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隶属】在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嵊州生息繁衍。相传大禹治水止于了山(今嵊州禹粮山)、泄了溪(今剡溪)之洪。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秦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为郡属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会稽,世传派人在今城隍山星子峰南侧掘土坑千丈,以泄王气,并建县治民,即为剡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荆王刘贾封地,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为吴王刘濞封地。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已置剡县。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一说为西汉元始五年(5年),改剡县为尽忠县。东汉建武初(25~55年),复称剡县。三国吴、晋、南朝、隋时,先后属会稽郡、会稽国、郐稽国、吴州、越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剡县升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贞观元年(627年),一说武德八年(625年),废嵊州及剡城县,复置剡县,属越州。唐时,县设乡、里,辖40乡。五代吴越国时,剡县属东府越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王钱 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剡县改称赡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复称剡县。熙宁三年(1070年),行保甲法,置乡、里、都、保。元丰八年(1085年),废除都、保。宣和三年(1121年)七月,改剡县为嵊县,仍属越州。嘉泰《会稽志》载县辖27乡、133里。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属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绍兴路。元改乡、里为都、图。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复属绍兴府。成化十年(1474年),县设56都、124图。清承明制,仍属绍兴府。宣统三年(1911年),设县城和13乡、2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浙江省,推行区、村制。民国3年(1914年),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除道,复属省。民国18年(1929年),推行村里制,全县为506个村里。民国19年(1930年),改设乡、镇、闾、邻。民国21年(1932年),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县辖6区、200乡、25镇、3985闾。民国23年(1934年),实行乡、镇、保、甲制。民国35年(1946年)9月,撤区划并乡镇。民国37年(1948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7月,县辖39乡、3镇。
1949年5月,嵊县解放,属浙江省第二(宁波)专区,废除保甲制。6月下旬属第十(绍兴)专区。11月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随绍兴专区并入宁波专区。1956年底,县辖10区、45乡、6镇。1958年9月,全县人民公社化,以区建社,乡改为大队。11月,新昌县划归嵊县。1959年1月,改大队为管理区。1961年7月起,恢复19个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0月,新昌县恢复建制。1964年9月,恢复绍兴专区,嵊县属绍兴专区。1968年5月,绍兴专区改名为绍兴地区,嵊县也改属绍兴地区。1979年底,县辖城关镇和10个区、64个人民公社。1983年3月起,改人民公社体制为乡、村建制。7月,因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嵊县也改属绍兴市。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11个区公所,调整为17镇、11乡。1995年8月,国务院批准嵊县撤县设市,12月6日,嵊州市成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0年6月,建立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1年7月,建立嵊州市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2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全市辖11镇、6乡、4街道。
【市区】位于市境中部偏南,嵊新盆地的中心,长乐江和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在此相继汇合。老城区南临剡溪,西北傍鹿胎山,北枕剡山,金波山、艇湖山屏于东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在市区交会,104国道穿境而过,是浙东陆上交通枢纽。
三国吴始为剡县县治。吴越国(907~978)时称赡都镇,宋初称剡镇。熙宁三年(1070年),县城内设坊。元代,县城设隅、坊,明、清沿用元制。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分城东、城西隅。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城区。民国18年(1929年),城区撤销,与游孝、雨钱区合并为第一区,改隅、坊为里。民国21年(1932年),城内分设7镇。民国23年(1934年),合并为城东、城西镇。民国27年(1938年),第一区复称城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城东、城西镇合并,称鹿山镇。1949年5月,鹿山镇改为城关镇,为嵊县人民政府驻地。1992年5月,撤销临城区,新市乡、中爱乡、城郊乡、新联乡、城溪乡并入城关镇。1995年撤县设市后,为嵊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1年12月,撤销城关镇、浦口镇、三塘乡,设置剡湖、三江、鹿山、浦口街道,作为市区由市政府直管。至2004年,面积216.2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9.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4.5平方公里,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69个行政村,204675人。市政府驻剡湖街道。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面积】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曹娥江上游,地处北纬29°19′45″至29°49′55″、东经120°27′23″至121°06′55″,东西长64.1公里,南北宽55.4公里。东与奉化、余姚市相邻,南和新昌县、东阳市交界,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市、绍兴县。面积1784.4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16.2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地质属浙东华夏褶皱带构造,上虞至丽水深断裂带从境内穿过。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层次明显,类型多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形属盆地低山。中部是溪江冲积而成的河谷平源,分布在沿江两岸,海拔10米至70米,面积404.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2.7%;丘陵台地在东南部和北部,海拔70米至500米,面积57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2%;低山区分布在嵊新盆地四周,海拔500米至1000米,面积724.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0.6%;中山区分布在西白山和四明山,面积80.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5%,有8座山峰海拔在1000米至1100米之间,以西白山主峰1096米为最高。
【水系】嵊州市属曹娥江水系,全市水域面积89.8平方公里。剡溪为曹娥江上游,是嵊州的主要河道,起自澄潭江与新昌江汇流口至三界镇下市头。其干流澄潭江和支流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在市区附近相继汇入。曹娥江支流范洋江、小舜江位于市境北部和西北部,为南北流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市内低山和中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以黄壤为主,红壤次之。台地丘陵的成土母质主要以红壤、岩性土为主。河谷平原的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洪积物和冲积物,大部分是水稻土。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5个土种。红壤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土类,面积9660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面积1676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岩性土面积919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低丘台地。潮土面积284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及河漫滩阶地。水稻土面积46077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
【生物资源】嵊州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以天然林木植被为主,有乔木、灌木、竹子、草类等。森林植被中还有许多有经济价值和药用的野生植物。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作物和林园植物。农田作物有粮食类、油料类、纤维类、绿肥类、瓜菜类;林园植物有观赏花木、用材林及茶、桑、果等经济林。植被覆盖率62.38%。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余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6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兽类1种、鸟类3种。1991年,南山林场小溪坑林区被省林业局批准定为蛇类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2家。
【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74亿立方米。另外,曹娥江水系过境水量13.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总蕴藏量6万千瓦,至2002年底,已开发47154千瓦,占可开发利用的78.6%。
【矿产资源】境内有已知矿产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能源、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泉水和矿泉水5类。其中硅藻土、黄沙、砩石(又名萤石)、花岗岩被称为嵊州矿产的“四宝”。硅藻土远景总储量为5亿吨,属特大矿藏,居全国首位。砩石储量130万吨,属大型矿藏。黄沙品质优良,沙源地带长21公里。花岗岩资源总储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能源矿产匮乏,金属矿短缺,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丰富,其中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等矿种具有较大开发远景和较好经济效益。
(市志办供稿)
气象
【概况】2004年(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年度平均气温偏高,年雨量、雨日明显偏少,日照正常。主要表现为暖冬明显;春季回暖早,雨量偏少;入梅、出梅正常,梅雨量偏少;盛夏多晴热、干旱、高温天气,雨量明显偏少,旱情严重;秋季气温正常,雨量继续偏少,光照充足。全年有1次台风影响。
【气候特点】年度平均气温17.3℃,比常年偏高0.8℃,属于异常偏高年份,除2003年12月和2004年9、10月略偏低0.3℃和0.2℃、0.6℃外,其余月份都比常年偏高,2月气温异常偏高3.7℃,创历史同期最高值。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出现在7月23日,日最高气温≥35.0℃的天数42天,比常年偏多20天。年极端最低气温-6.5℃,出现在1月25日。稳定通过10.0℃的初日出现在3月26日。
年度降水量为951.3毫米,异常偏少,比常年偏少393.9毫米,除1月和5月分别偏多外,其余月份都偏少,其中3、4、6、7月异常偏少,春旱夏旱加秋旱严重。全年雨日119天,比常年偏少36.2天。
年度日照时数为1892.0小时,比常年偏多83.8小时。
【重要气候事件】寒潮。2月21至22日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24小时过程降温幅度为9.4℃;2月28日至3月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48小时过程降温幅度达13.3℃;11月25至2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24小时降温幅度达11.3℃。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入梅、出梅正常,总雨量149.5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偏少96.8毫米。6月26日,出现一次暴雨,日雨量74.5毫米;7月25日,西南部大昆出现了强对流天气,50分钟雨量24毫米,其中有10分钟出现了冰雹,黄豆大小,短时间地面上有堆积;同日在长乐石砩、黄泽渔溪、金庭后山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
台风。8月12至13日,受第14号台风“云娜”影响,出现7至8级大风,阵风9级,境内东、南部普降100毫米至200毫米雨量,其他地区50毫米至100毫米雨量,缓解了旱情。金庭镇、贵门乡、鹿山街道等地的部分农田受灾;部分水利工程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地处鹿山街道的园通砩遭重创(砩坝被冲毁70米)、蒋家埠桥下黄泽江北堤迎水坡坍塌、上东江右岸堤7号至12号跌水大方脚冲毁。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0万元。
高温干旱。出梅后即进入高温酷暑,7至8月日最高气温≥35.0℃的天数达42天。由于持续高温少雨,严重的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山区人畜用水带来了困难,全市受旱农田面积10886.67公顷,其中水田2246.67公顷,旱地5926.67公顷,其他2713.33公顷,饮用水发生困难的有131个村、5.1万人,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少,雨日偏少,日照偏多。4月后,天气晴好,气温高,日照足,未出现春寒、倒春寒天气。气象条件较利于露地早稻播种;移栽分蘖期,温度偏高,雨量、雨日偏多,日照略偏多。5月12至17日和28至31日,有两次明显的降水过程,缓解了2003年以来持续的旱情,有利于早稻生长;孕穗抽穗期,6月上旬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对幼穗的正常发育略有影响。15日入梅以后,过程雨量和雨日明显增多,作物光合作用不充分,抽穗期延长,有效穗数量减少,早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对早稻生长不利。灌浆成熟期,7月11日出梅后,晴热高温少雨,日照时数偏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达22天,持续晴热高温,加快早稻灌浆速度,缩短灌浆期,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早稻产量提高。晚稻的播种育秧期(单季稻的分蘖期)、灌浆成熟期(单季稻成熟收晒期)气象条件好于往年;移栽分蘖期后期(单季稻孕穗抽穗期)正常;孕穗抽穗前期(单季稻灌浆期)光温条件较差,后期转好,气象条件属于正常略偏好年份。
行政区划
【概况】嵊州市行政区划自2001年12月调整为11镇、6乡、4街道,至2004年底无变动。
【谷来镇行政村调整】 2004年3月,谷来镇行政村由原来的63个调整为20个,其中新命名勤勇村等7个行政村村名。
护国岭村由原里相平、外相平、白洋湖、护国岭村组成,计417户、1292人,区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谷来一村由原砩头、一村、姚家庄、下东山村组成,计605户、1977人,区域面积7.69平方公里。谷来三村由原里莫岙、外莫岙、岩潭、田良村组成,计730户、2432人,区域面积10.81平方公里。勤勇村由原事里岙、黄尖岭顶、黄尖岭下、里塘坞、姚家山村组成,计297户、983人,区域面积3.42平方公里。石城新村由原石埠、打石溪、上程村组成,计365户、1101人,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金山湖村由原竿竹山、高平山、湖上院村组成,计240户、780人,区域面积4.17平方公里。三合村由原乌尖、潭石、石仓村组成,计235户、994人,区域面积6.33平方公里。马溪村由原马溪、楼家桥村组成,计412户、1364人,区域面积5.44平方公里。上显潭村由原上显潭、上坪山、五联村组成,计363户、1207人,区域面积4.09平方公里。举坑村由原举坑、陶家、铜坑湾村组成,计389户、1209人,区域面积4.03平方公里。横山村由原相牢固、横山、大严、下显潭村组成,计423户、1349人,区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马村由原城后、马村、里横、外横、山墩村组成,计752户、2359人,区域面积8.25平方公里。联谊村由原下坂、西洋坑、举头坑村组成,计346户、1162人,区域面积4.14平方公里。双溪村由原大坂、石硬、双溪、出水村组成,计339户、1119人,区域面积5.21平方公里。北岙村由原北岙、青童岭、小洋坑村组成,计375户、1272人,区域面积4.47平方公里。榆树村由原榆树、桃岭、高脚峰村组成,计378户、1283人,区域面积4.78平方公里。吕岙村由原吕岙、西石村组成,计329户、1082人,区域面积5.54平方公里。袁郭岭村由原袁家岭、白马岭、下郭村组成,计280户、970人,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九里斜、谷来二村的规模及村名保持不变。
(裘信陆 钱柏林)
人口变迁
【年末实际总人口数】2003年末,21个建制街道、乡镇上报的人口总数为735395人。2004年加减4项变动(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后实际总人口数为734695人。
【全市人口及变动情况】2004年末,全市有268286户,734695人,其中男性382317人,女性为352378人,性别比为108.12∶100,非农业人口数为132909人,比2003年增加7648人。全年全市出生7318人,其中男3721人,女3597人,出生率9.96‰;死亡4963人,其中男性2834人,女性2129人,死亡率6.76‰,自然增长率为3.20‰;迁入3286人,其中省外迁入1625人,省内迁入1661人;迁出5977人,其中迁往省外1575人,迁往省内4402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四市战略、五大统筹”的总体思路,“合力兴工,聚焦园区”,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48亿元,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为12.6∶55.5∶31.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25亿元,同比增长11.0%;完成工业总产值317.80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财政总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88亿元,同比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00亿元,增长13.7%。全市年末人口73.47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63元,合2013美元,同比增长14.0%。
【第一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4.1%。粮食播种面积25.06千公顷,同比增长3.9%,总产量14.78万吨,同比增长15.7%。一景乳业投产后,全年牛奶产量1008吨,比上年增加978吨。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2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04亿元,林业产值1.91亿元,牧业产值3.91亿元,渔业产值0.34亿元。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71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旱涝保收面积18.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00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35万千瓦,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830吨,同比增长2.8%。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67.94亿元,同比增长15.6%。工业增加值58.96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0%。净增规模企业123家,年末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7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57亿元,同比增长49.6%(静态比),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6.7%,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3.3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9.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形势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66%,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规模工业实现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7.2%,利税总额8.53亿元,增长32.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十一项考核指数全年得分为197.50分,比上年提高21.27分,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4.96%,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1498元/人,比上年提高16739元/人。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园区建设和21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建筑企业总产值达到50.21亿元。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40万人,全年新签合同额49.5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6万平方米,实现利润1.52亿元。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9.13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6.22万人次,同比增长34.2%,国内旅游收入6.60亿元,同比增长46.7%。国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0293人次,旅游创汇收入361万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6.4%和3.4%。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90万元,同比增长3.8%,全市电信业务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电话用户达28.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43万户,同比增长分别为15.0%和30.2%,电话主线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8%和32%;国际互联网用户4.82万户。全市有营运客车730辆,货车2562辆;全年货运总量1226万吨,货运周转量35668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95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3043万人公里;有民用汽车13199辆。金融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3.50亿元,比年初增加10.41亿元,同比增长11.2%。企事业单位存款26.07亿元,比年初增加2.8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63.97亿元,增加4.90亿元。金融贷款77.86亿元,比年初增加9.13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59亿元,比年初增加7.0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15亿元,增加2.35亿元。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0%。年末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2家,比上年增加18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9亿元,同比增长79.4%。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3.7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47.76万平方米。
【投资需求快速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8亿元,同比增长22.8%。在园区建设的拉动下,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2.40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6%。全社会投资中,限额以上(投资额500万以上)投资52.50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12.82亿元,同比增长154.6%。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全年完成投资8.79亿元,增长79.4%。限额以上民间投资40.52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92.7%,居各所有制经济投资之首。全年8大园区合计完成投资39.65亿元,年末共有入园企业634家,其中当年入园79家,投产417家。园区企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95亿元,实缴税金3.46亿元,占全市的44.6%,安置职工4.04万人。
【消费需求稳步递增】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00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19亿元,同比增长27.4%;餐饮业实现销售额8.63亿元,同比增长8.8%。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23亿元和3.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6.1%,两者合计占第三产业的37.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95万平方米,销售额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和-17.2%。全年市场交易成交额55.1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54.31亿元,同比增长6.1%。
【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3.73亿美元,增长51.6%。其中进口总值0.43亿美元,出口总值3.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4%和52.0%。从结构看,出口总量增长较快,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全年贸易顺差2.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98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58项,合同外资总额1.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51亿美元,计划总投资3.04亿美元,实收资本1.57亿美元。年末外派劳务人员333人,比上年减少36.1%,境外承包劳务合同额86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23万美元。新创办境外企业5家,投资总额234万美元,是上年的4.25倍。
【社会事业蓬勃兴旺】年末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3万人,同比增长6.6%。全年实施科研项目86项,已批准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14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3家。全市有学校150所(不包括职技校),专任教师4712人,在校生8.67万人。新增竹溪古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区总数为3处;新增文物藏品8件,文物藏品总数为2506件。新增野外型共缆调频喇叭1250只,室内共缆调频喇叭1.2万只,已通响村723个。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46人,其中执业医生853人,执业助理医生193人,年末实际拥有床位1583张,平均每千人2.15张,比上年增加0.25张/千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42人,比上年增加0.07人/千人。在国家级比赛中,嵊州籍运动员获得金牌3枚,其中拳击2枚、围棋1枚,银牌3枚,铜牌2枚。全市有社会福利院(含农村老年福利机构)34个,床位1705张,年末在院1020人。其中民办社会福利院8个,床位250张,年末在院144人。239名城镇居民,5510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2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工薪收入14324元,增长33.1%。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178元,同比增长8.8%。支出中食品支出3793元,增长22.4%;衣着支出790元,增长9.8%;文教娱乐支出1906元,增长2.7%,是近年人均支出的主要增长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87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2814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283元,同比增长5.8%。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为27.7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砖木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生活用房面积为61.7平方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0%,其中食品物价上升幅度较大,累计同比113.4%,上升的还有居住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同比分别为111.2%和108.3%,衣着、交通通信等价格略有下降,累计同比分别为97.9%、96.5%。
(刘强胜)
经济开发区建设
【概况】2004年,嵊州经济开发区按照“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的理念,克难攻坚、逆势而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合同外资的实到和开展企业以商招商、标准厂房招商上,加大清理外资力度,确保外资按合同到位。全年新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外商独资项目6项,各类外资企业36家,合同利用外资10546万美元,实到530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的81.3%和77.1%,创历史新高。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亿元,双塔大桥、浦南桥、浦东桥、外来人员生活区等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加快,水、电、路网、亮化等设施基本配套,建成道路达61公里。
以天乐数码园、华瑞纺织、贝斯特、浙锻、亿田等为代表的一批亿元以上的技改投入企业进展良好。全区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17.14亿元,占全市的53.6%。设备占比增加,投资强度达1657.5万元/公顷。实现工业总产值64.07亿元,同比增长40.62%;销售收入59.98亿元,增长40.92%;自营出口2.29亿美元,增长69.62%;实缴税金3.02亿元,增长35.3%。
【经济开发区(浦口)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论证】1月6日,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经济开发区(浦口)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论证。浦口中心区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浦口)西北部,西起104国道,南抵浦南大道,东至规划的东五路,北以四明山南麓的高排渠及嵊张复线为界,面积698.3公顷。中心区建设将围绕支撑服务、生活居住和提升城市及开发区形象三个功能定位全面展开。
【土地清理初见成效】开发区依照“用足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原则,为盘活土地存量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开展的集中整治闲置土地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五部委6月份组织的检查验收。33家企业签订补充协议,增加投资4.8亿元,退出土地41.3公顷。
【嵊州经济开发区城东和浦口合并】8月6日,嵊州经济开发区城东和浦口合并。合并后,嵊州经济开发区辖城东、城北和浦口3个分区,区域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展到5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11月,完成开发委机构撤并,重建办公室、财务部、经济发展局、规划局、招商局、建设事业局和政策处理局等一室一部五局,调整城建监察中队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运行机制。
【两路公交车开通】8月13日,经济开发区内各主干大道开通了市客运中心运营的8路、9路公交车,每天来回12个班次,改变了区内无公交车,人们往返不便的状况。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首次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11月6日,市委常委(扩大)会在开发区召开,专题研究经济开发区有关工作。这是多年来嵊州市委第一次以常委(扩大)会议的形式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的会议。与会领导在实地踏看开发区并听取开发委情况汇报后,高度评价了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议提出:一要充分认识开发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充分看到开发区的有利条件和潜力;三要坚定开发区发展思路和目标;四要着力缓解资金,土地瓶颈制约;五要为经济开发区提供组织保障。会议并对要妥善处理好失土农民和开发区之间的矛盾等多项具体问题作了强调。
【社区管理中心成立】11月,经济开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社区管理中心,实施对三江街道新明片的花园地等14个行政村和中爱片上杨村的委托代管工作,同时将新明片现有行政事业干部带编制一同划归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此举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开发区建设。
【内部管理日臻完善】年内,开发区管委会相继修改和制订工作人员请假、值班、督查工作、规划会审、经费审批、预决算和招投标管理、村民建房审批、信访办理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干部述职评议等30多项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开发区的日常工作。
【外来人员生活区即将建成】占地4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411平方米、总投资3390万元的外来人员生活区部分项目于2003年10月10日动工。在建12幢、48471.2平方米,合同价款2646.14万元。有各种户型套房368套,集体宿舍48间,商铺59间,活动中心综合楼2814平方米。至2004年底,1至8号楼8幢基本完工,10号、12号楼集体宿舍已建五层,活动中心主体一层和小区开关站建成,通信设施正在施工中。
【节会招商成绩突出】11月8至9日,经济开发区参加第五届中国领带·越剧节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9346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5798万美元,分别占整个节会签约项目的51.6%和60.5%。
【赴温引资超10亿元】11月16日,由嵊州经济开发区承办的嵊州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温州华侨饭店举行。涉及汽车配件、电器生产、装饰材料、房地产、制冷配件、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16个项目当场签约,总投资达11.5亿元。
【20多款高端产品获好评】12月13日,由经济开发区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厨具产品流行趋势论坛暨普田新产品推介发布会在绍兴咸亨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国家燃气用具质检中心,国外家电巨头西门子、伊莱克斯,著名销售商国美、苏宁、百安居,普田形象代理人濮存昕和全国各地经销商等400余人参加。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社、中国消费者报社等3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会采访,展出的20多款高端产品,受到业内专家一致好评。
【浙江天乐数码园投产】占地16.67公顷、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省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浙江天乐数码园于10月30日竣工投产。天乐数码园根据市场对汽车音响和家庭影院的需求,主要生产液晶电视机和DVD机等电子产品,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天乐数码园的建成投产成为天乐集团跨越式发展新的里程碑。
(王和祥)
责任编辑 吕淼钦
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切实做到规范有序,公开、公平、公正,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开放式的产权转让,国有、集体资产一律实行公开竞价拍卖;职工身份置换上,严格统一补偿标准,全员转换职工劳动关系;改制企业在城建规划区内的土地一律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储,公开出让。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城中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五大行政性总公司的撤并顺利进行。
【30家企业实施改革】 2004年,全市又有30家企业实施了改革,转换职工劳动关系3500余人,收储改制企业土地5.8公顷。在企业改革中,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开放式的产权转让,国有集体资产一律实行公开竞价拍卖;职工身份置换,严格统一补偿标准,全员转换职工劳动关系;改制企业在城建规划区内的土地,一律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储,公开出让。
【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8月召开了企业上市工作会议,对企业上市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会后市体改办为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有关政策,激励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并在全市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名牌名品企业、有重大技改项目和投资项目企业中,筛选确定15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经过调查摸底,汇总了《嵊州市培育上市重点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参考。为便于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和各个中介机构间相互联系,市体改办制作了《上市培育企业联系表》和《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士通讯录》,分发到各中介机构和重点培育企业。同时市体改办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培育上市的企业,听取企业老总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打算和意见;并组织企业老总赴绍兴、杭州等地参加企业上市工作会议和企业上市改制培训会,增强企业老总对上市工作的理性认识。另外市体改办邀请了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东北证券、联合证券等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人士到嵊州考察指导,与上市培育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接触,帮助企业制订符合各自实际的上市方案。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浙江巴贝领带服饰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结构的重组,浙江奥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进入上市辅导,绍兴吉利领带服饰有限公司开始实施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绍兴鑫利达服饰印染有限公司已筹备去美国买“壳”上市,浙江雅士林领带服饰有限公司、浙江麦地郎领带服饰有限公司、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都在积极酝酿上市方案。通过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多方联动,全市的企业上市工作正有序扎实推进。
【长乐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长乐镇自2002年5月全面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嵊州市长乐镇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充分运用试点镇的实验权、实践权和探索权,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思路,实施了人权、事权、财权的改革。2004年进一步深化长乐镇小城镇综合改革,市体改办经过蹲点调研,分析总结两年多来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在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同时把工作重点从做强做优中心镇转移到培育经济强镇上来。12月1日,在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座谈会上,长乐镇小城镇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作了典型发言。
【城中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在上年东圃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县市先进经验,2004年市体改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参与制定了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政策意见,还专门派员全程参与指导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剡湖街道的桥东、艇湖,鹿山街道的东南等7个城中村已全面完成了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
【5家行政性总公司撤并顺利进行】2004年,市体改办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专门调研了市物资总公司、市商业总公司、市二轻总公司、市茧丝绸总公司、市丝绸服装总公司等5家行政性总公司;摸清5家总公司的职能、资产及人员状况;并征求组织、人事、财政、经贸、劳动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5家总公司机构撤并、人员安置、资产移交等详细具体的方案,形成了《关于改革撤并物资、商业、二轻、茧丝绸、丝服五家总公司的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年底前,市二轻总公司、市茧丝绸总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5家总公司改革撤并方案,完成了撤并工作,顺利交接;其他3个公司的撤并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张铎镪)
责任编辑 吕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