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7年鉴
环境保护

发布日期:2014-08-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2006年,嵊州市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和确保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为载体,做了大量工作。嵊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嵊州市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嵊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2006年度曹娥江流域嵊州段综合环境治理行动方案》,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并作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曹娥江流域嵊州段综合环境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嵊新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竣工。全市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点村工作于年底完成。市环保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整治环境污染,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继续积极创建生态乡镇、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群众参与环保,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准则。

  环境质量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  2006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质量指标达到国家Ⅱ级及以上,其中7月份为I级,属优,其余月份为Ⅱ级,属良。在Ⅱ级天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酸雨比较严重,除4月为轻度酸雨外,有4个月为较重酸雨,6个月为严重酸雨。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06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南山水库为I类、Ⅱ类水质,属优质水质,新昌江均为劣于V类水质,曹娥江三界断面和屠家埠断面受新昌江影响,基本上也为劣于V类水质。曹娥江流域县(市)际交接断面,黄泥桥测点,均为劣于V类水质;章镇测点,除2月、8月、10月为V类水质,其余为劣于V类水质。

  【声环境质量】  2006年城区交通噪声监测,共设监测点29个,监测道路总长35.78千米,平均路宽32.8,平均车流量每小时1221辆,测得其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67.2分贝,在70分贝的控制值之内。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全市设监测点126个,采用300×300的网络,测得其等效声级平均值55.9分贝,低于60分贝的国家标准。

  污染物排放

  【概况】2006年申报的94家重点工业企业统计,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354742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268060万标立方米,生产工业废气86682万标立方米。燃料煤消费量34.06万吨,同比增加0.04万吨。排放烟尘605.38吨,同比减少0.49吨。排放二氧化硫3462.47吨,同比增加6.99吨。全年废水排放量为1376.1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892.63万吨,城镇生活污水为483.55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为化学需氧量4343.82吨、氨氮484.75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0.9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0.25万吨(其中危险废物118吨),利用率为93.86%

  环境治理和建设

  【概况】811环境治理工作进展顺利,环保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嵊新污水处理工程建成通水。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大为加强,各项监测数据更加严密和准确。

  【工业污染治理】  2006年,在全市94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有废水治理设施78套,每日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为6.697万吨,年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255.9万元,同比增加226.9万元。全市43台锅炉、32台炉窑,有废气处理设施87套,每小时处理能力为135.1万标立方米,年废气治理设施设备运行费用为344.5万元,同比减少69.6万元。

  【“811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一是进一步落实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制订并实施《2006年度曹娥江流域嵊州段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根据“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责任分解表形式明确从市领导到厂村环境纠纷协调小组正副组长等各级责任人,切实落实各重点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预防工作的责任。二是环保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开展清风1号、2号、3号行动,查获排污企业4家,依法作出处罚;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查清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处置和利用情况,查处违法企业2家;开展对电镀、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查处违法企业9家,通过整治,提高了电镀废水治理水平,促进了行业之间的有序竞争;开展全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安全。

  【开展污染源限期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和省、绍兴市有关要求,结合嵊州市实际,开展2006年度污染源限期治理,第一批3家企业:嵊州市包装材料厂、浙江金天来领带服饰有限公司、嵊州市卫波酒厂。前两家经过治理,废水、废气排放达标,基本符合限期治理验收合格标准。后一家已于年内关停。

  【嵊新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竣工】  20061225,嵊新污水处理工程举行通水仪式。嵊新污水处理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工程规划建设日处理3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总长17公里的截污干管。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日处理规模15万吨,占地面积16公顷,总投资3.76亿元。2003年开始筹建,200611月竣工;1215,厂区、管线连动试通水运行成功。嵊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成,对嵊新两地生活环境的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尤其是曹娥江水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1511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为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市环保局组织实施市政府提出的“1511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即争创1个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重点扶持发展5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施10个循环经济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10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006年,市环保局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促其顺利实施。绿环橡胶、天禾生态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受到各级领导肯定,其中绿环公司的“FCS废旧轮胎常温法精细胶粉成套生产线”及系列制品的开发,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嵊州经济开发区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嵊州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论证。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6年,市环保局积极构建环境质量数字化监控网络,继上年建成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市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分别通过国家一级和省级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后,完成55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位于新昌江嵊新交界断面的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嵊州黄泥桥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二站的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环境保护管理

  【概况】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做好环保信访工作,环境纠纷得到妥善调处,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村工作基本完成。生态乡镇、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并取得优良成绩,三界镇成为嵊州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镇”。

  【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嵊州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32家,其中环境影响评价书6家,环境影响评价表119家,环境影响登记表7家,环评率达100%。审批项目总投资29079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633.4万元。新增废水排放量86.346万吨/年,化学需氧量51.338/年,二氧化硫1.752/年,烟尘5.581/年。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审批】  2006年共审批项目132家,否决项目7家,其中娱乐2家、棉布漂染2家、塑料回收1家、碳黑1家、纺织品助剂1家。完成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项目19家,其中绍兴市级验收4家、嵊州市级验收15家。

  【查处违法企业71家】环保执法力度大为加强,特别对群众反响强烈、违法性质严重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2006年共查处违法企业71家,并对其中46家作出停产处罚,同比增加34家;罚款金额300万元,同比增加130.3万元。为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教训,市环保局督促全市46家重污染企业(其中32家为化工企业)制订并实施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妥善调处环境纠纷1200多件】  2006年,市人大关于环保的议案1件,及时办结。全年受理市民环境投诉387件(信、访74件,电话313件),承办市长热线电话829件,共计1216件(市区805件,乡镇411件),较2005年的970件多出246件。其中有关水污染180件,废气排放486件,噪声污染443件,其他107件。对于环境信访工作,市环保局深入了解,摸清事实真相,然后依据法律法规协调矛盾、权衡利弊、妥善处理,发挥环保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平安嵊州做出了应有贡献。

  【继续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逸夫小学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几年来一直重视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积极开展“创学校环保小基地,做家庭环保小主人,当社会环保小卫士”生动活泼的环保活动。该校与湖都科技幼儿园、红旗幼儿园、嵊州一中被评为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嵊州一中周益东创办“绿缘”协会,带领同学到野外实地调查,检测水质,在课余召开绿色环保主题班会,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逸夫小学王倩倩、湖都科技幼儿园的蔡志鹏两位学生获省级绿色小卫士称号。下王镇下王村徐伯祥等4户家庭被评为省级绿色家庭。天乐集团葛南尧为第二批省级公益使者。嵊州柏星超级大酒店被命名为“浙江省绿色饭店”。爱德外国语学校、三江小学、飞天艺术幼儿园被评为绍兴市级绿色学校。三江街道仙湖社区、剡湖街道越秀社区被评为绍兴市级绿色社区。浙江好运来数码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授予绍兴市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市妇联、市环保局在全市开展以“创建生态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成效显著,授予张奠昌家庭(崇仁张家村)等10户为嵊州市绿色家庭标兵户,商建明家庭(通源乡白雁坑村)等26户为绿色家庭。嵊州绿色产业示范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优异成绩,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授予2006年度先进绿色产业示范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31个试点村工作基本完成】嵊州市农村长期以来,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较为普遍,影响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加大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力度,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性工作来抓。20069月,成立农村生活污水领导小组,设立31个村为试点村。通过市里考虑一点、乡镇街道补一点、村里出一点、受益户集一点、嵊籍在外人员捐一点的途径筹集资金,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抓好试点村工作。市领导小组经常下试点村督促指导。至2006年底,已投入资金1336万元,试点村污水处理任务基本完成。

  【生态村镇建设蓬勃发展】三界镇西后村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硬化道路9000平方米,增设绿化带1200,建造村中心公园,污水、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全村基本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被命名为2006年度绍兴市级生态村,同时被命名的还有谷来镇横山村、通源乡松明培村、贵门乡玠溪村、崇仁镇马家坑村、石璜镇新沃村、金庭镇坎头村、甘霖镇下倪村。贵门乡以发展高效农业为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土地污染;做好玠溪江清疏工作,落实责任,和石璜镇、雅璜乡同时被命名为2006年度绍兴市级生态镇(乡)。仙岩镇王舍岗村金钱松保护小区被认定为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有金钱松1393株,其中新近培育的达1200株,与长乐镇周村坂村、黄泽镇孟高村、黄泽镇华丰村、三江街道圳塍村、鹿山街道西求村、浦口街道茹家村、谷来镇勤勇村、仙岩镇闹水村、竹溪乡洋坑村被命名为2006年度嵊州市级生态村。至此,全市有省级生态镇1个,绍兴市级生态镇(乡)7个,绍兴市级生态村18个,嵊州市级生态村10个。

  【三界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三界镇自2002年制定了《三界镇生态镇建设》来,全镇上下合力推进争创工作。实施绿色农业工程,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园;投资1000万元建设生态工业功能区,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5万元建造污水处理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压缩,全部运往市垃圾处理场,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定期进行全镇性爱国卫生运动。2005年,三界镇先后被评为绍兴市级生态镇、省级生态镇,2006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为嵊州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镇”。

  (赵桂祥)

  责任编辑 吕淼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