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7年鉴
中共嵊州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8-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2006年,市委注重强化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绍兴市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嵊州市实际,把上级的决策转化成为加快嵊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定一系列重点课题,组织市领导开展专题调研,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为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定和落实《市委议事规则》,注重发挥各套班子的职能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一以贯之狠抓落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六项推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开放创新步伐、推进“平安嵊州”建设、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系列活动,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督查、有考核、有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郭建明)

  重要会议

  【中共嵊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22529日,中国共产党嵊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市区隆重召开。360名正式代表和84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市委书记郭敏代表中共嵊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作题为《工业强市、和谐惠民,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明确提出今后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及战略措施。大会印发了市纪委题为《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嵊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31名、候补委员6名,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名。大会通过《关于中共嵊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市委全会】  84,市委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绍兴市委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落实下半年工作任务,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务实奋进,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郭敏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咬定目标,务实奋进,确保“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的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魏伟在会议结束时作小结。

    1110,市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嵊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有关事项,并形成决议。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郭敏在会上讲话。

    1216,市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共产党嵊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有关事项。后召开扩大会议,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精神和上级有关换届工作要求,推荐新一届市委委员、纪委委员。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郭敏在会上讲话。

    1229,市委召开第十二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常委会委员11名和书记、副书记3名,审查并通过《中共嵊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市委书记郭敏在讲话中向新一届市委提出做“四个表率”(团结和谐、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要求。

  【常委会议】  2006年,市委召开常委会议17次,其中常委扩大会议7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14会议(扩大),分别听取人大、政协关于召开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建议议程的汇报,原则同意两建议议程;讨论并原则同意《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等7个报告内容作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传达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讨论并原则同意市委办关于开展“六项推进”系列活动的工作方案和市委关于开展“三走进”(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活动和创建“星级社区”活动的意见。

    126会议,传达省纪委九次会议精神,听取行风建设、效能建设考评情况的汇报;听取乡镇、街道和市级机关部门政绩考评结果的汇报和市委办、市府办、组织部、经贸局关于2005年各类先进评比情况的汇报,原则上同意上述单位的评比结果。

    25会议(扩大),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强调2006年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创强争优”的工作主题,以“四个一切”(科学发展统领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稳定压倒一切、开放创新重于一切)为指导思想,扎实开展“六项推进”系列活动,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城南新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3个方面的工作。对领导干部提出做善于学习、真抓实干、顾全大局三方面表率的要求。

    228会议(扩大),听取各线分管领导的工作汇报和甘霖镇、三界镇等乡镇(部门)以及科协、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单位的工作汇报;研究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听取并原则同意2006年全市政绩考评办法和乡镇(街道)、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百年越剧庆典活动方案、“六项推进”系列活动责任分解方案的汇报和意见。

    314会议,研究和讨论《中共嵊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会议还研究了《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420会议(扩大),学习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关于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知;学习曾庆红视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研究讨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乡镇换届工作;听取劳模评选工作和嵊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讨论并原则同意《嵊州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听取并原则同意各类先进推荐名单的汇报和意见。

    424会议,研究和讨论《关于加快嵊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原则上同意上述两个“意见”。会议还研究了乡镇换届试点乡镇三界镇的人事安排方案。

    512会议(扩大),学习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听取“平安嵊州”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全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全市防汛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等五方面情况的汇报,原则同意《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意见》;听取小黄山遗址入选“200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越剧艺术节有关情况的汇报,学习、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精神。

    519会议(扩大),传达贯彻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在嵊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全市新农村建设下一阶段工作。

    627会议(扩大),总结上半年的工作,对下半年工作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加快推进嵊州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以“三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人才工程”的意见》、《关于建立党内关爱机制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暂行规定》、《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细则》、《嵊州市商贸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7个文件。

    720会议,传达贯彻绍兴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重视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强调认真做好换届工作。

    81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市委组织部关于嵊州市换届工作情况的汇报和嵊州市2006年绍兴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规划创建目标建议名单的汇报,听取市委政研室关于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修改意见。

    913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市委政研室《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意见》的汇报;学习并传达全省土地调控暨地质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并原则同意纪委《关于推广“八郑规程”经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汇报、《关于对公务车辆重新登记的通知》和《关于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管理规定的通知》的汇报;听取并原则同意市人大办《关于做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的汇报;听取并原则同意市委组织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汇报;听取并原则同意文广局关于《中国越剧艺术节〈嵊州·中国民营剧团擂台赛〉暨中国领带节策划方案》的汇报。

    1012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并对市委宣传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及各级各部门提出学习好、宣传好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讨论并原则同意市委办关于今后五年建设和发展重点工作调研方案、市建设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统战部关于政协换届工作和人事安排有关事项的汇报;研究了节会工作。

    1027会议,交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并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贯彻《决定》的要求;学习贯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绍兴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了乡镇(街道)的换届工作。

    1216会议,研究了党的十七大代表推荐工作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听取并原则同意建设局、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情况汇报。

    1221会议,研究市委、市纪委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并就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市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调整完善划归企业人员养老统筹建设等作了研究,提出意见。

  【新农村建设会议】27,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嵊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作《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强争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讲话,副书记、市长魏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表彰了2005年度经济建设功臣、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科技进步奖、纳税20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市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过副市级以上实职的老领导,市人大党组成员、专职委员、工委正副主任,市政协党组成员、专职常委、专委会(办)正副主任,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人大专职正副主席,市级机关各部门副局级以上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厂长(经理),各行政村(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省、绍兴市、市级机关驻村指导员等3000多人参加会议。

    411,市委召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有副市级以上领导,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市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绍兴市、市级机关驻村指导员和1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先在越剧艺术中心听取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所作的专题辅导报告并进行讨论,之后,在嵊州宾馆召开大会,市委书记陈月亮作《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强化保障,扎实推进嵊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市长魏伟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市委副书记马志龙作下阶段工作的部署,甘霖镇、三界镇、金庭镇和下王镇在会上介绍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1024,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郭敏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魏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马志龙作工作报告,副市长吕丙等出席会议。崇仁镇、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卫生局、金庭镇坎头村、仙岩镇王舍岗村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221,市委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部署2006年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市委书记陈月亮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市委副书记夏能勇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主持会议,会议还表彰了先进。

  【党建工作会议】223,市委召开全市党建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绍兴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06年的党建工作。市委书记陈月亮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2005年党建工作成绩,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党建工作指导思想;要把握“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明确党建工作的保障作用;要把握“科学发展、创强争优”的总体要求,明确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市领导王旭波、陈建国、何国英分别就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作具体部署。

  办公室工作

  【概况】2006年围绕“科学发展、创强争优”的总目标,市委办公室强化参谋助手、信息反馈、督促检查、协调服务职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全力做好政务、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调查研究强化谋划意识】围绕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取得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撰写出有见地有质量的调研文章,年初向市委建议并开展“六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放创新、平安嵊州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竞赛活动。在乡镇、部门、企业、农村各个层面开展结对竞赛,开展“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100家企业结对新农村建设”活动。根据嵊州实际出台新农村建设30条初稿纲要、30条政策意见和其他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和推动嵊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在调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并被市委采纳的开展“三走进”(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活动的建议。

  【向上级报送信息2000余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群众信息渠道畅通机制、重要信息协作开发机制、重大要情快速反应机制、假日情况专网报送机制。一是社情信息工作。注重社情民意的日常收集,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并提出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二是专报信息工作。及时、正确、全面反映嵊州市各项工作,做到重大紧急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全年向省委办公厅、绍兴市委办公室报送信息2000余条。三是动态信息工作。发挥信息公布的主窗口作用和收集信息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嵊州通讯》和《嵊州动态》的编发工作,全年编发《嵊州动态》126期,《嵊州通讯》16期,其中百年越剧纪念活动、贯彻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在嵊州调研新农村建设讲话精神和新农村建设读书会专辑4期。

  【统盘筹划、综合协调做好常规工作】切实做实做细做好每项工作。一是做好会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人大政协两会”、“平安嵊州”建设工作会议、纪念越剧诞生100周年活动、全国“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论坛、第三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中国“村治模式”论坛、绍兴市委读书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等大型活动的会务和保障工作。二是做实综合协调工作:主动加强与省、绍兴市委办公厅(室)的联系,寻求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市各套班子办公室、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衔接;抓好市委有关重点工作的牵头和重要会议的综合协调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的四套班子每月重点工作、四办联席会议和每周一次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日常工作安排制度。三是做好督查工作:抓好上级工作督查件、重点工作督查件、领导交办督查件和急难险重工作督查件,并以《嵊州督查》的形式不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反馈督查结果。四是做细文字起草工作:在整理、分析、综合材料的基础上,按领导要求,起草市委文件32个,市委办公室文件42个和领导的讲话稿。五是做好机要保密工作:加强党政核心机密文电、信件的译、传、办工作,做到严格保密,不出差错,受到省委办公厅表彰。

  【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办事效能。以建设学习型、奉献型、务实型办公室为目标,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学习促提高。坚持每周一晚上集中学习制度,认真学习理论、上级文件,学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学习科技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宗旨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要求做到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市委办规章制度汇编》,强化对各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倡导凭实绩衡量干部,激发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办事效能。三是以人为本挖潜能。注重队伍建设,全年新调入6人,提拔16人,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常事分线完成,体现主动性;大事集体商量,做到计划安排,集体决策,困难集体解决;注重综合协调能力建设,营造苦干实干、勤奋工作的风气,严细认真、雷厉风行的风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的风气和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的风气。

  (市委办供稿)

  纪检监察工作

  【概况】2006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在市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经济、促进社会稳定。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整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提高办案综合效果,通过抓创新、抓重点、抓落实,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新的突破。

  【市纪委全体会议】124,市纪委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回顾总结2005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0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旭波在会上作题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的工作报告。会议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政治和纪律的保证。1229,市纪委召开十二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产生纪委常务委员7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

  【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纪检工作】1226,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旭波向中共嵊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作题为《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工作报告,总结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部署今后5年的工作思路。报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健全和完善惩防体系,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006年,市纪委将反腐倡廉50项重点工作以《分工报告书》和《任务函告书》的形式分别发送给市级领导和牵头部门。聘请22名党风监督员,组织对乡镇(街道)、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开展巡视检查, 1个街道、1个部门实施“一票否决”。

  【惩防体系构建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市委把2006年确定为“惩防体系全面推进年”的决定,2月,召开动员大会,建立领导小组与各部门、市纪委各室与牵头部门、牵头部门内部各科室三个层次的责任网络。出台《嵊州市2006年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计划》,把107项重点工作,全部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各科室,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并编印《嵊州市推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文件汇编》发至有关单位。开展农村基层惩防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实施以镇、站、村“三位一体”联合构建为主要特点的构建试点,在镇机关、基层站所、行政村三个层面,形成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源头治腐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实现教育、制度、监督的创新。一是加强廉政教育。5月,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党章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党章知识竞答、开展“执政为谁”大讨论等形式,“学党章、强党性、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在两期新任领导干部培训班中, 113名科级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并组织领导干部赴省法纪教育基地接受现身说法教育,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得到创新。二是深化诺廉评廉工作,12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岗位实际作出个性化廉政承诺。通过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公开信、利用天气预报显示屏滚动播放廉政名言警句等方式,推动“大宣教”格局的形成。三是创新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进行集体讨论决定的“六个凡属”规定;逐步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招投标和物资采购的“四不直接”做法,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环境污染整治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专项整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予以及时纠正。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2件】2006年,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528件次;立案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72件,其中自办8件;处分党员干部70人,其中党纪处分67人,政纪处分2人,双重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5件,执纪办案工作得到强化。在执纪办案中,重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抓好案件剖析,加强防范;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推行信访督查制度,建立诫勉谈话制度、“四书”(提醒书、告诫书、整改书、反馈书)告诫制度、信访纠错制度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库,强化信访监督效果;加强案件审理,切实推进案件公开审理工作,制定案件公开审理程序规定,9件案件成功地进行公开审理,案件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被省纪委案件审理室确定审理工作信息直报点。

  【“八郑规程”村治模式获大奖】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2月由市纪委牵头在三界镇八郑村开展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创出以“八项民主制度、八大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的“八郑规程”。6月,与求是《小康》杂志社共同举办“中国村治模式论坛”,“八郑规程”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推崇的村治模式,并在“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被授予“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市委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广“八郑规程”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八郑规程”。

  【启动越乡清风“三巡回”活动】629,启动越乡清风“三巡回”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廉政文艺节目巡回演出、“十佳为民村书记”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廉政题材优秀影片巡回放映为主要内容的“三巡回”活动,10个乡镇80多个行政村,50000多人受到教育。

  【立案调查商业贿赂案15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召开工作会议,出台《嵊州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全市立案调查商业贿赂案件15件,查结9件,涉案金额182.27万元;“581廉政账户收到清退款6.64万元;卫生系统“120廉政账户收到清退款22.4万余元

  【行风效能建设中46人受追究】年初,召开2006年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出台《2006年全市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基层站所中开展以“创建一流服务质量、创建一流执法水平、创建一流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三创建”活动。在全市的乡镇(街道)、部门全面推行机关、科室、岗位效能三级承诺制,实现机关效能建设全员承诺,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机关服务品牌。认真做好效能投诉工作,一年来,共受理投诉108件,办结104件。同时组织明察暗访,46人次受到效能责任追究。开展以“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全市2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联系农户近12万户,排查和解决实际问题400余起。

  (曹笑丰)

  组织工作

  【概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县乡两级同步换届之年。全市组织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至年底有党组织2337个,其中党委67个,总支84个,支部2186个;党员40727人。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1月,在认真总结前两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农村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党员受教育的良好效果,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1月开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5月,市委召开学党章主题教育会,启动全体党员学党章、强党性、树形象教育活动。还在农村探索建立以“两级目标体系、五星评价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目标评价长效机制,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选好市、乡(镇)新一届党代表】4月,通过三界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印发《试点工作资料汇编》,指导乡镇、街道按时足额选出党代表。11月,全市20个乡镇(街道),选出1419名代表,其中,女代表占14.6%,超过乡镇女代表比例2个百分点。并通过周密安排和组织,全市选举产生出席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360名,其中乡镇、街道选举产生200名,部门选举产生160名。各项比例结构合理,达到预定要求,其中女代表70名,占19.4%;各类专业人员和先进人物195名,占54.2%,比计划高出12.2%。市、乡(镇)两级党委换届选举分别于1112月完成。

  【结合换届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17名】20061月,以市、乡镇两级党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按照有利于优化各乡镇(街道)、部门班子结构,有利于稳定干部队伍思想,有利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出发,按照上级减少职数要求和“配强核心、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基本思路,实施乡镇、部门联动,调整、提拔长期在乡镇工作,实绩明显,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和交流需要轮岗的干部111名。并倡导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9月,按照上级换届工作精神,根据干部队伍实际,遵循“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对全市20个乡镇、街道(不含三界镇)领导班子进行换届调整,其中留任113人;提任、交流107人,其中新提任64人,交流43人。人员于9月底全部到位。

  【优化乡镇工作服务制度】2006年,根据新时期乡镇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在甘霖镇开展党委建设试点,按照“适度整合、上下对接”的原则,设置“五办二中心”,创设为民服务平台,方便为群众办事;深化党代表常任制,建立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实现民主管理;深化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和“向我看齐”活动,落实年轻干部有一块自己收种和管理的责任口粮田、有一方给老百姓做示范的基地、帮助一户困难户脱贫、帮助农民掌握一门技能、帮助一批劳动力转移、帮助新发展12家个私企业的“六个一”制度,深化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效能督查制度等,使机关干部主动走进群众。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3项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实行民主推荐制度,切实把好“入口关”。2006年两次人事调整,提拔科(局)级领导干部111名,全部经过民主推荐,对乡镇新提任党政正职人选均严格执行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二是坚持实施干部考察责任制。并综合运用实绩考核成果,注重考评干部的工作实绩,群众公认程度和工作效率。全年有20多个乡镇副职被提拔到乡镇正职领导岗位或转任重要岗位。三是坚持进行党政干部导向性交流。对基本素质好、潜力大、经历单一的46名干部进行“培养性”交流,对工作中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或身体、家庭原因影响正常工作的干部进行“保护性”交流,对实绩一般、群众基础较差、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的干部进行“惩戒性”交流。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采用三条措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围绕换届工作,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的监督。二是严格执行对群众信、访调查处理制度,认真受理群众对领导干部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的举报,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回复函询制度。三是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继续采用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对18个单位21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多途径培养年轻干部】2006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抽调30多名部门干部到市委重点工作专业组工作;抽调21名乡镇干部到“12345市长热线电话、开放办、融资办等市级部门工作;抽调10名干部到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抽调33名相关部门干部下派到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担任指导员。通过对年轻干部实行上挂、下派的锻炼,培养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在全年两次人事调整中,选拔47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组织培训各级干部5432人】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一年中先后举办了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培训班2期、114人,组工干部培训班60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主职干部和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班2328人,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60人,宣传文化后备人才培训班33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654837人等,共计组织培训各级各类干部5432人。

  【引进各类人才1056人】2006年先后7次组织150家企业参加和组织各类人才交流会,全年引进人才1056人。利用人才网的网络优势,发布各类信息180余条,注册会员单位增加200多家,网上求职人员超过1700多人次,点击达80000人次;组织开展“百家企业攀高亲”活动,邀请高校领导、专家近150人,推介企业技术难题71项,签订科技人才合作项目15项,全市已有200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正式启动“嵊州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等11所国内著名高校达成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为企业发掘、选拔和合理配置优秀人才服务。

  【组织70名企业家和拔尖人才体检及疗休养】20064月,对70位企业家联合会会员和拔尖人才进行体检。10月,组织拔尖人才到广西、越南等地疗休养,为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架起联系桥梁。

  【公开招聘120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20069月,为全面贯彻省委办公厅、绍兴市委办公室文件精神,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共有435人报名,在纪委、人事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签约等工作环节,并通过召开各乡镇协调会,落实了120名大学生招聘计划。

  【严把因公出国政审关】2006年,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严格把好因公出国(境)人员的政治审查关。全年办理因公出国(境)政审42批次,154人次。其中机关人员44人次,事业人员8人次,企业102人次;着重加强了对副处级领导干部出国(境)的证件登记管理工作。

  【加强村级组织阵地的软硬件建设】2006年,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初显成效。全市150多个经济较强的一类村,已有128个村建成“一厅”(即百姓议事厅)、“七室”(即治安调解室、科普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医疗计生室、党员活动室、村务办公室、综合会议室),“三中心”(即农民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300多个一般的二类村,基本建成功能接近一类村的公共服务中心。600多个经济较薄弱的三类村,全部拥有办公场所,并要求分期建成“四中心”(村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村级组织阵地。

  【开通党员远程教育网站630个】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取得新成绩。自3月启动以来,于9月建成开通了630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网络,其中乡镇22个,村级608个。利用远程教育的平台和网络,及时把中央、省级的相关节目送到农村,并联动24个有关部门,开发适合嵊州实际的乡土教材,通过远程教育网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累计发布各类视频课件节目500多个、文字信息410多条,内容涉及基层党建、文件政策、法律法规、服务信息等方方面面,网上透明政府和服务平台初具雏形,点击率稳步上升。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根据全省非公有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绍兴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一是重点组织开展一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摸底,摸清所有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职工50人以上非公有制288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并逐家建立台账(信息库)。二是联合市委党校,举办一期非公规模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到青岛、大连等地的大型企业进行考察,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有力提升全市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三是扎实推进和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出台政策,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年初上报的市级“凝聚力工程”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单位在年底通过考核验收。

  【发展党员1274人】开展全市党员发展工作专题调研,着重解决农村干部、农村人才发展党员难及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全市发展党员1274人,其中乡镇(街道)共发展101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23人,占17.8%25岁以下的党员182人,占14.2%。在纪念建党85周年期间,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至年底,全市1077个建制村中,农村党员已达22328人,其中女党员3214人,大专以上397人,并加强教育培训和培养锻炼,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设立农村“老党员谈心室”20个】全市有20个村成立了有一个固定场所、一块统一制作的牌子和一本谈心记录簿的“老党员谈心室”,由村里60岁以上、威望高或原任村干部的老党员轮流值班,帮助村民解决矛盾纠纷。至年底有87名老党员与126名群众进行谈心,105件农村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建立党内关爱五项制度】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注重做好党内关爱互助工作,建立健全五项工作制度。一是困难定向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实行动态台账管理,针对党员干部的困难情况开展定向帮扶。二是党员去世吊唁制度。凡是党员去世,由各党组织分门别类做好吊唁慰问工作。三是党员就业指导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有关救济政策,做好经济上帮扶党员与优抚保障体系及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工作。并重视和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等人群中就业有困难的党员,指导和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头创业。四是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负责人经常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消除党员的思想“疙瘩”。五是走访慰问制度。各级党组织在每年重大节日和党员有需要时进行走访慰问。

  【开展“三型”机关创建活动】9月,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一是继续落实学习计划,在部内营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干部分期分批参加组工业务培训或跟班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正确履行职责能力。二是着力建设“温馨型”机关。继续坚持必访制度,尽可能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真正、真心、真诚地关心爱护组工干部。同时,积极落实好干部保健、疗养制度和进一步优化办公环境,不断增强部内的凝聚力。三是着力建设“实干型”机关。继续坚持蹲点调研制度,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尽可能地为基层干部、群众排忧解难;坚持部长信访接待日制度,重视做好组织部门信访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张家康)

 

  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概况】2006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按照“贯穿一条主线,把握一个基调,实施五大工程”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在理论教育、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为建设和谐嵊州,推动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组织论坛157场次】以“专家论坛”、“市民论坛”和“农民论坛”三大论坛为平台,开展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教育。面向领导干部,开设“专家论坛”,切实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面向群众,开设“市民论坛”和“农民论坛”,不断加强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全年组织论坛157场次,在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以“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组织开展以“六进农家”(政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法制进农家、文化进农家、卫生进农家、美德进农家)为主要载体的农民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绍兴市委宣传部在嵊州市召开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全省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也在嵊州市举行,主题教育专题片《六进农家、和谐惠民》作为典型在会上交流。

  【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深入开展】9月,重点组织开展以“读好书、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共举办各类读书活动150多项,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开展“百类万册图书送农村”,流动图书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各类读书服务活动以及十佳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单位、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市评选出“五个十佳”,营造了全民读书的浓厚氛围。

  【增强宣传引导力度】以“科学发展、创强争优”为主题,深化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百年越剧、平安嵊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主题宣传,着重加强产业结构转型、自主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专题报道,发挥造势鼓劲的作用;抓好新闻品牌栏目建设,指导市级新闻单位培育《武哥热线》、《越乡》、《大师面对面》等一批品牌栏目;在嵊州新闻网开通《乡镇看台》,发挥网络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注重挖掘、宣传和培育新农村建设和思想建设方面的典型,增强了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百年越剧新闻报道达5510条】以“百年越剧”纪念活动为契机,通过与媒体联办活动、电视卫星直播、网络视频直播、报纸专版宣传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强与上级媒体的联合,嵊州百年越剧的新闻报道达5510条,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介越剧故乡嵊州的人文精神和整体形象。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326举行开行仪式,行老区、送山区、进新农村,并赴嘉兴、湖州、金华、绍兴等地演出,至1026落幕,打造了浙江文化新时代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在省级以上媒体刊播新闻报道2256条】以百年越剧、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等为主要题材,在《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上级媒体策划推出专版、专题,对外报道数量、质量及效果明显提升,共在省级以上媒体刊播新闻报道2256条。与《浙江日报》、省摄协联合组织举办“浙江摄影名家嵊州行”活动,以及“嵊州籍新闻界人士故乡行”、“知名网络媒体看嵊州特色产业”等外宣活动,扩大了嵊州的知名度。在新华网上设计制作嵊州专题网页,加强浙江在线支站嵊州新闻网建设,拓展对外宣传的网络窗口。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06·唱响嵊州”歌词征集活动,至9月有20多个省、市的150多位词曲作者参与创作,收到作品120首,扩大了对外影响。

  【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放《乡风文明格言选编》近万本,在全市农村着力倡导创业之风、崇学之风、美德之风、自强之风和革新之风。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切入点,9月,在长乐镇召开乡风文明现场会,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文明村镇创评考核体系。组织开展“三户”(文明美德户、勤劳致富户、诚实守信户)评选活动,全市评选“三户”近两万户,营造了尚美德、勤创业、讲诚信、守法规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市委《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牢记“八荣八耻”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要求,410,宣传部召开全市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要求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为营造“大家学”的社会氛围,围绕社会礼仪、职业礼仪、生活礼仪3个重点,市级新闻单位开设《知荣辱、明礼仪、树新风》、《文明之窗》、《感动嵊州》等专栏,开展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大家行”的制度规范,并被列为市委对机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创设“大家评”的活动载体,开展了“百佳示范”评比和2006年度“感动嵊州”人物、事件评比活动。

  【在青少年中开展“知荣明耻 从我做起”教育】5月,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以“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为主题、启动以全市中小学生“美德起舞”读书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3项活动。10支宣讲团每周1次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开展宣讲报告活动,将2万余份宣传资料送到基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为宣传队授牌、授旗,并向学生代表赠送“美德起舞”丛书。制定《关于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机制,相关做法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作介绍。挖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汇编成《为了明天》一书,“孝心考场”案例入围全国第二届创新案例奖。

  【推进文明创建规范化建设】221,市文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以“文明在行动、在农家、在社区、在单位”为载体,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统筹城乡文明建设的目标。完善市级文明创建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制定《嵊州市文明示范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重大创建活动、创建经验等信息上报制度,并纳入文明系列考核内容,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规划创建单位的指导,建立了一套全程管理奖励制度,提高文明创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6年,全市新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单位4家;绍兴市级文明村6个、社区1个、镇1个、单位9家;嵊州市级文明村51个、镇3个、单位12家,文明示范村10个。

  【再铸越剧文化品牌】为举办百年越剧庆典纪念活动及越剧艺术节的相关活动,修复100多个古戏台,改造越剧博物馆、越剧诞生地东王村、施家岙村等越剧文保点。编排越剧大戏《王羲之》,拍摄百年越剧献礼片35集电视连续剧《飞花如蝶》及《越剧百年》电视纪录片,并成功举办嵊州·中国民营剧团擂台赛,进一步打响了越剧文化品牌。

  【繁荣品牌文化】全年举办广场文化活动34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在不断繁荣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的同时,逐渐向品牌化发展,各地特色鲜明的农民艺术节成为群众文化的又一个亮点。全市组织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1000多场次,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创作面向“三农”的文化产品和以送文化下农村为内容的活动。全面启动《人文嵊州》的编写工作,10月,成功举办嵊籍画家裘沙、张浩画展和中国美院研究生黄芳、张东华回乡汇报展等活动。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工作,嵊州越剧、嵊州吹打、嵊州竹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仁古镇、马寅初故居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嵊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做优民间工艺和艺术村文化产业品牌】10月,成功举办嵊州市民间工艺展暨第二届根雕精品展活动,组织召开根雕、竹编工艺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各类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嵊州民间工艺企业参加了中国第七届民间工艺博览会和中国首届民间工艺成果展示会,进一步激发了从业人员的创作热情,打响嵊州民间工艺和艺术村品牌。其中根雕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获金、银奖30多次。6月,在第六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览会上,嵊州根雕获得六金九银二铜的奖牌。

  【文化产业促进会成立】2006811,文化产业促进会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2个团体会员和52名个人会员组成的嵊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当选为会长,会议还表决通过《嵊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章程》,为打响嵊州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做优民间工艺品牌奠定了基础。

  【加强宣传队伍素质建设】开展宣传系统思想作风建设“五讲”(讲政治、讲协作、讲实干、讲学习、讲勤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调研,服务农村,全年累计下基层1280多人次,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选拔32名宣传文化后备人才,组织集中培训,增强了宣传文化工作的后续力。

  (俞海梁)

  政策研究

  【概况】2006年,市委政研室(农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组织力量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充分发挥农办的职能作用。

  【调研起草政策意见5个】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嵊州实际,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主持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嵊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意见。

  【围绕大局搞好调研】一是针对全局性工作开展前瞻性调研。根据市委的要求,开展关于工业经济要素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调研,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提供材料。二是开展专题性调研。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对来料加工业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市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认真做好市委常委、副市长重点调研课题和乡镇(街道)、部门重点调研课题的日常联系工作。

  【参与全市性会议材料准备工作】参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委新农村建设读书会、绍兴市“双五千”以下乡村结对帮扶工作现场会、全市村庄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工作会议等全市性重大会议领导讲话材料的起草工作,并做好相关会议交流材料的编审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指导员工作】市农村指导员办公室全力做好省、绍兴市及嵊州市三级指导员轮换的衔接沟通工作;5,会同市新农办、市委党校举办由113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指导员和33个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指导员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班;编发农村工作指导员简报18期。

  【加强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2006年,市结对帮扶办公室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对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工作:一是开展扶贫工作调研。通过组织召开“百村千户扶贫攻坚计划”工作交流会、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及时掌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工作建议。二是指导帮助100个贫困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抓好扶贫项目的落实。至年底,59个绍兴市级结对帮扶村共规划实施扶贫项目182项(完工147项、在建35项),到位帮扶资金429.7万元,慰问金15.9万元;41个嵊州市级结对帮扶村共规划实施扶贫项目89项(完工66项、在建23项),到位帮扶资金215.8万元,慰问金5.97万元。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开展“百村千户扶贫攻坚计划”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嵊州市结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嵊州市结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定期编发《嵊州市结对扶贫工作简报》。

  【做好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科学制定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比经济实力、比事业发展、比社会和谐、比镇容村貌、比执政形象的“五比”和部门创强争优比实绩、比干劲、比创新、比作风的“四比”结对竞赛考核办法。考核办法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增量与增速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认真做好绍兴市对嵊州市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

  【搞好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府的安排,牵头组织实施全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工作。抽调市新农办、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业务人员成立调查办公室,10月选择甘霖、谷来、金庭3个镇6个村先行试点,11月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于12月较好地完成省布置的调查工作任务,并做好调查资料的汇编工作。

                   (叶剑鹏)

  统一战线工作

  【概况】2006年,市委统战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尽职尽责、开拓创新,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扎实推进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完善落实重大事项协商通报制度。一年来,协助市委、市政府召开协商通报会5次,内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和谐社会建设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和统战工作等。二是完善落实分工联系与谈心交友制度。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分工联系,做到人动制度不变,使工作有连续性。落实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开展对口联系活动,联系双方互通情况,联合调研,效果明显。三是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制度。聘请5名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食品药品监督员,聘请3名党外人士担任市审计局特约审计员。

  【协助做好民建嵊州总支、农工党嵊州市委会的换届工作】在换届选举中,严格选人标准,把政治上能与党同心同德、具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和社会公认度高的人士推荐为党派的领导班子人选。在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考察,严把政治质量关,帮助指导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保证选举圆满成功。帮助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做好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协助搞好纪念活动。

  【做好市十三届政协人事安排工作】为做好市政协十三届委员会的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下半年开始对市政协十二届委员有重点地进行考察,及时发现新涌现的各界代表人士。组织召开政协换届工作座谈会,部署政协委员推荐工作,经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党组织的推荐,在充分发扬民主、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把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的人选推荐上来。为市政协开好全会,履行职能奠定基础。

  【开展《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2006年,为宣传好《宗教事务条例》举办多层次培训班3期,培训宗教界有关人员150多人次。利用新闻媒体和宣传资料对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在《今日嵊州》开辟专栏,宣传《宗教事务条例》,印发《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数千册,分发至全市各乡镇(街道)、部门、各宗教活动场所和相关行政村,使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条例》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并自觉遵守这一法规,为宗教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依法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制定并落实一系列安全防范工作的管理措施。2006年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防范工作大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继续与乡镇(街道)及各宗教活动场所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重点场所的协防、督查。发挥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的作用,加强宗教工作属地管理责任意识。2006年起,凡新出现非法小庵小庙的乡镇(街道)实施统战工作一票否决制,滥建非法寺庙状况得到有效遏制。认真组织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换发证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佛教场所规范化管理的7项制度及各项备案内容,同时对基督教场所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探讨,制定出初步方案。在宗教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市佛教协会和基督教协会分别向其在嵊州市的各场所、信徒发出倡仪,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开展“争创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与市工商联联合,下发《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开展非公经济人士争做“优秀建设者”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整体素质。在广泛调查和民主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浙江省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名。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捐资助学,支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邢燕君)

  台湾事务工作

  【概况】2006年,嵊州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即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台办”)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这一根本点,切实做好对台经贸、联络交流、涉台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年新批台资企业3家,总投资2128万美元,合同台资2096.5万美元。全年接待台胞(台商)180多人次,全市因私赴台30人次。嵊州市台办在绍兴市台办系统综合考核中,被评为2006年度绍兴市对台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和2006年度绍兴市对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做好台企服务工作】2006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68家,常住嵊州的台商十余人。台资企业的纠纷、投诉案呈上升趋势,台办与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台企沟通服务工作。同时促成台中市黎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带一位留德博士到嵊州与投资较早的台商独资企业“宝钒硅藻土开发有限公司”洽淡合作项目。

  【市台商联谊会成立】2006年,台资企业已达68家,经绍兴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批准,于318成立了嵊州市台商联谊会,在嵊的11位台商一致推举隆得尼领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子峰为联谊会首任会长。自成立以来,联谊会活动开展正常,联络密切,影响扩大,台商满意。

  【组织赴台经贸交流考察】应台北市两岸四地文教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嵊州市黄泽镇于2006年底组织经贸交流考察团赴台考察。受到台北市嵊县同乡会的热情接待。

  【开展涉台宣传教育活动】市台办为切实做好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对台方针政策。2006年共组织涉台形势报告会4场,分别为市委党校培训班的中层干部、“政协之友社”的老社员、民建嵊州总支的会员和退休的教师进行台海形势讲座,听讲人数达1000人次。同时,还配合搞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心的记者到嵊州作百年越剧的采访和台湾“中视”到嵊州拍摄电视系列片《大陆寻奇》的工作。全年在浙江同乡会《浙江月刊》上发表文章4篇。

  【推荐台属担任政协委员】推荐8名台属担任嵊州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其中1名为政协常委),推荐1名台属担任了绍兴市政协委员。

  (张生园)

  老干部工作

  【概况】2006年,全市离休干部250人,其中暂住外地6人,安置外地8人。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59人,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191人。行政事业单位145人,企业单位83人,代管外省外市(县)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22人。享受副处(县)级以上待遇111人,其中享受地(专)级待遇的6人。转出至宁海县老干部局1人,亡故15人。为便于管理,全市设离休干部活动小组23个(同年8月政法组并入农村组),其中乡镇离休干部活动小组5个。各活动小组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累计参加活动912人次。老干部局被绍兴市委老干部局评为2006年度信息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被绍兴市委、市政府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3月绍兴市委老干部局长会议在嵊州市召开,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坚持学习制度】定期组织享受副处(县)级以上待遇的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活动小组组长会议,共12385人次参加。为离休干部订阅《绍兴日报》、《今日嵊州》、《时代先锋》、《共产党员》、《嵊州市老干部工作通讯》等报刊杂志,前后组织离休干部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章学习会、贯彻十六大精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参观“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果展”等,累计参加学习人数达982人次。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离休干部活动室设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室、会议室、医务室等,还订阅报刊杂志30余份,活动室常年开放,老年大学上半年设6个专业9个班,下半年设8个专业11个班,开设文艺电脑、医保、健身、英语、书画、越剧、围棋等专业。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形式多样。

  【组织节日活动】元宵节组织183位离休干部参加元宵猜谜摸奖活动,清明节组织42位离休干部去城隍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同时参观了党史陈列馆;重阳节组织176位离休干部在文化广场参加重阳游园纪念活动;组织38位离休干部代表参加市委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暨建党85周年座谈会。

  【关心老干部生活】老干部局制定就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廉政建设等四大方面13项制度,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公开承诺活动。落实好离休干部公用经费、特需经费及医疗费,搞好工资增资的协调工作,做好遗属补贴、护理费、福利费的落实工作。按时发放节日费,慰问离休干部遗属15户、市老领导遗属14户,走访离休干部82人次,看望病人162人次,协助家属料理15位已故离休干部的后事,陪同青海、山西、德清、上虞等老干部局领导和战友到嵊州看望离休干部4人次。

  (宋良中)

  信访工作

  【概况】2006年,信访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深入开展对重点信访问题的调处和热点难点的摸排工作,积极推行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和双向规范化(规范群众上访行为,规范信访办理程序)建设年活动,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有效地促进各类矛盾的化解,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受理人民信、访1992件次,比上年上升11.8%,其中受理信函1093件,同比下降45.3%(其中一般信件704件,市领导批件389件);接待群众到访899件,3445人次。与上年相比,件数上升13.5%,人次上升0.9%,其中集体访200批,2068人次,同比批次上升23.5%,人次下降14.9%。越级去绍兴市上访5批,46人次,同比批次下降14.2%,人次下降47.7%;去省上访3批,76人次,同比批次下降70%,人次下降58.7%;去京上访13件,15人次。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受理群众电话19469件,由“中心”直接答复处理10866件,交办8603件,办结8601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95.4%

  【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平安嵊州”工作会议,市长与21个乡镇(街道)、25个重点部门签订了《2006年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816,市委、市政府召开信访工作座谈会。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信访议事制度等10项制度上规范基层信访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单位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促成全年群众上访比上年下降的良好局面。

  【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  3月下旬在黄泽镇试点,历时3个月,重点规范基层信访网络、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实施依法接访、依法处访,保障信访案件依法办理,把大部分矛盾问题解决在村、镇。6月起,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市各乡镇街道。

  【调处重点难点信访问题】信访中突出的有划归企业人员、部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伤残军人、立功人员、老复退军人、水库移民、开发区莲塘村民等25次集体上访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集中调查处理18件,正在解决7件,收到较好效果。

  【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一是继续坚持市领导定期接待群众上访的制度,在每月15日由市领导轮流值班主持,市级各部门轮流参加接待群众上访,直接听取群众呼声。二是党政领导阅批群众信函制度,市党政领导阅批信件,由市信访局按批示转有关职能部门或乡镇街道办理,办理结果两个月内报结,每半年由市政府办公室汇总通报一次。三是坚持开展争创信访工作“三无”(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信访积案)乡镇制度,信访动态定期摸排、预警制度和信访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制度,领导分工负责及包案处理制度,深化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处置群体性信访事件预案和规范信访秩序的有关规定等5个制度得到较好执行,为有序开展信访工作,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作出贡献。全市16个乡镇(街道)被绍兴市委、市政府评为2006年度“三无”乡镇。

  【三级领导下访、约访群众152批】816,根据省、绍兴市领导的安排,开展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级领导下访群众的活动,在12个乡镇街道设立接待点。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副省长盛昌黎及绍兴市、嵊州市领导49位和157名乡镇街道、部门领导参加此次活动,共接待到访群众152批、678人次,其中当场解决78件、362人次,当面解答46件、139人次,单位交办28件、177人次,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进行信访干部业务培训】3月,市信访局举办了各乡镇、街道、重点部门信访干部参加的业务培训班;6月组织有关乡镇、街道、部门25名信访干部去绍兴市参加信访业务培训班,提高信访干部的信访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商仲余)

  机关党建工作

  【概况】2006年,围绕市委“科学发展、创强争优”这一主题,坚持求真务实、创新创优,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始终协助和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在换届选举党员代表、人民代表中,承担起机关和开发区选举的协调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选举任务。新建机关党委1个,党支部3个,发展党员34名,办理预备党员转正37名,换届改选党支部22个。

  【学习型机关建设有了新加强】开展夜学讲坛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辅导学习。全年举办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嵊州、党的先进性建设、“十一五”规划辅导4个专题八大讲座,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达5000多人次。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不断深化,对机关党组织列出创建调研课题,设立并评出9个奖项。以机关读书月活动为载体,在机关开展“读好书、看好片、谈体会”的学习活动。利用机关工委电教资料库和《机关党建》信息平台,配合各阶段的学习重点、进行学习教育。

  【“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成绩显著】机关各党组织,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抓好文件贯彻,实施关爱制度,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党内关爱机制 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意见》,先后出台“五好党组织”考评机制、组织生活制度、党内关爱制度等,坚持开展以沟通关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对退职的机关党组织书记召开座谈会,并逐一慰问,组织新党支部书记分批到省委党校进行培训。年终召开分口交流评比会议。全年有10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20个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14人,市级优秀组工干部3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务干部20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103人。

  【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实施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会同市纪委举办学习党章及党纪条例知识竞赛,向各局办负责人及党支部书记赠送廉政教育台历,选送文艺骨干参加“七一”广场文化晚会,开展“三联系(联系农村、联系社区、联系企业)、三服务(服务新农村、服务社区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活动,发动机关党员干部为农村图书室捐赠书籍4800册,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与贫困户、及贫困大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利用新配置的多媒体放映设备,分片分点开展巡回放映文明礼仪电教片。发布《关于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机关的文化建设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开展丰富多彩的庆“七一”、以“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人民”为主题的卡拉OK大奖赛;国庆节,还组织了机关干部羽毛球赛等活动。

  (裘益飞)

  党校工作

  【概况】2006年,举办新任领导干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全市旅游人才等主体培训班11期,脱产培训1000余人。理论宣传分6个专题,组成由校领导和高级职称教师参加的宣讲队伍,深入部门、乡镇(街道)、村和企业宣讲10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0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党校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2006年,积极为招商引资作贡献,为丰利粉碎机厂引资100万元,为贝斯特引进外资10万美元,超额完成引资任务。

  【探索教育新路子】面对党校函授教育日渐萎缩,生源日益减少的新形势,为防止党校函授教育出现断层,市委党校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子,努力拓宽招生渠道和方法:一是通过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沟通,同意2007年在党校开办文秘、市场营销专业。二是加强部门联系,争取专业岗位主管部门的支持,开办相关专业。三是创新招生办法。除广告、舆论宣传等常规方法外,采取责任到人、经济激励、成绩与考核相结合的招生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发表调研论文35篇】全年发表的调研理论文章35篇,其中《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应突出“新”字》2篇发表在省资料通讯上,其他33篇分别发表在《浙江党校通讯》、绍兴市级刊物、《今日嵊州》和《嵊州通讯》上。通过调研撰写研究文章,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社情民意,把握时代脉搏,加强了社会责任感,为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团结争先、开拓创新、亲民和谐的社会氛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94人】全年函授教育向社会输送64名法律本科毕业生、89名法律大专毕业生和41名会计中专毕业生。市委党校利用现有的设施、师资等资源优势,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依托,根据社会需求开办专业,继续办好国民教育系列函授教育。由于招生、辅导、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6年再次获得省委党校颁发的“优秀辅导站”和连续5次获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颁发的“先进函授站”荣誉称号。

  【加强党校自身建设】为加强党校自身建设,提升党校自身形象,2006年着重抓了3项工作。一是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学党章,用党章”论坛,通过活动提升了全校党员的思想境界。二是6月重新聘请22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师,制定客座教师聘任制度、交流制度和授课制度,为提高培训效果作好了师资准备。三是完成三大调研课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由校领导牵头组成课题组,深入乡镇、村、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完成3个调研课题。其中《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一文获绍兴市委党校系统论文一等奖。2006年度,嵊州市委党校被评为“嵊州市先进集体”和“嵊州市十佳学习型机关”,党校党委被评为“嵊州市先进党委”。

  (胡精伟)

  责任编辑 王顺林

 

  档案工作

  【概况】2006年,市档案馆共接收档案3054卷,接受寄存档案7768卷,至年底共有馆藏档案112197卷,录音录像19盒,照片4225张,资料11816册。全年接待1306人次查阅档案资料1298卷(册),其中新中国成立前档案41卷次,新中国成立后档案1236卷次,资料21册次,为用户提供复制档案、资料3743页,提供各类档案证明材料1188份。

  14人通过档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其中中级7人、市级7人;还举行了3期档案业务培训班,受训人员达100多人。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再上台阶】嵊州市档案局继续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根据全市档案管理情况,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分别对管理设施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部分基层档案室开展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截至年底又有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残联等12家单位通过档案目标认定,其中省级7家、绍兴市级1家和嵊州市级4家。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

  【档案为农村计生夫妇奖励扶助提供证明】根据浙政发〔20065号文件精神,从2006年起在全省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但不少符合奖励条件的农村夫妇因丢失婚姻证明材料而无法落实奖励扶助金。为切实保障这部分计划生育夫妇的切身利益,市档案馆自20065月至11月,通过查阅婚姻档案,为70对农村计生夫妇提供确凿的证明材料,使这部分计生夫妇的奖励扶助金得到了落实。

  【八郑村档案室被命名为“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市档案局按照省行政村“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档案规范化建设目标,在全市开展了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的试点工作,筛选出三界镇八郑村为全市行政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示范村,该村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全省行政村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得到了通报表彰,成为全市第一批被命名的“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

  (鲁雅芬)

  责任编辑 陈良钦

  史志工作

  【石璜缴枪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122022日,由嵊州市委主办,石璜镇党委、市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石璜缴枪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当年参加石璜缴枪战斗的指战员,市内外老领导、老战友代表,市内参战人员家属代表,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市领导及有关单位代表共3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与会人员缅怀牺牲的战友,重温了石璜缴枪胜利这段历史。一致认为19461119的石璜缴枪战斗,是浙东新四军北撤,全国内战爆发后,地方党组织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浙东党从“荫蔽坚持”到“武装斗争”的战略转变,开创浙东地区群众武装斗争的崭新局面,在嵊州市及至全省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石璜缴枪旧址。

  【浙江省二轮修志第九次研讨会在嵊州举行】41922日,由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浙江省二轮修志第九次研讨会在嵊州宾馆举行。研讨志书内容记述的创新和深化、二轮修志需注意的问题、志书版式确定等内容。副市长夏春燕出席会议并致词,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志邦和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鲁孟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有来自全省方志界的领导和专家近70人参加,为全省第二轮修志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5部《嵊州年鉴》编辑工作年内完成】2006年,在上年基础上,完成《嵊州年鉴》200220065部年鉴的编辑工作,总字数达350余万字。其中2002年卷于该年5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嵊州市首部年鉴。2003年和2004年两卷于该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和2006年两卷于该年年底完成送审稿。

  【《嵊县志》纠误补漏工作完成】根据市政府续修《嵊州市志》(1986~2002)有关精神,在续修《嵊州市志》的同时,对《嵊县志》在保持原志书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核对史实、查缺补漏、纠正硬伤、校核文字词语错误等为内容的纠误补漏工作。2002年起,经纠正记载失实、前后矛盾、文字词语等错误,增补遗漏的大事、要事和新发现的重要史料,采取以《嵊县志》原文为底稿,在错误和删改的文字下画上双线,订正、补漏和新增文字采用黑体的形式,使原文、删改、新补3种内容一目了然,共发出涉及24编、3篇及卷首图照内容的征求意见稿600余份。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和新发现的资料编写成修订稿后,修订人员审核修改成初稿,再经集体审议后于2006年底修改成送审稿,报市政府审定后交出版社出版。全书共纠误300多处,补漏100余处,增加33万字。

  【编辑完成《嵊州市志》补充内容】2006年,根据嵊州市志编纂委员会决定,《嵊州市志》(1986~2002)在不影响志书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卷首图照、大事记、领导人名录等内容下限延至2005年底。至年底,20032005年的卷首图照、大事记、领导人名录等补充内容编辑完成。

  (党史办供稿)

  责任编辑 王顺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