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市县志书 >> 嵊州市志(1986-2002)
第十三编 中国共产党

发布日期:2014-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党的市代表大会、党的市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全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对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实行全面领导。19862002年召开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次中共嵊州市(县)代表大会和44次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及354次市委常委(含扩大)会议。

  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主管全市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专门机关。19934月与监察局合署办公,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职能。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纪委),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纪委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自19861月至200212月,经历了19874月、19903月、19933月、19982月的4次换届选举。

  第一章中共嵊州市委员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

  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嵊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742224日召开。出席代表380人,代表全县25485名党员。列席24人,特邀代表5人。听取和审议六届县委题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努力把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工作报告、中共嵊县纪律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确定今后3年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强化农业基础,突出工业重点,狠抓流通环节;加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特别是在当前,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党的领导,花大力气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选举产生中共嵊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31人,候补委员5人,中共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人。

  中国共产党嵊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032729日召开。出席代表373人,代表全县27747名党员。列席79人,特邀代表14人。听取和审议七届县委题为《团结务实、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推进我县社会主义事业》的工作报告、中共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确定今后3年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选举产生中共嵊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9人,候补委员3人,中共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人。

  中国共产党嵊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332628日召开。出席代表379人,代表全县29416名党员。列席70人,特邀代表11人。听取和审议通过八届县委题为《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步伐,奋力攀登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台阶》的工作报告、中共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确定今后5年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扩大改革开放领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快经济开放步伐,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突破常规工作方法,奋力攀登嵊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台阶。努力争取在“八五”期间实现撤县设市,争取1995年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目标。选举产生中共嵊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3人,中共嵊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人。

  中国共产党嵊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9822225日召开。出席代表394人,代表全市33480名党员,列席77人。听取和审议九届市委题为《肩负历史重任、抓住发展机遇、把嵊州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工作报告、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确定今后5年工作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突破重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努力把嵊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选举产生中共嵊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5人,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5人。

  代表会议

  1989422,县委召开中共嵊县党员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出席中共绍兴市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35名。

  1994528,县委召开中共嵊县党员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出席中共绍兴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51名。

  199955,市委召开中共嵊州市党员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出席中共绍兴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52名。 

  附:出席中共浙江省代表大会代表

  嵊县出席中共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罗鉴宇 陈尔庄 周云祥 郑良法 

    吴凤英() 王银飞()

  嵊县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罗国钿 朱钦苗 骆苏芸() 张大毛

  嵊州市出席中共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楼志浪 朱钦苗 金昌进 吴 政 柳国恩嵊州市出席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谭志桂 杨文孝 梁富铨 葛南尧

  第二节全体会议

  第六届委员会(1984.61987.4)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5次;第七届委员会(1987.41990.3)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9次;第八届委员会(1990.31993.3)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0次;第九届委员会(1993.31998.2)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1次;第十届委员会(1998.22003.2)先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13次。

  第六届县委

  198748,召开六届五次全体会议。讨论中共嵊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县纪委工作报告及决定党代会召开的日期。

  第七届县委

  1987424,召开七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9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并通过《关于加强党内团结,切实转变作风的决定》。

  198828,召开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回顾总结1987年工作,确定1988年目标和任务。82930日,召开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分析连续遭受3次特大自然灾害情况,总结抗灾救灾工作经验,以抗灾救灾为中心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111719日,召开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讨论确定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以及1989年经济工作发展路子。

  1989418,召开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嵊县出席中共绍兴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名单。77,召开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和邓小平的3次重要讲话,部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工作,并作出《廉政建设抓好十件事的决定》。925,召开七届七次(扩大)会议。通报 9·16洪涝灾情,就灾后做好恢复生产工作提出要求。122728日,召开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学习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就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作了讨论。

  1990312,召开七届九次全体会议。决定中共嵊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日期,重点酝酿讨论并原则通过下届县委、县纪委候选人建议名单。

  第八届县委

  1990329,召开八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9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330,召开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切实转变作风八条措施,并制定《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决定》。817,召开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分析上半年政治、经济形势,明确下半年的工作任务,继续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努力完成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

  1991189日,召开八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1991年工作要点》。确定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政治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稳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71617日,召开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通过《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的决定》。

  19921710日,召开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和省委、绍兴市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991年工作,部署1992年工作任务;讨论通过《1992年工作要点》。41,召开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酝酿浙江省出席中共十四大代表候选人的初步人选。513,召开八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报省政府批准的嵊县撤区、扩镇、并乡方案。61314日,召开八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通过《关于加快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经济效益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发展经济贡献奖的规定》等。122728日,召开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回顾总结分析形势,研究经济工作,部署换届选举工作,讨论通过《1993年全县经济工作要点》。

  第九届市(县)委

  1993329,召开九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0名,书记1名,副书记2名。101315日,召开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问题,部署农村十四大精神再教育工作。1227,召开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1993年工作,确定1994年经济工作目标。

  1994112326日,召开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讨论确定199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举措和政策,部署1995年主要工作。

  199612931日,召开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研究 “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安排1996年工作任务。958日,召开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审议《嵊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草案)》(1996年~2000年)和《嵊州市党的建设规划(草案)》(19962000年)。

  1997120,召开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1996年工作,部署1997年任务。47,召开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酝酿和圈选浙江省出席党的十五大代表候选人。813,召开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112224日,召开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部署当前工作。

  19981910日,召开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997年工作,部署研究1998年任务。

  第十届市委

  1998225,召开十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11名,书记1名,副书记3名。715,召开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落实下半年任务。

  1999156日,召开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1998年工作,部署落实1999年的任务。330,召开十届四次全体会议。酝酿和圈选嵊州市出席中共绍兴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讨论通过关于召开党员代表会议的决定。730,召开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落实绍兴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重点研究经济工作。

  2000167日,召开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三次扩大会议精神,总结1999年工作,部署2000年任务。816,召开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省委十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回顾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通过《中共嵊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决定》。

  200111314日,召开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绍兴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0年工作,研究部署2001年任务。通过《中共嵊州市委关于制定〈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711,召开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

  2002110,召开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绍兴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1年工作,研究部署2002年任务。审议通过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812,召开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5·31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绍兴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主要任务。1217,召开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召开中共嵊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有关事项的决议。

  第三节常委会议

  中国共产党嵊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按照上级党委及市党代会、全委会议决定和要求,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定、指示,结合实际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和部署。审议市政府提出的贯彻上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及有关重大事项;听取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工作汇报,听取下级党组织的工作汇报;讨论需要市委提出的人事安排,决定市管干部的任免和纪律处分;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19862002年,召开常委会议354次,其中常委扩大会议115次。常委会议根据需要召开,一般每月两次,会议由书记主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常委会建立会议制度和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委和绍兴市委文件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工作汇报,从实际出发作出科学的决定和部署,通过发文或召开有关负责人会议,贯彻实施。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对分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检查督促,保证任务完成。

  第四节 工作机构

  市(县)委工作机构

  1986年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村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党校、老干部局、机关党委(县直属企业党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967月进行机构改革,市委工作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机关党委(县直属企业党委)、党校、嵊州报社、老干部局、档案局和党史研究室。

  200112月又进行机构改革,市委工作机构又作调整,200212月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直属单位有:党校、老干部局、嵊州日报社、档案局、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

  市(县)委办公室 是市委办理日常工作的机构。19916月,成立县保密局,同县委保密办公室一套班子。19967月,市委办公室挂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牌子;同月,信访办公室为市委办公室内设机构,挂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牌子,市档案局(档案馆)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市委办公室管理单位。200112月,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市政府议事机构。2002年,市委办公室内设8个科和保密局、市委报导组、信访办公室(局)。

  市委组织部 19967月,市委老干部局由组织部管理。2002年组织部内设5个科室和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市委宣传部 2002年内设5个科室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19967月,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划入,为内设机构,挂市政府侨务办公室牌子。2002年内设5个科室。

  市委政法委员会 198812月,改为政法领导小组,19905月又改为现名。

  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112月建立,并挂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

  中共嵊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19973月,由市级机关党委、市属企业党委(19844月建立)改称。

  县委农村工作部 19877月,改为县农业委员会,列入政府序列。

  市委党校 20025月,嵊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并入。

  市委老干部局 19967月,由市委组织部管理。

  市档案局 19907月建立档案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属政府管理档案机构,与档案馆合署办公。19967月,为市委办公室管理。200112月,升格为相似正科级、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嵊州日报社 19932月,由《嵊县农技报》更名为《嵊县经济报》,由专业报升为县委机关报,为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199512月改为嵊州报社,19987月,更名为嵊州日报社。

  市委党史研究室 199111月地方志办公室并入,199512月,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改称市委党史研究室,19967月为市委办公室直属相似副科级事业单位。

  区 委

  1986年设有中共临城、甘霖、长乐、崇仁、黄泽、三界、上东、里东、南山、北山和石璜区委员会,为县委派出机构。对所属乡镇党委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区委一般设书记、副书记和组织、宣传、武装等委员,19925月撤销。

  第二章中共嵊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内设机构

  19861月,纪委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纪检科、审理科、信访科。19907月科改为室,室主任配副局()级干部。内设办公室、教育室、案件检查室、案件审理室、信访室。监察局于19883月建立,设办公室、监察科、审理科;19894月,县政府设监察举报站。

  19934月,纪委监察局内设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教育调研室、执法监察室、信访室(市政府行政监察举报站)1997年增设党风廉政建设室,纪检监察室分为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至2002年底设办公室、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案件审理室、教育调研室、执法监察室、信访室和党风廉政建设室。

  19943月、19966月、20015月,市委、市政府相继成立反腐败联席会议办公室、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和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中心,市纪委、监察局承担日常工作。

  基层纪检组织

  市(县)属单位纪检组织 19836月,县委决定县直属机关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部门设纪检组。199012月,县委任命县级机关20个部门的纪检员。2002年建立纪委的有市直属机关工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经济贸易局、教育体育局、公安局、财政(地税)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水电局、农业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卫生局、粮食局纪委和市建筑业管理局、商业局、供销社联合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浦口)管委会纪委。驻嵊机构中的市人民银行、国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邮政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供电局、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纪委(纪检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纪检干部。

  区乡镇纪检组织 19874月区、乡镇配备纪检干部,区委成立案件审理小组。1991年组建11个区纪工委和14个建制镇纪委。19925月,28个乡镇都建立纪委,配备专职纪检干部42名,兼职纪检干部13名,建立案件审理小组。2002年,11个镇、6个乡和4个街道设有纪委。

  第二节 党风廉政教育

  党课教育

  1986年,结合分批全面整党,开展以党的宗旨和理想、党的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党课教育。1987年,建立3个教育点,由6名纪委常委定点负责联系。1988年,开展机关作风动态专题调查,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教育。1989年,纪委领导给党员干部上党课。19901991年,集中时间对党员进行纪律条规教育,受教育面达89%6800多名党员参加党纪知识考试。

  1996年组织15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全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和知识竞赛活动。2000年,配合市委对全市领导干部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核心内容的党性党风专题教育。

  2001年后,结合“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以“勤政、廉政、优政”为主题的从政道德教育,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从政道德建设大讨论,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市委党校学习教育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培训。结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把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列入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容之中。1999年、2002年的两次换届后新村级班子成员培训班上,市纪委领导分别对党员干部上干部廉政建设课,授课达66期次。还到乡镇、部门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党课。

  电化教育

  据统计,19871989年,组织放映《悬崖》、《警戒》、《沉溺》等党风党纪教育录像片223场,受教育党员、干部达32760人次。19901992年,组织播放《余铁民等几个案件》、《船案》、《越轨行动》等40余部党风党纪录像片420场,受教育党员、干部31000余人次。1993年以绍兴市纪委拍摄电教片《大浪淘沙》为教材,开展勤政廉政电化教育活动,共播放123场,受教育党员、干部4200余人次。19931997年,有组织观看党风廉政电化教育片的党员干部累计有十余万人次。19982002年,乡镇、街道和部门播放电化教育专题片1560场,党员干部从中接受教育有609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教育书籍77种、7780册。

  典型教育

  1987年,转发绍兴市纪委关于“何伯根、傅保福倒卖珍珠案”和“九名优秀共产党员、能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教训”两个解剖材料教育。1989年,针对党员赌博和党政干部“三违”(违法、违纪、违章)建私房等倾向性问题,发出两个通报。对个别干部因砍伐百年风景树的违纪行为,在电视上予以曝光批评。1990年,向绍兴市纪委报送3个党内违纪的典型案例,刊录在绍兴市纪委编写的党纪教材《大潮下的暗流》中,作为党课教材。19901992年,先后总结30多个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宣扬;又注意剖析典型案例,共编发9起案例通报全县。1996年,整理撰写各条战线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事迹,编印《清风集》,作为党风廉政教育教材。1997年,举办“清风杯”演讲比赛,组织廉政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有50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省反腐败斗争成果展览。1998年“七一”前夕,总结5位先进典型拍摄成电视专题片《正气歌》,在市电视台播放。2000年开展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净干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市四套班子成员及副局()级以上600余名领导干部现场观看决赛。7月,举办反腐倡廉漫画展,1500多名干部观看画展,9月,又组织副局级以上干部举行《生死抉择》电影首映式。2001年初,汇编成15个典型案例的《警示录》,作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读本。同年11月,安排为期5天的浙江省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展览,参观者3450人次。20021月分别从部分领导干部硬笔书法比赛获奖作品和从政道德建设论文中,挑选编印成《嵊州市反腐倡廉硬笔书法作品选》。7月,开展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大讨论活动,汇编了《嵊州市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论文集》。

  新闻媒体教育

  19985月,《嵊州日报》开辟剡溪廉风、市电台开办廉政之声、市电视台开办新闻视点等专题节目。同时,进行一把手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系列、行风建设系列、推行阳光工程系列等在《嵊州日报》宣传报导。20013月起,认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剖析典型案例,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第三节廉政措施

  专项治理

  1989年,清理出94名党政干部低价购买99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补缴差价款2.9万余元。19901992年,专项治理党政干部“三违”建私房,对53人明显“三违”建私房的干部按规定作出处理。19943月以来,先后3次对通过旅游渠道公费出国()问题进行清理,153人次补缴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36.75万元。19958月至19977月,按照省反腐败联席会议统一部署,开展对党政干部违反房改政策的专项清理工作,纠正564名干部在住房方面存在的问题,补缴各类房款148万余元,退出多占或多购住房45套。19971999年,清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乘坐小汽车,处理党政机关超标准小汽车17辆,清退违反规定使用军警、外籍车牌照15副,对配备小汽车实行编制管理。19975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取消压缩庆典和检查评比活动。1999年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费安装和购置的733部住宅电话、612部移动电话,除特殊岗位保留的移动电话外,全部折价转让,回收资金55.1万元。2000年对领导干部住宅电话费一律采用专用卡结算,实行限额使用。2001年实行电话费补贴,把按规定用公费配备的特殊岗位移动电话,折价处理给持机者个人,严格规定一律不得用公费安装住宅电话和购置移动电话、传呼机等。2002年,开展领导干部违反住房规定专项清理,全市共核查领导干部549人,并把副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情况纳入廉政档案。

  建章立制

  1990年,县委制定《关于建立工作报告制度的决定》,规定各乡镇、部门党组织,每月定期向县委报告工作。1994年县委制定《关于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凡建房、购房,子女安排工作、升学,收受礼品,购置贵重物品等10类重大事项为报告内容。1995年,县委制定《关于重申领导干部调动工作时必须移交公用财物的通知》。1996年,市委相继作出《关于建立对信访反映领导干部实行谈话限改制度的决定》、《关于市级机关、乡镇领导干部任职审计制度》、《关于全市党政干部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实施意见》。1997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严格财政纪律的若干规定》。1998年,市委制定《关于加强市级机关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通知》。1999年,制定《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职责》,其中规定市委常委、副市长每年对分管(或联系)乡镇、街道、部门党组织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一次谈心谈话。2000年,实行领导干部诫勉制度,通过敲警钟等形式,达到教育和挽救干部的目的。2001年起,实行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廉政专题谈话制度。2002年,市委发布《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

  廉政监督

  1998年,市委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工作,逐项分解到市委常委、副市长和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市级领导干部,并明确分项工作的牵头部门。乡镇和部门也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1999年实施《嵊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市委、市政府把廉政建设纳入乡镇和部门综合考核,逐年健全完善考核细则,增加刚性,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以及个人廉洁自律存在严重问题的,在年终评比时实行“一票否决”。至2002年,已对8个乡镇、6个部门的年终评比,实行“一票否决”。1999年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工作制度。20006月,组建市巡视办公室,聘请党风廉政巡视员,实行包片联系制,确定联系乡镇和部门,采取定期督查、经常巡查、专题调查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2000年底按照述、评、议、查方式开始实行领导干部述廉评廉制度。是年,有511名领导干部进行述廉,5200多名基层干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评廉,有473名述廉对象接受群众评议。2001年,市纪委在试点基础上推行廉政承诺公示制度。各乡镇、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结合各自岗位的特点作出廉政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年起,有31名市级领导就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职责和个人廉洁自律,在承诺书上签名,作出廉政承诺。至2002年,初步形成年初有承诺、年中有巡查、年终有评价的党风廉政工作监督机制,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渗透到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

  1998年,在28个乡镇、34个市级机关部门推行政务公开制度。1999年,先后在乡镇和政府部门推行财务公开报告制度。8月,推行企业厂务公开。20009月,90家企业的厂务公开通过检查验收。1999年,市政府制定《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办法》,规定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都须进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012月,组建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公开办事程序。对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存在党风廉政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预算外资金,从20011月起,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节执纪办案

  19862002年,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13672件次,其中属纪检监察业务的11171件次。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重要信息1276件,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案源线索1544条;自办、督办、协办信访案件7658件;被诫勉谈话、发信访通知书504人;处理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486件。

  案件查处

  1986年,重点查处以贪污、受贿为主的经济案件和腐化堕落及赌博错误。查处党员违纪案件86件,有85人受到党纪处分。

  19871989年,重点查处破坏经济秩序、侵犯国家集体利益、贪污受贿、弄权勒索、严重以权谋私的案件。查处党员违纪案件107件,其中县纪委直接立案查处24件,处分党员99人,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26人。

  19901992年,查处重点是贪污受贿经济案件;参与赌博、嫖娼等影响社会风气的案件;具有行业特点的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党员违纪案件132件,处分党员147人,其中党员干部78人,占53%。受处分党员中,因贪污受贿等经济问题受处分的党员75人,占51%;参与赌博、嫖娼等问题受处分的党员37人,占25%;利用行业特点违法违纪问题受处分党员18人,占12%。其中,1990年查处一乡长参与赌博案,1991年查处一派出所民警参与赌博案,均受党纪处分。

  19931997年,以查办“三机关一部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着重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方面的案件。查处党员违纪违法案件328件,处分党员干部317人,其中万元以上大案52件,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42件,受到撤职以上重处分165人,党内严重警告、警告152人。因经济问题受到处分146人,占44.5%;因赌博错误受到处分81人,占24.7%;因腐化堕落受到处分38人,占11.6%。其中,1993年查处一乡人武部长非法搜查案;1995年查处县政法委原副书记生活腐化堕落案;1996年查处土管局原局长收受贿赂案。

  19982002年,坚持以查办“三机关一部门”和乡科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着重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以权谋私以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96件,其中贪污、贿赂等经济案件202件,万元以上经济案件108(10万以上的10),涉及乡科级干部62人;处分党员干部590人,其中开除党籍13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1人;其他受撤职以上处分的70人,严重警告、警告的385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700余万元。其中,1997年查办市委党校原正、副校长受贿案;1998年查处市电影公司原经理等人的受贿案,追缴赃款112万元;1999年查处一工程承包人行贿案涉及乡科级干部5人,2人被开除党籍,1人被开除公职,5人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查处卫生系统一医院院长等人收受巨额医药回扣案,涉案15人,违纪金额20余万元;2000年查处某局原局长和某医院长受贿案,涉及金额32余万元;2001年查处一村党支部书记受贿10.5万元、挪用50余万元被判刑20年,市纪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通报。

  案件审理

  19862002年,案件审理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方针,实行查、审分开。共审理违纪案件1208件次,做到事实清,处理准,保证办案质量。对1950年至1988年处理的2891件违纪案件进行全面复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14人改变处分,恢复党籍8人。

  第五节纠风治乱

  清理和治乱

  19861989年,清理整顿公司59家及党政机关办的企业8家,办理急速上升的信访案件及相关干部的核查处理。

  19901992年,清理和整顿20个部门的统一着装,取消超范围和擅自着装690人的统一服装和标志,追缴服装工料费折价款16万余元;对全县乡镇公用摩托车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对在撤扩并期间低价拍卖和车随人走的公用摩托车作退款、收回和限期移交处理;对6个乡镇的招待费用进行监督检查。

  19931997年,对公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撤除不符合规定设立的全部站卡。对按规定允许继续保留的站,督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依法执勤执罚。开展农村财务全面清理,清出各种应收款1650余万元,收回1400余万元,查处违纪党员干部17名。

  19982002年,在企业中实施缴费登记卡制度,对向企业乱摊派、乱拉赞助、乱罚款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减轻企业负担;建立规范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开展农民负担大检查,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收费85项,减轻农民负担5300多万元;20006月起,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狠刹医药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清退各种乱收费250余万元,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对政法机关从事经商活动专项清理,政法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

  行风建设

  1995年以来,先后在卫生、电力、公安、财政(地税)、国税、工商、邮政、电信、金融、城建、交通、土管、教育、技监、环保、劳动、民政、旅游等行业部门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促进行风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

  2002年止,累计聘请行风监督员952名,设立行风监督热线电话182个、行风投诉评议信箱278个,有的部门还开通行风网上投诉电子信箱,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的群众监督机制和行业自评、行风监督员评议、社会问卷评议、集中评议的行风考核评价机制。群众对行风满意率不断提高,199548%199657.3%199770.81%199876.2%199983.4%200080.07%200186.77%200296.71%

  第六节行政监察

  198819934月,开展涉外经济合同清查工作。摸清县行政监察对象为523个单位、1967人。1989年,组建监察网络,在县政府、计经委等11个部门建立监察室,在19个部门、11个区和城关镇确定监察员。19913月,在65个乡镇任命监察干部(兼职)。19925月,28个乡镇重新确定监察干部(兼职)。对蚕茧收购组织两次专题检查,对违反蚕茧收购政策的单位作通报批评;开展农用计划化肥、计划柴油分配监督检查和民政经费使用管理执法监察;对49个政府部门和乡镇的廉政制度制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到15个村、30所学校、23个已建在建工程进行检查,对义务教育集资款使用管理作跟踪调查,基本摸清15个乡镇的义务教育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查明新昌长诏水库移民山林承包款10万元的来龙去脉,收回全部资金。

  1993年后,对涉农资金、国债资金、四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对建设工程项目、乡镇财务制度、“一区六园”投资环境等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对工商、建设、国土资源局等17个部门和单位在审批工业技改等项目中的办事效率实施效能监察;制定《关于严肃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纪律的意见》,查处阻挠妨碍拆违工作顺利开展、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件,发挥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中心作用,办理各类投诉36件。

 

  第三章组织建设

  第一节 党  员

  发展党员

  1986年初有党员23836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47名,占17%,初中以下19789,占83%45岁以下中青年12863名,占54%46岁以上10973名,占46%;女党员2383名,占10%。针对当时党员队伍存在“三多”(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能力弱的多)“三少”(青年少、妇女少、骨干少)现象,19861987年,县委要求大胆大量吸收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入党。1986年发展党员1232名,19871053名。1988年,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533名。1990年,重新明确和恢复入党对象须经12年考察期和入党前必须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短期培训的规定,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发展党员460名。

  1992年以后,各类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给党员发展工作带来新情况。1995年,市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的意见》,对改制后企业党的工作作详细的规定。1999年,市委发出《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抓好职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无党员企业和无党组织企业中发展党员,2000年发展党员1400多名,2002年达3528名,其中任中层以上领导669名,有中级以上职称277名。逐步改变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少,党的工作薄弱的状况。

  19862002年,发展党员13816名,党员总数达36665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占总数38.5%4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占43%,女党员占总数13.7%。党员队伍结构有很大改进。

  教育和管理

  整党与建卡 19856月至198612月,按照中央“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要求,开展全面整党。对2041个党支部,2.3万名党员分3批进行。整党中,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合格党员的教育,进行党员重新登记,有26名不予登记,开除党籍6名,留党察看13名,受撤职以下处分51名。接着开展清理党员档案,建立党员卡片的工作,找回《入党志愿书》3535份,更正党龄2675名,补办转正手续1510名,更正入党时间300名。

  19882月起,规定每月一天的党日活动制度,“三会一课”(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的活动,统一规定在党日活动中进行。建立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有59%的农村党员与22.5%的农户建立联系户,帮助群众致富,推动“双争”(争创先进党支部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民主评议 1988年,县委在富润镇试点基础上,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推开。在参加评议的20334名党员中,评出优秀党员3424名,占16.8%;合格或基本合格党员16312名,占80.2%;基本不合格、不合格党员598名,占2.9%1989年,民主评议的党支部有1874个,参加评议的党员20300人,受组织处理的266人,其中开除党籍9人,劝其退党39人,除名14人,其他处分16人,限期改正188人。1990年民主评议党支部有2133个,参加评议党员28127人,受组织处理的60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劝其退党4人,其他处分4人,限期改正49人。共处置不合格党员142名。

  199912月市委对18466名农村党员,开展以“学理论、强党性、争先进”为主题的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嵊州市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实行党员公示制的决定》,逐步形成“进口要严,出口要畅,中间管理要加强”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对农村党员进行党内党外两票制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312名,占党员总数的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200011月市委发出《关于在乡镇党委、市级机关党组织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参加学习教育党员11505人。分“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转提高”3个阶段进行。20018月,市委在金庭镇进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试点基础上,12月在全市党支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21月,结合学习教育活动,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推荐评选“十佳公仆”活动;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评选、宣传和学习“十佳村干部”活动。同时,把开展“两个十佳”活动作为推进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的内容。

  流动党员管理 19942001年,每年平均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为1500余名。2002年在流动党员中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制度。年底,对2500多名流动党员颁发外出党员证,作为流动党员参加党员活动记录凭证。

  第二节基层组织

  乡镇(街道)党委

  19861月,有11个区委、52个乡党委、14个镇党委,除城关镇委直属中共嵊县委员会领导外,其余隶属区委管辖。19925月,撤销11个区委,把52个乡党委、14个镇党委扩并为28个乡镇党委,隶属中共嵊县委员会领导。200112月,设甘霖、崇仁、长乐、三界、黄泽、石璜、谷来、仙岩、金庭、北漳、下王镇党委,贵门、里南、雅璜、王院、通源、竹溪乡党委和三江、鹿山、剡湖、浦口街道党委。

  19873月、19903月、19932月、19962月、19991月、20021月,各乡镇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选出新的一届乡镇党委、纪委领导班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一般设委员7名。区域范围大,党员人数多、经济较发达的镇,设委员9名;小的乡镇,设委员5名。

  200212月,市委制定《嵊州市乡镇(街道)党代会年会制度和党代表常任制度》,规定:“党代表常任制,即乡镇(街道)党代表任期与本届代表大会相同,均为3年。换届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一般在年初举行,如遇重大问题或重要活动,可临时召开。”

  企业党建

  1987年底,在工商企业中设置基层党委9个,基层党支部498个。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企业党组织要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其职能渐转为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1989年,县委又提出明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恢复、加强党务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政工作会议制度,明确党政各自分工和职责。1995年,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

  1996年,随着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市委制定《关于新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集体企业党的工作的意见》,对改制企业党的工作作出规定。1998年,结合开展党政同心、党群同心、干群同心的“三同心”工程,在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中开展建设一个好班子、一支好党员队伍、一套好机制和一套好制度活动。

  1999年,要求严格按照“积极稳妥、创造条件、因企制宜、注重质量、分步推行”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和挂靠建等形式,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至2000年底,在私营企业中已组建党组织153个。200212月,市委为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领导,制定《嵊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若干规定》。年底,有党组织212个,并对新建党支部进行规范化建设。

  农村党建

  争创先进活动 1986年,开始推行“双争”目标管理,采取“设立目标,对标入座,定点考核,举优促劣”的办法进行考评,开展评先进支部、评优秀党员的“双评”活动,对后进支部进行整顿。19935月,县委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创富民党支部、争当创业书记和争当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一创双争”活动。1995年,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活动。1996年,围绕“六个一”(即建设一副好班子,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完善一套工作制度,设立一间党员活动室,落实一个党员责任区,建立一本支部活动记录簿),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

  党支部配套建设 19913月,县委制定《行政村党支部工作制度》,规定行政村党支部的任务及与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和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确立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等组织也相应制定各自的工作制度。同年6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县委转发县委组织部等9个单位《关于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20028月,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对原有村级五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健全“五项制度”(《强化村党支部核心和两委会合力制度》;《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村干部评议、审计、诫勉、辞职、罢免制度》)。

  后进村整转 199011月,县委成立农村后进支部整顿转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104个较贫困的后进村支部中开展挂钩帮扶活动,建立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属单位联系扶贫制度,采取干部蹲点和下派等方法驻村帮助工作。1993年,全部摘去后进村帽子,其中有20个村党支部跨入先进村的行列。

  1996年,第二轮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工作展开。至199754个在册后进党支部摘掉后进帽子,其中有的进入先进村行列,65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通路和54个行政村通电话。

  1998年,开展第三轮农村后进党支部整转工作。2000年,34个后进党支部全部达到转化标准。2001年开始,加快后进村整转工作,重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强后进村班子建设,加快奔小康步伐。

  村干部一体化工程建设 1994年结合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逐步改进村级领导体制,基本实现大村大班子、小村小班子的格局。结合村级班子换届,改善村两委会班子结构,使一批年青干部和妇女干部充实到支委会、村委会班子中。1995年,与杭州大学取得联系,选拔109名农村支部书记参加农村经济和行政管理大专班学习。1996年又组织300多名支部书记参加农村经济和行政管理大专班或中专班学习。同时,还先后在22个乡镇创办26所农村工作积极分子学校。1999年,对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在市委党校进行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报酬统筹工作进行试点,根据乡镇实际,逐步实施。

  机关党建

  党支部建设 县级机关党委、县直属企业党委沿袭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体制,19973月改称市直机关党工委。1986年,县级机关有党支部60个,党员954名;直属企业党总支3个,党支部108个,党员1479名,合计党员2433名。19861989年,新建党支部34个,其中县属企事业单位30个。19901999年,新建党支部60个,其中市(县)属企业40个。其间,随着体制改革、调整、分化,至2002年市直共有党支部91个,党总支2个,党员2003名。

  建立规章制度。19876月,机关党委对党风责任制作出规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19881月,建立每月10日为党日活动制度,健全机关的党的组织生活。1997年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党支部年度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19987月,规范转移党员组织关系规定。坚持党内换届选举制度,19862002年,对321个次任期已满或领导调动的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和补选。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19877月,组织支部辅导员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机关59名支部负责人参加为期20天的培训。199710月,举办支部书记“十五大”精神学习会。11月《机关党建》创刊。199886,召开样板支部建设现场会,22个争创单位支部书记出席。规范化建设做到党员活动“五有”(即有活动室、有电化教育设备、有学习资料、有记录簿、有活动)制度、“十上墙”(即党旗、党徽、誓词;党员权利义务;领袖像和论语经典;单位概况和党组织概况;党员姓名、职务、职责;工作目标、发展示意图;党建制度;党费缴纳公布)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经过创建活动,199912月,验收小组通过听、看、议的方式,对软硬件建设进行评审,评出市直机关规范化建设样板支部15个。2000年“七一”前夕,以“样板支部、机关党建的奇葩”为题,拍摄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并送绍兴评比获二等奖。还组织参加省机关工委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党建知识竞赛,市直机关组织1876名党员参赛,参赛率94.8%,并荣获省组织奖。1031,组织市直机关15名支部书记参加全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机关党建知识竞赛,获三等奖。20011月,全省党建理论研究会在嵊州召开,嵊州的创建活动受好评。20026月,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示范机关党组织活动。是年19月,组织开展我为嵊州献一计活动,75个支部、728名党员和技术骨干参与,收到稿件616篇,评出金点子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44名,四等奖86名,10月底《金点子集》一书出版。至2002年,创建规范化支部达35个,占总数的37.6%

  党员发展与教育 党员发展。19881989年,在发展党员中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坚持本人申请,组织考察、培养,支部通过、党委审批,严把质量关。1990年后发展党员坚持先培训后考察发展的原则,与组织部、党校联袂举办每年两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仅1992年机关、直属有28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其中女96名,占32.2%19862002年新发展党员510名。

  民主评议。19903月县级机关首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对机关61个支部、1129名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参评率达96%。经自我总结、民主评议,评出优秀党员260名,合格党员861名,基本合格7名,不合格1名。直属有96个支部1494名党员参加评议,评出优秀党员299名,合格党员1004名,基本合格党员186名,不合格党员5名。

  199112月,机关再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68个支部、1336名党员参加民主评议,参评率达95%。评出优秀党员132名,合格党员1201名,不合格党员3名。直属有118个支部(总支)、1918名党员参加民主评议,参评率91%。评出优秀党员158名、合格党员1630名,基本合格党员128名,不合格党员2名。

  党员教育。1986年度开展“双争”活动评比,共评出先进党支部3个,先进党小组1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党员99名。以后每年年终评比一次,并发文公布。

  1990630,组织111名新党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入党宣誓仪式。1999年“七一”前后,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三重一争”教育活动(即重读入党申请书、重温入党誓言、重点回顾总结,争创先进支部)。在市直机关2023名党员中,重温入党誓言1707名,上交个人总结1284份,评出跨世纪先锋战士21名。2002年组织机关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

  第三节

  选 拔

  考核调配 1986年以来,选拔干部逐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开始实行民主推荐的制度。在考察干部时,以个别谈话方法为主转为结合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式,做到广泛听取意见,增加透明度。1987年起,对县直部委办局(公司)及乡镇党政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1990年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评比先进挂钩,与奖金、评价、任用干部挂钩。同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年度、届中、届末考核。

  在考核调配干部中,坚持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结合机构改革和换届选举,选准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在1987199019931998年市(县)换届和200112月机构改革中,对局级领导作相应调整充实,分别由一般干部提任副职、副职提任正职和平调干部540人(次)。结合乡镇换届和乡镇撤并,考核选配干部,分别提拔和平调党政副职以上(不含党委委员)领导763人(次)。

  公开选拔 1992年后,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注重实绩第一原则,选择政治上可靠、工作上有能力,干净干事的优秀干部充实领导班子。1994年起,确立选拔干部的群众公认原则,逐步推行公开、民主、竞争和择优的用人机制。1997年首次双推双考公开选拔5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后又4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有700多人参与28个职位竞争,包括8名市级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内,共有36位干部通过双推双考竞争上岗。1999年上半年起,先后3次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有400多人报名、考试,录用56名公务员。2002年,公开向社会招考10名乡镇团委书记和10名乡镇妇联主席、59名公务员。同年,公开选拔6名副局长。

  19992002年,已有137名新提拔的市管干部在新闻媒体进行为期一周的任前公示。2000年乡镇部门班子届中、届末考核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入围人选考核,都实行预告考察的办法。形成部门领导干部双推双考、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务员公开招考的用人选人机制。

  领导干部结构 至2002年,经调整选拔,机关局级(含副局长)班子年龄结构保持年轻化,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干部达158人,占69.5%,1986129人占62.3%,提高7.2%。乡镇正副职181人,其中45周岁以下的167人,占92.6%,比1986226人占83.08%,提高9.52%。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结构更趋合理。2002年,机关局级(含副局长)班子中,大专以上文化达193人,占85.01%,比1986年的18.35%提高66.65%;高中(中专)32人,占14.9%;初中及以下2人,占0.9%。乡镇正副职中,大专以上116人,占64.09%,比1986年的大专以上4人,占1.47%,提高62.62%;高中(中专)62人,占34.25%,初中3人,占1.66%

  管 理

  培训 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每年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理论教育等培训计划。19862002年,坚持“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市(县)委举办主体培训班76期,培训人员5518人次。

  思想作风教育 1987年,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1988年,对党员干部进行考评。1989年,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1990年,对领导干部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再教育活动。1991年,开展坚定信念、牢记宗旨、转变作风、搞好服务的教育活动。1993年,开展为基层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为发展嵊县经济办难事活动。1995年,要求乡镇干部到村、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工作,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经济的干部作风擂台赛。1996年的开展学理论、强意识、转作风、创业绩教育活动。1997年的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的高兴、放心活动。对乡镇领导还开展艰苦奋斗创业绩、勤政廉洁当公仆的党性教育。1998年开展学理论、讲团结、树形象、创业绩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1999年推行部门、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活动。20002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三讲”教育活动;同年12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2001年,开展以机关服务规范化为主题的环境建设年活动。2002年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

  监督 19898月,县委、县政府就机关干部下乡就餐作出规定,干部下乡一律不得搞吃请,如发现公款招待宴请的,视情节给予补交和批评教育。9月,部署清理党政干部违法、违章、违纪建私房工作。19906月作出《关于建立干部谈话制度的意见》。19914月作出《关于乡镇实行工作实绩考核决定》、7月作出《关于对各部委局办实行年度考核,并与评先进、评奖金、任用干部挂钩的通知》,1999年制定《关于加强对部门、乡镇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意见》,实行“一把手”及时向市领导请示汇报重大事项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工作制度》。2000年,组织部制定《部长谈心、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向党组织回复反映本人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2001年,市委下发《关于调整不称职干部的意见》后,结合调整乡镇领导,对能力弱、表现差的13名领导免去职务。

  19942002年,组织部还落实各科室干部监督职责,聘请16位居委会主任为干部信息监督员,对部门、乡镇就用人、议事、花钱等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对71个机关部门和乡镇的81名党政一把手实行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届中和届末考核,加强对领导干部多方面的监督管理。

  19872002年,118名副科以上干部因贪污受贿、嫖娼、赌博等受到党纪、政纪、撤职等处理,其中有4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后备干部

  1984年起县委建立后备干部制度,1985年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并建立后备干部档案,逐步形成后备干部队伍。

  2000年开始,市委加大对乡镇、部门一把手以及熟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城建、党务等工作的后备人才的培养,落实培养措施,采取外派、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办法,使年轻干部接受艰苦或复杂环境的锻炼,加快成长步伐。至2002年,已先后选派93名后备干部任乡镇长助理,选派148名乡镇干部到市级机关挂职锻炼,选派29名干部分赴上海、宁波、绍兴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此外,要求年轻干部在35年内,必须提高一个学历档次。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建立每年常数保持在15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名单。

  遴选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才,进行后备队伍建设。1995年以来,评选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1名,后备人才166名,平时加强教育,选送参加党校和大专院校培训。1999年底,组织25名拔尖人才去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考察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园区。

  离休干部

  19786月至199611月,市委老干部局共办理离休干部手续462人,易地安置到嵊47人,在册人数509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66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343人;党员357人,占离休干部总数的70.14%;享受地(专)级待遇11人,享受处(县)级待遇130人。先后亡故217人,其中1986年至2002年亡故197人。至2002年有离休干部293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13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180人;享受地(专)级待遇7人,享受县(处)级待遇128人;属行政单位96人,事业单位65人,企业单位103人,易地安置到嵊29人。居住市区离休干部按系统行业建立学习小组19个,农村按区域建立学习小组5个。

  待遇 根据中央规定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落实离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搞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政治待遇。老干部局建立离休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每月一次小组会,每月16日定为处()级以上离休干部学习日,组织集体学习或专题报告会。每年春节、中秋节、老人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慰问等活动。平时,经常上门走访,听取意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年赠阅《嵊州日报》、《绍兴日报》、《时代先锋》、《大地》、《浙江老年报》等报刊资料。19917月,创办《嵊县老干部通讯》,组成老干部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19958月,县委、县政府为90位离休干部颁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19969月,城关镇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老干部支部。19999月,336位离休干部荣获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章。20005月,市委党校举办了一期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培训班,学员51人。

  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离休金和医疗费等有关福利。1990年起,对70周岁以上享受地()级待遇的离休干部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75周岁以上的离休干部,每月发给护理费51元,1993年增至100元,并把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龄75周岁改为70周岁以上。199510月,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离休干部每月发给护理费60元,19975月起增至100元。19923月,增发抗日战争时期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费45元,解放战争时期离休干部生活补贴费35元。19934月,在全县范围对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开展了一次查漏补缺工作。199810月起,企业离休干部离休金由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统一核发,其组织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政治待遇以及医疗费、公用经费、特需经费、电话费补贴、因病护理费等仍由原单位承担。200010月,根据有关规定,对40人未达副处级的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享受副处级生活待遇,对139人未达副科级的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享受副科级生活待遇。

  19875月,在县人民医院专设老干部病房,建立住院病人探望制度。19925月,建老干部医务室,配主治医师1名,医务室不定期地举行卫生保健讲座,对住院和年老体衰多病的离休干部,做到及时到医院探望和上门慰问。19966月,市人民医院著名中西医专家到离休干部活动室为85位离休干部作健康检查。200241,《嵊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公布施行,54位企业离休人员纳入医保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医疗待遇不变,资金由原渠道解决,专款专用。

  活动 19871月,建嵊县离休干部活动室,设棋牌、桌球、乒乓球、电视、阅览等活动室和会议室。有象棋、围棋、桌球、扑克、桥牌、钓鱼、麻将、书法绘画、花卉种植等活动小组和老干部合唱团,经常开展棋牌类比赛及花卉、书画展览等。1987年起,每年组织元宵游园、清明祭扫烈士陵园、重阳登高和春节慰问。在重大革命纪念日和传统节日,按照老干部的特点与爱好,组织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积极支持老干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19914月,绍兴市离休干部象棋比赛在诸暨举行,嵊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9222930多位老同志在鹿胎山绿化革命烈士陵园,种植龙柏30棵。4月,绍兴市离休干部象棋比赛在嵊举行,嵊县代表队获团体冠军。同年举办纪念“七一”离休干部功勋纪念章展览,48位离休干部送展各个革命时期的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奖章、胜利奖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等25种,共196枚。1993315,为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0周年,10名老干部与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结成教育、服务对子,还与共青团干部,在鹿胎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同种下了10棵“同心树”。12月,纪念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展出52位老干部送展的毛主席像章1598枚以及老同志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3帧。19989月,198位离休干部为长江特大洪水赈灾捐款17515元。

  19937月,嵊县老年大学成立,学员对象为离休干部。11月,首期文史班开学,学员28人。199710月,嵊州市老年活动中心落成,199810月,市老年大学迁至市老年活动中心,学员对象扩大为离退休干部、职工。市老年大学共开设文学历史、文艺戏剧、医学保健、书法绘画等班。200145月,为纪念建党80周年,浙江省委老干部局开展“党旗飘飘”征文活动,嵊州老干部写作的征文,绍兴日报刊用4篇,浙江老年报刊用1篇。

  专记:民情日记

  1998年始于嵊州市雅璜乡、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媒体关注、被全省推广的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活动,到2002年已有5年的历程。这一活动和做法被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并受到中央、省和绍兴市领导的肯定,2001年受到胡锦涛的称赞。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曾5次对民情日记作过批示,并到雅璜乡考察,全省掀起学习雅璜经验、记民情日记的热潮。民情日记是新形势下改进领导方法,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好载体,是一项农村工作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发展过程

  19983月,雅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在乡党政联席会议上,回顾总结了1997年干部教育情况,并提出在全乡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的设想,与会人员一致赞同,并决定组织实施。5月,雅璜乡又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并确定“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凝百家心”的“四百”主题,从此,民情日记活动在雅璜乡干部中推开。

  19986月,嵊州市委组织部在乡镇党委建设调研中,了解到民情日记活动的有关情况。7月,市委组织部在研究制定《关于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意见》方案中,提出建立健全乡镇民情日记制度的构想。这是第一次把民情日记活动作为全市性的工作来考虑。122,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当天的《浙江日报》上,对民情日记作出第一次重要批示。14日,根据省委领导批示精神,市委书记楼志浪赴雅璜乡,研究民情日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问题。把“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凝百家心”的“四百”主题完善为“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的“六百”主题,并统一印制民情日记本,统一格式,记载内容从7项增加到10项,每一篇从3个方面(事由、要求、结果)完整记录。使民情日记活动由过去简单地、被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转变为自觉地、主动地为农民发家致富出谋划策。

  199812月,市委制定《嵊州市乡镇民情日记活动管理办法》,对民情日记活动主题、对象、责任、考核、管理以及民情日记内容、形式、要求、反馈、归档等10个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加强对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乡镇干部首问责任制。确保全市推行“雅璜经验”活动扎实地发展。1999326,绍兴市推广雅璜经验工作会议在嵊州召开,绍兴市委要求在全绍兴市开展民情日记活动。329,省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学习雅璜经验,在全省农村推行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的通知》。

  19994月,省委书记张德江在雅璜乡调研民情日记工作时指出:“开展民情日记活动贵在坚持,不能只搞一阵子。要不断丰富完善民情日记活动的内容,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使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是月,市委召开深化民情日记活动经验交流会,统一思想,把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作为抓好农村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载体。同时,市委又发出《关于推广雅璜经验进一步深化民情日记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民情日记活动要着眼于民,体现于情,坚持于记,落实于办。在建立民情日记活动巡视督查基础上,还建立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检查、一季一交流、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制度和民情日记公开公示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各乡镇还建立农民议政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民议政会,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呼声。2000年,部分乡镇设立为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服务窗口。即乡镇“办事服务厅”,解答农民疑惑、排除群众忧难,提高办事效率。20015月,开设网上民情日记专栏,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可及时动态地了解民情日记活动的情况,及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单位答复。

  影响和推广

  20015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在浙江嘉善主持召开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座谈会上高度评价这一活动。在听取雅璜乡党委书记周先樵汇报时指出:“很早就听说你们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了,这次‘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你们又把民情日记与学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访民情、办民事、帮民富活动,这是很有特色的。”省委书记张德江在1999319的批示中指出:“民情日记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形式。嵊州市把雅璜乡创造的这一经验在全市推广,值得表扬和肯定。建议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教育整顿工作中,全面推广雅璜经验。如果全省所有乡镇都像雅璜乡、嵊州市干部那样,人人手里都有本民情日记,我省的干群关系、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将会有很大的转变。此事意义重大,一定要抓实抓好。”1999411,省委书记张德江到雅璜乡检查、指导民情日记工作。在听取市、乡、村汇报后说:“嵊州市和绍兴市现在很主动了,记民情日记活动已经全面铺开,搞得不错。”撰写了《关于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调查报告》。44,中央“三讲”教育巡视组组长张云声到雅璜乡检查民情日记工作,对嵊州市推广民情日记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民情日记抓住了共产党的大事。

  各级新闻媒体关注民情日记活动的发展、推广和深化。19982002年,据统计,已有近30家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发表110余篇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瞭望》、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党建文汇》等对民情日记活动多次作出报道。1999331,《人民日报》刊登由江坪撰写的评述文章《民情日记的启示》,520,《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袁亚平的文章《本上记民情,心中装百姓————浙江嵊州乡镇干部为民办实事》。并配发短评《重在落实贵在持久》,指出:民情日记是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新办法,新经验,也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手段。1999556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连续两次播出《嵊州市乡镇干部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和《浙江省嵊州市乡镇干部人手一册民情日记》的报道。526,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浙江电视台林涌、陈瑶摄制的新闻《情系百姓的民情日记》,详细报道嵊州市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情况。

  在省、绍兴市媒体中,《浙江日报》十多次对民情日记活动作出报道。1998106,刊出长篇通讯《嵊州市雅璜乡走村串户记民情》的报道;122,在头版刊载题为《嵊州民情日记连民心》的报道;199948,刊出《嵊州民情日记记出新成效》;6月,刊出《民情日记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200144,刊出《把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的民情,嵊州市不断深化民情日记活动》等一系列报道。浙江电视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也曾数次对民情日记活动作报道。《绍兴日报》多次派出记者实地跟踪采访,先后刊发《民情日记心挂百姓贫富》、《民情日记情系百姓冷暖》、《嵊州市乡镇干部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专题集》、《老百姓眼中民情日记系列篇》、《民情日记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等30余篇报道。2000117《绍兴日报》记者杨小白创作长篇纪实文学民情日记一书在绍兴举行首发仪式。由绍兴市委组织部、嵊州市委组织部、嵊州市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4集电视剧《民情日记》,20021146日分别在绍兴电视台和嵊州电视台播出。并在118党的十六大召开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四集电视剧《民情日记》。

  嵊州市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经中央、省和绍兴市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传播报道,提高了嵊州市的知名度,并引起省内外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几年来,山东、安徽、江苏、内蒙古、陕西、河北等省和浙江省许多市(县)来人、来函实地参观或要求寄发民情日记有关资料。

  主要成效

  1998年学习雅璜经验全面推行民情日记活动以来,已取得较好效果。乡镇干部中出现“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下村的人多,下去的频率高,呆在机关、泡在院子的少;下村之后,跑田头、爬山头、串户头的多,光进干部家,不进群众门的少;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多,见群众摆架子的少。据调查统计,19982002年,有1200多名乡镇干部下村771982次,走访农户1724562户(次),记载民情日记304853篇,有处理结果的265613件。

  民情日记制度的实施,促使乡镇干部下村入户,出点子,动脑筋,知实情,办实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自己。建立《民情日记》活动后,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依法办事、讲政策、说服教育的多了,强迫命令、不讲方法、粗暴蛮干的少了,提高了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促使乡镇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发现矛盾和问题,及时调解处理,各种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据调查统计,19982002年,乡镇及时解决各类纠纷42219件,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此间,乡镇兴办实事和办理经济发展事项98739个。不仅解决农村一家一户的小事,也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而又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章宣传教育

  第一节 思想教育

  农 村

  19862月起,组织农村党员以春训形式,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的各项农村政策, 落实县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1987年,开展深化农村改革,稳固农业基础思想教育。同年,通过三界镇试点,对农村党员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1月后转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文件。1988年,针对一些消极现象、错误倾向和自然灾害,县委组织工作组分赴各乡镇,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改革形势教育,引导群众正确估价改革成就,分析存在问题,落实发展经济规划。19893月,先在三合乡沈湖村试点,接着11个区镇再试点,结合“刹、评、创”活动,开展以强化农业基础思想、增加农业投入、推广农业科技、稳定粮食面积、发展村级经济等为重点的十三大路线再教育。

  1989年起,开展一年一次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年10月,先在长乐镇试点,然后组织“路教”工作组,去乡镇宣传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1990年的教育任务是:思想教育、班子建设、清账理财,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在党员中开展为党争辉、为国分忧、为民办事的“三为”教育,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三爱”教育。19919月,绍兴市委在长乐镇试点,开展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绘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图》,发动干部、群众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1992年,开展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教育,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1993年,开展以“拜市场为老师,向改革要发展”为主题的十四大精神再教育,侧重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农村干部的发展观念和市场意识,解决农村的一些突出问题。

  1994年,“路教”以“重教育打基础,强班子促发展”为主线,通过下村蹲点,分片指导,达到“抓思想,促改革;抓班子,促发展;抓治安,促稳定”的目的。1995年,着重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制订“九五”发展规划,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1996年,以“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为主题,坚持选准一把手,配强一班人,培养一批人,抓住经济发展的大事、农民生活的实事和管理工作的难事,探索增强乡镇实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1997年在总结9年“路教”经验的基础上,以“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主题,通过“一学习两转变”(学习十五大文件,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一兴修两发展”(兴修农田水利,发展农村经济和个私经济)、“一兑现两公开”(财务清理兑现,村级政务和财务公开),推动各项农村工作。1998年,以宣讲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讲清改革开放20年来的成就经验,讲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想,开展以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政策为重点的集中性教育,推进二轮土地承包为主的农村改革。

  1999年,教育以“知现代化、想现代化、干现代化”为主题,通过村班子成员和党员集中教育,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集中宣讲。市委制定《嵊州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28个乡镇制定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1113个村制定现代化建设实施计划。

  2000年,围绕“立足思进,贵在实干”,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题教育。通过对石璜、长乐、仙岩镇的重点指导,推动面上开展。业余讲师团、科技服务团、文艺演出团下乡进村提供服务,推动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投身现代化建设。

  2001年,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突出“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重点,强化业余讲师团、科技服务团和文艺演出团的为农服务功能。培训党员干部6000多人次,提高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

  2002年,在黄泽镇开展农村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试点,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和宣讲活动,做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相结合;与深化《民情日记》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与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相结合,为面上推开提供经验。

  机 关

  1987年起,对机关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指定书籍,以清除僵化观念和“左”的思想,端正政治方向。1989年,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着重掌握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生产力标准等基本理论。其间,还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认清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实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江泽民在国庆40周年讲话,认清建国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1990年,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共组织3次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举办2期辅导员培训班,对3000多名干部进行理论考试。其间,县委举行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再教育。1991年,开展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分县委中心学习组、正局级干部和区乡镇党委委员、行政副职以上干部3个层面,先后举办骨干培训班5期,组织反和平演变教育报告会46场次,作专题理论辅导220多场次,编发学习辅导材料21期。199210月,在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并要求通过静下来学习、沉下去调查、放开来讨论,推介21个部门的经济、改革新思路、新措施、新效果,把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同时,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993年,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县委提出打好理论学习持久战要求,在对干部思想情况作专题调查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健全完善学习日制度、学习计划、学习情况记载和通报等制度。1994年,进一步加大理论学习力度,各部门、乡镇成立学习组,确定责任领导,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和制度,作出每周不少于半天或1个晚上的集中学习日规定,邀请省、绍兴市专家和领导,举办5场有关五大体制改革的专题理论报告,推进“学理论、学党章”活动。1995年,根据学理论、搞调研、促工作的学习基调,注重发挥市委和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的示范作用,把领导班子的团结程度和战斗力、干部思想作风和精神面貌、工作实绩、专题调查报告质量、检查考核成绩等,作为衡量学习实效的硬标准,强化学习情况考核通报,并同“学习孔繁森,自觉作贡献”活动结合,促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1996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学理论、学党章知识竞赛。1997年,开展读好8本书50万字的学习活动。加强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的规范化建设。9月,开展以“艰苦奋斗创业绩,勤政廉政做公仆”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

  1998年,市委中心学习组学习邓小平理论,举行10次专题学习,45人次作中心发言,开展8个课题的重点调研,发表43篇理论调研文章,作出学习表率。1999年,重点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等7本书。市委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教授,举办《现代科技与经济知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等8场专题辅导;还成立业余讲师团,确定25个宣讲课题,为基层专题辅导300多场次,听课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

  2000年,以 “三讲”教育为契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群众观念、廉洁自律等问题。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组织521名领导干部的理论考试。2001年,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共举办专题报告会37场次,举行多层面专题学习会118场次,新闻媒体开辟《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等理论专栏,刊播稿件678篇。

  2002年,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规范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推广研讨交流和中心发言制度,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系列教育,编发《十六大精神问答》等学习资料;举办各种报告会、研讨会50多场,基层167名宣讲员宣讲210场次,受教育10500人次;开展学理论、促实干征文活动,发表理论调研文章42篇。

  企 业

  1987年,对企业开展四项基本原则和双增双节教育。1988年,侧重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1989年初,先在4家企业试点,再面上推开,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开展十三大路线再教育。下半年,宣传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真相与党中央正确决策,学习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1990年,通过试点,在519家企业中开展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重点的形势任务教育,使职工明形势、明任务、明措施,达到稳定、鼓劲、实干、发展要求。其间,还对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开展为期3年的“双基”(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教育。是年,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职称评定,至2002年,评出高级政工师1名,政工师168名。

  1991年,先在19家重点企业试点,由点到面开展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教育,采取分层次教育,分目标落实,分问题研讨,分专线活动,分工种竞赛的“五分法”教育方法,促进新一轮承包以及生产经营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1992年,结合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试点基础上,对300多名厂长、书记、工会主席作培训,然后面上推开。开展教育的184个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14.3%64.3%。为期3年的青工“双基”教育结束,经检查考核,249家企业和29413名青工达到合格标准,8家企业和6名个人被评为市“双基”教育优秀企业和先进工作者。

  1996年,围绕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在18个部门118家企业中,开展以“敬业爱厂凝人心,负重奋进创新绩”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落实企业创新发展措施。

  1997年,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教育按照“突出重点、总体考虑、整体推进”的要求,突出“学习贯彻十五大,改制转机促发展”主题,完成 58家企业改制转机工作。1999年,开展以“改革、解困、增效”为主题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

  20012002年,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文明道德素质,在工商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中开展“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的主题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20字道德规范和《嵊州市十不行为规范》,开展完善各业道德规范,争创文明规范商店和群众评议活动。

  学 校

  1989年,县委批转《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报告》,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和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3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学习贯彻十三大路线的形势教育。组织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1990年,推广甘霖中学的试点经验,继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1991年起,组织中小学干部和教师,学习《关于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开展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下半年,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开展以苏联“8·19事件为背景的反对和平演变专项教育。

  1995年起,以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为契机,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市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大德育教育网络,通过建制度、建基地、开展特色活动,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创建学生课余党校14所、少年团校28所、红领巾队校31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个,形成三级德育教育配套阵地。

  20012002年,为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课余党校为阵地,开设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读书读报、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在高中学生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

  第二节舆论宣传

  1990年,为加强宣传队伍建设,1100多个行政村配齐宣传员,建立花名册,区乡建立宣传站,县建立宣传委员例会制度,年终实施考核。1991年,建立区、乡宣传工作报告制度,由乡镇宣传委员书面向区委汇报每月工作动态、经验、建议及下月工作安排,区宣传委员汇总后,报送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年内组织开展争夺10只百花杯、争当10名优秀宣传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组织1100多个行政村宣传员及44家厂矿宣传员开展党的优秀宣传员演讲比赛。1994年,制定健全各项宣传制度,一月一次新闻例会、一季一次宣传委员会议。建立新闻“三审”(审读、审看、审听)制度,建立乡镇宣传中心,重新明确各基层单位宣传员、报道员,对1292名宣传员和35名报道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1996年,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把准舆论导向,规范完善新闻三审制度、新闻日报制度、新闻例会制度。200111月成立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1997年,在抓好乡镇宣传中心建设的同时,抓好村厂配备一支宣传队伍、建造一个阅报栏、办好一块黑板报的“三个一”建设,年底有60%的行政村达到“三个一”目标。1999年,抓好“五个一(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一部好的社会科学图书、一部好的理论文章)工程”建设,在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市选送的电视连续剧《马寅初》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又建立基层工作“五个一” (一个片、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所学校)联系点制度和推广黑板报资料下发制度。

  常规宣传

  1986年,学习宣传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在东圃村、甘一村摄制农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电视资料片,组织县电视台播放。开展观念更新群众性讨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79月,在上东区调查双层经营、发展村级经济情况,编发《发展村级经济,完善双层经营》的宣传提纲,县文化馆、电视台、广播站等开展专题宣传,深入12个区(镇)的村和农村十大商品经济基地建设的典型单位拍摄录像片和照片,进行形象化教育。

  19897月,全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宣传印发抗灾救灾宣传提纲,广播、电视及时通报灾情,及时宣传在抗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印发抗灾救灾简报。在灾区巡回放映《特急警报333》教育片等。

  199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开展“七一”宣传周活动,并举行“党在我心中”专题文艺节目。

  1992年,开展经济、改革、科技宣传,广播、电视开设《来自重点乡镇报道》、《质量监督哨》、《走向市场》、《经济纵横谈》等专题,报道经济新闻1589条;举办“金猴杯”经济、改革、科技宣传好新闻大奖赛,评出好新闻22篇;制作21块宣传经济建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乡镇发展经济新思路、新措施、新效果等内容的展版,分别到甘霖、长乐等7个镇巡回展览。

  1993年,围绕撤县设市目标,开展“三新”(开放开发要形成新格局、经济建设要实现新目标、社会进步要争取新进步)、“三重”(重点乡镇、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三优”(优越环境、优惠政策、优势产品)系列宣传。开设《我上广播谈变化》、《十年改革看发展》、《走向市场》、《来自重点乡镇的报道》等专题,开辟《改革开放看越乡》专版,制作30余块展版到公共场所巡回展出,增强宣传工作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19958月,为营造撤县设市舆论氛围,县电台开辟《万众一心奔嵊州》专题,推出《嵊州市向我们走来》专栏,《嵊县经济报》开避《奋战60天,迎接新嵊州》专栏。举办奔嵊州特别快车大型游艺活动,有16000多市民参与。并组队参加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摄制,庆贺嵊州市的诞生。11月,发动全县人民广泛开展嵊州精神大讨论,县电台播出《嵊州精神论坛》专题30期,县电视台推出《众说纷纭嵊州魂》15期,“两台一报”共收到讨论稿610篇,采访222人,从中提炼出“团结、自强、拼搏、争先”的嵊州精神。

  1996年,在北直街公开举行拥护严打、辑捕逃犯、维护社会稳定万人签名活动,营造严打声势。

  19988月,配合《嵊州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播发新闻稿件310篇,组织5辆宣传车到全市1148个行政村巡回宣传,印发殡葬改革政策汇编300份,通告3000份,致全市人民公开信25000份,使遗体火化率达到100%

  19994月,市委推广雅璜经验,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组织开展记民情日记宣传教育工作,播发有关通讯、消息、评论,协助上级新闻单位到嵊采访,在国家级、省级和绍兴市级媒体分别播发23篇、51篇、153篇。

  20016月,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庆祝大会,并举行“电力杯”歌咏晚会。

  2002年,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在“两台一报”开设专栏,及时宣传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全面反映迎接和贯彻十六大召开的思想、工作情况,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配合招商引资年的宣传,统一推出《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全民参与、招商引资》常年性专栏,编印宣传资料,营造招商引资氛围。

  成就宣传

  19862月,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等单位主办前进中的嵊县大型摄影图片展,历时50天,先后到12个区(镇)巡回展出,参观人数达35000多人次。19879月,县文化馆、电视台、广播站等单位开展专题宣传,深入典型单位拍摄录像和照片,制作《嵊县农村改革成就展览》和《发展村级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的电视录像片,组织参加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的700多名干部观看。

  1991年,举行全县农民文艺大调演,共组织53场次。绍兴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钱江晚报》、《浙江日报》、《文汇报》等报道嵊县文艺调演的盛况。

  19962月,在北直街举办元宵百家灯谜大联猜,制作反映“八五”成就、“九五”规划任务、’96奋斗目标和嵊州风土人情等内容为主题的谜语3000多条,在169家沿街店面分别张挂谜条彩灯,使成千上万的市民受教育。

  1997年,开展“庆七一,迎回归”(香港回归祖国)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土地杯”百队农民吹打乐大会赛,28个乡镇56支农民乐队,近1000名乐手参加会赛。开展发展经济、振兴嵊州集中宣传。

  1998年,组织重大改革措施宣传,开设《改革之后看转机》专栏,抓下岗再就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宣传。

  1999年,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和嵊州市辉煌50周年成就展。

  2000年,进行“加快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主题宣传活动,推出20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制作48块展版,进行为期1周的集中展览。

  2001年,集中宣传“合力兴工、聚焦园区”。对园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良好发展前景、政策措施,建设进度及苏州、绍兴、余姚等地成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媒体宣传报道。

  2002年,组织宣传嵊州市2001年经济社会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在市级新闻单位统一开设《看成就,明目标》专栏,运用文化广场宣传长廊集中组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国特别是嵊州市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展。

  典型宣传

  1986年,开展向先进人物(雷锋、王杰、董大妈)学习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用道理说服人,用事实教育人,用形象感动人,增强宣传工作感染力。

  19946月,宣传浦口镇屠家埠村无臂青年屠传良从剡溪救起10岁落水女孩的事迹。

  1995年,举行孔繁森事迹报告会及观看孔繁森事迹录像等,争做人民公仆活动,。19975月,组织学习吴金印 “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的活动。

  1997年,宣传金庭镇华堂村王才林,二十五年如一日,精心照顾致残瘫痪在床的独身村民的先进事迹。是年5月,王才林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总结、宣传天乐集团艰苦创业的典型经验,采写长篇通讯《天乐之路》,市委书记提写篇名。1998年,在组织振兴工业大讨论中,推出长篇通讯《热电之光》系列报道,发表评记24篇。1999年,推出《农业产业化巡礼》、专题报道28篇,总结推广广利乡木马峧村典型,采写长篇通讯《木马峧之歌》,把典型宣传推向深入。

  对外宣传

  199010月,宣传越乡文化节暨’90嵊县经济技术贸易恳谈会。

  199212月,举办’92年嵊县招商恳谈会暨浙东服装城开业典礼。抓好开业典礼的环境布置和舆论宣传,盛会情况在《浙江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作报道。

  1994年,开展撤县设市舆论宣传,组织拍摄专题片《起飞的嵊县》,制作《嵊县简况及投资环境》、《嵊县风貌》明信片、招商引资折页。举办“越剧寻根回娘家”活动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人民日报》等20多个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嵊县分会场活动。

  199811月,宣传’98嵊州中国领带节。印发《嵊州概论》、《嵊州中国领带节》、《嵊州市对外贸易投资指南》等外宣品2万多份;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单位100多名记者先后两次组团报道活动盛况400多篇。是年12月成立市外宣领导小组及宣传部外宣科。编纂全面反映嵊州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乡镇建设内容,展示巨大变化的《辉煌二十年》文集。

  199911月,宣传中国民间越剧节。邀请49家新闻媒体130名记者到嵊采风,重点采访浙江特种电机厂等11家企业典型,宣传工业特色、块状经济和办节盛况。与浙江电视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联手,开幕式暨越剧之春大型文艺晚会的现场直播,成为全省县级市举办活动第一次上电视卫星。

  200011月至12月,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大讨论活动。先后6次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168家新闻单位231名记者到嵊采访。

  200211月,宣传第三届嵊州国际领带服饰博览会暨中国民间越剧节。印制大型宣传画《中国·嵊州》、中英文碟片《嵊州————投资的热土》。92家市外新闻媒体148名记者到嵊采访,国内重要网站新浪网站,从111起连续推出专题网页。

  第三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943月,嵊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改设为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合署办公。

  制定规章

  198612月,制定《嵊县“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99410月,县文明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嵊州市民文明守则(试行)》199511月施行。199761起,市区实施“双禁”,在环城路和汽车专用道以内所辖行政区划范围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101起,在市区各大商场、影剧院、客运中心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1月,市委颁布实施《嵊州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损害绿化、不乱穿马路、不乱停车辆、不乱帖乱画、不乱搭乱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粗话),全面推行《嵊州市区“十无”目标管理》(无垃圾落地、无鼠蟑蚊蝇、无黄土见天、无占道经营、无违章搭建、无乱贴乱画、无污染剡溪、无环境噪音扰人、无车辆违章行驶停放、无公物绿化人为损坏)。1999年,市委颁发《嵊州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总体规划》和《嵊州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101起,市区局部区域实行禁止拖拉机行驶和禁止机动车鸣叫“喇叭”。2002年,部署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

  创建文明城镇

  1986年继续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月,城关镇开展“争做文明居民、建设文明县城”活动,把城关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秩序井然的文明县城。同月,县委发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1986年着重抓好6方面工作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15项措施。198712月,县委决定在元旦、春节前后开展创“三户”(爱国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刹“三风”(聚众赌博风、封建迷信风、婚嫁丧葬大操大办风)活动。19882月,县委召开“刹、评、创”活动总结汇报会。至1991年,评出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分别占应评户的1.2%30.5%65.3%

  19921998年,共开展4轮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

  19923月,召开全县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动员大会,成立创建文明城镇竞赛领导小组,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共建工作线,县城和农村集镇两个层面开展竞赛。城关镇为第一层面,参加绍兴市组织的文明县城竞赛,13个建制镇为第二层面,参加文明集镇竞赛。第一轮竞赛获绍兴市优胜。

  19931994年,组织开展第二轮创建文明城镇竞赛,围绕“争创文明城镇,争取撤县设市”的目标,开展“爱嵊州、建嵊州、争十佳”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19942月,县文明办会同公安等部门,对市区行丧管理作出7条规定,禁止市区居民在北直街、市心街、西前街、江滨东路、官河路等主要街道行丧,群众反响良好。4月,召开创建北直街文明示范街动员大会,组成专门管理小组,对街道的创建统一领导,综合管理。12月,被评为绍兴市城镇竞赛优胜县。

  19951996年,全市城乡分县城、集镇、山区乡3个层面统一组织开展第三轮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19953月,全县200多个单位共5000余名团员青年志愿者上街为民服务和义务劳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7月,县委、县政府召开警民共建嵊州文明大道动员大会,组成嵊州大道管理办公室,实施综合管理。8月,县文明委组织800多名机关干部、公安干警联手整治嵊州大道环境卫生。同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深化三轮创建,迎接撤县设市”动员大会,18个建制镇向县委、县政府签订创建责任状。10月,在全县各窗口行业开展“推广文明用语,推行文明举止,评选十佳文明示范窗口”活动。11月,开展以“加强城市管理,迎接撤县设市”为主题的县城绿色大行动,组织县级机关干部轮流上街执勤,劝阻乱设摊、乱停车、乱扔垃圾和自行车带人等不文明行为。同月,104国道嵊境段文明样板路通过交通部验收。199636月,在全县城乡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制止非法建造寺观教堂和滥建坟墓专项治理活动。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化三轮创建千人动员大会。6月,召开共建文明街工作会议,市区12条主要街道开展“市民教育联搞,优美环境联建,优良秩序联创,优质服务联抓,公益事业联办”等共建文明街活动。同月,城关镇和市工商银行等部门创办的文明市民学校相继开学。8月,城关镇26个居委会中推出以“共育四有新人,共树文明新风,共创优美环境,共建平安社区,共办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共建文明小区活动。10月通过绍兴市三轮创建活动验收,评为绍兴市优胜市。

  19971998年,28个乡镇继续分层面开展第四轮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19973月,市文明办、绿化办、建设局、林业局联合向全市发出“人栽35棵树,美化嵊州新城市”倡议书,市领导和数百名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到嵊长公路和嵊州二中等地植树绿化。4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6个部门联合发起“亲情助孤儿,爱心帮特困”希望工程特别行动,在54举行的现场捐款暨结对仪式上,有关单位、个人与33位特困学生当场结对,41家企业单位和300多位个人现场捐款30.37万元。515,城关镇东圃村被省文明委确定为省级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73,城关镇龙会居委会、市工商银行、国商大厦分别被确立为绍兴市级文明社区、文明服务示范点。57月,组织开展禁赌禁毒专项整治,市公安局与2500多家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法人代表签订禁赌、禁毒、禁娼责任书。8月,推出讲文明、树新风、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9月,市区第一个封闭式安全小区————东圃安全小区建成。19983月,全国助残先进王才林被评为绍兴市“十佳”文明市民。6月,召开“创建、创卫、创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工作会议,就开展四轮创建文明城市竞赛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境治理先进城市进行部署。811月,市文明办、创卫办联合推出百日文明卫生大行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嵊州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开展你丢我拣活动。

  在开展第一至四轮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中,连续4次获得绍兴市文明城镇竞赛优胜县(市),成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创建文明单位

  1999年,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由竞赛制改为申报制。市区开展以治理乱设摊、乱停车等为突破口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交通新“双禁”,市区秩序得到改善。各窗口服务行业竞相开展争创文明窗口、文明出租车、星级文明市场、五好经营户等文明优质服务竞赛,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促进行风和作风建设。4月,市文明办发出《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文明单位建设的意见》,浙江羽田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天发集团有限公司、嵊州环宇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盛力锻压机床厂等私营企业被首批纳入全市文明单位创建规划。68月,对全市48019841995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村)进行全面复评,继续保留市级文明单位(村)称号442个,限期整改8个,撤销30个。嵊州市长运集团公司客运站19952000年连续6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汽车站,被评为省级文明客车8辆,出租车9辆。2000年,在流通服务行业中开展创建文明规范商店、文明规范市场等活动,评出市级文明规范商店12家,文明规范宾馆3家,建成星级文明规范市场6个,其中中国领带城被省命名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龙会、官河路居委会被命名为绍兴市级文明社区。

  2002年,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从政道德主题教育;在工商业从业人员中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开展“五爱、四有”主题教育。在全市组织开展10个“十佳”评比宣传活动。在2001年评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十佳杰出青年”的基础上,开展“十佳公务员”、“十佳创业者”、“十佳诚实守信户”、“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好夫妻”、“十佳好婆媳”、“十佳好邻居”等系列评选,树立了全国助残先进王才林等100个各行各业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文明单位创建面不断扩大,19872002年,建成各级文明单位406个,其中省级16个(浙江天乐集团、三界茶厂、浙江七八五厂、浙江锻压机械集团、浙江新光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特种电机厂、嵊州市工艺竹编厂、嵊州丝厂、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浙江佳友领带公司、嵊州一中、剡山小学、交警大队、绍兴越威集团、市供销社、嵊州市邮电局)、绍兴市级65个,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成文明单位25个。嵊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20034月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0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创建文明村

  1986年,全县镇乡开展以改水为重点的创建文明卫生村活动。421,中央电视台到黄泽镇白泥坎村、中爱乡圳塍村、石璜镇新沃村拍摄文明卫生村建设新闻片。

  19871991年,全县城乡由点到面开展刹“三风”(赌博、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评“三户”(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创文明村(单位)活动,成立禁赌小组1228个,婚丧理事会及分会971个,婚丧事服务队526个。共评出双文明户2508户、五好家庭户63267户、遵纪守法户135213户。199410月,县委、县政府表彰“十佳”敬老好儿女、好媳妇。

  19977月,三界镇、仙岩镇西鲍村被确立为绍兴市级文明镇、村示范点。1999916,东圃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

  199812月,市委召开新农村建设会议,部署《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持工作意见》,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制,提出新农村建设达到“生态镇、园林村、富裕户、文明人”的目标。1999年在农村开展以“一教三改四提倡”(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教育,改善镇容村貌、改善卫生条件、改善文化设施,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提倡科学进步、提倡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卫生镇(乡)、村竞赛活动。

  2000年,开展以殡葬改革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教育,在28个乡镇分别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学习班,对近70副“道士”班子,约400名道士、神汉、风水先生进行集中教育,收缴道具,进行集中销毁;同时,筹建殡葬文化服务队,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人生篇”、“悼念篇”、“送别篇”等送别词作,改革殡葬文化,净化社会风气。

  2001年,在农村开展“清露天粪缸,建卫生厕所;清露天垃圾,建垃圾站房”的“双清双建”工作,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同年,开展评选“十佳农村干部”活动。

  2002年,建成各级文明镇4个,其中绍兴市级1个;建成各级文明村331个,其中全国级1个(东圃村)、省级3个(东圃村、禹溪村、大砩口村)、绍兴市级20个;建成各类特色村66个,其中绍兴市级文化特色村10个、体育特色村7个、科普示范村7个。

 

  第五章统一战线

  第一节

  侨 情

  1986年,有海外侨胞2252人,其中华侨824人,外籍华人1328人,分布在19个国家;港胞2531人;归侨3人(日本、印尼、泰国);侨眷、港属4195人。2002年侨情普查,有海外侨胞3225人,其中华侨1232人,外籍华人1993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约旦、西班牙、挪威、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加纳、巴西、伊朗、保加利亚、加蓬、萨尔瓦多、越南、毛里求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港胞3107人;归侨2名(印尼、泰国);侨眷、港属5355人。在国外、境外大部分是打工、留学、开公司、办厂,也有搞科技、从事教育、医药行业等,有工程技术人才87人。

  落实政策

  1985年下半年开始,落实华侨私房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嵊县土改时间定在19505201949520日前(即土改前一年)定居在国外、香港的嵊籍人士有9户,有房2396.11平方米。落实原房退还的3户、662.73平方米;国家财政拨款作价补偿的6户、1733.38平方米,计77984.7元。

  19911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为在嵊的外资企业、归侨、侨眷、港属、侨胞、港胞主持公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等27场次。帮助解决1名归侨的民办教师转正、另一名归侨的家属及子女工作调动。

  引资与捐赠

  引资 至2002年底,由市侨办牵线搭桥引进的外资企业有19家,到位外资1338万美元。

  捐赠 至2002年底止,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354万元,小汽车2辆、旅行车7辆、货车5辆,电视机、传真机、照相机各1台。捐赠款及物资用于赈灾、教育、文化、卫生公益事业,最多的是用于教育事业,达184.8万元,占52%

  第二节台湾事务

  台属台胞

  嵊州市是全省对台工作重点县(市)之一。1986年在台人员3500人,台属6000人;2002年,在台人员4006人,台属7100人。去台人员中,在政界、军界、科技界、工商实业界中的上层知名人士110人。1986年,嵊籍旅台乡亲在台北市成立嵊县台北同乡会,并出版《嵊讯》、《嵊县戏集锦》、《忆怀嵊县》。1989年,成立嵊县台属联谊会。

  引进台资

  台属企业 自1990年批准创办第一家台资企业以来,至2002年,全市已批准创办台资企业46家,实际到位台资2000万美元,其中台办牵线的有8家。2002年,嵊州城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台属企业,并出席省台办举行的表彰大会。

  台胞捐赠 19882002年,已有旅台乡亲(台胞)110人次向教育、卫生、文化及社会公益事业等部门捐赠326万元、彩电2台。其中捐赠给教育系统的206万元。

  对台交往

  交流交往 198711月,开放台湾民众回大陆探亲,19881月,国台办发出《关于做好回乡探亲台胞接待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起,至2002年,台胞到嵊探亲、考察合计达6080人次,台属赴台探亲205人次,还组织经贸工商、教育文化等6个团组56人次赴台访问交流与合作。

  对台宣传 至2002年,在有关对台宣传刊物上刊登稿件328篇,宣传照片102张。向台胞、台商赠寄《嵊县志》、《嵊县民间故事》、《嵊县风物》、《嵊州画册》、《嵊州投资指南》等书刊1200余册。赠送《前进中的嵊州》、《剡溪揽胜》等VCD及录像(音)带100余盒。19982002年市台办连续5年被省台办评为全省“对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台属联谊 198910月、199311月、199810月召开3届台属代表会议。1999年还召开市台联会成立10周年大会,台北市嵊县同乡会也派代表参加历次代表会议和10周年大会。

  第三节  宗教事务

  20世纪80年代起,继续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落实宗教政策。至2002年,经政府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71个,有宗教教职人员38人。宗教场所统一制定教务、财务及安全等管理措施,基本达到规范化管理。

  19862002年,宗教界捐款36.9万元(佛教捐款30.4万元,基督教捐款6.4万元),捐衣物2000余件。其中,用于助学助校8.9万元、修桥修路16万余元、救灾扶贫12万元。

  佛 教

  19867月,县佛教协会筹备组成立,19927月,佛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佛教协会成立,选出会长,通过佛教协会章程。19984月,第二次佛教协会代表会议在太平寺召开,选出第二届会长。

  1985年,太平寺、静修庵、瞻山庙已开展宗教活动。以后相继重建、重修和扩建的有:甘霖镇独秀山大明禅寺,三江街道十王禅寺,甘霖镇白泥墩村招贤寺,三界镇下市头村吉祥净寺,市区城隍庙和惠安寺,仙岩镇天竺村的天竺净寺等,先后经县(市)政府批准为佛教开放场所。静修庵1995年、1998年被市评为五好寺庵、五好场所。至2002年,有佛教开放场所17处,保留场所13处,分布在14个乡镇(街道)。新建大雄宝殿4座,观音化身殿1座。有佛教教职人员25名(僧12名,尼13名),佛教皈依弟子3000余人。

  基督教

  市(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19886月、19937月、199910月召开第二、第三、第四次基督教代表会议。均选举出“三自会”主席和协会会长。

  19952002年,苍岩、浦口、黄泽、珠溪、屠家埠、新建庄、蒋镇、曹家洋、长桥、华堂及上沙地等11个教堂(聚会点)先后动工翻建、扩建和新建,计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黄泽教堂、蒋镇教堂可容纳1000信徒聚会。城关教堂每礼拜聚会信徒达1000人。至2002年底,全市有开放堂(所)29处,保留场所7处,临时登记场所5处,有教职人员13人,受洗信徒7100余人,慕道友500余人。

  第六章党校信访档案政研史志

  第一节 党  校

  原校址在城关镇鹿山路,19958月迁至城关镇越秀北路22号。占地面积4669平方米,建筑面积4738平方米20025月,嵊州行政干部学校并入党校。有教职工23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4人。

  培 训

  19862002年,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96期,受训8392人次。参加培训的有部门和乡镇的副职及党委委员、妇联、共青团、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市属企业厂长、经理、三所一庭(工商所、派出所、税务所、法庭)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1991年前,主要学习十三大文件、党的建设、领导科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乡镇政权建设等。1992年后,重点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文件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7年后,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WTO知识、民主法制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培训期间实行请进来走出去和听课与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员勤记笔记,并结合学到的知识,通过调研,撰写13000字以上的调研文章。通过培训,开拓党员领导干部的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

  

  19881989年,开办以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政治专业、经管专业等中专函授6个班次,毕业人数为676人;1990年开始招收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的大专函授班;1999年开始招收中央党校本科班。至2002年,获得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颁发大专毕业证书的学员已达1068人,本科毕业证书的学员259人,获得绍兴市委党校颁发的农村干部大专证书的达117人。党校大专函授教育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语文、现代科学技术、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区域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管理原理、财政与金融、法学概论、知识经济概论、对外经济管理等24门课程。大专学制为两年半,本科为3年,每个学员在最后一个学期,必须撰写一篇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促进学以致用,理性地思考现实问题,提高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1996年开始举办国民教育系列的函授教育。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为依托,逐渐扩大与其他高等院校挂钩。至2002年,已招收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财会专业等大专函授7个班次,中专6个班次。

  2002年开办远程教育,就读西南师大、山东大学、宁波大学。

  第二节访

  1987年,县、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访室或接待信访网络。县级机关和各区、乡镇配备信访干部274人,大部分村、居委会、骨干企业均落实信访员。200061512345市长专线电话开通,同时成立受理中心。2002年,市级机关、乡镇专兼职信访干部131人,村、街道社区、骨干企业信访员1149人。

  制 度

  1986年,继续推行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信访责任制,后逐年深化、细化。1988年,县级机关推行信访归口管理。1989年,制定县级机关和区乡镇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列入区、乡镇干部岗位考核,19911997年,两次提高考核比分。1994年,发布《关于群众上访实行逐级管理的若干规定》。19961997年,宣传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浙江省人民群众逐级上访和党政机关分级受理制度暂行办法》,28个乡镇均设文明规范的信访接待室。1997年推行目标管理。

  1999年启动主要领导亲自处理重要信访的“一把手工程”,20007月,在仙岩镇试点基础上,推至市级机关和乡镇。2002年,试行信访工作追究责任制。至2002年,每月15日,由市(县)委常委,人大主任、副主任,市(县)长、副市(县)长,政协主席、专职副主席和部门负责人轮流接待信访,接待204次;其间,市信访局一直执行办公无休日制度,每休息日轮流值班,接待来访。

  19862002年,开展争创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和“三无”(无越级信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乡镇活动,每年均评有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1989年获绍兴市级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6人。1996年,绍兴市级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人、“三无”乡镇4个,市信访局为绍兴市级达标考核合格单位。1997年,“三无”乡镇5个,市信访局为绍兴市级达标考核优胜单位。1998年,“三无”乡镇7个,市信访局为绍兴市信访系统文明接待室和达标考核第2名。2001年,“三无”乡镇9个,2002年增至11个,绍兴市级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7人。

  受 理

  1986年,继续按“拆阅或接待、摘录、答复或转办(含送县领导阅批后交办)、督办、反馈、分类、归档”的信访受理程序处理信访。是年受理来信1334件(其中重复信290件),接待来访1420件(其中集体上访454人)。

  1994年起,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增多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上一些其他因素,集体上访增加。是年受理62963人次,比1986年分别上升14.5倍和16.8倍。1999年受理1172563人次,20001232963人次,20011203988人次,20021512734人次。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劳动人事、工资福利、城镇建设、土地山林、揭发控告、各种申诉。

  19862002年,受理来信13431件,来访12261件,共计信访25692件(含集体上访80617317人次),其中市党政领导阅批来信4613件,接访632614972人次。其间,受理重复信和重复访3991件。

  2002年底,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受理14343件,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市长信箱反映68件。其中反映违章建筑、环保、市容环卫、土地山林、交通管理、批评建议4404件,占总数的30.7%;反映市政、民事纠纷、社会治安、文教体育、价格收费、供电、干部作风、劳动人事2704件,占总数的18.9%

  查 办

  遗留信访 19861990年,查处落实历史遗留问题,清退“文化大革命”查抄物资3件,补偿折价款759元,清退股金2068元。复查精简职工的户粮问题,解决“农转非”57人,落实精减职工生活170人。调处历史遗留问题2起,补偿6800元。调处农村集镇私房3715.9平方米,折价补偿21733元。解决信访老户9个,为居民解决供水50多户。1992年,解决信访老户13个。1993年,会同物价部门为家长挽回学校委培生乱收费47万元。1994年,处理购买种獭狸受骗案,挽回37户经济损失18774元。1997年,处理信访疑难户6个、20022个。

  要信要访 19862002年,立要信要访3868件,结案3707件,结案率95.8%,其余21824件信访转给市级职能部门和乡镇办理,占总数的84.9%,基本做到件件有结果、有答复。其中2002年要信要访259件,当年底全部结案。

  集体上访   1994年起,加大重要集体上访处理力度,依法解决县化肥厂停产关闭后500多名职工生产生活问题。1996年,解决农婚知青近600人的晚年生活补助,再于2002年提高享受标准。1996年辽湾水库被征用水田农户要求提高粮款补差解决后,1997年起再增加一倍补差。19891996年间,市电影公司非法吸纳职工和公众存款2000余万元,因归还困难,1998年前后,债权人聚集100多人十几次集体上访,市委、市政府出面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是年,二轻公司、丝绸公司所属困难企业职工集体上访,反映拖欠职工工资和退休金问题,通过筹资退休金社会化发放落实解决。2000年,调处嵊州丝厂亏损、停产,带来一些职工生活困难的上访。2001年,北漳镇小约村饮用水源遭污染致多人生病,村民恐慌,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有关部门和镇政府协调,分别作筹资补发生活费和治愈病人、根除污染隐患的处理。面对1979年划归乡镇管理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困难、在职职工后顾之忧的多次集体上访,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有关部门几经协调,2001年出台补助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调企业、军队转业安置企业退休干部生活费偏低的集体上访,分别在19952000年改善经济待遇,2002年重新安置17名下岗军转干部到街道社区工作。

  专线信访 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受理的14343件,其中当场答复4630件,经查处结案9660件,结案率99.5%68件市长信箱交办件,100%结案。

  信访和来电中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1826件,市信访局和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把群众的要求、批评意见编成信访信息、简报、摘报,及时反映,为市委、市政府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1987年,重点反映部分农村化肥、农药供应紧张,影响农业生产。1989年,反映杂交稻种奇缺,粮农纷纷告急,直接影响粮食生产。1995年,反映有的企业偷逃税严重,急需加强管理。2000年,市区西桥防洪闸门下坠,关闭失灵,一旦发生洪灾,损失不可估量,请求迅速修复;是年和2001年,先后反映城关镇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营运车发展快,管理不严,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市容。2001年,反映市区东圃中路邮电宿舍遭受6天断水,苦不堪言,急需解决。2002年,反映市郊农村违章建筑日益严重,并呈现蔓延之势,请求阻止。以上问题均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组织力量调处,得到合理解决。

  第三节 档  案

  199110月,县档案馆被评为“七五”期间全省综合档案馆建设先进单位。199312月和199510月,先后达到省三级和省二级档案馆标准,199712月,晋升为省一级档案馆。至2002年,基层单位有综合档案室1367个,建档率为96%。有146家机关、事业单位通过达标考评,其中省级达标16家,市级达标130家。有101家企业单位通过达标考评,其中国家二级7家,省级81家,绍兴市级13家。全市有基层档案室专职档案员2人,兼职1312人。

  档案执法

  198612月,成立“两档”清理小组,开展乡、村级会计、统计档案清理建档工作。1988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执法检查。同年开展企业档案管理国家级、省级、绍兴市级目标管理达标工作。1990年,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县级达标工作。1997年在《档案法》颁布10周年之际,开展档案咨询服务并悬挂横幅宣传《档案法》。1998年,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建档工作,村级建档率达96%2000年,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执法检查工作,并发布《嵊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2001年,发布《嵊州市机构改革档案处置暂行办法》。2002年,与市人大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档案法》贯彻情况进行检查。同年,组织档案工作者100多人参加“浙江省‘电信杯’档案知识竞赛”活动。

  培训评聘

  19879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至2002年,共举办44期业务培训班学习,受训人员达2138人,并先后组织基层档案工作人员174人参加省级培训。从1987年开始,评聘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至2002年,有2人被聘为副研究馆员,20人被评聘为馆员,138人被评聘为助理馆员,173人被评聘为管理员。有5人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馆舍设备

  2002年,市档案馆有库房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内设有接待利用室、全宗管理室、整理编目室、特种载体室、陈列室、计算机房等专门用房。库房内有密集架108立方米,铁制档案箱445只,木制档案箱491只,橱112只。并在库房内配备防火、防盗、防光、防潮、防尘、防虫等设备,有空调机16台,去湿机6台,相对温度自控记录仪4台,自动记录仪1台,微波杀虫机1台,录像机1台,照相机1架,翻拍设备1套,复印机1台等。基本实行现代化文档一体化管理。市档案馆利用1台服务器和14个电脑工作站建立局域网,应用网络版档案软件管理档案;还于20011月在因特网上正式开通嵊州市档案信息网(www.sxda.gov.cn/szdaj)。

  馆藏档案资料

  市档案馆分批接收市级机关、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永久、长期档案资料。至2002年底,馆藏档案有278个全宗共104555卷,比198531712卷增加2.3倍。现馆藏有清朝历史档案、民国历史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和资料等。

  清朝历史档案共23卷,为1个全宗,所属年代为清同治八年至宣统二年(18691910年)。馆藏清朝档案原为空白,后经多方征集和清理积存零散档案资料整理形成,始设全宗。案卷主要内容有知县奏折,清国海岸图,民间房屋、地基、土地等绝卖文契,赋税户底、户规,民间章程等。形成时间最早的是清同治八年县城沈天河、喻蔚斋议造门楼文约。

  民国历史档案共40个全宗,10748卷,年代为民国元年至38年(19121949年),绝大部分形成于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前夕。民国初期档案有汤寿潜书信底稿,民国后期档案有国民党嵊县县党部、县政府、县参议会及社会团体、军事组织的档案,其次是地方法院档案等。

  革命历史档案共10卷,为1个全宗,年代为民国30年至38年(19411949年),形成于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主要内容有新四军浙东三、四、五支队编印的宣传画;浙东解放区发行的米票、饭票、草崐票和货币,发行单位有浙东行署、浙东银行、浙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供给部、浙东行署第九办事处、浙东行署嵊县人民政府等;浙东解放区编印的《新浙东报》、《浙东简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档案主要是现行党政机关,包括市委及各部、委、办和市人民政府及所属委、办、局,人大、政协,还有工、青、妇群众团体,乡镇和县属企事业单位,以及部分撤销机构、停办企业等档案,数量大,种类也多,是馆藏的主体,由市档案馆逐年接收进馆,共236个全宗,93774卷。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统计档案、案件档案、土壤普查档案、病历档案、山林权属档案、死亡干部档案、著名人物档案、户粮档案、人口普查档案、修志档案、审计档案、艺术档案、教学档案、城建档案、计量档案、工业普查档案等。其中文书档案68011卷、科技档案1501卷、专门档案24262卷。还有一部分特种载体档案:照片4225张,录音、录像档案19盘,底图210张。

  馆藏资料经多年收集,馆藏资料逐渐丰富,至2002年资料总数11216册,比19858122册增加40%。具体类目有各级党史资料,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文件汇编,群众团体代表会文件汇编,各系统会议文件汇编,党内文件汇编,党内刊物、群团刊物,政府文件汇集,政报、公报,统计资料,地方史志、编研材料等。其中宋嘉定七年《剡录》(清同治本)、清康熙二十三年《嵊县志》、清同治九年《嵊县志》、民国23年《嵊县志》以及清光绪年间撰修的《金庭王氏(王羲之后裔)族谱》等较为珍贵。

  档案保管

  1986年来,不断健全档案收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保密、安全、开放等制度,制定《档案资料查阅利用制度》、《库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查档守则》、《档案借阅制度》、《开放档案实施细则》等。在保管统计方面,建立全宗卷、档案收集、保管、鉴定、利用等统计台账。1991年,制定破损档案抢救方案,建立病历档案登记卡,开展破损档案抢救工作,至2002年共抢救裱糊7027卷。

  开放利用

  1988年首批新中国成立前历史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满30年档案向社会开放以来,至2002年底,共开放档案34696卷。1992年,强化档案利用工作,利用窗口增设档案咨询服务项目、利用效果反馈跟踪项目,建立利用统计分析制度。还印发《利用档案制度收费有关规定的通知》,档案利用从无偿转为有偿服务。至2002年底,共接待利用13619人次,调档56845卷,调阅资料7787册。其中为编史修志提供档案30890卷,为确定教师、知青工龄和解决农转非及工作查考等查阅有关档案16808卷。

  检索工具

  编制多种检索工具,其中手工检索工具有《全引目录》、《案卷目录》、《开放目录》、《专题目录》等目录1184册,文件分类卡片172740张。电脑机读目录有:婚姻档案、招工索引、土地使用证、干部任免、土地征用批复等多种专题及民国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两个目录中心,共计48万多条。

  档案编研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出嵊州历年大事记,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简介,编出《加快嵊县经济发展政策选编》、《绿满嵊州》、《专业档案管理文件选编》、《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文件选编》、《中共嵊县党史大事记》、《档案馆指南》、《嵊州市<民情日记>选辑》及《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文选》等30种编研资料。其中《绿满嵊州》、《加快嵊县经济发展政策选编》、《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文选》分别获得省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第四节政策研究

  200112月,设置中共嵊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简称政研室),同时挂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为市委的调研机构和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

  调查研究

  2002年,根据市委确定的工作重点,做好17个市级重点调研课题的联络、协调工作。加强对乡镇(街道)、部门调研工作的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选定123个调研重点。

  2002年,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提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13条政策措施;重点就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税收优惠、信贷扶持、财政专项扶持等出台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调整完善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贯彻省、绍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贯彻落实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开展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的调查。

  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

  政研室负责乡镇(街道)、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年初拟定客观公正、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年终进行认真的考核汇总。经考核评定,长乐镇等7个乡镇(街道)和建设局等15个部门被评为2002年度市级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第五节

  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地方党史、地方志工作的职能机构和研究编纂嵊州市地方党史、地方志的科研部门。

  党 史

  征集研究 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5年贯彻中央和省党史部门所确定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积极、慎重、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方针,开展民主革命时期地方党史征集与整理工作。至1993年,在查漏补缺、深挖史料、整理和充实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民主革命时期党史征集研究工作。共征集回忆录、文献、报刊资料147卷,编写完成民主革命时期党史专题26个,总计百余万字。征集历史照片250幅,革命文物50多件。基本查清在嵊州境内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和地下党组织活动史料。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征集研究工作于1990年起步,1992年又根据嘉兴和绍兴党史座谈会精神,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开展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主的社会主义时期地方党史编研工作。至2002年,已陆续编写成24个专题党史资料。同时完成上级党史部门、党史刊物撰写党史研究资料297篇,获奖18人次。

  1986年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成《“六三”饥民请愿运动》,1989年编成《嵊县英烈传》(一),1990年与县委组织部等合编《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嵊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1991年编成《中共嵊县党史大事记》(19191949),1992年编成《嵊县英烈传》(二),1993年编成《嵊县革命故事选》、1994年县委组织部编成《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嵊县组织史资料》(第二卷),1998年编成《中共嵊州地方史》和《中国共产党嵊州历史大事记》(19491997),2001年编成《社会主义时期嵊州市党史专题集》(第一集),2002年市委组织部编成《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嵊州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

  宣传教育 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19895月举行嵊县解放40周年纪念活动,党史办配合县委县政府分别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同时组织干部、师生等扫烈士墓。1991年结合纪念建党70周年活动,展出党史图片200多幅,有163个单位的2500余名党员参观。199441,位于东前街的嵊县地方党史陈列室布展完毕,对外开放。室内陈列民主革命时期嵊县党的主要活动史料,当年参观者达6000余人。19959月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展示图片160多幅,实物50多件。199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活动中,展出嵊州改革开放专栏。1998年在鹿山公园新建嵊州市党史陈列馆,建筑面积488平方米,布展面积达250平方米,形象地展示嵊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每年有一、两万人参观陈列馆。此外,还运用新闻媒体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在《嵊州日报》、市电台、市电视台开办地方党史专题栏目。

  1981年创办党史内部刊物《嵊县党史资料》,后改为《嵊州(县)史志通讯》,1997年起改名为《嵊州春秋》至2002年底已刊出183期,约700余万字。

  地方志

  新修《嵊县志》 于1984年夏全面铺开。新编《嵊县志》全书75万字,下迄1985年底,于1989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19908月获浙江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9月,荣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

  续修《嵊州市志》 20022月始,续修《嵊州市志》启动。上限为1986年与前《嵊县志》相接,下限止2002年。并对1989年版《嵊县志》进行纠误和补充未载的重要内容,重出《嵊县志》修订版。

  撰写地情资料 撰写中央、省和绍兴市修志部门征集有关嵊州(县)概况的志稿。截至2002年底,已编纂报送《中国县市概况》、《中国县情大全》、《浙江省情地图集》、《浙江省名镇志》、《浙江省名村志》、《浙江省乡村旅游志》、《浙江省市场志》、《浙江省市县区辉煌二十年》、《浙江溯源————浙江县市名的由来》、《浙江省乡镇(街道)年鉴》(1999年、2000年、2002年)、《绍兴市志》、《绍兴年鉴》(2000年、2001年、2002年)有关嵊州市(县)的稿件。

  编写部门乡镇村志 市志办采用辅导、评稿、审稿等多种形式指导有关部门、镇村、厂矿的修志工作。2002年底止,已编成的有《长乐镇志》、《雅张村志》、《东叶家村史》等乡镇村志。部门、行业、厂矿专业志已出版40余种,名列绍兴市榜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