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市县志书 >> 嵊县志(修订本)
第十三编军事

发布日期:2014-09-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第一章

  第一节 农民起义

  唐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剡西人裘甫(又作仇甫),率众百余起义,攻陷象山,官军屡战屡败,明州白天城门紧闭,起义军又进逼剡县。浙东观察使郑祗德遣副使刘勍、副将范居植率兵300人,会同台州军前往围剿。次年正月,起义军在天台山桐柏观前大败唐军,击毙范居植,攻占剡县,“开府库,募壮士”,长乐茅家村簰工毛应天率附近农民百余人应召,义军队伍发展到数千人。越州大恐。二月,郑祗德招募新兵500人,遣子将沈君纵、副将张公署、望海镇将李珪率领,与义军战于剡西三溪(今属镇基乡),义军设伏于三溪之南,列阵于三溪之北,先壅塞上游溪水,交战时义军佯败,乘唐军涉水追击至溪中,义军突然决壅,大水骤下,伏兵齐出,南北夹击,唐军大败,三将皆死。毛应天参加伏击,英勇杀敌,立有战功,擢拔为将。义军迅速发展到3万人。裘甫遂在剡县建立政权,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元“罗平”,铸印“天平”。三月,义军乘胜出击,攻占唐兴(今天台县)、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县城。明州城门紧闭,朝廷震恐,四月,派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发忠武、义成、淮南兵,并发流配江淮之吐蕃、回鹘人为骑兵,联合宣歙、浙西、越州、台州、明州等处兵马,分东南两路围攻义军。毛应天率义军守新昌寨,遭唐军围攻败退唐兴。五月,毛应天战死于唐兴南谷。义军接连19战,均不胜。六月,裘甫退守剡城。3天中激战83次,城中妇女也编成女军,上城用砖石击敌。王式久攻不下,便许官诱降。裘甫借机率百余人突围,唐军突然断其去路,裘被俘,械解长安。七月,义军将领刘从简率500壮士突出重围,据守余姚大岚山。在撤往台州途中被内奸暗害。八月,裘甫就义长安东市。起义失败后,长乐茅家村被夷为平地,但至今仍留有茅家溪滩、茅家桥头、茅家路廊等地名。

  北宋宣和二年(1120),县人仇道人(裘日新)率明教(即摩尼教)徒众响应方腊起义。次年二月攻克县城,杀知县宋旅,后又克新昌、上虞等地。三月,攻占东阳,起用方腊“永乐”年号。台州、婺州、越州等地农民四起响应。四月,方腊被捕。五月,仇道人阵亡。

  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六,太平军将领范汝增率部从会稽陶隐岭进军嵊县;黄呈忠和周胜富率部由诸暨上谷岭进军嵊县。县人马阿元等起而响应。守城清军一触即溃。后范、黄分别率部进击新昌、上虞等地,留周部驻嵊。次年五月,地主武装东乡团联合清军围攻嵊城,守城太平军先发制人,重创乡团和清军,击毙乡团头目单殿彪等。太平军驻嵊期间,曾多次遭到北乡团的狙击和偷袭。同治元年(1862)九月,太平军围攻驻丰田岭的北乡团,毙、伤乡团官兵300余人。同年十月初五,周率部撤离嵊县。

  民国17年(1928),游康区(今里东区)地主恶霸童亚正勾结官商压低茶价、私设茶捐。往年每担40元的茶叶,这年春季开价只有28元,而且还要抽2%的茶捐。当时这个区的农民主要靠茶叶收入为生,这样一来农民就无法生活了。毛鸟村茶农朱曰生,为人耿直有胆识,在农民兄弟中较有威信。他就邀集了朱康林、施仁法、施仁教等知心朋友商议,决心反对茶捐。议定后,分头去各村发动、组织,于端午节(622)那天聚集了48个村的茶农1000余人,高举“茶捐无理,人心不服”的大旗,手拿钩刀、坑锨,肩荷锄头、铁 等农具,浩浩荡荡奔向下王村,冲向童亚正家里,去和童亚正评理算账。但童亚正已闻风携眷外逃。茶农们激怒之下,遂将童亚正的24间大屋先拆毁后焚烧,以免祸及周边邻居。625,朱曰生又发动数千茶农到县政府请愿,要求取消茶捐,不得惩办茶农。县长见茶农众多,怕事态扩大,被迫答应要求。斗争终以茶农取得胜利而结束。

  第二节 反清讨袁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竺绍康因诉讼案结识了绍兴徐锡麟,两人共有推翻清廷之志,结为知交,共谋反清。次年竺绍康在东乡组织平阳(洋)党,号称万人;裘文高、张岳云等据山结寨亦有千人;王金发在嵊西率领乌带党与竺绍康、裘文高相呼应。他们都以反清为目的,多次领导农民暴动,抗捐抗税,清兵不能禁。浙江另有绍兴陶成章联络各地山堂会党组织一派反清势力,而当时陶成章与徐锡麟、竺绍康两派各不相谋,经蔡元培约清陶、徐到上海爱国女校商谈联合,浙江两派从此合作,反清力量更为壮大。光绪三十年成立大通学堂,竺绍康率嵊县20余人进大通学堂为骨干,由徐锡麟任总理、竺绍康任襄办,筹集款项,购置武器,为武装起义作准备。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光复会成员张伯岐等因遭清政府缉捕避回廿八都村。清政府侦悉后,派哨官李逢春率兵围捕。张率众设伏于村口,当清军近村时出击,杀死李逢春和士兵两名,清军败回。同年十月,嵊西乌带党首领裘文高,会同仙居郑万枝等,率义勇200余人自仙居取道东阳入嵊,在嵊西白竹村揭举义旗。清军派管带刘庆林、哨官杨泰华率兵前往剿灭。裘文高派部分人员身穿清军号衣,混入清营。然后内外夹攻,击毙刘、杨两头目和士兵共8人。清军败回县城,数日不开城门。

  宣统三年九月十二日(1911112)张伯岐率领嵊县会党旧部60余人抵杭和王金发从上海带来的部众汇合,共百余人,组成敢死队,由张伯岐、王金发带领,设机关部于五奎弄。九月十四日(114)夜,浙江新军八十一标第三营督队官俞炜率起义新军五队与王金发带领的敢死队会合,攻克设在报国寺的军械局。后即与张伯岐带领的敢死队及尹维峻率领的女子敢死队配合对抚署发起进攻。张伯岐、王金发身先士卒,闯入抚署卫队室,击杀卫队长。浙抚增韫越后墙逃跑,当即为八十二标士兵捕获。王金发指挥敢死队和起义士兵焚毁抚署。次日,清廷在杭州的统治被推翻。

  民国2年(19137月,县人马逢伯(光复会员)聚众3000余人,在马仁村凤凰山举义,讨伐袁世凯,成立浙东第一路讨袁军,马任总司令,宣布嵊县独立。知事赵次胜阳奉阴违,密报浙江督军朱瑞乞援。朱调集金、绍、台三路警备队围攻讨袁军。义军伤亡十余人,终因寡不敌众而败散。与此同时,县人陈楚青(光复会员)率义勇六七百人,在三界镇举义讨袁,成立浙东第二路讨袁军,陈任司令,由水路出师进攻绍兴,因配合不善败回。后陈被捕遭杀。

  民国53月,县人谢飞麟(光复会员)从沪回嵊,组织民军义勇3000余人,成立浙东护国讨袁军,谢被推为总司令,设司令部于嵊东清隐寺。5月,嵊县知事牛荫麐和管带王鹤臣,乘谢率部去他地时,带兵袭击司令部,徒手义军死伤数十人。同年6月,袁世凯死,谢遂遣散部众。

  第三节 抗日战争

  民国30年(1941423,日本侵略军与伪军共500余人,自诸暨窜犯嵊县富润、甘霖、石璜等地,又往山口、瑠田、通源烧杀掳掠后离去。次年516日,侵华日军分三路再度流窜嵊县,19日离嵊西侵。民国31714,日军第七十师团一部会同伪军侵嵊,县城沦陷。后又在甘霖、长乐设立据点。

  民国31125凌晨,县第一(长乐)、第二(甘霖)、第三(崇仁)联乡总队,联合袭击盘踞在石璜一带的伪军“驹邦部队”第八大队丁寅部,激战至中午,先后毙敌5人,俘21人。联乡总队战死2人。

  民国32416上午,国民党“唱凯”部队一部,于嵊县、东阳交界处,伏击侵华日军军车,击毙日军大佐1名及士兵4名,伤近10人,余敌溃逃。同年78月间,一天雨夜,唱凯部队组织突击队员,用炸药包炸毁日本侵略军刚修复的西房桥,切断了东长公路日军的交通运输。不久又袭击驻桃花山日军,毙敌7名,尸体由日军运到长乐下市头水碓坟棚火化。又在花桥村旁公路上炸毁日军坦克一辆。

  民国3368,奉命调防天台的国民党三十四师一突击营,与正在东林村抢劫的300余日、伪军遭遇。突击营据三面环山的有利地形,分兵三路打击敌人。战斗从上午打到天黑,击毙日军4名、伪军7名,伤敌多人。日军沿溪窜回新昌。同年驻长乐日军翻译包光林的小舅子方志园,在镇上敲诈勒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地方上设法于629夜将方志园秘密处死于云樵公祠,并分尸灭迹。

  民国34426,日、伪军60余人窜至棠头溪村抢粮。驻上林村的中共抗日武装嵊新奉县自卫大队,即以第一中队担任前卫,抢占棠头溪后门山制高点,发起攻击;第二、三中队从左右两侧夹击。日军边打边退,拖着5具尸体逃回县城。同年5月,县第一联乡自卫总队配合东阳县自卫队攻打日军巍山据点,击毙日军1名。

  民国3475,曾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重创的伪军“中央税警团第三特遣部队”田岫山残部200余人窜至开元。次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对其发起攻击。经2小时激战,除田岫山带少数人逃走外,余均被歼;俘官兵20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170余支。第五支队负伤20余人。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数例

  民国30年(1941611,侵华日军飞机16架,以县城为中心,轮番轰炸达2小时,投下炸弹100余枚(多为燃烧弹),仅县城毁房6200余间。次年元旦,侵华日机7架在长乐、太平两地投下炸弹30余枚,炸死炸伤19人,毁屋数十间。

  民国31517下午4时,侵华日军在长乐镇发射多枚燃烧弹,200余间街面屋化为灰烬。次年115日晨,甘霖据点日军袭击驻剡源乡鹿苑寺的国民党部队。日军发射燃烧弹多枚,古刹鹿苑寺和大批珍贵文物焚毁殆尽。同年1210日,日军“扫荡”里东下王一带。下王村227户,被烧191户,毁房688间。

  民国301231晚,侵华日军袭击驻里东仁村的国民党三十三师,杀戮官兵100多人。次日晨搜山,抓走躲在李家湾的14名青壮年,将其中11人活活戳死。次年517日,日军侵犯长乐镇,刺死一村民后剖腹挖心而食。同年720日,驻新昌县日军窜犯黄泽镇三官堂村,遭到驻军阻击,泄恨于当地百姓,村民28人惨遭杀害,老者年逾七旬,幼者不满周岁。民国341月,驻县城日军袭击广利、画图两乡的自卫队,抓走两名哨兵,唆使军犬乱咬,再堆起木柴浇上汽油,将两哨兵活活烧死。

  民国31517,日军窜犯长乐镇,强奸妇女百余人。一青年妇女遭奸后还被割去乳房,惨死在血泊中。民国3368上午,日军近80人流窜东林村,连一位不及逃离的七旬老妇也被强奸。

  第四节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浙东人民武装主力北撤。国民党组织浙江省保安部队、浙东各县地方武装以及整编第七十五师,对四明和会稽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三次“围剿”,坚持当地斗争的中共党员,重建人民武装,顽强战斗,直至嵊县解放。

   19461119,中共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组织武工队员、地方党员和革命群众50余人,以打入辅仁乡自卫队任分队附的中共党员齐昌瑞为内应,解除了驻石璜镇的辅仁乡自卫队武装,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35支、短枪11支,弹药一批。随后创建了会稽山抗暴游击队,为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战爆发后浙东第一支革命武装。

   19471222,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所属40余人,以戴功炳为内应,解除联防大队驻开元两个分队的武装,大队长安茂华及官兵140余人全部被俘。当夜乘胜奔袭石璜自卫队。共缴获轻机枪6挺、长短枪100余支。

   1948222,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随中共浙东临委机关至嵊县青岩村宿营。次日黎明,国民党浙江保安一团五大队向三支队进攻。三支队一部设伏于村东山头和大道两侧,击毙敌军3名,俘4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4支。

   19486月,浙东人民解放军三支队一部,会同嵊新奉独立大队强渡曹娥江,挺进会稽山,与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二支队四大队会合。同月26日,在上阳岭设伏,击溃跟踪而来的“浙保”两个连。毙、伤敌数十人(其中两连长一死一伤),俘十余人。79,袭击剡源乡公所,全歼守敌一个自卫分队,毙官、兵各1名,烧毁碉堡2座,缴获机枪1挺、步枪20余支、短枪8支。

   19481025,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二支队四大队,狙击国民党“清剿”部队整编第七十五师一个连于三溪村一带,毙、伤敌多人。后敌人抢占制高点,双方对峙,激战至傍晚,二支队四大队撤退。副大队长齐昌瑞在撤退中负伤,27日牺牲。

   1949216凌晨3时,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二支队500余人,对石璜镇敌据点发起攻击,5时半结束战斗,全歼敌自卫中队,毙、俘2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50支、短枪7支。下午,国民党县自卫中队和第二、第三联防队400余人,分三路向二支队反扑,激战至黄昏。又毙敌6人,伤10余人,敌溃退。二支队牺牲1人、伤1人。

   1949329上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二支队会同县大队,奔袭在山口村抢粮的国民党青年军二二○师(即“长江部队”)两个连和县常备队一个中队,战斗到傍晚,毙、伤敌数十人。二支队与县大队伤1人。

   194948晚,浙乐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三支队一个排与县大队共80余人,在2名自卫队哨兵接应下,突入富润镇,战斗约半小时,全歼守敌两个自卫中队,俘官兵近百人。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1具、长短枪100余支。

   19495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三团一部由东阳至嵊。途经长乐镇时,与驻镇的国民党县常备队和镇自卫队发生遭遇战。解放军因地形生疏,战斗失利。后经增援,发射迫击炮弹,毙敌6人,县常备队溃散,镇自卫队全部缴械投降。战斗中解放军伤亡20余人。

   194952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八三团,进攻驻三界的“长江”部队一个营。战斗中守敌半数被俘,唯盘踞牛头山堑壕之敌先是顽抗,继又诈降。当解放军冲上山去缴枪时,敌枪弹齐发,16名解放军战士(内连长1人)中弹牺牲。经解放军后续部队猛烈攻击,全歼残敌。

  第五节

  嵊县解放后,以“浙江反共游击司令”钱进法,“副司令”竺洪挺(原国民党嵊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操家政(原县参议会议长)和原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邢熙平、县长袁雄杰为首的匪部近2000人,盘踞上东山区;以“反共忠义救国军敌后第五纵队少将指挥官”安我华为首的匪部,活动在南山一带;崇仁、北山、三界等地区,也时有股匪骚扰。匪徒暗杀、绑架革命干部和民兵,焚烧民房,抢劫财物,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危及21个乡、镇。194983,奉命执行军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李厚坤夫妇,乘车途经嵊县、东阳交界的胡村时,突遭安我华匪部袭击,李夫妇殉难。同年95日上午,裘鸿初股匪突然袭击三界茶厂,驻厂军代表姚全岱惨遭剖腹挖心。

  驻县人民解放军、县大队和民兵密切配合,开展剿匪斗争。

   1949710,解放军第一○四师三一二团一个连,嵊、新两县县大队和“解放大队”(系起义的原国民党四明县自卫大队,大队长安全喜)共400余人,赴上东区北漳、华堂剿匪。因情报失实,指挥不当,配合不善,加上参战部队地形生疏,致使部分人员陷入土匪包围,战斗失利,突围中牺牲41人。

   1949916,解放军一○四师三一二团和县大队,在师长方明胜率领下,再次进剿上东股匪。在我方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匪部土崩瓦解,大部投降自新。共缴(起)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

   19491031,从长乐区公所执勤回来的通源乡白雁坑村民兵班,在茶坊村遭安我华匪部30余人伏击。班长钱荣富等4人牺牲,1人重伤。余4名民兵抄近路奔至冷坞村,会合当地和附近各村民兵,包抄敌人,战斗持续近6小时。毙匪3人,伤9人。匪大肆焚烧民房后向东阳方向逃窜。民兵先后牺牲6人,伤1人。

   19491113,解放军三一二团一个排,在玠溪村突遭操家政匪部300余人袭击。解放军奋勇反击,激战2小时,毙匪第一大队长操梦兰,伤第二大队长操刚。操家政带40余人逃往东阳,余皆溃散。

   1950429,上东区中队和民兵获悉匪首竺洪挺等窜至晋溪村活动,迅即包围竺的住所,竺先诈降,后开枪打伤区中队战士1名,战士们当场将竺匪击毙。

   19509月间,嵊县独立营一连和当地民兵,在五百岗一带追剿原浙保第一总队副总队长张潘云匪部。101在仙岩西侧山湾擒获张匪及另一名匪徒,毙匪3名。

   1953113凌晨,最后两名残匪操声昌、操和法,在南山区沈大湾附近被公安人员200余民兵包围。两匪开枪拒捕,民兵牺牲1人,伤1人。操声昌被民兵伤俘,操和法逃到田湾村前树林中躲匿被民兵张才法活捉。至此,县境内武装土匪全部肃清。

  第二章

  第一节

  民国政府驻军

  民国11年(19229月,浙江省政府卫队团驻嵊,设团部于县城,团长周锦成,4个月后撤离。

  民国21年初,浙江省政府保安处长竺鸣涛,带领省保安队第六团移驻嵊县北漳,设办事处,后进驻县城。9月,办事处易名指挥部,由第六团团长张介臣兼任指挥官。同年底撤离。

  民国31年,忠义救国军浙东挺进纵队相强伟部300余人,与安我华部200余人,分别驻扎于剡源乡鹿苑寺村和水竹、石砩乡等地,民国33年下半年撤离。

  民国383月,国民党青年军第八十七军二二○师六五八团,驻防于公路沿线的县城、仙岩、三界等重要村镇。5月溃败离嵊。

  人民解放军驻军

   1949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师三一二团,进驻嵊县剿匪,19504月撤离。

   195412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13分队,驻中爱、新明乡。19636月,移驻剡山星子峰南。19853月,奉令撤销。

   19608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一个分队,驻长乐镇。19625月撤离。

   19616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一个分队,进驻城关镇鹿胎山至今。

   196112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3分队,驻明山、灵山等乡,196312月撤离。

   19641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个分队驻富润乡,4月撤离。

    196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3分队,进驻三合乡黄岸茶场。1971年春撤离。

   1971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大昆乡建立军马场,1974年转移到南山水库库区,不久撤离。

  第二节 地方武装

  历代地方武装

  宋代,县设尉司弓兵百人。宣和三年(1121)、绍兴二十年(1150),先后建长乐、管界寨,各配武官1人、兵员100200人。元时,长乐寨改为巡检司,明代废。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增强武备,县命每里设乡兵1名,共76名。

  清顺治五年(1648),增设乡兵,每坊置10名,每里9名,全县共820名,粮皆里出。后兵员逐年裁减,至康熙七年(1668)尽革。咸丰年间(18511861),官府为抵御太平军,令各乡设团勇,无定额,粮由民给,事息撤去。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民国12年(1923),县成立巡缉队,知事兼任总队长,另配副总队长、副官、军需官各一人。下设4个中队,16个分队,共有480人,由地主、豪绅直接掌握。

  民国187月,成立保卫团。县为总团,县长兼总团长,区设区团。244月,县保卫总团下辖常备大队和基干大队,共有官兵千余人,枪900余支。同年7月,保卫团撤销,常备大队和基干大队裁编为6个保安分队,归省保安处直接调遣。

  民国247月,各乡、镇相继组成壮丁巡察队,由乡、镇长兼任队长,有队丁756名,枪755支。分驻82处,巡察800余个村庄。264月,县社会军训总队成立,乡、镇壮丁巡察队纳入社训总队,下辖区社训队、乡(镇)社训队、保队及常备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成立国民抗敌司令部,同时设立国民抗敌自卫大队。民国284月,全县建立38个乡、镇纠察队,队员563人,武器541件。291月,县国民兵团成立,县长兼任团长。至34年,国民兵团下辖1个自卫总队、3个大队、9个中队,官佐93名、士兵1088名,配有轻机枪11挺、步枪560支、短枪27支、掷弹筒3具。

  民国31年,各乡、镇先后建立自卫队。县城沦陷后,长乐、甘霖、崇仁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联乡自卫总队,共数千人。为当地豪绅所掌握。

  民国3510月,县成立民众自卫总队,县长兼任总队长。12月,全县划为7个联防区,各区先后成立联防委员会和联防中队。共有官兵582人,轻机枪20挺、长短枪500余支。分驻城区、甘霖、开元、崇仁、三界、浦口、湖塘沿、蔡家等地。民国379月,民众自卫总队改称保卫总队,同时纳入原警察局的两个保警中队。10月,保卫总队下编常备中队5个、保警中队2个、任务队2个。年底,改编为9个常备中队和1个特务队,官兵增至1002人,有机枪29挺、步枪655支、短枪28支、掷弹筒6具。

  人民武装

   19427月,中共嵊新县委成立部队工作委员会,县委书记邵明兼任书记。同时建立嵊东独立中队,9月扩编为嵊东抗日自卫独立大队(简称独大),陈力平、竹明山分别任正、副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共300人左右,配备轻机枪1挺,长、短枪200余支。同年10月与国民党军队蔡廉部(奋勇支队)联合抗日,不久蔡部投敌,“独大”人员不从,枪械被缴,大部徒手脱离,葛生泉等14人在抗拒缴械中被杀害。

   194212月,中共嵊新县委以原嵊东抗日自卫独立大队余部为基础,经画图乡乡长张仲愚帮助,重建抗日武装(名义为画图乡自卫队第三分队)。有30余人,机枪1挺,步枪20余支,驻岩头村,人称“岩头部队”。1943年初夏,部队脱离画图乡自卫队到嵊东独立活动,由县委委员丁友灿直接领导,改称“丁部”。19442月命名为嵊东抗日自卫队。同年11月,又扩编为嵊新县自卫大队,肖松林任大队长,邵明为政委。19452月,改为嵊新奉县自卫大队,同时建立奉西、里东、下东、新北4个区中队。不久,自卫大队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19455月,中共嵊新奉中心县委从各区中队抽调人员,重建县自卫大队。张任伟任大队长,邢子陶任政委。8月,成立嵊新奉县自卫总队,丁友灿、张任伟分别任正、副总队长,邢子陶、邵明兼任政委、副政委。9月下旬,部队奉命去上虞县集结,随浙东游击纵队北撤。

   194612月,会稽山抗暴游击队在嵊北成立。周芝山、周德伟任正、副队长,吕侠南、楼春阳任正、副指导员,约30人。次年7月,与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合并,成立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19482月,编入浙东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

   19482月,浙东人民解放军嵊新奉独立大队在榨树坞村成立。方初任大队长,王超任教导员。8月,被中共浙东临工委命名为“飞虎部队”,共50余人。设战斗班4个,机枪组和短枪侦察组各1个。1949年初,改编为浙东临工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警卫连。方、王回嵊重建嵊新奉县大队。

   19487月,嵊新东县大队在俞家屋村成立,又称“小团结部队”。周平、钱春泉任正、副队长,林琨任政治指导员。设2个班,共20多人。次年2月,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简称四支二大)。

   19493月,组建嵊县县大队,大队长戴功炳,教导员周德伟,共有60余人。

   19495月中旬,“四支二大”与嵊县县大队合并,成立嵊新大队。次月,嵊新大队部分人员改编为嵊县县大队,张金殿、钱春泉任正、副大队长,刘洪林、林琨任正、副教导员,下辖3个中队和6个区中队,共500余人。19508月,县大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第十(绍兴)分区第三(嵊县)独立营,营长刘洪林,政委宋宏,下辖3个连。19522月撤离嵊县。

   19496月,成立嵊县警卫队,9月解散。19502月,嵊县公安队建立。19667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称嵊县县中队,归县人民武装部管辖,设2个班,共24人。197512月,改称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归县公安局管辖。

  第三节

  

   1942年起,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嵊西一些乡村成立游击小组,为县内早期的民兵组织。1945年里东区建立民主政权后,坞坑、车弄、箭箬岭等村相继成立民兵组织,有民兵200余人。1947年,嵊西的白雁坑、上孔村及留王等村的民兵组织也先后建立。

  解放后,全县各乡、镇先后组建民兵中队,乡设武装干部,行政村设武装委员(民兵队长)。1950年底,全县有民兵9861人。19589月,全县开展“全民皆兵”运动,县建立民兵师,到年底,全县(含新昌)有2个民兵师,31个团,187个营,1363个连,民兵29.7万余人,占1650岁男女公民的92%1960年,又按区建立12个民兵师。1969年,县民兵独立团成立,直辖65个独立连,共有武装基干民兵9000余人。

   1981年起,调整民兵组织。至19859月,全县有46个营,1056个连,2021个排,民兵共73508人。

  

   1951年起,每年由乡统一组织民兵冬训,至1953年共训19800人。其间,县举办6期训练班,轮训村民兵小队长以上干部1850人。1958年,根据“劳武结合,以劳为主”的训练方针,采取“小型、就地、分散”的训练方法,全年参训达63795人。19627月,有1467名民兵进行以射击技术、战术动作和防空袭、防空降、防暴乱为主要内容的战备训练。负有联防任务的民兵连还组织紧急集合和实地演习。196410月,县人武部组织13个民兵连、130名民兵进行射击和战术现场比武。1971年起,民兵训练增设“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和“三防”(防原子、化学、细菌武器)内容。19771980年,按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民兵军事训练四年纲领》,训练民兵39900余人次。在1978年举行的绍兴军分区民兵军训考核、比武大会上,嵊县获两项团体总分第二,射击、军械维修、拔河三个单项第一。1985年底,全分区进行1986年度民兵训练考核,县获总分第一名。

  

   19456月,里东区民兵200余名配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攻打伪军中央税警团第三特遣部队许岙老巢的锦丰碉堡,久攻不下。后民兵用干辣椒烧熏敌堡,迫使敌人缴械投降。

  解放初,民兵积极参加剿匪和保卫新政权的斗争。19501952年,民兵单独参加剿匪战斗31次,搜索296次,打死打伤和活捉武装匪徒63人。缴获长短枪266支、机枪4挺、子弹万余发,及其他军用物资。1951127晨,匪大队长孙小毛和中队长茹才岭,自宁海潜入金庭乡甏里湾村附近山上活动,晋溪、欢潭、甏里湾村民兵30余人迅速将其围歼,缴获短枪4支。参战乡村和民兵组织获浙江军区第十军分区的嘉奖和剿匪模范集体称号。

   19604月,民兵叶秋生、王南浩、刘仁朝、石碧凡、陈秀成等,经省民兵代表会议评选,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每人奖得56式半自动步枪1支。

  第三章

  第一节

  民国初期,实行募兵制。后因兵员不足,改行征兵制。民国25年,又改为征集和募集两种方式。当时兵役负担沉重,民国27年,全县征兵员额高达3380余人。征兵中,营私舞弊、冒名顶替、卖丁放丁、胡拉乱抓等现象时有发生,激起群众公愤。29315,五联乡(今和平乡、卮山乡一带)毛鸟村猎人朱学生,外出途中被2名乡兵强行绑走,以充兵役。毛鸟村群众获悉后,14名猎人急速前往,打死乡兵,救回朱学生。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1934~1948年,据不完全的资料,全县先后有880余人,志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51年,全县自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适龄青年达1.3万余人。经检查合格入伍者2421人。出现了不少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和兄弟争着参军的动人事例。胜利乡尹家村,当时有18名青年志愿参军,互相约定,不取得抗美援朝胜利,誓不回家。至1951年底,全县志愿兵现役军人达5813人。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19549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征集补充义务兵的命令。同年12月,先在三塘、水竹、丁家等乡进行征兵试点,后在全县普遍开展。有15927人报名应征,占当时适龄男性公民总数的82%。1955~1985年,每年均顺利完成义务兵征集任务,应征兵员共19438人,年均694人。

   1958年,开始招收空军飞行学员。据1978~1985年统计,在全县适龄男中学生中选送飞行学员50名,超额完成分配指标的56%。1985年,县招收飞行学员工作受到省政府和省军区通报表扬。嵊县中学受到省教育委员会和省招收飞行学员办公室表彰。

  第四节 预备兵役制

   1956年,全县开始预备役登记,登记预备役士兵37814人,占应登记总数的97%;随后又组织中爱、西郊(今城郊乡)、新明、新联乡的924名预备役士兵集训10天,其中627人成绩优秀。1962年,调查全县4246名复退军人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173名预备役军官和151名转业复员干部进行考核,编制了一个步兵师的储备干部方案。“文化大革命”期间,预备役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81年后恢复,并开始走上正轨。凡在部队服役一年以上的35周岁以下的男性退伍军人,政治上无问题,身体无残疾,无慢性病或虽有慢性病但不影响正常训练、作战的,按规定均编入预备役。其中28周岁以下的服一类预备役,2935周岁的服二类预备役。

 

  第四章 机构 设施

  第一节 军事机构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保卫委员会民国24年(19354月成立。县保卫团总团长、副总团长和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等7人为当然委员,另有聘请委员9人。负责策划全县安全保卫事宜。

  军事科民国26年,县政府设兵役科,后改称军事科。下设编练、征募、治安等股,负责征集兵员、组织民众训练和办理县属武装行政事务。

  抗日自卫委员会民国27年建立,县长兼任主任委员,下设民众动员组和指导人员训练营等组织。

  杭嘉师管区民国2712月成立,一度驻本县。负责绍兴、鄞县、嘉兴3个团管区,对30多个县实施军事领导和指挥。

  动员“戡乱”委员会民国368月建立,县长任主任委员,县党部书记长、参议会议长任副主任委员,设常务委员11人,当然委员34人,委员30人。下设组训、宣慰、征募、总务组,总揽军事和地方武装大权。次年10月,又组成“戡乱工作队”,采用特种手段,对付日益发展的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

  会稽山绥靖指挥部辖绍兴、嵊县、东阳、诸暨、浦江、义乌、萧山等县。民国373月,由诸暨枫桥移驻嵊县,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解放后军事机构

  人民武装部(兵役局)  1950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嵊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同年底,建立各区人民武装机构,共有武装干部32人。195411月,县兵役局建立,保留人民武装部,区人民武装机构撤销。兵役局下设动员、征集、统计、预备役军官和民兵科,配干部37名。19597月,县兵役局撤销。县人民武装部设动员、作训、政治科。196010月起,各区和人民公社相继建立人民武装部。1982年初,嵊县人武部被定为乙级人民武装部,设军事、政工、后勤科,编制员额19人。1983年起,县人武部连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单位。19844月、12月,省军区和南京军区先后在嵊召开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19864月,嵊县人民武装部作为全省试点,由部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

  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19602月,中共嵊县委员会民兵工作组成立。县委和人武部的主要领导,分别任正、副组长。19622月,民兵工作组撤销,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县长兼主任,人武部长兼副主任。1984年,增补县政法委员会书记为副主任,有委员17人。县武委会研究、审议全县人民武装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协同做好民兵工作。

  县军警民联防指挥部  19849月建立,县委书记任指挥,县长、县人武部长、公安局长任副指挥,成员有人武部和交通、邮电、商业、工商行政管理局的9名负责人。县联防指挥部下设第一、第二办公室,各区、乡()和村设分部和小组。是军、警、民共同开展对敌斗争,维护社会秩序的联合组织。

  第二节 军事设施

  防空瞭望台设于大昆乡美女山上,1964年修建,初为石木建筑,197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有瞭望台、值班室和生活用房等,面积20多平方米。

  人民防空工程星子峰指挥坑道于1969年始建,1971年完工,通道长284,房间10个,总面积830平方米;红武山坑道于19721月动工,1980年基本建成,通道长940,房间26个,总面积2500平方米,曾被用作招待所和仓库等;雅璜后方基地坑道于1972年始建,1973年完成,分一、二、三号坑道,共长370,总面积1060平方米,未经被复。

  军马场位于大昆乡女彩湾村。19713月开始筹建,一年后基本建成。有石木结构马房20间,生活用房20间,最多时养有大、小军马30余匹,后因草料和场地不适宜,1974年。转移到南山水库库区,不久撤离。

  民兵装备仓库位于城关镇。19789月动工,次年12月建成。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

  民兵训练基地位于城关镇,1984年建成使用。占地2640平方米,建有四层楼房一幢,建筑面积1487平方米。配有训练和生活设施,可供120人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