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8年鉴
街道镇乡

发布日期:2014-08-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剡湖街道

  【概况】位于嵊州市区,面积26平方公里,为市政府驻地。辖11个社区,13个行政村(23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27869户,75843人。地区生产总值10.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7.4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39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7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2元,财政收入1476万元。耕地685.7公顷,山林385.4公顷。

  【工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工业总产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36.751%,工业销售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30.85%,实现自营出口85885万元,同比增长31.39%。技改投入完成5395万元,完成年计划179.83%;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158万元,萧山的“龙鼎机械”和上虞的“昂光电器”项目落户于八里洋个私集聚区,年产值已达到6800万元。里坂、何家、八里洋个私集聚区已有入园企业37家,其中投产30家。在全市个私集聚区竞赛考核中,里坂个私集聚区被评为一等奖,何家个私集聚区被评为二等奖,八里洋个私集聚区被评为三等奖。

  【城隍坊社区创设支援新农村建设指导站】新农村建设指导站于4月成立,它的前身是一支以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技师、老教师、老农民为主体的志愿者种养殖技术服务队。同时聘请华中农大校长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秀新教授,浙江大学园艺系主任、中国柑橘学会副理事长陈力耕教授,广西农垦大学副校长、中国油梨之父何国祥教授,原浙江省林科院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枣协常务理事长张克迪教授等专家为技术顾问。社区指导站指导居民美化绿化庭院、阳台,组织下岗职工下乡上山承包土地开发优质农产品,并为他们免费提供项目信息、品种引荐和管理技术,市内投资超亿元的原野农场,投资80万元的植物组培中心,投资50万元名龟、珍果引繁中心等一批重大种养殖项目,都得到了指导站的技术指导。服务范围扩展到10个乡镇(街道),23个行政村,60多户经营户,面积达200多公顷。免费为100多户乡镇居民嫁接果树1万余棵,作技术指导达1000余户次。近三年来,《浙江日报》、《浙江广播电台》、《绍兴日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指导站服务“三农”的事迹。

  【白莲堂社区采用《居民积分卡》科学管理居民】凡社区居民积极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活动,或无偿为其他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向爱心服务站捐款捐物等,都可以按照加分细则获得相应积分。第一次积分卡由小组长分发到每户,凡到社区办理事情要求服务,都要出示《居民积分卡》。外社区居民居住在本社区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时,也可得到社区积分卡一本和相应的积分,也可以在社区消费积分。积分长期有效,如出现负分时,可以由家属在今后进行弥补。居民积分与年终评比优秀居民直接挂勾,目前社区居民都人手一本积分卡,其家庭基本情况和积分情况都在计算机上存了档,居民的积分情况一目了然,操作方便,管理有序。自实行《居民积分卡》管理一年来,居民对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更加支持,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居民积分卡》管理模式已在全街道11个社区推广。

  【禹溪村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禹溪村的特色产业是小笼包子,全村6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从事小笼包子生意,而且基本上是夫妻同行,将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照顾。禹溪村妇代会、关工组对全村16岁以下的39位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了管理档案。在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并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行为”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规章守则,管理制度等。开展留守儿童与代理家长结对关爱活动,26位党员干部、女能人带头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暑假期间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暑期兴趣班,同时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周放一部教育影片,开展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让有困惑的孩子来倾诉心事,开展一些锻炼口才和树立自信、增强自立能力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八何洋村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八何洋村座落在104国道两侧,距市中心仅4公里,是典型的城郊型农村。全村共有206户,512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30元。近年来,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结合地处城郊结合部以及紧邻城北开发区的优势,一是发展个私经济,促进经济强村。利用荒山坡地,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起了个私企业集聚区。村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厂房3100平方米,同时吸引外来投资,由个人出资建厂房4920平方米。截至10月底,村个私集聚区内已有10家企业落户投产,总投资达2310万元,实现销售1520万元。已初步形成了印染、制冷、灯管为主的个私产业。二是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就业致富路子。开辟五大阵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即创建了一条科普画廊,开设了一个阅览室,创办了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起了村民户外体育活动场所,办起了一个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三是推进村庄美化工程,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连续六年,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公厕6座,改造垃圾箱12只,对村电网设施和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改造,建成标化三格式化粪池及污水处理管网,彻底改变了原先旧村脏、乱、差、黄泥路坑坑洼洼的局里。全村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252万元完成磨刀坑水库、葛藤岩水库治险加固工程;投资135万元完成南山塘畈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后的总面积为105.33公顷,新增耕地18公顷。投资110万元,改善了原竹山、长地、里坂等村的农村饮用水质量,受益农户495户,受益人口1450人;新增村级道路硬化3万多平方米;全部完成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共建垃圾站房171座,各村配备专职保洁员;开展失土农民和转移农民再培训14期,共计1860人;全面完成了康庄工程及通村公路路面硬化。

  三江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2个社区,20137户,52546人,外来人口3.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9.12亿元,第三产业3.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71元。

  【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经济调强、规模调大、班子调好、布局调优”要求,本着“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优化格局”进行积极宣传,认真调查,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将原46个建制村合并调整为18个行政村。调减幅度为60.8%,村均人口达1525人,推动了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完善A区、突破B区、规划C区”计划。2007年工业总产值45.58亿元,同比增长18.53%;销售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18.01%;利润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21.15%;上缴税收1.38亿元,同比增长17.11%;自营出口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8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5.06%,功能区投入2.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50万美元,实到外资714.84万美元,完成工业征地55.2公顷。

  【荣获省级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三江街道兼容城区、郊区、山区和经济开发区,有各类工商企业4100余家,外来人员3.2万人,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综治工作形势严峻。投入资金43万元,用于软硬件设施建设。街道年初与各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综治、信访、安全、生产禁毒责任书1123份。完成“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五联工作机制,实行综治“例会、信息日报、矛盾纠纷包案制”,强化“维稳队伍、四级调解、治安防控”网络。全年刊出法制宣传内容1000多篇,展出禁毒专板35块,发放禁毒手册1500余册,调处民间纠纷133起,解决市长热线电话289件,信访2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民主法治村”达标率95%,其中“三星级”达标率90%,平安家庭达标率97%。是年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施“实事、实办、实效”惠民工程,投资323万元完成了丫叉坑千库保安工程和彭山、王明堂、周家坂、桥里等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及新昌南桥头段护岸工程。投资100万元的两湾土地整理项目已通过验收。投资300万元三塘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

  【茶坊区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推进,社会各类矛盾较为突出,街道党政部门针对茶坊村领导班子涣散、违章建筑、盗挖矿砂、破坏山林等问题会同上级有关部门组成驻村工作组,下设“综合协调、问题摸排、维稳信息、兴办实事”等4个小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做到“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召开会议50余次,走访群众450余人,查处违法建筑52户,配合公安部门依法打击犯罪分子。使村级班子正常运转,社会秩序稳定,工业功能区B区建设顺利启动,主干道路全线贯通,投资103万元的茶坊小学建成使用。

  【实施农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本地生产发展需要,开展“实际、实用、实效”各类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基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23681人次;技能证书培训800人,发放绿色证书588本;农业专项技能培训202694人。印发科技资料3500份,农村转移技能558人,务工农民岗位培训962人,失土农民技术培训1528人,其中向二、三产转移1232人;关键农时季节生产实用技术培训610人,印发生产技术资料3000份,养殖类培训15255人,还分别开设了法律、计算机专业和大专学历证书培训班2班。

  【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根据《嵊州市2007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意见》,结合人口流动性大、外来人员多的特点,成立了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计划,落实责任,印发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宣传“血吸虫病、疟疾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防治与治疗。投入资金5.2万元,分春秋两季对85个螺点进行药杀灭螺6次,投工1060个,查螺面积56.8万平方米,做到“查一块、灭一块、清一块”。并对有螺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1725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查,未查出阳性病人。

  【三江小学荣获省级文明学校】三江小学以“办一流校园,求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加强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体现优质优酬激励机制,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本着“科研兴师、科研兴校”宗旨,获“国家二级心理健康教育资格教师”1名、省级8名。科研类获奖:绍兴市级1个、嵊州市级5个、学科类绍兴市级3人次、嵊州市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优秀奖1人。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计划生育再创佳绩】全街道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8365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全年投入51.87万元资金用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妇女健康”、“生育关怀”、“企业行”、“关爱女生”等亲情对话,开展感动服务和对计生困难家庭“一日捐”系列活动。下发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婚育新风进万家》历书10000余册,为外来育龄妇女免费“查孕、查环、查病”服务5644人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2000多盒,向全国各地发布计生信息反馈2600多条,并做好951名外出流动人口跟踪服务。为1372户独生子女家庭参加各种养老保险,346户领取双农独女计生优惠证,94人获得计生奖励扶助金。是年被评为嵊州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鹿山街道

  【概况】位于嵊州市区西部,甬金高速、37省道贯穿其中,由城郊、新联、新市3个工作片及东南、高版、捣臼爿3个社区组成,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7.33公顷,山林面积599.73公顷。辖2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19212户,52075人。地区生产总值8.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6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2元。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8.59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5.46亿元;实现销售18.31亿元,实现利税1.19亿元;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新发展个私企业72家;技改投入3600万元,自营出口4050万美元。周家村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通过验收并初具规模,目前入区企业已达11家,总投资达26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和结构得到改善和调整】江东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浦桥畈低产畈改造项目,西马畈、半塘畈土地整理项目和红庙、饭潭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全部完工。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基地106.67公顷,外拓基地540公顷,建成33.33公顷的精品农业园,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资金达2500万元。

  【举办首届鹿山杨梅节】  200761517日,鹿山街道成功举办了首届鹿山杨梅节,举行了“鹿山杨梅节专题信息发布会”、“鹿山丰泥杯”杨梅擂台赛、“杨梅产销合作签约仪式”、“专家讲座”以及“鹿山丰泥杯”摄影展等多项活动,体现以梅为媒、以节会友,展现“绿色、乡情、休闲”特色,进一步打响了鹿山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

  【圆满完成三项“攻坚任务”】  2007年,鹿山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百日攻坚”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的精神,按时圆满完成了城西入城口综合整治、城西停车场建设、滨江小区土地征用3项“百日攻坚”任务。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007年,西求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绍兴市级生态示范村,姚宅、里半塘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白沙地村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完成西求————孟爱、新市————板头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和8个村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建设。

  【嵊州市花木交易中心筹建取得进展】嵊州市花木交易中心是2007年市政府实施的25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鹿山街道作为建设主体责任单位负责实施。在做好土地征用、拆迁政策处理的基础上,于1115顺利取得项目土地使用权。

  【教育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完成新市中学食宿改造工程,有序撤并丁新、碧溪小学成立新市学校。完成鹿山中心卫生院6家社区医院网点布局工作,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工作步入正常轨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街道参加2008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计11870户、30857人。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2007年,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岗位转移培训;完成古岩村地质滑坡防控工程和施任、后王、上燕窠等村农民饮用水工程;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开展农业保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扶持农村(城镇)低保对象216户、425人,“五大”保险人员数量不断上升,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  2007年,鹿山街道积极做好文明街道、环城文明圈、园林城市创建等相关工作,先后荣获“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街道”、“浙江东海文化明珠”,绍兴市“文化示范街道”、“平安街道”和嵊州市文明街道等称号。

  【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2007年,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鹿山街道行政村数量从原来的51个调减为24个,调减比例为52.9%。调整后的行政村区域平均面积从原来的0.99平方公里扩大到2.1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从原来的642人增加到1364人,其中1500人以上的有8个村。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鹿山街道坚持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集中力量做好矛盾问题突出村整治工作。在农村、社区深入开展了平安鹿山“扫雷行动”和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浦口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东北部,上三高速、104国道在此交汇,面积68.65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34237人,12392户。街道以实施区域统筹战略、产业升级战略、和谐共建战略和文明提升战略为重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5.01亿元,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4.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59亿元,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17.8%13.6%;财政总收入1880.5万元,同期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7641元,比上年增长11.2%

  104国道浦口段改建工程进展顺利】浦口境内全长9公里,涉及10个行政村,征地50公顷,拆迁农户65户,已安置22户。着力建设好104国道改建工程的三个附属工程,一是完成官俞村450的国道防洪堤建设;二是完成湛头村800江道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三是三聚潭等43户拆迁户安置房宅基工程已全部落实。

  【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街道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加强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坂田村成为绍兴市小康示范村,茹家村、沈家坎村成为嵊州市小康示范村,上屋村为嵊州市环境整治村。

  【举办街道首届文化艺术节】  2007年是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建成5周年之际,浦口街道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良好开发氛围,构建和谐浦口,于9月份开始至年底,成功举办了街道首届文化艺术节暨浦口开发区建成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组织的活动有:开幕式“魅力浦口”文艺晚会;马寅初故居国保单位授匾纪念活动;全街道以片为单位,进行篮球、乒乓球友谊赛;“魅力浦口”摄影赛及图片巡回展;“浦口之星”家庭才艺秀。

  【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全市在浦口街道试点,推出“三项管理”,加强农村放心店长效管理。街道成立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浦口街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经贸办、农办、文化站、工商所、卫生院、食品站分别牵头负责具体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排查摸底到位、行动谋划到位、综合协调到位。9月至10月对辖区内的2家农资经销商,9家豆制品加工作坊、4家食品企业,22家放心店、65家副食店,3家农庄、32家小餐饮店,23家医疗机构、3家放心药店,2家农贸市场进行了集中全面检查、分类认定、整治和规范。其中整改9家,取缔3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成西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并通过绍兴市国土资源局的验收。西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共涉及赵家岩、珠溪坞、四联、招村、上新建、下新建、故江等行政村,项目整理总面积257.79公顷,规划整理后耕地面积178.63公顷(其中水田136.11公顷,旱地42.53公顷),建成标准农田165.8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2.04公顷,项目于20061020绍兴市人土资整复(200615号立项批准,于200710月底建成,共投入建设资金近350万元,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26.67公顷。

  【干群齐心抗御雨雪冰冻灾害】年初的大雪,使浦口373.33公顷春花作物、220公顷毛竹园、73.33公顷菜园和1333.33公顷山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33.33公顷大棚、31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倒塌,直接损失近1800万元;一些企业如纸厂、窑厂的工棚被积雪压塌,直接损失近100万元。针对灾情,街道党委、办事处成立抗灾救灾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开展救灾工作:组织干部帮助各村养殖专业户抗雪加固、农村危房户转移和企业工棚厂房防倒塌等工作;加强对山区道路通行的管制,在吕谢湖————故江、板坑————建山、杜潭————甘坑庵三条道路口设置“山路冰冻禁止通行”标志,组织人员清扫积雪;积极开展对受灾群众的救助;搞好灾后恢复生产,减少雪灾损失。特别是利用雪压竹、雪压树,加工竹制品、包装箱等,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根据开发区土地被征用新情况,街道成立了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抓好农民培训工作。首先,在充分分析区域劳动力结构分布的基础上,制定《2007年浦口街道农民培训和转移实施意见》,切实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通过黑板报、信息窗、广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形成素质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再次积极组织开办农民培训班,全年共组织计算机操作、领带制作和餐饮服务技能等培训25期,受训人数达1544人,并通过多种渠道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共600多人。

  【修复防洪水利工程】浦口街道地处陆地低洼内涝地区,为抵御洪涝自然灾害,确保开发区人身财产安全,修复防洪工程。一是投资32万元整修眠牛弄水库引水渠。眠牛弄水库位于四明江上游。高山峻岭的四明山区,坡陡流水急,为挡住山上雨水流量,20多年前在四明山区沿山修筑的引水渠,至今没有整修,功能减弱大半。在市三防指挥部、水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于5月底动工,开展清淤加固,完工后,既增强防洪能力,又增加水库蓄水量。二是投资47万元整修屠家埠排涝站电力设施。屠家埠排涝站位于四明江下游,由于年久失修,电力设施老化,排涝作用减弱。于725开始,对屠家埠排涝站电器设备进行安装更新,于86完工,缓解了开发区企业和2万多人居住区的内涝压力。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整前共有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村平均土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村平均人口971人,共有村两委会干部175人。行政村规模调整遵循因地制宜、尊重历史、优化布局的基本原则,科学编制调整方案,三村合并的有5个,两村合并的有7个,保持不变的有6个,调整率达48.6%,村平均人口达到1903人,而村主职干部职数由原来的69名减少到29名。同时,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健全了村级组织,实现了村级区域扩大、功能放大、资源优化组合,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159.13平方公里,72个行政村,32873户,86534人。地区生产总值24.55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考核收入3016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0,是全市唯一突破3000万元大关的乡镇;财政总收入6508.5万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9648元,增长1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着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各项指标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8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性投资5.51亿元,增长12.3%。坚持新增空间和盘活存量并举,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新征工业用地26.07公顷,上报农转用8.87公顷,实现官屋基和西湖头区块10个项目的动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土地招商,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031万美元,实到外资760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800万元,实现自营出口2600万美元;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集聚集约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家,总数达到79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7家,鼓励发展农村现代家庭工业,新增个私小区5个,新增个私企业150家。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创牌,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1家、绍兴市科技型企业20家,绍兴市级名牌产品3种,中国驰名商标1件。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域城镇总体布局,以增强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打造环境优美的新城镇为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完成秀山路贯通工程;投资280多万元,完成镇区秀山路等4条道路的硬化、37省道的排污改造、纬二路经三路的路灯安装和功能区部分道路的绿化;加强违法建设管理,开展整顿违章搭建、清理占道经营、落实门前三包等专项环境综合治理,镇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

  【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施家岙、丽湖、殿前和郑庄村分别建设成为省、绍兴市和嵊州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扎实推进民生工程,500千伏苍岩输变电一期工程、前王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完成11个病险水库治理和16个村的自来水改造。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农村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全市领先,被评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乡镇。引导现代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组建了5家专业合作社,蔡山湾草莓被评为省级无公害产品,杏鲍菇生产基地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以休闲餐饮为特色的三产服务业有新提升,新增“农家乐”2家,总量达10家。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的改建,龙舞《金龙祥云》、群舞《晒榨面》、越剧《九斤姑娘》分别获市农民文艺擂台赛金奖、铜奖、演出奖。改善广播电视设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4%,调频广播通响率达到100%。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重点学校食堂宿舍改造,使在校师生食宿有保障。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面达到11.29%。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绍兴市计划生育示范乡镇。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2.82%。开展农村困难对象大病救助和抗灾救济工作,100%完成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达70%

  【全力拓展发展空间】针对全镇待置换用地分散、部分村民对征地价格期望过高带来征地难的实际,专门成立了由7名班子成员牵头的5个征地小组,并抽调相关片办人员,集中精力攻克征地难关。新征工业用地26.07公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3%。官屋基8.02公顷地块落实的4个项目和西湖头8.4公顷地块落实的6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上高地块26.07公顷土地已完成省农转用审批,,雅沈地块8.87公顷已报省农转用,普义待出让地块2.37公顷土地已在办理集体土地征收手续。

  【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借“百日攻坚”的东风,帮助47家功能区内企业补办了房产证;对今年新建和在建的23个工业技改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强化银企结对,对企业新增授信8495万元、贷款4561万元;组织设摊招工活动,为企业新扩招职工465人;投资200多万元实施普义区块自来水改造工程、秀山路贯通工程、区内道路亮化绿化等一系列基础配套;由镇综治中心、派出所牵头,成立功能区夜间巡逻队等。

  【狠抓技改投入】继续围绕项目抓投入,并重点落实项目联系制度,对闲置0.33公顷以上土地的企业加大催建促建力度。新建续建项目23个,新建成厂房面积62000平方米,在建动建厂房50000万平方米,有6个项目新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性投资5.51亿元,增长12.3%

  【兴建家庭个私集聚区】在督促近两年新建的37个个私集聚区追加投入的基础上,继续鼓励有条件的7个村利用闲置土地、地丘缓坡建设个私集聚区,其中殿前、义家桥、大王庙、外宅、上塘头等村建设进度较快。个私集聚区内新增规模企业4家,实现出口创汇800万美元。个私集聚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规模企业培育的孵化器。

  【外向型经济抓早抓主动】从年初开始对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项目,同时以功能区平台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突出土地招商,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031万美元,实到外资760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800万元,新增自营出口权企业3家,企业境外参展2次,实现自营出口2600万美元。

  【举办“楚越遗风————鄂浙书画作品展”】  122123日,甘霖镇与世界艺术品网联合举办“楚越遗风————鄂浙书画作品展”。此次展出的48幅国画和书法作品都出自与湖北、绍兴两地的书画家,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书画展期间,还组织绍兴市级的会员开展了送春联下乡活动。

  【兴建杏鲍菇生产基地】引入外来资金,利用义杜村的坡地资源,于20079月,成立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占地1.87公顷的杏鲍菇食用菌生产的基地,已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厂房12000平方米,购置一整套先进培育设备,形成了日产35吨优质杏鲍菇的生产能力。以处理后的杂木及农作物废料作为原料,采用国家专利技术————床架式栽培模式,按照工业化流程进行生产。产品于11月正式投放市场,即受到消费者欢迎,现日产量在2吨左右,外销比例达65%,主要销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解决了当地100多名中年劳动力就业。

  【创建省级卫生镇】为切实加强对卫生镇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创建卫生镇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创建工作,投入350多万元进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了农村卫生状况,先后有57个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卫生村,8个被评为绍兴市级卫生村,2个被评为省级卫生村,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浙江省卫生镇”。

  【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全镇行政村规模从154个缩减到72个,调整幅度为53.5%。行政村平均人口从533人增加到1148人,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21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行政村规模调整“规模调大、布局调优、经济调强、班子调好”的总体目标要求。

  【封闭废弃萤石矿】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从10月初开始,每天组织4支施工队,3支爆破队,近50人同时在11个施工点展开封洞闭坑工作。至1119108个废弃矿洞的爆破封洞工作全部完成。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11公里,面积179.63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31424户,84239人。地区生产总值13.45亿元,同比增长19.11%;农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2.82%;工业总产值36.16亿元,同比增长24.65%;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6.12亿元,同比增长17.42%;财政总收入32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21.2%。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47.3%;新增规模企业6家,完成销售7.71亿元,同比增长45.34%;实现利润2813万元,同比增长61.89%,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251万美元,完成率162.55%;实到外资738.34万美元,完成率113.5%;签订入园意向外资项目5项,自营出口2609万美元,完成率131.1%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成效】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三个一批”工程,全年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1个。新成立农业合作社7家,发展社员45名,注册资金500万元;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7期,开展农民培训5216人次,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210人次,被评为绍兴市农民培训转移工作先进集体;引进“之万农庄”项目。荣获全市现代农业考核第一名。

  【第三产业活力显现】完成崇仁温泉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投入资金6500万元,租用土地333.33公顷,第一期23.33公顷建设用地已完成征用并出让。政策处理有序推进,房屋拆迁、坟墓迁移工作稳步推开。致力于崇仁古镇的保护工作,崇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通过省政府的联席审查会,国家级文保规划已由清华大学设计。强化了对97家“放心店”、2家“放心超市”的管理。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斥资30万元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嵊州市村镇建设服务站分别对16.67公顷集镇建设用地和33.33公顷工业用地编制修建性详规,并通过市政府的评审。6.87公顷商住用地地块已通过省政府的审批。投资120万元的乌石龙村的垃圾中转压缩站于8月完工。完成了绍甘线路面改造和浦溪线路面硬化。启动了横下至俞家、后潮至石楼对联网公路建设,完成镇垃圾中转站建设。110千伏富润变电所项目已完成政策处理。建成了张家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启动了马家坑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社会事业全面实施】投资115万元的升高小学易地新建工程和投资155万元的民胜小学、富润中小学、镇校食宿改造工程均已投入使用。开展乡风评议和“农家书社”建设活动,整合宣传文化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申报了省级科技项目2项,绍兴市级1项,被评为省级科普示范乡镇。全镇共有458名计生对象享受了每年600元的奖扶政策。三大类十二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启动。认真开展困难救助工作,全年共受理、审批低保申请88户次,完成低保动态核查645户次,发放大病救助资金88429元。

  【平安崇仁建设不断推进】开展每月一次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开展调解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调查处理重大信访事件,做到件件有答复。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做好反邪教、反黄毒宣传教育工作。对全镇192名行政村、企业治调干部进行了培训,对247名归正人员落实了安置帮教措施。

  【成为绍兴市新农村建设重点乡镇】被绍兴市委、市政府授予2003年以来“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平稳有序地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行政村由原来的130个调整为63个,调整幅度为51.54%。张家村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村,赵马、富四、安家、马家坑、福坑口等村争创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张家村、富四村被列入全市5个农村新社区试点单位。马家坑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开展“千库保安”项目】投资250万元,岭下水库、羊肠湾水库,完成了坝内迎水坡全程砌石,副坝外坡铺设草皮,打通了近150隧道的放水涵洞。投资700万元,完成下坂、砩水等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编制完善了水库抢险、山洪避险、森林防火等预案40份;投资100万元,完成张村水库灌区节水一期工程。

  【建成富四村等个私集聚小区】重点培育了富四村、张家村个私集聚区,发展了富一、赵马、陆家、胡家等个私集聚区,已新建厂房16500多平方米。新增工业企业53家,扩建12家。

  长乐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204.78平方公里,47个行政村(2007921行政村规模调整后),2个居委会,27735,68537人,地区生产总值20.0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2.8184亿元,财政总收入821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6元。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业总产值3.3亿元,新建农业示范基地1个,农业科技项目2个,新建茶叶、香榧、七彩葡萄、茭白等专业合作社5家,新增销售超1000万元茶叶加工企业1家。申报成功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其中南山湖码头休闲山庄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了QS认证。已建农家乐休闲点5个,一心生态农庄被评为绍兴市农家乐特色示范点。潘氏粮食产销合作社采用农田季节性流转方式,连片种植早稻面积列绍兴市前列,首次采用机插,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作业效率;完成官塘头、苦竹、石砩等地的土地整理项目,有效耕地面积增加80多公顷。

  【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值68.62亿元,同比增长45.9%,发展速度之快是长乐近年之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7.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累计已达到41家,规模企业增加数为长乐历史之最;4家企业进入嵊州市“成长型企业三十优”行列,有3人被评为“嵊州市优秀企业家”。

  【集镇功能求全创优】完成开元自来水二期工程、世纪大道江北段一期工程、三江购物俱乐部长乐分部项目(老加油站地块开发)主体二层建设,法庭业务用房结顶,电机原材料市场完工,新客运站正式动建;投资90万元完成电机原材料市场至老东坑口排水排污工程,完善市政环卫管理和路灯养护工作,积极开展违法建筑大排查活动,集镇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个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2007年,全镇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753户,个私经济新增户数为313家,同比增长24.3%,超过市定指标187家。新建一类个私集聚区5家,二类个私集聚区4 家,扩建一类集聚区3家,其中列入嵊州市30家重点个私集聚区有5家。10月,嵊州市个私经济现场会在长乐召开。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实到外资651万美元,合同外资2910万美元,超出市定指标910万美元。在义乌设立了镇外的第一个招商站;成功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项目;引进了该镇历年来投资额最大的标准厂房开发项目————百岁集团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分别在4月和9月主办了温州招商会和义乌招商引资现场会。

  【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2007年创建成省级、绍兴市级全面小康村各1个,省级、绍兴市级卫生村各2个,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个,绍兴市级文明村2个,绍兴市级体育特色村1个,嵊州市级各类示范村11个;道路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45万元完成1.5公里的黄杜岭至山口联网公路,基本完成双江桥、上湖桥改造,500以内的通村路已全部完成。

  【文化名镇建设深入推进】开展乡风文明系列教育————由镇中心学校牵头,编制了一套“学古训、知荣辱”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校校本教材,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37,在周天黎美术馆举办了“张浩画展”,同日中国美院写生基地在该馆挂牌;41在太坑举行了重修清风公墓竣工庆典活动;长乐农民吹打乐团应邀先后参加了“2007年公祭大禹陵活动(国祭)”、“江西省上栗县花炮节”演出,参加嵊州市种文化擂台赛获得金奖;组织“激情五月·和谐长乐”文艺演出;上南庄村举办了“第三届农民体育节”,并代表嵊州市参加浙江省“种文化”百村赛获得“群芳奖”;6月,徐益祥、钱曾法被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任命为“嵊州吹打”代表性传承人;长乐镇获得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活动,进一步完善班子成员结对联系重点企业制、外企证照全程代办服务制、跟踪服务制等制度。加快以省重点项目13.27公顷土地为重点的土地证办理工作,确保企业尽快开工动建;帮助77家企业顺利补办了房产证,为企业筹资创造了良好条件;成立长乐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帮助企业有效缓解熟练技工短缺难题;新出台规模企业培育、电机原材料市场培育等三项扶持政策;在嵊州市投资环境民主评议活动中列各乡镇之首。

  【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对长乐镇中学等学校进行食宿工程改造,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行学生放心车制度(全镇财政补贴学生共302人),建立健全了帮困助学机制;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和农村环境整治等活动,全镇环境卫生条件进一步好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监督、重点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17%。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镇已有4039人领到扶持资金;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共向507707名农村居民发放低保金643770,向享受低保的612名城镇居民发放低保金19617元;大力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对“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

  【平安长乐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推进平安长乐建设,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年受理人民来信118件,同比减少12件,办结率94.9%;收到市长电话261件,办结率100%,同比减少28件,下降率为9.6%;接待群体来访67253人次,同比减少28162人,分别下降29.4%39%;矛盾综合调处率为98%,未发生因调处不当转为刑事案和自杀案件现象;刑事案件比去年下降28%,重新劳教率为0。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率稳中有降。全镇所有47个行政村均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达标率已达81%。行政执法监督得到切实加强,全年共查处无照经营案件49件、大要案件14件,其他违法经营案件35件。镇被评为2007年度建设“平安嵊州”先进集体、嵊州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镇计生协会获全国先进】镇计生协会积极开展“和谐计生”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协会活动日、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纪念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上街义务咨询、会员文艺演出、“5·29会员集中活动月等活动,落实农村干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通过“和谐计生”系列活动,严格控制计划外出生,受到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表彰,获全国计生协会乡级先进单位称号。

  【山林延包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三个100%的目标。一是山林发证面积100%。全镇应发证山林面积8196.42公顷,实际发证面积8196.42公顷,其中集体统管山7902.27公顷、责任山232.23公顷、自留山618.59公顷。二是林权证发证率100%。其间共落实山林权证4055本,其中农户林权证3838本,集体统管217本。三是合同签订率100%。依据清册和公示情况,全镇共签订《责任山承包合同》419份。

  【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在长乐举行】  1026,来自全市个私协会系统的党支部书记、各乡镇党委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参加会议。现场会期间,大家学习了“十七大”关于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长乐镇党委和长乐个私协会党支部分别介绍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验,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长乐镇个私协党支部和乐丰电器有限公司、力达电器有限公司的党建工作。

  【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个,获嵊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列入绍兴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8家,新认定绍兴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家;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新产品11个,专利申请25项,专利授权15项;新引进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2个(伟发企业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东南理工大学合作),新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5个,新培育种养殖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实施农业、社会事业科技项目3个;伟发企业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投入力度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已连续两年获得嵊州市科技工作考核一等奖。

  【福全村获得浙江省卫生村等七项荣誉】福全村紧紧围绕“富民强村”主题,因村制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评为嵊州市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嵊州市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绍兴市“农机安全村”示范村、绍兴市级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村个私集聚区获得嵊州市个私工业重点集聚区优胜单位一等奖。

  【沃基村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沃基村位于长乐镇区西北2.5公里处,全村6601685人,规划面积0.128平方公里,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1560元。近年来,沃基村一是积极发展以水带为特色的个私经济,挖掘水带产业潜力,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扬传统产业优势,对现有的水带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数量,2007年全村50多家个私企业年总产值达1亿元;二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坚持拆旧建新与保护历史风貌相结合,投资90万元延伸并硬化环村路、改善文化乐园基础设施、实施调频广播户户响等工程,投资60万元实现全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让全村人喝上了洁净的辽湾水库水。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文化名村,越剧演唱队、老年门球队等5支文体骨干队伍,活动丰富,定期举办越剧演唱会。四是大力推进民主治村,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规章制度。

  

  【概况】位于嵊州市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155.47平方公里,3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0029户,62074人。地区生产总值13.32亿元,增长11.8%;财政总收入5904.8万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10.8%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0.13亿元,销售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11.1%10.58%。技改投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1.61%,其中工业功能区投入2.4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7.32%。全镇工业企业从20061296家增加到1551家,其中规模企业162家,个体工商户1389家,职工人数达11516人。工业基础设施投入901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50.5%。自营出口3584万美元,同比增长32.4%。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012.5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35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0.2%

  【企业规模逐步做大做强】2007年新增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镇24家规上企业的产、销值分别达9.72亿元和9.5亿元,同比增长42.89%51.53%,实缴税金3303万元,占全镇实缴税金总额的94.91%。其中绍兴依丽莱纺织产值达8994万元,同比增长612.11%2家亿元企业中,中益机械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面积8万平方米的钢构新厂房已动建;福威重工的多功能农用装载机项目产品已试制成功,并在广交会上受到了中外客商的青睐,续建项目所需的16公顷土地基本落实。

  【平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在工业功能区方面,2007年完成新征收土地45.4公顷,并全部进入农转用手续办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7%;通过加大对功能区的资金投入,厂房动建面积达10.0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9.93%,并且第三期功能区地块已全部落实意向项目。在个私集聚区方面,新建沈湖、八郑、北街个私集聚区,扩建沈家湾个私集聚区,新增个私企业65家,完成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厂房面积8000多平方米。

  【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牛场山20公顷茶叶基地被认定为国际有机茶基地;范洋湖、前岩湖被认定为省级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华顺牧业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注册“范洋牌”水产品商标和“翠翠绿”水果商标;发展良种茶、优质花木基地46.67公顷,建成南岙名茶青叶交易市场和全市最大的红叶石楠花卉基地;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优秀粮食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1000多人次,胡苗忠在全市名茶炒制擂台赛中荣获“茶王”称号。

  【集镇功能不断完善】以增强小城镇辐射功能,打造环境优美的中心镇为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镇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投资600多万元完成罗洋埂城防堤建设工程;投资50多万元完成农贸市场排污改造、金牛大道人行道建设、文学路修缮和老104国道绿化;投资25万元建造污水处理池,对集镇生活污水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投资4600万元完成110千伏变电所一期工程,并一次性试送电成功;投资6000万元的泰康示范生活小区动建。

  【农村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稳妥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全镇103个行政村调减为38个,调减幅度达63%。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八郑、沈湖村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白沙村被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沈湖畈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和黄岸畈等4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共新增耕地50.4公顷,建成标准农田271.8公顷。投资500多万元的八郑畈低产田改造工程已经动建。新建、修建机耕路34.5公里、排灌渠25.4公里,建成联网公路18公里;投资120万元在全镇农村建成垃圾站房536座,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平安创建卓有成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进一步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2007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恶性事件,发案率与同期相比明显下降;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信访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271起(其中来信41件、市长专线196件、来访34件、90人次),调处268件,调处率达98.9%。司法工作成效明显,镇司法所被评为省级示范司法所。在平安乡镇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二名。

  【社会事业不断加强】投资800多万元完成教育食宿工程改造,成功创建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2007年全镇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同类乡镇第一名。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2.5%。不断改善广播电视设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1%,调频广播通响率达100%。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沈塘之歌”、“八郑之歌”分别获得绍兴市新农村建设歌咏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不断强化计生工作,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6.04%。认真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共落实低保户458户,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6.4万元。着力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达77.3%,成功创建为绍兴市卫生强镇,镇卫生院被评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贯彻“作风建设年”活动精神,充分发挥全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走进困难,走进群众,走进矛盾,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特别是在“破解难题、优化环境”百日攻坚活动中,各机关干部分片下基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共走访农户437户,解决困难13件、突出矛盾6个,结对帮扶54人、落实帮扶资金5.3万元;共联系企业25家,帮助办理土地证24本,补办房产证33本;共摸排问题132个,解决问题118个,征求意见137条,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同。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离市区10公里,面积95.76平方公里,有25个行政村,16569户,44673人。地区生产总值7.31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4520万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5万元,同比增长32.6%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性投资4.06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纳税额4070万元,同比增长27%。合同利用外资29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89%;自营出口2519万美元,同比增长169.7%。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5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1.8%;工业性投资3.07亿元,占全镇的75.6%。新建了家园村、求家村、官地村等4个个私集聚区,新发展私营企业83家。全镇34家规模企业中机械产业的有12家,产值3.9亿元,占全镇规模企业的58%,机械块状特色与主导地位已初步形成。共扶持培育绍兴市级科技型企业24家,绿园网业、科灵机械等企业的5个新产品被列入省级科技项目,“双鸟”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了投资350万元长1335的黄泽江右岸农防堤标准化改造工程、投资140万元长216的茹葫砩重建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的东山王、渔溪畈等6个土地整理项目,投资280.67万元的大坑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0%,投资251万元的江北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银杏基地、桂花园、千鸽场、万鸡场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新组建专业合作社两个,新建食为天粮食加工企业、华丰名茶加工集聚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集镇(含园区)总体规划调整的初稿,滨江新村和中山新村两块土地的规划设计和出让,镇敬老院和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城市公交一体化的前期试点工作以及石桥——官地、嵊张线——胡宅、桥对岸——后枣园、前州——塘头等通村公路的路面改造。顺利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总数从54个减到25个。社会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被评为绍兴市平安乡镇、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信访三无乡镇。加大教育投入,中小学“五项工程”建设得到市领导肯定,总投资300万元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黄泽中学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评为全国“绿色学校”。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全镇25个村村村建有垃圾站房,36%的村建有公共厕所。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全镇开展了“农民就业、能人创业、百姓乐业”为主要内容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农家书社”为依托,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着力搞好“三个规范”,即规范建设、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开展三项活动,即党课宣讲活动、创业培训活动、典型树评活动。二是以“三重三促”为抓手,拓展创业创新平台。即重发展促创业,抓好产业平台建设;重服务促创业,抓好服务平台建设;重“双带”促创业,抓好基地平台建设。三是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强化创业创新保障,着重抓了核心、信心、同心、真心等“四心建设”。活动经验在绍兴市、嵊州市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在绍兴市推广。

  【绍兴市纪委基层规范化建设在黄泽试点】3月上旬开始至5月下旬,主要分调研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完善三个阶段进行。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健全制度体系、健全业务规程、提升纪委形象的“三健全一提升”工作,切实加强镇纪委规范化建设,达到强化班子队伍、强化制度保障、强化业务操作、强化硬件配套、强化综合能力的目标。纪委基层规范化建设先进经验得到绍兴市纪委书记王文序肯定和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华元批示,《反腐败导刊》以《“黄泽规范”:乡镇改革试水》为题予以刊登。

  【农民素质提升教育在黄泽试点】实施农民素质达标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思想素质、创业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和行为素质“五达标”的新型农民。主要做法有:一是把握标准,设置内容。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总体要求,从思想素质、创业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行为素质等方面设计达标内容,在全镇农村广泛兴起农民“素质五达标”活动。二是因地制宜,设计载体。以“道德评议会”、“农产品大赛”、“文化擂台”等活动为平台,推进形势政策进村、文明礼仪进村、知识信息进村、文化指导进村、健康卫生进村。三是树立典型,抓好示范。评选“勤劳致富户”、“文明美德户”、“诚信守法户”,争创“文明村”、“文明示范村”。

  【文化工作硕果累累】  5人被列入绍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前良《目连戏》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黄泽镇被评为绍兴市首批民间艺术之乡;塘头村“嵊州家庭主妇擂台赛”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间新闻》、《新闻30分》、《中国新闻》等栏目播出;种文化————金秋农民文艺擂台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和1个金奖、1个银奖,省“十戏节”民营剧团比赛中共有两个剧团获奖。

  【青石桥村(原塘头村)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原塘头村位于黄泽镇东约1.5公里,嵊张公路边,共有370户,1100人,村庄规划面积0.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3公顷。近年来,塘头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个私集聚区,发展个私经济,全村共有个私企业13家;兴办实事工程,投资68万元完成了环村及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投资45万元建成了集健身、休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村中心广场;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村级管理。塘头村先后获得了嵊州市先进党组织、文明示范村、卫生村,绍兴市小康示范村、体育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兰洲村发生局部小流域洪灾】  91下午420分至6时左右,黄泽镇兰洲村上游一带骤降暴雨,局部发生小流域洪灾。该次降雨时间短、雨量大,过程性雨量达到80毫米,导致兰洲村内大面积进水。据统计,3100道路受淹冲毁,最高水深处达1左右,220户房屋进水,最高水深处达0.6,总受灾人数642人,倒塌住房12间,受灾达718人,倒塌用房10间。16.67多公顷经济作物受灾,2公顷农田被冲毁,直接经济损失达418万元。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62.39平方公里,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141,27161人。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同比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22.1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19..87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349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488.46万元,同比增长19%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新增空间和盘活存量并举,加强平台构筑,在原后白竹、石二村新征工业用地3.84公顷;激励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在原有工业小区的土地、厂房基础上,运转闲置土地1.51公顷,提高集聚集约经营程度;对丝织、领带、渔网、纱窗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全年实现工业性技改投入502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67.4%,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55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完成自营出口9920万元;新扩建个私集聚区1(寺新村)2006年建成的4个个私集聚区投入生产,效益明显,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35亿元;全镇新增个私工业企业35家,新增规模企业4家,完成年度任务400%;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积极完善水电、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完成污水处理站的土建工程。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绍兴市级龙头企业春风茶厂,全年实现产值1.17亿元;鼓励农民以个体、合作社形式走出石璜求发展,市青草坡奶业合作社、石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社团新增外拓农业基地400公顷;实施品种优化战略,引导实施花卉容器育苗项目,新发展高规格花木田21.33公顷;全年销售花木160万株,销售额7000万元;另外,茶叶产量达860,产值653.6万元;姜葱生产面积110.47公顷,销售额3879万元;注重争创品牌,笙元一芯茶继被农业部评为无公害产品后,荣获国际绿色农产品品牌;市石璜蔬菜专业合作社、丁家松英农庄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溪东姜葱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基地;春风茶厂的“春力牌”茶叶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绍兴市名牌产品、嵊州市驰名商标。

  【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85万,完成了南北新街路面硬化工程;投资310万元,集观光、休闲、防洪一体的生态堤一期工程已竣工;投资5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点,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安装设备;投资30万元对镇垃圾填埋场进行扩建改造;原运输社的收储工作已基本完成,准备出让。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全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争创成为省级生态镇;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发挥城管中队的监管作用,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完善卫生保洁机制,继续做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镇内环境卫生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投资107万元,改建了原工艺美校,顺利完成了石璜镇校迁移工作,投资150万元对全镇中小学实施了食宿改造,创建成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强化服务职能,提供优质服务,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被评为绍兴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乡镇;健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建立责任医生联村制,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监督、重点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加强。农民健康工程顺利推开,积极开展医保农民健康体检,全面完成体检目标。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率为91.4%;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软、硬件的改造,被评为“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全年共摸排调处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82起,共受理信访案件115起,办结率均超过98%,被评为绍兴市“三无”信访乡镇。积极开展平安村创建扩面工作,创建面达80%,荣获“绍兴市示范综治中心”称号。民兵、征兵、民政、优抚、残联等工作有效开展。残联工作健康发展,镇残联被评为绍兴市先进集体。

  【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破解难题,优化环境”百日攻坚活动,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解决期限,并做到一周一督查,切实把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成为干部转变作风、群众得到实惠的过程。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形成了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作机制,2007年被评为“绍兴市机关效能建设示范乡镇”。

  【创建成为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全镇林业用地38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8%,其中省级公益林1200公顷,无公害茶叶基地500公顷,花卉苗木面积1066.67公顷,是典型的花卉苗木强镇。为创建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镇成立领导小组,制订了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全年林业收入达517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74.6%,五年林农增加幅度达52%。同时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共投入资金450万元改造渠道40公里、道路20公里,引种新品种11个,外设窗口57家。20079月,通过了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镇的验收。

  【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兴镇、农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在各类公益性生态项目上以四大工程为载体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即石璜江生态堤一期工程250万元、污水处理系统工程60万元、南北新街建设工程85万元、扩建垃圾填埋场工程25万元等),确保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落实。同时,积极搞好绿化、美化,全方位部署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已建立起“户集村收镇埋”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共清理卫生死角100多处,清理绿化带2000多平方米,清运垃圾废土350多吨,疏通下水河道250多米,疏挖河道1500多米,新建垃圾站房200多个,已建有卫生厕所10来个,新增绿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全镇人均绿地面积达10.8平方米,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超过90%9月通过了省级评估小组的初步验收。

  

  【概况】位于嵊州市北部的大王尖山麓,距市区21公里,地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37省道线穿镇而过,处绍兴、嵊州、诸暨三市公路的分岔口,故有“金三角”和“小山城”之誉称。梁载言《十道志》记载“舜耕于此,天降嘉谷”,谷来镇由此而得名。谷来镇政府驻地谷来二村。谷来镇是闻名全省的香榧之乡、茶叶之乡和小水电之乡。面积103.68平方公里,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8822户,26672人。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元,财政收入797.82万元。工业总产值42210万元,农业总产值10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7元。

  【走生态立镇之路】实施汤浦水库上游生态修复工程。除管好3247.4公顷生态公益林外,绿化造林440公顷,清理河道2公里,河堤砌坎加固800,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网络,勤勇村被评为绍兴市卫生村,袁郭岭村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完成4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个,完成西石、大坂2条通村公路建设。九里斜、金山湖2个村被命名为嵊州市环境整治村,勤勇村被评为绍兴市生态村。构建“生态休闲镇、山水特色城”。“富里山庄”完成建设,“竿竹山休闲观光园”前期工程基本完工。

  【参加中国茶叶博览会和省农博会】众兴茶机厂、北山茶机厂和全杰茶机厂三家企业参加了中国茶叶博览会,并分别荣获省茶机一、二、三等奖;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山森食品有限公司参加了中国食博会,山森食品有限公司等两家加工企业参加省农博会;山森食品有限公司还参加上海农产品展销。

    【农产品著名度不断提升】“山珍香榧”、“才兴香榧”、“山岗茶叶”3个产品被评为绍兴市著名商标;“野山谷牌野山辉白茶”、“野山谷牌野山龙井茶”、“野山谷牌竹笋干”、“山珍牌山珍香榧”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

  【中小学宿舍楼完工】  2007年,总投资330.5万元,完成谷来镇中学女生宿舍楼和双溪小学食堂宿舍楼建造,建筑面积分别为2423平方米和1276平方米。

  

  【概况】位于嵊州市北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65.83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6061户,人口16415人。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431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6510万元,农业总产值66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27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镇财政收入910.1万元。耕地868.2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452.5公顷,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326万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6个,新发展个私企业25家,新建仙岩、西鲍等工业个私集聚区。全年工业用电量4681.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4%;净利润5241万元,实缴税金3911万元。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抓好个私集聚区建设,仙岩、西鲍两个个私集聚区已申报农转用地5.73公顷,企业陆续入园开工。另一方面抓好工业技改项目实施,共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200万元,达到市考核指标的173%。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3.39亿元,销售12.6亿元,分别增长25%、2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39亿元,销售6.25亿元,分别增长40%、37%。新增年销售超亿元和超5000万元企业各2家,浙江威力和银河铝业入选市“一厂一策”重点企业,浙江威力还入选嵊州市工业企业30强,董事长董正荣荣获“嵊州市杰出企业家”称号,全镇工业经济竞赛考核获市第三层面第二名。

  【茶叶产业不断做强】大力抓好名茶机械炒制,推广新增名茶机械298台,积极开展名茶机械炒制技术培训,努力引进茶叶新品种,新建白茶基地2个,种植面积13.33公顷,通过抓技术、提质量,实现了单产虽降、单价提升、效益递增的目标。同时,茶叶外包大户在江西等地借地生财、外拓滚动,在异地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按照“惠民、增效、创收”原则,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成了占地13.33公顷、年销售10万羽生态鸡的全市最大的下村山生态鸡养殖基地。唐天竺、白岩、舜皇等村充分利用日照气候、年降水量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品优味好的高山蔬菜种植业。闹水和王舍岗名茶示范集聚区被评为市“十佳”基地。另外,全镇农业普查和山林延包工作分获全国级先进集体和绍兴市级先进集体。

  【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完成了仙岩中心学校和西鲍小学的学生宿舍楼工程,严坑新村建设民居房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大地坪畈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通过验收,五联水库和西坑水库的“千库保安工程”也顺利通过验收,104国道改造工程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基本到位,东鲍、强口、丁家山、岙底村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完成,禹山片各村行路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学校教育成果显著,2007年中考上线33人,投资230万元新建仙岩中心学校和西鲍小学的学生宿舍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计划生育奖扶人数6人;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孤寡老人1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扎实推进,农户参保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90.2%;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村创建“放心超市”或“放心店”;村级文化阵地不断扩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社会日趋和谐安定】全方位构筑了维稳工作的运行体系,建立了全镇维稳工作月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对全镇维稳工作进行分析评估;编制了镇、村(企)应急预案,针对全镇维稳态势,建立了镇维稳中心、工作片、村(企)三级纵向维稳网络,形成了派出所、司法所、村(企)日(夜)巡队多层面横向维稳队伍;前移工作平台,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在宇丰纸业开展“综治工作进民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建立企业综治室制度,同时以西鲍村建立村级规范化综治室为样板,全面推进了村级规范化综治室和维稳前哨站建设,并及时调处各类事关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矛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9月,顺利实施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全镇40个行政村和1个茶场调整为18个行政村,调减幅度56.1%,村均人口由原来的不足400人扩大到900人,实现了“经济调强、规模调大、班子调好、布局调优”的总体目标。以新村建立为契机,坚持“做实新村经济、扶强新村班子”这一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大村带小村、强村扶弱村、富村带穷村”,各村也因村制宜、整合资源,各显神通、各展所长,进一步增强了大村、强村的集聚能力。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72.52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9764户,26859人。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增长35.3%;农业总产值8952万元,增长10.97%;农民人均纯收入6374元,增长13%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工业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35.3%。完成技改投入3660万元,全年实到外资171万美元,被评为嵊州市2007年度开放型经济工作目标竞赛先进单位。新建晋一、灵鹅个私集聚区,扩建下任、坎头个私集聚区,共新建标准厂房11814平方米。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45万元完成显圣畈、念宅畈、灵鹅畈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路渠12公里,新增土地19.33公顷。完成投资220万的黄龙水库和小欢潭水库保安工程,投资90万元的金庭江坎头段防洪坝修复工程顺利完工。投资45万元修复台风损毁的上东江4号、5号、6号跌水及8号、9号、13号跌水两岸江堤。整修新合、千坑、大畚斗、水竹湾等病险水库,全面清理床光坑、上东水库西干渠。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36万元由原下任小学改建的金庭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金庭村中心幼儿园建成开园,并被评为绍兴市农村示范幼儿园;投资223万元,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的金庭镇中学、金庭镇中心小学的食宿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投资85万元,建筑面积922平方米的全市第一所农民培训学校土建工程已完工;投资80万元的金庭镇中心幼儿园异地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下任村通过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验收,羲之村通过嵊州市环境整治示范村验收,晋二、官田、济渡上报审批省级一般环境整治村。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建成,“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已初步形成。成功山、新岩、茶草湾的饮用水工程完工并开始供水。镇自来水厂厂房已建成,设备已调试安装完成,通往观下、华堂、新岩、坎头的管道正在建设之中。实施桃形李套种茶叶、杨梅连片种植、松树连片种植等山体覆绿项目,绿化面积达266.67公顷。

  【加快农民转移就业致富】推行党校、成校、农函大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定单、定点、定向”的培训模式。2007年全镇组织各类培训59期,累计受训劳动力5943人次,其中举办桃形李、花木蚕桑、茶叶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11人次;举办电工、厨师、手工绣品、电脑等转移劳动力培训1504人次(已转移劳动力154人);举办机械、五金、工艺绣品等企业岗位培训747人次。被评为绍兴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嵊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嵊州市妇字号来料加工示范乡镇。

  【开展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试点活动】投入25万元,新建了80科普宣传长廊,新开辟图书阅览室2个,添书2000册,添置新课桌100套,宣传画板100块,完成创建“科普示范市”试点乡镇的硬件建设任务。67,市委、市政府在金庭镇召开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市”现场会。

  【行政村规模调整】金庭镇成立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各联片领导、片长、驻村指导员根据各自职责,深入各村,开展落实具体工作,保证全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顺利完成。金庭镇原有行政村36个,行政规模调整后为9个,分别为华堂村、金庭村、后山村、晋溪村、高龙村、欢潭村、灵鹅村、济渡村、新合村,调整幅度为75%

  【举办首届金庭镇桃形李节】710810举办首届金庭镇桃形李节。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嵊州市“羲之”桃形李精品杭州推介会。通过参观品尝桃形李、省农业厅专家点评、羲之桃形李形象代言人表演节目、羲之桃形李合作社与大型水果超市签订桃形李产销合作意向协议、羲之桃形李合作社和羲之山庄与省内两家旅行社签订桃形李采摘观光游“农家乐”协议等议程,打响桃形李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举办桃形李精品擂台赛。邀请全镇桃形李种植大户参加比赛,通过打擂台的形式评出“桃形李王”。举办桃形李摄影采风活动。邀请市摄影协会成员来镇开展桃形李摄影采风,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并组织开展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举办农家乐桃形李采摘游。建立桃形李采摘观光游基地,配合不同旅游线路,逐步建起供游人休闲、观光、感受采摘乐趣的农家乐娱乐项目。金庭镇被评为省果品强镇。

  【被评为省平安农机示范镇】金庭镇有农机总动力12243千瓦,其中:拖拉机206台,联合收割机5台,配套农业机械81台。全镇按照建设平安农机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农机安全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安全教育活动正常,实行长效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抓安全、促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金庭镇被评为省平安农机示范镇。晋一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被评为省平安农机示范村。

  

  【概况】北漳镇位于嵊州市东部,上东江的上游,距市区21公里,面积89.13平方公里,1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6902户,18297人,有水田665.43公顷,山林6549.6公顷,旱地145.07公顷。麦饭石资源贮藏面积占全镇镇域面积的40%,享有同类矿“华东地区第一矿”之誉。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1.2%,镇级财政收入323.5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505元。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传统工业,推动发展规模企业,鼓励发展家庭工业,全镇工业经济建设上了新台阶。全镇工业总产值23436万元,完成计划的115%,同比增长11%;销售收入22465万元,同比增长10%;利润799万元,同比增长92.5%;工业生产性投入350万元,同比增长16.7%;有6个项目在谈,其中浙江美亚特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入1000万元的精密机械生产项目,已征收土地1.22公顷,政策处理已全部完成。美亚特将成为北漳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创税达到半壁江山的骨干企业。努力克服“瓶颈”制约,解决现有企业的用地困难,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利用闲置的预制场、工矿用地等为企业的发展拓宽空间。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立足北漳实际,因地制宜,做强做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积极推动白茶、麦饭石花生果蔬、油茶、薯干、杨桐柃木、香料烤烟、苗木花卉等七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二是“红豆山庄”、“红枫山庄”、“四季花苑”三个集农业经营、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休闲项目初具规模。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过科技示范、大户推广、龙头带动等办法,整合资源,努力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四是茶叶集聚区建设力度加大,块状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嵊州市诚信茶果专业合作社及原大约村的茶叶加工集聚区建设。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力度,全年镇财政投入40余万元修复小(三)型水库两座,病险山塘水库9座,修复堤坝险段2处,修建渠道1200,修复受13号、16号台风损坏的砩、渠2000余米。完成东部山体覆绿280公顷。

  【平安创建取得新业绩】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积极化解各类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一年中,共调处各类矛盾30起,调解成功29起,调解成功率在96%以上;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创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8个。一年来在辖区内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社会稳定有序。

  【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一是通过实施村庄整治重点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垃圾集中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5户,150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0%;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参保率100%。三是深化“亲情服务”。通过强化服务职能,提供优质服务,计生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四是投入70余万元改造镇中食堂,改善了办学条件;128人参加中考,普高上线87人,上线率达70%;同时在嵊州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26人次。四是文化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投入5万余元创建了北漳镇文化中心,为活动中心添置了图书室、乒乓桌、棋牌室、民乐室等;创建省级小康型的体育乡镇,开展迎奥运老年健身长跑活动,举行第六届老年运动会和重阳节文艺汇演。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北漳实际,明确目标,领导带头抓好落实,做到整个活动有序、有力、有效、有为。发动机关干部下村调研,要求做到细心走访、用心调研、真心结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出台了十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运作机制,使“作风建设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顺利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行政村数量调减到13个,调减幅度为71.1%,有效改变了行政村多、小、散的状况。二是抓住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契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分子选进新村班子。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是认真开展党员远程教育,镇党委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各支部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党员观看,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4931户,14044人。有水田602.93公顷,旱地164.5公顷,山林7063.13公顷,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562.1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4.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59元。

  【培育规模型企业取得成效】镇党委、政府通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加大对各企业的关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丝织、炒货、竹木加工三大块状经济进一步壮大。下王镇渭土竹木加工厂生产快速发展,成为全镇首家规模型工业企业。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继续做好农业特色产业质与量的发展。泉岗辉白在完成首期20公顷种植面积的基础上,2007年新增10公顷,基地规模明显扩大。梅坑烤笋着重做好市场拓展,抓质量、树品牌,为进一步扩展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高彦岭、日月樱桃产业也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高彦岭村主动接轨余姚市场,日月村则成立了樱桃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影响,吸引了客商。

  【推进实事工程建设】卫生、教育事业硬件设施再上台阶。投资130万元的镇中学宿舍楼建设完成;投资80万元的卫生院综合门诊大楼顺利结顶。同时继续推进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投资3万元完成横田岗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全镇17条通村公路设置间断式防护墙1万余个,设置防护栏杆3000余根。

  【坚持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两手抓】一方面做好山水文章,既做好山林保护,又实施了河道疏理,真正实现了山清水秀;另一方面合理开发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007年底,《下王镇旅游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并通过论证,清溪漂流项目开工建设。

  【开展全市村级服务员“市管镇聘村用”试点】为加强对村级计生服务员的管理,提升村级计生服务员整体素质,于20075月开展了全市村级计生服务员“市管镇聘村用”试点工作。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新聘用年龄轻、文化高、能力强的村级计生服务员19名。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距市区28公里,面积62.05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3990户,10373人。地区生产总值7023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4590万元,第二产业1300万元,第三产业11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2元,同比增长15.4%

  【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乡】根据生态立乡战略,完成生态乡创建规划:搞好“南山湖饮用水源头保护”方案调研;投资15万元完成双坑河道改造工程;玠溪村建造综合污水处理池,做好村庄环境整治,争创成为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与东阳市三单乡沟通,解决了青石矿环境污染问题;乡中心自来水厂投入使用,横山、梓溪、平头山等6个村完成村自来水改造;完成火箭水库等7座病险水库的维修改造;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辖区内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12月被省环保局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乡。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步提高】切实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1.5%,全乡累计报销38.68万元。

  【农业经济创特色】一是做强茶叶产业。按照打造“绿色茶都”的要求,以建设“南山万亩高效生态茶叶园区”为载体,着力做好茶业“知识化、良种化、名优化、绿色化、产业化”文章。一年来,举办各类茶叶培训班22期,培训茶农1700多人次;争取了省级“低效低产茶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全乡名茶机数量达到3300多台,名优茶产量45万公斤,产值3000多万元;省、绍兴市领导多次到名茶加工小区调研指导,并接待了多批参观学习群体,整项工作得到了副省长茅临生的批示表扬,使名茶集聚加工理念得以推广。投资20多万元的贵门“茶叶青叶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抓好特色基地。新建20公顷香榧基地,发展33.33公顷香料烟基地。坞岩坑、贵门、前王庄等村生猪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年出栏2000多头。

  【个私经济有突破】大力发展家庭来料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一年来,新发展个私企业15家;做好技改投入工作,全年技改投入350万。同时,利用茶叶生产淡季,举办缝纫技术培训班,有70多名妇女通过培训并取得了劳动局颁发的结业证书。10多名学员被春峰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择优录用。使农民在学到技术的同时,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并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题。

  【重点工程显实效】全市“双五千”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会在该乡召开。该乡通过主要领导带队回访、派干部挂职学习等方法,加强与各结对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帮扶资金的到位。全乡累计到位帮扶资金420万元(2007年到位220多万元),落实项目69个。到2007年底,23个结对村全面实现“双五千”目标。加快农电电网改造步伐,对长乐至官山岗主线线路进行了改造,线径从原来的50平方增大到120平方,从源头上改善了全乡春茶用电紧张的矛盾。楼村等6个村的村农电网进行了改造。

  【社会事业齐发展】顺利平稳地完成了全乡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通过调整,由原来的34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调整率为71%。调整后各村平均人口由原来的299人提高为1017人,村域面积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上升到5.66平方公里;投资67万元学生宿舍楼和投资70多万的学校“风雨操场”全面投入使用。家长放心工程顺利开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居同类学校上游,并通过“浙江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验收;认真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全年计生率为98.77%;不断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小品《工作餐》在全市“七一”广场文艺晚会上演出;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刑事发案比去年明显下降,连续6年被评为绍兴市、嵊州市信访三无乡镇,乡综治中心被命名为绍兴市综治示范中心。

  

  【概况】位于嵊州市南部,离市区23公里,面积84.4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5056户,13346人。围绕建设“生态里南、特色里南、和谐里南”战略,地区生产总值9236万元,全乡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20%,农业总产值635万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同比增长10%

  【个私经济规模继续发展壮大】针对2007年纺织行业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乡党委政府出台五项措施,继续推动以丝织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完善政策措施,把发展个私经济与干部的年度考核挂钩。二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破除瓶颈制约。加快了电力设施改造,缓解用电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和老房子,进一步推进个私集聚区建设,缓解用地难的问题。三是设计载体、优质服务,引导个私经济进一步壮大规模。积极实施“双十工程”(即带领十家个私大户闯市场,吸引十家外地企业结对里南)。组织部分个私大户到绍兴轻纺市场考察,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四是做好信贷部门与农户的牵线搭桥工作;五是利用空余厂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吸引外地企业到里南来发展,已有1家废丝加工厂、1家塑料粒子加工厂和1家服装领带企业落户里南。全乡已拥有个私工业小区9个(其中丝织小区7个),丝织机2000多台。

  【茶叶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一是狠抓茶叶质量。新建扩建了一批无公害茶叶基地,使全乡的无公害茶园达到800公顷,其中有机茶73.33公顷,良种茶366.67公顷;重视茶叶炒制技术培训,5月份,举办了里南乡首届“奖山茗杯”茶叶机械炒制比赛,从整体上提高茶农的炒制技术;二是注重品牌建设。新注册了1个茶叶产品商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组建了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了茶叶贩销队伍组织化程度和贩销员的素质。三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拉长茶叶产业链,重视重点生产基地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参与茶叶外拓市场的开发。

  【大青梅产业焕发新活力】青梅是传统产业,受前几年市场低迷的影响,多数处于半荒废状态。年初,在乡党委政府外出寻找商机时得知绍兴古越龙山果酒有限公司正在寻找青梅原料基地,主动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多次邀请该公司的总经理和日本专家组实地踏勘,于810签订了购销协议,以大大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同时,设立最低保护价,保护果农种植大青梅的积极性,从而使荒废多年的266.67公顷大青梅重新焕发生机,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新兴产业山核桃得到新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基地带动,服务推动等办法,鼓励农民和种养殖大户及工商业主投资山核桃,加强对已种植山核桃的管理,提高存活率,利用嫁接等科学技术尽可能缩短山核桃生长周期,尽快实现投产。一年来,新增山核桃种植面积33.33公顷,山鸟岭千亩山核桃基地初具规模,为里南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增添了后劲。

  【竹笋两用基地建设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在结对帮扶单位绍兴县福全镇的帮助下,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绍兴县富盛镇、兰亭镇等地对竹笋两用基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请绍兴县的专家进行了专题培训。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选择松树岭、里家湾等地进行竹笋两用基地改造试点,预计亩产值可提高上百甚至上千倍,成熟后再向全乡各村推广。

  【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充分利用里南良好的山水自然环境,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自驾游等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使以餐饮休闲为主的农庄经济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建2家农家乐山庄;同时,在蓬勃发展的个私工业的带动下,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也逐步发达;以建筑装潢、家政服务等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不断扩张,成为嵊州市的劳务输出大乡。

  【做好“千库保安”工程】投资400万元对金钓子水库和泥家山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并投资20多万元对茹胡村的清水塘水库、东坑湾山塘、八宿屋山塘、丰摇坪山塘等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小乌溪江上庄段、大溪段,汉溪江汉溪段进行了江道清理和堤坝加高加固,增强了防洪抗旱的能力。

  【岭根畈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投资40多万元对涉及岭根、西施岩、大溪等村,总面积为40公顷的岭根畈区域进行土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新建机耕路3014.3,新建三面光排灌水渠 1524.5,新增土地面积4.67多公顷,提高了区域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土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投资60余万元对和尚山、相家岭、岭根、小溪环4个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有效解决315户、600多人口的饮用水困难问题。

  【加快农村个私集聚区建设】累计投资120万元,新建成淡竹园、蒋家湾、岭下坑、下英山、和尚山等个私经济集聚小区,使全乡个私集聚区总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全乡性扶贫小区正在计划建造中,已进入报批阶段。上半年,山鸟岭茶叶有限公司投资6万余元新建了茶叶冷库,投资10多万元改建厂房,通过了QS认证。

  璜乡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部,离市区26公里,面积26.63平方公里,4个行政村,1463户,3872人,其中劳动力2471人。地区生产总值4489万元,有茶叶503公顷、竹林767.47公顷(其中竹笋两用林286.33公顷)、香榧基地282公顷、山林2552.47公顷。

  【效益农业欣欣向荣】新发展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个,是全市7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之一;改造老茶园,发展良种茶,推广新技术,新建名茶基地13.33公顷,新增名茶炒制机220台。新建香榧基地33.33多公顷,其中雾露尖占地20公顷的香榧基地其规模和投资力度在全市位居前列;新发展香榧育苗基地7.33公顷,新培育榧苗3万多株,香榧育苗已成为雅璜农民的致富产业。抓好竹笋两用基地的培育,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133.33多公顷,其中戴溪村被评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增高山蔬菜省级无公害基地近66.67公顷。

  【个私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做好雅璜、戴溪丝织集聚区的市场信息与技术服务,使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以推动茶叶产业化和品牌化为目标,继续抓好长坑、后溪两个茶叶加工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帮扶市振兴针织有限公司在雅璜发展设立加工点,新增了机械设备,增加了生产工序,带动家庭加工户50多户。

  【农民培训扎实开展】针对雅璜产业特色,以提高现代农业技术和致富能力为目标,举办机械名茶炒制、竹笋两用林、香榧培育管理等各类培训班31期,受训农民超1500人次,通过专项技术比武、外出参观取经、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答疑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山区劳动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积极鼓励移民下山,外出创业,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年新转移农民56人。

  【人居环境得到优化】以创建绍兴市文化示范乡为目标,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以裘家祠堂为基地新建雅璜乡文化站,设立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室、竹文化展示室和乒乓球室等文化阵地,并建成雅璜村口广场,设立健身路径,极大地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并争创成为绍兴市文化示范乡;以创建绍兴市级卫生乡为目标,完善硬件设施,规范日常管理,健全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日常保洁制度,提升全乡环境卫生治理水平;新建自来水站房,铺设自来水管道6公里,饮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中心学校的自来水、食堂、公厕进行改造,加大了灭“四害”工作力度;在雅璜村启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已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争创成为全市第一个绍兴市级卫生乡;以创建浙江省级生态乡为目标,投资164万元,完成了沈家培水库的“千库保安”工程;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做好全乡自来水的改造和重点河道、重点地段的改造工作;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禁止烧制木炭、乱砍滥伐,进行违规坟墓集中整治,建设生态公墓,全乡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3个中心村为重点,积极创建有山区特色的小康示范村。戴溪村加大了宅基地整治力度,已累计拆除旧房3600平方米,在村口建起了首批小康样板房,硬化了村内主干道,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整治了村庄环境,浆砌和美化了沿村河道,达到了嵊州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标准。长坑村以村内祠堂改造、通村河道疏通治理和全村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争创嵊州市环境整治示范村。雅璜村继续做好了省级小康示范村的巩固与提升工作,重点实施了第三期小康样板房建设和村口广场建设,山区特色进一步显现。同时,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圆满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全乡从原先11个村调整为4个行政村,整合了中心村资源,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加大了民间纠纷的摸排与调处力度。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平安雅璜”创建活动,加大领导力度,落实责任到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和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三年被命名为嵊州市和绍兴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组织每一位机关干部和三个市联系部门的每一位领导,均分别联系一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给予生活救助和生产帮扶,努力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大了社会事业投入发展力度。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教育发展软硬环境。以优质服务为主题,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服务水平,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文化、卫生工作达到市级先进水平。加大了电力通讯改造力度。全面开展了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完成原雅璜、东湾、焦坑等7个村的变压器扩容和电网改造工作;新建长坑、沿山等移动信号基站,提高了全乡的手机通讯质量,不断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31.89平方公里,4个行政村,2073户,5703人。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王院”的工作主线,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旅游三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全乡共有241.73公顷耕地;山林面积2733.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66.67公顷;茶叶总面积330.53公顷,总产量30吨;桑园总面积1172亩,蚕茧总产量16吨;香榧产量2.8吨;年末生猪存栏1643头,出栏1325头;牛存栏156头,出栏98头;羊存栏856头,出栏717头;家禽存栏5256羽,出栏4136羽;兔存栏1680只,出栏1171只;年末养蜂数为1120箱;种植药材170公顷,年产药材451吨。地区生产总值5159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0%,乡财政收入2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指标的259%;村级集体收入68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6046元,比上年增长10%

  【坚持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政策,注重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一是茶叶改茗。茶叶历来是王院农业经济的拳头产业,人均珠茶超2担,但由于传统的经营理念,茶农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积极引导广大茶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叶已从简单的粗制向名茶生产发展,全乡去年新增名茶机械100余台,春茶一季增收60余万元;外拓茶叶基地800公顷,成立了“嵊龙茶业合作社”,新建2个名茶加工集聚区和1个青叶市场。二是药材改优。王院乡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改变以“丹参”、“桔梗”为主的传统格局,发展以“白术”为主的药材生产,全年种植白术等33.33余公顷,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抓好香榧基地的培育管理,嫁接香榧1.8万株。

  【坚持发展个私经济】重点培育扶持王院佳隆化纤和石山屏纺织个私工业集聚区理顺关系,搞好服务,促使企业正常生产,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从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完成技改投入305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0万美元(晨怡电子),发展个私企业10家,认真开展了节能降耗工作。

  【坚持发展旅游三产】凭借景区发展的优势,从引导广大农民观念转变入手,促进了旅游生态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创建绍兴市级生态示范乡,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服务。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已逐渐成为旅游商品,茶叶、药材、竹笋、根雕等已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主导旅游商品,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促进了三产的发展。通过农民转移等多方面的培训,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完成了劳动力就业培训800人,转移剩余劳动力78人,完成农民转移技能200人次,劳务输出人员逐年增多,全乡三分之一人口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加快电力设施改造,解决茶农用电难。近几年来,名茶机械增幅较大,陈旧的电力设施已成为茶农发展经济的制约瓶颈,对此,及时与电力部门联系、协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完成了11个村电力设施的改造或扩容,有力地支持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注重教育投入。完成了投资25万元、建筑面积351平方米的乡中心学校师生食宿楼建造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绍兴市级生态示范乡为载体,重点开展了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为重点的饮用水保护工程,建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乡已建垃圾站房、中转站67个,制订和落实了相关机制,完善了“户收、村集、乡运”的垃圾收集系统和运输网络;并完成了后茶培等3个村饮用水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水利建设。完成了门樟坞等山塘水库和灌溉渠系的修理改造,以确保农业的丰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重视教育事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加人员5103人,覆盖面达91.2%。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99%。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完善上下联动的治安、调解网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法制宣传,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无越级上访,被评为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农村消费安全,健全监管网络,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征兵任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低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老人生活待遇逐步改善。

  【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注重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驾驭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认真执行“四条禁令”。自觉接受乡人大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健全。积极推行“阳光工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加强乡级财政建设,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拓宽增收渠道,涵养财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票据管理,杜绝“白条”现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行政村调整】顺利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把全乡19个村调整为4个村,调整幅度达到79%。根据嵊市委〔200724号关于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意见,王院乡认真研究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根据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有力有序、合情合法的工作,从原来的19个行政村调整为现在的4个新村,即将王院、郑岙、泄头、小雅、九里盘、安阳培、金钩、华坪、水门口9个村合并成立王院村,办公地点设在王院村。将丰田岭、洋大坑、山王3个村合并成立丰田岭村,办公地点设在丰田岭村。将石山屏、流沙、茗坞3个村合并成立石山屏村,办公地点设在石山屏村。将培坑、紫岩、后茶培、西山培4个村合并成立培坑村,办公地点设在紫岩村。929召开了王院乡新村成立大会,为王院、丰田岭、石山屏、培坑4个新村进行了授印。

  

  【概况】位于嵊州市区西35公里西白山北麓。境内峰峦连绵,西白山主峰1096,为市内最高山峰。因众溪水于通源(原岗下村)会合成流,上通剡源故名通源。工业以竹编、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有茶叶、稻谷、豆麦、番薯、毛竹。特产是香榧,为市重点产区之一。境内探明的矿藏有叶蜡石和石灰石。面积44.18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116户,6001人。地区生产总值7587万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增长11%。

  【实施工业兴乡战略】扶强扶大规上企业,鼓励绍兴三强塑胶有限公司外拓发展,解决了三强公司的用电困难和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开座谈会、专家讲座、蹲点调研等方式科学谋划精茶企业发展,引导14家农业企业以绿色有机食品为抓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企业提档升级;实现银企对接,帮助茶叶企业争取信贷指标,新增信贷资金120万元;积极发展家庭个私经济,加强与供电部门的联系,及时安装好新建集聚区变压器,确保正常开工投产;在西三村完成了名茶加工集聚区和青叶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标,努力做好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工作。嵊州市华中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有机香榧、绿色食品的保持认证,通过了食品QS认证工作;新增外拓农业基地320公顷,新增省级无公害产地和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各1个;高效生态榧茶套种技术示范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2007年试验示范资助项目;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农户筹资,政府、香榧大户配套,投资100万元在西山、吴联、通源等村开展连片榧茶套种,已实施榧茶套种面积13.33公顷。

  【完善“路网”和“水网”】2006年村村通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连网公路建设,已完成4个自然村的联网建设,全长6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启动了省供水项目,设计的供水方案已通过市水利局初审;上半年完成原道场、荷岭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同时突出公共服务理念,对全乡原13个行政村的水质进行了化验,确保了群众饮用水安全。

  【完成通源电站参股联建项目】为把通源电站开发建设成为通源资源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投资200万元重建通源电站。对此,乡紧紧抓住“双五千”结对扶贫政策机遇,主动出击,联络感情,科学规划项目,寻求双五千资助单位的最大帮助,争取扶贫资金71万元,投资通源电站参股联建项目,实现扶贫资金扶贫效益最大化,为扶贫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源乡中心幼儿园建成】  200710月通源乡中心幼儿园建成,填补了通源乡没有幼教中心这一空白。中心幼儿园投资近60万元,占地 942平方米,建筑面积546平方米。

  【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通源乡由原来13个行政村调整为6个行政村。原岗下、道场、荷岭、董家坑4个行政村合并组成通源村;原茶坊、新东坑2个村合并组成通益村;原三王堂、里大坑、茶培3个村合并组成西三村;原吴家湾、联丰2个村合并组成吴联村。松明培村、白雁坑村等2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加强农民培训转移工作】为转变农户思想观念,抓好茶业、香榧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通源乡立足山区资源优势,运用“集中学习+现场指导+培训考试”多种形式,加强农民转移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724人次,转移劳动力53人。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民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29公里,总面积2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2.5公顷。3个行政村,1433户,4226人。地区生产总值5217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511元。

  【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竹溪村投资150万元进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6.9公顷,硬化了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新建了垃圾站房,配备了专职清卫员和清卫车,实施了拆旧建新、宅基地整理等项目及亮化、绿化、洁化工程;开创性地实施了省级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修复、开发工作,构筑小康新农村特色文化氛围;改造计划生育服务室,组建农民乐队等群众性组织,丰富山区农民文化生活;巩固提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镇形象,被命名为嵊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及嵊州市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盛家坞村全面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为主的“五化工程”。投资40多万元,改善了村庄交通条件,启动拆旧建新示范村建设,实施土地整理等项目。被命名为嵊州市环境整治示范村。

  【实施优工兴农举措】乡党委、政府积极出台个私经济激励扶持政策,整合资源,投资151万元,新建成盛家坞个私集聚区,投资350万元,新发展个私企业12家;针对山区农业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强香榧、茶叶、毛竹三大特色产业。召开香榧采摘协调会,以确定香榧采摘日期,确保提高香榧品质,打响香榧品牌的知名度。

  【计划生育和合作医疗工作再创佳绩】竹溪乡将计生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健全发展村计生员网络管理,优化人口教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共出生29人,计生率为96.55%,当年落实长效措施率为61.3%,被命名为嵊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嵊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三无”乡镇。根据市委、市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乡村干部大力宣传,全乡参保率为92%,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流程日益规范,运作机制也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乡运、区域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集中机制,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立长效保洁管理机制。每年投入12万元健全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各村落实专职村庄、河道保洁员12人,其中竹溪中心村4人,乡专门落实垃圾清理工1人,并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同时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成立河道保洁员队伍,清理两岸的垃圾、障碍物,并定期清淤,保持河道畅通,重新恢复河道的生态,以切实保护小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

  【枫谷线竹溪段路灯亮化工程完工】枫谷线竹溪段路灯亮化工程是200732项重点实事工程之一,工程已完工,总投资8万元,新接路灯49盏,实现了竹溪村人民多年企盼的愿望,也标志着竹溪乡城镇建设又上了新台阶。

  【行政村规模调整】围绕“经济调强、规模调大、班子调好、布局调优”的总体目标,对全乡顺利实施了行政村规模调整。调整后,行政村数量由9个减少至3个,调减幅度为66.7%,村平均人口由463人增加到1389人,村域平均面积由3.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集聚集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平安竹溪”】积极做好“平安竹溪”的创建工作,建立维稳运行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专项排查和治理。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排查处理不安定因素。开展司法帮教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着力打造“平安竹溪”,被评为建设“平安嵊州”先进集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