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概况】 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9.02亿元,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0亿元,增长25.9%。上划中央“四税”收入4.62亿元。加上上年结余、省绍兴市补助、调入资金,合计可用资金5.62亿元。全年财政支出为5.28亿元,增长24.9%。当年财政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加大农业投入,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改善全市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建设。积极兑现高新技术企业、转制企业等财税政策。制订了受“非典”影响较大的几个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通过财政贴息、财税政策推动和引导产业向经济开发区和中心城镇的工业园区集聚,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提高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三是足额安排资金,保证社会重点事业支出需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证了科技、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组织财政收入】在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征管,规范管理。一是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提升。通过着力推广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的应用,基本形成了以网上申报、银税联网实时扣缴和银行帐户预储扣款等现代化申报方式为主体的多元化申报格局,为纳税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纳税服务。二是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采取改进税收计划管理,完善收入考核办法,做好收入预测、调查、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等措施,力抓个体税收征管。组织开展了近几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按照“分级定位、量化定额、民主评议、系数调整”的科学方法,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税收定额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三是全面导入了ISO 9000质量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了税收征管,给征收管理、税收执法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汇算清缴和税务稽查质量进一步提高。制订了《嵊州市地税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暂行办法》,明确重大税务案件标准及审理程序。
【政府采购】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明确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机动车辆实行定点保险,规范了公车保险秩序,年节约车保费150万元;全年政府采购中标金额11754万元,节约资金约1600万元,节约率达11.2%。
【预算外资金管理】一是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将管票与管项目、管收入、抓稽查相结合,全市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的62个系统192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了票据中心管理,实施“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督”的票款分离管理模式,对单位收费项目、收费金额及其使用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二是从2003年10月起对国土局土地整理专户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每月完成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及报表工作,规范了土地整理专户的资金运作。三是对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取消“单位基本存款帐户”,从源头上控制了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会计集中核算】全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机关事业单位达到了167个。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到进一步保证,强化了财务监督,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实现了“阳光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养老保险征缴】在重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养老保险征缴办法,单位缴费与个人缴费完全分离,实行税费同征制,解决了以往扩面难、参保率低、工作量大的矛盾,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覆盖,全年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养老保险征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财政财务监管】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制订《嵊州市国有集体资产对外投资及融资担保等有关规定》和《嵊州市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二是对重点项目认真把好资金拨付关。加强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把监督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使各项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能。三是健全和完善乡镇级财政管理。在小集镇试点中,设立了乡镇级国库。
【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2003年局鼓励各科所(局)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积极撰写调研文章,收集选编28篇调研文章编印了一本《实践与思考》论文集,对领导知情、决策、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局中心理论学习组,开展每月一学习,研究讨论财税工作重大问题。局机关坚持每周一晚政治学习制度,由各科长轮流上讲台给全体机关干部上辅导课,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同时,结合ISO 9000贯标认证,对干部进行了ISO 9000相关知识和有关财税知识为重点的业务培训。三是开展了优质、及时、全天候服务。各基层征收单位放弃休息日,在每月的征期实行正常上班和值班。还建立了税企联络员工作制度和税收检查回访制度,帮助企业聚财、理财、建账、建征。四是进一步理顺机关内部管理,下发一系列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实行各科所每月初制订本月工作计划并总结上月工作情况的报告和交流制度,有效地促进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局党委班子成员划分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片区,各基层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没有出现大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了财税干部高效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社会形象。
(黄小明)
国税
【概况】2003年,市国税局共组织国税收入52091万元(其中:免、抵、调库1289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6%,比上年实际增长14.45%。其中二税(增值税、消费税)收入47997万元,完成计划的104.82%,比上年增长13.55%。全年国税收入跨越了五亿元大关,占市财政总收入9.01亿元的56.7%,为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力度明显增强】2003年,国税局办理各类减免退税32210万元,占同期入库税收的61.84%。其中出口退税2268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免、抵、调库12898万元,退税9788万元);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减征400万元;福利企业退税3065万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减免5173万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免税662万元;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免税144万元;饲料企业免税80万元。办理出口企业质押贷款10616万元,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税收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加大信息化建设,推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一是积极稳妥地扩大防伪税控覆盖范围,全面取消手工版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电脑版非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6月底完成了防伪税控系统全覆盖。2028户一般纳税人全部纳入“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系统,其中一机一卡户1649户,占81%,推广率居绍兴市之首。二是全面推广网上认证系统,8月底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网上认证全覆盖,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认证,提前4个月完成省局任务。三是巩固和完善多元化申报,积极提高和扩大网上申报范围,建立以市(地)为单位的多税种网上申报平台,拓展了信息采集面,为纳税评估和加强税源监控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WEB浏览器申报方式在市国税局试点,经过调研,不断改进与完善,6月份试点成功,拟于2004年在全绍兴市推广应用。四是构建税、银、库一体化(税务、银行、国库)和推行纳税无纸化,并于11月正式启用“一联式电子完税凭证”,实现纳税无纸化目标。五是出口退税二期网络有效应用,提高出口退税信息化水平,加快了退库审核进度和质量。在信息化推动下,税收征管质量大大提高,全年登记率达100%,申报率达99.12%,入库率达100%,滞纳金加收率达100%,处罚率达73%,均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
【纳税评估工作全面实施】4月,市国税局纳税评估科成立,14名专职人员到位,纳税评估工作全面展开。2003年度分别对136家内资企业和51家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1901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550家查帐征收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进行了评估。全年共评估纳税人2638户,其中依法纳税正常的1895户,占71.84%,自查自纠的175户,补交增值税351万元,所得税310万元,加收滞纳金54万元,调整所得额585万元,移送稽查选案18户。
【个体税收定额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起征点精神,市国税局本着“管理城镇扶农村,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农村广大“双定户”、城镇零散街巷经营面积小的“双定户”基本核定为不达起征点。原7683户双定户,经过调查认定不达起征点的达5667户,上起征点的有2016户,免征个体税收760多万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及时完善“三等九级管理办法”,定额核定后上墙公布,使个体税收定额的核定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成为名符其实的“阳光工程”。在内部还对个体税收定额实行调查、核定、审批三分离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定额核定中的随意性问题,也为个体税收实行计算机定额评税作好了准备。
【税收稽查成效明显】2003年,组织实施对金融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纳税大户、重点监控企业、出口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与公安、地税等部门合作,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等涉税犯罪专项行动,经过深究细挖共查处大案3件,其中税款100万元以上1件,50万元以上2件;狠抓举报案件督办,举报中心共受理上级交办和群众直接举报案件63件,补税罚款288.27万元。全年检查企业261户,其中有问题215户,移送公安机关查处10件,判刑2件,查处税金罚款899万元,查处率为82%,处罚率为72%,在较大程度上震慑了各种涉税犯罪行为,为组织收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纳税信用和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在深入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活动的同时,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评出2003年AA级企业25户,A级企业5户,为全市倡导“依法诚信纳税”树立了榜样。国税系统内部,在深化纳税服务上,转变服务观念,树立公仆意识,实行全日制弹性工作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拓宽全程服务领域,推出急事即办预约制,全年为纳税人办理急事即办事项800多件,真正为纳税人解决燃眉之急;建立税企联系制度,专门设计了“税企联系卡”,将日常需要联系的投诉电话、急事即办预约电话、全程服务台电话、市国税局网址等内容印发给纳税人;提升税收宣传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国税网站的作用,使网站成为税收政策咨询服务渠道,为纳税人及时、准确地提供税收政策,全年共受理并答复纳税人网上咨询210件(次),国税网站的访问量持续增大。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受到社会和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干部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国税局联系税收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开展税收政策、财务会计、法律法规、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聘请教授上《新企业会计制度》等业务辅导课,全体干部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在绍兴市国税局组织的业务考试中,得到平均87分的好成绩,有7人次获得绍兴市国税局嘉奖。在学历教育上,有17名干部取得本科、28名干部取得大专学历,在156名45周岁以下干部中,已有148名获得大专学历,占94.9%,为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激励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为激发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规范职务晋升、奖励等激励机制,借机构调整之机,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稽查局、纳税评估科内的二个正股级、四个副股级职位进行竞争上岗,选拔出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中层;全系统74名干部进行轮岗,达到了优化干部结构的目的;4位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荣立三等功,3位干部获嘉奖;根据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标准,有9位同志晋升为主任科员,6位同志晋升为副主任科员。职务晋升、奖励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政协评议鼓励鞭策明显】2003年7至9月,市政协组织3个调研组,分3个阶段,分别到有关乡镇、市级机关有关部门、重点企业等40多个单位进行走访、座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纳税人普遍反映,五年来国税局干部的作风有很大转变,服务意识有很大增强,队伍的整体形象有很大提高,并对今后的国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成孝 吴圣雄)
地税
【概况】 2003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税收入库3.42亿元,完成省下达计划2.95亿元的116%,比上年增长28.5%;养老保险基金入库1.22亿元,增长27.7%。
【税收特点】一是地税收入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增幅较大,远远高于本市同期GDP增幅。二是主体税种占税收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但主体税种结构相应有变化,作为地方税主要税种的营业税继续保持全市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三是地方小税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增收因素: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及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重大举措出台和实施。全市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加。地方税收增长较好的是丝织纺织业、服装业,分别增长39%、37%;其次是电声业、厨具业、领带业、电机业分别增长27%、22%、19%、17%。个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税收高幅增长。国有经济随着改制推进,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但由于烟草、电力等单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税收大幅增高。
但在组织2003年收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增长。绢丝业、电声业产销形势不景气。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跌,加之几家绢丝规模企业转向房地产投资,对绢丝新产品开发不足,缺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使这些行业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上缴税收与上年同比呈下降趋势。内资企业转中外合资增多。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增外资企业40家,在领带、绢丝业规模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居多,由于外资企业税负低于内资企业,对税收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地税收入结构发展不平衡。从2003年分税种收入结构来看,呈现营业税税源缩减,企业所得税快速增长的态势。
【征管改革】一是改革税款缴库方式。着力抓好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在绍兴市率先推行“委托农行开票,实行批量扣税”的税款缴库方式,基本形成以网上申报、银税联网实时扣缴和银行帐户预储扣款等现代申报方式为主体的多元化申报格局,全市共有1800多户实行了网上纳税申报。二是全面导入ISO 9000质量管理。在ISO 9000贯标认证过程中,对税收管理的各项工作,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标准全面进行清理和梳理,把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方法全面作了整改,使各项工作的运行机制更通畅,一环紧扣一环,所有工作过程有记录,各项工作更具规划性、系统性、条理性。三是深化稽查方式。推行“责成自查”与“重点稽查”相结合的稽查方式,提高稽查威慑力,促进征管质量提高。同时,制订了《嵊州市地税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暂行办法》,明确重大税务案件标准及审理程序。2003年有2个税案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征收管理】一是以抓税源管理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行业税源调查,大力推进重点税源监控,对全市1000多家汇算清缴企业实行税源监控;加大对重点行业高收入者跟踪管理力度,逐步推行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二是加强了对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建筑安装及房地产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对上述行业及广告等行业开展发票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加强对个体营运业户和生猪屠宰销售行业的税收管理,委托其行业主管部门代征代缴。三是强化个私税收征管,完善个体税收“五单”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建立个体税收征管目标责任制;深化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办税规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民主评税,对全市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定额调整。四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会化征管网络,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对全市地税委托代征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地方税费委托代征工作的通知》,与全市30多家代征单位统一签订代征代缴协议书,代征地方税收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纳税申报。从上年9月开始,对全市1870多户纳税人,进行分期分批集中培训,推行网上纳税申报试点,为全市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化不断提高,实现了与社保局、残联、银行联网,实时扣款。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对税款缴库方式进行了改革,简化征税方式。个体所“双定户”与农行联网,通过税务银行联网实时扣款,实现无纸化纳税;各基层税务所也已完成了实行网上申报的基础工作。
【社会保障基金征收】 2003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新的养老保险征缴办法,对养老保险计征依据、征缴方法作了重大调整,实行单位缴费与个人缴费完全分离,单位缴费实行由企业按上月实际发放工资总额的17%自行申报和专项申报,个人缴费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7%由企业向劳动部门申报,并实行税费同征制。这一征缴办法既体现了依法征缴、公平公正原则,又解决了以往扩面难、参保率低、工作量大的矛盾。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覆盖。全年企业养老保险费征收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22亿万元,比上年增长28%;局养老保险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充分肯定,走在了全省前列。
【税收宣传】切实加大税收宣传力度,营造地税工作良好氛围。通过播放税收电视公益广告,在城镇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在城市广场举办税收宣传文艺晚会,召开纳税大户表彰大会,召开企业主管财务培训班和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座谈宣传会,在办税服务大厅发放宣传资料,上街开展税收知识咨询等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了地方税收,大力弘扬纳税光荣的社会风气。同时,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及新闻单位报道了大量的地税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名列全省地税系统前茅。
【教育培训】坚持每周一晚上政治学习制度,由科长轮流上讲台给全体机关干部上辅导课,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干部全局意识。同时,结合ISO900。贯标认证,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业务素质。
【税务服务】开展“优质、及时、全天候”服务。各基层征收单位放弃休息日,在每月的征期实行正常上班或值班,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税。局机关咨询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服务措施;建立税企联络员工作制度和税收检查回访制度,挑选精兵强将定期到企业帮助聚财、理财、建帐、建证,企业的财务管理、纳税申报更趋规范。
【制度建设】在继续实行过去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了各科所每月初制订计划并总结上月情况的工作报告及交流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廉政建设】组织开展“依法办税、秉公理财、规范管理、完善服务”为主题的一系列行风建设活动,局党委班子成员划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各基层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没有出现大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了财税干部高效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社会形象。
(黄小明)
责任编辑 吕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