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市县志书 >> 嵊州市志(1986-2002)
第七编 茶  叶

发布日期:2014-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嵊州市是珠茶生产发源地、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茶叶产量名列全国前茅,浙江省首位。1986年,茶叶总产量8272吨,总产值3380万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7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茶叶总产量12261吨,其中名茶产量3850吨,占31.40%;茶叶总产值35060万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4强,其中名茶产值2926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83.46%

  第一章 种植

  第一节 主栽品种

  1985年前,主栽品种基本系有性系品种,主要有鸠坑等;少量栽种无性系品种,有福丁白毫、迎霜、黄叶早等。崇仁镇应桂岩村栽种的无性系迎霜,1986年发挥良种效益,至1991年,面积达18公顷。1992年起,在应桂岩村周围11个村进行推广种植,品种从原有的迎霜、翠峰2个增加到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早逢春、福云6号等21个,各地亦有少量无性系良种种植。至2002年,无性系良种品种以迎霜为主,占60%,龙井43、乌牛早约各占15%,龙井长叶、平阳特早、浙农11720余个品种约占10%

  鸠 坑

  20世纪70年代引进,系有性群体茶树品种,种植广。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抗寒性、适应性强,制绿茶品质佳。2002年,种植2000公顷。

  迎 霜

  1982年引进。1986年起,在崇仁镇应桂岩村开始繁育扩大栽植,因生长势旺、产量高、持嫩性好,被选为无性良种当家品种。2002年,推广1400公顷。

  龙井43

  1984年引进。发芽早、持嫩性稍差,所制龙井茶色香味形品质优异,但产量除春茶前期较高外,其他各季较低,属今后推广的主要品种。2002年,种植250公顷。

  乌牛早

  1986年引进。属萌发特早品种,芽叶粗壮,内质一般。2002年推广250公顷。

  龙井长叶

  1988年引进,属中早萌发品种,制龙井茶品质优,抗逆性强。2002年种植70公顷,属今后推广的主要品种。

  平阳特早

  1998年引进。发芽早,制龙井茶色、香、味俱佳,外形略显轻飘。2002年,栽植约30公顷。

  第二节基地建设

  茶园原为县、区乡(镇)、村三级所有,以村级为主。1986年,县级茶场1个,茶园140公顷;区大集体有甘霖东风、崇仁东风、黄泽明山、里东禹山等,茶园188.67公顷1992年撤区后其性质为镇茶场;另有乡镇茶(林)场30余个,每个面积315公顷不等。乡镇茶场和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村级茶场基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山区村茶场大都分包到户。2002年,市级茶场改制,除每职工留有0.53公顷责任茶园外,其余实行成片竞价承包。

  茶园基地经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扩张,至1986年达10080公顷,其中通过退出间作、补植等措施,专业茶园8000公顷。种植方式以条播(150cm×33cm)为主,免耕密植茶园种植方式有三条播(150cm×3行×33cm×33cm)和四条播(150cm×4行×33cm×33cm),面积1000公顷19861989年,贯彻“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茶园稳定在10000公顷左右。粮田责任制落实后,农村粮食丰收,部分茶园间作退出,茶园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1990年,完成第二次茶园普查,全县茶园面积8343公顷,其中采摘园地675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茶1372.5公斤。每公顷产茶2250公斤以上的高产茶园1172.5公顷,900公斤以下低产茶园2633公顷,余为中产茶园。

  1991年以后,以淘汰远山高山茶园,发展近山、旱地及改种换植为主。1992年,名茶生产因受税收影响,生产量不足百吨,导致以后几年茶叶产量、面积瞒报。至2002年,年报面积为8802公顷,茶叶产量1.23万吨。

  老茶园改造

  1986年起,年改造面积530公顷左右,以台刈、重修剪为主。2000年老茶园改造扩至853公顷,2002年为1667公顷。

  1983年,崇仁区民胜乡应桂岩村0.52公顷老茶园改种换植迎霜,至1991年改种换植18公顷。1992年始,由于良种茶园效益显著,周围11个村进行老茶园改种换植,当年改造50公顷,至2002年,累计改造150多公顷,全市改种换植800余公顷。

  新基地建设

  无性系良种茶基地 崇仁镇应桂岩村以迎霜试验园为基地,发展无性良种茶园。1992年前,无性系良种茶园除崇仁镇应桂岩村18公顷外,其他地区少有发展。1993年,崇仁镇民胜片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65公顷,全县累计135公顷。名茶与良种结合后,经济效益显现,良种茶园逐步发展。1995年,良种面积330公顷,至2000年达1532公顷。应桂岩村38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园,年产名茶90吨,产值510万元,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2001年,市委、市政府对连片发展良种面积达2公顷以上的,给予每公顷1500元补助,3年不变。2002年,良种面积达2610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29.7%。是年,嵊州市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市)。

  无公害有机茶基地 1999年提出有机茶、无公害和低农药残留茶生产。2000年,市天然茶业有限公司认证第一批有机茶园6公顷2001年,市委、市政府对新开发并通过有机茶认证连片种植面积达6.67公顷以上的,每公顷补助3000元;对老茶园改造建成无公害茶基地连片面积6.67公顷以上并检测验收合格的,每公顷补助600元,3年不变。是年,开发有机茶196公顷,无公害茶940公顷2002年,开发有机茶322公顷,无公害茶3179.6公顷,累计开发有机茶基地524公顷、无公害茶基地4119.6公顷,占全市茶园基地的42.2%

  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 为与无性系良种茶发展相配套,1986年,在崇仁镇应桂岩村进行繁育无性良种茶苗试验,扦插茶苗0.17公顷。以后初步建立起自繁自育自种体系。1990年起,良种苗木外调,遍及浙江、江苏、陕西、广西、安徽、福建等省。1995年起,其他地区亦进行良种苗木繁育,多以自繁自育自种为主,未形成商品苗木。1999年,贵门乡金银坞村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繁育茶苗300万株。至2002年,全市良种繁育面积20公顷,繁育茶苗5000万株,调往省内外2500万株,形成无性系良种繁育产业。

  第二章采制

  第一节采摘

  19861994年,茶叶生产主要以珠茶为主,采摘标准为一芽二至三叶,极大部分手工采摘。以后随着茶叶产业政策调整、名茶生产开发、采茶机械和采茶铗引进,逐步形成名优茶手工采摘,大宗茶机械或采茶铗采摘。

  龙井茶采摘

  龙井茶须用手工采摘,特级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一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二叶,二级茶标准为一芽二至三叶。大部分地区以春茶采摘大宗茶前进行采摘,崇仁镇、里南乡、仙岩镇、长乐镇等无性系良种面积多的区域全年采摘。

  大宗茶采摘

  传统采摘须用双手采摘。1990年前,基本采用一芽二至三叶、春茶留鱼叶、后期留一叶、夏秋茶不留叶采摘。1990年,引进12台采茶机试采,效果尚可。因大部分茶园分包到户,机械不适宜小规模茶园采摘,而采茶铗适合此类茶园采摘,得到迅速推广,部分乡村茶场和大户尚在推广机械采摘。2000年有采茶机458台、机采面积3240公顷次,2002515台、3530公顷次。2000年同时引进修剪机89台,修剪茶园3075公顷2002年引进92台,修剪3350公顷(有部分用采茶机修剪)。

  第二节名茶制作

  龙井茶

  龙井茶炒制分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手工炒制采用西湖龙井传统炒制方式,工艺分青锅和辉锅。成品茶要求达到扁平、光滑、挺直、色泽翠绿。龙井茶机制也分青锅、辉锅。青锅采用针扁茶两用机制作,辉锅后期用手加以辅助,成品茶品质特征略逊手工。

  辉白茶

  分杀青、初揉、初烘、复揉、复烘、炒二青、辉锅工序。成品茶要求达到形如圆珠、盘花卷曲、色白起霜、白中隐绿。

  毛峰茶

  分杀青、初揉、初烘、复揉、辉锅、烘干工序。成品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秀、白毫显露、色泽绿翠。

  银针茶

  分杀青、揉捻、初烘、摊晾回潮、足火工序。成品茶要求外形圆直肥壮、银绿披毫。

  碧螺春

  分杀青、揉捻、搓团、干燥工序。成品茶要求外形细紧、卷曲呈螺状、白毫显露、银绿隐翠。

  第三节精制加工

  19841987年,先后办起县茶叶公司农工商茶厂、富润茶叶制品厂、绿溪水竹茶厂、石璜花茶厂、明山茶场厂、贵门雅安茶厂等十余家红碎茶厂和生产条红的博济上路西茶厂。1987年,红茶价格走低,珠茶价格开始回升,茶厂逐渐转向生产珠茶。1994年,茶叶放开经营,精制茶厂猛增。1998年,有精制茶厂39家,加工珠茶2万余吨,销售收入2.75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1999年起,浙江省三界茶厂、嵊州市大鹏茶厂、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嵊州市春风茶厂、嵊州市依天出口茶叶有限公司先后获绿茶自营进出口权。2002年,有大小精制茶厂110余家,加工出口珠茶5.5万吨,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上缴税款2800万元。

  浙江省三界茶厂

  创建于民国25年(19368月,前身为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后改名为浙江省茶叶改良场)。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投资建设中国茶业公司三界茶厂。195611月,更名为浙江省三界茶厂。20世纪50年代末期,除加工珠茶外,精制部分红茶、圆形茶及咖啡因,产品出口国外。70年代,年精制珠茶5000吨以上,后又发展少量烘青加工和花茶生产。80年代末,年产量达9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199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至2002年,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职工190余人,年加工茶叶1.5万吨,95%以上外贸出口,成为全国专业生产各级平绿珠茶的最大厂家。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检测。“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1981198519903次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第二十三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获金质奖章。9372一级珠茶获1990国家银质奖,9373二级、9374三级珠茶分别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三界”牌茶叶商标,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著名商标。三界牌平绿珠茶,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19996月浙江省三界茶厂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得绿茶自营进出口权,产品畅销西欧、西北非、独联体和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浙江华发出口茶厂

  创办于1994年,址嵊州经济开发区,厂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职工2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十余人,是一家集茶叶收购、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私营企业。另拥有5家分厂,8家定点厂,在加拿大、法国、摩洛哥等国家设立办事处。1998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厂房8000平方米和办公楼1000平方米,达年产8000吨精制茶规模。基本实现茶叶加工自动化,被浙江省检验检疫局认定为珠茶加工行业的样板厂,浙江大学茶学系科研教育基地,被嵊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重点企业。1999年,投资600万元,租用厂房15000平方米,新增茶叶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万吨。2001年,通过ISO 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投入1000万元创办江西婺源向阳茶厂、收购安吉县杭狮茶厂,投资667万元创办了吉华茶业有限公司。2002年获绿茶自营进出口权,销售收入达218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012万美元,被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月,投入60多万美元引进日本蒸青茶生产线。6月在嵊州市农业园区购地114000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建造全国一流的茶厂。

  嵊州市大鹏茶厂

  创办于1987年,前身为嵊州市石璜制茶厂。2000年从石璜镇迁址嵊州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私营企业,已通过ISO 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厂区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00万元,职工120人,另有季节性临时工160余人。主要产品有“鹏宇”牌绿茶系列、红茶系列、特种茶系列。年加工出口珠茶1万余吨,产值7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产品打入欧、亚、非等国际市场。19998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茶叶自营进出口权。20002002年,连续3年上缴税款超过100万元。

  嵊州市依天出口茶叶有限公司

  原名嵊州市依天出口茶厂,创办于1999年,址黄泽工业园区。注册资金600万元,厂区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职工80余人,是一家生产各档出口珠茶私营企业。20007月,经浙江省检验检疫局验收被注册为商检合格企业;20013月被浙江省茶叶公司吸收为合格供货方;200211月,获绿茶自营进出口权,同年被评为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年出口珠茶4250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创汇125万美元。

  嵊州市春风茶厂

  创办于1995年,址石璜工业区,是一家专业生产出口珠茶的私营企业。厂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职工250人。年生产加工珠茶能力1万余吨,名茶300余吨,年出口珠茶7500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创税150万元。主要产品有“春力”牌珠茶、龙井。20024月,获绿茶自营进出口权,同年通过ISO 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浙江省嵊州市出口茶厂

  址崇仁镇花田畈,厂区占地面积26624平方米,建筑面积16182平方米,职工146人。1999年投产,注册资金500万。主要生产各档出口珠茶,产品通过上海、杭州、广东、北京、合肥等国内外贸企业和外国驻中国公司销往非洲、欧洲等地,年销售量约1万吨。2002年,生产各档精制珠茶1.1万吨,产值6675万元,销售收入5470万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上缴税金160余万元。是年,被评为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被中国农业银行嵊州市支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第三章市场

  第一节品牌建设

  嵊州属茶叶加工基地,品牌意识淡薄。1994年前,只有鹿苑、泉岗辉白、三界等名茶进行商标注册,未能进行品牌经营。1998年市政府召开名茶研讨会后,商标和品牌受到重视,至2002年,“越乡”龙井茶等多个品牌,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

  “越 乡”

  由越乡茶业有限公司1999年注册,市名茶的主要宣传品牌。成批名茶主销山东、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小包装精品主销国内外大中城市,且有较好知名度,2002年销售约3000吨,销售值近2亿。1999年被评为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2000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20012002年连获中国精品名茶展示会金奖,并获浙江名茶、省绿色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国家龙井茶保护产品称号。

  “仙珠” “健魄”

  由嵊州市天然茶业有限公司注册。1996年,注册“仙珠”商标,产品为茉莉仙珠。1998年,注册“健魄”商标,主营有机茶和名茶,产品有天然春尖、天然龙井、天然金芽。“健魄”天然春尖有机茶,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仙珠”牌茶叶被评为绍兴市绿色农产品。

  “叶 峰”

  由嵊州市叶峰茶业有限公司2002年注册。主要产品明心茶,1999年始开发研制,20002001年分别获第二、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2002年被列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指定教育用茶、嵊州市旅游定点产品。

  “舜皇云尖”

  由仙岩镇舜皇山村经济合作社1993年注册。1998年,商标转让给舜皇名茶厂(2002年,更名绍兴舜皇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龙井茶、有机茶及特种茶,在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名茶新秀,获1995年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博览会金牌,2002年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绍兴市著名商标。

  “叶 王”

  由仙岩镇幸福茶厂2000年注册。1998年,幸福辉白、幸福银针被评为中国国际名茶并被评为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幸福银针在省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评为一类名茶,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被绍兴市认定为绿色产品。

  “越乡十姐妹”

  由嵊州市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注册,主要有龙井、辉白、银针、乌龙茶、白牡丹等10个产品。2001年,获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银奖,2002年,为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节指定用茶、省科技创新优质产品和新世纪地产名品、绍兴市绿色产品认定品牌。

  “泉岗辉白”

  由嵊州市泉岗辉白茶叶有限公司1992年注册。主要经营历史名茶泉岗辉白,1991年获省名茶证书,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桂岩雾尖”

  由崇仁镇应桂岩村经济合作社1987年创制,1997年注册。以散装茶为主体销售,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年获浙江省名茶称号。

  “上坞山”

  由嵊州市南山茶业有限公司2002年注册。在市名茶市场前设有有机辉白茶专销窗口,主销天津、深圳、山东等地。

  “野山谷”

  由嵊州市北山名茶有限公司2000年注册。主营“野山谷”牌龙井、辉白茶。

  “三 界”

  由浙江省三界茶厂于1990年注册。主要产品为三界牌各级珠茶60多个花色品牌,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界”牌3505特级珠茶、9372一级珠茶,1990年获国家银质奖,1999被年认定为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名牌产品,“三界”牌商标1994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著名商标。

  其他品牌

  尚有市茶场于1990年注册“剡溪”,嵊州市大鹏茶厂于1998年注册 “鹏宇”和“鹏鸟”,2002年嵊州市春风茶厂注册“春力”,嵊州市依天出口茶厂注册“依天”,浙江华发出口茶厂注册“皇帝”、“华发”和“泰勒”等。

  第二节名茶产地市场

  名茶市场1987年自发形成于城关镇官河横路一带,1993年移至浙东服装城旁简易棚内。嵊州市名茶市场于19993月开业,尔后产茶乡镇也相继建立市场,方便名茶销售,促进名茶生产。

  嵊州市名茶市场

  19993月建于剡兴路16号,由越乡茶业有限公司兴办,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33平方米,资产总值1929万元,经营户500户。市场主要经营市内名茶及部分外地名茶,客商来自山东、南京、上海及全国各大销售市场。中高档茶主销杭州及各大城市,中低档茶主销山东地区。2002年成交名茶2500吨,交易额2亿元,被绍兴市政府评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先进单位。

  茶亭岗名茶市场

  1989年建于崇仁镇应桂岩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95年改建,内设摊位200个,交易面积8000平方米。2002年,交易名茶300吨,成交额2200多万元。最高日成交量7吨,成交额50万元,交易人数3500人次。客户主要来自山东、杭州等地,主销山东。

  北漳镇名茶市场

  1998年建于北漳镇,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固定摊位45个,临时摊位60个,为北漳、金庭镇名茶交易场所。年交易名茶40吨,成交额400万元,吸引杭州、山东等地客户,主销北京、山东、内蒙古及本省。2000年注册“神石”牌茶叶商标,2002年被认定为绍兴市绿色农产品。

  三王堂名茶市场

  1999年建于通源乡三王堂村,占地761.8平方米,拥有摊位100个,主要销售通源乡及长乐镇葛英村等高山名茶。2002年交易量30吨,产值240万元。客商主要来自杭州、上海及山东等地。

  小昆名茶市场

  2000年建于西白山麓海拔700的长乐镇小昆村,占地1000平方米,由村祠堂改建,设有摊位25个,主要销售长乐镇小昆周围10个村名茶。2002年销售30吨,销售值250万元,日最高成交量1吨,成交额10万元。

  山贝名茶市场

  位于长乐镇栗树坪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设有摊位30个。曾于1996年开业,后因管理不善而关闭,2002年重新开业。主要交易山贝6个村的名茶,当年成交15吨,交易额100万元。主销杭州、上海及山东。

  王院乡名茶市场

  1996年建于王院乡王院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摊位30个,当年成交名茶25吨。2002年成交40吨,成交额250万元。主销杭州、山东等地。

  玠溪名茶市场

  1998年建于与东阳市相邻的贵门乡玠溪村,占地1500平方米,设有摊位40个,主要经营玠溪及附近10个村的龙井茶。客商主要来自杭州、东阳,年成交量75吨,成交额700万元。

  杳溪名茶市场

  20023月建于与东阳市三单乡交界的贵门乡杳溪村,占地500平方米,摊位32个。茶农和客商主要来自贵门乡横山片及相邻东阳市,年成交名茶10吨,交易额90万元。

  谷来镇名茶市场

  19994月建于谷来镇,占地500平方米,营业房30间,临时摊位60个。以北山茶区1300公顷茶园为依托,成交量连年上升,2002年成交量100吨,成交额1000万元。

  西景山名茶市场

  1999年建于里南乡西景山村,2000年春投入使用。占地1800平方米,营业房7间,固定摊位76个,年成交名茶100吨,成交金额900万元。客商主要来自山东、杭州等地。

  奖山名茶市场

  1988年建于奖山乡奖山村,占地800平方米,固定摊位48个,年成交名茶60吨,成交额500万元。主销杭州、山东等地。

  雅璜乡名茶市场

  2001年建于雅璜乡雅璜村,占地750平方米,摊位21个,年交易名茶40吨,成交额350万元。客商主要来自杭州、山东、上海等地。

  第三节销售市场

  1986年,茶叶销售统一由县供销社收购。1988年,茶叶市场逐步放开,由县政府协调,维护供销社主渠道收购。1994年起,进一步放开销售渠道。19971999年,连续3年开拓多渠道多口岸销售。2002年,市供销社收购茶叶4539吨,只占茶叶总产量的37.02%

  国外市场

  茶叶是嵊州市出口拳头产品,绿茶出口量、出口额居全国首位。珠茶出口额19865600万元、19897893.69万元、199410103.6万元、200037700万元。2001年起,经营珠茶自营出口业务,当年自营出口1278.46万美元。2002年出口珠茶5.5万吨,创汇4.15亿余元。产品远销摩洛哥、美国、英国、阿尔及利亚、法国、利比亚、突尼斯、巴基斯坦、伊拉克、加拿大等四十多个国家。

  国内市场

  名茶主销国内。高档龙井茶由杭州、上海等地客商收购和市内企业销往各大城市外,大部分中低档龙井茶主销山东,并呈逐步向北推进趋势。为开发山东省名茶销售市场,1998年,市政府组织人员到滕州市策划茶叶销售渠道,19994月,举办嵊州市越乡龙井茶新闻发布会,介绍嵊州市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和茶叶产业发展目标。2001年,市政府组织有关名茶销售企业参加济南市第二届国际茶博会。2002年,市政府组织有关乡镇、企业200余人赴济南市举办越乡龙井茶新闻发布会,同时举办越乡龙井茶茶道茶艺表现、茶叶招商引资、茶叶品牌展示展销等多项活动,提高越乡龙井在济南茶叶市场的知名度。是年,滕州及附近地区有嵊州市名茶销售人员30多人,销售龙井茶千吨左右,嵊州茶叶成为首选产品。济南市茶叶市场有市经销人员7户,另有部分销售户掺嵊州龙井茶销售以增加茶叶滋味,年销售龙井茶500吨以上。

 

  第四章茶叶科技

  第一节课题研究

  嵊州市茶叶科技工作者在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科研活动和技术推广工作,19862002年有8项科技成果(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大面积综合技术推广

  1988年实施,1989年完成,实施茶园3300公顷。主要采取科学采茶、合理施肥、优化病虫害防治、加强培育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由于应用丰产技术,3300公顷茶园产量达5200吨,平均每公顷1575公斤,比普通茶园平均每公顷高出592公斤,增长55%。获1989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和绍兴市政府农技推广服务一等奖。

  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

  属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通过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应用,加快机械化采茶推广进程,1991年实施。通过对现有手采茶园修剪改造、合理配套使用采茶机和修剪机、加强肥培管理、科学采摘留养、优化茶类结构、改进机采鲜叶加工工艺和强化机采技术培训等,达到节约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产、质量。16乡、30村和1国营茶场实施,机剪、机采面积分别为25685公顷,机采干茶产量比手采增加6.9%,每公顷产量达2400公斤。茶叶品质提高一个等级,产值比原来增加27.1%,并降低采摘成本42%,增收26.79万元,平均每公顷增加3164.1元,经济效益显著。获1992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高效节能设备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990年初实施,1991年底完成。主要是推广、应用SG系列高效节煤炉茶灶,即在茶叶杀青机、二青机上改装节煤灶,达到省时、省电、节煤和提高茶叶质量、减低生产成本。杀青机灶可节煤35.6%,二青机灶节煤45%,生产每吨干茶省煤875公斤,节约成本2092元。使用高效节煤灶后,1990年节煤771吨,节约资金18.5万元。高效节能性能好,操作方便,锅子受火均匀,锅温上升快,工艺时间缩短1/3以上,杀青叶、二青叶质量有提高。获1992年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优质丰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1992年初实施,1993年底完成。主要通过茶园规范化、模式化栽培,优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等新技术应用,使茶叶优质丰产。实施茶园1674公顷1993年茶叶产量达3429吨,与前3年平均数相比,年产量增长7.4%,每公顷增加153公斤;产值增加707万元,增长44.8%。名优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占茶叶总产量的30.3%,比前3年平均产量增长30.7%,每吨平均价提高1720元,产值增加4289元。获1994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名优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

  19913月实施,199810月底完成。通过对名优茶基地建设、早生栽培、加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后贮藏保鲜等一系列产业化配套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以达到优化结构、适应市场、提高名优茶产业化程度,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名优茶采摘面积由1993年的1040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5400公顷,名优茶产量、产值从1993年的300吨、1500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466吨、15212万元,1993年至1998年新增名优茶产量5391吨,产值34012万元,利税11452.8万元,累计节省用工31.5万工日。1999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机制龙井茶标准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

  为浙江省科委资助项目。1998年实施,2000年底完成。通过研究与推广龙井茶机械化加工技术,逐步提高机制龙井茶比重,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机制龙井茶推广面积达3785公顷,新增名茶加工机械935台,累计加工机制名优茶2781吨,产值17076万元,增加利税3807.0万元,节省用工123万工日。2001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浙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茶树良种无性系栽培及机械化采茶技术

  属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2000年初实施,2001年底完成。28个乡镇8000公顷茶园实施,主要采取推广重点茶树良种、生根粉覆盖秋插、高水平肥培管理、机械化修剪、采茶等技术。名优茶产量、产值由1999年的2750吨、1.84亿元,增至2001年的3430吨、2.15亿元,其中以应桂岩村为中心的330公顷良种名茶基地,平均每公顷年产名茶2580公斤,产值17.7万元,比当地一般茶园每公顷产值2.7万元增加556%。与项目实施前相比,采茶机增加112台,机采面积增加29.6%,修剪机增加30台,机修面积增加47.8%。获200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名优茶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

  系省科研推广项目,1999年初实施,2001年底完成。通过对茶树无性系良种、高效优质栽培、病虫害生物防治、机制、冷藏保鲜等名优茶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进一步提高名优茶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累计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983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50公顷;推广生物防治130公顷,优化防治800公顷;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1806台;冷藏保鲜名优茶135吨;新增名优茶1612吨,产值1.32亿元;新增纯收益5592.7万元,节省劳动力139.4万工日。获2001年省农业厅农业丰收奖二等奖。

  第二节技术培训与比赛

  技术培训

  19861989年,在黄泽、里东、仙岩、南山,举办金钟茶制作、辉白茶和龙井茶炒制培训班27期,980余人次受训。199011月,组织机械采茶机手培训,为期10天,受训30余人次。19914月,在博济镇召开机采现场会,全县茶叶干部和操作机手观摩。全年培训3次,150余人次受训。19921993年,在城关、长乐、石璜等乡镇举办茶叶丰产技术培训班9期,300余人次受训。19941995年,在崇仁镇民胜片举办无性系良种茶生产技术培训班4期,160余人次受训。19961997年,在崇仁、长乐、里南、谷来、三界、贵门等乡镇举办机制名茶培训班39期,受训4500余人次;举办机制名茶现场会3次,受训200余人次。1998年,在里南、贵门、北漳等乡镇举办龙井炒制培训班10期,印发技术资料300余份,受训300余人次。199934月,在北漳、里南、长乐、崇仁、苍岩等乡镇举办名茶培训班25期,受训1800余人次。910月,在部分乡镇举办秋季名茶炒制培训。20004月,在绿溪、雅璜、王院、蒋镇、北漳等乡镇举办龙井茶炒制培训班20余期,受训600余人次;在三界、雅璜等乡镇举办辉白茶炒制培训班5期,受训200余人。6月份,在北漳镇、里南乡举办有机茶培训班2期,80余人受训。11月,在市人事局人才中心对全市茶科员进行业务培训。200134月,在浦口、三界、贵门、长乐、崇仁、谷来、竹溪等乡镇举办名茶炒制培训班18期,1500人受训。59月,在通源、雅璜、石磺、友谊等乡镇举办无公害茶培训班7期,160人受训。在三塘、绿溪、三界等乡镇举办有机茶培训班6期,250余人受训。20023月,在长乐、贵门、崇仁、雅璜、通源、谷来、三界等乡镇举办名茶炒制培训班26期,受训800余人。4月,省植保总站、市林业局、市科委在嵊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无公害茶、有机茶培训班,各乡镇茶叶干部、茶科员和茶叶承包大户共100余人参加。5月,在通源乡举办无公害茶培训班1期,60余人参加培训。

  名茶炒制比赛

  19993月,在市名茶市场举办’99越乡杯名茶炒制大赛。28个乡镇及市茶场共29个代表队104名选手参赛,长乐镇代表队张忠南获一等奖。 20004月,在崇仁镇应桂岩村举行2000越乡杯名茶炒制擂台赛,28个乡镇和市茶场34名选手参赛,北漳镇选手王正祥获一等奖。20013月,在市名茶市场举行第三届越乡杯名茶炒制擂台赛,30名选手参赛,北漳镇选手董国兴获一等奖。20023月,在市名茶市场举行越乡龙井茶炒制精英赛暨第四届擂台赛,评选出10名选手为十佳炒制能手,长乐镇选手金明飞成为嵊州市首个女擂主。

  名茶评比

  市外评比 19861988年,在省和绍兴市名茶评比中,金钟茶两次评为省和绍兴市一类名茶,泉岗辉白茶一次被评为省一类名茶。1989年,在全省名茶评比中,泉岗辉白被评为一类名茶。1991年,泉岗辉白茶、桂岩雾尖茶被评为省一类名茶。泉岗辉白连续三届荣获省一类名茶,被授予省名茶证书。是年,舜皇云尖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名茶新秀。1995年,在全省第十届名茶评比会上,桂岩雾尖获省一类名茶。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桂岩雾尖获金奖、泉岗辉白获银奖。是年,舜皇云尖在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6年,在绍兴市名优茶评比展示会上,幸福银针、金庭毛峰、湖尚院龙井被评为绍兴市二类名茶。1997年,在绍兴市名茶评比会上,湖尚院龙井被评为绍兴市一类名茶。在全省第十二届名茶评比中,北漳镇麦饭石龙井茶被评为省一类名茶,崇仁镇岭头龙井被评为省二类名茶。1998年,舜皇云尖、幸福银针被评为中国国际名茶;并被评为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1999年,在全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越乡龙井、幸福银针、金钟茶获省一类名茶,桂岩雾尖获省二类名茶,泉岗辉白、金钟茶获浙江省名茶证书。叶峰牌明心茶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银奖。越乡龙井被’99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农博会名牌产品。2000年,越乡龙井、越乡十姐妹、叶峰牌明心茶获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银奖。2001年,越乡龙井、桂岩雾尖获省一类名茶和省名茶证书;同年越乡龙井获浙江省精品名茶展金奖。2002年,越乡龙井、幸福银针、天然春尖、野山牌龙井获中国精品名茶展金奖。是年,越乡龙井获第二届济南国际茶博会铜奖,野山牌龙井获优质茶奖。

  市内评比 19865月,举行全县名茶评比会议,金钟茶、西白毛尖、嶀山茶、金庭毛峰、前岗辉白、真如辉白获奖。19885月,奖山龙井、白马尖、泉岗辉白获一等奖。19896月,桂岩龙井、金钟茶、泉岗辉白获一等奖。19905月,各区农技站选送15只名茶参与评比。经专家对色、香、味、形、叶底等项目的综合评定,湖尚院龙井、应桂岩龙井、舜皇云尖、金庭毛峰、白马尖、泉岗辉白被评为县一类名茶。19925月,19只名优茶参加评比,按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综合评定,民胜桂岩雾尖、奖山龙井、升高尖山茶、金庭毛峰、竹溪毛峰、泉岗辉白被评为上等名茶;绿溪乡张坑龙井、和平乡高山龙井、谷来镇湖尚院龙井、福源乡外大山龙井、长乐镇小昆村西白毛尖、镇基乡宣家岗毛峰、长乐镇大昆瑠王七仙黄芽被评为优质名茶。19935月,各地选送15只名优茶参加评比。经专家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定,谷来镇相牢固村的仙尖雾茗、谷来镇湖尚院龙井、金庭羲之毛峰、金庭碧螺春被评为县级上等名茶;绿溪乡张坑龙井、下王镇双桥龙井、北漳镇麦饭石龙井、北漳镇麦饭石毛峰、王院乡西山培辉白茶、竹溪观音雾尖被评为县级优质名茶。19945月,12个茶样参加评比。经省、绍兴市、县专家评定,里南乡奖山龙井、石璜镇宣家岗毛峰、北漳镇张婆坞龙井、谷来镇姚家庄辉白被评为县级优质茶。19955月,举办全县名优茶评比活动。崇仁镇桂岩雾尖、仙岩镇幸福龙井、谷来镇白马岭辉白、长乐镇东白七仙茶、谷来镇湖尚院龙井、下王镇泉岗辉白、黄泽金钟茶被评为县一类名茶。19975月,举办全市名茶评比活动。里南乡奖山龙井、仙岩镇舜皇云尖、北漳麦饭石龙井、谷来镇湖尚院龙井、石璜镇宣家岗毛峰、仙岩幸福银针(机制)、谷来镇白马岭辉白、浦口寅初茶(机制)被评为市一类名茶。19995月,举行全市名茶评比活动,各乡镇选送28个名茶参加评比。经色、香、味、形、叶底等项目综合评定,里南乡奖山龙井、越乡茶业有限公司越乡龙井、三界镇嶀山云雾,石璜镇宣家岗毛峰被评为市一类名茶。20014月,举行全市斗茶会。各乡镇、街道选送龙井、辉白等名茶23个参与斗茶。经专家评定,长乐镇天茗银剑、仙岩镇舜皇云尖、越乡茶业有限公司越乡龙井、崇仁镇桂岩雾尖、谷来镇山岚辉白、仙岩镇幸福银针获金奖。

  第三节茶叶机械

  茶园耕作管理机械

  1987年嵊县茶场从安徽引进修剪机,2002年全市拥有5台。1989年,嵊县茶场从嘉善引进中耕机,2002年全市拥有5台。1991年嵊县林业局从日本引进采茶机12台,2002年全市拥有179台。单人采茶机每人每天可采200公斤左右,工效提高7倍,双人采茶机每人每天可采400公斤左右,工效提高13倍以上。是年,嵊县林业局从日本引进修剪机,2002年全市拥有92台。1992年嵊县茶场引进东方红18型弥雾机7台,2002年全市拥有45台。

  茶叶初制机械

  19862002年,珠茶加工机械主要有浙江省嵊州市茶叶机械厂生产的“天坛”牌6CC-84型珠茶炒干机和6CR-55A自动加压揉捻机。“天坛”牌6CR-55A自动加压揉捻机在19851989年连续获浙江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2002年,有生产珠茶炒干机茶机厂十余家。

  名优茶加工机械

  1996年,嵊州市叶峰茶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6CM43型针扁茶两用炒制机,获国家专利和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研制成功炭热控温针扁茶两用机,2000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绍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炒茶与手工相比,降低劳动强度,工效提高510倍,1台五槽多功能名优茶机日产龙井茶1520公斤。2002年,有生产针扁茶两用炒制机企业30余家。

  蒸青茶加工机械

  2002年,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引进日本整套蒸青茶生产线,包括蒸青机、粗揉机、中揉机、精揉机等茶叶加工机械。

  越乡茶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258-2000)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95发布,2000101实施。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嵊州市技术监督局、嵊州市林业局起草。分苗木、栽培管理、采摘与加工、商品茶4个部分。旨在名茶生产迅速发展情况下茶叶生产有据可循,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和茶叶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标准规定基地建设、茶园规划、苗木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采制及成品茶等内容,为全市第一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泉岗辉白茶

  嵊州市地方标准(DB330683/006-1999)由嵊州市技术监督局1999412发布实施。由嵊州市技术监督局、林业局负责起草。泉岗辉白茶产于下王镇前冈村,在清末被认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工艺过程代代相传,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加工工艺和外形内质品质要求。标准分苗木、栽培技术、鲜叶与加工、商品茶4个部分,系统地规定泉岗辉白茶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操作性强。标准编制与实施,提高质量和信誉,促进泉岗辉白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全市第一个农业地方标准。

  无公害茶叶

  嵊州市地方标准(DB330683/018-2002)。嵊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121发布,200311实施。标准由嵊州市林业局起草。分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茶叶产品质量标准3个部分。标准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关注,推崇有机农业、安全农业、绿色农业的前提下制订的。

  另外,越乡茶业有限公司、天然茶业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

  第五章茶文化

  第一节茶馆

  嵊县解放后,县城有东门外和百步街茶馆。进入21世纪后,新一代茶馆、茶楼、茶庄、茶室陆续开张,至2002年市区有各类茶楼(室)近30家。

  嵊州市越乡茶楼

  始建于20003月,位于花鸟市场西侧。临剡湖而建,极具江南园林建筑特色。茶楼下层为大厅,中、上层为包厢,总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为市内规模最大茶馆。馆内装修典雅,仿红木桌椅古色古香,雅洁安静,四壁挂有名人字画,突出茶圣陆羽“和”、“谦”、“静”、“雅”茶文化内涵。服务小姐经过专业培训,擅长表演茶道。茶楼内汇集全国各地几十种高档名茶,供茶客选择,同时还提供多种特色风味小吃。

  嵊州市览景茶馆

  1999年开业,位于嵊州市国际大酒店24层,全玻璃结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室内装修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茶馆分为大厅和包厢,大厅内桌椅由竹子、绞藤制成,包厢采用日式布置,体现异国风情。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茶文化气息,精湛的茶艺表演吸引无数茶客。茶客们一边聊天,一边俯瞰剡城美景,使人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茶馆集品茗、观光、娱乐于一体,为市旅游热点之一。

  嵊州市紫艺阁茶馆

  建于1999年,是较早开设的一家专业茶馆,位于嵊州大道130号三楼,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茶馆分包厢、大厅,可容纳百余人。装修风格体现江南古典特色。馆内明窗净几,墙上挂有名人字画,富有浓郁的茶文化气息。茶馆内茶品从凤凰单枞到普通绿茶、红茶俱全,丰俭由人。2000年被评为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新世纪名店。

  嵊州市心之梦茶楼

  20028月开业,位于官河直路215218号二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集品茶、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茶馆分大厅、包厢,绿色植物点缀其内,有回归大自然之感。备有陶瓷、紫砂壶、盖碗、功夫茶具等不同档次茶具,常年供应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台湾冻顶乌龙茶、铁观音、云南普洱茶、蒙顶黄芽、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祁门红茶、滇红茶、白牡丹等多种名茶,同时提供咖啡、果茶等。

  此外,在市区较有名的还有金三角茶楼、福临茶楼、剡湖茶楼、湖畔居茶楼、捷高楼茶庄、鹿山公园茶室等。

  第二节茶艺茶道

  1985年前,普通家庭备有少量珠茶,常用金属罐密封贮藏。泡茶用具主要有瓷杯、紫砂壶、瓦壶、茶缸、盖茶碗。泡茶用水大致有自来水、溪水、地下水等,有时在茶中加入白糖,增加口感。

  19861997年,龙井、辉白、毛峰等名优茶开发,茶类日趋丰富。老百姓逐渐由单一喝珠茶转向喝辉白、龙井、毛峰。同时讲究泡茶器具,家中配有陶土、瓷器、玻璃等成套茶具,喝茶爱好者往往拥有一把工艺精美的紫砂茶壶。

  1998年起,由于名茶迅猛发展,名优茶由较高价位降为可被大众承受的适中价位,大多数家庭用辉白、龙井茶替代原先珠茶,还有部分家庭备有乌龙茶、红茶、花茶。由于桶装水出现,泡茶用水亦有改变,城镇家庭条件较好的用矿泉水、纯净水泡茶。喝茶场所也不仅仅限于家、单位,开始上茶馆喝茶。市区大街小巷茶馆星罗棋布,较大规模茶楼服务小姐均会表演茶艺、茶道,娴熟泡茶方法。泡茶方法主要有功夫茶冲泡和绿茶冲泡。功夫茶冲泡品饮分赏茶、温壶、置茶、洗茶、冲茶、浇壶、炀杯、运壶、斟茶、品茶等程序;绿茶冲泡品饮程序较为简单,分选具、观茶、泡茶、赏茶、品茶等。茶客们一边品香茗,一边看茶道,其乐融融,茶馆正成为人们饮茶消渴、休闲娱乐、问讯叙谊场所。

  1999年来多次举行茶艺、茶道的培训和演出。19993月,嵊州市艺校彩排采茶舞。20025月,浙江大学茶学系朱晓玲老师到嵊州培训越乡茶道,嵊州市艺校、越乡茶楼分别派员参加培训。是月,在中国杭州国际精品名茶博览会上,市艺校茶艺表演队表演采茶舞、越乡茶道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越剧折子戏。在中国济南国际茶博览会期间,市艺校茶艺表演队在泉城广场表演采茶舞、越乡茶道、越剧折子戏,获第二届济南国际茶博览会茶艺、茶道表演特等奖。

  第三节民间茶文化

  嵊州茶农在长期种茶生产中,创造出积淀丰厚的民间茶文化。至今,尚存和流传着许多与茶有关的地名、谚语俗语、歌谣及风习。

  因茶叶长势茂盛、适宜栽茶、或先祖以种茶为业、或向行人供茶水的地方,常以“茶”命名。这类村、地名有:茶坊、茶坊庄、茶园头、茶亭岗、茶草湾、茶培、茶家坂、茶道坑、茗坞等。

  与茶有关谚语、俗语有“头茶勿采,二茶勿发”、“春茶过立夏,一日长寸把”、“早采三日是宝,迟采三日是草”、“春茶老了全是肉,秋茶老了一棚壳”、“若要茶叶好,冬天穿棉袄”等,是对种茶经验的概括。还有“三餐茶饭”、“烧茶煮饭”、“粗茶淡饭”、“茶饭不思”等熟语,把“茶”置于“饭”前,显示饮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早期越剧生活小戏中有一出《拣茶叶》;按城镇茶店状况创作的《茶坊赋子》里有“绿茶祁红加旗枪”的说法。甘霖镇马塘村《金氏宗谱》有首题为《桐冈茶唱》七言律诗:“谁说桐冈竟树桐,新茶郁勃向春风。山童一曲枝还密,邻女微吟叶正丛。指甲和烟归夜捣,肺尘尽洗出灵通。歌声上下行相答,合似霓裳同不同?”描写山童邻女在桐青茶绿的桐冈上边采边唱、连夜制茶、茶香沁人肺腑动人景象。

  民间饮茶风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称品茶为喝茶,习惯大把茶叶,大碗泡茶,大口喝下,追求茶味正,喝得酣畅、痛快。不讲究茶具、茶礼。旧时农户均备有上釉陶器茶瓶,口大嘴小肚凸,容量大,便于携带至田间地头。客至可不留吃饭,而不能不泡茶,并以“出泡茶”为敬。客一上门,急忙洗杯刷碗,放上茶叶,待水开即时冲泡后,用左手或双手端上,放客人右边。用有柄茶杯时,将杯柄放于客人顺手面,让客人取茶方便。每逢正月初或贵客、新女婿头次上门,须泡糖茶待客。先人深知茶叶是大自然赐给的生存之本,在祭天神、山公山母时,常以茶叶作祭礼敬之。茶礼简朴,实含深情,表现出茶叶产地人们质朴本性。随茶叶生产发展和时代变迁,民间饮茶观念和风俗发生变化,从大口喝茶到开始品茶,从满足粗茶到讲究品牌,从不重视消费到追求享受,在民间茶文化方面亦有很大发展和提高。

  嵊州市茶业协会

  成立于19999月,由境内从事茶叶及茶叶相关生产、加工、流通的法人与自然人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受市林业局、市科协及省、绍兴市茶叶学会指导。旨在增强行业内部联合,促进茶叶产业化进程,振兴嵊州茶叶经济。首批会员由15家团体会员和110名个人会员组成。

  浙江省珠茶商会

  成立于20013月,由省境内珠茶产地从事珠茶生产、加工及流通法人和自然人自发结成的地方性行业组织,受省茶叶产业协会指导。旨在增强行业内部联合,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推动行业整体发展。商会首届理事会由22家成员单位组成,浙江省三界茶厂、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8家企业名列其中。商会住所设在浙江省三界茶厂。

  城关镇茶叶产业协会

  成立于200012月,由城关镇范围内茶园承包大户、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及镇政府有关领导组成,受嵊州市茶业协会业务指导和镇委、镇政府组织领导。旨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促进全镇茶叶经济效益提升。协会首批会员由22家团体会员和38名个人会员组成。200112月城关镇撤销后,协会成员发生变化,公司、基地和农户间合作方式依然存在。

  西景山有机茶协会

  成立于20003月,由里南乡里西景山、外西景山从事有机茶生产的茶农组成,受嵊州市茶业协会业务指导。旨在协调茶农之间关系,促进里外西景山有机茶发展。协会首批会员由400名个人会员组成。

  荷岭无公害茶协会

  成立于20025月,由通源乡荷岭村从事无公害茶生产的茶农组成,受嵊州市茶业协会业务指导。旨在协调茶农之间关系,促进无公害茶生产的健康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协会首批会员由106名个人会员组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