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2006年,市农业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要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小康”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业生态化、农业信息化3个工作重点,采取有力工作措施,继续深化为农服务,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创新农业。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5.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0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11.8%。嵊州市深化农技大师制度,发挥农民信箱作用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副省长茅临生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广。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建设现场会在嵊州召开。2006年,嵊州市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试点县(市),成为全省2个县(市)之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市农业局被评为全省农民信箱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农经宣传先进工作单位。嵊州农业在线网站被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评选为“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第21位。市农科所被全国农技中心评为“十五”区试先进单位。
【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全省领先】浙江农民信箱工程是省政府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为加快推进嵊州市农民信箱工作,市农业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政策鼓励和加强考核,至2006年12月15日,全市形成了1个市联络支站、21个乡镇(街道)联络站、1077个行政村联络点的农民信箱联络网络体系,联络员及信息员达1137人,全市注册农民信箱用户达到44859户,注册启用率达100%,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位居全省前茅。副省长茅临生在浙江省《农民信箱工作简报》第12期关于《嵊州市深化农技大师制度,发挥农民信箱作用》经验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嵊州市加大培训力度,发挥农民信箱作用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希望农口部门、各市县学习嵊州经验,继续深化‘农民信箱’工作。”
【外向型农业工作获得三连冠】2006年,全市新增农业外拓基地面积0.56万公顷,农业外拓基地总面积累计达到4.63万公顷,基地总产值达到5.8亿元,嵊州农业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嵊州市被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05年度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列县级前10名。嵊州市已连续3年获得此项荣誉,居绍兴市第一。
【嵊州农业在线网站再获殊荣】2006年12月,在北京闭幕的“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层论坛暨“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盛典上,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嵊州农业在线网站入选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居21位)。
【召开嵊州市农业科技合作恳谈会】2006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宗懋等12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嵊州农业科技合作恳谈会。市政府为市内12大农业主导产业,专门聘请了陈宗懋院士等12位国内一流的农科专家为市农业产业顾问;市12大农业产业企业与省内外农科院校举行了农业产学研基地合作签约仪式。12位专家对嵊州市农业提供了可贵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有关科技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恳谈。
【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在嵊州召开】2006年12月,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在嵊州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嵊州市规模化种养基地、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等现场,观看了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专题纪实电视片和成果图片展,听取嵊州市、温岭市和杭州滨江果业有限公司的经验介绍,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多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到嵊州考察调研农业工作】2月,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专家组成的9人考察组,对嵊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政策进行调研。3月,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考察市农业工作。4月,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到嵊州考察浙江华发出口茶厂。6月,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乡镇企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文德,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部原部经济师、乡镇企业局局长姜永源到华发出口茶厂参观考察。7月,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宗英一行到嵊州进行立法调研。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路明为组长,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杨新人、张百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体系管理博士张庆等一行到嵊州专题调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情况。12月,副省长茅临生和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龙、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副市长廖卷清等一行到嵊州检查指导农业普查和农民信箱工作。
【农业专项执法行动扎实开展】2006年,加大农业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了“绿剑”春、秋季集中执法及瘦肉精等专项行动6次,及时纠正各种危害农业生产的违法违章行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9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63家次,妥善解决了甜玉米种子质量事件。
【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2006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建立完善了动物疫病监测监控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市免疫家禽308.22万羽、生猪38.74万头,使用牛羊口蹄疫疫苗6万毫升,使用狂犬病疫苗15900瓶,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工作,对发生的动物病情做到处置得当,措施有力,效果较好。加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铲除工作,发生面积同比下降30%以上。
【开展农技为农服务活动】2006年2月,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全市12名农技大师以及市畜产公司、市剡溪果业协会、市信息中心、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等单位参加的“致富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农技为农服务活动在黄泽镇东直街华联超市前拉开序幕,服务内容有农技服务、农业知识培训、农机展示、农民信箱注册、农业政策咨询等。活动共有3200多人参加,发放资料5000余份,售出果树苗500余株、种子200多公斤,申请农民信箱100多户,现场注册32户,230人接受技术培训。
【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实施】2006年2月10日,嵊州市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市)。市农业局以实施该项目为契机,在10个乡镇、100个村、1000户科技示范户中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和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利用各种农技推广资源为农服务,辐射带动2万农户。先后举办技术指导员培训班6期,举办以科技示范户为主的技术培训班258期,受训8450多人次,下发各种技术资料50000余份。在嵊州农业在线网上解答农情热线465条、发布科技超市685条、刊登专题讲座258讲、推介种养模式45种、发送病虫情报345条、提供当前农事358条、发布供求信息926条,先后制作电视专题片3期,报道经验和做法60余篇,编辑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简报6期,其中有3期被全国科技入户工程简报录用,并于2006年8月在嵊州农业在线网上开通了《嵊州市农业科技入户》专栏。通过科技入户专栏向广大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及周边农户宣传报道全市科技入户工作进展情况、工作经验、政策信息、推介栽培技术等,对广大示范户起到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种植业
【概况】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全市蔬菜播种面积0.87万公顷,总产量23.66万吨,总产值3.24亿元,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全年生产蚕种15万张,蚕桑饲养量40735张,产茧1640吨,总产值4300万元,平均茧价26.22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58%、8.4%、6.3%、33.9%、25.9%。同时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新品种336个,示范推广新品种25个。在长乐镇官塘头村组织实施的73.33公顷水稻高产示范方攻关,亩(0.067公顷)增效益178元,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表彰。在全市实施了1.33公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0.16公顷冬绿肥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87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16.59万吨,比上年增1.63万吨.。春粮面积0.18万公顷,比上年增160公顷;总产4408.1吨,比上年增576.1吨。其中大小麦914.17公顷,每公顷产3165公斤,比上年每公顷产增150公斤;油菜1626.66公顷,每公顷产1650公斤,与上年同;蚕豌豆849.53公顷,每公顷产1785公斤,比上年每公顷产增75公斤;马铃薯688.27公顷,每公顷产12780公斤,每公顷产比上年减1470公斤;绿肥1786.47公顷。早稻插种面积1215公顷,比上年增65.47公顷;单产6285公斤,比上年增180公斤;总产7636吨,比上年7018吨,增618吨。晚稻播种面积1.68万公顷,比上年增697.87公顷;单季晚稻面积1.45万公顷,连作晚稻面积2239.47公顷。晚稻平均每公顷产7125公斤,总产11.94546万吨。全市旱杂粮面积8921.47公顷,总产3.44172万吨。
【菜农增产增收】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733.33公顷,比上年增1.55%,其中常年蔬菜面积2133.33公顷。全市蔬菜总产量为23.66万吨,比去年增2.60%。总产值3.24亿元,增幅0.97%。平均每公顷产值为37110元,平均价格1.37元/公斤,菜农普遍增产增收。
【冬绿肥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绿色过冬】为实现绿色过冬的要求,市农技推广中心及时召开全市冬种生产技术培训会,对乡镇农技员、种粮大户等进行经济绿肥生产技术培训。通过责任农技师、农技人员联大户、联基地,进行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共举办绿肥生产培训班5期,计23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落实冬绿肥示范方面积1704公顷,市级冬绿肥示范方7个共266.67公顷。在266.67余公顷冬绿肥核心示范方中采取免费“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等措施。根据不同示范方的不同生产要求,分别供应紫云英大桥种和弋江种等品种。并安排绿肥生产专项扶持经费,对市级绿肥示范方除给予每公顷300元的补助外,根据示范带动作用大小另给予奖励。对各乡镇绿肥示范方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抓好早稻生产示范基地】为搞好示范,促进粮食生产,市农技推广中心落实和建立了2个早稻生产示范方(基地)。省级优质高产示范中心方落实在长乐镇官塘头村,示范方面积73.33公顷,中心方面积30公顷。中心方内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水浆管理、统一病虫防治。应用了“良种当家、轻型栽培、化学除草、节水灌溉、秸秆还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机械收割”等技术,达到良种覆盖率100%、轻栽技术应用率100%、秸秆还田使用率100%、病虫害无害化治理率100%、机械收割率100%。经绍兴市农业局实割验收平均每公顷产7875公斤,比全市早稻每公顷产6285公斤每公顷增1590公斤,并带动了周边农户多种早稻40公顷,减少了季节性抛荒田。
【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参加高产竞赛活动的乡镇有8个、高产示范方10个,参加高产攻关农户33户、面积3.69公顷。根据各乡镇水稻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市农技推广中心择优选择一批优质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户(田),进行产量实割验收,根据产量高低、三新技术应用率、示范带动效果、田间档案记载情况和向周边农户辐射效果等评定奖级。最后评定出甘霖镇孔村等6个示范方为优质高产示范方,甘霖镇孔村等11位农户为市优秀水稻高产示范户。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发动全市各有关乡镇、村和农户,参加水稻“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全市有15个乡镇(街道)628个村的628户农户参加,示范面积为112.56公顷。王正华等7位农户申报为省优秀水稻高产示范户。
【种植山地蔬菜0.17万公顷】为发展山区经济,优化农业结构,市农技推广中心按照“优化农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新思路,根据蔬菜的不同特性及种类,结合山地的地形地貌,从技术角度分别制定3个种植梯度布局蔬菜种类方案和4个主要种植模式,向长乐镇、北漳镇、雅璜乡、仙岩镇等山地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和一些蔬菜生产专业户提供技术参考,2006年全市种植山地蔬菜面积达0.17万公顷。
【科技入户示范效应明显】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一年的实施,2006年全市蔬菜、粮食和蚕桑三大产业科技示范效应明显。蔬菜的增产增效最为突出,据主要蔬菜品种初步统计,全市蔬菜种植示范户平均亩(0.067公顷)产量1670公斤,较上年增加190公斤,增幅达12.8%;平均亩(0.067公顷)产值为5300元,较上年增加800元,增幅达17.7%。早稻示范户早稻亩(0.067公顷)产量平均为425公斤,较上年增产55公斤,增幅达14.9%;早稻亩(0.067公顷)产值为689元,较上年每亩增加60元,增幅达9.5%。晚稻示范户平均亩(0.067公顷)产量为492公斤,较上年增加56公斤,增幅达12.8%;亩(0.067公顷)产值为836元,较上年增加95元,增幅达12.8%。蚕桑示范户平均每张蚕子产量为43.5公斤,较上年增加3.5公斤,增幅达8.75%;每张蚕子的平均产值1150元,较上年增加320元,增加幅度达38.5%。
【超级稻平均单产创全省新高】2006年9月30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甘霖镇孔村,对由嵊州市种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实施的杂交稻国稻6号“麦作式”高产旱作技术示范片7公顷进行现场产量验收。国稻6号7公顷示范片平均每公顷产为12981公斤,创全省新高。专家一致认为该稻种具有粒多、穗大、结实率高及抗倒伏等超高产特性,并建议加强该品种及其综合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作贡献。
【市农科所被评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先进单位】2006年7月,市农科所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十五”期间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先进单位,该奖项每五年评选一次,是对农作物区试承担单位的最高奖励。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新品种的丰产性、品质、抗逆性等性状的一次综合测试,是提高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市农科所作为全省综合性农作物品种区试点单位之一,从2001年起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西瓜、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品种试验达350多种。
【绿色通道顺畅运行】2006年,市农业局针对鲜活农产品外调数量多、农户要求较高的实际,一方面利用多种传媒加强政策宣传,另一方面加强上门技术指导,依法合理安排检疫签证点,保障全市绿色通道的规范、有序运行。全年签证外调鲜活农产品11668车次,其中植物产品 9453车次、1.48万吨,动物产品2215车次、2500吨,直接为全市农户及运销大户节本增收约293.5万元。
【开展优质蚕茧生产技术培训工作】2006年,市蚕业管理站积极开展以推广普及嵊州市优质蚕茧生产技术标准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培训38次,受训17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800份,农民信箱发布技术和供求信息83条,回答网上问题33个,发布农情信息28次,大师面对面节目4次,报刊电台发表技术文章11篇。
【蚕桑生产全面增长】 2006年,受市场价格影响和市蚕业管理站注重生产基地建设及管理,全市蚕桑饲养量40735张、产茧1640吨、总产值4300万元、平均茧价26.22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6.3%、33.9%、25.9%。
【晚秋茧收购价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市晚秋蚕饲养量达15676张,同比增长5.2%,每张蚕种产量达到36公斤,单产增加6%左右,晚秋蚕茧收购中心价创近几年来的新高,每公斤达32.4元,价格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6%。仅晚秋蚕一季,全市蚕农收入达到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43%。
畜牧业
【概况】2006年底,全市生猪存栏19.4万头,其中母猪存栏1.36万头;牛存栏6840头,其中良种乳牛442头;羊存栏6.36万头;家禽存栏98.8万羽;兔存栏46.2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2957吨。
【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为依法打击并彻底铲除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公安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由市农业局牵头,在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屠办等单位的配合下,于2006年4月起,对全市养殖场(户)、屠宰场、生产经营药品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全市年生猪饲养在3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定点屠宰厂(点)签定了《告知承诺书》,彻底铲除了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
【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巡查】为充分掌握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状况,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市畜牧中心按照2006年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规定,在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省抽检1次,检查规模猪场和养禽场各1户,散养生猪和家禽各1个村,采集样本30份;市抽检2次,检查规模猪场和养禽场各2个,散养村4个,采集样本60份)的基础上,每月对一个乡镇、街道的2个生猪规模饲养场、2个家禽规模饲养场及散养生猪和家禽各一个村的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累计检测了11个乡镇、街道的23个生猪饲养场、23个家禽规模饲养场、11个村的生猪饲养散户、11个村的家禽饲养散户、2个家禽交易市场、2个生猪屠宰场的血样1080份,肛拭子、喉拭子各60份。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2006年,市畜牧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加强了生猪生产、经营和定点屠宰管理,在全市21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实施了产地检疫,生猪定点屠宰厂年检疫生猪80000余头,检疫家禽20万羽,处理病死猪66头,病变脏器3700余公斤,全部按规定实施了无害化处理。严把屠宰检疫关,通过屠宰环节的检疫,把病源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通过进入流通而将病源扩散。全年累计检疫生猪12.5万头。
【新增3个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小区】2006年12月27日,根据浙农专发[2006]179号文件精神,市嵊德牧业有限公司、市长毛兔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绍兴市一景乳业奶牛养殖示范小区被确定为2006年第二批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小区。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正式施行。这是畜牧业发展史上首部完整调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环节的法律。全市采取多样的宣传形式积极宣传,广泛运用嵊州农业在线网、农民信箱、广播、电视、报刊和标语、黑板报、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其中电视宣传58次,广播宣传150次,报纸宣传5次,在城关及有关集镇街道悬挂横幅320条,张贴宣传标语515条,分发宣传资料12000多份,在《今日嵊州》上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全文,向市委、市府领导和乡镇部门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0多份,召开了各种不同对象参加的座谈会5次,对全市各类养殖户开展了送法活动。
(丁宇坤)
水产养殖业
【概况】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092公顷,渔业产量4110吨,比上年增长3.9%,产值5770万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3910吨,比上年增长3.5%,名特优水产品产值289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占总产值的50%,服务型休闲渔业经济产值1160万元,占总产值的20%。
【南山水库通过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10月,养鱼面积186公顷的南山水库经省海洋与渔业局审核,产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相关标准和要求,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3个水产品获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称号】1月,剡溪渔业园的“剡溪牌”鳙鱼、眠牛弄特种养殖场的鳙鱼、甘霖君耀甲鱼养殖场的“两头门牌”中华鳖3个水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称号。
【30户水产养殖户被认定为省初级水产品信得过户】2006年,甘霖镇东湖塘村张茂初等30户水产养殖户,通过市水电局水产科对养殖场地的现场环境、水源、饲料鱼药采购与使用记录等情况的实地踏勘和省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鱼产品的现场取样与检测后,经省海洋与渔业局评定,被认定为初级水产品质量信得过户。
【东湖水产实验场投资25.6万元改造鱼塘】为改造老鱼塘、优化鱼塘生态环境,东湖水产实验场24.67公顷的鱼塘改造被列入2006年省百万亩鱼塘改造工程项目。2006年,投资25.6万元,挖土2120立方米,修塘坎320米,清理淤泥2300立方米,改善了鱼塘生态环境。
【推进渔业机械应用】2006年,为改善鱼塘生产条件,提高鱼塘效率,全市新增鱼塘增氧机33台、自动投饲机18台、饲料加工机5台,减少因天气变化泛塘事故的发生,提高产量,推进了渔业机械的应用。
【休闲渔业提档升级】为应对休闲渔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业主不断完善设施建设,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档次。嵊州东坡山庄、剡溪渔业园2家休闲渔业通过绍兴市农家乐验收,被编入浙江省休闲农业百强企业。全年新增里湾休闲山庄、西山湾休闲垂钓中心、上东水库钓园3家上规模休闲渔业。全市有休闲渔业场所20多处,可供2000多人垂钓,休闲渔业产值达1160万元,占渔业总产值的20%。
【加强渔政执法】2006年,加强渔船安全工作,成立渔船安全领导小组。全年发放捕捞证32本,收取渔业资源及资源赔偿费19850元。主要江道增殖生态资源,放养鲤鱼、鲫鱼、鲢鱼等夏化鱼种30万尾,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开展对无证捕鱼、电力捕鱼突击检查6次,收缴电捕鱼器具20套。甲鱼、青虾、鲫鱼3个品种31批次样品送省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其中一甲鱼养殖户药物超标,及时对其作出渔业行政处罚。全年受理各种渔业污染事故2起,为养殖户挽回损失2.8万元。
(黄玉芹)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2006年,农村经营管理重点工作是:着力提升农经干部队伍素质,加强了培训力度;通过规范审计运作、开展以查代审和委托审计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转变作风开展农经调研工作;对农村财会人员实行了动态管理。
【全面提升农经干部队伍素质】2006年初,市农经总站举办了由农经干部、村报账员参加的新农村建设讲座,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农经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处地位及应发挥的作用作了专题报告。6月,市农经总站以办班的形式,对全市农村报账员分期分批进行了会计业务普训,共分5期,参训人员817人,按行政村计,参训率达75%。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为维护和保障集体权益,加强行政监督,市农经总站从规范审计运作重新制定审计工作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并建立了持证上岗制度;开展“百村审计”活动,通过以查代审审计569个村;运用市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中心平台着力抓了重点村、信访村和财务混乱村的委托审计,共审计12个村(项目),涉及被审资金总额6661.46万元,有效地维护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票据管理进一步强化】2006年初,根据市农业局、监察局、财政局嵊农〔2005〕16号文件精神,市农经总站在对农村收款收据重新明确其使用主体、使用范围、管理办法的同时,建立和实行了收款收据凭证领购制度,并全面推行“一村一本、以旧换新、用后核销、定期检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收款票据管理。全市发放统一收据领购证1081本,乡镇、街道(开发委)领用台账65套,收款收据使用宣传资料1200余份。
【加强农村财会人员的动态管理】2006年,为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市农经总站在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持证会计、出纳的会计证年检和无证上岗人员的补证工作,全市年检会计证649本,新办259本,对维护农村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农业机械化
【成功举办“叶峰杯”浙江省首届机制龙井茶大赛】4月2日由浙江省农业厅、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嵊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叶峰杯”浙江省首届机械炒制龙井茶大赛在市文化广场举行。全省各地已获得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证的22家名茶机械企业参赛,市“叶峰”牌微电脑控制龙井茶炒制机获得二等奖,市茶叶机械厂生产的名茶炒制机获得三等奖。
【妥善处置“6·15”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6月15日18时30分左右,嵊州市一农用拖拉机(车牌号为浙江D06486),从雅璜乡某移动公司工地返回石璜镇途中,驶经雅璜乡后溪村地段时发生侧翻,并冲出路面撞上路旁石坎,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系驾驶员)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农业局及市农机总站领导立即带队赶赴现场,协助交警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理工作。并于16日召开全市乡镇(街道)农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成立农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各乡镇(街道)农机管理站组织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依法驾驶。
【拖拉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06年全市辖区内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28起,其中甲方事故19起,重伤6人(甲方4人),死亡13人(甲方8人),直接经济损失12.44万元(甲方2.89万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1至9月重特大事故发生较多,外籍拖拉机、汽车驾驶员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比重大。
【严把拖拉机检验关和考试关】2006年,市农机总站为从源头上抓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谁检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拖拉机检验关。于9、10两月开展了全市拖拉机的集中检验工作,11月份为补检,共计年检大中型拖拉机1267台,占应检1293台的98%,已检小型拖拉机817台,占应检1092台的75%,总检验率为87.4%。是年,按照“谁考试、谁签字、谁负责”的精神,严把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关。全年开展拖拉机驾驶员考试16期,共考试中拖驾驶员175人(其中汽车驾驶员增考100多人),小拖驾驶员37人,一次性考试合格率为95%。
【开展农机普查】2006年,市农机总站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机械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了农机普查工作任务。据调查显示,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1.58万千瓦,耕作机械有2840台,合计动力22854千瓦,大中型耕作机械19台,农用小型耕作机械2725台,联合收割机322台,旋耕机857台,开沟机108台,微耕机5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1676台,运输型拖拉机3902台,插秧机2台,烘干机9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9台套。
【农机公安联络室成立】为加强对农机安全的管理,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2006年8月7日,市公安局、市农业局联合下发《关于成立嵊州市公安局驻农业局公安联络室的通知》,明确了联络室的工作职责和组织机构。市农机总站与市交巡警大队协商,决定常年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检查,联合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努力减少和避免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上路检查29次,检查拖拉机241台次,纠正拖拉机违法行为67次,查扣无牌无证、脱检拖拉机54台。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罚,并及时办理驾驶证培训、补办牌证、补检验等手续。
【创建农机安全村现场会召开】为切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市农机总站于2006年6月9日在市第一个农机安全村崇仁镇赵马村召开了一次创建农机安全村现场会,各乡镇(街道)农机管理站站长参加会议。会上崇仁镇赵马村介绍了创建的经验和今后的规划。会后,各乡镇(街道)纷纷开展创建活动。至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农机安全村13家,其中崇仁镇赵马村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农机安全示范村。
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嵊德牧业有限公司的“嵊德”牌生猪被浙江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2006年浙江名牌产品,“一景”牛奶被评为绍兴市农业名牌产品。至此,全市拥有省级农业名牌产品6个、绍兴市级农业名牌产品13个、全国农博会名牌产品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绍兴市级著名商标13个。
【嵊州市农产品在省农博会上得奖多多】2006年11月,2006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由市农业局选送的“健魄”龙井茶、“杉华”竹地板、“金庭”小红毛花生、“江夏”茭白、“山地园”糟鸡等5个农产品及DSB——Ⅲ型水稻高速插秧机获得省农博会金奖。“谗猫”年糕、饺子和“果花香”果酒等8个农产品为评为省农博会优质产品优质奖。展销期间,7家企业销售额达到26.5万元,其中溪滩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超过6万元,“溪滩”米面、“谗猫”年糕、饺子等产品深受青睐。
【农产品加工园区作用显现】2006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8家企业共完成技改投资7610万元,累计完成总投资4.67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8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值的44%,自营出口额3583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总额的73%,园区集聚功能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中心作用明显体现。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06年,全市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总数达到193家,其中7家企业产值超亿元,新增亿元销售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55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完成总投资2.1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5亿元。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出口农产品企业”,大鹏茶业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无公害农产品和基地认证有新突破】 2006年,全市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3种,总数达到65种。全市拥有浙江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0个。全市通过国家有机和绿色食品双认证农产品共20种,其中嵊州市天然茶业有限公司山贝茶场的绿茶通过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
【农业企业自营出口实现新增长】2006年,全市18家自营出口农业企业实现出口额达484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茶叶出口额达406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
项目建设
【概况】2006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立足服务新农村建设,3年项目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项目资金争取再创新高;积极申报2007年开发项目,开展调查研究。
【农业项目资金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申报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省级以上项目12个,共争取到省以上国家财政资金4330.3万元,再创历史新高,有力地扶持了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11个农业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2006年7月,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全市2003至200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验收。3年来,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15345万元,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积极申报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6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向上申报7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贴息项目2个、科技项目1个。
【7篇调研报告获省级奖励】2006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撰写了《扶优扶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搭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等7篇调研报告,其中《农民增收搭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获省级一等奖,《围绕产业扶龙头,引导龙头建基地,增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融合与集聚》获省级二等奖。另有7篇文章获得省级奖励,3篇材料获得绍兴市级奖励。
新能源建设
【概况】 2006年,市新能源办公室开展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项目,实施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实施“811”工程项目和科技项目,完成省级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省级资金扶助。
【3个规模养猪场沼气工程通过验收】 2006年,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治理是省政府“811”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市新能源办公室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甘霖周永锋猪场沼气工程、相冬猪场沼气工程、勇峰猪场沼气工程分别进行技术指导,采取“能源生态型”模式进行排泄物治理。11月21日,该3个项目通过省、市主管部门验收,当年全部投入运行。
【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2006年,市新能源办公室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省农业厅申报了崇仁廿八都贤洪牧业合作社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崇仁养鳖场太阳能利用项目、良种场三沼综合利用工程、一景牧业有限公司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废污水处理工程、永丰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嵊州市农科所农业品种园沼液农作物肥料对比试验、嵊德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等7个项目。
(丁宇坤)
林业
【概况】 2006年,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增效、林民增收”和“建设生态嵊州,打造中等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突出“兴林富民”主旨,着力构建高标准的生态体系、高效益的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兴林富民,使林业更好地为嵊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56公顷,完成计划的106.4%,迹地更新114.3公顷,完成107.2%,平原植树32万株,完成106.7%,封山育林202.7公顷,完成计划的101.3%。全市非公有制造林50公顷,占春季造林面积的71.1%。完成绿色林带25公里,城镇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全市采伐木材23434.1立方米,毛竹32.1万株,均未突破年度限额采伐和木材生产计划,凭证采伐率达98%。全市审核、审批林地项目19个,面积15.6公顷,审核率达100%。
【林业产值突破12亿元】全年全市林业产值突破1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年底,全市有茶园面积1.1万公顷,其中无性系良种茶4333公顷,去冬今春新发展200公顷,2006年茶叶产量22230吨,产值415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3.6%,其中名茶产量4420吨,产值297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77%和24%。花木面积8000公顷,销售产值达3亿元,实现园林工程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果树新开发140公顷,全市水果总产量达6.45万吨,产值142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7.6%;新发展香榧353.3公顷,嫁接50多万株,成活率在95%以上,干果产量达370吨,增长23.3%,香榧总产值达7000万元,增长7.7%。全市竹笋总产量达4.45万吨、总产值1.39亿元,分别增长8.9%、12.1%;其中小竹笋产量2.2万吨、产值0.93亿元,分别增长7.8%、12.3%。
【义务植树尽职率达90.3%】 3月8日下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以及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500多人在金庭镇王羲之旅游区种植桂花、玉兰等3000多株,带头推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期间共宣传、报道与绿化造林有关的新闻30多篇(次),3月9日在《今日嵊州》进行专版报道,加强对全市绿化造林的宣传力度,扩大了造林影响。全市义务植树累计135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41.7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职率达90.3%。
【村庄绿化建设再出成效】 12月,长乐镇福全村、里南乡里西景山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生态示范村,其中里南乡里西景山村还成为浙江省第三批绿化示范村。至此,全市已拥有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仙岩镇西鲍村、崇仁镇张家村、黄泽镇前良村)。全年创建绿色生态示范村18个,嵊州宾馆成为绍兴市花园式单位,爱德外国语学校成为绍兴市花园式学校,仙湖社区和越秀社区被命名为绍兴市级绿色社区。
【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市核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7791.93公顷,涉及21个乡镇(街道)、2个国有林场和396个行政村(场)及农户18240户,共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237.17万元,其中统管山(集体部分)面积30842.40公顷,涉及381个行政村,发放损失性补偿金185.05万元;非统管山(个人部分)面积6949.53公顷,涉及156个行政村18240农户,发放损失性补偿金52.12万元。全市成立23个护林组织,有专职护林人员268人,兼职护林人员1208人,设置宣传广告牌383块,其中大型广告牌4块、中型7块、小型372块,共发放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费159.64万元。
【启动东部山体覆绿工程】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部实施山体覆绿、西部建设森林公园”战略要求,完成《东部山体覆绿工程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对甬金高速两侧第一层山体面,金庭观周围第一层山体面,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镇、村建成区的周边山体及饮用水保护区进行全面覆绿,共涉及黄泽、金庭、北漳3镇51个行政村,工程建设总规模为2026.7公顷,投资预算达3613万元。年底,按照《东部山体覆绿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实施意见》和验收办法,经市林业局验收,全市实际完成覆绿面积354.7公顷。
【实施阔叶林改造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嵊州市阔叶林发展工程规划》,计划5年内投资1133余万元,在全市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面积16666.7公顷(不包括生物防火林带、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重点区域包括:中心城区、中心集镇规划建成区的周边山林,南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丈飞瀑和竹溪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区,小舜江等饮用水源林保护区,甬金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等通道两侧林地。是年,在里南等地实施阔叶林建设2466.7公顷,104国道仙岩至三界段省级阔叶林发展工程示范区的建设全部完成。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公里】 6月,根据省万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完成《嵊州市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规划设计》编制,并开始工程实施。当年在嵊州市林场双坑口林区、南山水库管理局南园林区建设防火隔离带30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5.4公里。
【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经调查,全市境内现有古树名木13445株,分属23科41属71种。为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8月,市政府出台《嵊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的分级、鉴定、管理和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新增6个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 11月,经浙江森林食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省林业厅批准,全市新建立省级森林食品基地6个,分别为:嵊州市天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天顺”竹笋基地、嵊州市东岗头竹笋专业合作社的“赡山”雷竹笋基地、嵊州市大雾山农副产品合作社的“雾剑”笋干基地、嵊州市雅璜乡绿色食品厂的“雅璜”香榧基地、嵊州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的“山森”香榧基地和嵊州市竹溪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的“越山”苦丁茶基地,总面积846.7公顷,产值3500万元。至此,全市已拥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3个,总面积2314公顷,其中竹笋9个、香榧3个、苦丁茶1个。
【新增5个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年底,经绍兴市林业局批准,新建5个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分别是仙岩镇金钱松自然保护小区、北漳镇短毛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里南乡何家坞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通源乡西白山香榧自然保护小区、竹溪乡竹类资源自然保护小区。至此,全市自然保护小区增加到17个,面积达3584公顷,其中省级2个,绍兴市级15个。
【河麂种源繁育列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 11月,位于剡湖街道张墅水库边的市河麂种源繁育基地列入2006年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计划,获得省财政补助2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达1120万元,占地170公顷,存栏1000多头种河麂,主要提供河麂的种源繁殖和相关产品的研发。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加快】 9月,百丈飞瀑森林公园、南山湖森林公园被命名为“绍兴市十佳森林休闲观光园”,竹溪森林公园、三界生态农业园区被命名为“绍兴市优秀森林休闲观光园”。12月,百丈飞瀑风景区成为浙江省首批林业观光园区,南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的考核。
【5位著名专家被聘为林特产业顾问】 10月18日,市政府召开嵊州市农业科技合作恳谈会,聘请陈宗懋等12人为“嵊州市人民政府农业产业顾问”,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浙江大学博士包志毅、浙江林学院副院长方伟、浙江林学院博士戴文圣、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谢鸣分别为茶叶、花木、笋竹、香榧和果树的产业顾问,在全市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花卉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优质香榧生产等科技项目的研究。
【华发茶业成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2002至2006年连续5年名列全国茶叶收购、加工、出口数量第一;已建成年产3万吨出口茶生产线,在全国珠茶加工行业中第一家实行洁净化、规范化生产,成为全国厂房面积最大、加工能力最强、联结基地和农户最多,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绿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12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华发茶业成为浙江省第二批林业龙头企业。
【成功举办省名茶炒制大赛】 3月25日,由浙江省农业厅和嵊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华发杯”浙江省第三届龙井茶手工炒制大赛在杭州举办,全省各地40名炒茶高手参加角逐,嵊州市选手周孟军、应忠南、陈国仁获省十佳炒茶能手称号。
【创办名茶加工集聚区32个】近年来,名茶炒制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全市拥有31600台,谷来镇、贵门乡等达到户均1台茶机的水平。同时,用电不安全,生产场地狭窄,卫生条件差,茶农组织化程度低,炒制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标准不统一等不利因素日益凸现。为此,市林业局创新生产机制,用建工业集聚区的办法发展名茶产业。3月,贵门乡白宅墅村投资35万元,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可安装50套名茶加工设备的全市首家名茶加工集聚区,当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万多元,户均名茶收入超万元。年底,全市共投资1000多万元,新发展各类名茶加工集聚区32个,经考核评比,应桂岩、白宅墅等10个为市十佳示范集聚区。
【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全市林业工作者依托“农技110”、林业信息网、浙江农民信箱、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平台,通过与大师面对面、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等途径,开展了营林技术、名茶炒制、果树栽培、林产品营销、信息服务等各种培训。据初步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180多期(次),培训人员达2万多人次,发放各种资料达2万多份(条)。钱晓东参与的《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李苏萍等的《山东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省专家组论证,金庭万亩桃形李基地入选全国百家科普示范基地。
【创建首批11个兴林富民示范镇、村】年初,根据《浙江省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制订了《嵊州市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总体规划》,计划到2010年围绕香榧、花卉、茶叶、水果、竹笋等林业主导产业,培育建成4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实现林农人均林业收入提高35%。12月,谷来、里南2个镇(乡),崇仁镇应桂岩、金庭镇灵鹅、崇仁镇福坑口、石璜镇新沃、谷来镇袁郭岭等5个村成为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村)。贵门乡上坞山、甘霖镇求家坎、通源乡松明培、雅璜乡戴溪等4个村成为绍兴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
【百名专家聚集嵊州共商花卉事业】 7月13至14日,由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花卉协会、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6浙江花卉产业论坛暨浙江省花卉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嵊州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位专家、领导参加会议。其间还举办了专家讲座、图片展览,组织专家对嵊州花卉产业进行了实地指导。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一年来,森林公安科组织开展了百日破案攻坚战、林区禁种铲毒、“绿锋二号”和保护森林资源宣传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85起,查结83起,查处率98%。抓获和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0人次,其中刑事拘留4人次、取保候审3人次、行政处罚73人次,查获木材150多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1000余头(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杂交杏李新品种引种成功】 2003年,全市从美国引进7个杂交杏李新品种,经过3年的培育,其中1号“风味玫瑰”、3号“味帝”、5号“恐龙蛋”、7号“味厚”4个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良,引种成功,具有推广价值。8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栏目对嵊州市杂交杏李新品种引种成功进行了专题报道。
【森林火灾发生率创9年来最低】一年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共发生林火30起,其中一般性森林火灾3起,过火森林面积20.5公顷,受害森林面积5.1公项,发生率为2.5次/10万公顷,创9年来最低,受害率0.065‰,均远低于指标,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 8月,在三界等地发现松树枯死现象,经省林业厅专家鉴定,确认为松材线虫病。经调查,全市有枯死木面积568.67公顷,枯死木数量10570株,主要分布在三界、仙岩、下王、三江等乡镇街道。其中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36.6公顷,枯死木7250株,分布在三界镇盛岙、傅山、木家桥、郑家4个村。9月20日,在三界召开由相关村主职干部参加的防治工作现场会,印发《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告》;10月,《嵊州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方案》通过省林业厅领导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家的论证,组织专业队清理枯死松木。至年底,完成枯死松木清理120公顷80万公斤,未发生新的疫点。
【完成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试点】 6月12日至7月21日,仙岩镇开展了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试点,经过调查准备、宣传发动、审核发证、总结验收4个阶段,3735.77公顷山林承包期统一延长到2055年12月31日,共核发林权证4227本,其中农户个人林权证4091本,自留山410.19公顷,责任山1840.14公顷,集体林权证136本,统管山1485.44公顷。并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省精品水果展示展销会2个农产品获金奖】 8月,由省农业厅主办的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在省展览馆举行,嵊州市选送的3个农产品在全省110个参评农产品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奖,其中金庭羲之桃形李合作社的“羲之”桃形李和盛发果业合作社的“越香园”脆冠梨获金奖,绍兴市果花香果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花香”牌果酒获优质奖。
【王飞罡享有世界玉兰王美名】嵊州市鹿山街道下马村农民王飞罡,化了大半辈子心血,改变了玉兰花几千年的生长习性,从一年开一次变成一年开多次。他培育的8个新品种获得世界植物新品种联盟保护。2006年4月,在首届“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上,他培育的玉兰被国家林业局推荐为参展的唯一苗木新品种。7月,王飞罡再次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家林业局召开的花卉行业标准制定培训会,被授权为全国玉兰花行业标准唯一起草人。
(黄少平)
责任编辑 吕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