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 2011年,市农业局重点在“抓两区、促两创、建两系、保两增”上下工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嵊州市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省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县(市),连续第七年被评为全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列入全国单季稻万亩示范县(市)及全省第二批村级财务规范化县(市)。10月,绍兴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在嵊州市召开,全市农业“两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分别在全省和绍兴市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市农业局吴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是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9亿元,比2010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5元,比2010年增长17%。
【农业“两区”建设】 2011年,市农业局制定园区建设扶持政策,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建立了特色农业精品园领导联系和责任农技师指导服务制度。瑞丰食用菌、同盛昌蛋鸡养殖、畜牧精品园等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瑞丰食用菌精品园通过了省级验收,成为首批省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园之一。新批绍兴市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6个,中部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省级创建点,省级园区创建点数量名列全省前茅。同时,甘霖、崇仁两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也通过省级验收,新建的长乐、三界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面积达到2.34万亩。
2011年9月起,由市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承担了2011年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分别对蔬菜园艺工、病虫专业防治员、农村经纪人、农机使用与维修工、农机操作人员、葡萄栽培工、农村会计、养蚕工、畜禽养殖人员、制茶工、香榧栽培工、果树栽培工、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进行了培训,受训1642人。是年,市畜牧兽医局对存栏生猪(母猪)50头以上、禽100羽以上的饲养户进行了无公害养殖技术的集中培训,受训2150余人。全市18个乡镇举办了蔬菜无公害种植技术培训班10次,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此外,还与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347站)联合举办了农药经营人员首期“农业植保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鉴定农业植保工(初级)255人。
【农民信箱】 2011年,全市共录入农机生产企业1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2家、农机维修服务站5家、农机大户1874家和农机培训机构1家,并通过了农机平台建设的验收。同时,建立了农机管理平台的管护制度,健全了管护队伍。全年共发布公共信息250多条,农技资料66条。通过上年农民信箱属性数据库规范化建设后,乡镇推荐、农民主动要求发布“每日一助”信息的数量增多。是年,全市共发布买卖信息1500多条、“每日一助”信息240多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2011年,开展了严厉打击农产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并以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主要乡镇农贸市场为主,采用酶抑制率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全年共检测816个样品,合格率为99.26%。同时,组织开展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质量抽检,加大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违禁药物的抽检频次。全年共监测2100头次,使用检测卡4780块,其中监测生猪养殖场143家次,出县境监测270头次,结果全部呈阴性。此外,加强对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的奶牛的监控与检测,全年进行了二次二病检测,共检测奶牛1117头次。
【农资市场监管】 2011年,共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106次,检查各类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242家,监督抽检农作物种子15份、农药10份、肥料10份、兽药5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5份,合格率94%。立案查处农业投入品质量标签违法案件13宗,罚没款2.98万元,结案率和正确率均达100%;解释调处各类农业投入品纠纷多起。同时,还加强了植物激素与鼠药的专项管理,规范了“一个口进、一条线销”的登记管理,整规达标小农资网店418家,完成率100%。此外,还加强了农资销售网络监管平台建设,运行农资龙头企业二家。
【植保新技术与新农药应用】 2011年,全市相继应用稻田无公害养殖技术3000亩、频振式杀虫灯5000亩、性诱剂5000亩、色板1000亩及防虫网2000亩;氯虫苯早酰胺、吡蚜酮、阿维菌素、苯甲丙环唑等低用量新农药应用面积50万亩。
【兽药市场规范秩序】 2011年,开展对全市所有兽药经营企业的兽药GSP(即为兽药质量经营管理规范)培训,19家兽药经营单位参加。其中10家通过了兽药GSP认证。
【农业生产主体摸底调查】 2011年,全市共有符合调查对象的农业生产主体2171个,其中农户为1722个(农产品为898个,畜产品和水产品824个),企业76个,合作社371个;全市符合调查对象的生产规模农产品为391537亩,畜产品为672.46万单位,水产品为9992亩。
种 植 业
【概况】 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66千公顷,总产量为17.03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蔬菜播种面积13.62万亩,总产量达30.85万吨,同比增长12.4%。继续组织实施各类水稻高产优质示范方竞赛活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等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等一系列致力于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效益和科技素质的活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蚕桑产业方面,按照“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市高效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和市剡湖蚕种精品园的“一区一园”建设,同时帮助领带产业外拓蚕桑基地。
【粮食生产】 2011年,全市耕地面积为4.47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为3.57万公顷,旱地面积为8990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为17.03万吨,其中春粮(大小麦、蚕豌豆、马铃薯)面积2762公顷,总产量0.88万吨;油菜面积2950公顷,总产量4754吨;早稻面积1513公顷,平均亩产444.9公斤,总产1.01万吨;晚稻面积1.67万公顷,总产12.09万吨,平均亩产483.2公斤,其中单季晚稻面积1.47万公顷,总产10.78万吨,平均亩产488.5公斤。旱杂粮面积7710公顷,总产3.05万吨。
【蔬菜生产】 201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62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总产量30.85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3.41万吨,增幅12.43%;总产值达65710万元,比上年增加1227万元,增幅1.9%;亩产值4824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幅2.1%;平均亩产量为2265公斤,比上年增加255公斤,增幅12.7%。
【粮食生产高产竞赛】 2011,在粮食功能区内开展了高产优质示范方和农户粮食生产高产攻关田竞赛活动。此项活动在全市已连续开展七年,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优秀示范方、农户给予奖励。参加竞赛农户32户。经绍兴市和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组全田收割机实割验收,最高亩产为818.6公斤。
【优良品种和三新技术推广】 2011年,持续进行优良品种和“新品种、新方法、新机械”的推广。在品种方面,突出了早稻以“金早47”、“中嘉早17”为主,晚稻杂交籼稻以“中浙优8号”等为主,杂交粳稻以“甬优9号”、“甬优13”、“甬优12”等为主,常规粳稻以“秀水09”等秀水系列为主,糯稻以“绍糯97-14”、“甬优10号”为主的主推品种,主导品种推广面积1.69万公顷,覆盖率93%。在三新技术应用上,以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免耕直播以及机械育插秧技术为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8万公顷。是年,引进早稻新优品种3只,晚稻新优品种(组合)5只,蔬菜新品种3只。同时,开展了5个耕地地力监测定位监测点的监测,完成“3414”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10个,开展了稻鱼共养试验、氟虫双酰胺阿维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和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测报上的应用试验。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1年,嵊州市作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续建县(市),市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和组织发动工作,先后5次科技下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问答手册、测土配方施肥卡以及技术资料。结合市粮食功能区规划和主要农作物规模生产现状,重点在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特色优势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中分类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示范区,相应开展主要技术及成果的示范、展示和推广,指导面上生产。落实市级示范方3个,示范面积1287公顷。是年,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9万公顷;推广配方肥8800吨,配方肥推广面积2.27万公顷;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效2797.99万元。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 2010年从全市二等标准农田中选择1.2万亩,主要实施区域为长乐镇3254亩、崇仁镇2702亩、三界镇6044亩;2011年从全市二等标准农田中选择1万亩,主要实施区域为崇仁镇4602亩、三界镇5398亩。该项目采用冬绿肥种植、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新技术、商品有机肥推广、配方肥应用、因缺补缺、酸化调整、土壤改良剂应用、深翻耕等措施,以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耕作层,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把二等标准农田建成旱涝保收、具有吨粮生产能力的一等标准农田。
【病虫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 2011年,共组织病虫信息交流会议4次,并在市电视台《新闻》、《大地春色》、《帮忙三人行》等栏目作了5次宣传。以统防统治为重点实施省“千万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项目”、“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项目”、“稻病虫统防统治项目”,做好有害生物疫情测报和防控工作。全年有害生物防治250万亩次,其中粮油作物病虫防治120万亩次,蔬菜作物病虫防治80万亩次,农田杂草防治50万亩次。全年开展统防统治3000公顷,其中水稻1753公顷、蔬菜2000亩、茶叶2000亩、水果1000亩;推广性诱剂使用面积5000多亩。根据调查统计,单季稻统防统治作业区比周边农户每亩增效87.79元。全年实施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程11.2千公顷、农药减量增效工程2400公顷,建设示范区15个,中心示范方2个,示范面积400公顷。
【蚕桑生产】 2011年,全市发种18449.75张,产茧815.7吨,茧款收入2923.2万元,张产44.2公斤,平均茧价35.84元/公斤。改造桑园415亩,现有投产桑园1488公顷,有桑村236个,养蚕农户10269户。与上年相比,发种量增加2796.25张,增17.8%;产茧量增加104.2吨,增加14.6%;茧款增576.9万元,增24.5%。茧价增加2.86元/公斤,增8.6%;单产下降1.3公斤,减2.8%。
【蚕桑新品种与新技术】一是开展以推广普及市优质蚕茧生产技术标准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工作,培训18次,受训1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800份。二是引进雄蚕新蚕品种秋丰X平28在农村试养,性状表现和经济指标均比对照品种提高,为日后可以重点推广的蚕品种之一。三是重点开展了桑枝食用菌、桑园套种、桑园养殖等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桑园和蚕讯监控】 2011年,开展桑园病虫害和蚕讯预测预报工作,建立桑园、蚕讯监控点3个,发布桑树病虫害情报、蚕讯通报。平时技术人员经常进村入户为蚕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蚕中毒、蚕患病、桑园受污染以及在养蚕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给予预报预警,或给予及时解决。
【蚕种生产供应】 2011年,贯彻实施《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着重抓蚕种催青工作,提高蚕种孵化率,全年蚕种实用孵化率达到97%。同时,积极组织调度蚕种,满足蚕农增补订蚕种的需要,确保蚕种供应,蚕种的产销率和统一供种率分别达到98%和99%。
【农作物区域试验】 2011年,按照省种子管理站的统一安排,在省级区试站内落实鲜食甜糯玉米、鲜食大豆、水稻等区域试验及新品种展示共24组209个品种,其中国家级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3组,计品种34个;水稻、玉米、大豆等省级区域试验及新品种展示试验21组,计品种175个。7月4日,由省种子总站组织的专家组来区试站现场考察鲜食玉米区试,同时举行了2011年国家鲜食玉米试验品种品尝会。11月23日,由省种子总站组织的专家组来区试站现场考察双季杂交晚籼稻新品种展示,为下一步双季杂交晚籼稻新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重大植物疫情防控】 2011年,市农业局完成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面积32.6亩次,发生率下降3%,防控豚草4.8亩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66亩,控制疫情呈零星发生态;普查“梨树病害”梨园面积4960亩,占种植面积的81%;调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334亩,占时令西瓜面积64.3%;检疫检查种子企业四家,调入合格检疫种子28批次10.55万公斤,实施产地检疫面积2009亩,发放产地检疫合格种子22.8万公斤、苗木11万棵,签发调运检疫3200批次,调出种子4.25万公斤、种苗13.6万棵、植物产品45万公斤。
畜 牧 业
【概况】 2011年,全市生猪存栏26.52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1%,其中母猪存栏2.89万头;牛存栏0.33万头,其中良种乳牛550头;羊存栏2.55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1.5%;家禽存栏105.6万羽,比上年同期减少1.2%;兔存栏18.15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1.7%;肉类总产量24815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禽蛋产量4600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3%。
【畜产品检疫】 2011年,坚持“凭证屠宰,合格出证,把好源头”的原则,改善检疫、检测、检验手段,检疫制度落实到点到场,确保了出场胴体及动物产品卫生合格,全年共检疫生猪68673头,查处病死猪89头,病变脏器1748余公斤,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动物疫病防控】 2011年,市畜牧兽医局开展了春秋二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强制免疫;同时,制定并下达了《嵊州市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计划》,全年检测了13个乡镇、街道的44个生猪饲养场、43个家禽规模饲养场及家禽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的血样共1955份。按规定采集了625个肛拭子、喉拭子进行送检。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2011年,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组织了对各乡镇、街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督查。在免役工作中共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06.98万毫升,同比增加13.6%;使用猪牲畜口蹄疫高效苗156.7万毫升,同比增加24.9%;使用牛口蹄疫疫苗11.62万毫升,使用猪瘟脾淋苗183.77万头份,同比增加24.6%;使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78.64万毫升,同比增加10.3%。根据《嵊州市2011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及计划》,组织对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新城疫、羊痘等的免疫工作。
【能繁母猪预警系统建设】 2011年4月,能繁母猪预警系统建设开始全面落实,并多次对规模场和畜牧兽医站人员进行能繁母猪预警系统建设培训。是年,已对38507头母猪佩戴使用了能繁母猪电子耳标。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促进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及稳定发展,为政府对养猪业监管及相关政策落实提供信息与决策方面的支持。
【蜜蜂产业】 2011年11月,嵊州市养蜂协会重新成立,有会员168人。全市共有养蜂户500多户,饲养量达4万群;年生产蜂蜜2千多吨,产值超亿元。已繁育出高产皇浆品种,每群年产皇浆15公斤,品种普及全市蜂农,嵊州被誉为全国群产皇浆产量最高的县市。
【现代化养鸡】嵊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是温氏集团属下的一体化养鸡公司,是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以“公司+农户+客户”的模式,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帮扶农民增加收入。2011年,与公司合作的养殖户已达60户,均取得较好的收益,平均毛利不低于2.2元/羽,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殖管理1万至1.2万羽肉鸡鸡群,一年可以养到3.5批次。
水产养殖业
【概况】 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5380亩,渔业总产量3824吨,同比增长3%;总产值4954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养殖产量3394吨,捕捞产量430吨;名优水产品产值2897万元,占总产值的50%;服务休闲渔业经济产值1310万元,占总产值的23%。
【精品园示范区】至2011年底,鹿山街道小砩村为中心基地的剡溪甲鱼精品园共投资250万元,建成高标准甲鱼池400亩,温室幼鳖培育池12000平方米。位于浦口街道故江村的浦鑫南美白对虾精品园,面积250亩,完成设施大棚30亩,虾鳖混养池70亩,高产虾池120亩。位于长乐镇剡源、下张等村的青虾示范区,总面积1021亩,着手养殖设施的配备。为加快建设,市水电局在当年度争取到市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50多万元。
【稻田养鱼】在2010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1年全市稻田养鱼从82亩扩大至450亩,并列入了省级稻田养鱼试点县。全市养鱼稻田总产稻谷25万公斤、水产品13500公斤,总产值52.5万元,新增总效益22.7万元。长乐农儿水产合作社、崇仁镇赵马村贤华农机合作社,在稻谷丰收提质的同时分别实现亩产泥鳅60公斤、鱼种25公斤,生产的鳅田大米每公斤销售价达12元,达到了稳粮和养鱼增收的“双赢”目标。
【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 2011年,市水电局完成省海洋渔业局下达的28批次初级水产品(甲鱼5批次、青虾8批次、常规鱼13批次)取样、送检工作任务,全市送检样品均无药残超标,合格率100%。同时,配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绍兴市食品安全卫生市”创建活动,布置浦鑫渔业公司、绿宝甲鱼合作社、眠牛休闲山庄3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户,按照规范对投入品、水产品销售、苗种来源等进行记录,建立水产品质量管理档案。
【放养鱼苗】 2011年,市水电局根据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任务要求,在剡溪艇湖段、长乐江孙村段、澄潭江苍岩段放养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夏花鱼种500万尾。
【渔政管理】在天然河道增殖区竖立各类宣传牌60块,依法办理捕捞许可证33本,组织严禁非法电捕鱼检查20多次,查处电捕鱼工具35件。调解渔业污染事故2起,使受损户获渔业资源补偿费。(黄玉芹)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 2011年,农经工作围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工作目标,深化农村经营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致力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倡导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和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开展农民信箱农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从而使农经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资”管理】 2011年,着重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做好软件的改进工作,适应“实战”需要,帮助乡镇、街道(开发委)进行账务结转,为建账核算夯实基础。二是抓微机入账,全市村账的微机入账率已达98%以上。三是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县市的创建,全市初步建成80%的规范化乡镇、90%的规范化村,基本达到了财务公开透明、审核程序到位、账务处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会队伍稳定、监督渠道畅通的财务规范化标准。
【农经从业人员再教育】 2011年3月,结合农村会计年会,举办了“三资”管理专题讲座,与会600余人次;9月下旬,全市分三期对农经干部、代理会计、农村财会人员就“三资”管理相关业务操作进行了普训,参训630余人次;11月底,结合“阳光工程”,开展了农村报账员财务技能培训,参训110人次。
【村级财务“以查代审”】 2011年,遵照省农业厅提出的“农村财务每三年轮审一次”的工作要求,召开全市农经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各地运用“以查代审”方法,开展以现金盘点、资产盘核、收支审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普查普审工作。是年,全市完成“以查代审”162个行政村(项目)。市农村集体审计监督中心也履行自身的审计监职能,开展农村主职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村干部履行审计和信访村、财务混乱村的经济收支审计。受乡镇、街道(开发委)和行政村委托,市审计监督中心共审计15村(项目),涉及被审资金20148万元,审出违纪违规资金80.2万元,分别作了追缴。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11年,农经工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放在规范化建设上,引导开展市级、绍兴市级和省级示范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活动。是年,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5家,其中新增180家;有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其中绍兴市级121家、省级18家。
【土地流转】 2011年,建立了土地流转按月、季上报制度,对当年新增连片流转大田100亩以上(山区50亩以上)大户、合作社,流转期限3年以上,给予流出农户每亩50元资金补助。是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总量达到18.62万亩,其中新增1.32万亩。
【农经统计布局】 2011年,对农村经营管理调查统计观察点重新布局,确定5个乡镇、10个行政村、50户农户为观察点(包括农户生产经营收支调查与农民负担情况监察)。同时,在各地设立3个至5个村农经记账户联系点。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1年,全市农机继续把重心放在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安全生产方面,农机化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已有农机总动力36.63万千瓦,联合收割机501台,旋耕机1405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1863台,运输型拖拉机4827台,插秧机205台,烘干机62台,工厂化育秧设备122台套;全年机耕作业29.15万亩,机插水稻6.8万亩,机割稻麦21.41万亩,农机运输作业12280.8万吨/公里,烘干谷物2.26万吨。是年,新创建平安农机省级示范镇1个,绍兴市级示范村6个。
【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2011年,市农机总站先后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大检查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并把平安农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目标体系。3月,市政府与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委)签订了《2011年嵊州市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街道(开发委)按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与下属各村、农机操作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
【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市)建设】 2011年,全市继续开展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市)建设。一是继续把机插示范推广工作纳入了市政府对乡镇的考核,全市机插面积,新增插秧机等指标都分解落实、跟踪考核。二是加强了农机与农业的协作,通过举办培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和农机服务年活动,结合水稻生产环节加强了技术服务,并对春耕生产所需机械实行先购置备案后审批,加快了机插示范点的建设,全年新增插秧机59台,机插面积68040亩,超额完成全年68000亩机插面积指标。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市农业局制定了《2011年嵊州市购机补贴实施办法》,并联合市财政局、市监察局下发了《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工作的通知》,两次组织农机经销商和各乡镇农机员开展农机补贴政策宣传培训活动。是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受益农户3464户,购置机具6272台,总额2989.21万元。补贴总额1245.45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1001.9万元,省级配套资金97.4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46.13万元。
【农机安全隐患整治】 2011年,市农机总站继续完善警务联络室向乡镇延伸工作,同时,加大了农机安全执法力度,健全了路面动态管理联动机制、信息互通交流机制、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公安农机警务联络室全年共计上路巡查680余人次,检查车辆1600余辆,其中拖拉机850辆,纠正违章500余次,其中拖拉机违法载人80次,脱检拖拉机84辆,查扣无牌无证拖拉机18台。组织人员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抽查,有效地遏制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新 能 源
【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2011年4月,市贤红牧业专业合作社沼气工程项目开工。该工程列入上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拟建厌氧发酵池1000立方米,计划总投资2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3万元,自筹资金145万元。
【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2011年,市能源办在85个行政村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主要对各个村进行实地踏勘、设计图纸和技术指导等,已完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2050立方米,新增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7.6万吨,受益农户约2000户。
农业产业化
【农业企业和示范基地】 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8.9亿元,销售收入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0.2%;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到10955万美元,同比增长26.6%。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累计达到755家;争创省级示范性合作社9家,累计达到18家。成功引进投资2500万元的台商独资银杏基地,投资1亿元年产2000万只的广东温氏集团肉鸡养殖基地等一批园区项目,有的已经投产。市灯塔优质种猪基地在原有投资2000万元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投资600万元,新建猪舍2910平方米;农业部优质长毛兔原种繁育中心已完成投资480万元,新建畜禽舍500平方米;总投资50万元的良种场新品种示范基地已基本建成。
【农业投入】 2011年,市农业局向上级争取到各类农业项目45只,落实国家财政资金4386万元;市级完成农业投资1.05亿元,超额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项目建设】 2011年,重点督促长乐坎流畈、黄泽溪北畈两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2009年至2010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工程进度,并通过了省级验收。2010年度广利畈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了80%工程量。2010年度太白畈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改造面积1000亩。由于原有项目区政策处理遇到了困难,向省农发办进行了调整申请,并在10月份完成调整审批,年内开始施工。西王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合同签订及相关手续,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4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市天先精品葡萄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13万元,年内已建成80亩,种植早、中熟搭配的精品葡萄品种6只。市诚信名优苗木水果示范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16万元,已建成120亩。市优质长毛兔生态示范小区养殖项目,总投资143万元,已新建标准化兔舍1100平方米。天先精品葡萄种植基地、诚信名优苗木水果示范种植基地和优质长毛兔生态示范小区养殖基地共3只产业化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浙东农贸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溪滩食品稻谷收购和浙江华发茶业初制茶收购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其中中央贴息169万元,省级贴息124万元。(竺小雷)
林业
【概况】 2011年,持续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森林嵊州”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显著,市林业局被评为省桑茶果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县级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完成绿化造林82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更新256.7公顷,平原绿化203.3公顷,实施重点防护林工程,完成丘陵山地造林366.7公顷。新栽绿化大苗1万株,发展珍稀树种12万株。全市义务植树累计140万株,参加义务植树42.3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职率达90.6%。实施森林抚育提质1000公顷,完成阔叶林发展工程333.3公顷;新发展高效林业特色基地1000公顷。花木、竹、香榧、水果、茶叶等五大林特产业健康发展。至年底,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044万亩,总产苗量7500万株,总产值10.121亿元。茶叶总产量2.2万吨,总产值7.84亿元,年加工出口茶叶6万多吨,产值8亿多元。香榧种植面积10.5万亩,其中新发展香榧4000亩,香榧干果总产量370吨,实现香榧总产值1.5亿元。水果总面积达11.6万亩,水果总产量7.2万吨,产值3.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和60.3%。竹林面积28.7万亩,竹笋总产量6.48万吨,总产值2.2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1%和21.06%;其中小竹笋产量3.05万吨,产值1.46亿元。
【护林植树和森林城镇村庄创建】 2011年,市林业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省厅“1818平原绿化行动”,推进平原绿化进程。2月9日,组织开展全市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3月12日,与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举办“爱心公社林”植树活动。6月23日,组织开展“迎生态日————护林植树大行动”活动,发动全民护林植树。是年,在104国道实施“北大门”绿色通道工程,建成绿色通道13公里。在全市50个行政村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其中在三界镇八郑村和沈塘村、贵门乡贵门村、黄泽镇恒路村、浦口街道浦东村实施绍兴市绿化提升示范村项目。是年,长乐镇成为嵊州市首个省级森林城镇,三界镇成为绍兴市级森林城镇,崇仁镇张家村、三界镇沈湖村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森林村庄,里南乡西景山村、仙岩镇西鲍村、崇仁镇泥塘村、甘霖镇施家岙村、浦口街道沈茹新村、三界镇西后村等村成为绍兴市级森林村庄。至此,全市已拥有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3个,绍兴市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3个。
【生态公益林建设】 2011年,全市区划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6万公顷,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省以上重点公益林和国有林场重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分别为17元/亩和19元/亩,全市共发放公益林补偿金1066.87万元,管护费329.4万元。同时,加强公益林日常管理和建设,累计建成重点公益林优质林面积4.49万公顷。12月,嵊州市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公益林建设先进单位。
【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2011年,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进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中部综合区列入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金庭桃形李、剡湖青梅成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里南、贵门、仙岩等3个茶叶精品园列为第二批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三界镇雷笋、崇仁镇绿化大苗、牛场山香榧、甘霖镇桂花等4个园区成为绍兴市级现代园区创建点。崇仁雷竹、谷来香榧等5个省级园区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崇仁雷竹示范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2011年,市林业局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把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列为振兴区域经济、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产业体系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年,石璜镇创建成为绍兴市森林旅游特色镇,贵门乡贵门村、雅璜乡戴溪村、竹溪乡竹溪村成为绍兴市森林旅游特色村,花湾森林公园、义苑农庄成为省第六批林业观光园,南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虎居动物园被命名为绍兴市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坐落在黄泽镇红佛寺的绍兴市森林休闲旅游建设扶持项目也在实施之中。
【林区道路建设】 2011年,结合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和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在全市各乡镇(林场)新建林区道路246公里,为上年的12.3倍,占绍兴市建设计划的一半,其中主干道130公里,辅助道116公里。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争取到省财政补助资金390万元。
【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1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8万亩,外拓基地40万亩,年茶叶销售总量1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全市茶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山区农民50%至60%的收入来源于茶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嵊州市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绿茶生产、加工、出口集散中心。是年10月,嵊州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1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誉称号;11月,嵊州绿茶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浙江区域名牌产品,成为全市农林产品首个浙江区域名牌。
【科技兴林】 2011年,市林业局依托产业顾问、科研院校,发挥林业系统农技大师、农技责任师的作用,开展了香榧早产矮化高产、花木设施栽培、毛竹一竹三笋、砻糠覆盖等科技项目研究,并通过现场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有效提高林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全年举办各类培训250多期,受训2.3万人次,发放各种林技资料2.8万多份(条)。8月,在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建立全市首家绍兴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进行了科技项目签约。
【香榧外种皮深加工项目】市嘉雨香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绍兴地区唯一一家使香榧外种皮变废为宝的企业,于2009年创办,2010年10月投产,主要利用香榧外种皮为原料提炼醇露、精油。2011年新开发的香榧熏香、手工精油皂等系列产品项目取得突破,成功远销迪拜、沙特阿拉伯、印度、叙利亚、波兰等国。6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公司生产后的“下脚料”果皮渣,被福建一家公司以每吨3000元的价格收购,用于分离紫衫醇类似物和多糖,进行医用药物方面的探索。
【中茶所研发中心(嵊州)项目】 2011年3月,嵊州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嵊州建立中茶所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8月,中国农科院批复在嵊州建设国家级茶叶综合实验基地,估算投资2494.43万元,总用地面积22.77公顷,其中试验茶园21.75公顷,综合建设用地1.02公顷。11月,市茶场与中茶所签订林地转让协议,并经市政府批复林地转让。12月,双方签订备忘录,成立工作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顺利推进。
【越乡龙井专卖店】根据《嵊州市越乡龙井专卖店建设和管理办法》,经各经销单位申报,市林业局考核验收并公示,山东省曲阜市茗道茶行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42家茶叶经销单位为2011年度越乡龙井专卖店。至此,全市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136家。
【越乡龙井炒制大赛】 2011年4月14日,“华发杯”第十三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在中国茶叶城举行,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国有茶场)的60名炒制能手参加比赛,其中有历届7位茶王。与往年相比,纯手工炒制的选手再度下降,大部分选手采用机械炒制和手工炒制相结合的方式。评审组经过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个方面的评比,崇仁镇的应中南成为新“茶王”。炒制大赛的举办,有效提高嵊州市名优茶的整体质量,实现名优茶产业的扩量提质。是年,全市名优茶产量5820吨,产值6.24亿元。
【林产品展示展销】 2011年3月,市林业局组织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浙江笋竹产品中原行”活动。4月,组织茶叶企业参加2011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举办越乡龙井系列推介活动,越乡龙井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茶品牌”称号。5月,组团参加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北京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和中国济南第六届国际茶博览会,举办越乡龙井系列推介活动,越乡龙井获“中国名茶评选”金奖。6月,组织11家企业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暨第六届浙江绿茶博览会,越乡龙井获茶博会金奖。8月,参加2011年省精品水果展销会,“羲之”桃形李和“丰尼”幸水梨获精品水果金奖,“丰尼”葡萄和“品之喜”水蜜桃获优质奖。9月,参加中国正定·北方茶博会和郑州茶博会。10月,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越乡龙井获金奖,期间在北京泰元坊茶馆举办越乡龙井品赏会。11月,组织参加武夷山海峡两岸茶博会;还组织15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设立展位25个,其中“山森”香榧、“才兴”香榧获金奖。
【香榧木雕入驻北京浙江名品中心】 2011年6月,浙江名品中心在北京浙江商贸大厦正式揭幕,郑剑夫(嵊籍)创作的9件古沉木雕作品在该中心“郑剑夫古沉木艺术展厅”展出。由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榧、笋干菜等“山森”牌系列林产品入驻名品中心,这是嵊州香榧首次在北京设立直销窗口。北京浙江名品中心地处亚奥商圈核心地带,由1个生活品质馆和12个地市馆组成,共入驻企业328家,均为中国名牌、中华老字号、中国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为主的浙江名品。
【“山森”香榧获省十大推荐品牌】 2011年10月,经省林业厅、省香榧产业协会专家评定,嵊州市山森食品有限公司的“山森”牌上榜全省十大推荐品牌,这是该品牌连续4年获此荣誉。该公司为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生产的“山森”牌香榧曾先后获“绍兴市著名商标”、“绍兴名牌产品”、“国家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等称号,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第一届嵊州香榧节】 2011年12月8日,省林业产业联合会、市政府联合举办第一届香榧节,展示嵊州香榧文化与产业。期间邀请了来自中国经济林协会、省林业厅、浙江农林大学、省香榧产业协会多位专家学者,对嵊州10家香榧龙头企业选送的品牌香榧进行质量评比。还举办香榧产业发展论坛,为嵊州香榧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意见。
【香榧产业提升项目】 2011年,在谷来、竹溪、通源、长乐等6个乡镇11个行政村,实施由中央、省财政扶持的现代农业建设项目————木本油料产业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429万元,其中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0万元,省财政补助3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香榧良种推广2000亩,技术推广和生态与复合经营1000亩,建设主干道5公里,辅助道8公里,新建蓄水池6个,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等。11月,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到各实施单位,计划于2012年7月前完成项目建设。
【油茶产业提升项目】 2011年,在北漳镇东林村、金庭镇灵鹅村、长乐镇蓬瑠村实施的油茶产业提升项目,完成总投资302.05万元,为计划的112.3%,其中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20万元,省财政30万元,市财政21.25万元。实施良种推广面积1300亩,新建蓄水量30立方米以上的灌溉水池4只,辅助道5公里,作业道5.3公里,开展技术培训100人次,建立示范户20户。11月,项目通过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桃形李产值7500万元】 2011年,加快了桃形李基地的优化改造,建立喷滴灌设施面积500亩,增挂高频杀虫灯100盏,建立病虫害测报点2个,并通过与种植户签订无公害桃形李质量承诺书,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加强“羲之”品牌宣传推介,抓好省级林业观光园区建设,拉长桃形李产业链。全市桃形李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投产1.5万亩。产量1.5万吨,比上年略减,实现产值7500万元,增长22.95%,创历史新高。
【毛竹砻糠覆盖栽培试点】 2010年年底,崇仁镇高湖头村村民相夏琪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选择5亩毛竹园基地开展砻糠覆盖栽培实验。从2011年1月7日起,实验基地的毛竹春笋陆续上市,和冬笋上市时间差不多,市场售价每公斤50多元,亩产值高达2万多元,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实施毛竹覆盖技术。年底,该村毛竹覆盖面积增至8亩。
【森林食品基地】 2011年7月,经省林业厅审核,市国祥竹笋专业合作社位于三界镇新西泉村的133.3公顷“越乡人”牌雷竹笋基地,市天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里南乡奖山村、屏岫村、八宿屋村的200公顷“天顺”牌板栗基地,被认定为2011年度省森林食品基地。至此,全市累计拥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31个,总面积达6063公顷,其中竹笋基地18个,香榧基地8个,板栗基地3个,苦丁茶和油茶基地各1个。
【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1年,市林业局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林特产业适度规模发展。年底,经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领导小组认定,嵊州市羲之桃形李、高湖头竹笋、才兴香榧、丰尼果蔬、天顺果品、下山脚绿化苗木、闹水茶叶、金林花卉果树和生态林苗木等9家专业合作社成为2011年度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至此,全市有1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水果8家,花木、茶叶各3家,香榧、竹笋各1家。
【林地征占用审批】 2011年,市林业局配合做好三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绍兴温泉城等重点工程的林地审批服务,争取省林业厅、绍兴市林业局的支持。绍兴市林业局将剩余林地定额6.4638公顷安排给嵊州市,并获得省林业厅追加林地定额101.6531公顷。是年,共办理林地征占用项目27只,涉及林地150.8772公顷,其中林业生产项目11只,面积9.7603公顷;长期建设项目16只,面积141.1169公顷。
【发现濒危植物小勾儿茶】嵊州一市民在四明山北麓野外考察时,发现十多株植物疑似濒危植物小勾儿茶。2011年8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和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专家联合对该植物形态与生境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植株的树皮与枝条、叶片与叶柄、花序与花、果实与果核等部位形态特征进行核对和鉴定后,确认为原种小勾儿茶。小勾儿茶为鼠李科小勾儿茶属,落叶灌木,高6米至12米,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勾儿茶分布区域狭窄,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植株稀少,是面临濒危的珍稀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1984年被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列入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这是全省首次发现小勾儿茶,该物种的发现对研究鼠李科植物属间的分类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林权抵押贷款和林木保险】 2011年,林业局结合当地实际,首次直接以林权证作抵押为北漳四明山红豆杉基地贷款200万元;并继续开展林木(花木)抵押贷款工作,为浙江百年桂花园有限公司以桂花树进行林木抵押贷款1100万元。至年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2768.7万元。是年,还落实资金为全市90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投保政策性农业火灾保险,扩大了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投保面,推进了生态公益林建设。
【森林消防】 2011年,落实森林消防行政首长负责制,开展森林消防宣传月、“五个一”宣传教育和优秀征文评比等活动。在重点林区播放森林消防专题片100场,在全市设立宣传牌800多块,张贴标语等2000多条(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多份,增强了社会森林防火意识。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物资库,添置了灭火机、油锯、阻燃服等装备设施。建成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全球定位系统GPS考勤系统,为539名专职护林员配备GPS终端手机,对26个森林消防中队近600名队员加强了培训演练。是年,全市仅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年森林火灾受害率、发生率均远低于省下达指标,在绍兴市森林消防工作责任书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保护森林资源专项整治】 2011年9月,市林业局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木材经营加工、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等单位116家,发现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非法收购盗滥伐林木和非法林业检疫等违法违规行为44起。已立案30起,其中刑事立案1起,已查处21起,正在办理9起,查处违法人员21人。是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森林案件59起,已查结58起,查结率达98.3%。其中刑事移送起诉3起,抓获和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5人次,其中判处有期徒刑5人次,刑事拘留1人次,取保候审4人次,行政处罚55人次;查获木材250多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5万多元。
【绿盾护林专项行动】 2011年,市林业局整合森林公安、林政、木检等力量,联合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登记林木繁育单位148家,产地检疫苗圃56家;共检查了111家木材加工企业,查处无证经营木材案3起,非法收购木材案25起。全市完成枯死松木清理171万公斤,挂放松天牛诱捕器200套,进行吡虫啉及噻虫啉喷粉防治1700多亩,为古树名松挂放松材线虫病免疫注剂1200瓶,有效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疫情。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100%,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4203亩,成灾率1.02‰,无公害防治率98.17%,测报准确率93.45%,实施产地检疫面积39220亩,产地检疫率98%;办理调运检疫证书11300余份,调运各类苗木1143万株,木材8855立方米。(黄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