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2年鉴
生态环境

发布日期:2014-09-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概况】  2011年,市环境保护局以实现生态经济等八大目标、开展节能减排等11个专项行动为内容的“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为主要载体,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开展省级生态市的创建工作。全市已创建全国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医院1个,省级绿色饭店两家,全国绿色学校两所,省级绿色学校13所,生态型村庄遍布乡镇和街道。广大青少年参与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和“绿色时尚、环保至上”实践活动,中小学环保教育普及率达到98%。社区开展“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庭”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市民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护原生态,提倡绿色消费成为自觉行动。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座,省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1座。嵊州市再次获绍兴市生态建设考核优秀、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第七年被评为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市。

  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  2011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属良,质量指标达到国家Ⅱ级及以上的达标率为91.2%。降水酸雨比较严重,全年1112月为轻酸雨区,235月为重酸雨区,其他月均为中酸雨区。降水pH年平均值4.65,酸雨率85.7%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1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南山水库为Ⅰ类水质,属优质水质,新昌江地表水监测6期,其中3期为劣于Ⅴ类水质,3期达标;曹娥江屠家埠断面、三界断面全年达标率为50%,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曹娥江流域县(市)际交接断面,黄泥桥测点,IV6个月,Ⅲ类6个月;章镇测点有5个月为Ⅳ类水质,7个月为Ⅲ类水质,澄潭江田东断面、黄泽江石桥头断面水质良好,全年均达标。

      【声环境质量】  2011年,城区交通噪声监测,共设监测点29个,监测道路总长81.728千米,平均路宽36.8,平均车流量每小时1114辆,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67.1分贝,在70分贝的控制值之内。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全市设监测点108个,采用500×3500的网格,测得其等效声级平均值54.5分贝,低于60分贝的国家标准。各种噪声中,交通噪声占29.6%,工业噪声占29.6%,建筑施工噪声占3.7%,生活噪声占35.2%,其他噪声占1.9%(裘国仁)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

    【城乡环境整治】  2011年,市环保局切实抓好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进管达标、处理提标”要求,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对嵊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加快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重点区域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配合建设部门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为重点的“清洁水源”、“清洁土壤”、“清洁空气”行动,以重金属排放企业专项整治、废旧轮胎炼油专项整治等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村庄整治、城乡主次干道沿线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切实加强污染减排监管。完善减排考核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减排计划。四是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加大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力度,推进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绿色学校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确保201180%以上乡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金属熔炼行业调查】  20116月,为进一步规范全市金属熔炼行业活动,预防放射性物质融入金属产品,保障辐射环境安全,市环保局对全市金属熔炼行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涉及熔炼的企业有13家,有熔炼炉47只,年产量21.89万吨,其中一家为炼钢,年产10万吨,一家为加工精密锻件,年产9万吨,一家为年产10万付的减震器铝外管,11家企业已环评,一家正在环评之中。

    【重金属污染企业整治】在全市20家涉重企业中,对二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实施了断电断水处置,对一家制革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改,对17家电镀企业分类处理4家整治提升,4家整合整治,其余关停。

    【企业环境行为监管】  2011年,市环保局创新机制加强企业监管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企业内部须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监督员基本职责、工作范围和报告制度等。全市已配备兼职环境监督员42名。二是建立AB类重点企业监督制度,其中属绍兴市控以上的企业为A类,本市控的为B类。实行每月监察制度,通过监管与服务,促使企业规范达标排放。三是建立企业环保诚信制度,支持企业参与长三角环境行为信息评价(分别为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五个级别)。在全市参评的26家企业中,天乐等六家企业被评为“绿色”等级,宇丰等18家企业为“蓝色”等级,另有两家为“黄色”等级。对评为绿色企业的,可在项目评审、上市、环保资金补助、荣誉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并开通绿色通道。对评为红色的,要加强监管,对评为黑色的,将停止新增项目审批。

    【污泥污染事件处置】  2011657日,三界镇石山头村发生工业污泥污染突发事故。该污泥来源于绍兴某污水处理厂,是黄某、何某等四人非法倾倒在三界镇茶园头村乌青坂(属石山头村的上游)所致。数量达10000立方米,受污染土地达500亩,石山头村及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多户、300多人口的饮用水水源受到影响。在绍兴市委、嵊州市委的指示下,市环保局即成立“6· 7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执法组、监测组、污泥规范化处置组,在第一时间会同三界镇政府前往调处,邀请绍兴市环境监察支队专家作技术指导,邀请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的专家对损失进行评估。市环保监测站每日对现场及流入曹娥江的渠道进行采样监测,各项处置工作有序进行。至102813200余吨污泥和10000余吨污水全部清理完毕。

    【工业项目准入机制】  2011年,实施工业项目准入机制,鼓励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大力推进“优二进三”,鼓励市区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倒逼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运用“亩产论英雄”的评价导向机制,实行差别化能源政策,执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和氛围。

    【省环保专项行动检查】  1020,省环保专项行动检查组到绍兴市嵊新首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并听取了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的汇报。绍兴市嵊新首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着嵊州、新昌两市县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任务。已建成的一期工程污水日处理规模为15万吨,远期设计规模将达到30万吨。工程自2007319开始进入实质性调试阶段,至20119月底已累计处理污水11380万吨,经处理污水达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准,运行效果良好。检查组肯定嵊州市环保专项行动,希望能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改善嵊新两市县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  2011年,市环保局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制度。凡依法取得嵊州市号牌的在用机动车辆(含外地委托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年检车辆),根据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年检签证有效期限,参加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对参加排气定期检测的车辆,经检测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由环保部门统一核发国家环保部监制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经监测和经检测未取得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周期,以安全技术性能检验有效期限为准。

      【“十一五” 污染减排任务完成】  2011年,全市超额完成“十一五” 污染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净削减17.40%和15.42%。一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确保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并正常运行,日处理污水达9万多吨。加快了城区集污干管建设,已建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达38.3公里,配建提升泵站3座。每日进管生活污水近3万吨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4.27%。投入1000万元(其中财政700万元)的新中港实施的炉外脱硫通过省级验收,脱硫率达98.29%。同时还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市已有125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所有乡镇完成了环卫设施建设。二是全力推进结构减排。按“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要求对产业政策进行优化,严格限止新上高污染项目,“十一五”期间来,累计审批建设项目736个,被否决70多个,建设项目否决率为10%。淘汰落后生态力,认真落实国家、省限制和淘汰导向目录,坚决淘汰“五小”企业。“十一五”来,已累计处罚269家企业,其中市天源玻纤塑化有限公司被市政府关停。三是积极推进监管减排。加强对嵊州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质量自动监测站、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嵊州黄泥桥站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及运行检查,共有36家企业的排放数据纳入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提高了环境监测能力水平。以“清风行动促减排、飞行监测查超标”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打击超总量、超标准排污行为,全力确保污水处理厂进管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蓝天工程”,开展废气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废旧轮胎炼油】  38,市政府在嵊州宾馆召开全市废旧轮胎炼油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以废旧轮胎作为原料,以简易炉灶通过高温焚烧制作重油,在炼油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苯类、二甲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气体,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将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项目。至15日,市环保局会同供电、公安、工商、法院、相关乡镇(街道)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对全市10家非法建办的以废旧轮胎原料炼油的污染点彻底取缔。315,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同日,对1家非法生产企业实施强制断电措施,但业主朱某一意孤行,利用自备电源继续非法生产。经环保局向公安局提出对朱某实施行政拘留的处罚申请,公安局于62正式对朱某实施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网上空气质量报告制】  20116月起,环保局网(http://www.zjszhb.gov.cn/)正式开通,网站包括机构简介、环保政务、法规标准等多项内容,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每个工作日下午及时告知24小时全天候全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使市民及时了解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并开通“生态嵊州”短信平台,宣传生态文明、创建省级生态市有关进展情况,不定期向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发布嵊州市生态建设动态、做法和成果。

    【复合污染气体监测网络】  2011年,省生态办发文组建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市环保大楼和丽湖小区建设的两个大气自动监测站被列入其中。开展安保用X射线装置专项检查对客运中心和客运西站行李扫描仪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两站的现场辐射剂量状况均达标。

    【“污水宝”】  51,由中科院研发的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工程在甘霖镇黄胜堂村举行竣工仪式,这在浙江农村尚属首例。2009年,黄胜堂村被列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的试点示范村。该示范工程项目投资16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120吨,全村进入“污水宝”处理的污水达80吨,处理后排放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类排放标准。该村每天约产生80吨的厨房卫浴污水和约20吨来自养猪场的沼液,接入地下管道,进入处理系统。污水经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网投配到高负荷地下渗滤单元,通过拦截、吸附,最终由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担任称职的“清洁工”,给污水全身“洗澡”后排放出清澈的干净水,可用于浇花、养鱼。该污水处理系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污水宝”。同日,中国科学院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嵊州示范工程现场会暨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等出席仪式。

    【城北工业区排污企业监管】  2011年,为配合城北污水收集管网的改造,结合开展城北工业区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市环保局在城北工业区专设企业排污监察办公室,专门开展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察,严格落实三项措施:一是严格控制排放总量,由于城北污水管网历史的原因,常发生管网污水外溢渗漏现象,所有纳管每日的排放量不得超过环评核准许可的年排放总量的0.4%。二是采取降色、降浓度的应急措施,色度必须按环境排放的标准,COD浓度在500毫克/升上限值内降低排放。三是开展企业自查和环保监管执法力度。重点自查日排放总量的环评核准许可量、环评核准的生产许可规模、污染物处理设施设备能力等,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不法行为,严格取缔没有资质的排污企业。

      【废水在线监控系统】  2010年下半年起,全市新增安装废水在线监控企业29家,企业自筹资金277.5万元,新装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经现场检查、性能检测比对试验,已达到设计要求,于20118月通过了市环保局验收。至9月,全市共完成36家企业41个监控点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并已投入正常运行。

    【环保监督员进驻污水处理厂】  2011年,根据省环保厅和绍兴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诸暨市两位环保监督员进驻嵊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嵊州市两位监督员派驻上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加大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开展全天候巡检、现场监管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

    【大气环境管理】 2011年,市环保局结合绍兴市扬尘专项整治工作,首先抓好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及房屋拆迁的扬尘和其他市政的扬尘监管。二是抓好全市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常运行管理,确保24小时全天候正常运行。三是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测机构,加强对用汽车尾气的监测,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投入资金350多万元的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已进入计量认证阶段。

    【水源保护】  2011年,市环保继续加大对全市“五江一湖”水质的监测力度,确保市民用上放心水。据市环保监测站1月至10月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境内的长乐江、澄潭江、黄泽江各支流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水质,达到了地面水Ⅲ类水质功能要求。饮用水源地南山湖水质在Ⅰ、Ⅱ类水平,水质基本稳定。新昌江黄泥桥断面水质中的氨氮指标超标,达Ⅴ类,曹娥江屠家埠和章镇断面氨氮略有超标。新增青溪青石渡(东阳、嵊州交界)断面省级交界水质监测站。至此,全市共有4个省级监测站位。

    【水环境保护】  201131,全省开始施行《浙江省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嵊州市作为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县(市)(全流域需整治的排污口为78个,该市占60个),采取了多种措施,做好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一是加大水环境监管机制建设。二是加大对水环境保护的宣传。三是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在与新昌县共同投入5亿多元建成嵊新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投入2800多万元,对城北工业区内的纳污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1100多万元,对仙岩镇的8家造纸企业的造纸废水进行纳管;投入534万元,对全市36家重污染企业的41个排放口实施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环保水利合作投入80多万元,在南山水库建立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四是加大环境监管。环保、水利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0多人次,在曹娥江上(南津桥以上)、中(南津桥至清风桥)、下(清风桥至上虞上浦)3段,查找污染点20多个;加大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在重点区域的城北工业区设立环保办公室,开展全天候巡检工作,加大该区域的监管;在嵊新污水进驻环保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管,确保出水水质达60毫克/升以下。五是加大重点环境问题化解。开展重点环境隐患的化解工作,列出重点问题28个,由市领导负责专项处理,基本上得到有效化解;配合上级,与东阳协调,在半年内关停了东阳境内的18家青石板加工企业。六是加大水环境监控检测。已建立的黄泥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2011年,南库建设自动站建成并投运。每月对曹娥江及其支流实施人工监测和在线监控。投入50多万元建成市监控中心,94家企业实施在线监控建设。  

  生态市建设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62,市环保局召开社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座谈会,邀请市区16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参加。座谈会上介绍了全市近年来生态建设成就;各社区书记、主任就社区环保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分发了“共建生态、共享绿色未来”的宣传画和环保购物袋及生态宣传小册子。呼吁社区居民人人行动起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创绿色未来。“6·5”环境日,市环保局、市教体局、市新闻传媒中心、剡山小学在市文化广场联合举办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举行了环保宣传图片展,开设了“携手绿色”爱心跳蚤市场,发放环保袋1000多只,环保宣传册近2000份,筹得爱心款4700余元。在省水利厅、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3·22世界水日“城市水资源管理”节水宣传进百校主题征集活动中,嵊州市获优秀组织奖,为绍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生态示范创建】  2011年,《嵊州市生态示范创建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提高了生态示范创建奖励标准,扩大了绿色系列创建的奖励范围,明确创建奖励标准: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为25万元,国家级生态村为20万元,省级生态乡镇(街道)为15万元,省级生态村为10万元;绍兴市级生态乡镇(街道)8万元,绍兴市级生态村5万元。同时,对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和创建成为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绿色医院、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饭店等给予2万至8万元不等的奖励。长乐、黄泽、仙岩、金庭、北漳镇和浦口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首先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街道)验收。安江村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植树造绿相结合,把绿化环境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来抓。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建起绿化带8000多米;村里的3个公园也全部种上花木,铺上草坪。至此,全市已有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7个。

    【共创生态城市倡议】  630,在首个“浙江生态日”,市环保局与市生态办向全市联合发出“共创生态城市,共建生态家园”倡议书。倡议书要求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切实增强创建省级生态市坚定性和自觉性,整体联动,合力创建。一是当好生态创建的主人翁。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共创生态城市、共享绿色未来。二是当好生态创建的宣传员。全体市民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传导者,是生态创建工作的宣传员。通过全民关注、口碑相传,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的广泛共识,掀起全市上下合力创建“省级生态城市”的热潮。三是当好生态创建的实践者。每个市民自觉做家庭整洁,阳台美观,无杂物堆放,提倡种花养鱼;节约利用资源能源。勤关煤气,惜水如油,人走灯灭;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买菜购物提倡使用布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导绿色消费;自觉抵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活用品,不使用污染环境的装饰材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乱吐痰、乱扔杂物、乱贴广告、乱写乱画,自觉维护城市和自身形象;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自觉改变生活陋习,勇于同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1年,嵊州市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示范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十一五”期间,完成CODSO2双超任务,市政府、市环保局分别荣获2008年、2009年省减排工作先进单位和“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先进单位。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生态建设和环保执法大检查、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等行动,集中查处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5280余人次,关停“十五小”企业56家。统筹城乡发展,全市已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8.12亿元,完成示范村建设140个,环境整治村220个。

    【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  2011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公布2011年绿色产业示范区名单,嵊州市再次名列其中。市绿色产业示范区的创建:一是调结构促转型。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创品牌促提升,开发高效农业综合基地;三是优生态促质量,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市建设。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1241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7年的40.77%上升到43.69%,建成区绿地率由35.48%上升到38.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9.56平方米以上升到10.67平方米。四是抓统筹促发展,投资4.3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的嵊新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城区污水收集系统总长44.15千米和污水泵站3座。(赵桂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