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市县志书 >> 嵊州市志(1986-2002)
第二编 自然环境和资源

发布日期:2014-09-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19862002年,境内自然环境和资源无明显变化,冬季气温有所升高。森林覆盖率从55.58%提高到62.38%。野生动植物有新发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由1986年的433平方米,减少到2002年的399平方米。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增加较快。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总体水质尚可,但受工业污染影响,水质有变差趋势,酸雨发生率较高。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气 候

  嵊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东南沿海,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周环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

  春季达75天,气温渐升,温度介于1022℃间,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常伴有大风冰雹。夏季达119天,温度大于226月中旬入梅,雨量集中,伴有暴雨,常引起洪涝灾害。至盛夏天气炎热,温度高,蒸发大,又会引起干旱。秋季达60天,介于1022℃之间,气温开始下降,暑热渐消,易旱少涝。又常受台风影响,有些年也会出现“秋拉撒”天气。冬季长达111天,盛吹西北风,气温低于1012月是一年中温度最低、雨量最少的时节。

  

  境内年平均温度16.7。以14710月的气温代表冬、春、夏、秋季的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冬季5、春季16.2 、夏季28.3、秋季18.2 1990年后,冬季气温比以往有所升高,并出现暖冬。

  年日较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值)23.4。但年较差的年际差异并非相同,198825.9,而199920.4。日较差(一天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8.9。平均日较差17.649.679.3109.1。春天日较差变化较大。

  极端气温 年平均最高气温21.8,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78月间。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年均28天,1994年最多,为52天;1999年最少,只6天。高温在40以上出现过3次(198871619927301998815),1988716极端最高气温达40.3。年平均最低气温13,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3℃的每年均有,其中19911229零下9.5,为最低。

  积温 稳定通过10的积温初日在32831日,最早初日为31617日。终日在111822日,最晚终日在122。市内积温的持续天数平均238天。年平均积温5175.2。而年际积温有高低,1998年积温最高,为5464.81989年积温最低,仅5011.4。积温值平原、山区、半山区均不相同,平原高,山区低。以甘霖的积温最高,大昆最低。

  无霜日 一年中春季终霜日与秋季初霜日之间的持续天数为无霜日,年均为240.5天。无霜日长短主要取决于地形,山区初霜早,终霜迟,无霜期相对短些。无霜期日数年际变化也较大,多的年份与少的年份比相差60多天。1999年最多,达272天,1993年最少,仅211天。初霜日和终霜日各年均不相同,1986年初霜日1030为最早,19941214为最迟,相差46天。1993年终霜日49为最迟,1999年终霜日31为最早,相差40天。

  降 水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405.6毫米,上半年雨水较多,下半年相对少些。34月为春雨,56月为梅雨,占全年降水量的46%89月间,多系台风带来的雨水。10月至次年2月,雨水较少,占全年降水的21%。年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700毫米左右。1991年,年降水量970.4毫米,是1986年来雨量最少的一年;20021694.7毫米,是雨量最多的一年。19946月降水量508.7毫米,为最多;198712月降水量0.3毫米,为最少。降水量多少对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别,从水文站测得:同是2000年,东圃水文站年降雨量1543.7毫米,谷来站1445.5毫米,董家彦站2043.5毫米,横山站1875.1毫米,上枝头舞站2078.9毫米。降水量年、月、地区变化差异较大,是导致嵊州旱涝的主要原因。

  雨日 日降水量达0.1毫米以上为雨日,全市年均197.2天,2000年雨日最多,为217天;1988年最少,仅176天。一年中3月份雨日最多,年均20.5天;12月份最少,年均11.7天。

  暴雨日 日降雨量5099.9毫米为暴雨日,年均为3天,暴雨主要出现在69月间,占全年暴雨日的88.7%,其中6月份最多,年均1天。

  大暴雨日 日降雨量100149.9毫米为大暴雨日,出现在68月间,年均0.3天,平均每隔3年为1次。

  特大暴雨日 日降雨量1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日。1988729日傍晚起,黄泽江上游10小时雨量达300400毫米,30日降雨量154.7毫米,属历史罕见。

  雪日 日降雪量在0.1毫米以上为雪日,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间。年均降雪日为10天,1988年雪日最多达21天。最早初雪日出现在19871128,最晚终雪日出现在1987413。积雪出现在12月,下雪天1月份最多。1998123积雪最厚,达26厘米1995年无积雪,2001年片雪未降,是历史上罕见的无雪之年。

  蒸 发

  19862002年,年均蒸发量1314毫米,蒸发量与温度同步变化。78月是全年蒸发量的高值期,7月年均月蒸发量205毫米,8179.1毫米,两月蒸发量占全年的29%1月份最少,为50.3毫米。

  日 照

  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到地面时数)年均1733.8小时。年际变化较大,19861967.8小时,20021516. 4小时,相差451. 4小时。一年中78月日照时数最长,年均203.8226.4小时。12月最短,年均97.8102.9小时。同是12月份变化也很大,日照时数199412月为34.6小时,198712月为197.2小时,相差162.6小时。

  湿 度

  相对平均湿度(表明空气中的水泡距离饱和程度)为77.6%。湿度的变化与季节变化和降水量同步。任何月份均可出现最大值,达100%。年最小值常出现在冬季和秋季,17年间最小值12%

  晴阴日

  晴天 日平均总云量少于2成为晴天,年均54.8天,一年中12月份晴天最多,8.5天。6月份晴天最少,1.6天。其年际变化也较大,1995年晴天69天,19901991年晴天各只有40天。

  阴天 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为阴天,年均153.7天。阴天日数,年、月变化较大,3月和6月阴天日数多,月均17天;12月日数少,月均10.2天。1989年阴天日数最多,为173天;1995年最少,为136天。

  气压 风

  气压 17年平均气压1004.2百帕。冬季气压比夏季高。7月份气压最低,为993.5百帕;12月份和次年1月气压最高,分别为1014.2百帕和1013.3百帕。

  风 年平均风速为2.3/秒,冬季平均风速大于夏季平均风速,冬季为2.6/秒,夏季为1.9/秒。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7月份多西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

  大风日数 一天中出现瞬时风速大于或等于17/秒为大风日,年均为10天,受地理环境影响,各地差异较大。一年中有2个多大风季节,即34月,年均大风1.31.8天;78月年均大风11.2天。年大风日在10天以上的占53%1986年和1990年最多,各18天。1992年和1999年最少,各2天。

  第二节水文

  19862002年,境内超警戒水位1824次,其中超过危险水位204次。以1990830洪峰水位21.01为最高。19961998200020012002年洪峰均未超过警戒线水位,2002720洪峰水位17.12为最低,200058,最低水位13.04。全年出境平均流量83.71立方米/秒,年出境水量为26.42亿立方米,年输砂量36.7万吨,侵蚀模数160/立方公里。

  19862002年,年均水资源量12.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74亿立方米,地下水2.24亿立方米),其中剡溪3.5亿立方米,澄潭江1.4亿立方米,长乐江4.56亿立方米,新昌江0.08亿立方米,黄泽江1.7亿立方米,范洋江0.51亿立方米,小舜江1.23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1760立方米,年亩均耕地占有量2937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入境水量13.4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42亿立方米。频率20%丰水年时,市境水资源16.25亿立方米;频率75%偏枯年时,为9.9亿立方米。

  第三节能源 植被

  嵊州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地理环境良好,小气候资源丰富,植被构成类型多样,种类繁杂,覆盖面广,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人工经济林等。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以乔木、灌木、竹子、草类为主,还有有经济价值和可药用的野生植物。

  平原以人工植被为主,包括农田作物和林园植物。农田作物有粮食类、油料类、纤维类、绿肥类、瓜菜类。林园植物有观赏花木、用材林、经济林,以及茶、桑、果林等。

  市内林业植被面积11.63万公顷,覆盖率占土地总量的62.38%。据1997年“九五”森林资源调查,有林地面积10.61万公顷,占植被面积的91.23%。其中用材林5.23万公顷,经济林2.53万公顷,用材林和经济林合计占林地面积的73.14%。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和无林地合计1.02万公顷,占林业植被面积的8.77%

  垂直分布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使盆地山区表现出不同的小气候特点,从而影响森林植被分布上的差异。海拔700以上,主要以黄山松、柳杉及人工引种的日本扁柏组成的针叶林为主,山顶部多为灌木林、草丛。300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有毛竹林,由马尾松、杉木、青冈、檫、槠、栲等乔木树种组成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茶叶、香榧、乌桕、油茶、油桐等。300以下的低丘台地,重点发展经济林和近几年新兴的景观园林观赏树种苗圃,还有人工杂竹林,主要经济林树种如茶叶、桑、板栗,各类大小水果,竹林如雷竹、鳗竹等,也有少量杉木为主的人工针叶林。

  水平分布

  盆地气候环境,带来森林植被盆沿形分布,同海拔高程的植被相差不大,但因山脉不同使植被种群略有差异。东部四明山区,主峰四明山海拔1012,主要森林植被有松、杉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少量毛竹林。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茶、李、梅、桃等。西部会稽山区,主峰西白山海拔1095.7,主要森林植被由黄山松、柳杉、南方红豆杉、柏类组成的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经济林树种有茶叶、香榧、板粟、棕榈等。南部大盘山余脉延伸区,最高峰九州尖海拔877.4,森林植被有松、杉为主的针叶林,青冈、木荷、枫香、栲类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少量毛竹林。经济林树种有茶叶、板粟、核桃、柿子等。北部会稽山余脉延伸,最高峰大王尖海拔808.7,森林植被以松、杉、柏组成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为主。经济林树种有茶叶、板粟、柿子、乌桕等。中间盆地是平原丘陵台地,海拔多在200以下,是农业主产区,除粮食、蔬菜及其他农业经济作物外,森林植被主要是人工经济林和人工杂竹林,还有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景观园林、树种苗圃,也有少量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

  第四节能源 野生动植物

  境内自然环境改善,森林覆盖率增大,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野生动物

  兽 类

  豹 Panthera Pardus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0年代长乐曾猎获1只;19974月,崇仁曾发现。

  豪猪 Hystrix hodgsoni

  华南兔 Lepus sinensis

 

  鸟 类

  褐山鹪莺 Prinia polychroa

  棕头鸦雀 Paradoxornis webbianus

  黄臀鹎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斑文鸟 Lonchura punctulata

  大山雀 Passer rutilans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绯胸鹦鹉 Psittacula alexandri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红尾水鸲 Rhyacornis fuliginosus

  绿鹦嘴鹎 Spizixos Semitorques

  灰眶雀鹛 Alcippe morrisonia

  红头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oncinnus

  白颊噪鹛 Garrulax sannio 

  栗背短脚鹎 Hypsipetes flavala

  灰头鸦雀 Paradoxornis gularis

  白额燕尾 leschenaulti sinensis 

  黑背燕尾 Enicurus immaculatus

  白腰文鸟 Lonchura striata

  灰头鹪莺 Prinia flaviventris

  灰鹡鸰 Motacilla cinerea

  乌鸫 Turdus merula

  白腰草鹬 Tringa ochropus

  灰背隼 Falco columbarius

  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普通夜鹰 Caprimulgus indicus

 
 

  爬行类

  钩盲蛇(两头蛇) 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e

  滑鼠蛇 Ptyas mucosus

  翠青蛇 Eurypholis major

  玉斑锦蛇 Elaphe mandarina

  两栖类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泽蛙 Rana limocharis

  淡肩角蟾 Megophrys boetigeri

 

  节肢动物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褐蚁 Formica fusca

  大黑蚁 Polyrhachis vicinaroger

  东亚蚱蜢 Acrida chinensis

  小地老虎 Agrotis ipsilon

  僧尼毒蛾 Lymantria monacha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松梢小卷叶蛾 Petrova cristata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黄尾毒蛾 Euproctis similis

  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菜粉蝶 Pieris rapae

  水蛭 Hirudo nipponia

  钉螺 Oncomelania

  蜗牛 Fruticicoda sp.

  溪蟹(石蟹) Sinopotamon

  马陆 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中华米虾 Caridina denticulata 

  境内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2家。1997年创办嵊州市虎山乐园有限公司动物园,是全省第一家县级动物园,先后从东北等地引进东北虎、非洲狮、黑熊、河麂等20多种动物。2000年,蒋镇蒋镇村百全养殖场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养鹿为主。2000年底,全市野生动物经营户有18家。至2002年,全市梅花鹿发展到200多只、河麂200多只、孔雀500多只、北极狐85只,及其他野生动物共40多种。2002年始,投资1200万元,征地13.33公顷,筹建浙江省野生动物生态基地,驯养繁殖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1991年,南山林场小溪坑林区被省林业厅批准定为蛇类自然保护区,内有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等。

 

  野生植物

  红豆杉科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 S.Y.Huet Liu 又名美丽红豆杉、紫金杉、雪柏。有“植物黄金”之誉,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系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贵门乡上坞山村及会稽山脉一带有少量分布。

 

  银杏科

  银杏 Ginkgo biloba 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被称为“活化石”。

  松 科

  马尾松 Pinus masoniana

 

  柏 科

  刺柏 Junipenrus taiwaniana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

  龙柏 Sabina chinensis

  三尖杉科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粗榧 Cephalotaxus sinensis

  木兰科

  厚朴 Magnolia offlcinalis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南五味子 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忍冬科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禾本科

  早竹 Phyllostachys praecox

  葡萄科

  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山葡萄 Vitis amurensis

  樟 科

  红楠 Machilus thunberghii

  猕猴桃科

  小叶猕猴桃 Actinidia lanceolata

  软枣猕猴桃 Actinidia arguta

  蔷薇科

  周毛悬钩子 Rubus amphidasys

  掌叶覆盆子 Rubus chingii

  蓬蘽 Rubus hirsutus

  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us

  中华绣线菊 Spiraea chinensis

  月季 Rosa chinensis

  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沙梨 Pyrus pyrifolia

  豆梨 Pyrus calleryana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柿树科

  浙江柿 Diospyros glaucifolia

  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榆 科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朴树 Celtis sinensis

  青檀 Pteroeltis tatarinowii

  桑 科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

 

  胡桃科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壳斗科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石栎 Lithocarpus glaber

  棉槠 Lithocarpus hentyi

  小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槲栎 Quercus aliena

  青冈栎 Cyclobalanopsis glauca

  豆 科

  肥皂荚 Cymnocladus chinensis

  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

  山合欢 Albizzia macrophylla

  云实 Caesalpinia decapetala

  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

  野百合 Crotalaria sessiliflora

  豇豆 Vigna unguiculata

  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黄檀 Dalbergea hupeana

  香花崖豆藤 Millettia dielsiana

  中华胡枝子 Lespedeza chinensis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taiwania

  网络崖豆藤 Millettia reticulata

  五加科

  楤木 Aralia chinensis

  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金缕梅科

  枫香 Liguidambar taiwaniana

    Loropertalum chinensis

  杨柳科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银叶柳 Salix chienii

  悬铃木科

  悬铃木 Platanus hispanica

  梧桐科

  梧桐 Firmiana simplex

  大戟科

  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

  杜鹃花科 

  马银花 Rhododendron ovatum

  米饭花 Vaccinium sprengelii

  石榴科

  石榴 Punica granatum

 

  冬青科

  大叶冬青 Ilex latifofia 又名苦丁茶,皋丁,仙茶,大叶茶,甜叶茶,多罗树,大叶石观,火烫树

  冬青 Ilex purpurea

  小果冬青 Ilex micrococca

  胡颓子科 

  牛奶子 Elaeagnus umbellata

 

  鼠李科

  猫乳 Rhamnella franguloides

  苦木科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楝 科

  香椿 Toona sinensis

  红椿 Toona ciliata

  苦楝 Melia azedarach

  漆树科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漆树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木蜡树(野漆)Toxicodendron sylvestre

  木犀科

  小蜡 Ligustrum sinense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茜草科

  小栀子 Gardenia var. radicans

  鸡屎藤 Paederia scandens

  玄参科

  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棕榈科

  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杨梅科

  杨梅 Myrica rubra

  木通科

  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虎耳草科

  宁波溲疏 Deutzia ningpoensis

  海桐科

  海金子 Pittosporum illicioides

  卫矛科

  大叶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

  省沽油科

  野鸦椿 Euscaphis japonica

  槭树科

  红枫 Acer palmatum var. atropureum

  椴树科

  田麻 Corchoropsis tomentosa 

  扁担杆 Crewia biloba

  山矾科

  山矾 Symplocos sumuntia

  老鼠矢 Symplocos stellaris

  四川山矾 Symplocos setchuensis 

 

  夹竹桃科

  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旋花科

  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马鞭草科

  大青 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豆腐柴 Premana microphylla

  牡荆 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

  菊 科

  野菊 Dendranthema indica

  百合科

  尖叶菝葜 Smilax arisanensis

  小果菝葜 Smilax davidiana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第五节灾害

  气象灾害

  境内山多丘陵广,江面狭窄,山陡水急,泄流不畅,每逢暴雨,洪涝成灾。夏秋之际,又常连月不雨,溪流山塘干涸,田地干裂。有些年份旱涝相继,久旱之后,暴雨成灾,或洪涝之后,久旱无雨。除旱涝之外,又有风灾、虫灾、冰雹、低温等灾害。

  干旱 以日雨量大于或等于20毫米一次过程降水后,连晴10天以上为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全市年均4.5次,为两年九遇。其中小旱(15~30天连续无雨)为一年三遇;中旱(31~49天连续无雨)为五年四遇;大旱(50~69天连续无雨)两年一遇;特大旱(70天以上连续无雨)五年一遇。干旱季节分伏旱(7~8月)和秋旱(9~11月),有的年份伏秋连旱(以跨越伏秋二旱情为准)。伏旱和秋旱较多,年均一年各二遇,伏秋连旱年均两年一遇。

  洪涝 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间,市内暴雨年均一年三遇;大暴雨为十年三遇;特大暴雨为二十年一遇。在67月暴雨占全年次数的62%

  水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5月下旬至7月上旬梅雨期间,降水强度虽弱,但持续时间长,常易发生梅涝。89月,受台风影响,水患增多,常易发生洪涝。1988730东片地区的洪涝和1989916西片地区的洪涝,经济损失均在亿元以上。

  台风(热带风暴) 69月间,常受台风影响,19862002年,市内受台风影响29次,年均1.7次。其中8月份12次,9月份8次。19887301989916等特大洪水都是受台风影响普降暴雨造成。

  冰雹是局部性的自然灾害,轻者折枝伤苗,重者袭毁房屋、伤害人畜。冰雹主要集中在35月和78月。有3个冰雹区:一是贵门乡、里南乡一带;二是雅璜乡、王院乡、竹溪乡、谷来镇一带;三是三界镇一带。冰雹移动方向一般是自西向东。雹粒小似黄豆,大似鸡蛋,降雹时间一般为15分钟。全市年均冰雹日0.5天,为两年一遇,1986年出现在410为最早。

  低温连阴雨 主要出现在春秋两季,春(3~4月)、秋(9~10月)季节,24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358或以上,分别出现一次弱、中、强的低温过程。日雨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连续3天或3天以上称为连阴雨。冷空气影响后,日雨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连续3天或3天以上称为低温连阴雨。

  34月低温次数平均每年出现7次,其中弱降温4次,中降温2次,强降温1次。低温连阴雨年均2.5次,连阴雨年均2次。19923月连阴雨时间最长,降雨28天,降雨量为252.4毫米。春季出现低温连阴雨,易引起早稻烂秧,大小麦发病倒伏等灾情。

  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15,中、下旬连续3天或3天以上低于20,称为5月低温。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十年一遇,中、下旬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两年一遇。在6月份连续5天或5天以上,日雨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为连阴雨标准,市境平均每年一遇。春末夏初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对早稻灌浆有较大影响。

  秋季冷空气活动年均为3.5次,其中弱降温2.5次,中降温为1次。低温连阴雨年均一次,连阴雨年均1.5次,两年三遇。9月中旬出现5天或5天以上的连阴雨两年一遇,秋季低温连阴雨,对晚秋作物有较大影响。

  雪灾冰冻因降雪酿成灾害的历史记载甚少,多为“道路积雪,交通受阻”之类。1998123下雪为17年来最大,积雪深26厘米19911229最低气温降到零下9.5℃,造成茶树、果树严重伤害。

  附:19862002年气象灾害纪略

  1986410傍晚,有22个乡镇受特大暴雨和冰雹袭击,毫石、开元、长乐、太平等乡镇受灾最重,其中毫石乡外坪村,雹块大如鸡蛋,且雹粒密集,狂风把大树拦腰截断,房屋瓦片尽碎,田间作物被毁。79始,全县连旱47天,水田受灾2760公顷,茶、桑、果园受灾3333.33公顷,41131村吃水发生困难。721晚,普义、蛟镇217村遭大风袭击,倒房245间。

  19877279时,7号台风经市区西部北上,普降大暴雨。东圃水文站水位高达20.11,洪峰流量每秒2130立方米。农田受淹4820公顷,冲跨小水库和山塘3座、堤防1.83公里,倒房371间。

  1988624始无雨,7月份35以上高温连续26天,其中716最高温度达40.3,东部地区连旱36天,西部地区连旱45天。729晚,受东风波云团影响,上东江、黄泽江上游普降特大暴雨,9小时降雨量265.8毫米,33小时降雨量306.7毫米,超过了20年一遇的周期。黄泽江水位31.93,流量每秒2397立方米,江堤决口多处,两岸一片汪洋,造成25个乡镇,125个村庄受灾,村内水深23,倒房20726间,受灾人口15万,2.8万人被洪水围困20多小时,死25人,下落不明13人,伤1403人,无家可归1300多户。粮食减产22750吨,损坏14475吨,经济损失达2.5亿元。878日,受7号台风影响,上东、黄泽、里东等地又降暴雨240毫米,洪水再次泛滥,45个乡镇170个村再次遭灾,倒房2886间,死1人,伤550人,受淹农田6133.33公顷。819后,又连旱73天,遭旱灾。

  198971,全县普降暴雨。洪峰水位19.64,流量每秒2050立方米,受淹农田2400公顷,倒房134间,死2人。91516日,受23号台风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112.2毫米,洪峰水位20.49,流量每秒2920立方米,25个乡镇,200多个村遭灾,受淹农田6200公顷,倒房8400间,死14人,30多家企业进水,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199074始,高温干旱连续37天,4466.67公顷水田无法下种,经济作物受损,山区、半山区157个村庄4.5万人饮用水发生困难。712下午56时,三界等7乡镇降冰雹,并伴有雷雨大风,雹径5毫米。7191542分,北漳、金庭一带下冰雹,雹径5毫米。83031日,遭15号台风袭击,全县普降暴雨。91,东圃水文站水位21.01,流量每秒2740立方米,农田受淹7000公顷,108个村10241户进水,倒房4075间,死8人,伤54人。

  1991年夏秋,干旱明显,年降雨量970.4毫米,是17年间雨量最少的一年。813起,晴热无雨,造成4800公顷晚稻、1533.33公顷单季稻、8000公顷茶桑果园受旱,45个村1.4万人饮用水发生困难。

  1992713下午1530分,甘霖、崇仁、富润、石璜、开元5个乡镇遭受冰雹和雷雨大风袭击,雹径15.4毫米,历时5分钟。828,受16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至31日,曹娥江流域平均降雨232毫米,境内牛团仓村一带降雨量340毫米,东圃水文站洪峰流量每秒2270立方米,水位20.38。城关、黄泽、浦口、三界、金庭、北漳、苍岩等7乡镇遭灾。农田受淹6666.67公顷,38个村进水,倒房500多间,死2人,50余家工厂遭灾。923,遭19号台风袭击,曹娥江流域平均降雨133毫米、黄泽江流域平均降雨173毫米,10个乡镇、78个村和工业区进水受淹。黄泽镇后枣园、石桥、白泥坎等村水深13.5,倒房4000余间,损坏房屋7500余间,死1人,农田受淹7000公顷,电力、邮电、广播等线路倒坍长188公里。

  1993424,受强冷空气影响,城关、崇仁、广利、友谊等乡镇出现9级大风和雷雨、冰雹。广利乡冰雹大似乒乓球。620,里南乡中叶村、周村,开元镇葛英村、半联村等局部地区暴雨,倒坍和损坏民房20间,115.33公顷田地受淹,毁坏堤防21处、长165062975,城关水文站降水量219毫米,3346.67公顷农田和1300公顷经济作物受淹。822始,秋旱高温连续22天,稻田缺水受旱1866.67公顷,经济作物受旱8120公顷。

  1994年梅雨期,梅雨量508.7毫米,为50年来梅雨量之最,洪水连续3次超警戒线,三界、开元等15个乡镇156个村受淹,倒坍和损坏房屋72间。出梅后,高温无雨,连旱58天,35高温达29天,小(二)型水库干涸539座,受旱面积1.23万公顷。822,受17号台风影响,全县普降暴雨,城关、黄泽、北漳、金庭、浦口、苍岩6个乡镇遭灾,33个村、2960户进水,5000余人被洪水围困,倒坍和损坏房屋1186间,受灾农田3000公顷。

  1995530,黄泽、富润等地暴雨遭灾,53.33公顷农田受淹。612,富润镇遭暴雨袭击,倒房11间。734日,下王、浦口、黄泽、富润、石璜、广利等乡镇降暴雨成灾,受淹农田326.67公顷。77824,连旱47天,35以上高温26天,山塘及小(二)、(三)型水库干涸107座,全市受旱面积1.71万公顷,15138人饮水发生困难。

  1996717出梅后,山区、半山区部分乡镇受干旱,据10个乡镇统计,受旱面积3475.47公顷,10100人发生饮用水困难。719下午,崇仁镇五百岗沿山一带遭受短时间暴雨袭击,受淹农田333.33公顷。

  1997819,受11号台风影响,全市普降暴雨,降水量121.2毫米,东圃水文站洪峰水位19.9,流量每秒2040立方米,黄泽、城关、金庭、浦口、三界等23个乡镇135个村遭灾,倒坍和损坏房屋4300间,176家工业企业遭灾。

  1998510,谷来、崇仁、王院3乡镇局部地区遭暴雨袭击,31户农户进水、倒房50间、70.67公顷农田受淹,绍甘线交通中断。78月,最高气温在35以上有41天,其中8817日连续9天气温在38以上,815气温高至40,连旱48天,山区、半山区2666.67公顷水田,5333.33公顷茶、桑、果园受灾,山塘、小型水库干涸,3万余人饮水发生困难。

  1999518,长乐镇、竹溪乡等地降小冰雹。614,贵门乡遭龙卷风袭击,并伴雷雨大风,造成山洪瀑发、部分田地冲毁。

  20005132020 40分,下王、竹溪、苍岩、通源、三界等地降冰雹,雹块直径30毫米。710,受4号台风影响,局部地区降雨105毫米,受淹农田506.7公顷。91315日,受14号台风影响,牛团仓雨量132毫米,倒房28间,农田受淹1210公顷。

  2001617712,城关镇附近短时间下冰雹,雹块直径分别为9毫米和8毫米,并伴有8级大风。

  地质灾害

  灾害 市境地处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的过渡区,因丽水至余姚深断裂和孝丰至三门湾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复杂。由于风化壳厚度达数米,多为网纹红土,外缘渐薄,台缘坡陡,甚或悬崖峭壁,岩性疏松,多为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壤,土壤侵蚀严重,常见滑坡和崩塌,造成灾害。又因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属多山地形,并分布有特殊岩土(硅藻土),气候湿润多雨,属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是省重灾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突出表现为大中规模为主的玄武岩台地滑坡,活动机理为岩土体沿硅藻土(软弱夹层)滑动(变形),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1998年起,多次组织地质调查,至2002年底,查明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84处,大部分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分布于崇仁、剡湖等11个乡镇和街道、75个行政村,受灾群众3856人,特别是大量高危房屋在雨汛期,成灾可能性极大。城区内城隍山一带发生多处斜坡变形,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和单位正常生活与工作。

  市内有地质灾害多发带一个,重点地质灾害点9处。

  城隍山点状滑坡多发带。区域人口集中,企事业单位多,地形多为斜坡。主要有星子峰滑坡和原殡仪馆北侧桃园滑坡等。工程滑坡主要有1994年石柱头别墅区后环城西路塌方、1995年人民医院职工集资住宅楼基坑边坡变形、2001年特种电机厂宿舍基坑边坡变形、西后街泰和公寓三通一平基坑边坡变形等。点状地质灾害多发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活动不规范有关。2001年,划定城隍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市政府发出《关于对城隍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20021月,被国土资源部立项勘查。

  剡湖街道风火岗村滑坡。由3个滑坡点组成,其中1号、2号滑坡于1990年前后开始活动,处于蠕变阶段,造成风火岗村大量民房墙体开裂、倾斜,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危房,占1/3多;水田出现渗漏,滑坡体上受威胁村民151户,445人。2000年在省汛期防灾预案中列为1号重点,20021月被列入国土资源部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

  崇仁镇西湖村滑坡。崇仁镇是市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有17个村存在滑坡,其中西湖村尤为严重。大型蠕动岩质滑坡,20世纪70年代开始活动,雨汛期稳定性差,造成村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田地小块塌方,受威胁村民53户,124人。至2002年,有12户灾民迁出。

  防治 2000年,成立市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起,市政府与地质灾害区乡镇长每年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灾情严重乡镇(街道)成立由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国土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下属国土资源所均有一名副所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02年,发出《关于做好200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市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汛期两次发出有关防范文件,各级机构切实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年,编制《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2月,建立风火岗滑坡、人武部至剡山小学边坡变形长期观测点,由省地矿勘察院负责监测工作,其余一般灾害点由国土局、所与当地群众结合监测。投资209万元,进行城隍山边坡、黄泽岩后山滑坡近10处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市级投入263万元,农户自筹1000万元,结合土地整理,搬迁风火岗、丫叉坑等14个村的危房户361户、近1000人,建造中转房66间,有效降低了受灾点危害。2002年,市国土局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第二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监 测

  环境监测

  地面水   1986年起,市内曹娥江干流剡溪和支流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黄泽江及南山水库、剡湖设置地面水常规监测断面9个,其中省控5个、市(县)控4个。每年于4月上旬(平水期)、7月上旬(丰水期)、12月上旬(枯水期)监测,每期采样2次,全年监测6次。2001年起,每单月上旬采样监测一次,1月、11月(枯水期),3月、5月(平水期),7月、9月(丰水期),全年监测6次。

  监测表明,南山水库出口、长乐江水厂上游、珏芝桥、曹娥江三界、澄潭江新市桥、黄泽江全化桥监测断面水质变化不大,能满足相应的指定功能区水质要求。新昌江黄泥桥监测断面水质恶化趋势十分严重,水质已劣于Ⅴ类。曹娥江屠家埠监测断面的水质,受新昌江上游水质恶化影响,出现水质变差趋势。剡湖由于湖水流动不畅,并受沿湖的生活因素污染,水质一直较差,近年曹娥江橡胶活动坝建成后剡湖湖水更换有所加快,水质趋好。

  大气 1990年始,监测城区大气环境质量。19901998年,每年分四季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季初(14710月)连续5天,每天为78时、1011时、1314时、1819时。1999年起,在市环保大楼顶安装自动采样仪,全年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周4天,每天18小时,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为每周1天,每天18小时。

  监测表明,19902002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能保持国家二级标准要求。

  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酸雨,因空气受到二氧化硫等污染而形成。市环保部门1986年开始监测酸雨,全市酸雨发生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受外来污染影响。199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酸雨控制区。

  噪声 1987年起,监测城区环境和交通噪声。环境噪声19872000年,每5年监测一次,2001年起每2年监测一次。交通噪声每年11月监测一次。

  监测结果表明,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逐年有所下降,特别是1999年创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治理、搬迁城区的噪声污染源企业,城区部分道路实行禁鸣喇叭和禁止拖拉机行驶等措施,减少城区环境和交通噪声。

  污染源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1986年,调查污染企业134家,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94.46万吨,废水处理量72.05万吨,处理率低于全国8.86个百分点(全国为22%),废水符合排放标准251.66万吨,达标率31.68%。废水排入曹娥江615.79万吨,占全县废水总量77.51%,排污企业10家,主要是县化肥厂、县金山造纸厂、县版纸厂。排入长乐江的废水量为162.79万吨,占全县废水总量的20.49%,县磁性材料厂、县油脂化工厂为排放大户。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75699.37万标立方米,净化处理26492.78万标立方米,处理率35%。全县工业锅炉59台,改造38台,配除尘装置33台,年工业固体废物及有害物质6.02万吨,综合利用量2.75万吨,利用率45.68%。年工业粉尘产生量3101.53吨,回收量2005.14吨,回收率64.65%

  1997年,调查乡镇企业513家,年用水总量740.39万吨,重复用水量184.10万吨,万元产值用水量273吨。废水排放企业105家,排放废水376.52万吨,排放废水超过10万吨企业8家,超过50万吨2家,主要是造纸行业,排放278.57万吨,占废水总量的73.99%。废水治理设施26套,其中电镀13套,化工3套,印染4套,造纸6套,总投资67.84万元,年处理废水263.73万吨。

  年排放废气478.75百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476.53百万标立方米,消烟除尘量为103.83百万标立方米,占燃料燃烧废气的21.79%。年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6156吨,排放总量1630吨,历年堆存量209吨,占地面积278平方米2002年,全市有锅炉34台,改造26台,达标24台;有工业炉窑266台,改造19台。

  农业农村面污染源调查 2001年,调查市区以外的所有乡镇。全市畜禽粪尿产生总量38.06万吨,直接排放9.53万吨,利用量28.53万吨,全部用于肥田,综合利用率74.96%。畜禽废水102万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全市使用农用化肥总量74679吨,磷肥流失率较小,为4%;氮肥流失率最高,16.54%。由于生态农业起步早,全市农药使用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值,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量小。农药总用量137.05吨,主要有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双、草甘磷、敌敌畏。农作物秸杆产生总量341654吨,利用率83%。使用塑料农膜989.5吨,回收利用率34.78%。水产养殖污染主要来自鲜活饲料和投放药物的流失,流失率分别为25%23%。年产生人粪尿52.93万吨,利用总量33.20万吨,利用率62.72%。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16.44万吨,综合利用量5.92万吨,利用率36%64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污水1418万吨。

  第二节治理

  水环境治理

  工业废水治理 1986年开始治理工业废水,至1999年,全市废水排放企业157家,排污口165个,分布于5条河流中,总排放量837.51万吨。以造纸业为最严重,占59.03%。工业废水的污染物质,主要是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占54.63%,绍兴市造纸厂为第一排放大户,占26.53%;悬浮物占45.17%,第一排放大户为嵊州市造纸厂,占40.68%

  2000年,对造纸厂等超标排放废水的企业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关闭电镀厂等排污大又治理无望的企业。全市142家排污企业,11家被责令关停,25家自然停产,106家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减少到245.74万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673.31吨,悬浮物3098.94吨。天乐集团公司、新光制药厂治理废水成效显著,1998年被评为绍兴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饮用水源保护 1990年始,划分地面水和饮用水功能区。19937月,县政府颁布《嵊县饮用水源保护办法》。对城关重要饮用水源的长乐江,坚持一“控”(控制新增污染企业项目)二“关”(关停、搬迁部分老污染企业)三“增”(增加水质监测频次)。19968月,城区的合格饮用水保护区通过绍兴市验收,水源合格率95%以上,10万市民吃上放心水。199810月,新建日供水12万吨工程项目,通过绍兴市环保局评审。199911月,长乐、崇仁镇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验收,28个水质样品全部合格,受益分别达47004000多户。200165,在南山水库举行“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揭碑仪式。2002517,市政府颁布《南山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南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的全部水域和陆域为保护区范围,其中南山水库淹没区、坝址以上至丰潭流域及淹没区周边1000的区域为一级保护区,其它地区为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国家规定的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达Ⅱ类标准。

  大气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状况   1986年开始对全市大气污染企业进行治理。至1999年,231家申报企业中,有164家排放废气,占71%。年排放废气21.08亿标立方米,废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氟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有160家,4753.56吨,市热电总公司最严重,为市平均水平的18倍。烟尘排放有154家,5638.04吨,市热电总公司排放2574.06吨,占45.66%

  废气防治 1986年开始零星治理,1993年开始全面整治,建成城关镇2.93平方公里烟控区。19969月,《绍兴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颁布,南山风景区为一类功能区,其余为二类功能区。199610月,市水泥厂粉尘治理通过验收,削减粉尘210吨,达标率88.9%19972月,完成1996年省下达嵊州的环境保护“六个一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创建100个饮用水源保护区、100个烟尘控制区、100个生态村、100个重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100个年产5万吨以上水泥厂的粉尘治理和100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3个项目,其中石璜镇烟控区验收通过。1997年市热电总公司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年排放量从1942吨下降到1089吨。19983月,市政府下发《城关镇建成区烟尘防治管理实施意见》。9月,城区6.8平方公里的烟控区通过绍兴市政府验收,城区534台炉、窑、灶得到改造,达标率92%199811月,取缔年产20万支以下的荧光灯污染企业。199971,全面禁止销售、使用含铅汽油。19992000年,治理149家排污企业(含被列入国家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14家企业),其中129家分别通过流化床炉内脱硫、选用优质煤、加除尘装置、改用蒸汽等办法,排放废气达到标准,17家自然停产,3家被责令关停。年削减废气排放污染物:二氧化硫3799.76吨,烟尘5395.02吨。200211月,上(虞)三(门)高速公路嵊州段两侧1公里及可视范围内110平方公里烟控区通过省环保局验收。

  噪声治理

  1986年起逐步开展噪声治理工作,19933月,县政府颁布《嵊县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暂行办法》。4月,县政府颁发《嵊县城关镇北门新村安静小区管理办法》,安静小区环境噪声昼间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1997828起,实施《嵊州市城关地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方案》。城关地区划分为4类标准区域,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为1类,其环境噪声标准值,昼55分贝,夜45分贝;居住、工商业混杂区为2类,昼60分贝,夜50分贝;工业区为3类,昼65分贝,夜55分贝;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为4类,昼70分贝,夜55分贝。1999101起,市区局部区域内实行禁止拖拉机行驶和禁止机动车鸣叫喇叭,市区噪声值下降4.1个分贝。19991224,市区5.51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通过绍兴市政府验收,固定噪声污染源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200011月,市政府颁发《嵊州市建设施工噪声管理暂行办法》。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产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相应的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

  固体废物治理

  1986年始,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1999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源197个,涉及行业25个,产生固体废弃物72202.98吨,综合利用量59380.74吨,利用率达82.24%,排放率0.74%,其中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641.20吨,占0.89%。固体废物以锅炉渣(煤渣)为主,占60.85%,煤渣大部被用作制砖,少量用来铺路,利用率高达96.64%2002610,总投资2900万元的六夹岙垃圾填埋场竣工。

  玻璃钢瓦专项整治

  19762000年,全市特别是博济镇一带,玻璃钢瓦生产发展迅速。2000年,全市有玻璃钢瓦生产床427张,树脂生产厂9家,玻璃丝织布厂173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产值达3.5亿元。玻璃钢瓦在生产中所产生的边角废料污染严重,20多年来堆存的废料达12100吨,极大地污染水源和空气,成为西片地区(曹娥江上游)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21起,全面禁止玻璃钢瓦生产,彻底解决玻璃钢瓦废料污染。

  一控双达标

  19993月,实施“一控双达标”(到2000年,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城市的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至200010月,投入治污资金3686万元,新建各类治污染设施115台(套)。197家工业污染企业,有163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其余34家自然关停或被市政府强制关停。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1110,首家通过绍兴市政府的考核验收。

  第三节管理和教育

  建设项目审批

  1986年,县环保部门对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绍兴市级环保部门审批)。19961997年,审批项目各11个;199877个;1999146个;2000118个;2001164个;200296个。建设项目符合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做到“三同时”,即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污染限期治理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由市政府作出决定,环保部门监督实施,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

  199885,绍兴市政府下达嵊州市热电总公司、嵊州市钢铁厂限期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期限为199933119991231。至2002年,累计146家污染企业,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排污费征收

  1986年始,县环保部门继续对排放污染物和超过规定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征收排污费。1997年起,在市区开征“三产”(小饭馆、理发店、洗车城等)排污费。1998年起,开征二氧化碳排污费。

  污染事件处理

  水污染 20世纪90年代初,新昌县化工、医药行业废水排向新昌江,新昌江水质劣于Ⅴ类,其两岸的嵊州市4个乡镇6万多人饮用水污染严重。后经省、绍兴市协调,由新昌、嵊州出资为群众解决饮用水问题,但新昌江水质污染状况仍未改变。嵊县三江硅藻土精选总厂地处县城饮用水源上游,1993年下半年擅自投产,经常趁夜间直接排放高浓度废水,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遭受严重污染。1995828,排放废水悬浮物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127.3倍,被处罚10000元。199612月,为保护饮用水源,长乐电镀厂等17家电镀企业(车间)被责令停产。19977月,5家电镀企业顶风排污,被处以停产和罚款。地处城关饮用水源上游白泥墩村的市长江织造印染厂,不听市环保部门多次劝阻和又不履行作出的处罚,仍然违建印染厂,于199710月被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关停。19982月,市花园酒店因拒缴排污费被市人民法院罚款并强制执行。19993月,市政府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城乡饮用水源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市化工一厂和化工二厂依法予以关闭。

  大气污染 1991年,剡北乡蚕桑受污染,经济损失5.4万元,县环保部门查获污染源为县铝材厂排出的含氟废气。19972月,三界地段发生运送溴素翻车事故;7月,104国道禹溪地段再次发生运送溴素翻车事故,大量溴素泄漏。市环保局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一起及时处置两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环境污染。1991年下半年,由于个别企业锅炉除尘设备未能正常运转,致使烟尘超标排放,其煤灰严重污染城关三号、四号小区,达4个月之久。市新龙灯管厂排放有毒废气,周围群众反响强烈,199812月,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维持市环保局于19989月作出的处罚决定。19993月,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199912月,博济镇皇帽岭堆放的千余吨玻璃钢瓦废料不明原因燃烧,时间长达3个月,其烟雾污染市西片地区的一些村庄。20012月起玻璃钢瓦全部停止生产。200111月,市炭黑厂大量炭黑泄漏,致使城西的自来水厂、雅致村、雅良村等地被污染。

  噪声污染 19998月,市建筑工程公司未办理建筑施工申报手续在阳光花园商品房1号楼工地施工,且噪声超标,9月被市环保局行政处罚,11月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罚款3000元。

  环保目标责任制

  1990年,县政府与绍兴市政府签订《嵊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1990~1992年),1992年底,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创建城关镇烟尘控制区,完成两个老污染源治理,建成城关北门新村安静小区,新环保监测用房竣工。199612月,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各乡镇和部门行政负责人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当然负责人,负责本辖区和所属单位的环境质量。1997年起,环境保护被列入乡镇、部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有环境质量、城市综合整治建设、污染控制、自然保护、环保机构建设目标等。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997年始,省政府对嵊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定量考核,内容有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19972001年,嵊州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危险废物处罚率、城市气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排污费征收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为零(全市无污水处理设施)。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199772.2分贝,超标2.2分贝,19982001年全达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99741%1998年起,每年100%;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逐年提高,从19970.82%20012.16%2000年,获浙江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优秀城市称号。

  2002年,考核项目有所变更。从上表看,9项为100%1236710项均达国家二级标准。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偏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有待提高;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于受新昌江污染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下降到7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仍为零。

  生态示范区及生态村镇建设

  生态示范区 20013月,嵊州市被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单位。11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嵊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规定在“十五”期间,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1995年水平,市域内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02611,嵊州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7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9月,嵊州市绿色产业示范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批准为浙江省唯一的绿色产业示范区试点单位。

  生态村镇 19979月城关镇东圃村建成全市首个生态村。200112月,仙岩镇西鲍村成为绍兴市级生态村,200212月,甘霖镇被绍兴市政府命名为市首个生态镇,崇仁镇张家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环境教育

  19862002年,每逢“六五”世界环境日,县(市)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1987年开始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首先在浦口镇中学初二年级开设《人与自然环境》专题课。1994年在马寅初中学、浦口中学、剡山小学、五爱幼儿园进行环境教育试点。1995年起,先后编写并使用环保乡土教材《人口与环境教育》(初中二年级)、《人口与环境》(幼儿园)、《人口与环境教育常识》(小学五年级),高中开设《人类与环境》、《人口与自然》等环境教育选修课。1998年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并在中小学开展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图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次环保活动、做一件环保实事的“环保六个一”活动,并命名马寅初中学等5所学校为全市环境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环境教育辅导员网络建成。9月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20003月,剡山小学等10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市首批绿色学校。4月,浙江日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杭州日报、中国环境报、钱江晚报、浙江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组成的浙江省女记者协会环保采访团专程来嵊采访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情况,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写的《浙江人的环境意识》,介绍嵊州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于510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6月,《为了绿色家园》一书出版。12月剡山小学被命名为绍兴市首批绿色学校。2001年剡山小学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0021月,蛟镇中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学校。5月,五爱幼儿园、剡山小学、蛟镇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8月,剡山小学获全球环保500佳(青少年组)提名奖。省级教科研课题《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获2002年度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612月,《嵊州环保》创刊,面向各级领导、重污染企业及各部门、各乡镇(街道)、重点中小学,向社会宣传环保。

 

  第三章土地资源与管理

  第一节土地资源

  市土地资源主要有陆地、水域两大部分,面积1789.62平方公里(1992年详查数)。从已利用土地状况看,各类用地占总面积96.80%,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占89.48%,具有利用率高和重点突出的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 根据199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下简称土地详查),耕地面积44206.66公顷,其中水田32760.49公顷,占耕地面积74.11%;旱地11422.87公顷,占25.84%;菜地23.3公顷,占0.05%。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及低丘缓坡地。灌溉水田28565.73公顷,占水田面积87.20%,望天田4194.73公顷,占12.80%。旱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台地上。旱地作物品种多样,套种间作较多。斜、陡坡旱地5467.67公顷,占旱地总面积47.87%,水土流失严重,利用率不高。

  土地利用地区间差别悬殊。据《嵊州市土地志》记载,1995年,三塘乡利用比例最高,耕地占土地总量47.93%,通源乡最低,只占8.51%。人均占有耕地差距大。浦口镇人均占有水田0.06公顷,谷来镇人均只占0.02公顷

  2002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统计,耕地面积38402.19公顷,其中灌溉水田26779.75公顷,占耕地面积69.73%;望天田4069.85公顷,占10.60%。旱地7544.74公顷,占19.65%;菜地7.84公顷,占0.02%

  园地 据1992年土地详查,园地21392.35公顷,其中果园5535.04公顷,占园地面积25.87%;桑园3715.47公顷,占17.37%;茶园12135.67公顷,占56.73%;其他园地6.16公顷,占0.03%。果园主要分布于丘陵和平原,分别占果园面积48.40%34.56%。桑园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1992年桑园面积增至3715.47公顷,为1949年后之最。茶园主要分布于山地,山地茶园占茶园总面积64.85%。

  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园地21979.51公顷,占总面积12.28%。园地中果园占6474.66公顷。据市林业局果木科统计数据,2002年初,全市果园8000多公顷(包括板栗、香榧等干果,其中香榧近1666.67公顷,大多套种在茶园中)。桑园占有面积3256.27公顷,比1992年有所减少。茶园面积12236.04公顷,其中新建有机茶基地533.33公顷

  林地 1992年土地详查林地面积84568.5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7.26%。林地中有林地75595.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89.39%,其中用材林63300.09公顷,竹林10752.82公顷,分别占83.74%14.22%,森林覆盖率59.11%

  2002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林地总面积8652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35%。林地中有林地面积比土地详查时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达62.4%,苗圃面积增加732.32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据1992年土地详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628.33公顷,占土地总量4.82%。其中城镇用地656.7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6728.64公顷,独立工矿区用地1020.4公顷,特殊用地222.56公顷。据对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现状变更调查,2002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0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76%。其中城镇用地1147.9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7056.89公顷,工矿用地1873.35公顷,特殊用地229.04公顷

  交通用地 据1992年土地详查,交通用地1988.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2%,其中公路用地546.01公顷,农村道路用地1442.85公顷,分别占交通用地27.45%72.55%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交通用地2418.36公顷,占总面积1.35%,其中公路用地866.43公顷,农村道路用地1551.93公顷

  水域用地 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天然溪江河流,二是人造水库、坑塘、水工建筑。据土地详查,水域面积7847.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38%。其中河流水面1884.25公顷,水库1225.46公顷,坑塘1807.76公顷,滩涂面积333.97公顷,苇地1.76公顷,沟渠1868.92公顷,水工、小水电站建筑725.73公顷。据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水域用地面积7778.24公顷,占总面积4.35%,比土地详查时减少69.61公顷,其中坑塘减少25.13公顷,滩涂减少57.52公顷,水工建筑减少31.44公顷,而河流水面增加32.22公顷,沟渠增加10.18公顷,水库水面增加2.07公顷

  土地后备资源

  尚未利用土地 据1992年土地详查,尚未利用土地1032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77%。其中荒草地2224.1公顷,占21.53%;沼泽地3.36公顷,占0.03%;沙滩地26.65公顷,占0.26%;裸土地92.69公顷,占0.90%;裸岩石砾地195.56公顷,占1.89%;田埂6968.6公顷,占67.46%;其他818.44公顷,占7.93%。在尚未利用土地中,荒草地多属海拔8001000米天荒山,不易开发。田埂占未利用土地67.46%,可供开发面积少,开发难度大。据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过渡土地分类统计,尚未利用土地5724.06公顷,占总面积3.20%

  节地挖潜 为节地挖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02年市国土资源局编制《嵊州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02010年)。经对全市耕地、农居点及工矿用地、尚未利用土地等潜力专题研究与分析,至2010年,耕地整理总面积24607公顷,可新增耕地3762.93公顷;整理农居点可增892.73公顷;整理工矿用地复垦338.47公顷,可净增338.47公顷;适宜开发坡度15°以下其他土地6628.13公顷,可净增耕地6628.13公顷

  第二节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包括土地详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土地权属登记和变更登记发证等方面。

  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

  土地详查 1989年,县政府依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土地详查。是年12月始,19926月完成土地详查。

  国有土地面积4800.03公顷,占土地权属面积2.68%。按地类分:耕地82.78公顷,占1.72%;园地219.81公顷,占4.58%;林地844.18公顷,占17.5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49.05公顷,占11.44%;交通用地561.69公顷,占11.70%;水域2503.17公顷,占52.15%;未利用土地39.35公顷,占0.82%

  集体土地面积173144.5公顷,占土地权属面积96.75%。其中乡镇集体土地4791.98公顷,占2.77%;村集体168352.52公顷,占97.23%。按地类分:耕地43981.41公顷,占25.40%;园地21136.14公顷,占12.21%;林地82973.41公顷,占47.9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076.25公顷,占4.66%;交通用地1424.03公顷,占0.83%;水域5323.92公顷,占3.07%;未利用地10229.34公顷,占5.91%

  县(市)际争议土地7处,面积225.45公顷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签订县内村与村之间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10127份;完成县(市)际之间467公里土地权属界线接边工作,签订县(市)际村与村(场)之间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264份。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在土地详查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的调查。199610月底完成首次变更调查。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表明,各类土地变更中,耕地变更最大。与土地详查时相比,耕地转变为其他地类5449.44公顷,其转变用途主要为25°坡度以上旱地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及建设用地等。耕地质量有升有降。致力于中低产田改造,使大批中低产田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在沿线(公路)开发中,各项建设占用了一批高产稳产良田,新开发耕地多数是劣质山地、滩地。加上大田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导致耕地总量上质量下降。造地、用地与人口之间矛盾比较尖锐。

  1996年起,每年适时开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查清上年度111至本年度1031各类土地变化情况。

  2000年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总面积178961.99公顷,其中耕地38689.19公顷,占21.62%;园地22345.16公顷,占12.48%;林地86182.75公顷,占48.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828.34公顷,占5.49%;交通用地2383.49公顷,占1.33%;水域7852.88公顷,占4.39%;未利用土地11680.19公顷,占6.53%。与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各类土地面积相比,各一级类土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和二级类土地利用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旱地在耕地中、桑园和茶园在园地中、有林地在林地中、荒草地在未利用地中的比例有所下降;果园在园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公路用地在交通用地中比例有所上升。

  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与2000年相比较,土地变更面积2352.80公顷,占1.31%。各类土地增减趋势为: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苗圃在林地中的比例提高略大;园地、有林地的比例,坑塘水面、滩涂和荒草地在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中比例有所下降。

  两年减少耕地1193.35公顷,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成可调整苗圃729.13公顷,占61.10%;转化成其他可调整地类20.23公顷,占1.70%;建制镇用地15.88公顷,占1.33%;农村居民点用地6.97公顷,占0.58%;工矿用地416.14公顷,占34.87%。减少的耕地,用于居民点和工矿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749.36公顷

  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退宅还耕等,增加耕地906.35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413.88公顷,占45.66%,土地整理增加耕地476.38公顷,占52.56%,退宅还耕复垦工矿闲置地增加耕地15.32公顷,占1.6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招商力度加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增加536.7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43.99公顷,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和公路建设。通过农村私人建房拆旧、宅基地整治、退宅还耕以及工矿用地中的闲置地复耕,建设用地转变为其它地类,其中转变为耕地18.69公顷

  绍兴市国土资源局下达2002年末耕地保有量37900.06公顷2002年末实际耕地面积38402.19公顷,比下达计划指标多502.13公顷。实际增加耕地513.37公顷,减少266.33公顷,净增247.04公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002年,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266.33公顷,按照“占多少、垦多少”原则,占用耕地单位委托造地公司造出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实行退宅还耕,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是年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退宅还耕增加耕地513.37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登记发证及年检

  国有土地登记发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对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198810月至19915月,在城关镇开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发证,至1995年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3988本。

  1996年起,进行日常土地登记和变更登记发证。2002年,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2212本。至年底,全市累计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书13347本。19972002年办理他项权利证书883本。

  农村建设用地登记发证 19905月,开展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申报登记。经过地籍调查,达“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正确、公布后无异议”标准的,由县政府颁发农村建设用地使用证,确认使用权。至年底,完成申报46个乡镇,申报率达97%,申报用地23万宗,面积1100万平方米。至1995年,颁发农村建设用地登记证书309124本。1996年起,农村建设用地登记发证渐趋规范化。199810月,市土管局率先向全社会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办文,先期推出服务项目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和变更登记发证等。2002年,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15839本。至年底,全市累计颁发农村建设用地使用证书325768本。

  土地证书年检 19997月,对单位(含私营企业)使用的国有和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土地证书(除19981999年发放的以外)进行年检。先在城关镇东南村居委会和仙岩镇试点,后在全市展开。

  土地证书年检包括受理、实地调查核实和审核处理。至20006月基本完成,受理土地证书年检2141宗,其中年检申请536宗,设定登记申请529宗,变更登记申请1076宗。完成土地证书年检2130宗,其中证地一致436宗,设定登记529宗,变更登记1076宗,更正登记38宗,注销登记51宗,土地证书年检率99%

  地籍档案建设

  19891995年,建立地籍档案21721卷,其中地籍管理综合性案卷21卷,土地详查530卷,航片、图片856张,土地统计8卷,土地分等定级、估价21卷,土地登记19769卷等。在归档的21721卷中,属永久性保管21715卷,长期性5卷,短期性1卷。19752卷移交县档案馆,其余储存于县土管局综合档案室。19962002年,建立地籍档案43424卷,其中地籍管理综合性案卷37卷、土地变更调查456卷、土地登记42931卷;属永久性43407卷,长期性13卷,短期性4卷。

  2002年,市国土局与下属国土资源管理所实行光缆联网。是年,完成以2001年为基础的1/10000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和相关土地资源数据建库。8个国土资源管理所全面用计算机进行土地登记,基本实现土地登记计算机网络化。至12月,用计算机进行土地登记发证原始数据建库15000余宗。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嵊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又相继制订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各部门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10年)

  199412月,县政府建立有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总体规划办公室,主持编制规划。19972月,总体规划制订完成,经绍兴市政府审查批准实施。规划以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现实为依据,提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措施。规划总的要求是,至2000年,全市按详查面积耕地保持40666.67公顷以上,土地利用率从94.23%提高到94.68%,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866.67公顷以内,新开发耕地100公顷。要着力丘陵坡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建房用地坚持拆旧建新、改造“空壳村”,尽量少用或不用耕地。

  199712月,开始修订规划。199910月,报经省政府审批后实施。规划(修订)充分利用原规划成果,突出土地供给决定土地需求,按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下达指标分解方案,以“带帽式”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不高于796公顷,补充耕地和净增耕地不低于986.67公顷和104公顷。同时,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一致性,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做到占一补一,确保对土地的宏观控制。

  200112月,随嵊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进行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25月,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上级下达耕地指标,结合市区实际,规划至2010年,市区建设留用地180.95公顷,待置换用地2140.55公顷,生态退耕22.93公顷,灾毁19.07公顷,耕地补充量807.13公顷(其中开发191.09公顷,置换117.2公顷,整理498.84公顷),耕地保有量6516.47公顷,耕地净减量1556.3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5514.6公顷,保护率68.3%。市区建设(包括待置换用地)占用耕地控制面积2614.53公顷,其中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占用面积2274.67公顷,占总控制面积87%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及规划 19905月,县政府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原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8月,在甘霖镇试点后全县铺开,各乡镇政府与所辖各村签订农田保护责任书,规定一类农田保护区六不准(不准建房、不准取土烧砖、不准种植多年性经济作物、不准抛荒、不准挖塘养鱼、不准破坏保护标志)。设立永久性农田保护牌1656块,划定保护区2116片,打下保护界桩3818个,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资料图片档案。规划按县统计数据划定一类农田保护区29625.56公顷,二类860.03公顷,其中建设规划留用地793.3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66.67公顷,农田保护率97.18%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调整 199412月始,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与之一并进行。19964月,市政府与各乡镇重新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调整后,2000年耕地面积28386.67公顷,比1989年净减2093.33公顷。其中二类960公顷,建设留用地1906.6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86.67公顷,新造耕地1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92.8%

  1997年,结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再次调整。全市1996年末详查变更耕地面积38757.33公顷,到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3493公顷,保护率86.4%;一般农田4521.67公顷,建设留用地及结构调整面积1729.33公顷。

  200112月,随着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又一次调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上期市区农田保护规划(19972010年)2001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6883公顷(原城关镇、浦口镇、三塘乡叠加数),调整后市区基本农田控制指标5514.60公顷,减少的1368.4公顷农田保护区面积由市政府委托其他乡镇代保。并在市区划定基本农田623块,面积5514.6公顷;待置换用地360块,2383.2公顷;建设留用地105块,231.33公顷;埋设基本农田保护牌80块,农保界桩598个,制作保护公约22块,书写永久性标语384幅。

  第四节土地开发整理

  为解决耕地供给与建设需求矛盾,在规划组织开发丘陵、治江造田和复垦还田基础上,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开发

  造地造田 贯彻执行“用地造地”相结合方针,19831995年,土管部门补助立项资金114.1万元,造田(地)547.21公顷1996年,市政府成立保护耕地和造地改田工作领导小组,并作出相关规定和补助措施。至1997年,市土管局抓城关镇章村路村、浦口镇四村、下王镇高山村等造地造田典型,确立20个造地造田项目,其中2项省级立项(争取到补助资金24万元)。造田7.73公顷,造地64.4公顷,水毁还田33公顷,补助资金63.78万元。1998年,开展“村村营造二亩田(地)”竞赛活动,重视立项管理。是年耕地垦造6.67公顷以上项目立项7项,其中城关镇竹山村造田33.33公顷,为最大项目,于年底按一级良田标准开发完成。1998年,“上三线”建设和即将动工“嵊义线”改造工程,需占用耕地146.67公顷54.67公顷。为完成委托造地任务,成立嵊州市造地公司,具体负责委托造地造田。是年1月,上(虞)三(门)高速公路指挥部与市土管局签订《委托造地合同》,委托造地146.67公顷,经近3年实施全部完成。19982000年,签订造地造田合同55份,造地327.67公顷,造田204.67公顷,补助资金425.82万元。

  2001年,加大造地造田力度,山区丘陵重点开展造地,平原则造田与造地并重,提高造地造田补助(造地从45005250/公顷提高到67507500/公顷,造田从3.33.45万元/公顷提高到5.256万元/公顷),激励各乡镇、村造地造田。是年,签订造地造田合同50份,面积908.07公顷,完成造地371.13公顷,造田70.87公顷,补助资金351.13万元。其中申请省级造地造田项目5项,145.47公顷,争取到省国土资源厅补助资金50万元。黄泽镇唐家岙村申请开发坡地70.13公顷,成为全市最大坡地开发项目。至20022月,补助造地资金36.82万元。2002年,根据用地量大幅攀升和甬金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占地量大实际,提出完成造地造田1万亩目标,与各乡镇签订造地造田合同90份,开发土地面积1172.87公顷。至年底完成项目69项,造地1007.13公顷,造田83.93公顷,补助资金929.92万元;未验收项目45项,面积412.33公顷(其中造田13.87公顷,造地398.47公顷),补助资金354.3万元。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部分优质园地为基本农田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园地资源丰富实际,鼓励各乡镇开展园地整治,把整治后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200212月,市国土局与崇仁镇、黄泽镇签订整治园地480.93公顷合同,项目总投资526.7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0万元。

  复垦还田 19881992年,连续遭受台风袭击和较大洪灾,冲毁农田1686.67公顷。灾后与受灾乡镇签订复垦还耕合同,补助资金111.2万元,复垦还田1552.67公顷,占应还田数的92.05%1997年,受11号强台风袭击,冲毁耕地32.73公顷,至1998年底全部抢修复垦。

  1987年,对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未批先用的土地实行退出还耕。退出还耕面积12.32公顷,其中属国家建设单位3.91公顷,乡镇企业单位5.87公顷,个人建房2.55公顷。1989年,退宅还田160户,13.1公顷。

  土地整理

  1998年,长乐镇方口畈土地整理项目经省土管局批准立项,整理面积25.5公顷,总投资193.5万元。至1999年验收合格,新增耕地9.97公顷,获取折抵指标8.02公顷。

  1999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鼓励各乡镇、村申请土地整理立项。是年,上报土地整理项目20项,其中经省土管局批准立项13项,经绍兴市土管局批准立项7项,整理面积达3218.45公顷,总投资3494.4万元。其中黄泽镇东三王畈土地整理项目当年验收合格,面积67.05公顷,新增耕地12.8公顷,获取到可供建设用地折抵指标9.24公顷。

  20009月,市土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通知》,鼓励乡镇申报土地整理项目,强调整理数量与质量有机统一。是年,除上年立项正在实施19项外,又经绍兴市土管局批准立项12项,整理面积1700.07公顷,总投资2216.65万元。至年底,验收合格项目16项,新增耕地193.01公顷,获取折抵指标140.77公顷。

  2001年,向绍兴市国土资源局申报17项土地整理项目,4月,对甘霖路西畈、城关江东畈、黄泽渔溪畈、浦口东畈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合计整理面积1680.52公顷,整理后可新增耕地228.23公顷,总投资4050.95万元)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专题规划,上报省国土资源厅。11月,省国土资源厅通过规划论证,上报国土资源部申请立项。是年,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9项,新增耕地329.06公顷,获取折抵指标237.26公顷。

  2002年,市国土局设立“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组织实施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项目19项,整理面积3855.58公顷,建成标准农田2965.33公顷,新增有效耕地475.6公顷,获取折抵指标344.26公顷。根据2001年计划,至2004年底,长乐至城关段嵊义线两侧建成标准农田6666.67公顷,至2002年底已建成7173.33公顷,提前两年完成省下达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宅基地整治

  为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和缓解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压力,2001年,进行20个村农居点宅基地整治试点工作。20026月,市政府出台鼓励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政策措施,建立以行政村为主体、乡镇街道负总责、市级部门共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整治做到“五统一”(统一确定宅基地整治实施村,统一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措施,统一申报项目及资金解付结算,统一折抵指标调剂,统一组织领导)。规定退宅还耕获取折抵指标由市政府以每公顷27万元统一收购储备;退宅还耕面积可等量置换到建制镇;允许农民带退宅还耕置换指标进建制镇统建住房;拆旧建新后多余宅基地可建村老年公寓,也可出让给个人或单位,出让金全额返还。至2002年底,433个行政村开展退宅还耕和拆旧建新的宅基地整治,投资9915.67万元拆除旧房231.46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186.78公顷,新增耕地100.69公顷20012002年,通过宅基地整治带动高山移民75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迁移下山农户2020户,5377人。

  第五节建设用地管理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国家建设、集体建设、私人建房用地(以下简称三项建设用地)逐年增多。1987年,省政府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实行计划指标控制,三项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得突破。是年起,县政府年初编制三项建设用地计划,报绍兴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占用耕地指标,为指令性计划;占用非耕地指标为指导性计划。三项建设用地指标,专项使用,互不侵占;中途检查,年终考核;当年指标,当年有效。农村私人建房用地指标,经县合理调整平衡后,分解到乡(镇),由乡(镇)分配到村,实行县、乡(镇)、村分级管理。

  19871995年,省、绍兴市下达三项建设用地指标951.87公顷,其中耕地555公顷,非耕地396.87公顷。实际使用土地840.66公顷,其中耕地546.06公顷,非耕地294.60公顷。节省用地指标111.21公顷,其中耕地8.94公顷,非耕地102.27公顷。

  1999年起,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结合全市建设用地量逐年递增而下达用地指标少的实际,建设用地需求供给采用“双轨”制度。既严格执行用地指标,又积极鼓励各乡(镇)开展土地整理、整治农村宅基地等增加有效耕地,以获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达到占一补一,解决建设用地供求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用地类别

  国家建设用地 1986年以来,国家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至1998年,国家建设项目1391个,使用土地764.41公顷,其中耕地557.14公顷,非耕地207.27公顷1999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区建成区范围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多,用地量激增。1999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项目65个(含批次和单独选址项目数),面积990.87公顷,征地977.93公顷。以划拨方式供地91项,148.58公顷;协议出让418项,372.64公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43项,34.19公顷;利用存量土地为经营性项目供地62幅,50.76公顷。其中以招标方式出让10幅,10.1公顷;拍卖出让15幅,16.38公顷;挂牌出让5幅,7.56公顷;协议出让32幅,16.73公顷。其中经营性房地产项目供地61幅,49.74公顷

  集体建设用地 19861997年,经批准的建设项目1076个,使用土地219.54公顷,其中耕地124.92公顷,非耕地94.62公顷1998年起,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增加,经批准的建设项目78个,使用土地26.72公顷,其中耕地15.56公顷,非耕地11.16公顷

  农村私人建房用地   19914月和19967月,县(市)政府两次颁发《嵊县(市)私人建房用地管理办法》。对农村村民建房条件、宅基地面积标准、审批机关、违章处置和申请建房手续及实行“四公开、四到场、一监督”办事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9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19862002年,批准建房54270户,使用土地387.02公顷(其中19962002年建房5672户,占地58.64公顷),其中耕地199.35公顷,非耕地187.67公顷。至2002年底,农村人均生活用房由1985年的17.5平方米增加到58平方米

  经济开发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1992年初,按照“依托老城,综合规划,逐步发展”思路,计划开发面积3.8平方公里。

  开发区建设用地,按省政府规定,由县政府对开发区内农村集体土地,实行统一预征,统一开发。1992年,城东南经济开发区和城北经济开发区预征土地117.47公顷。至1995年,进入开发区608个项目,均按规定办理土地征用手续。2002年嵊州经济开发区和7个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占地2558公顷1999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农转用和征用土地277.7公顷,已批准供应建设用地140.17公顷

  19972002年,重点建设项目上(虞)三(门)高速公路嵊州段和37省道嵊州段建设工程,分别批准用地面积196.16公顷和57.92公顷,其中分别占用耕地162.08公顷和55.42公顷。

  用地补偿

  19876月,县政府发文对征用土地应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作了规定。

  县城规划区征用耕地补偿费为年产值的5倍,其他地区为4倍。年产值按被征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计算。水田每公顷45006000元,旱地每公顷30003750元,专业茶桑园地每公顷30006000元,常年蔬菜地每公顷45006000元。

  青苗补偿费根据“有苗补偿,无苗不补”原则,确定被征耕地为当季作物产值,春粮每公顷补偿1500元,早、晚稻每公顷补偿2250元。地上附着物补偿按实际情况商定。征用非耕地一般不超过耕地标准的1/2

  征用耕地需要支付安置补助费,按征用面积与被征地单位原人均实际耕地面积之比计算,为该地前3年平均产值的23倍,最高不超过10倍。已支付安置补助费的,不再安排招工。乡(镇)办企业使用集体土地,应给被用地单位适当补偿,并妥善安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农村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需要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应实行有偿使用。

  1992年和1996年,由于地价评估调整、市场物价上涨、农村经济和效益农业的发展等因素,对征地补偿和安置费分别作出调整和重新规定,补偿项目不变,土地补偿和安置费标准逐次适度提高。

  20005月,市政府颁发《嵊州市统一征用土地实施办法》,确定征地补偿费,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前两项根据地理区域系数为-0.60.1调整)、青苗补助费、地上物补助费组成,并对具体补助标准作出规定。

  第六节土地市场

  土地市场是随着国家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镇国有土地变无偿划拨使用为有偿划拨使用的继续和发展。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国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用权出让、转让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方式,进入土地市场交易。

  土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9925月,县政府第171次常务会议作出改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决定,提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公开自愿、公平竞争,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原则,并由县土管局具体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年,县土管局以协议出让形式向城东南、城北、城西开发区出让土地24宗,面积49.59公顷,收取出让金3409万元。19934月,全县首次国有土地招标出让在三界镇进行,出让面积667平方米。由于缺乏经验,出让土地未达预期目的。7月,第二次招标出让又在三界镇进行。地段位于104国道线东侧、镇集贸市场两侧,每间底价1万元。由2个单位和7人中标,每间平均地价2.21万元,最高3万元,最低1.55万元,17块土地出让总额37.58万元,平均每公顷460.95万元。1993年,全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25.63公顷,收取出让金4416.38万元。其中公开招标出让7幅,面积1.06公顷,收取出让金1435.18万元;协议出让43幅,24.57公顷,收取出让金2981.18万元。城关镇江滨东路0.62公顷土地公开招标最引人瞩目,参加投标12家,最后中标3家,收取土地出让金1282.6万元,比原定标底超出551.6万元。

  1997年,扩大国有土地出让范围和形式,控制有偿划拨,全年出让国有土地18.59公顷,收取出让金6410.95万元,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151幅。同时探索土地租赁形式,对三江硅藻土精选厂、嵊州福达音响厂等用地实行租赁。

  1999年,本着持证管地、凭证用地原则,开展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登记。至12月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506宗,面积13.53公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手续114宗,面积68.67公顷,抵押金额达15600万元。全年出让各类土地76幅,总出让金21770万元,收取纯出让金6494.60万元。

  20023月,市土地交易中心成立。至年底,发布土地中介信息100多条,接受群众咨询560人次;组织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8幅,26.83公顷,收取出让金43923万元;协议出让229幅,251.2公顷,收取出让金64196万元;出让土地面积占总供地面积81.75%。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703宗,17.81公顷,收取转让金15000万元;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294宗,281公顷,抵押值240000万元。

  土地交易的方式与程序

  1992年建立土地市场,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方式和程序。交易方式主要有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除工业用地一般采用协议出让之外,其他用地均采用招标和拍卖方式进行。

  为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地产市场,市政府于19998月,颁发《嵊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举行土地招标、拍卖,土地管理部门应提前30天发出公告,竞投(买)人报名、索取资料并预交定金;在约定时间、地点参加公开招标、拍卖;中标人或竞得人在规定时间内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依法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书。招标、拍卖活动时,所有竞投(买)人报出最高地价如果低于出让价,组织招标、拍卖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宣布停止该幅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活动。土地招标、拍卖结果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200111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开发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要求及工业等生产性项目用地外,均向社会公开。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其他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后,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均依法以招标拍卖方式提供。严格限制协议出让范围。采用协议方式供地的,由集体审核确定协议地价,并在协议签订前10个工作日向社会公示,确认无竞争者后,方可协议出让,并公布协议结果。按市政府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依法公开,不得隐形交易,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20023月,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对经营性用地开始以挂牌方式出让。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前期工作及成交后工作程序,与招标、拍卖出让相同。但挂牌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挂牌期间可根据竞买人竞价情况调整增价幅度,在挂牌期限截止时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竞买人要求报价的,出让人应对挂牌宗地进行现场竞价,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挂牌活动结束后,出让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挂牌出让结果在土地有形市场或者指定场所、媒介公告。

  20025月,市国土局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竞价出让制度。为防止土地储备、审批和供应等环节发生暗箱操作,市建立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购储备土地、交易中心公开供地的制衡机制。加强供地价格和供地方式集体会审制度,由市发展计划局、建设局、国土局成立土地招标小组,依法对回收的国有土地进行公开出让,并审定最低中标价和最低成交价。公开出让土地均请市纪检、公证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市场调控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坚持市政府直接领导,市土管局统一管理实施的原则。每年年初拟定与上报年度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经绍兴市政府批准后严格实施。根据上级下达用地计划指标,市土管局拟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存量土地计划(分国有土地收储计划和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严格按计划运行。

  土地储备制度 政府土地储备制度以强化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减少土地资产流失为目的。

  1998518,市政府印发《嵊州市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政府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并开始运行。政府土地储备制度以“统一规划、统一收构、统一拆迁、统一出让、统一资金使用”为原则,对市区内利于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业用地、老城区居民私人建房用地及开发区征而未用土地等7类存量土地,按收储土地运作程序进行收储后依法公开出让。出让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按收支两条线运作,并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监督。

  20008月和200111月,市政府发布《嵊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和《关于嵊州市土地收购储备运作意见》,124建立嵊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扩大土地收储范围,规范收储程序,采取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购储备,委托拆迁,统一出让,然后将纯出让金缴入市财政的运作流程。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至2002年底,共收储土地35宗、63.14公顷,支付补偿金(含土地、建筑物等)26485.82万元;出让土地18宗、面积34.58公顷,收取出让金53159.13万元。

  地价评估 地价是政府实施土地出让和转让的调控手段,凡未进行地价评估的土地一律不予办理出让手续;政府还实施评定基准地价和定期更新公布制度,以促进土地市场良性发育。

  基准地价评定与更新。首次基准地价评定,始于199311月城关镇的土地定级估价,至19956月,全县各乡镇土地定级估价结束。1997421,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市区级别基准地价表、市区级别范围表和各乡镇基准地价表。为保持地价现势性,规定以后每隔两年由市土管局定期修正、调整基准地价,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

  19993月,完成对市区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评估,同时对28个乡镇基准地价进行适当调整。

  市国土局于20025月开始对市区建成区和规划区范围内土地进行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评估,同时调整11镇、6乡的基准地价。更新的市区基准地价与1999年评定的同级地价相比,商业用地涨幅较高,同级地价分别增长1.7倍左右,住宅用地增长近47个百分点,工业用地只增长16个百分点。

  土地估价。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随土地市场形成、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健全。1993年,成立嵊县土地估价委员会。1994年,建立土地资产评估中心,199612月,更名嵊州市土地勘测评估所,承接社会地产评估事务。评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企业产权变动,包括企业租赁、兼并、联营、新设和改组股份制企业、破产拍卖等;改变土地用途;国家建设需要提前收回出让土地使用权;其他依照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土地估价的,须经申请、受理、调查、估价、确认程序。市土管局成立土地评估确认领导小组,实行集体确认制度。经确认的地价评估结果作为实行土地资产处理、土地变更登记和土地资产管理的依据。

  19942002年,土地勘测评估所评估土地单位1567家,2478宗,面积1374万平方米,评估总地价65.13亿元。

  第七节地政宣传和监察

  19897月,县土管局设地政监察股。1991年,聘请区、乡土地监察员148人。19956月,建立县土地监察大队。1998年起,11个乡镇土管所设立土地监察中队。2001年,聘用村级土地监督员1135名。20027月,市国土局设立政策法规监察科,市国土局下设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8个国土资源所设监察中队,每个行政村(除个别小村外)配一名土地执法行风监督员,并发给“土地执法行风监督员”证书。

  土地法规宣传教育

  《土地管理法》学习宣传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全县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3000多人次,19988月,贯彻新《土地管理法》,召开全市土管系统动员大会,市土管局与司法局联合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

  宣传月与“六·二五土地日”活动 1989年起,每年9月为《土地管理法》和“全民国土观念教育”宣传月。19891991年,每年届时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委宣传部、县土管局、司法局等单位关于宣传月活动意见,分管县长作广播、电视讲话,开展多种形式文艺宣传活动。1992年起,土地宣传月活动由9月改为6月,与“六·二五土地日”同步进行。“宣传月”活动,每年都有明确的主题。1996年,举办首届“土地杯”百团围棋大奖赛。19976月,市土管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联合举办“庆七一,迎回归”、“土地杯”百队农民吹打乐大会赛,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实况。

  日常宣传 1991年,创刊《嵊县土地》。1996年,编印《土地管理法律文件选编》3000册。1997年,举办全市乡镇百名村书记、村主任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培训班。是年起,在市电视台坚持常年性公益性广告宣传。2002年,编印《国土知识100问》27万册,发至全市各行政村、户。

  土地执法检查

  违法占地清查 1986年,对非农业用地清查工作进行复查,对未经处理违章建筑进行全面处理,后又组织“回头看”。19904月,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清理工作,重点抓乡、村两级越级批地案件查处,查出各类违法占地案件9295.26公顷,处理710件,结案率76.4%。拆除还耕0.74公顷,收缴罚款8万元。19975月,开展对1991111997414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全面清查,查清非农业建设用地24121817.53公顷,其中批准用地18653721.19公顷,占88.22%;未批准用地534495.4公顷,占11.67%。非法批准1240.93公顷,占0.11%。改变用途375.82公顷;闲置土地9351.73公顷。对清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原则,进行逐宗处理,处理率90%以上。

  19904月,进行滥造庵堂、庙宇和砖瓦窑专项清理工作,查明全县轮窑41座,占地126.8公顷,小窑336座,占地56.6公顷。其中未经批准占地35.6公顷,荒芜12.90公顷。停办、拆除小窑135座,回收土地31.63公顷。19963月,集中整治庵堂、庙宇及坟墓非法建造活动,查出非法建造小庵、小庙167处,其中拆除6处,改作他用73处,封存28处,捣毁香火点60处,制止建造庙宇6处。1999年,对小脱窑实施规范化管理,68座小脱窑续订土地利用协议,拆除9座,复耕土地1.8公顷。

  2002年初,开展19992001年建设用地执法检查,清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农用地转用和具体项目批后管理情况。3年中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面积、办理具体项目手续,与向上级土管部门审批数据一致。所有246个项目用地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依法审批。1个项目超面积使用0.41公顷,依法查处后补办了用地审批手续。

  随着城市化推进,市区出现严重乱占土地和违法建筑现象。20021月,市委、市政府先在下南田村开展违法建筑整治试点,并对仙人坑等村进行6次突击查处。后又查清市区内违法建筑2579户,面积超29万平方米。9月,全面开展城市违法建筑整治活动。拆除违法建筑549户,面积49614平方米,退出土地4.96公顷,拆除率100%。补办建房审批手续1443户,面积185345平方米,收缴规费和土地出让金626万元,其中收缴罚金1353户,面积192543.13平方米,金额367万元。

  违法案件查处 19891998年,查处违法占地案件4328件,占地面积56.59公顷,其中耕地42.88公顷;拆除没收1535件,退出还耕331件,补办手续1279件,收取抛荒费及罚款1183件,金额96.07万元。随着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和土地市场形成,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内容和范围有所改变。19992002年,全市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29件,其中历年隐漏163件,4年中发生66件,占地面积9.59公顷,其中耕地2.95公顷;拆除构建物68763.67平方米,没收建筑物13663平方米,收回土地7.15公顷,其中耕地2.15公顷,收缴罚款78.21万元。200110月,黄泽镇后枣园村,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将村集体土地5.4公顷使用权,以每公顷9.9万元价格非法转让给个人挖沙。20029月,市人民法院以构成非法转让土地使用罪,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各判处有期徒刑36个月,并各处罚金2.7万元,追缴赃款20万元。

  创建活动

  创建“三无”乡镇 19933月,开展创建土地管理无违法批地、无违法管地、无违法用地的“三无”乡镇活动。19931995年,长乐、谷来镇连续3年被评为绍兴市级“三无”乡镇先进集体。19967月,把创建“三无”乡镇活动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1999年末,全市20个乡镇被评为“三无”乡镇。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 20003月,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先在仙岩镇试点,后在全市推开。在创建活动中,全市21个乡镇被评为2000年度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先进集体。2001年,仙岩、崇仁镇被绍兴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先进集体。

  第四章矿产资源与管理

  第一节矿产资源

  境内已知矿产有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能源、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泉水和矿泉水等类型。能源矿产匮乏,金属矿产短缺,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资源丰富,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等矿种具有较大开发远景。

  主要矿产

  能源 三界镇朱孟村泥炭,20世纪80年代开采过一段时间,尚存储量44.5万吨。1986年,境内西部发现铀矿,属小型铀矿床。

  金属 有银、铜、铅锌、钴土等矿种,产地6处。周庄铜矿主要矿体开采殆尽;西坑湾铅锌矿勘测为矿化点,不具工业价值;钴土含钴率及含钴量低,尚无开发利用价值;赤铁矿化差、品位低,铁沙已采空,铁矿石量少;毫石银矿矿床处于浙东中生代火山活动区,至2000年,银矿石主要矿体已被开采。

  非金属 萤石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7处,其中中型矿床2处,小型2处,矿点6处。至1998年底,三溪萤石矿保有储量141万吨,折合二氟化钙65.4万吨;毫石萤石矿保有储量7.6万吨,折合二氟化钙6.2万吨。

  饰面石材资源丰富,花色品种多样,红、黑、绿各色系列齐全。淡红色和绿色系列分布于境内东部,深红色系列在西部,黑色系列于西南,具有一定地域特点。已发现和确认饰面石材有3个系列,6个品种,类型有辉长岩、二长花岗岩、石泡流纹岩、辉绿岩等。

  红色系列分淡红和深红色亚系列。淡红色亚系列有嵊州红玉和嵊州樱花,在北漳二长花岗岩岩体内。色深者为红玉,色浅者为樱花,分布在东林、小约、鱼岩头、小柏、里日坑、外日坑、泄下、任坞、灵鹅、水口一带。经鱼岩头、小柏、小约、灵鹅矿踏勘检查,岩石坚硬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劈裂性强,大型荒料为主,荒料率30%以上。估算储量7152万立方米,荒料量2146万立方米。因岩体分布面积达36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深红色亚系列有嵊州树皮红和嵊州东方红。树皮红产于谷来镇潭石村西上侏罗统九里坪组火山岩系中的石泡流纹岩,呈层状产出,走向倾向北东,倾角1221度,层厚58米,板材色泽深沉、庄重、和谐、高雅,融实用性与艺术观赏为一体。东方红分布于石璜镇石屋村西侧上侏罗统大爽组火山岩系中的石泡流纹岩,成层状产出,走向倾向北东,倾角1525度,出露长度250以上,厚40。板材抛光后,似朝霞映红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给人赏心悦目、庄重华贵之感,适用于豪华型高级建筑物装饰,为红色系列中的佼佼者,曾被全国石材博览会国内外客商青睐。估算矿石量为40.5万立方米,荒料率40%左右,荒料量15万立方米。

  黑色系列剡溪墨玉分布于贵门乡上坞山村。矿床产于喜山期呈岩株状的辉长岩体过渡相和含橄辉长岩体中心相内。辉长岩为剡溪墨玉Ⅰ号,具有独特色彩,为黑色系列饰面石材中佼佼者。含橄辉长岩为剡溪墨玉Ⅱ号,拼装性较好,色浅少有变形,装饰效果略逊于Ⅰ号。探明储量为CD280.53万立方米,荒料量95.41万立方米。其中墨玉Ⅰ号储量,CD151.28万立方米,荒料量45.39万立方米。

  绿色系列嵊州芝麻绿,分布于金庭镇济渡村的辉绿岩墙,出露长450余米,宽6.58.4,走向近东西,倾西南,倾角7282度,岩性特征为深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石材主要用于加工磨盘、墓碑、牌坊等。

  水晶矿矿点位于北漳镇小柏村,构造位置处于四明山————解浦构造带的南西段,嵊州中生代火山盆地北东缘。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开采过13个晶洞,获水晶原矿52千克,其中压电水晶169,熔炼水晶16.9千克,矿点规模小,远景不大。

 

  建筑材料 主要有建筑石料、黄砂和砖瓦粘土。

  建筑石料集中分布在第三系上统铜岭祝组、下白垩统朝川组。岩石类型以玄武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为主,尚有紫红色砂岩、晶玻屑熔结凝灰岩。石质坚硬,一般莫氏硬度56左右,抗压强度100Mpa上下,广泛用于路基、房地基、塘渣等。开采点17处,开发地段集中在原城关镇两侧玄武岩台地及低缓坡地处。境内玄武岩资源丰富,约11.2亿吨,多为公路建筑沥青混凝土骨料、石料,开发前景广阔。

  砂砾石主要分布在剡溪流域及黄泽江、澄潭江、长乐江等支流河段之冲积————洪积层中,蕴藏量丰富。砂分细砂、中砂,成份以石英为主,夹岩屑;河卵石、砾石,砾径一般520厘米,呈半滚圆————滚圆状,成份与上游及附近基岩类似。三界、清风、招土湾、浦口地段砂样测试结果,细砂细度模数1.692.25,含泥量1.12%1.6%;中砂细度模数2.632.71,含泥量0.6%1.6%;河卵石压碎值7.2%,磨耗率零,境内黄砂卵石质优。另据剡溪流域沈家湾、东鲍、屠家埠3条剖面勘察,流域砂层平均厚度3,概算黄砂蕴藏量1326万立方米。黄泽江流域508万立方米。

  砖瓦粘土主要分布于平原及与盆地内低缓丘陵交接地带,以冲洪积层中黑色、土黄色粘土、亚粘土和粉沙土为主,厚度13米。粘结性好,露采方便。含硅藻粘土属优质粘土,赋存于硅藻土矿层底板,累计厚度18,经估算含硅藻土粘土储量40136万吨。

  矿泉水 境内矿泉水仅有北漳镇北东约1公里的塘村湾麦饭石矿泉水。水源位于花岗二长斑岩岩体内,北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南北向节理构造发育地段。大气降水在补给区通过麦饭石带入构造裂隙,而渗入地下,经长时间水岩交溶和循环,麦饭石岩体中各种对人体有益组份溶入水中,形成优质矿泉水。

  1997年,塘村湾麦饭石矿泉水经省化工地质勘察院评估后施工成井,深50.5,原始静止水位埋深12,降深12.520.9,涌水量每日68.9116.5立方米。矿泉水无色、无嗅、甘甜、透明,无肉眼可见物,色度小于5,常年水温19度,感官性状好。矿泉水中含偏硅酸每升5261.79毫克,平均每升58.6毫克,属中性低钠、低矿化度的矿泉水,并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而有害元素及限量元素均低于国家标准,达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特色矿产

  境内特色矿产主要是硅藻土和麦饭石。

  硅藻土 矿田位于嵊州————新昌中生代断陷盆地北西侧,含白泥墩、浦桥矿区,探明BCD级矿石储量4306.7万吨,为全省之首、全国第三。经220平方公里普查,预计远景储量5亿吨。

  硅藻土为古代硅藻骨骼遗骸。产于第三系上新统铜岭祝组第二沉积岩中,矿层面积65平方公里,裸露地表约11平方公里,呈不规则半环状展布在54114米标高范围内,尤以85标高以上露头良好。矿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主矿层,厚度由北而南,一般552米,分上中下三部。上部称重质土,硅藻土中粘土含量较高,厚3.526米;中部称轻质土,粘土含量低,厚743米。下矿层硅藻土含量仅1015%,以粘土为主,宜综合利用。

  硅藻土矿石质量稳定,以直链藻为主,含量6080%,其他为石英和粘土矿物。化学成份全区平均二氧化硅64.35%,三氧化二铝15.9%,三氧化二铁6.12%。物性指数全区平均堆密度0.6/毫升,比表面积46.5平方米/克,孔体积0.6毫升/克,吸油率59.36%,塑限60.9%,可塑性指数25,原土脱色力33%144%,活化土脱色力108%161%。导热系数0.2150.227千卡/米·时·度,耐火度13501510℃。

  市硅藻土开发领先国内,除用于保温、隔热、隔音和混合建筑材料外,还制成脱色剂、助滤剂、吸附剂、微晶玻璃、硅钙板等。

  麦饭石 产出区域构造形态为一破火山口,呈扇形,西部、西南部遭受构造破坏,火山口内充填麦饭石母岩燕山期花岗二长斑岩岩株,花岗二长斑岩普遍遭受比较强烈的风化蚀变作用,形成一定深度的风化带,即为麦饭石矿带。

  麦饭石世传为“神石”、“健康石”、“长寿石”等,有吸附水中有害元素、某些致病菌和有机物,溶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调节水的PH值等化学特性,并具促进动植物生长生物效应和皮肤保健等作用,可进行不同程度的产品开发和利用。

  1988年,省地质矿产厅麦饭石专题研究组在北漳镇一带发现麦饭石矿产地。经省级鉴定,嵊州麦饭石与“中华麦饭石”矿物成份、微量元素、溶出和吸附性能基本一致,溶出液偏硅酸含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锌、锶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北漳镇塘村湾、小约村一带约2.7平方公里范围,南北首采块段计算相当于D级储量60.2万吨。从母岩分布面积36平方公里,矿厚度远大于24看,蕴藏量巨大,为潜在特大型麦饭石矿床。

  第二节矿产管理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19868月,县政府设立嵊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19907月,成立嵊县矿产工业总公司,行使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计划管理和综合利用。1994年,成立县矿产建材管理局(以下简称矿管局),与县矿产工业总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910月,市矿管局和市矿产工业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市矿产工业总公司为市矿管局的下属企业。200111月,市矿管局并入市国土资源局。

  采矿登记

  198611月,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硅藻土综合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集体开采国家指定范围内矿产资源,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但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许可证,并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在划定界区内开采。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理采矿申请、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1987年,原有硅藻土采矿点230多家,经定点划界,关闭部分不符合条件矿点,补办颁发符合采矿管理条件的硅藻土采矿集体和个体(大部分属个体)许可证86本,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199011月,县政府发布《嵊县矿产资源综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扩大采矿范围,超越开采界限或开采新的矿点,均应重新办理申请、审批注册登记手续。1993年,360个矿点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办证率达91%199512月,规定采矿许可证每年11日起由采矿权人到市矿管局办理。19964月起,整顿矿业秩序,依法办证渐趋正常化。1997年,审批办理黄砂采矿许可证140本,办证率98%1998年,办理各类采矿许可证243本;年底统计,国有、三资矿的采矿持证率达100%,个体矿98%1999年,开展全国统一的《采矿许可证》换发工作,完成矿山定点划界、地形地貌测绘资料输入电脑并报省地矿厅审检,换发采矿许可证120本,占应换发证71%;至20005月,调查、审验矿点237家,关闭13家,自动停产52家,其余均办理采矿许可证。2002年,清理已发放的采矿许可证。清理整顿后,有持证矿山131家,其中萤石6家,矿泉水2家,石材11家,硅藻土5家,建筑石料矿2家,砖瓦用粘土44家,建筑用砂61家。

  资源补偿费征收

  199011月,县政府发文规定,县矿产工业总公司对黄砂开采经营继续实行发票、纳税、价格“三统一”,并收取资源采掘费。12月,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凡在境内从事开采、加工的乡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自199111起,须缴纳矿产资源采掘费。是年12月至1993年底,三界104国道线旁设立嵊县砂石收费站,1991年运销外地黄砂以每吨1元征收,全年收取采掘费108万元。1992年,按每吨2元征收,收取225万元。1993年,收取黄砂采掘费及税管费400余万元。1994年,根据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通知精神,停止公路上设站收取黄砂采掘费,改委托县财税部门“税务综合检查站”征收。199512月,市政府发出《关于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通知》,决定自199611起,所有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市矿管局征收,其他任何部门和乡(镇)均无权收取,并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19962001年,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及税管费714.53万元。2002年,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等287.8万元,其中市黄砂资源管理整治办公室征收黄砂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河道采砂管理费、黄砂税管费258.8万元。

  矿业秩序整顿

  1986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以来,虽经认真贯彻执行,但矿业普遍存在点多面广、管理关系不顺、无证开采、乱采滥挖、低价竞销争夺市场、无法统计及无法足额征收资源补偿费等现象。19964月,成立市矿业秩序整顿领导小组,市矿管局组建矿产资源稽查大队,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黄砂资源管理的实施办法》。着重整治黄砂资源无证开采和管理混乱局面,至年底,140个黄砂采矿点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全市矿点369个,办理采矿许可证360个,办证率97.6%。矿产资源费征收率达98%,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采矿户强制执行13例。19972月,市政府发布《嵊州市黄砂资源运销环节管理规定》。矿产资源稽查大队对采矿点统一编号、建档;加强年检、年审、发证、换证工作;按规定收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处理案件36起。1998年,继续开展矿业秩序整顿,所有矿点实施依法管理,按要求持证,有序采矿。黄砂补偿费的征收实行抓住重点,分线落实,按开采量大小核定基数,每半年一次性缴纳。黄砂资源税着重抓好源头征收,集中矿区落实人员,随车征收,分散矿区核定指标,按月缴纳。年度检查发现违法采矿案件32宗,处罚结案31宗,结案率96.88%1999年,矿产稽查大队接受举报并立案违法案件61起,查处办结59起,追缴规费6.09万元,执行罚款2.84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万元。2000年,实施《嵊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将全市的矿产资源按矿种划分为规划开发区、控采区、禁采区;结合全省采矿许可证核发工作,关闭不符合条件矿山13家;对北漳山砂资源采掘和黄泽江北后枣园附近非法采砂进行重点清理整顿。200111月,市政府成立黄砂资源管理整治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市黄砂资源的开采和利用。2002年,市国土局进一步规范矿山管理,关闭104国道及37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矿山37家。

  开发利用保护规划

  19996月,市政府编制《嵊州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同月,被省地质矿产厅确定为规划编制试点县(市)。次年4月报省地矿厅批准通过。8月,市矿管局发布实施规划公告。

  规划编制遵循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兴矿、市场导向、4个衔接(与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集中统一管理和可操作性原则,分析嵊州市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地质、矿产资源状况及市场需求等情况,提出规划目标。确认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萤石、建筑石料、黄砂和矿泉水为主要矿种。其中硅藻土、嵊州墨玉饰面石材为优先开发优势矿种;嵊州红玉、嵊州樱花和嵊州东方红饰面石材及麦饭石和麦饭石矿泉水为需创造条件开发的重要矿种;萤石、建筑黄砂和石料为需控制开发矿种。确定矿产开发区、禁采区和控采区,指定开采规模、综合利用、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等矿业目标。

  规划适用期限为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15年。近、中期突出适用性,远期则考虑指导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据规划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评估,全市可利用固体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7.33亿元,其中燃料矿产0.04亿元,金属矿产0.82亿元,建材、非金属矿产46.47亿元。人均可利用资源潜在价值占有量为6396元,为省人均占有量3920元的1.63倍。每平方公里可利用资源潜在价值265万元,为省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占有量17万元的15.59倍。

  矿业权市场建设

  200112月,市黄砂资源管理整治办公室试行以招标方式有偿取得黄砂采矿权。先期分别对新昌江中爱段1号、2号标段,甘霖田东、中爱周塘沿、下燕窠黄砂采矿权以招标方式出让;接着对石璜赵宅溪滩、鹿山街道丁新村黄砂采矿权拍卖出让。7处标底价额895万元,中标价额1268.86万元。

  20026月,市国土局首次拍卖出让黄泽镇前洲村三块岩建筑石料采矿权。拍卖底价17.5万元,竞拍价为18.5万元。11月,曹娥江三界114标段卵石资源矿业权(期限为200211282005531)公开拍卖。参加竞拍25人,起拍总价302万元,最后以466.3万元竞拍价成交。矿业采矿权进入依法、有偿、规范的市场化轨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