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1年鉴
镇街道乡

发布日期:2014-09-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概况】位于市区西南部,离市区12公里,面积159.13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2025户,85848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6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9689万元,同比增长20.2%;固定资产投资9.98亿元,同比增长13.8%;工业总产值107.16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46元,同比增长10%

    【工业经济】全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7.16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25.58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23.8%。重点行业继续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规模以上五金工具、制冷配件、电声配件、丝织服装、机械电机等重点行业实现产值22.08亿元,同比增长40.4%,占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6.3%。全镇规模企业已达109家,较去年增加2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市乡镇第一。

    【技改投入】全镇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8.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27只“三个一批”项目中,17个续建、7个承诺开工和3个新开工项目分别完成投资额3.28亿元、2820万元、7010 万元,完成率分别达到90.3%38%85.9%。列入市“三年建设计划”的三鼎工具、北峰制冷、科达建材、天禾生态等4个投资1亿元项目,共完成投资11660万元;新华轴承、希多电器、凯迪制冷等3个投资5000万元项目,共完成投资8865万元。工业性投资位居全市乡镇第一。

    【招商引资】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创新招商机制,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落实4个外商投资项目,到位外资68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3%。引进7个市外境内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27%

    【节能减排】强化行政推动,加大节能宣传,提高节能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关闭淘汰冲天炉铸件、翻砂等5家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和生产线。全镇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持续下降,全年下降23%

    【现代农业】稳定粮食面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4800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浙江省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了瑞丰农业和笑声禽业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区,苍岩水蜜桃、柳岸蔬菜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新发展罗村猕猴桃100亩,新建市级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2个;协助浙南茶厂在宁海、江西进贤外拓茶叶基地1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5万元全面提升孔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层次,投资460万元完成寺前水库的改造工程,完成7个村的饮用水改造、6个小(三)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三产服务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完善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基础建设,投资800万元完成70%的镇西市场路街改造工程。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美食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业,剡溪漂流升级成为AAA级风景旅游区,新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庄3家,一批特色农庄项目得到推进和提升。

    【城镇建设】充分利用强镇扩权的政策,完成甘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听证和论证,并与中心镇总体规划有机衔接。推进基础建设,全年续建、新建基础设施项目9个,总投资2000万元。桃源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甘霖镇环境改造一期等重点工程已基本完工;甬金高速大转盘及延伸工程完成西北幅和东南幅的砼面层浇筑;两头门牌楼建设完成东门70%建设任务,西门完成基础桩开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设计方案和土地征收工作;后门坑综合改造、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镇西路街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

    【新农村建设】开展38个各类示范村、整治村的创建工作,投入1116万元全面实施硬化、绿化、净化工程,完成21个村12.7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改造工程,完成8个村1.3万平方米的绿化项目;开展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共新建公厕10个,户厕改造5600户,集中式污水处理池1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池85个,标准式垃圾站房8间,配备垃圾桶250只。黄塘岭、后史等9个村通过省级待整治村验收,15个村通过市级专项整治村验收。尹家村被评为绍兴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塘岭(湖岭口)村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下路西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宅基地置换】甘霖镇作为市宅基地置换试点乡镇,在石坪村实施了“地质灾害滑坡搬迁,高山移民下山安置”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户自愿的原则,补偿激励,强化调控,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置换。目前总投资1530万元,建筑面积1045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10160套安置房已全面完工,安置石坪村、大小坑村地质灾害户135335人。

    【惠民工程】加强卫生医疗规范化建设,投资3500万元实施甘霖镇中心卫生院异地新建,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等前期工作。推进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今年总投资350万元对7个村进行自来水改造,惠及1432户,受益人口达4000人。做好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每季调查一次,每月核查一次,及时进行注销和补充,全镇现有低保人员789户、1268人,全年共放发低保金60万。

    【创建工作】以“创建省级文明镇”为目标,开拓文明创建新思路,加快文明镇创建步伐。投入10万元在集镇绘制2500平方米大型文化墙,投资110万元新建占地22亩的上沙地村级健身公园,新建村级文化广场6个,新建村级文化中心(农家书社)10个。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施家岙村成功举办第二届越剧艺术节主要活动之一的“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擂台赛,被评为绍兴市级优秀非遗(越剧)传承基地。省级文明镇创建工作实现了新突破,顺利通过了绍兴市验收评审组的评审。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9.47%,甘霖镇计生协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镇计生服务站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以“五整治一提高”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态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信访工作】按照“全员抓信访,全力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实行“一岗双责”、“三级管理”、“四层签约”、“五联共建”抓维稳的“12345”信访工作理念,创新“镇村联动机制、专项奖励机制、绩效亮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隐患排查机制、沟通化解机制”的六项信访工作机制,实现群众信访总量、集体上访、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三个明显下降”,自查信访积案化解和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两个明显上升”。没有发生赴京到省、绍兴市越级集体访。“六个机制”的成功做法,绍兴市主要领导批示,在全绍兴市推广。省刊《信访与民生工作》作了专题介绍,被评为绍兴市信访“三无”乡镇和绍兴市平安乡镇。

    【责任教育】以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责任文化建设,形成了以“一个责任家底、一场责任考试、一个责任讲坛、一句责任格言、一批责任承诺、一套责任手册、一个责任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责任样本。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干部中不负责任、推卸责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推诿塞责、漠不关心、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对甘霖镇责任教育的成功做法,新华社、《浙江日报》第一版作了报道。

  

    【概况】崇仁镇地处嵊州西北部,离市区11公里,全镇总面积179.63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30479户,82625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3.19%;农业总产值9.56亿元,同比增长9.56%;工业总产值47.93亿元,同比增长20.1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53亿元,同比增长16.99%;财政总收入4513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7万元,同比增长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73亿元,同比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2元,同比增长9.99%

    【农业经济】  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实施平稳发展。投资1000余万元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民胜水库、张村水库“千库保安”工程以及10座屋顶病险山塘水库治理加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崇仁果业协会被评为绍兴市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做大做强茶叶品牌,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民胜机械有限公司荣获第三届浙江省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金奖。全年开展“阳光工程”培训36期,受训2560人次;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3万亩;完成粮食保险4400亩,母猪保险2291头。

    【工业经济】工业功能区建设不断完善,投资200万元,打通总长900的三条横路。积极拓展土地储备,落实红领巾水库西侧203亩土地和三九、阿斯克农转用土地工作。盘活缓坡土地,废弃厂房等可利用土地80亩,全年共发展集聚区四家。坚持“内资和外资并举,主动寻商和以商引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赴温州、台州等地招商引资20多批次、100多人次,接洽本地客商近20批次。完成市外境内资金投资7200万元,实到外资458万美元。企业科技工作不断创新,天仁风管进驻上海世博会,为静安变电站、世博演艺中心等5处永久性场馆提供通风管道,GM-Ⅱ复合风管节能项目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第三产业】全镇第三产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53亿元,同比增长16.99%,三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幅达23%。加大对古镇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投资87万元修复伟镇庙,投资116万元启动古镇入口处改造工程。引进“好又多”超市,商贸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积极利用传统庙会、物资交流大会等时机,不断加大崇仁旅游的推介和促销力度,将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和旅游景点对接,延伸旅游产业,扩大三产就业。崇仁旅游正逐步形成“瞻山风景宗教游、古镇古建筑文化游、温泉度假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

    【社会事业】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得到进一步深化,投资120余万元完善学校安保设施,校园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实施“春泥计划”,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完成西街改造工程,有序推进集镇环境改造工程、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崇仁江桥工程和商住楼工程。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社区卫生服务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得到巩固和完善。广泛开展优生“两免”工作和优生、优育、优教宣教活动,努力打造和谐计生。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立镇红十字会,红十字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新农村建设】按照“扩权强镇”政策的总体规划,进一步理顺中心镇发展体制,突出区位优势。全年完成西街改造工程、环镇路北段路基工程、环镇路崇仁江桥工程,开建古镇入口形象提升工程和集镇道路硬化工程。并以城镇化拉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完善整治村内道路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清理、卫生改厕、绿化任务。全面推进9个省级待整治村和29个专项整治村建设。安置治理涉及12个村34个地质点300多户1000多人口的地质灾害避险。积极开展各级文明村(单位)创建工作,赵马村创建成为省级文明村,新官桥村创建成为绍兴市级文明村。爱国卫生工作得到加强,逵溪、迎联、金田三个村创建成嵊州市级卫生村,富一村创建成绍兴市级卫生村。

   【平安崇仁】着力推进平安建设,2010年被评为绍兴市平安乡镇。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大接访服务工作,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2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多起;接受市长专线23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6个,下降2.5%;来信7件,减少7件,比去年同期下降50%。做好上海世博会和世合赛期间的安保工作。2010年被评为绍兴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三无”乡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与全镇140余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概况】位于嵊州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204.78平方公里,现辖4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7484户,67788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28.17亿元,增长13.54%;工业总产值93.03亿元,同比增长10.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13166元,同比增长9%

    【工业经济】牢固树立“电机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长乐兴”的强镇理念,积极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专项活动,引导企业实现重质量有效益的总量扩张。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3.03亿元,工业投资5.95亿元,同比增长12.26%;实缴税金5311.81万元,增长26.41%。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全镇完成市外境内项目投资1.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2项,实到外资736万美元,同比增长61.7%。园区配套逐步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高压线地埋工程,为相关落户企业顺利建设扫清障碍;义乌工业园电力开关站项目完成土建工程;工业园区东经路、南纬路、直路延伸段、百岁集团东侧等4条道路市政工程已基本完工;乐丰地块道路工程已完成路面硬化。

    【嵊州义乌工业园区】作为近年来嵊州市最大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嵊州义乌工业园开始进入实质性投运阶段。该项目位于长乐镇工业功能区内,用地92.5亩,总投资3亿元,建成6幢标准厂房,共计13.6万平方米。首批入园企业之一的嵊州市祺瑞工贸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投产。继祺瑞公司首家投产后,嵊州市博洋电工器材有限公司、义乌永美工艺品厂等企业也已经开始装修厂房,预计将在近期内陆续投产。

    【现代农业】坚持发展绿色农业、效益农业、规模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化。全镇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55家,面积2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17家。新申报芦花鸡、肉用牛、香榧市级农业示范基地3个,市级农业科技项目4个,无公害粮食产品2个。5家香榧生产单位被列为嵊州市香榧产业发展项目。剡源畈粮食高产样板区被列为绍兴市重点建设“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成功创建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投资360万元的国家级坎流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规划实施了4个土地开发造地项目工程,8个村(单位)实施了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整理面积33.29亩,增加有效耕地28.42亩。指导18座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工程。

    【三产经济】支持休闲经济,发展农家乐,南山湖度假酒店和清泉农庄顺利通过绍兴市农家乐特色点验收。挖掘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企业参加了由阿里巴巴公司组织的网货交易会,拓展营销渠道。监管并重,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高度关注农村食品安全,规范配送企业、副食品市场和“放心店”等市场流通秩序,进一步完善“三网一制度”体系。实施城乡农贸市场提升工作,完成长乐五村农贸市场大棚改造工程。

    【城镇建设】实施集镇功能提档升级工程,8个重点项目启动和实施。新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并通过规划验收。世纪大道(二期)填方及管涵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成填方,综合处理池正在抓紧施工。友谊桥已正式动工;南库线已完成招投标和政策处理。开元桥、开太路已完成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环评和初步设计论证会等准备工作。中心镇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顺利实施,19个农村电网改造村通过了验收,全力协助电力部门完成丹溪至苍岩输变电线路铺设并实现正常运行。加强集镇市政管理和主要街道车辆有序管理,共维修破损路面200多平方米、路灯500多盏,新安排和改造路灯68盏。

    【新农村建设】指导8个待整治村、19个专项整治村、4个示范创建村实施以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新增硬化村内主干道13750,新增垃圾箱(房)81只,新增改厕农户1438户,新建公厕11座,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池3座,新增污水处理农户489户,完成困难住户改造23户。实施大昆片区垃圾直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切实保护好源头水,成功创建成为绍兴市级生态镇。

    【福全农民公寓建设】该项目位于长乐福全村,占地1280亩,总投资约6亿元,依托“一山一水”(姚姆山和寺前水库),集生态农业、休闲、游乐、度假、养生居住为一体,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都有较大吸引力,将成为整个嵊州及周边地区休闲旅游和度假的新亮点。

    【教育卫生】继续完善学校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太平中学撤并工作。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在中心幼儿园开展三优(优生、优育、优教)建设试点工作,成功创建成为嵊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建立校外未成年人联系卡制度,全面开展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结对关爱活动。继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开展血防灭螺工作。有序进行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2011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62%71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站点累计让利超过300万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生率达98.66%

    【社会保障】目前全镇共有913名城镇居民享受低保,612823名农村居民和18名困难家庭的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和补助,发放低保金和价格补贴161.1万元。82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额49.9万元。基本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继续做好优抚工作,50余名五保老人入住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继续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及星光老年之家建设,落实困难户住房补贴申报。

  

    【概况】位于嵊州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155.47平方公里,3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9527户,61221人。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亿元,增长12.81%;财政总收入4668万元,增长 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增长13.8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8元,增长9.12%

    【工业规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增长11.17%;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5.03亿元,增长25.46%。企业产销呈同步增长趋势。企业规模越做越强,新增规上企业8家,亿元企业1家,其中福威重工全年工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505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5300万元,增长202.97%

  【高新园区规划】高新园区位于新104国道西侧,总规划23.6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3.4平方公里。1228,市委市政府为高新园区管委会授牌,标志高新园区建设正式启动。高新园区管委会和镇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职能上合一,高新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区域内的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镇政府主要负责区域内除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市政府赋予高新园区县级审批权限,全市可用工业建设用地指标向高新园区倾斜,以满足高新园区项目推进需要。

    【工业项目】全镇49个投资项目,累计实现投入4.97亿元,同比增长16.12%。项目建设进度总体良好,其中4个重点机械项目累计投入1.96亿元,中益机械投入7657万元,完成了8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和2440平方米的职工食堂建设,并在逐步安装新厂房的设备。福威重工年产1万台农用多功能滑移装载机生产线(一期)的技改项目已投入5908万元,并开始土地平整。华野农业、王吉机械分别投入3868万元和2216万元,正在抓紧厂房建设。

    【招商引资】一年来,实到外资共计585万美元,完成考核任务的130%。其中绍兴瑞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2万美元,嵊州华鼎管装有限公司318万美元,长桥机械链轮有限公司45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12亿元,完成考核任务的160%

    【现代农业】新建百亩以上早稻机插基地8个,其中3个为500亩以上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方,新增早稻播种面积1500亩;完成12个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950亩;完成2个土地整理项目,改造农田4000亩。新建农业专业合作社6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基地4个,新发展蚕桑基地200亩,名优水果基地300亩,连片雷竹基地150亩,新注册“越乡人”竹笋商标一只。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完成了《三界镇2010年至2020年粮食功能区建设规划》,为今后10年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完成了新西泉竹笋、嶀山茶叶两只省现代农业精品园规划,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典型。

    【三产发展】累计实现三产营业性收入7.82亿元,增长9.8%;实现三产技改投入1.03亿元,增长35.82%。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积极疏导农村闲置劳动力,缓解企业用工荒,建成长桥灯具、蒋镇厨具、沈塘茶叶包装等5个加工点,为全镇新增就业岗位逾百个。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挖掘了临江佛教文化体验游、陆康山水文化体验游、蒋镇南宋文化寻根游等5条自驾游路线。

    【集镇建设】投资260万元的集镇环境改造工程已完成配变电装置改造和集镇路灯改造;投资200万元的园区市政配套工程(三期)已完成电力改造;总投资150万元涉及6个村的集镇自来水管网延伸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惠及1300多户;新104国道绿色通道工程完成设计并开始动工。

    【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基本完成8个一般整治村和19个嵊州市级单项整治村(撤并前)的建设工作。加强中心村规划,已基本完成蒋镇等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重视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完成了总面积3.5万平方米宅基地置换项目的选址、平面布置和征地工作。完成退宅还耕107.5亩。加大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旧房改造452户,其中困难户28户。

  【民生服务】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了盛岙小学的撤并。不断推进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成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和7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资380万元的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剡东、谢岙、前岩的3个村流动医院扩面工作。积极落实帮扶措施,发放大病救助资金55万,低保扩面66户,共计131,助残267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成北街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和沈塘、友谊、北街三个农贸市场改建工程。切实增强农民技能,共完成实劳动力转移培训51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02人次。

    【中心镇发展】修编了《三界镇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为统筹镇村发展打下了基础。估算总投资6500万元的曹娥江三界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已通过初步方案设计论证,2011年将开始主体工程建设,使江东地区的开发正式摆上议程。启动了镇客运物流中心规划工作。同时,为加强新104国道沿线三界集镇段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出台了《关于新104国道三界集镇段沿线实施控制性建设的意见》,为建设绿色通道、提升集镇品位提供了操作依据。

    【社会稳定】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级终结制”试点活动,提升全镇各综治单位排查化解本单位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活动期间累计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5起,化解120起,调处成功率达96%。着力做好世博会、世合唱、亚运会安保工作,出台了《三界镇世博安保“环沪护城河”工程应急预案》和《上海世博会期间三界镇信访稳控工作方案》,落实了重点稳控对象的“一对一”方案,为三界信访平稳提供了保障。狠抓治安工作,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严厉打击“两抢”、入室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强化了对学校和幼儿园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稳控,落实了维护学校安全的十大整改措施,一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了村级主职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工作机制,落实了年度工作“谈、听、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合理组建服务团队,助推了村干部的观念更新和本领增强。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治理,大力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评星晋级”活动,增强了农村工作透明度。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登记、录入工作,查得漏登资产123.75万元,依法核销资产105.4万元,促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概况】位于市区东部,离市区10公里,面积95.7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133户,44622人。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亿元,同比增长15.2%;财政总收入6868万元,同比增长39.9%;农民人均收入10165元,同比增长9.3%201011月,黄泽镇成为省级中心镇。

    【工业经济】全年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40.2%;新增规上企业10家,总数达53家。超亿元企业2家,五千万企业4家;被市评为30强企业2家,30优企业2家;工业纳税7560万元,同比增长40%;累计完成技改投入5.6亿元,同比增长16.5%。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香港恒誉机械制造等新项目4只,实到外资突破1200万美元,创历年之最;实现自营出口3909万美元,同比增长60%;市外境内项目投资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57%,连续三年获得嵊州市开放型经济银奖。共征地283.2亩,供地145.3亩,交地106亩,均居全市前列;机械产业集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农村经济】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总面积达2.6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15万吨,推广种植优质品种达1.5万亩。积极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广经稻轮作技术,“三早两大”等几只主要轮作品种稳中有升,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全镇现有粮食、蔬菜、茶叶、长生食品等各类农业加工企业2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积极做好品牌培育,“酱茄”、“风猪头”、“倒笃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名声远播。组建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小组,着重抓好明山茶场和京采银杏等两个精品园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放心示范店网络覆盖全镇,新增大型国商超市一家;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形成以观光、休闲、健身为主的“红佛寺”旅游区;新增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荣获“2010年度绍兴市十佳农家乐先进乡镇“称号。

    【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有整治村16个,其中省级整治村2个,专项整治村14个。其中,甲青村被评为嵊州市级生态村。完成后枣园、青石桥、唐叶、顺富村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程和3个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成立专门执法队伍依法打击违章建筑抬头的趋势,督促七一安置点危房改造进度。完成李丰村移民安置点及青石桥村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地基填筑。另外,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五公里健身圈、污水处理等项目也得到顺利推进。

    【社会事业】加强镇、村两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石苎、普安等4个村的农家书社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青石桥村被评为“种文化“活动先进村,镇文化活动中心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开展“平安世博”、“平安世合”等专项文化市场检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完善实施放心班车、贫困学生自助扩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等五项工程,被评为“春泥计划”先进镇。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完成参合农民健康检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等工作,白泥坎村创建为绍兴市卫生村。强化计生宣传教育,荣获绍兴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和嵊州市生育文明示范乡镇。

    【创先争优活动】5月全市“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黄泽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活动中,镇党委更是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行“五个推进”,即推进党员素质提升、推进两委会合力增强、推进村级“三资”管理规范、推进村级实事工程进程、推进基层矛盾化解,全镇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得到深化。

    【黄泽机械行业协会成立】  1031,全市首家乡镇级机械行业协会————嵊州市黄泽镇机械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在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召开。近年来,随着黄泽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机械企业已达到31家,形成了葫芦、锚链、轴承、粉碎机械、机械链轮等多类产品。协会的成立,为全镇机械行业的创新发展、学习交流、沟通联系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必将进一步推进全镇机械行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黄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嵊州市黄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全省第一批2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名单,规划面积3.2万亩,总投资2.1亿元,主要规划建设“四区六园”,即绿色蔬菜示范区、菜稻轮作区、优质茶叶示范区、中药材产业示范区,蔬菜精品园、水果精品园、银杏精品园、茶叶精品园、畜禽养殖精品园和铁皮石斛设施精品园,涵盖普安、白泥坎、甲青、家园等18个行政村。

    【“走进农村情暖情”活动】  525,以“服务农事,促进生产”为主题的“走进农村情暖情”活动在黄泽镇举行。市供电、农业、科技局等11个部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得到群众好评。

    【“一村一品”优秀项目】黄泽镇选送的由嵊州市国森竹编厂制作的精美竹编作品,作为唯一代表浙江省“一村一品”参展的竹编制品,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农民艺术节中被评为优秀项目,获得了展会的最高奖。近年来,国森竹编厂创制的竹编、柳编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级各类工艺制作品大赛并荣获大奖。目前由该厂生产的竹制品已达1000余种,打着“国森竹编”商标的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等省市及新加坡海外等地。

    【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0月,黄泽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12月,省科学技术厅发文,正式将黄泽镇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单位。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近100万元的“莫拉克”台风水毁工程后官桥砩和劳动砩已完成修复;投资50万元的上东江兰洲段农防堤水毁工程修复正在进行之中;全长1483的黄泽江右岸(小横坝至前良桥)农防堤标准化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大丘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招投标;溪北坂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在实施之中。

    【企业科技创新】全年共计申报省级新产品及各类科技项目30余项,培育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3家,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绍兴市研发中心1家,绍兴市专利示范企业1家,嵊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同时,双鸟机械和龙威机械还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江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南部,与新昌县接壤,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城南、阮庙、茶坊3个工作片12个行政村和仙湖、下元塘2个社区。12798户、32089人(不含经济开发区),流动人口约3.6万人。2010年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17.47亿元;财政收入2.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9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53元。

    【工业经济】有工业企业16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7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8.4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9.17亿元。工业纳税额2.27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6.32亿元,其中工业功能区投资4.08亿元。依托嵊新融合发展带来的区位优势,及时调整了工业功能区B区规划,52家入园企业已回购土地11家,交地21家;有18家开始动建,其中5家已投产。香港富翠和京鸿基实业等2个招商项目实到外资755万美元。仟代领带、宏达制衣、新星机电等3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建成,部分开始投产。年度全街道万元产值能耗为0.036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65%

    【规划修编】按照建设“嵊新组合城市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先后完成了《嵊州市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三江工业功能区A——B区控制性详规》的修编和《城南新区“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对上岛台地、彭山台地、三塘台地及沿江景观也进行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另外,还完成了城南核心区南马路、环堤路、南六路、南一路、南五路、B区路渠(一期)以及垃圾中转站、城南幼儿园等项目的红线图和选址意见书。

    【嵊新大道连接线贯通】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系绍兴市重点建设项目,是嵊州连接新昌的城市主干道,全长2898,设计路面宽46,路幅布置为机动车双向六车道。20101月底前完成了前期征地和政策处理工作,41进场动建。经过建设者们半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克服了工程复杂、时间紧、要求高等困难,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市委、市政府于1126举行了通车仪式。

    【新昌江左岸农防堤竣工】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全长2700,用地面积158.3亩,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2月底前完成招投标,3月初进场施工,11月底全面竣工。

    【核心区块配套道路建设】该项目包括“九路一桥”,总投资3.96亿元,建设工期为2年。2010年度已完成五星级酒店西侧道路建设;南一路已开始半钢性浇筑;南五路主体工程已完工,开始铺设人行道;环堤路进场施工;南六路已完成招投标,并抓紧实施政策处理。南马路、下南田支路一、南二路西延伸段及南马路桥等已完成征地签约和农转用审批以及招标文件编制等前期工作。

    【社会事业】投资600万元的阮庙中学教育楼改造工程完成填方和围墙砌筑,主体工程进入招投标程序;投资100多万元对辖内环卫、市政、绿化等配套设施进行了添置修缮;投资60多万元改善了10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投资35万元新建了合新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年,街道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街道)”;仙湖社区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圳塍、上东潭2个村被评为嵊州市级“文化示范村”。

    【征交地工作】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共完成征地906亩,剡兴路以东地块和剡兴路以西隔水地块已全部拆迁完毕,共交地450亩,拆迁农户92户,企业49家,拆迁面积8.48万平方米。104国道改建工程七标段项目290亩土地的征地签约工作全部完成,并已对沿途地上物、拆迁建筑等进行了登记造册。企业总部大楼13号、1113号地块挂牌出让前的准备工作已就绪。

    【社会稳定】通过全面推行“一票否决制”、“分级台账制”、“重点包案制”、“跟踪督查制”、“考核责任制”和“分级信息反馈制”等一系列长效防控机制,率先创建社情民意接待站,以110联动的形式接待、办理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维稳责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成功经受了“两会”、“世博开幕”、“世合节”和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等重点时段的维稳考验。

    【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扎实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启动社区党员“契约化”共建工作,深入推进“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实施“有目标、有承诺、有问责”的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和各村(社区)主职干部“六比”承诺考核,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鹿山街道

    【概况】鹿山街道地处市区西部,甬金高速、37省道贯穿其中,由城郊、新联、新市三个工作片24个行政村及东南、高版、捣臼爿三个社区组成,面积50.43平方公里,19495户,53572人。鹿山街道是嵊州市生态高效优质农产品的重点产区,是“浙江省花木之乡”、“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街道”,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街道工业以领带服饰、丝织服装、橱具电机等为主导,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5家,小型企业248家。2010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总产值26.42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1.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11.1%;农业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财政总收入5821万元,同比下降1.1%;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91元,分别同比增长10.9%9%

    【工业经济】  2010年,规上工业实现销售10.67亿元、利税558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4%42.4%。全街道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工业性投资0.8亿元,同比增长121.7%。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家,新争创全市“工业企业30强”1家,周家个私聚集小区创建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小企业示范基地。

    【惠民实事】街道和有关村累计投资63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钳口岭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两湾新村等2个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上碧溪等5个村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和古岩等3个村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750多万元完成了街道中心幼儿园、雅致小学教学楼和一批学校安保工程建设;小砩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配合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中宅变”、城西小学、城南新区配套道路建设等项目征地任务,开展了“罗小线”(环城西路)改造工程前期调查工作。

    【环境整治】修编完善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街道和9个村共计投入925万元实施了村庄环境建设整治,硬化道路11.5万平方米,建成联村公路4.3公里、污水管网2400,受益群众1万多人。板头村被评为绍兴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江夏村被评为嵊州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周家村被评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

    【文明创建】大力开展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环境整治和文明示范街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省级卫生城市复评任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农家书社7个,新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绍兴市文明村1个,街道被评为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道、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街道和嵊州市“春泥计划”示范街道。

    【社会事业】  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9404人。切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工作,2010年用于各类社会救助救济资金达120多万元。

    【基层基础建设】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认真做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评星晋级”活动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促进了行政村(社区)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剡湖街道

    【概况】剡湖街道由老城区和原城溪乡两部分组成,为市委市政府驻地,面积38.2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28584户,77965人。街道党委下辖1个二级党委,15个党总支,93个党支部。2010年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14.96亿元,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农业总产值5991万元,实现税收1776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92.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656元。现有耕地10126亩,山林5781亩。

    【网格管理】全街道有1110名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群众进驻75个网格,进行组团式服务。全年共走访群众13694户,发放服务资料及联系卡18236份,发现问题127个,已解决123个,落实帮扶资金189000元,受惠群众达到11210人,实现了基层管理全覆盖,服务群众全方位。

    【廉政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和行政村“评星晋级”活动。发挥人大作用,组织市人大代表对剡湖工商所工作进行了评议。规范街道权力运行制度,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开展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问廉问效”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权力的指导和监督。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扎实推进“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现全街道13个行政村,共有总资产9318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减少所有者权益损失32.1万元。开展村务监督“议事”活动,全街道13个村全部落实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五项职责,7个村落实了每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一次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加大执纪办案力度,今年共办理违纪案件5件,处理违纪党员5名。

    【综治维稳】一年来,街道接待并处理来访2795人次,办理上级转办信件26件。全面落实了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共排查纠纷91起,受理调解91起,调解成功89起,成功率达到97.8%,办理12345市长专线电话交办件114件,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整治工作,辖区内共发生刑事案件1548起,比去年同期下降7.91个百分点,共破案665起,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产服务业】扶持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会展、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阿里巴巴、星子峰山庄、近水园等一批休闲农庄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在漩泽墅建设了一个集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大型野生动物观光园“虎踞园”和“剡溪两岸”。年初,举办了街道第四届小笼包子制作技能大比武活动,小笼包子产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得到加强。三产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本街道辖区内服务性行业投资额达到了5000万元以上,其中信联宾馆(城市酒店)投资1200万元,宁波世纪盛大酒店投资2800万元。

    【工业经济】辖区共有工业企业62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规模企业49家,2000万以上15家,亿元企业5家,分别是新光药业、新中港热电、龙鼎机械、达成纺织、天成印染。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0.36%;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2.09%;完成工业性投资1.85亿元,完成任务数的369.6%,同比增长167.7%2010年街道内有4家企业入围全市工业企业30强,分别是浙江新光药业有限公司,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浙江龙鼎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天成印染有限公司。

    【个私集聚小区】借助市政府支持个私集聚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引导里坂、何家、八里洋三个个私集聚区已入园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促使企业提档升级。已有近70家企业入驻个私小区,其中规模企业5家,当年新增15家企业入驻,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投入3000万元,全面启动占地60亩的漩泽墅个私集聚区建设,已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入驻,促进了个私聚集区向规模化发展。

    【城市建设】积极配合鹿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市越剧艺术学校环境整治工程、鹿山路商贸步行街拆迁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其中,市越剧艺术学校建设配合工作和鹿山路商贸步行街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任务。禹广公路建设工程(禹溪至碑山段)老路扩建、新路改道已完工80%左右。剡湖街道中心学校第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并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新农村建设】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卫生改厕等为重点,推进农村水、电、路以及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级综合整治村2个(东塘村和挂罗自然村),硬化村内主干道1500,生态公厕2座,分散式污水池12只,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建成专项整治村2个(戴望村和长地自然村),硬化村内主干道950,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创建八何洋、里坂、大湾、艇湖社区等4个消防达标村(社区),禹溪村创建成为消防示范村。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落实环城路重点地段保洁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地段明确、责任到人。开展灭鼠、灭蟑、血防等工作,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经过努力,街道全面通过了嵊州市新农村电气化镇考评验收。

    【社区建设】一年来,在改善社区办公和活动条件、争创一流的社区环境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做好了艇湖、越秀、相公殿等三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项目资金落实工作和城隍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装修工作;新北社区荣获嵊州市四星级社区称号,成功举办“和谐剡湖、快乐新北”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开展“阳光关爱”、“亲情互助”、“和谐邻里”等“社区大家亲”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端午社区大家亲民俗风情体验”活动。在全街道11个社区全面推行“契约化党建”工作,深化“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为市级机关党员量身定制志愿服务菜单,有效整合了社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对推进社区“三有一化”(有人管理、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提升社区品位和管理档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中,白莲堂社区“积分卡”管理服务工作受到绍兴市领导和嵊州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街道范围内发文推广。

    【民生实事】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发动工作,做好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审核与发放工作,共计发放5023人。做好城镇居民“4050”人员灵活就业补贴与就业失业证的办理工作。成立了街道红十字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设立了“红十字博爱基金”。启动新一轮农村合作医疗保障金工作,农民参合率达到93.3%。制定乡道、村道维护方案,对损毁桥梁、公路进行了维修。全面完成碑山仰天窝巢5只病险水库险加固工程建设和长地,外漩两村农村饮用水工程。开展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累计培训21期,培训人员1000多人,完成生态公益林和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建设,禹溪村被评为2010年度绍兴市级绿化提升工程示范村,罗南村被评为嵊州市级森林化示范村。开展农民健康体检,为1000余名农村妇女做妇科免费检查。

    【中心学校新校舍落成】新建的剡湖街道中心学校,坐落在剡湖街道里坂村南侧,是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总体规划,建设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建设投资1979.8万元,征地67亩,主要建设教学楼、食堂、其他附属设施。学校占地472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09.6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1338.47平方米,食堂1981.21平方米,其他用房190平方米,共设27个教学班,可容纳1260名学生,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并于20109月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主要建造学生宿舍、体育馆、运动场及幼儿园,正在审批阶段。

  浦口街道

    【概况】位于市区东北部,面积68.65平方公里,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212户,34837人。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财政总收入3593万元,同比增长15.2%。财政税收3727.2万元,同比增长9.21%。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收入10426元,同比增长13.15%

    【开发区(浦口)二期扩容征地】  涉及3个片11个村,共征地5602亩。其中北二路以北至沿山大通道,浦口、故江、新建、五莲(招村自然村)一部分1000多亩,浦东(无底井自然村)以东,多仁以南,上江以西及以南,大屋以南4000多亩。在2010年底前顺利完成与各村合同签订,并做好部分村征地补偿款的发放。

  【浦新社区建设】  经多方争取,享受市新农村建设待遇,一方面抓好一期后续管理,扎实推进社区道路、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总工程量已完成过半。另一方面,重点抓好二期建房,现已动建三分之一。浦新社区初步成型,吸引了省市各级领导参观、考察,新华社、农民日报,浙江日报等13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已成为绍兴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工业经济】  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8.36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规上企业销售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利润1688万元;万元能耗产值同比下降32.1%;工业纳税3796万元,其中规上企业纳税1375万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55万元,其中工业性投入984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6%41%。在全市考核层面获得第一。

    【文化活动中心大楼】  工程于2010年元月3日正式奠基,建筑总面积6075.24平方米,建设规划用地面积45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598.8平方米。总投资近1200万元,其中土建项目投资550余万元,是集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眠牛弄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概算总投资1649万元,其中除险加固工程1322万元,总工程12个月。与蓄水相关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主副坝灌浆防渗工程,主副坝砼预制块护坡工程,棱体排水工程,溢洪道工程等均于2010年底前顺利通过绍兴市验收。

    【“十小”行业整治】街道“十小”整规工作历经三年,通过培育一批典型、打造“示范一条街”,同时与各部门合力,加大面上整治力度,共取缔不合格商店25家,其中小农资店18家,小美容美发店1家,小液化气供应站已全部取缔;补办各类证照30余家,有效规范了经营秩序。绍兴市“百镇百街”创先示范活动现场会在浦口召开,街道作典型发言,并被评为嵊州市唯一的省级先进单位。

    【村书记主任好搭档评选活动】浦口街道自2000年开始,每年从工作配合密切、班子团结、经济发展有力、按时完成街道中心工作、廉洁奉公的村班子当中评选一定比例的“好搭档”。对评为书记、主任好搭档者,给予一定奖金,并在行政村综合考核中给予奖励记分。这一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促进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获市组织工作创新奖。

    【农业龙头企业】绍兴市优尔佳豆业有限公司于20096月投产,是集大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是绍兴市最大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之一。嵊州市同盛昌禽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绍兴市最大的蛋鸡场养殖基地,已建成从控温、喂料到收蛋等全程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年存栏商品蛋鸡5万羽,蛋700余吨,产值达1000万元。2010年,两家企业被评为市“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概况】石璜镇位于嵊州西部,距市区17公里,镇域面积62.3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842户、26786人。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0亿元,同比增长11.5%。工农业总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总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5.26%;农民人均纯收入10998元,同比增长9%;财政收入130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52万元。

    【工业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家、个私企业25家,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9家,个私企业总数达到1461家,个私集聚区达13个。全镇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全年技改投入累计达4210万元,继续把工业小区、个私集聚区两级平台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努力做到工业向平台集中、资金向平台投入、政策向平台倾斜、人才向平台聚集。目前共有79只工业项目落户,总投资达5.85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73个,已启动的工业小区三期供地57.6亩,在建项目6个,计划新增投资近亿元。

    【现代农业】  2010年,全镇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家,增加外拓基地3000亩。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邀请市农技大师开展香榧管理技术培训,形成了以徐家培为主的香榧产业带;建立粮食示范户28户,面积450亩,利华粮食专业合作社列入市农业局示范户建设;龟山经济合作社被评为我市首个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采用新技术和标准化种植,花木大户流转面积5000亩左右,全年销售苗木2680车,产值达8600万元。蔬菜生产以原溪东姜葱基地为中心,通过大棚改造、钢棚搭建、引进微滴灌技术,全年姜葱面积稳定在1000亩左右,产值达2000多万元。茶叶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13吨,产值达到820.8万元。

    【商贸旅游业】百丈飞瀑漂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余万元。投资80万元建设南北新街,并完成南北新建延伸段道路硬化工作;集商业、商住为一体的石璜镇商业广场已经建成。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提高了集镇发展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商贸旅游业已经成为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68.6万元,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率累计达70%,受益人口达2.1万人。农村道路、饮水、通电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水平不断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已达100%,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开展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提高至60%。投资70万元实施三溪村改水工程,以坂头水库库水为源水,为村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水源。已建成绍兴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嵊州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个;建成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个、绍兴市级绿化提升示范村2个,嵊州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2个,嵊州市级森林村庄1个,嵊州市级生态村1个。

    【社会事业】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石璜”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教育事业成绩突出,镇中心幼儿园争创成为省二级幼儿园、首批绍兴市标准化幼儿园,镇中心小学获得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9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镇中学获得2009学年度教体系统先进集体、2009学年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佳绩。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2011年度农民参合率预计达92.9%。计生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启动“三优”服务平台建设,新建镇村两级服务平台各1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结束,全镇常住人口21139人,外出人口6475人,外来人口833人。武装、民政、妇女、共青团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概况】据嘉泰《会稽志》引唐梁载言《十道志》记载:“舜耕于此,天降嘉谷”,故名谷来。谷来镇位于嵊州市北部的大王尖山麓,处绍兴、嵊州、诸暨三市的分岔口,距嵊州市区21公里,地势北高东低,属丘陵地区,镇政府驻地谷来二村。谷来镇是闻名全国的香榧之乡、茶叶之乡和全国小水电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面积103.68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共8619户,26203人。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3.73亿元,农业总产值1.31亿元, 分别增长15.5%6.2%;财政收入269万元,增长12.2%;农民人均收入7587元,增长10.1%

    【工业经济】加快对企业解困扶持力度,开展“和谐企业”建设 ,到年底,企业产销形势较好,产值和利润普遍增加。全年工业性投资450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25%。并成功培育1家规模企业。个私经济向规模发展,新建、扩大个私集聚区各一个,完善丝织、茶叶集聚功能,丝织机由去年326台增至435台。

    【特色农业】一是加快农业基地建设,香榧产业园在被评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做好省级香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落实3个村的土地整理工作。二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探索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和方法,举办名茶炒制大赛,通过名茶炒茶技艺交流,提升炒茶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茶叶品质。承办“山森杯”第三届嵊州市香榧炒制比赛暨香榧质量评比活动,在提高香榧炒制水平同时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镇香榧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农民信箱和示范村建设,通过远程技术及流动课堂传播新型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香榧栽培、茶炒制、白蚁防治等各类培训班共11期,培训人数1336人。

    【第三产业】发挥谷来镇资源优势,把香榧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加强了香榧园区的规划和管理,继续做好袁郭岭香榧生态观光园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养护省级生态公益林近5万亩,全镇覆盖率达86.6%,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加强“十小”行业的监管和指导,对全镇217家商贸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完善服务业规划和投入全面完成双溪农贸市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拓宽交通运输、小商品营销、农家肥料产品贩销途径,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信息服务,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三产从业的比重。

    【人居环境】加强规划,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方案,启动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4个村的测量工作,完成2个一般整治村及3个道路硬化专项整治村工作,共硬化道路1.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2个,榆树村被命名为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做好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实施15个村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顺利通过绍兴市验收,新增有效耕地108亩。组织养护人员对全镇道路进行路面整治,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住房改造重点解决18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生态保护】做优项目,增加投入。谷来镇地处小舜江源头,农田控氮减药技术成为绍兴市农业发展示范项目,小舜江谷来段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获得中央资金的支持。抓好环卫工作,调整充实环卫保洁员队伍,完善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机制,全镇所有自然村纳入垃圾集中清运范围,实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全覆盖,实施3个村的污水处理站建设。顺利通过省级生态镇的复评,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平安谷来】积极排查纠纷,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落实责任,制订措施,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完善村企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加强安全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力度。加强值班,重大节会期间安排镇村干部24小时值班。投入61.6万用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健全信访维稳机制,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载体,发挥村企联防作用,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及时处理来信来访,扎实做好两会、世博、世合赛期间及特殊群体的维稳工作,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维稳工作目标。

    【社会事业】实施“春泥计划”开展农村“种文化”、“五个一百”系列活动,完成5个村有线广播“村村响”,2个村创建市级“农家书社”。加强资金运作,投入120万用于学校校舍、校门和围墙建设投入240万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启动镇中风雨操场,和中心幼儿园改建工程。谷来镇被命名为“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参保率达92.08%

  

    【概况】仙岩镇地处嵊州北部,东接四明山西麓,南临市区,西靠会稽山脉,北连嶀大山东麓,距市区10公里。面积65.8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5881户,15948人,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工业总产值19.20亿元,农业总产值849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85元。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6110万元,实现入库税收6176.43万元。

    【工业企业】一是技改力度持续加大。全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550万元,实施重大工业技改项目8只,其中银河铝业投资1000万元的亲水铝箔涂层生产线,威力锻压投资600万元的“Tx6916”高性能大吨位落地镗铣床和数控镗床生产线等5只项目建成投产。二是造纸产业有效整合。对原西鲍第一纸业进行了重组,成立新的益鼎纸业,完成新厂房建设。淘汰年产1万吨以下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造纸生产线3条,白云纸业投资2000万元引进了高效节能七层纸板生产线,天宇纸业、宇丰纸业引进了2条“3200”高强瓦楞纸生产线,幸福造纸引进了烟花引线纸、印花纸等特种纸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从粗放型向深加工的转型。三是节能减排强势推进。西鲍热电厂建成并投产35吨级角管式锅炉,热效率提高3.5%以上;全面推广变频电机,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狠抓造纸业污水治理,实现中水回用,吨纸耗水降至5吨;全年仙岩镇万元产值能耗为0.35吨标煤,同比下降20.79%;规上企业万元产值电耗524.95千瓦时,同比下降19.9%

    【特色农业】一是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新创办的嶀山名茶厂顺利通过QS认证和绍兴市级示范茶厂的初评,全年创产值3000万元;桥石头下村山生态鸡养殖场与上海的绍兴饭店等6家大型餐饮企业达成常年供货协议,并成功打入了“上海世博会”。二是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在白岩村新发展名茶基地100亩,外拓茶叶基地2500亩;合溪坑村从杭州引进了长毛兔养殖项目,养殖长毛兔3000只。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涉及张溪、闹水、白岩等7个村,总投资337万元的“国家级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工;总面积为216.6亩的仁村猪场屋园地整理工程按期完成,被推荐为全省十大示范项目;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共投资100万元,白岩枫树庵、新岩头秧田塘等5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如期竣工。

    【社会事业】镇中心学校普高上线率和优秀率勇夺全市农村学校第一名。新创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社”5个,国家级、绍兴市级、嵊州市级文明村各1个。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1年度农村合作医疗统筹金征缴工作。完善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创建为“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创建了全市首个乡镇红十字会,募集资金9万余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成唐天竺与禹山村社区卫生服务室,加大镇卫生院软硬件建设力度,投入10多万元重新装修,实施镇卫生院由市人民医院托管的医改试点工作。

    【重点实事工程】继续推进仙岩村旧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新村建设5000平方米。对谢家庄村的21户一类地质灾害户落实了40.7万元安置经费,顺利完成了搬迁新建工作。王树村的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等村庄综合整治工程通过验收,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严坑新村投资200万元,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制订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召开专题现场会,村庄规划、农村建房、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农村特色提炼、经济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修编完成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王树、谢家庄等6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总投资达4938万元的村级58项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其中新岩头至剡湖街道挂罗村的联村公路建设等46项工程基本完工。全年共实施省级整治村2个,列入绍兴市综合整治村2个,完成市级专项整治村6个;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新创建绍兴市级卫生村1个、嵊州市级3个。

    【村级组织换届试点】11月开始到12月底,仙岩镇全面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试点工作,全镇18个村全面完成了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四套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整个选举过程平稳有序,实现了三个“零”,即工作零投诉、村民零上访、业务零失误。党支部、村委会的一次足额选举成功率分别为94.4%55.6%,经合社和村监委均达到了100%18个村的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成功当选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17个村的纪检委员成功当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共推选产生妇女村民代表209名,占36.9%,确保了“妇女代表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三分之一以上”的总体要求;在村两委会中,共选举产生女委员19名,实现了每村均有一名以上两委会女干部的目标。这次换届试点的成效也较为显著,为全市面上推开积累了成功经验。

 

  

    【概况】位于嵊州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72.5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478户,26622人。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1.92%;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增长12.29%;农业总产值1.28亿元,增长19.63%;农民人均纯收入8549元,增长10%

    【工业经济】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26.3%;上缴税收728.95万元,同比增长26.3%;技改投入3640万元,同比增长74%;实到外资150万美元。新建后山个私集聚区,新建厂房8711平方米,入区企业13家。扩建下任个私集聚区,扩建厂房23827平方米,新增入区企业6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投资3800万元的台商独资企业浙江万福通电机有限公司汽配生产线于今年9月竣工投产;投资21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浙江大易金属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于今年10月竣工投产;投资500万元的嵊州市金山造纸厂宽幅低生产线技改项目完工投产。

    【现代农业】投资156万元,完善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得到了稳定的增长;投资1000万元的国债项目,镇自来水厂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受益人口1.1万人,保证了一期、二期工程范围内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并为全镇人民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奠定了基础;投资1200万元的国债水土保持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已通过验收,二期工程正在组织实施;实施东部覆绿工程,绿化面积800亩,生态公益林扩面1.9万亩,使水土得到了保持,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投资230万元的省级滴水灌溉物理防治项目已完成;投资822万元的下任至晋溪段上东江标准堤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的85%以上;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做好桃形李文章。抓好桃形李的培育管理工作,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确保桃形李果品的安全,提升桃形李的市场声誉,提高果农的收益。

    【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集镇总规编制基本完成。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用地规划指标3100多亩,为把金庭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功能分区明显,常住人口2万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镇”打好坚实的基础。村庄整治稳步推进。金庭镇是全市最早实施村庄整治整体推进的乡镇,通过卫生改厕、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整体推进措施,使全镇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今年对显圣、柿树头、新岩三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项整治村整治;对观下、晋二两个自然村进行了省级一般整治村整治。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0万元造地50多亩的后山、欢潭、山坑等3只造地项目已通过绍兴市验收。投资50万元的“床光——龙王庙”、“晋溪——显圣”共计3.1公里通村公路完工。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5户。

    【社会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显著。新建了济渡社区服务站,方便了群众就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率90.1%,完成市下达的任务。认真组织农户参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农民创业服务一线行”活动。以农民培训学校为阵地,建立了“学校出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开展“定单、定点、定向”的免费培训,共举办各类农民培训50期,累计受训人员达到2500人。

    【社会稳定】通过信访工作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初步构建了镇村级防控网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基层。全年无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三访案件发生。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10年度信访“三无”乡镇。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平安金庭”创建,做到预防与打击相结合,完善了应急机制,及时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概况】北漳镇位于嵊州东部,上东江的上游,距嵊州市区23公里,东与奉化市相连,南接金庭镇,西与黄泽镇毗邻,北连下王镇并与余姚市接壤。全镇区域面积89.1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6654户,17839人,有水田9981.5,山林98244,旱地2176亩。麦饭石资源贮藏面积占全镇镇域面积的40%,享有同类矿产资源“华东地区第一矿”之美誉。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25元。

    【工业经济】围绕“工业强镇”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济运行环境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0.33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性投资1500万元,同比增长9%

    【农业经济】全镇共完成农业总产值8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25元,比上年增长10.1%。红豆杉基地三期建设已投入100余万元,种植曼地亚红豆杉420余亩;3000亩大青梅精品园已列入嵊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东林沿岗发展的油茶提升产业基地已投入50余万元完成了道路、水池、整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北漳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连接基地7500余亩,全年合作社产值达7800余万元。诚信茶果专业合作社不仅被评为浙江省供销系统的优秀示范专业合作社,还联手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大湖山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162份,连接基地500余亩。同时大雾山油茶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森林食品。

    【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0余万完成全镇12座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7座山塘修复工程,投入213万元完成上东江607农防堤改造工程,并实施了上东江的河道清淤和2#跌水修复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了东风水库渗漏灌浆和大坝加固工程,这些工程提升了水库库容和抗洪能力,明显改善了受益村的灌溉条件。投资12万元完成北漳自来水厂引水池蓄水坝修复工程,投入20余万元完成金兰等四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

    【民生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对东林等7个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达到村庄美化、道路硬化、环境优化、水源洁化、路灯亮化,镇村发展更趋协调。优化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全镇学校整体布局,撤并东林小学,完成中学教学实验楼基础平整及方案设计工作,已做好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在原东林小学原址上新办北漳镇中心幼儿园东林分园。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北漳敬老院新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民养老体系。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年住院报销医药费212.2万元,受益群众达960人次,门诊报销医药费39.8万元,受益群众达32759人次。做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10户困难群众。推进食品安全工作,2010年北漳镇创建成为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还被评为2009年度绍兴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与规范工作优秀示范乡镇。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推进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创建成为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

    【基层组织建设】以“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在13个行政村和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学习考察为手段,提出了“经济发展看华西、社会管理看舟山,美丽乡村看安吉”的工作目标;以“网格管理、联动服务”为载体,探索组织建设新途径;以规范党员发展为重点,深化“手机党报”,认真做好党员发展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的规范化,对全镇各村的财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农村“三资”进行了清查摸底,并出台了《北漳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评星晋级”活动,北漳镇的小柏村、金兰村被评为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四星级行政村。

  

    【概况】位于嵊州东北部,距市区27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4794户,13686人。有水田9277.1亩,旱地2595.9亩,山林10.59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544.3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6.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164元。财政收入268万元。

    【旅游产业】成功争创省级旅游强乡镇。一方面完善景区规划和提升景区功能,推动旅游产业逐步朝着“游、购、娱”一条龙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打响品牌为产业发展添加助力。结合四明山激情岁月体验营的重新开放,成功举办以“动感下王、多彩乡村”为主题的首届“乡村旅游节”。7月下旬,副省长王建满到下王镇调研旅游产业,对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约700万元。覆卮山度假村被评为绍兴市优秀农家乐。

    【社会事业】宣传文化工作以满足需求、营造氛围、培育文明为基本思路。镇党校成功创建绍兴市基层示范党校,“映前五分钟”获市委宣传部理论大众创新奖,入选绍兴市委宣传部典型案例,“一张农家书社网络、一道文化墙景观、一个农民艺术节”正在成为下王文化的特色。镇中风雨操场建设进展顺利,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建设成效明显。泉岗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叶岙、日月、高山村建成村级流动卫生室,为山区群众就近就医创造了便利。以村庄保洁、禁止河道捕鱼、禁止乱砍滥伐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青山绿水保护工作,集镇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路段、河道的日常保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了解信息、沟通民情、掌握动态、深入调研作为工作要求,将帮贫助困、释疑解惑、服务群众、谋划大局作为主要目标,以分线分片、定点定位、联系到户、落实到人。深入开展“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发展力。积极探索农村支部廉政建设的有效做法,全市基层党支部廉政建设“评星晋级”现场会在下王镇召开。

    【示范基地】继续扶持茶叶、烤笋、樱桃、干果等几大特色农产品,使更多的农民因此增收。着力培育青桥村的“杨桐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达500亩。着力培育高山花木基地,带动全镇花木种植业的发展。深入实施“东部覆绿”工程,在覆卮山等三个点规划培育绿化500亩。全面落实基层防汛防台抗旱体系建设,有效夯实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

    【来料加工】对接企业、培训农民,以手工操作、分散作业为基本特点,以门口就业、创业致富为目的,整合工办、妇联、新农村建设、基层农民培训等各种资源,借助上级有关部门对口扶持的力量,一方面注重挖掘培育经纪人队伍,一方面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训,使丝巾、圣诞彩灯等不少项目在下王镇落户。来料加工业年产值近100万元,且正呈现出不断扩面的趋势。

  

    【概况】位于嵊州西南,距市区28公里,面积68.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964户,10248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0259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5996万元,第二产业2024万元,第三产业1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922元,同比增长9%,全乡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传统优势产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建设、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形成省级高效示范茶园基地。开展茶农技术培训,举办以“精采摘、精炒制”为内容的龙井斗茶比赛,提高茶农的炒制技术。开办一期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组织培训茶农100多人,实现劳动力转移39人。调整种植结构向产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户从事多种经营,目前已新建香榧基地1500多亩,其中两个为市级香榧示范基地。同时,茶叶生产也向名茶、辉白茶、香茶等多元方向发展。

    【个私经济】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形成了玠溪的圣诞用品来料加工区,贵门休闲用品加工区,上里丝织聚集小区及玠溪、上坞山、贵门、白宅墅、下屠等重点村名茶加工集聚区的个私经济发展格局。抓好农业适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累计农民转移培训250余人,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150余人。

    【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雅安、坞岩坑的一般整治村任务,完成了上屠、西溪、上里、平头山等村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贵门村创建成为嵊州市级生态村。全乡有计划地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共整理土地7.4公顷,新增耕地7.08公顷。农村公路养护按照“分级管理、分段落实”的原则,落实了管养责任,及时处置影响道路交通的障碍。

    【民生事业】投资43万元完成了柏春坑、流岭、里仙坑、黄泥岭四个村的自来水改造项目。投资38万元完成了贵门黄泥湾、柏春坑稻泥湾、坞岩坑三吉岩等三座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投资30万元建成面积为500平方米的敬老院住宿楼,新增床位20张。完善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慰问的网络格局,雅安、上坞山、屠溪三个村已经完成“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建设,完成了全乡10户危旧房改造工作。

    【社会事业】积极开展“农村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已形成一家中心卫生院,两家社区卫生站,一家村卫生室和四个流动服务点的服务网络。全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7%,连续第三年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目标任务。注重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实施了“学校安保工程”。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征兵任务顺利完成,2010年为部队输送双合格青年6名,其中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3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老龄工作富有成效。落实了司法归正人员帮教工作措施。全乡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文化事业】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贵门更楼修缮一期工程建设,通过以旧修旧,恢复了这一著名古迹的历史风貌,并将其辟为贵门乡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乡土文化博物馆,原贵门更楼市级文保单位已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现更名为“鹿门书院”。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首届老年体育运动会。玠溪、屠溪、上坞山等村依托村级文化阵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队伍长效保护机制,特别是玠溪村的舞龙队伍,多数均已是中老年人,现正着手在乡中心学校六至九年级中培养接班人,使贵门的传统舞龙艺术代代传承。

  

    【概况】位于嵊州南部,离市区23公里,面积84.4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4912户,13074人。地区生产总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7518元,比上年增长13.5%

    【现代农业】虽然2010年初,近半个月的极端恶劣天气对茶叶、大青梅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带来了种种不利因素。但由于全乡干部、群众开展自救工作及时,全乡农业产业依然获得丰收。一是大青梅产业活力依旧。今年绍兴古越龙山果酒公司继续对乡基地内的200亩大青梅以每公斤8元的历史新高价予以收购,让广大梅农减产不减收。二是茶叶产业提档升级。继续重视茶叶品牌整体知名度提升的工作:继续选派本土炒茶能手参加全市炒制比赛,又有2位茶农进入十大茶王行列;推荐山鸟岭茶业有限公司参加山东济南、滕州、河北石家庄等地的茶叶推介会;推荐思进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作为绍兴唯一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农博会。通过各种推介活动,里南乡茶叶知名度得到提升。虽然2010年全乡茶叶产量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由于茶叶价格稳步提升,广大百姓茶叶收入实现减产增收。三是农业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继续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发展石研湾香榧基地一个,连片面积达150多亩,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一家;新引种山核桃苗500颗;丰岭村编制的竹笋精品园规划,被市林业局作为第二批浙江省特色农业精品园予以上报。四是休闲农业取得发展。加快休闲农业载体建设,目前已建成了金丝潭、南山香庄等一批休闲农家乐山庄,其中南山香庄、西施岩农家乐、璞玉村成为嵊州市级农家乐会员单位;打造了山鸟岭森林基地;规划了西施岩——摇玲岩、龙皇寺——象鼻岩——新龙潭——狮子岩——雨伞岩——石柱湾等旅游路线。2010年思进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和天顺果品专业合作社分别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西景山有机茶精品园被市林业局作为第二批浙江省特色农业精品园予以上报,山鸟岺基地列入省级森林休闲基地、金丝潭山庄成为嵊州市农家乐协会理事单位。

    【个私经济】  2010年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丝织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来料加工费快速增加,个私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发展的良好时期。针对这种情况,乡政府主要做好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金融信贷服务,加强同银行的联系,成功劝导嵊州农村合作银行在里南设立金融分理处,就地开展金融服务;同时掌握最新金融服务政策,引导织户合理贷款。二是加强个私经济平台建设,全乡新建扩建西景山、考溪坞、丁溪、大岭等4个个私集聚区,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目前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乡新增织机近1609台,织机总数达3956台,年收入达到6500多万元,已经成为里南乡第一大支柱产业。三是完善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贸加工企业嵊州市紫云日用品有限公司落户里南,生产形势很好。新引进服装加工企业2家。同时继续扶持原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嵊州市里南山鸟岺茶叶有限公司和嵊州市康力营养食品厂生产发展建设,嵊州市康力营养食品厂的保鲜豆腐皮顺利通过QS认证。里南乡多元化工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产业结构得到提升。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今年又有丁溪、西景山、下英山、大邱岩、岭下坑5个村被列入村庄整治项目;进一步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四方面着手,推进叶村中心村建设。做好土地开发和退宅还耕工作,投资100多万元完成西朱、丰岭、八宿屋、东坑口等三只土地开发项目,并通过绍兴市验收;投资200多万元的八宿屋、丰岭、浪坑、丁溪四个村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绍兴市的立项踏勘,并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一步开展自来水饮用工程,做好叶村水管扩容、一户一表和屏岫村自来水工程立项、招标、施工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叶村农贸市场投入,一、二期主体工程、活动中心、茶叶市场建设已经完工。

    【社会事业】做好水毁路段抢修和塌方路段清淤工作,投资10多万元完成大溪附近乡道水毁路段的抢修工作,投资24万多元清理小上线塌方路段的积石;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成大岭和丰岭两个村的“农家书社”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乡农民参合率达91.2%,全年合作医疗报销额达200多万元;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乡有6168人享受每年720元计生奖扶政策;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完成14个行政村,12982人的摸底、排查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将乡养老院自来水改造工程列入乡重点工程;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全乡全年共有50人得到民政大病慈善救助,共计补助32.8万元,其中免费为困难家庭安装假肢2人,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4人;继续做好五保户集体供养工作,下拨供养金30.1万元,156户低保户231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全年发放保障金38.8万元。

    【社会稳定】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做好涉军、退职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政策解释、稳控和劝返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企业和个私小区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做好废弃萤石矿封洞后续监管工作,对少数再次出现偷挖现象的矿洞采取强行封闭,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校园安全环境,乡政府多次分析我乡校园安全情况,通报外地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出台措施,2010年没有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件。

   雅

      【概况】雅璜乡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山区小乡,地处嵊州市西北边陲,离市区38公里,面积26.63平方公里,4个行政村,全乡农户总户数为1416户,总人口3802人,共有水田面积1578亩,旱地面积1043亩,山林面积38587亩。全乡设4个农村党支部和2个单位党支部,共有党员223名。到2010年底,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24万元,同比增长3.1%;工农业总产值16538万元,增长47.3%;农民人均纯收入9003元,增长10.9%。

        【传统产业】通过加大投入和整合资源的方式着力提升茶叶、香榧、毛竹三大传统产业。在香榧发展上,以创建市级示范基地为载体,以落实市政府补助政策为内动力,积极争取省级香榧发展项目,争取到资金24万元,百牛场新造香榧林250亩,王西坞生态复合经营香榧300亩,今年以来,全乡发展香榧835亩,3.5万株。同时着力发展香榧育苗基地,在雅璜、相华、戴溪、上枝、下枝等村都建立了香榧育苗基地,全乡新培育榧苗近20万株,并新增香榧专业合作社一家,为我乡香榧产业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在毛竹生产上,在打通竹林道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笋竹两用林管理技术,加快低产林改造速度,通过加强实用培育管理技能的培训,使笋竹两用林管理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让临安客户在耳田岗投资300万元发展乌荸荠笋400亩,利用临安客户的技术和销路,整合坡地资源和劳力资源。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继续加大老茶山改造和良种茶发展力度,改善茶叶原料的质量,上半年改造老茶园600亩,新发展200亩名茶。通过外请炒制能手到乡指导和赴外参观考察学习的培训方式,提高茶农炒制技能,其中雅璜绿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引进的香茶生产线,在整合雅璜茶叶资源,提升附加值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农建设】一是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在鼓励、扶持群众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积极做好外引外拓工作,引进外地资金人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雅璜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在产业招商方面,共达成投资协议2个。在外拓基地方面,近年来,共在江西、诸暨等地外拓茶叶、香榧基地近3000亩,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平台。二是增强群众发展创业能力。始终把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创业发展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制订了培训计划,划拨专项经费,确保培训工作做实做好。在培训中,我们根据雅璜产业特色和发展需要,共举办了名茶机械炒制、竹笋两用林技术、香榧培育管理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1期,受训农民达828人次;多次举办名茶炒制比赛,开展香榧优质基地建设评比活动,以更好地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多次组织各类专业户、重点户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发展信心。三是坚持"山区特色,雅璜风格"的新农村建设,以创建省级生态乡为载体,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优化美化工程,不断完善山区发展环境,努力优化山区人居环境。

    【民生工程】对焦坑村内主干道和雅璜至通源菏岭的联网公路全面进行了硬化;对受多年雨雪冰冻和强降雨影响的雅斯公路和受去年"莫拉克"台风损坏的道路、江堤全部进行了修复;对戴溪村(上、下戴溪,沿山、下枝)、长坑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对相华、戴溪、百牛场三座病险山塘进行了除险加固;打通了相华村口至雅璜栗树湖、后坞岭至张固,沈家培岗、戴溪村前畈等竹林道路共计12.8公里;为东湾、船坞等自然村增设了移动基站。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山区老百姓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充分利用原乡中心小学校舍,投资近30万元,整修了校舍,增添了设施,建成乡文化活动中心。内设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文艺排练厅、综合展示厅和管理用房等,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2400多平方米,室外面积3000多平方米(含一个水泥地面篮球场),图书阅览室面积达150多平方米、藏书8000余册,搭建起了一个融学习、娱乐、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发展平台;新建一条体育健身路径和两个休闲文化广场,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2010年成功创建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

  

     【概况】王院乡地处嵊州西北山区,距市区21公里,面积31.89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 2017户,5593人。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一产增加值2418万元,二产增加值1202万元,三产增加值35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58元,比上年增长10%

    【农业经济】按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工业化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建名茶基地150亩;新建香榧基地200亩,在王院村建立新禾农业示范基地200亩,发展香榧种苗基地80亩;发展白术、桔梗等药材基地500亩;重视高品质茶叶生产,从传统的珠茶生产改为名茶炒制,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外拓基地,在王坛镇南岸村新建果木基地1200亩,其中种植杨梅400亩,红豆杉800亩。着力完成“五大”为农体系的建设:一是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成春季动植物疫病防疫;二是农民新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体系,开展技术培训2期,366人次;三是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防火体系,新增生态公益林8000亩,建立健全制度,确保生态保护;四是农民信箱应用工程体系,做好农业信息公开化;五是农技人员服务体系,确保各类涉农补助政策到家到户。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98万元,同比增长29%。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营造企业生存、发展的宽松、和谐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改进技术装备,今年计划工业性技改投入100万元,已投入41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引进技术,探索高档红茶生产企业1家,新增企业1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大力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对辖区内厂长进行严格培训,坚持持安全证上岗,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共排除安全隐患12处,关闭厂房危险企业五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

    【三产服务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财税结构的重要途径,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方法,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活跃全乡经济。依托百丈飞瀑风景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创建“农家乐”示范村,因地制宜建成王院村(金钩)6个农家乐示范户,有效地推动农产品的自产自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茶叶、药材、竹笋、根雕等已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生态特色商品,并逐步形成了王院的特色,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因村制宜,务求实效”的要求,把村庄环境整治摆上突出位置,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保证小舜江源头水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积极排查道路受灾情况,修缮倒塌路坎120立方米,清除塌方2000立方米;完成王院村、石山屏村投资20万元的800道路硬化工程以及丰田岭村的300村内道路拓宽工程;实施王院至安阳培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培坑村河道、河堤、道路集中治理工程;完成茗坞等五个自然村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申报王院(金钩)、丰田岭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其水质已通过市疾控中心的检验。落实水利设施以及防汛抗旱措施,争取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立项,完成丰田岭、石山屏4万立方米的修水保坎和山王屋顶水库的维修。继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垃圾站房12只,自然村中转站房10只,并在19个自然村增设垃圾箱;继续实施完善王院村中心公园建设,同时利用农民房屋的墙面制作文化墙,倡导和谐文明新风,改善村容村貌;完成石山屏(流沙)的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铺设,有效的处理了生活污水,提高了农村生活环境。

    【社会事业】完成幼儿园改造工程,并在小学和幼儿园设立三名保卫人员。以办好群众信得过的卫生为目标,强化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享有质量优良、就医便捷的医疗服务;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和收缴工作,保障群众的医疗保险。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石山屏村的“农家书社”创建,同时充分发挥“农家书社”功能,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体育工作,搞好群众体育活动,适时举办了第一届老年体育运动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善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细致地组织开展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会保障】坚持健全完善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五条保障线,注重协调,形成合力,加快民生工程的建设。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和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特殊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做好优抚工作,及时发放各类补助金。加强对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村级财务管理】强化村级会计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健全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村级财务公开、透明、规范。积极探索村级财务合并和三资融合,“三资”管理有序进行。

      【省级生态乡镇】王院乡党委、政府把创建生态乡镇列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突出规划管理,按照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同时精心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全方位推介王院乡生态旅游资源, 被命名为第八批省级生态乡镇。

    【绍兴市十佳森林休闲景点】在由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绍兴市人民政府和新昌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四届森林旅游节、绍兴市第二届森林休闲节、第十二届中国(新昌)天姥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百丈飞瀑入选绍兴市“十佳”森林休闲景点。

 

  

    【概况】通源乡位于嵊州西25公里西白山北麓。境内峰峦连绵,西白山主峰1096,为市内最高山峰。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有茶叶、香榧、竹笋。为市重点香榧产区之一。境内探明的矿藏有叶蜡石和石灰石。全乡总面积44.18平方公里,6个行政村,2065户,5915人口。2010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1228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0万元,其中工业性技改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13元。

      【招商引资历史性突破】  2010年成功引进外资50万美元成立嵊州嘉雨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香榧青壳的"变废为宝"和外资企业落户通源零的突破。

      【效益农业】以省现代林业综合园区为抓手,做好毛竹、茶叶、香榧三大产业文章,扎实推进"榧茶套种"技术示范项目、"一竹三笋"基地建设、"香榧大苗栽培" 技术项目,完成以白雁坑、松明培村为主的香榧生态复合经营项目、省竹产业发展项目——通源示范点建设,香茶产业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率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管理现代化和数字化。投资建成香榧青果皮处理中心。邀请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团对我乡休闲经济作具体规划;组织村干部学习借鉴常山桃花源、武义郭洞等生态农家乐发展经验,为我乡下一步农家乐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生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路网、电网和服务网。完成县乡道安保设施铺设和通源--雅璜联网公路硬化工程,实施吴联联丰、西三里大坑村庄整治工程,完成通益村饮用水改造和通源村岗下桥改造,启动松明培--诸暨联网公路、茶培--里大坑连村公路建设。启动绍兴市电气化乡镇创建,推进白雁坑电网改造建设。新建通源、吴联村文化活动中心,改建通源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白雁坑村汽车站。二是进一步推进小康工程。因地制宜做好2010--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成各村村庄规划。确立通源村为中心村,充分发挥中心村规模辐射效应。全年实到帮扶资金40万元,新建吴联村公共服务中心、香茶厂,实施白雁坑村亮化工程。三是进一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试点。通源村建设生态型"一竹三笋"示范基地项目列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

       【社会事业】全面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和节能减排任务,成功举办全市乡镇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成功创建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乡,顺利组建通源商会和红十字会。完成学校多媒体教室新建,乡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绍兴市标准化幼儿园验收。深入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序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西三、吴联村级医疗卫生室建设,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扎实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概况】位于市西北边际,离市区29公里,辖三个行政村,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94亩,1400户,4223人。2010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32万元,同比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 33180万元,同比增长11%;乡级财政收入达到43.67万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5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290元,同比增长10%

    【个私经济】新建电机加工集聚区1个,新增个私企业11家,引进扁形名茶炒制机30台,其他名茶机35台,更新珠茶机设备30多台,完成工业性投入200多万元。做大做强做精做深竹藤产业,不断推陈出新,两家竹藤厂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的发展。抓好农业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建设,全年注册任务率100%、启用率100%,发送供求信息150多条,依托远程教育等平台,共举办了15期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训总计200余人。

    【效益农业】一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成功建成盛家坞村香榧优质示范基地1个,竹溪村越家岭香榧基地1个,与谷来镇、通源乡合并创建成省级香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嵊州西白山区)1个;二是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新建竹溪乡走马岗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山沟沟香榧专业合作社,目前,竹溪乡已形成以舜源村为主的茶叶产业特色村和以盛家坞村为中心的香榧特色产业园。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省级150亩的“一竹三笋”基地建设和省级竹林道建设项目;投资100多万元实施年家山雪顶庵与竹溪村越家岭的园地开发项目,新建道路3000,平整土地100多亩;顺利完成盛家坞与谷来镇、诸暨市赵家镇联网公路建设工程,增强了会稽山香榧产区的板块乘数效应。四是大力提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实施老茶园的改造和提升工程,扎实把好香榧的采摘质量关;积极引导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嵊州市竹溪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竹笋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基地的认证,其产品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生态建设】切实推进小舜江源头保护重点工程。制定了竹溪乡小舜江源头保护五年(20102014年)规划,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规划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垃圾收集系统,规划新增5座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压缩中转站,以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系统、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对竹溪古村的保护力度。完成了竹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控制性保护规划,夯实了对竹溪古村有序保护坚实基础,为竹溪古村的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生工程】一是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整体推进项目,在往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盛家坞村(栈尖坞)村庄整治工程,舜源村(上周)村道路硬化工程,使竹溪乡的村庄环境整治率达到100%,成功争创为绍兴市第三批“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达标乡镇”。二是积极开展“强塘固屋”与“千库保安”工程,对半程活狲岭水库、竹溪蜻蜓湖水库、竹溪村野鸭塘的启闭机、溢洪道、大坝迎水坡与大坝脚进行了砌石加固,加强了“屋顶水库”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积极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在现有20170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基础上,新增申报公益林6650亩,并且注重护林队伍建设,新增风力灭火机等消防设备,切实做好公益林保护工作。舜源村因为工作突出,已成功创建为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

    【国家级项目】一是成功争创国家级生态乡。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竹溪”的发展方略。通过大幅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全面完善各类环保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乡村环境面貌,国家级生态乡先已完成公示。二是实施了国家级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争取到了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计划新建设自来水厂5座,增设过滤系统5组,建造蓄水池7只。并纳入了绍兴市的重点水利项目,成为2010年全市唯一的自来水项目。

  【社会事业】一是在去年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大楼进行了立面改造,对学生食堂进行了内部修缮,建造了传达室,配备了两名保安,增添了一些安保设施,并且做到了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实现单门独院,优化了学校整体教育环境。二是投资30万元建设乡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书画展览中心、科普图书室等10个功能室,为争创绍兴市教育现代化乡镇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娱乐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0.14%,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0%,乡镇医疗就诊比率达到81%,全乡儿童免疫接种实行规范化电脑管理,一类疫苗规范化接种率达100%。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加强、优生两免工作得到了扎实开展,全面完成了今年计划生育指标;四是全力以赴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进一步促进人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平安建设】一是落实了201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全乡安全生产各类事故发生起数、事故死亡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发生”;二是开展了新一轮“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经复评,竹溪村被命名为“绍兴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舜源村、盛家坞村被命名为“嵊州市三星级民主法治村”;三是以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调处各类纠纷47起,调处成功44起,受理率100%,调处成功率93.6%,巩固了竹溪乡平安乡镇和信访“三无”乡镇的稳定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