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街道
【概况】2002年,三江街道总户数17196户,人口46400人。工农业总产值15.6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03亿元,财政收入1052万元,粮食总产量5764吨,耕地面积1505公顷,年人均收入5809元。辖区内有丫叉坑、里滴水、外滴水、彭山、丰收等水库17座,山塘1713口,总蓄水量547万立方米。由于开发建设,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年,成立下元塘、仙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形成集工业、商业、文化、娱乐、居住于一体的新城区。
【外贸出口交货值占全市出口额的29.8%】至2002年底,三江工业园区共征用土地270公顷,全街道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绢丝企业120家,领带企业500家,电器及吸油烟机企业20家,精制茶厂20家,外贸出口企业51家。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0.50亿元,销售收入28.49亿元,利润2.87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3.61亿元,占全市出口额的29.8%。其中自行出口5789万美元,确立以加佳、吉利、麦地郎、科迪、东港等企业的7个技改项目,技改投资达2.11亿元,其中园区1.57亿元。
【小流域治理初见成效】2002年,总投资325万元,实施面积466.7公顷的小流域治理嵊州市三塘畈子项目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工程的实施完成将极大地改善三塘环境。与此同时,对小流域新明片对江3个村266.7公顷、三塘片花田坂等土地实施整理,有效增加土地面积。
【启动嵊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嵊三公路修建以前,三塘片16个行政村、1万余人口仅靠一条简易公路出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严重制约人民的生活、生产。2002年街道自筹资金100万元,总投资450万元启动全长4公里的嵊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解决了三塘片及新明片18个行政村的交通,受益群众达1.5万人。
【周家坂村通村公路建成】2002年,周家坂村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动村民投资40万元,建成路面宽6.5米、长2.4公里的周家坂公路,彻底改变了周家坂村300余户825人肩挑步行到城关的历史。
【计生协会扶持名优特水果示范基地】三江计生协会积极开展控制人口生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彭山村扶持王灿松承包的7.5公顷名优特水果示范基地。基地有优良品种北美杏2.5公顷,盘桃2公顷,苹果、梨树等3公顷。2002年,年产值30余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
(章国良 应惠政)
鹿山街道
【概况】2002年,鹿山街道区域面积50平方千米,下辖51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户数16499户,人口46269人。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体育馆、客运西站、沈氏眼科医院、职技校、嵊州二中座落在辖区内。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8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15亿元,农业产值723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比上年增长8.6%。
年内,有企业431家,其中500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15家,小型企业91家,个体企业325家,拥有固定资产9593万元,就业职工6564人。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初步形成以领带、绢丝、厨具为主导的产业群,浙江卡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绍兴鼎威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正在崛起。
以发展花木、蔬菜、水果、名茶、竹笋等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城郊型效益农业,粮经作物比例达到35∶65。粮食播种面积612.5公顷,比上年减少53%,粮食总产3473吨,比上年减少54.3%。新发展各类基地413.3公顷,其中花木面积新增40公顷,收入超3000万元;蔬菜面积稳中有增,总产达5.3万吨;水果基地达到300公顷,总产4840吨,收入800多万元;茶叶总产140吨,其中名茶产量50吨,收入350万元;新增竹笋基地6.7公顷,达到66.7公顷,初步形成“沿山水果、茶叶带,沿线花木、蔬菜带,沿江竹笋、水产带”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城郊型效益农业格局。
街道下属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学2所、小学8所、幼儿园34所、115个教学班、在校中小学生4428人。
【被省林业局命名为“花木之乡”】全街道有花木面积近万亩,新增花木面积400公顷。下马村247户农户,有240户种植花木,种植面积达133.3公顷,户均种植超0.5公顷。其中承包0.7公顷以上花木户60多户,承包6.7公顷以上大户3户。2002年,下马村花木产业达1500万元,户均纯收入超3万元。下马花木产业带动了鹿山区域及全市花木生产蓬勃发展,鹿山街道被浙江省林业局命名为“花木之乡”。
【玉兰、茭白分别获省农优产品金、银奖】筹建“花木协会”和“蔬菜协会”,通过协会提升品牌和质量。“飞黄”玉兰花大色艳,适应性强,集绿化、美化于一身,是城市街道绿化的理想树种,获省农优产品金奖。江夏茭白基地选用“浙茭系列品种”,推广应用无公害茭白标准化生产,茭白平均每亩收入超4000元,比实施品牌前每亩增收500至1000元,获省农优产品银奖。
【实施改造南田畈子项目】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南田畈万亩农田改造。工程总投资375.02万元,改造新建渠道42531米,修建桥闸渡槽等渠系建筑物300处,新建排灌站1座,新建改造机耕路23899米,改良土壤200公顷。其中农业机械配套投资13.4万元,绿化建设投资6万元。
【加强水利设施治理】筹资近100万元,修复胜利砩,加固圆通砩、大砩;筹资36万元,治理省挂牌的大岭水库等重点病险水利工程。
【工业技改和招商引资取得成效】浙江卡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绍兴鼎威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投入技改资金250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15项。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300多万元,投资总额分别为100万元的2家内资企业————赛格尔铝业有限公司、金龙牧业有限公司落户本街道。投入资金9700多万元的斯乃格羽绒、新华轴承、裕盈金属冷拉等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5个村、居委会撤并成3个社区居委会】11月,为理顺管理体制,东南村、高版村、捣臼爿村、西桥居委会、桥南居委会撤并为东南社区、高版社区、捣臼爿社区,建立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机构。
【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3月,全街道开展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解决了一批历史性遗留问题,化解了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在此基础上,街道建立社区警务室、治安义务巡逻队,创建安全小区,完善农村夜间治安巡逻制度、村级不稳定因素月报制度,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完善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是年,荣获绍兴市城镇街道治安创优优胜奖。
【开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9至12月,开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32户2450平方米,收缴各类罚款、配套费及租赁费近110万元。
【街道农业信息站建立】应用现代网络科技,建立街道农业信息站,帮助100户农村各类专业户成为网络用户。信息站应用网络技术,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65条,下载信息380条,为农民发送供求信息23条。
【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对51个行政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并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规范民主治村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推进非公企业和社区党建工作】2002年,新建企业党支部3个,成立社区党总支3个,社区党支部7个。发展新党员29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5名。
(赵 霞)
剡湖街道
【概况】2002年,剡湖街道下辖11个社区、22个行政村,总户数25672户,人口70978人,登记暂住人口6416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341元。
有各类企业446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服装领带、粉碎机械、电声、印染等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技改投入3714万元,完成工业技改项目8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级新产品开发项目3项,省级新产品开发项目6项,与大专院校技术合作项目5项,华科电子、绿环橡胶粉碎设备等被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实现工业产值14.94亿元,销售额9.31亿元,利税总额6283万元。
全街道有耕地699公顷,农业产值2313万元,改造低产林12.7公顷,人工造林5.3公顷,新建绿篱坪面积达8500平方米,并对街道内20多棵百年以上的名木古树实行了挂牌保护。
有归属街道管理的各类学校6所,教师112 人,在校学生2216人。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2年,通过团队招商、蹲点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形式,全街道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262万元,引进外资53.56万美元。其中总投资500万元的嵊德牧业公司已完成一期200万元的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嵊州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优的现代化生态养猪场。投资120万元的浙江野生动物繁育基地落户张墅村。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2002年,实现出口交货值4.5亿元,自行出口额3700万美元。达成服装、晨宽、洁尔比领带等13家企业成为街道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其中达成服装有限公司出口创汇2165万美元,为全市之首,成为嵊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典范。
【28个居委会(村)调整为11个社区】2002年,按照区域明显,规模适当,资源共享,便于操作,习惯冠名的原则,采取合并、撤销、分割、新建等方式进行合理划分,将原28个居委会调整为11个社区。原居委会平均692户,调整后的社区1770户。社区总支书记由街道下派,并向社会公开招聘28名社区工作者。社区设置5至7职,实行职业化管理。东浦、北郊、艇湖、桥东4个行政村实行行政、经济分离,村集体资产暂采取由原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居民行政关系由居住地社区管理,原来与村之间的经济福利关系暂行保留不变,基本实现居委会(村)向社区的平稳过渡。
(王尧荣)
浦口街道
【概况】2002年,浦口街道总户数10959户,人口32938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091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687万元、农业产值10226万元。财政收入665.57万元。在全市“三争”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市特色农业(蔬菜)示范街道。
有各类企业380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家,形成以机械、印染、织造、造纸、皮革等多种行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年工业销售额599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龙头企业————浙江印染有限公司销售额达1300万元,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销售额达1200万元。
浦口土地肥沃,为农业生产发达地区。2002年,有耕地面积1728.5公顷,粮食总产量8542吨。桑园面积137.9公顷,产茧141吨。兔存栏17.5万只,出栏5万只,兔毛年销售量10万公斤,向全国10多个省提供优质种兔1.5万只以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宜林、宜果的山地上种植桃、板栗、大青梅、柑桔、茶叶等,其中茶园面积111.8公顷,产量285吨;水果面积146.7公顷,产量7951吨。东坂庄的“满山红”柑桔、上屋村的国庆桃,上新建、下新建的大青梅已闻名遐迩。实施“以菜兴镇”战略,全年蔬菜面积超过600公顷,产量22870吨,年产值3600万元,成为沪、杭、甬等大中城市蔬菜的供应基地之一,被绍兴市命名为“蔬菜之乡”。
有中小学校9所、教师189人、在校生34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幼儿园17所,入园率为85%,计划生育率达98.7%。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6月,浦口街道干部分两批到深圳、珠海、广州等地招商引资,洽谈项目20多项,引进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项目各1项,外资企业2家,即投资50万美元的绍兴升阳纺织有限公司、投资405万美元的香港明星企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嘉禾机械有限公司和投资500万元的杭州奥帅电器有限公司,出色地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公交车开通途经27个村】1月,起点自鹿山街道白沙地村,终点至浦口村的7、8路公交车开通,公交车途经27个村,全程17公里,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招村长毛兔获“白中王”杯母兔单体冠军】浦口街道是“长毛兔之乡”,兔业产值超1600万元。3月,在中国嵊州“白中王”杯长毛兔赛兔会上,浦口街道招村竹松金养的长毛兔产毛802克,获母兔单体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同时获公兔单项第三名、群体第三名;浦口村董润法养的长毛兔获公、母兔单项第三名、群体第三名;多仁村茹庆华养的长毛兔获群体第三名;棠头溪村马智勇养的长毛兔获母兔单项第三。
【举行纪念马寅初诞辰120周年活动】4月3日,由中国人口学会等组成的专家组在浦口调研新家庭计划,并参观了马寅初故居。6月11日,街道党委书记陈君赴北京参加第八次全国人口讨论会暨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20周年报告会,彭
云、邵华泽等领导和学者当场题词作画,书画作品在马寅初故居展出。24日,马寅初故居开放仪式和马寅初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故居举行。
【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开放兴市”的要求,高起点、高要求规划和建设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该区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一流的生态型工业城。11月10日,浦口街道领导及35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嵊州宾馆参加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建设动员大会。13日,在浦口中学召开嵊州经济开发(浦口)第一期启动区动员大会。启动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市、街道领导及12个村的村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湛头等村建立“小辣椒”基地】2002年,浦口街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湛头等村建立小辣椒基地,打破隔水片6个村的单一种粮格局。仅湛头村种植小辣椒就达10公顷,亩产值7292元。村民利用“浦丰牌”商标进行市场直销;利用“嵊州农业110”网站发布供求信息,与安微、江苏、上海及本省各地客商建立了销售关系,小辣椒的价格也一直上扬。
(张小蓉 章伯荣)
甘霖镇
【概况】2002年,甘霖镇总户数33529户,人口89266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亿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08.3%,同比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5023元,同比增长3%;地方税收完成778.6万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32%,同比增长28%。名列绍兴市综合经济实力三十强乡镇,被绍兴市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双拥模范单位”。
全镇形成以花木、竹笋、水果等为主导产业的三个万亩产业带。在上路西、尹家等村种植杜英、乐昌含笑、玉兰等花木品种,面积达510.1公顷;在上沙地、求家坎等沿江村推广种植雷竹笋,面积达340公顷;在黄泥岗、大坑等村发展有机茶、名茶、黄花梨、胡柚等名优茶果,有茶园333.3公顷,果木800公顷;以孔村优质粮产示范方为样板,引栽无公害水稻,实行产业化经营。甘霖牌黄花梨荣获2002年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奖,西山楼无花果在市茶馆、杭州超市及商场打开了销路。投资50万元完成后门坑改造工程,投资216万元完成南山水库灌区干支渠改造工程,投资36万元完成富润江改造工程及乌榆湾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项,总面积1340公顷,获取折抵指标124.3公顷;盘活存量土地16.3公顷,获取折抵指标8.5公顷。被嵊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2年度效益农业特色镇。
全镇实现工业产值39.9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86亿元,实现利润7561万元。工业园区完成土地预征100公顷,入园企业61家,已入园动建企业38家,计划总投资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236万元。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合同利用外资351.75万美元,实到外资70万美元;全镇出口产品企业达15家,年出口产品交货总值超5亿元。引进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5家,计划总投资362.5万美元;引进镇外企业15家,计划总投资达1.2亿元。鼓励和支持家庭个私工业的发展,在殿前、建安村建立丝织工业小区。
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甘霖镇被绍兴市环保局评为“绍兴市级生态示范镇”。全镇完成拆旧建新26个村,拆除旧房面积近10万平方米。配合绍甘线拓宽改造项目,完成公路沿线的土地征用工作。投资32万元改造硬化苍岩下弹路。下倪、黄箭坂、下吴3村自筹资金46万元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求家坎村、双江电机有限公司被评为绍兴市级文明村(单位),甘三、建安、东湖、三村等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在上路西、施家岙、苍岩、雅言楼、上沙地等村创建成文化体育科普特色村。镇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体协分别被评为绍兴市级先进集体、嵊州市级先进集体。投资35万元完成甘霖、博济、苍岩有线广播联网工程,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64户,入户率达61.4%。全镇固定电话用户21800户,占有率达65%。调整学校布局,撤并小学3所,蛟镇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农民健康档案1.3万户。率先在全市实行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通过省级年度考核,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双优”乡镇。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举办科技培训班18期,3760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6月,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全镇155个村级党支部(含1个茶场)的换届选举任务。全镇应选支部委员415名,实选403名,占97.1%;更换49名支部书记,更换率31.6%。7月起,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应选村155个,实选村153个,缓选村2个,直选一次成功的33个,另行选举成功的120个。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镇党委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对镇党政办、社会事业办主任等5个中层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经过层层筛选,有12位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岗位。
【完成总体规划修编】镇政府投资105万元利用浙江大学的卫星遥感技术对全镇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甘霖镇工业园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2003~2020年城镇总体规划》,为全面推进甘霖镇城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镇政府投资1.63亿元,征用土地95.3公顷,着手工业园区建设。实际入园一期投产企业30家,二期规划落实入园企业28家。至年底,已投资500万元建成园区大道,投资350万元建成区间道路,投资150万元完成园区基础电网改造。
【建成首家村级丝织小区】殿前村首期投资82万元,征用土地2.5公顷,建造厂房4幢3268平方米,建成丝织小区。小区以出租的形式,吸引73家来自崇仁、里南、博济等地的丝织经营户入区经营,并购置了250多台无梭织机,于12月10日起陆续进厂安装调试投入生产,成为嵊州市首家村级丝织个私小区。
【举办元旦文艺会演】12月,甘霖镇中心学校主办中小学、幼儿园元旦文艺会演,来自全镇3所中学、8所小学、10所幼儿园的346名少年儿童上台表演了舞蹈、器乐、戏曲、小品等28个文艺节目。
【结对助学献爱心】全镇开展“牵手献爱心,情系贫困生”的捐资办学、助学活动。党员干部结对助学93人,牵线搭桥结对11人,单亲子女结对27人,贫困青年结对6人,临时助学155人,不肖子女结对7人,失足青年结对6人。共收到捐资款90余万元,其中80万元用于教育设施,10.6万元资助贫困生与贫困青年。
【编印《今日甘霖》】6月起,镇机关每月编印1期《今日甘霖》内部资料,设实事工程、招商动态、园区建设、片办动态、村情民意、文件政策等7个栏目,全面反映甘霖镇“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及各条战线的大事、要事。
(金才汉)
崇仁镇
【概况】2002年,崇仁镇总户数32055户,人口88029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6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84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收入4662元。全年农村经济收入24.39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29亿元,粮食播种面积3701.2公顷,粮食总产量24919吨;茶园总面积15160公顷,总产量1144.5吨;蔬菜种植1663.9公顷,茶园面积273.1公顷;苗木面积156公顷。年末生猪存栏23230头,出栏38110头;牛存栏720头,出栏410头;羊存栏5910头,出栏5800头。家禽存栏10.55万羽,出栏24.5万羽,兔存栏88922只,出栏27000只。
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37亿元,同比增长15.4%;出口交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46.6%;技改投入1.22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园区技改投入9168万元。
【全面整修水利工程】投资30万元完成张村水库溢洪道改造;投资30.6万元完成民胜水库底涵洞改造,新打隧道188米;总投资30万元完成富润乌山塘水库、富三茶花塘、富润江溪滨桥头工程、茅庙水库、王石坑水库等18处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提高防洪供水能力。
【有机农业蓬勃发展】2002年,发展以坑口为中心的有机竹笋基地66.7公顷,在民胜片发展有机茶35.3公顷,并通过中国茶科所有机茶认证中心验收。在崇仁三村发展有机蔬菜13.3公顷,建立以春联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大米基地。
【实施土地整理】2002年,实施马仁坂、绕溪坂等地479公顷的土地整理项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0.45公顷。
【工业园区初具规模】计划总投资1.55亿元,累计征用土地33.2公顷,其中租赁经营土地13.7公顷的崇仁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有25家企业入园,技改项目27项。有2家外资企业落户园区,合同利用外资233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5万美元。
【建材工业小区建成】充分利用崇仁镇特有的硅藻土资源,建成占地30公顷的建材工业小区,已有4家建材企业入园。
【富润个私工业小区率先启动】在6个工作片规划建设9个工业小区,其中富润小区已率先启动,有意向入园企业15家,4家企业已动工兴建,总投资3800万元。
【集镇总体规划通过论证】12月,崇仁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论证,新的规划至2010年,集镇人口达4万,城区面积达5.7平方公里。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木马山交、外湖、泥塘、横下、马仁、新官桥、安家等7个村实施拆旧建新的宅基地整理,面积达9万平方米。泥塘、横下、马仁、新官桥、马家坑、安家、王家年、竹园岗、长龙岗、升四、白水坑、下淡竹等12个村已实施自然村迁移,并做好退宅还耕工作,面积达18.1公顷。在集镇开展“拆除违章、整顿摊贩、严管车辆、治乱清脏”的环境整治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美化集镇。
【绍甘线拓宽改建工程动工】4月底,总投资5000万元,征地132.31公顷,总长度为6.2公里的绍甘线拓宽改建工程政策处理完毕,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建设。
【镇中心小学男子足球队获中日少年足球比赛第6名】3月,崇仁镇中心小学男子足球队赴嘉兴参加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主办的2002年中日少年足球比赛,荣获第六名。
【张村小学落成】9月,由美籍华人黎美和投资70万元的张村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学校占地面积2077平方米,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为张村、坑东村、白水坑村近170名学生解决了就学问题。
【又有23个山区村安装了有线电视】2002年,全镇加快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又有23个山区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沈文武)
长乐镇
【概况】2002年, 长乐镇总户数27873户,人口71504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5.06亿元,财政收入198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008元。
全镇共种植粮食作物3034.9公顷,产量17132吨;种植水果358公顷,产量4813吨;种植桑叶229.3公顷,产茧330吨;茶园1041.3公顷,产量1520吨;种植香榧600公顷;种植花卉苗木333.3公顷;种植蔬菜333.3公顷;猪存栏17142头;牛存栏760头;农业总产值2.15亿元。调整农业结构,新种植香榧11.3万多株;新发展3.3公顷以上的良种茶基地8个,共57.3公顷;建成有机茶园171.3公顷;新种植苗木133公顷;积极培育青虾、竹园鸡、冷水茭白等特色农业基地。10月,绿溪“天然有机茶基地”和开元“越乡竹园鸡”养殖基地被评为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天然春尖”获全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全年举办名茶炒制、香榧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栽培等技术培训125期。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太畈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低产田1400公顷。荒坡造地102.3公顷。改造蜈蚣坑排洪渠工程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全镇有乡镇企业1567家。工业总产值32.9亿元,销售总收入28.29亿元,技改投入1.65亿元,工业利税1.59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2.13亿元,工业用电2741.2万度。引进市外境内项目2项,合同利用内资1218万元,引进中外合资项目2项,实到外资211万美元。
总投资6000万元启动八大实事工程。征地0.9公顷,投资103万元,建成垃圾填埋场;动工兴建行政中心;在15个村开展拆旧建新工作;组建城镇监察中队,及时纠正、查处违规违章建筑。
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改革,设立经贸发展局、建设局等职能局办,对市级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重新考察任免镇教办、中小学校、房管所等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
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文化站组织开展象棋、围棋、乒乓球比赛等多项文化活动,《剡西诗刊》提高办刊质量,扩大赠阅面,提高了知名度;镇农民乐队参加市春节电视晚会、杭州龙井开茶节、上海新天地公司庆典等文化活动。
【扩大白茶基地面积】 2002年,长乐白茶市场价最高卖到每500克1600元,提高了茶农种植白茶的积极性。雀桥村扩建白茶基地6.7公顷,白茶苗也卖到每株0.5元。
【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长乐镇以名茶炒制、有机茶生产、香榧种植、花木栽培、养殖和种植高山蔬菜为重点项目,培训2.4万人次,推广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无公害越乡竹园鸡生产技术、青虾养殖技术、香榧人工授粉技术、南山水库灌溉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其中10万羽无公害“越乡竹园鸡”养殖示范技术被列为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资助的试验示范项目。
【南山水库西畈用水协会成立】6月,为协调长乐江上下游灌溉关系,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由石阳、合山、新建、六一等村组织成立南山水库西畈用水协会,这是嵊州市第一个用水协会。
【规划报告通过省级论证】12月,由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长乐镇经济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和《长乐镇文化产业园区一期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级论证。
【老嵊义线一期改造工程通过市级验收】老嵊义线一期改造工程总投资459.36万元,改造路段长1350米,宽40米,16米主车道,按城市化街道设计,11月通过市级验收。
【蜈蚣坑排洪渠改造工程通过市级验收】10月,投资467.45万元的蜈蚣坑排洪渠改造工程通过市级验收。蜈蚣坑改造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排除洪水对长乐集镇的威胁。
【实施旧村改造】8个行政村实施旧村改造,共拆除旧房97850平方米,退宅还耕37255平方米。通过拆旧建新和退宅还耕,新增耕地11.13公顷。
【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太平桥;浇筑长4.98公里的太白公路水泥路面;建成长2.32公里的乌埂简易公路。
【完成工业园区道路硬化】11月,长乐电机工业园区一期、二期道路浇筑工程完工,通过市级验收。工程全长3598米,宽20米,总投资362万元。
【推行镇情周报制度】6月起,由党政办公室主办《镇情周报》,推行镇情周报制度,刊登工作动态、镇情民意等相关知识内容,《镇情周报》信息由各片、局办提供。
【招商工作成绩显著】4月,设立长乐镇招商局,配备16名招商人员。至年底,引进港资项目1项、合资项目1项、市外境内项目5项,引进合同资金290万元,实际到位221万元。
【建立企业经济户口】3月,长乐工商所制定《建立企业经济户口工作程序》,全面清理工商所内书式档案和电子机读档案,收集有关企业信息,为巡查、监管和全面实施信用工程打下基础。
【长乐派出所荣获集体三等功】长乐派出所在“严打整治”工作中加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治安巡逻队,坚持夜间值班巡逻,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被推荐为省级政法治安系统先进集体。
【董林飞获省“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4月,长乐镇原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董林飞参加省计生系统表彰大会,获得省“计划生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建立社区为农综合服务站】3月,长乐供销社在西高、深溪村建立社区为农综合服务站。
【大型超市开业】6月,上海华联超市长乐联锁店在长乐开业,这是长乐镇第一家大型超市。
【长乐农民乐队获省级金奖】长乐农民乐队创建以来,声名远扬。7月,应上海新天地公司邀请,赴上海参加公司庆典活动;10月,参加在绍兴城市广场举办的绍兴市《永远的旗帜————绍兴儿女喜迎十六大》大型文艺晚会演出;11月,参加浙江省文化厅在天台举办的“天台山杯”浙江省首届广场民族民间器乐合奏大赛,演出的吹打乐《万马奔腾》获演奏金奖,这是长乐农民乐队建队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文化村、特色村建设取得成效】2002年底,沃基村、开元五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级文明村,50个村被命名为嵊州市级文明村;长乐四一村、山贝联村、雅张村、石岭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级文化特色村;长乐沃基村、开元五村、开元一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级体育特色村。
【长乐中学举办60周年校庆】11月,长乐中学为庆祝建校60周年,举办校史讲座、文艺晚会等庆祝活动。
(周松炎)
三界镇
【概况】2002年,三界镇总户数21354户,人口64620人。实施以工业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1.13亿元、第二产业3.63亿元、第三产业1.77亿元。实现工农业产值19.8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农村经济总收入19.3亿元,农村人口年人均纯收入4738元,比上年增长4.3%。上缴国家财政税金3438万元 (不含出口退税720万元)。各项指标在乡镇年终考核中名列前茅。
全镇耕地面积3223.6公顷,种植面积4697公顷,种植水稻、大小麦面积3275.7公顷,粮食总产量29194吨,比上年增加4354吨,增长28%。晚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61公顷,增产717吨,增长41%。茶园面积702公顷,产干茶990吨,比上年增加348吨,增长0.54%。开采桑园285公顷,产茧238吨,比上年实增37吨,增长0.18%。生猪存栏12000头,出栏19000头。渔业生产淡水鱼279吨,比上年增加75吨,递增37%。
全镇有电器厨具、机械链轮为主体的私营企业63家(厨具专业公司35家,链轮企业28家),造纸机械、汽车配件、搪瓷器具、建材、茶机制造、造纸机械、黄沙捞运等工业企业77家,另有家庭工厂622家,从业人员2864名。年内,全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厨具销售收入6.2亿元(含厨具出口交易收入2.5亿元),机械链轮出口销售收入3.6亿元。固定资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家。全镇三分之一工业企业各项指标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普田”、“双发”、“亿田”和市机械链轮厂成为全镇工业经济的龙头企业。
【城镇建设稳步发展】4月,三界镇特邀浙江大学规划设计专家对三界镇集镇规划进行总体修编,成立城建领导小组。投资10万元,在镇南104国道修建连接高速公路通道。投入100万元,完成面积6000平方米的泰康居民小区的规划修编,平整和拆迁面积2612平方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率先在全市开展宅基地整治工作,完成19个行政村的拆旧建新,拆旧面积8万多平方米,新增耕地面积13.3公顷。舒斗村、两溪村被命名为三界镇“小康示范村”。
【扩建工业集聚区】2月,三界镇被省经贸委、财政厅等10个部门命名为浙江省厨具工业专业园区。投入资金600万元,铲平象山填低洼田、水沟,平整厂基、厂路109000平方米,开展二期园区扩建工程。年底,园区面积扩展至120公顷,有17家厨具企业和机械链轮厂进入工业集聚园区。
【名贵苗木基地建成】长二村聘请浙大农艺系退休副教授为顾问,联合境外12户花木户承包经营丁宅岭岩山下荒坡,种植红枫、四季桂、红叶梨、青枫、木兰等苗木2万余株。在八联山开垦66.6公顷的名贵苗木示范基地,种植各类名贵苗木2.8万余株。6月,三界苗木基地、苗木种植户联合在市客运中心旁设红枫基地办事处,向大西北等城市开展苗木经营业务。
【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高普九”教育强镇】2002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三界镇中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公寓,并建成占地面积5.3公顷的操场,改善了学校环境,被市教体局、环保局评为“绿色学校”和“先进学校”。同年,三界镇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高普九”教育强镇。
【镇地税所连续五年评为省级财税系统先进集体】2002年,镇国税所完成税金征收1800万元(含出口退税1205万元),镇地税所实征税金928万元。三界地税所连续五年被省财政厅评为财税系统先进集体。
【注册“天峰”、“八联山”牌商标】三界有杨梅、大青梅、板粟、水蜜桃、黄花梨等果品,各类水果年产40余万吨。其中蒋镇片有杨梅基地33.3公顷,是嵊州市最大的杨梅基地,2002年注册“天峰”牌杨梅商标和“八联山”牌水果商标,在嵊州、上海等城市设点营销。“天峰牌”杨梅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创建“平安城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优化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发展”为主题创建“平安城镇”活动。实施村民评议、群众提名的方式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103个行政村、居委会新领导班子。镇人大发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总结推广10个行政村的社会治安经验,设立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8名协警开展昼夜巡逻。对3个来信来访较多的村由3名党委成员驻村协调解决。镇司法服务所办结各类诉讼、纠纷223件,为创建“平安城镇”奠定基础。2002年,三界镇司法服务所被评为绍兴市司法服务系统先进集体。
(濮寿康)
黄泽镇
【概况】2002年底,黄泽镇总户数16085户,总人口为45311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7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678元。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0.53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3458.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31.7公顷,总产量11621吨。茶园235.9公顷,总产量400吨;桑园149.7公顷,饲养蚕种1600张,蚕茧总产量66.5吨。年末生猪存栏9400头,出栏10550头;牛存栏250头,出栏50头;羊存栏2560头,出栏1400头。家禽存栏85000羽,出栏106000羽;兔存栏27500只,出栏6100只。
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1120公顷,比上年增长21.7%,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其中早花生、早芋艿、早玉米、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880公顷,全镇初步形成以草莓、花木、早花生、早芋艿、早西瓜等为主的八大特色基地。至年底,以农副土特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近1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260万元,其中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1家,连接基地546.7公顷,农户4800户;年贩销农副产品30万元以上的贩销大户20户。涌现出中国百年桂花园、塘家岙四季无公害果园、禾牧农庄、绿盛园艺基地和许宅生态农庄等五大新型农庄。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镇有企业5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利润2885万元,税收1965万元,技改投入1.72亿元,工业用电量1618万千瓦小时,其中自营出口36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市外境内招商和投资额达到3600万元,落实外资项目5项,总投资3307万元,实到外资13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3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家庭个私经济发展加快,全镇有个私企业455家,形成机械、造纸、五金及农产品加工等四大特色产业。个私工业产值达到9.8亿元,创利税43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6%和97%。
村镇建设力度加大。占地2公顷的住宅小区建设顺利完工;投资520万元、全长1418米的第一期农防堤建设10月通过验收;投资500万元、全长2500米的第二期农防堤建设全面启动;宅基地整治工作从7月起全面铺开,其中拆旧建新18个村,退宅还耕5个村,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
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镇有小学6所,学生3000人;初级中学1所,学生1706人;高级中学1所,学生1950人,中小学平均普及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黄泽中学通过了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校团委被省宣传部、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青少年“实践‘五爱’要求,争创‘四有’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以“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排查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为重点,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黄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公民道德书法比赛,并以“弘扬”为题把53幅书法作品编印成册予以表彰发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5月,由前良哑背疯、白泥坎万民伞为特色编排的《万民伞》参加了浙江省第三届广场文化开幕式暨民间舞蹈新节目大赛并获得优秀演出奖。
【集镇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论证】12月,《(2002~2020)黄泽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通过论证。黄泽镇城镇总体规划由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城镇性质定位为以现代机械制造业为特色的市区近郊,镇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控制区形成“三片二轴一中心”的结构体系,“三片”是指镇区的西片、南片和北片,西片以黄泽工业园区和湖头居住区为主;南片是甬金高速公路以南片区,以前良村为主;北片是黄泽江以北片区。二轴是指黄泽江和甬金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轴。一中心是指黄泽江以南、甬金高速公路以北的集行政、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综合生活服务片区。规划总面积约14.3平方千米,黄泽镇总人口近期2005年为5万人,远期2020年为6.5万人,镇区规划人口为4.5万人。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底,园区已征用土地91.3公顷,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60万元,入园企业78家(包括已落实入园意向的项目25项),计划总投资7亿元,累计投入达2.01亿元。中心园区和三王特色机械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有22家企业相继投产;园区第三期工程已动工兴建,地下管网、供水供电、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其中主通道(经六路)已完成硬化,企业厂房陆续动建;第四期33.3公顷工业用地的征地手续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并已落实入园意向的项目25项,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中共十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在黄泽试点】全镇下发中共十六大精神学习问答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广播站开设“十六大精神在黄泽”专栏,播发稿件100余篇。在机关,以“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人民公仆”为主题开展了“参加一次民主评议,评比一次民情日记,结对一户贫困户,解决一件困难事”的“四个一”活动;在农村,以“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实施“强村扶弱村”计划,推行村主要干部联户制度,开展“五好党支部、富民书记、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在企业以“岗位比贡献,合力兴企业”为主题,广泛开展“发一份倡议,提一项建议,建一支队伍,搞一个评比,作一次表彰”的“五个一”活动。
【中国百年桂花园园林风格初现】中国百年桂花园位于黄泽镇前良村,始建于2001年11月,由著名花木大户、工商业主姚幸福与前良村合作开发,规划面积33.3公顷,计划投资3000万元。至年底,共投入资金2000万余元,开发面积23.3公顷,移栽百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3000余棵、茶花1000余株、红枫1000余株、雪松2000余株、紫荆花1000余株,修理管理用房200平方米及6米宽道路2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桂花古木群,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黄泽试点】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嵊州市村级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黄泽进行。选举工作从4月26日开始,到6月13日基本结束,全镇54个村除1个村因特殊原因缓选外,其余53个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党支部选举突出“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荐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两推一选”制度,925名群众参与了推荐测评,913名党员参与了选举,参选率达98.6%,共选举产生109名党支部委员。村委会选举参选公民32487名,参选率为97%,选举工作坚持把好“五关”,即村民选举委员会产生关,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推选产生关,工作人员选配关,投票选举关,制定好村选举办法关等,共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175名。
【麻车村公开招聘财务管理人员】为了选准选好村财会班子,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经黄泽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公室研究,报镇党委和市农经站批准,公开招考麻车村会计、出纳各1名。要求报考人员年龄在30至50周岁,具有麻车村常住户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遵纪守法,关心集体,责任心强,有一定农村财会专业知识。考试范围为时事政治、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常用文书、财会专业知识、科技文化知识等内容,采用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招考方式择优录用。
【宅基地整治成效显著】全镇18个村开展拆旧建新工作,签订旧房拆除协议2200份,拆除旧房面积13余万平方米;5个村实施退宅还耕,共搬迁农户120户,拆除旧房4万多平方米,完成退宅还耕面积12公顷。通过宅基地整治,增加近13.3公顷的建设用地,拖宽村中道路16条,新辟道路12条,总长2800余米,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杨萍影)
石璜镇
【概况】2002年,石璜镇总户数10525户,人口28594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在加速建设工业小区和积极招商引资中,新增个私企业174家,新增织机471台,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38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实交税金101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领带的产值达到2.33亿元,占29%;利润达到2600万元,占67%。金天来领带服饰有限公司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及开发,成为市10家成长型重点企业之一。调整农业结构,粮经作物比例达到30∶70,农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花木户有5800户,占总户数的62%,总劳力的73%,花木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3%,年产值达1.2亿元,年销售收入达7500万元,花木产业的人均收入占农业人均收入的52.4%。全镇异地(北京、上海、常州、湖州等)承租、拓展花木基地213.3公顷。为交流、优化花木专业技术,8月成立石璜镇花木专业技术协会,有会员106人。全镇各类农业企业有70多家,以大鹏、春风为龙头的精制茶厂有11家,年制粗茶2.5吨;年糕加工厂4家,米酒厂4家,用粮5吨;还有千猪场2家,万鸡场1家等。
特色农产品有新发展。种植大棚矮化樱桃6.7公顷,亩值达2万元以上,为省内首创;石璜的红姜肉鲜块大,营养丰富,有健胃、祛寒、解毒等功能,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注册了“天荡”牌商标,在宁波、东阳等地设专销点。新发展农业特色基地238.4公顷,被市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乡镇。
完成石璜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确定了建设生态型、花园式的现代化集镇目标,及“外连省道国道、内引百丈飞瀑、一纵一横贯通、东区西带互动”的发展思路。组建了城建监察中队,加强对车辆、摊位、环境的管理,收到了明显效果。启用新车站,规范客运秩序,亮化、美化中心街道,改善了镇容镇貌。
年内,投资80万元的石璜镇中学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00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竣工投入试用,经考评为绍兴市级示范幼儿园。集合全镇学校资源,推进教育改革,通过了“高普九”验收;投资100万元的石璜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基本完工;全镇10个村新开通有线电视,至年底,实现全镇有线电视“村村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全镇计划生育率为99.06%,在全市计生工作考核中名列第六位。
【《石璜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鉴定】12月,由石璜镇人民政府委托杭州市超越规划研究所规划设计的《石璜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通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和专家的鉴定。按照规划,到2020年,石璜镇将建设成为镇域及邻近地区通源乡、雅璜乡的中心,形成“一纵三横”、“丰”字轴线框架加“一核四村若干点”的总体结构,以个私工业和花木园艺为特色的生态景观型城镇。农业以新塘、新沃村为示范点形成花木种植园,成为特色农业基地;工业在镇区的东南、东北形成两个工业小区,主要发展丝织领带、茶叶精制、电机电器、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旅游则大力开发百丈飞瀑沿线景点,形成石璜江休闲景观产业带,开发观光农业。
【建成个私工业小区】在镇区东部征用规划用地6.7公顷,引进镇内外企业11家,计划总投资1.15亿元设立石璜个私工业小区。镇政府投入资金150万元,改善供电、给排水、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入区企业涉及丝织、面料整理、茶叶精制、电机电器、钢网等产业。
【绍兴市首家规范化奶牛场落户石璜镇】2002年,绍兴市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第一牧场在石璜镇楼家村落户。牧场投资500多万元,有占地3.3公顷的养殖场和8公顷的示范牧草区,引进优质黑白花奶牛300多头,采用国际先进的德国韦斯伐利亚自动管道式挤奶器,日产牛奶2吨左右,为绍兴市首家规范化奶牛场。该项目的落户,为石璜镇农业产业化推进树立了榜样,使周边村民的剩余劳动力以及原作垃圾处理的玉米秆等有了“用武之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镇中心幼儿园被命名为绍兴市乡(镇)示范幼儿园】石璜镇中心幼儿园始建于1990年。2002年5月投资120万元易地在石璜镇中心小学东边新建,同年9月投入试用。建成后的幼儿园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每班有宽敞的活动室,清洁的盥洗间,符合幼儿生理特征的课桌椅、午睡室、午睡床。园内有保教专用书120余册,配有各种教具、挂图、音带、系列教材等;设有专用音体活动室,配置钢琴、电视机及各种幼儿体育活动器具。又开辟250平方米幼儿种植园,供幼儿劳动管理。10月下旬,镇中心幼儿园被绍兴市教育局命名为绍兴市乡(镇)示范幼儿园。
(竺小雷)
谷来镇
【概况】2002年,谷来镇总户数8956户,总人口28275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57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其中:一产5028万元,占31.8%;二产5488万元,占34.8%;三产5264万元,占总产值33.4%。农民人均收入3771元。财政收入638万元,支出651万元,居民存款8527万元,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全年农、林、牧总产值7402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134万元。总耕地面积732.2公顷,农业播种面积1486.5公顷,粮食总产量2540吨。茶叶、香榧、竹笋是镇三大主要产业,有专业茶园1133.3公顷,至年底,改造良种茶基地133.3公顷,有机茶、无公害茶基地333.3公顷,茶叶产量达1112吨(其中名茶640吨),产值2265万元。香榧种植面积达1316.5公顷,年产香榧20多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有竹林2533公顷,毛竹350万株。有板栗133.3公顷。新发展银杏113.3公顷,花卉24.4公顷。年产蚕茧12360公斤。生猪饲养2905头,年终存栏牛228头,羊2078头,兔3184只。
全镇工业总产值26196万元,利润总额163万元。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五金、电机、塑料、电器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有乡镇企业522家,其中,竹料制造业377家,纺织业3家,服装制造业3家,竹木加工业16家,家具制造业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家,电器机械制造业18家,电力、自来水生产和供应6家,商业贸易企业15家,经营名茶、香榧、化肥、种子等,年营业额4000万元,出口产品交货值1257万元。其他41家。个私工业小区1个,规划用地33.3公顷,已开发2.7公顷,投入350万元用于电、路、水等基础设施,年底入区和签约的企业各1家。
至年底,已建成区域面积39公顷的集镇规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7.9公顷,拆旧建新中拆除旧房2573间,计7720平方米,退宅还耕19.48平方米,退耕还林213.3公顷。投入1000万元动工兴建道路硬化一期工程13.2公里,投资350万元的镇政府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1094人,有中学教师62人。有小学10所、在校生1472人,有小学教师100人。中小学普及率、毕业率均为100%。年内,初中考入各类中专(技)中师、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学生308人,初中升学率为86.2%,小学升学437人,升学率100%。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招收农函大学员6个班,举办短训班76个,培训农民5620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卫生院2所、卫生机构19个,床位20张,医务人员37名。实施农村大病医疗统筹保险。全镇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生育率为97.52%。全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6244户,入户率70%,电话装机5900部。殡葬改革得以深化,遗体火化率100%。
【旧村改造、高山移民工作成效显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开展宅基地整治工作,拆除旧宅160户、603间,计1.6万平方米,9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移民下山,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8公顷。对黄尖岭下等5个村进行旧村改造,共拆除旧房113户、316间,计1.1万余平方米。
【制订《谷来镇总体规划》】以集镇规划为载体,明确发展定位,着力构建“生态旅游镇,山水特色城”蓝图,邀请专家论证,科学规划设计,修编《嵊州市谷来镇总体规划》,使集镇结构至2020年初步形成一心(核心区)、二轴(东西向与南北向镇发展轴)、四带(四条滨水绿化带)、七片(五片居住片、一片旧城片、一片工业片)的格局。完成集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舜耕山庄规划和可行性报告,为建设成绍兴市的“后花园”打好基础。
【养蜂致富】全镇有养蜂专业户198户,蜂箱4960只,年产蜂皇浆5000公斤,蜂蜜267吨,产值260万元。
【创立规模以上企业————北山茶厂】北山茶厂资产总额达750万元,从业人员53人,产值达650万元,销售收入518万元,成为全镇唯一一家规模以上的企业。
【“野山牌”龙井茶获全国金奖】2002年,北山名茶有限公司的“野山牌”龙井茶荣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和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首届中国“觉农杯”名茶优质奖。
【香榧产业再创佳绩】在高脚峰等地新发展香榧643.1公顷,其中连片13.3公顷以上基地15个,计383.3公顷,使全镇香榧面积达到1316.5公顷,繁育香榧苗圃6.7公顷,为完成2000公顷香榧基地建设任务,申报中国香榧之乡打下了坚实基础。2002年,注册“山珍”、“谷来”、“山森”、“才兴”等香榧商标7只。“山珍香榧”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在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被国家林业部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名优果品。
(楼建国)
仙岩镇
【概况】2002年,仙岩镇总户数6312户,人口17308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6.05亿元,其中工业5.5亿元。年末,各层次性固定资产原值8456.27万元,其中镇办企业所有6589万元,村组本级集体所有704.88万元,财政收入126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6.78%。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8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18元。有耕地面积718.9公顷,其中水田581.8公顷、旱地137.1公顷,粮食复种面积850.5公顷,其中稻谷复种面积776公顷,蔬菜面积384.5公顷,经济作物面积993.1公顷,农经比为0.86。桑园面积151.2公顷,新发展面积10公顷。蚕茧饲养量2542张,产茧153.1吨。茶园377.3公顷,新增33.3公顷,产茶362吨。果园97.9公顷,产果188.12吨。林地面积3817.3公顷。全年存栏生猪4157头,牛369头,羊1885只,家禽24890羽,兔27100只。
全镇有企业396家,从业人员4472人,其中造纸业8家,服装领带业95家,饮料制造业(茶叶)189家,金属制品业14家,其他90家。工业经济形成造纸业、机械业、铝加工三大块状经济,利税1900余万元,其中造纸业工业总产值1.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1.4%,利税1200余万元,占全镇工业利税的63%。
建立仙岩、西鲍个私小区。添亿有限公司、动力士橡胶公司香港分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元,年产1.8亿只的音盆生产线项目落户仙岩镇。茶叶加工是镇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舜皇云尖”名茶被绍兴市评为绿色产品,5月,“叶王”名茶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发动全民招商,全年引进外资50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500万元,荣获全市招商引资竞赛三等奖。
全镇合作经济总收入257.49万元,其中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有4个村、0.5万元至1万元的有7个村、1至5万元的有21个村、5至10万元有6个村、10至20万元有2个村、20万元以上的有1个村。
全镇有学校5所,在校生1780人,教师85人,其中173人经中考升入各类中专(技校)普高,职高学生160人,升学率为9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77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42万元,各项贷款255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604万元。
【高山移民工程取得成效】按照“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特”的集镇发展思路,鼓励山区农民向集镇集聚。镇党委、政府在集镇建设区内规划移民小区,第一期工程规划土地1.3公顷,已移建30户,这一举措得到市委、市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作典型经验介绍。
【西鲍村通过省级生态示范村验收】市建设局确定西鲍村为嵊州市第二轮特色村庄建设试点村,计划用二至三年时间率先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具有较高档次的现代小康型、生态型特色村庄。在村党支部的重视下,通过努力,于年底顺利通过省级生态示范村标准验收,成为市内第一个省级生态示范村。
【“叶王”牌名茶荣获金奖】“叶王”牌名茶于2000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名茶商标。2001年经中国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中心检验合格,被认定为有机茶,获得29.1公顷的有机茶证书。2002年,被绍兴市评为绿色产品,同年5月,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上首次荣获金奖。
【山区效益农业出成效】3月,镇政府下发关于鼓励发展山区效益农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山区农民连片开发。年底,累计开发有机茶面积达98.5公顷,其中通过上级有关部门认证的有38公顷,全年共转换无公害茶面积188公顷。
【完成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6月,镇党委、政府先后发出《关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村按照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和坚持民主、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作风正、有文化、年富力强、真心实意能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通过40天的努力,全镇40个农村党支部,选出支部书记38名,支部委员74人,其中女委员9名,村民委员会40个;选出村主任40名,村民委员82名,其中女委员10名、中共党员50名。
【扎实工作创实绩】200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好成绩。仙岩村党支部、桥石头村党支部被授予市级先进党支部。西鲍村被市委授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中王舍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镇纪委被市纪委授予“市级先进集体”。浙江威力锻压机械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私营企业”。郑法根、王廷祥、杜黎胜被市委授予“百篇民情日记优秀奖”;徐国良、王正新、王飞被评为“百名优秀联村干部”。
(竹国海)
金庭镇
【概况】2002年,金庭镇总户数9893户,人口27627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946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0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亿元、农业总产值66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08元。
【创建个私经济集聚区】镇党委、政府为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制订有关奖励政策,把创建个私经济集聚区作为富民强镇的一个重头戏来抓,规划下任村86.7公顷建设工业园区。第一期开发20公顷的政策处理、土地征用、“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已基本结束。至年底,总投资1650万元,入区企业6家,已签约4家,在谈项目2项,意向项目3项。
【形成十里花木长廊】金庭镇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花木生产,是嵊州市花卉苗木的主产区之一。全镇年产各类花木1000多万棵,常年提供雪松、桂花、玉兰(红、白、黄)、杜英、马褂木、栾树、广玉兰、红枫、红叶李、含笑等。全镇各行政村都建有花木基地,有3个市级花木特色村。花木种植面积6.7公顷以上的有15户,欢潭村的姚幸福不但在镇内、市内种植花木,还到市外、省外发展,成为绍兴市有名的花木种植大户。由于种植花木平均每亩利润在3000元以上,农民种植花木的热情空前高涨。全镇有花木种植户3000户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事花木返销的有100多人,年花木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欢潭村的雪松,甏里湾村的桂花,华堂村的玉兰和上坞村的果苗在市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镇内农民到镇外、市外包田种花木的愈来愈多,种植面积超过333.3公顷。2001年起,金庭镇重点在显圣村至念宅村长约10公里的嵊张公路两侧,大力发展各种花木,至2002年底,已发展花木866.7公顷,种植各种花木品种100种,制作花木广告牌30块,全镇有一万亩花木基地,花木产值2500万元,已形成集观光旅游、发展经济于一体的“十里花木长廊”。
【“羲之”牌桃形李再次被认定为浙江名牌】结合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利用成校举办桃形李管理技术培训班62期,累计受训人员4950名,印发各类资料5000多份。投资50万元在灵鹅村建造20公顷滴水灌溉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提高桃形李的质量。7月下旬,举办全镇第二届“羲之杯”桃形李大奖赛。年底,“羲之牌”桃形李在浙江名牌复评中再次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投资95万元接通甏里湾、孝康、茶草湾、床光、新联等5个村的有线电视,实现了全镇“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
【灵鹅高跷获省第三届广场文化金奖】灵鹅村会踩高跷的农民有近千人,年龄最小的只有两、三岁,最大的近八十岁。灵鹅高跷队由100多名老中青队员组成,表演形式多样,演技精湛,赢得观众的广泛称赞。5月,高跷队参加省第三届广场文化节演出,获得金奖并在浙江电视台播出;9月,高跷队表演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华堂古村开发全面起动】华堂村山水清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嫡传后裔王氏聚居地,为王氏后裔悬挂书画的“画堂”,因见其屋舍华丽,故易名为“华堂”。华堂村占地约20公顷,有1225户、3596人,是目前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经过1600多年的繁衍发展,古村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古建筑,有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还有55座老台门、1200米的卵石街巷、458米的水圳,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1993年,华堂村列入《浙江省名村志》。2000年,修复王氏宗祠,新建“三级人工湖”。2001年,修复老街鹅卵石路,市旅游局批准立项开发“王羲之故里华堂古村旅游区”。2002年,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书圣王羲之故里————华堂古村保护性旅游规划》,新建牌坊2座、“百匾馆”1家。
(陈君贤)
北漳镇
【概况】2002年,北漳镇总户数7110户,总人口19442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总产值1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产值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税收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8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10元,比上年增长7%。镇政府以“两个年”建设活动为契机,以“三比”竞赛活动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转工作作风、优投资环境、扬资源优势、建乡镇特色”为工作主线,完成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农业方面,重抓三大产业:一是提升茶叶产业,新发展良种茶园40公顷,123.3公顷被认定为无公害茶,33.7公顷取得省绿色委员会认定的绿色有机茶基地证书;二是新发展花木面积166.7公顷,全镇花卉总面积已达到333.3公顷;三是通过农业招商,建立适应山区实际、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工业方面,广泛发动、全民招商,引进投资600万元的杨桐、柃木出口加工企业————东新物产有限公司和绍兴波阿斯服饰有限公司项目,增加了镇财政收入,提高了农民就业率;积极引导扶持个私企业,新发展个私企业38家,其中投资50万元新办精制茶厂1家,投资100多万元新开发矿砂企业2家。社会事业方面,制定计划生育捆绑式考核办法,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有效地制止了计划外生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党委、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了教育水平。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不安定因素,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
【建成杨桐、柃木基地】通过农业招商,新昌东新物产有限公司注册500万元,成立浙江龙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为杨桐、柃木出口加工企业。做好133.3公顷杨桐、柃木基地前期土地政策处理,年底,与有关村签订了开发80公顷山地的承包协议。350万枝杨桐、柃木苗圃。
【张家村被评为花卉特色村和科技示范村】张家村是一个有187户、489人的中等村,早在全市花木种植起步时已种植海棠、桂花以及红、白玉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狠抓技术培训,科技促农,不断引进新品种,被评为花卉特色村和科技示范村。
【通过“高普九”验收】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12月,通过绍兴市“高普九”验收,成为“高普九”合格乡镇。
【加强党建工作】镇党委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以江泽民“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健全中心组学习和每星期一晚上的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要求每位干部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定期邀请市委党校、市讲师团来镇讲课,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行“零招待”制度】3月,全镇取消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招待”制度。规定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村原则上不再报销各类招待费;村干部到镇联系工作、开会,由联系干部安排在食堂就餐;镇干部下村联系工作原则上回镇食堂就餐,特殊情况则实行就餐付餐券制度。镇政府要求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违规的有关干部严肃处理。
(竺杭军 汪 丽)
下王镇
【概况】下王镇辖下王、泉岗、梅坑、小溪等41个行政村,镇域面积89.5平方千米,总人数5188户,总人口15067人。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736万元,人均收入3858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1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6173万元。全镇总耕地面积734.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606公顷,粮食总产量3650吨。茶叶总面积340.5公顷,总产量430吨。年末生猪存栏1890头,出栏1897头;牛存栏640头,出栏242头;羊存栏1920头,出栏1382头;家禽存栏9020羽,出栏7488羽;兔存栏12160只,出栏2120只。森林覆盖率为78.5% ,木材储藏量12.8万立方米。
实现工业产值1.15亿元。全镇有工业企业149家,已初步形成丝织、炒货、竹木加工、茶叶精制四大块状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全镇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坡地开发力度,培育特色产业,共发展和改造各类基地213.6公顷,其中新建良种茶基地42.7公顷,花卉45.2公顷,改造笋竹两用基地118.7公顷,无公害茶园186.1公顷,建立无公害大米基地333.3公顷。年内,下王镇被评为绍兴市绿色农业生产先进乡镇和嵊州市名茶特色镇。
投资30万元,3.95公里长的青岩通村公路基本完工;投资30万元新建成集镇农贸市场;投资140万元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全镇有线电视用户增至2320户,入户率达50%。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520人;小学3所,在校生930人,中小学普及率分别为98.8%和100%,毕业率为99.5%和100%,是年,下王镇被评为2002年度绍兴市“高普九”工作先进集体。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计生率为97.8%。建立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135人成为保障对象。电话装机总量1620部,普及率32.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0.35亿元
【行政村规模调整试点成功】为全面实施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方案,按照“尊重历史、相邻就便”原则,经镇党委、政府周密调查动员,3月初决定里财湖村与小溪村合并为新的小溪村。7月底完成组织干部的调整和账务清理合并等基础性工作,两村村民相安无事,试点取得了成功。
【农贸市场竣工】为改变集镇农副产品有市无场,百姓随意设摊的混乱状况,镇党委、政府投资30万元在原镇中心小学的位置新建下王镇农贸市场。新建的农贸市场总面积为25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分区设立摊位,12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根据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的原则,在市场周围小学教学楼的基础上改建和新建商住一体的居民楼。
【建成333.3公顷无公害大米基地】通过镇农办前期论证宣传,对村民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在泉岗至下王村10公里的公路沿线建333.3公顷无公害大米基地。各村设立无公害生产监测点,建立长效监测机制,指导、监督农民无公害化耕作。年内,被评为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
【启动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月,投资110万元实施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12月底,除3个偏远村,其他村都接通了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45%。
(丁纪明)
贵门乡
【概况】2002年,贵门乡总户数3991户,人口11017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26.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20万元、第二产业732万元、第三产业574.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69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04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52万元,除险加固山塘水库3座,改造渠道2条。
全乡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591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604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57人,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年内,初中毕业生120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103人,升学率85.8%。
【实现教育统筹发展】“高普九”工作全面展开并通过省、绍兴市验收。原乡校改建成嵊州市青少年劳动技术实验基地,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劳动实践场所。继续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共2460位农民接受了培训。
【创建千亩有机茶生态示范园区】为充分发挥上坞山辉白的品牌效应,与中国茶科所、浙大茶学系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创建了以上坞山村为核心的76.5公顷有机茶生态示范园区,并多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本地指导,有机茶园内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装置,得到中国茶科所和省茶叶协会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茶叶产业蓬勃发展】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茶叶名乡”战略,按照“发展良种茶,生产名优茶,开发有机茶”的工作目标,全乡共发展良种茶101.5公顷,改造老茶园33.3公顷,扦插良种茶苗1500万株。组建南山茶业有限公司,建造上坞山有机茶名茶加工厂。有名茶机1000余台,名茶产量达3000担,产值1300余万元。全年分片分村举办名茶炒制培训班12次,炒制比赛2次,举办有机茶培训班2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余份,受训茶农1700多人次。
【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为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乡政府投资5万元,完成流岭、美塘、丰收等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投资15万元改造贵门、后宅、白宅墅等村的自来水工程。
【工业经济有所突破】2002年,贵门乡开展“四个一”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东阳市“皮卡王”等集团投资150万元的青石矿开发项目落户里仙坑村、玠溪村,上坞山花岗岩板材厂顺利转制。
(吴铃琳)
里南乡
【概况】2002年,里南乡总户数4970户,总人口13825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56万元,同比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3万元,同比增长59%,工业总产值5265万元,同比增长31%,农业总产值4218万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比上年增长8%。
茶叶生产是里南乡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正在创建名茶特色乡,扩大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种植。发展良种茶53.3公顷,无公害茶240公顷,共发展特色茶基地80公顷,推广新品种茶80公顷;西景山村成为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联合经营有机茶基地;组织茶叶炒制技术比武大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发展多种经济,全乡有大青梅178.8公顷,板栗100公顷,雷竹园46.7公顷,拓宽了销售渠道。
丝织业是全乡经济的主攻点。为发展丝织业,乡党委和乡政府召开全乡个私经济动员大会,建立乡、村、户三级示范体系,建成建筑面积为665平方米的中叶村丝织小区及下叶村、白岩、汉溪、西景山丝织小区,抓好一批经营效益好的示范户。
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全乡有初中1所,在校生392人,小学3所、在校生648人,幼儿园9 所、在园幼儿189人。农村医疗社区网络进一步健全。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包括9个村卫星接收),其中新发展16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用户421户。程控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日益普及,全乡共有固定电话2100部,新增350部。
【移民新村落成】2002年,乡政府规划用地0.7公顷,投入基础设施资金92万元,立项建设移民新村。投入资金400万元,里下山、外浪坑、八宿屋、相家岭、岭根等一些偏远山区的住户共34户移入新村,其中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的住户有28户,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的住户有6户。新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排列整齐,设施齐全,为里南乡村镇的改造树立了样板。
(陈其良)
【中叶村丝织小区建成】里南乡计划5年内投资1700万元在乡政府所在地中心位置,规划面积近2万平方米,安装无梭机600台,建立中叶村丝织小区,使之成为里南乡规模最大的个私集聚区。小区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3万元建成厂房665平方米,投资75万元安装无梭机30台,首批入园14户织机户;二期工程投资25万元、建成厂房782平方米,有19户织机户46台无梭机入园,其中设备投入120多万元。乡党委、政府在创办丝织小区的同时,从政策、信息、服务入手,帮助农民解决用地、贷款、机器采购、安装调试等困难,使织机户顺利进入园区。在中叶村丝织小区的带动下,全乡丝织业发展迅速,成为里南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改变山区面貌、建设新山区提供了成功经验。
【大溪村富民桥建成】大溪村毗邻小乌溪江,为充分发挥村对岸6.67公顷优质茶园及6.67公顷山林的经济效益,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大溪村三委会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采取上级补助、外出集资、村民出义务工的方式投资10万元,于2002年1月开始动工建设富民桥,是年8月竣工。桥全长42米,宽3.5米。富民桥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圆了村民数十年的夙愿。
(丁宇坤)
【春笋文学社】里南乡中学春笋文学社创办于2001年9月,是学生自主自治的青少年文学团体,不定期出版《春笋》期刊,后改为报纸,发表学生习作。2002年,学生作品多篇被《语文周报》、《作文评点报》和《浙江初中生》等国家级和省级报刊选登。
(陈水兴)
雅璜乡
【概况】2002年,雅璜乡总户数1542户,人口4135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34.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83.8万元、第二产业760.5万元、第三产业29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0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2元。
全乡有耕地面积161.1公顷,其中水田96公顷,旱地65.1公顷。全乡累计农作物播种面积368.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4.7公顷,粮食总产量715.7吨,蔬菜播种面积76.7公顷,总产量1403.2吨;另外药材的种植面积达到33.3公顷。年末生猪存栏490头,出栏420头;牛存栏315头,出栏105头;羊存栏570只,出栏660只;家禽存栏4300羽,出栏9210羽,长毛兔存栏5920只,兔毛产量4.5吨。名茶产量3500担,创产值1100万元,首次超过全乡粗制茶的产值。6月,雅璜牌“琼露玉叶”茶获全省农产品博览会“浙江省绿色推荐产品金奖”。
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4225万元。乡政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型私营企业,全乡新增茶叶、丝织等家庭型个私企业32家,为全乡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营造“人人会招商、人人去招商”的良好氛围,引进5家企业在市内园区落户,实到资金达1050万元,位居全市同类乡镇之首。
按照“责任落实、规划引导、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要求,乡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四季豆、冬瓜等高山蔬菜,西瓜、花木等经济果木,在偏远的山湾田上发展香榧、茶叶等经济作物。全年有28.7公顷山湾田改造为经济岭,使全乡粮经作物结构比例达到6∶4。
【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乡政府组织各级干部群众赴崇仁镇应桂岩和木马山交、长乐镇开元、石璜镇新沃等地参观学习名茶生产、长毛兔与本鸡养殖、花卉种植等先进技术和经验,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全年共举办名茶炒制、高山蔬菜培育、香榧种植、本鸡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与专业技能比武18次,颁发农民农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书910本。
【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全乡新发展无公害茶叶基地206.7公顷,良种茶基地23.3公顷,并建成乡牛场、乡茶场、东湾村三大名茶基地。新发展竹笋两用林200公顷,建成上枝、下枝、长坑连片20公顷以上竹笋基地3个。发展香榧基地115.5公顷,新建成戴溪、后溪、长坑、下枝连片6.7公顷以上香榧基地4个,其中上枝村还被市政府命名为香榧专业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乡政府投资80万元完成石璜镇三溪村至雅璜乡上枝村10千伏电力线路改造任务;投资80万元建成联通通讯基站1座;投资20万元接通东湾、船坞两村的有线电视,使全乡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投资8万元建成一个有固定摊位、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名优特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解决了老百姓卖农副产品难的问题;投资1.5万元修缮长坑村石门槛等病险水库,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自救能力。
【高山移民工作成绩显著】乡政府为盘活土地存量,改善农户居住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投资65万元在雅璜、沿山、相华等村完成退宅还耕1.9公顷,拆旧建新11000平方米。至年底,沿山猪槽坑自然村共8户19人实现整体搬迁。全乡有116户农户在城镇购房,向集镇移民,其中鹿山街道阳光花苑一处就有雅璜移民37户。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乡政府投资20万元,为乡敬老院建食堂,添置冰箱、洗衣机等生活设施。按时足额发放“三不变”人员的生活补助费和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并落实专人管理。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乡政府牵线搭桥,累计收到各热心单位和热心人士助学资金2.1万元,有29名贫困学生接受了资助。投资10万元建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率先在雅璜和长坑村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多次开展医疗义诊活动,配合全市开展精神病防治试点工作。
(黄秋波)
王院乡
【概况】2002年,王院乡总面积31.89平方千米,总户数2140户,总人口6056人。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工农业总产值834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522万元,工业产值2823万元,第三产业不断增长,产值达11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05元,比上年增长5.55%。完成财政总收入10.5万元。
全乡有耕地226.7公顷;山林253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66.7公顷;茶园239公顷,总产量350吨;桑园104.9公顷,蚕茧总产量43.56吨;香榧产量3.1吨。
农业发展创特色:一是改造和引进相结合,改造老茶园66.7公顷,新发展“大白茶”等名优良种茶园32.3公顷,全乡45%以上茶农已改制名茶。二是管理和发展相结合,新种植香榧113.3公顷。三是巩固与扩大相结合,在外半乡新发展蚕桑基地13.3公顷。四是开发新产业,利用旱田发展花卉8公顷。五是引进技术,新发展高山蔬菜6.7公顷(其中3.3公顷大棚蕃茄),成立了新禾农业有限公司。全乡形成了茶叶(苦丁茶)、药材、竹笋、蚕桑、板粟、香榧、高山蔬菜、花卉苗木、毛竹和养殖等十大农产品基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乡政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专业招商队伍,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新发展以个私为主的企业25家。
完成百丈飞瀑景区规划论证,全面实施景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50万元的蓄水池工程,游客量达到120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三产的发展,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成为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积极开展“千户大救助活动”,通过乡干部带头捐款捐物,市、乡、村组织资金1.5万余元给全乡103户相对困难的农户送去了温暖。完成王院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修编《嵊州市王院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10)》。启动王院村旧村改造工程,拆旧面积2700余平方米。力争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率占全乡农户数的49.5%。开展以“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及时化解14件纠纷,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依法进行乡政府和村一级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选举任务。
【百丈飞瀑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区】经过几年开发建设,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年游客量达到10余万人次。9月18日,省旅游局批准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区。
【王院村自来水工程完工】王院村是乡政府驻地,由于原有自来水设计等问题,一到旱季,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无法保证。乡村二级干部因此多方筹措,投资15万元,在市改水办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于5月中旬完成自来水标准化建设工程。
【嵊州市新禾农业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在乡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嵊州市新禾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有6.7公顷高山蔬菜基地,4公顷苦丁茶基地,0.7公顷白茶基地,主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注册“百丈飞瀑”商标,成为王院乡的农业龙头企业。
【王院乡被列为野生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野生苦丁茶是我国传统珍稀饮品,历来有“长寿茶”、“绿色黄金”之称。王院乡野生苦丁茶储量丰富,被誉为“华东地区野生苦丁茶王国”,2002年被列为“浙江省野生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
(张石兴)
通源乡
【概况】2002年,通源乡总户数2140户,总人口6222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1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总收入1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0元,比上年增长9.1%。在市政府综合考评中荣获“三比”竞赛三等奖。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20万元,农业总产值4800万元。茶叶、香榧、毛竹是通源的支柱产业,全乡茶叶总产量突破225万公斤,产值1400万元;全乡香榧干果达10万多公斤,产值500万元以上,新种植香榧77360株,计128.9公顷;全乡拥有竹资源933.3公顷,建有“三笋”基地3个,共10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62.8公顷,总产量1459.9吨;生猪存栏1031头,出栏1995头;牛存栏271头,出栏80头;羊存栏711头,出栏1047头;兔存栏455只,出栏158只。
年内,实现工业产值6000万元,销售收入5270万元,上交税金10万元,技改投入120万元。全乡拥有精制茶厂7家,实现本地茶叶精制化。改造香榧加工技术,商标注册,提升企业档次;规范竹制品加工企业管理,探索竹产品加工的多样化路子,提高竹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投入10万多元改造里大坑村通村机耕路,全长13.5公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达到1300多部,平均每2户拥有1部电话机。
投资4.5万元的中学实验楼投入使用;投资2.5万元改善乡校卫生设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同类乡镇前茅,并通过绍兴市“高普九”达标验收。全面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全年举办各类培训15期,受训人员达1637人次;农村初级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推行避孕措施“知情选择”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四五”普法教育,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叶是通源乡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改良茶叶品种、加大名茶开发力度等措施,使茶叶的产量、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2年,全乡茶叶总产量突破225万公斤,产值1400万元;无公害茶叶基地9个,总面积272.5公顷;新发展良种茶22.8公顷。
【推进竹笋资源开发】全乡有竹资源933.3公顷,在继续抓好联丰、吴家湾等村竹制品加工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竹笋资源开发,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2002年,建有“三笋”基地3个,共100公顷,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积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也是通源乡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搜集招商信息、聘请招商顾问等方法,大力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2002年,共接待客商20余人次,外出招商15人次,签订招商项目2项,实际到位资金600万元人民币,招商项目已落户市经济开发区。
【新办精制茶厂2家】投资200多万元新办私营精制茶厂2家,使全乡精制茶厂达到7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粗制茶收购、精制茶加工集散地。
【改善乡机关工作环境】从乡财政中拨出2.5万元对乡机关院子进行全面翻瓦筑漏,改造食堂和完善卫生设施,改善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环境,使乡干部安心山区工作。
【实施“亮化工程”】投资1.5万元在乡政府至岗下村市场路段新装路灯11盏,方便了群众生活。
【通过绍兴市“高普九”达标验收】投资4.5万元新建通源中学实验楼,校园实现封闭式管理,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同类乡镇前茅。2002年,通源中学3名学生在全市《自然科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通过绍兴市“高普九”达标验收。
(何美英)
竹溪乡
【概况】 2002年,竹溪乡总户数1464户,总人口4444人,有劳动力2546人、外出劳动力1425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66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050万元、农业总产值161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81元。
【实施康庄工程】投资20万元硬化大茗坞口至洋坑村长1.5千米的通村公路;投资20万元修建郑坞坑至刁湾、栈尖坞至显潭、半程至猢狲岭的机耕路,改善交通环境,便利了农民出入。
【实施旧村改造】在绍兴市中兴实业银行帮扶下,洋坑村第一期旧村改造工程开始动工,共拆除老房38间,面积1187平方米,改善了村容村貌。
【招商引资475万元】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2002年为“招商引资年”,竹溪乡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在嵊州市市场综合楼设招商引资办公室,设专职招商人员,全年引进资金475万元。
【发展效益农业】竹溪乡以“生态立乡,科教兴乡,农业富乡”为总体目标,2002年,发展无公害茶基地43.3公顷,香榧基地156.8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00公顷,良种茶基地16.7公顷,冷水茭白基地9.3公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竹溪乡利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这个阵地,开展名茶种植、炒制和竹笋等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实用技术800余人次。
【竹溪村被评为绍兴市文化特色村】竹溪境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竹藤资源丰富,竹藤制品远近闻名。古村历史悠久,古建筑群旗杆台门有房78间保存完好。2002年,竹溪村被评为绍兴市文化特色村。
(钱 英)
责任编辑 徐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