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街道
【概况】2004年,三江街道总面积61.48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户数18466户,年末人口48775人;工农业总产值70.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600万元;人均收入5857元。
工业企业稳步发展,有企业1366家,工业总产值70亿元,其中自行出口3.02亿美元,税金2.42亿元,利润4.62亿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38.2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3214万美元,实到外资6685万美元。工业集聚区A区基本建成,有入区企业7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家,港商独资企业9家,市外境内企业17家,总投资超过18亿元,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亿元,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累计投入3665万元。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资550万元的莲塘中学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500万元完成三江街道中心小学教学楼二期工程;投资15万元建成3所中学的多媒体教室。
【改造三塘片有线电视网络】为改善三塘片16个行政村近一万人的电视收视质量,总投资50万元全面启动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当年投入使用,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街道党校被评为绍兴市二级基层示范党校】2004年,三江街道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2000人次。经绍兴市复评,被评为“绍兴市二级基层示范党校”。
【绍兴市天方铁皮石斛栽培示范基地在马鞍桥村动工建设】绍兴市天方铁皮石斛栽培示范基地在马鞍桥村动工建设,总投资近6000万元,分四期完成。到年底,建成植物园组织培养工厂,有温、光、微、喷、灌控制系统的温室2000平方米,高质量的钢制大棚15000平方米,年产培苗1500万株,并将建立示范种植基地40公顷。
【实现村村通公路】积极实施康庄工程,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万元完成两湾公路并交付使用;投入1800万元,完成三王至花田七里岗,宅树下至打宅岙,忠铨至上杨,东兰线至上宕头、下宕头、里沙滩,嵊张线至曹家洋等通村公路建设,全长18公里,实现了全街道村村通公路。
【开展“双清双建”工作】6月底,各行政村、社区开展“双清双建”工作,改善街道人居环境。共建垃圾站房150座,清理卫生死角568处,清理河道7400米,在主要公路两旁覆绿植树700多株。
【五里浦村探索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04年,五里浦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三有一化”股份经济合作制试点工作,将原属共同所有的集体资产,拆股量化到人,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股分红,解决了农村社区所有制缺位问题。
【实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2004年,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街道办对14个村10200人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有效地解决失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缓解了社会矛盾。
(章国良 应惠政)
鹿山街道
【概况】2004年,鹿山街道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7.4公顷。辖5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7979户,人口49722人,其中农村人口31194人,居民人口18528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10万元,同比增长16.4%;工业产值10.7亿元,增长17.1%,其中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6家,实现产值4.9亿元;农业产值9244万元,增长12.7%;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增长8%。重点企业有西门冲片有限公司(产值6302万元)、浙江卡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产值4790万元)、求是服装有限公司(产值4427万元)、今日服饰有限公司(产值3743万元)、越兴针织制衣有限公司(产值2313万元)、绍兴鼎威电器有限公司(产值3566万元)、欧帝厨具有限公司(产值824万元),主要产品为厨具、领带、服装、电器、电机配件等。实施技改项目5项,完成技改投入1295万元,工业企业实现销售10.8亿元,利税1.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35.9%,实到外资50万美元,实现自营出口1959万美元,同比增长88%。
街道通过实施“提升、外拓”战略,充分利用地处近郊的优势,发展花木、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新发展花木基地66.7公顷;种植杨梅3万多株,建成连片杨梅基地66.7公顷;新建茭白绿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66.7公顷,以茭白为主的蔬菜基地近133.3公顷;到外地拓展基地206.7公顷;建立无公害粮食丰产示范方66.7公顷,种粮面积达605公顷。街道果业协会销售水果10万吨,被评为绍兴市级先进协会。“江夏牌茭白”、“玉之力牌玉米面”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江夏牌茭白”、“嵊禾牌茭白”成功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全街道初中升学考试特招线以上学生有11名,重点线以上有36名,其中小砩中学中考成绩在全市同类中学中名列第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5万元修缮新市中学食堂,新建雅致小学教室2个。创建省级卫生单位1个(嵊州二中)、绍兴市级卫生社区1个(东南社区)、绍兴市级卫生单位1个(殡仪馆)、嵊州市级卫生社区1个(捣臼爿社区)、嵊州市级卫生单位2个(卡尔公司、眼科医院)、嵊州市级卫生村2个(大浦桥、唐家园村)。
【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街道投资300余万元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其中投资230万元对王夹岙水库、朝阳水库、舍姆岗水库、洋湖塘,新昌江中南田护岸工程等水利设施进行治险加固;投资53万元增设机埠17座,灌溉农田400公顷。投资20万元完成上舍村自来水工程。
【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街道实施康庄工程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上舍、中南田、中碧溪、上碧溪、施任、新大洋、里半塘等村21.85公里的路基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街道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
【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街道通过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广泛调研,调查摸底,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群众思想工作,依靠社区各级党员干部,平稳、圆满地完成了东南、高版两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量化资产达1.6亿元。
【下马花木市场建成】2月,投资250万元,占地1.7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下马花木市场建成。市场设有营业用房50间,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全年花木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
【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工作】2004年,对37个村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实施土地调整,权证到户,并完善了档案管理。
【投资52万元建成敬老院2家】街道投资52万元建成城郊敬老院和中碧溪敬老院,建筑面积分别为500平方米和600平方米,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0名,使城镇“三无”人员和“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超额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标任务】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共有10917户、2916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参加率达94.24%,农民缴纳个人统筹金57.33万元。
【东南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以“五比五好”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东南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文化特色社区、生育文化特色社区、关工委示范点、老龄委示范点和绍兴市级卫生社区。
【“双清”工作出成效】街道响应市委、市政府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号召,落实措施,扎实搞好“双清”工作,清理垃圾2500多吨、垃圾死角110处,清除废品收购站5个,设立垃圾站房445座,疏通下水道5000多米,清理河道1000多米,清除窨井800口,拆除破烂避阳蓬、广告牌320多块,清除污目广告3600多条,设立公益广告160块。
【开展“五大整治”活动】街道积极开展“五大整治”活动,共集中整治20余次,参加人员600多人次。在城郊结合部整治中,取缔了60多个摊位近500米长的小砩马路市场和6个废品收购点,平整场地2000平方米,清理绿化带490平方米,疏通下水道2625米,清洁河道260米,新打围墙200米。在违章建筑整治中,拆除违章建筑8处1432平方米。在市容市貌环境整治中,清理污目广告1200多处,新建卫生公厕2处,新增封闭式垃圾房8座。
【创建“枫桥式”平安街道】2004年,以创建“枫桥式”平安街道为目标,积极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通过深入摸排,掌握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不安定因素,全力做好疏导化解控制工作,消除隐患。在农村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整顿文化市场。对84名工作片治安负责人、村(社区)治调主任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纠纷案件调解程序培训,对村级干部开展法制教育,对街道维稳小组成员进行法律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高版、东南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市第二、三季度治安秩序示范社区。
【基层组织建设有新突破】街道以“先锋工程”为载体,开展“五比三争一看齐”活动,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全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15名,发展党员20多名,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支部9个,联合党支部2个。
(赵 霞)
剡湖街道
【概况】2004年,剡湖街道总户数26527户,户籍人口72290人。
紧紧围绕“做强特色,调优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43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353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81万元,有耕地642.4公顷。工业总产值150978万元,比上年增加23.66%,实现销售额14.8亿元,利税总额1.1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6436万元,出口交货值6.73亿元,自营出口4200万美元。
街道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790万美元,实到外资54.85万美元。浙江省金鹰集团投资4720万元,落户城北开发区。
开展街道创建活动,剡湖街道成人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东浦社区获得省示范社区称号。做好实事工程,风火岗村地质灾害一期移民工程竣工,艇湖、桥东两村集体资产改制顺利完成。
开展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法制法规及各种有益教育活动,举办各类教育活动21期、文体活动33次。注重青少年道德教育,东浦社区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社区”。
社区新增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路灯照明线3条、保洁路3条、垃圾箱20个,新建水泥路6条,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组建卫生服务站、邮政服务站、家政服务中心、爱心服务站,组成助残服务、康复服务、党员帮困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巾帼志愿者服务、老年互助等服务队伍,常年提供义务服务。
【剡湖成人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剡湖街道成人学校的前身是城关镇成人学校,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从2001年起,先后与宁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陕西师大等7所大学联合办学,2004年有业余学历进修学员1100名,全日制职业高中学生502名。学校狠抓升学和就业两个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毕业去向问题,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投入100万元改善学校硬件设施。3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高等院校校外学习中心。
【地质灾害一期移民工程竣工】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后与8个行政村50户地质灾害户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协议。12月,总投资500多万元的风火岗村地质灾害一期移民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首期37户村民搬入新居。
【东浦社区获浙江省示范社区称号】东浦社区按照省级示范社区标准,率先规范社区管理制度,投资1.5万元设立社区公告栏,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了解和监督;投资1万元增设阅报宣传栏、廉政文化窗、剪影长廊,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增艺术健身中心、青年影迷俱乐部;投资10多万元建立社区休闲广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多元创办社区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为党员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4年,东浦社区居委会获得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称号。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省委副书记梁平波、夏宝龙,省委宣传部长陈敏尔,省关工委主任王耀亭等领导先后到东浦社区考察、调研、指导工作。
【艇湖和桥东两村施行集体资产改制】在东浦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对艇湖和桥东两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制改革。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股分红,新的经济组织分别定名为“艇湖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桥东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行使原村级集体资产的经营权。
【街道关工委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2002年1月成立以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开展道德法制及心理健康教育,共组织讲座22场次,受教育达万余人次,主要活动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马老精神,做马老传人”、“青少年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三毕业班案例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等。同时开展社区“老少共建”系列活动,如“老少牵手道德故事会”、“老少牵手夏季纳凉谈心晚会”等。由于街道关工委的出色工作,2004年12月被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王 哲 王尧荣)
浦口街道
【概况】2004年,浦口街道总户数11986户、总人口33888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9亿元,其中工业8.8亿元,农业1.1亿元,第三产业66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31元,财政收入148.8万元。
街道有各类企业546家,比上年增加30.4%,其中销售500万以上企业10家,比上年增加8家,形成了以机械、印染、织造、皮革等多种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工业销售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龙头企业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销售额达5000万元,浙东印染有限公司销售额达2500万元。
街道有水田1557.3公顷,旱地177.9公顷,粮食总产量7944吨;山林3588.6公顷;茶园111.8公顷,总产量200吨;果园143.4公顷,总产量757吨;桑园64.7公顷;蚕茧总产量77吨。做好农业基地转移,重点发展坡地经济、休闲农业和家庭养殖业,重点扶持湛头小辣椒和大屋为中心的千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浦丰”牌系列农产品声誉鹊起。全年长毛兔饲养量17万只,兔毛年产销售量10万公斤,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以“双创双整治”和“农村康庄工程”为载体,实施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服务开发区,建设新城区”为目标,以“企业进园区,农民进社区,村庄变城市,农民变居民”为方向,建设平安浦口、小康浦口、和谐浦口。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特色村创建,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活动,棠头溪村组建创作、演唱、体育等7支队伍;蒋家埠村建立首个村级图书室。发挥团、妇、校等群体优势,扎实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开展“有线电视村村通”和“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重视教育卫生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开展绍兴市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争创活动,浦口中学被评为省示范初中。改造浦口卫生院门诊楼,建立村级卫生员联系制度,落实精神病防治工作。开展省级生育文化特色园区创建活动。
【加快开发区建设】为使开发区(浦口)尽快形成工业区,街道党委、办事处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式跟踪服务。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350万元,招商引资50万美元。帮助6家入园企业加快建设,总投资2.5亿元,其中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成为开发区浦口分区首家投产的入园企业。
【被征地农民再就业见成效】街道为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在各村建立就业信息窗口,及时向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多次对农民进行就业指导,举办领带、厨师等专项培训班,受训人数达2000人。组织市内13家企业到浦口举办现场招工洽谈会,有170人达成就业意向。
【200户拆迁户住进安置示范小区】因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建设需要,街道办在浦南大道边建安置示范小区,四村和棠头溪200户拆迁户住进了小区新房。
【开展“双清双整治”工作】为改善村容村貌,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街道开展“双清双整治”工作,新建密闭式垃圾房90座,开放式垃圾站房870座,垃圾填埋场30个,清理河道垃圾500多吨。
【实施康庄工程】投资300万元,硬化浦口至下中西,蒋林至官余、板坑村级公路11公里,涉及5个村,并对浦口街道大街的路面进行了硬化。
【上林敬老院建成】为使“五保”老人老有所养,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街道投资50万元在上林新建敬老院1座,安置“五保”老人50人。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根据《嵊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街道被征地农民实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8081人,应保对象参保率达100%。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街道有农业人口33211人。街道党委、办事处通过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及时了解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至年底,全街道8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打造“平安浦口”】街道出台《街道机关干部接待群众上访应急预案》,健全两级维稳队伍,建立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和信访工作奖惩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浦口,为开发区建设保驾护航,做到预警在先,处置在先,遇事必议,逢会必讲,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注重从源头消除隐患。信访案件和越级上访案件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0.9%和37.5%,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7件,化解越级上访9件。
(叶宏春 章伯荣)
甘霖镇
【概况】2004年,甘霖镇总户数33378户,人口88014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亿元;财政收入870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83%;农民人均收入6989元,高于全市平均数17个百分点。被嵊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年度先进党委与先进集体。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0.23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销售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19%。完成技改投入3.49亿元。入区企业69家,其中中外合资6家,市外境内2家;投产40家,另有26家企业在建或已动工。恒鼎科技、天禾生态高科技项目部分厂房已竣工投产,成为工业集聚区新亮点。全镇实现合同利用外资835.6万美元,实到外资402.5万美元;生产出口产品企业达36家,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2.9亿元,同比增长29%。增加自营出口拥有权企业5家,自营出口额达385万美元。新增个私经济集聚点9个,个私企业772家,黄箭坂、东山楼村在全市家庭个私经济“五比”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探索粮食投入机制,引导和扶持种粮大户。在孔村开展浙江省超级稻“8812工程”高产示范方试验,面积达7.5公顷,平均亩产818.9公斤(12283.5公斤/公顷),刷新全省单季稻单产记录。鼓励3家园林绿化企业申报资质,其中蓝天绿业获得3级资质,格鑫林、越盛园林获得四级质资。继续推进标准绿色化农业生产,“甘霖”牌樱桃产地、“品之喜”牌水蜜桃产地、“甘霖”牌中华鳖产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上路西村特色苗木基地被认定为绍兴市农业星火示范基地。芊思花苑、剡溪渔业园成为甘霖镇休闲效益农业的一大亮点。投入120万元实施后门坑分洪渠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镇西畈的内涝和集镇的排洪;投资150万元,启动小乌溪江大岩坂段700米标准堤建设工程;投资65万元改造崇仁江白泥墩段工程。圆满完成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除按上级要求暂缓的村以外,合同签订率与权证发放率均达99.9%。
全面实施康庄工程,累计投资l100余万元完成20个村路面硬化,总长度达18公里;15个村路基改造,总长度达15公里。投资400万元的第二自来水厂竣工;投资180多万元的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投资230万元完成桃源路二期改造工程及配套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开展村镇环境整治,投资10万元对长乐江沿江两岸长达4000多米的墓地进行覆绿;投资8万元实施黄帽岭废玻璃钢瓦填埋及覆绿工程,覆绿面积达3000平方米,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清理河道5450米,垃圾2440吨,其中镇区、村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的露天垃圾1851吨,新建垃圾站房136座。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工作,对罗家山、金横、外坪、后庄、东山楼和福全山等6个地质灾害点的地质灾害户逐户勘查走访,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的有60户、203人,已避险安置28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建设、双整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绍兴市卫生镇”称号。
开展村落文化普查,投资100多万元修缮东王香火堂、施家岙古戏台等,成功举办黄箭坂村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兴建镇文化活动中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被评为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投资50万元,启动名师工程,引进激励机制,打造名师队伍。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5户,新增室外调频广播喇叭233只、室内广播喇叭230只,广播通村率和通响率居全市之首。人口与计生综合改革初见成效,代表绍兴市顺利通过国家计生委的评估考核验收,被市政府评为人口与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完成市下达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任务,全镇参保率达76.5%。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与各行政村签订治安责任状,在全镇范围建立镇村两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平安嵊州”先进集体。
【上路西村举行“奔小康、庆元旦”文艺演唱会】1月1日,上路西村两委会为宣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举行“奔小康、庆元旦”文艺演唱会。村民们用快板、歌舞、戏曲等表演形式,自编、自演了20多个节目。
【推行工作月报表制度】4月,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甘霖镇推行工作月报表制度,各片、办每月5日前将上月工作动态和本月工作安排整理成文,由镇党建办统一汇总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开展全民健身竞赛活动】6月,在镇中体育馆举办全民健身竞赛活动,来自企业、学校、机关、医院、行政村、老年体协等单位的运动员参加了篮球、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比赛项目。老年组还进行飞镖、地滚球、桥牌、万米健身走等活动,累计参赛人员达2000余人。
【《中国越剧大考》首发式在东王村举行】8月28日,《中国越剧大考》首发式在越剧诞生地————东王村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而颐,省文化厅有关领导,《中国越剧大考》顾问、编委,范瑞娟、傅全香、金采凤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及市领导杨文孝、何国英、夏春燕等参加首发式、新闻发布会。
【黄箭坂村举行农民文化艺术节】8月28至30日,为迎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黄箭坂村举行 “农民文化艺术节”。绍兴市老领导袁长寿及市领导陈月亮、杨文孝、何国英、夏春燕出席开幕式。艺术节开展村史民俗、民间艺术、琴棋书画、才艺大赛等10多个活动,集中展示了新世纪农民的形象。由村一级自行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嵊州市尚属首次。
【代表绍兴市接受国家人口与计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中期评估】 8月14日,甘霖镇作为绍兴市唯一代表单位接受国家人口与计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听取镇长俞忠毅关于全镇人口与计生综合改革工作的汇报后,实地考察了蛟镇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
【省委书记习近平到甘霖考察】12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一行到甘霖镇考察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参观了黄箭坂村和越剧诞生地东王村,对甘霖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资源保护的成功做法表示肯定。
【开展年轻干部下村任职“六个一”活动】为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大中专毕业的干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种好一丘田、建好一个基地、帮助一户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转移一批劳动力、发展一个个私企业”。首批下派年轻干部8名,分别到各村担任支委和村主任助理。
【上路西特色苗木基地被认定为绍兴市农业星火示范基地】2003年,上路西村有特色苗木基地73.3公顷,全年销售收入666万元,村民人均净收入的65%以上来自苗木收入。2004年,全村有苗木经纪人50多名,带动周边村苗木生产的发展,上路西特色苗木基地被认定为绍兴市农业星火示范基地。
【通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验收】11月25日,省文化厅验收组一行实地走访黄箭坂村文化活动中心、越剧诞生地东王村和甘霖镇文化活动中心。验收组成员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对甘霖镇的基层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肯定,并就如何打造村级文化精品提出了宝贵意见,顺利通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验收。
【争创绍兴市级卫生镇有成效】围绕创建绍兴市卫生镇目标,镇政府积极开展系列创建工作,设立创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6个创卫专业组和1个督查组,各重点村、单位也相应键全爱卫会组织,广泛宣传,创造“人人创卫”的良好氛围。同时,投资350多万元,清除露天粪缸457个,新建水冲式公厕8座;启动母亲河保护工程,全面治理小乌溪江,整治崇仁江白泥墩河段等;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强化对镇区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确保第二自来水厂的正常投产运行;修建垃圾中转站,实现全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荣获“绍兴市卫生镇”称号。
(金才汉)
崇仁镇
【概况】2004年,崇仁镇总户数31770户,总人口86140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359万元,同比增长19.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0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500万元;税收总收入2789.51万元,同比增长15.22%,其中镇级财政税收收入230万元,同比增长21.04%;农民人均纯收入5808元,同比增长17.4%;人口自然增长率1.19‰。
全镇合同利用外资1320万美元,同比增长10倍;实到外资409.3万美元,同比增长10倍多。其中合同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000万元,用于开发地雅园温泉项目。新增获权企业5家,新增用权企业2家,5家企业10次赴中东、巴西、日本、丹麦等国家、地区参加国际交流和合作。全年外贸出口交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36.6%,自营出口额107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
组织实施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程————镇南大道改造和环镇公路建设,动工建设总长19.8公里的4条县乡公路,完成总长为65.2公里的33条通村公路工程。
特色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围绕茶叶、花木、粮食、长毛兔、生猪、水果、竹笋、水产等八大产业,培育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全年新增6.7公顷以上种植基地4个,规模型养殖场17家。积极培育农业企业,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新增农业合作社、销售公司等农业贸易组织6个。同时,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农业企业、基地新增收2680万元,实现销售1.45亿元。是年,崇仁镇被评为全市绿色农业先进乡镇。投入710万元,整理农田544.3公顷,新修机耕路25.9公里,新修渠道21.4公里。投资560万元,完成王宅坑、十亩岭下、坑东、广明塘等病险水库的治理;红领巾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正在实施之中。
全镇计生率为98.7%,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被命名为首批绍兴市级文化示范镇。投资40万元建成淡山小学,改善山区办学条件;投资45万元动工兴建富润小学实验楼,前村小学、范村小学及富润其余3个教育点并入富润小学,师资质量进一步优化。修缮全镇破旧校舍与危房,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设施。注重社区服务,构建“一个中心,五个分站”的社区服务网络,聘请133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建立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网络,形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开展“双清”工作,清理露天垃圾400多吨、户外广告100多块、破烂遮阳篷70多幅,逐步完善环卫设施,建立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年创建卫生村3个,卫生单位2个。
【建成集聚小区5个】2004年,全镇初步建成集聚小区5个,建造厂房近1.5万平方米。总投入1500万元,新增个私企业418家。在全市发展家庭个私经济“五比”竞赛中,四五村获得一等奖,马仁村获得二等奖,逵溪、上安田、陆家、东风茶场获得三等奖。
【打造农业品牌】镇政府积极打造农业品牌,“百岗雾尖”茶叶被评为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同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银奖;“桂岩雾尖”茶叶、“溪滩”榨面、“越香园”水果、“剡溪”竹笋被评为国家级天然无公害农产品;“陈氏炖鸭”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溪滩”牌米面被评为绍兴市名牌产品。
【农民培训出成果】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培育农民8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多份。开展农技人员与农业大户和其他企业结对帮扶活动,涌现出64户市级科技示范户,20名农民助理工程师和12名农民技术员。其中应桂岩村陈国仁荣获全省茶叶炒制大赛第一名,赵马村费贤华被评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溪滩村费松青被评为全省优秀种粮大户。
【小康示范村建设成绩突出】 2004年,张家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泥塘村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村和嵊州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木马峧、马家坑、横下、董郎岗、逵溪、安家村等一大批新兴的小康村正在建设中。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完成】崇仁镇为全省首批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试点乡镇,累计投资2800万元启动饮用水工程,自来水覆盖村达101个,通村率77.7%,受益人口7.8万,自来水普及率达89%。
【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镇政府对古镇的台门、祠堂、古井作了调查,并绘制平面图,建立相关档案,委托省古建筑设计院完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同时,成立裘氏文化研究小组,弘扬裘氏义门文化。
【实施惠民工程】全镇开展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工作,405户受灾农户得到安置;开展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活动,参保农民达6.4万人,覆盖率78.3%。投资150万元扩建崇仁镇敬老院、前村敬老院,提高供养能力。基本完成31户、109人的滩坑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爱心工程,63名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学,98名贫困学生得到援助。
【维稳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做好“平安崇仁”的创建工作,建立维稳运行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专项排查和治理。妥善解决群众提出的496个实际问题,排查处理不安定因素671个,化解率为98%;调处民间纠纷139件,调处成功率100%;开展司法帮教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受到绍兴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沈文武)
长乐镇
【概况】2004年,长乐镇总户数26949户,人口70065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8.26亿元,财政收入450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981元。农业总产值2.54亿元,种植粮食作物3575公顷,产量20700.6吨;水果410公顷,产量7145吨;桑叶213.3公顷,产蚕茧177.6吨;香榧680公顷;花卉苗木780.3公顷;蔬菜333.3公顷;猪存栏25000头;牛存栏1006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剡溪冷水茭白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市果业协会长乐分会。有2家农业企业获得自营出口资格。天然茶业、森禾茶业在广州、上海、杭州设立了13个销售网点。通过绿溪江小流域治理、剡源水库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增强了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全镇有乡镇企业2445家,工业总产值45.8亿元,销售收入41.68亿元,技改投入2.4亿元,工业利税2.13亿元,出口交货值2.96亿元,工业用电3410万千瓦时。工业集聚区建设有新的进展,新增入区企业10家,集聚区企业已达82家,工业集聚区投资密度达1935万元/公顷;为应对电力紧张状况,鼓励175家企业购置发电机组203台,装机总容量超过1万千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16家企业解决1200万元资金用于技改。改造传统产业,支持新产品开发,三得电器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智能型取暖器通过了CE认证;全镇122家企业获得3C认证。实施科技人才战略,组织企业管理、经济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外经贸知识等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企业家和业务骨干1200多人次。新发展个私户440家,新增收入6000万元。拓展市场,乐丰公司投资8万元在迪拜设立分公司,出口电机产品,销售额达15万美元;澳尔公司的油烟机、电动自行车出口法国,实现电机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投资260万元建成迎宾广场;投资400多万元改造农贸市场;投资700多万元实施自来水改建工程,从辽湾水库引水,铺设管道6000米,有5个村受益;建成紫竹小区,安置移民85户。在沃基、开元一村建设小康示范村的同时,福全村、上南庄村的小康村建设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建设沃基文化乐园,完善四一村、乐丰公司等一批中心村、骨干企业科教文体中心;成立绍兴市首家镇级文联;举办广场群众文艺会演、特色文化大会串等大型文体活动;长乐农民乐队参加了七艺节等多次文化活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镇敬老院新接纳3名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镇共有326户、454名农村村民,6户13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年发放保障金18.3万元;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绍兴市“双优乡镇”;滩坑水库移民工作完成对接。
【实施康庄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27条、15万平方米,新建通村公路1条,惠及36个村。
【镇行政中心投入使用】投入3525.62万元的长乐镇行政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镇政府、国土所、税务所、长乐信用社等机关、单位陆续进入行政中心办公。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长乐镇召开】3月,市委、市政府在长乐镇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各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和有关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肯定了长乐镇的双整治双建设工作,会后参观了沃基村、四一村、群力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开展“双清双整治”活动】3月,开展“双清双整治”活动,集中整治了汽车站、大街等23个重点场所,清理垃圾5000多吨,污目广告4000多条,新建封闭式垃圾房21座。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投工1万多个。其中机关干部、党员义务献工190个,学生2000多人次。
【工商所实行一小时领照制度】年初,工商所实施受理窗口一小时领照制度,凡收到符合规定的申办资料后,工作人员按程序规范审查、核准、打印、收费,在一小时内将营业执照送到申办人员手中。此项制度的实施,被市政府评为“十大行风亮点”之一。
【预备役举行演习】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三团一营三连(长乐镇预备役部队)在其他兄弟连队的配合下,在南山水库举行“山地进攻”联合演习,顺利完成“营进攻”演练任务。
【人武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长乐召开】镇人武部投资12万元建设指挥室,配备物资装备,达到基层武装战备规范化建设要求。7月,市人武部在长乐镇召开全市人武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肯定了镇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向全市推广长乐镇人武部规范化建设的经验。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到长乐调研】6月28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绍兴市副市长李露儿等陪同下,到长乐镇调研群众文化工作,观看了迎七艺广场群众文艺预选赛。
【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在长乐召开】10月,市公安局在长乐镇召开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现场会,推广长乐派出所在正规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组建镇专职消防队】8月,筹集资金30万元配备消防车等设施,通过公开招聘,组建了有8名队员组成的长乐镇专职消防队。
【长乐镇文联成立】2月,长乐镇文联成立,46名首批会员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通过文联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文联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会祝贺。
【沃基村灯光球场竣工】4月,沃基村将村文化乐园的篮球场改建成灯光球场,这是继开元一村灯光球场建成后,长乐镇又一个村级灯光球场诞生。
【农民乐队多次参加节日演出并获省群星奖】9月,长乐农民乐队吹打乐《人欢马啸》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七艺节开幕式“风从东海来”大型文艺晚会。11月,长乐农民乐队与浙江杂技团联合演出的节目《激情飞扬》参加在市体育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领带越剧节开幕式“巴贝时尚”大型文艺演出。12月,省文化厅公布省群星奖名单,长乐农民乐队代表嵊州市参加评选的吹打乐《人欢马啸》获省“群星奖”。
【越剧联谊会成立】1月,长乐镇越剧联谊会成立,会间与四一村联合举办了越剧演唱会。
【省文联主席张浩参观新春书画展】2月,剡西书画社在镇政府举办新春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00多幅。省文联主席张浩在市委宣传部、市政协书画院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书画展。
【调频广播“村村响”现场会在长乐镇召开】7月,开展调频广播“村村通”建设,全镇126个行政村61个村安装户外调频广播130只,有15个村安装户内调频广播876只,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共缆传输。8月,市政府在长乐镇召开调频广播“村村通”建设现场会,部署全市“村村通”工作。
(周松炎)
三界镇
【概况】2004年,三界镇有居民21077户,人口63410人,外来流动人口830人。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因购房迁至沪、杭、绍兴、城区等地)。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8亿元,同比增长1.32亿元,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值1.31亿元,第二产业值5.43亿元,第三产业值2.1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809元,同比增长16.93%,各项指数名列全市前茅。工业园区考核名列第二位。
全镇有个私工业企业872家,新发展个私企业205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115家。全镇工业总产值为23.08亿元,其中电器厨具类企业35家,生产80个品种的系列厨具产品90余万件,产值达8.99亿元;机械链轮厂26家,生产出口各档链轮120万余件,总产值达4.97亿元。发展个体工业企业,盘活土地存量,清理工业集聚区闲置土地9.9公顷、闲置厂房16243平方米。开展招商引资,开拓外向型工业经济,全年引入资金9525万元,其中利用市外境内资金6500万元。在工业集聚区建立个私企业示范区,设立“经济功臣奖”、“技改先进奖”,有11家个私企业进入个私示范区,8家个私企业改建厂房。共接待客商30批次,组织企业5次赴绍兴、诸暨等地观摩学习,2次去中东迪拜和马来西亚招商,实到资金410万美元。全镇实现工业售销收入22.27亿元,同比增长11.26%;实缴国家税金1560万元,同比增长32%。全镇自行出口厨具、链轮,总销售1911万美元,同比增长59.92%。工业技改势头良好,集聚区42家工业企业74个项目实施技改,技改率达95%以上,其中皇中皇、乐格电器、永磊水泥、长城皮革、奥史珠光等企业71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入技改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56.5%。全年完成技改总投资9.96亿元。年底,三界厨具专业园区改为工业集聚区,在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考核中位居第一。
全镇耕地面积3352.7公顷,种植面积4885.3公顷,产稻谷22140吨,同比增加产量3010吨,增长15.7%。其中晚稻种植2566.6公顷,同比增加72公顷,总产晚稻20775吨,同比增加2142吨,增长11.5%。大小麦种植318.6公顷,产量849吨,同比增产28吨。油菜籽种植547公顷,产油菜籽902吨。茶园面积758.6公顷,产干茶935吨,同比增产15吨。产茧258吨。产淡水鱼477吨,同比增产58吨,增长13.8%。生猪存栏14200头,同比增加1100头,出售生猪13800头。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特设农产品加工小区,引进农业加工企业3家、农商企业5家、茶业企业3家。投资120万元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基地38公顷,落实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800公顷。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辟杜家山村名茶交易市场。对2854名茶农进行名茶炒制技能培训,提高“越凰”、“金黄茶”等品牌。全镇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有30家,其中瑞兴茶业公司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产品远销中东地区。完成土地整理项目,新增有效耕地面积5.33公顷,新建机耕路10公里。
城镇建设依照“东居、中贸、西工”的规划,协调集聚区配套建设,全面启动泰康住宅小区。实施康庄工程,新建和改建通村公路27条,总长71.34公里。完成金牛大街商业区0.8公里的一期工程。投资80余万元完成104国道公路集镇段亮化、美化工程。在北街村建立货运停车场和中巴车站区。
【绍兴市首家农机合作社成立】三联村26户农机专业户,以自愿为原则,结成并成立绍兴市首家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有各类进口和国产收割机、耕作机32台,运输车25辆,固定资产500余万元,设有农机维修部和机库34处,对外提供保养和维修业务。作业实行统一收费,按每10台收割机、耕田机为1组,农机手和维修专业人员配套,为粮农提供系列服务。至年底,合作社作业在上海市郊、江苏省吴江地区、海南省、绍兴县等地区,收割水稻和大小麦超过6667公顷,深受当地粮户欢迎。是年,合作社成员人均净收入1万余元(指收割期3个月)。
【三界工业集聚区获全市考核第一】三界镇在工业集聚区盘活闲置厂房1624平方米,闲置土地9.9公顷,建设个私经济示范区,新发展个私企业205家。出台《发展个私企业经济20条》,对在示范区建厂并当年新购置机械的个私企业实行奖励,资金补贴5%;对落户个私小区的企业奖励2000元。全年11家个私工业企业进入示范区,其中8家私营企业新建厂房近4500平方米。在全市考核评比中,三界工业集聚区名列全市第一。
【开展合作医疗统筹】开展合作医疗统筹,解决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全镇71.15%的农户投保。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对六大社区医院实行明示医疗公约,公示常用药品价格和优化服务规定。是年,三界镇政府被评为市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集体。
【投资70万元抛石护堤】2004年,三界镇将防洪抢险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累计投入抢险护堤资金70万元,对剡溪西岸的下洋埂、灵山埂采取沉船抛石护堤,共护堤4600余立方米,保护堤内近千亩良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小康示范村】继两溪、舒斗两村建成小康示范村后,经市建设部门设计和论证,在长桥片西后村、盛岙片大金村建设第二批小康示范村。西后村投入资金158.5万元建成环村道路3.15公里、村前道路1.88公里、公厕5座、垃圾箱5个、蓄水塔1座,绿化道路3.15公里,安装路灯22盏,对已建新屋的97户农户,拆旧还基9467平方米。招标落实二期建设工程,投入105万元规划建造2层18间33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1幢,面积9100平方米的村中心公园1个,景观式八角凉亭2座。大金村投入资金96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公里,绿化道路2.15公里,安装路灯12盏,建公厕3座、垃圾箱5个、中转房8间,对103户已建新屋的农户,拆旧还基11938.7平方米,为建设小康村奠定基础。
【注重镇级财政建设】三界镇对财政连年增负作出全盘分析,严格执行廉政责任制,建立反腐创廉防控体系,优化财政组合,对全年35项工程建设全部实施公开、公正、公平招标。至年底,财政总收入2944.88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883.76万元,预算外收入2061.12万元,上年结余102.55万元;总支出2887.61万元,其中预算内支出781.07万元,预算外支出2106.54万元,预算内收支相抵结余102.69万元,预算外收支相抵基本持平,全年盈余159.81万元。
(濮寿康)
黄泽镇
【概况】黄泽镇总面积95.36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4年底总户数16312户,人口为44903人。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23.2%;农民人均收入5545元,同比增长9.67%;农村经济总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33.7%。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6%,销售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6.2%,创造税收2896万元,同比增长13.8%,技改投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4.4%,工业用电量27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46%。自营出口24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缓解土地瓶颈采取“六法”,共盘出存量土地25.5公顷,包括已征用可直接使用的闲置土地10.7公顷,未动建的8家企业(其中因仙黄公路建设影响而无法动建的企业3家)的土地14.8公顷;继续加大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至年底共落户企业89家,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企业52家,在建企业18家;大力发展家庭个私经济,新增个私企业超百家,启动官园、甲青2个个私集聚区建设,其中官园总投资450万元兴办11家机械加工和丝织加工企业,甲青丝织集聚区总投资125万元落实企业10家;全力推动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绿园网业取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双鸟、万吉、绿园和五金化工等企业获得12项专利权,英翔、创元、金舟等企业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证书。
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8.5%,农业地区生产总值8700万元,同比增长27%。培育和扶持了中国百年桂花园、塘家岙千亩无公害四季果园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占地4.5公顷的长毛兔生态养殖园已建笼位2万余只,入笼兔1.2万只;占地8.7公顷的前良万鸡养殖园放山鸡申请了“前良”牌商标。抓好后官桥砩自动翻闸门建设,投资80多万元全面完成对渔溪坑水库灌区、眠牛弄灌区、大浅砩灌区、马浪砩灌区的主干渠维修,积极实施前洲畈、大洋畈和前晋畈的土地整理。
投资60万元重新制订集镇总规,统筹规划城镇体系、村庄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前良村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建一批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重新组建城建监察中队,加强集镇管理;引导鼓励移民下山工程,启动移民小区建设。切实抓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万元的许孟公路和前良至石桥头路段的县乡道改造工程,投资150万元的6个村的通村公路建设,投资220万元的明溪大桥工程,投资35万元的6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80万元的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相继完成。
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在全市率先建立维稳中心,成立矛盾受理中心、矛盾排查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黄泽中学教学班扩大到36个,学生增至1900多人,学校被授予浙江省绿色学校,绍兴市会考工作、招飞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68.2%;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积极开展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整治文化市场、整治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在全镇各村树立千块道德宣传牌,建立总长为百米的宣传阵地。创作《黄泽之歌》,举办“黄泽之光”广场晚会,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到黄泽调研】 11月8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一行到黄泽镇调研社会稳定、观光农业和小康建设等工作。同时视察了镇机关办事服务厅、维稳中心、中国百年桂花园和正在建设的小康示范村————前良村,走访了部分农户,对黄泽镇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黄泽试点】 2月起,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黄泽镇试点。试点工作立足镇、村两个层面,在行政村开展“比经济发展、比环境优美、比社会稳定、比运作规范、比班子合力”为主要内容的“五比”竞赛活动,落实村级五项制度,健全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在机关开展“争创服务型政府、争创效能型机关、争创实干型干部”的“三争创”活动,在乡镇机关内部运作机制上进行创新突破,建立了镇干部“强片驻村、倾斜基层,定岗定编、权责配套,双推双选、竞争上岗,立体点评、综合考核,激励先进、末位待岗”的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从我做起、向看我齐、对我监督”为主题的农村基层干部“向我看齐”活动,镇、村两级党政主职分别作出“向我看齐”示范承诺,镇领导班子成员向镇党委书记、镇长看齐,镇干部向镇领导班子成员看齐,村党员干部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看齐;建立健全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员制度,共选派35名年富力强、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指导员。
【“双创双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保标语有奖征集活动,制作了4000块写有环保宣传语的宣传牌,分发到集镇各单位和村,并向集镇经营户、居民等分发爱护环境倡议书1万多份;清除露天垃圾3100多吨、污目广告6000多条,新建公厕5座、封闭式垃圾房39座,开放式垃圾房95个。制定村卫生管理制度、垃圾清运与保洁制度、环卫经费筹集制度、户外广告管理制度以及河道管理公约,与各村、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主要街道的经营户落实“五包”责任等“五大制度”,把“双创双整治”工作列为村级五比竞赛的主要考核内容,各村配备了保洁员,确保环境卫生的长效整治。
【建立企业例会制度】为传达和贯彻上级指示、方针政策,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反馈,黄泽镇建立了企业例会制度,邀请规模以上企业、成长型企业、外经外贸企业、镇属部门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的每季一次例会。例会以座谈会形式,交流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以及外经外贸情况,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咨询和服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盘活存量土地】5月9日至7月5日,黄泽镇通过实施盘活存量土地法、投资密度增量法、闲置厂房租赁法、政策推动法、重新设定园区企业准入法等“六法”,共盘活集聚区存量土地25.5公顷。其中落户区内但未动建企业5家计11.9公顷,因仙黄公路建设影响和无法动建的企业3家计2.9公顷,已征用可直接用于招商招租的闲置土地10.7公顷。盘活企业内部闲置土地10.1公顷;盘活54个行政村可利用集体土地和各类建筑物10.3公顷。
【三王村一母兔刷新个体产毛量世界纪录】4月25日,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养兔分会、浙江省畜牧管理局和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白中王”杯长毛兔比赛中,黄泽镇三王村农民郑六永选送的母兔一次剪毛量高达945.8克,折年产毛量4729克,远远高出2002年的原记录802克(4010克/年),刷新了个体产毛量世界记录。
【黄泽鲜芋艿基地达省级无公害标准】黄泽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有鲜芋艿基地366.7公顷,年产量7000吨,产值达到1760万元,产品销往宁波、杭州、绍兴、慈溪等地。8月,黄泽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委托地质矿产部浙江省中心实验室对鲜芋艿产地环境质量进行测评,通过抽样检测,土壤、灌溉水等各项检测项目均达到GB/T18407.1-2001标准。
(杨萍影)
石璜镇
【概况】2004年,石璜镇总户数10443户,人口27919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工农业总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业总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5735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307.97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47%,同比增长21%。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566万美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213%。技改投入3160万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05%。
石璜镇累计投资近200万元,完成工业块状内供排水配套工程,新入驻企业5家,计划总投资470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3194万元。至此,一个规划为21.7公顷,入驻企业达25家,总投资达1.15亿元的个私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出台鼓励和扶持家庭个私经济,新增石一、石四、寺新3个家庭个私工业集聚点,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有35户110台剑杆机。全镇有工业企业1361家,新增家庭个私企业356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7.8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3.7%;实到外资57.8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5.6%;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50万元。
围绕“科教兴农”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省“花木之乡”优势,开辟发展新空间。全镇从事花木产业的劳动力为11000人,占总劳动力78%,花木面积6.7公顷以上的大户15户,33.3公顷以上的6户。全镇花木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市外基地面积达233.3公顷,在江苏、常州等地设有窗口30多个。全镇有4名花木大户受到市政府奖励。现代农业考核名列全市前茅,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扶强龙头企业,在原有大鹏茶厂、春风茶厂等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新增销售额为500万元以上的黄河茶厂和隆裕茶厂2家。全镇大小精制茶厂达23家,年生产力达2500万公斤,带动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以绍兴市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第一牧场为依托,发展奶牛饲料基地66.7公顷。打响绿色品牌,“江畔牌”鸡鳖养殖场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绿色产品基地。同时,积极培育原有的蔬菜基地、香榧基地、竹笋基地、养殖基地;推行姜葱稻轮作模式,轮作面积达66.7公顷,产值近1500万元。结合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聘请专家授课,共培训农民3400多人次,评定农业技术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0人。
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改善环境,完成长600米、宽25米的镇中心南北新街及向南延伸工程。完成总成交额为91.18万元的一期商住楼出让工作。实施康庄工程,投资350万元,完成改造通村公路13条、19个工程项目、涉及23个行政村,其中路基拓宽18公里,路面硬化5公里。投资300万元,实施县乡公路硬化工程,总长7.4公里的三溪至宣家岗公路硬化完成70%以上。累计投资70多万元,改造北干渠三面光渠道3500多米,解决了丁家畈267公顷良田灌溉问题。投资80多万元加固、维修省“千库保安工程”之一的九里岗水库。投资20多万元对全镇11座山塘、水库进行治理和加固。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堰底畈低洼田266.7公顷,建成13.3公顷省级优质茧基地。积极做好万里河道石璜段清理工作。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新沃村、范油车村成为市首批(共2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
实施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撤并通源、雅璜2所初中,扩建石璜镇中,完成该方案的规划修编工作;撤并丁家、何范、溪西、前白竹4所完小;投资20万元在镇校新建教室4个、食堂1个。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参保率达72.7%。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完成镇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建设,新建村垃圾填埋场33个、中转站9个、密封式垃圾房48座、开放式垃圾房233座,果壳箱109个,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深化计生改革,计划生育率达98.91%,考核列全市第三位。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全年共摸排纠纷217件,调处217件,成功调处204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先进集体、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全面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代表嵊州市通过了省级验收。
【镇敬老院建成】投资85万元,占地150平方米,将原丁家完小改建成为镇敬老院,全镇40名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供养率达90%,营造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居住环境。
【新沃村和范油车村成为全市首批全面小康示范村】10月,市推出首批25个全面小康示范村,新沃村、范油车村名列其中。新沃村共有180户、524人,其中党员20人。2003年村集体收入32.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元。全村从事花木生产的农户、劳动力分别占总户数的80%以上,全村跨省、县、镇、村承租经营花木面积超过200公顷,总产值超3500万元,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专业村、科普特色村,也是绍兴市高效农业先进单位、科技示范村。范油车村共有290户、827人,其中党员31人。2003年村集体收入3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407元。2004年新建了村办公楼、老年活动室和广场,投资150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1500米,安装给排水管,实施亮化工程,投资60万元绿化村庄。村及时规划个私小区和生活新区,提升了村庄品位。全村130多户办有鱼网织机,是绍兴市唯一的鱼网产业特色村。
【大鹏茶厂和春风茶厂跻身全国精制茶加工业十佳】石璜镇精制茶年生产力达2500多万公斤,龙头企业增至4家,大小精制茶厂有23家。2004年,大鹏茶厂、春风茶厂跻身全国重点工业行业精制茶加工业的“十佳”,石璜制茶业再创辉煌。
【石璜花木业在竞争中持续发展】2004年,花木价格持续低迷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石璜镇用科学的发展观,促进花木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快花木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集园艺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园林绿化公司产业作用,拉动全镇花木生产和苗木销售,在北京、上海、常州等地设经营窗口,参加国家级的苗木交易会,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点,产品畅销全国,使石璜花木在国内知名度越来越高。如薛氏苗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三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花木种植面积达86.7公顷,年销售收入1630多万元。二是提高花木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有关大专院校联合建立花木示范基地和实验基地;通过网上交易平台————《苗木在线·中国》,刊登供求信息;主动与科研机构联系,将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效益。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全镇有花木品种近100个,基本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其中杜英、乐昌含笑、桂花、玉兰、雪松等品种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仅杜英就有400公顷,其质量和数量超过了原产地湖南,成为全国最大的杜英苗基地。四是发挥石璜镇花木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培育了一支熟悉花木产、销、运的贩销队伍。
(竺小雷)
谷来镇
【概况】谷来镇是闻名全省的香榧之乡、茶叶之乡和小水电之乡,绍兴市生态镇。
全镇总面积103.68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7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03户,总人口27400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0%,其中一产6020万元、二产7697万元、三产65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08元,比上年增长8.19%;居民存款11654万元。全镇财政收入1092万元,支出790万元。是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党委。
全年农、林、牧副业产值8699万元。耕地面积75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083.6公顷,粮食总产量2816吨,农业总产值8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茶叶、香榧、竹笋是三大支柱产业,有专业茶园1166.7公顷,新发展良种茶100公顷,并通过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年茶叶产量达1380吨;新发展香榧200公顷,建立高标准样板香榧示范基地20公顷,产值达2437万元,创历史新高;有竹山2422.7公顷,新办日加工5万斤竹制品加工厂1个。新发展板栗133.3公顷,银杏113.3公顷,柿子新品种149公顷。谷来镇被评为市十佳绿色农业先进乡镇和中国果菜(香榧)无公害科技示范乡镇。
全镇有企业627家,实现工业产值34220万元,上缴税金118万元,净利润103万元。全力推进“工业立镇”,开展“盘活存量土地,集约高效用地”工作,充分利用各村闲置的大会堂、学校、祠堂和民房等资源发展个私集聚点,破解用地困难。扩建护国岭个私集聚点,新建二村、勤勇、马溪、九里斜4个个私丝织企业集聚点。新发展个私企业(工商户)50家。投入工业技改200万元,工业用电量达224万千瓦时。加大绿色产业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企业入区。
村镇建设成绩显著。投资220万元完成文广大楼建造。投资260万元完成镇中教学楼建造。投资100万元完成镇敬老院建造。投资230万元完成10个中心村饮用水工程。投资300万元启动岭下水电站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5%。高山移民、旧村改造12个村(护国岭村、三村、马村、三合村、石城新村、上显潭村、举坑村、双溪村、联宜村、北岙村、袁家岭村、二村),退宅还耕12.8公顷,共拆除旧房39户,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完成全长18.3公里的县乡道公路硬化。完成横山等9条长10.5公里公路的拓宽和硬化工程。勤勇、双溪等5个村和谷来镇校等3个单位通过市文明村、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8个市级文明村通过复评。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1004人,教师60人,普及率、毕业率均为100%。初中考入各类中专(技)中师、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学生304人,升学率为90.27%。有小学3所,在校生1460人,教师76人,普及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是年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卫生所2所,卫生服务站(室)14个,床位20张,医务人员32人。新建振兴路卫生服务站1个。全镇5897户、18432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68.25%。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计划生育率为97.47%。有线广播、有线电视5457户,固定电话6100部。殡葬改革得以深化,遗体火化率100%。
【举办农民培训班38期】规范农民培训机制,成立农民培训中心,落实培训经费,着力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累计举办培训班38期,共受训3779人次,其中农民转移培训班15期,受训1036人次。
【“野山谷”龙井茶获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北山名茶有限公司与农户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100公顷茶叶通过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验收,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月,在宁波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野山谷”龙井茶获“中绿杯”名优绿茶金奖。
【“山珍”牌香榧被评为国家标准合格产品】市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2004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服务消费满意企业,它生产的产品为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山珍”牌香榧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国家标准合格产品。
【行政村规模调整】3月,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除九里斜、谷来二村,其他61个村合并为18个村,新取7个村名,新设立3个党总支和23个党支部,成立18个村务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后的行政村平均面积为5.18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为1346人。
【镇敬老院建成】6月,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的谷来镇敬老院完工,首批28个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完成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敬老院共3层,有房间90个,活动室、餐厅、厕所俱全。11月16日,全市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谷来镇召开。
【召开基地建设表彰会】2月18日,谷来镇召开基地建设表彰会,村民小组以上的村干部、全体共产党员1500余人参加大会。大会表彰了2003年度名茶基地11个、香榧基地14个、银杏基地3个、柿子基地5个,并奖现金各1万元。
【市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在谷来镇召开】6月18日,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在谷来镇召开,12个山区乡镇党委书记参加了会议,市委书记陈月亮、镇委书记张道益在会上发了言。
【“双清双整治”显成效】镇党委、政府成立“双清”领导班子,落实责任,开展宣传,召开动员大会,先后举办专题广播12期,悬挂宣传横幅20幅,张贴标语450张,致全镇人民公开信15000份,置300×200cm广告1块。总投资22万元建造垃圾站房225座,其中中转站58座,配置果壳箱、垃圾筒148个,设立垃圾站填埋场2个。增加环保工作人员2名,提高工资待遇,配备村级清卫员,制订制度,使镇、村卫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变。
(楼建国)
仙岩镇
【概述】2004年,仙岩镇总户数6245户,人口16897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7.46亿元,其中工业7.58亿元,年末各层次性固定资产原值14085万元,其中镇办企业所有12509万元,村组本级集体所有1576万元,财政收入87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5%。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72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22元。耕地面积778.8公顷,其中水田591.1公顷;粮食复种面积为675.4公顷,其中水稻571.2公顷,蔬菜523.3公顷,经济作物1225.2公顷,农经比为0.56;桑园面积为151.2公顷,蚕茧饲养量3242张,产茧132.9吨;茶园452.7公顷,新增29.3公顷,产茶555吨;果园98公顷,产果381.6吨;林地面积5444.2公顷;全镇存栏生猪4117头,牛385头,羊2330头,家禽24890只,兔20008只。
全镇有企业574家,从业人员4269人,全年净利润3837万元,实交税金1430万元,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总值4264万元,完成了市下达全年指标的278.8%。技改投入4318万元。市纸箱包装材料厂投资3848万元的高档包装纸箱(盒)生产线竣工投产;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落户仙岩工业聚集区,投资2000万元扩建年产1000台主缸倒置四柱快速油压机生产线;添亿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3968万元完成扩建年产1.8亿只音盒生产线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3个新的标准厂房动工。
全镇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247.38万元,其中年收入0.5万元以下的村6个,0.5万元至1万元的村5个,1万元至5万元的村19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村4个,10万元至20万元的村4个,20万元以上的村2个。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52万元。
全镇有学校5所,在校生1638人,教师75人。中考居全市37所初中第九位,学科竞赛获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26人次,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体运会升入甲组第8名;合唱比赛获市三等奖。镇中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社会满意学校。
全年工业用电量2800万千瓦时,居全市乡镇第四位。财政收入83万元,完成市考核指标的106.5%。在年终山区乡镇“四比”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综合经济实力评估位居前八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威力锻压机床厂开发两大新产品】仙岩镇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机会,积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开发了液压机、摩擦压力机两大新产品,“嵊冲”牌锻压机床申报绍兴市名牌。通过技改,企业效益从原来的30%上升到50%。
【创外拓基地致富新路子】仙岩镇积极鼓励茶叶大户向外拓展基地,利用本地资金与技术,结合外地的资源和劳力,做大茶叶产业,实现资源互补。全镇全年外拓基地800多公顷,累计达到1333.3公顷。其中茶叶大户余仁苗在江西外拓茶叶基地533.3公顷,俞本初还注册“滕王阁”商标,创出了借地生财的新路子。
【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抓住养兔业和蚕桑业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种养大户扩大规模。继续扶持镇内6大规范基地的开发,新开发规范基地53.3公顷,并成功引种山东大枣。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效应日益呈现,舜皇名茶厂被评为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叶王名茶厂“叶王”牌“幸福银针”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叶王”系列名茶被列为省级绿色农产品。
【启动两大生态观光休闲项目】2004年,启动两大生态观光休闲项目:一是完成规划闹水有机食品休闲观光园区,报省有关部门立项。二是投入150多万元在西坑水库建成了仙岩镇首家休闲农庄。
【“双清双整治”通过验收】为改善镇容镇貌,仙岩镇开展“双清双整治”活动,共清理污目广告2000多条、垃圾900多吨,清理河道2500米,设立封闭式垃圾箱200多个、开放式垃圾箱60多个,设立垃圾填埋点13处、果壳箱15个,落实保洁员45名,并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年末通过了市级验收。
【新发展个私企业97家】镇党委、政府出台个私经济鼓励政策后,新增张岙、仁村、桥石头、大地坪等个私集聚区,全年新发展家庭个私企业97家。在年终市个私经济“互比”竞赛中,西鲍、仙岩、张岙个私经济集聚区获优胜奖,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奖励。
【开展新农村建设】仙岩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入园企业达11家。占地6400平方米、4幢5层60户公寓式安置的高山移民小区二期工程完成规划、设计,进入土地挂牌出让阶段。集镇饮用水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论证,争取列入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总投资30万元的集镇农贸市场完工。
【仙岩镇中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镇中利用西鲍村为实践基地,把“人口、土地、环境”作为学校传统特色教育。同时成立了环保科技小组,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
(竹国海)
金庭镇
【概况】2004年,金庭镇总户数9876户,人口27295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2.38%;农业总产值7257万元,增长7.7%;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增长8.2%。
全镇有桃形李866.7公顷,产果1258万公斤,总产值2013万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花木种植面积1000公顷,全年销售额2250万元。培育桃形李和花木大户58个,扶持贩销大户21个。创办经济合作社1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家。“羲之”牌桃形李获省级绿色农产品,金庭炒货获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新发展有机茶20公顷,实现产值60万元。养蚕3232张,实现产值210万元。开展农民培训,利用镇、村成校举办各类培训班65期,累计受训6693人次。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合同利用外资174万元,完成任务数的266%,实到外资50万美元,完成任务数的100%;全年完成技改投入5000多万元,其中浙江康牧药业有限公司投入达3000万元。全镇新增个私企业和工商户80家,完成任务数的180%。培育扶持了1个农业龙头企业,建成1个集木制品加工、水果加工、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果花香果酒、金庭炒货、羲之食品、林伟红木、华兴家具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其中绍兴市金庭炒货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
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有7个村3000人受惠;实施高山移民工程,有36户偏远山村农户实现搬迁;实施康庄工程,全镇26.17公里通村公路得到改造或硬化;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下任村、欢潭村、坎头村荣获市环境整治示范村;实施退宅还耕工程,完成12个村7.5公顷退宅还耕任务;实施农防堤改造工程,改造上东段农防堤1028米、金庭江观下段农防堤400米。
【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镇”】金庭镇把开展“省科普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着手点,在软件建设方面,大力加强镇科协组织建设,在各村建立科普组织,成立10个专业技术协会,有1980名农民入会,110名科普志愿者成为科普骨干,实现了镇、村、户三级联动。在硬件建设上,投入科普资金25万元,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宣传窗、黑板报等科普阵地。灵鹅村在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列,利用村成校、农函大共举办各类培训12期,累计受训693人次,42%的农户参加了各类科普知识培训活动。12月,经省科协综合考评,金庭镇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镇”,灵鹅村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村”。
【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举行】4月22日,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开幕式暨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开放典礼在金庭隆重举行。节会以“文化为媒,旅游兴业,打响品牌,四海联谊”为宗旨,推出了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开放典礼、王羲之雕像揭幕、国内外人士朝圣、金庭笔会、参观华堂古村、王羲之学术研讨会、王羲之故居旅游合作恳谈会等系列活动。
【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金庭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资300万元完成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的金庭镇中学二期工程;新建晋溪小学。初中生中考成绩领先于全市同类中学。成人教育为“三农”办学成绩显著。2004年,通过验收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
【华堂村通过省级小康示范村验收】华堂村会同市建设局和市小康办对2002年编制的《书圣王羲之故里————华堂古村保护性旅游规划》进行修改,重新修订了《华堂古村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规划区域面积18公顷,分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环境协调区3个区,以王羲之名人效应为依托,以书法朝圣、探访书圣、体验民族文化为主体,以历史遗产保护、文化保护为特色,实现王羲之书法旅游与古村旅游为一体的总体构想。华堂村投资272万元,完成平溪桥、停车场、王氏宗祠路、牌坊等建设项目。综合整治村中平溪江,硬化新村道路和修复古村道路,配备公共厕所、垃圾站房,建造样板房6套,改建村公共服务中心等,为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奠定了基础。12月14日,顺利通过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考核组验收。
【后厂村更名为“羲之村”】4月,总投资2000万元的王羲之故居开发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成功搬迁金庭观旧址83户农户,新安置97户。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后厂村更名为“羲之村”。同时,王羲之故居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2月,全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达给金庭镇应缴纳合作医疗任务数17740人。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各村开展工作,经过20天的努力,18642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68.3%,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张慧聪)
北漳镇
【概况】2004年,北漳镇总户数7048户,总人口18913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工业产值实现1.65亿元,比上年增长8%,销售收入达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8%,利润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税收215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农业总产值达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6.4%,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80元,比上年增长13%。
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浙江龙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北漳名茶优势逐步显示,有机茶、无公害茶和良种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了安居白茶、浙农117、浙农139等新品种;调整花木基地产品结构,紧跟市场新趋势。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从新昌招商引进毛纺企业1家,从杭州招商引进中外合资领带服饰企业2家,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新建青山头、高风、东林3个个私集聚区,发展个私企业51家,技改投入325万元。北漳、青山头获市发展个私经济村级“五比”竞赛优胜奖;产品品牌培育有新进展,石源牌麦饭石矿泉水被评为宁波市知名商标。
社会事业日益进步,创建了5个计划生育示范村,1个生育文化村,调整了村级联系员,注重联系员的业务培训。深入开展“双清”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好东林祠堂的文保工作,积极培育小柏村吹打乐文化特色村。
【石源牌麦饭石矿泉水被评为宁波市知名商标】北漳镇麦饭石矿泉水是中国率先出口日本的矿泉水。2004年,公司在宁波市设立了13家销售网点,同时在宁波电视台设“石源小舞台”栏目,开办石源出租车公司,提高了石源牌麦饭石矿泉水的知名度。是年,在宁波130多个饮用水产品评比中,石源牌麦饭石矿泉水排名第二,被评为宁波市知名商标。
【青山头个私集聚区形成】青山头村地处北漳镇西南部,在镇村两级领导努力下,在龙头企业市天然建材厂和市飞鹰锻造厂带动下,从新昌引进了青山头轴承厂等企业,厂房面积达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373万元,新增产值500万元,形成以石材加工、机械五金、曲轴锻件加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青山头个私工业集聚区。
【完成20公里通村公路】全镇规划13个村、20公里的通村公路,除了张婆坞、榧树湾3座桥因施工困难尚末完成外,20公里左右的通村公路路基工程和2公里的路面改造工程已完成。同时,开通北漳至岭塘的客运班车,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青山头村成为宅基地整治示范村】青山头村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拆除旧房1.1万平方米,硬化路面6500平方米,清理露天垃圾、水塘3口,新建垃圾房7座,基本达到硬化、亮化、洁化、美化的要求,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为北漳镇宅基地整治示范村。
(汪 丽)
下王镇
【概况】2004年,下王镇总户数5094户,人口14610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78万元,人均收入4532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业总产值0.58亿元。全镇总耕地面积767.5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95公顷,粮食总产量3550吨。茶叶总面积348公顷,总产量445吨。年末生猪存栏2620头,出栏3740头;牛存栏720头,出栏230头;羊存栏1900头,出栏1640头;家禽存栏7600羽,出栏9800羽;兔存栏9000只,出栏4800只。森林覆盖率为78.5%,木材储藏量12.8万立方米。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亿元。有工业企业257家,已形成丝织、炒货、竹木加工、茶叶精制四大块状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全镇调优农业结构,确立以茶叶为主,竹笋、果木为辅的产业格局。全年发展茶叶、香榧、板栗、竹笋等各类基地95.3公顷,改造老茶园33.3公顷,创办竹笋加工龙头企业————四明山竹笋加工厂。泉岗村23.3公顷辉白基地被评为省绿色农产品基地,泉岗辉白茶已报批省级绿色农产品。
实施康庄工程,投入100万元完成10公里通村公路的路基改造。实施改水工程,投资27万元改造3个村的自来水工程,解决了1400人的饮用水问题。投资80万元开展小溪村小康示范村建设。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530人;小学3所,在校生945人。中小学普及率99.8%和100%,毕业率为99.5%和100%。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宣传工作、外出人员管理工作、基层干部巡访工作,计生率为98%。全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床位15张,在编职工11人,卫技人员17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口腔等临床科室及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最底生活保障制度,有142人成为保障对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9494人参保,参保率达67%。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自来水普及率98%。电话装机总量1920部,普及率39.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0.36亿元。
【泉岗丝织集聚区二期工程完工】随着泉岗个体丝织业的不断发展,原集聚区的厂房急需扩建。2004年6月,投入资金20万元,实施泉岗丝织集聚区二期工程,新建厂房300平方米,新增个私企业8家,新增剑杆织机28台。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镇村干部大力宣传和做说服解释工作,全镇9494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67%。
【小溪村启动小康示范村建设】小溪村被市政府列入小康示范村建设对象。镇村两级领导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总投资98万元全面启动村庄整治和建设,拆迁房屋面积4100平方米,新建宽9米、长170米的村主干道,并实施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丁纪明)
贵门乡
【概况】2004年,贵门乡总户数3906户,人口10677人。有耕地549.87公顷,其中水田330.27公顷,旱地219.6公顷,山林4262公顷。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086万元,第二产业1003万元,第三产业7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83元。
启动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的创建工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投资300万元的市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10月起接待了剡山、育英、爱德等10所中小学2630名学生。全乡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226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467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83人;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2004年初中毕业生89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77人,升学率87.4%,年终考核成绩名列全市山区乡镇首位。
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保健设施,投资40万元的乡卫生院完成主体工程。开展“双清双整治”活动,在重点村设置垃圾筒,建造垃圾站房,落实卫生保洁措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乡参保率达75%。开展民政优抚工作,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位五保老人入住养老院安度晚年,48名贫困学生得到关心和帮助。
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机制,把做好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致富、建设文明幸福新家庭结合起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在全市考核中保持前列。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和基层文化建设。
【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利用坡地资源,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香榧、香料烟、笋竹两用林、高山蔬菜等特色经济。一年来共发展香料烟45.3公顷,笋竹两用林58.7公顷,完成了2万株香榧的嫁接工作。
【实施康庄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完成玠溪、上坞山、沙丘、前王庄、梓溪、流岭、西马山、坞岩坑8个村总长30.1公里的通村公路硬化和路基改造工程,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
【创建“平安贵门”】乡政府建立维稳中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正确处理和化解农村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来信来访,着力创建“平安贵门”,被评为“平安嵊州”先进集体,绍兴市、嵊州市信访“三无”乡镇。
【上坞山个私集聚区投入使用】2004年,按照全市发展个私经济的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乡政府组织重点村干部去家庭个私经济好的乡镇考察、取经。整合资源,投资155万元建成上坞山个私集聚区。全乡新增织机72台,其中高档提花织机20台。
【茶叶产业发展前所未有】坚持“发展良种茶,生产名优茶,开发有机茶”的工作思路,深化“名茶特色乡”工作。全乡有标准化有机茶厂1家,国家级有机茶认证面积93.9公顷,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600公顷,绍兴市级绿色产品基地66.7公顷,外拓茶叶基地666.7公顷。全乡新发展良种茶66.7公顷,良种茶园面积达280公顷,有6.7公顷以上的规模基地26个;南山良种茶苗繁育中心年育茶苗3000多万株,品种达20多个;建立南山良种茶树保存中心,从中国茶科所、浙大茶学系等地引进浙农117、龙井43、涟源奇曲、黄金桂等50多个国家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金恒高在第六届华发杯名茶炒制大赛中荣获“十佳炒制能手”称号。
【上坞山20公顷茶园通过IMO国际有机茶认证】12月,上坞山的20公顷茶园通过了IMO国际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测认证,这是2004年全国唯一通过该机构认证的茶园,填补了嵊州市的空白。
(吴铃琳)
里南乡
【概况】2004年,里南乡总户数5098户,总人口13556人。全乡国内生产总值5002万元,同比增长11.8%;工业总产值10006万元,同比增长11.9%,农业总产值5467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38元,比上年增长10.6%。
里南乡搞好集聚区建设,把突破经济增长点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务,投资200万元建成丝织集聚区2个,全乡丝织机达1086台,新发展牵经机2台,同时完成了100万元的招商引资的任务。抓好农业基地建设,提高茶叶炒制质量;注重特色茶叶基地建设,有无公害茶175.3公顷;筹划生态立乡战略,营造省级生态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建立万亩山核桃基地。
实施康庄工程建设,投资750万元,改造路基29公里,硬化路面20公里。全乡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提前2年完成康庄工程建设。开展新农村建设,全乡退宅还耕6公顷,盘活了土地存量。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参保率达70.9%。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镇)的验收。清理整顿不合格幼儿园。
【泥家山水库重建新坝】乡政府于2003年10月投资250万元修建泥家山水库,于2004年12月完工。废除老坝,重建埋石砼拱坝,坝高21.5米,坝顶长73.2米,拱坝基础高63米,拱底厚5.5米,拱顶厚2.5米,最大下泄流量152.8立方米/小时。改造后的水库受益村增加11个村,灌溉农田100公顷,年发电量增加20万千瓦时。
【山鸟岭山核桃基地建成】山鸟岭山核桃基地座落于里南乡第二林场,总面积143.3公顷。2004年,通过市招投标公司公开招标,由市天顺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安中标承租。基地投资100多万元,种植山核桃22400棵,面积74.7公顷;打通屏岫至山鸟岭的公路,初步完成天顺休闲农庄建设,形成了山鸟岭山核桃示范基地。在浙江林学院的技术指导下,基地将继续投资40多万元,扩大种植面积,探索山核桃人工造林、矮化高产技术。
【里西景山村被命名为市级小康示范村】 2004年,里西景山村投资100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基本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洁化”的要求,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小康示范村。
(丁宇坤 陈水兴)
雅璜乡
【概况】2004年,雅璜乡总户数1507户,人口3972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9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95万元,第二产业1112.1万元,第三产业392万元。全乡财政总收入达410.2万元,完成预算的151.8%,农村经济总收入626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了5051元。
全乡有耕地面积161.1公顷,其中水田96公顷,旱地65.1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45.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6.5公顷,总产量595.4吨;蔬菜播种面积85公顷,总产量1428吨;茶园比上年新增20公顷,达到483公顷,茶叶总产量666吨,其中名茶产量达42吨,产值290万元;药材种植面积达36.7公顷,总产量53.9吨。年末生猪存栏469头,出栏556头;牛存栏307头,出栏78头;羊存栏786只,出栏712只;家禽存栏4577羽,出栏5814羽;长毛兔存栏5926只,兔毛产量3.5吨。
全乡新建香榧基地6个计77.3公顷、名茶基地2个计18.3公顷、蔬菜基地2个计16.7公顷;完成雅璜、长坑等7个村退宅还耕项目计3公顷;外拓茶叶和香榧基地235公顷;争创2个省级和1个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基地,申报国家级绿色农产品基地2个。加大茶叶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全年新增粗制茶厂57家,新增电炒灶335只。继续举办茶叶炒制大赛,提高茶农的名茶炒制技术。
工业用电量创纪录达13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合同引资20万美元、实到外资10万美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投资75万元,拓宽改造雅焦(雅璜至焦坑)、雅枝(下枝至上枝段)公路,由简易公路上升为准四级公路。乡财政贴补5万元,率先实现调频广播村村响;在市移动和联通公司的支持下,投资50万元,在戴溪和长坑建成2个基站,全乡信号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整合师资力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顺利撤并中心学校初中段;率先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参与率达到85%以上;组建各片调解员队伍,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解决率达到了100%;以优质服务为切入点,稳定全乡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统计改革,建立信息网络,各项计生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新建个私集聚区3个】乡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政策意见》,贴补个私经济发展资金100余万元,全乡新建个私集聚区3个(戴溪村个私丝织集聚区、雅璜村绢丝集聚区和丝织集聚区),入区企业达49家。尤其是个私丝织业,一年新增剑杆织机134台,掀起了一股发展个私丝织业的热潮。个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净增500元以上。
【山民异地致富】乡政府通过办培训班、技术比武、外出参观或专家讲座等形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异地致富,全年向绍兴、嵊州市区及甘霖、石璜等地转移农民21户、67人,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据统计,全乡有70%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中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雅璜小康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雅璜小康示范村建设是乡政府全年工作的重头戏。乡政府通过规划累计投资206万元,硬化了雅璜村全长600米、宽5.5米的主干道;实施雅璜江通村段景观建设,浆砌两边堤岸,逐段建起蓄水坝和洗涤埠头,并在村下游修建了一座活动坝;全面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清除露天垃圾,建造标准垃圾站房12座,垃圾填埋场1处;积极实施拆旧建新工作,全村拆除旧房7000余平方米,新建2幢4户8间小康民居样板房。
【帮扶临界弱势群体】乡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对全乡低保户按时足额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把工作重心放在帮扶“临界弱势群体”上。对因病致贫、因笨致贫,但有发展潜力的23户农户,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乡属单位和联系部门的领导结对扶贫,累计捐助资金9000余元,并提供致富信息11条,还举办专项技能培训7次,通过想办法、送技术、出资金,全力帮扶弱势群体脱贫致富。
(黄秋波)
王院乡
【概况】2004年,王院乡总户数2125户,总人口5873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8万元,增长17%;农民人均收入4605元,比上年增长10%。
全乡有耕地226.7公顷;山林253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66.7公顷;茶叶总面积323.7公顷,总产量362吨;桑园总面积78.1公顷,蚕茧总产量26吨;香榧产量3.7吨;种植药材166.7公顷,年产药材438.2吨;新发展高山蔬菜8.7公顷。年末生猪存栏1532头,出栏1245头;牛存栏195头,出栏107头;羊存栏851头,出栏714头;家禽存栏5256羽,出栏4561羽;兔存栏1680只,出栏1171只;年末养蜂1211箱。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改貌”的工作主题,抓住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主线,坚持“旅游立乡、开放兴乡、生态建乡”的发展战略,抓好茶叶、香榧、药材等农业主持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名优茶,举办名茶炒制大赛,改造老茶园,提高单位亩产值,试种白茶,发展良种茶7.7公顷,在安徽外拓茶叶基地370公顷;注重香榧的培育管理,发展香榧72公顷;全年种植白术、桔梗等药材166.7公顷。做好景区入口处广场建设用地申批和金钩村前游步道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积极开展以百丈飞瀑景区为中心内容的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万美元,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改投入294万元;探索农产品深加工路子,发展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个私工业,引进技术,投资60万元建成竹制品加工集聚区,新办毛竹加工个私企业1家;投资85万元建成新开发的水晶工艺制品集聚区。
配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按时完成全乡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双建设、双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全乡垃圾站房建设任务,建立长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整修和改造以桐树院等4个村居民饮水工程,基本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紫岩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王院、安阳培村顺利通过文明村复评;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完成集党(成)校、文化站、中心幼儿园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建设;完成有线广播村村通工程;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乡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66.3%,及时足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扎实开展以助学、帮教为主要内容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创建“平安王院”,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安定环境。
【绿色农产品获认证】王院乡重视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和农科所的帮助、指导下,引进种植日本拿比特小玉西瓜2公顷,注册了“百丈飞瀑西瓜”商标,亩产值达到1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新发展四季豆、南瓜等高山蔬菜8.7公顷。其中小玉西瓜、百丈飞瀑野生苦丁茶获得省瓜菜类、茶叶类无公害产地认证,并申报国家级基地。
【推进以王院村为重点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根据拆建并举的原则,按照新村规划要求, 推行“拆”、“改”、“留”、“移”等多种模式,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建设,有序推进以王院村为重点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积极开展高山移民、退宅还耕工作,全乡拆除旧房近8000平方米,新建民居3000平方米,初步形成茗坞、紫岩2个移民小区。同时对山王、丰田岭、紫岩3个中心村进行了环境整治。王院村是全市26个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之一,近年来,拆除旧房5000平方米,硬化道路500米,新装路灯15盏,建新住房1000平方米,并积极配合百丈飞瀑景区的开发,重点做好以王院灵岩寺为主的佛教文化区建设。
【实施康庄工程】王院乡为发展山区经济,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康庄工程,总投资150万元,重点解决了茗坞、水门口、培坑、西山培、山王等村12 公里的路基工程和531米路面硬化工程。
【完成高山移民工程】2004年,王院乡按照市政府“百村扶贫攻坚计划”,建设移民小区,鼓励农民易地开发,下山致富。全年完成涉及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91户、208人的移民计划,建成茗坞村(地质灾害区)和紫岩村桐树院移民小区,退宅还耕5.3公顷。
(张石兴)
通源乡
【概况】2004年,通源乡总户数2146户,总人口6055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0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88元,同比增长11%,乡财政收入20.11万元,同比增长9%。在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评比中荣获“三比”竞赛一等奖。
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720万元,农业总产值4755万元。工业产值8620万元,销售收入7327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技改投入300万元。
乡党委、政府以工业的理念抓山区农业,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由基地建设转移到产品上来,把农产品的粗加工转到深加工上来,提出“班子成员联企业、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口号创办龙头企业,投资13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个私集聚点,新发展个私企业36家。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升学率达86%,其中特招2人、普高30人、师范1人、职高29人;构建公共卫生网络,全面完成无偿献血任务;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乡1545户、4240人参保,占总户数的74.7%;健全社会帮扶保障体系,6名贫困学生实现助学结对,7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26户、45名困难人口享受农村低保,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城乡一体的有线电视网络,全面实施“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丰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宅基地整治工作,完成退宅还耕1.5公顷;人武部工作开展顺利,冬季征兵任务超额完成;深入开展以“知情选择”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6%以上;打造平安乡镇,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全乡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茶坊电站并网发电】1月8日,茶坊电站并网发电。电站总投资220万元,装机容量320千瓦,年发电量70万千瓦时,年收入32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拓展规模基地】乡党委、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发展良种茶23.5公顷,对外拓建茶叶基地340公顷,建立三王堂有机茶基地100公顷,开辟森林食品基地226.7公顷,新发展香榧136公顷。
【精制茶厂达14家】2004年,在原有8家精制茶厂的基础上,新发展6家,累计达14家,年加工量达到0.05万吨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
【白雁坑通村公路完工】投资180万元建成全长7.5公里的白雁坑通村公路,为白雁坑村民改善了交通条件。
【举办农民培训班】以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载体,帮助农民掌握劳动技能,引导农民走出山门,向非农产业转移。举办农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受训农民630人次,输出劳动力约1200人,创收千万元。
【通源中学综合楼竣工】投资45万元,总面积680平方米的通源中学综合楼于2004年9月竣工。综合楼的建成,解决了全校师生用膳难和师生住宿、办公条件差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山区办学条件。
【垃圾焚烧炉及站房建成】投资9万元建成垃圾焚烧炉及垃圾站房,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杜绝垃圾的二次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何美英)
竹溪乡
【概况】2004年,竹溪乡总户数1451户,总人口数4321人,劳动力2739人,外出劳动力845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9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29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300万元,农业总产值199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39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7万元。用电量85.1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58万千瓦时。
【硬化栈尖坞至郑坞坑通村公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在2007年前全面硬化通村公路目标,竹溪乡投资70万元硬化了栈尖坞至郑坞坑总长3.5公里、宽4.5米的通村公路,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
【个私集聚区建成】2004年5月,乡政府动工建设半程村丝织小区,10月完工。小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20台织机入园投产。同时改造完成竹溪村丝织小区,28台织机投入生产。
【乡敬老院落成】2月,投资20万元占地面积650平方米的乡敬老院在洋坑村落成。6月,全乡12名老人入住敬老院,改善了老人的生活条件。
【竹溪村被评为小康示范村和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竹溪村硬化村内路面、亮化道路、清理河道,改善村容村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一批小康示范村,被绍兴市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钱 英)
责任编辑 徐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