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2年,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全体代表和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主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绩。全年共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13次,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工作汇报24次,组织专题视察10次,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4人次,督促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21件,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保障和促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全年共作出决议、决定7项:关于调整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计划的决定;关于批准嵊州市2001年度财政决算的决议;关于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决议;关于同意调整2002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决定等,促进和推动政府的工作。
2002年,常委会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加大了法律监督工作的力度,监督领域不断拓宽,监督方式不断改进,监督实效明显提高。诸如实施执法检查,保障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深入调研,依法决定重大事项;着眼发展,加强工业经济审议监督;稳定基础,深化农业农村工作的监督;立足实际,开展城市化进程工作的监督;关注热点,强化对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的监督。为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常委会着眼基层抓基础,强化服务功能,有效开展代表工作。一是健网络,建立联系制度。根据代表构成和分布情况,建立健全代表活动小组,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二是重培训,着眼提高素质。根据乡镇换届后人事更换的实际,组织乡镇(街道)人大负责人参加各级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三是抓激励,开展专题活动。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宣传代表优秀事迹,开展“争创代表活动先进小组、争做代表活动积极分子”的“双争”活动,组织开展“人民代表齐参与,招商引资兴嵊州”等专题活动,激励代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四是强服务,保障代表权益。重视代表反映的意见、要求,关心代表的工作、生活,帮助代表解决履行职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查处侵犯代表权益、妨碍代表履行职务的违法行为。
重要会议
【嵊州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嵊州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2年2月28日至3日3日在嵊州剧院举行,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69名,列席代表150名,特邀代表14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市长陈月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市发展计划局局长孙伟所作的《关于嵊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局长吕丙所作的《关于嵊州市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云祥所作的《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院长丁柏泉所作的《嵊州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苗勇所作的《嵊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关各项决议。会议期间,共举行全体会议4次,主席团会议3次,大会共收到10人以上联名提出议案84件,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将其中8件作为闭会后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议案,其他76件议案会后分别交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处理;收到代表建议和意见37件,会后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会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别交有关部门处理。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嵊州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市政府工作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 2002年,嵊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共举行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24项议题,作出7项决议与决定。
第二十七次会议1月21日在嵊州大厦九楼会议室(以下简称会议室)举行。分别听取和审议《嵊州市治安工作情况》、《关于2002年实事工程安排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2002年工作要点及各项例会和有关活动的初步安排》,通过《关于召开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定》,依法办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第二十八次会议2月21日在会议室举行。初审并原则通过《嵊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嵊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嵊州市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0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送审稿),审议并通过《关于调整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计划的决定》,讨论通过《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审议通过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议日程、各项建议名单,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第二十九次会议3月27日在会议室举行。分别听取和审议《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的汇报》、《关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等工作情况的汇报》和《嵊州市监察局反腐败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次会议5月21至22日在会议室举行。听取和审议《关于我市城市化进程情况的汇报》,作出了《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决议。分别听取和审议《关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汇报》、《关于我市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关于贯彻执行〈浙江省养老保险条例〉和〈浙江省职工失业保险条例〉的情况汇报》、《关于嵊州市2001年度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及《关于2001年度嵊州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通过《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嵊州市2001年财政决算的决议》。依法办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第三十一次会议7月25至26日在会议室举行。分别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关于医疗保险改革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情况的汇报》、《关于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情况汇报》和《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还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二次会议9月26日在会议室举行。分别听取和审议《嵊州市2002年1——8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2002年1——8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关于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及《全市弱势群体救助工程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情况的汇报》,办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第三十三次会议11月29日在会议室举行。分别听取和审议《关于市人大代表评议政府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汇报》、《关于“四五”普法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调整嵊州市2002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决定》。
第三十四次会议12月18日在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办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主要工作
【加强工业经济审议监督】按照“工业立市、开放兴市”的战略,常委会十分重视对工业经济的审议监督。2002年,围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个私经济发展、块状特色经济等重点工作,通过听取汇报、组织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大监督力度,促使政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工作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工作考核,优化发展环境,使全市工业经济取得较大幅度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常委会精心选题,先后听取开发区建设、外经贸工作、振兴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工作等专题汇报,组织对全市领带产业发展、个私企业、外资企业、开发区建设情况等进行视察,充分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听取和审议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情况汇报,积极关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促各部门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强产品质量法执法监督和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信用嵊州的培育和建设。
【组织开展代表评议】常委会重视发挥代表在法律监督中的基础性作用,组织开展代表评议活动。2002年,常委会在过去“两项评议”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市人大代表评议市政府工作,把代表评议监督这一形式推向深入。这次评议历时4个月,分别围绕工业经济与园区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农业和农村工作、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专题,深入调研,组织集中评议。广大代表积极参与,市政府对评议意见十分重视,积极查找原因,认真落实整改。评议工作既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鼓劲不泄气,合力促经济,评议促发展”的原则,也体现了人大工作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务实作风,得到市委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指导、促进基层人大工作】在先行试点 、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2002年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保证了乡镇选举任务的如期完成。指导、督促乡镇依法有序开好人代会,确保基层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常委会及时协调,设立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继续坚持乡镇(街道)人大片会制度,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健全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搞好人大干部培训,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搞好闭会期间的各项工作,促进基层人大工作顺利开展,
【督办代表议案建议】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建议,内容面广量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常委会通过建立办理工作责任制和重点议案督办制、组织代表视察检查和跟踪反馈等形式,加大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力度。全年,共督办代表议案84件,建议37件,办理工作的面商率、解决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代表们提出的中心广场五岔路口交通秩序整治问题、迁移垃圾填埋场、加大法院执行工作力度、实行医疗收费一日清单制、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拓宽招商引资思路等重点议案得到有效落实。并在实践中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督办制度和办法,提高了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实效。
【重视宣传代表事迹】常委会在加强人大制度宣传、重视工作理论研讨上做了大量工作。在人代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营造民主、依法、鼓劲、务实的良好氛围;加强代表先进事迹宣传,弘扬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创业敬业的精神;搞好人大工作动态宣传,办好“人大之窗”、“代表之声”等新闻专栏,编印会刊、简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理论研讨活动,向各级媒体投寄稿件,共同营造人大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任忠仁)
责任编辑 王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