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04年鉴
街道镇乡

发布日期:2014-09-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三江街道

  【概况】  2003年,三江街道总面积61.48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2个社区,年末总户数17936户,人口47664人。全街道工农业总产值达38.8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756万元。粮食总产量4383吨,耕地面积1240公顷。年人均纯收入6100元。

  【被评为“绍兴市经济发展强镇”】三江街道三江工业园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AB两区征地370公顷,计划投资5.6亿元,至年底,共有入园企业72家,被评为2003年度绍兴市经济发展强镇,成为嵊州市第二次乡镇撤扩并至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街道。

  【下元塘社区计生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下元塘社区地处市城东开发区中心地带,是外来人员的集散地,村民1350人,外来居住人员达3500余人。社区计生协会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分设“三处两室一学校”,已培训各级业务人员15000人次。加强对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对出租房主实行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帮助6200余人次查验计生证明,开展4500人次的查孕查环工作,动员4名外来计划外孕妇做补救措施。至年底,社区(包括外来人员)无一例计划外生育,为社区如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子。2003年被评为绍兴市“计划生育双优街道”。同年12月,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成立三江协警队】三江街道企业多,流动人口多,违章建筑多,土地征用后少数群众对入园企业施工进行干预、敲诈,偷盗矿沙,严重阻碍了三江经济的发展。街道率先成立三江协警队,全面治理街道的社会治安。一年来,共教育违规人员157人次,协助政法部门解决纠纷162件,阻止事件42件,有效地保证了三江街道的社会安定。

  【全面整治违章建筑】街道组织整治违章建筑,历时60天,拆除违章建筑2.48万平方米,补办手续面积16.77万平方米,有效保证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阻止违章建筑势头的蔓延。

  【建立三大农产品基地】为发展效益农业,三江街道扶持建立三大农产品基地,即以王明堂、大菱塘为中心的35公顷花卉、瓜果基地,周家坂、大万岗为中心的100公顷小葱籽基地及彭山、缸窑25公顷的茶叶基地。

  【“天方科技生态园”启动】绍兴市天方丝麻棉纺织品有限公司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规划动建“天方科技生态园”,项目总投资达1100万元,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公司建有4公顷繁育彩色蚕茧的专用桑园,蚕种室面积1200平方米,设计能力为年产母种原种10000蛾,繁育原种10000张。彩色茧与常规白茧相比较,可为蚕农增加20%以上的收入,这些原种放到普通蚕种场能繁育彩色茧杂交种80万张以上,可使茧农年增收1.6亿元。目前,公司已建立红、黄、绿三大色彩系统的天然彩色茧品种系列20余个,并利用省农科院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平衡致死基因体系同步建立彩色茧雄蚕体系。

  (章国良 应惠政)

  鹿山街道

  【概况】  2003年,鹿山街道总户数17521户,人口48651人。街道坚持“花木富民,商贸聚民,社区安民,干部为民”的工作方针,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1亿元,增长13%;工业产值9.55亿元,增长13%;农业产值8200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660,增长8%;完成技改投入12213万元,外贸出口1.78亿元,自营出口1215万美元,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206.4万美元。

  【形成“十里花木长廊,万亩花木基地”】 2003年,全街道新建南田、浦孟、板头3个千亩以上的花木基地,新发展花木面积333.3公顷。至年底,全街道花木总面积超过1033.3公顷,形成“十里花木长廊,万亩花木基地”。

  【农业技术频频获奖】  2003年,单季稻高产高效技术荣获绍兴市农业丰收二等奖,新型生物农药技术示范荣获绍兴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茭白新品种提纯繁育技术荣获省农业丰收三等奖,“江夏”、“金禾”茭白品牌被认证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猪八家”牌小京生炒货获省农优产品奖。

  【葡萄双季技术试验成功】台湾峪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鹿山街道绿色产业示范园区签订葡萄一年两熟改造项目协议,2003年,葡萄双季技术改造项目试验成功。葡萄一年两熟技术是指除了7月份的自然成熟采收外,用化学控温的方法,使其再次开花结果,在12月份成熟上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国家级南田畈农业综合开发及江东畈土地整理项目,配套路渠57600,改造低产畈733.3公顷。投资92万元完成施新大道硬化。投资250万元实施雅东路硬化工程,完成拓宽岩后、梅家湾等村的通村公路。

  【完成10个村退宅还耕项目】雅致、上碧溪等10个村拆迁农户99户,还耕面积10.2公顷,完成退宅还耕项目。

  【个私经济竞赛获奖】  2003年,全街道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50家,在全市个私经济发展竞赛活动中,东南社区、高版社区分别荣获一等奖,捣臼爿社区荣获二等奖。

  【城西农贸市场建成营业】  12月,设施一流,管理规范,投资总额达4000多万元的城西农贸市场建成营业。市场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设有摊位200多个及超市、停车场等,方便了附近居民生活。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街道企业养老保险扩面达86%,参保人数1752人,9个村1983人参加了失土养老保险,254人参加了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获省级先进】开展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环境集中整治大会战,全面摸排各类纠纷案件和不安定因素,设立社区警务室,新建护村护厂队8支,创建安全小区1个。2003年,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荣获省级先进,街道司法所被绍兴市评为“五好司法所”。

  【城建国土规划综合监察协管中队成立】为加强违章建筑管理力度,维护城建规范秩序,鹿山街道成立城建国土规划综合监察协管中队,中队有协管队员18名,分别落实到工作片。

  【做好“非典”防治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街道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加强宣传,落实责任,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共发“防非”资料45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200多张。建立领导负责制、联村干部负责制、跟踪报告制、每户必访制、督查制,对从重点疫区回来的278名监测对象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街道上下全民动员,齐心协力,“抗非”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江东村“防非”经验在全市推广。

  【选举产生中共嵊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2名】  1月,召开中共鹿山街道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举产生中共嵊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2名。

  【上燕窠村出土古墓文物】  11月,省考古工作人员对鹿山街道上燕窠村七座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墓清理发掘,出土文物10多件,其中一只瓷瓶和二只瓷碗保存完好。另外,在一座唐朝的古墓里出土了一面已裂成数块的青铜镜。这次发掘对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制度有较大的考古价值。

  【计生协会被评为省级先进】街道计生协会加强计划生育村级民主管理,编印《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手册》6000多册,分发优质服务卡10000张,完善村民自治示范村10个、特色协会4个、生育文化特色村4个,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9.36%。是年,街道计生协会被评为省级先进。

  【社区活动丰富多彩】街道开展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平安小区、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楼群等为主要内容的十项创建活动。东南社区投资65000元实施“星光计划”,建立星光老年之家,被评为绍兴市级文明社区。高版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月份,街道组织举办了“鹿山迎春”社区文艺晚会;6月份,组织了蓝球赛;7月份,组织了围棋、象棋、羽毛球、乒乓球赛;8月份,举办了“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广场文艺晚会。

  【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14月,全街道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教育分宣传发动,专题学习,以虚促实三个阶段,整个主题教育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幅。街道组织十六大主题教育测试,机关干部写心得体会60多篇。

  【建立农村人才库】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调查、推荐、公示等办法,把农村中有知识和技能、能开展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共529名编入人才库,建立人才库档案。

  【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情况”调查】    1212,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情况”调查大会,全体街道干部、村(社区)负责人、调查员共300余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市委副书记王广兵到会讲话。这次调查涉及51个行政村、3个社区,计1.8万多户、5.2万多人。

  (赵 霞)

  剡湖街道

  【概况】  2003年,剡湖街道年末总户数26248户,人口71287人。国内生产总值4992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68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4432万元,农业总产值2436万元,耕地面积642.4公顷。

  【风火岗等村地质灾害实施分类防治】剡湖街道有地质灾害点9处,涉及风火岗、戴望、沙园、外漩、南山塘、挂罗、长地、艇湖、工农等9个村。风火岗村座落于玄武岩台地边缘斜坡地段,是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为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街道把治理地质灾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邀请省专家对地质灾害区的地段、地质进行考察论证,并落实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风火岗村全村158户,危房户有85户、252人,经街道多方协调沟通,征用沙园村土地0.8公顷,安置40户重灾户,并向市土管局和财政局争取到27万元土地拆抵指标费和近7万元耕地保证金。街道又建造临时中转房42间(风火岗32间,戴望村10间),安置19户危房户,拆除危房56户,计6304平方米,同时出资近10万元聘请省地质勘探研究所对安置地块进行地质评估,确保安置区的安全。

  【东浦社区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东浦社区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前身是东圃村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总投资500多万元,占地0.24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活动中心内设歌舞厅、卡拉OK厅、KTV包厢、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康乐球室、棋牌室、老年茶室、青少年健身房、老年健身室、电视室、辅导培训厅、青年影迷俱乐部、会议室等。各活动室均配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其中图书室有藏书10000册。活动中心每天上午6点至晚上11点正常开放,社区老年、青少年免费,其它居民(包括外来民工)全年会费250元。活动中心发放活动卡近300张,每天平均有300人次参加各项活动。社区党委依托活动中心这个阵地,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比赛、讲座、文艺、体育等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有效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11个社区建立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11个社区建立服务中心,同时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1支,有志愿者813人,长期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各类服务。服务中心的成立既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又为下岗职工开辟再就业路子。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电信安装、环境保洁等。社区还成立了北郊社区戏迷队、江滨社区腰鼓队和秧歌队,龙会社区木兰拳协会等20余支各具特色的文体骨干志愿者队伍,长年活跃在各社区。是年,在城隍坊社区实施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为主题的“星光计划”工程,配备了音响设备、健身器材、图书杂志等,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场所,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

  【大湾、后璋村农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大湾与后璋两村之间的农田,由于土地高低不平,灌溉耕种不便,致使粮食产量不高。为更大地发挥土地使用效益,街道会同市土管局投资200万元,对大湾、后璋畈的166.7公顷土地实施整理,使该畈成了一片平展的粮田,并新建机耕路3780,衬砌渠道2670,大大改善了两村的农业基础设施,为高产丰产打下了基础。是年,该项目通过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国土部门的验收。

  【改造禹广公路】禹广公路是禹溪通往广利的一条通乡公路,街道办协同市交通局,投资122万元对全长4.5公里的禹广公路沙园至后潮段进行硬化,同时硬化沿线各村的村口道路,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

  【后璋等7个村退宅还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建房不断增加。新房建成后,一些破旧的老房子、旧宅基地被废弃,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土地。街道发动后璋等7个村退宅还耕。通过整理,共计退宅面积3万多平方米,还耕面积5.1公顷,盘活了存量土地。

  【东圃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东圃村是嵊州市典型的“城中村”,有村民616户,共2358人。199212月,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土地全部被征用,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村建居,实行“农转非”,所有村民统一划转到组建的东圃居委会。同时,继续保留东圃经济合作社,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东圃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截止20039月,东圃经济合作社净资产总值达2.59亿元。为确保撤村建社区后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街道对东圃村集体资产改制进行试点工作。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新的经济组织定名为“东浦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保留“东浦实业总公司”,继续依法行使原东圃村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股份设置及界定办法,组织机构及运作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合法合理合情制定改制方案,顺利完成改制试点工作,为其他“城中村”的改制工作提供了样板。

  (王尧荣)

  浦口街道

  【概况】  2003年,浦口街道总户数11549户,人口33425人。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848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总产值89652万元,农业总产值9867万元,第三产业达12913万元。人均收入5306元,同比增长7.9%。

  街道有各类企业392家,其中上规模企业7家,形成以机械、印染、织造、造纸、皮革等多种并举的产业结构。工业销售总额80759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销售额达1856万元,浙东印染有限公司销售额达2270万元。

  全街道耕地面积1637.1公顷,粮食总产量5131吨;茶园面积111.8公顷,总产量194吨;果园面积146.7公顷,总产量757吨;桑园64.7公顷,蚕茧产量80吨。

  经济开发区落户浦口后,对东坂土地和宅基地进行了整治,征用土地666.7公顷,对5693位被征地农民户口实现“农转非”。为抓好服务开发区建设,在全力以赴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同时,继续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浦口效益农业优势,做好农业基地转移,重点发展坡地经济、休闲农业和家庭养殖业。

  【服务开发区建设】为使经济开发区建设顺利进行,搞好征地、拆迁和政策处理工作,街道建立与开发区、村级建设互动机制,街道干部责任到村,村干部宣传服务到户。是年完成开发区首期666.7公顷土地的征用和二期800公顷土地的预约工作;完成浦南大道223户近5万平方米的拆迁和安置工作,及浦东大道65户拆迁房屋的准备工作。年底,棠头溪、四村200多户安置房示范小区完成住房配套、道路硬化等设施工程。

  【招商引资见成效】街道利用开发区建设的优势筑巢引凤,用电话、网络,以及以商招商、错位招商等招商方式,只用半年时间签约三个合资项目。其中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计划引进外资200万美元,规划用地10.6公顷,启动电动葫芦生产线和手拉手板葫芦扩建项目;浙东印染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引进外资50万美元规划用地4公顷,上打线丝生产线项目;绍兴升阳水处理剂有限公司用地1.3公顷,注册资金200万元,计划增资至130万元美元,其中外资100万美元,投资水处理剂生产线。

  【技改投入5180万元】为扩大企业生产,加大技改力度,全年技改投入达5180万元,其中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投入200万元,方园茶业有限公司投入600多万元,蒋家埠造纸厂投入370万元,浙东印染有限公司投入200万元。

  【鼓励本地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为创建特色企业,发展规模企业,街道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入园。已入园的本地企业有浙江手牌起重葫芦有限公司、方园茶业有限公司,正在动工建设的企业有中玻化纤、联丰粉碎、浙东印染等。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防非”先进集体】4月底,“非典”疫情在全国许多城市蔓延。街道外出务工人员达2198人,有返乡人员826人,其中从严重疫区回来的有538人,是全市“防非”的重点地区之一。东坂庄村从广东返乡的麻某高烧不退,被确认为重点观察对象。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拨出专项资金,购买“防非”急需物资,对观察对象解决生活补助。各村还想出许多“防非”方法,如棠头溪村的公示表、屠家埠村的特殊防线、沈家坎村的体检站等等。为确保学生健康,浦口中学对东坂庄村的学生临时组班,由党员教师担任临时班主任上课。在这次抗“非典”工作中,充分体现了街道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年被市委、市府评为抗“非典”先进集体。

  【抗旱防汛两不误】8月,全市持续高温天气,旱情严重。全街道受旱农田886.7公顷,23个村411户农户生活用水困难。街道党委、办事处多次研究抗旱工作,建立联村干部逢双日旱情汇报制,合理利用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库用水,农办人员、联系村干部下村指导抗旱工作,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为使抗旱防汛工作两不误,街道又投入资金28万元,趁机做好病险水库及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被征地农民“农转非”】由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需要,根据绍市公字[2002]18号《关于进一步放开户籍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及嵊政办[2003]172号关于印发《嵊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浦口街道棠头溪、四村、沈家坎、坂田、茹家村、官俞、多仁等7个行政村被征地农民5693人实行户口“农转非”。

  【开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为确保开发区建设顺利进行,街道先后对屠家埠、棠头溪、大屋等村开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共拆违章建房72户,面积5975平方米。同时建立控违长效机制,成立城监中队,出台违章整治责任考核办法,启动违章建房报告制度,为开发区(浦口)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建设生态型浦口工业城】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型浦口工业城的思路,街道党委、办事处扎实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对东坂涉及8个行政村总面积325.6公顷土地进行宅基地整理,对建山、珠溪坞、下新建、俞山脚、甘坑庵等村实施退宅还耕,共拆迁254户,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8.2公倾,为实施康庄工程、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发展农业短线产品】根据开发区随时扩面的特点,浦口街道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短线产品,建立以大屋为中心的33.3公顷大棚蔬菜基地,以湛头为中心的23.3公顷小辣椒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

  (张小蓉 章伯荣)

  

  【概况】  2003年,甘霖镇总户数32538户,总人口88685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7亿元,同比增长17.7%;农民人均收入5511元,同比增长9.6%;乡镇财政收入2790万元,完成考核数的207%;实现地方税收1043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40%,同比增长33%

  全镇工业产值40.43亿元,同比增长7.8%;出口交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8.6%;工业用电6985.1万度,同比增长19.7%;完成技改投入2.57亿元,同比增长57.7%,完成年度计划的116.8%。初步建成占地136.7公顷的甘霖工业集聚区,入区企业达67家,投产企业32家。通过配强招商队伍、落实招商经费、扩大招商网络,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引进企业15家,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057美元,同比增长191.6%;实到外资342万美元,同比增长69.5%。发展家庭个私经济,已建成个私工业集聚区3个,新增个私企业200余家,殿前、黄箭坂、建安、花桥等4个村在全市家庭个私经济“五比”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引进镇外农业龙头企业投资甘霖、落户甘霖,兴建了芊思花木苑、省级骨干苗圃、东山休闲农庄、剡溪渔业园等。实施品牌战略,打响“甘霖”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甘霖牌黄花梨、大毛牌生猪先后荣获浙江省、绍兴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产品称号,甘霖牌早熟蜜梨在浙江省早熟蜜梨评比中获优质奖,甘霖牌黄花梨在浙江省农博会上获优质产品,甘霖镇被中国果菜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乡镇。

  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苍岩下坂、施湖坂、镇南坂、上下蔡坂、剡北坂等村三期土地整理项目;投资38万元对750长的丽湖砩大坝配套渠道进行了全面衬砌改造;对石尖顶、乌榆湾等病险水库进行专项修整。

  完成甘霖镇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运用CAD技术,完成了殿前、上路西、下倪、建安、田东、高童等30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村镇建设的管理效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00万元,基本完成桃源路二期的硬化工程;全面启动日供水量达5000吨的镇第二自来水厂工程;投资27万元,完成邮电东路硬化工程;投资20万元,购置垃圾车1辆,新建垃圾站房17座,新增垃圾箱58只;对64个村进行宅基地整治,共拆除各类旧房和违章建筑2.25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9.3公顷,新增耕地2.7公顷,有20个自然村的34户农户实现了异地安置。加强镇区的环境整治,对集镇营运三轮车经营户实行统一挂牌管理,指定营运三轮车、货车的停放场地;会同公安、工商、法庭、卫生防疫等部门,对镇区主要街道的违章搭建、占道设摊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共取缔违章搭建37处,计面积3478平方米,改善了村镇面貌。

  通过抗“非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医疗机构网点更加规范,被绍兴市人民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扩大计生工作村民自治示范村40个,被绍兴市人民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双优乡镇。不断发展文广事业,迁移文化站,站容站貌得到改观。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267户,入户率达66.6%。全镇有3家个私企业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7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黄箭坂村被评为绍兴市级文明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市文联主办“甘霖杯”书画大展赛,被评为浙江省体育特色镇。以创建教育强市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布局得到优化,八大器材、各类专用教室都达到国家标准,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完成残疾人口普查和五保孤儿的调查,对349户特困户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投资40万元在湖坊村建造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点,在东山楼村建立骨灰安息堂。

  【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春节期间,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民政办、社会事业办工作人员,对特困户、受灾户进行扶贫、帮困、结对活动,并上门走访,送上慰问金;向全镇171户低保户、12户城镇低保户及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向“三属”、老复员军人定补对象、革命残废军人每人发放过节费;向全镇130个义务兵家属发放优抚费325000元;同时走访了10户遭受火灾的家庭,向他们送去了救济金和棉被等生活用品。

  【笆脚外大桥竣工】笆脚外村新两委班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上任伊始,四处筹资筹建笆脚外大桥,得到了市水利局、交通局,甘霖、石璜两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有千余名人士为大桥建设慷慨解囊。大桥于去年525日开始动工兴建,2003218,耗资近18万元的笆脚外大桥竣工通车。

  【工业园区(二期)入园企业奠基】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315,镇政府在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工业园区(二期)入园企业奠基仪式,伊人电器有限公司、科达新型涂料厂等20家新企业入驻园区,计划总投资为5亿元。

  【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313,甘霖镇举行“甘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发挥调查摸底和解决纠纷二个主要职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承办全市老年桥牌比赛】  4月,由市老年体协主办的2003年度老年体协桥牌比赛在镇老年活动中心举行,来自甘霖、石璜、崇仁、黄泽、长乐等地的卫生、教育系统退休老干部共28人参加了比赛。桥牌比赛积分前二名代表嵊州市老年体协参加绍兴市老年体协桥牌比赛。

  【举行老年体育运动会】  6月,镇老年体协开展“2003年全民健身月”活动,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由500余人参加的体育运动会。运动会设乒乓球、飞镖、地滚球、投篮、围棋、象棋等六个项目,经过五天的激力角逐,共有31名选手在各项运动中获奖。

  【城镇总体规划通过鉴定】  8月,甘霖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技术鉴定,规划区范围东至镇域行政界线、南至独秀山风景区及金甬高速、西至甘霖片与博济片分界线、西北至镇域行政界线、北至崇仁江部分地域,总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规划确定城镇性质为:嵊州市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郊区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市区近郊综合性城镇,镇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规划期限确定近期为2003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0年至2020年。

  88名干部参加电脑培训】  8月,甘霖镇聘请计算机教师,借用镇中的多媒体教室,对全镇88名干部分两批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举办“甘霖杯”书画大展赛】  9月,市文联和镇政府联合举办嵊州市“甘霖杯”书画大展赛, 14位书画爱好者分获大展赛一、二、三等奖,其中剡湖中心小学章夏明创作的书法作品和甘霖镇中王芳创作的版画《皖南民居》荣获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大赛得到了全市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征集到各类书画作品近200件,参赛作者年龄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才9岁。

  【甘一、友爱坂村获“绍兴市级卫生村”称号】   10月,绍兴市爱卫办对甘一、友爱坂两村的村貌和环境卫生(包括改水厕所、垃圾房的建造、绿化等)进行考核验收,并给予了肯定,被评为“绍兴市级卫生村”,为全镇卫生环境的改善树立了榜样。

  【蛟镇中学评选为《校园环境管理项目》试点学校】由国家环保总局与德国HEINRICH-BOLL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校园环境管理项目》试点学校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国有12所学校被评为试点学校,蛟镇中学获此殊荣。

  (金才汉)

 

  

  【概况】  2003年,崇仁镇总户数31908户,总人口86891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02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0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40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3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79.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42元。

  全镇全年农村经济收入268373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397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009.7公顷,粮食总产量18799.5吨,茶园总面积19715公顷,总产量1250吨。蔬菜种植1641公顷,花卉面积338.2公顷,其中苗木面积221.5公顷。年末生猪存栏23530头,年内出栏42350头;牛存栏715头,出栏420头;羊存栏5830头,出栏5600头。家禽存栏10750羽,出栏25300羽,兔存栏85520只,出栏31000只。

  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1.42亿元。全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法,共引进外资3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0万美元,有9家企业已办好手续,3家企业待批落实。

  落实招投标制度,对全镇4个土地整理项目镇南大道、环镇路等工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做到程序规范、运作透明,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实施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落实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制定实施乡村安居工程,完成了西湖村14户地质灾害户的搬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投资近100万元,扩建广利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抗非”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合理布局小学网点,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年,崇仁镇中心小学被国家体育局命名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特色建材工业集聚区建成】充分利用本地硅藻土资源优势,规划新建了特色建材工业集聚区。先期规划面积26.5公顷,投资15万元建成两条主干道,有2家企业入区动工,有意向入区企业9家。

  【自营出口形势看好】全镇有自营出口权企业5家,自营出口额达493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64.3%

  【个私经济发展迅速】通过政策推动、特色带动,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全镇规划了8个个私企业集聚点,富二、范三二个点已全面启动,上湖荫点正在报批,有意向进入个私集聚点的企业近40家。在全市开展的2003年度家庭个私经济“五比”竞赛活动中,富二村获得二等奖,范三村、前村获得三等奖。

  【兴起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实现销售收入11976万元,其中市出口茶厂5498万元,市健航茶业有限公司1300万元,市顺发茶业有限公司1150万元,市广利木材厂1200万元。2003年,市出口茶厂被评为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浙江陈氏有限公司的“陈氏”商标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

  【新建一批特色基地】全镇新开发百亩以上农业基地31个,新发展良种茶224公顷、有机茶44公顷,竹笋基地60.9公顷,蔬菜基地31.4公顷,水果基地85.1公顷,香榧基地21.3公顷。其中荆岗湖茶叶基地被省残联评为全省残疾人扶贫奔小康示范基地,坑口千亩竹笋基地被绍兴市林业局评为绍兴市林业特色基地。

  【打响一批农业品牌】  2003,“桂岩雾尖”茶叶、“剡溪”竹笋、“溪滩”榨面3个产品同时被评为省级绿色农产品,其中“溪滩”榨面还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应桂岩茶叶基地、崇仁大米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崇仁镇被评为绍兴市绿色农业建设先进单位。

  【举办培训班30余期】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的种养技能和市场营销水平。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累计培训8320多人次。

  【编制古镇开发规划】用保护的理念开发古镇,投资30万元编制了古镇开发保护规划和修建详规。年初,成立旅游开发管理处,把古镇的历史文化作为产业推向市场,通过开发外围新景点来提高客流量,推动古镇的发展。

  【崇仁镇集镇建设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成立集镇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经营集镇,成功出让了三村沙田畈土地,有效缓解了集镇建设的资金瓶颈。公司成立后,成功实施两项重点工程:镇南大道扩建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及政策处理,现已动工;全长4.85公里的环镇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已完成,一期路基工程基本完工。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扩建绍甘线崇仁段公路。完成了省政府挂牌的广明塘、王宅坑2座病险水库的修缮。完成安江畈、陆家畈、横下畈、花田畈4个土地整理项目,总计面积866.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20公顷。

  【规划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投资350万元完成坑东水库续建工程,加高大坝8,增加库容量68万立方米,保障了崇仁镇的供水问题,提高了崇仁镇防洪抗旱能力。投资200万元完成富润自来水厂抗旱建设。投资300万元抓紧建设日供水3000吨的广利自来水厂。

  【宅基地整治项目基本完成】  2003年,全镇19个村完成退宅还耕,净增耕地面积20.2公顷;40个村完成拆旧建新工作,拆旧面积26万平方米。

  (沈文武)

  

  【概况】  2003年,长乐镇总户数27218户,总人口70613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29亿元,财政收入281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608元。

  全镇农业总收入2.35亿元。种植粮食作物3511.3公顷,产量17994.6;水果391.3公顷,产量5902;桑叶253.3公顷,产蚕茧365;茶叶1403.3公顷,产茶叶1360;香榧633.3公顷;花卉苗木651.2公顷;蔬菜333.3公顷;存栏猪22200;存栏牛918头。调整农业结构,新种植香榧11300多株;新增苗木花卉266.7公顷;青虾养殖基地稳定在80公顷;越乡竹园鸡养殖达到20万羽;筹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已有天然茶叶和小昆萝卜等两家农业企业意向入园。开展园地整理,整理土地面积221公顷。

  全镇有工业企业1567家,工业总产值37.94亿元,销售收入32.63亿元,技改投入2.16亿元,工业利税1.83亿元,出口交货值2.51亿元,工业用电3035万千瓦时。共接待前来洽谈项目的客商250人次,合同利用外资313万美元,实际到位162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50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6户。六一电机、深溪绢丝服装等专业村特色小区已基本建成。

  全面启动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嵊州市长乐镇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机关中层干部“立体考核、竞争上岗、年度考评、末位淘汰”制度和一般干部“立体考核、民主评议、激励先进、末位待岗”制度,有7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干部岗位,2名干部受到处理。

  社会事业有较大进展,建成镇敬老院,首批30位五保老人入住;全镇260户、427名村民和6户、13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年发放保障金143127元。

  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校;全镇有25家私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建成无公害茶园1044.6公顷】全镇24个村的茶叶大户与嵊州市天然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成无公害茶园1044.6公顷。2003年,395.4公顷茶园通过了无公害茶园验收。

  【实施道路亮化工程】为方便群众,美化城镇,投资130万元在长乐电机工业园区和老嵊义线两侧安装路灯232盏。

  【长乐江大桥竣工通车】  2003年,投资463万元,全长52、宽37.5、连接线610,横跨长乐江的新大桥竣工通车。大桥的建成,为长乐集镇连接太平、开元,实施“三大组团”的城镇建设打下了基础。

  【甬金高速长乐段动工建设】  2003年,甬金高速公路长乐段开始动工建设。工程总长度15.54公里,征地113.3公顷,涉及34个行政村、 89,拆迁面积13126平方米。

  【派出所与学校挂钩普及法律知识】长乐派出所与4所中学挂钩,为学校师生上法制课,进行法律知识辅导。10月,安排了一堂违法改正青少年现身说法课。

  【特色村建设有成效】  2月,在绍兴市“三百特色村”命名表彰大会上,雅张村、石岭村被命名为文化特色村,长乐二一村、开元一村被命名为体育特色村。

  【镇文化站获市灯展优秀组织奖】  2月,镇文化站组织选送15盏彩灯参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元宵成就灯展”,获优秀组织奖。

  【推行计划生育“六个一”工程】 4月,镇政府社会事业办公室经过调研、论证,在全镇推行“向育龄群众分发一张优质服务卡、一本优质服务手册、设置一本留言簿、发放一份服务意见反馈单、健全一套工作制度、记好一本优质服务日记”为内容的计划生育“六个一”工程。

  【沃基村文化乐园竣工】  8月,沃基村投入资金38万多元,修建村文化乐园。文化乐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有影剧院、篮球场、门球场、凉亭、公园,设有棋室、老年活动室、成人学校,植有树木、花草,成为综合性的村民教育、娱乐、体育、休闲场所。

  【剡西书画社成立】  12月,长乐镇成立剡西书画社,首期会员23人。同时举办了社员周锋画展。

  【张南轩家庙修缮工程通过验收】  12月,投资30多万元的市文物保护单位雅张村张南轩家庙修缮工程完工,并通过市文物管理处等有关部门验收。

  【金明飞获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2003年,栗树坪村金明飞被评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金明飞创办的栗树坪名茶基地被命名为绍兴市“双学双比”示范基地。

                   (周松炎)

  

  【概况】  2003年,全镇有居民19919户、人口63878人。三界镇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以“工业立镇、城建树镇、农业安镇”为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7.56亿元,同比实增0.98亿元,增长14.93%。其中第一产值1.22亿元,第二产值4.41亿元,第三产值1.93亿元,农民所得经济总额3.0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968元,比上年增长5.52%。上缴国家税金970万元(不含出口退税),比上年增长10%。

  全镇有私营工业企业762家,其中家庭工业企业610家,工业总产值20.56亿元,同比实增2.46万元,增长13.61%。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骨干工业企业中有电器厨具公司6家,年产值5.31亿元,比上年增加6833亿元;有机械链轮厂26家,年产值4.70亿元,比上年增加1.09亿元。全镇新增工业企业20家,新增技改项目29个,完成技改投入资金1.4亿元。是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开展工业园区三期基础建设,继续铲平螃蟹山,共计挖土石方50余万立方,扩建新区面积10公顷,填平低洼田和水沟6.5公顷,新铺设水管4100,架设电揽2800,建成区间公路4.8公里,实现工业园区自镇北下市头村至上虞市边镇“黄金三角”的三期园区建设目标,工业园区面积扩至120.4公顷。全镇工业生产用电38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5.01%,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全镇有耕地面积3533公顷,种植面积4765.7公顷,新开垦耕地面积63.3公顷。其中晚稻种植2494.4公顷,产稻谷18633吨。大小麦种植321公顷,实产821吨。油菜种植550公顷,产油菜籽990吨,同比增产162吨,增长19.8%。实产茶叶920吨,产茧260吨,同比增长0.92%。水产淡水鱼421吨,增产142吨,同比增长51%。年底生猪存栏13100头,出售20000余头,比上年增加1000余头。全镇有苗木、竹园、水果和水产四大专业生态区,出售各类苗木5万余株,产四季鲜笋200余吨,水果200余万吨,淡水鱼421吨。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着手点,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引进5家工商业主入园开发。新发展花木基地80公顷,投资30多万元建成宽7,贯穿整个农业园区的主干通道,基本形成生态农业园区框架。引进境外奶牛场项目企业1家,投资1500万元,开辟了养殖业的新途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根据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的《三界镇建设规划新城镇修编》,配合104国道公路拓宽工程,动工兴建长0.8公里的金牛大街及个私经济小区。投资30万元,在厨具工业园区建7宽的主干道公路,连接104国道和上()()高速公路,使三界镇融入“大绍兴”经济圈。投资50万元,扩建三界镇敬老院,现有五保老人37位。绿化友谊片沈塘村至联欢片联欢村公路。全镇拆旧宅还基地88公顷,优化、绿化、亮化村容村貌。

  【招商引资出成果】镇政府成立招商局,出台招商奖励措施。至年底,引进境外企业17家,落实投资110万美元,新增技改项目29个,投入资金1.4亿元。新建南岙、杜家山村茶叶市场。在引进企业中,瑞兴茶业有限公司茶叶远销中东地区商业市场,年销售收入超4000万元,

  【嵊州唯一的装卸码头动工】三界镇利用曹娥江出口处新建拦海大坝蓄水的机遇,在市政府和市航道部门的支持和规划下,在镇南2公里处,剡溪西岸,利用原闲置土地3.2公顷动建装卸码头。是年挖深剡溪河道,完成百吨位铁壳船可通航至曹娥江一期工程。

  【国家级粮食种植示范区落户三界】长桥片、范洋畈、太石湖畈、长桥畈有连片水田1333.3公顷,经改造形成田成方、路成行、渠道网连,成为国家级粮产保护区。200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省农业厅、省种子站、嵊州市农业局联合在长桥畈建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区,面积0.8公顷,种植亚优7954、泰化1号新品种,由国家、省、市三级水稻科研技术人员专人培育,并立示范牌,提高粮农种植水稻管理技术。

  【科学养殖淡水鱼】三界有水域面积54.5公顷,除剡溪、长桥江天然性水域外,有范洋湖、水晶湖水产示范养殖场,养殖面积达1.5公顷。范洋湖鱼种场年提供各类鱼苗100余万尾,改变了全镇各村水库、水塘养殖淡水鱼只养不饲的旧习。实施按鱼类品种多层次饲养和水面网箱养殖,各村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全镇全年实产淡水鱼421吨,比上年增产142吨,增长51%。

  【改建镇自来水厂】根据浙江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自来水工程方案,成立自来水工程领导小组,改建镇自来水厂。前后投入资金805.7万元,利用镇属前岩水库(蓄水量1250万立方)作自来水厂水源,由村负责引水管道费(每户出资20元),自来水厂施工队负责安装。工程完工后,自来水厂可日供自来水5200余吨,全镇55%的村安装了引水管道,2万余户居民和工厂、企业受益。

  【黄彩琴创办幼蚕共育室】黄荆山村57岁的黄彩琴自1981年承包集体桑园0.1公顷开始养蚕以来,已有23年植桑养蚕经历。为使蚕农共同致富,黄彩琴一直利用自己建的50平方米共育室为全村150余户蚕农共育幼蚕,节省蚕农在农忙季节的劳力。共育室育出的幼蚕健壮,春蚕产茧量年年在45公斤至50多公斤以上。黄荆山村300余户人家,每年养蚕770余张,年年创收60多万元,名闻三界,成为养蚕业重点村。黄彩琴热心为蚕农服务,获得了蚕农的好评,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奖励。

  【外出劳务致富】三界镇农业劳动力富余,外出劳务呈现三大类劳务群体:一是承包种植业。有2000余户农户在上海市郊区、江苏省吴江县、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县等农村承包土地、连片种植,种植面积11333公顷,平均每户承包户年纯收入46万元,全年净创收8000余万元。二是承包建筑和安装工程。有注册建筑公司25家,在上海等地承接各类建筑工程,年均收入在几千万元以上。劳务人员中在上海或嵊州市区购房有1770余人。三是从事家政服务业。有6700余名妇女在上海当保姆,人年收入在900013000余元,家政服务业创收近亿元。

  (濮寿康)

  

  【概况】2003年,黄泽镇总户数15619户,总人口45029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68亿元,第二产业2.19亿元,第三产业0.7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1亿元,财政收入2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056元。

  全镇工业总产值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技改投入2.43亿元;工业用电量2235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8.15%;实现利润3687万元,同比增长27.8%;工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35.27%;实现税收785万元。工业区建设不断推进,共征用土地91.7公顷,动工建设89.5公顷,入园企业78家。全年新增投产企业14家;新增年销售超过500万元的企业4家,累计达到12家。全年引进外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1600万美元,实到外资264.1万美元,是历年来实到外资的总和,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嵊州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外贸出口交货值1.47亿元,比去年增长31.74%;自营出口77万美元,新增获得自营出口资质的企业2家。成功承办“香港·嵊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签订项目14个,总投资达1亿美元。

  农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全镇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到1300公顷,其中以早花生、早芋艿、早西瓜、大棚蔬菜为主的蔬菜系列面积653.3公顷,草莓、花木、早花生、早芋艿等8个特色块状基地产值达7875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0.12%。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浙江百年桂花生态有限公司、黄泽长毛兔生态养殖园和嵊州市花果山农业示范园三大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23万元建成坑边盘虎水库;全面启动后官桥砩的改造和黄泽江清障工程,为全市千里清水河道树立了样板;规划面积152公顷、总投资200万元的明山茶场优质园地整理项目完工并通过省级验收。

  【集镇建设不断完善】完成集镇总规编制,确定“嵊州市东部中心镇、现代化工业强镇、城郊型生态居住区”的城镇性质和跨江发展战略。投资800万元、总长3000的黄泽江南岸农防标准堤完工;仙黄公路全面动建;甬金高速政策处理接近尾声,土建、路面平整有序进行;投资220万元的明溪大桥完成招投标并开始动工;投资180万元的许孟公路进入施工阶段;对前良、许宅、甲青、白泥坎、横路等16个村进行拆旧建新,拆除旧房面积近12万平方米,撤并自然村26个,有力地推动了前良、孟高、前州、官园的全市小康示范村建设。

  【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投资210万元建成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镇中食堂;投资20万元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投资30万元购置电脑图书,配备了音体美劳八大室器材;投资10万元建成镇中闭路电视系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镇中小学平均普及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高考喜获丰收,上线人数631人,上线率达99%。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举办了“黄泽之夜”广场文艺晚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扶持前良、白泥坎2个文化特色村,扩大哑背疯、丝弦乐等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加强安全生产、劳动管理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首批14名农村“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入住镇敬老院。

  【加快工业区建设】镇工业园区累计征用土地111.7公顷,动工建设用地89.5公顷,入园企业78家,其中三资企业7家,市外境内企业4家,投产企业33家,累计投资额达4.25亿元。园区生产总值达1.73亿元,工业用电量459万千瓦时,税收785万元,招商引资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到外资226万美元,完成财务投资额2.34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二期工程全面完工的基础上,完成了三期工程工业区内的地下管网、桥梁及园区专用电力线路的安装,主通道完成了硬化。月产5000吨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已完成选址和项目预算。第四期工程共16家企业已开始动建。第五期工程航锋、雅古等10多家企业11.8公顷土地已报市土管局审批。

  【明山茶场优质园地整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明山茶场优质园地整理项目总面积152公顷,5月中旬进行项目招投标,经过2个月整理,7月底全部完工。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共建主干道21条,全长14870,渠833012月份通过省级验收。项目的完成为全省开展优质园地整理树立了样板,得到绍兴市国土资源局等领导和省农业厅专家的肯定。

  【镇南岸农防标准堤建设完工】镇南岸农防标准堤地处新田活动闸至后官桥砩,全长3000,总投资800万元,于20018月动工。工程分二期实施,至200310月全部完工,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同时配套建设观景台、望江亭等标准性建筑,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农防标准堤的建设,不仅发挥了良好的防洪功能,还成为黄泽镇集观赏、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一道靓丽风景。

  【黄百坂村实现全村搬迁】黄百坂村地处偏远的四明山区,全村114户农户,304人,分8个自然村分散居住在466.7公顷左右的山地之间。山村地势陡峭,信息闭塞,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1993年,黄泽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考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该村实际,在四明山下的许孟公路旁规划3000平方米土地,利用可置换地的形式,动员部分村民家迁移,正式启动移民下山脱贫工程。通过减免规费、补偿资金、规划移民小区、拆旧建新、退宅还耕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村民们分期分批从高山上迁移到山下居住。200311月,最后40户农户移居许宅,黄百坂村实现了全村搬迁。

  【竺彭松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竺彭松,男,195310月出生,嵊州市黄泽镇兰洲村村民。2003922,竺彭松为保护遭野蜂攻击的黄泽镇中心小学11岁女学生,光荣地献出了生命。牺牲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竺彭松为革命烈士。

  【前良建设成为嵊东“滕头村”】黄泽镇前良村为改善村容村貌,投入资金610万元,拆除旧房面积45122平方米,盘活土地存量4.5公顷。同时实施村“五化”工程,投入150万元硬化道路3000;投入50万元实现路灯亮化;投资100万元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50万元建设公园5个;投入30万元改善村民住宅环境,建公厕6座,垃圾箱10个,垃圾实现集中处理、日产日清,被誉为嵊东“滕头村”。

  【黄泽万兔场初见成效】万兔场位于黄泽镇塘头村,占地面积4.5公顷,由市畜产公司与黄泽镇共同兴建,计划饲养长毛兔5万只。至年底,已有10多位兔农入园区养兔,总笼位超过2万只。该兔场无论从规模、兔笼设计、小区规划都属嵊州市首创。

  (杨萍影)

  

  【概况】石璜镇辖5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9351户,总人口为28179人。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13100万元,第二产业22300万元,第三产业71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0809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利润6332万元,比上年增长63.8%;实缴税金2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3%;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089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为5262元。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立经贸招商办,引进注册资金10万美元的中美合资企业嵊州市威尔通风管业有限公司及投资860万元生产太阳伞布的日兴纺织有限公司。注册14万美元的中日合资企业嵊州东弘纺织有限公司已开始动建。2002年落户的一景奶牛养殖场,5栋现代化牛舍和2000立方米青贝宁窖已建成使用,第一批300余头奶牛已入场,奶制品投放市场。鼓励和扶持个私企业,规划21.7公顷个私工业小区,使进入小区的企业在办理执照、报批土地及水电路配套设施等方面得到优质高效服务。新入区企业21家,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已完成6800万元,个私工业园区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大平台。全镇新发展家庭个私企业377家,从业人员逾万,形成了丝织领带、茶叶精制、电机电器、建筑建材为特色的块状经济,连续三年技改投入达5000万元。

  全镇种植粮食作物面积减到历史最低点,粮经比例为2080。是年,新发展花木400公顷、良种茶7.3公顷、小竹笋14.3公顷、香榧86.7公顷、无公害茶366.7公顷。特别是花木,截止年底,种植面积突破1200公顷,其中本镇766.7公顷,镇外市内200公顷,市外233.3公顷。花木产值占农业总值的68%,从事花木的劳动力占总劳力的76%,呈现出“村村搞花木、户户搞经营”的繁荣景象。同时,积极扶持茶叶、竹笋、蚕桑、姜葱、香榧等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20余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300余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嵊州市长北畈子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投入70余万元对全镇16座病险山塘水库进行加固治理,修建渠道3000,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镇有固定电话7000多门,入户率68%。投资80万元的镇中教学楼和投资120万元的卫生院门诊大楼投入使用。

  【市塑料一厂完成改制】嵊州市塑料一厂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前身是石璜铁业社。70年代初,铁业社从生产铁制小农具发展成为嵊县农机公司,定点生产打稻机、84型珠茶炒干机等农机具,后改称为石璜农机厂。197511月,经嵊县革委会批准,石璜农机厂为县属大集体企业。19764月由石璜缝纫社、鞋革社、五金社组成的石璜五金塑料一厂并入石璜农机厂,成为嵊县乡镇中唯一隶属于县二轻公司的大集体企业。1978年后,企业转向生产塑料双面革、无缝导风筒等新产品,生产经营第二次飞跃。1989年,企业有职工800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201万元,销售收入1366万元,利润62万元,上交税收63万元,位列当年嵊县23个二轻企业第一,占当年石璜镇工业总产值3205万元的37.5%19986月,经市审计事务所评估,市地税局确认,企业净资产为-560.82万元;200211月底,企业净资产降为-882.68万元。对此,市塑料一厂根据中共嵊州市委〔200128号文件精神,经市体改委审核批准,于20036月关闭,资产分三个部分(橡塑分厂、铸造分厂、机械分厂)公开拍卖。7月,拍卖中标总价为539.3万元。拍卖后,159名在职职工的劳动关系依照政策得到有序转换,106名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得到落实,精减、厂退、遗属、工伤残等有关人员的补偿也得到依法解决,企业顺利完成改制。

  【被评为省教育强镇】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高普九”和教育强镇意见,提出“移建石璜镇校、撤并周边完小、扩建石璜镇中”的发展思路。1999年至2003年投入461万元,扩建镇中,建成实验楼、综合楼,改造校园;优化镇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成为全市第一个拥有“五机一幕”(即电视、录像、计算、录音及投影银幕)的学校;建成占地0.3公顷达到绿化、美化、优化和规范化要求的镇中心幼儿园;改造薄弱学校3所。镇教育质量为同类学校中上水平,有2人获全市中考状元,有2人进入全市前10名;在各学科赛中,学生获奖120人次,其中数学获全国二等奖1人,自然科学获全国三等奖1人;在奥数赛中,镇校获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素质教育中,工艺剪纸和围棋教育具有特色。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名优教师,有全国优秀美术指导师1名,省春蚕奖教师1名,绍兴市级教坛新秀1名,嵊州市教坛新秀4名。7月,石璜镇依据《浙江省教育强市评定操作标准》的具体要求,对全镇作了自查,对学校办学条件、经费等情况作了核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9月,石璜镇被浙江省教育委员会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

  【长北畈子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长北畈子项目区位于石璜镇东南面,东至石璜江与长乐江交汇处,南至长乐江,西至堰底大山,北靠石璜江,涉及14个行政村,3638农户、11158人,农业劳动力5886人。项目区耕地面积666.7公顷,灌溉水源依靠坂头、南山及剡源3座水库,水利工程建于20世纪60年代,全为泥渠,排水设计不合理,排灌合用,输水不畅,渗漏严重。为改造该项目的排灌不良状况,经浙财农(200060号、浙农综办(200015号文件批复,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统一领导、规划设计,镇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实施,于200012月招标承包,至2002年基本完工。工程总投资300余万元,项目工程完成渠道31.6公里,修筑机耕路20公里,机耕路项目的土方21143立方米,干砌石9594立方米,砼10598立方米及335个建筑物。完成改造中低产田666.7公顷,营造农田防护林6.7公顷,建成粮食种植区600公顷,苗圃区1个,服务体系(畜牧综合服务站)达到了预定的综合指标。20034月,项目通过省农业厅验收。

  (竺小雷)

 

  

  【概况】 2003年,谷来镇总户数8927户,人口27877人。全镇以“生态立镇、绿色强镇、开放兴镇、特色建镇”为工作思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77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一产5395万元,二产6380万元,三产59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82元,比上年增长5.9%。居民存款10565万元。财政总收入1021.7万元,支出961.1万元。

  全镇全年农、林、牧总产值8492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5470万元。总耕地面积729.1公顷,农业播种面积1486.5公顷,粮食总产量2720吨。茶叶、香榧、竹笋是镇三大支柱产业,有专业茶园1140公顷,新发展良种茶146.7公顷,有机茶108公顷,茶叶产量达1430吨。其中无公害茶753.3公顷通过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新发展香榧446.7公顷,建立高标准样板香榧示范基地20公顷,年产香榧20多万公斤,产值达2000多万元。有竹山2422.7公顷,新发展竹笋两用基地166.7公顷。新发展板栗133.3公顷。新发展银杏113.3公顷和柿子(新品种)149公顷。是年被评为绍兴市绿色农业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效益农业特色镇。

  全镇有企业521个,工业总产值29405万元, 上交税金115万元,净利润130万元。面积33.3公顷的绿色产业加工园区开发初具规模,建管并举,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3家企业入园落户。护国岭丝织个私小区开工生产。工业技改投入1020万元,新发展个私工商业36家,全年引进外资20万美元。

  投资220万元建造文广大楼。投资260万元建造镇中教学楼。投资100万元完成敬老院建造。投资280万元完成政府办公大楼的搬迁及附属用房的建造。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1062人,有中学教师62人;初中考入各类中专(技)中师、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学生292人,升学率为88.5%。有小学3所,在校生1594人,小学教师100人,普及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计划生育率为98.58%。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改善,自来水入户率100%。全镇安装有线广播、有线电视6453户,入户率72%,安装固定电话5300部,移动电话2700部。殡葬改革得以深化,遗体火化率100%。

  【开展农民培训】  4月,开展农民农用技术知识培训,高薪聘请杭州师傅和本市茶叶炒制能手,在34个村举办名茶炒制培训班、进修班和名茶炒制大赛。采取现场辅导、外出考察等多种方法,全年培训农民达6025人次。

  【实施高山移民与旧村改造】镇政府对17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实施高山移民,拆除旧房900多间,面积38750平方米;对黄尖岭下、护国岭为主的5个村进行旧村改造,共拆除19300平方米;对袁家岭、黄尖岭下、护国岭等示范村进行村庄规划、农房设计和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启动西城坂土地整理项目工程。

  【康庄工程全面启动】投资435万元硬化谷来至吕岙公路,已完成马村至显潭公路第一期工程。第二期投资720万元,长18.3公里的吕岙片江口至竹溪乡郑坞坑、界牌岭至榆树、谷来至马村公路,及投资183万元的里横、横山、相牢固等3个村8.14公里公路硬化工程已完成招标,正在实施中。

  【调整小学网点布局】为整合师资,争创教育强镇,全镇将原分散在各村的10所小学撤并为谷来小学、显潭小学、双溪小学3所,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山珍”香榧荣获绍兴市名牌产品】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做强品牌。2003年,“山珍”牌香榧荣获绍兴市名牌产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中国有机食品。

  【镇敬老院动工建设】  4月,投资100万元启动镇敬老院建造。敬老院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实用面积1100多平方米,设计单人房84间,有活动室、餐厅、厕所等。

  【“野山”牌名茶获国际茶叶文化博览会优质奖】  生产“野山”牌名茶的北山名茶有限公司与50多个村建立无公害茶、有机茶开发基地,高薪聘请杭州师傅和全市炒制高手,在34个村举办名茶炒制培训班,举行名茶炒制大赛。在北京增设12个销售网点,在济南、深圳、上海等地寻找代理商,扩大知名度。2003,“野山”牌名茶获上海国际茶叶文化博览会优质奖。

  (楼建国)

  

  【概况】  2003年,仙岩镇总户数6284户,总人口16990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2亿元,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7.4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6.86亿元,年末各层次性固定资产原值9767万元,镇办企业所有8191万元,村组本级集体所有1576万元,财政收入696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9%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19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66元。有耕地778.8公顷,水田591.7公顷,旱地187.1公顷。粮食复种面积为684.4公顷,其中稻谷复种面积598.3公顷。蔬菜面积435.5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079.4公顷。桑园面积为151.2公顷,蚕茧饲养量2426张,产茧87.4吨。茶园426公顷。本年新增48.7公顷,产茶314吨。果园97.9公顷,产果208.5吨。林地面积3817.3公顷。存栏生猪4018头,牛367头,羊1990头,家禽26820只,兔22600只。

  全镇有企业574家,从业人员4269人,其中造纸业8家,服装领带业105家,饮料制造业(茶叶)198家,金属制品业15家,其它70家。工业经济形成了机械、造纸、铝材三大坚实的块状经济,全年净利润1918万元,实交税金1207万元。

  全镇引进外资167.3万美元,实到外资5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技改投入5157万元,新发展个私企业91家,仙岩、西鲍工业小区已初见规模。

  全镇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收入237.92万元,其中当年收入0.5万元以下的村4个,收入0.51万元的7个,收入15万元的21个,收入510万元6个,收入1020万元2个,收入20万元以上1个。

  全镇有学校5所,在校生1785人,教师87人,中考上线人数比上年翻两番,达到42人,创历史记录。学科竞赛获市级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13人次,领先全市同类学校。是年,镇中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三(4)班被评为绍兴市级先进班级,学校勤工俭学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学校团总支被评为市先进团支部。

  全镇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30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4585万元。各项贷款385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29万元。

  【实事工程】投资84万元完成强口至谢岩的2.2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禹山片园地整理项目;完成6个村3万多平方米的拆旧建新和14个村13.5公顷的退宅还耕项目;高山移民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动建。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仙岩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工业用地紧张,发展空间狭小。镇党委、政府在强化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着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划定仙岩、西鲍工业小区,其中仙岩小区已落实5项项目。在年末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年终考核评比中,西鲍工业集聚区荣获一等奖,仙岩工业集聚区获二等奖。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提升。嵊州市纸箱包装材料厂投资3848万元建成包装纸箱生产线;添亿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900万元建成音盒生产线;浙江威力锻压机床厂投资1000万元建成减速机生产线;白云涂布纸厂投资1000万元建成B级牛皮箱板纸生产线;舜皇名茶厂投资980万元建成有机茶小包装生产线,投资3000万元扩建年产500吨茶饮料原料生产线;叶王名茶蒸青厂投资800万元建成名茶蒸青生产线。

  【建设小康示范村】仙岩镇积极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完成涉及14个村13.5公顷的退宅还耕和涉及6个村3万多平方米的拆旧建新项目,大大缓解了园地矛盾,改善了村居环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年,西鲍村被确认为省级小康示范村,严坑村被确认为市级小康示范村。

  【关爱弱势群体】年底,全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到73152人,发放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0元,实行差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投资20万元新建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孤寡老人18人。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构筑社会稳定长效机制】镇政府完善“三个日”制度,即每月10日进村化解矛盾日制度,每月15日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月25日信访议事协调制度。解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变上访为下访;规范夜巡制度,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建立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和“责任管理”制度,村级信访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是年仙岩镇被评为市级“三无”乡镇和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竹国海)

  

  【概况】  2003年,金庭镇总户数9842户,总人口27370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1.59亿元,增长13.5%;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3986元,增长10.5%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全年技改投入2510万元,同比增长42.8%。新发展个私工商户55户,累计达到216家,个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2.1%。康牧药业、果花香果酒和金凯机械3家企业入户工业园区,4家企业签约,合同投入资金1550万元,在谈项目5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增长14%。绍兴市金庭炒货食品公司、金山造纸厂、华曦石材开发公司、盈亿公司4家企业年产值均在500万元以上;金山造纸厂、中大精工、盈亿公司、东升机械、橡胶助剂厂5家企业成为全镇纳税前5名,其中金山造纸厂全年纳税突破50万元。中大精工、盈亿公司等7家重点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

  【效益农业不断发展】结合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利用镇村成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65期,累计培训6512人,印发各类科技资料6000份。开发桃形李深加工技术,绍兴市果花香果酒有限公司投入510万元,成功开发桃形李酒。桃形李喜获丰收,产量600万公斤,产值达1200万元。重点抓“十里花木长廊”建设,培育欢潭雪松、华堂玉兰、彭里湾桂花、灵鹅杜英等花木特色村建设。发挥镇花木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各类活动把花木种植大户、返销大户组织起来,互通有无,共享信息,直接为苗农服务。全镇花木年收入超过60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花木专项收入超过1500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请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重新设计了《(2003~2020年)金庭镇城镇总体规划》,通过新区建设和各项设施的完善,使之成为嵊州市东部地区重要的集聚中心。投资250多万元完成马家塘、下任、柿树头等村的白蛇畈土地整理项目;投资400多万元的灵鹅、念宅、龙王庙等21个村24.7公顷退宅还耕项目通过验收。观下、灵鹅、坎头、华堂、彭里湾等村18.9万平方米的旧村改造、老屋拆除工作已完成10万平方米。投资55万元架通北漳变电所到下任工业小区的电力专线。

  【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投资300万元的金庭镇中实验电教综合楼和晋溪小学教学楼项目基本完工。镇成校被命名为“省一级成校”。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综合改革,实行联系片干部、计生专干捆绑式考核,计生率为98.2%,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文明镇和文明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灵鹅村被评为“绍兴市文明村”。

  【“羲之”牌桃形李获农业博览会金奖】金庭镇广泛开展以降低农药残留、增大果形为重点的“桃形李质量年”活动。2003年,“羲之”牌桃形李获“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

  【第二届中国书法朝圣节举行】  45,第二届中国(金庭)书法朝圣节暨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纪念活动在金庭举办,纪念活动有华堂古村民间艺术表演、王羲之后裔和书画界人士祭祖、晋人书法方阵表演、百名王羲之后裔书法表演、名家笔会、王羲之像揭幕、江南百匾馆落成典礼等。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钱法成、原中国书协理事马世晓、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正良、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黄汉卿、浙江省书协理事裘樟清等名家应邀参加了纪念活动。

  【“羲之村”落成】金庭镇党委政府和嵊州市旅游局成立了王羲之书法旅游区开发办公室,重新规划了景区建设方案,投资近700万元,落实兑现了拆迁户的经济补偿,按设计要求建成了“羲之村”。新落成的“羲之村”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成为王羲之书法旅游区的一个新景点。

  【镇敬老院建成】金庭镇党委政府投资10多万元将原济渡小学校舍改建为金庭镇敬老院,经各村两委会推荐,有24位五保老人首批入住。为满足全镇五保老人入住的需要,积极做好周围土地整理,拆除旧房,准备扩建。

  【落实干部“五个一”联系制度】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完善干部“五个一”联系制度,镇43名机关干部、科员,建立示范基地43个,联系种养大户43户,帮扶个私企业43家,联系贫困户43户,记好《民情日记》43本。

  (张慧聪)

  

  【概况】  2003年,北漳镇总户数6653户、总人口19099人。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工业总产值1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农业产值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农民人均收入3608元,比上年增长12.4%

  【农业生产得到提升】浙江龙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总面积300公顷的杨桐柃木基地。打通全长8公里的林间机耕路,完成40公顷种植任务。发挥北漳名茶生产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和良种茶基地。扩大花卉基地规模,总面积达433.3公顷。镇政府拨出专款3.5万元抗击干旱,帮助特困村解决饮水问题。修复小型水库4座,落实了上东江活动闸的前期准备。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不求大、不求洋、只求实”的原则,先后组织4次、共13人次到上海、杭州、温州、新昌等地招商,收到一定成效。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0万元,创办了嵊州恒丰冷配机械厂;引进资金50万元与法国拉法基公司合作成立了北漳黄沙经营部。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加强,获全市中考第4名,顺利通过教育强市评估验收。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日趋完善。抗击“非典”有成效,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应急预案,有人员队伍,有经费保障。

  【王正祥获全省扁形茶炒制大赛第二名】 为提高茶农的炒制技术,镇农办多次组织技术培训,还举办了一次全镇名茶炒制比赛,提高茶农学技术的积极性,提升北漳有机茶的品位,在全镇形成茶农学技术比技术的氛围。6月,东林村王正祥代表北漳镇参加全省扁形茶炒制大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镇敬老院建成】  2003年,北漳镇建成敬老院。敬老院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居室12间,床位24张,有食堂、餐厅、办公室及老人活动室,配有3个工作人员,给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现已有20名五保对象乔迁新居,过上了无忧无虑的集体生活。

  (竺杭军 丽)

  

  【概况】  20039月,下王镇经行政村规划调整,由原来的41个调整为19个,总户数5114户,总人口14761人。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00万元,人均收入4175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6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0.546亿元。全镇总耕地面积734.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600公顷,粮食总产量3600吨。茶叶总面积345公顷,总产量435吨。年末生猪存栏2500头,出栏3200头;牛存栏750头,出栏240头;羊存栏2100头,出栏1600头;家禽存栏9500羽,出栏11000羽;兔存栏9500只,出栏4500只。森林覆盖率为78.5%,木材储藏量12.8万立方米。调优农业结构,制定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培育特色产业。新发展良种茶园33.3公顷,高山蔬菜33.3公顷,对125.8公顷老茶园进行无公害改造,23.3公顷通过有机茶认证。同时,在江西外拓茶叶基地133.3公顷。

  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44亿元,有企业155家,已形成丝织、炒货、竹木加工、茶叶精制四大块状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清白线下王段及下庵线路面硬化的前期测量、资金筹集工作;完成集镇市心街改造工程;投资180万元的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基本完工。

  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生518人;小学3所,在校生915人,中小学普及率为99.8%100%,毕业率为99.5%100%。是年下王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镇中心小学被评为绍兴市农村示范小学。建成下王镇敬老院。全镇各村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计生率为97.8%。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外出人员管理,加强基层巡访工作。建成下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床位15张,在编职工11人,有卫技人员17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设有内、外、妇、儿、中医、口腔等临床科室及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最底生活保障制度,有138人成为保障对象。农村饮水条件不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98%。电话装机总量1820部,普及率为35.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0.36亿元。

  【行政村规模调整】根据“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相邻就便、布局合理”的原则,6月初,全镇41个行政村调整为19个。调整后村庄规模扩大,布局合理。全镇基本形成了以下王、小溪、泉岗等9个村为中心的大框架结构,为下一阶段推进中心村建设,带动周边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镇敬老院建成】年初,市委、市政府在下王镇开展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试点工作。镇党委政府经过一个月的调查选址,决定把镇政府宿舍改建成敬老院。8月底,改建工作全面完成。9月初,全镇43名五保老人入院居住,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现场会如期在敬老院内召开,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泉岗丝织工业集聚区建成】泉岗村个私丝织业比较发达,丝织机噪音严重影响村民生活,镇党委、政府规划在泉岗村边建一个丝织工业集聚小区。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投资25万元,占地500平方米的厂房全面完工,个体丝织户全部入区生产。

  (丁纪明)

  

  【概况】  2003年,贵门乡总户数3914户,总人口10833人。有耕地549.87公顷,其中水田330.27公顷,旱地219.6公顷,山林4262公顷。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877万元,第二产业841万元,第三产业6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98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年,举办名茶炒制、果木栽培、无公害茶生产、高山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5期,受训2500人次,发放资料4500余份。落实社会治安目标管理现任制,组建雅安、玠溪2支消防队,是年被评为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实行捆扌邦式考核制度,强化计生服务功能,开展查孕查环工作,全面推广避孕知情选择活动,基本实现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目标,稳定低生育水平。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全乡有中心学校1所,初中部在校学生266人,小学部在校学生569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人数194人;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2003年初中毕业生131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114人,升学率87.02%。加快医疗制度改革,改善和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扩大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入户率达到70%以上。

  【争创省级教育强乡(镇)】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争创省级教育强乡(镇)。2003年,投资60万元的“周良富幼儿楼”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的实践基地教学综合楼动工;投资40万元的乡中心学校操场、食堂建成。

  【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完成园地整理 133.3公顷,土地整理133.3公顷,退宅还耕8.7公顷。整修完成里仙坑、西马山、平头山的通村公路。完成后宅村自来水二期工程。玠溪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环村路一条。

  【社会保障工程】雅安村建成设施齐全、环境良好,可接纳50名五保老人的贵门乡敬老院,困难户、烈军属等得到照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同时,有50多名孤儿、单亲等学龄儿童特困户得到结对帮助。

  【拓展香榧与蔬菜基地】利用广阔的坡地资源,引导和鼓励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香榧、高山蔬菜等特色经济。一年来,共拓展香榧基地6.7公顷,高山蔬菜基地6.7公顷。

  【构筑生态绿色屏障】南山湖、丰潭水库是全市的重要水资源,为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做好绿化造林工作,乡政府把公路沿线、溪河两侧、库区村庄周围的山林列为禁伐保护区,全面封山育林。对水库上游各村加强宣传,管理生活垃圾,禁止向溪内倾倒垃圾。改变山民“靠山吃山”的老观念,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思想。

  【建成南山有机茶加工中心】乡政府投资100万元建成南山有机茶加工中心,改进产品包装、增设销售点、参加茶博会、上电视做广告,提高上坞山辉白茶的知名度,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通过上坞山千亩有机茶生态示范园区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化生产,逐步扩大有机茶的生产和经营,全年新发展无公害茶园166.7公顷,实现茶叶生产提档升级。

  【成立名茶炒制培训中心】  6月,为发挥乡劳动实践基地作用,优化茶叶加工环境,发展机制名茶,增加名优茶产量,成立贵门乡名茶炒制培训中心,邀请市内外制茶能手、专家对全乡茶农逐村分批进行培训,提高茶农制茶技能。一年来,全乡举办名茶炒制(手工、机械、电炒锅)培训班11次,培训茶农1800多人次。

  【建成良种茶苗繁育中心】贵门乡建成以 金银坞村为中心的良种茶苗繁育中心,繁育良种茶苗1500万株,畅销省内外,带动了全乡的茶叶良种化进程。一年来,全乡发展良种茶113.3公顷,改造老茶园33.3公顷。

  (吴铃琳)

  

  【概况】里南乡辖45个行政村,面积84.4平方公里,总户数4874户,人口13627人。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4473万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10006万元,同比增长11.9%;农业总产值5467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38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乡有机茶面积89.7公顷,新认证有机茶29公顷;无公害茶面积89.7公顷;新发展名优茶112公顷,推广新品种茶84公顷。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举行茶叶炒制技术比武大会,两位茶叶炒制能手参加了省“华发杯”名茶炒制大赛,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十一名。发展多种经济,全乡有大青梅178.8公顷,板栗100公顷,雷竹园46.7公顷。

  全乡有丝织机1008台,其中无梭织机940台,新增465台。工业用电量达到367.3万千瓦时,居全市各乡镇第九位。建成665平方米的中叶村丝织小区,及下叶、白岩、汉溪丝织小区。在全市个私经济五项比赛中,淡竹园、汉溪、中叶、和尚山村获得三等奖。

  全乡有初中1所,在校生392人;小学2所,在校生648人;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89人。加宽改造浪坑、岭下坑、西景山、八宿屋的通村公路,累计完成通村公路12公里。投资250万元全面动建泥家山水库拱坝改造工程;投资200万元,在里西景山村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投资10万元,兴建里南乡敬老院。

  【里西景山村抓好茶叶、丝织两大产业】  里西景山村有有机茶73.3公顷,为华发出口茶厂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叶以高出平均价格10%的价被华发出口茶厂收购,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村。村领导引导和鼓励农户创办丝织业,发展无梭织机,至年底,全村共有织机80台,创收90万元。

  【中学教师宿舍楼竣工】里南乡中学教师宿舍楼工程由嵊州市城东建筑工程公司中标,标底为297800元,20037月竣工,工程计合同价297800元,基础挖桩40304元,加层水箱结算69510元,装修结算38719元,共计工程款446333元。教师楼的建成,改善了山区教师的生活条件。

  【乡敬老院建成】  12月,里南乡政府利用原汉溪乡政府的用房,投资13.8万元改建成乡敬老院。敬老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有28个房间,设有住房、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等,为鳏寡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丁宇坤 陈水兴)

  

  【概况】  2003年,雅璜乡总户数1505户,总人口4081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28.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14.5万元,第二产业882.9万元,第三产业331.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20.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48元。

  全乡累计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05.9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4.8公顷,粮食总产量724.7吨;蔬菜播种面积98.4公顷,总产量1653.1吨;茶园面积463公顷,茶叶总产量416吨,其中名茶产量达到210吨,创产值1280万元;药材种植面积32公顷,总产量48吨。年末生猪存栏456头,出栏596头;牛存栏312头,出栏75头;羊存栏743只,出栏541只;家禽存栏4462羽,出栏6289羽;长毛兔存栏5883只,兔毛产量3.2吨。

  全乡新建香榧基地103.3公顷,补植香榧面积70公顷;新开发无公害茶叶基地138.2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92公顷,良种茶基地26.7公顷;在雅璜、戴溪、长坑、上枝等村实施园地整理项目70余公顷,打通机耕路7公里、简易公路15公里。对雅璜、长坑、上枝、下枝4个村共计35公顷的平缓荒坡实施造地开发,进一步拓展山区发展空间。

  乡党委、政府根据连接百丈飞瀑、诸暨千柱屋和东白湖景区,建设雅璜休闲旅游业的思路,按照“一类”标准和“五化”要求,制定雅璜村总体建设规划。开展拆旧工作,为新一轮规划建设留置空间。在雅璜村口新建雅璜亭,完成雅枝公路雅璜村段施工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

  投资12万元完善乡中心学校教育设施,优化校园环境。在巩固和发展“高普九”的基础上,开展争创“教育强乡”活动,年底通过省级部门验收。

  在戴溪、上枝、后溪、相华等6个村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普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和“精神病防治”试点成果。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开展“新农村、新家庭”活动,加强计生宣传,推进查孕查环查病等优质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计划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以“四五”普法教育为载体,聘请乡首席调解员,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调处各类民事纠纷,调处率达95%。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连续争创绍兴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确保了社会稳定。

  【个私丝织业集聚区建成】乡政府投资30万元,规划总面积5000平方米,在戴溪村村口利用村老校舍和操场兴建乡个私丝织业集聚区。集聚区一期工程面积980平方米,首批入区织机达60台,对全乡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雅斯公路全线贯通】乡党委、政府把雅斯(雅璜至诸暨市斯宅)公路建设列入八大实事工程之一。8月,戴溪、上枝、下枝、沿山4个村的干部自筹资金成立工程指挥部,通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完成全长4.8公里、宽4.5的雅璜段公路。诸暨方面也积极响应,至年底,公路全线贯通,实现了两地人民盼望多年的夙愿。

  【实施河道清障】建筑、生活垃圾和农作物侵占河道,严重影响雅璜的防洪安全和村民生产、生活。8月,乡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投资7万余元,安排大型挖机,对全乡6公里长的雅璜、戴溪、长坑等村重点河段实施清障除淤,保障汛期泄洪安全。

  【改造农村自来水】为保证村民的饮用水供应和质量,改善一些村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管理失控的现状,乡政府支持下枝、后溪两村率先改建自来水网管,实行装表收费管理。

  【积极帮扶弱势群体】根据市政府对低收入户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和对“三无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工作要求,乡政府着手做好“低保户”和“三无老人”的帮扶工作。投资5万元对乡敬老院进行扩建和修缮,增添生活和娱乐设施,使“三无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年新增低保户20户,累计64户;另有8名“三无老人”入住乡敬老院。

  (黄秋波)

 

  

  【概况】  2003年,全乡总面积31.89平方公里,总户数2120户,总人口5944人。王院乡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为工作主题,以开展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工作主线,坚持“旅游立乡、开放兴乡、生态建乡”的发展思路,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在抓好景区基础设施的同时,紧抓招商引资工作,派出专门人员长驻上海招商,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

  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一产940万元、二产440万元、三产13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85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11万元,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征收任务。

  开展社会环境集中大整治,解决了14件遗留案件,保证了王院的社会稳定。丰富山区文化生活,抓好文化广电事业。新搬迁文化站,创建文化特色村————王院村;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以乡成校为阵地,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受训农民975人。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全乡用户数达到1095户。切实抓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已有17个村1900户建立社区健康档案。落实低保对象的低保措施,解决弱势群体,总投入23万元扩建建筑面积684平方米的乡敬老院,基本解决了全乡五保孤老的集中供养问题。紧抓村务财务工作,及时公开财务村务。

  【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规范化特色产业,抓好农业基地开发。完成7.3公顷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其中4公顷大棚蕃茄);在抓好原有香榧培育管理的基础上,新发展香榧66.7公顷;新开发有机茶基地39.3公顷,建立无公害茶基地166.5公顷;引进种植药材新品种————天麻,建立基地0.7公顷。

  【百丈飞瀑二期工程启动】百丈飞瀑启动二期基础建设,已完成了50%的工程建设。王院至金钩村公路硬化工程已接近尾声;茗坞至大湾山的环湖公路开始动工兴建;王院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一期工程主体已完成。

  【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计划,发出“王院是我家,环境优美靠大家”的倡仪,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保我行动”教育活动。完成旧村改造10000平方米;完成园地整理;投资25万元新建紫岩至培坑全长3.03公里的公路路基;完成培坑、郑岙二个村的农村自来水规范化改造,基本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新办个私企业30家】发展工业是改善农村经济的关键,乡政府从王院实际出发,积极招商引资,在提高现有企业管理水平和完成企业技改投入100万元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个私企业,全年新办个私企业30家。

  【实施“百村扶贫攻坚计划”】乡政府实施“百村扶贫攻坚计划”,在茗坞村建成占地0.7公顷的移民小区,鼓励农民下山脱贫致富,已完成涉及9个行政村中22个自然村91户、208人的移民计划,退宅还耕5.3公顷。

  【扩建乡敬老院】王院乡敬老院始建于1994年,有住房10间。2003年投资25万元扩建二层新住房,设办公室、活动室、阅览室、食堂等公共场所。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现入住孤老30人,院内老人心情舒畅,精神状况良好。

  【王金公路硬化】为加快百丈飞瀑景区的发展,改善基础环境设施,投资150万元动工硬化王院村至金钩村公路路面,公路长3.15公里,于12月竣工。

  (张石兴)

  

  【概况】  2003年,通源乡总户数2070户,总人口6142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财政总收入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76元,比上年增长8.5%

  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248万元,农业总产值3820万元。茶叶、香榧、毛竹是通源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年新发展无公害茶叶基地11个,共322.9公顷;通过新品种引进、老茶园改造等措施,发展良种茶18.1公顷,改造老茶园100公顷。本着“谁种谁有”的原则,做好香榧产业的发展,新发展香榧73.3公顷,全乡香榧干果总产量达7万多公斤,产值600万元以上。积极推进竹笋两用基地建设,新增竹笋两用基地4个,面积88.7公顷。全乡粮食种植面积255.8公顷,总产量1421.5吨;桑园总面积1.3公顷,饲养蚕种20张,蚕茧总产量1吨。生猪存拦1060头,出栏1995头;牛存栏271头,出栏80头;羊存栏711头,出栏1047头;兔存栏455只,出栏158只。

  全乡实现工业产值7070万元,销售收入6009万元,上交税金15万元,技改投入200万元。创建“个私企业一条街”,投入60万元新建精制茶厂1家,精制茶厂达到8家,全年茶叶加工量达到6万担,销售收入2800万元,创利税250万元。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投资15万元改造里大坑村简易公路;投资32万元新建通源乡卫生院;投资5万元解决了道场、荷岭两村百姓饮用水难的问题;加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设施,通源中学中考升学率达到86%,其中一名考生的成绩位居全市第28位;深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健全村级治调组织,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连续三年实现绍兴市、嵊州市信访“三无”乡镇。通讯、文化、广电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投资130万元建成联通基站,手机用户,有线电视、有线电信入户率明显提高。

  【通源乡获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投资1200万美元的浙江泛亚弹性体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嵊州经济开发区,实到外资320万美元。是年,通源乡获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

  【岗下电站动工】为壮大集体经济,投资150万元,在岗下村西风路口建造落差44、装机容量320KW、年发电量80万度的小水电站,预计工程建设时间为1年。

  【通源乡卫生院竣工】为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设施,投资32万元新建通源乡卫生院,彻底改变了原乡卫生院脏、乱、差现象。

  【乡敬老院投入使用】为解决五保老人的后顾之忧,投资10万元改建老车站为乡敬老院,对全乡7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集中供养。

  【松明培村被评为市科普示范村】松明培村有农户240户,村民742人,有百年、千年香榧树2000多枝,榧树与房屋错落相间,形成了“村在榧中,榧在村中”的独特风光。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香榧和茶叶,村民注重香榧的科学种植、培育、管理和采摘,年年喜获丰收,涌现出一批香榧专业大户,被市科协评为科普示范村。

  (何美英)

  

  【概况】2003年,竹溪乡总户数1457户,人口4369人。其中劳动力2467人,外出劳动力856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87万元,工业总产值976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32元,比上年增长6.5%。村级经济收入52.66万元。全乡共有有线电视1046户,入户率达75%

  【移民下山】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高山住户的住、行老大难问题,乡财政拨出50万元资金,共移民下山32户。

  【洋坑村丝织小区建成】8月,投资160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洋坑村丝织小区建成,10月正式开工投产,为竹溪乡的剩余丝织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为老百姓增收奠定了基础。

  【夏鲸泵业有限公司技改投入出成效】竹溪乡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乡龙头企业夏鲸泵业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进行机器设备改造,改进生产线,当年销售收入450万元,利税达到15万元。

  【发展个私企业】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乡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个私经济的优惠扶持政策,新发展个私企业20家,共计56家,为竹溪乡的老百姓增收创造了条件。

  【抓好基地建设】竹溪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市场为导向,效益农业为突破口,积极抓好基地建设。全乡共发展无公害茶基地137.3公顷,良种茶基地30公顷,竹笋两用基地160公顷,香榧基地83.3公顷,有机茶基地10.5公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了后劲。

  【乡敬老院动工】10月,投资30万元,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乡敬老院破土动工。敬老院的建成,将为竹溪乡的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奠定了基础。

  (钱 英)

  责任编辑 徐国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