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嵊州地情
 剡县置县时间考述

发布日期:2014-08-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剡县置县时间考述

  金午江

  据《史记》载,会稽郡置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是年“王剪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但由于《史记》对会稽郡置县时间和数目没有明确记载,使剡县置于何时很难找到直接依据,以至后世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置于秦,有的认为置于汉,有的采用模糊法认为置于秦汉。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五:“谨按:薛应《通志》云:会稽郡领县二十四,而在今之浙者,钱塘、富春、余杭、山阴、诸暨、余暨、剡、余姚、上虞……,凡十七县。”认为剡县置于秦。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第1112页《淮汉以南诸郡》,在今浙江境域的凡12县,没有剡县,认为剡县置于汉。嵊州历代志书中,弘治、万历、康熙、乾隆《嵊县志》持秦置。《剡录》与成化、道光《嵊县志》持汉置。同治、民国《嵊县志》则秦汉并说。而现在较流行的说法是“汉景帝四年已置县”,这句话本身并不错,但对剡县到底置于何时并无太大的说服力和价值。剡县置于何时,是嵊州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有必要在已有史料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

  一、从有关文献资料考证剡县置于秦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卷八上:“会稽郡,秦置。……。县二十六:……。剡,莽曰尽忠。……。”这句话虽然只写明秦置会稽郡,但从语法上可理解为26个县也置于秦,这符合语句之间的逻辑性,故剡应置于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说法与《汉书》同。

  东汉永建四年(129),会稽郡以浙江为界分为吴、会稽二郡。会稽郡治山阴(今绍兴市),辖14县,剡为其一。南朝梁刘昭在其《后汉书注补志》注会稽郡曰,属县中章安、永宁、东部为新置,余剡等11县为秦置。刘昭注对分建新县皆一一注明,如乌伤注“初平三年分县南乡为长山县。”太末注“初平二年分立新安县,建安四年孙氏分立丰安县,二十三年立遂昌县。”上虞注“汉末分南乡立始宁县。”要特别指出的是,《后汉书注补志》是刘昭在担任剡令的任上完成的,且卒于剡。如果剡为汉置县,世称博识的刘昭一定会像其他县那样予以注明,不注则为秦置。刘昭注应最为可信,故剡应置于秦。

  唐初,训诂学家颜师古注《汉书》,颜注郡县内容丰富,但涉及建置年代却十分简明。注郡:凡秦置郡,则在郡名下注秦置,不分年代。凡汉时更名的,则注明秦时郡名和更名年代;凡汉置郡,则在郡名下注明具体建置年代或年号。注县:凡与郡置年代相同,则依郡注;凡汉新置县则注明置县年代,如北地郡19县中新置的灵州注惠帝四年置、雁门郡14县中新置的中阴馆注景帝后三年置,其他没注的都是秦置县,可见汉承秦制,变化甚少。颜注会稽郡为秦置,下属24县和2都尉治,皆未注建置年代,郡置于秦,故县也置于秦。剡为会稽郡二十四县之一,故应为秦置。

  当时与剡为邻的山阴、诸暨、上虞等会稽郡其他县,现在都认为是秦置县,其依据不外乎《汉书》、《后汉书》及颜注、刘注,故剡应与其他县一样同为秦置县。

  二、秦始皇东巡时置剡县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削弱会稽的地方势力,巩固天下一统,于三十七年(前210)东巡会稽。秦始皇东巡从咸阳至云梦泽(在今湖北),望祭虞舜后顺长江东下,到达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丹阳,东南行达钱唐(今杭州)。据《史记》卷六载:“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过浙江(今钱唐江),经诸暨,到大越,留舍都亭。登会稽山,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秦始皇为加强和巩固对大越的统治,还采取移民措施,并更大越为山阴。然后,复经诸暨、钱唐北返,至会稽郡治吴。再由吴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60里)渡长江,并傍海北上。由此可见,在会稽郡秦始皇东巡路线是由诸暨到大越,不是从钱唐南下。事完后,又从大越到诸暨北上。而从诸暨到大越,可能经过今嵊地,从今嵊西入,过嵊城一带,沿剡溪北上到大越。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秦始皇东巡不是经过嵊地由诸暨到大越,但至少到过嵊地,这从秦始皇在嵊地留下的二个遗迹传说可以得到证明。

  剡坑示意图

剡坑遗迹。《宋书》载:“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泄王气是由望云气者指定有天子气的地点,将山冈凿断,断其龙脉,使这个地方出不了皇帝。泄王气是秦始皇东巡的一个重要任务。秦始皇除在今南京、曲阿、嘉兴泄王气外,还在今嵊州泄过王气。《剡录》载:“剡山北出一峰曰星子峰,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此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丈,号剡坑山。”剡,形声,从刀,本义削,可解释为用峰利的工具挖掘之意。剡字早已有之,剡坑根据剡字的意思而取名,这是剡字已知与嵊地相关的最早记载。剡坑在剡山最高峰星子峰南400米处。星子峰向南伸出一脉至城隍山,长约2公里,如一条巨龙,星子峰即为龙首,剡坑就在龙胫,是断龙脉泄王气最好部位。今剡坑的的遗迹尚在,为一玄武岩环形绝壁,高2丈余,长约10米,坑底有井,水长年不断。

  仙岩传说。又据民国《嵊县志》载:“仙岩,在县北三十里游谢乡有马蹄石,相传秦始皇东游马足所践。”所以今仙岩地名源于秦始皇东巡,东游马足所践的马蹄石谥称仙岩。

《浙江通史》秦汉六朝卷载:“秦在越国故地这片土地上,县的设置大体分两次进行:一次是秦置会稽郡时,另一次是在秦始皇东巡,上会稽、祭大禹时。”根据这一分析和秦置剡的事实,在肯定秦置剡县的基础上,置剡应在秦始皇东巡时而非置会稽郡时。首先,从秦始皇东巡路线看,没有提到剡县。如果东巡前已置剡县,作为一级行政区域,经过或到过剡县,不可能不提到。其次,从剡坑和剡县的名称先后次序看,应先剡坑后剡县。民国《嵊县志》载:“县北有星子山,秦皇东游其山之南千丈以泄王气,曰剡坑,县因以名。”所以剡县是在掘剡坑泄王气后,为了以后这里不出王者,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建县治民,因剡坑名剡县。剡县是贬称,这与泄王气丑化地名的做法相符,如泄王气后贬称云阳县为曲阿县、长水县为囚卷县。第三,剡坑和仙岩是秦始皇东巡时在嵊地留下的遗迹,并非神话传说,而经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嵊地历代县志均有记载,证明秦始皇东巡至嵊确有其事,可佐证秦始皇东巡时置剡县。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置剡县的基本结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在剡山星子峰掘剡坑,泄王气,置剡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