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市县志书 >> 嵊州市志(1986-2002)
第二十三编 越  剧

发布日期:2014-09-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越剧在嵊州根深叶茂,流传“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说。20世纪80年代起,嵊州越剧事业发展更快,提升市越剧团档次,开拓城乡演出市场;在越剧之家新建市越剧艺术学校,建成越剧人才培训基地;建造越剧博物馆和越剧艺术中心,形成越剧史料征集、展示、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民间越剧节和全国性越剧演唱、艺术交流活动,扩大嵊州知名度和越剧故乡对外的影响;编印《越剧大家唱》,创建校园小小越剧团,开展越剧普及教育;上百个民间职业剧团已形成嵊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嵊州越剧原汁原味,出人出戏,在全国演出市场打出品牌。

  1986年以来,继续坚持越剧演出人员的培训,在不断向全国越剧团输送人才的同时,市内涌现了一批越剧新人。至2002年,具有高级职称的演出人员(国家二级演员、演奏员)6人、中级职称的(国家三级演员)有36人(其中民职剧团有22名),从事越剧演出(含外地专业越剧团演出)的在11000人以上。在越剧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内演员和演奏员有陈岚、黄美菊、王桂萍、裘巧芳、刘志霞、王水燕、杨冲霄、赵桂庆、陈国良等,市外的有王君安、张学芬、李莉、王一敏、张小君等。

  第一章 团体 单位

  第一节 市越剧团

  市越剧团系全民事业单位,自1986年起,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办团方针,经过男女合演到女演员演出的改组,演员阵容整齐,形成了注重剧目创作、继承流派唱腔、综合艺术见长的艺术特色。2002年,有演职员61名,其中生角演员18名,旦角演员17名、乐队15名、舞美10名、服装1名和其他职员3名,演员平均年龄23岁。

  1987年,创作演出《魂断汉宫》,获绍兴市第三届戏剧节所有设奖项目之首奖;获省第三届戏剧节剧目创作、导演、作曲、舞美二等奖和伴奏奖。1988年,参加上海“三新奖”(新剧目、新形象、新唱腔)评比,获优秀演出奖。1989年,新排《大义夫人》(曾名《血祭》),获绍兴市第四届戏剧节所有设奖项目的最高奖;获省第四届戏剧节集体演出奖,剧本创作、导演、舞美、服装设计奖。1991年,新排《芳草魂》,获绍兴市第五届戏剧节所有设奖项目的最高奖。 1992年,参加省第五届戏剧节,获集体优秀演出奖和作曲、剧本、导演、舞美、灯光、服装设计奖。1994年,排演新编剧目《柳湘莲与尤三姐》,参加’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演员获一银奖、两铜奖。1995年,排演新剧目《酒葫芦》,获绍兴市第六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1名,演员二、三等奖各3名。19969月,参加“日发杯”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黄美菊、王桂萍获演员一等奖。10月,新编历史剧《貂蝉与吕布》获省第七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优秀创作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音乐伴奏奖。199810月,参加“大自然”杯浙江越剧新十姐妹评选活动,黄美菊荣获’98浙江越剧新十姐妹称号。20012002年招收市越剧艺校学员13名,新排《柳永与虫娘》,获绍兴市第九届戏剧节所有设奖项目之首奖,获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1986年,县越剧团在县内和省内流动演出,剧目有《孟丽君》、《雍姬怨》、《泪从笑中流》、《花中君子》等。1988年,首次出省巡回演出。199610月,《貂蝉与吕布》献演于上海逸夫舞台,受到上海同行及观众的一致好评。19981月,首次赴香港高山剧场演出《红楼梦》、《貂蝉与吕布》及折子戏专场,获得圆满成功。是月,应文化部邀请,首次赴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尉健行、乔石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孙孚凌、经叔平等分别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主要演员。2月,赴杭州东坡剧院演出《红楼梦》、《貂蝉与吕布》6场,门票收入37万元。省长柴松岳、副省长叶荣宝等领导观看演出。19995月,赴天津、南京、扬州等地巡回演出,历时1个月。10月,在绍兴饭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演出《拾玉镯》、《小宴》、《断桥》折子戏。20006月,在绍兴饭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专场演出折子戏。

  2002年,剧团先后复排演出剧目《红楼梦》、《碧玉簪》、《盘夫索夫》、《金殿认子》、《王老虎抢亲》、《花中君子》、《追鱼》、《孟丽君》等大戏和折子戏。参加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浙江电视台《百花艺苑》、《卫视戏曲版》以及安徽、江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制作,参加中国民间越剧节、领带节、领带·越剧节、越剧世纪行演唱会、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在上海、北京举办的绍兴文化周等重大演出活动,参加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三下乡”演出活动,先后在下王镇、北漳镇、谷来镇、雅璜乡等地慰问演出。每年在市内及省内外集镇、农村营业性演出120场左右。

  第二节民间职业剧团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半农半艺区社剧团有32个,从艺者1000余人,以剧目多,人员少,戏价低,便于流动等优势,活跃在全省农村演出市场,并逐步形成越乡特色文化产业。19862001年,演出时间在8个月以上的常年性剧团有30多个;演出时间在34个月的季节性剧团有50多个;演出时间1个月左右,仅在春节和庙会期间演出的临时性剧团约有20个。2002年,共有100个左右民间职业剧团,2500余名演职人员。为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不少剧团尽可能地改善设施,提高演出质量,添置无线话筒、电脑幻灯,聘用经过专业培训的演员。比较有影响的有越剧艺术中心一团和二团、群艺越剧团、永生越剧团、金庭青年越剧团、新艺越剧团。

  越剧艺术中心一团

  1989年创建。驻地嵊州市黄泽镇官园村,有演职员45人,拥有国家三级演员7人、三级伴奏员2人、四级演员1人。能上演剧本戏37出、路头戏60多出,主要剧目有《沉香扇》、《皇帝与村姑》、《雪里小梅香》、《秦宫遗恨》、《貂蝉与吕布》等。演员阵容整齐,角色行当齐全,曾参加过中国第一、二届民间越剧节展演,得到范瑞娟、傅全香等老一辈越剧艺术家的指导。19981月,中央电视台对剧团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常年在温州、台州、温岭等地演出,年演出600场以上,收入达100多万元。

  群艺越剧团

  1988年创建。驻地嵊州市黄泽镇光明村,有演职员52人,拥有国家三级演员10人。能上演剧本戏43出、路头戏50多出,主要剧目有《扶苏公子》、《王子仇》、《梅花魂》、《状元与乞丐》、《紫玉钗》、《皇帝与村姑》等。剧团注重在舞台实践中提高艺术素质和演出水平,坚持文武结合,突出流派唱腔,勇于创新,先后参加过中国第一、二届民间越剧节展演和嵊州市向国家文化部领导的群众文化汇报演出。常年在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演出,年演出600场以上,收入100多万元。

  新艺越剧团

  1985年创建。驻地嵊州市三界茶厂,有演职员36人,拥有国家三级演员2人、三级伴奏员1人。能上演剧本戏26出、路头戏100多出,主要剧目有《状元与乞丐》、《皇后易嫁》、《桃李梅》、《二郎神活捉狐狸精》、《包公私探黑狼山》、《唐伯虎点秋香》、《文武状元夺妻》、《假娘娘闹宫》、《金丝玉猫》等。剧团行当齐全,尤以唱腔优美、流派纷呈、韵味醇正见长。在挖掘与继承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演出市场红火,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常年在宁波、温州、台州、温岭、杭州、慈溪、金华等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年演出480场以上,收入80多万元。

  第三节越剧之家和越剧艺校

  越剧之家

  19861993年越剧之家共办培训班7期,以学唱腔、练基本功为主,结合排练传统折子戏。学员由培训班直接招生,毕业后向各专业剧团输送;也为北京红旗越剧团、上海越剧院、重庆、西安、宁夏、武汉、南通、九江、无锡和省内十余个市县专业越剧团等代培训。输送男女演员和演奏员400余人,形式灵活,长短结合,长则2年,短则半年。学员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白雪(1987年第9期学员,原名白雪琴,毕业后为乐清市越剧团的演员,后转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演员),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蔡浙飞,福建芳华越剧团王一敏,上海滑稽剧团的邬苏斐,上海越剧院的丁笑娃,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白银飞、陈励萍,嵊州市越剧团的黄美菊、王桂萍、裘巧芳等。19949月,开办职业高中公关礼仪班,第1期招生45人,学制3年;19959月,第二期招生45人,毕业后主要去向宾馆、酒店及横店影视城等。

  越剧艺术学校

  19965月,成立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与越剧之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第一届艺校学生招生50人,1999年又补招10人,学制由3年延长至6年,为艺术中专。前3年以基础性教育为主,后三年边学习、边排练、边演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共排练《五女拜寿》、《白蛇传》、《梨花情》、《鸳鸯戏水》、《红丝错》、《唐伯虎点秋香》、《荆钗记》等大戏和《拾玉镯》等12个折子戏。赴上海、萧山、绍兴、新昌、宁海及市内剧院、农村实验演出95场。200112月,学员吕赛君被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收为学生。20026月学员毕业,有13人进嵊州市越剧团,其余分别被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越剧院、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绍兴市小百花越剧团、余姚市艺术剧院、浙江省军区文工团录用。

  20026月,第二届艺术中专班通过嵊州农业在线网站发布招生消息,共招收47人,学制3年,其中30%来自四川、河南、江西、上海及杭州、温州、台州、金华等地。

  第四节越剧博物馆

  越剧博物馆的前身是越剧之家的越剧史展览室。越剧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馆名1987年由文化部部长朱穆之题写。198610月,举行奠基仪式,199010月,竣工开放,总投资131万元,建筑面积2253.06平方米,是全国越剧展览中心、史料中心、研究中心,共分3个展厅、一条展廊。第一展厅为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3个时期;第二展厅为绍兴文戏班、女子越剧两个时期;第三展厅为新中国成立后繁荣发展时期;展廊介绍艺术交流和唱腔艺术特色。有140多个版面,758幅照片,327件实物,反映了越剧源起、形成、发展、改革、创新的过程。至2002年,共接待参观者13万余人次,其中接待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巴西、印度、多米尼加、新加坡、荷兰、日本、法国、朝鲜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1万多人次,为宣传越剧、宣传嵊州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节越剧艺术中心

  越剧艺术中心位于市区百步阶8号,原系人民大会堂,20006月开始拆建,200210月落成。占地面积9347平方米,建筑面积7886.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系越乡文化名市标志性建筑,与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校、溪山第一楼连成一片,成为市区具有越乡特色的文化景观。

  越剧艺术中心有越剧中心剧场、地下多功能娱乐场、小型会议室、KTV包厢、越剧团团部和3个标准排演厅、休闲广场等。中心剧场有座位600个,舞台宽18、深24、高22,吊杆、灯光、音响等舞台设施均符合国家标准,适宜戏剧和歌舞演出两用,场内置有冷暖中央空调。集演出、排练、会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

  越剧艺术中心名称2002年由国家文联主席周巍峙题写。采用面积为10×3.4的大型石雕,雕刻深度8厘米,以嵊州山川为背景,中间构出溪山第一楼、施家岙戏台、艇湖塔、天章塔、王羲之墓地等景点,以增添越剧文化的底蕴。

  第二章 剧目 舞美

  第一节 剧

  传统剧

  19862002年,嵊州市越剧团和嵊州市民间职业越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有《红楼梦》、《孟丽君》、《玉堂春》、《梁山伯与祝英台》、《血手印》、《打金枝》、《何文秀》、《盘夫索夫》、《王老虎抢亲》、《宝莲灯》、《沉香扇》、《双珠凤》、《泪洒相思地》、《白蛇传》、《齐皇斩后》、《三请樊梨花》、《王华买父》、《合同纸》、《琶琵记》、《双阳追狄》、《双凤冤》、《双狮图》、《二度梅》、《文武香球》、《狸猫换太子》、《日月雌雄杯》、《辕门斩女》、《巡按斩父》、《状元斩母》、《状元斩嫂》、《杀子救驾》、《雪里小梅香》、《呆大富贵》、《知足亭》、《分玉镜》等近200出。

  新编剧

  1986年起,越剧通过移植、改编和创作,演出剧目日益丰富。市越剧团新排演和市作者创编的新剧目有11出,均参加绍兴市、浙江省戏剧节调演并获奖。

  《钱、钱、钱》 新编现代讽刺越剧(又名《泪从笑中流》),赵舜根据滑稽剧提纲《孝顺妮子》改编。剧本通过三子一女、二媳一婿对画家母亲落实政策前后的态度变化,抨击了社会上不顾道德、不要人格、不择手段只要钱的丑恶现象和肮脏的心灵。1985年由县越剧团首演,同年在绍兴市第二届戏剧节中获剧本改编奖。

  《魂断汉宫》 新编历史剧,张波编剧。描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西汉帝国建立了巨大功勋之后,晚年迷信巫术,祈求长生,宠用绣衣使者江充等人,听信谗言,在父子骨肉之间,演出幕幕发人深省的故事。1986年由县越剧团首演,1987年参加绍兴市第三届戏剧节,获剧本一等奖;参加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获剧本创作二等奖。

  《大义夫人》 新编历史故事剧,(又名《血祭》)赵舜编剧。剧本以南宋抗金主帅岳飞家眷流放梁王领地云南,秦桧欲以柴、岳两家18年前之积怨,借刀杀绝忠良之后为背景,赞扬柴夫人明大义弃前怨的高贵品质。1988年由县越剧团首演,1989年参加绍兴市第四届戏剧节,获剧本一等奖,参加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获剧本二等奖。

  《芳草魂》 新编古装剧,陈正国编剧。剧本以唐经原兵变为背景,穿插宫廷妃后争宠的描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狠毒,反映人们对真情友谊的渴望,呼唤人间的真爱。1991年由县越剧团首演,同年参加绍兴市第五届戏剧节,获编剧一等奖。1992年参加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获剧本创作奖。

  《柳湘莲与尤三姐》 新编古装剧,郑朝阳编剧。取材于《红楼梦》柳湘莲与尤三姐的爱情悲剧故事,揭示世上唯有热诚真情才能发现美好并获得美好的主题。1994年由县越剧团首演,同年参加中国小百花越剧节演出并获奖。

  《酒葫芦》 新编古装传奇剧,编剧王锡春。剧本通过编写一个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县令酒葫芦,面对儿子犯法,审子放子,哭子斩子,令人深思的情节。1995年由县越剧团首演,同年参加绍兴市第六届戏剧节,获剧本奖。

  《貂蝉与吕布》 大型历史故事剧,编剧钱法成(执笔)、周世瑞、徐静纳。根据明代王济传奇本《连环记》改编。描写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大臣王允离间吕布、董卓,巧施连环计的著名历史故事。1997年由市越剧团首演,同年参加绍兴市第七届戏剧节,获优秀演出奖。参加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获优秀新剧目奖。

  《柳永与虫娘》 新编历史故事剧,赵莱静、罗周编剧。描写北宋才子柳永与乐伎虫娘相识相知、万千情结、仕途变幻造就一代词人的故事。2002年由市越剧团首演,同年10月参加绍兴市第九届戏剧节,获剧目一等奖,参加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获优秀新剧目奖。

  《木棉红》 新编历史故事剧,陈正国编剧。讲述南北朝梁时的杰出民族领袖冼英,在平息一场民族冲突中,救下了新上任的高凉太守、年轻的汉官冯宝。两人产生了恋情,因俚族与汉族风俗相悖,文化冲突,给恋情带来了曲折和情趣。联姻后,两人在与阴谋叛乱、意欲分疆裂土的李刺史的斗争中突现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主题。2002年由上海越剧院一团改编后首演。

  另外还有张波新编的《汉武之恋》(1989年由乐清市越剧团首演)、《情系断桥》(1991年由三门县越剧团首演)等。

  第二节

  灯 光

  越剧早期演出的灯光,用耀台(台上挂一油锅,四周放灯草点燃)照明。在农村草台演出时,用“三眼灯”(一种用铁皮制作的圆柱型容器上,焊接三根灯管)照明。在山区演出,有时用煤油浸透的火把缚在万年台口的狮子柱上照明。至20世纪中期,开始用大型煤气灯(土名大炮灯)。到20世纪中后期,在有电源的地方,开始用“司宝塔”照明。至20世纪末,嵊州市越剧团使用的灯光和灯有面光、回光、逆光、聚光和筒子灯、成像灯、电影灯、电脑灯、ETC光束灯。在剧情效果上,使用换色器、跑雪器等。越剧艺术中心的舞台灯光总量达400千瓦,可控硅箱调光控制可达500多回路。舞台灯光已不再是单一的照明工具,而成为越剧舞台综合艺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 响

  越剧演出的音响过去靠万年台顶八角形或六角形鸡笼顶的共鸣效应来扩音,但效果不很明显。至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使用吊风的扩音器(类似68分米纸盒喇叭,34个不等挂在舞台上面),扩音效果有了提高。以后为普通麦克风。70年代,嵊县越剧团开始使用电容话筒。至90年代,演员普遍使用无线佩带话筒,乐队和幕后合唱时使用专门话筒,并有专职人员调控音量。同时,还可用扩音设备介入剧情所需的其他音响以增强舞台效果。

  服 装

  越剧演出的服装,在男子小歌班时期,无戏装,演员穿生活装,称“清水打扮”或“随身打扮”。女子越剧时期,开始注重舞台演出的着装和打扮,以明代服装为舞台基本服装。从20世纪40年代起,废弃传统的衣箱制,按人物需要设计和制作服装,逐步形成清丽、淡雅、秀美的特色,成为戏曲服装一种新的风格和体系。旦角的服装式样,多借鉴古代仕女画设计,上衣有园领、斜领、对开领;袖子有水袖、普通袖,同色加长连袖;越剧首创了百裥裙,系在上衣外面,外加中裙、短裙等,突出女性体态。另外,佩饰、云肩式样也较多。服装色彩多用柔和的中间色。色阶丰富,明暗分明。服装用料旦角多用无光绉缎、乔其纱、珠罗纱、尼龙纱烂花绒等,男角用织绵锻、丝绒、乔其绒等。服装风格以轻柔见长,即使武将所着铠、靠,亦不如其他剧种戏装厚重,故称“改良靠、改良蟒”。服装饰品有项圈、项珠、腰带、飘带、玉佩、手镯等和头饰九尾凤、对凤、步摇、帼、偏凤、单凤、凤头钗、云头、如意、百结等。

  化 妆

  越剧演出的化妆以俊扮为主,没有脸谱。到20世纪40年代越剧使用油彩化妆,其特点是色彩明快柔和,五官清晰秀丽、表情自然。越剧的油彩化妆,是继戏曲传统水粉化妆后又一种戏剧化妆,对整个戏剧界的化妆艺术产生一定影响。越剧化妆的胡须有粘胡、套胡和髯口三种。

  道 具

  越剧演出的道具分大道具、小道具两类。大道具为辇、车、椅、桌、榻、屏风、立地花瓶等等;小道具为鞭、杯、灯、扇、笔墨等。在制作上注重精细雅致,色彩秀丽,采用翻模脱胎、篾扎纸糊、立粉彩绘、刻花裱托、木制雕刻等多种工艺技法制作。

  布 景

  越剧演出的布景自女子越剧进入城市后,采用守旧样式(出将入相,一桌两椅),至20世纪30年代出现拉洋片式的绘画布景及机关布景;30年代后期始,运用立体布景,在设计上立足虚实结合,并不断改革创新,使舞美更显优美抒情、诗情画境的艺术特色。同时,随着科技进步,配上电脑幻灯字幕,进一步提高了舞台演出效果。

  第三章 节会 演唱活动

  第一节 越剧节会

  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演唱大奖赛颁奖晚会

  1986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嵊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演唱大奖赛。10月,颁奖演唱晚会在嵊县举行,赵志刚、茅威涛、钱惠丽、竺小招等前10名获优秀奖的演员与嵊县越剧团和全县区乡镇越剧清唱大奖赛获奖演员同台演出。

  越乡文化节

  199010月,举行越乡文化节,提出“越剧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四海联谊”的宗旨。其间,举行浙东服装城开业、越剧博物馆开馆、马寅初中学落成等庆典仪式,并举办嵊县文物展,邀请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嵊县越剧团分别献演。

  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嵊县分会场

  1994920103,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在浙江省举行。嵊县列入分会场,于102举行越剧寻根回娘家文艺晚会。嵊县越剧团《柳湘莲与尤三姐》于92122日在杭州歌剧院参加节会演出。

  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活动

  199691316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活动在嵊州举行。其间,举办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越乡民间艺人(越剧)大奖赛、越剧诞生90周年纪念大会和纪念演出活动等。同时还举行嵊州市演出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和嵊州市演出公司、嵊州市越剧艺校挂牌、《越剧大家唱》首发式等活动。

  第一届中国民间越剧节

  1999101216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社、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视台、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民间越剧节在嵊州举行。同时举行越剧演出、戏迷演唱、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年会和越剧之春大型广场文艺晚会,由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开全国县级市卫星电视现场直播之先河,并录制成VCD在全国发行。

  越剧世纪行

  200052530日,由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嵊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越剧世纪行活动分别在南京、杭州、嵊州举行。嵊州是主会场,于2930日举行江、浙、沪越剧名家电视演唱会和越剧一条街、越剧寻根和百年越剧树碑仪式等活动。

  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节

  2001112830日,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节在嵊州举行。其间,举行开幕式暨越乡盛典全国越剧精英演唱会、浙江梅花奖演员嵊州学习基地成立仪式、越乡千名群众越剧演唱和《建设国际领带都市规划》论证会等。

  第三届领带·越剧节

  200211810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领带服饰博览会暨中国民间越剧节(简称:第三届领带·越剧节)在嵊州举行。开幕式暨东方情结大型文艺晚会和第八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反映了嵊州越剧事业繁荣,领带产业红火的盛景。其间,还举行新世纪全国越剧名家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越剧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越剧大家唱等活动。

  第二节 演唱活动

  嵊县艺术节时的越剧演唱

  1987年国庆期间,举行为期9天的嵊县艺术节,演出以越剧为主,共有节目67个、现代越剧小戏2出(自创)、古装越剧大戏2出(新编历史故事剧),参加展、演人数超1200人次,是嵊县历史上专业、业余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

  越剧大家唱

  1996年,市文化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越剧从娃娃抓起的要求,编印《越剧大家唱》教材,总发行量10000册,发送至全市中、小学校,并举办面向窗口服务单位的《越剧大家唱》培训班5期,受训260多人。是年起,《越剧大家唱》列入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市民广场文化活动中较为广泛的形式。

  越剧卡拉OK电视大奖赛

  199713月,嵊州电视台举办全市越剧卡拉OK电视大奖赛,有261位选手报名参加,21268名观众参与评选。35,举行颁奖演唱晚会,并进行电视录播。此后几年间,在各镇、乡都开展了大小规模不等的越剧卡拉OK演唱比赛活动。

  越剧一条街

  1998年举办嵊州·中国领带节期间,在官河路搭建临时性戏台5个,由群众自发组织上台演唱越剧,有折子戏演出,也有越剧清唱。参加演唱者在200人以上,观看群众3万多人次。与节会其他活动相呼应,成为节会亮点。此后,每逢大型节会,均列为活动项目之一。

  广场越剧演唱

  剡园中心广场建成后,越剧爱好者自发组织在广场自娱自乐,除天气限制外,几乎夜夜有演唱,吸引市民和外地客人围观,成为越乡一大文化特色。

 

  第四章 艺  人

  第一节 著名演员

  陈 岚

  女,幼名陈玉兰,国家二级演员。19579月,出生于嵊县,祖籍安徽省濉溪县。197111月,考入嵊县越剧之家,3年后进嵊县越剧团,工花旦。19876月,拜师傅全香,是嵊县越剧团的主要旦角演员。唱腔俏丽多姿,跌宕婉转,表演细腻传神,情感真实,具有感人以形、动人以情的魅力。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杜鹃山》中的柯湘、《江姐》中的江姐、《海岛女民兵》中的海霞、《蝶恋花》中的杨开慧和古装戏《打金枝》中的金枝、《情探》中的敫桂英、《彩楼记》中的刘月娥、《汉文皇后》中的窦皇后、《雍姬怨》中的华妃、《碧玉桃花》中的碧桃、《花中君子》中的陈三两、《五女拜寿》中的杨三春、《大义夫人》中的柴夫人等人物形象。曾获浙江省首届艺术节优秀演员奖、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和上海第二届白玉兰奖主角奖。1990年,获浙江省第三届艺术明星称号、浙江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授予绍兴市优秀专门人才称号。曾任绍兴市第二届妇代会执委(1989年),19904月,当选县第十届人大常委,1991年,任嵊县越剧团副团长。

  黄美菊

  女,国家二级演员。19739月,出生于温岭县。1987年,进入越剧之家培训,1996年,进嵊州市越剧团,工花旦,拜金采凤为师,是嵊州市越剧团的主要旦角。唱腔委婉清丽,字正腔圆,表演激情充沛,入情入戏,型造人物形象贴切鲜明。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貂蝉与吕布》中的貂蝉、《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彩楼记》中的刘月娥等艺术形象,并在8集越剧电视连续剧《严兰贞》中饰主角严兰贞和5集音乐电视剧《傩谣》中饰演主角田苗,被誉为“小金采凤”和“越坛新秀”。曾获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员一等奖、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优秀演员奖、金艺奖及浙江越剧新十姐妹称号。2000年,获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赛优胜奖、嵊州市文化科技人才贡献奖。2001年评为嵊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2002年任市越剧团副团长。

  王桂萍

  女,国家二级演员。19704月,出生于嵊县石璜公社。1984年,考入越剧之家培训,1986年,进嵊县越剧团,工花旦,王文娟的关门弟子,是市越剧团主要旦角演员。唱腔情意真切,流畅自然,表演优美生动,气质高雅,具有平易质朴、韵味醇厚的特色。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魂断汉宫》中的卫皇后、《芳草魂》中的梁素英、《柳湘莲与尤三姐》中的尤三姐、《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金殿认子》中的顾凤英、《追鱼》中的鲤鱼精等。曾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二等奖、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员一等奖。2002年,任绍兴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第二节 其他著名越剧工作者

  杨冲霄

  男,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浙江戏剧家协会、浙江美术家协会、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02月,出生于嵊县。供职于市越剧团。从事舞美设计20余年,致力于戏曲舞美神韵意象的探索,善于运用精练简洁的艺术风格和虚实结合的造型手法,为角色提供灵活多变的舞台空间,注重剧本主题内涵的深化和延伸,形成了舞美设计的特色。作品曾在浙江省戏剧节多次获奖,其设计图分别刊登在《舞台美》、《戏文》、《中国舞台美术》、《舞台美术家》和《中国舞台美术家》上。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外,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发表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东方油画》、《中国美术家》上。著作有《中国戏曲装饰艺术》、《中国的亭》(合著)。其简历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美术家》。

  赵桂庆

  男,国家二级演奏员,乐队主胡。1955年,出生于嵊县。197111月,考入越剧之家,3年后进入嵊县越剧团。历任主胡、乐队队长、艺委会主任等职。通过多年舞台实践,主胡伴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撰写《主胡演奏技巧》等学术文章在省级杂志发表。曾在浙江省戏剧节多次获主胡伴奏奖。1989年《惜别离》二胡独奏曲参加浙江省器乐比赛分获创作、独奏三等奖。

  陈国良

  男,国家二级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98月,出生于嵊县。196410月,担任嵊县越剧团伴奏(琵琶),19819月至19837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承作曲家何占豪,结业后任嵊县越剧团、越剧博物馆作曲。先后为浙江小百花、浙江越剧院、上海越剧院、浙江绍剧团及嵊州、乐清、绍兴、诸暨、嘉兴等地剧团的30多部新编大型创作剧目和中央、浙江、绍兴电视台拍摄的十余部戏曲电视剧作曲。19951月,越剧《琵琶记》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19965月,绍剧《大禹治水》获全国第六届文华奖音乐创作奖;9月,越剧电视剧《秋瑾》获第三届中国戏曲音乐优秀作曲奖和第十一届中国戏曲电视剧优秀作曲奖。20011月,越剧《洗马桥》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12月,越剧小戏《啥人顶糊涂》获全国第一届群星奖金奖;越剧《芳草魂》、《沁公主》、《花烛恨》、《毫姑塔》,绍剧《大禹治水》等分别获省第五、六、八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奖等。发表出版的论著有《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的唱腔艺术》、《谈越剧“大义夫人”的音乐创作》及《中国越剧大考》(任执行副主编)等。曾先后被评为绍兴市优秀专门人才、嵊州市优秀专门人才、嵊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专记:越剧产业

  80年代起,半农半艺的区社剧团蓬勃兴起,几乎村村有剧团,以常年性、季节性和临时性3种形式演出为主。到90年代初,区社剧团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以演出为主的民间职业剧团,以扎根民间、服务民间和丰富的剧目满足观众需求,以人员精、开支省、戏价低,适应农村和个体企业主的经济承受力,超越演出条件、场地、设施和接待上的限制,而红火演出市场,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0年代中后期,逐步形成越剧产业。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有“嵊州人,人人都爱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乡人组团外出演戏富有传统。因此,嵊州越剧产业具有深厚的基础。一是拥有庞大的演员群体,主要由从国家专业剧团退休回乡的演员,从民间培训班走上舞台的演员,演出人员的随团家属亲戚和专业剧团留职停薪、离岗的演员组成,据统计,从业人员稳定在25003000人,平均年龄在35岁上下。二是能上演丰富的剧目,既演剧本戏又演路头戏,可以一个台基演30天的戏不重复。三是办团形式灵活多样,从实际出发,采用“自愿组团、自主经营、自备服装、自带舞台、自定分配”的方式。四是越乡的文化优势,为嵊州农民从艺创造必备条件,而从艺的农民在获得不薄的收益中,激发了自我走向产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区社剧团兴起时,相应成立区社剧团管理组(又称“演出管理站”),给予这类剧团政策上引导、管理上指导、业务上辅导,包括提供剧目、培训演员、介绍演出等。到20纪世90年代,县委、县政府把民间职业剧团演出作为越乡文化特色产业来开发。1996年,市委、市政府在提出建设越乡文化体育特色城市和2001提出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的战略目标中,进一步明确把培育越剧产业列入具体规划之中,给予扶持。

  19862002年,主要政策有:根据国务院颁发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全面实施演出证、演唱证、演员证制度,与专业剧团一视同仁,并率先在全国展开民职剧团演出人员职称评聘工作;在税收上按国家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予以倾斜;建立市演出公司,发展市场网络,提供演出需求信息;成立市演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形象;设立越剧之乡越剧发展基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出台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以及越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

  越剧产业的效益通过剧团演出来实现,必须演出市场广,演出戏路宽。1988年,市越剧团与浙江新光制药厂组成经济文化联合体,探索文企联姻、发展越剧、振兴经济路子,首次出省巡回演出,于上海石化、江西新余钢厂、苏北油田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和上海、南京、九江等大中城市,开展越剧“外交”,连续3年,创收60万元,用于剧团自身发展。19982002年,市越剧团的演出总场次和总收入分别为:1998120场、122万元;1999118场、95万元;2000126场、112万元;2001130场、121万元;2002149场、126万元。民间职业剧团主要活跃在全省农村、山区、海岛的舞台上,常年性剧团每年演出450场左右,季节性和临时性剧团每年也要上演100场左右和60场上下。哪里要演戏就到哪里,而且演出名称繁多,有生日戏、周岁戏、寿年戏、体面戏、彩头戏、庆贺戏、造屋戏、房迁戏、庙会戏等。观众要求演什么戏就能演什么戏,而且演出的时间还能满足观众要求长短灵活。

  越剧产业的形成,既缓解了全市农村过剩劳力就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还扩大嵊州越剧之乡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文艺团体改革提供借鉴。越剧产业的形成,带动戏剧服装业、演员培训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有戏剧服装企业5家、举办培训班30多期。

  附一:越剧寻根回娘家

  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节期间开展越剧寻根回娘家活动之后,于1996年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和1999年、2001年的两届中国民间越剧节,以及2002年的中国领带·越剧节期间,均开展越剧寻根回娘家活动,活动路线为参观越剧博物馆、市越剧艺校,观看城隍庙古戏台演出,游览越剧诞生地东王村(香火堂前)和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以及落地唱书诞生地马塘村等。其中1999年在施家岙举行33夜的越剧演出。

  越剧寻根回娘家活动,带动了越剧寻根游,每年有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的越剧迷组成的团队到嵊游览观光,有时与嵊州戏迷在越剧博物馆或文化广场等地联欢。

  附二:《嵊县戏成长集锦》

  台北市嵊县同乡会裘亚卫、裘文光、俞昌裔等策划,由理事长马卡来捐献1万美元,于19956月由嵊州台属联谊会请余乐、张继舜、张秀铫组织制作成越剧唱词录音带18卷(名为“嵊县戏成长集锦(唱带)”),并出版《嵊县戏成长集锦·唱词集》一册,为越剧的发展过程,留下了早期至今的各流派的乐曲和唱腔,人称越剧唱腔有音响的发展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