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3年鉴
特载

发布日期:2014-08-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以两个文明建设的优良成绩

  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02110)

  中共嵊州市委书记 谭志桂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绍兴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1年工作,研究部署2002年任务,审议通过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思路,抓机遇、促发展,抓重点、重实干,抓基础、保稳定,努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2001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以来,市委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指导工作,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市委高度重视,带头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的方针,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在加快“一区六园”建设、发展效益农业、个体私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推进城市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围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德治与法治并举,加快越乡文化名市建设步伐,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围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作风转变,抓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抓人民生活的改善,特别是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市委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和推进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际行动,按照“创先、创新、创优”的工作要求,齐心协力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其中技改投入增长4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0%,自营出口增长43.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1%,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突出经济发展主题,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力做好平原设施农业和山区特色农业文章,扶持发展茶叶、果蔬、花卉、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牢牢抓住全省粮食放开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和创汇农业,花卉、果蔬、名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全市大田结构调整面积已达18.6万亩。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强农业信息中心建设,全面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强化政策、信息、科技和产销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南山灌区改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城防和农防堤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合力兴工、聚焦园区,扶优扶强、提升产业”的思路,抓重点,强特色,加快发展不放松,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以“一区六园”为载体,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集聚进程,推动了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明确导向,培育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机电、领带等优势产业,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把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外向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以“双置换”为主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商贸服务业、建筑业继续稳定发展。围绕拉开市区框架、完善城乡格局的思路,积极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中心镇实力进一步增强;围绕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的目标,强化经营理念,加大投入力度,104国道艇湖至禹溪段改造、第二水厂、客运西站等一批重点实事工程相继完成,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服务规范化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经纪念建党80周年契机,深化主题教育,把准舆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以“双清双建”为突破口,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改善了人居环境。以越乡文化名市建设为抓手,加快越剧、围棋等越乡特色文化的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双双落户我市。计划生育、卫生、体育、民政、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破案追逃”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高度重视来信来访工作,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四五”普法教育开始启动,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的工作力度继续加大。人大、政协、人民武装、统一战线和群众团体工作得到了加强,在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扣经济发展中心,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乡镇、部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村级“学教”活动扎实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基层“十个一”制度,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搞调研、送温暖”,继续深化“民情日记”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配强配好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加强了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规范村级班子的运行机制,加强企业、机关、学校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推进述廉评廉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人权、事权、财权的监督,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运作,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中心,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年以来,我市的各方面工作能有新的起色,两个文明建设能得到同步推进,这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济、扎实工作的结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比较深刻的体会有四条:

  一是必须振奋精神,集中精力。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一年来,市委客观分析嵊州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和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特别是通过多次组织赴外地学习考察,寻找差距,自加压力,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读书会、全委会等形式,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定位,凝聚了人心;通过设计载体,开展竞赛,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发展上,从而使全市上下抓经济工作的氛围更浓、合力更强、干劲更足,使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实践证明,只有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奋发有力,在精神状态上保持新面貌,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二是必须突破重点,推动全局。抓工作,既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更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年来,市委注重把握工作大局,抓住重点工作、薄弱问题和关键环节求突破,以推动面上工作,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特别是以“一区六园”为载体,聚焦园区,合力兴工,激发了技改投入热潮,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扩张和产业升级;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进一步达成共识,营造氛围,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新发展;以“环境建设年”为抓手,重点开展机关服务规范化建设,促进了软环境的改善和干部作风的转变。实践证明,只有找准突破口,抓住“牛鼻子”,创新工作方法,才能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推动全局发展。

  三是必须把握导向,抓人促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各级干部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一年来,市委十分注重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端正用人导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特别是通过年初、年底两次较大力度的干部人事调整,对那些思想开拓、作风务实、敢于负责、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大胆委以重任,对脱离群众、作风飘浮、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干部,坚决调离重要岗位,着力形成干净干事、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做到以人为本、抓人促事,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一套促使干部勤政创业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是必须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团结是基础、是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一年来,市委在坚持把好发展方向、决策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按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市人大依法行使职能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重点深化了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工作监督;市政府根据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贯彻落实;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发挥积极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使“一区六园”建设、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重点决策得以顺利实施。实践证明,只有全市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总的看,去年我市的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亮点不少,成绩显著。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素质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大宗农副产品增效不够明显;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在土地瓶颈制约基本缓解的情况下,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工作纵向比较虽然发展很快,但是总量仍然偏小,横向比较差距还较大;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部分农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增收难度较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各类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信访工作压力较大,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有增多趋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不负责任等现象仍然存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去年,面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一些干部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工作注意力不够集中;面对WTO的挑战,有些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够强,能力素质不很适应,领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着力予以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0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工作大局,是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基本前提。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的宏观形势。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既有加快发展的不利因素,更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当前,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趋势,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现象,会对我们扩大出口带来直接影响,但由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既快又稳的发展态势,必将增强世界投资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有利因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变化,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许多还没有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对于市场取向改革较早,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我市来说,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大战略,加上北京申奥成功,必将有利于我们加快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特别是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发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建设热情,为我们加快发展增添了精神动力。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为我们重组经济优势,加速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奠定了扎实基础。纵观国内外形势,联系我市实际,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估计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问题分析得透一点,把对策研究得深一点,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今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绍兴市委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再创优势,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确保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城市面貌有新改观,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社会文明有新进步,党的建设有新加强,以两个文明建设的优良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其中技改投入增长20%,自营出口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7%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在坚持“创先、创新、创优”的基础上,突出“抓机遇、促发展,抓重点、重实干,抓基础、保稳定”的工作主题。

  抓机遇,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显著成就,靠的是坚持发展;我们要赶超发达县市,关键是加快发展;解决嵊州前进中的问题,核心是不断发展。不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困难往往也是一种机遇和动力,谁能迎难而上,谁就能脱颖而出。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抓住国际经济增长减缓、我市经济发展空间将有更大拓展的机遇,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力求捷足先登,取得更快发展;抓住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将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机遇,加快嵊州对外开放步伐;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机遇,努力增加投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量;抓住经济发展困难加大、素质性矛盾容易显现的机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抓住入世后对政府工作带来挑战、提出更高要求的机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发展定目标,围绕发展做文章,围绕发展强合力,着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抓重点,重实干。推进今年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必须善弹钢琴抓重点。今年,全市工作必须突出以招商引资、扶优扶强为重点推进工业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以要素集聚、经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围绕工作重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工作精力、政策措施、激励机制真正倾斜到抓重点上来。推进今年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更要转变作风抓落实。全市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落实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手段,强化工作督查;要形成踏实苦干的良好氛围,做到班子团结协作、干部和衷共济,真正形成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民心,以实实在在的政绩推进发展,着力谋求领导水平的新提高。

  抓基础,保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始终牢记,富裕和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和治安是领导干部的双重责任。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工作要从基层基础抓起,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稳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夯实基础。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切实加强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提高防范能力;要切实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心一意保稳定、促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工作基础和社会基础。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要致力于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到既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又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既在工作上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又在舆论上形成促进稳定的良好氛围;既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又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着力谋求社会事业的新进步。

  三、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是应对入世、接轨国际的关键之年,是抢抓机遇、抢占市场的关键之年,是发展经济、实现跨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城市化等方面,争取有更大突破。

    1.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继续按照“合力兴工、聚焦园区、扶优扶强、提升产业”的思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扩张经济规模;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一区六园”是我市加速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发展的新平台。要切实加强对现有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有效管理,进一步拉开框架,拓展范围,推进园区的新一轮规划建设。继续加快园区基础配套建设,促使更多企业尽早入园创业。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促使企业尽快投产。鼓励和引导入园企业增加生产性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园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积极培育规模特色经济。坚持扶优扶强,组织实施机电、领带两大产业规划,整合优势,壮大实力,组建行业集团。下大力气发展机械制造、厨房用具、电声器件、绢丝服装、茶叶精制加工、医药化工等块状特色经济,促使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突出扶持销售快速增长或有重大投资项目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市场空间大、发展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促使企业更大,龙头更强。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和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力量,有较好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也是做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要更大范围地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加快发展个私经济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突破点,全力抓个私,全面扶个私,引导发动千家万户,千方百计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引导个私企业切实加强企业管理,逐步在家族式管理中融入现代科学管理内涵,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档次。要构筑个私企业发展新平台,在引导规模个私企业向园区集聚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在有条件的村逐步建办家庭工业集聚点,或在乡镇工业园区开辟园中园,为个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工业经济的发展,要靠高强度的投入来推动,投入是发展工业经济的“牛鼻子”;高强度投入可以迅速扩张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投入是关键,资金是关键的关键。当前,我市土地瓶颈制约基本缓解,资金制约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引导企业不断强化资本经营理念,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多渠道引资、多途径融资。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协调银企关系,加大信贷力度;重视引进市外资金,争取上级资金,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导入风险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攻克资金瓶颈,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扎实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工程,鼓励和指导骨干企业加快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借壳买壳、联合兼并等多种途径,大胆跻身资本市场。

    2.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着力开创效益农业发展新局面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都要围绕农民增收来展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调整种植结构,只是发展效益农业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第三步是经过若干年努力,大规模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建设发达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年要在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平原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路,围绕茶叶、果蔬、花卉、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做好优质、特色、规模、品牌文章,加快由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几乡一品、一市几业的规模特色转变,努力把嵊州建设成为茶叶大市、花木大市、畜牧大市、竹笋大市和生态示范市。

  着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联着基地和农民,一头联着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要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扶持发展种养基地、加工企业、购销大户、农贸市场等农业龙头,特别要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纽带,加快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促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批发、流通等各个环节增值,形成一业带多业、一户带千家的格局。健全农业投入机制,继续引导鼓励各行各业特别是工商企业投资发展效益农业。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着力抓好现有品种的改良和技术的改进,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技干部队伍素质,加快实现农技人员由普及型向专家型转变,提高指导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专业水平。

  不断优化为农服务。进一步办好农业信息中心,实现全市乡镇联网,促进资源共享,使所有大户、更多农民享受信息服务;继续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帮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农民致富有术、发展有道。根据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制订和规范农产品标准,组织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做好易地脱贫工作,促使更多的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深化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大户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 以推进城市化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协调发展新水平

  城市化是我市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从长远看,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承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接轨国际化,推进现代化;从近期看,有利于拉动投资增长、促进产业集聚、扩大城市就业、增加消费需求;从嵊州实际看,城市化的综合效应越来越明显,我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必须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发展力度,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高强度投入,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围绕建设经济特色鲜明、现代化气息浓厚、文明程度较高、凸显山水风貌、具有越乡文化内涵的生态型新兴城市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市区南进东扩,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控制性详规,切实加快以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为重点的市区建设。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规划建设嵊州大桥、官河路延伸、104国道全线改建、剡兴路拓宽改造、绍甘线改造、甬金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文化广场、越剧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垃圾填埋场、仙黄公路一期、城防堤三期、城隍庙修复等一批实事工程。在加快南进东扩的同时,积极实施旧城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

  加强中心集镇建设。抓紧制订撤并后甘霖、长乐、崇仁、三界、黄泽等五大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形成组合有序、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城镇体系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实业兴镇”方针,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加速推进产业、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中心镇集聚,不断增强中心镇的发展实力和辐射能力。依托工业园区,强化产业支撑,促进集镇繁荣。

  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作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潜力,确保城市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土地储备和规划刚性,做好级差地租文章。以城市建设发展公司为龙头,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并通过对城建项目的经营性投资,实现城建资金的滚动增值。精心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广泛吸纳民资、外资,参与城市建设,提高经营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环卫、市政、园林等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新机制,实现政事、政企分开,做到“管”和“做”职责分明、相互促进。

  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在进一步加快“一区六园”建设、促进二产集聚的同时,围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目标,积极拓展三产服务业。有序推进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和特色商业街。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及房地产业,大力发展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放手发展旅游业,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以百丈飞瀑为重点的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上海的辐射,依托绍兴,接轨宁波,融入“浙东旅游板块”,使我市成为浙东旅游线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实行链式经营,搞活经营机制,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益。

    4. 以扩大对外开放为重点,着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有招商责任”的意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的新突破。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招商引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们的开放意识,对于迅速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确定今年为招商引资年,各级各部门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这项工作,确保有人招商、有地招商、有政策招商、有良好的环境招商。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努力实现“以外引外、以商引商”;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完善奖励政策,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加大对乡镇(街道)和部门的考核力度,提高签约项目的实现率和成功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有重点的招商活动,办好第三届中国领带节。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大力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促使更多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帮助获权企业用足用好权证,扩大自营出口总量;大力推进出口商品多元化,强化领带服装、电机电器、机械链轮、绢丝针织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扩大茶叶、兔毛、食品、竹木制品等农副产品出口;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原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重点突破东欧、非洲和拉美市场。在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高度重视进口贸易,引导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原材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提升产业层次。落实扶持政策,改善贸易环境,为扩大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境外拓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生产基地,主动接轨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提高外经合作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双赢互利,拓展发展空间。

    5. 以科技、教育、人才为重点,着力提供经济发展新支撑

  加快经济发展,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力度,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孵化器”,增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成果参与收益分配,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深化越剧、围棋、人口等特色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新嵊州一中等学校建设。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规范和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引进人才是前提,用好人才是关键。要强化引才用才意识,加快建立“柔性流动”机制,重点引进、培养和使用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各项人才政策,优化用才留才环境,关心优秀人才的生活,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嵊籍学子乐意回家乡创业发展,使各类人才在政治上有地位,事业上有作为,经济上得实惠。

    6.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经济发展新环境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管理新体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强化“接轨”意识,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入WTO以后,积极做好应对工作是当务之急。要积极抓好世贸组织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开放型经济人才,使各级干部尽快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世贸组织基本知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削减审批项目,做好涉外政策措施的清理和调整工作,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能。加快政府、社会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嵊州”,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

  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继续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争取到年底完成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任务。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出台配套政策,基本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深化配套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会保障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强化“信用”意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倡导公开的服务信用,提高政府服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倡导公平的市场信用,提倡有序竞争、诚实经营,反对无序竞争、假冒欺诈;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绝不能以个别地方和个别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损害嵊州的形象和声誉。倡导公正的社会信用,加强企业、公民的法制教育和商业道德教育,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规范守信、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信用嵊州”。

  四、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与德治并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治市,以人为本,着力推进越乡文化名市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夯实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1. 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到实处

  道德建设重在实践,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认真抓好落实,使道德规范体现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分类指导,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社会成员诚实守信教育,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坚持城市从社区抓起,农村从村户抓起,行业从单位抓起,社会从家庭抓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2.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环境,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优势,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感染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文化站馆、图书馆室、体育场馆等场所,宣传科学知识,倡导良好风尚,丰富精神生活。注重社会舆情研究,把准群众思想脉搏和社会思潮动向,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确引导,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把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引向深入

  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目标,坚持以城市社区为重点,加大创建力度;加强对中心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质量。继续深化“双整治”工作,破旧俗,改村貌,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着力深化文明村、文明户、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楼群等创建工作,把科普示范村、文体特色村创建与文明村居创建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城乡人民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

    4. 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上新台阶

  围绕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目标,确立大文化、大产业观念,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外,都要逐步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努力增强文化竞争力。发挥我市的文化底蕴优势,创作文化精品,繁荣文艺事业,活跃群众文化,不断增强越乡文化的活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环境。组织好马寅初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5. 把依法治市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能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确保司法公正。认真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认真抓好国防教育,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6. 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继续保持“严打”态势,破大案,追逃犯,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坚持打防并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确保两年内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目标顺利实现。加大信访工作力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责任制,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解决群众在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要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以促进发展为主题,提高素质为目标,务实为民为落脚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 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重点,坚持“三个解放出来”。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国际竞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新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搞好“学教”活动回头看。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一关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干部”的要求,健全各项学习制度,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质量,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机制,把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统一起来。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核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转变作风年”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兴调查研究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继续深化“民情日记”活动,切实为基层解难事、办实事。

    2. 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六好”要求,结合乡镇(街道)换届,加强乡镇(街道)党委规范化建设,特别是要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探索大集镇党委自身建设的有效路子,不断推进工作规范化,更好地发挥乡镇(街道)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合力。有序推行民主听证会,深化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理顺条块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组建、规范、提高并重,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树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加强学校、社团党建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积极搞好党员发展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3. 多管齐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学民主的议事决策机制,维护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乡镇工作,使最优秀的干部留在乡镇工作,在最优秀的乡镇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继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力度,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权力运作的监督,规范人权、事权和财权。

    4. 标本兼治,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推进反腐败工作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突出抓好责任分解、考核和追究三个环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纪律条规教育和警示教育,继续抓好述廉评廉工作,深入开展三项谈话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诫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完善群众监督。深化“阳光工程”,继续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中心的运作,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探索村级零招待制度。推进行风建设,加大纠风治乱力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以查办有影响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格执法执纪,严厉惩处各种腐败分子。

    5. 凝聚力量,切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鼓励和支持党外人士积极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政治协商,为两个文明建设献计出力。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侨联、台联、工商联等团体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三胞”特别是台胞关心、支持和参与嵊州经济建设。切实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同志们,今年我市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艰苦奋斗,不断推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两个文明建设的优良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

  200231日在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月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嵊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1年工作回顾

    2001年是世纪开元之年,也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嵊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实创新,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20亿元,完成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计划;财政收入5.12亿元,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亿元,增长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16元和4660元,分别增长10.5%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内。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效益农业取得了新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山区特色农业和平原设施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围绕“平原发展设施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制订出台了关于扶持效益农业和发展山区经济的13条政策意见,促进了平原设施农业和山区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基地3.45万亩,比上年增长2.4倍,其中香榧基地1.76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3年发展5万亩的当年目标;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7万亩;新认证有机茶2939亩;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比去年净增8500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大田结构调整,全市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新增6.2万亩,总面积为13.5万亩,粮经面积比例达到49.750.3。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呈现良好态势,全年投入达6000多万元。设施农业取得新发展,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25万亩,比上年增长18.4%。鼓励农产品出口,新增自营出口农业企业5家,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值达到129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倍。大力引进优良品种,积极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年引进农业新品种70多只,12只农产品获省以上优质农产品称号,其中“越乡龙井”第3只农产品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新世纪农民培训和高山农民易地脱贫工作顺利开展。新世纪农民培训工作顺利推开,全年共培训农民8.47万人次,实现了3年完成20万农民培训任务的当年目标。积极开展易地脱贫工作,科学制定了高山农民下山脱贫的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北漳镇牛团仓村和黄泽镇黄百坂村高山移民工作,全市已有162户、452人从高山移到平原,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成功开发了农网语音信息系统,使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平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开展土地整治和改田造地,全年完成土地整理面积5.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937亩。加快城防标准堤建设,新建城防标准堤8公里。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面积3.1万亩,南山水库灌区水利骨干工程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 以“一区六园”建设为重点,工业经济实现了新突破

  合力建设工业园区,推进了产业集聚。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我们适时地提出了“合力兴工、聚焦园区”的工作思路,并根据“一城五镇”的城市化布局,设计了与此相配套的“一区六园”工业布局,提出了按城市化要求规划、按特区要求办事的工业园区建设思路,并以较快的速度落实了“一区六园”的体制、机制、班子、规划、土地征用、政策和服务规则制订等项工作。为使园区快速形成,开展了“比投入、比进度、比规划、比基础设施、比服务规范”的“五比”结对竞赛活动。一年来,共完成工业用地征用8000多亩,是上年全市工业用地480亩的17倍,土地瓶颈得到了解决。入园企业建设势头良好,“一区六园”已批入园企业253家,计划总投资27.9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额9.56亿元,占全市工业技改总投资的76.2%。“一区六园”的建设,不但成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新高地、城市建设的新形象、政府职能转换的“试验田”,而且还锻炼了干部,形成了竞争,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全市上下发展经济的信心。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提升。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效,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91项,其中新上项目125项,省级以上项目7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项,国家“双高一优”导向计划项目2项。全市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国家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个。企业技术改造势头良好,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11项,同比增加275项,实际完成技改投资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全市又有32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实施名牌战略,新增浙江省著名品牌2只,绍兴市著名品牌8只。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又有22家企业与高校联姻。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有了新进展,制定并实施“机电”、“领带”两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出台扶优扶强政策,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规模型经济。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取得了“三外经济”新发展。一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通过政府、园区、企业等不同方式的推介和招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广交了朋友,达成了一批合作、合资项目。全年共有海内外客商40150多人次组团来我市考察,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合同利用外资1010.0万美元,实到外资859.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6倍和1.34倍。外贸出口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全年新批自营出口企业19家,实际用权企业已达78家。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37.5%,其中自营出口1.27亿美元,增长44.8%。外经工作又有新进展,投资创办境外企业2家,境外劳务营业额达到2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0%

    ()以商贸和旅游业为重点,三产经济实现了新增长

  专业市场和商业服务业进一步繁荣。中国领带城、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名茶市场专业市场交易活跃、档次提高,培育省级星级市场3个。无形市场建设得到加强,网上交易日趋活跃。全市市场贸易成交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41.30亿元和43.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2%。金融业平稳运行,全年新增贷款4.02亿元。建筑业在竞争中稳步发展,实现建安产值27.47亿元,增长17.9%,获“钱江杯”优质工程2只。信息、技术、人才、劳务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旅游开发成为三产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一年来,我们调整了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成立了百丈飞瀑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明确了百丈飞瀑、南山湖风景名胜区、书圣王羲之故里、崇仁古镇等四大景区的开发管理主体,调动了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全年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10.0%,嵊州旅游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信息化普及应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建成市政府信息中心,电子政府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开通“嵊州信息港”,成功建设“中国领带在线网”。加快发展互联网业务,全年新发展用户12262户,上网总数已达23578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90户。大力推广CADCAM等新技术、新工艺,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有5家企业已成为省、市CAD示范企业。

    ()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构筑了新框架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乡格局”的总体思路,以现代化、人性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要求,科学调整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

  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化总体要求,确定了我市“一城五镇”的发展格局。积极实施“东扩南进”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形成了“工业向城东集聚、文化设施建设以城西为主、新区向城南拓展、老区以商贸为主”的城市发展框架,编制了城东、城南、城北等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建设和健全了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运行机制,保证了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一年,全市共筹措城市建设资金5.20亿元,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实事工程的建设进度。104国道嵊州禹溪至艇湖段改造工程按期完成,客运西站、第二自来水厂、城隍庙大殿修建工程顺利完成;仙黄公路仙人坑至开发区拓宽改造工程一标段主车道即将完成,市体育馆、越剧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即将竣工,六夹岙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嵊州一中易地新建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可望在4月份基本完工;嵊州大桥正式下桩动建,艇湖塔修缮工作正在进行。全年完成旧城拆迁面积5.7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经营管理。牢固确立经营城市理念,进一步健全了土地储备制度,加强了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土地总量的控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鼓励人口向城镇集聚。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 以企业“双置换”为重点,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序进行。按照“统一部署、部门负责、分步实施、稳定推进”的要求,企业改革有推进。至去年底,已批准实施改革的企业39家,职工身份置换4153人,所用资金达7683万元。丝厂等一批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已经形成。会计核算中心已经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事业单位的改革完成了试点。卫生、教育改革进程加快,社会力量办学氛围日益浓厚。

  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根据机构改革方案,顺利完成了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域设置由原来的28个乡镇调整为17个乡镇、4个街道,使区域布局更符合城镇发展需要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六)以建设“越乡文化名市”为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以“越乡文化名市”建设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网点布局更趋合理,8个乡镇通过绍兴市“高普九”达标乡镇验收。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尤其是高中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又有新提高,2001年高考浙江省文理科“状元”双双花落嵊州,196位学生在省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已基本普及计算机教育,“校校通”工程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

  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初步形成了《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纲要》,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节和第八届“中国围棋棋王赛”,顺利开展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艺术职称评聘试点;文化市场日趋规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不断发展,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建成了电讯“宽带网”一期工程和广电“宽带网”骨干平台;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87万户,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8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通讯网络覆盖全市;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环保和卫生工作力度加大,编制并实施《嵊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双清双建”工作顺利完成,清除农村露天粪坑和简易棚厕,新建和改建卫生厕所5.6万多座,新建垃圾站房2.2万多座;长乐江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8.38%;人口教育再创特色,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在全市逐步推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和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落实。广泛开展“关爱困难群体大联动”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社会弱势群体。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协、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档案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制订并实施“四五”普法教育规划,进一步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进行“严打”斗争,全力开展“破案追逃”和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67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伙76个,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年查获各类违法案件2100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5个。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干部离任审计和专项资金使用审计,积极推进村务、财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做好人民信访工作,处理信访案件1475件次;妥善解决“三不变”人员等一些历史性遗留问题,较好地化解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心设计载体,加强目标管理,深入开展“三比、三争、三创”竞赛活动,努力进取,真抓实干,政府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和为民办事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有四个方面值得认真总结。一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要解决嵊州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固确立发展嵊州经济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经济的大局意识,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无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都紧密配合,忘我工作,确保了山区、园区等各项经济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是永葆政府工作生机和活力的保证。一年来,我们从体制、机制入手,从重点、难点破题,创新了工作方法,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工作干劲,树立了政府良好的形象。三是依靠群众,集合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工作取得成功的法宝。一年来,我们倾听群众的呼声,集合群众的智慧,并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所形成的工作思路、所设计的工作载体、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由此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四是认定目标、一抓到底的毅力和勇气。“任凭东西南北风,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上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靠的就是认定目标、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毅力和勇气。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和忘我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公安司法干警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嵊州建设和发展的武警驻嵊部队、预备役部队的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民增收不快;不同群体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比较明显;企业改革和社保、医保扩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城市化步伐有待加快,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有待加快,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地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02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纵观当前形势,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将对未来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看,美、日、欧经济同步不景气,加剧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明朗性和不确定性,这对我们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申奥取得成功,同时国民经济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中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针,为我们做好2002年工作,迎接新的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要把握当前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围绕“重实干,打硬仗,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主题,统筹安排新一年的政府工作。

    200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突出工业经济和城市化两个重点,确保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确保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而积极努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开放创新的原则。开放创新既是发展的大趋势,又是我们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紧紧抓住入世的历史性机遇,高举开放创新大旗,全面推进我市对外开放。二是要坚持结构调整的原则。结构调整是“十五”经济发展的主线,更是2002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更快的发展。三是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原则。在千头万绪的政府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力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主动权,形成工作的特色,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城市与农村、平原与山区、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以及一二三产等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四是坚持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的原则。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培育发展环境上来,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按照上述要求,2002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性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8%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以下。

  各位代表,实现新一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关键在于全市上下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重点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的有力抓手。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高举开放大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全面招商,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要发动机关、乡镇、企业、社会团体和嵊籍港澳台同胞开展广泛的招商活动;加强与国际大财团、大公司、驻外使馆、涉外机构的联系;建立和健全招商引资的组织机构、服务网络和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方法,积极开展代理招商、委托招商、蹲点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和网上招商,实现招商方式多元化。全年计划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增长39.7%

  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速产业向“一区六园”集聚。抓紧建设“一区六园”配套设施,开发区要完成一期入园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要加强园区内部管理,完善园区软硬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发挥园区办、行业协会在综合协调、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入园企业尽快投入生产。积极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制订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引导有条件的村逐步建办家庭工业集聚点,鼓励在工业园区开辟园中园,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提升。实现产业提升,重点是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2002年计划完成技改投入14亿元,增长12%。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省级和国家级著名品牌,抓好领带和机电两大产业的改造提升工作。

  加强对外贸易和合作交流。在出口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要主动“走出去”,与境外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2002年计划实现自营出口1.65亿美元,增长30%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

  以城南新区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南新区是“东扩南进”战略的重要内容。去年重点启动了城东新区,今年重点要启动城南新区。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东扩南进”目标。为此,我们要以城南新区建设为重点,掀起城市化建设新高潮。今年开始规划和逐步启动以下“双十”工程。城南新区十项重点工程是:嵊州大桥,官河南路景观大道,环城路拓宽改造,新昌江标准堤建设,新区内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教育园区,高档住宅小区,专业市场,剡兴路改造,城中村整治等工程。城南新区外十项重点工程是:甬金高速公路嵊州段建设,104国道嵊州段改道,禹溪至艇湖段景观设计和形象改造,绍甘线甘霖至崇仁段拓宽改造,仙黄公路东郭至黄泽段拓宽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重要地段、主要建筑物亮化工程,城南110千伏变电所,城防标准堤四期工程,开发区至三塘公路拓宽改造。与此同时,要继续抓好文化广场、嵊州一中、市体育馆等工程的扫尾工作。重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路、小区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工作以及旧城改造工作。抓好城市体系规划的修编,加强城隍山、三塘、沿江、沿线等区域的规划工作,为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供基础条件。

  重视中心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根据“一城五镇”的总体布局,对各中心镇要按照“前瞻性、协调性和特色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对产业、商住和行政中心等区块要合理布局,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管理力度,促进人口、产业等要素向中心镇集聚,使中心镇逐步成为联结城乡的纽带。搞好长乐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一条建设、管理、经营小城镇的新路子。重视村镇规划和建设,加强县乡公路改造,清理违章建房,探索农民建房新途径,改善镇容村貌,不断推进城乡融合。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搞活城市经营。坚持法制化要求,强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实施《嵊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增强规划的刚性。坚持以市场化要求经营城市,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创新城市建管机制,探索公用事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子,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盘活资产存量,逐步实现城市建设的滚动开发和综合经营。

  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社区发展理念,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广泛调动社区成员投身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社区服务项目。同时要逐步把社区服务推向中心镇,促进城镇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竹编之乡、木兰之乡和中国长毛兔科技示范县(市)的资源优势,实行一个龙头带动、一只品牌统率、一项政策扶持、一副班子实施、一名领导联系的办法,发展和提升茶叶、花木、竹笋、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先导、区域布局合理、品种结构优良、规模优势鲜明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扩大香榧种植面积;发展竹笋基地,巩固和扩大竹、笋两用林;培育花木专业镇、村,努力建设十里花卉长廊和黄泽镇“百年桂花林”;抓紧建设中国长毛兔科技创业园,带动长毛兔产业发展;继续发展平原设施农业,积极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把效益农业发展推向新阶段。继续实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引导农业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工商业主加盟效益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开发。继续发挥政府在拓展农产品市场上的引导作用,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壮大农民贩销队伍。发展外向型农业,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扶持农产品尤其是拳头产品的生产企业扩大出口,抢占国际大市场。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健全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

  加强易地脱贫和新世纪农民培训工作。把易地脱贫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采取积极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下山脱贫、易地开发。妥善解决用于易地脱贫的建设用地指标、子女就学、户口迁移、移民小区公建设施配套等问题。抓好长乐、仙岩等扶贫小区建设,鼓励山区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重视经济薄弱村建设。继续推进新世纪农民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开展乡镇土地治理,抓好城防标准堤和农防标准堤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疏浚等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尽快建立农产品标准质量体系。针对入世后面临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利用国家级综合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点县(市)的有利条件,抓紧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全面实施农产品无公害工程,建设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高我市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四)致力发展商贸和旅游业,不断推进信息化,努力实现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第三产业是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市场为龙头,重点发展旅游业,调整和提升传统商业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现代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以市场为龙头,努力构筑大流通、大商贸新格局。健全专业市场功能,提升专业市场档次。调整商业结构,鼓励引进连锁、代理、配送等新型业态,兴办各类休闲商业和新兴服务业,繁荣和活跃消费品市场。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积极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市场。重视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传统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档次。

  以旅游开发为重点,培育第三产业新增长点。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对外招商,推进百丈飞瀑景区建设;加大书圣王羲之故里的开发力度,争取在2003年底前对外开放;进一步开发崇仁古镇,提高古镇对外知名度;加强南山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抓好旅游宣传和推介,在巩固和扩大原有主体市场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合作,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设施,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旅游服务范围,以旅游业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传统商贸业发展。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促进旅游和商贸业共同发展。

  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建立电子政府,开发电子商务,开辟科技教育等信息服务,创建特色产业网上虚拟设计中心,开设网上技术市场,完善农业在线工作网站。加快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促进经济繁荣。

  (五)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把企业“双置换”工作作为今年改革工作的重点,力争到年底企业改制和职工身份置换工作有较大进展。加快已改制企业机制创新,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个私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规范化股份公司改组改造步伐,积极培育上市公司。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行机关事业、各类企业和农村社会保险统一管理,初步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保齐全的社会保险体系。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心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全面做好普查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险制度和扶贫帮困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嵊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加快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按照“分类、脱钩、放权、搞活”的原则,重点实施生产型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中介服务型、公益型等事业单位的改革。抓好乡镇撤并后的完善工作,理顺关系,规范运作。深化财政财务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拨付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中心运作,强化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全面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社会事业社会办的新途径,推进各项公共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以为人本,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以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抓好人才市场和专业技术人才库的建设,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努力营造“重才、育才、引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改造薄弱学校,完善教育网点布局。搬迁嵊州一中,启用新校区。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和办学体制改革,努力创办高质量、高档次的民办学校,加快高中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以争创省教育强市为目标,继续创建省教育强乡镇、“高普九”达标乡镇和名优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段办学规模,大力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高中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构建全市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以德立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和文化特色村、卫生村创建活动,提高市民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化殡葬制度改革,抵制封建迷信,树立科学新风尚。制订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治和规范文化市场。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参加绍兴市五运会。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以提升越剧团档次为重点,推进民间职业剧团产业化;加强越剧艺术研究,打响百年越剧品牌;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做好马寅初系列名人文章。进一步推进广电、新闻事业发展,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和入户率,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40%。巩固“省级卫生城市”达标和“双清双建”工作成果,整治农村饮用水环境。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工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治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民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坚持民主协商,定期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民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意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过错和错案追究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坑蒙拐骗、不讲信用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投资环境、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不良不法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信用意识,努力推进“信用嵊州”建设。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巩固“严打”成果,深入持久地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组织和邪教活动。重视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完善村民自治,切实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做好人防工作。开展“双拥”共建工作,抓好征兵和优抚安置工作。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科普、气象等工作。

  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新形势,尤其是入世带来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我们政府。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努力建设规范、透明、高效、实干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自觉地担负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工作运作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世贸组织和国际通行的规则,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我市原有的政策性文件作一次全面清理。进一步扩大审批制度改革面,重点是改进审批方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倡“来一次办结,一条龙服务”,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行业协会组织,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增强行业协会功能和作用,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企业的依靠、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推进各类中介组织在脱钩改制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发展,积极发展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鼓励中介组织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继续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强化政府协调职能,加强社会公共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努力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

  (二)改进领导管理工作,创新政府工作动力机制

  加大公务员教育培训力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公务员的政治理论、作风纪律、法律法规等教育。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加强对公务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WTO知识的培训。继续抓好公务员的外语、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重视干部的学风,注重干部的实绩,正确处理好给干部一定的工作压力和给干部进取的动力的关系,促使干部把精力用到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上去,用到为老百姓谋利益上去。

  健全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乡镇(街道)和部门考评,逐步建立起相对公正、公平、合理的工作考核体系。强化对各级公务员的考评,加强对重大项目的专项考核。注重工作实效和社会效果,加大奖勤罚懒力度,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激励公务员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激发干事的动力还在于有一个良好的干事环境。作为政府要在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开展工作,和衷共济,同唱一台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政府公务员要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苦干、实干、干到底,干出一个新天地。要鼓励干事者,处理捣蛋者,惩治腐败者,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三)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工作监督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政府各部门必须依法行政,坚决杜绝依权行政、随意行政。禁止无序的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今年将开展百家企业评政府机关作风活动,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规范财权事权运作。坚持规范、透明原则,加强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会计财务核算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和建设项目公示中心的建设,规范运作,优化服务。健全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市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中心、12345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等监督机构的作用,认真办理企业和公民的投诉,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财权、事权的规范运作。

  加强廉政建设。政府每个公务员必须加强廉政建设,自觉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主动接受组织、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落实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产生的办法和措施,做到既“干事”,又“干净”。要切实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建设规范、透明、高效、实干的服务型政府奠定基础。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肩负的任务很重,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两个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概念的说明:

    1.CADCAM”新技术、新工艺: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的速写,意思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 Aided Machine的速写,意思是计算机辅助制造。

    2.“三比”、“三争”、“三创”活动:为转变工作作风,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2001年在全市乡镇开展了“三比”、“三争”、“三创"竞赛活动。“三比”即山区乡镇开展“比干劲、比创业、比作风”竞赛活动;“三争”即在博济等8个乡镇开展“争创个私工业强镇、争创效益农业示范园区、争创作风建设先进乡镇”竞赛活动;“三创”即在六大集镇开展“创建工业强镇、创建效益农业优胜镇、创建作风建设先进镇”竞赛活动。

    3.“信用嵊州”: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但是,当前在经济生活中见利忘义、坑蒙拐骗、不讲信用,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有发生,影响投资环境,破坏市场秩序,制约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建设“信用嵊州”,主要是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做到标本兼治,引导市场主体和经营者个人规范经济活动行为,增强信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诚实守信的经济活动氛围、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投资者放心、老百姓满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