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指干部终身担任领导职务,不受年龄、健康、任期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除政治原因外,逝世时都担任着党或国家的领导职务,形成了实际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领导职务终身制带来的严重危害,开始逐步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其中,邓小平起了关键作用。而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领导职务任期制奠定了基础。而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建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从而确保了中央领导集体集体交接班,解决了邓小平担心的关系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避免了亡党亡国的危险。本文拟对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形成的原因、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废除及其历史作用与启示进行简单剖析。
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形成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同封建主义影响有关。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制度,但中国经历了几千的封建社会,要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并非易事。封建皇帝不但是终身制,而且是世袭制。封建皇权思想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影响。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的形成,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①而毛泽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革命家,从小熟读古书,接受封建思想教育,又没有像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在年青时到西方国家留过学,受封建思想影响可能比其他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更多一点。所以,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同封建主义影响分不开。
其次,受斯大林的影响。建国初期,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一切向苏联学习,除了经济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在政治上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斯大林搞领导职务终身制,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始作俑者,给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制度带了很坏的头。以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搞终身制,有的甚至搞世袭制。因此,中国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不可低估。
第三,家长制是领导职务终身制形成的主要原因。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没有搞家长制。他深知封建皇朝和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原因,也找到了打破朝代更替周期律的办法是实行民主政治和集体领导。斯大林逝世后,吸取斯大林的教训,1953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的问题,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由刘少奇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替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刘少奇开始全面主持中央的党政领导工作,自此以后直至“文化大革命”发生,毛泽东基本上退出了中共中央第一线的领导工作。
毛泽东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中央领导层分一线二线,其初衷是好的。1966年10月25日,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他提出分一线二线,是想吸取斯大林的教训,提前培养接班人,让他们树立威信,以便在他逝世后,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发生交接时,能减少震动,有利于国家的安全。除此以外,他实际上还有一个没有说出的考虑,即他在中共八大前后,曾设想过建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制度。这种一线二线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为建立这种退休制度而设计的。从这种一线二线分工的实际效果看,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在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全面领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才干。但是,这种一线二线的分工也产生了不好的后果。由于一线二线的分工并不是一种成文的正式制度,因此对一线二线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权责划分都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是“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和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诱因。从而这种一线二线的分工没有达到毛泽东事前设想的目的,没能建立退休制度和集体交接班制度。相反,“大跃进”后,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个人决定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重大问题的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再加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开国元勋,特别是毛泽东,功劳最大,威望最高,深受人民的爱戴,从而错过了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退休制的良机,使家长制盛行,没有了制度约束,没有人敢向毛泽东提不同意见,大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所以,家长制是领导职务终身制形成的主要原因。前述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受封建主义、斯大林的影响,大家知道,封建社会、斯大林搞的就是家长制,受封建主义、斯大林的影响,说穿了也就是就家长制的影响。
二、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逐步废除
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逐步废除,大体可分成三步:
第一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思想准备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建国以来因历次运动遭受迫害的干部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由于从反右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持续了20年,原来的年轻人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因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论资排辈,年轻干部又上不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期间,邓小平多次讲到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选拔接班人问题,在思想上认识到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①同时指出:“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好接班人。” ②要解决接班人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③他认为,不建立退休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了退休制度,对各个部门、各级职务的干部的退休年龄有了明白规定,可以使人人都知道自己到哪一年该退休”、“实行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大问题”④。邓小平认为,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同我们党一直没有妥善的退休解职办法也有关系”⑤。他认为,只有建立了退休制度才能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为了有利于领导层更新,有利于年轻人上来。因此,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⑥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第二步,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施阶段。党的十二大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可以说标志着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进入了实施阶
段。1982年7月,邓小平在谈到为什么要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时说:“鉴于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不能处理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还有,我们多年来对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就是少,就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嘛。而且还得承认,确实是障碍重重,这个障碍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两种情况都有。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过渡。”①邓小平设立顾问委员会的目的是使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创造条件,使中央委员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切合我党的实际,是建立退休制度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稳妥的办法。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设想,经过十年,最多不超过十五年,取消中央顾问委员会,完成过渡任务。1982年,除了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外,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领导职务不是终身制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关于老干部建立退休制度的决定以及新宪法对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都对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就邓小平本人而言,早在1979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就表示了自己退休的心愿:“我自己就有这个想法,如果党允许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休。这是真话,不是假话。”②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说到了准备1985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退休的打算。1985年9月,根据党的十二大的决定,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这是建国后召开的唯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央委员会新老交替问题。会议宣读了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提请全国代表会议审议的报告》,会议同意叶剑英等64位老同志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37位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0位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③会议增选了相对年轻的中央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5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1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问题。但由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邓小平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没能实现1985年退休的愿望。因此,在1986年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华莱士采访时,当华莱士问到他打算1985年退休而没有退时,邓小平坦率地告诉华莱士:“我正在说服人们,我明年在党的十三大时就退下来。但到今天为止,遇到的是一片反对声。”④又一次表达了自己退休的愿望。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要求‘全退’”。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征求多方意见,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定职务————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彭真、邓颖超、徐向前、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13-414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聂荣臻“全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
第三步,从党的十三大后到党的十四大,最后完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三大后,邓小平虽然“半退”了,退出了领导核心,但重大问题仍旧由他把关。也正是他的作用,才闯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六四政治风波前后,邓小平不管在1989年5月31日同两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还是6月16日在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都坚决表示在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威信,就退出最后的领导岗位。“我在跟李鹏、姚依林同志谈话时说过,新的领导一经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我就不再过问、不再干预大家的事情。我说过,这是我的政治交代。”①9月,邓小平又在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强调了他退休和建立退休制度的重要性,指出他最后的作用可能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并明确党的十四大不再设中央顾问委员会,建立退休制度。同月4日,邓小平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正式向中央请求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至此,邓小平实现了退休的夙愿。
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按照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设想,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和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撤销,标志着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最后废除。这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历史使命。
三、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废除的历史作用及其启示
第一、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为建立退休制度和干部新老交替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谈到选拔接班人问题,老同志最重要的是选拔培养接班人,让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来接班,老同志要让路,他明确指出:“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有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②也就是说,要把年轻人提拔到领导岗位,就要老同志退出位置,就要打破论资排辈,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所以,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为干部新老交替创造了条件。
第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为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领导职务终身制因为要到最高领导逝世后才能交权,带来的权力移交的特点是个人指定接班人,将最高权力从个人移交给个人的封建式做法,有的甚至搞世袭制,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搞领导职务终身制,都是个人指定接班人,带来了政治权力移交的极不稳定,甚至激烈的政治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斗争。但值得肯定的是毛泽东都没有搞世袭制,从某种意义上为后来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打下了基础,因为从当时的威望看,完全可以搞世袭制。正是吸取和借鉴毛泽东晚年个人指定接班人错误的教训,邓小平采纳叶剑英、陈云等同志的意见,在1980年就明确指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无限期的。”①提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领导职务任期制的思想。领导职务任期制的特点是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和集体交接班制度。2000年8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2001-201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原则要求。根据党的领导任期制的规定,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经过两届任期,江泽民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2004年9月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这样,按照邓小平领导职务任期制的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领导职务任期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深化任期制建设,2006年8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作出明确规定。而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经过两届任期,胡锦涛裸退,同时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进一步完善了任期制。
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最高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和任期制的建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领导制度模式,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很难解决的领导人新老交替问题,保障了我国最高权力的平稳移交,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法治化,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启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村级组织(包括村党支部)也建立了任期制。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也就是说村两委会成员任期不就届数多少的限制,这就变相形成了村两委会成员职务的终身制。村两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是最基层的政权,但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弊端在村两委会中同样存在,特别是村级组织的腐败现象、农村宗派势力甚至黑恶势力的形成,都与村两委会成员可以长期或终身任职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启示我们:村级组织也要规定任职届数,不能长期甚至终身任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本文作者:现供职于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33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