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6年鉴
农业

发布日期:2014-09-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概况】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2%9.2%。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项目建设,优化服务功能,做大做强长毛兔产业的做法和经验,两次得到了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的充分肯定并批示在全省推广。副省长茅临生考察嵊州市农业工作后评价说:嵊州市农业产业化、农业外向化、农业信息化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

  【深入开展农业专项执法行动】市农业局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集中开展春、夏、秋季“绿剑”执法专项行动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3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30家次,查获违规单位11家,并及时进行了处理;根据绍兴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绿剑”春季集中执法行动检查情况通报精神,对三界镇2家农资经营商店的2起经营者擅自修改标签的农药事件进行调查,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及时阻止龙游一家企业产的“飞雁牌”劣质过磷酸钙在嵊州市的销售。全年还处理了“12345市长热线电话31次。

  【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供应嵊州的1万公斤粤优938杂交稻种子种植的水稻,8月在16个乡镇(街道)的200多农户发现抽穗不整齐的现象。市农业局立即组织市种子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到12个种子经营户、87个行政村、200多家农户进行调查取样、走访安抚;同时和江苏明天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签订《粤优938杂交稻种子田间纯度调查备忘录》,为粤优938杂交稻种子质量事件的最后处理准备了重要法律依据。通过上下努力,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维护了农村稳定。9月全市进行瘦肉精例行检查时,嵊州市大毛牧业有限公司违法使用瘦肉精被查出,事件发生后,市农业局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对主要责任人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查处,保持了生产和市场稳定。

  【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建立完善了动物疫病监测监控体系,切实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力度。市农业局多次组织督促和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工作。全市家禽免疫达124.1万羽,规模养殖场免疫率达到100%,散养户免疫率达到90%以上;全年动物疫病发生和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近5年来最少的一年。同时,市农业局制订了《嵊州市植物检疫防疫工作预案》。9月在全市继续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有害植株的普查工作,一经发现就进行了及时铲除。

  【继续实施农技大师为农服务活动】市农业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农技大师和责任农技师为农服务制度,通过加强统一考核管理和政策激励,调动农技人员的为农服务积极性,优化整合了农技干部资源,全市87位农技人员共联系大户461户,增加农民收入3385万元。1026《农民日报》、1118中央广播电台分别在头版头条,专题报道嵊州市实施农技大师制度情况;11月又在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

  【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市农业局通过建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培训工作实施签到、发证、考核、奖惩“四项”制度,进一步优化、整合了农技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650多期,受训农民达4.46万人次;同时,全面完成了新会计制度培训任务。嵊州市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经验在绍兴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会议上典型发言交流。

  【农业信息网络不断健全】年内市新建120个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农村经济主体为主的农村信息服务点,进一步拓展了农业信息网络。同时,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农民信箱注册工作,全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4700多户,居绍兴市第一位。嵊州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到嵊调研的副省长茅临生的充分肯定。绍兴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嵊州市召开。同时设计开发了农村土地档案管理软件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全面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全市1077个行政村已实施1070个,占99.3%,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村级财务电脑的入帐率。

  【重金奖励农业战线成绩显著单位】根据嵊市委[2004]32号文件精神,2005年市政府奖励在农业战线有显著成绩单位资金共316.49万元。其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当年购置或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1/3奖励补贴,全市40户共购置40台农业机械,总购机款491.95万元,市财政按政策给予81.99万元的奖励(省财政配套给予1/3补助81.99万元)。绍兴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当年实际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的1%予以贴息,全市11家龙头企业总投资5800万元,给予58万元奖励扶持。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3万元,全市5家农业企业被评为绍兴市级龙头企业,奖励15万元。在市外每新建一个333.33公顷以上农业种植基地奖励5万元,奖励了2家龙头企业10万元。加工企业到省会以上城市开设农产品专卖店、配送中心,每新设1家奖励5000元,对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运销农产品,销售额达前十位的分别给予5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奖励了5家加工企业2.5万元,对购销大户和农民经济人运销农产品前十位的10人奖励5万元。农产品在境外注册商标,每注册1个商标奖励1万元,嵊州市大鹏茶厂在马里注册ASKA商标2个,奖励2万元。凡认定为“省级绿色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的,根据销售量大小,分别奖励1万至2万元、2万至3万元、4万至5万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的,根据销量大小,分别奖励1万至3万元、5万至8万元;通过省级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分别给予奖励1万元、2万元。全市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种,奖励了26万元。获国家级“绿色食品”和国家“有机食品”双认证的有12个,奖励30万元。嵊州市南山贵门九峰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的绿茶(煇白茶)通过国际认证,奖励5万元。全市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28个,省“森林食品基地”7个,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个,全市共38个奖励了31万元。市政府每年还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培训现代农民。

  5位农技干部聘任为农技大师】  2月,市农业局系统的裘列群、尹一萌、金珑、袁开永、周华初被市政府聘任为2005年度农技大师。

  21个科研成果受到(县)市级以上表彰】2月,市政府嵊政[2005]9号文公布:2004年嵊州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市农技推广中心的高山蔬菜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被评为二等奖;全化蒲瓜提纯复壮、塑料薄膜大棚养蚕技术的研究和试验被评为三等奖。328,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展示暨省“0406项目示范培训会在甘霖镇孔村举行,8个国家级展示新品种、7个省级展示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在孔村实施,孔村成为国家、省、市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的重点村。510,浙江省农业厅浙农科发[2005]12号文公布:2004年度浙江省农业丰收奖励项目,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迷你西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获三等奖。722005年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考察现场会在市农科所召开,市农科所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定为区试质量免检单位,区试品种品尝点和区试品种现场考察点,为全国鲜食玉米品种审定作出了贡献。

  (张良仁)

  农村经济管理

  【全市农村实行新会计制度】为全面实施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农村新会计制度,20053月中旬始,狠抓了农村新会计制度的培训、贯彻实施。市农经管理总站分5批对全市农村会计进行新会计制度培训,参训人员873人次,占应训人员的81.5%;同时,为确保新会计制度实施,对尚未受训的200多个村会计,采取结对辅导、个别补课等办法,实行面对面补课培训。培训一结束,立即实施财政部颁发的农村新会计制度,6月底前全市农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率达100%

  【全面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年初市委、市政府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实施农村财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提出“先点后面、全面推行、9月底完成”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为确保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顺利开展,中共嵊州市纪经律检查委员会牵头,抽调机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在下王镇、浦口街道进行了试点。7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又及时召开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工作会议,下发了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文件。各乡(镇)、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精心部署,扎实工作,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有序推进。至年底,全市1077个行政村、1070个村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占全市总村数的99.4%

  【规范农村统一收据管理】为强化农村收款票据的监管,10月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嵊农[2005]113号《关于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对农村统一票据的使用主体、适用范围、领购办法、监督管理、违规处罚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市农经管理总站根据文件精神,在抓好原统一收据清理、改版的同时,制作了统一收据准购证,并下发全市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发委)农经站、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按照“凭证领购,领用登记,用后核销、每次限领一本”的管理要求,建立票据领用、核销台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了全市农村财务票据的使用,强化了票据的监管。

  (马桂祥)

  

  【概况】  2005年,在遭受多次台风袭击和大面积褐稻虱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蔬菜、蚕桑产业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7660公顷,总产量达14.98万吨,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蔬菜播种面积9333.33公顷,总产值达3.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蚕桑饲养量37566张,总产值达32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3%18.6%。同时, 大力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新技术,进一步调优品种和种植结构,全年落实水稻、蔬菜示范方188.53公顷,引进试验新品种477个,示范推广新品种26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733.33公顷。

  【粮食生产继续升温】全市粮食种植面积比去年继续增加。其中:大小麦831.27公顷,总产251万公斤,平均每公顷产3019.5公斤;油菜1622.47公顷,每公顷产1650公斤;蚕豌豆773.33公顷,每公顷产1710公斤,总产132.2万公斤,增13.1万公斤;马铃薯7652公顷,每公顷产14250公斤;早稻面积1149.53公顷,比上年增124.13公顷,每公顷产6105公斤,比上年每公顷增60公斤,总产701.8万公斤比上年增81.1万公斤;晚稻播种面积16063.87公顷,其中单季稻面积14866.67公顷(杂交稻7333.33公顷,粳糯稻7533.34公顷);双季稻面积1133.33公顷(杂交稻466.67公顷,粳糯稻666.66公顷),晚稻种植总面积比上年增682.87公顷,每公顷产5700公斤,比上年每公顷减1500公斤,总产9150万公斤,比上年减1878万公斤。

  【蔬菜生产喜忧参半】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年初蔬菜出现大量的死苗和减产,后来由于气候好转和运用了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同时由于蔬菜价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蔬菜总产值、公顷产值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下半年“卡努”台风的袭击对全市秋季蔬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菜农损失惨重。全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333.33公顷,每公顷产量为27840公斤,比上年增1560公斤,增幅5.9%。平均公顷产值38835元,比上年减495元。

  【台风袭击严重影响种植业】  91215号台风“卡努”袭击嵊州,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全市单季杂交稻倒伏5133.33公顷,受淹3686.67公顷,冲毁粮田111公顷,损失粮食1640万多公斤;蔬菜受灾2333.33公顷,其中大棚倒塌16.67公顷。

  【深入调查研究为领导当好参谋】市农技推广中心全年1/3时间用于调查研究。一是春备耕调查。摸清农民对种粮的要求,掌握粮食生产的动态,当好领导参谋,为市政府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早稻生产技术意见,指导面上工作。二是农田抛荒情况调查。据调查全市海拔300以上只能适宜种植单季稻的水田面积2000公顷;季节性抛荒面积为1733.33公顷,全年性抛荒面积17.33公顷。三是配合省职能部门在全省进行农药机械使用现状调查,共调查农户233户,历时两个多月。

  【切实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作】  2005年,嵊州市作为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县,根据上级具体部署,市农技推广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建立核心示范区73.33公顷,其中崇仁镇赵马村33.33公顷单季稻示范方,长乐镇开元五村20公顷早稻示范方、20公顷连作晚稻示范方。全年使1.5万户农户掌握了科学施肥技术,突出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类作物,同时兼顾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全市配方施肥面积达1万公顷,其中水稻9333.33公顷(早稻666.67公顷、单季稻8666.66公顷),蔬菜666.67公顷。并做到市一级有测土配方施肥分区图、乡一级有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方案、村一级有测土配方施肥明细册、农户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结合沃土工程、农业资源污染治理、标准农田地力培育建设等工作,采取项目互动、上下联动的办法,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总结春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上,秋季施肥行动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将土肥技术宣传到户,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二是认真抓好冬季绿肥示范基地建设,在83.33公顷过冬绿肥核心示范方中采取免费“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等优惠政策;建立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推广冬季蔬菜测土配方施肥333.33公顷。三是重点抓好落实,抓好1333.33公顷黑麦草、紫云英及蚕豌豆等经济过冬绿肥生产。四是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抓好6666.67公顷晚稻稻草还田,特别抓好了油菜、麦田的秸秆还田。

  【完成耕地地力培肥项目的实施并通过省级验收】  2004年底,市农技推广中心在三界镇建立紫云英中心示范方34.33公顷,在石璜镇建立黑麦草中心示范方46.67公顷;以点带面,在全市建立122个、总面积为1334公顷的冬绿肥示范方。该项目于20053月通过省级、市级验收。为继续贯彻省政府及省农业厅关于抓好2005年冬种生产,实现绿色过冬的要求,把种好绿肥、搞好绿肥高产示范方建设作为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扩大绿色过冬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认真组织实施,抓住粮食生产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有利时机,12月重点在黄泽镇、长乐镇、崇仁镇、石璜镇建立60公顷紫云英中心示范方;对方内农户种植紫云英的,实行免费提供种子、雇人统一播种和统一管理,在全市建立了1333.33公顷的冬绿肥示范方。

  【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农技推广中心为落实市政府提出的“431工程和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及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的任务,指导各乡镇(街道)种植无公害优质大米面积3333.33公顷;并建立了集中连片种植面积6.67公顷的无公害优质大米中心示范方1个,对中心方内农户进行登记造册,在具体技术管理上,做好统一技术措施、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水浆管理等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无公害。市级早稻高产示范方落实在长乐镇官塘头村潘氏三兄弟,集中连片种植面积23.67公顷;方内全部实行省工节本的直播技术,按标准化生产,7月经专家组现场验收平均公顷产量达8475公斤,最高田块公顷产量为9375公斤。在崇仁镇赵马村66.67公顷连片种植的晚稻(单季稻)高产、优质示范方内,主要引进、推广了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浙糯5号”,经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每公顷产量达10875公斤。黄泽镇、三江街道改良蔬菜基地341公顷,在三江街道建立蔬菜示范方20公顷,方内引种了“浙蒲2号”、“蓝园107等新品种,效益较好。为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农技推广中心对农产品质量实行可追溯制度;对全市主要蔬菜基地和蔬菜种植大户,实施蔬菜生产田间档案制度,发放田间档案2100份;同时组织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制订了早稻、小白菜、蒲瓜等3个农产品的生产模式图。

  【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农技推广中心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年初发放张贴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倡议书和宣传资料3000余份。全年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5月开始组织对全市的重点蔬菜种植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乡镇的农贸市场进行农药残留监测;每两周抽测一次,每次抽取50个左右样品,到年底达到500多批次的检测量。每次检测结果由农业局及时公布,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采取推迟上市时间或销毁不合格产品,并将其列为重点抽查对象,杜绝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提高了广大菜农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和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继续抓好“三新技术”推广】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了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从省农科院引进浙蒲2号新品种,经过多次栽培试验,2005年在全市推广浙蒲2号新品种达66.67公顷,新品种比老品种每公顷增效益近15000元,全市菜农增收达80余万元。小辣椒栽培由于秋季高温干旱天气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保障小辣椒的秋季栽培,市农技推广中心从杭州蓝园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蓝园107小辣椒新品种,在浦口湛头小辣椒蔬菜基地、浦口大屋蔬菜基地进行试种。粮食生产主要引进、试种了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浙糯5号”,为下一年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推广新农药、新技术,4月召开全市新农药推广会,由市植保服务站发布今年新农药的主要品种,介绍新农药的使用技术;相继推广种子处理、吡虫啉拌种、化学除草等综合防治十大新技术。全市实施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面积达10666.67公顷。是年在示范区内和省农科院合作,实施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研究项目田间试验、螟虫药剂防治试验。

  【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项目通过验收】市农技推广中心通过对全市耕地、园地、菜地土壤肥力与质量调查,针对土壤养分的丰、缺现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培肥地力和合理施肥的建议;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结果,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摸清项目实施区内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在绍兴地区首次绘制了耕地环境质量功能分级图,将耕地环境质量分为安全区、警戒区和敏感区,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土壤污染,加强土壤质量管理及无公害农业生产布局的建议。率先在浙江省内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并采用层次分析、专家经验法、模糊评价等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调查,促使全省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从单项评价向综合评价、传统评价方法向现代评价方法转变。在浙江省内首次对县级耕地生产能力按同一标准进行系统评价,以县域为单元对耕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通过评价,将全市耕地分为9个等级。并针对项目实施区内的生产实际,进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农业种植业布局、茶园耕地质量等专项调查,形成了2篇专题调查报告。11月份通过嵊州市级验收。

  【建立动态化的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年内市农技推广中心建立全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制作各种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耕地地力等级、耕地环境质量评价等电子图,同时建立了耕地地力调查、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的所有调查数据的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系统以嵊州市行政区域内耕地资源为管理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辖区内的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区等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构建耕地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并将此数据平台与各类管理模型结合,对辖区内的耕地资源进行系统的动态管理,为农业决策者、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土壤适宜性、施肥咨询、作物营养诊断等多方位的信息服务。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耕地质量管理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实现种植业动态、耕地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良仁)

  【全年蚕桑生产减产增值】由于遭受第15号台风“卡努”袭击,全市蚕桑枝条倒伏、叶子破损严重,台风过后的高温、干热风,使叶质严重劣化。914始发种的晚秋蚕也受严重影响,造成晚秋蚕生产重点乡镇浦口、三界等地发种困难。2005年全市桑园面积1680公顷,蚕桑生产村582个,1.4万农户经营种桑养蚕。小蚕共育率达到53%,全龄省力化养蚕率达到70%。年产茧20担以上有139户,年产10担以上的有160户;年产茧百担以上的村94个。比上年蚕种饲养量增加119张,张产减1.8公斤、蚕茧总产量减少61吨,蚕茧平均单价增长23.33%、蚕茧总产值增长18.57%。蚕种实用孵化率97%以上。

  【完成省优质茧项目核心基地建设】  2005年市蚕业管理站,进一步完善了《嵊州市省优质茧基地建设》项目的核心基地建设。在核心基地内,积极推广优良蚕种和桑品种,优良蚕品种供应率达100%;在稳定桑园面积基础上,新发展桑园13.33公顷,优良品种率达100%,优良桑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年底完成自2004年实施的省级科研项目————规模养蚕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并写出了《规模养蚕配套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同时完成《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的初稿。

  (董国英)

  

  【概况】  2005年,全市畜牧业工作以战略性调整为切入点,以市场导向为中心,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畜牧业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虽然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响,畜产品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生猪、长毛兔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奶牛业形成规模,一批无公害畜产品通过国家鉴定。全市生猪存栏15.52万头、出栏16.28万头;全年消费猪、牛、羊肉19247吨,其中猪肉12210吨。全年家禽饲养量为149.5万羽、年末存栏124万羽;消费禽肉1865.5吨、消费禽蛋103.4吨。年末,牛存栏6300头、出栏3300头,其中改良乳牛(奶牛)150头,奶牛存栏582头;羊存栏4.12万只、出栏2.51万只;兔存栏50.12万只,其中长毛兔44.82万只,出栏长毛兔17.6万只,兔毛产量501吨;养蜂14700箱,蜂蜜产量73.6吨,产皇浆4320公斤。畜牧业总产值为401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1017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后,市政府全面部署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禽流感免疫密度,规模以上养殖场、户达100%,散养户80%以上;二是各乡镇街道干部落实了联场带户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防控措施到位;三是各乡镇街道建立防治禽流感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疫情时,有序开展扑杀、免疫、消毒、监控等工作;四是加强流通监管,做好市场的消毒和巡查工作;五是建立乡村二级动物疫情测报员,确保疫情发生时及时发现解决。1121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市委副书记、市长魏伟,副市长吕丙专程对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先后到经济开发区花园地村、东郭村、黄泽镇前良村、长乐镇福全村、六一村和甘霖镇上路西村进行了实地检查,详细了解防疫情况,并在甘霖镇召开由甘霖、长乐、崇仁、三界、黄泽、浦口、石璜和开发委等乡镇(街道)部门参加的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工作。

  【强化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市政府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经营和定点屠宰的管理,年初引进绍兴客商投资800余万元,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厂,于418投入使用。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后,全部生猪实行凭免疫耳标标识和产地检疫证明入场屠宰,有力地促进全市畜禽防疫工作开展,严格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在定点屠宰厂的检疫过程中,先后检出病死猪48头,病变脏器2000余公斤,按规定实施了无害化处理。

  【加强畜产品安全监测】为全面开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深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市政府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案,并对使用兴奋剂、药物残留进行监测,开展了生猪兴奋剂的检测。在农业局组织的秋季“绿剑”执法行动中,对规模生猪饲养户进行兴奋剂快速检测,其中发现一户阳性,农业局对该猪场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减少对人的危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和疫情监测,全年抽取生猪血样本40个,家禽血样本175个,牛血样本436个。及时对全市的畜禽进行疫情监测,检查时发现奶牛二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检测出35头阳性,对带病牛全部做了无害化处理。全年市内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

  【大力治理畜禽养殖场污染】为了落实省政府“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对3家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嵊德牧业、张大毛猪场、贤红牧业)进行了畜禽粪便治理,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建设沼气处理设备,实现“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的生态养殖模式。12月底3个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金尧庆)

 

  水产养殖业

  【概况】全年渔业总产量3956吨,比上年增6.05%,渔业总产值5548万元,比上年增5.47%。其中名优水产品产值达到2830万元,占渔业总产值的51%,休闲渔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比重不断增加,服务型渔业经济1110万元,占渔业总产值的20%

  【《嵊州市水产养殖规划》颁布实施】《嵊州市水产养殖规划》由市水利水电局和省淡水研究所共同编制,于11月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12月底由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全市共发放各类水域养殖使用证657本,养殖面积1837.33公顷,养殖使用证发放工作考核获浙江省二等奖。

  【东坡休闲山庄获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投资250万元、占地面积6.67公顷的东坡休闲山庄,建成融休闲、文化、美食、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涉渔为主题的综合性高效生态渔业基地,于200512月通过省级专家的验收,成为继剡溪渔业园后的又一个省级休闲渔业基地。

  【发展无公害水产品有成效】一是10月“剡溪渔业园”等3个水产养殖单位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省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共有养殖面积3公顷。二是8月市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无公害甲鱼》地方标准,这是继嵊州市《无公害青虾》发布后的第二个水产品地方标准。三是11月石璜镇江畔鸡鳖场生产的“江畔”鳖被评为绍兴市名牌,是全市第一只水产品名牌。

  【切实加强渔政管理】全年查处各类渔业违法案件20起,其中非法电力捕鱼11,无证捕鱼5起,查处销售禁用渔具1,处理渔业污染事故3起,为养鱼户挽回渔业损失2.5万元。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共抽检甲鱼2批次6个甲鱼场共12只,对违禁渔药使用、饲料添加剂使用及养殖户各项制度档案建立进行检查,结果全部合格,无药物、有害物质超标。同时开展渔业环保执法月等专题活动,共办理捕捞许可证22,收取渔业资源费1.3万元。

  黄玉芹)

  农业项目建设

  【概况】2005年,市农业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全年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2003年、2004年、2005年项目10项,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土地治理项目6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工、流通业项目4项。实施了省农业厅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项目3项,共13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总投资达1.32亿元。1017,《农民日报》以较大篇幅对嵊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是年,全市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个,省级森林食品7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为4137.47公顷,禽18万羽;新建农业休闲园区11个。

  【农业外拓基地达42066.67公顷】市农业局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外拓基地,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资源发展空间。全市82家农业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在马来西亚和国内13个省(市)新增农业外拓基地面积2333.33公顷。至年底,累计农业外拓基地面积达到42066.67公顷,实现了在市外再建一个嵊州农业的发展目标。

  【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达5万公顷】至年底,全市境内有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50000公顷,其中茶叶11000公顷、蔬菜5333.33公顷、花木8466.67公顷。

  【争取到省以上财政无偿资金创历史新高】2005年市农业局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4项,省农业厅项目7项。11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争取到省以上财政资金2850万元;其中省以上无偿财政资金980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项目1项————“浙江华发茶叶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500万元。是年,争取到省以上财政无偿资金创历史新高,为下一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良仁)

  农业产业化经营

  【概况】200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利用外资、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新建市外境内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营出口额,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大中型超市、连锁店,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了境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农副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实力和农产品贩销队伍、农村经纪人发展,绍兴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均有新突破或创历史新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在质和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创办农业龙头企业破历史记录】2005年,全市农业投资中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5.49万美元。其中农业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万美元,实到外资50万美元,并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农业加工园区建设。全市新办农业龙头企业18家,在市外境内新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完成总投资达到1.33亿元。

  【农业企业实现自营出口额4800万美元】全市24家自营出口农业企业实现自营出口额48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9%;其中茶叶的自营出口额达399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年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30%,珠茶出口额占全国的65%以上。

  【绍兴市级以上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为历年之最】12月,瑞兴茶业有限公司、春力茶厂、溪滩食品有限公司、天然茶业有限公司、金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5家单位评为绍兴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15家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绍兴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全国百强农业龙头企业”;浙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嵊州市畜产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大增】 2005年,全市181家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14132万元,固定资产56292万元,年产值172486万元,年销售额160386万元,利润7849万元;当年投资2380万元,技改投资16890万元;联结基地14.92万公顷,联系农户17.16万户;其中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嵊州市畜产品有限公司、浙江大鹏茶厂、浙江金茂茶业有限公司、浙江春风茶厂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年产值突破1亿元。全市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到85%,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5%以上。

  【大鹏茶业实现外拓农产品品牌经营新突破】3月,嵊州大鹏茶业有限公司以2596万元成功收购了安徽祁门县传统著名品牌“祁门红茶”,实现了全市外拓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突破。

  13种优质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和优质奖】2005126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全市13种优质农产品获得省农博会金奖和优质奖。金庭炒货食品有限公司选送的“金庭牌”花生、市恒丰食品有限公司选送的“猪八家”花生、市木兰科研究所选送的“飞黄牌”玉兰、市杉华竹木有限公司选送的“杉华牌”竹制品4种农产品获得金奖;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选送的“山森牌”香榧等9种农产品获得优质奖。

  6家农业企业农产品被批准为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  1226,三界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谷来农业总公司、市笙元名茶实验场、市青青果业种植园、雅璜乡大坑村经济合作社、北漳农业综合服务公司6家生产的农产品,被绍兴市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公布为“绿色农产品”。

  【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种】经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认证中心批准,全市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种:绍兴市金庭炒货食品有限公司的花生,嵊州市雅璜乡绿色食品厂的茶叶,嵊州市三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龙井茶,嵊州市山玉竹笋有限公司的竹笋,嵊州市顺发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嵊州市贵门乡玠溪村经济合作社的茶叶,嵊州市雅璜乡雾露尖刚竹实验场的竹笋,嵊州市泉岗水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嵊州市石璜镇江畔鸡鳖养殖场的肉鸡,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白菜,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南瓜,嵊州市崇仁镇盛发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珍珠李,嵊州市长乐凤凰山果园的红李。2005年全市有45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种农产品通过国家级双认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批准,12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AA级双认证:市恒丰食品有限公司的猪八戒花生、恒丰双龙牌小核桃、手剥山核桃,长乐乌梗茶场的白茶、煇白茶、珠茶,市新禾农业有限公司的百丈飞瀑牌苦丁茶,市华中炒货厂的白玉尖牌香榧,市天然茶叶有限公司的天然牌毛峰茶、银针茶、芽茶、云雾茶,市荆岗雾茶业有限公司的百岗雾尖牌煇白茶。2005年全市20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AA级双认证。

  【贵门九州尖茶场(白茶)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经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检查和认证,嵊州市贵门九州尖茶场(白茶)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全市有2种农产品(茶叶)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

  【农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纷呈】  2005年,全市获得了全国农博会名牌产品3种,浙江省级农业名牌产品5种,绍兴市级农业名牌产品11种;浙江省著名商标3种,绍兴市级著名商标5种。

  23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进入大中型超市】全市有23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大中型超市、连锁店,在市外进超市、设门市窗口109个,其中,市金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在湖州、安徽的总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38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全市有38家企业参加了境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其中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参展德国科龙食品展览会。

  28家农产品专业批发龙头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全市28家农产品专业批发龙头市场拥有占地面积15.22公顷,固定资产9297万元,交易额221866万元,利润5511万元,冷库规模1020吨、摊位数3773个;联结基地54866.67公顷、联系农户19.1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家,发展会(社)员600多人,同时根据《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005年全市建成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18个,其中2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4家被为绍兴市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这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12万户,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农产品贩销队伍和农村经纪人功不可没】全市农产品贩销队伍有从业人员3827人,全年贩销农产品97046吨和30万株花卉苗木,贩销金额69158万元;其中销往市外农产品83167吨和30万株花卉苗木。全市还有59504个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领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新能源建设

  【概况】  2005年,嵊州市被列入了省人民政府“811工程”项目的有3个单位:嵊德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嵊州市大毛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嵊州市贤洪牧业合作社沼气工程。省拨项目资金各10万元。经市新能源办公室多方努力,3个项目按规定工程要求时限顺利完成,并通过了省验收组验收。嵊州市列入省财政厅、农业厅“全省农村能源生态示范建设项目”的有两项:嵊州市贤洪牧业合作社沼气示范工程,省拨项目扶持资金25万元;嵊州市良种场“猪、沼、菜”生态农业示范模式工程,省拨项目扶持资金20万元。

  【嵊德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嵊德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需处理10000头猪排放的废水、污水,年排放污水总量达5万多吨。工程由“省环境能源工程设计所”设计,主体工程为600立方米(2×300立方米)地上立式厌氧消化罐,总投资约147万元。2004年省拨启动资金20万元,2005年“811工程”项目省拨资金10万元。年底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配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该工程设计先进,处理速度快、效果好。为保证嵊州市最大的沼气工程建设质量,市新能源办公室的工程技术人员从设计放样、池基开挖、钢筋布排到混凝土浇涛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管理,把该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样板工程。完成了300立方米立式厌氧消化罐,220立方米集污池,220立方米后处理池,220立方米浮罩式聚气柜池,600立方米立式厌氧消化罐保温工程。年底,经省验收组验收合格。

  【完成嵊州市大毛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嵊州市大毛牧业有限公司沼气工程位于甘霖镇孙村。常年存栏猪3000头,年需处理猪尿废水1.5万吨左右。年初被列入省政府“811工程”项目。年底,完成了新建地埋式厌氧沼气池380立方米,配套酸化池、后发酵池210立方米。并通过了省级验收。

  【嵊州市贤洪牧业合作社沼气工程顺利完成】嵊州市贤洪牧业合作社存栏猪3000多头,年需处理废水约2万吨。年内配套完成了180立方米沼气工程并投入使用,产沼气情况良好;新建完成了180立方米沼气工程,年底通过省“811工程”项目验收合格。

  【太阳能热水器石油液化气用户稳步增长】全年新增太阳能热水器用户约3000户(7000平方米),累计13300户(26940平方米)。新增石油液化气用户约3500户,累计130100户,因油气价格猛涨,从2004年的每桶(15公斤)60元左右涨到100元左右,部份农户用柴草作燃料,液化气消费量减少,全年约8000吨。

  【积极申报争取省级以上项目】全年市新能源办公室申报了农业部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即向农业部申报了嵊德牧业有限公司沼气示范工程项目;向省政府申报了绍兴一景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存栏600头)污水处理工程,嵊州市永丰牧业有限公司(存栏猪3000多头)沼气工程,崇仁镇养鳖场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张永江)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05年,嵊州市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至年底,全市有农机总动力28.56万千瓦,联合收割机304台,旋耕机1547台,开沟机399台,微耕机5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2387台,纯运输拖拉机6876台,插秧机2台,烘干机7台,工厂化育秧设备21套。全年机耕作业面积1.99万公顷,机割面积1.21万公顷,运输作业11391万吨公里,机插水稻面积6.7公顷,烘干谷物140吨,工厂化育秧面积180公顷。

  【永明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上半年,嵊州市农机管理总站补助永明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增设现代化办公设施;把合作社章程、管理办法、理事会分工、职责等公布上墙;并制订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机车管理、配件供应、维修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台帐,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是年有合作社社员51名,农机配件供应点2个,拥有大、中型等机械122台,作业机械原始固定资产值872万元,社员总投入资金1060多万元;全年机械化作业面积4330公顷,使社员增收390余万元,农忙季节作业3个月,人均纯收入6万元;年底被绍兴市政府评为绍兴市十佳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一个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成立】市农机管理总站积极筹划,于20051111成立了嵊州市崇仁镇春联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是以春联育秧厂为基础,以育秧厂负责人张苗仁为法人代表,由种粮大户费贤华等7人合股组建而成,注册资金5万元,有工厂化播种流水线2台,种子发芽器2台,烘干机1台,机动插秧机2台,联合收割机6台,耕作机械5台,库房及场地面积共1100多平方米,总投入资金110多万元,为当地和周边农户育秧、机插、机收、烘干、农机修理等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和农机具修理、保养等。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教育】  5月始,嵊州市农机总站历时一个多月,下乡调研90多人次,走访茶农、茶机生产厂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等140多人次,调试茶机30多台次。在仙岩、北漳、长乐等扁形茶机生产厂家、茶农、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调查了10多起扁形炒茶机炒制中致伤致残事故;组织当地农机人员深入农户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机具操作培训,并进行机具调整、安全使用等现场辅导;协调茶机生产厂家处理茶农的致伤致残事故,并向生产厂家提出安全生产建议和技术措施;调查后形成调研报告专送省农机局、市政府和农业局。全市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切实开展新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市农机管理总站从农民对新农机、新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乡镇农机干部和农机大户、市永明农机合作社社员等,于5月、6月分两批去江苏无锡洋马收割机等厂家参观学习,激发了广大机手的购机积极性。全年新购洋马、久保田等进口高档联合收割机15台,国产机25台,财政补贴资金共163.98万元。农机总站及时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上门为机手提供收割机牌证和跨区作业证等服务,全年培训农民1795人次,其中培训大中型收割机、耕作机操作手185人次。在农忙季节,市农机管理总站继续开展承诺服务,在夏、秋两农忙季节中,管理科3名技术人员与厂家三包人员一起下乡、下田巡回检修农机具共170多人次,检修保养农机具120多次,确保新农机的安全生产,得到了农户的好评。

  【积极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农机管理总站于68月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农机监理人员与公安交警联合上路执勤136人次,查扣无牌拖拉机4台,脱检拖拉机51台,查处无证驾驶4人,脱审驾驶员10人,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

  【认真做好拖拉机年检年审工作】市农机管理总站从10 20日到12月底止,检测拖拉机2319台,占应检的88%,已审驾驶员2680人,占应审的75%,同时完成市财政局委托的拖拉机营业税代征任务。

  【嵊州市第一个农机安全村建立】市农机管理总站根据省农业厅建设农机安全村的要求, 3月在5个村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确定崇仁镇赵马村建立嵊州市第一个农机安全村。成立以村书记为组长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宣传教育、安全学习、事故记录等若干条村级农机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立农机档案,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机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在主要道口设立道路警告标志,修 80多平方米的农机安全活动室,并建了3个共13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

  【及时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市农机管理总站狠抓培训质量和安全教育,全年开办机手培训班10期,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10人,其中中型拖拉机驾驶员89人,小型拖拉机驾驶员21人。

  【拖拉机安全生产形势喜忧参半】  2005年全市拖拉机安全作业形势两增两减。小型拖拉机共发生事故30起,比上年增20%,重伤1人,比上年减67%,死亡1人,比上年减67%,直接经济损失6.79万元,比上年增9.7%。中型拖拉机全年发生事故18次,重伤1人,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23.7万元。

  【农机管理总站两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市农机总站王林水和徐仁根、竺梅千写的《浅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0月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的三等奖,11月获中国农学会颁发的2005年度“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中文技术类三等奖。王林水的《加强农机管理、完善服务体系》,1028获市府办颁发的20032004年度嵊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优秀奖。

  (王林水)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一批”】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五个一批”: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脱颖而出。通过整治建设,已有7个村获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称号;12个村获绍兴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称号,18个村获嵊州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称号。尤其是几个重点示范村,通过强功能、提档次,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农居样板房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批环境整治村取得明显成效。各整治村着重抓好以“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建设。据统计,全市环境整治村共投入资金1.45亿元,硬化村中道路162.5公里,增设路灯2276盏、垃圾房5390座,清理露天垃圾33701吨,有4个村获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10个村获嵊州市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一批城中村(园中村)完成了改造。积极盘活市区存量土地,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投资2.44亿元,建造了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672套安置房,为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稳步推进中等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作出努力。一批行政村进行了规划编制。全市已投入规划编制资金100多万元,对110个中心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进行编制,有效改变了村庄建设无序状态,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一批高山村实施移地脱贫。结合退宅还耕,推行高山移民直接进中心村、中心城镇安居试点,加快了高山村移民下山脱贫、异地开发步伐,共有53个行政村3015人,先后从海拔500以上的高山上下山安居,提前实现移地脱贫致富。

  【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推进”】一是推进农村经济新发展。各示范村通过兴建个体私营工业集聚小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据统计,25个培育建设示范村,已发展个私企业631家,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和物质保证。二是推进村庄建设新跨越。对各行政村按照“拆、改、留、移”4种模式,实行分类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建设。不少示范村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庄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四化目标。三是推进组织建设新提升。通过扎实实施“先锋工程”,努力践行以“五强”、“五制”、“五比”、“五培”、“五高”为内容的“五五方略”,基层党组织争创全面小康新农村氛围日益浓厚,村主职干部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热情更加高涨,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愈发明显。四是推进文化建设新突破。以“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为载体,以培育百个民间职业剧团、百支民间特色文化队伍、百个职工之家、百个农村文体中心、百个社区活动角、百个文化经营示范场所等越乡文化“六百工程”为切入点,切实加大了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和文化内容建设。如甘霖镇黄箭坂村举办了首届农民艺术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五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新进展。通过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有力推进全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全市25个示范村已全部达到市级“民主法治村”标准,其中5个村被评为绍兴市级“民主法治村”。

  【抓规划提升统筹水平】根据一盘棋规划、一体化建设的思路,明确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总体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做大中心村、做优示范村、迁移高山村、撤并自然村”的工作要求,完成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编制2个城郊镇、3个中心镇、4个特色镇、100个中心村、400个行政村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对25个示范村进行详细规划,对全市水、电、路、生态和文教卫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使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入了规范有序的轨道。

  【抓典型提升示范效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从示范的效应着眼来安排示范村的布局和建设。按照区域布局,在每一个乡镇安排一个以上的示范村,在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都分别确定了不同类型和内涵的重点示范村进行示范。华堂村以王羲之故居旅游区为依托、以本村历史人文为底蕴,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古村;前良村以百年桂花园为依托,打造江南休闲观光村;张家村以人和自然和谐为特色,打造四季花园村;西鲍村以三山环抱、一面临水为优势,打造省级生态示范村,泥塘村以生态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建设高品位的和谐家园;福全村以全新的面貌打造休闲农庄。

  【抓建设提升新农村品位】在示范村的建设上,按照“农村经济产业化、村庄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的方向建设。一是示范村样板房建设有新突破。制作了连体式、别墅式等25套小康型农居方案图集,供建房户择优选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样、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由村里统一建设,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邻里建房纠纷,还从源头上遏止违法违章用房的滋生蔓延。其中西鲍、张家、泥塘等村样板房户型非常美观、功能齐全,造价也低廉,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二是示范村环境建设有新突破。按照“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的五化要求,在水、电、路、卫生设施、垃圾处理、村级公园等公共设施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使示范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列入计划的820个环境整治村目前已完成491个,拆除旧房432万平方米,盘活土地733.34公顷,新建农民住宅100多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628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新建农民公园20多个,新增绿化面积226万平方米;建立了“市有垃圾处理中心,乡镇有垃圾填埋场或中转站,村有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处理网络和长效保洁机制,使农村的环境面貌大为改善。三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有新突破。以“一厅七室三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特色性工作,也是一项创新之举。至年底,崇仁镇张家村、仙岩镇西鲍村的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并收到良好效果,较好地发挥了“一大功能、四大作用”(服务功能和阵地作用、统筹作用、示范作用和集聚作用)。四是示范村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突破。至年底,25个示范村都建有个体私营经济集聚点,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631家,为示范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市普遍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全市建立个体私营经济集聚点47个,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万多家,相当于2000年的4倍。

  【抓机制提升工作合力】为确保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全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保障。一是领导机制。成立由书记、市长挂帅、分管副书记具体抓、下设“一办六组”的组织领导机构(即小康办和组织建设组、政策研究组、经济建设组、规划建设组、精神文明建设组和民主法制建设组)。各乡镇也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列入首批建设计划的示范村,建立了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的挂钩联系制度,使新农村建设自始至终扎实有效推进。二是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拨款和土地资金统筹的办法,两年多来,市级资金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宅基地整治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拆旧建新项目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宅基地整治资金统筹部分对建设成效明显的示范村给予奖励补助,市国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上投入的资金已达7000多万元。另外利用“冠名权”等形式发动社会力量捐赠新农村建设,去年全市共吸引社会捐助资金达6000多万元。三是管理机制。以村级规范化“五项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对示范村的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实施公共管理的能力。制定《嵊州市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拨付渠道和程序,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与检查。四是考核机制。制订乡镇“五比”、村“五争”创强争优结对考核办法,明确把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列入乡镇、部门和行政村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全面小康示范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对考核评定原则、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验收程序一一作了规定。五是督查机制。加强了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对个别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村庄建设起色不明显、缺少示范效应的培育村和环境整治村,进行及时调整和末位淘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俞土法)

  

  【概况】  2005年,市林业局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嵊州,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林业建设重点放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这两大主题上,充分发挥林业在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年,全市共计造林95.27公顷,完成任务的109%。按类型分:人工造林41.8公顷,完成任务的104.55%;退耕还林28.14公顷;阔叶林改造工程补植造林6.67公顷,完成任务的100%;迹地人工更新23.94公顷,完成任务的102.6%;低产林改造22.87公顷,完成任务的114.3%。另外,迹地天然更新184.67公顷,完成任务的125.2%。其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31.74公顷,完成任务的119.8%;天然更新52.94公顷,完成任务的158.8%。四旁植树35万株。新封山育林357.2公顷。林木育苗7公顷。在推进城镇绿化建设中,城镇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城镇生态环境。

  【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在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市林业局注重特色经济和优质示范基地的发展,做好“四大特色产业”的深化文章。花卉产业较发达的鹿山街道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石璜、北漳两镇被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茶叶产业获“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叶初制厂优化改造先进单位”,“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市)”。特色产业基本情况:茶叶全年总产量2.175万吨,比上年增8%,总产值36550万元,比上年降11.4%。其中名茶产量0.365万吨,比上年减少3.2%,产值23960万元,比上年减少20.9%。果树新发展113.34公顷,各类果品总产量5.98万吨,比上年减少6.5%,产值16110万元,比上年增11.1%。其中香榧产量300吨,比上年减产25%,产值6500万元,比上年增35.4%。全年新发展香榧面积366.7公顷,嫁接榧树24万株,嫁接成活率90%以上,评选出香榧优质示范基地5个。果品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柑桔、杨梅、大青梅等水果类受早春冻害影响,产量锐减。全年鲜笋产量4.09万吨,比上年增14.3%,产值12400万元,比上年增16.3%。其中小竹笋2.04万吨,增长16%,产值8300万元,增长17.7%。苗木销售总量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全年花木销售收入4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00万元,减少14.3%,这是花木市场经济走下坡带来的结果。

  【加强林政管理】强化林政管理,市林业局重抓源头,注重宣传教育,多次举办全市林政工作人员的林业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执法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林场、村一级,提高全民林业法治意识。全年发放木材采伐证616份,审批木材23100立方米,毛竹49万株,凭证率98%;清理枯死名木古树2株,凭证率100%;全年征收育林资金70余万元。全年审核审批林地21个项目,其中永久性征占用5个,临时性征占用16个,共计面积36.07公顷,收取林地植被恢复费162.17万元。全年办理木材运输证11130份,运输木材9517立方米,毛竹75.98万株,苗木75万株。巡查大队在路检中,共查验违法车辆340辆,违法运输木材1470立方米,毛竹3.53万株,树苗120株。因违法而受处罚340人。

  【强化林业执法工作】森林公安队伍为着力提高林区治安、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公安执法能力,在党员民警中开展“党员民警如何保持先进性大讨论活动”,结合国家公安部推出的“五条禁令”,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森警岗位大练兵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增强森林公安民警在林业执法工作中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办案效率。全年受理各类森林案件61起,已查结59起,查处率97%;抓获和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5人次,查获木材120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200余只(条),罚款7.8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各乡镇、街道组织起由483人参加的21支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另配管火人员1490人,建起扑火物资贮备库1座,做到人员、经费、装备、责任到位,增强了全民森林防火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实战能力。全年发生火灾7起,过火森林面积30公顷,受害面积2公顷,损失林木蓄积120立方米,损失幼树12万株。森林受害率为0.21%,发生率为7/10万公顷,各项指标均低于上年。

  【勤防松材线虫病危害】针对松材线虫病日趋迫近嵊州的严峻形势,市林业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紧查勤防,对17个乡镇、4个街道办及2个国有林场的松林进行全面监测,面积达5.93万公顷,从中发现受松天牛危害松林624.8公顷,其中有1.27万株枯死松木及原来留存枯死松木,共计78.35万公斤,全部及时砍伐,搬至安全场地烧毁。

  【全民义务植树再掀高潮】  311,市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在剡湖街道大寺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城市周边山体加快绿化步伐做示范,用实际行动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行列。植树节期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员达41.7万人次,义务尽职率90.3%,共计义务植树135万株。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植树数量均创近几年新高。

  【山东广翅蜡蝉大面积危害花木苗】  4月中旬,发现有一种全身白色的小虫密集附着在杜英、乐昌含笑、茶花等花木树上,一接触即跳开。后经鉴定是同翅目广翅蜡蝉科的山东广翅蜡蝉。调查发现,凡当前花卉产业中分布面积广、苗木数量多的主要景观园林树种都受危害,全市受害面积达0.27万公顷,占花卉总面积的31.7%,是多年来花木苗圃中发生虫害面积最大,虫口密度最多的一次。山东广翅蜡蝉若虫期全身白色,危害严重的树上象覆盖了一层雪。4月下旬,市森防站组织了强大的防治队伍,对山东广翅蜡蝉进行有效扑杀,把花木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正式实施】开展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已有4年,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年初开始,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面启动。5月,在里南乡、甘霖镇先行试点;63,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步骤,宣布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全市区划界定的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38000公顷,共发放损失性补偿金235.97万元。涉及行政村、林场396个单位。其中国有、集体统管山发放补偿金189.86万元,农户自由山、责任山或承包等个私经营的发放补偿金46.11万元。同时还组建乡镇(街道)、林场联合护林组织23个,选拔专职护林人员268人,兼职护林人员1208人,发放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费160.84万元。

  【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改造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在三界至市区的“104国道两侧率先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对原有松木林进行改造,种植、补植新的阔叶树种。工程涉及三界镇的姚岙、招士湾及仙岩镇的仙岩、西鲍、上王舍、中王舍、下王舍、梓树等村,工程项目面积400.07公顷,其中补植造林6.7公顷,封山育林40.07公顷,抚育改造353.3公顷。工程项目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求形成一个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生态体系示范工程,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珍贵野生动物蝾螈时隔半世纪后再现】东方蝾螈系两栖爬行动物,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处四明山腹地的黄泽镇华丰村山涧小溪、小水潭密布,溪水清澈见底,长年不干,山谷中林深草密,是东方蝾螈喜栖的最佳环境。据年老人回忆,解放初期曾常见东方蝾螈,后来由于森林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近几年随着森林植被的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渐渐好,在是年7月,有人偶然在山涧看到一种两栖类爬行动物,状如娃娃鱼,不知为何物。后经绍兴市动物专家鉴定,正是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蝾螈,时隔半个世纪不见的珍贵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森林食品基地有新发展】经过产地环境检测,生产技术规范化验收,食品质量的抽检,1025,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新建立省级森林食品基地7个。其中“昆山”香榧森林食品基地香榧333.3公顷,出产森林食品5万公斤,创销售收入1000万元;竹笋1133.3公顷,出产森林食品604.5万公斤,创销售收入2378万元。这些森林食品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绍兴等地。

  【扩建9个绍兴市级自然保护小区】随着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市内生态环境日趋好转,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被发现,且适宜于生存和繁衍的范围也在扩大,符合保护条件的自然小区不断形成。2005年,在前几年已经设立省级“南山湖小溪坑蛇类自然保护小区”,王院“百丈飞瀑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和绍兴市级“南山风景区野鸭自然保护小区”的基础上,经专家、学者多方勘察考证,经绍兴市林业局《关于同意建立嵊州四明山东方蝾螈等九个市级自然保护小区的批复》,在市境内又设立9个绍兴市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一是四明山东方蝾螈自然保护小区。以黄泽镇华丰村为中心,小区面积333.3公顷。二是马尾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马尾松是本地乡土树种和造林先锋树种,在浙东沿海马尾松遭受松材线虫病毁灭性侵袭时,其种质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长乐镇油竹潭村为中心,会稽山区一带成熟的马尾松林,长势良好,是优良的马尾松种质资源分布区,自然保护小区面积200公顷。三是里南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地处里南乡上庄、屏岫村一带,小区面积333.3公顷。四是南山次生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位于南山林场横山、响坪头林区,小区面积200公顷。五是嵊州市林场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以嵊州市林场马家田林区为主,有国家三级保护树种100年以上古树皂荚,是自然小区的保护主体,小区面积200公顷。六是西白山玉兰自然保护小区。长乐镇小昆村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100年以上玉兰古树113株,平均胸径74厘米,平均树高17,是会稽山区一大奇观,小区面积200公顷。七是雅璜香榧自然保护小区。以雅璜上支、下支、戴溪、沿山四村为主,内有100年以上香榧古树100多株,特设立自然保护小区233.3公顷。八是谷来百年香榧自然保护小区。以谷来镇吕岙、袁郭岭村为中心,分布着100年以上香榧古树4000多株,设自然保护小区范围333.3公顷。九是王院蛇类自然保护小区。范围涉及王院乡的紫岩、九里盘、西山培村,小区面积333.3公顷。

  【嵊州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嵊州得天独厚的盆地小气候环境十分适宜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造就“中国茶叶之乡”。全市1.1万公顷专业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0.413万公顷,年自产茶叶稳定在2万吨以上,产值3亿至4亿元。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产茶。茶叶的面积、年产量、名茶生产量、珠茶出口加工量均居全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通过几年来的茶叶清洁化生产和无公害化发展,建立起大量无公害茶园、茶叶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近3年来全市经过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的茶叶达300多批次,涉及茶园0.93万公顷,有机茶基地累计认证1066.7公顷,无公害化合格率达到98%。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不定期对茶叶进行卫生、农残检测,有力地保障茶叶无公害化生产。4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嵊州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市)”,是这次公布名单中的全国五家之一。

  【两个国有林场林区防火隔离带工程启动】国有嵊州市林场、南山水库林场均地处主要水系源头,所属森林多是林分质量较好的成过熟林和中龄林,生态功能良好,担负涵养水源重任,被划为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在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国有林场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林分质量有效提升,森林在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受保护的必要性也越显突出。随着林下植被、枯枝落叶层的复杂化,山间小路阻隔严重,加上开发、旅游及周边村落人为活动的增加,森林火灾的隐患也日趋加重。预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巩固森林多功能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20055月,经过林技部门实地勘察、规划设计,有关领导、专家的审核论证,2个国有林场的防火隔离带工程开始启动。工程项目的主体内容有:嵊州市林场规划建设防火网络72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31.5公里,防火道40.5公里。本年度开始,分5年实施,至2009年完工,工程总投资340.51万元。南山水库林场规划建设防火隔离带88.5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53.2公里,防火道35.3公里。本年度开始,分5年实施,至2009年完工,工程项目总投资472.9万元。

  (丁建林)

  责任编辑 吕忠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