解除挂靠关系,二是银河铝业兼并了普适尔公司。企业改制始终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操作实施,国有集体资产一律实行公开竞价拍卖,职工身份置换实行严格统一补偿标准,全员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对改制企业在城建规划区内土地一律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储,公开出让。

  【中心镇培育建设】  2013年,全市中心镇培育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中心镇建设评价办法和考核奖励政策,中心镇专项补助资金从2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扶持政策从“天女散花”向“突出重点”转变,加大了对中心镇盘活资源、带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的“以奖代补”投入力度。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组织专题研讨班,编印《周边的城镇化》动态资料,切实提高中心镇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快推进绍兴市中心镇“新三年建设计划”项目,基本完成绍兴市年度目标任务。甘霖、崇仁、长乐、三界、黄泽5个省、绍兴市中心镇共实现生产总值157.74亿元,占全市的39.8%,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5.29亿元,占全市总财政收入的14.1%,同比增长10.5%;规上工业产值77.14亿元,占全市的18.9%,同比增长6.1%;工业性投资43.15亿元,占全市44.3%,同比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3元,同比增长10%5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25.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3.6万人,人口集聚率达48.2%;中心镇工业功能区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入区企业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30家,初步形成具有各镇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协调和督促。按照《嵊州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市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求,抓好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部署下达年度工作计划和分解计划,做好实施情况的汇总分析和督促评估。二是实现平台对接。在嵊州政府网、嵊州政务网加载“信用浙江”网,初步实现个人、企业、政府信用与省公共联合征信平台的对接。三是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根据《关于建立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考核评级、黄牌警示、红牌淘汰制度的通知》,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对口管理责任,严格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并实施执业规范,推行“诚信等级”及“黑名单”制度,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促进中介机构公平竞争发展。(刘小明)

发展计划管理

  【年度计划编制】  2013年,市发改局编制完成《关于嵊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在市十五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在充分对接有关部门相应指标基础上,提出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建议和分解计划,由市政府发文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  20139月,市发改局全面分析评估了两年半以来“十二五”规划纲要执行情况,以及政策措施、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客观分析了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更好落实、更好完成纲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对策措施。在《纲要》四大类27项指标中,民生改善、生态文明两大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规划中期目标的要求;经济增长类5项指标中,4项指标基本达到中期目标,1项指标即全市生产总值低于纲要确定的10%的增速目标;转型升级类5项指标中,2项指标基本达到中期目标,3项指标与规划目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完成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困难的有全市生产总值、自营出口额、城市化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

  【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市发改局重视抓好经济运行现状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调研,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月报表制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完成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是年,经济增长虽有回落,但仍保持稳定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8%,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的一倍多;完成“个转企”985家,新增规上企业87家;纺织产业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厨具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并成功引驻“极压抗磨润滑剂”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同时,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农业稳中趋优,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统筹实现新提升。

  【重大项目建设】  2013年,全市26项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和70项实施性政府投资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5.85亿元、26.73亿元,均完成全年计划的107%18项绍兴市“新三年建设计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3.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1.5%15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9%5只省“41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9%。主要举措是:第一,科学编制项目计划。建立和完善了项目计划编制“八项流程”,着力抓好2013年市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前期项目的对接和计划下达工作。第二,注重项目推进机制建设。完善重点工程建设“三比”竞赛和优化服务考核办法及工程变更办法等十多项政策和措施,加大市委、市政府对责任部门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力度,调动责任部门积极性;推行项目建设问责制,牵头做好重大项目相关机构的联系、协调、督查等工作;第三,制作专题片督查重点工程。对全市26只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和8只预备项目的投资进度、形象进度、存在问题等,通过图片、实景拍摄,并附上文字说明、专人解说、进度排名,在全市半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督查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上播放,全面地展示项目实施情况,促动项目单位正视问题,加快项目建设。第四,组织开展全市重大项目质量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是年,在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下,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5亿元,同比增长21.8%

 

  【“双重”专项行动】  2013年,市发改委根据省、绍兴市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将“双重”行动(围绕重大决策,推进重大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第一时间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部署推进重大项目活动和集中调研活动,创新开展“面对面服务”。一是送政策。搜集了近年来国家、省、绍兴市以及嵊州市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项目管理和优惠措施等,编撰《产业政策文件汇编》,主动送到乡镇(街道)、部门、平台、企业和项目单位;举办了全市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业务培训班,组织业务骨干下基层,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业务培训和对接,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二是亮承诺。向每个具备项目申报条件的单位作出承诺:只要项目单位需要,从嵊州到绍兴、杭州、北京,都尽力做好全程服务。三是提效率。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流程,让办事单位省时省力。

  【项目资金和建设用地争取】  2013年,全市共有66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计划盘子,争取到省、国家资金102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8993万元;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87亩,为缓解全市建设用地和资金的紧缺局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浙(嵊)商回归工作】  2013年,通过组织实施“浙(嵊)商之春”“越商家乡行”“十万浙商进百区”和重点项目推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和重大举措,全市浙(嵊)商回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34只,协议总投资56.6亿元,其中,市外省内项目8只,协议总投资37.09亿元;实到省外资金14.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3%;实到市外省内资金5.3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6%;新增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浙(嵊)商回归项目12只,其中嵊州市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列为浙商回归重点项目。

  【二期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在落实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嵊州市二期企业债券发行担保单位的基础上,及时与省、国家发改委沟通协调,成功通过省发改委初审和国家发改委预审。

  【国内合作交流】  2013年,市发改局组织有关企业参加“西洽会”、“哈洽会”、“西博会”等国内大型洽谈会及其他重大展会活动;推进山海协作对话对接,落实常山县山海协作资金75万元,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两农”保险】  2013年,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农户20.85万户,参保率99.8%;农业保险参保户1869户,大户综合参保率90.8%。(袁孟波)

价格管理

  【收费单位年审】  2013年,市发改局与市财政局成立了收费年审办公室,并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12年度收费年审工作的通知》。从3月初起,对65家收费单位和教育系统进行收费年审,合计年审额2.5亿元,比上年增加2849.27万元,增长12.9%;其中,行政性收费为13909.13万元,事业性收费为11091.03万元,分别占收费总额的55.6%44.4%,年审合格率达到100%

  【培训收费审核】  2013年,市发改局加强了培训收费管理。年内核定的收费项目有:嵊州中学初中部和育英小学这两所民办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青少年假日文化培训收费标准,剡湖街道龙会社区停车收费标准,嵊州中学、马寅初中学学生公寓住宿费及空调使用费收费标准。此外,还完成市人民医院特需服务和65家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工作。

  【涉企收费项目】  2013年,市发改局会同相关部门及时降低了涉企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项目的收费标准,转发公布了降低后房产测绘服务、土地价格评估服务、环境影响咨询和评估服务等收费标准,核定了嵊州环兴污泥处理有限公司污泥焚烧价格。同时,开展了政府定价经营性收费情况调查,启用了新的收费动态监管系统,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改善了投资环境。(史南侠)

  【价格监测制度】  2013年,对全市原有价格监测网点进行了布局调整和整合,全市共设立价格监测点15个。同时,大幅度增加和扩大价格监测和信息公布的品种范围,监测品种由原来的33个增加到62个,对粮油、副食、蔬菜、农资、建材等商品进行重点监测,并实行“一周一报”制度。

  【成本监审】  2013年,开展上年度的城市供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的定期监审。实施了2011年至2012年度管道天然气销售成本的定调价成本监审。在监审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监审的一般技术规范和监审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各项成本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审核。共计核减成本1686.69万元,其中城市供水成本核减629.82万元,污水处理成本核减439.6万元,污水收集成本核减76.76万元,天然气销售成本核减540.51万元。

  【电站上网电价审核申报】  2013年,审核申报了4个电站报废更新后的上网电价。其中每千瓦时的平均电价:丰潭电站0.43元,剡源水库电站、平天荡电站0.4364元,清潭电站0.44元。

 

  【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 在成本监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听证方案,在《今日嵊州》和嵊州市政府网公开征集听证参加人,并于20131018日召开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在听取听证代表意见后,对城市供水维持原来价格,对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从原来的每立方米0.7元调整为0.6元。

  【管道天然气价格调整】 因上游天然气价格调整,致使天然气销售成本增加,经审核并报经市政府2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非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为5.5/立方米,允许根据用户用气量大小等因素在不超过10%的幅度内上下浮动。

  【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2013年度新粮上市起,提高全市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32元、135元、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10元。(竺章金)

  【节目市场价格监管】 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等节日前后开展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共检查商业零售企业、餐饮、旅游景点、交通运输、停车场等单位50余家,出动检查人员70人次,确保了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涉农涉企收费检查】  2013年,市发改局继续采取下查、本级检查、年审三项工作一起展开的方法,重点对部分乡(镇)街道、国土、建设、工商、民政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农民建房收费、畜禽防疫检验收费和有关评价、评估、农资等涉农涉企价格和收费,共检查单位17家,有效地巩固和提升了全市历年涉农、涉企价格和收费整治成果。

  【医疗卫生收费检查】  2013年,市发改局对乡镇卫生院、市区内药品商店实施重点检查,共检查单位14家,出动检查人员28余人次。其中对扩大范围收取计算机图文报告费的单位作了处置和规范,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教育收费专项检查】  2013年,市发改局采取抽查方式,对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进行收费专项检查,共检查学校14所。重点检查了义务制教育学校的非学区学生择校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等情况,以及高中学校“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执行情况和学生代管费、代收费开支情况,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工作,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

  【H7N9禽流感防治药品检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市发改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H7N9禽流感防治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专项检查,共检查单位25家。重点检查了相关抗病毒类药品和口罩、温度计等卫生材料价格因疫情发生而提高价格的行为,责成其中2家单位当场纠正明码标价不规范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旅游行业价格专项检查】根据省、市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统一部署,市发改局对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了价格行为专项检查,共检查单位18家。采取边检查边宣传,并主动提供服务,指导旅游行业规范明码标价,倡导经营者明码实价,主动防范价格违法现象,提升了旅游行业服务价格的透明度。(陈生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2013年,市财政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新增资产验收确认,账务处理后,及时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会同浙江用友软件供应商和市智峰电脑有限公司,完成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对市水务集团、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蚕种场、良种繁育场、种子公司、地方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茶场和水利水电物资服务公司等8家国有企业开展2012年度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2年度产权交易业务情况开展检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抵押、担保和对外投资管理,严格控制国有资产抵押、担保和对外投资管理的审批程序,降低国有资产风险。

  【房产土地核实】  2013年,市财政局对全市乡镇(街道)、市级各部门及市属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和土地开展全面清查核实。全市房产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账面价值13.83亿元,其中市区房产拥有房产证面积38万平方米,无房产证面积84万平方米;乡镇房产拥有房产证面积22万平方米,无房产证面积171万平方米。土地占地面积955万平方米,账面价值62.06亿元,其中市区土地拥有土地证面积497万平方米(出让土地376万平方米,划拨土地121万平方米),无土地证面积122万平方米;乡镇土地拥有土地证面积180万平方米(出让土地74万平方米,划拨土地106万平方米),无土地证面积157万平方米。国税局、供电局、烟草局、邮政局、电信局、气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中石化等垂直管理部门及金融系统未列入统计。

  【国有资产监督】 切实做好国有资产处置,严格把握先评估后交易的原则,做好资产交易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资产交易公平、公开、公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捐赠等,严格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出借情况专项清查,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黄小明)

 

财政监督管理

  【项目绩效管理】 一是开展绩效目标规范性审核。2013年,市财政局根据预算单位绩效目标评审表,对全市各部门572只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规范性审核,发现申报不规范项目107个,审核结果汇总装订成册。二是实施财政绩效评价。首次邀请审计局和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共同参与,对2008年至2012年农贸市场提升发展资金项目、2012年产品质量抽检经费、2008年至2012年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进行财政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要求其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三是组织部门绩效自评。对68个部门93只项目开展部门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7.97亿元。

  【财政监督】 一是开展财政资金补助专项检查。市财政局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崇仁镇前村等5个行政村的种粮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申报、使用情况进行查处,作出《财政处理决定书》6份,追回虚报、冒领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财政专项资金12万元;作出《财政处罚决定书》一份,对当事人处以罚款3000元。二是及时做好领导干部的离任监交工作。全年完成26位领导干部的离任移交监交。三是对7个乡镇(街道)的财政财务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财政财务行为。(黄小明)

国土资源管理

  【用地保障】  2013年,上级下达嵊州市的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成为保障年度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争取用地指标的相关政策意见,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奖励政策。通过努力,全年获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566亩,完成了3000亩考核任务的118.87%,基本满足了本年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其中计划指标621亩,城乡增减挂钩指标1362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指标1583亩。

  【土地供应】 全年完成各类供地1644138亩,土地出让金为22亿元。各类供地面积完成了考核争取指标4000亩的103.45%。办理集资房和房改房划拨转出让1796宗,面积24289平方米,补缴土地出让金451万元。

  【节约集约用地】  2013年,市国土资源局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加强源头管理,执行“净地”出让制度,完善工业用地供地机制,落实反制措施,以市场机制、土地成本倒逼企业增强惜地意识,防止产生土地新的闲置浪费,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月,对全市批而未供土地进行全面调查、逐宗分析原因,3月、11月召开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现场办公。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735.8亩,2013年年底批而未供面积比2010年年底批而未供面积下降3166亩,超额完成绍兴市下达的2013年年底批而未供面积比2010年年底批而未供面积下降3038亩的任务。强化建设用地供后监管,采取计征土地闲置费、限期建设、有偿收回及依法无偿收回等措施盘活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土地1177亩,现状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

  【耕地保护】  2013年,市委、市政府重新下发《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全面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监管、基层联动、社会参与的同责共管耕地保护机制。继续实施土地开发造地项目,全年完成垦造耕地4005亩,其中3010亩已通过绍兴验收。年底,全市耕地实际保有量为67.32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为56.42万亩,标准农田面积为32.5万亩,均完成了绍兴市下达的任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2013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重心是项目的具体实施,探索适合嵊州市实际的操作方法,加强对乡镇、街道的业务指导,督促其抓紧实施已批准项目的拆旧、复垦工作,并要求方案规划的拆旧、复垦面积必须百分之百按计划进度完成。全市已经批准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8个,共计规划拆旧面积2313亩,规划设计新增耕地面积2192亩。2010年批准的3只项目已通过初验,2012年批准的6只项目通过拆旧复垦单项验收。2013年新上报增减挂钩项目1818亩,正在省国土厅审批之中。

  【基本农田示范县】 嵊州市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2013年,绍兴市局下达嵊州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10万亩,全市建设主要是以提升类为主,并安排部分建设类项目,15只提升类项目总面积103391亩,规划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2109亩,至年底,项目已基本完成。同时,实施了6只标准农田补建项目,建成标准农田3737亩。全年补建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执法监察】  2013年,市国土资源局增强执法监察和基层国土所力量,完善节假日领导带班巡查督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要地段、重点时段的日常巡查,制定《嵊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度(试行)》,把违法用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并严格控制新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发生。到11月底,全局共组织执法巡查3243次,制止违章250起,整治违章257起,拆除面积24.5万平方米。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一年中已累计立案查处192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81份,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89件,移送党纪政纪处分建议件22人次。国土资源部下发嵊州市2012年疑似违法用地图斑180个,涉及宗地145宗,面积1327.31亩,耕地面积938.27亩。其中违法用地71宗,面积202.17亩,耕地面积66.87亩。嵊州市2012年度卫片执法违法占用耕地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为2.41%

 

  【依法征地】  2013年,市国土资源局在打造“阳光国土”上作出了努力。一是做好信息公开和公告工作,在门户网站创建征地“阳光工程”专栏;二是起草包括征地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文件、工作流程、操作程序、责任部门、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内容的“阳光征地工作台一张图”,并向市政府请示实施“阳光征地一张图”上墙工程;三是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配合相关部门,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机有保障。全年征地签约4079亩,其中1724亩已批准,安置人口2352人。

  【地质灾害防治】  2013年,市政府制定了《嵊州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与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应急体系与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险情并迅速处置,抓好地质灾害危房户的避险安置和工程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共接报灾、险情171起,其中灾情112起,险情59起,隐患点41个,威胁3411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处理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开展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4个,其中仙岩西鲍滑坡治理项目已完成,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险项目135个,均已基本完成,可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55172,总计投入专项资金约800万元。

  【矿山管理】 一是做好矿产资源规划修编,严格实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禁止在禁采区内新设采矿权;二是做好探矿权新立核查及勘查项目的年检工作。全市现有矿山总数12家,减少采矿权数占整合前原采矿权数的85%;三是规范采矿权交易行为,统一到绍兴市局交易平台招投标。加强采矿权管理,严格按照省厅要求控制全年采矿权总量和萤石矿等矿产开采总量;四是做好矿产资源开采监管的基础工作,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认定,确保范围划定和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对全市持证矿山的界桩、地面标识和采矿权人告示牌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制订了《嵊州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采监管工作职责分工方案》,进一步完善矿山监管责任制度,实行“一人一矿”,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职能下延;五是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委托物价部门对矿产品进行价格认定,至年底止共计征收资源补偿费93万元。

  【登记发证】  2013年,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如期完成2012年度全市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实现图件、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按时通过国土部验收。自20129月份开始开展的重点为主要农村居民点10平方公里的城镇地籍测绘工作,年底已基本完成。新一轮10万平方公里城镇地籍修补测绘项目已经组织实施。(杨钺)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  2013,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 4443户,累计28735户,同比增长3.95%,新发展私营企业1685户,累计达到8511户,同比增长17.49%;新发展内资企业(包括分支机构)38家,累计达到1269家,同比增长-2.75%,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累计达到1112家,同比增长219.05%。新发展外资企业1家,累计达到343家,个体户注销、吊销3349户,私营企业注销、吊销422家,内资企业注销、吊销28家。全年完成对6家集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动产抵押182份,抵押物价值6.54亿余元,主债权金额2.56亿余元。拍卖监督88次,委托金额1.48亿元,成交额1.35亿余元。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认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6家,其中A10家,AA11家,AAA5家。全市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检测2404场次,抽检商品2.5万余批次,查处不合格商品206批次706公斤。全年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316起,其中大要案117起,入库罚没款523万元。12315举报投诉中心和市消协共处理消费者投诉356件,调解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7万元。

  【遏制黑网吧】  2013年,嵊州工商创新工作方法,推行房主联系制,力堵违规网吧“黑源头”。一是缩小范围,圈定重点关注对象。联系电信、移动和电力部门,对寒假前期接通网线和近期用电量非正常增长的用户进行对比,圈定重叠部分名单,明确责任区干部巡查任务,制定计划及时跟进。二是跟踪网吧,追查淘汰机器去向。要求全市正规经营网吧对电脑设备更新情况及时向责任区干部备案,并提供淘汰设备流向清单,对5台以上购买者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深入调查做好准备。三是借力村委,建立房主联系制度。联合村委,对学校和集市以及外来人员集聚区附近有闲置房屋和租赁条件的房主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电话联系制度,提醒房主在使用和租赁房屋时合法守法,同时督促租房者及时办理执照守法经营。

  【网络舆情气象工作室】  2013年,市工商局在新浪网上注册认证“嵊州工商”“嵊州剡湖工商所”“嵊州三江工商所”“长乐工商所行政指导”“嵊州工商三界工商所”等系列官方微博,用于发布工商工作信息、关注同类微博、收集社情民意等,增强与市民的信息互动。根据网络热点,定期邀请本地论坛积极发帖的网友参加“网友座谈会”,结合“工商开放日”和“业务体验日”等项活动,主动公开网友所关心的业务工作进度;及时进行核查处理网民集中反映的商铺噪声扰民、农村推销保健品虚假宣传、拍卖恶意串通等问题。一年中,市工商局通过舆情气象工作室为网民解决实事近200多件,信访答复率和解决率均为100%

  【信用促进会】  6月,嵊州市工商局联合市农业局、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相关信用监管业务骨干及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促进会”。其主要职责:一是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的培训工作;二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通过信用等级结果公开,引导社会对信用结果的应用,增强信用结果的权威性。

 

  【品牌指导站】  2013年,市工商局会同市经信局、工业行业协会成立了9+X工业行业协会品牌指导站,与针对具体行业设立的品牌指导站不同的是,该品牌指导站统领全市所有工业行业企业品牌培育扶持,更具有系统性、规划性。这是全省首个综合性工业行业协会品牌指导站。新成立的品牌指导站由9家工业行业协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建。将通过加强对各工业行业品牌的摸底调研,加强工业行业品牌建设规划,为行业协会和会员企业创牌、区域品牌的管理及营销统筹提供服务,通过建立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库,集中对企业进行品牌创建、维护方面的培训,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指导并实行专项跟踪服务,争创绍兴市级以上品牌基地和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股权融资】  10月,嵊州市黄泽江发展有限公司办理了股权融资手续,从中融国际信托获得5亿元资金,标志着嵊州市首单政府类股权融资项目成功对接,为帮助企业激活休眠资产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市工商局积极组织开展“推进银商共赢”金融产品服务推介活动,加强融资双向辅导,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全程帮助该公司落实董事会同意增资扩股的决议和新的《公司章程》,规范签订《股权投资协议》《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和《抵押合同》,从快从简从便办理好该项目签约前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等各项手续。

  【降低资本准入成本】  2013年,市工商局以“验资通”渠道为平台,通过加强与当地银行机构的合作,畅通创业者服务渠道,降低创业资金准入成本。全年共通过“验资通”验资3.54亿余元,减免银行账户开户费、首年账户维护费、验资类资金证明手续费共计1000余万元。一是畅渠道。通过对基层工商所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先后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验资通”联网,实现验资信息网上共享。通过“验资通”渠道进行验资的,一律免交验资费用,无须提供验资报告,节约认缴资本成本。二是优服务。通过开通专项绿色通道,组成由银行专业人员与工商注册窗口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实现工商窗口“一窗式”联办服务。验资人无须

  往返银行、工商部门,升级验资效率。三是提效能。在“验资通”的基础上,强化对创业主体后续贷款服务工作。推动银行机构以“验资通”平台为基础,依注册资本对验资主体进行分类。对小微型企业的,加强动态跟踪服务,对行业前景良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大授信放贷力度。

  【助保贷】  12月,市举行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合作签约暨第一批助保贷启动仪式,标志着嵊州市通过银政企三方合作,为解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搭建了新平台。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是指通过建立专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基金,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向该类企业给予助保贷授信,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市政府出资1000万元首次设立中小企业助保金,用于银行对该市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施担保和风险代偿的专项资金。在启动仪式上,市建设银行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助保贷合作协议,并当场对市内8家中小企业给予第一批共5900万元的助保贷授信贷款。

  【消费纠纷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维权站点建设。以消费维权站点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等“五进”为契机,针对特殊行业,特殊经营场所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已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点26个,既涵盖学校、农贸市场、景点等特殊场所,又覆盖美容美发、通讯服务等特殊行业。二是强化理性消费培育。以节日消费、市场消费热点等消费节点为重点,通过组织专项消费宣传教育活动,以现场解疑、消费体验、真假辨别、陷阱识别等多种形式,提高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能力。三是开辟社会调和渠道。以行政村、社区等为立足点,招募知名度较高、社会责任心强、闲暇时间多、具有服务精神的志愿人员组成消费维权志愿者,对常规性邻里消费纠纷进行调解。共招募首批相关志愿者21名。

  【整治招投标乱象】  2013年,市工商局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招投标案件联合执法和区域协作查处机制,综合运用打、防、预、宣等手段,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规范了行业竞争行为。是年,联合公安、国土等部门查处了8家单位和个人恶意串通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商业贿赂案,案值184万元,罚没款114.5万元。

  【融资服务】  5月中旬,市工商局与民企协会联合中信银行嵊州支行组织开展了“支持小微企业,推进升级发展”金融产品服务推介活动。来自全市建材、陶瓷、家具、装饰装修、服装服饰等行业的50多名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经营者参加。百分之九十五的经营者填写了融资意向书,融资需求达到2500万元左右。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放宽准入条件,尽可能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准入环境。积极探索“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同一地址可作为2个 以上企业的住所。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市内的,可以申请在营业执照上加注经营场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试行部分行业筹建登记,允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中筹建周期较长的涉及前置审批的企业,申办筹建营业执照。二是集中办理审批。在各登记窗口实行集中办理审批业务,范围包括:企业登记、广告审批、食品流通许可、市场名称登记等。以照带证,串联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做到内部流转、统一发证。推行并联审批,主动链接,积极作为,实现了工商、税务串联办件,真正做到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少跑路、少受累。三是加强政银合作。充分发挥建行验资通纽带作用,架起“银、政、企”三方合作的桥梁。通过验资通,建行与工商部门间的数据实现实时交互,使登记窗口可直接查看企业注册资本到位情况,从而提高审核效率。

 

  【绍兴市经检工作会议】  94,绍兴市经检工作座谈会在嵊州召开。各县(市)、越城分局分管领导、市局经检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上,各县(市)局、越城分局分别汇报交流了2013年以来的经检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并就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会议通报了前三季度各县(市)经检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完成情况,详细总结了汽车行业专项整治、打击传销、“傍名牌”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日用品打假维权】  1月中旬,甘霖所会同宝洁公司专业打假人员,对辖区内经销驰名商标宝洁产品的各批发部、商场超市、百货日用品商店展开了拉网式检查。共查获假冒宝洁洗涤日化品3大系列中海飞丝洗发水29瓶,潘婷洗发水5瓶,舒肤佳香皂101盒。被查扣的假冒洗发露均是以低价购进的劣质品,瓶身略有磨损,大都含有汞、硫、苯等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

  【核发一照多址执照】  422,黄泽工商所向嵊州“中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市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一照多址”是省工商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七项举措的成效之一。该项举措解决了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企业办公场所与生产场所分离,需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的现实问题,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夏季肉类市场专项检查】  624,鹿山工商所对辖区各农贸市场肉类经营户开展了专项检查。共检查生肉经营户116户次,暂未发现问题肉类。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质量强市】 强化政府推动,调整出台《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拨出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质量强市奖励;开展“三级示范创建”行动,将25家企业作为培养创建对象。实施 “310”(“3”指围绕三大重点领域;“10”指实施十项工程。三大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十项工程:块状经济六六工程,龙头企业百强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八个一批工程,节能十大工程,工业循环经济733示范工程,技改双千工程,技术赶超工程,中小企业百千万工程,管理提升工程,两化整合工程。)计划,组织103名企业高管开展首席质量官、工业产品指标统计等免费培育活动。实施孵化推进工程,推动块状产业龙头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中小企业导入有效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创建孵化基地8家,市县两级入孵企业33家;新设立总经理质量奖12家,新培育质量管理先进企业50多家,新建立质量诚信制度企业25家,5家重点高能耗企业100%完成能源计量器具达标验收;2家企业进入省级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和省级节能项目;浙江昂利康质量管理创新项目获省质量创新项目评比一等奖。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3家、质量管理标兵奖1人;新增绍兴市级示范企业3家,示范乡镇1个,新增本级示范企业15家,示范行业3个,示范乡镇5个。对全市58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开展以提前跟踪、介入、服务,落实项目、人员、责任,提升服务理念、作风效能和企业满意度的“三提前”、三落实、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帮扶活动,共计上门走访350余人次,帮扶申领2份工业生产许可证,累计提前投产6个月以上,共培训企业管理员、安全员300余人次,检测计量器具1000余台件,帮扶的一个质量管理创新项目被省质监局评为一等奖,人民网等媒体对此项工作作了专题介绍。

  【质量建设】 一是名牌培育。重新修订完善绍兴名牌、浙江名牌三年培育提升计划。2013年,新增浙江名牌1家,复评12家,新增绍兴名牌企业8家,复评5家。二是实施标准化战略。2013年,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7个,备案上级标准42个,企标85个,确认采标24个,规上企业采标率达59.2%。新增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各1个,1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被评定为良好。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创新特种设备标准化监管机制,推动落实以安全监察标准化、基层政府安全监管标准化、检验机构工作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四个标准化”工作,全年实现3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标。二是深化食品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开展食品企业集中约谈,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约谈率、承诺率均为100%。引导珠茶行业加快取证进度,全市71家珠茶加工企业中(含自营出口企业8家),获证和通过QS现场审核52家(2013年新增38家),取证率达到73%。扎实开展“533”保障行动:饮用水、食用植物油、腌、腊肉制品、黄酒、蜂产品等5类重点地产食品,达到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保证稳定在96%以上,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发现率不超过1%,持证生产企业100%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网格化监管覆盖率达96%以上,不发生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行业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三是推动区域产品质量提升。一方面是重点加强厨具产业质量监管,主要做好“联”“严”“提”三篇文章。做好“联合”文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信息互通与工作协作机制,加强生产许可和3C监管,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做好“严管”文章,组织开展厨具产业质量提升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无证生产、侵犯知识产权等质量违法行为,同时,制定厨具产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确定A企业9家、B类企业77家,共提出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2家,企业申请许可证备案136家;做好“提升”文章,指导行业协会制定产业准入标准和以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的产业联盟标准,并针对共性质量问题,制定《家用燃气灶具产品风险监测方案》,对熄火保护装置及火盖、不锈钢面板等关键零部件开展专项监督抽查,邀请省级专家为灶具企业进行专题检情分析和产品标准讲解。第二方面是做好监督抽查工作,非食品类共抽查369批次,合格364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8.64%,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第三方面是执法打假工作,开展“蓝剑”系列等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人次,检查生产企业、经营单位895家次,查处违法行为48起,立案39件,办结1236512345交办案件64件。

  【技术机构建设】  2013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接区域块状产业,抓紧省级小功率电机检验检测中心、省级领带服饰检测中心建设。有576项产品参数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已接受社会、企业委托检验500余家企业的产品1000余批次。提升科研能力,《燃气器具检测用燃气热值智能化测试分析系统的研制》《针织领带联盟标准》已列入省局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项目。

  【能源民生计量】  2013年,全市已完成民生计量上的管理、购置、检定和轮换“四统一”试点市场7个,共计配置“四统一”电子计价秤617台,计量惠民服务进社区/校园15个,免费检定/校准计量器具500余台件,为企业减负25余万元。同时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节能技术培训23期,参加人员达1114人,淘汰锅炉11台,采用冷凝水回收利用、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燃煤锅炉改为生物质燃料企业共计4家,完成在用锅炉能效测试数量15台,共计节约标煤1.574万吨;完成了本地区201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目标;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和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的专项整治力度,全面完成淘汰落后印染、织造产能各0.1亿米,淘汰落后产能20项,共计节约标煤2.4万吨以上。(李良校)

 

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争议调处】 首次开展各乡镇(街道)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调查、测评和发布,根据统计,各乡镇(街道)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平均值为85.62。全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50件,在规定时间内结案率100%,其中调解198件,调解率82.5%,共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608.67万元。

  【监察执法】在各乡镇(街道)正式组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明确中队长等专兼职人员。全年共受理劳动保障投诉案件816件,立案395件,结案380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44起,创历史新高。书面审查企业5129家,涉及劳动者14.6万人。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等5次专项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514家,涉及劳动者1.48万人,查出隐患企业19家,涉及劳动者2336人,涉及欠薪额度1166.5万元,及时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19份,查处3起职业中介雇用个别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查处多起企业违法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行为,全年行政处罚15起,处罚金额4.2万元。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被人社部等三部门表彰为“2013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

  【工伤维权】 全年累计受理工伤案件1817件,同比增长22%,认定工伤1690件,同比增长16.6%,调查案件相关人员2300余人次,工伤职工伤残鉴定671人。积极开展工伤案件调解,妥善化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矛盾,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2013年工伤行政复议减少到1件,行政诉讼案件减少到1件,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83.3%80%,败诉率为零,切实维护了工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俞悦)

安全生产管理

  【概况】  2013,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共发生各类事故(除火灾外)395起,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238.1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13%2.47%0.6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91起,死亡75人,直接经济损失126.1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26%2.6%1.26%;工矿企业事故4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112万元,同比均持平。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95起,直接经济损失434.5万元。全市没有发生一次较大事故,连续11年实现了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抓好部门监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32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与21个乡镇街道和26个有关部门签订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督促各乡镇、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层层签订落实。7月,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意见》,规定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定期通报制、安全生产工作奖罚制、安全生产事故警示牌制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五项制度,明确了乡镇(街道)行政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网格管理人员等四类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形。对因失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按《嵊州市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实施意见》规定进行责任倒查、追究。

  【基层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0131月,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加强基层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124日,市政府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的主职领导、分管领导和安监站长召开了全市基层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部署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安监站建设。选优配强安监人员,落实保障办公用房,完善配齐装备设施,市财政增加专项资金70万元,对乡镇街道予以以奖代补。二是安全生产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乡镇街道从镇级到自然村(工业区),划分为二至三级责任网格(片为一级、行政村为二级、自然村为三级),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为第一网格的督查领导,片长为第一网格责任人、第二网格督查人。对无工业集聚区(工业小区)的村,网格划分到行政村下的自然村,联系村干部为安全生产督查责任人。有工业集聚区(工业小区)的,视工业集聚区规模,落实若干人员,根据区内企业数量、规模、从业人员数,按街、路、河等划分督查责任区域,实行区块安全生产督查责任包干落实制。对网格员明确岗位职责、开展业务培训、统一网格台账、实行考核奖惩,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1115日,绍兴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在嵊州召开。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全方位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上抓好两个应知应会教育。一是加强乡镇机关干部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教育。二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教育。

  【安全生产执法监管】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安全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和行政许可工作。全年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260多件。编制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安全发展规划》。二是深化“体检式”执法检查。采取“六步工作法”(即:制订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专家型的检查组、严密设计安全检查表、履行事先告知职责和开好检查见面会、严肃认真开展现场检查、认真做好检查结果反馈”等6个步骤)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系统的“体检式”检查,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年完成对16家企业的检查任务。三是严肃查处事故类和非事故类安全生产违法案件。全年立案查处安全生产违法案件15件,处理违法当事人15人。工矿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查处4起。同时,把本地事故案例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点和着重点,加强监管,督促企业深刻吸取教训,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市受警示”。

 

  【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 一是抓面上部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发动全市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全面彻查,各乡镇、街道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把排查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在编机关干部,做到人员、网格、职责“三统一”。二是抓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专项行动突出道路交通、消防、航运船舶、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矿山、危化、特种设备、机械制造和民爆物品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明确政府牵头领导及牵头、配合部门,分线抓好部署落实。三是抓上级挂牌督办隐患治理。全年上报省和绍兴市级挂牌督办隐患12处(各6处),并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另外,结合政府“三改一拆”活动,把安全隐患列入六必拆的内容之一,对存在重大隐患,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甬金高速特大桥下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诚信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出台《嵊州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管理状况等信用程度进行综合考评,已完成了对122家企业的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估,并实施分类监管。标准化建设以创建规上企业安全标准化为目标,在政策措施上,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政策措施,明确乡镇任务,把资信证明、评奖评优、保险费率、业绩考核、荣誉资格、奖励评牌和信用评级等7项待遇与标准化挂钩。在工作推动上,通过本地领带、厨具等九大行业协会的宣传引导、咨询服务中介机构的培训辅导和各乡镇安监站的督促指导相结合,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据统计,至年底全市有290多家规上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有55家上报申请评审资料。

  【“科技兴安”战略】 鼓励企业应用先进安全技术。交通运输方面,推广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安装,全市有危化品货运车、学生专用接送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等共755辆,除农村客运班车外,其他车辆已全部安装,安装率为90.7%。矿山行业方面,按照新出台的矿山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有关要求,露天矿山一律实行中深孔爆破,采用机械二次破碎,地下矿山全面开展“六大系统”建设,两家矿山对破碎系统进行了更新扩容,两家矿山对电力线路进行了改造,1家矿山对提升系统进行了改造。危化行业方面,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已全部安装了自动控制系统。

  【消防“四个能力”建设】 消防安全突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建设。全市163家宾馆、银行、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单位完成了“四个能力”建设。消防大队印发《消防安全明白人手册》《消防安全明白卡》等资料给企事业单位。危化矿山行业,依托浙江来益、昂利康等危化、矿山企业的技术和装备优势,组建了四支应急救援分队。7月,市政府出台“百千万”消防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计划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三年时间,开展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全市有专职消防队18支,专职队员153名,消防车9辆;志愿消防队463支,队员4250人,配备消防水泵189台,实现了城乡多种形式消防资源的优势互补,构筑了覆盖城乡的火灾救援大体系。

  【吴小江先进事迹】 吴小江同志自2008年担任安监站长以来,始终坚守着安全生产岗位,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对安全生产工作真抓、敢抓、善抓。建立了首支以妇女主任为主体的村级公共安全员队伍,使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稳定;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安全生产区块督查责任包干落实制,做到网格、人员和职责“三统一”。率先出台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自查工作意见》《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意见》等文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把安全台账从原有的7本整合成1本,增强台账管理操作性;制作一本街道工贸企业通讯录,将安全生产有关要求和法律法规编入其中,提高宣传效果;帮助企业规范安全管理,要求每个企业做到车间内“三上墙”:车间主任“六组织”、班组长“六检查”、员工“六自觉”,有效提高企业一线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913日,省安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31)刊登了吴小江的先进事迹,并得到了副省长毛光烈“要在全省安全系统总结推广”的批示。(叶苗汀)

 

食品药品监管

  【概况】  2013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根据监管形势、任务和要求,着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实践科学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努力消除风险隐患,全市没有发生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强化综合协调职能】 食安办调整为市食安委的常设机构,挂靠市食药监局。9个食安办成员单位按要求各派1名中层干部到食安办挂职进行集中办公,有效解决职能交叉和空档的问题,堵塞监管漏洞。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机制,检查督促各乡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奖惩考核等制度。全年共完成定量检测2217批次,不合格126批次,合格率94.32%,比去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建立食品安全动态监测平台,共快检食品4441批次,不合格45批次,合格率98.99%,共编发食品检测快检专报76期。

  【常规监管】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800余人次,监督检查单位4200余家,监督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推广和落实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五常法”管理;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示范街1条、省级示范单位5家、绍兴市级示范单位17家;不断推进“十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会同教育部门,创建A级食堂5家,B级食堂15家,已有117所学校食堂大宗食物采购实行统一配送。健全驻厂监督员制度,强化现场检查和指导,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冻干粉针车间和3个固体制剂车间顺利通过新版GMP改造验收;通过GSP认证22家、新版GSP试点2家,停业整顿药店1家,关停医疗器械体验店3家,创建诚信示范药店15家;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322例,新的严重的三项475例。积极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示范店示范柜台活动,创建示范店4家。抽样检测餐饮食品548份,合格518份,合格率94.53%;抽样检测药品120批次,不合格16批次,其中抽样检测中药饮片50批次,不合格22批次;抽样检测医疗器械22批次,全部合格;抽样检测保健食品化妆品62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90.32%

  【规范市场秩序】 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食品“强网清源”(“强网”是指将现有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行重新梳理整合,构建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单元、行政村(居)为中网格单元、自然村为小网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三级网格都配备专门人员,负责隐患排查和信息收集、上报工作。“清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的整治,包括整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将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整治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肉及肉制品和整治废弃油脂回流餐桌。)、药品“两打两建”(“两打”指的是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产、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两建”是指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和加强药品监管机制建设。)、保健食品打“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等多个专项行动,通过强化暗查督查稽查,开展乡镇部门联动,切实整治和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全年共立案处罚50起,已结案42起,移送公安1起,移送工商“四品一械”违法广告69条次。移送市公安局侦办的王某某涉嫌销售绿茶片假药案,先后被省局列为挂牌督办案件、公安部经侦局列为集群战役案件。该案涉及江苏、上海、浙江、云南等四省市,涉案金额3750余万元。在公安部统一行动中,四省市共抓获嫌疑人15人,嵊州市刑拘4人。

  【实事工程】 做好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和现场指导;加强厨师队伍管理,协助乡镇对厨师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联合人力社保局在农民培训学校举办中高级厨师培训班,首批36名农村厨师获得了中高级厨师职业技能证书。诸暨、温岭、嘉兴等地前来参观学习,《中国医药报》、绍兴电视台等媒体对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作了专题报道。依托市农产品质检站筹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整合全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异地新建高标准高规格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总投资2380万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预算编制和招投标。

  【社会共治】 树立食品药品安全群防群控的理念,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制订实施了《嵊州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会商办法(试行)》《嵊州市药品生产企业履责述职定期报告制度(试行)》和《嵊州市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在市电视台、电台、《今日嵊州》办好三大专栏,多层次、多形式开展 “科学饮食、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提升服务效能】 以实施惠民助企暖心工程、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依法行政公心工程、机关管理精心工程、素质提升核心工程的“五心工程”为抓手,进一步转作风,优环境。将举报投诉作为主动发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值班,确保举报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实行首问责任制,快速有效处置群众的投诉、举报、咨询问题,排除隐患,化解矛盾。一年来共受理举报投诉101起,办结率100%。加大突击检查、暗访、8小时外巡查频次和力度,排查安全隐患,挖掘办案线索,各值班组,在双休日至少检查两家药店和两家餐饮单位。推行行政许可预踏勘制,优化办证流程,促进服务提速。全年共新发变更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543本、药品经营许可证44本、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3本,GSP认证22家,办件提前率100%。积极倡导“监管与服务并存,安全与发展共享”的理念,深入开展“进村入企”走访再深入活动,健全政企打假平台,帮扶企业建立稳定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对企业技改项目实施跟踪指导,对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实行全程服务,促进全市医药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审计

  【概况】  2013,市审计局完成审计项目36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7.73亿元,其中:违规金额74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65亿元。应上缴财政397万元。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9件,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决定书6份。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上报《审计要情专报》6期,审计报告、专报、内参等被市领导批示19篇(次),全年完成8个审计调研课题,报送各类审计信息216篇,其中省级以上录用80余篇。

  【预算执行审计】 全年安排预算执行审计项目18个,加强了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力度。组织开展残疾人保障金、农田水利资金、城镇居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审计,实施了市发改局等五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同时对二、三级预算单位延伸审计,查证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  2013年,市审计局出台《嵊州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前告知办法》,编印下发《嵊州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法规汇编》开始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告知制度;将任前告知、年度报告、离任交接,以及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机地结合,加强对领导干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监督,推进嵊州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全年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5个,审计领导干部22人。制订《嵊州市2013年——2016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划》,全面实施以任期审计为主、离任交接和年度报告制度相结合的分类审计办法和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制度。

  【政府投资审计】 全年完成投资审计8.16亿元,净核减4220.46万元,其中工程造价核减3301.46万元。组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撤销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的嵊州市基本建设审核中心,完成了从竣工决算审计、造价审计到招标控制价审核、施工合同审查、参与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审核、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职能的转换。开展了对37只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监理情况和水务集团“日供水12万吨水厂改造及配套管线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定中介机构市场准入、质量信用评估、质量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经过公开招标,有10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参与市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必审制。

  【审计质量】  2013年,市审计局组织开展审前项目预期效果评估、审计实施方案论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审计成果的深化运用和审计项目质量后评估等工作,提高审计项目工作质量。获得2012年度绍兴市优秀审计项目3个,审计署 “AO”应用奖和鼓励奖各1个,省应用奖1个。

  【内部审计】  7月份,嵊州市内部审计协会换届,完善了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结构。换届后团体会员76家,个人会员118名,新增团体会员单位22家。全市建立了7个内审片组,建立“审计机关可借调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库”,一年来,市审计局共有4名内部审计人员和特约审计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完善《嵊州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内部审计项目业务指导,获得浙江省2012年度优秀内部审计项目。强化教育培训,组织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125人次,编印下发《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扩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开展内部审计理论调研,全年上报内部审计理论调研文章10篇(次),上报内部审计案例1个,典型经验2个。

  【审计调研】  2013年,市审计局完成 8个审计调研课题。局主要领导参加了省厅课题组承担的审计署课题项目《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研究》的研究。一论文获得浙江省2012年度优秀调研文章三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嵊州以“三型”为载体提升审计科研成效》等三篇调研报告被省厅《调查与思考》专刊刊发。市审计局被省审计学会授予“学术研究基地”牌匾。

  【“三创三评”】  2013年,市审计局开展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做评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创一个优秀审计项目、一条被采纳的建议、一篇被刊登的调研报告的“三创三评”活动,引导审计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创新创业。一年中,两人分别被省、绍兴市审计系统评为省级“内部管理行家里手”;审计局提出的“完善机制,理顺体制,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建议,被省审计系统表彰为“被采纳的建设性意见”。(邓利敏)

 

统计

  【概况】  2013年,全市已建立6家乡镇、街道统计分局和16家乡镇、街道统计办。组织开展统计从业、职称报名、培训、考试工作。全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531人,统计职称考试报名11人。教育内容突出了统计法制和“企业一套表”知识。由市政府发文组织全市21个乡镇街道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统计分局长、统计办主任参加的统计业务培训,重点解读统计法规及工业经济考核等业务知识。组织乡镇统计员和“四上企业”统计员开展网上直报培训,共计31500人次。规范数据采集流程,确保各专业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的有效衔接。628日,在三江街道召开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现场会,推动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统计服务】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实时监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定期、及时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做到月度有简析、季度有专题、年度有报告。二是强化地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加强全市地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定期召开数据审核评估会议,对基层上报的原始数据实行审核制度,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协调性、匹配性。根据绍兴市统计局对核算工作的要求,加强与相关专业的协调,做好与相关基础数据采集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指标情况,确保地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全市经济总量。三是加大调研分析力度。共撰写统计分析15,政务信息47,其中6篇以内参形式录用,1篇获市委书记、市长双批示,2篇获市长、副市长批示;向绍兴市局编发信息140,其中省局采用58篇;国家局采用4篇。编印《嵊州统计信息》《主要统计指标情况》《乡镇(街道)开发区主要统计指标》等月度卡12期,编撰完成《2012年嵊州统计年鉴》。四是继续拓展统计服务范围,为天乐集团、华发生态、仟代领带、双鸟机械、达成纺织、亿田电器等30多家企业申报国家、省、绍兴市名牌产品数据认证做好服务。对于手续齐全的外资企业年检,市统计局提供无障碍服务,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统计法制】 一是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多次组织精干执法力量对全市60家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分别给予相应处罚,并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二是深化统计法制宣传。编印《统计法律法规手册》2000余册发放给基层统计人员。利用年报会、培训会和各种工作会等形式,对全市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部门、乡镇街道和部分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清查;三是组织开展统计法知识竞赛。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30周年,广泛深入宣传统计法律知识,营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广大统计从业人员参加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共收到答卷657份,取得良好的统计普法效果。

  【统计调查】  2013年,市统计局从抓考核落实、勤资料核对、勤单位清查、严审批把关四个方面入手,抓好名录库维护工作,全年新增名录库单位2000多家。为使企业和有关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一套表内容和操作方式,推进一套表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宣传、培训、督查”等工作,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完成了工业、能源、科技、贸易、劳动工资、投资、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等各项常规统计专业数据联网直报工作,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率达到100%,同时完成了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清查、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统计监测调查、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全省5‰人口变动调查和全省“平安浙江”建设群众安全感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经济普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经济普查的实施方案,明确普查目的、范围、方法、内容、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二是选聘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和PDA操作员的“三员”。共选调普查员2012名,PDA操作员543名,普查指导员884名。并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于925日至27日,分6期,对全市2012名普查员进行培训。根据工作进度,阶段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工作交流与相关部署,在黄泽镇开展经济普查的试点工作,全方位演练经济普查的全过程,让参与人员对经济普查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三是开展普查宣传,落实经费和人员。发出《致全市经济普查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制作第三次经济普查宣传海报。在电视台播出经济普查宣传标语。利用普法宣传日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宣传活动,发送相关宣传手册200多份。各乡镇街道落实了普查经费。为2014年的上门登记工作打好了基础。(姚松铨)

 

民营经济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推动转型升级为指向,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机制。全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443户,累计28735户,同比增长3.95%,新发展私营企业1685户,累计达到8511,同比增长7.72%;全年组织培训10期,受训808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346.24亿元,销售总额(营业收入)158.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99%2.97%2.37%

  【“农字号”品牌集群升级版】  2013年,市工商局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农产品创牌取得显著成效。至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字号”商标705件,翻一番实现政府“十二五”商标规划目标值。一是拔高起点,创新产业化发展路径。为高速度推进现代农业品牌集群发展,推动政府制订出台了《嵊州市“十二五”商标发展规划》,其中“农字号”商标发展力争 至2015年末,涉农注册商标从“十一五”末的251件增加到350件,培育23件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二是找准支点,创新专业化运作路径。建立了驰、著名商标企业培育库,把培育农字号著名商标和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自从2006年启动嵊州市著名商标认定 活动以来,认定农副产品商标41件。“嵊州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三是打通节点,创新社会化服务路径。引导涉农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通过高位嫁接培育自主品牌。

  【越乡龙井品牌价值破18亿】  6月,在201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嵊州市“越乡龙井”获得18.05亿的品牌价值,比2010年首次评估时的13.93亿元增长130%。在“2013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中,“越乡龙井”品牌获得“豫园杯————中国最具人气好茶奖”。

  【民宿扶持新政】  2013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嵊州民宿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以助推当地以民宿经济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有序、健康发展。意见明确规定对按要求建设标准间在3间(含)以上的民宿农家乐经营户,经验收合格,按每间15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对当年组织游客来本村民宿休闲旅游并住宿的村农家乐协会,全年累计游客在500人次、1000人次、3000人次以上的,分别给予游客数每人次2元、3元、5元的奖励;对被评为嵊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和特色点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和1万元。对被评为一、二星级经营点和经营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和0.5万元。另外,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资金,用于全市民宿农家游的营销、宣传、推介等活动。

  【首个家庭农场】  5月下旬,黄泽镇七一村屠姓村民在黄泽工商所领取了“嵊州市七一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成为嵊州首个家庭农场主,该农场占地面积100多亩,主要从事花卉、水果、蔬菜的种植、销售,家禽的养殖销售。

  【省最美个体劳动者】  1018,由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发起评选的第二届浙江省“最美个体劳动者————创业之星”在杭州揭晓,10名优秀创业典型获得了表彰。嵊州市个体工商户张瑜成为绍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最美个体劳动者”。张瑜2008年创建了嵊州市飞鱼根艺工作室。用工作室平台与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校企合作,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现代生产销售模式进行有机整 合,探索一条出产、学、研、销一条龙的根雕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推进“个转企”】  2013年,市工商局“个转企”工作全面推开。工商开通了“个转企”工商登记绿色通道,开展“个转企”工作“集中推进月”活动。在全市个体工商户党员、诚信经营户党员中开展“党员户带领转,诚信户带头转”的个转企“双带转”活动。为提高“个转企”工作质量,联合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指导意见》,这在全省尚属首个。全年共完成个转企985家,三年任务一年完成。(陈华艳 吕红江)

出入境检验检疫

  【概况】 为方便嵊新两地进出口企业办理相关检验检疫业务,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同意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嵊新办事处(简称国检嵊新办)。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和筹备,于20131115日正式开检启用。国检嵊新办事处主要负责嵊新两地的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验检疫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认证及监督管理等服务工作。内设办公室和检验检疫科,共有职工16名。国检嵊新办事处开检后,建立和完善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配合地方政府工作;建立人员定岗定位责任制度,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年内共受理报检484批,货值2790万美元。(绍兴检验检疫局嵊新办事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