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3年鉴
街道镇乡

发布日期:2014-07-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甘 霖 镇

  【概况】位于市区西南部,离市区12公里,面积156.82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1405户,85454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5亿元,增长8.4%;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增长8.6%,其中公共财政收入6374万元,增长16.1%;工业总产值143.4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58元,增长11.1%。被评为绍兴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绍兴市平安乡镇和绍兴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

  【工业经济】落实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服务力度,规模企业培育初见成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到41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只,其中亿元以上7只,“零土地”技改项目1只,完成工业性投资9.2亿元,增长3.1%。加快上高功能区建设步伐,17家入园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投产5家,建成主体厂房3家,动建中9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达建材扩建新型墙体节能板材生产线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并被评为全市节能减排十佳企业。德乐电器创建成为省科技型企业,凯迪制冷、瑞丰农业被认定为绍兴市名牌产品。

  【现代农业】引进绿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好施家岙、丽湖、苍岩等村2100余亩的政策处理和土地流转工作,已完成90%。争取到投资1.2亿元、年产1.7万吨的瑞丰金针菇生产基地土地指标,已进入征地阶段。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西王坑低产畈改造工程,完成11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50处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启动高效节水喷滴灌工程,完成甘一等30个村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施工图设计和土地政策处理。

  【商贸服务业】商业、房地产项目加快开发建设,剡溪一品商住项目于10月份动建;甘三地块7月份完成出让,其商住项目剡溪雅苑于11月底开始桩基工程;累计投入3000万元的三鼎工具综合大楼已结顶。完成甘霖农贸市场大棚抢修改造,做好蛟镇农贸市场改造前期工作。配合撤销37省道甘霖收费站。重设建设银行甘霖支行,全镇金融保险机构总量已达8家。

  【土地利用】积极争取带帽用地指标,做好科达建材、上海奥星2只省重大产业项目的包装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指标,完成316亩增减挂钩土地的上报工作。积极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做好纳川机械土地收储工作;完成6处“批而未供”、“供而未交”土地处置工作;上高功能区17.06亩商住用地已挂牌。

  【基础设施】完成全长13.56千米的甘霖段南山水库引水复线工程政策处理和管道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中心卫生院主楼工程和洪士桥建设。基本完成上高功能区三期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建设中心幼儿园易地新建工程。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完成甘霖香樟大道建设和主要道路结点景观改造,文化广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镇区、村庄绿化180亩、通道绿化210亩。

  【美丽乡村】全面开展精品村创建和村庄整治工作,编制完成施家岙村、黄胜堂村精品村规划,基本完成黄胜堂村综合楼建设、施家岙村电网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3个村通过省级环境整治村验收。全面建成7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甘霖镇地质灾害避险安置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推进15只土地开发项目,尹家、石道地、苍岩、叶家圳四只土地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城镇管理】完成2011年度卫片执法集中整改,落实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新增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进黏土砖瓦窑厂和砂资源专项整治,关停整转砖瓦窑厂6家、洗轧砂场16家。实施“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成43个村的环卫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房4座、收集房180座,配备垃圾桶700只,镇村及主要道路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推进201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达98%以上。做好特殊人员参保工作,如期完成464名划归企业人员的社保办理,参保率达96%。进一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全镇现有低保人员1428人,发放低保金373万元。

  【社会事业】推进村邮站和农村家宴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村邮站72个,农村家宴服务中心A级3家、C级2家,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实现全覆盖。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普高升学率达64.8%,创历年新高。加快社区卫生规范化建设,新建村级服务站11家,村卫生室10家。人口计生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6.96%。

  【折子戏比赛】“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折子戏擂台赛先后于5月27日、6月27日、10月27日和12月27日,分四场在甘霖镇施家岙村举办,以更广泛更高层次地吸引来自安徽、上海、杭州、宁波等全国各地的戏迷选手相聚古戏台,同寻越剧根,合力推动群众性越剧事业发扬光大。

  【社会管理】落实接访导访、责任分解、信息预警、协调联动、责任追究五项工作机制,信访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到市去省赴京上访为近三年来最少。共接待群众来访178批330人次,受理市长热线550件,办理上访信件38件,报结率达100%。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完善制度和强化监督入手,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工程项目财办备案制、工程项目纪委备案制、票据签批财办审核制等三项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和财政支出行为。全年实施镇级招投标项目47个,节约财政资金249.3万元。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加强农村集体“三资”(集体资产、集体资金、集体资源)管理,抽调4名专职工作人员,成立镇“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镇71个行政村的“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开展“三资”合并工作调研,稳步推进行政村“三资”合并工作。

  【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帮助化解行政村运转问题358个、农户实际问题950个、企业发展问题73个,群众和企业满意度明显提高。按照“民情微群+便民服务中心”的网上便民服务模式,全镇71个行政村建成便民微群,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全面推行“一周一安排、半月一督查、一月一交流、半年一考核、年终一评比”五项工作机制,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营造了“干在实处”的工作氛围。

  【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先进抓典型、中间抓提高、末位抓整改的办法,提高了村级班子整体水平,全镇有26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党组织的要求,7个后进支部如期完成了整转工作。推进“两新”党建提质拓面工作,“两新”组织实现了工作全覆盖。完成党代表工作室创建,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181名。

 

 

崇 仁 镇

  【概况】崇仁镇地处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11公里,总面积148.97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6795户,72612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10.63%;工业总产值62.55亿元,同比增长10.61%;财政总收入7666.93万元,同比增长16.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46.22万元,同比增长23.4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同比增长21.58%,其中工业性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17.7%。;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1元,同比增长11.2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8.5∶52.3∶29.2。

  【工业经济】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硅藻土等传统优势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市30优企业1家、新列入战略新兴产业1家;完成浙商回归投资8170万元。规模企业资产达82842万元,年销售产值103924万元,其中出口交货值32977万元。功能区平台建设有新提升。累计投入880万元完成工业功能区自来水管网、道路渠道建设、高压线迁移等项目。实施围墙工程,已交地30亩,可供地约40亩。科技创新有新拓展。强化科技服务,新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新获得国家级创新基金1家,省级、绍兴市级科学技术奖各1项,省市各级科技企业6家,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0项。2012年,全镇共有17只在建项目,总用地面积24199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206203平方米。已完成工业性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17.7%。三九灯具有限公司新型格栅灯项目主体厂房结顶。荣发纺机2000万米高档面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厂房已完工并部分投产。开必腾公司、利安不锈钢11月进行奠基。温氏畜牧、水晶芋食品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绍兴创益照明、国荣机械已完成图纸设计,正在填方和地质勘探。五洲新华轴承、荣发纺机、瑞州汽配、阿斯克保温材料等设备投资共6880万元。

  【农业经济】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380亩,粮食总产量达2.02亿吨。新建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各一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稻谷生产基地2个。新增省级无公害基地4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只,新上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只。大力推进“千库保安”项目,完成了海五公、黄岩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马仁村上庵山塘等24只山塘综合整治完成招标。8只土地综合开发项目通过验收,可新增耕地800多亩。

  【第三产业】依托该镇的独特优势,通过古镇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完成了恒济台门、当典台门等市保单位线路套管改造和祥四祖祠的抢救性修复。老家庙维修工程全面开工,伟镇庙维修工程通过验收,崇仁一村等7个村申报成为全市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落。培育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果蔬采摘、餐饮娱乐、登山健身的多元化自助游模式,成功打造出黄桃、樱桃、白枇杷等特色水果采摘游路线。引进嘉百乐连锁超市,引导红领巾山庄发展做大,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各1家。积极利用传统庙会、物资交流大会等时机,加大崇仁旅游的推介和促销力度,将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和旅游景点对接,延伸旅游产业。努力打造“温泉度假休闲游、瞻山风景宗教游、古镇古建筑文化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做好浙旅集团古镇开发项目的跟进落实。

  【社会事业】公开征求并明确“崇德、尚文、勤奋、图强”为“崇仁精神”。通过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验收,镇中心幼儿园、春联幼儿园危房改造工程正在动建。实施食品安全的两个“百日行动”,投资3900万元对25个村实施了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滨桥、支鉴路、范村等5个村已完成改造,受益人口1万多人。建成6家农村家宴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村级卫生室、4个流动服务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54个村级邮政站完成组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推进,全镇参保率在97%以上。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张家村被评为国家级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低保户低保动态全面加强管理,全年发放低保金及物价补贴共380多万元。

  【新农村建设】积极筹集资金,通过硬化道路、改建设施、强化管理等多种途径,有力推动了全镇城乡一体化进程。集镇建设有序推进。古镇入口道路改造工程、崇仁镇东街路面硬化工程、崇仁江桥建设、集镇电网改造等工程已经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环镇北路填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28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新建垃圾收集房244座、垃圾中转站34座、新购置垃圾箱623只,“户集村收镇清运”的垃圾转运机制逐步形成。成功创建为省级、绍兴市级生态乡镇。创建绍兴市级、嵊州市级生态村共24个,创建绍兴市级、嵊州市级小康示范村各1个。严查违法用地,出台《崇仁镇违法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办法》,全年共拆除违法用地8000平方米。

  【平安崇仁】完成综治工作中心及各村(企)综治工作站更名,村(企)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到100%。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民主法制村”创建面达100%、达标率100%。张家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赵马村被评为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共受理矛盾纠纷354件,调解成功345件,调解成功率达97%。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预案26个。

 

 

长 乐 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214.4平方公里,现辖4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6847户,67167人。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6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5亿元,同比增长21%;公共财政收入4604.99万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14776元,同比增长11%。

  【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全镇实现规上企业产值5.67亿元,同比增长11.01%;完成工业投资6.9亿元。坚持抓好企业育大做强工程,完善了《关于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培育嵊州义乌工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成立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程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个转企”、规下升规上工作,新增规上企业5家。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26亿元,引进浙商回归资金8307万元。赴义乌举办了嵊州长乐(义乌)投资环境推介会,签订总投资2.55亿元的投资意向协议书。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义乌工业园完成投资2.1亿元,有入园企业21家,开工投产12家;正合网模建成厂房1万平方米,年产5万吨外保温砂浆项目和年产10万立方无机外保温板项目已上马,总投资5000万元的建筑网模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完成规划许可证审批。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盘活闲置用地93.64亩,出让工业用地35.38亩,上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挂钩指标498.05亩;推动银企对接,与工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使长乐在今后三年获得5亿元以上的意向性融资支持,17家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总授信达2亿元。

  【现代农业】  201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980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4500亩。全镇涌现出复种指数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32户,流转面积12085亩,复种面积15126亩,被确定为绍兴市级早稻生产重点乡镇候选对象。建成了总面积5960亩的西白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提升了3732亩标准农田质量;实施农业生产安全工程,完成了14只山塘整治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对汉溪湾等7座拟列入省市综合整治计划的病险水库进行地质勘探。投资138万元的青虾精品园建设已基本完工;华石红枫基地新投入500万元,项目规划正在设计中,并于11月成功举办了首届红枫节;浙江万寿农林开发项目已初具规模,同时与宁波客商合作开发种植高山蔬菜200多亩;完成了省级木本油料作物建设任务,新发展香榧600亩,建成林间道路3条,共7.3公里。实施农业产业升级投资项目,已完成投入3370万元。

  【三产经济】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14亿元。支持休闲经济,发展农家乐,推出剡源水库、白塔湾水库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监管并重,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高度关注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规范配送企业、副食品市场和“放心店”等市场流通秩序,成功创建成为绍兴市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启动了长乐五村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加大对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成为全市首个省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长乐五村被省商务厅评为农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

  【福全山水旅游度假村】福全山水旅游度假村位于长乐镇福全村以南,甬金高速以北的山地丘陵区域,包括寺前水库,规划总用地1280亩,总投资5.8亿元,分三期实施。该项目以良好的交通条件为依托,以自然山水、田园景观环境为基地,以周边区域市民为目标客源,旨在建设一个集乡村休闲、亲水娱乐、康乐运动、特色餐饮及山水度假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度假村。第一期23亩旅游用地已挂牌。

  【中心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多个中心镇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启动和实施。470米长的世纪大道市政工程(二期)及主要节点景观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32万元,已完成全部工程;开元桥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02万元,已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车;集镇路灯改造工程完成部分路段路灯改造;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污水综合池的建设,正在引进设备;工业园区配套工程已完成环镇南路支路部分路段的路面浇筑,正在进行剩余道路的填方及渠道管网改造;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完成电站建设,8条线路已正常供电。

  【新农村建设】开展“清洁家园·美化长乐”专项行动,落实保洁员159名,初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指导15个待整治村和40个专项整治村的村庄整治工作,新增硬化村内主干道6.62万平方米,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44万平方米,新建无害化公厕23座,污水处理池25个。完成了山口村省级中心村培育示范村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创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村1个、绍兴市级生态村8个,被评为第二批绍兴市美丽乡村创建先进乡镇。

  【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协调解决长乐镇中操场扩建用地和镇校教室紧张问题;拓宽渠道,做大做强篮球、举重等传统项目,创新根须书法等特色教育。成功举办第七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承办嵊州市民间吹打协会、嵊州市图书馆长乐分馆、嵊州市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长乐中队授牌仪式暨“喜庆党的十八大、推进嵊州新跨越”农民吹打乐大赛。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全面做好阳光计生工作。

  【农民文化艺术节】  11月11日上午,长乐镇首届红枫节暨第七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剡源红枫基地隆重开幕。长乐镇从2005年举办首届长乐农民文化艺术节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惠民工程】深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镇共有704户941名农村居民和18名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和补助,发放低保金和价格补贴292.44万元;116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额67.12万元。开元、剡源片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被列入“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该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涉及2万多人,已完成一期工程总量的30%。

  【公共服务中心】长乐镇作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促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结合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对原有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室内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4.8%,增加到191.9平方米;服务窗口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11个(其中财政窗口3个),涵盖了综合治理、经贸、合作医疗、规划、村镇建设、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强降雨抢险】受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残留云系影响,8月10日15时,长乐镇突降暴雨,历时长达两个小时,南山水库一带降雨量达172.5毫米,是南山雨量站建站50多年来历史最高纪录的两倍。南山湖村寨岭头自然村发生小范围山洪和局部泥石流,使前往贵门乡的公路中断,15人被困客车上,353名村民受到生命危险。灾情发生后,长乐镇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指挥,应急抢险队和群众合力抢修冲毁道路、桥梁,以最短的时间转移受困群众,没死一人、没伤一人,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三界镇(高新园区)

  【概况】位于嵊州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158.31平方公里,3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9182户,60650人。地区生产总值25.65亿元,增长10.13%;财政总收入8509万元,增长10.16%;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89亿元,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增长76.54%;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760元,增长11.03%。

  【园区建设】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及启动区、南部商贸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市政府规划会审;完成启航路、高新大道及重要节点部位的城市设计;初步完成启航路、发展大道及横一支路、纵二支路的道路放样、横断面测量及施工设计;完成1号道路建设和绿化工程。完成523亩征地任务,盘活存量土地120亩,利用闲置厂房2.1万平方米,平整园区内土地31.8万立方米。并于11月20日在宁波与新加坡陆道新亚洲私人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嵊州(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范围涉及:对园区规划(含产业规划)进行修编,实施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资源整合,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对接和项目落地,实施园区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65亿元,同比增长16.35%;工业性投资10.17亿元,同比增长78.68%。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8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89%。新增规模企业4家,其中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家。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技改投入】中益机械的年产600万只机械链轮、500万只锥孔链轮生产线项目已累计投入5.35亿元,完成了80000平方米的厂房及18000平方米综合楼建设,部分设备也已入场;福威重工累计投资6.5亿的年产1万台农用装载机项目20000平方米厂房已建成;瑞思特环保投资1亿元年产50台环保设备项目厂房已基本结顶;新兴产业园6家企业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康力机械、陈氏包装新厂区厂房建设已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天晓纸业投资3000万年产2万吨高级绝缘纸生产线技改项目基本完成;恒鑫制管投资2800万的年产3万吨轴承合金钢套技改项目已完成基础建设,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现代农业】全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3.5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3.34万吨。投资346万元,完成沈塘、蒋镇茶场等三个土地开发项目,改造耕地433亩;投资300余万元,完成董龙畈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300余亩;投资200多万元,完成沈湖畈省级粮食功能区改造工程。投入1亿元,启动了总投资10亿元的嵊州市现代新有机农业园区建设;投资600多万提升改造总面积1000多亩的嵊州市级友谊竹笋精品园;投资300多万元完成灯塔种猪省级精品园创建,该公司被评为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另外创建通过了省级森林城镇验收,并在祝岙、嶀山新建名茶基地150亩。全年培训农民800人次以上,实现转移就业416人。炒茶手郑苗忠在浙江省名茶炒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王圣华等三选手在嵊州市第十四届“华发杯”越乡龙井炒制新人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三产营业性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9.56%。扩建北街、清水塘、车骑山3个个私集聚区,新建嶀浦村个私集聚区。加大房地产业的开发力度,完成云间山水和宏森苑高档商住项目一期工程,动建云间山水二期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嵊州市瑞丰银行、绍兴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旅游产业发展,投资800万元,完成清风休闲景区野外健身休闲项目(二期)建设,填补该镇旅游产业空白。

  【中心镇建设】投资2500万元,完成曹娥江三界大桥主体工程的80%;投资1100万元,完成南街文化活动中心及其配套工程杭温路的建设;投资1100万元,完成镇南自来水管网延伸、聚士湾休闲公园、集镇“十小景点”等工程建设;完成城镇建成区、104国道两侧绿化工作,绿化率达97%,同时积极开展客运物流中心、敬老院、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投资400万元,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1.8公里;投资250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6个村;投资200余万元,基本完成清水塘等13个村庄的整治工作;投资150万元,完成农村饮用水改造600户;投资40万完成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中转工程;完成沈湖精品村规划编制工作,并投资100余万完成村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茶场新村集中居住区(一期)已完成项目供地及规划审批前期工作;并启动了惠及清水塘等17个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蒋镇江流域治理项目的立项工作。

  【社会事业】全年共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人数52789人,参保率达98%以上;社会弱势群体得到进一步关注,全镇有低保人员112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35.91万元,同时79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额59.27万元,总投资1535万元的三界镇敬老院工程也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1100万元的蒋镇学校改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的35%,投资45万元的长桥小学教师宿舍楼也已投入使用,全镇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组建绍剧团、民乐队、腰鼓队、舞蹈队、排舞团等各类民间社团40余个。继续强化计生工作,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6.01%。

  【社会管理】打击“两抢一盗”为主的犯罪分子,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减少40%,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下降50%;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建立社会矛盾调处平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54件,调处成功153件,调处成功率99%;落实信访维稳村片镇三级化解制度,启动“十八大”维稳工作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年未发生绍兴市级以上集体上访。

  【执政效能】建立公共服务中心,实行审批代理“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周到和全面服务。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机关干部绩效量化考核办法,制定《2012年度重点工程(工作)建设“三比”竞赛考核办法》,实行“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项任务”的团队化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重点工程(工作)的完成,全年34点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得到顺利推进。制定落实《三界镇重点工程(工作)周报表》和《党委政府工作“一月三有”报告单》等制度抓人促事,激励干部以奋发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现代新有机农业园】嵊州市现代新有机农业园是三界籍企业家杜东方先生的上海汇润丰集团投资的浙商回归项目,由台北吴彦光建筑师事务所根据台湾有机农业发展理念规划设计,为农业部下属南方水果科研基地,并与台商的欧耕尼克(昆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是一个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观光、休闲、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10000亩,分两期实施。其中第一期计划投资5.5亿元,面积为5600多亩,主要功能为联栋大棚、单体大棚、有机肥制作场、综合性农业实验室,建成后用于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的种植和科研。已实现投资1亿元,完成土地流转3500亩,建成大棚1500亩以及80%的路渠沟建设。

 

 

黄 泽 镇

  【概况】黄泽镇位于嵊州东部。行政区域面积97.6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822户,44500人。201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64万元,同比增长23.1%。农民人均收入13742元,同比增长11.1%。

【工业经济】以机械制造为支柱,仿古木雕、戏剧服装为特色的工业经济结构和以工业功能区为中心、南伸北拓、协调发展的企业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3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全年共成功申报省级研发中心1家,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绍兴市创新型企业4家,绍兴市研发中心4家,省级科技项目5只,市级科技项目16只,各类专利15项。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工业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市外境内投资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65.2%;完成交地165.5亩。

  【现代农业】按照特色化、产业化、休闲化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绿色农业,实现全镇农业协调发展。“三早两大”(早花生、早芋艿、早西瓜、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特色农业品牌和产品优势得到发展壮大,全年共种植早花生1800亩、早芋艿6000亩、早西瓜1800亩、大棚草莓450亩、大棚蔬菜500亩。全年种植粮食2.56万亩,总产量1.02万吨,推广种植优质品种1.1万亩。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全镇现有年销售千万以上的绍兴市级农业企业1家,百万以上的农业企业6家,国家级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各7个,各类农业加工企业2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得到稳步推进。其中,京采农业银杏基地项目已种植银杏110多万株,完成道路硬化4500米,铺设水管4500米,绍台科文交流园完成163亩土地承包流转,园区主干道“银杏大道”已正式动建。明山茶场完成1400平方米厂房建设和1500米道路硬化,成功创建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工作站。2012年6月,全国茶园新农药应用与示范现场会在该场召开。

  【第三产业】全镇现有村镇银行4家,大型超市3家,星级农家乐7家,省级示范农家乐1家,绍兴市级示范农家乐2家,放心示范店55家,网络覆盖全镇25个行政村。以黄泽豆腐包、羊肉、炒面为代表的特色小吃享誉盛名。红佛寺成功创建AA级风景区,普安寺、百年桂花园、云燕绿野生态酒店等三产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成功举办首届金秋桂花节和普安寺重修落成典礼。

  【镇村建设】围绕建设“嵊州副城————魅力黄泽”目标,不断加快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整治,镇村面貌呈现可喜变化。投资300万元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总投资3390万元的黄泽镇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一期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二期25.2公里供水干管建设已完成招投标。此外,世纪大道(横街)、5公里健身休闲园、黄泽江5.2公里标准堤、新黄泽大桥、镇中心幼儿园后枣园分园等项目逐步启动建设。环境整治效果显著,主要街道违章搭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得到加强。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清理垃圾300余吨,绿化环境9500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6000平方米,成功创建绍兴市卫生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共实施完成省整治村6个,整治提升村7个,绍兴市小康示范村2个。前良村和家园村成功创建“和美越乡”精品村。白泥塘村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工程逐步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完成2013年度城乡居民医保任务,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3%。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全镇计生率保持在96%以上。

  【仿古木雕协会成立】  1月6日上午,黄泽镇首批古典家具行业的136名会员在镇政府大会堂举行了嵊州市古典家具行业协会成立仪式和揭牌仪式。来自市委宣传部、工商局、经信局、林业局、民政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和黄泽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协会章程和规约。市恒古木雕厂厂长魏少鹏当选为协会会长。仿古木雕是黄泽镇特色文化产业之一。该镇从事仿古木雕生产及销售的人员约2000人,仿古木雕个私企业有200多家,产值高达上亿元。

  【文化活动中心落成】  5月27日上午,黄泽镇举行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典礼。黄泽镇文化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内设古戏台、图书室、教育培训室、书画室等20多个功能活动室。

  【首届金秋桂花节】  9月29日上午,嵊州市黄泽镇首届金秋桂花节在前良村浙江百年桂花园隆重开幕。桂花节以桂花为载体,集赏桂品茗、风味品鉴、工艺展示、曲艺表演、经济社会恳谈等活动为一体。浙江百年桂花园栽有树龄超过百年的桂花古树500亩5000余棵,如此庞大的百年桂花群,浙江唯一,全国罕见。

  【普安寺重修落成典礼】  10月7日上午,黄泽镇举办普安寺举行重修落成典礼,共有2万多群众参与落成典礼活动。普安寺修缮工程于2010年启动,总投资1700多万元。普安寺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初称白云庵,后称白云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重建,改普安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比天台国清寺早183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浙东古刹及佛教圣地。

  【省文化强镇】  12月,黄泽镇被省文化厅评为2012年“浙江省文化强镇”。这是嵊州市首家、也是绍兴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乡镇。近年来,黄泽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仿古木雕、戏剧服装、民间职业剧团三大文化产业享誉各地。

 

 

城南新区(三江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南部,与新昌县接壤,面积28.62平方公里。辖城南、阮庙、茶坊3个工作片12个行政村和仙湖、下元塘2个社区。户籍人口13163户,33547人,外来人口约3.63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9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6亿元,同比增长20.8%;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88亩;实现财政收入4.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433元;计划生育率达到98%。是年,被评为绍兴市计划生育示范乡镇(街道)。

  【工业经济】  2012年,功能区B区42家落户企业全部完成供地,18家投产,19家动建。先后与农业银行嵊州市支行、浦发银行嵊州支行联合举办了“战略合作暨银企对接会”和“银企携手,共谋发展”银企对接暨签约仪式,签订了意向性信用额度为8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两次对接会共签约企业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产值47.23亿元,同比增长10.56%;完成工业纳税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5.7%;新增规上企业20家。宏达制衣、迪贝机电、达亿领带、仟代领带被评为年度全市“工业企业30强”;天佳领带、悦龙领带被评为年度全市“成长型企业30优”;沃尔特斯领带、完美服饰、易达汽车零部件、天盛机械、金港针织被评为全市用地绩效“十佳”企业;佰利嘉依服饰被评为全市用能绩效“十佳”企业;裕盈金属、宏达制衣、宏泰针织被评为全市排放绩效“十佳”企业。

  【重点项目】南马路桥主桥、南引桥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南二路、环堤路、新六路、城南幼儿园南侧道路、三塘五合至新昌道路、南马路的南二路至环城南路段已经全面完工。南六路已完成雨污水管道的埋设和路基填筑。三江B区排洪渠工程已完成全线基础挖填方,浇筑基础和底板900米、墙身605米。南田大桥完成可研、土地预审和施工采用BT模式的审批。城南核心区块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成功争取到中央资金2550万元,爱湖渠已完成1416米的渠道基础开挖、墙身浇筑、盖板安装,占总工程量的81%;核心区块雨水管道改造已完成高杨路和官河南路的雨水管道改造及路基、路面工程;下南田排涝站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图设计。国贸商城完成地下室工程,1号楼完成地上20层、2号楼完成地上17层、3号楼完成地上15层。企业总部大楼国商、仟代已完成室外装饰工程和场外配套,组织竣工验收;达亿、天佳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余六家正在组织进场。

  【征地拆迁】领带城物流中心除三板桥80亩村基尚在继续拆迁外,其余200亩土地已交地完毕,安置地块(一期)政策处理全部结束,首批30户拆迁户已有28户开始动建。104国道七标段拆迁共76户已签约52户,其中腾空25户、拆除12户;甬金高速互通接线工程拆迁共13户已签约12户、拆除5户,同时已迁移花木43.6亩;曹娥江下岙至墩头段堤防应急加固工程拆迁共13户已签约10户。国资大楼和企业总部的新光药厂、昂利康药业、华汇建设、机电纺织协会等地块已交地完毕。新医院北侧214亩地块、江南春城西侧、保罗西侧地块、B区桥里工业地块、南二路延伸段、沿山排涝渠茶坊段等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新农村建设】合新、桥里、缸山顺利通过绍兴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验收,桥里村通过绍兴市级卫生村验收;缸山村通过“和美越乡”建设优秀村验收。同时,新区12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邮站”。缸窑、爱湖2个自然村完成了农户产权登记。

  【专项整治】一是“两违”整治。共处理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221起,办理各类信访、督办件237宗,拆除各类违章建筑面积12683平方米。按计划完成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整改任务,共拆除复耕5宗28.93亩。二是“双禁”整治。从2月1日开始,成功对市政府划定的区域,实施了烟花爆竹经营、燃放“双禁”专行整治,并步入了长态化管理轨道。三是环境卫生整治。桥南、高南、合新、西湖、章村路、阮庙等6个核心区内的行政村,取消了村垃圾中转点,减少垃圾清运中间环节和“两次污染”,实行委托保洁公司“统一收集,直接清运至城南中转站”的模式运行;其他6个村实行“户集村收,街道中转,市处理”的模式运作。新区和村两级共投入资金约200万元。四是粘土砖瓦窑整治。对被市政府列入关停淘汰对象的城关忠铨砖瓦厂进行了强制拆除。拆除窑体面积约2000平方米。

  【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区(街道)、综治中心(工作片)、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体系,认真落实防范、监控、化解责任,推出实施重点信访限期包案制和跟踪督办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时调处一批容易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等重点时段的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在综治中心原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局、城管局、社会事业局、社管中心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统一纳入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中,投资35万元在全市率先创建了全方位服务、一站式办公、多窗口联动的服务管理平台─城南新区(三江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于7月2日正式投入运行。绍兴市政法委和嵊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在城南召开了试点工作现场会。

  【“六个一”系列宣传文化活动】一是推出一次为期四个月的外宣推介活动。投资15.2万元,在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广播新闻节目《浙广早新闻》栏目推出了“开放的城南欢迎您”宣传推介活动,每天15秒钟,定时介绍城南的发展概况、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二是举办一次“品质城南”摄影大赛活动。共征集到反映城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摄影作品800多件,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和优秀奖若干名。三是实施一次“美丽城南”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投资190万元,更新添置环卫设施,发动全民参与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占道经营,清理卫生死角,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开展一次“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专题演讲比赛。40多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演讲比赛。五是组织一台“共建城南,共享文明”大型文艺晚会。10月21日晚,在世贸金樽广场举办以“共建城南,共享文明”为主题的“金色年华”大型广场文艺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六是创作一批反映城南新区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合新村村歌《腾飞吧!合新》荣获浙江省首届村歌大赛创作银奖和表演银奖;越剧表演唱《青春如歌》荣获第六届绍兴市乡镇(街道)文艺汇演二等奖;论文《村级文化建设内源动力探析》荣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公共文化论坛一等奖。

 

 

鹿山街道

  【概况】鹿山街道地处嵊州市区西部,甬金高速、37省道贯穿其中,区域面积52.49平方公里,辖城郊、新联、新市三个工作片、24个行政村及东南、高版、捣臼爿3个社区,拥有19685户,55177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5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5元。鹿山街道是嵊州市重点农业产区,拥有花木10000亩、水果3500亩、蔬菜6000亩,是“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浙江省花木之乡”、“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街道”。工业以领带服饰、丝织服装、橱具电器等为主导,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家,规下企业278家,个体工业企业568家。在城市发展中定位为生态人文居住区。

  【区域经济】  2012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1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8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其中工业性技改投入9385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45元。全年申报科技项目6只,浙江西门冲片有限公司《Y系列高效防爆电机铸铝转子铁芯研究及产业化》被评为绍兴市著名商标。全年完成种粮面积9995亩,新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个,完成省、市科技推广项目3个,培训农民15期1500人次。

  【重点工程建设】  2012年,完成南马路桥北引桥征收拆迁工作调查摸底;完成南山水库引水复线工程、甬金高速嵊州互通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基本完成罗小线改建工程沿线村土地征用及政策处理工作;配合开展了曹娥江下岙至墩头堤防应急加固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完成市农产品物流中心征地协议签订;妥善处理了城西小学、南沿路一期等政策处理善后工作;完成高版地块供而未交土地的交地任务;启动实施城南核心区块、小砩村地块征地及政策处理工作。

  【惠民实事】扎实推进“和美越乡”建设工程,完成两湾新村等7个村村庄规划,认真落实“森林嵊州”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启动实施6座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个村饮用水工程,圆满完成砂资源整治任务,通过省级体育强街道创建验收。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美化鹿山”专项行动和“四边三化”重点整治,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绍兴市级文明村1个。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城乡医保扩面工程,办理征地农民养老保险385人次,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1250人次,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1794人次,办理城镇“4050”补贴600人次,计划生育率达96.42%。

  【平安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有效整合街道资源,强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健全完善“上下联动、片办协同、包案化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信访积案办结力度,集中力量做好矛盾问题突出村整治和不稳定隐患排查化解工作。2012年,街道进一步加大“两违”处置力度,各类违法建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责任事件。

  【基层基础建设】在各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星级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五星级”党组织2个“四星级”党组织3个,顺利完成了东南、高版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管理各项规定和“五零”制度,探索实施了村级财务“三级”公开工作。深入开展进村入户(企)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农户10625户、企业34家,解决问题174个。在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民情微群+便民服务中心”的网上便民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了服务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

 

 

剡湖街道

  【概况】剡湖街道由老城区和原城溪乡两部分组成,面积30.36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共有28666户,78959人。街道党工委下辖1个二级党委,15个党总支,115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共2893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9.67亿元,工业总产值35.54亿元,农业总产值6996万元,实现税收22861.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26.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11元。现有耕地8936.9亩,山林4667亩。

  【工业经济】辖区共有工业企业782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抓好重点技改投资项目的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闭5家不合格电镀企业,盘活存量土地53亩,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工业总产值35.55亿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5.49亿元,同比增长5.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50万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7222万元,同比增长19.95%,完成三产投资8428万元,同比增长69.92%;完成财政总收入22861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乡镇体制收入12485万元,同比增长25.6%。有3家企业入围全市工业企业30强,分别是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浙江新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成印染针织有限公司,同时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入围全市企业成长型30优。

  【技改投入】街道全年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嵊州市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投资1.38亿元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浙江天成印染针织有限公司年产200万件高档绢丝针织服装生产线完成项目立项申报;投入1.2亿元对电镀企业进行整合生产转型升级项目,对所属9家电镀企业通过提升整合成4家,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产经济】以张墅村集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大型野生动物观光园“虎踞园”和“剡溪两岸”一带为起点,科学规划温泉湖、狮子山风景区剡湖段附近一带生态旅游、餐饮住宿等配套建设,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打响“嵊州小笼包”、“越乡小吃”品牌,带动农村劳动力2800多人就业转移。

  【个私小区建设】全年完成累计总投资2亿多元,总面积380亩的八何洋、里坂和漩泽墅等3个个私集聚区扩建任务。全年已有72家企业入驻个私集聚区,其中宝马机械、洁太厨具、明升照明等一批规模企业已成为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罗小线改建项目涉及6个行政村共11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7000平方米政策处理工作。顺利完成城北高端品牌汽车4S店区块建设用地农转用手续及政策处理工作。同时完成2000平方米城北入城口拆迁任务。配合建设局完成官河路改造项目,月照里小区改造工程。剡湖中心学校二期建设顺利推进(投资220万风雨操场已经完工,投资200万塑胶跑道招标完成并开工建设,投资240.8万师生宿舍和投资995万幼儿园工程进行项目审批)。

  【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对病险山塘水库管理,与各村巡查员签订山塘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书,投资187.81万元完成梅树坑等4只病险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南山塘32亩园地整理项目顺利推进。大湾村放心饮用水工程顺利通过绍兴市级验收,各村建立放心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并实施。

  【“和美越乡”工程】完成“森林庄园”和生态村建设任务。配合市“森林嵊州”建设,深化“四边三化”工作,完成温泉大道剡湖段、“上三线两侧”绿化任务,上三线东侧艇湖段栽竹项目及竹前村堤坝段早竹种植项目,全年完成绿化造林计划235亩。以“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扩面。新建垃圾站房82座,购置三轮垃圾车27辆,添置垃圾桶200只,配备保洁员47名,群众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上三高速沿线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配备专职保洁员3名,关停2家污染企业和1家废品收购点,八何洋精品村建设完成规划方案及路面绿化工程,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专项整治】组织违法建设“三必拆”活动,全年集中拆违13次,拆除违法用地、违章建筑53处,共计6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联合有关职能部门顺利关停戴望村沥青拌料场;停挖拆解各类采沙船只8艘,确保竹前上桃园121万方沙石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拆除里坂砖瓦厂提前完成黏土砖瓦窑整治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检查人次250次。

  【信访维稳】十八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做到提前部署,稳控在先,是全市五大集镇、四个街道唯一一个去京越访“零上访”单位。做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全街道共划分总网格23个,组建服务团队99支,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92起,受理调解92起,调解成功91起,成功率达98.91%;接待并处理来访31批70人次,办理上级转办信件28件,答复28件,办理12345市长专线电话交办件399件。总体形势比较稳定,信访总量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定期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组织治安大巡逻,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开展“百日追逃”、“闪电一号”、“闪电二号”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白莲堂社区街头招嫖、里坂村流动人口及学校周边环境等地段,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主力军作用,辖区内共发刑事案件1629起,同比下降19.5%,破案654起,同比提高12.1%,确保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惠民实事】街道通过剡湖民情微群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建立起全方位、全时段的办公体系,8月起通过微群开展网上便民服务95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3328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申报登记工作,完成1390名“4050”人员补贴申报工作。完成27679人2013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达98%以上。2012年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4期,培训人员1300人。

  【文卫事业】充分发挥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创建主阵地作用,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开展社区环境专项整治,对居民楼道进行统一刷白面积23.89万平方米,清除存年垃圾150吨。以“社区大家亲”系列活动为载体,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不断开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1场,实现了每个社区有文化队伍,各村有文化活动,6个村的农家书屋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文化大繁荣进一步推动。

  【社区建设】社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多个社区已标准化配备现代办公设施,方便服务居民,办事效率提高。同时做好了对艇湖、工农、越秀、东浦、新北社区办公用房进行装修改造的项目资金落实工作。社区特色工作不断创新,如白莲堂社区的居民积分卡系统再次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继续受到了省市领导和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城隍坊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龙会社区获浙江省和谐示范社区称号;越秀社区创建成为省级绿色社区;新北社区被评为浙江省减灾免灾示范社区。龙会、工农、城隍坊、新北被评为绍兴市级绿色社区等。

  【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对全街道112个党组织进行了量化考评。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共评选出五星级支部3个,四星级支部3个,三星级支部16个,二星级支部23个,一星级支部18个。实施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调研活动,八何洋村党支部被评为浙江省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成为我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单位。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载体,对全街道12个行政村的4453家农户、49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全面多次走访,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实行村级公务“零招待”和“廉政灶”制度。重点做好八何洋以“三屏开放”载“三务公开”,成为全市唯一个通过“手机、电视、电脑”把村务、党务、财务等信息公开的行政村。

 

 

浦口街道

  【概况】  位于嵊州市区东北部,面积68.65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078户,35121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和13%。财政总收入5760万元,同比增长12.2%。地区生产总值94591万元,同比增长9.7%。农民人均收入14820元,同比增长13.15%。

  【服务市重点工程】  积极配合搞好各项市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零障碍推进,无障碍施工。全年共完成征交地1820.2亩,签约征地1336亩。城东科技新城,工业用地征地787亩,商住用地394亩。其中上江、浦东、无底井自然村征交地555亩,多仁村征交地232亩,并做好青苗迁移、征地围墙、基础填方等工作。黄泽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8个行政村1336亩征地签约,确保了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投资方与施工队按时进场。城北入城口(曹娥江综合整治二期改造)工程,完成征交地203亩,拆除房屋10000多平方米。同时,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土地与河道整理,地面绿化、面上保洁及其管护工作。市公交客运中心新建工程,完成征交地213亩,并做好该地面清理工作等。

  【工业经济】  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15%。自营出口同比增18%,超全市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企业入库税收同比基本持平,实缴税金4608万元;其中规上企业2816万元,同比增42%。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3346万元,同比增30%。新增产值亿元企业1家,规下转规上企业2家。在全市工业经济竞赛第二层面考核中位居第一。

  【企业品牌创新战略】  新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只,总投资20260万元。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全市唯一1家省级农业研发中心,2家绍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只省级新产品,52项专利成功授权,40项专利成功报批。

  【“2221”工程】 一是打通两条通道,改善交通环境。即通过加快104国道连接线和禹溪经故江、东坂庄、大屋至黄泽的沿山大通道为重点的交通建设,进一步凸现街道区位发展优势。二是建设两个工程,大力优化自然和人文环境。即配合做好黄泽江综合治理工程和马寅初纪念馆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街道城市品位。黄泽江综合治理工程于10月22日举行开工仪式,并在年底前完成11个自然村征地签约工作。马寅初纪念馆建设工程,其概念性规划方案基本完成。三是配套两个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即异地新建街道农贸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强浦口新城区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工程完成招投标,街道农贸市场新建工程完成土地回购。四是争取一个项目,不断强化集聚环境。即加快启动市客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带动产业辐射。相关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行】 公共服务中心设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一楼,投资56万余元,面积260平方米,配有6名工作人员,现设置计划生育、民政残联、城建、司法、林业、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培训等八大类服务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便民服务“零距离”。9月,投入运行,市四套班子、部门和乡镇负责人曾到现场参观,被评为市“两亮”工程。

  【三大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违法建设整治。坚持违法建设“零容忍”,全面摸排梳理并铁腕整治区域范围内的违法建设,全年整改图斑33个,总面积179.5亩,有效打击了违法用地行为。二是砂资源管理。在规范砂资源开采的同时,对辖区内16只挖砂船做好清理上岸和拆除工作,8只采砂旱筛机进行断电、清场处理,关停8家轧砂场。三是小砖窑整顿。街道联合工商、环保、劳动、安全生产等部门对区域内8家小砖窑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在年底前实现全面关停。

  【饮用水安全工程】  工程于2011年11月申报立项,2012年,已改建六座小型水厂,达到总供水规模2530吨/天,铺设输配水干管13公里及村内管网,解决屠家埠、珠溪、故江、东俞等7个行政村1.52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总概算1487.85万元,项目已完成98%,供水主管网、村内管网铺设完成,只余少数农户水龙头尚未对接,正在工程扫尾阶段。

  【防御台风“海葵”】  街道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和广大群众昼夜奋战,解除了四明江无底井段60米溃堤险情,守住了沿山高排新建段洪水过坝险堤,并对棠头溪村沙滩85户住户群众连夜实行安全转移,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这次台风影响,全街道住房倒塌27间,用房57间,大棚损坏3500亩,花木倒伏4200亩,受淹粮田1000余亩,堤坎毁坏500多米。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余万元。

  【蒋林头村问题得到平稳处置】  针对蒋林头村少数村民分期分批不断到街道和有关部门反映该村村级财务混乱的问题,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除主要领导多次亲自接访外,由街道纪工委和农经站人员组成清账理财小组,对该村经济合作总社及3个村分社,分别进行清账理财,后被列入市纪委“十村审计”,经市工作组清理调查核实,街道党工委研究,对该村支部书记和村经济合作社分社负责人予以免职、对1名支委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选派1名机关干部担任该村支部负责人,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配合、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上来,确保了黄泽江整治工程征地签约工作的完成。

 

 

石 璜 镇

  【概况】石璜镇位于嵊州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镇域面积63.8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468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37.32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工业总产值33.9亿元,规上企业产值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工业性技改投入402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1%,其中设备投资比重75%;农业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3659元,同比增长10%。石璜镇是“浙江省花木之乡”、“浙江省生态示范乡镇”、“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浙江省平安农机示范镇”、“省级气象标准化示范乡镇”、“省级体育强镇”、“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经济发展】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98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5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7.32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33.9亿元,规上企业产值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工业性技改投入402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1%,其中设备投资比重75%;农业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1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031万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扎实开展,省级绿化大苗林业示范区正按照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建设,奶牛精品园列入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已完成工作量的95%。外拓花木基地4500亩、茶叶800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农业企业5家。2012年花木、姜葱、茶叶等三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3亿元、4500万元、1650万元。投入380万元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山塘水库和病险水库的除险安保工作,荣获省级气象标准化示范乡镇称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小区第三期6个项目中日兴纺织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余5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加快推动商贸旅游业发展,新增投资80万元完成百丈飞瀑漂流改造,加大力度对镇中道路进行改造,集镇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镇村建设】全面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和17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编制;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68.6万元,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重点抓好范油车村的精品村创建、白竹村的重点中心村创建及寺新、徐家培、三溪、何王等村的省级整治村建设工作。投资260万元在石璜江上重建两座、新修一座大桥;投资684.2万元的镇自来水厂引水工程已完成了80%的工程量;完成石璜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土地总体规划调整及项目建议书、环评和可研报告的批复等相关工作;投资110万元完成了集镇道路修建和排水管道铺设,做好了南北新街和至镇中道路的亮化、绿化工作。大力加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工作,建立控违拆违的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全镇农村道路、饮水、通电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条件不断完善。

  【民生保障】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石璜镇幼托中心工程项目正在改建之中,中学风雨操场项目完成立项论证手续;不断完善各类文化设施,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全面提高文明素养,范油车村获得省文明村称号;以市六运会获得好成绩为起点,投资38万元改善镇村两级体育活动场所,充实活动经费,创建绍兴市农村体育俱乐部3个,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阳光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平安石璜”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成功创建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和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党建工作】加强了镇党政班子和村级班子建设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自转功能。扩建改造6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更新9个村的远程教育设备。通过落实帮扶资金、解决矛盾问题等措施,完成雅宅村、朱村的党支部整转提升。扎实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大力组织党员干部走村访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共走访行政村17个,农户8882户,走访企业26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8件,共落实帮扶资金35万元,共为村企解决问题102个。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设立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开通便民微群服务平台,密切了干群联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构建惩防体系,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提高。

 

 

谷 来 镇

  【概况】  谷来镇位于嵊州市境西北部,距市城44公里,处绍兴、嵊州、诸暨三市(县)公路分岔点。镇域面积105.01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8523户,25903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5698人,财政总收入3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45250万元,工业总产值48206万元,农业总产值189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89元。全镇山林面积104643亩,占总面积67.3%;耕地面积12069亩,占总面积7.7%;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谷来镇是国家级生态示范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浙江省果品强镇、绍兴市级文化强镇、卫生镇、卫生强镇和“三级联创”示范镇。

  【农业经济】林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建有香榧、茶叶、竹笋等林业产品基地和13座水力发电站,其中香榧种植面积35218余亩,茶园面积16829亩,竹林面积33848亩等,是嵊州市茶叶、毛竹、香榧的主产区,在茶叶、毛竹、香榧加工等方面具有特出的资源优势,2012年茶叶1335吨、毛竹2925吨、香榧145吨、其他农产品(笋干、板栗)170吨、蚕茧0.95吨、小水电发电915万度。

  【特色产业】香榧是谷来镇名优特产,2012年新发展香榧基地500亩,在榆树村又兴建占地80亩的苗圃基地,至今全镇已总发展香榧30000余亩,成熟产果榧2万多棵,年产香榧145吨,拥有香榧群60个,至2012年年底已有香榧苗圃基地8000亩,成为全国最大香榧苗圃基地,其中可交易的3000亩,榧苗成交额达1个亿。成功举办谷来镇首届赏榧观光节活动,创建省级香榧森林公园,并配合绍兴市政府做好了古香榧群的申遗工作。加大清闲促产力度,盘活绿色产业园区低效闲置用地10430平方米。

  【工业投入】  2012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630万元。新扩建九里斜、马溪等个私集聚企业新增市级科技创新项目3只,专利授权1件。

  【村庄治理】完成18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2012年上报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指标226.3亩,正式报批立项210.54亩。完成开发项目310亩,完成省级待整治村4个、市级中心村建设1个。

  【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组建专职保洁队伍,投资45万元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做好小舜江源头饮用水保护工作,双溪江省级水土保持项目动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实施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厂房地下工程已开挖,集污管网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卫生服务】投资180万元完成中心卫生院医疗楼维修项目,新建综合楼的设计工作。完成护国岭、马溪、联谊等5个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实行药品、人员、财物统一管理和门诊就医直接报销。优化计划生育服务,完善村级计划生育网络和阵地建设,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信息化管理达到100%。医保工作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

  【基础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实施食品安全百日大行动,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村、达标村创建活动,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成功创建绍兴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完善信访维稳工作,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结合“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市政协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双百结对”工作,推进文明建设。

 

 

仙 岩 镇

  【概况】仙岩镇地处市境北部,距市区10公里,104国道、常台(上三)高速穿境而行,剡溪横贯而过,水路、陆路通畅,交通便捷。面积74.5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全镇现有总户数5765户,人口15678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12元,地区生产总值7.04亿元,工业总产值22.88亿元,其中规上产值14.27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规上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7.67%。先后成功创建为绍兴市基层防汛防台示范乡镇、绍兴市“森林城镇”和省级生态镇。

  【“零增地”技改】实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程,全年总投资为1.71亿元的重大工业技改项目8只,当年完成投资1.03亿元。其中威力锻压的数控精密压力机和电动螺旋压力机生产线、天宇纸业的特种滤芯纸板生产线、添亿电子的年产2000万只喇叭泡沫边生产线、益鼎纸业的年产3万吨绝缘纸板生产线等7只项目按期完成,所有8只项目没有增加一分工业用地,实现了“零增地”技改目标,综合用地绩效位居全市前列。如宇丰纸业利用现有厂房“腾笼换鸟”,淘汰还较先进的“4200”生产线,为上马“4600”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让路。通过技改,促使机械锻压向数控型、大吨位方向发展;铝加工向铝箔、氧化压花铝板等多领域发展;造纸向宽幅高强度瓦楞纸以及包装纸、绝缘纸、引线纸等特种纸方向发展。

  【节能减排】全镇各造纸企业通过汽浮法和三格式、条幅式过滤等办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大大降低了COD的浓度和排放;继续淘汰了天宇纸业等企业“两高一低”造纸生产线5条;总投资1186万元、全长3.5公里、日处理规模5000吨的西鲍造纸企业污水接入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彻底实现了工业企业污水的“零排放”目标。

  【现代农业】抓好“名优茶业、高山种植、生态养殖”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舜禹翠芽”通过无公害食品的复检,崔家山综合开发项目成功列入市级山区重点建设项目,合溪坑万兔场完成提档升级,并荣获市“金桥工程”二等奖。加快示范基地培育,新发展茶榧套种基地200亩、笋竹两用基地70亩、菊花等花卉种植基地60亩;完成林材抚育2000亩,实施退宅还林工程500亩。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镇完成上报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只,共涉及白岩、新岩头、闹水、谢家庄、张溪、王树、禹山等7个村,计244.06亩。仙岩与王树村的13.17亩已批未供工业用地完成规划设计,进行挂牌出让;属于西鲍加油站迁建工程的王树村3.74亩商业用地,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论证。

  【文教体育】总投资达300万元、按绍兴市标准化幼儿园建造的镇幼教大楼,于9月份顺利投入使用。中心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中考优秀率在全市30所中学中排名第6位,重点高中上线率、重点高中特招指标完成率均居农村学校前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参加市第6届全民运动会,中心学校举办了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还开展了送戏下乡、文化走亲、联谊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成镇文化活动中心,设立陈列室、培训室、电教室及娱乐健身室等,被绍兴市初评为二级文化站;积极改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新建道德讲堂和灯光球场各1个,新增农家书社2个,实现村级农家书社全覆盖,大大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公共卫生事业】提升卫生院医疗硬件设施,引进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探索与市人民医院进行结对托管的新模式,实行专家定期坐诊制度,邀请人民医院8位专家进行下乡义诊,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立了48名村保洁员和54名监督员两支队伍,统一配备翻斗车、衣服、鞋、帽等,签订保洁劳务承包协议,全面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度。以创建绍兴市森林城镇为载体,组织开展“绿化仙岩,美化家园”活动,累计义务植树2万余株,并在上三高速、曹娥江畔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了千米绿色景观,有效改观了公路边、河道边、山边等区域环境面貌。

  【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仙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建设控制性详规》的修编和全镇18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实施“五村创建”为抓手,扎实实施西鲍精品村和王树等中心村建设,做好谢家庄等各类环境整治村的建设任务,实现了村庄整治的全覆盖。继续实施拆旧建新工程,全年共完成拆迁8000余平方米。严格卫片执法,严控违章建筑,共立案查处17件、拆违23次,违建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新创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2个,嵊州市级精品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和培育中心村各1个,实施“千万工程”整治村12个,共惠及全镇15个村、4500余户农户、12500余人。

 

 

金 庭 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74.5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297户,26532人。地区生产总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4%;农业总产值15677万元,增长3.5%;农民人均收入11152元,同比增长10.1%。2012年被评为绍兴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绍兴市平安乡镇。

  【工业经济】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4%;上缴国地两税1131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地方税收525万元,同比增长21.62%;技改投入7300万元,同比增长39.2%。主要通过四条措施来抓工业发展:一抓平台建设,即金庭工业区建设。在土地征收方面,已在晋溪、柿树头、高龙、后山等村完成工业用地征收200亩,至12年年底已公开出让8块107亩。在基础设施方面,填土工程、高压线迁移工程、定海一路建设工程等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二抓技改投入。嵊州市新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高速铁路导框座生产线等项目共计投入7300万元。三抓招商引资。已有来自上海、宁波、绍兴、新昌等地的外地企业10家落户金庭工业区,企业销售收入均在3000万元以上,2013年建成投产后将使我镇的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四抓培育个私企业。新发展个私企业33家,为金庭本土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

  【现代农业】一是投资2014万元,完善了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得到了稳定的增长。二是投资294万元的农民饮用水二期工程和投资720万元的水土保持二期国债项目已经完工。三是投资1230万元的6只山塘水库综合治理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四是东部覆绿工程得到较快推进,一年来通过路边植树,桃形李套种茶叶等多种途径,绿化面积达200亩。五是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做好桃形李文章。抓好桃形李的培育管理工作,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确保桃形李果品的安全,提升桃形李的市场声誉,提高果农的收益。

  【新农村建设】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用地规划指标3100亩,为把我们金庭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公共建设区功能分区明显,常住人口2万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镇”打好坚实的基础。工业区建设方面,已完成核心区200亩土地征收,其中107亩土地已完成公开出让,45亩土地正在出让准备之中,10家企业正式落户金庭工业区。厂区建设将在春节后正式开始动工。商住区建设方面,已完成核心区土地征收100亩。已完成高压杆线迁移工程和移动电讯等杆线迁移工程;正在进行填土工程并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镇海路的道路测量和设计工作。移民住宅区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新农办审批省级重点项目,第一批45户移民在2013年动工建设。村庄整治稳步推进。“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以垃圾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后山模式)在全市推广使用。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华堂村省级文化古村保护重点村已经省政府立项批准实施。已投入6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投入66万元用于建设林间道、清理河道淤泥和古村保护。华堂、后山、高龙、济渡等村350亩退宅还耕项目已获省国土厅批准,并在2012年开始实施。

  【社会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显著。新建济渡社区服务站,方便了群众就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率98%。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农民创业服务一线行”活动。以农民培训学校为阵地,建立了“学校出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开展“定单、定点、定向”的免费培训。2012年举办各类农民培训40期,累计受训人员达到2000人。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全镇9个村均已完成农家书屋建设,配齐配全相关设施设备,金庭高跷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提高。全年重点做好数字电视现场整转工作,整转率达到91%以上,在全市乡镇中第一个完成数字电视现场整转工作。完成了省级生态镇创建。

  【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信访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初步构建了镇村二级防控网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基层。全年无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三访案件发生。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平安金庭”创建,做到预防与打击相结合,完善了应急机制,及时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北 漳 镇

  【概况】北漳镇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嵊州市区23公里,东连奉化市,南接金庭镇,西毗黄泽镇,北邻下王镇并与余姚市接壤。全镇区域面积89.1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户数6784户,人口17796人,有水田9981.5亩、山林98244亩、旱地2176亩。麦饭石资源贮藏面积占全镇镇域面积的40%。2012年,北漳镇党代表工作室被评为嵊州市唯一一个省级示范工作室。

  【工业经济】围绕“工业强镇”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0万元,同比增长56.2%,其中工业性投入2500万元;财政总收入296.82万元,同比增长26.67%,地方财政收入154.99万元,同比增长43.9%。利用原上东中学15.62亩地块引进诸暨客商,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浙江语诗毛纺织有限公司。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年共投入3067万元。对重点企业落实专人服务,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有序用电等工作。

  【农业经济】全镇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0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45元,同比增长14.5%。新增红豆杉基地面积150亩,培育曼地亚红豆杉小苗30万苗;700亩彦坑香榧基地、500亩东林油茶、2000亩约和青梅基地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花木产业,小苗培育优势明显。大雾山商标被评为嵊州市著名商标。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特色乡镇进一步巩固,新增的八月岭旅游休闲步道被列为浙江(嵊州)森林旅游节十大主推线路之一。

  【基础设施】完成董坞岗、东坑、彦坑3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民建房管理和私人建房申请办理,严厉打击违章建筑,拆除违章建筑点5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投资35万元完成下溪线北漳穿镇段道路翻修工程。投资70万元的“美丽河道”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建成高风和东张两个村的综合办公楼,完成翡翠湖村自来水改造和东林村机耕路建设。村庄整治立项审批13个,硬化道路3.3千米,完成榧树湾主干道和节点绿化工程。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只。投资37.9万元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新增垃圾中转点14个、垃圾房60座、垃圾收集箱227只,落实长效保洁人员46名。新建80立方米董坞岗污水处理池。改建20平方米公厕2个。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7.5千米的道路边沟建设;投资37万元实施水毁道路修复;投资5万元完成东坑、北漳、彦坑3个村4座桥梁的护栏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董坞岗地质灾害点避险工程。

  【民生工程】投资280万元的北漳中学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撤并小柏小学。北漳镇卫生院扩建工程正在积极施工,新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卫生室6个、流动卫生服务室2个,医疗设施更为完善。开展北漳镇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庆端午戏迷角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参加绍兴市级、嵊州市级文艺汇演分获原创作品三等奖、团体第二名。增购文化站演出设施3万元,完成金兰村绍兴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象39个,其中特扶1个,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标。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顺利推进。全镇今年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3人,2012年累计报销医疗费用64398人次、671.02万元,参加201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259人。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依托成职校基地,构建镇、村两级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全年完成培训830人。社会救助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共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6户、262人,困难家庭16户、51人,做到应保尽保。

  【组织建设】民情微群工作深入推进,全市民情微群工作推进现场会在该镇召开。至2013年2月底,通过民情微群反映问题252个,其中238个问题已经顺利解决或通过解释得到群众理解支持,还有14个问题正在积极处理中。深化干部进村入户拉家常活动,实现45个自然村到村现场办公全覆盖,现场接待村民289名,受理各类问题、建议74件,其中65件已现场答复和顺利解决,其余9件正在逐步解决。开展村级换届回头看活动,对20个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完成2个后进党支部整转提升工作。网上网下党代表工作室做法得到绍兴市组织部肯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实施发展党员三项制度,严把党员进口关,共发展党员22名。开展村主职干部及村监会主任业务培训,严格规范票据审查。全年累计发放“廉政灶”券61张,基本实现村级零招待。

 

 

下 王 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北部,距市区27公里,面积80.05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4690户,13436人。有水田9277.1亩,旱地2595.9亩,山林105974万亩,茶园9124亩。2012年全镇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271万元,比上年增长9.18%;农民人均纯收入9998元,比上年增长10.02%;镇财政总收入207万元;1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6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2%。

  【生态旅游】发挥省级生态镇优势,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节,并借助浙江省森林旅游节等平台宣传生态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2年,全镇旅游产业产值稳中有升,十八都江风景旅游区品牌进一步打响。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上店等4个村创建为绍兴市级生态村,樟家田等7个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发展居家养生项目为方向,带领村干部和部分群众去诸暨赵家镇等地取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立足生态、创业致富”、“发展三产前景广阔”等理念,努力挖掘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旅游产业直接收入达1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50万元。

  【现代农业】通过基地培育、农民技术培训、品牌推介等多种途径,着力做好辉白茶叶、无公害大米、樱桃、烤笋、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化文章,促进山区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受益。2012年,“前岗辉白茶叶”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泉岗大米等土特产等经过包装全新亮相市场,全镇共新建成覆卮山千亩樱花红枫、千亩油茶、五百亩香榧、千亩竹林基地,高山村和高彦岭村的花木产业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块状模式。在此基础上,依托基地和大户,引导农民注册专业合作社和农林产业公司,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基层组织建设】  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下王镇三措并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党员发展全程票决制,严把党员入口关,年底进行了党员民主测评;二是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青桥村和樟家田村定为重点帮扶村,推进两个村的整转帮扶工作,两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三是规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三资管理”规定,强化了村干部责任,净化了社会风气,优化了发展环境。

  【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项目整治村为载体,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上店、石舍、溪后、郑家岙、樟家田等十个村全面启动村庄规划,顺利完成村庄规划和文本制作并上报规划局审批,累计完成11个村。“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叶岙等10个省级待整治村和大浦平(提升村)道路硬化、生态公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完成道路硬化10400平方米,新建公厕12座,新建污水处理池14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4座,新建垃圾收集房35只,村庄绿化4050平方米。其中泉岗、石舍、日月和上店成功创建绍兴市级生态村,大浦平村、樟家田村、高彦岭村、梅坑村、郑家岙村、叶岙村、沙弄村等七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改善了村容村貌。

  【民生事业】以发展民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工作的投入力度,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强化各种社会保障。2012年中考成绩跃居全市第十七名,进入全市二类学校行列。下王镇卫生院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卫生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村卫生室1家,设立了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基本形成了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成立了下王镇十八都保洁公司,确立市场运作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新增保洁员23名,卫生监督员59名,组成了一张强大的监督网络,有效促进了全镇的环境卫生工作。食品安全制度得到完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成功创建了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全镇19个村设立了3个三类村邮站和16个一类村邮站,极大便利了百姓的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下塘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工,清溪二级电站报废重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下王集镇等7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十八都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工程过半,7只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一批水毁项目等也都在有序推进之中。下王镇加油站项目通过安监、消防等七部门论证,完成红线图、平面布置图绘制和规划会审、土地会审等土地挂牌前期准备工作。投资1046万元的下王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发改立项、土地规划调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上店等八个村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文本制作,新增挂钩指标69.9亩。镇茶厂等9个2010年土地开发项目完成工程决算审计,溪后上横山坪等3个2011年项目通过绍兴市验收,溪后、日月2个2012年项目完成招投标。

 

 

贵 门 乡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距市区28公里,面积60.6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879户,10066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256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356万元,第二产业1988万元,第三产业221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20元,同比增长12.1%,全乡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绿色产业】一是注重发展名茶产业。引进6台龙井茶自动化生产机,聘请杭州龙冠公司、绍兴茶叶专家、嵊州历届龙井茶炒制冠军联手举办贵门乡龙井茶标准化生产研讨培训班。二是积极推进创建保障工程。成功创建了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浙江省平安农机乡镇,绍兴市基层防汛体系管理示范乡镇,绍兴市清水工程示范乡镇建设。三是完善水利基础工程。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制订了水库山塘综合整治、清水工程、水工保持、农村饮用水、节水灌溉、小流域综合整治十二五的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投资112万元,完成了后宅等11个村专项整治任务;贵门村成功创建成为省级中心村培育示范村,投资108万元完成或改善了公园、办公室、绿化、塑钢护栏、侧石、道路等设施,贵门村面貌焕然一新;屠溪村、金溪坑村和东楼村结对上虞市谢塘镇,资金入股市级“联心奔小康物业有限公司”。

  【民生事业】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大了对南山湖饮用水源头的保护,投资20余万元实施了垃圾集中整治。投资40万元完成了上屠、富村、茶场等饮用水建设工程;投资190万元完成了上坞山、红旗、三八、银家坞、丰收塘等5座山塘整治工程,投资5万元完成了白宅墅、西溪太平塘清淤改造工程、投资20万元完成了玠溪河道加高、双溪桥建设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了雅安、杳溪、金溪坑等水毁工程。

  【社会事业】贵门中心学校连续两年中考成绩获得全市乡镇学校第一;成功创建嵊州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建成垃圾站房29个,改建中转站2个,扩建焚烧炉1只,建立垃圾转运的长效机制;乡卫生院被评为省级群众满意单位。2012年2月29日,新华网刊登了“大山里有支‘摩托车医疗队’”的文章,2012年5月4日起浙江卫视连续播出了三篇走基层————来自蹲点一线的报道,宣传“嵊州山区摩托医生”。

 

 

里 南 乡

  【概况】里南乡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东邻新昌县,南毗东阳市,西与贵门乡、长乐镇相接,北依甘霖镇。全乡共辖14个行政村,人口12962人。累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增长13.2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8.3%;实现农民人均收入9974元,增长12.59%。

  【现代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推进“森林嵊州”建设工作,完成森林抚育1000亩;成功申报西景山省级森林村庄、思进有机茶精品园、山鸟岭香榧基地省级香榧精品园,认证省级无公害茶一个,农业品牌建设初具形象。二是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实施3个水库综合整治项目和4处重点水毁修复工程,启动丁珠坂茶园、山鸟岭果园等喷滴灌溉及渠道改造工程;完成泥家山水库改造工程。三是切实强化农业产业科学化发展水平。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启动了西朱村80亩园地开发项目,申报80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民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8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创建嵊州市生态村1个、绍兴市生态村2个,并通过绍兴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验收。

  【个私经济】 继续扶持个私经济,依托集聚效应,出政策、强基础、重服务,新增个私集聚区2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通过市政府验收。在织机产业遭遇寒冰之年,重点在巩固提高上做文章,引导丝织户主动走出去寻信息、闯市场,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业务来源,个私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一年来,乡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在全市同一层面考核中连续3年评为先进乡镇。

  【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村建设。叶村中心村建设村庄规划前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完成了完成村内主要地段硬化、亮化、绿化,村庄形象良好提升。二是推进村庄整治。西景山村“和美越乡”精品村建设已通过规划论证,并完成部分实事工程。5个省待整治村已完成道路、污水处理、绿化等工程。三是加强用地管理。下发《关于加强预防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强化对村干部、联村干部的责任考核。依法做好个人建房审批工作,制止处理违章建房5起。在全省土地违片执法检查中该乡查处违规用地2起,拆除率、复垦率均达100%。

  【社会事业】  完善乡村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毛立坪——里仙坑联村路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所有行政村均建成农家书屋。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校舍安全和食品安全检查,被评为嵊州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完成乡中学撤并工作。乡卫生院探索实施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在全绍兴推广,并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大力开展卫生环境整治活动,制定了长效保洁机制,完善了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了保洁员队伍,农村环境卫生明显好转。积极做好民兵整组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国防后备力量和规范化建设的创新发展。进一步规范五保集中供养管理,及时有效的做好报灾救灾工作。开展农村社区服务和老年星光之家示范村创建工作,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完成乡政府新办公楼搬迁工作,改善了机关干部办公条件。进一步完善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软件硬件环境更加优异,服务功能更加丰富。

  【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工作,重视“平安里南”创建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对涉军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稳控工作,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在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中,社区矫正、禁毒、流动人口、反邪教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年来,全乡未发生重大恶性事件,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十八大期间,该乡也未出现赴京、赴省的信访案件。

  【执政效能】  一是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战斗力。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行动上能保持协调一致,形成了“生活上关心、思想上交心、工作上放心”的良好氛围。二是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政力。坚持机关干部“周一驻乡学习制度”,使知识与日俱新、能力与日俱进;积极开展农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不同层面的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骨干;推行“三级联带”工作制,干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分为14个进村调研组,深入农户调研实情,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雅 璜 乡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北边陲,离市区38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千米,4个行政村,全乡农户总户数为1404户,辖区总人口3778人。雅璜乡共有水田面积1578亩,旱地面积976亩,山林面积38587亩。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827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2.5%,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万元,完成任务的176.6%;工业总产值1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农业总产值5232万元,比上年增长28.8%,服务业增加值1293万元,比上年增长6.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75元,比上年增长15.4%。

  【生态农业】通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了茶叶、香榧、毛竹三大传统产业效益,拓展了发展平台,引进了绿色农产品基地。其中雾尖香榧基地已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精品园,还有2只基地被评为市优质示范基地。全乡新发展香榧基地800亩,新嫁接香榧苗近10万株,新发展育苗基地200亩;茶叶产业抓结构调整。以“品种良种化、炒制机械化、产品品牌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名茶改造工程。全乡新发展名茶基地400多亩,新增茶叶机械500多台(套),扩建名茶加工集聚区1个;毛竹产业抓改造提升。以竹笋两用林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投资120万元,完成了5条林间道路建设项目,有力地改善了竹农的生产条件。基地有序发展。充分发挥雅璜的生态优势和气候特色,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扶持红豆杉、香榧、红枫等高山花卉育苗基地建设。全年新发展红豆杉基地200亩,花卉基地210亩。据统计一年来共种植红豆杉苗40万株,红豆杉3万株;种植香榧苗24万株。

  【新农村建设】雅璜村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路灯亮化、村内道路硬化、主干道绿化等实事工程;戴溪村进行了路灯亮化、村内道路硬化、主干道绿化等实事工程。投资完成了雅月桥、春觉桥护栏浇筑,同时对焦坑通村公路倒坎及损坏路面及时修复。投入50余万元,对焦坑里湾山塘和东湾团结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启动。继续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雅璜村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完工。投入8万余元,新建17只垃圾站房,增加车辆等保洁设施15套。成立15人的保洁队伍,分区包干,责任到人,基本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运”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通过了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资料审核,戴溪村创建为绍兴市生态村,全面提升雅璜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

  【民生保障】引导农户积极参加2013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比率达到9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2012年,新建成戴溪和长坑2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医疗健康条件,顺利通过绍兴市卫生强乡复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全乡共有58户共13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民政救济资金达29.16万元;实施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全乡6户农户得到救助。机关干部结对帮扶36户困难群众,慰问金10800元。巩固提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完善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成4家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建立公办幼儿园,配备专职教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继续落实优生六免二补和奖扶政策,新增奖扶对象9名,累计43人,发放奖扶资金41280元,计划生育率达97.3%。

  【平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平安创建,打造“和谐雅璜”。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诉求表达渠道。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消除不稳定隐患;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防汛抗台、地质灾害、食品安全等应急队伍和相关预案,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特别是乡义务消防队的建设,设备维修保养,人员服装配备等,确保乡消防队有较强的战斗力。保障全乡消防安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切实做到安全知识普及群众,防患意识深入人心。已经连续六年被评为绍兴市级平安乡镇和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

  【民情微群】  2012年,“民情微群”得到较快较好发展,通过现代化网络媒体手段,积极联系群众,关注民生、解困解难,围绕工作、汇报动态,传递信息、宣传雅璜。将雅璜乡“民情日记”的优良传统通过微博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以微群为举措,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干部作风转变,转变政府职能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王 院 乡

  【概况】王院乡地处嵊州市西北山区,面积31.0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973户农户,人口5466人。交通便捷,丰竹线横贯全乡,与绍甘线、枫谷线等省道相接,距绍兴市区50公里,嵊州市区40公里。全乡山林面积404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1500亩,森林覆盖率达86﹪。2012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973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一产增加值3346万元,二产增加值1526万元,三产增加值4863万元;财政总收入70.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88元。

  【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是积极发展农业基地。有丰田岭毛山岗、培坑紫岩后山等香榧基地600亩,石山屏良种茶基地50亩,流沙白术、桔梗药材200亩。二是重视高品质茶叶生产,从传统的珠茶生产改为名茶炒制,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现有高档红茶专业合作社一家。三是重视农民新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培训2期,180人次,提高了农民素质。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召开村主职干部、种养大户参加的产业发展座谈会和大学生(青年)创业座谈会,成立青年创业联盟QQ信息群。

  【生态旅游产业】一是以农家乐为抓手,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百丈飞瀑风景区,实施旅游富民工程。以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为重点,现有农家乐星级点5个,市级农家乐专业村1个。二是着力推进国家级生态乡的创建工作,该项目已在省环保厅公示。三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茶叶、药材、竹笋、根雕已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生态特色商品,并逐步形成了王院的特色,自然融入市政府建设一条绿色走廊的规划,实施生态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市山区发展项目,开展4条林间道路建设,计18公里,修复河道倒坎950米和15处公路水毁地段。二是盘活存量土地,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指标论证和资料上报工作,完成49.86亩(市下达指标为25亩),做好4只园地整理的平整工作。三是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全乡林权证登记和发放工作。四是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防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制度,确保生态保护。

  【新农村建设】着重推进中心村(王院村)的培育提升,以及石山屏、培坑、丰田岭(山王)3个待整治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完成村内道路硬化700米,安装塑钢护栏、侧石970米,修建生态公厕4只、污水处理池3只,绿化400米,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清洁家园)的各项工作。新建垃圾站房11只,明确了全乡4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的专职保洁员和乡清运员,成立村卫生监督检查小组。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拓宽改造丰王公路5处急弯。四是以保护水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小舜江源头的保护,推动青山绿水建设。

  【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民政优抚政策,对特困、残疾等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收缴和报销工作,全乡参保4345人,参保率98.6﹪。开展“平安王院”建设。建立综治工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两排查一促进”活动,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深入排查各种安全隐患,排除了两处地质灾害事故,确保了辖区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文化建设】在沿线沿路制作25幅宣传墙画,该乡的根艺美术大师钱继忠在第七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艺术品博览会获得金奖、海峡两岸木雕现场表演赛特别金奖、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非遗调查】结合绍兴市、嵊州市非遗中心的总体部署,开展了古香榧群田野调查,完成23个基础材料的搜集整理,其中9个资料载入绍兴市会稽山古香榧群田野调查汇集本。在此基础上,又率先完成第二次田野调查工作,搜集整理了10篇民间文学类资料,其中《罗隐讨饭》、《香榧子的妙用》两个民间故事通过参加绍兴市非遗中心组织的作品加工会,入选会稽山古香榧群申遗文学类资料本。

 

 

通 源 乡

  【概况】通源乡位于嵊州市区西35公里西白山北麓。境内青山环绕,西白山主峰1096米,为市内最高山峰。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以茶、竹、榧为主要产品,为市重点香榧产区之一,其中香茶、香榧、番薯面被称为“通源三宝”。境内探明的矿藏有叶蜡石和石灰石。全乡总面积42.89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5826人口。2012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1532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8万元,其中工业性技改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5元。

  【特色产业】  围绕茶榧两大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各种措施,力促茶榧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在稳定传统珠茶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香茶产业。初步形成了名茶、香茶、珠茶齐头并进的生产格局。二是想方设法提升茶榧产品品质。一方面创新香榧种植模式。通过香榧生态复合经营与立体栽培精品示范园建设,提升茶榧的科技化程度,优化香榧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炒制比赛,提升茶榧整体炒制水平。三是加快茶榧产品流通。新建了通源乡香茶香榧交易市场,方便了群众,为茶榧产业从一产到三产过渡提供了交易平台。四是推进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认证、外出展销、媒体推界等形式,进一步扩大通源茶榧的影响力,提升茶榧的附加值。截至目前,全乡有省级无公害产地和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各2个,已具有了“三王堂”、“白玉尖”、“通源人家”、“藏天岗”等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农副产品品牌,其中藏天岗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荣获“2012年度嵊州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丽珍尖”香榧荣获“十大推荐品牌”称号。

  【生态旅游业】按照把“山区作为景区来打造”的总体定位,充分利用通源92%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嵊州第一高峰西白山的地理优势、茶竹榧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自然风貌和人文气息的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一是以承办浙江(嵊州)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相约西白山·美丽通源行”暨嵊州首届登山节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走古道、赏榧林、品香茶、游农家”等具有浓厚通源特色的活动,借机推出了西白山经典户外休闲线路、“通源三宝”特色农产品和农家乐。已发展农家乐2家,达到了日就餐200人、住宿12人的接待能力。二是以承办绍兴市会稽山古香榧群申遗活动之习俗文化展示交流会为契机,宣传了通源独特的香榧文化,扩大了通源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以山区政策项目建设为契机,启动了“白雁坑村百年香榧观光园”、“松明培村香榧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使古老的香榧产业从沿袭千年的单一干果制作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转型。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路网、电网和服务网。完成松明培——诸暨联网公路,推进西三——白雁坑村联村路建设;实现了村邮站和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完成董家坑危桥改建,拓宽松明培入村桥梁;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完成了茶坊、岗下地质灾害点的治理,承办了2012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二是进一步推进小康工程。启动通源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完成全乡6个村村庄规划的实地测量;完成白雁坑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三是开展河道清理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整治,多次清理通源村、通益村道路、沿江垃圾,基本完成通益村入口地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绍兴市级清水河道示范乡镇。

  【社会事业】投资6万余元,完善乡级文化阵地建设。重视公民卫生健康事业,积极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和送医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完成白雁坑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等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对辖区内的污染行业整治,关停1家污染环境的制塑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成功创建嵊州市绿色学校,完成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创新党建】一方面实施“一听二讲三调研”为内容的“三步学习法”,通过听名家讲座、谈自身看法、分组调研的方式。另一方面针对干部年纪轻、学历高、干劲足但农村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况,精心设计载体,结合走村入企业活动,探索实施“民情台账”制度,联村干部人手一本“民情台账”,要求干部在走村入户过程中详细记录联系村的基本情况,村干部、村民代表、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情况。通过一本“民情台账”,督促机关干部主动沉下身子,接地气,让想干事变成能干事,干成事。

 

 

竹 溪 乡

  【概况】竹溪乡位于嵊州市西北部,距离嵊州、诸暨、绍兴市区各50公里,处会稽山脉腹地,下辖3个行政村,总面积28.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94亩,1376户,4176人。2012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95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54元,财政总收入105.7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6万元,分别增长10%、12%、12%、15%、27%。

  【特色农业经济】竹溪乡是典型的山区乡,要发展全乡经济,必须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做深“靠山吃山”文章。乡党委因势利导,注重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用足用好山区优惠政策,做强做优香榧、竹笋、茶叶等传统产业。以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做优香榧产业,建成年家山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香榧)良种推广(新造林)基地,建成省级森林食品(香榧)基地。以省级无公害竹笋基地创建为抓手,做强竹笋产业,建成省级无公害竹笋基地。以园地开发为契机,对观音堂老茶园实施品种改良。

  【实事工程】积极利用市山区经济项目政策,投资90余万元完成了盛家坞村(鸟湾、棋子湾)和舜源村(上朝)农民饮用水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水利项目和资金,松树岭水库加固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投资150多万元硬化了盛家坞(郑坞坑)至诸暨西坑联网公路;完成观音堂土地开放项目,完成盛家坞村和竹溪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前期准备,为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投入30万元,完成乡邮政站所和村邮站的建设,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针对“海葵”台风造成的严重灾情,乡政府在财力有限的基础上,投入50多万元修复水利设施。

  【生态建设】以“和美越乡”“清洁家园”建设为契机,以小舜江源头保护为载体,制定了2012年环境卫生工作制度,重新调整保洁员、监督员队伍,制订责职和制度;投入2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全乡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增配垃圾桶50只,改造、新建垃圾站房36座,新建公厕和污水处理池1座,新增污水管道1000多米;积极开展控氮减药科技示范项目,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12年竹溪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

  【社会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合比率98.9%;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筑社会大救助网络,发放好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款项。

  【社会事业】一是教育体育工作不断加强。竹溪乡以关注学校安全为核心,不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投入5万多元对学校食堂进行改造,转变经营方式,提高饮食质量;做好“竹溪——郑坞坑”放心班车工作,实行值班教师跟车制;投入1万多元增添各种体育设施设备;强化教师业务能力,在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对学生制定“严校纪、正校风、促学风”专项教育活动方案,确保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参加市第六届全民运动会,获乡镇三组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三名,还获得道德风尚奖。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古村文化”建设。积极抓好竹溪村省级中心村培育,已投入40万元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为乡文化站配备音响设备,鼓励发展村民文化团体,邀请市越剧艺术学校来乡演出,引导居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投资30多万元修缮了盛家坞半程自然村张家祠堂。三是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对卫生院进行了改造,重新设置了科室,优化了就医流程,使就医环境得到改善,11月通过了标准化基层站所验收;完成了对盛家坞村卫生室的改造,并于5月通过了验收;不断强化计生工作,全面完成计划生育指标。

  【平安建设】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建立了乡、村、组、户四级信息网络,实现信访维稳信息工作全覆盖;认真落实接访下访制度,推行机关干部全员参与、信访维稳效能考核等办法,不断强化村级信访维稳工作责任,使大量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全年受理本级来信来访件6起,承办市级转(交)办件4起,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高,有效维护了稳定,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