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湖街道
【概况】剡湖街道位于嵊州市区,面积26平方公里,为市委、市政府驻地。辖11个社区,13个行政村,28246户,76794人。地区生产总值11867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2.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4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13.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48元,财政收入17074万元。
【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22.0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1.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07%、15.3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为12.2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81%、27.87%,规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街道总产值的57.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88万元,其中工业性技改投入6466万元,现代服务业投资2922万元。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43家,比上年新增5家,规模企业已成为全街道个私企业发展的排头兵。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实现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投资319万元,实施后璋捣臼爿、挂罗一答王、大湾鸡屁股、碑山村上碑山茶园及下碑山西湾港等坡地整理项目,改造土地面积达400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理规划村庄,完成罗南、禹溪、漩泽等村退宅还耕项目,新增耕地30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工作。成功申报原生态无公害保健果品试验推广项目为绍兴市级科技项目。开展万村联网工程和农民培训工作,开办缝纫与领带制作,计算机、面点等培训班8期,培训527人,实现农民转移380人。
【东浦社区为老寿星举行集体寿礼】东浦社区开展“款款深情贺寿星,和谐社区大家亲”的活动已持续3年。每年临近春节,社区都要为年龄逢70、80、90、100岁的老人举行集体寿礼。活动邀请全体老人参加,由年龄最长者为寿星们点燃生日蜡烛,分切大蛋糕,共同分享。再赠送给每位寿星一只蛋糕。同时邀请社区中老年女子舞蹈队和幼儿园小朋友演出。寿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表演节目。整个活动充满着热闹快乐的气氛,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街道团委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团委】街道团委积极发挥党的后备军和助手作用,以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为出发点,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立青年爱心仓储,开展公益周末活动,开启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倡导绿色上网与归正青年结对等关爱活动。在党建带团建、团的主题活动、支部建设、活动阵地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1月,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评为省先进团委。
【平安建设稳中求进】街道办事处与各社区、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继续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2008年度,辖区内刑事发案数2016起,同比下降9.19%,共破案746起,进一步优化了治安环境。大力化解矛盾纠纷,至12月,排查矛盾纠纷135起,受理调解135起,调解成功130起,成功率96.30%,扎实推进平安剡湖建设。
【明心寺举行开光仪式】明心寺位于城北荷花坪村,是千年古刹,名闻浙东。解放后,僧人还俗,寺院荒废,渐次倒坍。改革开放后,拆除残剩厢房,开发为住宅区。1985年由居士、乡民捐资迁建于后山顶上,致使佛光重显。建成后的寺院只有两进、两厢,建筑简陋、狭小。1999年迁至村北盘蛇岭顶开始重建。在长达10年中,相继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济公殿、天王殿等殿宇房舍近12间。总耗资约70余万元,所用资金来自民间自发捐献。2008年,政府批准为合法寺院,同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举行开光仪式。由市佛教协会派驻一名住持和尚,法号啸钟法师。明心寺高耸岭顶,视野开阔,寺内清静安谧,佛事渐兴。
三江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南部,与新昌县接壤,上三高速、甬金高速、104国道贯穿其中。面积6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60亩,山林面积12825亩。辖城南、阮庙、茶坊、三塘4个工作片27个行政村,以及仙湖、下元塘2个社区(居委会)。共20520户,53722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95亿元,工业总产值50.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1元。计划生育率达98.47%。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50.83亿元,完成市考核指标的105.82%,同比增长17.21%。新发展个私企业250家。自营出口2.34亿美元,完成指标的100.03%,同比增长2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68亿元,同比增长69.9%.工业功能区技改投入3.5亿元,完成指标的133.08%。宏达制衣、迪贝机电、科迪电子、裕盈金属、乐芙时装等规模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在逆境中强势发展。汽摩配、厨具产业异军突起,取得较好的业绩和效益。
【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创经验】按照“统一政策、分步实施”原则,贯穿以人为本,民本利益兼顾,以真心、真情、真扶感动百姓。圆满完成企业总部大楼和官河南路延伸段2个市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任务,其中:企业总部大楼征地87.7亩,官河南路延伸段征地225亩,拆迁农户58户、企业1家,总面积1.47万平方米。被市委、市政府领导誉为“三江经验”加以肯定。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投资300万元的丫叉坑水库、彭山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已全部完成,桥里双坑水库、两湾双塘水库、周家坂塘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投资146万元的友谊渠改道工程已建成通水。投资100万元的50亩退宅还耕项目已通过验收。投资500万元的400亩园地改造项目和投资100万元的退宅还耕项目已通过验收。
【开展情系“三农”惠民培训】本着“办一方教育、富一方百姓”的宗旨,开展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的各类技术培训,与阮庙、三塘中学联合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2期118人;被征地农民计算机、服装类技术培训4期153人,经社会保障局考核合格颁发证书132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期303人,基层干部知识更新培训3期285人;对在岗职工培训644人,与市农函大协作,分别开办了法律和计算机专业的大专学历培训102人,并为下元塘、仙湖社区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87人,发放资料1000余份。是年,街道被市政府评为“嵊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先进集体”。
【打造“平安三江”】街道辖区兼容了城区、郊区、农村和经济开发区四种区域,社会结构相对复杂,平安创建形势严峻。街道党委、办事处把打造“平安三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抓实抓好。年初适时调整综治组织,落实综治工作人员,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信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禁毒责任书。编制《三江街道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资料汇编》,开展重点村专项整治、综治进民企、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等活动,认真实施维稳信息日、周、月报制和突发事件随报制,注重信访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是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绍兴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乡镇(街道)”、“绍兴市无毒社区先进乡镇(街道)”、“绍兴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级文明乡镇(街道)”、建设“平安嵊州”先进集体等荣誉。
【教育文化事业日新月异】投资200万元异地新建茶坊小学,占地8亩,教育楼建筑面积1365平方米,操场面积4000平方米,9月1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投资130万元的三塘中学、三江小学食宿改造项目开始动建。投资160多万元新创建桥南文化广场和桥南、高南、茶坊、仙湖4个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举办了“活力三江”、“同唱越剧剡溪行”、“百姓周末三江之夜”等大型文艺晚会;缸山村被评为绍兴市文化示范村。组队参加嵊州市全民运动会,取得乡镇二组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计划生育再创佳绩】以“生产、生活、生育”为核心,开展“少生、优生”、“文明富裕、健康幸福新家庭”等活动。宣传《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全年印发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资料6000余份,《婚育新风进万家》历书10500本。为14700多名外来育龄妇女接受技术服务、免费提供药具2100多盒。至年底,有116人获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基金,7人获得特殊扶助金,1375户独生子女家庭参加了各种养老保险,379户独女户领取了“双农独女计生优惠证”。是年街道被评为“嵊州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计划生育示范街道”。
鹿山街道
【概况】地处嵊州市区西部,甬金高速、37省道贯穿其中,由城郊、新联、新市工作片24个行政村,及东南、高版、捣臼爿社区组成,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19394户,52557人,拥有耕地面积25010亩,山林面积8996亩。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8363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4.9亿元,财政总收入541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0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19元,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各项指数均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平稳】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23.79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92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销售24.3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税1.1亿元,同比增长6.2%;技改投入4774万元,完成计划的207.6%;自营出口2.97亿元。
【周家个私工业集聚小区建设完成】通过2007年、2008年建设,周家个私工业集聚小区共有14家企业入园投产,包括五金、食品、木雕、喷塑等行业,投资总规模达1500万元,销售总收入达6000万元,已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成长型工业企业3家,初步形成五金工具(起子)块状经济。周家个私工业集聚小区被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全市个私工业集聚区竞赛一等奖。
【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街道完成种粮面积9840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129吨;种植花木1万亩,实现花木收入4500万元;种植蔬菜(茭白)5000亩,蔬菜收入3000万元;种植水果5000亩,水果收入超1500万元;出栏生猪1万多头,养殖家禽5万多羽,畜禽收入2000多万元,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街道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2008年,鹿山街道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称号。
【环境整治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对年度规划创建的5个重点村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各村加大投入开展“整治环境、整洁家园”活动,实现了年度创建目标,其中三联村(姚宅)被评为绍兴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钱塘村(里半塘)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雅致、三联(潭头)、中央宅村被评为嵊州市级环境整治村。
【惠民实事有效落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东大湾、两湾新村的建设用地复垦;红庙、饭潭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15个村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完成了新市、小砩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江夏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点建设,撤并半塘小学,鹿山中心小学教育楼项目完成建设规划。
【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工程】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通过政策铺路、帮扶指路、项目开路“三路并进”,投入50多万元建成了中心敬老院,和市有关联系部门共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212户,完成农民岗位转移培训20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1900多人,参加2009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793人,拓宽了农民就业门路,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配合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努力和招商,花木市场筹建工作取得进展,完成了项目合作伙伴签约。街道还配合做好了长春路拓宽改造、湿地公园土地征用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东南社区创建了绍兴市文化示范社区,雅致村创建了嵊州市级文化示范村,上碧溪村、江夏村、雅致村创建了嵊州市级文化达标村。在全街道范围内有序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收集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63项,包括诗歌、神话、故事、歌谣等民间表演艺术和节日、竞技等习俗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结集汇编了《嵊州市鹿山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一书。加大抢救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工作力度,修建完成马家祠堂、浦桥村世美坊(牌坊)和省级文保单位止水亭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6月20日,鹿山街道在文化广场主办《你我参与、共享快乐“百姓周末”才艺大舞台》演出;在“七一”前后,开展了以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上好一次党课、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搞好一次新党员入党宣誓、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和爱心活动、搞好一次党日活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深入开展一次“三走进”(走进矛盾、走进困难、走进群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系列活动;9月5日,在市体育馆举办了有600多人参加的“迎重阳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老人健步行动”活动;9月27日,雅致村举办“迎国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文体表演比赛”活动。
【建立“警校长安联动机制”】 10月31日,嵊州市鹿山“警校长安联动”启动仪式在嵊州二中举行,并为4所学校“警校长安联动”执勤室授牌。“警校长安联动”的工作机制是:一是成立“警校长安联动”工作委员会;二是实施教育、预防、整治、宣传、横向“五大联动”工作机制;三是努力实现校园无安全责任事故、周边无涉校治安案件、校区无师生违法事件“三无”目标。
【“丰尼”牌西子绿梨获得省金奖】 7月底,鹿山街道丰尼果蔬专业合作社选送的“丰尼”牌西子绿梨在省梨业协会、省新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2008年南方早熟梨评比会上获得金奖。
浦口街道
【概况】位于嵊州市区东北部,面积68.6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77户,34317人。2008年,街道紧扣“富民强村奔小康、和谐共建新社区”工作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和谐浦口为目标,服务开发建设为己任。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5.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48亿元,农业总产值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7.2%和10%。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2394万元,同比增长14%。财政税收首次超千万元。农民平均收入8417元,比上年增长10.16%。
【规模企业转型升级】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浦口企业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但由于企业自身基础比较扎实,积极应对挑战,工业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通过企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家,从原来的14家增至16家,其中亿元企业2家。分别是浙江万力铜业有限公司和浙东丝绸(印染、板业)有限公司。同时,依托开发区入园企业,发展加工配套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不断释放。2008年超额完成工业性纳税额。
【湛头辣椒基地做大做强】湛头村种植小辣椒已有多年传统。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湛头小辣椒基地不断做大做强,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同时推广良种,引进鸡爪椒、羊角椒、朝天椒等;扩大种类,种植大棚芦笙、川菜等;拓展市场,先后获得杭州、南京等十多个省内大型市场的入场许可证。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实施村庄整治、环境卫生、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农村文化建设。全街道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申报的7个村全部通过村庄整治建设验收。其中沈茹新村被命名为绍兴市小康示范村,故江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东俞村(东坂庄自然村)被命名为嵊州市专项整治村,浦口村和浦东村(无底井自然村)被命名为嵊州市一般环境整治村,东俞村(俞山脚自然村)被命名为嵊州市生态示范村,珠溪村和上江村被命名为嵊州市专项整治村。棠头溪、蒋林头、上江和沈茹新村创建为市文化示范村。浦南等8个村实施新农村电气化扩容改造工程,供电部门已投入建设资金600万元,项目惠及1.4万人。
【移民下山工程顺利实施】故江(吕谢湖)村移民下山工程,是浦口街道历届党委、办事处规划的实事工程,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2008年,街道党委、办事处做好各项政策处理工作,实现既定目标。已拆迁82户,其中安置于浦新社区58户、故江村21户,总投资近200万元。
【土地整理项目成效显著】抓好建设用地复耕与园地开发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2008年完成吕谢湖退宅还耕面积60亩,完成珠溪、四明、东联、东俞、上江、新建、故江等7个村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面积132亩。面积为425亩的东俞及四明眠牛弄两个园地开发项目,已开始动建。
【举办家庭才艺秀文艺晚会】为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展示和谐家庭积极向上的风采,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1月18日,由街道党委、办事处主办,蒋林头村和街道文化站、妇联、团委承办,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协办的“手牌杯”浦口之星家庭才艺秀暨2008迎新春家庭才艺秀文艺晚会在蒋家埠村举行。晚会节目精彩纷呈,有歌舞表演、器乐合奏、绍剧等,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撤并小学建制】为改变学校规模小、布局散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地扩大教育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街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顺利撤并了生源不足百人的蒋林小学和屠家埠小学,使全街道小学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有效落实放心班车工程,解决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甘霖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159.13平方公里,71个行政村,32693户, 86427人。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6.99亿元,增长6.69%;财政总收入8218万元,同比增长14.17%;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6元,增长10.0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甘霖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获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竞赛金奖。
【加强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建设】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中、发展集约”的思路,继续加强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平台建设。在平台建设上,上高地块清表全面完成,区内路网基本成型,部分土地已挂牌出让,全年完成技改投入5.6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7%。在企业培育上,重点支持三鼎工具参与资本市场融资,在法国欧交所成功上市。全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总数达到92家,规上企业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14.0%。在招商引资上,合同利用外资2720万美元,实到外资990万美元,年度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获全市开放型经济竞赛金奖。在创新创牌上,三鼎工具获中国驰名商标,三源丝针织成功开发碳黑纤维项目,新增绍兴市科技型企业13家。
【加快中心镇建设】以强镇扩权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完成甘霖镇城镇总规的修编工作和秀山公园的规划工作;完成秀山路贯通工程、东方超市前路面改造工程、市场大路硬化工程、镇区主要道路绿化、城镇主要道路路灯安装维修工程和袁家三角地块及镇西市场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镇区、苍岩两个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程;500千伏苍岩输变电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将嵊松线沿江两侧及大王庙市场的环境卫生纳入镇统一管理,改善了环境卫生面貌;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造站台18个。
【推进民生工程】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完成了1个绍兴市级、9个嵊州市级环境整治村的创建任务,完成了25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修复加固水库7座,修筑防洪堤坝3处,疏通改造排洪渠3处。前王坑改造工程已投入500多万元,完成工程量的80%。抓好孔村国家、省、绍兴市级水稻新品种、示范重点村建设。全镇新增种粮户4114户,新增种粮面积7334亩。新发展嵊州市剡江火龙果专业合作社、洪发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14家,创建嵊州市农业示范基地2个。
【社会事业继续发展】投资400万元的镇中、镇小、博济中学的食宿改造工程已交付使用,使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00多万元。开展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已体检22940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农民参合率达92.8%。开展农村困难对象大病救助和抗灾救济工作,100%完成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被评为绍兴市计划生育工作示范镇。
【三鼎工具在法国欧交所成功上市】10月22日,甘霖镇浙江三鼎工具有限公司在法国巴黎成功上市,标志着嵊州市诞生了首家上市公司。浙江三鼎工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从事全系列专业及家用五金工具的设计、生产和全球市场的营销。该公司是高、中档五金工具领域的领先厂商之一,产品满足世界最高的质量标准。
【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为提高和改进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助推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创业发展,绍兴市在甘霖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综合试点,重点围绕农民创业,进行一揽子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既有信贷产品创新,又有保险产品配套,同时试点推出“创业乐”系列信贷产品、“安贷保”系列保险产品和财政政策激励,以房权抵押、林权抵押、联户担保、信用贷款等形式向156户农户发放贷款或授信1535.7万元。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12月19日,甘霖镇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通过绍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验收。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甘霖镇在成为绍兴市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单位以来,从成立组织、营造氛围、制订目标、建立保障体系等着手,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甘霖镇政府与辖区内屠工屠商签订的猪肉质量安全责任书,屠宰企业实行的“二证二章”制度等做法,得到了验收组的好评。
【举办《印象甘霖》摄影大赛】为了展示甘霖优美的人居环境、独特文化魅力、新农村建设新风貌、用镜头记录甘霖镇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扩大甘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甘霖镇政府和嵊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市剡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独秀山庄杯”《印象甘霖》摄影大赛。卜荣伟的《越剧的世界,世界的越剧》荣获一等奖。据悉,本次摄影大赛共有40多人参加,参赛作品达180多幅,历时10个多月。作品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甘霖镇优美的人居环境、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风貌。
【建成全国首个村级早期越剧博物馆】博物馆设在越剧早期女子科班生活学习过的旧址————甘霖镇施家岙村八卦台门,一楼根据原貌布置成办公室、卧室和教室,二楼为遗物和文字照片资料存放地。共收集照片48张,“三花”(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珍贵遗物11件,科班生活原件36件,同时期物件42件,采集整理了1.2万字的早期女子越剧文字资料。
【《流动大舞台》走进甘霖镇】1月12日至13日,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流动大舞台》节目摄制组走进越剧发源地甘霖镇,先后在黄箭坂、施家岙村录制了4期节目,并产生了4名周冠军。《流动大舞台》节目从甘霖镇黄箭坂村开始,逐步走进浙江的乡村、海岛、田间地头,农民朋友可在全省各个乡村网点进行报名参加。黄箭坂村的舞龙队、吹打队和施家岙村的“娘家戏班”踊跃参与节目互动,上千名群众紧密配合,使当地农民共享了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崇仁镇
【概况】崇仁镇地处嵊州市西北部,离市区11公里,总面积179.63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31159户,83693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8.5%;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0.2%;工业总产值37.2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14.3%。财政总收入4059万元,同比增长28.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13亿元,同比增长23.5%。农民人均纯收入9090元,同比增长9.6%。
【工业经济获得新突破】 2008年,全镇实现自营出口3392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完成技改投入3.26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合同外资2451万美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23.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67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例达到23.0%,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0个百分点。创益照明被评为嵊州市工业企业30强,瑞洲、新冠中、天仁、三九、韩氏服饰等5家企业被评为嵊州市工业企业30优,韩氏服饰和新冠中被评为嵊州市轻纺产业节约集约用地十佳企业。机械、电器、服装三大块总产值全年达到1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1.2%,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个百分点。阿斯克和天仁被认定为2008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镇新产品产值达1.71亿元,同比增长22.7%。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投资近500万元对张村水库和西山湾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100万元对10座重点屋顶病险山塘水库进行了加固。投资近800万元进行18个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50万元完成了90亩退宅还耕项目。投资60万元对全镇5个养猪场的排泄物进行治理。之万农庄项目已投入200万元。全年新增省级无公害基地2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只,新组建专业合作社4家,其中威达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茅临生副省长的批示。承办“华发”杯名茶炒制比赛和名茶采摘大赛。全年累计培训57期,受培训人员3785人次。开展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村信息员全部获得了省信息员资格证书。获得嵊州市现代农业考核第一。
【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镇三产实现利润总额4850万元,同比增长16.9%;企业增加值达到3.86亿元,同比增长16.4%;三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从上年的6280元增长到7250元,增长幅度达15.5%。浙江温泉湖国际度假旅游区项目今年投入1亿元,已完成景区内绿化工程和15公里路基工程,景区内主干道路已基本成型。建成生态公墓近700穴,完成大部分有主坟墓的迁移工作。崇仁古镇被评为AA级景区。投资100万元委托清华大学制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投资30万元,对老台门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投资21万元对国保单位内30个老台门电线线路进行套管改造,增添了消防设施,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投入677万元实施农民街延伸硬化工程、环镇路路基工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富润十字路口改造工程等4个中心镇建设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完成新官桥、张家等10个村自来水扩建新建,受益人口近3500人。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升高小学易地新建、富润中小学食堂、镇校食堂及民胜小学食堂宿舍楼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避险安置,涉及14个村共计投入331.2万元。完成崇仁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工作,并印制成册。4项民族民间艺术被列入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赵马村被评为绍兴市首批文化示范村。发动社会各界共资助中小学贫困生60人次,资助金额达3万余元。建成赵马、范村、岭头山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崇仁企业家“红十字会博爱基金”。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安家村被评为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新官桥、宋家墩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小康示范村。下应村、裘岩村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马家坑村被评为绍兴市级卫生村,宋家墩、湖村桥、横下、范村等4个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卫生村。张家、木马峧、赵马3个村分别被评为全国、省、绍兴市级文明村。七八村、富一村被评为嵊州市级文明村。
长乐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204.78平方公里,现辖4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7616户,63341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2.45亿元,同比增长20.01%;工农业总产值79.98亿元,同比增长29.3%;财政收入4360万元,同比增长1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同比增长22.13%;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0元,同比增长10.10%。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培育嵊州义乌工业园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转型升级。全镇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7亿元,其中工业功能区完成技改投入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厂房1.4万平方米;投资68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工业功能区等水、电、路基础设施;全镇实现工业产值76.18亿元,自营出口146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600万美元,实到外资317万美元。
【加快个私集聚区建设】全年新建、扩建珠溪村等5家个私集聚小区,合计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52平方米,总投资2207.85万元,新增企业36家,实现总产值3581万元,销售3102万元。
【兴建嵊州义乌工业园】该项目位于长乐镇工业功能区内,用地92.5亩,总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6幢标准厂房,共计13.6万平方米。从1月2日开工到年底实际投资已达4035万元,建成一期2幢2.8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二期工程已全面铺开。招商工作有序进行,5月15日,18家客商实地考察了“嵊州义乌工业园”,长乐镇党委政府召集镇内税务、国土、电力、中国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与客商进行了对话,向客商们详细介绍了该镇对“嵊州义乌工业园”的经济政策和服务措施,得到了客商们的积极反馈,已有多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书。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剡源坂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小昆、西园、开元四村、太平等村园地开发及小昆、西园、寺西苑、上下南庄、石岭退宅还耕的测量与立项工作,完成坎二活动坝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进行了长乐江整治项目前期准备。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由长乐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嵊州市七彩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欧亚种葡萄的引进与推广》项目获得绍兴市农业丰收计划竞赛活动三等奖;加强农民转移培训,共进行农民转移技能培训300人,务工农民岗位培训200人,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280人。
【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修订完善《关于加快培育扶持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投资2000万元的浙江三江购物有限公司长乐分公司于12月10日营业,首天营业额30多万元;引进总投资3.8亿元的农业生态度假村项目;实施城乡农贸市场提升工作,开元农贸市场和太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基本完成。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伟发企业的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灰墁钢网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火炬计划和2008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标准机电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为嵊州市级科技项目;天赐实业高强度绝缘距杆项目和澳尔电器减速电机项目成功申报为省级新产品。做好绍兴市科技型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企业的培育工作。力马电机已创建成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中友电器等12家企业创建成为绍兴市科技型企业。12月初,浙江大学嵊州技术转移中心长乐电机分中心挂牌成立,组织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联合申报省、国家级项目,促进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向长乐镇企业转移。
【集镇管理不断加强】以创建和谐长乐为目标,创新集镇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管执法长乐中队,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做到监管、整治和考核三结合,使城管执法功能从市区向中心集镇延伸,抓好环卫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对清运车辆驾驶员进行了培训办证,加强集镇综合治理,开展各项违法建筑大排查。
【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贯彻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共创建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1个,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个,嵊州市级小康示范村2个,8个村的村庄整治通过省、市验收,硬化路面约3.6万平方米,新建生态公厕6个;上南庄村、开元三村完成拆旧建新任务,共计拆除旧房215户,拆旧面积1.86万平方米,盘活了存量土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创建省级文明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发挥公办幼儿园龙头示范作用,发展优质学前教育;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农民健康体检等活动,新建福全和东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室,动建镇垃圾中转站;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和首届镇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参加市全运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并获得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市越剧擂台赛获得2个金奖;参加绍兴市创业创新活力乡镇评选并取得成功。2009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与此同时,福全村、上南庄村创建为省级文明村,石岭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
【优化计生服务】开展“和谐计生”系列活动,发挥计生协会作用,不断优化计生服务,2008年9月承办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民主恳谈观摩会,代表浙江省嵊州市接受国家计生委对计生服务工作的“十一五”中期评估并获得优秀,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2008年度计划生育示范乡镇。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投资45万元改善镇敬老院软硬件设施,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2008年发放低保补助金96万元,528户723人享受了政策补助,大病医疗救助91人次共计57万元,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帮困助学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爱心献特困、圆上大学梦”等多种帮困助学活动,至2008年底,共筹集助学款100余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320名,大学生46名;不断完善受助学生与资助方联系制度,加强双方沟通,鼓励受助生不断创强争优,结对困难大学生中有9名成为中共党员,8名担任班、校干部,6名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长乐镇被评为绍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嵊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镇关工委成员钱念秋代表嵊州市、长乐镇在绍兴、嵊州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年初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对全镇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较长时间的道路冰冻导致山区群众出行困难,重要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昆片各村均出现断电现象,少数农户因线路抢修受阻,断电持续十多天。因灾损坏、倒塌民房7间以上,企业钢棚倒塌15处以上,机器设备及半成品出现受损,农业林业损失尤其严重,茶叶受灾面积在1万亩以上,竹木受灾面积达1.46万亩以上,大昆小昆等地的2000多棵香榧树受损,其中倒地的达60多棵。总计直接经济损失近2400万元。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镇党委、政府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开展破冰除雪行动,加强灾情调查和对救灾工作的领导,转移危房群众,确保了雪灾期间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镇党委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近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经济促发展”、“围绕稳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和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找准长乐工业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制定实施“扬传统优势,铸电机强镇”的工作思路及“咬紧温台(温州、台州)、开发义永(义乌、永康)”的引资策略,出台一报二学三包(报干部按日记录的工作出勤情况,学理论、学做群众工作方法,领导班子包线、片,线、片领导包重点,干部、科员包村企)制度,开展“三四五”结对竞赛,扎实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了长乐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02年以来,镇党委连续七年被评为嵊州市级先进党组织,2008年6月被中共浙江省委评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被评为绍兴市五好示范基层党组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长乐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配合嵊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开展文化普查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加大文物工作宣传力度,加强对宗教、文保单位的扩建、修缮工作的监管,抓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等契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良好互动;通过一个月的调查梳理,修订和编制了《长乐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手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三界镇
【概况】位于嵊州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155.47平方公里,3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9858户,61642人。地区生产总值15.54亿元,增长9.53%;财政总收入4408万元,增长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增长8.06%;农民人均纯收入9352元,增长10.02%。
【工业运行保持平稳】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95亿元,销售收入3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9.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1.71亿元;实现技改投入4.09亿元,增长6.82%,其中工业功能区投入2.69亿元,增长7.93%;实现自营出口7108万美元,增长98.33%;实缴税金4307万元,增长23.76%;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128万元。新征土地225.56亩,累计出让411.36亩工业用地,征地供地考核均位居五大集镇第一名。
【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平均为0.14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1%,8家重点能耗企业实现全部下降。福威重工启动年产3000台多功能滑移式装载机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电声零配件业的成功转型,并被评为2008年市级工业投资强度十佳企业和节能降耗十佳企业。2008年5月华发生态科技被绍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为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三界镇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其生物降解材料产品荣膺2008年第一批省高新技术产品。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全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1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3.37万吨。创建百亩以上粮食示范方5个,其中下洋畈660亩小麦——单季稻示范方被评为省级高产示范方。外向型农业全市领先,2008年共新增外拓基地6260亩,总量达到近17万亩,实现外拓农业收入8000多万元;新建茶叶、花卉等特色基地400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化专业合作社。“范洋湖”牌生态鱼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5月,镇委、镇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一片一品”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从培育示范基地、实施品牌农业、推进标准化农业生产、提升组织化程度和加快土地流转五个方面落实激励措施。
【第三产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第三产业营业性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8.23%;实现企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8.11%;第三产业技改投入3854万元,增长151.9%;利润总额1695万元,增长9.14%。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获得劳动报酬总计3560万元,同比增长17.11%。新增南街、清水塘、祝岙个私集聚区。
【农民创业能力切实增强】全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59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90人(其中300人获得证书)。2008年4月承办了浙江省首届“洋马”杯机械插秧擂台赛暨机械插秧技术培训活动,三界镇郑永明获得第二名。独山村王圣厌在全市“华发杯”名茶炒制擂台赛中荣获“茶王”称号。
【中心镇建设成效明显】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集镇主干道(老104国道)路面建设和绿化改造。投资120万元的江滨景观道路建设工程已全面完成。投资120万元完成了环镇公路(友蒋线)硬化工程。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镇中风雨操场已顺利竣工。计划投资250万元的园区文化广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和计划投资168万元的镇北排污管网体系动建。
【防灾减灾能力大步提升】投资近600万元的范洋江二期工程完工,三期工程动建;投资50万元的集镇排涝站建设基本完工。投资50万元对总长15公里的东西干渠实施了清淤工程。同时,对摸排出的23座病险水库落实了除险加固方案,其中3座报市水利局立项维修并顺利竣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年累计投入路坎维修、山体保护等配套资金近50万元。
【公共服务事业稳步推进】中小学食宿改造、放心班车、贫困生资助、爱心营养餐四项教育工程得到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考成绩保持在全市前列,其中,上重点高中人数达到120人。长桥农贸市场投入资金25万元,完成了硬件设施升级,使经营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红十字服务中心;在市全民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计划生育率达96.01%。同时,在杜联村成立了本金为1000万元的全市首个计划生育关怀基金。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成绩显著。预备役部队赴金华武义抗冰救灾受到省军区的表彰,征兵工作被评为绍兴市级先进。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在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40元增加到60元的基础上,2008年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2.6%。全年共发放大病救助资金45万元,发放救灾款30多万元,累计慈善助学11人,助居22户。逐村逐户做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累计结对帮扶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137户。农村低保扩面65户,全年共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23万元。
【社会管理日益加强】全年共查处行政治安案件96起,成功调处各类信访324件、矛盾纠纷517起,实现刑事案件发案总量连续三年下降。深入开展“三界镇大接访”活动,协调解决初信初访,重点化解疑难信访,打开了面对面开展信访工作的新格局,并被评为绍兴市2004年至2008年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先进单位。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不漏村庄、不漏线索、不漏艺人、不漏项目”的要求,摸排线索828条,最终确定民间文学作品、民间音乐舞蹈、民间礼俗、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计450条,并编纂形成了资料翔实的《三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全年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建成5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社,创建沈家湾、沈塘2个文化示范村。
黄泽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离市区10公里,面积95.3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16493户,44743人。地区生产总值8.59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4897万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8551元,同比增长10.3%。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67亿元,同比增长33.4%;工业性投资4.87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税收4355万元,同比增长8%。合同利用外资201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6万美元;自营出口3884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9.5%,获得了嵊州市开放型经济银奖。征地供地速度加快,征用土地481亩,完成全年任务的252%,居全市首位;供地61.8亩,居全市第二位。个私经济发展迅猛,麻车、求家、横路、李家洋、唐叶等个私集聚区通过市考核验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双鸟公司被评为省专利示范企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被命名为第十二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规模企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2家,新增19家。规模以上工业占比达到35%,同比增长7%。8家企业进入全市纳税200强,2家企业被评为全市工业企业30强,2家企业被评为成长型企业30优,2家企业被评为市“十佳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机械产业发展迅猛,在5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共有机械企业30家,产值达到6.03亿元,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0%,比2007年提高12%。
【农村经济发展稳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2.56万亩,建有高产示范方5个共计780亩,推广种植优质品种达1.6万亩。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广经稻轮作技术,“三早两大”(早花生、早西瓜、早芋艿、大棚草莓、大棚蔬菜)等几只主要轮作品种稳中有升。抓好甲青银杏、普安蔬菜、百年桂花园等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金秋酱茄”等农业龙头企业,组建黄泽谷丰粮食产销合作社,全镇共有粮食、蔬菜、茶叶、长生食品等各类农业加工企业2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20户,分布范围覆盖全镇各行政村,经营种类涉及食品加工、服装经营、仿古木雕、休闲农庄、越剧演出、汽车美容等各个方面。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宕湖砩、家园钱家护村堤、官湖桥朱湖山护村堤等水毁工程已修复,大坑、西湾等两个“千库保安”工程、江北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50多万元的黄泽江右岸农防堤标准化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735万元、全长1483米的黄泽江右岸农防标准堤已立项,投资107.8万元完成7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园地开发1470亩。
【村镇建设有序推进】完成黄泽镇集镇总体规划调整初稿,中心镇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工业功能区配套二期黄龙路、玉龙路专项及纬五路硬化工程和运输车辆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加强集镇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黄泽中队揭牌成立。新农村建设稳步实施,恒路村被评为嵊州市小康示范村。村庄整治不断加快,完成石桥、大洋一般整治村及李丰、渔溪、东山王、新田等村主干道路面硬化工作和桥对岸至后枣园一期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建镇级公共文化中心1个,建成农家书社9个,改建村文化中心2个,创建绍兴市文化示范村2个。增加教育投入,继续完善实施食宿改造、放心班车、贫困学生自助扩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等“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头村仿古木雕、黄泽砖雕民间工艺被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举办“喜迎奥运、欢乐元宵”和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全面完成,参保率达92.4%。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生率达98.03%。
【全市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3月11日,全市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黄泽召开,黄泽镇在会上交流了试点经验:一是从编制机构、决策机构、干部人员等3个层面建立强有力的平安创建领导组织机构网。二是从不稳定事项办理程序、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信访事项办理流程、矛盾纠纷调处流程等4个层面连通了平安创建流畅化的维稳工作程序链。三是从目标任务、机构职责、人员要求、工作要求等4个层面建立严密的43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四是采取针对性的打击防范专项战。五是从镇、厂、村、校、点、人等6个层面延伸基础性的法治理念宣传点。
【绍兴市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 12月2日,绍兴市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黄泽召开,前良村关工组在会上作了《如何在“关爱”上做实事》的经验介绍。
【开展创业创新系列活动】一是以“农民就业、能人创业、百姓乐业”为主线,深化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被评为市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二是以“思、学、会”为主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创业实干、创新发展”大讨论,共收到金点子50多个,典型人物案例18个。三是“围绕一条主线,坚持四个原则,开展六项活动”,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活动,推动创业创新专题调研活动、创业创新结对联系活动和“十送服务”活动进行。
【发展三大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培育、扶植等手段,大力发展仿古木雕、民职剧团、戏具服装三大文化产业。一是加大民职剧团培育力度。引导帮助、服务鼓励民职剧团的健康发展,全镇涌现出民间职业越剧团长年性的6家,季节性的7家,共有艺人300多名,年演出场次超2500场,全镇民职剧团的年收入超过700万元。二是扶植戏服产业由小变大。帮助戏服产业拉长产业链,扩大影响度,拓展销售网,全镇共有生产厂家8家,年收入近500万元。三是促进仿古木雕产业走精品化道路。通过规划仿古木雕精品艺术屋,建设仿古木雕精品陈列室等,使仿古木雕产业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全镇拥有木雕生产厂家50多家,产品远销台湾、美国、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超6000万元。
【青石桥村被评为五星级民主法治村】青石桥村位于黄泽镇东约1.5公里,2008年底,共有998户,2832人。近年来,青石桥村开展以法制教育、建章立制、“四民主两公开”、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民主法治村示范村”活动,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依法治村中期工作实施意见》、《村“五五”普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等,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坚持制度,推进民主。抓好“四民主两公开”,做到村民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落实到位、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民主监督推进有力。三是创新方法,强化宣传。设立3个法制宣传专栏,建立村民法制教育示范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辟《法制报刊专栏》,组建法制宣传队伍和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村民主法制学校,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四是加强综治,注重实效。坚持抓防范、抓重点、抓调处、抓帮教,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9月3日,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宋光宝带领省委政法委调研组到青石桥村调研综治、平安创建工作,经予充分肯定。2008年被省司法厅、民政厅、普法办评为五星级民主法治村。
石璜镇
【概况】石璜镇位于嵊州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62.39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054户,26995人。地区生产总值7.08亿元,同比增长10.9%;工农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11.0%,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9247元,同比增长11.3%;财政收入1190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面完成工业小区(第三期)57.6亩的土地政策处理工作。总投资370万元,新建了向阳村个私集聚区。发挥个私集聚区集聚集约效应,全年入区企业达15家,全镇12个个私集聚区全年总产值1.5亿元。克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新增个私企业22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投资68万元,完成污水处理站设备安装工作。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对32家企业反映的7大类困难和问题在班子成员中进行分解落实,破解一批阻碍发展、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落实大田复种面积10320亩,完成市下达的考核任务;造林98亩,超额完成上级任务。全年外拓基地5000亩。新增农业企业2家。新增外销窗口5个。成立石璜镇盛盈粮食专业合作社、石璜镇利华粮食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示范户带头作用,姜葱轮作面积达850亩,全年总产值1742.5万元,效益明显高于去年;加大花木标准化生产力度,全面推广玉兰、桂花等树种的地方标准,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00亩,容器育苗面积继续扩大,促进花卉苗木总体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花木经纪人队伍作用,抓好经纪人队伍培育,全年销售花木3918车,销售额8600万元。茶叶产量品质稳中有升,全镇茶叶面积7500亩,其中良种茶达1000亩,茶叶产量89.74万公斤,比上年增4.3%。茶叶产值708.9万元,比上年增11.4%。
【村镇面貌得到改善】完成原运输公司房屋拆除及所属地块的围建出让工作;投资168万元的沙地桥工程,开始路面硬化;完成加油站的土地审批和政策处理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通过省级审批立项。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的管理,经常性对主要区域和沿江岸线的卫生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全年共清理垃圾1500吨;对集镇地下排污管渠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排污畅通;完成垃圾填埋场挡坝工程的修复,解决污染问题。开展“整治环境、建设家园”主题活动,垃圾处理农户新增2126户,新建成卫生厕所农户1510户,公共厕所3个,村庄道路硬化2万平方米。堰底村争创成为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
【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开展“5·29”计生协会活动,分发宣传资料8000份,服务260人次。做好全镇108个对象的计生奖励扶助工作。血防投工900个、查螺35万平方米,扩大灭螺面积16.6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推开第二轮农民健康工程,完成了17个行政村的年度体检工作任务。做好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收缴工作,参合率达到90.19%。抓好镇村两级的卫生设施建设,做好清卫费收缴工作,落实长效保洁制度,引导各村积极争创各级卫生村,寺新村、向阳村、镇校争创成为绍兴市级卫生村(单位),石璜村、堰底村、徐家培村争创成为嵊州市级卫生村。教育事业亮点纷呈,镇中新食堂投入使用,投资20万改建了镇中、镇校厕所。在嵊州市文化广场举行了“奥运风,民族情”剪纸作品展,在市电视台和省教育台播出。
【综治工作收到成效】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112起,办结率100%;开展了毒品专项整治行动,与有吸毒史人员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两会”、奥运会、村级组织换届期间矛盾问题的摸排、梳理、调处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了社会稳定,“绍兴市示范综治中心”称号顺利通过复评。
谷来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北部的大王尖山麓,距市区21公里,地势北高东低,属丘陵地区,处绍兴、嵊州、诸暨三市的分岔口,是闻名全省的香榧之乡、茶叶之乡和小水电之乡。面积103.68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8768户,26452人,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农业总产值1.19亿元,财政总收入262万元,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6548元,增长11%。
【做大特色农业】一是抓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突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新发展良种茶300亩,改造老茶园1500亩,新增名茶机2000台,完成800亩生态示范基地。二是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举办名茶采摘、炒制比赛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户名茶加工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户增收。承办市首届香榧炒制比赛和香榧品牌评比会,“山森”获第一,“山森”牌香榧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野山谷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三是开展水稻高产示范方和示范户创建活动。在护国岭村开展100亩高产示范方建设,同时开展示范户评比活动。四是开展做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生活,做好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民奔小康工程,完成低收入农户信息调查、登记工作,抓好扶贫结对工作任务。五是农民转移培训1080人次,劳力就业培训218人次,转移剩余劳力168人。
【做强个私经济】完善个私经济发展激励机制,重点发展以丝织为主的个私集聚区,实现经济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完成工业投入450万元,超额完成年初200万元的任务,新发展二村个私集聚区1家,全镇个私集聚区达13家,个体工商户1366家。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抓新农村建设。护国岭村完成绍兴市级环境示范村工作,袁郭岭村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榆树村动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村庄整治。实施1个一般整治村和3个专项整治村,全年投入150万元完成4个村道路硬化、卫生改厕、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改造工程建设。完成13个村的37个项目点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并通过上级验收。投资150万元推进续建工程,曾停工2年的自来水厂建设竣工,全部完成康庄工程。上东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
【文教事业得以加强】实施“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榆树村动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投资38万元,利用改造古祠堂、学校空房为文化活动场地,配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教育活动室和党校、成校、人口学校。创建5个文化达标村,1个文化示范村,1个农家书社,配齐7个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设备。举办“第四届谷来镇农民文化艺术节”、“迎奥运农民卡拉OK比赛”、“潭石泥屋论证会”和“香榧摄影大奖赛”等活动。投资147万元完成谷来镇中食堂和显潭小学的改造,化解教育负债140万元。
【“山森”香榧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嵊州市山森香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注重生产、加工、销售香榧的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以质量为生命,以消费者满意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是浙江省放心消费单位,通过质量安全(QS)认证,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AA级绿色食品认证,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山森”香榧2008年12月被湖北省黄岗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仙岩镇
【概况】地处嵊州市北部,东接四明山西麓,南临市区,西靠会稽山脉,北连嶀大山东麓,并与三界镇接壤,离市区10公里。104国道、上三高速(今易名为G15w)、曹娥江穿境而过,水路、陆路通畅,交通便捷。辖18个行政村,6011户,16285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18亿元,工业总产值14.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85元,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34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11亿元;财政总收入1858万元,乡镇体制内财政收入1167.65万元。面积65.8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19993亩,比上年减少1000亩。全镇茶叶面积6838亩,产量616.9吨;蚕茧2831张,产量118.05吨。
【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面对严峻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政府服务与政策扶持力度,对行业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抓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720万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8项。2008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达8.09亿元,增幅达22%,高出全市平均6.5个百分点,产销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0万元企业2家,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2家,震凯化工再次入选全市工业企业30强,银河铝业首次入选全市成长型企业30优。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仙岩镇是全市节能降耗重点乡镇,每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9家。通过落实责任,加强日常监测,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淘汰落后生产线,能耗指标不断下降,1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吨标煤,同比下降17.83%,其中9家造纸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78吨标煤,同比下降34.53%,全镇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2%。
【特色效益农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成名茶基地1个、名茶集聚区2个,在江西、安徽省外拓茶叶基地3.7万亩,新培育省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个;举办第二届名茶机械炒制大赛;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完成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点1个;在桥石头村还建成了占地250亩、年销10万羽生态鸡的嵊州市级农业示范基地。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按照“五整治一提高”(整治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化肥农药、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水平)建设标准,对仙岩村开展了拆旧建新、村内主干道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对贤家、唐天竺等村实施了自来水改造、道路硬化与亮化、公厕新建、环境整治与绿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2008年,完成1个专项整治村和2个一般整治村建设任务,新创建绍兴市级卫生村1个,嵊州市级卫生村5个。
【一批实事工程顺利完工】总投资350万元的兰溪桥、羊角溪桥重建工程已于年底竣工通车;四都江两岸水毁堤坝修复;为解决饮用水源的桥石头兰溪自然村拦水坝建成;投资10万元,加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镇新建成垃圾站房215间、垃圾中转站16个,并通过公开招投标,落实专人对全镇沿江、沿104国道等平原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清运。投资350余万元完善了仙岩、西鲍等个私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舜皇、合溪坑村茶叶加工和贤家村竹编等个私集聚区。
【民生工程进一步发展】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加强对镇敬老院的管理,尽最大努力关爱弱势群体,全年累计向低保户、困难户等各类对象发放救助金逾60万元;全面启动了社会化养老保险工作,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制度,参与率分别达90%和100%;落实各项计生特扶和奖扶政策,2008年,共向66名对象发放扶贫资金4.9万元;多方筹措资金,化解镇义务教育债务160万元。
【社会秩序日趋安定团结】全绍兴市首个群防群治组织————仙岩镇村企联防协会在奥运前夕成立。此外,进一步健全了矛盾摸排化解长效机制,建立社会稳定月度分析例会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大对重点问题和难事的化解调处力度,全年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分别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和嵊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信访工作“三无(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乡镇”。
金庭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72.52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9669户,26776人。地区生产总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22.68%;农业总产值9962万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7090元,增长11.7%。财政收入538万元。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22.68%;上缴税收470万元,同比增长10.3%;完成技改投入4005万元,同比增长12.3%;引进外资62万美元。对下任、坎头、后山个私集聚区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厂房6300平方米。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62万元,全面修复上东江5号、6号、8号、9号、13号跌水水毁工程;投资92万元的金庭江坎头段防洪坝修复工程项目完工;坎头、彭里湾生态公益林立体保护工程基本完成。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确保农民饮水安全。投资98万元建成了金庭镇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受益近1万人,保证了一期工程范围内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实施东部覆绿工程。实施桃形李套种茶叶、绿化苗上山、新增生态公益林等覆绿项目,绿化面积2000亩,使水土得到了保持,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发挥金庭镇特色农业优势,做好桃形李文章。实施桃形李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举办金庭桃形李上市发布会、制作推介网页、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农家乐桃形李采摘游等活动,打响桃形李品牌。
【推进新农村建设】集镇总规编制基本完成。村庄整治稳步推进。对晋三、济渡、上坞、念宅四个自然村进行一般环境整治村整治,对华堂、后山、晋二、官田、彭里湾等自然村进行了专项整治村整治,达到了一般整治和专项整治的要求,通过了绍兴市级和省级两级验收。同时,金庭镇是全市率先实施村庄整治整体推进并被省、绍兴市通过验收的乡镇,通过卫生改厕、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整体推进措施,使全镇的生活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领导小组——镇文体站——村体育指导员三级文化体育工作管理网络。抓好硬件设施,镇迁建了文体活动中心,新建面积2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等10个室。建立村级文体中心20个,新建篮球场5个,新增健身路径8条。深化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老人健身走活动;举行全镇首届全民运动会;参加浙江省“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浙东片区“种文化”活动暨全省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2008年12月26日被省体育局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
【被评为绍兴市基本教育现代化乡镇】投资70万元的金庭镇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投资250万元,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的镇中、镇校食宿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投资140万元,建筑面积922平方米的全市第一所农民培训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别投资150万元和75万元的镇中风雨操场和镇校操场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教育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2008年12月30日被评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
【被评为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按照建设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完善食品安全制度。重点突出对无公害桃形李的培育和农村家宴的管理。制订无公害桃形李地方标准;与种植户签订无公害桃形李质量安全承诺书;设立桃形李病虫害监测测报点;统一时间统一施肥施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举办2期厨师培训班,28名农村厨师获得上岗操作证、卫生知识合格证、健康证。开展十小行业整治试点工作,2008年10月被评为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举行“嵊州市农民创业服务一线行”活动】 7月25日,由市委宣传部、金庭镇党委、金庭镇人民政府、市教体局、劳动保障局主办的“嵊州市农民创业服务一线行暨农民培训学校落成典礼”活动在金庭镇举行。嵊州市农民培训学校投资140多万元,是一个集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创业服务、文体活动、科普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举行嵊州市农民创业服务一线行暨农民培训学校落成典礼,嵊州市农民培训学校创业培训计划发布会暨农民培训转移对接签约仪式,嵊州市第二届桃形李文化节和嵊州市农民创业项目宣传推介暨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
北漳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部,上东江上游,距嵊州市区23公里,东与奉化市相连,南接金庭镇,西与黄泽镇毗邻,北连下王镇并与余姚市接壤。面积89.1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6821户,18112人。有水田9981.5亩,山林98244亩,旱地2176亩。麦饭石资源贮藏面积占全镇镇域面积的40%,享有同类矿产资源“华东地区第一矿”之誉。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0.5%;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4.43%,销售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455万元,同比增长7.1%;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350万元,是北漳历史上投入最多一年。财政收入246万元。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站和科协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再创新高。全年新发展毛竹1000多亩,油茶1000多亩,白茶300余亩。建成鱼湖山白茶加工集聚区,鱼湖山白茶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基地验收,白茶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称号。投资500余万元在彦坑村建成300多亩绍兴市首家红豆杉基地,成为嵊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特种养殖正逐步形成规模,杨桐柃木基地效益日益明显。
【工业经济逆势而上】 2008年,引进浙江美亚特科技有限公司、嵊州市德欣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2家规模企业,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嵊州市德欣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的精密铸件生产线已竣工投产。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北漳镇自来水厂、集贸市场提升改造和千万农民饮水等工程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开通彦坑村和东张村花竹湾的有线电视,实现全镇有线电视村村通;累计硬化村内道路1万余平方米,新建无害化公厕2个,新建污水处理池2个260立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000余米,全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得到了升级改造,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优化。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居民生活补贴等各项制度得以实施和完善,农村参合率达90%以上。二是计生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计划生育在全市率先实施村级计生联系员市招镇管村用制度,优化了村级计生干部素质。三是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738平方米的镇中食堂已建成投入使用,着手筹划北漳镇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四是文化事业进一步推进,建成北漳村、东林村等4个村的农家书社,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性文化活动。
下王镇
【概况】位于嵊州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4890户,13958人。有水田9277.5亩,旱地2596.5亩,山林10.59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5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162.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2.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779元。财政收入213万元。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茶叶、樱桃和烤笋作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泉岗辉白通过建基地、上规模、抓品牌、重质量、精包装、抓市场等一系列措施,茶叶质量进一步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梅坑烤笋着重做好产品的提档升级工作,抓产品质量,制订烤笋质量生产标准。樱桃产业做好无公害产品申报工作,完成了“动石山”牌樱桃注册,并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证。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入24万元完成鸡毛湾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投入9.3万元对何村高坑水库进行了大坝加高,还对部分山塘、水渠进行了维护。
【实事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投入30万元在何村及溪后村大尖山、大浦平村平坑两个自然村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卫生、教育事业硬件设施得到加强。投资142万元的镇中学生宿舍楼和投入40多万元的镇中学生食堂先后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80多万元的卫生院综合门诊大楼也顺利完工,投入使用。投入10万元实施了农贸市场改造,实现了市场提档升级。何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新建了卫生公厕,硬化了村中道路,实施了改水工程。全镇通讯设施进一步改善,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垃圾通过“户集村收镇运”各项长效机制的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2008年,下王村和下王镇校分别被授予“绍兴市级卫生村”、“绍兴市级卫生单位”。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泉岗村完成“农家书社”创建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深化,全镇12085人参保,参合率达91.63%;投资10万元新建了上店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6万元进行了敬老院屋顶翻修。积极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支援四川灾区建设。以创建“和谐下王”、“平安下王”为抓手,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到2008年,已连续8年荣获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称号。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发挥生态优势,坚持生态资源保护开发两手抓:一方面做好山水文章,既做好山林保护,又实施了河道疏理。另一方面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月,投资400多万元的清溪漂流启漂,全年共接纳游客1.8万余人。清溪漂流被评为“浙江省十大避暑胜地”。此外,投资500多万元的覆卮山休闲山庄基本完成建设。投资200多万元的高山滑草场也正在建设之中。旅游产业发展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开展妇女工作两个试点】一是在下王村开展了市级妇代会直选试点,取得圆满成功;二是实施了农村妇女心理阳光工程试点活动,为全市农村妇女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贵门乡
【概况】位于嵊州市西南,距市区28公里,面积68.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976户,9940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7730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4870万元,第二产业1430万元,第三产业1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25元,同比增长10.1%。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实施省级低产低效茶园改造集成技术综合应用项目的基础上,投资120万元实施省级2300亩的茶园低产畈改造项目。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同中茶所和绍兴茶科所的合作,对在当地茶园中表现优异的2只茶树品种(柏春坑、贵门)进行繁育、品比试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其中1只已经进入中茶所苗圃,进行省级新品种的鉴定品比试验,1只已经同绍兴市茶叶研究所签订了开发协议。在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千亩香榧基地和发展600亩香料烟基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发展个私经济】新建名茶加工集聚区1个,发展个私企业10家,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50万元。屠溪村伟良名茶加工厂完成质量安全(QS)认证。投资20多万元新建贵门农贸市场,完善玠溪村、贵门村茶叶市场的经营管理。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农民1200多人,农民转移培训100人,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87人。
【加强实事惠民工程】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结对帮扶措施,用足用好帮扶政策和资金。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大乡中心自来水厂的运作管理,投资40万元完成了西马山、上里、雅安、上坞山、梓溪和下屠等6个自然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投资26.5万元完成了梓溪、三吉岩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治理工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贵门村投资50多万元完成主要道路硬化、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流岭、横山、楼村等投资60多万元开展了以村内道路硬化、建造公厕、污水处理以及环境卫生的洁化、美化、绿化、亮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整治村或专项整治村争创工作。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项目,开展了上坞山、新茗、屠溪等28.4亩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其中上坞山20多亩退矿还耕工程建设进度快、工程效果好。
【协调推进社会事业】抓好农村中小学建设,积极实施做好教育债务化解工作。2008年中考成绩上城关线创历史新高,中心学校现为同类学校中唯一一所市教科研三星级学校。获得省级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市级先进学校称号。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项考核。计划生育率达97.6%。开展流动人口宣传月、“5·29”协会活动及随访服务,共服务345人次。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投资6万元对乡焚烧炉场地进行扩建,投资4万多元完成了年度垃圾转运的招标,新建农村公共厕所3座,被评为绍兴市卫生乡。实施了全民健康促进工程,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1%,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1次,张贴宣传画报120张,发放入户宣传资料7600余份,2008年共体检参合农民1600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完成屠溪、新茗等两个村的“农家书社”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投资60多万元深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坞岩坑、双坑、里仙坑3个自然村118户农民的有线电视安装工作。发展农村文化,抓好村级文化队伍建设,玠溪舞龙队参加了市全民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贵门乡体育健儿在全民运动会上取得了同类乡镇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二。
里南乡
【概况】里南乡位于嵊州市南部,离市区23公里,面积84.4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5026户,13234人。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6925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060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26.06万元。
【个私工业稳步发展】新建个私丝织小区2个。引进丝织龙头企业————嵊州市芭厘纱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380多万元,建成纺织轴头生产线一条,联结全乡30多户丝织户150多台织机,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以上,促进里南乡丝织业的发展。借助市农村金融创新试点的机会,市农村合作银行为璞玉村51户农户授信资金69万元,为农户增添设备、缓解创业资金周转创造了条件。同时,联系市邮政储蓄银行与里南乡部分创业户实现对接,共贷款20万元。至年底,全乡拥有丝织机2300多台。
【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全乡新发展香榧基地300亩,山核桃基地200亩,改造老茶园350亩,改造毛竹基地1000多亩,改造大青梅基地500亩,认证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各1个。2008年,是里南乡与绍兴古越龙山果酒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一年,5月,绍兴古越龙山果酒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40%的价格对200多亩基地内的6万公斤大青梅全部收购,使基地内梅农得到了极大实惠,也鼓舞了其他梅农的发展信心。继续做好4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列入省级重点防护林建设2000亩。
【民生工程有序推进】投资180万元完成乡中心自来水厂一期工程,解决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00多万元完成对上庄、石研湾、岭根等8个自然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2座。投资165万元完成叶村、璞玉、西景山中的下叶、中叶、上王家、璞岩、月案坪、外西景山、大溪等7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条件。完成西朱等5个村的退宅还耕项目。考溪坞和大邱岩等2个土地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叶村农贸市场得到提升改造。建成县道方贵线安保工程5.6公里。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参加市全民运动会,获金牌总数第3名。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参合率达到90%,健康体检率达到40%。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乡有57户62人享受每年600元计生奖扶政策。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农家书社1个,送电影下乡150场。对8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了住户救助。开展“彩虹行动”,为低保户送去彩电37台。化解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计105万元。开通西景山公交车。继续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工作。全面开展了经济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里南乡首部书稿《里南撷英》经过2年多的编辑出版发行,6月8日,在嵊州宾馆举行了《里南撷英》首发式暨里南乡创业创新恳谈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新村运转。
【结对帮扶成效显著】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从2008年5月底起,6个绍兴市级部门分别与里南乡6个村结对帮扶,争取帮扶资金61万元,启动项目13个,完成8个。绍兴市人防办资助30万元为八宿屋村打通通往毛竹山的主要道路;绍兴市黄酒集团资助周溪村建造茶叶加工小区;绍兴市委党校资助考溪坞村改造老茶园。全乡202名党员干部分别与202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开展了产业富民、转移就业、困难救助等助推行动。全年共有34人得到民政大病、慈善等救助,共计补助91599元。做好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126户低保户202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顺利完成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杜绝了因选举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切实做好涉军、“三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退休待遇不变)除名人员的思想劝解和稳控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赴绍兴以上的越级访和群体性事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废弃矿山封洞闭坑的后续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里仙坑青石板加工厂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小乌溪江水恢复了以往的清澈。
雅璜乡
【概况】地处嵊州市西北边陲,离市区26公里,面积26.63平方公里,4个行政村,1435户,3852人。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5211万元,同比增长10.8%;工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20元,同比增长10.4%。财政收入41.06万元。
【发展山区经济】发展效益农业,重点抓好优质示范基地培育工作。全年改造老茶园500亩,发展良种茶300亩,外拓茶叶基地8500亩;发展香榧基地2500亩,新建120亩香榧育苗基地1个;完成低产林改造1000亩,发展竹笋两用林基地600亩,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创建,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创办雅璜绿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香榧、笋制品等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以创建省级生态乡、绍兴市卫生强乡为载体,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完善卫生软硬件建设,提高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农民健康档案,定期为农民提供体检服务,努力为农民提供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2008年12月30日被省环境保护局命名为省级生态乡,并成功创建为绍兴市卫生强乡,雅璜乡卫生院创建成为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雅璜村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卫生村、省级卫生村;戴溪村被评为嵊州市卫生村。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实施村庄整治工作,长坑村硬化了村内道路,整治村内江道,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和自来水池;新建村办公大楼和两座公共厕所,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成功创建为嵊州市小康示范村。戴溪和焦坑村也实施村庄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实施“山乡文明”工程】以农家书社、文化示范户创建为抓手,实施文化繁荣工程,加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力度。长坑村通过在外企业家汲取社会资金,投资50万元用于修缮百年老祠堂,并将它改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图书阅览室、培训室、电化教育室、综合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文体活动场所,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了整治。现在的长坑村已经是一个具有休闲旅游特色品味的村庄。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并对普查结果整理编辑成雅璜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使全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护和永久传承。
【完善社会保障】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确定低收入农户131户、253人,实行“一户一干部”联系结对,分村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解决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重视纠纷调解和信访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把各类矛盾问题和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越级上访事件,连续五年成功创建为绍兴市“平安”乡镇和信访“三无”(无越级信访、无集体上访、无信访积案)乡镇。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复退军人、孤老、残疾人等救助和帮扶工作,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健全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完善放心示范商店建设,保障农村消费安全。拓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面,全乡参保率达到90%以上,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王院乡
【概况】位于市境西北部,离市区21公里,辖4个行政村,面积31.89平方公里,2065户, 5677人。地区生产总值5829万元,增长15%,其中一产1993万元,二产887万元,三产2949万元;财政收入36.94万元,完成计划的207%;农民人均纯收入6658元,比上年增长10%。
【农业产业生机勃勃】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建立药材(白术)优质基地600亩和香榧优质基地100亩,同时外拓茶叶基地3500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家。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农民培训700人,转移劳动力38人。稳定粮食生产,对全乡的种粮直补清册进行了调整,并及时将种粮直补款发放到户,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建立农业防范机制,建立防汛、防疫、防火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工业经济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88万元。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全年完成350万元的技改投入资金。继续推进个私集聚区建设,发展家庭个私企业10家,新建个私集聚区1个。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完成节能减排计划目标。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探索开发以王院村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步形成集人文历史与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旅游格局,打造王院乡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完善商贸服务业,新建王院村农贸市场300平方米,解决了路边摆摊、无人管理,经营零乱、卫生脏差的问题,同时为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提供场地。规范景区周边市场管理,对百丈飞瀑景点周围的摊位进行整治,确保优良的卫生状况和经营氛围,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开展以保护小舜江源头和百丈飞瀑水质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活动,清理河道垃圾,制订相关制度,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水资源质量。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新建王院村安阳培生态公厕1座,完成王院村及王院村安阳培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铺设,并对安阳培11户农户进行了卫生改厕。实施培坑村中道路改造,拆除旧房21户,面积400平方米。开展村庄规划和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完成了建设用地复垦20亩,实施园地开发80亩,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增加经济效益。加强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和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共修复4座病险山塘水库,300立方米水毁塌方,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2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投资近20万元完成了农贸市场提升工程。
【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成对乡中心学校教室、宿舍的翻修,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组织参加市全民运动会,带动全乡体育运动氛围。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顺利完成90%的参合任务;开展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并邀请市中医院专家参加;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成堆垃圾、露天垃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成王院村市级卫生村的创建;开展健康卫生宣传活动,提升农民健康意识。在手足口病防治和问题奶粉事件上,第一时间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村摸排,解决摸排出的问题。开展文化阵地建设,完成了王院村的“农家书社”建设和文化公园建造;完成1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新一届村级班子换届后,对4个行政村的计划生育联系员做了适当调整,提高了计划生育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成各项计划生育指标。
【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开展低收入农户调查摸底工作,全乡有2500元以下和2501至4000元的低收入农户234户。结合市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对已摸排的低收入农户进行了联系部门、乡机关干部、村两委会成员结对帮扶活动,共列入低保62户,结对144户,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对全乡的低保户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工作,或进行取消,或调整低保金,或经申请增加低保户,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对困难党员、群众进行慰问,统一编制救助花名册,及时发放救助卡和各类救灾金;做好全乡残疾人的情况摸查,解决困难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
【发展香榧产业】近年来,农民发展香榧生产已从政府引导转变为自己主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王院乡2008年新发展香榧基地500余亩。
通源乡
【概况】通源乡位于嵊州市区西25公里西白山北麓,西接诸暨市。境内峰峦连绵,西白山主峰1096米,为市内最高山峰。因众溪水于通源(原岗下村)会合成流,上通剡源故名通源。茶叶、香榧、毛竹是三大主导产业。境内探明的矿藏有叶蜡石和石灰石。面积44.18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112户,6028人。地区生产总值9234万元,较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66.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9元,增长10.7%。
【企业转型升级抓技改】引导精茶企业拉长产业链,探索香茶生产工艺,优化茶叶生产结构,从而实现精茶企业转型突破,建成了香茶加工集聚区2个。发展农业加工企业,成立嵊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帮助企业联系银行争取信贷资金,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全乡完成技改投入500万元,新发展个私企业11家。
【打响绿色品牌】发展高效生态基地200亩,新注册“三王堂”、“白玉尖”、“通源人家”3个品牌,成立香榧、蓝莓、粮食、藏天岗等4个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白玉尖香榧被评为嵊州市著名商标。
【实施农户奔小康工程】在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落实部门帮扶、干群结对的基础上,重点把“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就业门路”作为具体途径和工作来抓。乡和村的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村级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等五大方面,做好了项目规划,落实责任人。全年总投资35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6个。与绍兴市结对的欠发达村都得到了绍兴市各结对部门的支持,村级实力有了提升。
【开展“双增”主题实践活动】“双增”(村级经济增实力、村级班子增合力)是村级换届后加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双增”活动涉及乡村两个层面,党员和群众两个群体,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作好配合。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发展经济、诚实劳动、勤劳致富上来。活动还注意挖掘、树立村集体和党员个人等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对已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
【建立嵊州市艺术家作品创作基地】以创建绍兴市文化示范乡为契机,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发挥资源优势,开拓特色文化阵地————“嵊州市艺术家作品创作基地”,进一步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提升文化软实力。创作基地9月挂牌,主要组织市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艺术家到通源进行采风、创作并举办作品展览等形式,在通源形成了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通过艺术家们美的艺术视觉,描绘通源独特的山区风光,记载通源人民淳朴的生产生活状态,展现通源农村独特的民俗风情,进一步推荐富有通源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生产文化,提高了通源知名度。同时也促进通源旅游、人文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对今后发展旅游三产经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社会事业呈现新亮点】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成功创建省二级幼儿园和绍兴市农村示范幼儿园;组建运动队参加了市全民运动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乡文化中心建设,已通过绍兴市初验,为争创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迈出了一大步;完成10户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积极组织农民实施健康体检,农民参合率达91.2%。
竹溪乡
【概况】竹溪乡位于嵊州西北边陲,离市区29公里,是绍兴诸暨嵊州三市交界点。以盛产竹子并有清溪闻名,境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竹溪江向北回环,潺潺东流,为小舜江源头。辖3个行政村,总面积2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82亩。1425户,4248人。地区生产总值5978万元,同比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同比增长3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6062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30.39万元。
【加快农特产业发展步伐】立足山区特色,发挥农特产业的优势,规划香榧等农特产品建设。组织香榧炒制能手参加市林业局举办的比赛,并获得嵊州市香榧炒制大赛的第一名,推动干榧质量的提升。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外拓农业基地,开展全市“争创香榧、茶叶优质示范基地”活动,建设完成竹溪村大坪头130亩高标准香榧示范基地,建立建德市外拓竹笋基地5000亩和外拓茶叶基地3500亩。成立竹溪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郑坞坑香榧专业合作社的“上谷峰”品牌通过质量安全(QS)等认证,北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毛竹笋申报成功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其基地申报成功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乡工业总产值与2007年同比增长21%,技改投入同比增长45%,利税增长36%。在做强竹藤业、稳固丝织业、提升传统水泵产业的同时,不断提高已有丝织集聚区的运作水平,改造扩建洋坑丝织集聚区1个,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350万元;针对因雪灾而局部受损的3家个私集聚区,乡党委政府及时下拨补助资金,协调各方关系使之恢复正常生产。完成舜源村(大鸟坞)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上周茶叶加工集聚区的建设,新增个私企业22家。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60多万元完成盛家坞村上谷岭与年家山土地开发项目,新建道路3公里,平整土地70多亩。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净增耕地10亩,完成土地标准化建设。开展“强塘固屋”与“千库保安”工程,修理更换半程活狲岭水库的启闭机溢洪,灌浆堵漏处理树坞岭小二型水库大坝的渗漏,除险加固大门岗水库等山塘屋顶水库,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竹溪村、舜源村(硖石)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工作,完成舜源村路灯亮化工程,完成竹溪村二期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和卫生改厕工程,使全乡三分之二村庄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的要求。
【成功争创省级生态乡】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逐步降低地表水N.P(氮、磷)含量,完成小舜江流域茶园控氮减药技术示范。实施小舜江源头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范围达4.6平方公里。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清理河道堆积物、河道杂物10.91万立方米,砌筑堤坝650立方米,并加强禁止在河道内挖沙和捕捉鱼类等措施。加强2.02万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实施了郑坞坑村“兴林富民、百村示范”工程。保护了河道、森林的原生态,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2008年12月30日被省环境保护局命名为省级生态乡。
【社会事业建设取得突破】一是在竹溪村建立了“农家书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编录完成《嵊州市竹溪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本》,为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第五届嵊州市全民运动会中,竹溪乡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榜第二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良成绩;二是开展流动人口月为返乡育龄妇女“三查”活动;开展为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开展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启动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是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比率达到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