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2003年全市农业经济在上半年遭受非典型肺炎影响、下半年遭受五十年一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仍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31元,比上年增长7.7%。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加快,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到17300公顷,加工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21家,实现销售收入11.50亿元,增长8.5%;列入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建立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农产品基地20066.67公顷;14个农产品在省农博会上获奖,其中金奖7个。新增外拓基地5713.33公顷,新增出口创汇企业5家,创汇6450万美元。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整理土地5120公顷,建成标准农田4366.67公顷,新增有效耕地6412公顷;实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完成农业技改投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倍,农业合同利用外资2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倍,实到外资8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倍,1至11月农业出口创汇645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1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7%。
12月,由市府办牵头,市农业局为主,会同市发展计划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完成了2003至2007年度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全市的粮油、蔬菜瓜果、蚕桑、畜产品、茶叶、花卉苗木、干鲜果、竹笋、水产品等9大类特优农产品制订了区域布局规划。
全市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和创新农技推广体制的经验,在全省两次农业局长会议上作典型介绍。
2003年,全市农业系统有9个单位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集体,10人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个人。
【15个科研项目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月,嵊州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农业网电话文本语音交互式信息处理系统被市政府评为一等奖。市农技中心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技术规程被评为三等奖;市农科所茭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被市政府评为三等奖。3月,《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研究》获绍兴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月,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农业网电话文本语音交互式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被评为二等奖;市农科所茭白新品种提纯繁育与推广被评为三等奖。5月,《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研究》荣获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6月,市农技中心等菜稻轮作被评为绍兴市政府农业丰收二等奖;市农技中心等完成的新型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被评为绍兴市农业丰收二等奖;崇仁农技服务站的水稻生产全程化服务技术被评为绍兴市农业丰收二等奖。7月,市农技中心的农田增效种植模式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绍兴市单季稻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和市农机管理总站的高速插秧机引进及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研究均获绍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市农业研究所的优质、高效早籼稻新品种“绍籼1号”选育获绍兴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市农业局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农业经济新跨越的根本性途径和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来抓,采取了以下4条措施:一是成立农业招商局。抽调一名副局长任农业招商局局长,又从农口部门抽调6名工作人员,集中到专门地点办公;市政府还专门拨出专项农业招商经费30万元。二是建立招商考核机制。市政府把农业招商引资列入部门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市农业局对下属各单位招商引资既下达工作指标,又实行重点考核,占百分制考核分的15分进行考核。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凡市农业局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引进外资的,在享受市政府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引进外资总额0.5%的奖励。四是组织开展项目招商。年初精心包装推出了25个农业招商项目,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工作,在温州、上海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到温州招商活动中,成功签约引进外资300万美元的意向合作项目1个,现已落户园区。至年底,引进农业外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2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倍,实到外资8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倍。市农业局机关及下属单位2003年合同利用外资140万美元,实到外资50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市农机总站为全局招商引资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市畜牧中心、市植检站引进了内资项目2个(雷益生物技术、新昌第二服装厂加工项目),引进资金1500万元。
【开展农业专项执法活动】市农业局会同市工商管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农资专项检查、毒鼠强灭鼠药专项治理、农业两法宣传等专项活动。全年组织各种执法检查38次,其中配合绍兴市农业局1次,省农业厅2次。检查了种子经营单位(个人)46家、农药化肥经营单位98家、兽药经营单位5家、饲料生产及经营单位35家,纠正农机违规6件。市畜牧中心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起草制订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理了17头肺结核奶牛的扑杀。同时还加强了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起草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监管网络化、财务公开多元化。
【深化新世纪农民培训活动】年初,市农业局开展“农技培训一年早知道,专家教授凭你挑”的新世纪农民培训活动。组织全市农技培训单位在英特网上公布全年农民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地点、授课内容和讲课专家,以方便农民有选择地参加,提高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新世纪农民培训教学基地和其他有效的培训形式,全市培训青壮年农民达5.8万人次,至年底累计培训农民达28.5万人。
【开展网上农技创新服务活动】为整合农技资源,建立网上农技推广队伍,市农业局在上年建立责任农技师制度的基础上,由各涉农部门推荐,市政府聘请了8名优秀农技拔尖人员担任“农技大师”;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对年终考核中获得前5名的农技大师分别奖励3万元、2.5万元、2万元、1.5万元、1万元。同时,还推出22名优秀责任农技师,联系大户267户,联系基地2400公顷,联系企业和市场52个,并同样制定相关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经济激励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意识,增多网上农技服务内容,提高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效率。
【开展责任农技师科技攻关活动】年初,市农业局在全市公开征集效益农业发展中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经筛选确定1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农业网和文件等形式,向市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责任农技师进行公开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对象,组织攻关,并由市政府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补助。经过一年实施,效果较好。市农科所和市良种场办的农业三新实验园区,达到了长年有品种可看、有模式可学、有技术可推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为全市农技干部树立了样板。市农科所实施的国家级玉米、西瓜品种试验,得到了国家农业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国家、省厅领导调研市农业信息中心】 2月19日,由全国人大农工委领导许行贯带领的调研组在市农业信息中心调研农业信息工作。4月9日下午,省农业厅程渭山厅长一行8人到市农业信息中心调研农业信息建设情况。
【坚持科技下乡活动】 4月1日,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农业局组织30多名农技干部骨干开展了以“送技术、送种子、送信息、送订单”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下乡活动。来自全市21个乡镇的农业分管领导及有关村、大户代表100多人参加。市越乡竹园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浙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各聘请2名农技干部为技术顾问;市畜产品公司、泉岗水业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分别与11户种养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市畜产品公司与市国有粮食储运公司在会上发布产品供求信息。活动期间共发放农业技术书籍、政策法规资料、信息服务卡等700多份,展示图板22块,接受农民咨询400多人,收到了较好效果。
【完善机关制度建设】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机关服务规范化建设要求,市农业局制订和规范《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考核》等10项制度,使局机关议事办事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作,充分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同时,还建立和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诺廉、评廉制度,加强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完善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强科技干部考核管理,在全系统开展比作风、比干劲、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使全系统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为确保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市茧丝绸总公司下属事业单位及人员划归农业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顺利完成了市茧丝绸总公司下属事业单位及人员接收工作。按照市人事局嵊人字〔2003〕27号文件通知,7月份起市茧丝绸总公司下属事业单位市蚕业管理站、市蚕种场,东郭蚕种场及人员和离退休人员、遗属划归市农业局管理。
【市茧丝绸总公司转制为民营】 2003年5月,市茧丝绸总公司成功转制,通过资产拍卖等形式,蚕茧收购业务从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由市双银茧丝绸有限公司经营。
【新问题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越来越小,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尤其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待加快;全市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对农民和农产品基地的牵动力不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够快。四是局属企事业单位面临市场冲击、改革压力,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受挫,生存经费、继续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农村经济管理
【概况】 2003年,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围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这一主题,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依法监理,强化监督。全面贯彻嵊政办(2003)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的通知”、嵊市委(2003)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和嵊政(2003)70号“嵊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农村财务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进一步运用“会计监理”这一平台,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1102个村的村级财务实行逐村、逐笔、逐票审计监督;同时,还依法对162个村开展了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全年审计12个村,乡镇(街道)农经站审计150个村),被审计资金7123.38万元,审计出违纪金额39.83万元,涉牵违纪人员29人。从而有效地维护农村的集体利益,稳定农村社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9%。
【全市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开通运行】为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手段,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拨出专款,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牵头,依托政府网和农业在线网,在全市建立“嵊州市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2月底,完成村级财务网络管理专用计算机与政府专用网的联通;3月底,完成村级财务网络版安装、调试和乡镇(街道)监理会计网络版使用培训;4月底,进行网络试运行;10月,“市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嵊州市农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标志着全市农村财务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实现了村级财务记账电算化、管理网络化、监督全程化的“三化”目标,开创全省先河。
【进一步强化农村财会人员会计证年检制度】为加强财会队伍管理,改变部分地方无证上岗现象,确保农村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在全市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会计证年检工作,全市年检会计证637本,新办、补办会计证542本。
(张良仁 马桂祥)
种 植 业
【概况】 2003年,嵊州市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113.33公顷,比上年减少3393.33公顷。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早稻为746.67公顷,晚稻为14840公顷,均为历史最低。粮食总产12.77万吨,比上年减少29%。与此同时,以花木、畜牧、蔬菜为特色的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全市花木种植面积已达到7800公顷,比上年增加3333.33公顷,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66.7%。蔬菜生产产值3.2亿元,与上年持平;种植面积6333.33公顷,其中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73.33公顷。蚕桑生产前三季低迷,晚秋季势头有所回升, 桑园面积2066.67公顷,全市发种35055张,比上年减35.6%,产茧1478吨,减30.2%,产值2063万元,减13.8%。市蚕种场能抓住机会,狠抓制种质量,扩大蚕种外销,蚕种生产形势有明显好转。全市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调整到17300公顷,经济作物面积第一次超过了粮食作物面积。全市粮经比例达到30:70,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效益明显提高。
(张良仁)
【修改市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 2003年11月18日,市技术监督局颁布并实施《嵊州市无公害稻米地方标准》修改稿,标准号为DB330683/T011-03,原在2001年颁布实施的DB330683/T011-2001同时作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2001年的基础上,对无公害蔬菜总论、小白菜、茄子及西瓜等4个地方标准进行修订,增加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完善了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
(俞 朝)
【中国/FAO亚洲社区IPM项目第四阶段结束并举行表彰】中国/FAO亚洲社区IPM项目于1995年起在嵊州市实施,至2003年第四阶段结束。在实施项目中市农技推广中心成绩显著, 2003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项目第四阶段总结会议上,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联合表彰。市农技推广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长、高级农艺师王济良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同年获市政府奖励基金。期间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并相继举行或承办了农民带头人培训、浙皖两省农民辅导员研讨班、案例分析培训班、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等后续活动。
(王济良)
【蚕桑生产低迷】 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2066.67公顷,其中投产面积1933.33公顷。蚕桑生产村618个,1.5万户农民经营种桑养蚕。栽桑0.7公顷以上规模型养蚕的专业大户40户。年产茧量5担以上有1875户。年产茧量10担以上有117户。年产茧量百担以上的村102个。小蚕共育1.9万张,共育面达到54%。与上年比较:蚕种饲养量减35.6%,产茧量减30.2%,总茧产值减13.8%,张产42.2公斤,单茧价减23.3%,春蚕茧的张产比上年同期提高5公斤以上、增长12.6%。国际茧丝绸市场价格的下降,春、夏、中秋三期的茧价跌至近十年来最低点。第四季度国际茧丝市场交易价格上扬,晚秋蚕茧价格达到21.38元/公斤,比去年同时期的10.40元/公斤增加了10.98元/公斤,增长105.58%。
【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 2003年4月9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市农技推广中心举行成立剪彩仪式,标志着嵊州市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浙江省农业厅长程渭山、省林业局长陈铁雄、省技监局副局长杨烨、省供销社主任和省茶叶产业协会会长费根南、绍兴市委副书记袁长寿,以及嵊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月亮、市委副书记杨文孝、夏能勇、陈为民等18位领导参加了剪彩仪式。
(张益平)
【塑料薄膜大棚养蚕技术研究和试验通过评审验收】于2001年开始的《塑料薄膜大棚养蚕技术研究和试验》研究项目,经近三年的实施,2003年12月通过绍兴市科技局的评审验收。评委会认为:该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同类研究中居省内先进,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目历时3年,经13个点共12期的应用,养蚕成绩超过全市平均值,茧质有所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蚕桑品种引进试养试种成功】 2002年1月,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试养新的蚕品种:春日和学613的杂交;从海宁引进果桑“大10”,在三塘、甘霖等地试种,面积0.2公顷。2003年春期投产,亩产鲜果800公斤,价值4000元左右;产桑叶1200公斤,价值1000元,获得成功。
【市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被省立项】年初,市蚕业管理站向浙江省农业厅申报《嵊州市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省财政厅联合发文,以浙财农字〔2003〕216号文件确定嵊州市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高温干旱不利蚕桑生产】 7月14日至8月10日,气候出现5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持续高温在35℃以上,使8月11日中秋蚕种发种后因缺乏适熟桑叶饲养,蚕农自己弃种240张,占发种量的8%。
(市蚕业管理站供稿)
畜 牧 业
【概况】 2003年,全市畜牧业呈现出上升态势。生猪饲养量达到36万头,比上年增长4.9%;年内肥猪出栏20万头,比上年增长4.2%;年末存栏为16万头,比上年增长5.8%,其中能繁母猪为1万头,比上年增长23.5%;猪肉产量达到12844吨,比上年增长3.8%。家禽年饲养量达到200万羽,比上年增长11.2%;出栏110万羽,比上年增长6.4%;禽肉产量1649吨,比上年增长7.6%。牛年末存栏0.75万头,出栏0.29万头,牛肉产量386吨。羊年末存栏6万只,比上年增长28.2%;出栏4万只;羊肉产量718吨,比上年增长51.2%。兔年末存栏48万只,其中长毛兔42万只;肉用兔6万只,比上年增长13.9%,出栏18万只,比上年增长46.5%,兔肉产量354吨,比上年增长43.9%。蜜蜂年末14647箱,比上年增长13.3%;蜂蜜产量735吨;蜂皇浆产量13466公斤。规模养殖进一步发展,全市现有生猪规模饲养户280户,比上年增长5.7%,年出栏500头以上45户,年出栏3000头以上5户。规模化家禽饲养户168户,比上年增长9.1%,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肉禽养殖场74户,年存栏500羽以上的蛋禽养殖场94户。
【加强执法工作】为加强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保证安全,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商业局、市技监局等部门协同作战,开展了6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检查屠宰场20个、农贸市场13个、冷库6座、饲料生产企业3家、饲料经营企业80家、30 家兽药经营单位和个人。市畜牧中心组织开展查源灭源工作,对全市4个街道、17个镇(乡)的1155个行政村、3.02万户农户进行了逐一检查。在全市全面实施生猪免疫标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为适应千家万户饲养所制定的春秋两季防疫为主、结合平时补针的防疫方法;在时间和程序上更科学合理,免疫效果更佳。该制度实施一年以来动物疫病发生明显减少,有力地保障了畜牧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嵊州市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在资金配套、硬件建设、制度管理、动物疫病调查及综合防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于2003年9月通过省级验收。
【嵊德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市嵊德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目前全市设施最为完善,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公司,有存栏优质母猪800多头,种公猪18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多头。7月,公司投资10万元建立了闭路电视系统,监视每一幢猪舍,只要轻点鼠标,每一头猪的出生、防疫、用料、用药等都一清二楚。公司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品种引进、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兽药使用到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照无公害生猪饲养技术规范操作。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生产的“嵊德”牌生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鲜美,畅销市内外,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计划全年出栏生猪10000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实现利润240万元。
【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完工】 2002年8月,绍兴市一景乳业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一家新兴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加工企业。至2003年底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在石璜镇楼家村建成第一牧场,占地面积10公顷,引进优质的黑白花奶牛500多头,日产牛奶5吨,成为绍兴市首家规范化奶牛场;在三界镇租地13.33公顷,动工兴建养殖1000头奶牛的第二牧场;投资3000多万元,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占地面积3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牛奶加工生产基地,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牛奶加工生产流水线,日处理鲜奶能力100吨。同年12月24日,牛奶正式投产上市,有鲜牛奶、甜牛奶、酸牛奶3个品种,袋包装和屋顶包装两大系列。公司十分重视奶制品质量,从牧草种植到奶牛饲养、牛奶加工运输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保证一景牛奶的安全和优质,已形成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牛奶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牧草种植以农户种植为主,由公司统一收购。种植牧草收益是同面积粮食作物的3倍左右,农民能每年从牧草和其他相关行业中得到300万元以上的收益,使周边农民迅速增收和脱贫致富。
(金 珑)
水产养殖业
【概况】 2003年,全市渔业生产遭受50年一遇旱情影响,渔业产量、产值有所下降,其中水产品总产量3242吨,比上年下降12%,渔业总产值4400万元,比上年下降5.4%,名优水产品产值2287万元,占总产值的51%。
【首家青虾专业合作社成立】 2003年,长乐镇稻田青虾养殖基地在上年基础上,新发展成片养殖青虾面积80公顷。10月28日,为统一规范青虾养殖管理,成立由18个养虾户组成的青虾合作社————嵊州市原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剡源”牌商标,使基地生产的青虾向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成功引进鱼类新品种4个】 2003年,眠牛弄水库为增加水库鱼类的花色品种,引进经济鱼类的翘嘴红和黄尾密鲴,放养获得成功,丰富了水库鱼类资源;长乐、甘霖等镇养鱼户进行丁鲑鱼和黄颡鱼的养殖,面积1.67公顷,获得成功。
【查处违法渔政案件25件】全年组织渔政检查15次,查获各类违法案件25件,其中非法电捕鱼22件、无证捕捞2件、甲鱼投毒案1件,没收电捕鱼器具30套。受理渔业污染事故4件,污染面积近13.33公顷,为养鱼户挽回经济损失2.2万元,赔偿国有资源损失0.7万元。严格执行捕捞许可制度,打击无证捕鱼,全年换发捕捞许可证25本,收取渔业资源费2.1万元。
(黄玉芹)
农业项目建设
【概况】 2003年,经市农业局和涉农部门、有关乡镇的努力,完成了前三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省级验收和国家级验收。全市农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向国家、省争取到的农业项目资金继续大量投入。工商业主大额资金投入农业开发、农业项目。
【完成农业项目投入创历史之最】 2003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在涉农部门和有关乡镇的配合下,已完成前三年(2000、2001、200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省级验收和国家级验收。2000年至2002年,全市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7个,改造中低产田4466.7公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4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项目1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1个。累计投入资金1.27亿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5132万元。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多、门类最全、投资最大的县(市)之一。2003年4月15至16日,由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金慧群带队的省级验收组成员,对嵊州市2000年至200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省级验收。验收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财务等,对三年来的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沈继宁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作了高度评价。9月11至12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成国家级验收小组,对2000年至2002年嵊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国家级验收。验收期间,验收组成员高度评价嵊州市前三年建设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
【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领导视察嵊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1月7日,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廖晓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刘世江,部长秘书何振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计财处长李若云,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沈继宁等领导,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月亮,副书记夏能勇,副市长吕丙等人员的陪同下,视察了鹿山街道的南田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对项目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成果显著】市农业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农技推广中心、市蚕业管理站、市农科所、市农机总站、市新能源办等单位筛选,精心组织项目设计、编写可行性报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年争取到2003年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个。黄泽镇和金庭镇的前晋畈和三界镇的沈太畈等2个优势农产品基地项目,列入200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开发任务为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1333.33公顷,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无偿资金560万元,市及乡镇配套资金16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2万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1个,市舜皇名茶厂的茶叶加工项目,被列入200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276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4万元,企业自筹870万元,银行贷款800万元。同时争取到国家农业部项目4个和省农业厅项目6个。全年争取到国家、省财政扶持的农业项目13个,总投资3680万元,其中省以上国家财政扶持资金1491万元。
【工商业主投资农业1.2亿元】 2003年,全市工商业主投入农业开发、农业项目的资金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创历史新高。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培训农民达10万余人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强,为农民增收树立样板,给广大农民真正带来了实惠。为向项目区内农民推广、普及、运用各种现代科技,培训项目内农民达10万余人次,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张良仁)
农业产业化经营
【概况】 200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绿色农产品,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质量,坚持品牌战略,努力外拓基地、外拓市场、外向创汇,推进开放农业发展。全市已争取到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一景、鹿山园林、百年桂花园)。年初,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验在全省农业会议上推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效显著。11月,绍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场会在嵊州市召开;12月,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政府专门在市经济开发区划出2平方公里作为农产品加工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街道因地制宜设立农产品加工区,并对入园企业实行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对入园企业推行免查制、代办制、绿卡制、税后无费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入园的积极性。年底止,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吸引7家企业入园建设,计划总投资达4.12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68万美元,当年实到外资290万美元。金庭、石璜、黄泽、三江、长乐等7个乡镇和街道的农产品加工区,已有入园企业12家,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6000万元。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快速建设,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14个农产品在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奖】11月28日,在杭州举办的浙江农业博览会上,经过各展团推荐、专家评审和农博会优质产品评审委员会审定,全市有7个农产品荣获金奖,1个农产品荣获银奖,6个农产品荣获优质奖。获金奖的有: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越乡龙井,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珠茶、龙井,市鹿山街道江夏村经济合作社茭白,市溪滩食品有限公司榨面,市华曦实业总公司桃形李,市蓄产品有限公司兔毛,市蓄产品有限公司长毛兔。获银奖的有:市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香榧。获优质奖的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礼品西瓜,市恒丰食品有限公司小京生,市甘霖农技服务站黄花梨,市杉华竹木有限公司竹地板,市越乡竹园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竹园鸡,市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糟鸡、糟八鲜。
【12个基地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月8日,浙江省农业厅浙农科发(2003)17号文件公布了2003年度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全市有12个基地被认定:茶叶基地有崇仁桂岩雾尖、西景山华发、仙岩舜皇云尖;水果基地有甘霖黄花梨、金庭羲之桃形李;粮油基地有下王泉岗稻米、崇仁溪滩稻米;蔬菜基地有鹿山江夏茭白、市农科所天鲜蔬菜;畜产品基地有市越乡竹园鸡养殖、市嵊德肉猪、市大毛肉猪。
【16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12月11日,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浙绿农(2003)2号公布的2003年度浙江省绿色农产品中,全市被认定的2003年度浙江省绿色农产品16个:茶叶类有“舜皇云尖”茶叶、“桂岩雾尖”茶叶、“仙珠、健魄”茶叶;水果类有“羲之”桃形李、“甘霖”梨;粮油类有“泉岗”大米、“溪滩”米面;瓜菜类有“江夏”茭白、“嵊禾”茭白、“天鲜”礼品西瓜、“天鲜”黄瓜;畜产品类有“嵊德”肉猪、大毛肉猪、“越乡”竹园鸡;林产品类有“山珍”香榧、“剡溪”雷竹笋。有效期三年。
【市越乡竹园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12月31日,浙江省农业厅 、林业厅、财政厅、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浙财农经发(2003)36号中公布的第三批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名单中,有“嵊州市越乡竹园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省的55家单位之一。
【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政策】2003年6月,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技改投入贴息、用地价格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从而调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性。全市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累计总数达到36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
【绍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场会在嵊州举行】6月9日,绍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场会暨农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嵊州市举行。与会代表来自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办公室分管主任、绍兴市农业、农办、林业、水利、土管、财政、信用联社等部门及县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的同志先后参观了市农业招商局、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场。嵊州市领导作了典型发言。
【绿色农业再上新台阶】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重点搞好绿色农业,是2003年农业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制订了绿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2003年至2007年要重点建设30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5333.33公顷;无公害肉猪5万头,禽类100万羽。同时还制订了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投资120万元,市农业局、市技监局、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三家联合创办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通过省技监局组织的双认证(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审查认可),为确保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三是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市畜牧中心、市农技中心、市农科所等单位和企业,积极参与制订了禽蛋、茄子、蒲瓜等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11个,并编印成册,向基层企业、单位、大户发行,督导其实施。四是开展绿色农产品申报工作。为实施品牌战略,市农业局积极组织各乡镇各涉农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申报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有1个农产品(山珍香榧)被认定为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6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6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农产品,12个农产品基地被认定为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10个农产品及基地被认定为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及基地。2003年底止,经过绍兴市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个,面积达到2926.67公顷;全市已建立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0066.67公顷。五是推出了首批无公害农产品销售摊位。为引导绿色消费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6月25日,市农业局在江滨市场推出了首批无公害农产品销售摊位9个,并实行挂牌销售,定期检测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发展开放农业成绩斐然】市农业局以外拓基地、外拓市场、外向创汇为工作重点,推进开放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向外拓展农产品基地不断增加。全年已新增向外拓展农产品基地5713.33公顷,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江苏等地。其中:建立粮食、瓜果等基地1400公顷;市华发出口茶厂在福建省政和县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1333.33公顷。二是向外拓展农产品市场不断加快。通过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山东、上海等地设窗口、进超市、搞合作、引外资等办法,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4月,全市有4个农业合作项目在上海签约,合同总金额达到10970万元。全年已有30家农业龙头企业与上海华联、农工商等大企业合作联营销售农产品。三是外向型农业创汇不断扩大。2003年以茶叶、兔毛、竹制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农业出口创汇。全市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家,新增出口创汇企业5家,1至11月出口创汇总额达到645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1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7%。
(张良仁)
农村新能源
【概况】2003年,全市农村新能源的沼气工程项目、太阳能利用有了新发展。为配合全省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年初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上报了省示范村之一崇仁镇张家村“沼气生态公厕”项目。9月,省农业厅、财政厅列项,省拨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11月底,省农村能源办对市嵊德牧业有限公司“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根据省农村能源办要求重新申报了“项目可行性报告”。11月,省下达了项目扶持资金。全年新增太阳能热水器2200户(5000平方米),累计7800户(14240平方米);新增石油液化气3100户,累计123100户,年用气量从2002年的7300吨增至7500吨。及时完成“市良种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的完善配套工作。农村生活用电量从2002年的6789万千瓦时增至2003年的7448万千瓦时,增长9.7%
(张良仁)
【市良种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完善配套设施】2003年1月底,市良种场沼气综合利用300立方米沼气工程建造完成。根据沼气池试气试压规范要求进行抗渗漏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5月,沼气池投入运行,沼气供应市农科所、猪场、食堂作炊事之用。在市三新农业园区建50立方米沼液储肥池,铺设输肥管道360米,把经过沼气厌氧处理的沼液肥泵到储肥池,再泵到三新农业园区,与输水管网相连,做到施肥机械化。该工程年产沼气10000立方米,处理废污水5000吨,转化成优质有机肥。
【崇仁镇张家村沼气生态公厕建成】2003年,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在省批崇仁镇张家村“沼气生态公厕项目”下达后,技术人员根据《浙江省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通用图集》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力求设计合理,处理彻底,达标排放。10月底,组建施工队伍进驻张家村。12月底,生活污水净化池主体工程完工。沼气生态公厕建成后,拆除围绕村边的30多座脏、乱、差的农户私厕,改善了农村环境。沼气生态公厕在村边各处共建4座,建立生活污水净化池200立方米(4×50立方米)。采用了二级厌氧消化处理,三道沉淀过滤吸附(硬性填料和软性填料),使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悬浮物、COD、BOD、大肠杆菌值达到排放标准。
(张永江)
农业机械
【概况】2003年市农机总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预算外收入达到83万元;下属企业实现利润271万元;创办了农副产品企业1家;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125万美元,实到外资50万美元。10月,成立嵊州市拖拉机驾驶员协会。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其作业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榨面烘干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经省农业厅批准立项】市农机总站领导和管理科技术人员急企业所急,积极帮助溪滩食品有限公司试验和引进急需的榨面烘干技术,及时与日本(无锡)金子公司联系,年初在溪滩村进行了小型烘干机榨面烘干试验。先后赴衢州、江西、广东等地考察,向厂方技术人员取经,初步确定了引进的烘干机型号,并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榨面烘干机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年底经省农业厅批准立项,并给予补助资金15万元。
【专项整治促进拖拉机安全管理】2003年,市农机总站在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公安交警的配合下,坚持长年路检路查,并组成拖拉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全年共检查拖拉机500余台,查扣无牌无证和脱审拖拉机83台,扣证62本,纠正违章140余次。通过整治活动,促进全市拖拉机运输市场的安全稳定,提高了年度检审率。全市已检验拖拉机1701台,检验率70.2%,审验驾驶员2264人,审验率73.2%。小型拖拉机全年发生事故23次,死亡5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0.2万元,各项指标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
【继续开展送检下乡活动】为方便用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市农机总站继续开展送检下乡活动,为农机手送去性能检测、年检年审、喷漆、保险等一条龙业务服务。以实际行动服务机手,提高年度检审率,全年送检下乡31次,年检小型拖拉机1500余台,年审驾驶员2000余人;同时配合绍兴市站搞好大中型拖拉机的年检年审工作,共检大中型拖拉机1100余台,驾驶员1200余人。
【市拖拉机驾驶员协会成立】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拖拉机驾驶员的组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组织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拖拉机驾驶员及农机工作的实际,于2003年10月24日成立“嵊州市拖拉机驾驶员协会”。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协会章程,选举了以徐仁根为会长,张华生、吕苏浙为副会长,裘非为秘书长的协会领导机构和理事会组成人员。协会会员4680人,下设21个分会组织,协会地址在嵊州市越秀北路47号。
【调整服务模式,开创农机技术培训新局面】2003年,市农机总站针对全市的实际情况,督导市农机培训学校以服务农机手为目的,努力改变不适应的培训模式,及时为农机手提供报名、交款,安排培训、考试、领证等综合性服务。全年举办中拖培训班16期,培训中拖机手299人;举办小拖培训班3期,培训小拖机手20名。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起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市汽车培训学校经济效益显著】 2003年市汽车培训学校成立专职班子后,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上半年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桑塔纳教练车10辆,首付35万元。农机实业总公司在市汽车培训学校的资产已达650万元,其中有教练车57辆。农机部分全年已培训驾驶员2200名,总收入6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提取折旧80万元,上缴税收41万元。
【检测中心加大检测力度】上半年,根据机动车检测中心经营状况及岗位设置的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改革的要求,市机动车检测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制订了《机动车检测中心职工竞争上岗办法》,实行职工竞争上岗,通过报名、考试、评分,确定并公布了竞争结果和上岗名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最终流产。经过改革锻炼了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队伍心理承受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取得了宝贵经验,全年市检测中心共检摩托车27213辆,复检5628辆,检测拖拉机、农用车1167辆。比上年增加检测车辆3258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城西加油站在市场波动中稳步前进】城西加油站是中石化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健全,在2003年油品市场反复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较好的业绩。全年共销售汽油3700吨、柴油2600吨,销售收入1900万元,上缴税收60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
【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市农机总站与谷来土特产有限公司合股创办新的谷来土特产有限公司。市农机总站通过个人集资等方式,共投入35万元合股经营,创办3个月来,已销售60万元,实现利润6万元。
(王林水)
林业
【概况】2003年,国家出台林业建设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两大建设任务。市林业局结合本市林业实际,充分提炼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林业资源保护等工作重点,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这一目标,把本年度的林业工作落实在各个重要环节上。
开春以来,市林业局积极组织,发动市民开展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活动。全年共营造生态公益林79.5公顷,完成计划的119.2%;退耕还林335.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6%;迹地更新面积23.5公顷,完成计划的117.7%;四旁植树61.5万株,完成计划的102.5%;低产林改造33.8公顷,完成计划的101.4%;中、幼龄林抚育8000公顷,完成计划的120%;当年新封山育林335.3公顷,完成计划的100.6%;城镇新增绿地36万平方米。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适龄市民涌跃参加,义务植树尽职率达89.6%。在实施32000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上,又扩大面积8800公顷,使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面积达40800公顷。由于造林绿化成绩突出,城市环境建设大有改观,嵊州市参与评选“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一年来,通过认真学法、文明执法、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使全市森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全年审批木材10968立方米,凭证采伐率达100%,审批林地120万平方米,征占用林地审核率100%;受理各类森林案件67起,比去年减少5.6%;抓获和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3人次,比去年减少13.5%;查获木材500多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10000余只;处理各种来信来访81起,处理市境内山林纠纷4起。由于气候异常,森林防火工作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林火的高发势头,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年共发生林火12起,损失林木蓄积314立方米,幼树2.8万株,过火面积27.4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4‰,远低于省定控制指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率比前几年都明显下降,且未发现大面积病虫为害。全年实施种苗花卉产地检疫3680公顷,办理产地检疫《产检证》500多本,产检率达92%。为方便林农,市森检站实行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共办理调运检疫单5870份,调运各类绿化苗木13312万株,毛竹15万株,木材25934立方米,杂竹500吨。
在抓林技推广、为农服务工作中,林技人员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精神,深入到基层,为农民解决实质性问题,在林业、竹笋、茶叶、果木、花卉等各个产业领域下村入户,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各种培训班180多期,培训人员达2万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0000余份。有8位林技人员被市政府聘为农技大师和责任农技师。
市林业局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要求,对局属国有企业市木材总公司、鹿山园林绿化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拍卖,落实企业产权责任人,使2家企业真正成为“四自”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规划绿化禹溪大寺山】大寺山地处剡湖街道禹溪村,“上三”高速嵊州出口处,是嵊州市外来友人第一眼相见的一张“脸面”。大寺山山地分属剡湖街道的禹溪、沙园、风火岗、外漩、八里洋、里坂、漩泽等7个行政村和剡湖街道办,总面积174.84公顷。山上除有少量经济林、竹林和松林外,多数为农用旱地及荒山荒地。长期以来因山地权属分散,坟冢多,植树造林困难重重,无法实现绿化。2003年,大寺山被市政府列入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市区周边山体绿化的林业生态建设。4月,市林业局与剡湖街道组成专业组,对大寺山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勘察,又与相关的山地权属单位和农户协商调解。市政府同时出台“租赁山地,一次规划,分年绿化”的政策和措施,使大寺山绿化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一是营造生态林50.8公顷,主要种植彩叶树种,抗病虫害较强树种和经济型、观赏型树种;二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5至7月完成规划,分3年完成造林绿化;三是发动群团组织,凝聚群众力量植树,分地段分区域建设,形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公仆林、共青林、巾帼林、园丁林、天使林、劳动林、交通林、金融林、电信林等绿化块。
【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茶叶市场和产业的稳步发展,给广大茶农带来良好的效益,同时也促进茶叶产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老茶园改造和无性系良种茶发展势头较好。全年改造和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800公顷,良种茶品种有迎霜、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等10余个品种。全市累计无性系良种茶园超过3333.3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前茅;二是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基地快速发展。全年新认证有机茶基地579.53公顷,累计认证有机茶面积1100公顷。通过检测,新发展无公害茶420公顷,全市累计无公害茶面积853.33公顷,已基本实现茶叶生产无公害化的目标;三是围绕茶叶产业开展一系列规模大、档次高、深层次的活动。4月9日,举办“2003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越乡龙井茶王赛”,同时还举行中国茶叶城奠基仪式和嵊州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落成典礼,全国15家新闻单位对这次活动进行全面报道。4月12日,组织多家名茶企业参加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越乡龙井”以高分夺得金奖。9月下旬,市政府组织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企业赴北京参加有机茶推介会,扩大了嵊州市有机茶的知名度。同月,在全省举行的名茶评比中,“越乡龙井”被评为省级名茶,“幸福银针”被评为省一类名茶。同月,市林业局在叶峰茶业有限公司举办全市电热炒制名茶培训班,受训人员100多人。
【“嵊县桃形李”获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称号】“嵊县桃形李”已有40多年种植历史,全国只有嵊州一个产地,纯属地方特色李果品。20世纪90年代开始挖掘、发展。其间“嵊县桃形李”以小水果身份参加多种场合比赛和品评。嵊州桃形李以其果实外形美观,果面深红色覆有白色粉层,果肉紫红、松脆、味甜香可口,可食率高达97.8%,平均可溶性固形物达17.0%,最高达20%以上,含酸量低,维生素含量9.3毫克/100克,营养丰富等优良品质而胜出于其他水果,每每夺得金银奖或一、二等奖。2003年,以金庭镇灵鹅村为中心,连片建成584公顷桃形李基地,全市800公顷,年产果品700万公斤,产值超1000万元。作为桃形李产业,已形成以金庭镇农业服务公司为龙头,由种植大户、贩销大户、加工企业、产地市场参与的产业化管理体系。同时还以“羲之”牌商标注册,为嵊州桃形李走品牌水果进军大市场奠定基础。同年,金庭镇的桃形李基地通过省、绍兴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其果品也获得省、绍兴市绿色农产品称号,又在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杏评比会上获得“优质鲜食李”称号。
【花卉产业提档升级】2003年,全市新发展花卉种植3466.7公顷,种植总面积达8000公顷,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花卉基地6666.7公顷的目标任务。全年销售收入达3亿多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花卉已是“三农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不但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发展,更表现出产业中的各个环节提档升级。一是花卉基地向境外拓展。一些大户把眼光瞄向北方、西北、上海等地,在那里置办苗圃,期待当地的发展机遇。全市在境外苗圃达1333.3公顷。二是积极调整花卉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新的发展趋势,从原来的杜英、雪松、玉兰等常规品种,逐步演替成玉兰、乐昌含笑、马褂木、香樟等当家品种。三是园林绿化企业向高资质攀登。2003年已有园林绿化企业二级资质2家,三级资质4家,四级资质16家。持有二级资质的企业已能够在全国大市场上竞争,成为花卉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
【“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马尾松毛虫历来是嵊州市森林(松林)的主要害虫,控制松毛虫虫口密度,使虫害降到最低限度一直是林业部门要攻克的一道难题,也为之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2001年嵊州市被列入省马尾松毛虫综合工程治理县(市)。工程治理范围框定在马尾松毛虫常发区金庭、长乐、甘霖、崇仁等镇及南山、嵊州2个国有林场,计马尾松林面积1066.7公顷。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营林措施相结合,3年来,共实施杀灭菊酯、敌杀死为主要药物的化学防治3次,防治面积600公顷;挂放赤眼峰卡1000张,防治面积66.7公顷;施放白僵菌孢子2500公斤,防治面积200多公顷;与乡镇、村签订封山育林合同66份,改造疏林面积73.3公顷,疏林补植400多公顷。为及时检测防治效果,在治理区域聘请6位专业测报员、4位兼职测报员和35位虫情调查员,每年的4月、7月、11月各进行一次虫情检查和发展趋势预报。三年中,共组织9次马尾松毛虫虫情调查,调查面积达39866.7公顷(次)。共设立标准地607块,调查标准株树木12100株。调查和监测均证实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工程收到实实在在效果。原来的常发区不再有虫害发生,同时,经济效益有较大程度提高。初步测算,挽回木材损失7803立方米,薪柴525.22万公斤,折合人民币423.07万元,通过发展经济林增加收入180多万元,取得十分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松材线虫病紧迫6万公顷松林】在全省加强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的同时,嵊州市周边的县(市)相继被省林业局列入松材线虫病疫区或发生区。境内的6万公顷马尾松林芨芨可危。在仙岩镇、三江街道、南山林场等地陆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非正常死亡松树。市森检站积极采取了清理枯死木、挂置天牛诱捕器等预防措施,但仍存在大量的拟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2003年发生松树枯死的面积400公顷,枯死木达6000多株。发生面积和枯死木数量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如此严峻的形势已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松材线虫病的防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春雷行动”奏实效】4月初至5月底,市林业公安科连续开展“春雷行动”和“春雷二号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两次行动中,共出动警力58人次,清理市场23个(次),清理宾馆、饭店13家,查处林政案件3件,收缴野生动物10000多只,其中蛙类8000多只,鸟类2000多只。
【“中国茶叶城”奠基】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却一直没有上档次的茶叶产品交易场所,束缚着茶叶产业的发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刚上任,就提出要在嵊州建“中国茶叶城”。以嵊州茶叶资源、品质、品牌、人才、管理等优势为依托,以交易市场为主体,集茶叶展示中心、检测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于一体的“中国茶叶城”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3.3公顷,总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投资总额2亿元。项目选址在紧靠“104”国道,“上三”高速和“甬金”高速交汇出口处。4月9日,中国茶叶城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丁建林)
责任编辑 吕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