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计划生育
【概况】2010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7.51%,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为6.54‰和-1.2‰,免费婚检率和免费孕前检测率分别为89.35%和100%,出生性别比为106.15(连续13年保持正常范围),完成了绍兴市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被授予绍兴市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创新奖。优生促进工程的有关做法被副省长郑继伟批示肯定并亲临嵊州市视察调研,有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嵊州市被命名为全省优生两免工作先进单位,市三优指导中心被命名为绍兴市级示范点。
【“优生两免”工作】一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一三四”目标。即“一条龙”服务、三级联动和“四同”管理。“一条龙”服务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优生检测、婚姻登记和优生咨询实施“一条龙”服务。“三级联动”指市级部门、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四同”管理指同处发放两免服务券、同人负责接待婚育咨询、同步进行两免宣传、同时报告两免结果。二是实时共享信息,实现“一三”目标。即信息“一卡通”和“三通道”。信息“一卡通”是指服务对象进入婚育服务中心后,只需提供身份证,就可通过读卡机把基本信息分别提供给民政、卫生、人口计生等相关部门。信息“三通道”是指在婚育服务中心内建立人口计生信息网络系统、婚检孕检网络系统、结婚登记状态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人口计生、卫生、民政基础信息实时互通。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优生两免持续稳步推进。首先是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市婚育服务中心建立了接诊、跟踪、随访、召回、转诊、反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力求用制度管人促事。其次是创新部门协作机制。再次是创新绩效评价机制。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点为抓手,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手段。
【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在随访服务工作上,继续按照三级随访制度,实行分类指导服务,落实长效措施落实奖励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开展随访服务专项督查,切实规范随访服务工作。在“三查”服务工作上,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和妇女宫颈癌筛查,主动介入和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卫生系统的技术优势,提高“查孕、查环、查病”质量。在优化药具发放模式上,继续协调卫生、民政等部门将药具管理与服务纳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凭“领药卡”按需免费领取避孕药具,构建人口计生部门上门服务与群众自我服务、政府行政指导与群众按需服务相结合的药具管理服务新模式。
【人口计生宣传】一是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继续在市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设立人口计生宣传专栏专版专题,定期刊播人口计生政策和生育科普知识。在市区各公共场所、商业楼宇、公共交通等处所设立了200多个液晶视频,滚动宣传人口计生重点政策和知识。二是加强重大节日活动宣传。抓住人口计生多个节日,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如春节重点向流动人口宣传计生政策,5·29重点宣传计生协会知识,7·11重点宣传优生两免政策,10.28重点宣传男性健康知识,努力做到节日主题宣传有重点、有特色、有成效。三是加强各类宣传资料印发。通过公开招标完成了15万册2011年度人口计生宣传历书,并在年底前发放到全市计生家庭。此外,制作和发放在宣传品制作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宣传资料约10万份。四是为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开展计生演讲比赛和谐计生广场文艺晚会等活动,开展人口文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的五进活动。
【优生优育优教平台建设】一是市级成立“三优指导中心”。2010年9月6日,嵊州市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在嵊州市五爱幼教集团乐优西区成立。该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市三优工作的指导和示范,并和剡湖街道、三江街道、鹿山街道等一起开展“育婴大讲堂”培训。二是镇级成立“三优服务中心”。开展免费技术服务、术后随访、生殖健康检查、避孕药具发放和“三优”宣传教育等服务。三是在中心村成立“三优服务室”。依托村级计生服务室,设置避孕药具超市、放置各类宣传资料(品),供目标人群免费领取;开展避孕药具发放和随访、生殖健康检查、有关证件受理,定期组织村(社区)目标人群开展“三优”知识宣传教育等服务。
【国家群众性别选择课题调研】 2010年5月,嵊州市作为性别比治理成效显著的县市,接受了国家人口计生委课题组(人民大学)关于《群众性别选择生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为期一周,目的是寻找出主要影响群众性别选择生育行为的因素,特别是深入了解出生性别比下降比较快的地区,总结推广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
【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全市2010年共计确定奖扶对象4353人(发放资金313.4万元),特扶对象370人(发放资金62.4万元)。全市双农独女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099人,政府补助299.4万元;双农独女户的女儿享受中考加分920人(累计536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缴部分减半缴费5612人(累计25227人),补助金额33.67万元(累计80.61万元)。组建生育关怀企业冠名基金37个,共计金额8500万元,共计补助4188人,补助金额76.25万元;市计生公益金补助共计415人,补助金额19.21万元。
【规范执法行为】一是率先启用行政处罚(征收)业务系统。依托市政府协同系统平台,市人口计生系统积极应用行政处罚(征收)业务系统,实现了职权网上明确、案件网上流转、监管网上实施、信息网上公开。二是深入开展评比活动。开展“行政征收案件办案能手”、“十佳行政征收案件”评比活动,规范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及计划生育行政许可案卷督查制度,重视行政执法的程序和相关取证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强化信访工作。计生信访优质结案率达100%,全市计划生育信访实现“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无集体上访”。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是以宣传服务月活动为载体,形成经常性工作机制。在外来、外出人口比较集中的五大集镇、四个街道设立感动服务现场和亲情对话现场,开展生殖健康关爱周活动,组织面对面宣传咨询和扶贫帮困活动,建立计生需求沟通渠道,实行一站式管理和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二是以“一盘棋”建设为抓手,创新区域性工作机制。联合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统一采集信息、统一查验证件、统一应用数据、统一绩效考评,对各乡镇(街道)开展专项督查指导活动。继续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以“大宣传、大摸排、大稽查、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稽查服务活动,重点在规范化上下工夫,形成了具有嵊州特色的管理服务活动。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强化信息交换即时性工作机制。全面启用了三大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工作有序开展。完善村(居)、企业、乡镇(街道)信息交换和反馈工作网络,落实信息交换操作员,全市信息准确率和掌握率进一步提高。
【计生统计工作】一是抓考核。调整市级年度考核方案,避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业务评估办法中的内容重复现象,把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绩的30%纳入业务评估体系中。二是抓质量。对WIS系统中的数据质量进行点评、交流、自查、评估,努力提高统计质量。三是抓核查。根据国家、省的布置,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完成了全市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和清查工作,使人口基础信息更准确。四是抓采集。依托网络优势,调动各部门信息资源,动员全系统力量,高质量圆满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全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共计收集录入全员人口信息73.12万条。五是抓协调。每月与公安、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实行信息互通、共享。
【计生协会建设】一是深化生育关怀行动,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以“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帮助困难对象排忧解难。建立少生快富项目服务运作模式,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项目格局。二是加强基层计生协会建设,做好基层计生协评定工作。对照基层计生协评定标准,对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基层计生协进行整改,对不健全的项目进行完善。全市738个基层计生协中已经完成评估认定736个,评定率为99.73%;符合中计协14条标准的697个,符合率为94.84%。(张 波)
关心下一代工作
【韩氏奖学金】 2月9日,市关工委举行2009年度“韩氏奖学金”颁奖仪式,表彰19名“韩氏奖学金”获得者。“韩氏奖学金”系由美籍华人韩永信先生于2003年捐赠市关工委人民币5万元所设立,用于奖励成绩突出、表现出色的受助大学生,奖励额度为每人1000元。根据《嵊州市关工委韩氏奖学金评选办法》,经本人申请,市关工委审核,2003至2009年度共54位学子获得该奖学金。
【教体系统关工组织建设】 3月9日,市教体局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教体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嵊教体党〔2010〕6号),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教体系统关工委组织的目标任务、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全市21所市属学校关工组升格为关工委,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中心学校成立关工委,各级各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得到进一步健全。(徐 磊)
民族宗教事务
【网络化管理机制】主要建好三支管理队伍,实行网络化管理。一是行政管理队伍。市、乡镇(街道、开发区)、重点村三级宗教工作队伍,在组织机构上,做到人员、岗位、职责三落实。二是宗教团体管理队伍。建立民宗干部联系市基督教“两会”和市佛教协会领导的制度,试行“两会”领导年终述职考评制度。三是活动场所管理队伍。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调整充实场所班子成员,改变管理层年老体弱状况,并对新任成员及时进行培训。通过三支队伍建设,保持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
【宗教场所与活动安全】首先是场所安全。联合公安、安监、消防等部门对全市宗教场所进行普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活动安全、用餐安全、用房安全与消防安全。其次是财务规范。要求宗教场所做到会计、出纳分离,尽量做到持证上岗,实行主要负责人“一支笔”签字,财务账目每月公开,使善款真正用于慈悲济世、扶贫济困。第三是政治安全。把抵御渗透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贯穿于行政许可、活动审批、传道审核的全过程。第四是非通常宗教活动安全。一方面是严格控制规模,另一方面是会同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共同制订活动的安全方案,确保人员、场所、活动安全。全年较大规模的非通常宗教活动34场,均做到了安全有序。
【宗教界人士培训】对三个宗教团体理事以上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是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宗教政策,增强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当好党和政府与广大信教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举办中青年教徒骨干培训班,从中发现人才、储备人才,保证爱国爱教人士后继有人。举办宗教场所负责人业务培训班,提高场所管理水平。
【宗教场所建设】宗教场所合理规划,做到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避免无序建设。2010年,共投入宗教场所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全市已创建成省级“和谐场所”1个、绍兴市级“和谐场所”12个、嵊州市级“和谐场所”29个。
【民族团结进步】首先是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普及《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知识;鼓励参政议政,安排少数民族绍兴市、嵊州市政协委员各一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及时化解矛盾,保持民族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其次是帮扶少数民族脱贫致富。通过乡镇在农业技术培训上倾斜,培训60多人次;通过教育部门减免初高中生学杂费,减免近万元;通过卫生部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再次是联系维吾尔族员工。与开发委、公安、劳动等部门建立协同服务网,建立雅戈尔企业服务维吾尔族员工五项制度,即领导带队驻厂制度,班组老师带队制度,“医、食、住、行”生活服务团队制度,文化活动与突发事件处置制度。第四是民族团结教育。以“学习民族常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教育系统开展统战(民族)知识进校园活动。在201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市教体局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受到表彰。(麻培兴)
民政工作
【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健全基础养老金制度,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机制,举全社会之力,完善集中供养,发展机构养老,普及居家养老,建立起具有嵊州特色,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11月3日,嵊州市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县市。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2010年,全市启动全市范围内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以后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和老年人享受政府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启动对全市养老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和星级评定,通过对基础设施、组织制度、自律与诚信、社会评价等四大类84条的考核指标评估,阳光山庄被评定为五星级,甘霖镇康乐敬老院被评定为四星级,甘霖镇青青养老院、甘霖镇博济养老院、鹿山街道颐天年养老院等三家养老机构被评定为三星级。
【退役士兵安置】 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326人,自谋职业安置率继续保持在100%,发放安置费和生活补助费约532万元。
【优抚对象医疗结报】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三合一”实时结报系统,全年各类优抚对象就诊6267人次,医疗补助款达133.55万元,其中惠民政策减免医疗费39.23万元,民政医疗补助政策减免87.2万元。
【提高抚恤补助标准】从10月1日起,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分别提高1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480元,享受待遇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220元。
【地名与门楼牌】经市地名委员会审核通过,2010年,全市新增白鹭香溪、景苑、锦越名都、正大文萃苑、独秀山庄、玫瑰花苑、石璜商业广场、黄金水岸、太子苑、缇香苑等10个住宅小区;新增越承路、东黄路等2条道路;新增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等一处建筑群。市地名办还制作和设置了1125块门楼幢牌,52块指路牌。
【民间组织】全年注册登记社会团体6家,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61家。完成了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对8个社团进行重点检查,全面提升民间组织社会形象。全市有社会组织338个,其中社会团体15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个,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嵊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殡葬改革】 2010年,全市火化遗体5816具,火化率持续保持在100%。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绿色殡葬、人文殡葬,完成5家上规模公益性公墓的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工作;投资30万元,新建生态墓地6处,全市生态墓地覆盖率达到93.7%。加大殡葬整治力度,“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五年计划的100%。
【福彩销售】完成刮刮乐销售511万,增幅为68.1%,电脑票销售达到4890万元,增幅为11.5%,提取福彩公益金95.85万元。4月20日,福利彩票双色球第44期开奖,长乐镇环城东路11号33044602投注站中出一等奖1注,单注奖金5614558元,二等奖18注,单注奖金110620元,奖金总额7605718元。
【婚姻登记】婚姻登记中心以整体搬迁为契机,推进规范化建设水平,新增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增设身份证阅读器,搭建婚姻登记、婚前检查、优生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依法登记与便民利民的有机统一,这种做法已在全省得到推广。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442对,补发结婚证1302对,办理离婚登记1151对,补领离婚证54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5201份。
【大中型水库移民】完成移民人口年度复核工作,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1399人,其中滩坑水电站移民614人。推进11座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申请报账关,确保项目真正惠及广大移民,年度项目完成率达到100%。
【福利企业】全市福利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05亿元,销售收入27.55亿元,实现利润13170.5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66%、45.69%和67.05%。2010年,全市福利企业平均在职职工6088名,其中残疾职工2264名,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24%和15.57%。2010年度残疾职工月人均工资和月人均投保额分别达到1389.45元和439.25元。
【流浪救助】2010年,市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2人,其中省外507人(男449人,女58人),省内95人(男76人,女19人),按求助人员年龄看,81岁以上的有2人,60岁以上的21人,18岁以下的10人,14岁以下的8人。
社区工作
【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办事大厅为重点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210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和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建设任务,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数达到31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7%。
【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培训】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6月8日至10日,市民政局在国际大酒店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培训,120多名农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加此次培训。
【城市社区建设】拨出专项资金200万元,启动对剡湖街道越秀社区、相公殿社区、艇湖社区,三江街道下元塘社区等四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剡湖街道龙会社区争创成为省级和谐社区,新北社区争创成为四星级社区,剡湖街道城隍坊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老龄工作
【老龄化程度加快】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3.17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93%,其中城镇老年人口3.4万,占25.8%,农村老年人口9.77万,占74.2%。预计老龄人口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5年末,老龄人口占比有可能突破23%。快速的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日趋突显。
【老龄工作规范化创建】2010年,剡湖街道艇湖社区与相公殿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先后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达标社区达到14个,标志着嵊州已顺利完成80%以上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的争创目标。
【重阳节活动】10月15日是重阳节,也是省第23个老人节,适逢全国首个“敬老月”。为让老年朋友度过一个喜庆而又难忘的节日,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市老年活动中心承办的“庆祝省第23个老人节暨“精彩重阳”文艺晚会”在嵊州剧院举行,越剧、小品、舞蹈等节目精彩纷呈,为老人们献上了一份文化艺术大餐。市老年体协和黄泽镇前良村联合举办“金秋赏桂、相聚前良”广场欢庆活动,上千村民一起共庆重阳。金庭镇华堂村为10对钻石婚老人举行庆典。甘霖镇石道地村开展丰富多彩的重阳节老年活动。甘霖镇青青养老院为百岁老人袁增花举办寿庆活动。
【百岁老人】10月15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组织人员对全市百岁老人逐一进行重阳节走访慰问,并为每位百岁老人送去800元慰问金。截至12月,全市共有百岁老人11位,其中男性2位,女性9位,年龄最大的是甘霖镇殿前村的姚松仙和黄泽镇后枣园村的许香仙两位老太,都已经105岁高龄。老寿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目前,市民政局还每月给百岁老人发放长寿保健补助300元,同时,对百岁老人建立医疗档案、定期检查身体,使老人衣食无忧,心情舒畅。
【居家养老“一键通”】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稳步推进,全年为有需求的“一键通”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服务1200多人次,受到了老年人普遍好评。
【老年活动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强化服务,突出重点,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活动规则,2010年来中心参加活动达14.7万多人次,平均每天480多人;为嵊州市部委局办组织的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2.96万人次,老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老年人自己的家。(沈荣华)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及变化】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96.4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99.68元,增长12%。四大块收入呈全面增长态势:受加薪政策影响,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人均转移性收入4418.06元,同比增长52.2%。其次是财产性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1090.53元,同比增长22.5%。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人均分别为24061.07元和2450.7元,分别增长8.3%和8.6%。
【城镇居民消费态势】随着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性支出稳步增长,八大类消费支出各具特色。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01.03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交通和通讯类支出增幅最大,城镇居民的家庭资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加上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持续升温。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3708.44元,同比增长107.3%。由于居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69.57元,同比增长23.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304.46元,同比增长12.6%。食品消费支出5271.36元,同比增长4.1%。人均衣着消费1540.81元,同比增长8.2%。居住类、设备用品和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分别下降26.4%、9.6%和25.1%。(马浙霞)
编辑 俞樟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