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8年鉴
财政·税务

发布日期:2014-08-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概况】2007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0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优质服务有机结合,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对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调动企业做强做大的积极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乡镇个私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整合科技资金,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对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建立和完善项目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年累计拨付各项财政政策奖励补助资金2929.5万元。其中开放型经济政策奖励补助682万元,企业名牌产品奖励补助275万元,个私集聚区奖励补助501万元,科技项目创新奖励290万元。

  【加快新农村建设投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筹措粮食风险基金,建立粮食作物救灾种子储备制度,支持储备粮库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支持村庄规划、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综合整治工作和文明村镇建设,对省级、市级小康示范村给予补助和奖励,对购置农业机械进行政策补贴,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和“康庄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拨付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4240万元,其中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生态保护建设补助资金248万元,村基础设施规划补助资金965万元。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实施“食宿改造工程”等“四项工程”的基础上,新增“放心班车工程”;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政策,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助学工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安排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困难群体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推进“平安嵊州”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嵊新污水处理厂、上愈堰引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功能。2007年,全市新增财力15599万元,其中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民生支出13232万元,占新增财力的84.5%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刚性,在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政策性增资因素外,一律不追加基本支出预算;强化切块专项资金管理,按项目申报、项目筛选。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绩效考评等程序规范操作;强化资金拨付环节管理,对财政预算中安排的项目资金,加强对资金预算及用款计划的审定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通过会计核算中心按照明细预算进行报账核算;严格报账环节管理,由会计核算中心对部门和单位报账的发票,进行严格分类把关,对不属于预算中安排的专项支出内容的发票,拒绝报账支付。二是积极探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在年初制定了《嵊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行办法(草案)》,选定“工资”、“政府采购资金”、“基本建设资金”、“非预算单位专项资金”等作为试点,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对“政府采购资金”先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其他资金以后年度逐步推开,为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打下基础。

  【资金使用管理收效良好】采取三条措施避免发生财政资金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由市会计核算中心对部门的项目实行专账核算,正确反映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超出项目范围的支出实行拒付;组织力量不定期抽查部分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对2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检查及评价结果作为审核预算的依据;对部门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按中标金额拨付资金,结余的资金收回财政。通过上述环节管理,收效良好。

  【强化“三公”管理效益显著】财政局与市纪委(监察局)、人事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市级机关、乡镇(街道)临时用工使用管理的意见》、《关于规范公务车辆管理的意见》、《关于规范市级机关、乡镇(街道)补贴福利的意见》等文件,全年津补贴发放额超过3万元控制线的单位从去年的32家减少到18家,共征收调节基金427.2万元,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出台政府采购暂行办法】认真分析查找政府采购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大势,出台《嵊州市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审核,并直接拨付给中标供应商。这一办法的实施,使财政监督从事后转向事前,预防采购资金被采购单位移用现象的发生,强化发票管理和税收管理秩序,促进了供应商的公平竞争。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切实增强乡镇财政实力,发展和壮大税源经济,从2007年起将国税征收的增值税、所得税纳入了乡镇超收分成范围,在分成比例设置上,地方固定收入分成高于共享税分成,鼓励乡镇在抓工业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经过一年的实践,收效良好,达到了市本级和乡镇两级财政共管双赢的目的。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成立了市国有资产清查小组,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完成230家行政事业单位和64家国有企业的资产清查,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夯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提高经营者经营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完善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按国有资产交易的有关规定对国有资产出租、出让、转让过程实施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投资、转让和出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认真开展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全省升级试点工作,分别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查询和咨询平台、面向财政部门和执收单位的业务操作平台、面向缴款人办理缴款业务的代理银行执收平台。三个平台相互联通,实现了征管信息的实时共享,为非税收入征管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会计管理出成果】一是组织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工作,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工作。全市871人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450人合格,合格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55人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试,合格率达到89%。二是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建立了教育培训师资格持证上岗制度、培训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检查评估制度等制度,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2007年培训会计人员6000余人。三是建立会计人才库。在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信息数据库和会计学会会员名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总会计师库、财务总监库、行业财务主管库等,利用会计学会活动、组织高级会计人才参加省、市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邀请财务税务专家到嵊作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高级会计人才的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

  (黄小明)

  

  【概况】2007年,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始终围绕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的工作目标,落实“两升一降”工作要求,强化税收经济联动分析,提高税源管理和监控水平,确保了国税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共组织国税收入103298万元,历史性突破十亿元大关,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7%,同比增长24.06%,增收20033万元;共办理各类减免退税46255万元,其中出口退税39466万元,同比增长16.1%,较好地完成“为国聚财,支持发展”两项重任,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双赢。

  【连续五年实现零新欠】针对个别企业未能将税款及时缴纳入库的情况,通过强化欠税企业跟踪管理,制订清欠计划,按季进行欠税公告,加大欠税追缴力度。同时,采用“以票控税”、“以抵控欠”等办法,严防新欠的产生,已连续五年实现“无新欠”的目标,得到了省、绍兴市国税局的表扬。

  【征管质量获得新提升】金税工程继续高质量运行,全年认证发票3万多份,抄报税3.4万户次。会同地税、民政部门完成了民政福利企业年审工作;开发应用了海关完税凭证抵扣监控软件,加强对海关完税凭证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四小票”的管理;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全面落实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开展出口退(免)税预警评估,加强防范出口骗税工作;夯实所得税管理基础,建立分类管理办法,实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与纳税评估的有机结合;推广个体工商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管理系统,贯彻落实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个体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2007年度申报率、入库率和滞纳金加收率分别达到99.79%99.86%100%

  【精细化管理有新成效】深化管理创新:利用厨具行业生产过程中材料耗用、主要配件投入与产品产出的关联关系,锁定“料、工、费、税负”等投入产出要素,建立厨具行业税源因素监控模型,强化厨具行业的税源监控,进一步促进了税收的精细化管理,110户厨具企业入库税收6910万元,增长11.8%,为实现税收精细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注重“零负申报”监控:实行“行业税负预警制度”,对列入“预警告知”的企业,分户分析核实,查清“零负”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提交“工作底稿”。定期组织监控分析例会,结合实地核查,对连续零负申报的企业,管理员实施“上门辅导、下户核查”,发现问题较大的,财务信息失真的,移交稽查查处。税负率和零负申报质量有效提升:税负率3.15%,零负申报率16.99%

  【规范执法取得新提高】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抓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全年共清理税收规范性文件144件,为推进依法治税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通过全面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加大对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规范执法,化解执法风险,全年共计执法行为81911户次,其中规范执法81901户次,过错执法10户次,过错追究10人次。推广税源管理底稿制度,使税源管理工作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绩效能考核、结果可查询。通过实施税源管理员述职述廉制度,借助外部力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税收秩序整治有新突破】坚持以打造威慑型稽查为工作目标,突出提高办案效率和稽查成果两个重点,不断创新稽查方法,在实施稽查“两分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续查分工制、研究建立稽查案源库,认真开展了对房地产、食品药品、服装生产企业和大型商贸企业等四项专项检查,狠抓大要案查处工作,稽查工作成效明显。2007年检查各类企业119户,补缴税款1165.56万元,平均处罚率达61.25%,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案件21起。深入开展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和比对异常海关完税凭证的专项整治。加强税源一体化管理,对评估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充实评估人员,评估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评估————自查————检查的工作程式,不断修订完善纳税评估办法,探索评估标准,试行分类评估,规范操作程序和工作机制,纳税评估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2007年共评估企业82家,补缴税款355万元。

  【信息应用呈现新水平】针对国税系统涉及的软件多、功能强、要求高,但工作人员实际操作水平弱的现状,着力抓好中层干部信息化知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一般干部的操作技能等“三项培训”,累计开展各类计算机培训12250多人次,切实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此外,全新改版内网综合平台,充实内容,有效提高了内网的应用率;积极推进重点应用软件的优化维护,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不断完善系统维护和系统安全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着重消除安全漏洞和隐患,有效提升了信息化建设。

  【纳税服务推出新举措】坚持把“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契机,通过蹲点调研,对企业存在的困难进行摸排调研,进行重点帮扶,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提出了“四时六办”(窗口上岗服务准时、优质服务即时、预约服务按时、特殊情况下服务延时。符合政策坚决办、手续齐全立即办、急需办理预约办、行动不便登门办、存有困难帮助办、份外事情协助办)工作制度。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环境,深受广大纳税人的好评,被评为2007年度嵊州市行风建设十大亮点之一。为方便农民办税,切实解决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时开具发票难的问题,积极推广使用“农民办税方便卡”,使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的开票手续得到了简化,为农民致富起到了推动作用。

  (陈六江 杨亮亮)

  

  【概况】2007年,全市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07068万元,增收21441万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57788万元,增收10345万元,同口径增长21.8%,完成省局计划的112.3%。其他收入入库49280万元,增长29.8%,其中社会保障基金入库40207万元,增长31.3%

  【税收特点】一是地税收入增幅较大,大大高于全市同期生产总值的增幅,是近年来地税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二是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主要地位没有改变,但增长不平衡。企业所得税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回升,全年共入库10606万元,增收1595万元,同口径增长17.7%;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均保持高幅增长,分别入库21596万元和106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6%22.4%。三是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二、三产业税收分别入库24297万元和33426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7.43%25.34%。三产税收占比57.8%,比去年同期提升6.8个百分点。

  【营业税稳步增长】  2007年,营业税累计入库21596万元,同比增收3075万元,增长16.6%。增收因素: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增幅较大,分别增长46.7%17.9%;同时,国地税联合加强门征开票管理,也促进了营业税的增长,全年入库1196万元,同比增长140.1%。减收因素:营业税下降较为明显的是建筑业,该行业2007年入库5057万元,比上年减收754万元,同比下降13%。其主要原因是上年一次性税源如“甬金高速(代征)”工程已完工,减收744万元。此外,外来建筑工程和部分建筑公司工程项目减少,也使这部分营业税减收,如“地建公司”入库营业税下降42%

  【企业所得税增势回升】全年企业所得税入库10606万元,增收1595万元,同口径增长17.7%。增收因素:一是强化税收征管,一系列征收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防止企业纳税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促进了企业所得税的增加。二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企业所得税的增长,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40亿元,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领带、机械、电子电声和机电等支柱产业分别增长28.3%44.5%78.0%42.2%,汽摩配产业增长131.8%,反映在税收上,工业类企业所得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减收因素:一是出口企业受人民币汇率影响,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二是受政策影响,新办企业由国税局征收而无新增税源。

  【个人所得税高幅增长】个人所得税入库10657万元,增收1949万元,同比增长22.4%。增收因素主要有:开展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申报工作,补缴个人所得税款近400万元;加强重点企业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部分企业增幅较大;强化个体工商户管理,征收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4309万元,增长24.9%;按规定加强门征开票管理,如委托国税代征等,增收1000多万元。减收因素:个人所得税减收的企业不多,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该税种去年查补入库较多,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大;二是扣除标准增加导致减收。

  【其他税种增长迅速】土地增值税入库1953万元,增收1411万元,增长260.3%,主要原因是实行预征政策后,进一步加强了征管也促进了土地增值税的增收;土地使用税入库1994万元,增收1127万元,增长76.9%,主要是征收范围的扩大、税源的调查核实等因素,使该税收大幅提升;城建税入库5423万元,增收896万元,增长19.8%,增收主要是流转税税收增长的影响。同时,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烟叶税等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

  【深化三项工作措施】一是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财政体制,将国税征收的增值税、所得税纳入乡镇超收分成范围,在分成比例设置上,地方固定收入分成高于共享税分成,鼓励乡镇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全年第三产业入库33426万元,同口径增长25.3%。二是实施主辅分离办法,从原来实行独立核算的制造业和商业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投资服务、科技研发等服务业的经济实体,促使部分增值税源还原为纯地方税源。三是加强零星税收征管。通过加强发票管理、委托代征管理等措施,从源头上杜绝交通货物运输等营业税税源的流失。

  【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建立所得税预警机制。国地税联合对12个重点行业的查账征收类企业开展调查,制定行业最低所得率,对企业申报的所得率未达到预警率的,查明原因区别对待,有效地减少企业少报利润的现象。同时,对双定户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调高地方税税额,调低所得税税额,优化收入结构。二是借用社会力量管理税收。每月在《今日嵊州》上刊登《实缴税费排行榜》,公布全市工业企业前30强和全市前200家企业缴纳税费的情况,借助公众的力量促使企业加强自律,自觉依法纳税。三是建立“税源间接控管”长效机制,以数据管理为切入点,加强税源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深化税收分析预测和行业纳税评估,建立月度收入预测和收入分析工作制度。结合《税友2006》征管软件,布置落实建筑业、餐饮业为重点开展专项评估,共计对222户企业进行专项评估,共查补税款325万元。四是开展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工作。从8月起全面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对依法负有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的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申报及相关业务培训,到年底,全市纳入全员全额扣缴申报1983家。

  【征收社保费40207万元】采取完善征缴办法,强化考核力度,规范滞纳金制度,优化服务等措施,着力推进全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出台《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实施意见》、《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五费合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现社保费征收“参保登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流程统一、数据信息统一”等“五统一”,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均衡性,有力地促进了社保费的增长。2007年度共征缴入库社会保险费402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增收957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33136万元的121.34%。其中养老保险费2779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增收584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23724万元的117.15%,支付能力达到34个月,为社会保障稳定提供收入支持。

  【科技兴税出新招】认真做好《税友2006》推广应用工作,及时制定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税友2006》应用领导小组;以《税友2006》上线运行为契机,全面梳理原有各环节的业务流程,重新设置岗位,界定操作、审批权限,确保人员、岗位职责、操作权限相一致;组织开展数据清理、比对校验及补录等工作,对应用小组人员、前台人员、管理岗位分三批进行操作培训,确保《税友2006》成功运行。实行“一户通”电子缴税新模式。同时,在原有的网上报税和银税联网扣款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一户通”电子缴税系统,完善地税收入缴库管理工作,从10月份起成功实现税、费及基金通过“一户通”系统扣缴。

  【规范税收执法依据】对照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和每项具体行政执法职权及其依据条款进行认真梳理、归纳。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程序。配合局TF2006推广应用工作,规范有关审批程序,尤其是对大要案审理和行政处罚方面,更是严格按规定程序设置和完善,尽量做到规范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妥善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积极探索调解新机制,选用对纳税人影响最小的措施和方式,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税务行政争议。以查促管提高税法遵从度。建立健全案件分析机制,稽查建议机制,查补收入预警分析机制,及时发现税收违法活动的新特点和新动向,提高稽查针对性。除查处20件举报案子外,对金融保险、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上规模的餐饮行业、娱乐业、中石化、中国银行、移动公司等实行专项检查,检查企业194家,查补税款和罚款71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个。

  (黄小明)

  编辑 吕忠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