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7年鉴
社会事务

发布日期:2014-08-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社会保障

  【概况】  2006年以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工作重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分别增加5852人、9747人、6020人、6053人、2677人,全面超额完成了目标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撑能力达30个月,比2005年增加1.5个月。失业救济金每人每月516元(含医疗保险费47元),比2005年增加85元。

  【城镇职工9万余人参加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应保尽保为目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以完善政策,实行社会化发放为己任。至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企业2960家,参保人员91037人,其中新增参保企业439家,新增参保职工5852人。累计基金结余34210万元,基金支撑能力达30个月。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75家,参保人员15894人,累计基金结余5235万元。已有一半以上单位施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金。

  【制定农村养老保险新章法】制定和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新章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市劳动保障局在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入调研,并相继制定农村主职干部、乡镇集聚区从业人员、农村松散性组织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雇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新章法,并逐步试行。同时,对民办幼儿园等非营利组织参加养老保险办法作了规范。

  【医疗保险向所有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扩展】嵊政办〔200690号文件下达后,医疗保险有序地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转变。至年底已有1290家单位64547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年初新增710家、9747人。累计基金结余11660万元。同时,对基本医疗部分政策作了调整,如增加门诊特殊病种类,提高医保待遇,控制不合理支出,简化操作程序等。

  5.5万余人参加工伤保险】  2006年,市劳动保障局采取3项措施:一是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试点;二是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单位工伤保险逐步并轨;三是在财政、地税、人事、民政等部门的协作下做好应保企业投保工作。至年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3067家单位55110人。新增7356053人,累计基金结余1790万元。

  【被征地农民养老基金支付面临危机】全市被征地农民参保70家单位36801人,其中新增参保单位82677人。全市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9139人。2006年,基金总收入585万元,总支出1008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月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将骤增,而基金结余只3399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基金支付面临危机。

  (刘瑞裕)

  民政工作

  【概况】  2006年,民政工作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围绕工作目标,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城市初见成效,滩坑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市级敬老院工程竣工,地名管理工作和生态墓地建设全省领先。嵊州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市。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全市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4516户,7178人(含集中供养对象),发放生活保障金503.4万元,保障面占全市总人口的10.3%。其中农村低保38026453,发放生活保障金393.4万元;城镇低保188320人,发放生活保障金42.78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低保对象除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费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外,其余均实行差额补助。2006年新增低保对象663户、1161人,通过动态管理取消327户、621人,增发了245户、5611人。

  【发放救灾助困款117.7万元】嵊州市多次遭受风雹、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特别是15号台风,影响较大,造成房子倒塌,电线杆折断,堤坝决口,农田受害。全市倒塌房屋1000余间,有10户农户无家可归,农田353.33余公顷受灾。为帮助灾民战胜困难,及时拨出救灾资金38.5万元,直接发送到灾民手里,帮助重建家园,尽快恢复生产。2006年,共发放救灾助困款117.7万元,其中冬救济款6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178户,6532人;春夏荒群众生活困难救助款4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30户,6150人;救济火灾户77户,发放急救救助金7.7万元。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应急灾害救助预备金1708科目资金268.47万元,应急自然灾害的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

  【救助困难群体医疗337人次239.5万元】按照《嵊州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全市救助因病致困的城乡困难群众计33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39.5万元,有效地帮助部分城乡困难群众困病致贫的医疗问题。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原则,严格把好申请、评议、核实、审批、公示、发放“六关”,规范了医疗救助管理。

  【敬老院“八个一”建设有序开展】市民政局下拨敬老院规范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帮助乡镇(街道)敬老院完善硬件设施。全市25所乡镇(街道)敬老院基础建设配套,按照“八个一”(为院内配有“一块绿化地,一块菜园,一栏生猪,一个活动室,一支自助服务队,一套健身器材,一个阅览室,一个医疗卫生室”)的建设目标进行逐步完善。各乡镇(街道)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完善了敬老院“八个一”配套项目设施建设。

  【阳光山庄竣工】阳光山庄(嵊州市市级敬老院)于200511月动工兴建,200612月竣工。阳光山庄位于市区环北支路16号(城隍山原饲料厂地块),按照星级敬老院标准建设,占地1.07公顷,建筑面积10293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于20075月正式投入使用。阳光山庄背倚鹿山,面临市区,交通便利,院内环境优美,清雅幽静,是一所具有园林格局的休养中心,也是老人颐养天年的理想乐园。院内共设休养床位233张,分为大小套房、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和老人特别护理区。房内装修精致,设有空调、彩电、电话、壁柜和有安全扶手的独立卫生间,还拥有多功能床、个人呼叫系统、电梯等现代设备和无障碍设施。院内还有专门为老人设立的阅览室、棋牌室、垂钓池、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设有餐厅、洗衣房、医疗康复中心等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有专业护理人员为休养人员提供全方位生活护理。嵊州市阳光山庄系嵊州市慈善总会下属单位,主要承担老人自费寄养、市区“三无”老人集中供养和社会弃婴儿抚养管理工作,是唯一的市级敬老院。

  【养老服务社会化健康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成绩显著。国办养老机构敬老“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管理向纵深发展,全市集中供养保持在98%;市社会福利中心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市级敬老院“阳光山庄”新建竣工。2006年全市有养老服务机构43家,福利床位2210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17家、床位755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剡湖街道龙会、新北社区成立,开展“家居养老”服务试点。

  【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20027月甘霖镇求旺仁个人筹资建办“嵊州市旺仁养老福利院”民办养老机构以来,民间兴办社会养老机构快速发展。一人独资、合伙投资等民资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脱颖而出,2006年新办民间养老服务机构9家,床位380张。至2006年底,全市有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7家,床位755张。

  【捐募慈善资金993万元】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捐募慈善资金993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全年救助困难群体款564万元,其中助困38.38万元、助学52.55万元、助医17.22万元,助孤及物资捐赠5.19万元;定向募捐建设项目市级敬老院600万元。特别是“慈善助学子,圆上大学梦”活动成效显著,共助学子366人,其中全程助学103人(本科每人每学年资助5000元,专科每人每学年资助4000元),一次性补助27人(每人3000元),临时资助236人,共计发放助学金107.5万元。

  【第二个慈善日收到慈善募捐款25万元】   1230是第二个慈善日。全市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纷纷捐款,为全市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捐上一日的收入,为全市3万多名残疾人、5000户低保户送上一份福音,共收到慈善募捐款25万元,棉被100条。这一天,天乐集团员工2000多人在集团广场排成“心”字形队伍依次捐款、献爱心,场面壮观热烈,共捐款2.1万元。天乐集团还向慈善总会赠棉被100条。

  【筹集冠名慈善救助基金4100万元】  20051月,以天乐集团董事长葛南尧发起的16家企业共同倡仪设定“冠名慈善救助基金”,随后其他企业纷纷响应,在一年多时间里共筹集冠名慈善救助基金4100万元,为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增添力量。

  【完成405名退役士兵安置任务】  2006年共接收2005年度冬季退役士兵和2006年转业士官405名,其中农村退役士兵320名,城镇退伍士兵69名,转业复员士官16名。市政府在安置任务艰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确保退役士兵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共发放(退役士官安置补助金的计发办法:转业复员士官以2万元为基数加上在部队每服役一年增发2500元;城镇义务兵以2万元基数加上在部队每服役一年增发1000元;农村义务兵按农村上年人均纯收入50%为基数,加上在部队每服役一年增发1000元计发)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349.74万元,自谋职业率达100%,圆满完成405名退役士官的安置任务。2006年嵊州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优抚对象实行信息化管理】年初,民政局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在乡老复退军人、残疾军人和三属人员(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因病死亡军人家属)进行一次全面复查,查清全市有老复退军人967人,残疾军人373人(其中在职222人,在乡151人),三属人员89人,共有优抚对象1429人。运用信息化管理,重新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自然减员及其他情况,使优抚资金能正确、及时发放到优抚对象手里。

  【各窗口单位创强争优成效显著】一是殡葬管理:全市死亡人数5450人,殡仪馆火化遗体5450具,连续7年火化率达100%;生态墓地建设在2005年的基础上更新、改建生态墓地220处,达到全市生态墓地建设覆盖面达80%以上的要求,居全省领先。二是婚姻登记:进一步完善规范婚姻登记,全市共结婚登记5150对,离婚登记876对,复婚登记7对,补办结婚登记585对(指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补领结婚证165对(指已领结婚证遗失的),全市结婚登记率达100%。市婚姻登记管理处被绍兴市民政局评为“群众满意窗口”。三是收养登记:共办理各类收养登记116件,其中社会福利院收养弃婴14人,特困收养1人,三代以内收养5人,继子女收养5人,社会弃婴收养91人。四是社团登记:全市登记新成立社团8家,其中行业协会4家,学术性协会2家,联合性协会2家;变更登记9家;办理分支机构3家;新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9家。年底全市有社团12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05家。从31530对全市符合年检条件的103家社会团体和4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年检。经审核,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等99家社团年检合格,另外4家社团因年检资料不齐,作为整改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规范】  2006年,基层政权建设以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和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工作机制,财务公开率达100%。崇仁张家、仙岩西鲍、剡湖街道八里洋等一大批行政村实施科学民主治村,深受村民欢迎。三界镇八郑村创建了“八郑规程”。“八郑规程”按照民主治村,民主制度化,制度程序化,程序规范化要求订立“八项民主管理制度,八大工作流程”,即:《村民主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事务决策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干部谈听评制度》、《村干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村民主选举流程》、《村务决策流程》、《村务公开流程》、《财务公开流程》、《招投标工作流程》、《村务监督流程》、《谈听评流程》、《村干部责任追究流程》。

  【新版嵊州市地图发行】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嵊州市地名委员会,会同宁波国土测绘院共同编制了2006年新版《嵊州市行政区划图》和《嵊州市商务交通旅游图》,于1027在嵊州宾馆举行首发仪式。常务副市长吕丙代表嵊州市地名委员会向与会的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等赠送了新版《嵊州市地图》和《嵊州市商务交通旅游图》。

  【农村门牌设置工作完成】2006年底,17个乡镇4个街道1077个行政村的21.5万农村居民户门牌编制设置工作基本完成,按国家标准设置农村门牌18.2万块,发放门牌证20余万本,实现了一村一图,一户一号,一房一牌,一牌一证的目标。

  【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2006年新命名“浦南大道”等22条路名、街名;命名了鹿鸣花苑等8个住宅小区。20061212市政府办公室,召开嵊州市地名规划协调会议,嵊州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中福彩在嵊州开业】新型的即投、即中、即兑的“中福在线”福利彩票于2006128在市区鹿山路越州商城《中福在线》嵊州销售中心开业,开业后仅20多天,销售“中福在线”福利彩票66.8万元。2006年,全市有电脑销售福利彩票投注站68家,其中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6家,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307万元。

  (裘信陆 钱柏林)

  责任编辑 陈良钦

  计划生育

  【概况】  2006年,全市出生5604,计划生育率98.05%,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为7.64‰和0.27‰,出生性别比102.31(连续9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统计误差率在1.5%以下,总和生育率为1.13,综合避孕率为90.63%,圆满完成绍兴市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计划生育主要考核指标,顺利通过省、绍兴市的暗访检查和年终考核,并得到了上级人口计生部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经全市人口计生、宣传、监察、财政、农村合作银行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资格确认、资金管理、代理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运行机制,形成公正透明、权利制约、运转协调、全程监督的制度运行环境。通过宣传发动、村级申报评议、乡镇级初审公示、市级复审公示等工作,全市首批2116名奖励扶助对象于9月底开始享受(终身享受)每人每年600元的奖励扶助。

  【落实双农独女户优先优惠政策】  2006年,双农独女户优生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至年底,全市发放计生优惠证5738本,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249人,就医减免医疗费1356人次、49448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减半收费或部分乡镇(街道)全额减免累计4990户,累计享受双农独女户的女儿中考加分1889人。

  136名计生特困家庭获公益金救助】为解决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市政府20038月制定《嵊州市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计划生育特困家庭从此得到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136名计划生育特困对象各自获得300元至1500元不等的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

  【征收社会抚养费151.6万元】通过探索联合执法机制、规范征收工作、加强征收力度等措施,努力破解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题,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乡镇人民政府、人民法院联合执法合力,有效提高了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的决定率和兑现率。2006年度,全市作出行政征收决定192件,案件决定率85.4%,累计案件兑现率为83.3%;征收社会抚养费151.6万元,累计金额兑现率为60.6%;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受理率和执行率均达到100%。其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7件,依法拘留4人次。

  【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市计生指导站以“四优一满意”为目标,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顺利通过ISO管理质量认证;各中心服务站规范技术服务流程,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确保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技术服务;乡镇基础型服务站转变服务模式,开展温馨、便捷的人口计生知识宣传、咨询和“三查”服务;村计生服务室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服务阵地作用,巩固和扩大村级示范服务室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以市计生指导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服务站为骨干、乡镇基础型服务站为依托、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全市有12个基础型服务站进行改建或重建,规范了咨询服务室、宣教室和B超室;全年创建示范服务室275个,创建率达25%

  【优质服务开展“三十”活动】为确保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升年”取得实效,市人计局开展“十到家、十宣传、十落实”的“三十”活动:一到未婚青年家,宣传晚婚晚育,落实晚婚计划。二到新婚夫妇家,宣传优生优育,落实生育计划。三到孕妇家,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落实孕期保健,帮助做好优生监护。四到产妇家,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时落实哺乳期避孕措施。五到独生子女户家,宣传生殖保健知识,落实独生子女优先优惠政策。六到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夫妇家,宣传晚生孩子先致富和审批生育的有关手续,落实生育指标。七到使用避孕药具夫妇家,宣传药具的种类、用法、注意事项,落实药具避孕有效率。八到重点计生对象家,宣传政策法规,做思想转变工作,落实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九到计生困难户家,宣传奖励扶持政策,落实解决生活、生育、生产的帮扶办法及公益金补助政策。十到双女结扎户家,宣传如今生男生女一样好,落实“三结合”帮扶措施。

  【推行避孕药具免费券制度】  91起,避孕药具推行免费券制度。避孕药具免费券在全市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设点发放,需要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育龄人员凭身份证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到所在辖区的乡镇(街道)计生办免费领取,所需经费全部由市乡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到年底,全市发放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券1.06万份,受益779人次。

  【三级联创活动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各类软硬件建设,市人计局全面启动了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创建活动。至年底,创建了优质服务示范乡镇(街道)10个、优质服务示范村(社区)100个、生育文明户1000户。

  【实行育龄妇女信息全市“一盘棋”管理】人口计生、民政合署办公,集中采集全市民政结婚集中登记结婚、离婚信息,并做到月月定期公布,及时向所在乡镇(街道)反馈。跨乡镇(街道)的卫生孕产防疫信息和公安户籍信息每月汇总通报和交换,提高了统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效率。

  【开展奖扶制度专题宣传活动】一是印制5000本“嵊州市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实施工作手册”,做到人口计生局机关干部、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村级主要干部、村级计生服务员人手一册。二是制作25.5万份设计精美、内容具体的“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宣传资料,分发到全市每户农村家庭。三是以短信形式向副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宣传奖扶制度的主要政策。四是制作奖扶制度宣传车,到各村进行巡回宣传。五是在市人计局设置咨询热线电话,及时解答群众的政策咨询。六是向省人口计生委宣教中心购置奖扶制度宣传图版,到各乡镇(街道)巡回展览。七是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行了“全市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2006年,加强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市级层面,重点加强了生育文化园区、广场宣传窗和农村远程教育信息网的建设,马寅初故居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生育文化特色园;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开辟了《人口计生动态》、《生殖健康》等专题教育栏目。乡镇层面,重点加强生育文化特色乡镇的创建工作和生育文化墙、生育文化角、计生宣教室等阵地的建设,如金庭镇完成人口计生十里宣传长廓建设;长乐、黄泽、石璜等乡镇设置以人口计生宣传灯箱和宣传牌为特色的婚育新风宣传路,剡湖街道各社区均设立了宣传专栏。

  【人口计生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市人计局在认真组织好“5·29、“7·11、“9·25、“10·28等人口计生纪念日集中宣传服务活动的同时,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广场宣传咨询现场活动,举办全市人口计生干部、村级计生服务员、育龄群众等3个层面的“关爱女孩行动”知识竞赛。各乡镇(街道)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如甘霖镇举行“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知识竞赛,崇仁镇举办“生育文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文艺晚会等,把婚育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联合组建家长学校总校】  45,市人计、教体局、妇联联合成立“嵊州市家长学校总校”,下设92所分校,分布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和社区。聘请教体、妇联、人口计生、卫生等系统的36位专业人员为志愿者,统一制定教案菜单,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社区家长学校,全面普及和宣传家庭教育、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青春期健康教育等知识。总校举办讲座60场次,参加家长达11300余人次,并接受青春健康教育和心理知识咨询341人次。

  【联合成立准父母培训学校】  723,市人计局、妇联联合成立“嵊州市准父母培训学校”。培训学校以“家长学校总校的机构班子和师资力量”为依托,开设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早期教育、家庭建设等课程,学员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发给“父母上岗证”。至年底,培训学校共举行了10场专题培训,300多名准父母获得了“父母上岗证”。

  【完善外出人员跟踪管理服务机制】市人计局为完善外出人员跟踪管理服务机制,重点深化和推广外出人员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三项活动”、“五项制度”:开展信息收集活动,落实跟踪服务措施;开展重点对象全程服务活动,确保外出重点对象的计生服务需求及时到位;开展流动人口宣传月活动,各乡镇(街道)普遍为外出回乡人员开展“七个一”活动。落实干部联系责任制,实施跟踪管理服务制度,实行定期工作交流制度,建立重点地区“双向管理协调”制度,实行重点对象强化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服务工作。

  【开展“真情关爱外来人口系列感动服务”活动】围绕“亲情对话、真情关心”的宗旨,市人计局分别联合三江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外来人口相对集聚的单位,巡回开展“真情关爱外来人口系列感动服务”现场活动,为他们提供咨询、宣传、生殖保健等服务,受到外来人员的欢迎。

  【市计生协会开展“十个一”活动】  2006年,市计生协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了“十个一”活动。一是培育一批少生快富新家庭计划示范项目,二是抓好一项新农民知识技能培训系统工程,三是完善一项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四是创新一套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新机制,五是建好一个能满足农民需求的服务阵地,六是培养一支能服务会服务计生干部队伍,七是开展一系列个性化面对面咨询服务活动,八是解读一本农民必需的《计划生育宣传手册》,九是营造一种人文和谐的生育文明社会环境,十是开展一次优质服务村(居)和生育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中国人口报》对这项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全面开展村(居)民自治新机制规范化建设】市人计局在长乐镇开展“村(居)两委负实责、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机制规范化建设试点基础上,总结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长乐规程”。“长乐规程”以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六项制度”、“八大流程”和“八个标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规范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年底,市计生协会在长乐镇召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长乐规程”,村(居)民自治新机制规范化建设在全市全面展开。

 

  (张 波)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及变化】据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07元,同比增长12.0%。在四大块收入构成中,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最快,人均财产性收入691元,同比增长56.9%,主要是利息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增长较快,分别为174元、230元,同比增长515.5%36.7%;其次是经营净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经营意识逐步增强,经营收入不断提高,人均经营净收入1482元,同比增长36.5%;人均转移性收入1734元,同比增长29.4%,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人均收入1068元,同比增长17.2%;人均工薪收入16115元,同比增长6.7%

  【城镇居民消费呈五增三减态势】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方面发展。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84元,同比增长13.4%,八大类呈五增三减态势。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幅最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仪表,追求精神享受,城镇居民用于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14.9%。其中,美容费支出同比增长81.8%,其他服务(蒸气浴、桑拿浴以及泡脚、修脚、搓澡、按摩等)支出同比增长9.6倍。其次是交通与通讯支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环境的改善,家用汽车和手机拥有量逐年增加,居民家庭交通和通讯支出迅速增长,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652元,比上年增长78.8%。食品、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服务支出分别增长7.3%11.0%5.8%。用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76元,同比下降45.5%。衣着、居住分别下降9.1%6.3%

  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郑红妹)

  【农村居民生活设施较快改善】  2006年,年末农民人均住房面积71.08平方米,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59.62平方米,比上年增1.29平方米;每百户农民有摩托车53辆,比上年增加3.5辆;每百户农民有移动电话机105部,比上年增加7部;汽车开始进入农民生活,平均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0.5辆。

  【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持续增长】  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08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工资性收入4048元,家庭经营收入2513元、财产性收入316元,转移性收入431元。全年生活消费支出4979元,同比增长13.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23元,恩格尔系数38.6%,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486元,文教娱乐772元,分别增长18.5%9.0%

  (刘强胜)

  责任编辑 吕淼钦

  社区工作

  【概况】全市16个社区,按照“做优中心城,建设新社区”的要求,市民政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开展了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的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省级示范社区、全省百佳社区、“星级社区”创建和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通过成立社区共建理事会,进一步加大社区驻地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全市社区建设的步伐。

  【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  17,嵊州市委发布《关于在全市各社区全面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星级社区”的考核实行积分制,总分为1000分,按照社区党建、社区治安、社区社会保障、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教育、社区卫生等7个方面进行分解分值,考核分达到950分,通过绍兴市验收为“五星级”社区,考核分达到900分以上,950分以下的为“四星级”社区,考核分达到850分以上,900分以下为“三星级”社区。2006年剡湖街道东浦社区经绍兴市考核组考评验收为“五星级”社区;经嵊州市委考核组考核验收,龙会社区、越秀社区、工农社区、东南社区、仙湖社区为“四星级”社区。

  【推行社区家居养老试点】  20068月起,剡湖街道龙会、新北两社区推行“家居养老”服务试点。“家居养老”服务对象为愿意接受服务的市内户籍9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无子女但不愿进敬老院身体较差需服务的人员、70周岁以上独居的优抚对象、7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职工、80周岁以上独居的离休人员和6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以上这些对象由政府雇员全额免费上门服务;其他家居老人视不同情况给予半免或部分免费服务。“家居养老”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为: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的家务事,烧饭、买菜、洗衣被、搞卫生等;医疗保健服务,老人头疼发热,突发急病帮忙请医、送药、送医院和上门医疗服务及咨询等;精神慰藉,由社区干部组成精神慰藉小组,根据需要上门为老人排忧解难,谈心解闷等。通过社区内对老人情况摸底调查,完成了养老消费观念、政策宣传,确定“家居养老”服务对象,服务人员上岗前培训,服务接对,签订协议等工作步骤。龙会、新北两社区服务人员9人,为36名家居老人进行家居养老服务。

  (裘信陆 钱柏林)

  老龄工作

  【概况】  2006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1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74%,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老龄工作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积极进行老年教育工作,健全完善老人组织机构,扎实开展为老年人服务活动和文体活动,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美德。

  【龙会社区被授予“全国敬老模范社区”】龙会社区组织居民实践敬老公德,形成养老、尊老、敬老较好风气,“三无”老人、“五保”老人和贫困老人得到救助。老年服务设施、老人活动场所完备,各项为老年人服务措施到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活跃。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无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发生,敬老、爱老,助老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列入社区民约。2006年社区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称号。

  【市老龄办获优秀组织奖】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称老年法)颁布10周年,进一步促进《老年法》的学习和落实,市老龄办积极组织全市老年人参加全国老龄办公室举办的《老年法》知识竞赛。在《老年法》知识竞赛中,全市送交全国老龄办答题卡1732份,经评审市老龄办被全国老龄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授予“珍奥杯”《老年法》全国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称号。

  【老人喜度重阳节】  1030是重阳节,也是浙江省第19个老人节。该日上午由市老龄办公室主办,市老年体协承办的由1200余名老人参加的“嵊州市老年人大型团体操表演”在市文化广场举行。表演在腰鼓声中开始,木兰单扇、大众广播操、太极功夫扇、太极柔力球、健身球操、太极拳、喜庆秧歌等精彩表现,受到在场观众齐声称赞。这次表演是历年来重阳节庆祝活动参演人数最多,老年人参加最多,团体操项目最多的一次。演出人员中,60岁以上占60%70岁以上占40%,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风采。

  (裘信陆 钱柏林)

  责任编辑 陈良钦

  关心下一代工作

  【举行2006年回乡大学生迎春联谊会】  125,市关工委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2006年回乡大学生迎春联谊会。来自50余所高校的80余名受助大学生参加联谊会。会上表彰2005年度“韩氏奖学金”获奖名单11人。会后,还参观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艺术村。

  【开展“心理健康和谐校园”主题教育】  2006年,会同市教体局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以“关爱、感恩、自信、自助”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共组织主题班会、报告会、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3000余场次,全市8万青少年学生受到教育,学校把活动过程制成专题片,展示活动成果,市关工委还对上报专题片(VCD)进行了评比。

  9万余青少年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月,各级关工委利用清明节等时机,继续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党史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将优秀革命传统熔铸于青少年的思想和品格之中,使伟大的革命传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清明节期间,各级关工委共组织祭扫烈士墓152场次,报告75场次,撰写心得体会15800篇,受教育青少年9万余人次。

  【法制教育进看守所】  1110,市关工委会同公安、检察等成员部门负责人到市看守所举行现场帮教会,对35位在押青少年学员进行法制教育,分析犯罪原因,灌输法律知识。教育他们要听从管教,遵守监规,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深刻反思,自觉接受改造,争取减刑。鼓励他们不要辜负父母、社会的期望,刻苦努力学习文化,掌握劳动技能,刑满后参加家乡经济建设,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帮教人员还与在押失足青少年学员分组进行“零距离沟通”,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谈心。学员都谈了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过失作深刻的检讨,并表示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返回社会。帮教人员还给他们送去了毛巾、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意在鼓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帮教失足青年398人】会同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通过落实关工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三位一体的帮教人员,对归正青少年和在押青少年犯继续开展“三帮一”活动,做到思想上感化,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怀,就业上支持,将爱心贯穿于帮教全过程,让受帮教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许多归正青少年经过帮教,已走出阴影,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的还以自己的行动帮助和感化其他归正青少年,真正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全年共帮教失足青少年398人,改好率达99%以上。

  【资助贫困学生1325名】市关工委通过调查研究、宣传倡议、牵线搭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2006年共资助大中小学贫困生1325名,累计助学款达122万元。其中资助贫困大学生90名(包括市慈善总会54名),助学款88万元,出现资助者个数、被资助者个数和助学款3个“新突破”。

  【命名表彰7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社区)市关工委在健全村级关工组织的基础上,结合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领导重视好、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制度健全好、硬件设施好、活动开展好、工作效果好的“七好”标准,以点带面,扎实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和成效。2006年,表彰命名崇仁镇张家村、剡湖街道龙会社区、里南乡里西景山村等7个村(社区)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村(社区)

  (赵国庆)

  宗教事务工作

  【完成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发工作】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和省民宗委《关于开展全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发工作的通知》精神,分别召开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基督教“两会”常委会,以及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相关文件,落实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发工作任务。各宗教活动场所按文件要求写出自查报告、填好登记申请表,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及时整改。12月分别召开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和基督教“两会”常委会,根据各宗教活动场所自查报告,登记申请表和整改材料,对照文件分别定性为寺观教堂或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固定处所)。全市72处宗教活动场所年底都进行了登记证换发,其中37处登记为寺观教堂(其中佛教15处,基督教22处),35处登记为固定处所(其中佛教16处,基督教19处)。

  【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和印章】根据《省民宗委关于下发〈全省宗教活动场所换证工作补充意见〉的通知》规定,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和印章均以嵊州市加活动场所名称构成,公章大小为4厘米,符合省民宗委文件规定,规范了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和印章。

  【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建筑得到改善】嵊州市长乐基督教堂于200611月投入20万元,更换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新教堂屋顶,消除了安全隐患。嵊州市基督教堂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教堂主体工程完工。嵊州市静修庵投入135万元扩建全木结构的大雄宝殿,又投资40万元左右,新添佛像和法器,于4月落成。嵊州市清风寺投资120万元在山岗上扩建了双层钢混结构的大雄宝殿,于12月底完工。嵊州市孝节庵,投资20万元左右翻建扩建92层砖混厢房,于10月完工。嵊州市大明寺在上年投资300多万元扩建大雄宝殿和厢房的基础上,2006年又投资80多万元扩建三圣殿,于年底完工。

  【宗教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两会”根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宗教的神学思想、教义教规进行阐述,认为在宗教界开展教育十分必要。并向全市佛教信徒和基督教信徒分别发出《在佛教界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嵊州市基督教界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倡议书。

  【嵊州市惠安寺获赠大藏经】嵊州市惠安寺为宏扬佛法,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程序,请求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赠送乾隆版《大藏经》一套,共121册,于2006818请至嵊州市惠安寺供奉学修。

  (麻培兴)

  责任编辑 王顺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