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2007年,市农业局以创建特色强市、实现产业富民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业生态化、农业信息化工作重点,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81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2%。嵊州市“充分运用农民信箱平台,提升农业产业致富农民”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副省长茅临生的肯定和批示推广。嵊州市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同时被评为花木强县、蔬菜强县、茶叶强县;连续第四年被省政府评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四点”共建,破题嵊州高效生态农业》被省农业厅总结推广;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县市。
【农民信箱工作再现亮点】2007年,在全市已形成的农民信箱联络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信息示范点、信息示范户以及运用农民信箱为农服务,全市注册用户累计达到5.6万户,建立农村信息示范点110个和农村信息示范户1050户,同时注重用户的培训应用工作,全年共培训用户达4.43万户。副省长茅临生在省政府办公厅第31期关于《嵊州市充分运用农民信箱平台提升农业产业的做法与成效》的专报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2007年,市农业局再次被评为全省农民信箱工作先进单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效明显】3月20日,在副省长茅临生主持召开的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确定嵊州市等22个县市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县市。嵊州市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协调小组,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宣传等各种措施,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年,全市共承保各类种养大户947户,承保率达到88.9%,远超省政府规定50%的目标。
【农业信息化工作再获殊荣】12月5日,市农业信息中心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100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之一(全省仅5家)。20日,在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农博网承办的中国农业信息化年度峰会暨2007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晚会上,嵊州市农业在线网站被评为2007年全国100强网站之一,连续两年蝉联全国100强网站。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呈现新亮点】2007年,在抓好老基地扩面提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投资8677万元的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其中投资1580万元、日产杏鲍菇3吨的甘霖瑞丰农业有限公司杏鲍菇生产基地基本建成投产;投资500万元的三江街道天方科技铁皮石斛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已初见成效;投资2000万元的鹿山街道丰泥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建设呈现出新的亮点,基地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外向型农业工作亮点纷呈】2007年,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额69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2%,新增农业外拓基地0.78万公顷,累计达到5.11万公顷,全年新设市外农产品销售窗口21个。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引进农业外资项目5个,实到外资842万美元,超额完成绍兴市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嵊州市被省政府评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单位,已连续四年获得此项荣誉。
【农业项目资金争取再创新高】2007年,在市农业局及下属相关单位的努力下,全年申报列入省级以上各类农业项目41个(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个,项目资金3287万元;省农业厅项目35个,项目资金1138万元),共争取到省以上国家财政资金4425万元,再创新高。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2007年,市农业局与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茶叶质量安全、农产品批发市场、认证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至年底,全市共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220个;检查农资生产企业21家,经营单位246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10起;检查100家茶叶生产企业、40个茶叶生产基地,共抽检4批,142个茶样;检查“三品”基地129个;检查7家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5家苗种生产单位。
【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市农业局重点在生猪、长毛兔生产上推行集约化、生态化饲养,建成了三界养牛场、嵊德牧业等一批示范养殖基地,崇仁长毛兔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小区。
【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双认证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市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0.17万公顷,有26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83种。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个,基地总数达到123个。完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换证19个,新申报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07年,市农业局及相关下属单位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共检测蔬菜524批次,“瘦肉精”快速检测器检测生猪尿样208批次,检测生猪1140个样品,并对全市奶牛分别在5月和10月进行了两次二病检测,共检测奶牛728头次,对将调入市内奶牛进行了调前的二病检测,共检测奶牛316头次,并对检测发现的病害动物及其内脏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确保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农业产业化受到省内主流新闻媒体专题采访】11月7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新华社浙江分社、中央七台农业节目浙江工作站、《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浙江在线、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农村信息报》等10家浙江有关主流媒体来嵊县集中采访了嵊州市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执照农民扶持创业富民等方面内容。
【农产品推介形式多样】2007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农业品牌推介宣传力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农产品推介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6月15至17日,在鹿山街道举办了首届嵊州市鹿山杨梅节;7月20日,在杭州市金川宾馆举行“嵊州市羲之桃形李推介会”;积极参加2007浙江绿茶(兰州)推介会和省农博会,策划并开展“赏花品果在嵊州”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结合“特色强市、产业富民、科技兴农”服务月活动,市农业局于3月28日在崇仁镇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农资(农机)”为主题的科技“三下乡”活动的起动仪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农资,为农民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在起动仪式上,共展示图板34块,分发技术资料2000多份,售出果苗200多株,种子70多公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种植业
【概况】2007年,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市场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全市农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蔬菜生产实现“三增”,蚕桑生产基本稳定。是年,通过实施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实施“沃土工程、经济绿肥工程、千万亩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统防统治工程”等“五大工程”,开展单季晚稻高产优质示范方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等一系列致力于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效益和科技素质的活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56万吨,超额完成了绍兴市下达的考核任务。全市春粮面积0.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9%;总产量5066吨,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大小麦0.11万公顷,亩产220公斤,比上年亩产增加9公斤;油菜0.17万公顷,亩产123公斤,比上年增加13公斤;蚕豌豆0.09万公顷,亩产122公斤,比上年亩产增加3公斤;马铃薯0.07万公顷,亩产1192公斤,比上年增加340公斤;绿肥0.13万公顷。早稻插种面积0.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7%;单产421公斤,比上年419公斤,亩增加2公斤,总产量8431吨,比去年增长10.4%。晚稻播种面积1.67万公顷,比去年1.68万公顷,减少0.1万公顷,其中单季晚稻面积1.45万公顷,连作晚稻面积0.22万公顷。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0.06万公顷;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粮食总产量16.56万吨,比上年减少0.03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9.27公顷;总产量12.62万吨,比上年减少0.09万吨;平均亩产467.4公斤,比上年减少3.9公斤。
【蔬菜生产实现“三增”】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蔬菜总产量为23.7万吨,比上年增长0.4%;下半年由于受两次台风影响,蔬菜亩产量为1765公斤,比上年减少2.27%,但由于该年蔬菜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平均价格1.78元/公斤,比上年增长29.9%;平均亩产值达3142元,比上年增加27%,蔬菜总产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新发展山地无公害蔬菜基地33.33公顷,新发展连片6.67公顷以上蔬菜基地2个。全市现有蔬菜基地25个,其中千亩以上蔬菜基地6个。建成石璜姜葱基地、甘霖杏鲍菇基地等常年性蔬菜基地11个,黄泽“三早”等季节性蔬菜基地13个,共计5000公顷。
【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嵊州市被国家农业部列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市。全市已测土样620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7万公顷,其中水稻1.37万公顷(早稻0.13万公顷、单季稻1.24万公顷),蔬菜0.63万公顷,茶叶0.67万公顷。一年来,技术人员分赴全市102个示范村,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或座谈会共117场次,培训农民6750人次,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问答手册3500册、测土配方施肥卡79500余份,发放技术资料18560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明显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万户农户掌握科学施肥技术,突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类作物,同时兼顾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全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7万公顷,亩均增产25公斤,亩平均节省肥料2.1公斤,每亩节本增收60.9元,水稻累计节本增收1248.45万元。蔬菜中主要品种为蒲瓜、辣椒、花生,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亩节省肥料5.32公斤,亩节本增收72元,推广面积0.63万公顷,累计节本增收684.72万元。茶叶平均每亩增收106.5元,累计节本增效1065万元。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效2998.17万元。
【早稻高产示范方示范效果明显】长乐镇官塘头村早稻高产示范方是省级粮食优质高产示范方,已连续三年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全省粮食高产优质示范方竞赛活动,并获得优胜奖。2007年,落实示范方面积73.33公顷,中心方面积43.33公顷。经绍兴市农业局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56公斤,比全市早稻亩产421公斤增产135公斤,亩增效229.5元。通过示范方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户多种早稻46.67公顷,减少了季节性抛荒田。
【农业品种园示范效应明显】嵊州市农业品种园是集研究、引进、开发、推广、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品种园,使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充分展示,2007年,该园引进了优质水稻、瓜果蔬菜、鲜食玉米、礼品西瓜、樱桃番茄、大棚水果等十六大类、236个新品种在品种园内试验展示,筛选出适合市内栽培的西瓜、玉米、豆类、马铃薯等高产高效品种在全市推广,同时推广春季礼品西瓜————夏秋季礼品西瓜————冬菜等种植新模式。其中春季礼品西瓜————夏秋季礼品西瓜————冬菜(莴苣笋)模式,每亩总产值可达2.16万元,亩总成本0.75万元,亩收入可达1.39万元。实现了品种园内多种类、多品种、多模式,成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平原设施农业的样板园,全市农业新优品种的集中示范园。
【蚕桑生产效益下降】2007年,全市发种40497张,产茧1675吨,茧款收入2631.7万元,张产41.4公斤,蚕茧平均价15.71元/公斤。其中张产增长2.7%,产茧量增长2.1%,饲养量减少228张,减少0.56%,茧款收入减幅较大,减38.8%。受到茧丝市场行情下滑影响,蚕桑效益下降,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蚕桑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一批规模经营户涌现,三界北街村吴石炯拥有桑园1.73公顷,饲养蚕种65张,生产蚕茧2762公斤,成为全市最大的蚕桑经营户。
【调整夏秋蚕品种结构】市蚕业管理站根据气候、环境和茧丝供求的要求,在总结前几年饲养情况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试点、对比,确定了经济性状较好、强健度更优、抗逆性适应性更强的中丝量品种秋丰白玉、丰一五四A作为饲养夏蚕、中秋蚕的首选品种。通过宣传、技术培训等方式,广大蚕农了解、掌握新品种的性状和饲养技术要点。全市夏蚕、中秋蚕全部选用了秋丰白玉新品种,晚秋蚕也进行了适应性试验,蚕农、用茧单位反应良好。
【全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2007年,市农业局为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适时开展了“绿剑”春季、秋季集中执法行动,主要清查、整顿和规范全市农资市场秩序,采取明查、督查、集中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大检查。组织集中检查行动25次,出动执法人员215人次,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93家,取缔兽药非法经营户1个,纠正违法违章行为52起,成功调处了涉及农户260户、种子补偿款约7万元的2起种子质量纠纷,完成12个种子样本、饲料6份、兽药5份、尿样3份的抽检任务。
【加强植物疫情的防控和监测】市农业局加强对植物疫情“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葡萄根瘤蚜”疫情监控。及时开展梨枯枝病疫情普查,共普查全市21个乡镇(街道)梨树种植的283个行政村,普查种梨农户641户,普查梨园面积135.73公顷,调查核实全市梨园面积532.67公顷,未发现梨枯枝病。同时切实加强了对已发现疫情加拿大一枝黄花和豚草的普查和防控工作,全年防控面积达12.37公顷次,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任务;豚草全年防治面积约9.67公顷,防控率达100%。
畜牧业
【概况】2007年,全市生猪存栏19.07万头,其中母猪存栏2.15万头;牛存栏6914头;羊存栏5.57万头;家禽存栏106.13万羽;兔存栏46.93万只。全市肉类总产量22590吨。
【猪肉价格创历史新高】由于受全国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及疫病和2006年猪价的影响,2007年猪肉价格普遍上涨,据调查,全市毛猪最高达到每公斤17.87元,去骨带皮猪肉达到每公斤28元,猪肉价格创历史新高。
【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7月30日,市农业局下属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需要改为监督管理性质的畜牧兽医局,同时挂嵊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隶属于市农业局管理,单位原编制不变,所需经费全额列入市财政预算。同时,通过深入调研,不断修改完善,发布了《嵊州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招考派驻乡镇的26名畜牧兽医。
【做好能繁母猪补贴工作】2007年,为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肉类产品市场供给,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猪肉供应的通知》(浙政发明电〔2007〕107号)精神,对能繁母猪按每头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市畜牧兽医局在各乡镇(街道)调查申报的基础上,初步审核全市饲养能繁母猪19655头,及时做好能繁母猪的补贴发放工作。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07年,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针对全市的防控工作情况,多次对21个乡镇(街道)、开发区进行工作督查,切实抓好动物免疫工作。坚持计划免疫、程序免疫,坚持动物防疫的科、强制性、社会性、统一性,坚持季防月补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免疫证、免疫标识、免疫档案“三位一体”的免疫标识制度,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免疫记录和档案,做到有据可查、规范免疫,确保了防疫高标准、高密度、高质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牛、羊)、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全年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 170万毫升,使用猪口蹄疫高效苗90万毫升,使用牛羊口蹄疫疫苗7.5万毫升,使用耳标13万套。
【做好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为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健康有序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全市21个乡镇和开发区都已实施产地检疫。生猪定点屠宰厂年检疫生猪63000余头,处理病死猪20头,病变脏器2590余公斤,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开始对市定点屠宰厂的进场生猪全部实行凭耳标和产检证入场,产检工作的全面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并全面掌握面上疫情动态,对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丁宇坤)
水产养殖业
【概况】2007年,水产养殖面积2092公顷,渔业产量4233吨,比上年增长3%;产值5955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养殖产量3983吨,比上年增长2%;名特优水产品产值2980万元,比上年增长3%,占总产值的51%,服务型休闲渔业经济产值1200万元,占总产值的20%。
【无公害水产养殖又有新成果】2007年,前岩水库、三界镇范洋渔场、三江街道里滴水水库、甘霖镇东湖塘水库4个总养殖水面100.14公顷通过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南山水库的“南山湖鳙”、眠牛弄水库的“眠牛鲢鱼”获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称号。
【30户水产养殖户被评定为省初级水产品信得过养户】2007年,经市水利水电局水产科对养殖场地的现场环境、水源、饲料鱼药采购与使用记录等情况的实地踏勘,省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鱼产品的现场取样与检测后,报省海洋与渔业局评定,三界镇范洋渔场朱仁勇等30户养户被评为省初级水产品信得过养户。
【休闲渔业发展有序】全市休闲渔业发展快,经营良好,至年底,总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的休闲渔业场所24家,可以同时容纳垂钓人员2000多人,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休闲渔业产值达1200万元。剡溪渔业园整改休闲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涵,被评定为嵊州市AA级旅游景区,获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之最佳农家乐奖,被授予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改造生态鱼塘80公顷】2007年,全市生态鱼塘改造80公顷,其中被例入省级百万亩生态鱼塘改造项目的长乐原野水产合作社56.33公顷生态虾塘改造项目,完成土方21300立方米,整修浇筑砼三面光渠道2450米,拓宽道路2450米,过水渠桥梁2座,购置增氧泵80台、水泵35台等,总投资105万元,获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5.5万元。
【渔政执法有成效】全年查处各类渔事违法案件28起,其中电捕鱼19起,无证捕鱼5起,违规用药2起。处理渔政污染事故1起,赔偿养鱼户渔业损失2.5万元。全年依法发放捕捞许可证35本,收缴渔业资源费3.19万元、罚款0.6万元。10艘渔船船主通过渔用机动船驾驶证的考试,渔船安全无事故。
(黄玉芹)
农村经济管理
【积极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市农业局与市农经总站积极配合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主动做好制订政策的参谋。为正确处置行政村规模调整中的村级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不平调、不分掉,及时起草了《关于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的若干意见》,由市政府下发全市,指导行政村规模调整中的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同时根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现实情况,制定过渡时期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新村设立会计核算账户,建立财务监督小组,选聘配备新村会计人员,制定相应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村级集体资产未整合村的财务开支审批。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中集体资产未整合村货币资金统一管理的难点问题,发布过渡时期开设银行账户的补充意见。并且根据每一个工作环节,适时召开农经干部、代理中心负责人或代理会计会议,探讨问题与对策,统一业务口径和工作方法,确保行政村规模调整财务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2007年,市农民负担监督办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制定《嵊州市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筹资筹劳的程序、范围和限额;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网络,选择3个乡镇、5个村建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设立农民负担监测户15户,及时掌握农民负担的动态信息;健全农民负担监督员制度,聘请省级农民负担监督员1名、绍兴市级监督员2名、市级农民负担监督员22名,并建立监督员职责、监督范围等规章;加强面上防控指导,组织力量对部分乡镇收费项目进行了防控指导,使农民减负工作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出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2007年,市农业局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起草《关于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意见》并经市政府行文下发;加强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审核登记,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标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上报立项工作;筹建了嵊州市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至年底,全市共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114家,其中新增41家;从行业分类看:种植业27家,林业55家,畜牧业15家,渔业1家,农机3家,其他13家。实施“五化”建设的合作社共21家,规范化建设30家。上报的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有3个获得省农业厅立项,扶持资金达50万元。
【加强审计监督】2007年,市农经总站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行为入手,健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档案管理和重点案例通报等制度,同时,对货币资金,上级拨款,非生产性开支以及票据管理等实行以查代审,完成审计418个村(项目),审计资金总额79923.32万元,清账理财218个村,两项共计636个村(项目)。市审计监督中心对部分重点村,难点村进行专项直审,共完成乡镇、街道(开发委)、行政村委托审计8个项目,被审资金总额23500万元。
农业机械
【概况】2007年,全市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和农机安全生产为重点,农机化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已拥有农机总动力32.23万千瓦,联合收割机372台,旋耕机917台,开沟机113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1434台,运输型拖拉机3823台,插秧机22台,烘干机9台,工厂化育秧设备21台套。全年机耕作业2.33万公顷,机插水稻0.09万公顷,机割稻麦1.29万公顷,农机运输作业10519万吨/公里,烘干谷物1060吨,厂育秧苗0.09万公顷。
【超额完成万亩水稻机插示范工作任务】2007年,市农机推广工作以完成万亩水稻机插示范工作任务为核心。市农机总站通过成立总部、举办培训、召开现场会、组织种粮大户和农机员外出参观等措施,投入60多万元,新购水稻播种流水线3条,育秧盘6.25万个,高速插秧机1台,手扶式插秧机18台。建立春联、绕溪、江村、傅山、孔村等10个水稻机插示范点,召开两次由农机员、种粮大户参加的机插现场会。全市超额完成了万亩水稻机插示范任务。
【新农机推广成果显著】2007年,全市新增耕作拖拉机18台,其中大中型耕作拖拉机6台套。新增联合收割机44台(内含半喂入高档联合收割机25台),植保机械7台,茶叶采摘机150台,多功能茶叶理条机1000台,扁形茶炒制机2500台。全市农民购买列入国家和省级农机补贴目录的机械投入达760万元,比去年增加180万元,增加了31%,又创单年投入新高。
【切实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工作】2007年,市农机总站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在春运、五一等节假日,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刊登农机安全公益广告,开辟农机安全宣传专栏,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及事故案例分析。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向全市2300名拖拉机驾驶员发送每月不少于2条的安全短信,时刻提醒机手注意农机安全。同时,张贴农机安全宣传挂图20张,悬挂横幅标语12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网络宣传报道31次,营造了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网络建设】在上年创建农机安全村的基础上,2007年,全市创建了省级平安农机镇(金庭镇)1个,创建15个农机安全村,农机安全村累计已达25个,并切实加强了基层农机安全的管理网络,增加了安全基础设施。
【抓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6月底,市农机公安联络室正式开始运转,交警大队派出两名交警、四名协警,轮流到农机上班,确保农机与交警每个工作日都能上路联合检查,建立起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增强了全市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的现场监管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农机交警共计联合上路检查138次,参加1015人次,检查拖拉机825台,纠正拖拉机违法行为267次,查扣违法拖拉机85台。开展外省籍拖拉机的排查整治工作,发送临时检验通知书38份,建立外省籍拖拉机档案5份,登记外省籍拖拉机驾驶员信息1人。
【机动车检测中心开展技术改造】 2007年,为确保机动车检测中心正常运行,市农机总站投入13万元对摩托车检测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使检测线能检测正三轮和踏板摩托车,在技术上符合交警部门的要求,避免摩托车测工作向其他企业流转的可能性。据统计,全年共计检测摩托车2.8万辆次,复检5655辆,检测拖拉机2500余台次。
【农机区域布局更趋合理】近几年,全市新农机推广区域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三界镇,并且是以跨区作业为主,为本地服务的少。2007年,市农机总站通过加大宣传和农机推广力度,使全市农机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已均匀地分布在三界、崇仁、甘霖、长乐、石璜等产粮区,个别山区也进行了尝试,大多数能为水稻生产服务,为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能源建设
【第一盏太阳能灯在张家村点亮】 2007年,崇仁镇张家村被列入被省级强龙兴农示范工程中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该村在新能源建设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在村的主要路口安装太阳能路灯2盏,村服务中心广安装太阳能草坪灯6盏,庭院灯2盏,于12月16日安装完毕并点亮,是嵊州市第一个安装太阳能灯的村,既美化了环境,也为全市开创了节能减排的先列。
【完成7家规模场排泄物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治理是省政府“811”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2007年,全市列入“811工程”的项目有7个,分别是汉明猪场、东升猪场、仲樵猪场、松青猪场、兴华猪场、仕明猪场和一景奶业沼气工程。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根据要求,对7个实施单位分别进行实地踏勘,制订实施方案,做好工程的技术指导。至年底,7个规模场排泄物治理均通过上级验收。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2007年,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向上申报了“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项目”,即崇仁镇张家村、崇仁镇马家坑村、里南乡里西景山村;“2007年强龙兴农示范工程”即崇仁镇张家村2007年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建设项目和相冬猪场2007年猪——沼——作物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项目。
产业化经营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07年,市农业局及时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农业企业完成总投资额达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22.5%;新增亿元农业企业2家(浙东农贸有限公司、春力茶业)、5000万元企业3家,农业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产品加工园区完成投资6980万元】2007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完成投资6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6%,累计完成总投资达5.36亿元。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自营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42%和87%,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中心作用进一步显现。
【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的目标要求,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业博览会、展示会,扩大对外宣传,着力打响茶叶、长毛兔、茭白等农产品品牌。2007年,“溪滩”榨面、“春力”茶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白中王长毛兔、皇帝牌茶叶通过复评,“华发”商标和“一景”商标被评为绍兴市十大农产品商标。江夏茭白等5个农产品及“剡江绿”牌扁形茶炒制机获得省农博会金奖。
【省农博会硕果累累】12月1日至5日,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办,嵊州市的“金庭”小红毛花生、“山地园”糟鸡、“皇帝”茶叶、“江夏”茭白、“羲之”桃形李及“剡江绿”牌扁形茶炒制机获农业博览会金奖,“懒得动”方便米粉、“天先”鲜食玉米、“越剧”小红毛花生、“山森”香榧、“森禾”龙井茶、“剡农”小辣椒、“甘霖”中华鳖、“果花香”草莓酒、“舜皇云尖”龙井茶、“杉华”竹制品等10个农产品获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项目建设
【2006年度综合开发项目圆满完成】2006年,共实施综合开发项目7个,投入开发资金20498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3368万元,至2007年底,项目圆满完成,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7年度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度共争取到4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到省以上财政资金1180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科技项目1个,分别争取到省级以上财政资金980万元、180万元和20万元。
【制订“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为抓好“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根据本市开发资源条件和对可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预算,制订出“十一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目标:以粮食生产区为重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6个,建设标准农田0.5万公顷,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出贡献;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有效开发利用台地和丘陵资源,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4个,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0.17万公顷,为农业增效开拓新的增长点做出贡献;以发展优势主导农业产业为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7个,扶强扶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服务。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网页】2007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利用嵊州农业在线网平台,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网页,设置《公告信息》、《工作动态》、《政策公示》、《申报指南》、《业务规程》、《成果展示》等栏目,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关政策、申报程序等进行全程公布,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宣传范围。
(丁宇坤)
林业
【概况】2007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136.7公顷,完成计划数的102.5%。人工造林41.3公顷,退耕还林27公顷,迹地更新96.3公顷,平原植树33万株,新封山育林236公顷,育苗6.9公顷。义务植树累计140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42.3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职率达90.6%。非公有制造林48公顷,占春季造林面积的78.3%。完成绿色林带30公里,城镇新增绿地51万平方米。审批木材16986立方米(商品材13069立方米,非商品材3917立方米),毛竹13.97万株,均未突破年度限额采伐和木材生产计划,凭证采伐率达98%。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30个,其中临时征占22个,长期征占8个、面积38公顷,审核率达100%。
【林业总产值增长20%】2007年,全市新发展高效林业特色基地1000公顷,新拓展花木、茶叶等规模基地2333.3公顷,基本建成香榧、花木、毛竹、桃形李、雷竹笋五大万亩现代科技示范基地。林业总产值达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茶叶总产量2.18万吨,产值4.86亿元,其中名茶产量5190吨,产值3.74亿元;花木销售产值达3.8亿元,实现园林工程产值2亿元;水果总产量达5.8万吨,产值1.72亿元;香榧干果产量达310吨,总产值达7700万元;竹笋总产量达4.72万吨,总产值1.43亿元,其中小竹笋产量2.31万吨,产值0.96亿元。
【山林承包期统一延长至2055年】根据省、绍兴市统一部署,全市全面开展了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至4月15日,全市有1076个行政村(茶、林场)的7.67万公顷山林明确了经营主体,其中统管山4.67万公顷;责任山1.68万公顷,涉及农户27837户,各承包户均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合同签订率达100%;自留山1.09万公顷,涉及农户54152户;国有山林2350.27公顷。共发放《林权证》61279本,其中集体4112本,个人57167本,国有山林40本。建立山林权属档案3924卷。5月15日,市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顺利通过省、绍兴市的考核验收。7月,对全市山脚线以上尚未定权的经济林进行了定权发证,全市有621个村(茶、林场)的9175.4公顷经济林确定了林权,共发放林权证1016本,建立档案28卷。
【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2007年,市林业局根据《东部山体覆绿工程总体规划》、《嵊州市阔叶林发展工程规划》和《嵊州市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规划设计》,在黄泽、金庭、北漳镇实施东部山体覆绿工程面积598.7公顷,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面积3000公顷,其中省级340公顷,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长度24.2公里,均完成计划任务。
【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3.53万公顷】全市核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7791.93公顷,涉及21个乡镇(街道)、2个国有林场、396个行政村(场),农户18240户,共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237.17万元,其中统管山(集体部分)面积30842.40公顷,涉及381个行政村,发放损失性补偿金185.05万元;非统管山(个人部分)面积6949.53公顷,涉及156个行政村、18240农户,发放损失性补偿金52.12万元。全市成立23个护林组织,有专职护林人员268人,兼职护林人员1208人,设置宣传广告牌383块,其中大型广告牌4块、中型7块、小型372块,共发放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费159.64万元。至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3.53万公顷。
【袁郭岭村成为全国绿色小康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绿色示范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07年,谷来镇袁郭岭村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命名为全国绿色小康村,袁渭兴、应惠君、樊功城、黄庆祥、郭才土、黄志祥、袁和光、沈伯南、吴善尧、黄志汉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新增7个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11月7日,经浙江森林食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省林业厅批准,全市新建立7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分别是谷来镇“山森”毛竹笋基地,石璜镇“鑫发”毛竹笋基地,里南乡“天顺”雷竹笋基地,王院乡“山岚”香榧基地,谷来镇“才兴”香榧基地,雅璜乡“雅璜”板栗基地,下王镇“覆卮山”板栗基地,面积1080公顷。至此,全市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20个,总面积3394公顷,其中竹笋12个,香榧5个,板栗2个,苦丁茶1个。
【新建2个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 12月10日,经绍兴市林业局批准,新建立2个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分别是嵊州市马尾松优质种源自然保护小区和嵊州市平山林场月案坪林区蛇类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各为为133.3公顷。至此,全市有自然保护小区19个,其中省级2个,绍兴市级17个,总面积达3867公顷。
【茶叶集聚区建设在全省推广】从2006年起,结合初制茶厂优化改造、QS认证,大力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突破了名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清洁化加工难和“千家万户种茶制茶卖茶”的瓶颈,有效促进名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和茶叶产业的提升。3月,全市承办了绍兴市名优茶加工场所改造现场会。5月,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的做法得到茅临升副省长的高度肯定:“值得各市县在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中借鉴”,在全省发文推广。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也为此作出批示:“嵊州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既有利提高茶叶加工水平,也有利于解决茶叶龙头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10月,嵊州市在全省茶叶品牌建设和科技进步会议上作《嵊州市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的实践与探索》的典型发言。2007年全市新发展集聚区26家,累计达50多家,推广各类名茶机械3.3万台。嵊州市被评为“全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浙江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第三批省示范茶厂。
【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皇帝”牌有机龙井茶获2007中国杭州绿茶博览会金奖,并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丰尼”牌雪青梨获2007年浙江省优质早熟梨评比金奖,“笙元一芯茶”成为国内茶叶界参加北京第十届科博会的唯一代表,并获得欧盟绿色产品行业协会的茶叶国际安全认证,“春力”牌茶叶获得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春力”(茶叶)、“才兴”(香榧)、“山岚”(香榧)商标被评为绍兴市著名商标。
【被命名为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2007年,全市把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改造低产茶园,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的良种茶园、绿色无公害茶园,外拓茶叶基地,扶大、扶强茶叶产业,不断拓展茶叶销售市场,打响嵊州茶叶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由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的跨越。是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授予嵊州市“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称号,并通过农业部“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示范县”年审。
【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建立】经省林业厅批准,嵊州市城隍山森林公园更名为鹿山森林公园,并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鹿山森林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总面积415.19公顷,由东、西两大块组成,中间间隔约200米的村庄和规划的居住区带,其中东区块面积140.89公顷,西区块面积274.30公顷。至此,全市森林公园总数增至4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1个,绍兴市级2个。
【市香榧产业协会成立】嵊州市是中国香榧之乡,香榧种植面积达5400公顷,其中投产533.3公顷,年产干果370吨。为进一步促进香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8月30日,市香榧产业协会成立,吸纳首批会员111人,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郭昌原当选为协会首届会长。市香榧产业协会的成立,将在树品牌产品,推广标准化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香榧产业体系等方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创建首个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嵊州市生态林苗木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7月,拥有社员108个,注册资金30万元。10月,合作社投资305万元在鹿山街道原古岩村、甘霖镇孔村,建成全市最大的新优彩叶树种容器育苗示范基地,总面积13.3公顷,其中全自动喷灌、无土栽培、容器育苗等设施栽培基地4公顷,8米宽、40米长的钢架结构大棚8个。全年可产容器苗300万盆,产值达390万元以上。12月,该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是年,全市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社6家。
【33个国家的竹业专家到嵊州考察】1月18日,来自巴西、菲律宾、俄罗斯、墨西哥、古巴、坦桑尼亚等五大洲33个国家的52名竹业专家,在副市长吕继进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竹编产业。这批专家为2006年发展中国家竹业技术高级培训班二期学员,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该培训班为国家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承办的援外项目。如此多的外国专家前来考察,这是嵊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外国专家们参观了竹编博物馆、艺术村,向竹编老艺人学习取经,亲手尝试了剖竹蔑、编竹篮,并一致认为嵊州竹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世界一绝,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嵊州竹产业的技术交流和外贸交易,促进合作,推动各国的竹业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 2007年,全市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增强富民能力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了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是年,石璜、金庭镇成功创建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鹿山街道下马村、雅璜乡戴溪村、甘霖镇求家坎村、通源乡松明培村、贵门乡上坞山村被命名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竹溪乡郑家坞村、谷来镇榆树村、崇仁镇福安村、崇仁镇东岭村创建为绍兴市示范村。年度人均林业收入增收达12.3%。年末,市林业局被评为省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春茶开采创历史最早记录】由于受上年的暖冬气候影响,乌牛早等品种开采时间明显提早。2月15日,位于崇仁镇茶亭岗的市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园内,有1.4公顷大棚茶叶陆续开摘,比往年提前15天左右,为历史上春茶开摘时间最早的一年。
【成功举办第九届茶王赛】4月9日,在崇仁镇应桂岩名茶加工集聚区举办“华发杯”第九届嵊州龙井炒制茶王赛。一改以前炒制龙井茶采用炭火和电锅的方式,采用了机械和手工相结合炒制的方法。三界镇选手胡苗忠夺得茶王称号。
【山森食品成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创办于2002年的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地、加工于一体的农产品专营公司,为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建立有机香榧基地253.3公顷,连接农户基地280公顷,年加工能力在350吨以上。公司的“山森”牌香榧先后被评为“绍兴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浙江省森林食品”等,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12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成为继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浙江百年桂花园生态有限公司之后全市第三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科技兴林成绩显著】2007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0多期,受训2.1万人次,发放资料2.2万多份(条),开展了出口绿茶机械采摘技术示范推广、果树花木设施栽培技术、香榧早产矮化高产等科技项目的研究、推广,承担省、绍兴市级科技项目4个,其中《山东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兴林奖”三等奖,参与的1个科技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无公害香榧林业标准化推广项目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华发茶业成为浙江省第五批农业科技企业,林技推广做法在省第四届林业科技周上作经验介绍。
【市森林消防预备大队成立】10月,成立嵊州市森林消防预备大队,下设长乐、甘霖、崇仁、谷来、黄泽、三界、鹿山7个中队,每个中队由30人组成,共210人。为确保快速、高效、安全扑救森林火灾,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投入30多万元添置了扑火消防器材装备,并根据《嵊州市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市森林消防预备大队成为全市防大火、救大火的一支重要力量。
【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森林灾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进行实时预警监控,为领导提供及时正确的指挥决策,全力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一期工程建设监控中心1个,监测点4个,总投资130万元,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是年,全市共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3起,受害面积11.2公顷,受害率为0.097‰,发生率为2.5次/10万公顷,控制率为3.7公顷/次,均远低于省、绍兴市指标。
【林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1月,组织开展以打击破坏阔叶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目的的集中整治行动。5至9月,开展了以打击破坏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禁种铲毒和违法调运、经营利用松木及其制品检疫专项执法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代号为“绿剑一号行动”。全年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277起,已查结276起,查处率99.6%,查处违法人员276人次,查获木材1012立方米,毛竹4.4万株,收缴野生动物300余头(条),无公路“三乱”现象发生。
【开展“绿盾护林”专项检疫执法行动】5月,“绿盾护林”松木及其制品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拉开序幕,组织森检、森林公安、林政、木材巡查大队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涉木企业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检疫宣传和检疫执法行动。共发放宣传资料930份,提供宣传信息近20条,对125家涉木加工企业(个人)的松木及其制品开展了检疫执法检查,签订《松材线虫病防范责任书》89份,实地检验检疫松木271立方米,查处违法收购、调运松木及其制品案件4起,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
(黄少平)
编辑 吕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