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资政课题
谢灵运《山居赋》南北两居考

发布日期:2014-08-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谢灵运《山居赋》南北两居考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 ,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墅指谢灵运祖父车骑将军谢玄经始的始宁墅。故宅指始宁墅中的桐亭楼和南山精舍。修营别业是谢灵运辞永嘉太守归耕后在始宁墅新建的临江楼和南居石壁精舍。始宁墅和石壁精舍,谢灵运称之为南北两居。本文以《山居赋》为基本资料,从中寻觅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解读地形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国家出版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对实地进行反复的踏勘考证,力求尽可能正确的界定始宁墅的地域范围,点明石壁精舍的所在地,为谢灵运的士族庄园和这一时期创作的山水诗提供一份客观真实的地理环境资料。

《山居赋》南北居示意图

  


 

  图例:·为古始宁县界

  ·为今市县界

一、始宁墅的地域范围

  始宁墅在会稽郡始宁县。始宁县本属上虞县南乡,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分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废,其地域南至今嵊州市仙岩镇,北至今上虞市上浦镇,县治在今嵊州市三界镇。始宁县废后,其地分属上虞、会稽、剡三县。剡溪口以南的嶀山、曾山划归剡县。今嶀山北麓的嵊州市三界茶厂原为龙宫寺,唐李绅《龙宫寺碑》曰:“在剡之界灵芝乡嵊亭里。”可见唐朝时,始宁南山已归属剡县(今嵊州市),而谢灵运的始宁墅和石壁精舍就在始宁南山一带,故谢灵运的始宁墅当在今嵊州市境内。

  始宁墅是谢玄在肥水之战后开始经建的。《山居赋》注曰:“余祖车骑建大功淮、肥,江左得免横流之祸。后及太傅(按:谢安)既薨,远图已辍,于是便求驾东归,以避君侧之乱。废兴隐显,当是贤达之心,故选神丽之所,以申高栖之意。经始山川,实基于此。”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谢玄封康乐县公,位列一品,按律可得朝廷50顷(合5000亩)土地的封赏,遂于始宁县择地新建属于自己的庄园,即始宁墅。

  刘宋永初三年(公元422),谢灵运赴任永嘉太守途中,枉帆始宁墅探视,作《过始宁墅》诗,时已三十八岁。次年,辞永嘉太守归耕始宁墅,并把户口由朝廷管理的侨居白籍迁至会稽地方管理的黄籍,成为地道的会稽始宁人,自称越客。

  谢灵运先后二次归隐,在始宁墅生活了六年半,他对庄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新建南居石壁精舍。动工数百人筑路,自始宁南山直至临海郡天台山,长150多里,做了一桩惠及于民的公益事业。最有成就的,当然是山水诗的创作,用大量的作品来实践他的文学主张,并在朝野产生了轰动效应:“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本传)在会稽郡有义故门生数百,形成了一个为数众多的追星族,使山水诗顿成气候,迅速普及开来,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渡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人生。

  谢灵运作《山居赋》约于元嘉七年(公元430),因赋中已说及昙隆法师六年死事,八年他即离始宁出守临川。《山居赋》全文分序、赋、注三部分,赋和注共48节①,每一节赋的后面都有注,用记事文体对赋的内容作纪实性的解释,并给予大量的补充。全文8000余字,注略多于赋。

  《山居赋》文体结构严密,内容丰富,述地形稽之如图,论物产考之如志,称得上是一卷士族庄园志的上乘之作。

  关于始宁墅的地域范围,《山居赋》分“近东”、“近南”、“近西”、“近北”四节给予描绘。

  赋云:“近东则上田、下湖,西溪、南谷,石、石滂,闵硎、黄竹。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写长流于远江,派深毖于近渎。”注云:“上田在下湖之水口,名为田口,下湖在田之下下处,并有名山川。西溪、南谷分流,谷障水畎入田口。西溪水出始宁县西,谷嶂是近山之最高峰者②,西溪便是之背。入西溪之里,得石>,以石为阻,故谓为。石滂在西溪之东。从县南入九里,两面峻峭数十丈,水自上飞下。比之外溪,封墱十数里,皆飞流迅激。左右岩壁、绿竹。闵硎在石滂之东,溪逶迤下注良田,黄竹与其连,南界莆中也。”

  东界是一条山溪,《山居赋》曰西溪。“西溪水出始宁县西,谷障是近山之最高峰。”点明了西溪的发源地和出口处。“始宁县”即邑治,在今嵊州市三界镇,因那时治在江东,故云水出县西。西溪今名动石溪,发源于五石头冈,高679米,为山居近东之最高峰。溪长12公里,与注“九里”、“十数里”之和相符。溪于三界镇南汇入曹娥江。“县南”即三界镇南,是匡定始宁墅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标的。动石溪从五石头岗自南向北流,十多里至清潭,折直角改向西流,九里达三界镇,故注将其分为“九里”、“十数里”二段,以清潭南为“近东”,清潭西则在后面“近北”节介绍。动石溪上游是V形谷,深割切,溪山巨石磊磊,如阙如楼,风雨至石则动,因而名之。溪底原生岩裸露,阶级节比,故曰:“封墱。”石即叠石,在今叠石村,系巨岩垒叠,高高耸立,形成景观。叠石村下为胡村,胡兰成故居所在。石滂疑为上虞市下官镇的双石笋。黄竹在五石头冈东荫潭溪的源头,黄宗羲《四明山志》云:“有黄竹浦,下有白龙潭。”元柳道元诗:“延连黄竹浦,隐见白龙堆。”皆为胜景。

  赋云:“近南则会以双流,萦以三洲。表里回游,离合山川。崿崩飞于东峭,槃傍薄于西阡。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注云:“双流,谓剡江及小江,此二水同会于山南,便合流下注。三洲在二水之口,排沙积岸,成此洲涨。表里离合,是其状貌也。崿者谓回江岭,在山居之南界,有石跳出,将崩江中,行者莫不骇憟。磐者是县古治之此,在江之□□,用槃石竟渚,并带青林而连白沙也。”

  剡江为曹娥江上游,在剡县境内,今名剡溪。

  小江名嵊溪,又名里东江,长31公里,发源覆卮山,山顶有巨石,谢灵运游此,酒毕覆卮而得名。三洲在剡江和嵊溪交汇处,二江携大量沙砾淤积于此,造成河道支叉分流,形成了三个沙洲。其中一洲竖卧剡江河心,成一孤屿,长800余米,宽200来米,高出常水位约5米,由细沙堆积而成,其上桑桕疏枝,为不沉之绿洲,乡人名为累地冬瓜。其余二洲,分立于嵊溪水口之南北,各约三四十亩,大小形状略同,沙中夹砾石,水浅则显,洪水则没,故云“表里离合,是其状貌也。”三洲在110000150000地形图上清晰可见(如图)。访始宁境内曹娥江与支流交汇处,再也找不到像三洲这样的流水地貌形态。注中“县古治”已无考,唯三洲北嵊溪村老丈云,村曾为古县城,筑渠时,曾在地下掘出石板道,疑为官街。村北山上有汉墓,有铜镜出土。回江岭在今仙岩镇仁村,在三洲西3公里,深潭中立一孤石,高近10米,如中流砥柱,行人观为叹止,乡人为纪念谢玄,名将军潭、将军石。剡人屠笑山诗云:“一拳卓立欲生云,力抵中流态不群。仿佛太平无事日,溪边闲散故将军。”

  


 

  三洲示意图

  赋云:“近西则杨宾接峰,唐皇连纵。室、壁带溪,曾、孤临江。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月隐山而成阴,木鸣柯以起风。”注云:“杨中、元宾,并小江之近处,与山相接也,唐皇便从北出。室、石室,在小江口南岸。壁,小江口北岸,并在杨中之下,壁高四十丈,色赤,故曰照涧而映红。曾山之西,孤山之南,王子所经始,并临江,皆被以绿竹。山高月隐,便谓为阴,鸟集柯鸣,便谓为风也。”

  此节与“近南”三洲相属,说剡江与小江汇合后,唐唐皇皇的向北流去。唐皇为水势,连纵为北流。杨中、元宾不知所在,唯三洲北有下洋村,或许为杨中所在地。剡江出三洲至嶀浦约2公里,为嶀嵊山峡最窄最峭的一段,传为大禹用神斧劈开,剡中之水才唐皇北出,人方宅土。“唐皇连纵”或许与此神话有关。注中:“壁高四十丈,色赤”者,为《山居赋》中的又一特殊地貌,在今清风庙北约百米处。此绝壁高近百米,宽约50米,峙于剡江西侧。嶀山为嵊县组黑色玄武岩,临江有绝壁数处,惟此石壁为紫红色玄武岩,也是曹娥江畔岩壁中的绝无仅有者。因石壁色红,乡人传为故事:说宋德祐(公元1275)年,元兵侵临海,掳一王姓少妇归,妇不甘受辱,于此跳岩死节,血染岩壁,故而红焉!后乡人立清风庙祭祀王烈妇。

  曾山为始宁墅内山的总称,列剡江东,最高峰311米,今名车骑山,为纪念谢玄而命名,赋中“仰眺曾峰”即此。曾山本名甑山,传夏禹治水劈开嶀嵊,功毕,覆甑于此而成峰,故此有许多大禹治水的传说。《水经注》云“嶀山之成工峤”,或谓纪念禹功,然杜春生《越中金石记》云:“旧传谢玄破符坚归,乡人荣之,大书成工峤三字刻于峤山。”今已不存。孤山为嶀山北脉,与曾山隔江相揖,会于嶀浦。孤山南的王子经始处疑为王珣别业,今有招士湾村。《水经注》“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可资互证。王元琳即王珣,官至尚书令,宁康二年(公元374),高僧竺道潜圆寂剡县沃洲,帝命黄门侍郎王珣傅十万钱赴剡治丧,归途中曾与名士戴逵共游嶀嵊。

  赋云:“近北则二巫结湖,两通沼。横、石判尽,休周分表。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山矶下而回泽,濑石上而开道。”注曰:“大、小巫湖,中隔一山,外周回,在圻西北。边浦出江,并是美处。义熙中王穆之居大巫湖,经始处所犹在。两皆长溪,外出山之后四五里许。里亦隔一山,出新。横山,野舍之北面。常石,野舍之西北。巫湖旧唐,故曰修堤。长溪甚远,故曰泉流。常石□□□□□,故曰山矶下而回泽。里漫石数里,水从上过,故曰濑石上开道。休山东北,周里山在休之南,并是北边。”

  常石矶、横山、休山、周里山,皆山居近北之山。常石矶即嶀浦岩,壁高十余米,壁下有谢康乐钓台,有宋人题刻。岩顶有嶀浦庙,事备《水经注》。剡溪北出曾、孤,直冲嶀浦岩,折直角东流,漩成大潭,故曰“山矶下回泽”。江从嶀浦东流,至钓鱼潭约1公里,中有《水经注》所谓琵琶圻,谢灵运于此获八百年墓砖。江北即横山,与常石矶接,在江之北,在山居外,故曰“横、石判尽。”常石矶、横山为山居北界之西段,其北界东段则回到了“近东”节中的“县南入九里。”周里山在动石溪南,今名均山,在山居内;休山在动石溪北,在山居外,故曰休、周分表。大巫湖在休、周二山口,溪出山后,流入冲积扇平地,形成一大片湖沼地,长“四五里”许。出大巫湖即为动石溪与曹娥江的交汇处。小巫湖在周里山南,面积约大巫湖的五分之一,经周里山与独山之间的峡口与大巫湖接,故云“大、小巫湖,中隔一山。”

  当我们考证了山居的四界后,再读《山居赋》对近界山水总貌的概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赋云:“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绵联邪亘,侧直齐平。”注云:“枚乘曰‘左江右湖,其乐无有’。此吴客说楚公子之词。当谓江都之野,彼虽有江湖而乏山岩,此忆江湖左右与之同,而山岳形势,城池所无也。往渚还汀,谓四面有水;面山背阜,亦谓东西有山,便是四水之里也。抱含吸吐,谓中央复有川。款跨纡萦,谓边背相连带。迂回处谓之邪亘;平正处谓之侧直。”

  所谓“四水之里”,是谢灵运对始宁墅四址所作的界定。四水者:东动石溪,南嵊溪,西剡溪,北则剡溪与动石溪接。其界域在今嵊州市三界镇南和仙岩镇北,面积20多平方公里。

  山居内外都是山,“东阻西倾”指山的走势。山居地处覆卮山东脉,覆卮山高861米,西伸至动石溪源头五石头冈(679米),继而西延至山居内的车骑山(311米),与剡溪接,从高到低,向西倾斜。车骑山即曾山、曾峰,为山居最高峰,乡人为纪念车骑将军谢玄而命名。事备高似孙《剡录》。江淹诗“今行嶀嵊外,衔思至海浜。”嶀嵊外即始宁墅所在地。唐朝后,车骑山归剡县,人们便将其并入嵊山。唐诗僧皎然(谢昼,清昼)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居长城杼山(今湖州市长兴县)视始宁墅为故乡,诗云“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又云“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忘。”皆为思念始宁墅之作,故车骑山曾名谢公山。

  二、始宁墅中的三精舍

  始宁墅不是一幢楼,也不是一个花园别墅,它是一个面积广阔经济繁荣的士族庄园,有一个数量众多精陋有别的建筑群。三精舍在《山居赋》中有详细的描述,当界定了始宁墅的地域范围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难认定了。

  桐亭楼。其名来自南朝齐郦道元《水经注》:“江自嶀山东北径太康湖,车骑将军谢玄旧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舟子,泛滥满焉。东出趋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取甓诣京,都传观焉。”嶀山东北芦人舟子泛滥满焉,即嶀浦。嶀浦呈“U”字形湾道,故云江曲起楼,两面临江。今江曲处为三界镇马岙村,即桐亭楼所在地。嶀浦出口即琵琶圻,为一江中沙洲,长350米,宽约100米。《水经注》言嵊亭、成工峤、嶀浦庙、桐亭楼、琵琶圻、始宁古治,顺溪流而序,排列甚为严密,足见桐亭楼在嶀浦江曲处。《水经注》与谢灵运所记略同,《过始宁墅》诗“葺宇临回江”,《山居赋》自注:“南术是临江旧宅,门前对江,三转曾山,路穷四江,对岸西面常石,此二山之间。西南角岸孤山,此二山皆是狭处,故曰生矶。”所谓三转曾山,指剡溪北流至嶀浦南500米处,弯向西北入嶀浦,继而直角东流,经钓鱼潭,又直角转弯向北流,故云三转。常石即嶀浦岩,西南角岸孤山,前节已述。嶀浦为剡溪第一胜景。陶宏景云“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杜甫诗“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山居赋》称其为:“考封域之灵异,实兹景之最然。”嶀浦水域开阔,深不见底,是曹娥江中游造船渔业中心,尤以产鲈、鲻盛名。谢玄经始初,常在此垂钓,其《与兄书》云:“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以足永日。北固(按:此浦)下大鲈,一出钓得四十七枚。”(引自《全晋文》)他将所钓之鱼晒干,使人送给兄长与妻子。

  南山精舍。《山居赋》云:“南山则夹渠二田,周岭三苑。九泉别涧,五谷异献。群峰参差出其间,连岫复陆成其坂。”注云:“南山是开创卜居之处。从江楼步路,跨越山岭,绵亘田野,或升或降,当三里许。”江楼即桐亭楼。南山精舍是谢玄经始的第一幢房子,在车骑山北岭,故《过始宁墅》诗云“筑馆基曾巅”。据此可知,南山精舍在曾岭上,离桐亭楼三里多的地方。在岭上有一坂平地,名曰敕书岭,有一条卵石路,镶嵌甚是精致,延岭北通钓鱼潭村,约二里许。村民说,敕书岭是车骑将军住过的地方,这条石蛋路是朝廷投递文书之道,故名敕书岭,又名官大路。钓鱼潭村是谢灵运经建的临江楼所在地,《游名山志》云:“从临江楼步路南上二里余,左望湖中,右傍长江也。”此指从临江楼径敕书岭至南山精舍。湖即太康湖。从桐亭楼三里许、临江楼二里余,这二个长度正好交会在敕书岭,故南山精舍的所在地也大致可定。谢灵运和族弟惠连曾于此七夕赏月,共作《七夕咏牛女》诗,相互酬唱。谢灵运诗“陵风步曾岭”,谢惠连诗“瞬目俪曾穹”,曾岭为脊,曾穹为峰,峰岭相连,实为一地。岭南有巨岩,为谢玄游息处,称谢车骑坐石。

  临江楼。谢灵运第一次归隐时所建的精舍。赋云:“其居也,右江左湖”。“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注云:“西岩带林,去潭可二十丈许,葺基构宇,在岩林之中。水卫石阶,开窗对山,仰眺曾峰,俯镜浚壑。去岩半岭,复有一楼,迥望周眺,既得远趣。还顾西馆,望对窗户。”右江:曹娥江。左湖:太康湖。楼距江二十丈许(合50多米),有石阶通水,此即船埠头,故谢灵运诗云“系缆临江楼”。“仰眺曾峰”,即抬头可见车骑山。“列镜澜于窗前”,指俯首可见太康湖。“窗前”给人楼与湖很近的感觉。此节交待了临江楼与曹娥江、太康湖之间的地理关系。接着,谢灵运描述了临江楼的具体位置。注云:“葺室在宅里山之东麓,东窗瞩田,兼见江山之美。三间故谓之并梁。门前一栋枕矶上,存江之岭,南对江上远岭。”宅里山今名雄牛山,南北走向,为曾岭属尾。临江绝壁高耸,壁下为钓鱼潭,江畔有钓鱼潭村,皆为纪念谢灵运而命名。临江楼即在钓鱼潭村村南,雄牛山东北麓,离船埠约50多米的地点。临江楼为三间式楼房,有花园,其中一间在岩矶上,岩矶外则为平畴,故其址可圈可点。临江楼景色宜人,《山居赋》注云:“北倚近峰,南眺远岭。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备之尽矣!刊翦开筑,此焉居处,细趣密玩,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有《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可资对照。

  “去岩半岭,复有一楼”者,即南楼,或许是一个比较精致的亭阁,可以望见桐亭楼的窗户,以尽瞻眺之趣。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游名山志》云:“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横山。”始宁又北,指剡江与嵊溪合流处的三洲,因三洲南为嵊山,北为曾山,是始宁与剡县的分界点,从三洲至南楼为7里,正好与其相合。又南楼与横山隔江相对,百许步指江面宽度。

  桐亭楼、南山精舍、临江楼,鼎足而立,高低错落,寒暑两适,皆是美处。谢灵运对三居之间的距离似乎经过测量,从桐亭楼至南山精舍,注云:“跨越山岭,绵亘地野,或升或降,当三里许。”从桐亭楼到临江楼,注云:“自西山开道,迄于东山,二里有余”。从临江楼到南山精舍,《游名山志》云:“从临江楼步路南上,二里有余,左望湖中,右傍长江也。”(如图)始宁墅三精舍示意图


 

  三、始宁墅中的太康湖

  太康湖是谢玄经始的一个小水库,用以灌溉田园。《全晋文》载谢玄《与姐书》云:“此二日东行,游步园中,已极有住家,湖形模也。姐相瞩此,亦有所散。”姐即东晋才女谢道韫,王羲之二儿子凝之妻,居会稽。写信时,桐亭楼和南山精舍已建成,太康湖也基本成形,即将竣工,故邀其姐来观赏游玩。谢道韫曾多次到始宁墅省亲,其《登山》诗云:“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享天年。”

  赋云:“自园之田,自田至湖。泛滥川上,缅邈水区。浚潭涧而窈窕,除菰洲之纡馀。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风生浪于兰渚,日倒景于椒途。飞渐榭于中沚,取水月之欢娱。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注云:“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尽意,万不写一耳。诸涧出源入湖,故曰浚潭涧。涧长是以窈窕。除菰以作洲,言所以纡馀也。”此专叙太康湖之美,然有四点值得关注:一是头二句点明了临江楼和太康湖只有一田之隔,距离很近;二是所谓浚潭涧,即筑堤蓄水,为人工构筑的一个小水库;三是湖的形状,因在山谷中,故而狭长窈窕;四是春流秋徂,因季节不同,湖水有多有少,形势各异。

  谢灵运对太康湖是不惜笔墨的,又赋云:“因以小湖,邻于其隈。众流所凑,万泉所回。氿滥异形,首毖终肥。别有山水,路邈缅归。”注云:“氿滥、肥毖,皆是泉名,事见于《诗》。云此万泉所凑,各有形势。”此节虽见重复,但内容更具体,说太康湖很小,不过是山谷中的泉水汇集而成。它和临江楼在同一个山谷中。谢灵运对太康湖的描述很客观,那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不可能在一条很长的山溪中筑水库,只能垒一条小土坝,积一点水,用于灌溉自家的田园。即使这样,太康湖仍不失为嵊州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水库。

  在《山居赋》总叙三精舍的一节中,又写到了太康湖。注云:“从径入谷,凡有三口。缘路初入,行于竹径,半路阔以竹渠涧③。既入,东南傍山渠,展转幽奇,异处同美。路北东西,路(按:南)因山为障。正北狭处,践湖为池。”三口,流入太康湖的三条小涧。《游名山志》云“溪涧凡有五处。”注云:“众流所凑,万泉所回。”三谷、五处,皆择其长者而已。东南有傍山渠,正北狭处为湖坝,皆水库的主要建筑物。湖边有路可行走,北以坝为路,东依傍山渠,西则为临江楼通南山精舍的敕书岭。湖畔竹木蔚郁,天鸡和鸣,煞是美丽。谢灵运爱竹,说“东南会稽之竹箭,唯此地最富焉。”赋云:“临碧潭而挺翠”,指湖西坡上的大片竹林。注云:“缘崖下者,密竹蒙经,从北直南悉是竹园。东西百丈,南北百五十五丈。”

综上所述,太康湖当在临江楼东南的山谷中,即今三界镇的钓鱼潭村至李岙村的一个葫芦形谷地中,东为傅家山、马鞍山,南为车骑山,西为雄牛山,在傅家山和雄牛山相接的狭处筑坝,坝址距曹娥江500米。谷中泉水资源丰富,其中车骑山下的李岙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水利局水资源调查时,被定为嵊州第一大泉。太康湖原本是一片湖沼地,故云“践湖为池”。湖集雨面积约3.5平方公里,按坝高2米计算,湖面长约500余米,宽100多米,正常水位可储3000立方米左右。

  四、南居石壁精舍

  石壁精舍是谢灵运新建的一幢佛寺式建筑物,建于元嘉二年(公元425),自谓南居。其事最早见于《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南檐临涧,北户背岩,以此息心,当无所忝邪。”又《石壁立招提精舍》诗“敬拟灵鹫山,尚想只洹轨。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点明了这幢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和佛寺特性。招提与寺院不同,它是民间举办佛事的场所,虽邀名僧来讲经研佛持斋,然事毕即去,非僧人常住之所。那时修佛得道成风,建招提便成了达官贵人们的一种时尚。谢灵运少不杀生,笃信佛学,为官时,上庐山晤慧远,死后为其作,又参与渐悟与顿悟的佛理大辩论,在上流社会中,称得上是一个佛学界的名流。归隐后,为了得道成佛,这才是他建造石壁精舍的动机。

《山居赋》列四节专叙石壁精舍事,详细介绍了建造缘由,寻址经过,精舍结构,斋事活动等情况,现考注如下。

  赋云:“敬承圣浩,恭窥前经。山野昭旷,聚落膻腥。故大慈之弘誓,拯群物之沦倾。岂寓地而空言,必有货以善成。钦鹿野之华苑,羡灵鹫之名山。企坚固之贞林,希庵罗之芳园。虽悴容之缅邈,谓哀音之恒存。建招提于幽峰,冀振钖之息肩。庶镫王之赠席,想香积之惠餐。事在微而思通,理匪绝而可温。”注云:“贾谊《吊屈》云‘恭承嘉惠’。敬承亦此之流。聚落是墟邑,谓歌哭诤讼,有诸喧哗,不及山野为僧居止也。经教欲令在山中,皆有成文。老子云善贷且善成,此道惠物业。鹿苑,说《四真谛》处。灵鹫山,说《般若法华》处。坚固林,说泥洹处。庵罗园,说不思议处。今旁林艺园制苑,仿佛在昔。依然托想,虽悴容缅邈,哀音若存也。招提,谓僧不能长住者,可持作坐处也,所谓息肩。镫王,香积,事出《维摩经》。《论语》云‘温故知新’。理既不绝,更宜复温,则可待为己之日用也。”把佛祖、经教、老子、孔子都恭承出来了,无非是在宣传石壁精舍的完美无缺,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兑现对乡人许下的承诺,每年举办九十日斋事,然后为己之日用,点明了建造石壁精舍的意图。

  赋云:“爰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栉风沐雨,犯露乘星。研其浅思,罄其短规。非龟非筮,择良选奇。剪榛开径,寻石觅崖。四山周围,双流逶迤。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高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谢丽塔于郊郭,殊世间于城傍。欣见素以抱朴,果甘露于道场。”注云:“云初经略,躬自履行,备诸辛苦也。罄其短浅,无假于龟筮。贫者既不以丽为美,所以即安茅茨而已。是以谢郊郭而殊城傍,然清虚寂寞,实是得道之所也。”始宁墅虽曰山居,然俟县治,又舟船车马,过于喧闹,故谢灵运另在始宁墅外,寻找一处幽静的深山冷岙,兑现他为乡民建造佛寺的承诺。他走遍了山居附近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地貌,经过选优劣汰,确定了石壁精舍的地址。从选址到建筑,完全由自己规划设计。石壁精舍是谢灵运的一个杰作,他第二次归隐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大都生活在这里。那末,石壁精舍在那里呢?

  赋云:“若乃南北两居,水通击阻。瞻风观云,方知厥所。”注云:“两居谓南北两处,各有居止。峰崿阻绝,水道通耳。观风瞻云,然后方知其处所。”原来是在一个从始宁墅看不见的地方。因为两居间隔着一座山,一条江,所以陆路不能直接通行,远远望去,只知道它一个大概的方位。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石壁精舍“在所住山南”,那么隔绝的这座山,不是嵊山就是嶀山。而嵊山属剡县,嶀山属始宁,石壁精舍一定在始宁界,故知必与嶀山有关。在《山居赋》下一节总叙始宁墅三精舍的注文中,有这样一段注:“方壁,西南石门。世□南□池东南。皆别载其事。”虽然中间一句被蛀蚀得不成章句,但我们仍可以认定“别载其事”者就是石壁精舍。更可喜的是“方壁,西南石门”一句,道出了石壁精舍的所在地————石门山。我们甚至怀疑“方壁”就是石壁,因为方壁字义不明,行草方字与石字形似,又遭蛀蚀而字迹难辨,故为后人所误读。

  我们从“西南石门”这句话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谢灵运的三首石门诗:《石门新营所住》、《石门岩上宿》、《登石门最高顶》,以及《游名山志》中的《石门山》、《石门涧》。诗中“朝搴”、“暝还”、“晨策”、“夕息”,皆指来回于南北两居之间。我们认为,所谓“石门新营”就是石壁精舍。如果说二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石壁精舍是一幢佛寺式的招提,而石门新营是一个建筑群,除了石壁精舍这幢主建筑外,还包括供众多香客做九十日斋事时住的茅房和食堂、奴僮们居住的野舍。

  石门山在今嵊州市城西北10公里,北与嶀山接,以石门岭和强口涧为分界线。《游名山志》云:“石门山,两岩间微有门形,故为称也。”石门山北抵石门岭,呈南转东走向,于今仙岩镇强口村南与剡溪接。最高峰为风门山,海拔695米。陵顶处有塘丘村,村有登云馆、梯云桥,为纪念谢灵运登山而命名。山脊全长10公里,有600米以上的山峰5座,为古剡和始宁的分界线。山北强口涧,长8公里,发源于石门山,自西向东流,于强口村汇入剡溪。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即此与族弟惠连分别。石门山西为石门涧,源头石门岭,《游名山志》云:“石门涧,六处石门,朔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右边石岩,下临涧水。”④涧中数处石壁相揖,又有石门槛、石门瀑,为剡中名胜。谢灵运邀庐山高僧昙隆来石壁精舍,《山居赋》载与其“往石门瀑布中路高栖之游”,今为沸水水库。石门涧中有石门村,今属崇仁镇。石门涧属剡县,强口涧属始宁,石壁精舍当在强口涧。强口涧呈“V”形谷,深割切,两坡峻峭,山崖壁立,流水湍急,然至源头,忽然开朗,呈瓢形阔谷,有四山回萦之势。谷底有谢岩村,距剡溪6公里,据宋《剡录》载:“县北有谢岩,灵运游北,四顾放弹丸,落此为祠。”村民认为这就是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故以谢岩名村。所谓落此为祠,和石壁精舍的佛寺性质相同,可见传说也有一定的真实性。近村的那块大岩石,被称为康乐弹石,谢灵运诗“弄此石上月”即此。谢岩村是石门山中有关石壁精舍所在地的唯一记载。综观所有资料和地形条件,我们认为石壁精舍在今谢岩村最为可信。至此,谢灵运为什么在强口与惠连告别,入舟剡中登天姥山,其理自然明了。

  谢灵运往来于南北两居之间,留下了许多诗篇。“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朝搴园中兰,瞑还云际宿”点明了南北两居间的行程和距离。其中《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对两居行程的交待最详细,诗中:“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四句,言出谷、入舟,印证了两居水通陆阻的地理关系。日尚早,阳已微,敛暝色,收夕霏,以时序表达路程,点明两居间较远的距离。谢岩海拔200多米,至强口船埠头,是一条弯曲崎岖的山路,至少有7公里,约需2小时;从强口行舟至临江楼12公里,需3小时,两居间得走四五个小时,故诗言极是。这首诗见于《文选》,唐李善注引谢灵运《游名山志》曰:“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涧凡有五处。南第一谷,今在所谓石壁精舍。”后人对这段注颇多误会,以为石壁精舍就在太康湖的南第一谷,可细想之,如果石壁精舍是在太康湖的山谷中,那不是在始宁墅境内了吗?怎么还分南北两居呢?往来于南北两居间的这些诗又该如何解释呢?事实上,这段注应该分为二段来解读:前面一段讲太康湖的地形,后面“南第一谷,在今所谓石壁精舍”是交待石壁精舍的所在地,是不可以把二段混而为一的。所谓“南第一谷”,是指始宁县南边的第一个山谷,过了此谷便到了剡县,这个山谷就是强口涧。

  石壁精舍所在的谢岩村属今嵊州市仙岩镇,唐宋时为康乐乡、游谢乡,奉谢灵运为乡主,尊为仙君,立庙祭祀,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据民国《嵊县志》载,里坂、漩泽、强口、张岙、水口、桥石头、故港等村都有谢仙君庙,乡人对谢灵运的思念之情,可见一斑,也是石壁精舍在此地的一个佐证。

  注:①中华书局《宋书》校点本分47节,将“若乃南北两居”和“南山则渠夹二田”合为一节,似不妥。二节各有赋和注,分则清,合则混,有把“南山”理解为南居者,便是一例。

  ②中华书局《宋书》校点本标点为“西溪水出始宁县西谷障,是近山之最高峰。”使读者以为西溪和谷障在始宁县西,与原文含意相悖。

  ③半路阔以竹渠涧,字义不明,似应为“半路,以阔竹渠涧”。阔竹,大毛竹,将其对剖,刮去内节,用作引水。谢灵运《从斤竹涧越领溪行》诗,斤竹涧之名即由此来。又《游名山志》“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按:宅里山,见《山居赋》自注)分流,去斤竹涧数里。”可知斤竹涧在始宁墅内。

  ④198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为“石门涧六处。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右边石岩,下临涧水。”石门涧为山间小溪,仅一条。上游峭岩相揖如门者颇多,谢灵运游石门涧时,指称这样的石门有六处,而并非石门涧六处。

⑤文中□,为缺字。

金午江浙江省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金向银浙江省嵊州市政协退休干部

                                            20076

联系电话:0575——83025815

邮政编码:3124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