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2年鉴
街道镇乡

发布日期:2014-08-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三江街道

  【概况】三江街道位于市区东南方,因地处澄潭江、黄泽江、长乐江三江交汇之地而定名。东邻黄泽镇,南接新昌县,西连鹿山街道,北靠剡湖、浦口街道,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37省道贯穿全境,建设中的金甬高速、市区环城线横贯东西。

  三江街道由原城关镇中爱片、新明片及原三塘乡撤并而成,200112月成立。总面积60.97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人口总数46400人。辖区历史悠久,中爱片阮庙,因东汉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而名。五里铺村有全市第一批开放的佛教场所十王禅寺。谢慕山上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72年)建的天章塔。

  【钱塘江干渠中爱段标准堤开工】新昌江、澄潭江、长乐江汇聚城关镇后注入曹娥江,城关镇成为多涝地区。为确保人民安全和经济发展,20016月,钱塘江干渠城关镇中爱段标准堤开工。工程投资3556万元,干堤全长13.65公里,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预计工程全部完工后沿江3500户人家、800公顷农田受益,可增加土地面积65公顷。

  【城南领带工业园区落成】20013月,占地42公顷的城南领带工业园区落成。园区内有领带服饰企业350家,年产值达2.4亿元。

  【嵊州市城东经济开发区成立】200135,嵊州市城东经济开发区成立,开发区下属东郭、曹家洋、全化、沿宅、前杨、花园地、藕塘边、慕塘、莲塘、黄塘桥、下中西、下元塘、上宕头、下宕头、里沙滩等15个行政村,经济开发区的成立为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工业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01年,三江街道有完全小学7所,班级80个,就学人数3381人,教师128人。中学3所,班级29个,就学人数1352人,教师182人。全街道教学网布局合理,就学方便,师资力量雄厚,为培养新一代创造了有利条件。331,嵊州市一中迁移工程奠基仪式在谢慕村举行。该工程完工后为解决嵊州市高中学生的就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四公路建成通车】“五四公路”东起西港,南至桥里,与新昌开发区连接,全长7.5公里,路宽8,总投资380万元,该路的建成通车为沿线8个行政村的交通和领带园区、三江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章国良 应惠政)

  鹿山街道

  【概况】鹿山街道地处嵊州市区西侧,北接剡湖街道,南连三江街道,西临甘霖镇、崇仁镇,东濒新昌江,长乐江、澄潭江穿境而过,嵊义线贯穿其中。200112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由原城关镇第四、五、六工作点及东南、西桥、南桥三个居委会组成鹿山街道。因老城区西北傍鹿胎山,民国时期曾称鹿山镇,街道沿长乐江与鹿胎山相望,故定名为鹿山街道。街域面积50平方公里,下辖5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42925人。

  【城郊型效益农业发展强劲】2001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发挥近郊区位优势,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城郊型效益农业,初步形成了花木、蔬菜、水果、茶叶、竹笋、水产、畜禽、粮食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经济总收入达27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89元,粮经比例达到49:51。城郊型效益农业总收入503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7.5%。下马村农民王飞罡创办的木兰科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红运玉兰”、“飞黄玉兰”、“丹馨玉兰”等8只新品种,获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权,并得到世界植物新品种组织的认可。“良丰”鸽子、“越乡十姐妹茶”被评为浙江省地产名品。江夏茭白基地采用优质茭白品种,推广应用无公害茭白生产技术标准,茭白每亩平均收入达3500元。

  【农业基础设施改善】2001年,投资5.3万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南库排灌渠道硬化、圆通砩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投资450万元完成南田、浦孟坂土地整理,整理面积339公顷,新增土地26.7公顷。

  【开展村级“学教”活动】200112月初至20021月底,围绕“强核心、转作风、健制度、增合力、重服务、促发展”的教育主题,街道在下属53个村开展了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发放问卷调查表924份,召开座谈会56次,村干部参加培训1584人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629条。通过学教活动,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干部素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巩固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赵 霞)

  剡湖街道

  【概况】剡湖街道位于嵊州市区中北部,是嵊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街道区域东至剡溪和浦口街道相邻,南至长乐江与三江街道接壤,西至工农村同鹿山街道相连,北至禹溪村跟仙岩镇毗邻。长乐江和澄潭江、黄泽江分别在南部和东部汇流注入剡溪,总面积34.07公里。

    200112月,老城区27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工农、戴望、荷花坪、东塘)和原城溪工作片19个行政村组成剡湖街道,人口59701人。

  街道内有各类企业628家,其中工业企业310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工业产值80542万元。已形成以服装领带为特色,粉碎机械、电声、印染等多种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

  全街道有耕地708.6公顷,山林570.6公顷,水面23.4公顷,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花卉、茶叶、蚕桑、蔬菜等四大产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4864吨,农业总产值2016万元,粮经比例达到5842

  全街道有归属街道管理的中小学校11所,教师192人,在校学生3312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有城关中心卫生医院1家,下属城北医院及社区医疗网点7家。全年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91%以上,晚婚晚育率达到84.88%

  剡湖街道交通便捷,104国道穿境而过,上三高速嵊州出入口设在禹溪村,三纵五横交通网覆盖全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市级党、政、军和大型文化、金融、商贸、娱乐设施聚集于此,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为嵊州市对外的形象和窗口。

  【投资60万元改造禹广公路】禹广公路是禹溪通往广利的一条通乡公路。禹溪至沙园路段由于长年得不到保养,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行人车辆十分不便。20015月,采取市交通局补一点,城关镇政府出一点,沙园、南山塘等村凑一点的办法,对该路段2公里的路面进行了硬化。

  【投资120万元硬化里坂至大湾、后璋段村级公路】里坂至大湾、后璋的3.9公里村级公路,是大湾和后璋两村的出入要道,山坡险,路况差,容易出交通事故。为让村民进出方便,由城关镇政府牵头,市交通局出资70万元,两村发动村民、企业家人士等捐助50万元,实施了里坂至大湾、后璋段公路硬化,从此结束了大湾、后璋村行路难的历史。

  【禹溪村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禹溪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村级集体经济年净收入超过100万元,2000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基本实现家庭电气化,生活城市化。禹溪村先后成为“省级文明村”、绍兴市“奔小康百强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嵊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绍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七一”前夕,党支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东浦村委员会成立】东浦村有户籍人口2136人,党员107人。在新世纪开局之年,东浦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68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1.28亿元,人均收入8000元。有村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较大企业有东浦实业总公司,东浦房地产公司,浙东超级大酒店。2001年开发房地产面积达7万平方米。东浦村有小学2所,幼儿园1所,外来人员在东浦村暂住人口有近1万人。东浦村是一个人口庞大,实业机构较多的大村,单靠一个支部管理党员已显得比较薄弱。2001年,东浦村成立了村级党委,下设4个支部,即东浦村居委会支部、东浦实业总公司支部,东浦小学支部、逸夫小学支部,成为嵊州市首个村级党委。

  (王哲 王尧荣)

  浦口街道

  【概况】浦口街道位于市区东北部四明山西麓,东南邻黄泽镇,南连三江街道,西毗市区,北接仙岩镇、下王镇。西濒剡溪,黄泽江从西南流过。上三线和104国道穿境而过。2001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原浦口镇行政区域设置浦口街道。区域面积68.65平方公里,35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32599人。

    2001年,浦口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17亿元,农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4496元,同比增长8%。现有企业344家,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7家,工业销售总产值4.9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形成机械、丝织、皮革及印染、造纸、茶叶精加工等主要产业。地处上三线和104国道交叉口的嵊州市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区全面启动。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的手牌葫芦在2000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后,又获德国GS欧洲CE认证。0.25T手扳葫芦获国家技术专利。2001年浙东印染有限公司的真丝筒子和涤丝筒子染色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全街道水稻面积0.7公顷,投入2000万元,90%的农田通过改造达到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由省农科院直接指导的13.3公顷精准农业园区引进了国家级农业新技术示范项目。菜农蔬菜种植面积466.6公顷,成为市首家放心菜工程示范基地,在市江滨菜场设有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摊位,是沪、杭等城市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之一。街道党委、办事处积极实施“以菜兴镇”战略,创出了全省闻名的“千斤粮,万元钱”菜稻轮作模式。

  浦口是“长毛兔之乡”,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种兔繁殖基地。长毛兔年饲养量达15万只,年销售量10万公斤,运销山东、安徽、河南等10多个省市。

  开展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故江村首获绍兴市“文化特色村”称号。“平安街道”创建工作成绩突出,被绍兴市评为第二批“枫桥式乡镇(街道)”。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浦口农技站被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评为“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农技站”。同年,浦口四村获绍兴市“科普示范村”称号。有小学8所,中学1所,幼儿园9所,教师193人,在校生3735名。继续保持了较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8.31%.

  【浙东印染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浙东印染有限公司创办于1997年,是一家专业生产筒子染色真丝、绢丝和涤丝的新兴企业,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拥有资产总额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产染真丝800吨,涤丝1000吨,年销售5000万元,创税100万元,成为市真丝领带(品种)染色的生产基地。2000年,采用的真丝筒子染色技术经省鉴定,该项目填补浙江省内空白,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真丝筒子和涤丝筒子的染色于20011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成功引种太空番茄、航天辣椒】浦口四村是嵊州市蔬菜生产基地特色村。村成立了蔬菜科普协会,建有50.5公顷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农户185户,现有大棚750只,年总产值375.7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308元,人均5607.46元。协会的蔬菜大户成立高新技术试验繁育基地,与浙大和省农科院联姻,成功引种培育了太空番茄、航天辣椒等十多种蔬菜新品种。园区采用新设施、新技术、新品种,成为全市闻名的特色生产基地。2001年授予绍兴市“科普示范村”称号,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章猛进视察浦口国家级精准农业园区】200128,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在市委书记谭志桂、市长陈月亮陪同下,视察浦口精准农业园区,详细了解精准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对精准农业园区的开发给予充分肯定。

  【“浦丰牌”无公害蔬菜在宁波设立直销处】浦口是“蔬菜之乡”,有蔬菜基地403.3公顷,年产值达2541万元,主要蔬菜有蒲瓜、南瓜、太空番茄、航空辣椒,其中蒲瓜销售总量300万公斤,比2000年翻了一翻。为使农户得到实惠,由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浦丰牌”无公害蔬菜在宁波批发市场设立了直销处。

  【马寅初故居第二期工程修缮完工】马寅初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政府继2000年投资120万元完成第一期工程修缮后,20012月又开始第二期工程修缮,并添置了相关陈列品及设施。

  (张小蓉 章伯荣)

  

  【概况】甘霖镇位于嵊州市西南,地处甬金高速、嵊义线、绍甘线的交汇处,境域与市区接壤,总面积159平方公里。由原甘霖镇、博济镇、苍岩镇于200112月合并而成,辖15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茶场,全镇总人口89872人。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88亿元,财政收入319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全镇建有党总支7个,党支部239个,党员3894人。2001年,荣获绍兴市经济综合实力30强乡镇,被绍兴市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

    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62亿元,农业总产值2.18亿元,耕地面积4109.8公顷,山林4482公顷,粮食种植4230.7公顷,蔬菜880.9公顷,蚕桑211公顷,茶叶387.8公顷,水果793.9公顷,生猪饲养量63960头,长毛兔饲养量67820只。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0公顷99省级粮食自给工程二期项目,建成2000多米长乐江农防标准堤,加固和维修了病险水利工程。有效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举办瓜果、花木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871人次。农产品品牌战略取得成效,甘霖黄花梨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使粮经比例达到了62:38

  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重点扶持十家龙头企业,支持百家骨干企业,带动千家个私企业的发展。全镇有各类工业企业2423家,工业总产值28.70亿元,年销售收入2.86亿元,出口交货值2.62亿元,利润总值6575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001万元,增值税1143万元,总资产6.44亿元,形成了博济化工、苍岩和桃源丝织、蛟镇电声、剡北冷配、普义建材等块状经济。2001年,完成土地预征32.9公顷,入园企业达30家,共37只项目,6个月时间完成投资额8180万元,工业园区成为全镇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1年,完成技改项目40只,投入技改资金1.04亿元;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只,省级新产品5只;5家企业相继通过ISO9002产品质量体系贯标认证。先后组团赴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外资企业3家,实到外资100多万美元,引进镇外企业13家,投资额达5000多万元。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建成土管、地税大楼,完成秀山路路面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桃源路一期工程改造、博济片镇东路改造硬化工程、白马公路、高童——石道地公路路面的硬化工程。顺利完成嵊义线甘霖段的拆迁、征地工作,完成了叶家坂、普南畈、剡北畈、镇西畈等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通过了浙江省“高普九”乡镇和教育强镇的验收。全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视信号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宽带网传输镇区。镇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特级站称号,文化明珠工程建设获得市专项资金奖励。实行计算机直接提供查孕查环、孕情监察、药具名册等档案资料,有效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24%,被绍兴市人民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双优”乡镇。

  【副省长心系效益农业】83上午,正在嵊州市参加全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现场会的副省长章猛进,在绍兴市副市长范雪坎、嵊州市委书记谭志桂陪同下,专程到甘霖镇求家坎黄花梨基地指导工作。章猛进强调: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效益,而提高效益的关键是要靠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416,甘霖镇最边远的山村————福泉山村开通了有线电视。至此,甘霖镇81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用户达9120户,入户率为56.5%。自1993年开始筹建有线电视以来,本着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富后穷的原则,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政策,实行镇里拨一点、村里贴一点、用户缴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保证了有线电视入户量平均每年在1000户以上。

  【白马公路甘霖段路面硬化完工】由东山楼、俞家、后庄等村筹资104万元,嵊州市公路工程公司承建的白马公路甘霖段路面硬化工程于2001年底前完成路面浇筑任务。白马公路南起甘霖镇白泥墩,北至崇仁镇马仁村,是连接甘霖、崇仁、广利两镇一乡的交通纽带,其中甘霖段长3150、宽6

  【五村联合筹资修路】2001年,上塘头、下塘头、宋家、沙田坂、淡溪湾等5个村联合筹资18万元,拓宽改造了一条宽8、全长1481的通村公路。

  【开展救灾扶贫工作】77傍晚4时许,地处甘霖镇长乐江北的第一工作点,特降暴雨3个多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造成5个村受灾,受淹农田7000多亩,倒塌房屋91间,冲毁渠道、堤坝、简易桥多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灾情发生当晚,甘霖镇党政主要领导赶往现场,察看灾情,指挥当地干部群众抗灾自救。8日,第一工作点的全体干部放弃休息日,下村入户,帮助村干部落实救灾方案。9日,甘霖镇党委发动镇机关干部捐衣捐物,支援受灾村民。土管、地税、民政、防疫等部门也相继派员赶赴灾区,解决灾民的农业税减免、土地审批、救灾款发放、环境卫生处理等实际问题。

  【张味锋雕成巨型石匾】2001年,市政府投资10多万元的越剧艺术中心巨型石匾由甘霖镇苍岩片一村石雕好手张咪峰制作完工。石匾长10、宽3.4,由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题词。石匾上的“越剧艺术中心”6个大字每字高1多,并雕有城隍庙、施家岙古戏台、清风亭楼阁等山水景物。

  【黄箭坂村被评为文化特色村】黄箭坂村以创建文化特色村为契机,投资6万多元修复老祠堂和古戏台,把原村校的教室、操场连成一片,开设电视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及小剧场和篮球场。活动场所面积达1640平方米,成为集演戏、娱乐、培训为一体的休闲文化中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传播文化、体育休闲的好去处,被评为绍兴市文化特色村。

  【老年协会举办秋季花卉展评】111112日,甘霖镇老年活动中心展出花卉446盆,品种158个,其中菊花类335盆,突出了秋季赏菊的主题。210位镇老年协会会员参加花卉展评。

  【机关干部“充电”忙】为提高机关干部素质,甘霖镇党委举办了首期电脑培训班。从729起,集中一个月时间,利用双休日和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对镇机关80多名干部分两批进行电脑应用技能培训。

  【举行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626晚上,甘霖镇影剧院内座无虚席,一曲由40名老党员、老干部合唱的《歌唱祖国》拉开了庆祝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的帷幕。晚会有戏曲歌舞、合唱独唱、器乐、诗朗诵等21个节目,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

  【甘霖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76.50万元】园区分ABC三个小区,已完成土地预征32.9公顷。经批准的入园企业30家共37只项目,计划总投资20469万元,其中2001年计划总投资1254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818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5.2%。建造厂房5万多平方米。主要行业以冷配、电声、工具、丝织为主,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项目基础保持同步。三通一平建设已基本完成,总长1336.84条园区主干道路已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额976.50万元。

  【“双清双建”活动成效显著】2001420915,全镇开展“双清双建”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99万元,建成公厕67只,集中式户厕89处、2431只,清除露天粪缸3571只,简易棚厕3030只,改造卫生户厕943只,简易厕所3042只,清理垃圾475吨,新建垃圾箱236只,做到露天粪缸彻底清除,简易棚厕所改造到位,新建公厕科学合理。

  (金才汉)

  

  【概况】崇仁镇位处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11公里,绍甘线穿境而过。北与绍兴县交界,东、南、西与三界镇、仙岩镇、剡湖街道、鹿山街道、甘霖镇、石璜镇、王院乡、谷来镇为邻,由原崇仁镇、富润镇和广利乡于20011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79.63平方公里,辖129个行政村、1个茶场、3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底,全镇总户数32268户,总人口89223人。

  境内硅藻土储量达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总储量的35%强。水力资源丰富,总蕴藏量1.25亿立方米。1万方以上水库136座,有小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1980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度左右。全镇风光秀丽,山水如画。有瞻山文物风景区、廿八都明清街、张伯歧故居、白水坑瀑布,特别是崇仁古镇,古建筑群已有950多年历史,拥有100多座老台门及保存完好的街、井,是嵊州市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20011月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3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19万元,第二产业38744万元,第三产业799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447.2万元,完成收入任务的116.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87元。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镇全年农村经济收入318430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297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2001.5公顷,粮食总产量14270吨,茶园总面积744公顷,总产量400吨。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54公顷,花卉32.1公顷,苗木2.4公顷。年末生猪存栏10511头,出栏20070头;牛存栏572头,出栏391头;羊存栏3151头,出栏3009头。家禽存栏114265羽,出栏100980羽,兔存栏37348只,出栏7230只。

  工业经济明显提高。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181912万元,净利润578万元,实缴税金462万元。技改投入7682万元,实现出口交货值9309万元。按照“合力兴工,聚焦园区”的发展思路,规划崇仁工业园区面积72.9公顷,为崇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建设平台。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出口额达18286万元。加强企业管理,冠中织造有限公司、剡江灯业有限公司、三九灯具有限公司通过国际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镇首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乡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相继完成广场绿地建设、镇中第三期工程、富民街部分道路硬化、自来水坑东引水工程等实事工程。完成了崇广公路马仁段、义家桥至富润工作片的道路硬化,崇仁七八村砖瓦厂至茶亭岗道路硬化。加强环境建设力度,出色完成“双清双建”工作。农村环境进一步净化,张家村、木马峧村和官庄村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特色教育,加强学校的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文化市场,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赵马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特色村。广播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103个村开通有线电视,占行政村79%

  【工业园区完成规划】22,崇仁镇党委、政府决定规划崇广线以南、镇南大道东西两侧,面积72.9公顷为崇仁工业园区。213,嵊州市委对扶持崇仁镇等六大集镇工业园区提出十条政策意见。工程将分三期,于2008年全部完成。

  【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竣工投产】2001年,崇仁镇工业园区征地12.9公顷,完成第一期工程。2月来,三九灯具有限公司、剡江灯业有限公司、光宇实业公司崇仁电力修造厂、鑫海织造有限公司、顺发茶业有限公司、意艺蜡烛厂等6家企业相继落户崇仁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067万元。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冠中织造有限公司、嵊州市出口茶厂、恒鑫茶叶有限公司、开富制衣有限公司、广利木材厂等重点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累计出口额达18286万元。

  【坑东水库引水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7月,崇仁镇党委、政府为改善张村水库水质问题,投资138万元,成立坑东水库引水工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春节前完成水库供水工程。

  【崇仁古镇接待首批游客】崇仁镇兴于南宋,盛于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2001年被列为省历史文化保护区。731,崇仁镇成立古镇开发领导小组。815,召开崇仁镇古台门户长会议。823,嵊州市政府成立崇仁古建筑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922,接待首批宁波游客。101,古镇旅游试业,15个台门对外开放。

  【农产品基地已具规模】崇仁镇已基本形成名茶、无公害茶、竹笋、水果、蔬菜、蚕桑等六大农产品基地。“民胜茶叶生产基地”成为省现代农业园区和省首批优质高效示范基地之一,木马峧发展长毛兔养殖,成为市优高农业专业村。

  【农业项目稳步推进】相继完成赵马、富一、范二等村的3个省级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建设面积达606.7公顷;实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长善坂子项目建设,733.3公顷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开展一村东坂、赵马大坂、长善坂、杨桥坂等土地整理,整理面积473公顷;大寨水库病险治理进展顺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沈文武)

  

  【概况】长乐镇地处嵊州市西南部,距嵊州市区25公里,东与甘霖镇交界,南与贵门乡、里南乡接壤,西与东阳市、诸暨市为邻,北与石璜镇、通源乡相连。37省道以东北至西南走向通过镇域。长乐江是镇域内主要河流。白茶、香榧、冷水茭白是长乐镇特色农产品。2001年,长乐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嵊州市域副中心。

    200112月,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长乐镇与开元镇、绿溪乡合并为新的长乐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长乐镇区域面积为204.78平方公里,辖12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为72290人,有耕地面积3288.2公顷,其中水田2814.3公顷,山林13800公顷。

  全镇种植粮食作物3443.9公顷,产量10257.33吨,水果422.7公顷,产量4463.1吨,桑园229.3公顷,产茧332.9吨,存栏猪16471头,存栏牛681头。工农业总产值28.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9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759元,工业总产值26.13亿元,销售收入23.61亿元,技改投入1.46亿元,工业利税1.33亿元,出口交货值1.8亿元,工业用电989万度。

  镇委、镇政府根据发展要求和长乐镇的实际,提出把长乐镇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区域重镇的战略目标。

  全镇工业以电机、电器为主柱产业,有工业企业1150家,设有电机工业园区,电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

  镇内群众文化活动丰富,长乐农民吹打乐队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集镇建设有重大进展。长乐镇东街、商业街二期工程验收合格,全线贯通。投资6000万元建成行政中心、改造老嵊义线、新建垃圾填埋场等8大实事工程。

  【建立白茶基地】白茶是生长于一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的珍稀茶叶品种。雀桥村发动村民淘汰老茶园,改种4公顷多白茶,建成嵊州市首个白茶基地。

  【完成长太畈土地整理项目】完成长太畈土地整理项目第一、第二期工程,整理土地1378.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21.4公顷。

  【电机工业园区获命名】长乐镇各类电机、电器企业有783家,其中嵊州市级重点企业5家,企业总资产6.5亿元,固定资产3.1亿元,企业职工总数8857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36人。电机行业年产值20多亿元,有25家企业取得电机电器安全认证。215,长乐镇电机工业园区被嵊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嵊州市长乐电机工业园区”。32,组建嵊州市长乐电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园区服务中心。

  【修编《长乐镇总体规划》】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研究设计院对《长乐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明确了集镇建设“北进、东拓、南调、西抑”的方针和“一心两轴、三大组团、北进东拓、两厢联动、江河相间、绿廊贯通”的建设格局。

  【白水岩公路建成】白水岩村是原绿溪乡西部一个小山村,村庄座落在海拔近200的山岗上,全村50户,146人,靠一条羊肠小道出入,交通不便。2001年,筹资31.4万元建成一条长3.5公里、宽3.5的简易公路,结束了村民出门就爬坡、物资靠肩挑背扛的历史。

  【镇移民安置区规划设立】9月,结合帮困扶弱,引导和鼓励山区农民到长乐镇从事工商业和务工,在镇区规划设立移民安置区。

  【开展“长乐精神”大讨论】7月,开展“长乐精神”大讨论活动,发掘和提炼“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新时代长乐精神。

  【举办“长乐新世纪”文艺晚会】516夜,实践三个代表,建设文化名镇————长乐新世纪文艺晚会在长乐电影院拉开序幕,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长乐镇委、政府领导及有关人员对节目进行了评议,提出整改方案。624,赴绍兴城市广场演出,获得成功。

  【创办《剡西诗刊》】10月份,由十多位业余诗歌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剡西诗社创办了《剡西诗刊》。《剡西诗刊》为培养诗歌新人、繁荣地域文化开了好头,得到市文联、长乐镇委、镇政府、文化站的支持和好评。

  【长乐中学宿舍楼建成】810,总投资210万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6层女生宿舍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双清双建”通过嵊州市级验收】5月,镇域内开展双清双建工作,年内通过市级验收。全镇投入资金38.2万元,清理垃圾150吨,建造垃圾站房81个,建造公厕7座,拆除露天粪缸、简易棚厕902只,改造卫生房厕2052只。

  【社会治安有成效】3月,长乐镇因在逃犯罪嫌疑人人数多而被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列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年内,镇政府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80多名,于12月份成功摘掉“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帽子,成为全省首批摘帽单位之一。

  (周松炎)

 

  

  【概况】三界镇位于嵊州市北部,距离市区19公里,东傍下王镇、南邻仙岩镇,西与绍兴县王坛镇毗邻,北与上虞市章镇接壤。104国道和上()()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剡溪自南至北流经境内16.5公里,镇北有装卸40吨位的码头,水陆交通便捷,素有嵊州“北大门”之誉。200112月,三界镇再次扩镇,并入蒋镇、友谊乡。全镇区域面积为155.47平方公里,下辖有10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户20891户,人口65180人。下设临江、蒋镇、友谊、长桥、盛岙、陆康6个工作片。

    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8亿元,其中第一产值1.6429亿元、第二产值3.0869亿元、第三产值5230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512元。2001年,在全市镇乡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二。

  全镇有私营工业企业140家,另有家庭工业企业600家。其中固定资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39家。2001年,工业总产值154972万元,累计投入技改项目资金1.8亿。形成以电器厨具、机械链轮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有汽车配件、减压器制造、搪瓷器具、茶机制造、造纸机械、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黄沙捞运等十大工业行业。

    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0236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7426万元,农民所得总额27768万元。招商12家农业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生态园区建设。在陈村、剡岭一带,利用813公顷的毛竹、雷竹、小竹笋、鸡哺竹建成绿色生态区。在蒋镇片公路西侧建成面积33.3公顷杨梅等连片水果生态区。长桥片,在原黄土荒山的八联山建成44公顷花卉、观赏林和渔业生产基地。在长二村木桥头畈种植四季桂、香樟、木兰、红枫等名贵观赏树苗,建成36.3公顷花卉苗圃基地,新种树苗32000余株。

    2001年,三界镇基本实现由原来分户承包经营的农业自然经济向集约型的专业生态农业区经济的转变,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51公顷,粮食总产量19706,其中晚稻种植面积256公顷,比上年扩种950公顷,增长58.6%。晚稻产量增加6745,增长69.2%。小麦增加种植面积37.7公顷,增加产量202,比上年增长19.7%。实有可采摘桑园285公顷,比上年增多130公顷。饲养蚕种张数增加1659,产鲜茧201,比上年增加43吨,增长27.2%。实有茶园702.3公顷,比上年增加295.8公顷;产干茶642吨,比上年增长63.7%。生猪存栏12720,比上年增加5760,增长83%;生猪出栏20467,比上年增加8688头,增长74%

  【城镇建设有新发展】2001年,上虞至三门高速公路通车,公路生活服务区建成,为三界现代城镇建设打下基础。三界镇政府秉承“实力型经济、生态型环境、亲和式市民”的理念,实施“大集镇、小城市”建设,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资400余万元,以弯取直改造旧公路,建成长420步行街,两侧增设商店80家。在镇西青山头建烈士陵园,面积600平方米。投资400余万元,完成旗杆弄旧房改造工程,新建街屋和居民住宅80余套,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新建镇稽征所、工商所、法庭、派出所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550余平方米。在青春路口设镇办证中心,开展便民服务。新建蒋镇至陈村公路6公里,并完成清风至盛岙村5公里公路的路面硬化。全镇六大社区间已相互联结成以三界为中心的公路网,全镇78%的村已通中巴客车。投资5.2万余元,为13个较远散的村架设有线电视线路20公里,实现村村通广播,全镇98.5%的农户已安装有线电视机。

  【三界镇成为全国最大厨具生产和批发基地】2001年,全镇有35家电器厨具专业公司,其中“普田”、“双发”、“亿田”公司固定资产在亿元以上,基本实现流水式自动化生产工序。生产各类高、中、低档电器厨具、电热器、吸油烟器、消毒柜、电热水器等18个系列30余万件,全年实现厨具产值10.5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普田”、“双发”、“亿田”3家厨具公司系列产品通过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普田”牌厨具产品商标评为浙江著名商标,“普田牌”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唯一的免检产品。三界生产的电器厨具系列产品已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30家经销网络,并远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外贸销售收入1.5亿元。三界成为全国最大的厨具产品生产和批发基地之一。

  【三界镇成为全国重要机械链轮出口生产基地】三界镇共有28家机械链轮出口生产专业厂,年产各档次机械链轮13万余件,出口销售收入达3.5亿元,是全国唯一的机械链轮出口基地。镇南2.5公里的嵊州市机械链轮厂是全市最大的链轮外贸专业厂,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万元,职工14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0名,有锻、铣、刨等各类机床200余台。2001年,生产各档机械链轮8万余件,创外贸出口收入6900余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00余万元(不含出口退税),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意大利、欧州、东南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嵊州市链轮机械厂于2001年投资4000万元,又在嵊州市郊城南工业园区新建厂房26680平方米。

  【争创优质龙井茶名牌】全镇有茶园702.3公顷,其中经省批准有机茶园39公顷,产茶642吨,其中龙井茶200余吨。2001年,实施“一片一名”农业生态工程,对3000余名茶农进行龙井茶炒制技术培训,并在嶀大山茶区的南岙等村开设名茶交易市场。“越凰”龙井茶在全市茶叶优质评比中获冠军。新包装“越凰牌”和“金黄牌”茶叶畅销上海、山东藤县等市场,销售收入递增56%。

  【“山玉”牌笋干菜立足上海市场】三界镇有毛竹山388公顷,年产鲜笋200余吨。2001年,三界镇分点分批培训1000余名竹农,推行无公害育笋技术,推行雷竹、早竹园施肥保温越冬技术,以适应市场需要,保证一年四季有鲜笋上市。又总结陈村农家精制笋干菜的经验,注册“山玉牌”商标,应用蒸、晒、烤等工艺,制成各类包装的笋制干菜,深受嵊州、上海市民的欢迎。

  【山雩浦旅游管理处成立】三界境内风景秀丽,古迹饶多。传说大禹治水化作金牛,力顶山雩嵊两山开凿剡溪。始宁墅为东晋淝水之战前锋谢玄封地,有车骑山、谢灵运钓台等遗址;山雩浦潭俗称剡溪口,是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为诗人墨客入剡必经之地。为弘扬金牛精神,发展旅游产业,2001年,三界镇政府与市旅游局在山雩浦成立“山雩浦旅游管理处”,恢复每年(农历121214日)一度的金牛节,进行城乡物资交流。出版《金牛之地》、《唐诗之路起点·招商篇》精美画册。又自发成立山雩浦诗社,刊印历代咏山雩浦诗文及三界人文集。

  (濮寿康)

  

  【概况】黄泽镇位于嵊州市东部四明山南麓,距嵊州市区10公里。东与金庭、北漳毗邻,南与新昌县接壤,西与三江街道、浦口街道相邻,北与下王镇相连。全镇面积95.76平方公里,下辖5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为45567人。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45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730万元,第二产业21300万元,第三产业54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4758元,财政收入342万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收入为4328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0016万元。年末耕地面积2202公顷,农作物总复种面积4460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54公顷,总产量15463吨。茶园总面积234公顷,总产量401吨;桑园总面积150公顷,饲养蚕种2113张,蚕茧总产量83吨。年末生猪存栏9495头,出栏10730头;牛存栏251头,出栏38头;羊存栏2563头,出栏1375头。家禽存栏84980羽,出栏106385羽;兔存栏27460只,出栏6110只。年末机械总动力17596千瓦。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84742万元,净利润 2280万元,实缴税金1158万元,技改投入11984万元。全镇有工业企业535家,已初步形成以机械、纸业、油脂化工、油墨、传统工艺等为主体的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行业格局。工业园区框架初步构筑,成为黄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集镇建设力度加大。开展以“清除露天垃圾、露天粪缸,建造垃圾站房、公共厕所”为主要内容的“双清双建”活动,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在集镇主要街道增添、维修路灯100多盏,并以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聘请环卫保洁员,建立了日常环卫保洁机制。地税所、法庭等公建项目相继开建和落成。

  文、教、卫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投资150万元,面积2250平方米的黄泽镇中学教学楼动工兴建。8月,黄泽镇中学、许宅中学、后枣园中学三校合并。全镇拥有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1770人;初级中学合并成1所,在校生1160人;小学9所,在校生3193人,中小学普及率、毕业率均为100%2001年,黄泽镇中学考入中专(技)、中师、普高、职高总人数为420人,中考成绩在市综合考评中居五大集镇前列。镇中学生竺震恺、俞春尧均获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竞赛的第一名和一等奖,开嵊州市初中竞赛获省级大奖的先河。有中心卫生院1所,床位38张,医务人员56名,其中中级职称11名,初级职称45名。广泛开展“育龄夫妇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全市率先成立民间纠纷联调中心,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各类矛盾,有效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成立镇关工委,开展党政干部、部门负责人与贫困户“一对一”扶贫帮困活动,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8650名妇女参加了“双学双比”竞赛,参加率达80%以上。镇团委被评为绍兴市先进团委。

  【工业园区框架初步构筑】26,黄泽工业园区举行奠基仪式。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到年底,园区共征用土地58公顷,计划投资2.2亿元。主园区和三王机械特色小区已有35家企业共37只项目入园,总投资2.02亿元。其中三元聚胺脂、万吉车业、同心微电等8家企业已建成并投产运营,当年投资7600万元,实现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121万元。园区水、电、路实现“三通”,园区框架初步构筑。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收到实效】2月1日至430日,全镇251名机关干部和镇属站、所、庭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共走访农户950户,召开座谈会56次,访谈500余人次,征求意见870条。在开发农业方面建立完善10个专业协会,在转变干部作风方面完善办事大厅管理机制,规范了干部学习制度等。11月底至20021月底,市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在黄泽镇试点,推出“四个查到位”,即一查思想观念新不新,二查工作作风实不实,三查工作思路清不清,四查村级经济发展环境好不好。活动共下发问卷调查1185份,召开座谈会52次,设立意见箱6只,共征求意见786条;建立草莓、早花生、甜玉米、芋艿、生态种植、特种养殖、花木等10个效益农业示范基地,整理土地333公顷。

  【推出干部“四级评议制”】年初,在全镇范围推行干部四级评议制(即分党政班子成员、联村干部、办公室人员、站所庭干部四个层面),采用由下而上的办法,组织村厂负责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分别就分管工作、下村入户、能力素质、记《民情日记》、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评议。年终,镇党委根据群众的评议意见,对四个层面的干部进行综合评定,并实行末位待岗制和黄牌警告。

  【麻车畈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圆满完成】麻车畈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东山王、求家、钱家、广联、官园、麻车、良村、塘头、前州、岙口、庙山、七一、横路、桥对岸、沙地等15个行政村,占地约8平方公里,于200010月动工,20019月竣工,总投资306万元。完成土方26637立方米,石方12771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667公顷,建造标准农田333公顷;衬砌渠道31公里,其中灌溉渠道22.59公里,排污渠8.23公里,渠系建筑物338处;修建机耕路25230,其中宽8干路51805宽干路492034机耕路15130,改建机耕桥2座;营造农田防护林6.67公顷。

  【市划归企业及人员政策处理工作在黄泽试点】7月中旬,由市乡企局、劳动局、土管局、财政局等部门及黄泽镇政府工办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镇13家划归企业及452名划归企业人员的政策处理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作出《黄泽镇关于处理划归企业及划归企业人员的若干政策意见》,确定对象范围,职工工龄的计算、解决的方案及标准,资金的筹措办法,实施的基本程序等,为全市划归企业及划归企业人员政策处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双清双建”成效显著】5月,全镇开展双清双建(清露天粪缸、垃圾,建卫生厕所、垃圾站房)活动,分准备、实施、自查验收三个阶段,通过调查摸底,镇村发动,全镇各村清除露天粪缸1898只,简易棚厕1435只,建造公厕34只,垃圾站房84只,改造简易厕所5935只。有条件的村建造了适量的公厕及集中式户厕,对山区农村一些有墙无门、无顶的简易棚厕限期进行加门加盖改造;在主要街道建造了适量的垃圾站房,清除了主要公路两侧、河道等地垃圾;对已建的公厕、贮粪池、垃圾站房等环卫设施落实了日常管理。

  【绍兴市科技三下乡活动在黄泽开展】65,绍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科委、科协联合组织80多名科技人员到黄泽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活动采用现场农技咨询、农科图板展示、实用技术讲座、医疗义诊、送科教电影、科技书籍等形式,共发放资料3000多份,1000余名农民直接受益。绍兴市政协副主席齐宽明等参加了此次科技活动。

  【黄泽中学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128,黄泽中学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嵊州市政协主席朱钦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昌进、市人大副主任吕柏汀、副市长何国英、教委主任杜洪苗和衢州市公安局局长胡方正等领导参加了校庆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祥友,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安羽,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张浩,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等领导及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郭仲选、王正良(校友)、黄汉卿(校友)等为校庆题词。

  (杨萍影)

  

  【概况】石璜镇地处嵊州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东邻崇仁镇、王院乡,南接甘霖镇,西连雅璜、通源两乡及长乐镇,北毗竹溪乡及诸暨市西岩乡。市内公路嵊(州)松(明培)线、上(王庄)竹(溪)线在镇内交叉经过,与省道嵊义线、绍甘线相连。石璜江自北向南流贯全镇,经甘霖汇入长乐江。石璜镇西北部山丘连绵,东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镇域内水库较多,总蓄水量为118万立方米,坂头、南山、剡源三个水库的渠道纵横相连,便于农田排灌,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农业区。水电资源得到较好开发。

  石璜镇在清末前称为罗松乡,民国时期改称为辅仁乡。建国后,石璜镇历经多次变化,现全镇面积63.8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9063人。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955万元,第二产业14021万元,第三产业609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05亿元,财政收入476万元。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975万元,利润3216万元,上缴税金651万元。石璜镇工业发展迅速,个私企业发达,已形成丝织领带、茶叶精制、电机电器、渔网、玻纤布为特色的块状经济。重点产业丝织领带业,由于起步早(20世纪70年代),从业人员多(3500多人),培育出一批熟悉生产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是嵊州市领带业的摇篮和后方基地。2001年,丝织领带业的年产值为2.5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33%。进入镇个私工业小区企业12家,较大的企业有:嵊州市力距电机厂,年产各类电机300万台,年产值5000万元,率先在国内电机行业中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浙江金天来领带服饰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领带、服装、服饰及各种方巾面料,职工1000余人,为嵊州三十强企业之一。嵊州市春风茶厂,主导产品为绿茶,有年加工1000吨精制茶的成套机械及拼配设备,有规范化的茶叶小包装车间450平方米,为嵊州市综合实力四十强企业之一。

  石璜镇农业有三大主导产业:533公顷花木、333公顷无公害绿色食品、30万担“黑珍珠”(精制茶叶)。十大基地:花卉苗木、蔬菜、茶叶、长毛兔、毛竹、水果、粮食、蚕桑、竹笋、板栗。2001年耕地总面积1410.5公顷,其中水田1264.2公顷,粮食总产量8208930公斤,建成何家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花木的种植面积和销售量创历史最高。茶叶总面积302.5公顷,其中无公害茶73.3公顷,总产量4530担,年产值500万元。蚕桑面积163.5公顷,蚕茧产量169455公斤。香榧面积69.5公顷,产量8000公斤。水果面积176.7公顷,山林面积2536.7公顷,旱地面积133.3公顷,蔬菜面积80公顷。粮经比例达50:50200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739元。

  集镇建设上新台阶。2001年,石璜镇进一步发挥集镇辐射功能,增加硬件投入,建设电信大楼、客运中心和停车场,延伸了农民街,创建星级农贸市场。石璜农贸市场始建于1985年,现经投资扩建,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营业房96间,固定摊位和临时摊位450个,停车场2000平方米。结合“双清双建”,整顿垃圾堆放、清理的无序状态,镇容镇貌有了明显改善。

  科教兴镇持续发展。全镇有幼儿园15家,幼儿入园率达72.76%(不包括在镇外就读人员)。有小学8所,54个班级,1901名小学生,小学占地面积3068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604平方米。石璜镇中心小学有19个班级,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校有2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脑教室,一套闭路电视系统,是全市率先实现“五机一幕”进教室的学校。有初级中学1所(石璜镇中学),年底有24个班级,1094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有嵊州市工艺美校(职高)1所,其前身为嵊县石璜中学;设有美术、木雕、服装等专业,在校学生500多人。毕业生除参加相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外,有57名毕业生(占参考人数的79.2%)升入高等院校深造。

  【石璜镇被命名为省“花木之乡”】石璜花木(含果苗、盆景)生产已有40多年历史。至2000年,全镇花木总产值达3376万元,销售收入1038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01年,石璜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以省“花木专业村”新沃村为花木科技示范基地,开拓市场,促进了全镇花木生产、销售的大发展。全镇拥有33.3公顷以上的花木专业村6个,其中新沃村的花木种植面积超过233.3公顷(含向外承包);6.7公顷以上的花木大户有15户。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533.3公顷,总产值近亿元,经申报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省“花木之乡”。

  【一水多用梯级电站建成】石璜镇利用石璜江水位的落差和坂头等水库水源的储存,在石璜江上游10公里的流程中,先后建成坝后式水电站1座、引水式水电站8座。2001年,通过挖潜改造和抓内部管理,年发电总量1000万度以上。石璜江长藤结瓜式的梯级电站,为嵊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综合改造长北坂万亩农田2001年,石璜镇总投资310万元,对长北坡万亩农田进行综合改造。项目区位于地势平坦的南山、坂头、剡源三大水库灌溉范围内,至年底完成衬砌干渠5680、支渠15212、渠道建筑物335座。改造后,南山水库北干渠流量达到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85.2公顷;坂头水库干渠流量达到1.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74.8公顷;剡源水库干渠的流量达到0.4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06.7公顷。

  【优惠政策促进个私企业发展】石璜镇素有嵊西“小温州”之称。2001年,石璜镇出台用水、用地、减税等优惠政策,促进个私企业发展,现有个私企业805家,年产值达4.5亿元。

  (竺小雷)

  

  【概况】谷来镇位于嵊州市西北部,距嵊州市区44公里。东邻崇仁镇,南连王院乡、竹溪乡,西接诸暨市,与绍兴县接壤,37省道(绍甘线)纵贯全镇。地势北高南低,群山环抱,气候温暖湿润。地处绍兴、嵊州、诸暨三县(市)的分岔口,交通便捷,有“金三角”和“小山城”之誉。

  谷来镇“七山一水二分田”,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有茶叶、香榧、竹笋、板栗、蚕桑、木材六大土特产。全镇总面积103.68平方公里,下辖6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81个村民小组,共8974户、28677人。分东江、西江、双溪、显潭4个工作片。全年国内总产值12967万元,其中一产为4420万元、二产4222万元、三产43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10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75元。居民存款5094万元。全镇总财政收入805万元,支出786万元。2001年,谷来镇政府和党委分别被嵊州市委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乡镇党委。

  全年农、林、牧总产值66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30万元。有耕地725公顷,粮食播种面积 204.5公顷,粮食总产量3131吨。有专业茶园926公顷,茶叶总产量622吨,香榧面积200公顷,产量30万公斤,产值3150万元,创历史最高;有竹林2533公顷,面积为全市之最,其中11个村竹林面积超千亩,西石村达153公顷。毛竹面积1667公顷,年产原毛竹400万公斤;板栗133公顷。2001年,谷来镇在嵊州市现代农业考核中获一等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农业特色乡镇、林业工作先进集体。

  工业稳中有进。大力发展以商业饮食业、车辆修配、商品零售、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现有工业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2438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值198万元,管理费120万元,财务费用58万元,利润总额29万元,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两家,分别为茶叶加工和电器制造企业。小水电、乐器制作等企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集镇建设迈新步。投入120多万元新建工商大楼、名茶市场,投入350万元启动扩建镇中教学楼,投资65万元建造双溪中心完小教学楼,并投入使用。扩容程控电话,建成山墩、竿竹山、姚家庄乌尖等村级公路。对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生产生活设施落后的42个后进村进行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文教卫生上台阶。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 1076人,中学教师62人;小学10所,在校生1981人,有小学教师107人,中、小学普及率、毕业率均为100%,通过市高普九验收。2001年,初中考入各类中专(技)中师、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学生262人,升学率为85.6%,小学升学380人,升学率100%。有中心幼儿园1所,入园幼儿175人,幼儿教师7人。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片卫生院2,卫生机构20个,床位20张,医务人员37人。实施农村大病医疗统筹报销的合作医疗。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计划生育率为92.23%。有线广播、有线电视通向各行政村,电视用户5663户,入户率63.1%,固定电话4710台。殡葬改革得以深化,遗体火化率100%

  【《民情日记》落到实处】镇党委把《民情日记》作为加强党政建设,推动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载体来抓。建立《民情日记》领导小组,下发资料,开展《民情日记》通报制度,定期交流、汇报,实行一月一抽查,半年一评比,年终考核等规定,使《民情日记》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全年干部下村8340人次,走访20146户,记民情3271件,办结3170件,办结率96.9%

  【小水电站并入大网】全镇有显潭一级、显潭二级、显潭三级、显潭四级、打石岭、七七、上东山、吕岙、青童岭、外横、铜坑湾、横山等小水电站12座,装机总容量为3110千瓦,年均总发电量814万千瓦时。20016月,全省取消独立电网,谷来小水电站并入大电网,机构改为崇仁供电所谷来农电服务组。

  【谷来镇被命名为“香榧之乡”】谷来镇种植香榧有千年历史。199811月,谷来镇香榧协会成立,加强了对香榧的生产、销售及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2001年,市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山区特色果品基地,重点发展茶叶、香榧的政策,发动各村农户连片种植,大力发展香榧基地,遍及开展人工授粉、喷洒微量元素和加强培育管理,产量逐年递增。是年,香榧种植面积200公顷,产量30万公斤,产值突破3150万元,“山珍香榧”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在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银奖,被浙江省林业局命名为“浙江香榧之乡”

  【北山名茶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嵊州市北山名茶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商标“野山”牌,注册资金80万元,总资产160万元。公司建立的2万多亩优质名茶基地分布于会稽山脉海拔500以上的高山上,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成品选采肥壮细嫩芽叶精心炒制而成,具有“色绿、味甘、香浓、形美、无公害”等品性,在众多龙井名茶中独树一帜。公司年产高级龙井茶90吨、辉白茶12吨,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深圳、江西、新疆等地设有销售网点。

  【双清双建显成效】2001年,按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镇广泛开展“双清双建”工作,共建垃圾站房12个,清理垃圾350万吨,拆除露天粪缸3555只,新建公厕17所。改厕总投入76.85万元,粪便无害化率达98.4%以。

  【谷来小学学生在省运动会获奖】20017月,初一学生屠建锋在浙江省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男子标枪、铅球两块金牌;初一学生蒋国英获女子全能第二名。在嵊州市第五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谷来小学获乡镇二级团体总分第一。

  【谷来成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谷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新世纪农民培训和农函大工作为重点,当年招收农函大学员300名,编印《香榧早产高产新技术》、《有机培育管理》等学习资料3600份,农民培训率达31.8%20011月,谷来成校被中共绍兴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单位,农民培训工作经验两次在省教育厅召开的成人教育会上作介绍,并被评为省级示范乡镇文化技术学校。

  【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2001年,建成谷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双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21个村村民健康调查,体检建档3489户、10426,社区服务覆盖率达35%

  (楼建国)

  

  【概况】仙岩镇位于嵊州市北部,距市区10公里。西傍崇仁镇,南靠市区,东邻下王镇,北与三界镇接壤,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剡溪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辖40个行政村1个茶场,全镇总面积65.83平方千米,总户数6354户,人口17649人,农村实际劳动力9591人。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33亿元,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0983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300.17万元,其中镇办企业所有6565万元,村组本级集体所有686.98万元。财政收入805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5%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854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962万元。现有耕地面积728.87公顷,粮食复种面积950公顷,其中稻谷复种面积720公顷,蔬菜面积168公顷。粮食总产量4878吨。桑园面积151公顷,年内新发展面积25.2公顷,蚕茧饲养量3111.5张,产茧139.94吨。茶园344公顷,年内新增39公顷,产茶331吨。果园98公顷,产量168.2吨,林地面积3817公顷。年末生猪存栏3200头,出栏3978头;牛290头,羊1851只;家禽18410只,出栏27265只;兔存栏21121只,出栏4847只。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46021万元,净利润3323万元,实缴税金656万元,技改投入1500万元,实现出口交货值160万元。至年末,工业企业421家,从业人员3893人,初步形成锻压机械制造业、造纸业、茶叶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其中舜皇名茶厂已申报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2001年,仙岩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乡镇经济综合实力升位奖。同年6月被省宣传部命名为浙江省基层党校示范点,被绍兴市国土资源局评为绍兴市级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绍兴市西鲍纸业有限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工业经济争强创优50强企业。

  全镇拥有初中1所,在校生540人;小学4所,在校生1814人,中小学普及率分别为99.3%100%,毕业率为98.4%100%。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村卫生室14家,床位25张,医生41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稳步推进。2001年中心卫生院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年末各项存款2928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788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917元。

  【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在仙岩镇试点】20014月上旬开始,市委、市政府派出以市委组织部、市农办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仙岩镇,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仙岩镇40个行政村1个茶场,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4个,而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15个。其中4个经济薄弱村,摸索出10种符合本镇实际的发展路子,规划出发展项目64个,全年可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1万余元。

  【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启动】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掌握和运用科技知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养水平的提高,20013月开始在全镇开展农民培训工程。通过一年努力,已办培训班42期,受训3500人次。

  【舜皇云尖茶再次夺冠】舜皇云尖茶自1989年来,先后六次获奖。2000年,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省级名茶和国际名茶推荐产品,被绍兴市认定为著名商标。2001年,舜皇云尖成为中国国际名优茶、茶文化展览会无公害名优茶推荐产品,荣获中国茶叶协会、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

  【叶王牌名茶商标注册成功】仙岩幸福茶场创建于1979年。19985月,“幸福辉白”、“幸福银针”在中国国际名优茶、茶文化展览会上获得推荐产品。11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00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叶王”牌名茶商标。2001年,经中国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中心检验合格,被认定为有机茶,29公顷茶园获有机茶证书。

  【仙谢公路改道硬化】仙谢公路(仙岩至谢岩)是仙岩镇西片山区主要通道,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通过多方筹资,投资80多万元,改道硬化仙谢公路仙岩至强口2公里路段,11月完工,为改善西片交通迈出了第一步。

  【西鲍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1年西鲍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743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西鲍村拆旧建新和土地三无管理活动被国家土地管理局肯定,其先进经验于19971218被《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登。2000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绍兴市建设示范村。200112月被评为绍兴市生态村,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

  【镇卫生院新门诊大楼竣工】仙岩镇卫生院原病房面积只有402平方米,2001年,镇政府通过各方筹措经费,投资102万元移地新建门诊大楼。新建医院面积1100平方米,职工楼600平方米。

  【双清双建验收合格】7月至8月,投资52万元,全镇开展双清双建工作,共移建露天粪缸3135只,改进简易厕所505座,新建公共厕所24座,集中式户所69只,新建垃圾站房123座,同年10月通过市双清双建办公室验收。

  (竹国海)

  

  【概况】金庭镇位于嵊州市区东21公里。东接奉化市,南连新昌县,西与黄泽镇分界,北与北漳镇接壤,因境内有晋代书圣王羲之晚年安居之地金庭得名。嵊州至宁波(嵊张)公路穿镇而过。金庭江自东向西经下任入上东江,流向黄泽江。区域面积72.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1公顷,山地6186.7公顷。

  全镇36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2001年底,全镇987627950人,外来人口303人。农业经济以万亩桃形李和万亩花木为特色产业,有"桃形李之乡""花木之乡"之称;工业经济以机械五金、红木家具、农副产品加工及石材开发为主导产业。为加大个私经济发展步伐,金庭镇在下任村规划个私工业集聚区6.7公顷,第一期投资630万元,已开发1.5公顷,有3家家具厂落户小区;旅游产业以位于原金庭观旧址的后厂村————王羲之书法旅游区以及书圣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开发为抓手,现已初见雏形。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4亿元,比1998年增长32.2%。工农业总产值18087万元,其中一产4012万元,二产4791万元,三产1032万元;财政收入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8元;出口交货值1175万元。

  科教文卫事业有了新发展。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镇成校、农函大、党校联合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4期,累计受训8060人次,占全镇总劳动力的36%,有87名农民获得技术职称。全镇撤并8所小学,学校布局日趋合理。金庭中学中考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投资155万元开通山区村的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0%。以灵鹅村高跷为特色的文化活动普遍开展,被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清除露天粪缸421只、拆除简易棚厕723只、新建公厕19只、改造户厕2720只、建造垃圾站房129只,被评为市“双清双建”先进镇。计划生育率98.7%。有中心卫生院1所、下属医院1所,极大多数村有卫生室,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稳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有了新成绩。投资1000万元,以镇政府所在地下任村为中心,连接晋溪和华堂两个集市“三位一体”的集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学校教学区、工业小区、商业街、农贸市场、居民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6月底,总投资500万元,全面完成36个村农电网改造。投资100万元,建成130移动电话基站。投资100万元,建造溪里坑、乌石头、石岭山等3个村全长11.7公里的机耕路。投资510万元,改造了农防堤,完成华堂下沙、前王溪滩、后山畈、官田畈的土地整理项目。

  【首届书法朝圣节在金庭镇举行】45,在王羲之墓地举办嵊州市首届书法朝圣节,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省硬笔书法协会会长王正良等30多位文化名人,以及本镇200多位干部群众参加活动。913,金庭王羲之书法旅游区开发主体由市旅游局移交给镇政府。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在金庭镇试点】7月至9月,嵊州市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金庭镇试点。全镇各村坚持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的原则,紧紧围绕"五个一"广泛开展学教活动,即建设一个好的班子、理清一条好的发展经济路子、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完善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健全一套好的工作制度。试点中,全镇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112条,通过边整边改,立说立行,落实整改102条。

  【绍兴市科普村创建现场会在灵鹅村召开】  928,绍兴市科普村创建现场会在金庭镇灵鹅村召开,全绍兴市的县市科协主席参加了会议。绍兴市首批科普示范村————灵鹅村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实行“五位一体”(办好1所成人学校[农函大]、新建1个图书阅览室、开辟1个科普宣传窗、建起1个广播室、刊出5块黑板报)抓科普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扬。11月中旬,绍兴市委副书记袁长寿专程到灵鹅村调研“三百特色村”创建工作,特别对该村以成校为阵地,每月举办一期以桃形李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使全村90%以上的农民科学栽培桃形李走上致富之路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金庭镇中学新校舍落成】9月,投资350万元、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镇中学新校舍在下任村落成。11月,原位于晋溪的金庭镇中和位于华堂村的华堂中学迁址下任,合二为一。

  【华堂古村旅游区开发正式启动】华堂古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书圣王羲之称病弃官,带妻携子归隐金庭。公元361年,王羲之与世长辞,享年59岁,葬于金庭瀑布山。此后,王羲之后裔在金庭周围繁衍生息,华堂成为王氏最大的聚居地。华堂村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及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11月,市旅游局发文开发“王羲之故里华堂古村旅游区”。

  【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涟来镇考察】12月底,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于涟、绍兴市文体局副局长陈华忠分别来镇考察指导桃形李基地开发和文化特色村创建工作。

  【羲之牌桃形李成为一方特产】羲之牌桃形李营养丰富,冷藏可保鲜50天,是馈赠佳品。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干、汁、酒、脯、话李等,市场上供不应求;其果核、果仁可综合利用,开发前景广阔。2001年,全镇桃形李总面积666.7公顷,已投产466.7公顷,产果700万公斤,产值1400万元。桃形李逐渐成为当地效益农业的特色产品。

  【嵊州市盈亿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市空调配件骨干企业】盈亿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创建于200011月。2001829,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新厂房,主要生产汽车空调、家用空调、家用冰箱制冷管组件等产品。产品主要销往以色列、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生产设备49台套,职工60人,其中大专毕业以上助理工程师、技术员5人。全年完成产值380万元,销售收入295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30万元,企业总资产328万元,成为嵊州市空调配件生产的骨干企业之一。

  (陈君贤)

  

  【概况】北漳镇清时称北庄,因傍水边,将“庄”改成“漳”。位于嵊州市东面,上东江上游,距嵊城23公里。东傍奉化市,南接金庭镇,西与黄泽镇毗邻,北连下王镇与余姚市接壤。全镇总面积89.13平方公里,下辖北漳、土块、小柏、东林等45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户数7143户,总人口19763人。有水田644公顷,山林6315.6公顷,旱地103.9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0.6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比1998年增长32%

  北漳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共嵊州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在东林村。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北向东峰峦连绵,水利条件优越。北漳镇积极发展山区效益农业,麦饭石花生、高山蔬菜、高山西瓜已远近闻名。茶叶、水果、花木、长毛兔是该镇的四大主导农业产业。境内花岗岩及其表层风化麦饭石资源极为丰富,矿区面积达35.8万平方公里,贮藏量分别在1亿立方米和6000万吨以上,有“华东地区第一矿”之誉。1997年,投资新建石源矿泉水厂,开发出麦饭石矿化球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围绕“重基础、创特色、抓名优、富百姓”这一主题,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经比例达到4951,实现农业产值0.65亿元。培育和发展茶叶、花卉、水果、长毛兔四大产业。发展良种茶园78公顷、无公害有机茶园33.7公顷。至2001年,全镇茶叶总面积达320公顷,实现人均茶叶收入500元;新发展花卉66.7公顷,全镇花卉面积达100公顷,涌现出了以张家村为典型的花木专业村;新发展李子、青梅、板栗等果木经济林146.7公顷,全镇果木面积653.3公顷;麦饭石花生炒制形成规模,打响品牌;发展长毛兔5000只,全镇长毛兔存栏2.5万只,人均1.2只。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以“引进资金项目,创科技品牌,争企业效益”的工作思路,把“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调整结构,营造环境”作为工作重心,以麦饭石资源系列开发为重点,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加快石材加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至年底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87家,产值0.45亿元。

  集镇建设初见成效。新建公厕、垃圾站房、垃圾填埋场,落实环卫清扫人员,镇内主要路段设立路牌,明确路名,增设街道路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脏、乱、差”状况,改善了人居环境。

  文教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薄弱学校撤并力度,教育布局渐趋合理。镇党政干部和教师出钱捐物,开展和贫困学生结对活动,扶助贫困学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不安定因素,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矿泉水厂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北漳镇石源矿泉水厂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8月,是宁波石源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顺然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600余万元专业生产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合资企业,为中国矿业协会和浙江省矿业协会矿泉水会员单位。2000年,“石源”麦饭石矿泉水出口日本,实现国家饮用水出口零的突破。2001年,引进资金1400万元,实施矿泉水厂二期工程。现已投入正常生产,日产水量100吨,畅销全国十多个城市。

  【牛团仓村移民下山】牛团仓村65户,186人,分散在18个自然村。全村面积6.48平方公里,有茶园15.3公顷,山林614.7公顷。那里山高路险,出入不便,严重影响村民致富及子女入学。市人大主任周云祥为民所急,提出移民下山建议。1999年,省土管厅、市委主要领导,实地调研,作出行动计划。2001年,除已在外地落户14户外,29户在7月底入住黄泽镇许宅村边新村,第二批10户已在建造住房,春节前全部落成。牛团仓村成为全市开展移民下山、异地致富第一村。

  【基层党支部建设有新起色】镇党委把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重点来抓,为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利用镇党校阵地对45个行政村书记、主任进行培训,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下派两名干部到行政村任书记,进一步理顺两委会关系,夯实了基层建设基础。

  【全镇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北漳镇为山区乡镇,交通不便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2001年,镇党委实施北漳至奉化斑竹公路和江东公路建设,全镇4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目标。特别是王可湾村,在市委组织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80万元,新建简易公路4公里,10月底竣工通车,结束了群众出门肩挑爬山的历史。

  (竺杭军 丽)

 

  

  【概况】下王镇位于嵊州市东北部边缘,距市区17公里。东与余姚市交界,南与黄泽、北漳、浦口接壤,西与仙岩镇毗邻,北与三界镇连接并与上虞市相邻。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撤消里东区,将和平、卮山两乡并入下王镇。辖下王、泉岗、梅坑、小溪等42个行政村,镇域面积89.5平方公里,总人口15341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6360万元,人均收入3584元。

  下王属“七山一水两分田”的丘陵地区,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主产粮食、茶叶及林副产品。地形以东部的覆卮山、水坞岗等高山为分水岭,自东向西峰峦连绵,十八都江和四都江自东向西流贯全镇。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0.353亿元。全镇总耕地面积734.3公顷,粮食播种609公顷,粮食总产量3751吨。茶叶总面积340.5公顷,总产量425吨。年末生猪存栏1990头,出栏1997头;牛存栏654头,出栏252头;羊存栏1917头,出栏1352头;家禽存栏9520羽,出栏7988羽;兔存栏15160只,出栏2320只。森林覆盖率为78.5%,木材储藏量12.8万立方米。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2.4亿元,净利润750万元,实缴税金126万元。技改投入250万元。全镇有工业企业163家,已初步形成丝织、炒货、竹木加工、茶叶精制四大块状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投资170万元改造硬化6公里通往仙岩镇的公路;投资120万元新建15公里的通村公路;投资15万元拆建镇车站;投资15万元拓宽改造了市心街。

  社会事业再跨新台阶。占地1.7公顷的镇中心小学新校区竣工开学。全镇现有中学1所,在校生465人;小学3所,在校生956人,中小学普及率分别达98.8%100%,毕业率为99.5%100%2001年,下王镇中中考升学率在12个同类镇中中名列第二名。由镇中毕业考入嵊州一中的徐舒扬同学在2001年高考中荣获省文科状元。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外出人员管理,加强基层巡访工作,2001年计生率为97.2%。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机构2个,床位15张,在编职工11人,卫技人员17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口腔等临床科室及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基本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最底生活保障制度,有121人成为保障对象。农村饮水条件不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98%。电话装机总量1560只,普及率为31.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0.3亿元

  【村村通路工程全面启动】为结束山里人“出门靠腿,出货靠背”历史,2001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3年内实现村村通路的目标,计划工程总里程约38公里,总投资500万元。至年底,全镇10个未通公路村已建成5个村的通村公路。

  【硬化下王至小溪公路】20015月,采取上级部门补一些,镇里出一些,小溪村集一些的办法落实资金,硬化下王镇至小溪村公路。工程总投资170万元,总长6公里,于11月竣工通车。

  【异地新建镇中心小学】为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争创省级教育强镇,2000年投资300万元,在集镇上游王村畈上征地1.7公顷,按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1个花园式的教学小区。20019月底,工程全面竣工,小学、幼儿园校区成为集镇中环境最优美、建筑最气派的地方。

  【八一水库大坝维修工程完工】八一水库弓形大坝年久失修,石砌坝体略有变形,伴有渗水现象。为确保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粮田有效灌溉和工业发电,20013月开始修复工作,在原坝外加筑一条浆砌石坝。工程核算20万元,工程于6月底完工。

  (丁纪明)

  

  【概况】贵门乡位于嵊州市西南,距市区28公里。19925月撤区并乡,由新山、横山、玠溪三乡合并而成,乡人民政府驻地贵门村。贵门东接里南乡,西界东阳市,北依长乐镇,境内有方(口桥)贵(门)线,长(乐)宅(口)线两条县道。贵门古称鹿门,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来此访友讲学,题额“贵门”两字故名。有贵门更楼、访友桥及朱熹题词摩崖石刻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古迹。

  贵门乡地处山区,平均海拔343,最高峰九州尖海拔887。全乡区域总面积68.6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3811户,11110人。有耕地523.2公顷,其中水田316.9公顷,旱地206.3公顷,山林4262公顷。2001年,全乡茶园面积381公顷,其中良种茶基地90公顷,总产量421吨,柿红基地86公顷,高山蔬菜30公顷,全乡粮经比例达3565

    2001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1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320万元,第二产业565万元,第三产业42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3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80元。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17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16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69公顷,粮食总产量1868吨,水果种植150公顷,产量77吨,生猪出栏8046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万元,除险加固山塘水库8座,改造渠道2条。

  贵门乡共有企业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205万元。

  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正式启动,举办名茶炒制、果木栽培、无公害茶生产、高山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受训1600人次,印发资料4500余份。计划生育实行捆扌邦式考核制度,强化计生服务功能,开展查孕查环工作,全面推广避孕知情选择活动,基本实现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目标,稳定低生育水平。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有初中1所,在校学生342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604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68人;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2001年,初中毕业生148人,升入高一级学校109人,升学率73.6%。通讯网络不断改善,相继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基站,电话装机总量达2100户。

  【新建乡校教学楼】贵门乡党委、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思路,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条件下,筹措120万元资金,在乡中学边异地新建乡校教学楼,购置电脑、幻灯机等先进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建立九年一贯制的中心学校打下良好基础。

  【创建千亩柿红基地】在市委、市政府加快山区经济和效益农业开发的政策措施激励下,乡党委、政府经过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作出在横山片发展千亩柿红基地决策。通过到片、到村召开动员大会,分发宣传资料,介绍种植效益,并为农户免费提供树苗等一系列工作,调动了横山、上屠、杳溪等9个村农户的积极性,在荒山上、空地里种植柿树52000多株,面积达86.7公顷。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叶是贵门主柱产业,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茶叶良种化和“珠”改“名”战略。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创建了玠溪名茶基地、金银坞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全乡良种茶面积达86.7公顷。全年开展名茶炒制培训9次,培训茶农13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500余份,名茶机数量增至180台,名茶产量100吨,产值1000万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切实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乡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500万元完成34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投资30万元完成象鼻、前楼等8座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投资15万元,完成象鼻、流岭水库的渠系改造;投资20万元改造贵门、雅安、沙丘等村的人畜饮水工程。

  【“双清双建”工作效果明显】2001年,全乡开展“双清双建”活动,清理、改造露天粪缸250余只,建成卫生公厕1座、垃圾站房3个,清理垃圾75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现象。

                   (袁林波)

  

  【概况】里南乡位于嵊州市区西南20公里处。东邻新昌县,南接东阳市,西连贵门乡,北靠甘霖镇。境内丘陵起伏,群山连绵,盛产茶叶、竹笋,形成茶叶、竹笋、大青梅和板栗四大农业块状经济。辖45个行政村,总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14060人。

    2001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3186万元,农业总产值4472万元,工业总产值46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50元。年末耕地面积481公顷,粮食产量2170吨。茶叶生产是里南乡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正在创新名茶特色乡。全乡已建良种茶示范基地5个,有良种茶100公顷,在里外西景山建立73.3公顷有机茶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名茶炒制机械化,名茶炒制机已达1100多台;正在注册“景峰牌”名茶商标,提高茶叶在国内外知名度;投资20万元,建造了西景山、奖山两大名茶市场;2001年,全乡茶叶产量550吨,其中名茶产量达275吨,产值1900万元。发展多种经济,全乡有大青梅179公顷,板栗100公顷,雷竹园47公顷,其中大青梅需加大投入,拓宽加工销售渠道。丝织业是全乡工业经济的主攻点,2001年,全乡有丝织机480台,牵经机5台,地毯机180台,剑杆织机24台,丝织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主要经济来源。

  积极实施科教强乡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乡初中1所,在校生440人;小学3所,在校生615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250人。2001年,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乡中教学楼,通过高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验收。投资36万元,新建卫生院门诊楼;投资40万元,完成和尚山、沈大湾、何家坞的简易公路;投资230多万元,铺设全乡45个村的有线电视;投资200万元,完成电话机一期二期扩容,电话网络覆盖率达98%;投资300万元,完成45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投资230万元,建立移动、联通基站;投资70万元,完成了双清双建工作。

  (陈水兴)

  【教学综合楼竣工】里南乡中学教学综合楼建于里南乡上王家村,占地面积1868平方米,总投入170多万元。工程于19999月动工,20015月竣工,9月交付使用。该教学综合楼集资得到了绍兴市领导和嵊州市连续两年市长扶贫支持,及教育局拨款、乡教经委七年集资、台胞叶财金先生慷慨解囊。里南乡中学教学综合楼的建成,为里南乡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创建教育强乡镇打下了基础。

  (陈水兴)

  【里南乡卫生院门诊楼竣工】20005月,为有效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里南乡卫生院门诊楼翻建工程开工,10月份落成并交付使用,工程用款25万元,建筑面积556平方米。建成后,医疗设施及环境明显好转,有效推进了山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袁军胜)

  【全乡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20012月,投资230万元开始铺设乡中心片、汉溪片的光缆,使奖山的光缆延伸至菖蒲屋、和尚山、松树岭等村。至年底,全乡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拓宽山区发展经济的信息渠道,丰富了山区人们的文化生活。

  (蒋相君)

  【西景山、奖山名茶市场投入使用】199911月开始,乡政府投资20余万元建造奖山、西景山名茶市场,至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两大名茶市场的建立,吸引山东、杭州等地茶商,拓宽了里南名茶的销售渠道,解决名茶销路问题。其中西景山名茶市场,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设专用商铺7间,临时摊位36个,每年销售额达200万元。

  (丁宇坤)

  【移动、联通基站投入使用】1999年以来,中国移动嵊州分公司、中国联通嵊州分公司共投入230多万元分别在东景山村建成基站,改善山区的通讯设施。

  (丁宇坤)

  【完成电网改造】2000年起,投资300多万元,历时一年半,完成45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全乡电网改造工程包括高压、低压供电线路的更新,变压器的更换,每户安装标准电表、电表保护盒,线路整理,改变了原先输电线路老化、供电不足、安全隐患多的状况。

  (陈水兴)

  

  【概况】雅璜乡位于嵊州市西北端,离市区38公里。东靠石璜镇,南接通源乡,北联竹溪乡,西邻诸暨市。有通往石璜、竹溪的公路2条,直达市区及诸暨市。全乡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35户,4203人。

    2001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06万元,第二产业566万元,第三产业21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7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6元。

  全乡有耕地面积161.1公顷,其中水田96公顷,旱地65.1公顷。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67.8公顷,粮食总产量716.7吨。茶园总面积323.1公顷,总产量358吨;药材面积31.2公顷。年末生猪存栏412头,出栏420头;牛存栏310头,出栏111头;羊存栏772只,出栏224只;家禽存栏4275羽,出栏8907羽;长毛兔存栏5894只,兔毛产量4吨。

  乡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订单农业。在后溪等村进行了珍珠李、琥珀李、冬桃等新品种的试种;长坑村的反季节大棚香菇试种获得成功;船坞等村的高山西瓜、四季豆、秋马铃薯种植取得较好的市场前景;注册了“雅璜”牌系列农产品商标,其中“雅璜”牌乌糯粉被评为嵊州市级优质农产品。

  实现工业总产值3489万元,净利润139万元。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个私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个私企业。投资50万元新创办1家私营精制茶厂,个体粗制茶厂得到更快发展,至年底全乡粗制茶厂达120余家。

  积极实施科教兴乡、依法治乡战略。撤并长坑、戴溪两所完小,将中小学合并为乡中心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在2000年新建教学楼的基础上,建成一个标准水泥蓝球场,配置一间拥有25台电脑的计算机室;2001年底,顺利通过绍兴市“高普九”验收。组建乡司法所,成立法制学校,聘请石璜派出所的指导员为乡法制学校名誉校长;健全村级治调组织,积极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和创建“平安雅璜”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被嵊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1年度“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对村级政务财务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一年两次财务公开制度,有效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

  【深入开展《民情日记》活动】雅璜乡是《民情日记》的创始地。19983月,乡党委组织开展了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凝百家心”为主题的记《民情日记》活动,使乡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199812月,乡党委、政府又将《民情日记》活动主题从原来的“四百”深化为“六百”,即“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增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山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1999329,省委组织部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在全省学习“雅璜经验”。2001年继续深入开展《民情日记》活动。52,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嘉善主持召开的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座谈会上,雅璜乡党委书记周先樵作了《民情日记》活动情况汇报。

  【农民培训工程全面启动】乡党委、政府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教、坐下来学”的工作思路,先后5次组织各村干部、农业大户和普通群众赴本市仙岩镇舜皇山村、谷来镇吕岙村、浦口街道四村、新昌县巧英乡等地取经,学习当地名茶生产、香榧种植、大棚蔬菜、竹制品加工等先进经验;同时邀请老县长顾洵武和浙江工业学院的10余位专家、教授来乡开展农技讲座。连续举办7期名茶炒制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名茶炒制大赛与现场指导结合,参训茶农达1100余人次,制茶技术迅速提高,名茶灶比2000年新增近800只,名茶产量增至2700余担,实现产值约7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50万元对程控电话进行扩容,至2001年底,全乡电话用户达584户,初步实现不到3户农户就拥有1部电话机的目标;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全球通”移动电话信号基站,结束了雅璜乡不通手机的历史。投资15万元,修建达到绍兴市三级标准乡敬老院1所,首批入住5名孤寡老人、1名贫困儿童和1名孤儿。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2001年,切实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与各村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调整充实全乡计生联系员队伍,健全计生组织网络和畅通计生信息渠道;以优质服务为切入点,圆满完成嵊州市在乡内开展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摘掉计生重点乡镇“帽子”,被市政府评为2001年度计划生育先进集体。7月,获绍兴市“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先进乡镇;10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双清双建”成效显著】20016月至7月,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双清双建”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共清除露天粪缸166只,改造简易厕棚406只,改造户厕234只,清理垃圾30余吨,“双清双建”率达100%,并被评为市级“双清双建”工作先进单位。

  【党建工作卓有成效】以进一步深化《民情日记》活动为载体,在乡村两级干部中积极实施“比干劲、比业绩、比作风”为内容的“三比”竞赛考核,推出“三联一帮”、“五个一”等活动,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20016月,乡党委分别被中共绍兴市委和浙江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7月,乡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黄秋波)

  

  【概况】王院乡地处嵊州市西北山区,面积31.89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151农户,人口6142人。丰(田岭)()线横贯全乡,与绍甘线、枫谷线等省道相接,距绍兴市区50公里,嵊州市区40公里。辖区内林多、茶多、药材多,自然资源丰富,是闻名于省内外的旅游之乡,茶叶之乡,药材之乡。实施“旅游立乡、开放兴乡、生态建乡”的发展战略, 获嵊州市2001年度“三比”竞赛三等奖。

    2001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其中农业产值808万元,工业产值312万元,第三产业不断增长,产值达到8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05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5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857万元。全乡有耕地226.7公顷;山林253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66.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85.5公顷,粮食总产量248万公斤;茶叶面积239公顷,产量300吨;桑园104.9公顷,饲养蚕种1165张,蚕茧总产量45吨;香榧产量2.65吨;年末生猪存栏913头,出栏859头;牛存栏162头,出栏73头;羊存栏954头,出栏391头;家禽存栏5626羽,出栏4542羽;兔存栏1604只,出栏425只;年末养蜂数为870箱;种植药材133.3公顷,年产药材359吨。

  农业生产注重效益。开发了五大特色基地:新发展香榧96.7公顷;培育无公害茶18.7公顷,发展良种茶10公顷;新增蚕桑基地20公顷;新增竹笋两用基地66.7公顷;新开发花卉10公顷。治理了王院江,整修了石山屏、安阳培等村水库和山塘、渠道。

  工业经济有新发展。新办王院和百丈飞瀑精制茶厂两家和百丈飞瀑饮用水有限公司1家,扶持发展个私竹制品加工企业,注册了百丈飞瀑茶叶系列和饮用水系列两大商标。

  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正在兴起。随着百丈飞瀑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带动以餐饮服务、修理、商品零售、交通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农副产品正在向旅游产品、纪念品转化,劳务输出人员逐年增加。第三产业已成为全乡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王院乡中学并入崇仁镇中学;村级完小全部撤并到乡中心小学;文化站被评为绍兴市“文化明珠工程”;有线电视通村率78%,入户率4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健全;新建成联通通讯基站;完成安阳培村公路硬化工程;新建了王院至金钩村公路。

  【百丈飞瀑风景旅游管委会成立】710,根据嵊市委(200131号文件精神,决定成立“嵊州市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原王院乡的王院、水门口、金钩、华坪、安阳培、西山培、后茶培、紫岩、九里盘和石璜镇的三溪、大万山共11个村委托管委会管理。

  【安阳培村公路硬化工程完工】安阳培村是以茶叶、药材、毛竹为主业的山区小村,全村102户,320人。有17公顷茶园,年产茶叶10万公斤;有白术、桔梗等中药材24.5公顷;山林(毛竹)233.3公顷;全年总收入112万元。为合理利用丰富的山区资源,进一步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硬化王院村到安阳培村的3.2公里公路。在市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年投资65万元完成公路硬化工程,方便了全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完成学校撤并工作】为使山区孩子受到更好教育,按照市教育部门要求,撤销王院乡中学和丰田岭、桐树院、培坑3个完小,中学生并入崇仁镇中学读书,全乡只设王院乡中心小学。撤并后,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张石兴)

  

  【概况】通源乡位于嵊州市区西25公里西白山北麓。东邻石璜镇,南靠长乐镇,西接诸暨市,北连雅璜乡。境内峰峦连绵,西白山主峰1096,为市内最高山峰。因众溪水于岗下会合成流,上通溪源故名通源。工业以竹编、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有茶叶、稻谷、豆麦、番薯、毛竹。特产有香榧,为市重点产区之一。境内探明的矿藏有叶蜡石和石灰石。全乡总面积44.18平方公里,人口6313人。辖13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965万元,财政收入24.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

    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07万元,农业总产值3163万元。茶园494公顷,茶叶总产量570吨,产值2250多万元。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1个,面积33公顷;良种茶基地3个,面积12公顷。新种植香榧61200株,折合102公顷。全年香榧干果总产量达到10万公斤,总产值400万元。同时,还建有竹笋两用基地1个。

    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5822万元,上缴税金4万元,技改投入50万元。依靠本地资源,积极创办农产品加工型企业,有精制茶厂5家,炒货厂2家,粗制茶厂50多家,竹制品加工厂1家,逐步形成以岗下、茶坊为主的番薯面加工业,以联丰、吴家湾为主的竹制品加工业,以松明培、白雁坑为主的香榧生产加工业。依托科技、加强管理、拓宽销路、实施品牌经营,茶叶、香榧、竹笋、番薯面、竹制品等特色产品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乡1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新增变压器容量340KW。行政村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电话机装机达1083户,占总农户的45%。投资170万元的电信差转台正式开通使用。投资7.2万元完成乡政府、学校、茶坊村的自来水安装工程。教育投入不断增大,投资25万元兴建了乡校师生宿舍楼,全面完成全乡小学撤并。投资11万元建成乡中学多媒体教室,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2001年,通源中学中考考入中专(师范)6人,普高上线31人,其中特招2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

  【茶叶加工实现精制化】茶叶是通源乡经济的主柱产业。2001年,投资220万元新建精制茶厂2家,当年新增粗茶650吨,创利税80万元。年底,全乡有私营精制茶厂5家,年加工珠茶能力达2500吨,实现本地茶叶精制化,拉长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白玉尖”商标注册成功】围绕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对名茶、香榧、笋干菜和益寿面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2001年,成功注册“白玉尖”商标,开发的“白玉尖”龙井、香榧、笋干菜、益寿面四大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后受到青睐。

  【全乡村级小学完成撤并】为切实改变山村小学规模小、师资不足、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2001年撤并松明培、联丰、白雁坑、里大坑、道场、荷岭、茶培、茶坊等8个村级小学,在茶坊村成立中心乡校,并投资25万元兴建乡校师生宿舍楼,学生实行寄宿制。这一撤并使师资力量得以整合,为提高山区教育质量打下了基础。

  【移动通信基站建成】投资170万元,在董家坑村建成移动通信基站,结束了通源乡无法使用手机的历史。

  【年产香榧干果10万公斤】香榧是会稽山脉一带特有的珍稀干果。松明培村和白雁坑村拥有百年以上香榧树数千株,香榧质脆、酥香,与枫桥齐名。2001年,建立百亩以上香榧基地3个,面积101公顷,全乡全年香榧干果总产量达10万公斤,产值400万元。

  【自来水安装工程完工】通源老百姓一直以山水为饮用水和洗漱水。2001年,市委书记谭志桂来通源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山区群众的饮用水问题,先后出资7.2万元建成乡政府、学校、茶坊村的自来水工程。全镇用上清洁卫生的放心水,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何美英)

  

  【概况】竹溪乡位于会稽山脉中段,嵊州市西北,绍兴小舜江源头,诸暨、绍兴、嵊州三市交界处,距嵊州市区63公里。枫(桥)谷(来)线、上(王店)竹(溪)线穿乡而过,为嵊州西北部的交通要道。全乡总面积28.8平方公里,辖竹溪村、洋坑村、硖石村、董湾村、上周村、半程村、年家山村、郑坞坑村、栈尖坞村9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4466人。境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海拔350380,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毛竹、香榧和外出劳务。乡域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机耕路。

    2001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1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9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380万元,农业产值15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347万元,实现出口交货值150万元。有工业企业56家,其中乡龙头企业————嵊州市夏鲸泵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9979月实行改制,转为股份制合作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产值250万元,主要产品为电机、各种小泵。“夏鲸牌”潜水泵曾获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至年底,全乡耕地面积143.1公顷,其中水田总面积102.4公顷;茶叶166.1公顷,香榧333.3公顷,山林2884.2公顷,其中竹林1089.7公顷,毛竹产量25万根,产值140万元,笋竹总产量10500公斤,产值21万元。

  实施科教兴乡,依法治乡战略。占地4500平方米、投资80万元的新教学楼于2001年正式启动。竹溪乡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批准为“绍兴市高标准普九乡镇”。设有医疗室的单位、村、个体诊所3家,其中乡中心卫生室1家、个体诊所2家。2001年全乡计划生育率达到100%。投资18万元,建造电信程控机房;投资120万元,建造移动、联通基站。至年底,全乡电话机数量达947部,入户率达50%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11人,建立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85人成为保障对象。全年用于民政福利事业经费10万元。

  竹溪村、硖石村、半程村、栈尖坞村被命名为嵊州市文明村。

  【农贸市场综合楼动工】20017月,投资75万元,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动工,预计200210月竣工。

  【高标准普九乡镇通过验收】投资80万元的竹溪乡中心学校教学楼扩建工程于20007月动工,929举行落成典礼。另投资10万元,安装电脑26台,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寝室、食堂,为实施教育强乡战略奠定基础。11月,顺利通过绍兴市人民政府高标准普九乡镇验收。

  【效益农业有新突破】竹溪乡贯彻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延长全乡51个村民小组土地承包期,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着力开发“越山”牌苦丁茶新产品,培育竹笋、苦丁茶两大种植基地,树立苦丁茶、竹笋、香榧三块示范样板,全乡建立香榧基地100公顷,高山蔬菜基地13.3公顷,苦丁茶基地1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66.7公顷。

  【改善通信网络建设】投资18万元,建造电信程控机房,扩容程控电话947门,程控电话入户率达50%,实现两户1只电话机的目标;投资120万元,建造移动、联通通信机站各1座,进一步改善通讯条件,加快信息化进程。

  【开展“三比”活动】乡党委、政府在乡机关干部中开展“比干劲、比创业、比作风”的三比活动,要求每个联系村干部建立一个示范户,帮助农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贫困户,培育一个专业户,切实转变了乡干部的工作作风。

  (钱少恩)

  责任编辑 陈良钦 徐国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