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5年鉴
社会生活

发布日期:2014-08-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社会保障

  【概况】2004年,社会保障工作随着“四不”(不给市委市府添乱、不使企业为难、不使群众失望、不给自己抹黑)活动的开展,构筑了由地税部门统一征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障安全网。7.8万余名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3万余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扭转失业保险收不抵支的局面,医疗保险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企业养老保险抗风险能力达24个月,比上年增加14.4个月;失业救济金每人每月412元,比上年增加132元;月最低工资标准(10月起)560元,比上年提高80元;钟点工每小时最低工资4.8元,比上年增加0.5元。

  2208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加大了对新办企业和重组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力度,至年底,全市参保企业2208家,比上年增加337家,努力将所有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参保总人数达78107人,比上年增加5573人,基金结累19048万元,支付能力上升到24个月。

  【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将原来ABC三档调整为ABCD四档,缴费标准A2000元、B7000元、C12000元、D档为18000元,享受标准为A100/月,B200/月,C250/月,D300/月,由被征地农民自愿选择。全市4个街道33个村30124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5878人按月享受养老保险金,政府每月补助58.78万元。

  【加大支持失业保险力度】1月起,全市贯彻执行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雇工参加失业保险;国家机关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农民合同制职工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4月起,失业保险基金由地税部门征缴,提高了基金征缴率,失业保险总收入1764万元,其中财政划拨804万元;支付失业职工的救济金、医疗补助费、丧葬费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费等956万元。

  【采取措施加强工资分配宏观管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工资分配宏观管理:一是督促各类用人单位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月最低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10月起,将最低工资从每月480元提高到560元,钟点工每小时最低工资4.8元;二是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职工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稳定劳动关系;三是深入调查、认真测算,不断完善合乎嵊州实际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既吸引更多外来劳动力,又提高劳动者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4月起,全市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市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按不同行业确定的工资总额的0.5%1%2%缴纳工伤保险费,同时必须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至年底,2116家企业44158人参加工伤保险,分别比上年增加2858079人,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全年工伤认定183件,支付工伤补偿费74万元,基金结累827万元。

  【生育保险达到预期目标】2004年,生育保险基金收缴146万元,支付女职工生育补偿金123万元,比上年增加35.7万元,达到收支基本平衡和略有结余的目标。

  【医疗保险作年度调整】7月,印发《嵊州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及补充意见的通知》,规定20047月至20056月,按机关缴费的单位退休人员以1446元为基数的规定比例按月划入个人账户;企业单位享受门诊医疗补助金人员发放每人每月40元门诊医疗补助金,一个医保年度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7万元;军队退休干部的医疗待遇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建立离休干部,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等特殊群体医疗保障机制。至年底,611家企业共50068人参加医疗保险。

  (刘瑞裕)

  民政工作

  【概况】2004年,民政工作以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为目标,坚持统筹发展,深入开展“爱心助困大联动”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化殡葬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管理民间组织,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安置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殡仪馆获“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称号。

  【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继续开展“爱心助困大联动”活动,募集慈善资金1209万元,数额超过历年之和。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动,救助各类困难对象3780户,发放救助金228万元,其中发放冬令救灾棉被300条,救济金48.8万元;临时救济113户,7.91万元;助学87人,6.7万元;助老100人,2.5万元;14号台风灾害建房补助1.7万元。全市乡镇(街道)落实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资金262.9万元,人均4.13元,发放春夏荒救济款30万元,救济25484178人。市慈善总会募集的款物除统一救助市内弱困群体外,支援椒江灾区50万元;支援四川省达州市旧衣被等2.15万件。

  573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04年,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和“双评议”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405730人,其中城镇146239人,农村33945491人,年发放保障金315.2万元。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市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15名,其中退役士兵485名,10年以上服役转业士官30名,农村安置对象413名,城镇安置对象102名(城镇入伍义务兵68人,伤残军人4人,转业士官30人)。413名农村安置对象根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原则落实乡(镇)、村安置,对部分生产、生活方面存在困难的,进行重点走访,帮助解决;有特长的军地两用人才推荐有关部门、单位,走上新的岗位。72名城镇退役士兵和30名转业士官均实行自谋职业安置,落实优惠政策,共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偿金306.79万元,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9.29万元。全年有重点优抚对象1479人,其中在乡革命伤残军人111人,“三属”109人,老复员军人1259人;享受优待金义务兵家属889户,严格按照国家优抚政策享受抚恤、补助和优待,提高标准及时增补,增补资金63.6万元,(伤残军人按不同等级提高不同标准补,“三属”提高60元,复员军人提高30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在乡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实行医疗补助费统筹。

  【移民安置进展顺利】根据移民迁出地政府意见,对迁入嵊州的610名滩坑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进行调查,全市确定7个镇40个村作为移民安置点。至年底,有128450名移民签订安置协议,崇仁、石璜、三界、长乐、金庭等镇完成移民资格复核,移民建房土地正在审批中。

  【深化殡葬制度改革】2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墓地建设 加强“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的实施意见》。4月,市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坟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告》,经近两个月的整治,11个乡镇(街道)绿化覆盖坟墓2330穴,植树9280棵,迁移旧坟360穴。5月,绍兴市生态墓地建设现场会在嵊州宾馆召开,全面推进生态墓地建设。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违规坟墓整治 全面推行生态墓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至年底,全市新建生态墓地5处,生态墓穴412穴。全年死亡5499人,火化遗体5499具,火化率、火化面继续保持100%,实施遗体火化制度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年平毁非法私建寿坟83穴。

  【规范管理民间组织】10月,市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工作的意见》,对全市107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分理整顿,登记为市级协会6家,乡镇、街道一级协会3家,乡镇、街道备案25家,其余均转入农村经济合作社或自行解散;绍兴市民政局在石璜镇召开绍兴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现场会,肯定嵊州市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的做法。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暂行条例》,对全市84家社会团体和10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年度检查。

  【开展城乡门(楼)牌编制和安装工作】9月,全市统一开展门(楼)牌编制、安装工作,进一步理顺农村地区的户籍管理体制,实现一村一图、一户一号、一房一牌的目标,并做到编制、安装的门(楼)牌号与“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常住人口户籍管理系统保持一致,为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做好准备。更新设置全市已命名的40个小区(含老住宅),950余幢住宅楼,1500块楼牌,2900块单元牌;130余条道路,200余块指路牌。4个街道所属的16个社区的门(楼)牌由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安装,街道办事处做好配合协调。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门(楼)牌编制、安装,由乡(镇)、街道负责,民政部门协助和业务指导。至年底,全市17个乡(镇)、4个街道基本完成门(楼)牌的编制工作,市区16个社区和部分行政村完成门(楼)牌发证和安装。

  【福利企业社会效益明显】2004年,全市有福利企业81家,安置就业职工3827人,其中残疾职工1653人,实现产值10亿元,销售额9.5亿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8家,其中亿元以上1家(昂利康),1000万元以上22家,500万元以上15家。福利企业社会效益明显,残疾职工全年工资总额1300万元,人均年工资收入8450元;残疾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为残疾职工投缴社会养老保险金240万元;27家重点福利企业同全市25家乡镇敬老院、市社会福利中心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开展帮扶活动2次,平均每家企业出资3000元为敬老院添置设施;福利企业以当年减免增值税6%的比例捐赠慈善总会180万元,4家企业建立了1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慈善冠名基金。

  【集中供养工作在全省领先】2004年,加大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投入,投资1670万元新建敬老院4所、扩建4所、改建16所。至年底,有敬老院25所,建筑面积32146.5平方米,床位1347张。全市有城镇“三无”对象44人,农村“五保”对象812人,敬老院集中供养797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780人,城镇“三无”对象17人),集中供养率93.1%。市民政局先后印发《关于明确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的通知》等文件,11月,在谷来镇召开市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总结和推广谷来镇、下王镇等乡镇敬老院“三自”管理、以院补院、减免穷村的敬老院负担、把党支部建到敬老院的做法。制定和落实了敬老院财产管理、院民公约、院长职责等制度,并编印成册供各地对照实施。开展先进敬老院和优秀敬老院院长评比活动,举办全市敬老院院长业务培训、编撰《全市敬老院集锦》等。敬老院规范管理水平在全省领先,在全省社会救济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介绍,浙江电视台以“老人住进宾馆式敬老院”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裘信陆 钱柏林)

  责任编辑 封流英

  计划生育

  【概况】2004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年”为重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出生7311人,计划生育率98.34%,出生率9.95‰,自然增长率2.3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02(连续7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统计误差在1.5%以下,综合避孕率91.01%,群众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93%,随访服务率91.2%,知情选择率91.14%,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年底,嵊州市代表绍兴市顺利通过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获得了绍兴市2004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胜奖”。

  【顺利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期评估】20021月全面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以来,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综合治理为目标,不断强化保障机制;以政策推动为重点,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不断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以依法行政为要求,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以村(居)民自治为核心,努力创新基层工作机制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48月,嵊州市代表绍兴市接受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受到评估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2004年为进一步深化全市人口教育,着力做好三方面结合文章,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与青少年个性需求相结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高中学生上;二是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性心理、性伦理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三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于111215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介绍,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获得全省先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应用广,一直走在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的前列。在队伍建设上,通过“安全保密、规范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锤炼了一支业务精、敢创新的干部队伍。在制度规范上,制定《嵊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嵊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职责分工和网上办公、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把硬件配置、软件应用、操作维护等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在网络建设上,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实现向乡镇(街道)工作片、社区(村)延伸,实现“省——地市——县市——乡镇(街道)——工作片——村(社区)”六级联网。在网络应用上,在原来“三网一库”的基础上,全面启用了“网络版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网络版优质服务信息系统”和“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200410月,嵊州市在全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评为“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市)”。

  【“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年”成效显著】200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工作方针,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年”活动。一是积极创建“新型生育文化”特色园区和特色乡镇(街道)、村(社区),在马寅初故居完成了省级“生育文化园区”的创建工作。二是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利用各类大众传媒,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力度。其中自摄的《马老故乡的人口教育》、《为青春护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等电视专题片分别在省、绍兴市和嵊州市电视台分期播出。三是精心制作计划生育进村入户宣传资料,编印《流动人口温馨服务手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指南》、《学马老精神,做马老传人》、《婚育新风进万家历书》等宣传资料,特别是自行设计印制的20万本2005年计生宣传历书,在年底前分发到每一户育龄妇女家庭,深受群众的欢迎。四是在“5·29计生协会会员集中活动日、“7·11世界人口纪念日、“10·28男性健康日等计生纪念日广泛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特别是“7·11————人口与发展”计生广场专题文艺晚会深受群众好评。五是努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8月,向社会招聘暑期返乡大学生和高校新生为计生宣传员,在全市4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开展“流动的温馨”巡回宣传咨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氛围。

  【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进一步深化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把《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审批制度、特批程序、奖惩政策、收费项目及标准、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信访制度、办事纪律、投诉程序、举报办法、七个不准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全年无计划生育行政侵权案件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全面推行信访规范化管理和逐级信访制度,认真及时办理立案信访和交办的市长热线电话,全年受理信访33件(次),按期结案率达100%,并全都为优质结案;积极开展了计生信访“三无”乡镇(街道)的创建活动,评出2004年度计生信访“三无”乡镇16个。三是根据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的统一部署,及时更换了一孩和再生育的生育证明,规范了生育审批程序,严格把好生育审批关。四是通过计划生育“十佳行政征收案件”评比活动,加大了征收和处罚力度,胜诉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以来的第一起征收社会抚养费行政诉讼案,提高了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水平。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全面落实和兑现双农独女户的优先优惠政策。至2004年底,累计领取“计生优惠证”3532户,参加养老保险1519人,520个双农独女户的女儿参加中考享受加2分、职高加5分的待遇。二是不断完善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嵊州市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可以享受双份(每人50平方米);在《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给予独生子女适当照顾;在《嵊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双农独女户的女儿个人缴费部分减半收取等。三是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运行正常。502004年度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对象享受了每人3001500元不等的救助金。全市累计发放公益金7.04万元,受助84人。

  【“双十活动”扎实开展】2004年,按照“抓两头、促平衡”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开展“培育10%的示范村(居)和整转10%的基础薄弱村(居)”的“双十活动”。全年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村(居)119个,整转人口与计划生育薄弱村(居)129,进一步夯实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基础。

  【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切实加强】2004年,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切实加强,在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上,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开展“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新机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协会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等工作制度,总结出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八法”,受到省人口计生委肯定。加强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企业)四级协会建设;市计生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成立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全市30%以上的村级协会开展了会员会费收缴工作;积极创建民营企业协会和特色协会,全市新创建民营企业示范协会15个和特色示范协会26个。在开展协会活动上,积极开展“5·29协会会员集中活动,全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计生协会开展以“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生命————让我们远离艾滋病”为重点内容的宣传服务活动。在实施协会项目上,继续实施新家庭计划活动,做到项目与扶贫致富紧密结合,全年新建项目72,414310023人受益。

  【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实现“一转四化”】“一转”即转变理念,树立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嵊州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工作理念;“四化”即对外来人员的计生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执法、信息化管理”。全市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转四化”管理“四零”制度(即管理零距离、服务零收费、统计零误差、信访零投诉)、服务“四心”制度(即用心倾听疾苦、耐心解答疑问、热心服务群众、衷心祝福)、分类管理制度、考核督查制度、随访服务制度、信息交换制度等。同时全面落实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责任,对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筹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派员进驻“中心”为外来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广泛开展流动人口专项稽查服务活动等,全市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基本实现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执法、信息化管理。为切实加强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20041012,市政府在三江街道召开了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现场会。

  【全面实施避孕药具“一卡通”免费发放制度】按照“方便群众、满足供应、防止浪费”的原则,在市区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均实行了“一卡通”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制度,在所有社区和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和外来人口较多的企业,共设立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96个,让所有流动育龄妇女凭“避孕药具‘一卡通’免费发放服务证”在任一发放点领取相应的避孕药具,并在任一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享受每年两次免费的孕环情检测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全年发放“避孕药具‘一卡通’免费发放服务证”1万多本,保证了育龄群众得到便利、优质、高效的避孕药具供应服务。

  【实施优质服务“五登门”制度】2004年,优质服务实施“五登门”制度,即对新婚服务登门贺喜,送新婚优生知识;对怀孕妇女登门祝贺,送孕期保健服务;对产后妇女登门探望,送产褥期保健育儿知识和避孕药具;对术后夫妇登门慰问,送注意事项和相关节育知识;对患生殖疾病和不孕不育症的夫妇登门指导,提供防病治疗知识和治疗方面的联系服务。同时全面推行优质服务承诺制,一年来全市共签署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承诺书1万多份。

  (张 波)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及变化】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2元,同比增长19.3%,增长速度为2000年来最快。收入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居民家庭工薪收入的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达14324,同比增长33.1%,工薪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上升到94.3%。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不同程度下降,人均财产性收入216元,同比下降57.6%,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下降54.3%,出租房屋收入下降43.9%;人均转移性收入763元,同比下降23.8%,其中捐赠收入同比下降18.7%,人均赔偿性收入5元(上年度为219元),无辞退金收入(上年度人均有135元)。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78元,同比增长8.8%。物价的上涨对居民消费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消费支出。人均居住支出持续下降,同比下降52.4%,医疗与保健支出略有下降(8.4%),其余六大支出都比上年增长。粮油价格快速上涨,食品消费支出陡升。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793元,同比增长22.4%,增幅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粮油支出321元,比上年度的211元增长52.6%,人均肉禽蛋水产、糖烟酒饮料、干鲜瓜果和在外饮食消费同比增长分别为215.3%36.5%21.5%38.4%。交通通信增幅大,汽车开进百姓家。城镇居民人均交通与通信支出1574元,同比增长67.1%,增幅居八大类支出之首。其中人均交通支出1009元,同比增长107.6%,主要是交通工具的增长,城镇居民调查样本户首次购买汽车,实现了家庭汽车消费零的突破,人均交通工具支出511元,同比增长204.2%。居民人均通信支出565元,同比增长23.9%,平均百户居民当年购买移动电话32部,年末拥有量达172部。城镇居民人均衣着、家庭用品、娱乐文教与杂项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9.8%4.9%2.7%30.5%

  (张鑫华)

  【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7元,同比增长12.3%。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814元,同比增长12.0%;家庭经营收入2370元,同比增长18.0%;财产性收入255元,同比增长-13.9%;转移性收入548元,同比增长6.6%。土地征用补偿款118元,上年同期为251元,土地补偿收入的减少是财产性收入负增长的直接原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3元,同比增长5.8%。支出中增长较快的有居住、食品、文教娱乐和服务支出,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0.2%20.4%。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从上年的41.0%提高到42.7%

  (刘强胜)

  责任编辑 吕淼钦

  社区工作

  【概况】2004年,市民政局联合有关部门,对社区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巩固和推进社区建设。城中、城郊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稳健开展;开展创建“五好社区”(班子建设好,队伍素质好,运作机制好,服务作风好,社区群众反映好)活动,越秀、东浦、东南社区成为“五好社区”;分期分批组织社区干部参加浙江省、绍兴市举办的社区管理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干部业务素质,促进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东浦社区居委会荣获“省级示范社区居委会”称号。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展开】2004年,为适应城市化要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下元塘、仙人坑、东南、高版、艇湖、桥东等村纳入城市社区。6月,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68月,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至年底,地工农、捣臼爿等农村社区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

  (裘信陆)

  老龄工作

  【概况】2004年,老龄工作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积极开展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创建和“3587工程活动;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参加电大学习的老人达1224人。余勤献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费柏樵获浙江省“老有所为奉献奖”。

  【创建规范化老年活动中心(室)】组织街道和16个社区赴外地参观取经,各社区投资增添老年活动室设施,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35873个组织、5个服务网络、8项工作任务、7项标准)工程创建活动,仙湖、东南、东浦等12个社区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受到浙江省民政厅和省老龄委办公室表彰;三界镇老年活动中心、谷来镇老年活动中心、贵门乡 溪老年活动室、长乐镇开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和北漳镇老年活动中心被评为绍兴市先进老年活动中心(室)。

  【老年电视大学扩面增点】贯彻全省老年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办学宣传力度,老年电大教育点不断增加,教育面不断扩大,至年底,有老年电大教育点35个,参加学习的老人达1224人。

  【举办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市老龄委办公室联系上海市医学研究中心和珍奥集团嵊州分支机构等医学专家到各乡镇、社区进行巡回健康知识讲座,全年组织20多场次,约2万多老人参加,增长了健康知识。

  【第17个老人节活动形式多样】17个老年人节期间,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分别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表彰会和文艺演出活动;庆祝活动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市委宣传部、人事局等有关单位组织老同志编排大型文艺节目和举办“迎国庆迎重阳”文艺会演20多场;1万多人参加登山摸奖,500多人外出参观旅游;市民政局、老龄委组织慰问孤寡老人、特困老人880人次,发放慰问金5万多元。市老年活动中心举办重阳节游园活动,设射击、掷气球、跳绳、室内钓鱼等项目,448人参加活动。

  (裘信陆 钱柏林)

  责任编辑 封流英

  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2004年,全市有局级机关关工委3个(教体局、公安局、文广局关工委),村级关工组1336个,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3610人;讲师团23300余人,科技帮扶团2250余人,“三员”(辅导员、帮教员、家教员)队伍1730人。家长学校70余所,法制学校100余所。

  【开展“学做马老传人”民族精神教育】2004年,市关工委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富有嵊州特色的学习马寅初事迹宣传教育活动。共编印宣传教育材料3000册,讲课760余场次,组织参观访问、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1200余场次,师生撰写学习体会3万余篇。全市130所中小学6万名学生受到教育。市关工委在全市30余所中学自行组织演讲比赛的基础上推荐出12位优秀学生,会同市教体局关工委联合举行全市中学生“学马老精神,做马老传人”主题演讲比赛,对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马老的生平事迹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清明寄情·爱我祖国”传统教育】清明节期间,市关工委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组织开展以“凭吊先烈、继承传统,爱国爱民、维护统一,求真务实、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各地通过祭扫烈士墓,举行革命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和征文比赛等形式,共组织教育活动1300余场次,撰写心得体会8万余篇,受教育青少年19万人次。其中,甘霖镇中学初二(11)班张薇《忆峥嵘岁月,展锦绣前程》荣获浙江省青少年“清明寄情·爱我祖国”主题征文优秀奖。

  【开展初三毕业班法制案例教育】2004年,针对初三毕业班这一青少年特定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形势,市关工委联合教体局和司法局自编教材《警钟》1万册,通过调查研究、师资培训、法制考试、教育督查等方式,在全市195个初三毕业班万名毕业生中全面铺开法制案例教育,实现了“班班都参与,人人受教育”,收到明显成效。省关工委对这项工作特意以简报形式在全省转发。

  【资助贫困学生金额创历史新高】市关工委全年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257名,助学款达112万元。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出台《嵊州市关工委关于资助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实施办法》,举行“爱心献特困,圆上大学梦”资助仪式,让64名贫困大学生圆上大学梦,助学款达67.91万元,创历史新高。

  【举行回乡大学生迎春联谊会】春节期间,举行嵊州市回乡大学生迎春联谊会,组织受助学子参观经济开发区,交流学习(工作)感想,进行爱乡教育。还表彰首批韩氏奖学金获得者。

  【科技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开展以“学科技、奔小康”为主题的科技帮扶致富活动。科技帮扶工作得到农业、林业、科技、科协等成员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市关工委牵线的21户帮扶对象,从事家禽、水果、苗木、蔬菜、茶叶、水产等10余个项目20多个品种,出现了“千(枝)果(木)户”、“千兔户”、“万鸡户”、“万鸭户”等致富农户,被帮扶对象年产值累计达200余万元。

  【失足青年帮教工作成效明显】按照“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思路,通过落实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开展了帮教失足青年活动,全市150名失足青少年受到帮教,96名有明显进步。

  (赵国庆)

 

  民族宗教

  【切实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2004年“海宁事件”发生后,民宗局集中时间对全市71个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危房;电线老化,乱拉乱接;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灭火器过期失效;无自来水消防栓,厨房堆放柴草与信众聚集处距离过近;佛教场所火烛管理不严;场所内演戏、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基督教有几个教堂由于建筑结构不合理,潜伏安全隐患等。民宗局给存在安全隐患的23处场所指明需重点整改的事项,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

  【申报宗教工作重点县市】针对宗教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基层干部对宗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经市领导同意,嵊州市于7月上报省民宗委,申报宗教工作重点县市。

  【全市有少数民族31个】2004年,经调查全市有少数民族31个,常住的少数民族人口1298人,占全市人口的0.1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土家族211人,其次是壮族194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镇为谷来镇20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7%,最多的村为谷来镇大严村15人。文化程度为:大学毕业的18人,大专9人,高中及中专38人,初中421人,小学720人,文盲和半文盲41人,未上过学51人。年龄状况为:1830416人,占32%3141694人,占53%。性别情况为:男性65人,占5%,女性1233人,占95%

  【制定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预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绍兴市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和嵊州的实际,制定《嵊州市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并由市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转发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召开】1029,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绍兴市宗教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努力开创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为打造“平安嵊州”,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市委副书记、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文孝和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灿林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宗教工作责任状。

  (麻培兴)

  责任编辑 王顺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