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其他文献 >> 王羲之金庭岁月
第八编 金庭文献

发布日期:2014-09-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本篇选辑的是和王羲之金庭有关的诗和文,摘要而录。孙绰《游天台山赋》,因天台山不仅地辖金庭,且记载王子乔及其吹笙事,和王羲之择居金庭有渊源关系,故选录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金庭观碑》非沈约所作,其所记也不是王羲之金庭观,这是本书的一个研究成果,然仍将其收录,纯粹是为了让读者通晓全文,以辨是非,但凡此金庭观诗,如梁沈约《游沈道士金庭馆》、唐张礻右《游天台山》等,皆不予收录。本编辑录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和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寄右省王谏议》,互可通解,是为宋朝以前《金庭王氏族谱》之谱系可验证性的名显一例。选辑明、清时期的诗文,则大多掇自《嵊县志》和《金庭王氏族谱》。

  

  拟嵇中散咏松————晋·谢道韫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不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与我,大运所飘遥。

  【注释】

    谢道韫,谢奕女,王羲之次子凝之妻,东晋著名才女。约于东晋升平元年(357),谢道韫归金庭,参加王羲之邀集的中亲聚会,作此诗。参见本书《金庭是王氏始祖王子乔的道场》一文。

  王子晋赞--南朝宋·谢灵运

  淑质非不丽,难以之百年。储宫非不贵,岂若登云天。

  王子爱清净,区中实嚣喧。冀见浮丘公,与尔共缤翻。

  【注释】

    谢灵运(385——433),山水诗派开创者,王羲之女孟姜外孙。此诗作于晚年归隐始宁墅时。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节录)————唐·李白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送王公还剡中别业————唐·皇甫冉

  不见关山去,何时到剡中。已闻成竹林,更道长儿童。

  篱落云常聚,村墟水自通。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注释】

    玄度:许询字,与王羲之共居金庭,并卒葬于金庭观南济渡村。唐朝时,许询后裔仍居金庭,有许家庙,许家坂,后移居金庭北10公里的东林。今嵊州市、新昌县两地许氏多为其后裔。

  桐柏观————唐·郑熏

  深山桐柏观,残雪路犹分。数里踏红叶,全家穿白云。

  月寒岩障晓,风远惠兰芬。明月出云去,吹笙不可闻。

  崇妙观————唐·灵一

  王乔所居空山观,白云至今凝不散。

  坛场月路几千里,往往吹笙下半天。

  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

  忽见一人檠茶碗,蓼花昨夜风吹满。

  自言家处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

  松间石上有棋局,能使樵人烂斧柯。

  以剡笺赠陈待诏————唐·陈端

  云母光笼玉杵温,得来原自剡溪 。

  清含天姥岭头雪,润带金庭谷口云。

  九万未充王内史,百番聊赠杜参军。

  从知醉里纵横墨,不到羊欣练白裙。

  题金庭观————唐·张说

  玄珠道在岂难求,海变须教鬓不秋。

  他日洞天三十六,碧桃花开共师游。

  右军墨池————唐·刘言史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余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王右军宅————唐·裴通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此地常无事,冲天自有期。向来逢道士,多欲驾文螭。

  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

  鲁望因赋戏赠日休奉和————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初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北————唐·皮日休

  云北尽冥冥,空疑背寿星。犬能谙药气,人解写芝形。

  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焚香住此地,应得入金庭。

  遇王山人————唐·施肩吾

  每欲寻君千万峰,岂知人世也相逢。

  一瓢遗却在何处?应挂天台最老松。

  【注释】

    施肩吾,分水(今浙江省桐庐县北乡)人,唐元和十五年(820)进士,未官归,遍游浙东。“王山人”未明何许人,然施到处寻他,是为了问“一瓢遗却在何处?”则和唐先天(712——713)中在金庭发现许询遗承的瓢,一时传为社会新闻有关。宋高似孙《剡录》载:“唐先天中,女冠投简金庭,见褚伯玉所得许承瓢,遂持之进。”许询晚年居金庭济渡,和王羲之在一起,并卒葬于处,不久,褚伯玉在金庭设馆授徒三四十年,得许遗承的盛酒葫葫瓢,其事可信,后为女道士所得,故传为新闻。“王山人”是发现许询瓢的知情人,时施肩吾游天台山,遇而问之,遂作此诗。

  送浙东王大夫————唐·薛能

  天爵擅忠贞,皇恩复宠荣。远源过晋史,甲族本缑笙。

  亚相兼尤美,周行历尽清。制除天近晓,衙谢草初生。

  宾客招闲地,戎装拥上京。九衢鸣玉勒,一宅照红旌。

  细雨当离席,遥花显去程。佩刀畿甸色,歌吹馆桥声。

  从秦赐,  到汴迎。步沙逢霁月,宿岸致严更。

  渤 流东鄙,天台压层城。众谈称重镇,公意念疲田亡。

  井邑曾多难,疮痍此未平。察应均赋敛,逃必复桑耕。

  隼重权兼帅,鼍雄设有兵。越台随厚俸,剡石垂得尤名。

  注:近相传,捣熟纸名石垂。                

  夜蜡州中宴,春风部外行。香奁扃凤诏,朱篆动龙坑。

  报后功何患,投虚论素精。徵还真指掌,感激自关情。

  旧业怀昏作,微班负旦评。空馀骚雅事,千古傲刘桢。

  【注释】

    薛能(817——880),唐会昌六年(846)进士,咸通中为嘉州、同州刺史,时为京兆尹,乾符初,出为徐州感化军节度使,广明元年(880)被忠武军杀害。“浙东王大夫”即谏议大夫王忠信(807——889)。乾符初,薛能由京兆尹调镇徐州,王忠信六十八岁,正值告老东归,车马同行,至汴(今河南省开封市)离别,薛能赠以此诗,第三联“亚相兼尤美,周行历尽清”即指此。不过《全唐诗》“周行”、“尽清”系同行、尽情之误,应为“同行历尽情”,否则其意不清。“草初生”,点明离长安时节。僖宗于乾符元年(874)十一月庚寅方改元,可知薛、王离长安在乾符二年(875)暮春。第二联“晋史”,指东晋会稽内史王羲之,晚居剡县金庭,忠信为其十八世孙;“缑笙”指王氏始祖王子晋,羽化缑山,主治天台山金庭洞天,爱吹笙,作凤凰之音。天台山在浙东,故诗中“天台”为“王大夫”归地。薛能曾游剡县,“井邑曾多难,疮痍此未平”指咸通元年(860)浙东裘甫起义,攻占剡县立罗平国,后为王式所平。“越台随厚俸,剡石垂得尤名。”宋高似孙《剡录》为“越毫逐厚俸,剡石垂得佳名”。薛能自注“近相传,捣熟纸名石垂”,王羲之书中称“剡槌”,其意相同,为剡藤纸中之精品。

  此诗可与如下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和《寄右省王谏议》通解。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唐·罗隐

  越岭千峰秀,淮流一派长。暂凭开物手,来展济时芳。

  旧迹兰亭在,高风桂树香。地清无等级,天阔任徊翔。

  尘尾谈可胜,螭头笔更狂。直曾批凤诏,高已冠宛鸟行。

  啸傲辞民部,雍容出帝乡。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

  水占仙人吹,城留御史床。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

  席暖飞鹦鹉,尘轻驻马肃马霜。夜歌珠断续,晴舞雪悠扬。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盛名韬不得,雄略晦弥彰。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感深惟刻骨,时去欲沾裳。

  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深惭百般病,今日问医王。

  寄右省王谏议————唐·罗隐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

  自是宿缘应有累,可能时事更相关。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禺页负北山。

  却看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注释】

    王谏议:据《金庭王氏族谱》,讳忠信,字季诚(807——889),嵊州金庭人,王羲之十八世孙,太和间与弟忠亮字季明同登进士,补校书郎,黔中观察使,迁谏议大夫。亮由校书郎迁左台御史。金庭旧有联璧坊,纪念兄弟联榜,早废。《金庭王氏族谱》有忠信、忠亮简传。罗隐(833——910)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投王忠信门下学三年,乾符初举进士不第,故诗中有“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之叹。乾符二年(875)暮春,王忠信告老还乡。罗隐二诗中“兰亭”、“金庭”,可知王谏议为王羲之金庭王氏后裔。薛能诗“空馀骚雅事,千古傲刘桢”,以王大夫比建安七子之刘桢,与罗隐诗“又驱车入七人班”意通,故此二诗可与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通解。

  寄剡县主簿————唐·罗隐

  金庭养真地,珠篆会稽官。境胜堪长往,时危喜暂安。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他日抛尘土,因君拟炼丹。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唐·罗隐

  会稽诗客赵能卿,往岁相逢话石城。

  正恨古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山朝绝山献层层耸,水接飞流步步清。

  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

  送裴饶归会稽————唐·罗隐

  金庭路指剡川隈,珍重良朋自此来。

  两鬓不堪悲岁月,一卮犹得活尘埃。

  家通曩分心空在,世逼横流眼未开。

  笑杀山阴雪中客,等闲乘兴又须回。

  右军祠————唐·罗隐

  右军祠兴张大帝,黄牛对说一着地。

  山势独坐无来峰,不久两祠定流涕。

  【注释】

    右军祠在金庭观。张大帝即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被尊为天师。

  宿金庭观————唐·僧小白

  羽客相留宿上方,金庭风月冷如霜。

  直饶人世三千岁,未抵仙家一夜长。

  金庭洞天————宋·华镇

  嵩高秀入洛川清,鹤去云归冷玉笙。

  霜白金庭今夜月,流风依约有遗声。

  再增寿老————宋·范成大

  澹斋寂寞澹庵空,玉柱金庭一梦中。

  我病君衰犹见在,莫嫌俱作白头翁。

  【注释】

    澹斋:据《金庭王氏族谱》载,王羲之“号澹斋”,列其传曰《始祖内史澹斋府君传》。从此诗可知,王羲之归金庭后,其读书楼曰“澹庵”,故以澹斋为号。

  送石深之归沃洲————宋·王元肃

  沃洲林外数峰青,归去谁知汉客星。

  为我寄声猿与鹤,菟裘吾亦老金庭。

  金庭观————宋·朱同

  忆昔羲之古事修,龙蟠云卷卒难搜。

  鹅池墨沼今虽在,谁复书堂笔下求?

  游金庭观————宋·金卞

  寻真穷养洁,崇妙路迢迢。洞掩峰千叠,尘分水一条。

  白云生石壁,飞阁插崖腰。隐隐存仙迹,浑疑在碧霄。

  金庭观————宋·李清叟

  山属蓬壶第几重?奇峰翠岫绕灵宫。

  云藏毛竹深深洞,烟起香炉袅袅风。

  放鹤已归天汉上,养鹅无复小池中。

  羽人尽得飞章法,神与寥阳路暗通。

  游金庭观————宋·李太澄

  步步溪山转几重,白云深处敞琳宫。

  峰峦秀拥神仙致,门径清如世俗风。

  昼静棋声深院里,月明琴弄夜堂中。

  丹成仙子无馀事,之待蟠桃信息通。

  游金庭————宋·刘旦

  衡岳真人称福地,南齐高士寄山阿。

  赤城仙去骑丹凤,墨沼人传咏白鹅。

  一世风流俱寂寞,千年气象故嵯峨。

  登临不尽怀人恨,唯有苍苍石可摩。

  游金庭观————宋·马并

  右军学业隐林邱,世隔年余景尚幽。

  苔锁一弘残墨沼,云遮三级旧书楼。

  欣逢羽客开金阙,快睹仙童侍玉旒。

  自怪今朝脱凡骨,飞身得向洞天游。

  墨池怀古————宋·杨蟠

  书画尝闻晋右军,当时深遁乐天真。

  空山寂寞人何在?一水泓澄墨尚新。

  灵运也思轻印绶,季鹰还解忆鲈莼。

  高风 古应相照,共是知几此避身。

  游金庭观————宋·叶参先

  迢递人间入路遥,忽窥仙阙绝尘嚣。

  事寻奇异披燕石,文载兴崇是晋朝。

  攻艺高楼无笔砚,养鹅灵沼识刍荛。

  英雄虽逐年华谢,万古真风冠碧霄。

  金庭观王右军祠————宋·孙岩

  罢郡归来三亩宅,化为琳宇入层云。

  楼亡莫辨藏书地,池在如亲洗墨人。

  特爱忧勤规太傅,不将恢复许中军。

  世间何物无澌尽,英矩千秋万古新。

  游金庭————宋·欧阳建世

  右军平生爱观鹅,尚有池塘聚绿波。

  但见当时尘迹在,徘徊终日对嵯峨。

  赠王时观————元·赵孟

  相思吴越动经年,一见情深重惘然。

  草木变衰人易老,江湖牢落雁难前。

  秦山半出青天上,禹穴遥临古道边。

  欲说旧游浑如梦,何时重上剡溪船。

  【注释】

     王时观,讳斗祥(1244——1307),号鹤山,王羲之三十二世孙,嵊州市金庭镇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始祖授忠翊校尉、台州管领海船千户。后去官,以风水术行于江湖,至京都,元成帝铁穆耳请为宾客,奉旨迎眷居京。卒于京,成帝赐车马归葬金庭。

  赠王时观————元·张淡泉

  春风杨柳雪溪亭,忍折长条送客行。

  万里关河帆影渺,五更星月马蹄轻。

  文章非只囊经用,富贵终当画锦荣。

  舍却东山旧丝竹,好携长策赴宸京。

  【注释】

    雪溪亭在华堂村北二里,为王氏迎送客处。此诗作于送王时观去京于雪溪亭饯别时。同时送行赠诗的还有姚水心、竺渔隐等,事载《金庭王氏族谱》。

  金庭洞天————元·竺渔隐

  步入松阴与世非,坐忘真境不知饥。

  涧声风雨难分别,树色云霞易改移。

  竹洞暗通三岛胜,松门高挹五峰奇。

  传闻桐柏仙翁过,腊月梅花把一枝。

  庆王兰室重创金庭书楼————元·竺渔隐

  凄凉晋室已凋零,江左将军俨若生。

  墨沼不随朝市变,书楼重见子孙成。

  天低星彩平阑出,溪合滩声上树鸣。

  醉后高歌灵运句,不虞头上玉皇惊。

  【注释】

    王兰室,讳迈,字逸之(1268——1309),王羲之三十三世孙,其居始称华堂,为天台桐柏宫都判。善琴棋。

  王右军读书楼————明·王学圃

  金庭山尽叠青霞,即是当年逸少家。

  惆怅书楼人不见,东风吹老玉兰花。

  金庭墨池————明·张灿

  玄香渍水沉云黑,肘运纵横秋兔泣。

  当时神龙号无双,千古能书夸莫及。

  碧涧荒凉古迹存,犹含遗墨映氤氲。

  公余按辔揽奇胜,好似兰亭高会人。

  游金庭观————明·张灿

  金庭山接东海头,南连华顶西沃洲。

  地脉遥通海间国,天光郁抱岩中楼。

  仙家洞天三十六,金庭正在神仙 。

  日观霞宫缥缈间,云窗雾阁逶迤曲。

  炼丹道士怀玉霄,每于洞口候琅 。

  鸾舆或降赤松子,鹤驭时来王子乔。

  灵踪一闷今千载,羽盖飚轮复何在。

  五粒松子不可攀,三秀灵苗谁许采。

  晋朝内史王右军,旧宅尝寄兹山根。

  清淡已无旧宾客,高致还遗贤子孙。

  衣冠阀阅开天表,暇日邀余共探讨。

  石刻闲摩沈约碑,墨痕犹记羲之沼。

  放鹤台前春树晴,濯缨亭畔石泉清。

  瑶草丛深卧驯鹿,碧桃香暖闻啼莺。

  攀萝陟险穷幽谷,尽日清游殊不足。

  一道飞泉泻玉虹,半亩清阴覆茅屋。

  王郎手携九节筇,雄词宛有谪仙风。

  香炉五老屹相向,紫烟上幕金芙蓉。

  壶觞晚就松下酌,高朋满座争欢谑。

  剧饮狂欹乌角巾,高歌醉掷金错落。

  饮余长啸倚林垌,散作林间鸾鹤声。

  裁诗复和神仙曲,写石共结烟霞盟。

  青天月出兴未尽,携壶又欲花间饮。

  万事须凭北海樽,百年尽付邯郸枕。

  此情于我更悠悠,但思方外觅丹邱。

  遥遥瀛海安期枣,渺渺扶桑徐市舟。

  仙丹有缘岂相隔,偶随风尘为行役。

  洞里神仙倘见招,归卧松云绕白石。

  金庭山毛竹洞————明·张灿

  毛竹阴森洞门古,灵踪旧号神仙府。

  洞中仙乐杳难闻,月明微听朝真鼓。

  鹤驭鸾舆纷往还,仙官催入玉人班。

  咚咚妙韵在何许,只隔烟霞缥缈间。

  平 溪————明·张灿

  溪融沙路软无尘,拂面东风醒醉魂。

  红雨正飘花落涧,白云深护鸟啼林。

  山光已豁春晴景,草色都满野火痕。

  咫尺金庭仙洞近,应随流水问桃源。

  续游金庭————明·张灿

  望望金庭路,迢迢水岸斜。谁知仙客馆,曾是右军家。

  墨沼余菱叶,鹅池灿藕花。登临思往事,回首漫兴嗟。

  宝地藏林谷,幽居远市朝。白云常自至,明月不须招。

  茅屋连松叶,荆篱护药苗。老僧长入定,山犬自嘹嘹。

  云冈隐居————明·史传

  金庭王氏右军孙,苦志寒窗恣讨论。

  蓄锐每期登桂籍,囊锥终见脱桥门。

  鱼游沧海钟头角,凤至高冈振羽文。

  从此进修加淬励,来科端许蹑青云。

  奉赠斯浩王君————明·性时

  内史风流好耳孙,衣冠生长旧名门。

  英雄盖世一朝尽,谱谍传家万古存。

  秋熟田园分处处,春深花柳自村村。

  好怀能继前人志,书草应当遗后昆。

  【注释】

    斯浩,讳文高(1373——1447),王羲之三十七世孙,孝子王琼子。继先祖宏基(1068——1126)后,续修《金庭王氏族谱》,并重修金庭观。

  途中马上诗————明·何鉴

  逸少当年曾此行,溪山千古有余荣。

  炉峰日暖烟生篆,墨沼风恬浪不惊。

  阀阅家声庭尚好,衣冠世胄凤常鸣。

  嗟予旧读朱陈好,尊酒相欢不尽情。

  游南麓————明·何鉴

  群山万木锁烟岚,谁解于中结小庵。

  莫道今宵非胜集,当年兰亭意都含。

  游金庭观————明·何鉴

  与君下马步莓苔,为访王郎旧迹来。

  读罢残碑更回首,斜阳早隐远山隈。

  登亭山————明·何鉴

  藤萝石蹬共攀缘,直上亭山小洞天。

  目断东南尽头处,晴岚烟树似排筵。

  游息庵————明·识字农

  羲之去后有贤孙,风流旷达今犹存。

  诛茅小结求止息,荣枯得丧何须论。

  金庭五老近相连,洞天风景犹依然。

  种菊远闻似元亮,爱梅亦复同逋仙。

  宾朋偶遇虽萍迹,总是兰亭会中客。

  共和王祥别驾诗,新题都向琅 刻。

  老友要过不用招,一见浑疑王子乔。

  遥笙闲弄未终曲,便思跨鹤凌清霄。

  白云万顷似涛涌,足底青山欲飞动。

  一声长啸似苏门,俯视浮生真蠛蠓。

  题蜕庵————明·李本

  浮生七十古稀闻,悟得全归独有君。

  处世尘埃栖弱章,骄人富贵等浮云。

  蝶飞不入庄周梦,牛卧先知郭璞坟。

  笑揖仙人王子晋,一川风月乐平分。

  【注释】

    蜕庵:讳愚,字希渊,号蜕庵,又号全归子(1394——1468),父文高。王羲之三十八世孙,幼患风瘫不能行,攻书史,精算数医卜,其地遍种梨、栗、枣、柿、桐、桑,富甲乡里。

  赠南庵————明·袁诚识

  华堂主人清且贤,丰标洒落蓬莱仙。

  安居乐道无外慕,筑成寿域当牛眠。

  牛眠之地信佳异,千里来龙萃真气。

  翠泉丹障环四旁,中结茆庵独高致。

  主人于此日栖迟,春风对酒啼黄鹂。

  长夏凉阴覆枕席,秋深佳色盈东篱。

  三冬咏梅兼咏雪,清思幽然更超越。

  不知城郭有红尘,不期五更朝紫阙。

  有时坐对南山云,我为主兮云为宾。

  有时吟向良霄月,满怀清思无纤尘。

  此心自得个中妙,不羡权谋与华要。

  权谋华要都成空,个中妙理谁能到。

  【注释】

    南庵讳 ,字晖仲(1427——1509),王羲之三十九世孙。父愚,号蜕庵。 夫妇于王罕岭自筑寿域,戏称“牛眠”,并筑舍而居,号曰南庵。成化十五年(1479)六月,会稽名士朱纯、镏牧、陈渭、梁潜、罗 、龚锦、袁识诚、徐志献、求芝、吕汝声、何鉴避暑游焉,诗歌酬唱,列翠寒坞、红香沼、兰坡、竹径、瓜畴、芋区、鹿疃、鸥汀八景,朱纯为之序。其地在华堂村南王罕岭上,海拔450米左右,岗自大湖山来,今有新昌县沙溪镇里湾、眠牛湾、外湾村,其地旧属新昌县,田地归金庭观所有,明隆庆前田地改归新昌县,以补儒学养士之不足。有旧时遗址瓦砾和400年以上树龄的柳杉、古枫若干。 孙辩、玄孙继行,皆葬其墓侧。

 

  送千斋王先生归老————明·王洪

  古剡溪头东复东,画堂深处隐诗翁。

  春风学种门前柳,夜月闲调爨下桐。

  笔阵留图宗逸少,醉乡有记忆无功。

  山林钟鼎谁轻重,都付烟霞笑傲中。

  【注释】

    千斋讳钝,字希敏(1405——1473),文高第三子,王羲之三十八世孙,福建漳州府儒学训导,力倡朱熹理学,著作颇丰,有《千斋集》,今佚。

  金庭十二景

  明·王钝

  右军祠

  我祖东游入剡时,金庭风水唤声诗。

  山中旧宅今何在,莎草青青一古祠。

  招仙馆

  路入青云翳碧苔,翠薇幽馆绝纤埃。

  登临只许蓬壶客,莫引时人日往来。

  书 楼

  右军才誉冠东州,常自劬书爱筑楼。

  学派至今流不绝,礻乃孙千载法前修。

  墨 沼

  书法谁能逮右军,临池滚滚起玄云。

  一泓残沼空山里,千古凄凉照夕曛。

  玩鹅池

  曾写黄庭换白鹅,雪翎丹掌戏清波。

  作亭池上遗芳迹,能使游人感慨多。

  放鹤峰

  昔人放鹤绝幽踪,此地空遗放鹤峰。

  鹤去不还人不见,春风芳草绿茸茸。

  桑麻园

  农家财用有来源,□□□□绿满园。

  蚕织可勤衣自足,一生何用计寒暄。

  明月溪

  丹池秋水碧空天,影照流云月正圆。

  谁识此中清意味,仰思濂洛大儒仙。

  白云洞

  王子宾仙去不还,白云空生洞前山。

  昔人遗迹今谁在,翠壁危岑不可攀。

  桃花坞

  深谷桃花烂漫春,□□□□看花人。

  渔郎不必惊相问,盛世何人说避秦。

  稻 畦

  宿雨初收野水鸣,高低亩亩已秋成。

  相期作社酬神力,击壤高歌乐太平。

  药 圃

  种药为园百和馨,扶人多病济人生。

  杏林栽遍春如锦,未许卢生独擅名。

  【注释】

    王钝《桃花坞》、《稻畦》、《药圃》三首原文破缺,以王遵道《金庭十二景》补之。

  赠王君德瑞罗峰八景--明·俞振宣

  云洞嘘岚

  何物嘘来断复连,几回飘忽只依然。

  初疑洞口轻笼雾,还讶山腰淡带烟。

  漠漠不因风后减,层层好向雨馀搴。

  题诗曾列潇湘景,又入先生锦绣篇。

  金庭倚鹿

  朱檐碧瓦傍林峦,愿与同游仔细看。

  洗砚池空秋草合,笼鹅人远暮云寒。

  半空道士能骑鹤,九转仙童学炼丹。

  尚有云孙能继武,晋时风景未阑珊。

  五老骈芳

  五峰高峙玉嶙峋,画里烟岚景逼真。

  神斧当年开混沌,此山从古出风尘。

  方推大老撑天地,对却罗峰作主宾。

  好乐原知由性静,先生默默蕴深仁。

  香炉独秀

  谁将陶冶铸鸿蒙,不假人为藉化工。

  云出峰头香渐袅,霞蒸谷口火初红。

  由他措足三方定,从此称名万古同。

  静几摊书相对处,浑疑烟篆起熏笼。

  卧猊拥翠

  直从开辟到如今,何物长眠倚涧浔。

  白泽能钟人物秀,黄须应耐雪霜侵。

  不闻声吼云烟破,惟见形潜草木深。

  几度招呼仍不起,天留灵物助豪吟。

  放鹤腾晖

  化育青田样子同,昂头作态欲凌空。

  来乘海峤晨光白,舞趁扶桑日影红。

  未识仙人何日返,悬知员峤有时通。

  飞腾欲借如轮翮,遍历神山碧海中。

  卓剑摩空

  琉璃宝匣跃龙泉,卓植金庭不记年。

  电影频辉霄汉里,虹光常射斗牛边。

  风磨雪淬芒尤利,藓蚀苔封质倍坚。

  四海尘清归一统,倚天何用拂蛮烟。

  石峰隐雾

  峭石攒空到眼奇,如何一霎失厂厂。

  试看溟漠初生处,正如鸿蒙未判时。

  轻接晓烟斜淡淡,润沾微雨细丝丝。

  文章旧隐南山豹,应笑时人久未知。

  【注释】

    德瑞:讳芝,号是松(1449——1536),王羲之四十世孙。明正德十一年(1516)新昌进士俞振英为其弟振宣居士是诗作序。

  赠王鹅亭————明·徐渭

  本朝花鸟谁高格,林良者仲吕纪伯。

  短人信耳辄观场,只晓徐熙与崔白。

  崔徐一纸价百金,风韵稍让吕与林。

  即如此图王鹅亭,云是剡溪雪夜人。

  雁儿一扫足百只,何只不落青天云。

  沙黄芦白喜相逐,逸者飞鸣劳者宿。

  不须鼓蠡泛扁舟,彭蠡湖今在吾目。

  【注释】

    王鹅亭(1547——1611),金庭华堂村人,王羲之四十三世孙,善画芦雁。

  花光水色楼————明·王以刚

  千古金庭洞,丹霞一径通。花光明永夜,水色湛长空。

  胜地沧桑里,仙坛渺漠中。登临兴无限,回首几春风。

  金庭观————明·许岳英

  远上金庭路渺茫,巍峨楼阁插云旁。

  古来犹自羲之宅,何日堪追子晋王。

  金庭山————明·许岳英

  金庭之山几千尺,上薄穹窿象纬逼。

  云溶霞剽阴液升,造化钟灵神所惜。

  天台雁宕相勾连,天吴屏翳精英骞。

  危崖飕 力动石,律令击搏江涛喧。

  元精夜降净瑕秽,河鼓铿訇彻幽秘。

  踉跄百怪归杳冥,仙窟丹房景奇丽。

  右军之居竟渺茫,千年遗迹为仙乡。

  吹笙子晋不知向,浮邱羽化缑山阳。

   珠脱壳影摇 ,疑是丹光照书室。

  崖间薜荔五色萦,涧底石泉清夜凉。

  望美人兮贮青宫,翠眉丹颊世罕逢。

  握瑾怀瑜人孰与,猿俦鹤侣自相从。

  翩然被发步幽旷,听得瑶华声清壮。

  暮归不知山月高,撼郭潮声动虚幌。

  金庭观怀王右军————明·丁鹤

  兰亭佳客旧纷纷,内史胸襟果绝群。

  尘外自诸国家事,怀中不蓄老庄文。

  溪山有语皆名世,王谢无人可似君。

  东土风流应未坠,玉泉瑶草荫仙云。

  游金庭山————明·周汝登

  千年古洞锁苍苔,洞口游人自去来。

  赤水池边瑶草净,香炉峰畔野花开。

  吹笙竹里声疑在,跨鹤云中客未归。

  试看樽前今夜月,当年曾照读书台。

  游金庭————明·潘俭

  久慕金庭偶一游,右军声价其垂休。

  炉峰突兀冲霄汉,卓剑光芒射斗牛。

  诗勒坚珉山鬼泣,风生遗沼墨花浮。

  此间旧是神仙宅,不有高人未许留。

  过王右军墓————明·萧昱

  内史风流晋永和,空山遗墓我重过。

  伤心莫问兰亭事,斜日风寒满薜萝。

  墨 池————明·萧昱

  凤翥龙蟠万纸奇,墨花堆积几临池。

  只今云影徘徊处,犹见当年洗砚时。

  王右军墨池————明·贾诗

  墨池千古复青冥,内史当年写道经。

  换却白鹅今不见,空遗寒碧照山亭。

  白云洞————明·王商翁

  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山看石竹,一枕听松涛。我亦清幽者,烹茶读楚骚。

  金庭观怀古————明·杨世植

  金庭仙子宅,一罅入壶天。木落水清浅,云归山断连。

  右军余胜迹,仙坛渺漠中。登临兴无限,回首几春风。

  游金庭观集唐八句————明·薛赞化

  金庭路指剡川隈(罗隐) 万木清阴向日开(灵一)

  自哂鄙夫多野性(钱起) 独寻春色上高台(薛逢)

  檐前施食来飞鸟(广宣) 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

  全觉此身离俗境(皎然) 白云归去几徘徊(贯休)

  石鼓山十石————明·仲良

  石鼓

  人说雷门此地藏,顽皮面面老风霜。

  蜀桐不用频挝击,自有清声彻四方。

  馨石

  一方苍玉挂岩扃,色润铿锵击有声。

  因忆梦中曾听处,月凉仙乐度蓬瀛。

  剑石

  造化炉中铸太阿,四山为匣锁藤萝。

  倚天未遇英雄手,风雨年年为洗磨。

  锯石

  神匠凌空截  ,平分苍碧线痕微。

  春光几度花狼藉,眼缬犹疑玉屑飞。

  笔石

  力挽千钧势有余,性刚名不厕中书。

  圆锥自蘸银河水,倒写烟云满太虚。

  砚石

  何年长剑割贞珉,碧藓重重护紫纹。

  但觉润光浓泼墨,不知磨尽几峰云。

  帽石

  层层苔发长青柔,骨冷天应为裹头。

  绝顶西风吹不落,黄花知是几番秋。

  屏石

  方方峭壁立天涯,隔断云烟蔽月华。

  若使黄金开孔雀,定应千载属豪家。

  笏石

  方员自是法乾坤,刚直犹堪击佞臣。

  谁谓山灵回俗驾,年来正待执圭人。

  枕石

  谁断云根数仞坚,珊瑚样阔玉凹圆。

  黄梁炊熟难成梦,留与仙人蕙帐眠。

  石鼓山————明·周孕淳

  探奇来石鼓,叠翠复青萝。隙受天光少,空谷树色多。

  千寻谁浚斫,一刻暂偷过。望望灵鹅远,松中起浩歌。

  平 溪————明·卢鸣玉

  溪小鸬鹚促,惊鱼走石汀。庙留秦代物,水志晋时名。

  苍麈挥檐树,清言转鹤声。流云与驻马,一片古人情。

  白云洞————明·袁尚衷

  仙人骑鹤去,古像遗桐柏。无地觅吹笙,云封洞口白。

  题雪亭诗卷————明·张 岱

  兴来冒雪泛扁舟,独上亭中一眺游。

  四面峰峦银结裹,千村林木玉雕镂。

  浑疑避俗来蓬岛,不待飞身上沃洲。

  借问主人谁氏子,朝晋清鉴是源流。

  游金庭观————清·王国维(嵊县人)

  信屐金庭路,林寒值暮冬。香炉云篆霭,石鼓雪函封。

  鹤跨思遐举,笙吹忆古踪。徘徊谁共语,赤水有潜龙。

  金庭霁翠————清·王心一

  丹池赤水紫云乡,金作庭兮玉作床。

  雨过青山新浣刷,霁开红曙旧苍凉。

  千年鹤放松涵白,一瞬鹅飞田晒黄。

  芳草王孙游未已,几多感慨照斜阳。

  墨 沼————清·王心一

  书法谁能逮右军,临池衮衮起玄云。

  一泓残沼空山里,千古凄凉照夕曛。

  右军墨池————清·洪若皋

  逸少风流寄墨痴,莲峰纵履且临池。

  断碑蝌迹寻苔绿,一水松烟点石缁。

  芳草应酬康乐韵,鳞游不失葛公期。

  山阴未竟挥毫兴,半亩方塘日影移。

  望毓秀山————清·鲁巽鸿

    履欲携筇却步艰,凭栏日日对螺鬟。

  岚光有意酿云出,树色无端招鸟还。

  春雨楼台烟树里,夕阳钟声翠微间。

  夜深竹坞萧萧月,为我移来一角山。

  金庭山————清·吕至

  蓬瀛扶桑兼方丈,纵对会稽不得上。

  何如剡中金庭山,裹粮着屐堪跻攀。

  金庭山与天台揖,五老峰同老人立。

  洞天苍苍接香炉,放鹤凌空瑞云集。

  东晋风流王右军,诛茅山上养鹅群。

  读书身带烟霞气,洗墨池留松麝薰。

  我来此地穷幽讨,桐柏合生遮古道。

  但闻空中打麦声,不见前贤遗真草。

  金庭观谒右军墓————清·朱渌

  四野奇峰积翠连,溪声送客到门前。

  金庭石室真仙境,赤水丹山古洞天。

  东晋衣冠犹有像,北齐桐柏尚含烟。

  墨池鹅沼迷荒草,寂寞何人向墓田。

  智永禅师退笔冢歌————清·钱可山

  右军妆写兰亭日,白云先生授仙笔。

  鼠须倒扫千人军,虎卧龙跳世无匹。

  清门家法多工书,大令书名乃父如。

  七代远孙曰智永,慕道出有云门居。

  阁上临书三十祀,铁画银钩横空起。

  大笔纵横手不停,乞书人到门如市。

  游天台山赋 并序————晋·孙绰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 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疑。应配天于唐典,齐峻极于周诗。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绝而莫晓。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睹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披荒榛之蒙笼,陟峭 之峥嵘。济 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揽 木之长萝,援葛 之飞茎。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必契诚于幽昧,履重 而逾平。

  既克 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口雍口雍。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阙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彤云斐 以翼 , 日炯晃于绮疏。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惠风亻宁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肆觐天宗,爰集通仙。挹以玄玉之膏,漱以华池之泉;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褚先生伯玉碑————齐·孔德璋(稚圭)

  夫河洛扌离宝,神道之功可传;嵩华吐秘,仙灵之迹可睹。盖事详于玉蝶,理焕于金符。虽冥默难源,显晦异轨,测心观古,可得而言也。是以子晋笙歌,驭凤于天海;王乔云举,控鹤于玄都。有羽化蝉蜕,触影遁形。神翥帝宫,迹留剑杖。游瑶池而不返,晏玄圃以忘归。永嘉恶道者,穷地之险也。欹窦遏日,折石横波,飞浪突云,奔湍急箭。先生攀途跻阻,宿 涉圻,而冲飙夜鼓,山洪暴激,忽乃崩舟坠壑,一倒千仞,飘地沦篙,翻透无底。徒侣判其冰碎,舟子悲其雹散。危魂中夜,赴阻相寻,方见先生,恬然安席。铭曰:

  关西升妙,洛右飞英。凤吹金阙,箫歌玉京。绝封万户,乃既先生。先生浩浩,唯神其道。泉石依情,烟霞入抱。秘影穷岫,孤栖幽草。心图上玄,志通大造。

  南齐书褚伯玉传————梁·萧子显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高祖含,始平太守。父 ,征虏参军。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县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曰:“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夫却粒之士, 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久矣!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数十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州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孔稚圭从其受道法,为于馆侧立碑。

  金庭馆碑————梁·沈约章

  生灵为贵,有识斯同。道奚云及,终天莫返。故仙学之秘,上圣攸尊。启玉笈之幽文,贻金坛之妙诀。驻景蒙谷,还光上枝。吐吸烟霞,变炼丹液。出没无方,升降自己。下栖洞室,上宾群帝。睹灵岳之骤启,见沧波之屡竭。望玄州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骛。芝盖三重,驾螭龙之蜿蜒;云车万乘,载旗旆之逶迤。此盖栖灵五岳,未暨夫三清者也。若夫上玄奥远,言象斯绝。金简玉字之书,玄霜绛雪之宝,俗士所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且禁誓严重,志业艰劬,自非天禀上才,未易可拟。自惟凡劣,识鉴鲜方。徒抱出俗之愿,而无致远之力。早尚幽栖,屏弃情累。留爱岩壑,托分鱼鸟。途逾远而靡倦,年既老而不衰。高宗明皇帝以上圣之德,结宗玄之念。忘其菲薄,曲赐提引。末自夏氵内,固乞还山。权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圣主缵历,复蒙絷维。永泰元年,方遂初愿,遂远出天台,定居兹岭。所憩之山,实维桐柏。实灵圣之下都,五县之余地。仰出星河,上参倒景。高崖万沓,邃涧千回。因高建坛,凭岩考室,饬降神之宇,置朝礼之地。桐柏所在,厥号金庭。事 灵图,因以名馆。圣上曲降幽情,留信弥密。置道士十人,用祈嘉祉。越以不才,首膺斯任。永弃人群,窜景穷麓。结恳志于玄都,望霄容于云路。仰宣国灵,介兹景福。延吉祥于清庙,纳万寿于神躬。又愿道无不怀,泽无不至。幽荒屈膝,戎貊稽颡。息鼓辍烽,守在海外。因此自勉,兼遂微诚。日夕勤劬,自强不已。翘心属念,晚卧晨兴。飧正阳于停午,念孔神于中夜。采三芝而延伫,飞九丹而宴息。乘凫轻举,留舄忘归。以兹丹款,表之玄极。无曰在上,日鉴非远。铭石灵馆,以旌厥心。其辞曰:

  道无不在,若存若亡。于惟上学,理妙群方。用之日损,言则非常。

  倏焉灵化,羽衣霓裳。九重山尧山兀,三山璀璨。日为车马,芝成宫观。

  虹旌拂月,龙车舟渐汉。万春方华,千龄始旦。伊余菲薄,窃慕隐沦。

  寻师请道,结友问津。东探震泽,西游汉滨。依希灵眷,仿佛幽人。

  帝明绍历,惟皇纂位。属心鼎湖,脱屣神器。降命凡尘,仰祈灵秘。

  瞻彼高山,兴言覆篑。启基桐柏,厥号金庭。乔峰迥峭,擘汉分星。

  临云置 ,驾岳开棂。涧涂蹇产,林圻葱青。谁谓应远,神道微密。

  庆集宫闱,祥流罕毕。其久如地,其恒如日。寿同南山,与天无卒。

  更生变练,外示无功。少君飞转,密与神通。因资假力,轻举腾空。

  庶凭嘉诱,永济微躬。

  【注释】

    此金庭观在天台县,非嵊州王羲之金庭观,作者不是沈约,是金庭观创始人沈约章道长。可参见本书《唐前金庭文献考》,今录以俟考。

  瀑布山展墓记————隋·尚杲

   尝闻先师智永和尚云:“晋王右军乃吾七世祖也,宅在剡之金庭,而卒葬于其地。我欲踪迹之,而罢耄不能也。尔在便宜,询其存亡!”杲谨佩不遗。

  大业辛未,杲游天台,过金庭,卸锡雪溪道院。览佳山,访陈迹,因记先师遗语,求右军墓,得于荆榛之麓,略备邱茔之制。墓而不坟,朴而不 。杲惧久加荒秽,邱陵莫辨,征其八世孙乾复等共图之。立志石,作飨亭,以便岁时 祀。呜呼!升平去大业才二百五十余年,而荒湮若此,则千载之后,将何如哉!

  吴兴永欣寺沙门尚杲识 大业辛未三月丁丑

  【注释】

    录自康熙《金庭王氏族谱》。隋大业七年(611)三月无丁丑日,疑二月之误。明《万历嵊县志》卷七《墓冢》载:“王羲之墓在金庭山,即所居葬焉,僧尚杲为作墓志。”

  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唐·裴通

   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洞在县东南,循山趾右去,凡七十里,得小香炉峰,峰则洞天之北门也。谷抱山阙,云重烟峦,回亘万变,清和一气。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此地何事,常闻异香;有时值人,从古不死,真天下绝境也。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中朝衣冠尽寄南国。是以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制犹在。至南齐永元三年,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玄,启高宗明皇帝,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书楼在观之西北,维一间而四顾徘徊,高可二丈;墨池在殿之东北,维方而斜,广轮可五十尺。池楼相去,东西差值才可五十余步。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而恭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契道逍遥之至理,阅鸾鹤之参差。其金庭洞天,即道门所谓赤城丹霞第六洞天者也。按《上清经》,洞天在天台桐柏山中,辟方四十里。北门在小香炉峰顶,人莫得见之。樵夫往往见之者,或志之以奇花异草,还报乡里,与乡里同往,则失其所志也。过此峰东南三十余里,石窦呀为洞门,即洞天之便门也。人入之者,必赢粮秉烛,结侣而往。约行一百里、二百里,多为流水淤泥所阻而返,莫臻其极也。通以元和二年三月,与二三道友裹足而游,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其山水之异也。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经再宿而还,以书楼阙坏,墨池荒毁,话之于邑宰王公。王公瞿然,征王氏子孙之在者,理荒补阙,使其不朽。即事题兹,实录而已。

  金庭观————宋·高似孙

   金庭观在剡金庭山,是为崇妙洞天,金庭福地。《道经》曰:“王子晋登仙,是天台山北门第二十七洞天。洞在桐柏山中,三十五里,见日月,下见金庭壁,四十里,又曰天台华顶之东门,曰金庭洞天。周王子晋善吹笙,为凤凰之声,从浮邱公登高而羽化缑山,去后主治天台华顶,号白云先生,往来金庭。风月之夕,山中有闻吹笙者。”循山趾而右,得小香炉峰。其峰八面,即洞天之北门。唐裴通记曰:“金庭洞天在县之东南。循山趾而右,得小香炉峰,即洞天之北门。尝闻异香,时值仙人,从古不死,真天下之绝境也。”又有五老峰,上多大松。卓剑峰,其山形如剑。观之后为放鹤峰。山峰峦奇耸,多古木。其东有仙人走马岗,岗有路迹,下有龙湫,水极清冽,下流为小涧,有赤水桥。又东为洞山,山中人皆姓董,又曰董山。是为毛竹洞天。《洞天记》曰:“毛竹为二十七洞天。”洞门岩石竦立,有老木龙藤,纠绕岩石。洞前有碧涧。去观二里,曰再渡村。世传右军渡此,见山岭崇峻,以为罕有,故谓之罕岭。去观东一十五里,有大湖山,峰势入天,上有赤水、丹池。池可丈余,深不可测。其水色赤,勺之则其清如镜。祷雨甚灵。旧为王右军宅,东庑设右军像,有书楼、墨池、鹅池。裴通记曰:“琅邪王羲之家于此山,其书楼、墨池,旧制犹在。”书楼今不存。墨池方丈余,水或清或黑,亦甚异也。又有鹅池,在卓剑峰之下,可三亩,水极清洁。石鼓山有灵鹅岩,谓鹅飞于此山。右军舍宅为观,初名金真馆,又改金真宫。旧传右军舍读书楼为观。宋、齐间,褚伯玉居此山。伯玉居此山三十余年,后游南岳霍山,复归,谓弟子曰:“吾从此去,十旬当逝。”及期而终,年八十六。史言齐高帝迎之,辞疾,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与旧经少异。沈约有《金庭馆碑》。唐先天间,遣女道士投简金庭观,见许承瓢,遂持以进。《真诰》曰:“上虞吴昙得许承一瓢,赠伯玉。伯玉亡,授弟子朱僧标。历代宝之,可受一斛。”(按:如下录张说、僧小白、罗隐、李易、刘旦、李清叟、欧阳建业、金卞、叶参先、马并、朱同、李太澄咏金庭诗,已列诗选,不复累记)

  【注释】

    本文节录宋高似孙《剡录》卷八。小一号仿宋体为高氏自注。

  金庭王氏族谱序————宋·汪应辰

   韩子有言:“莫为于前,虽美弗彰;莫为于后,虽盛弗继。”是言也,吾以为有当于谱牒云。王氏自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登仙于伊洛之间,其后子孙遂以王为氏。考其世系,亦远矣!姬氏运穷,战国蜂起,有错为魏将,翦为秦将,咸以武功翼扶霸业,宏谟远略,二国赖焉。自秦至汉,有吉、有骏、为汉名贤。自汉至晋,有祥、有览,为晋室公辅。祥在魏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武践祚,拜太保,爵为公,年八十余赐几杖不朝,为国元老。览在晋拜光禄大夫,封即邱子,门施行马。览生抚军长史栽,栽生丞相、始兴文献公导,匡辅中兴,迁都建业,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览第四子正,正生刺史旷,旷生右军羲之,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绪也,则悦、洽、珣、珉,以宏雅清贞重于时;其傍枝也,则浑、戎、衍、澄,以旷夸坦易高于物。桂芬兰茁,岳峙川流,孝范忠轨,仁声义烈,公侯保辅之尊,令仆卿令之贵。纽龟鸣玉,紫盖朱轩,赫奕蝉联,缤纷洛绎,衣冠接踵,袍笏相承。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盛德之后,必百世祀者也。猗欤休哉,就中尚论。羲之文章墨妙,卓绝古今,直气清风,弥漫宇宙。简文用分守会稽,剧论时政,力救饥荒。处宦如家,以仕为隐。泛舟鉴湖,修禊兰渚。上下柯桥,徘徊古刹。超然越世之思,澹然出尘之慨。晚自会稽徙居剡之金庭,入山愈深,遘胜愈夥。五老、香炉竞秀,洞天福地争奇。书楼、墨池,脍炙人口。传二十六世曰宏基字立本者,复自金庭徙居岩头。立本举大观间明经科,初授亳州教授,已复改授绛州。初召直讲国学,已复正字秘书,扬历清班,辅翼名教。引疾终隐,尤见高风。乃其好古博雅,述作无倦。忄卷忄卷于谱牒之间,举祖德家声,前贤懿范,绘像列图,集成卷帙,以贻厥范。盖欲后代子孙,披图而知式谷之隆,按籍而思箕裘之美,非徒纂述前修而夸耀来裔也。本大枝,分源流派别,同在一脉者宁无继述之思乎!是为序。

         宋淳熙十年秋八月之吉 

  左朝议大夫、吏部尚书兼知枢密院事玉山汪应辰拜撰。

  金庭王氏族谱跋————明·王文高

  吾先世居琅琊,自澹斋府君渡江东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爱剡金庭山水之胜,筑馆而居,始占籍焉。盖高之三十七世祖也。自六朝历唐宋,世代辽远,允嗣繁多,宜有纪录。先是胄府君者,为右军十五世孙,尝创有家乘。宏基府君者,又胄府君之十一世孙,尝辑有族谱。高也,什袭珍藏,惟恐失坠,至于今又数百年矣。世代愈远,允嗣愈繁,乌容无以续之。乃仿欧阳氏世经人纬例,纂图而系之,共为若干卷,翼以范例一十七条,命叔子钝缮录成帙,分畀族人,家各一编,期以世世宝守,譬之水与木焉。溯其源,复悉其千流万派;探其本,复穷其千枝万叶,则于敦伦睦族尊祖敬宗之道庶几哉。或有小补也,我之子孙,慎毋忘我今日之心哉!

  宣德庚戌书云之旦    

  三十七世孙文高谨识    

  金庭山赋————明·王钝

  翳金庭之为山,镇东剡之要冲。壮洞天之形胜,为福地之灵宗。势岌大而若驰,羌偃蹇而横空。根厚地以盘盘,屹层霄其崇崇。崔巍峻立兮,伟矣卓剑、放鹤之雄;  孤撑矣,壮哉香炉、五老之峰。虽嵩华之莫并,回培 之难同。訇石扇以中开,渺金壁而无穷。仙冈走万里之马呙,神湫潜斛水之龙。 蝗勿起,豺豕远踪。风泉清涣,崖谷 葱。郁秋兴兮满庭,澹斜月兮西风。四照之花万品,九衢之草千计。桐合柏而虬枝,竹曳毛而鸾尾。醺酒味之玉泉,饫粳香之石髓。鸣子晋之凤笙,飞王乔之凫屣。仙之人兮列如麻,虎鼓瑟兮鸾回车。嗟三径之松菊,幻五色之烟霞。层轩出云霓而延袤,飞阁临无地而纷奢。灿炳炳以照烂,隆崛山勿以交加。虽钟鸣之羽馆,实鼎食之王家。予于是有所感矣!昔芊棘之重合,羌离黍以兴悲;今宝地之宏开,嘘文焰于寒灰。是宜休文记馆,裴子文池,铿金玉之丽句,树雕篆之贞碑。览前修之遗踪,曾不满夫一叹;见桑变而海迁,几星移而物换。我皇明之奋兴,纷离立而轮奂。启金谷之琼楼,开玉京之瑶殿。朝霞为丹 之明,夕霞为珠网之灿。桂馆兰亭,梅轩竹院。丽花影之重重,洒松风之面面。集玄羽以翩跹,盛游娱之壮观。遇希夷以乘风,请分山于一半。来士驾兮盘旋,游予目兮睇盼。聊吐绣以扌离词,奉群公之娱玩。于是振衣而起,击节而歌曰:

  五云烂漫兮郁霄之宫,宝地清虚兮瀛海之东。紫箫双吹兮两两玉童,控群仙而遐举兮云冉冉以从龙。

 

  蕙庄记————明·朱纯

  植物之生,有类同而品异者,兰与蕙是也。岂惟兰蕙为然,若谷之种,果之实,菜之品,其形色嗅味虽有不同,而人莫不藉是以为养,故无贤愚,皆嗜好之也。兰蕙虽若无益于人,而可以比德,故骚经“云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其见重于君子也。尚矣!嵊之东鄙有隐君子曰王时周氏,乐静好修,一室之内,图史左右。并阶植兰蕙数本,焚香鼓琴之余,纫玩以自适。人至其室,不觉烦虑顿释,襟致洒然。时周尝与兰室求先生游,命曰蕙庄,予亦高其品而再为绎之。

  夫兰之与蕙,犹圣之与贤也。邵子尝谓亲贤如就芝兰。今时周有亲贤取友之志,故植兰蕙以自况。古人谓人皆可以为尧舜,今时周以圣人之域未可一蹴而至,在乎驯致也,故号不以兰,而以蕙,先蕙而后兰,是即希贤而后希圣之意。抑又闻时周为右军后裔,慨兰亭之迹既泯,方将引流构亭,以复其旧。又不敢比拟先达,故不曰兰亭,而曰蕙庄,志谦也。他日会群贤以成觞咏之乐,而予亦愿操觚从事君,其许之否乎?成化十五年六月山阴龟峰朱纯书于金庭蕙庄书院。

  【注释】

    朱纯:山阴举人,丹阳教谕、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副使,广东左布政使,致仕居家,著述颇丰,有《思庵稿》二十卷。

  重建金庭崇妙观额纪言————明·王应昌

  观废久矣,犹存其名者,虑愈久愈湮没也,观无为而废也。初有焚修田四百六十亩,中五之一土隶新昌。先是守观者逋赋不资,致彼遍闻,当路批行查议。田嵊田也,赋新赋也。累年既以逋赋致讼,何不捐嵊县金庭焚修之有余,补新昌儒学养士之不足,改田入新昌,便当路允之为额。至今犹存田三百六十余亩,则以彼时赋役繁苦,羽士弃焚修去,致观之产业公务,悉听吾族宗子代摄之。

  嘉靖中,倭煽海氛,需饷至急。族偶有与宗子讼者,藉括观产走献浙江军门,胡公初批行绍兴府推官张公初断,将观产除存留始祖五世孙齐黄门侍郎衡香灯田三十六亩及地与山永供祭奠及罚银修祠外,其余尽数分派着落,递年出各承佃纳价克响,改为民田,观遂废矣!

  万历庚辰,本县奉文清查废弛寺产,邑侯姜父母仍欲以张公初断,存祭奠田作为观产,追价入官。昌时为孝廉,奉父命极力诤之,获免追价,给帖付照。父仍命全璧归还二祖各飧堂为永祀祠,以世奉香灯。此金庭观永祀祠所以废兴之明案也。

  夫观既为祠,则住守僧人、羽士不过二祖焚香,使者岂宜复玷别处寺观之后,而僭与舞蹈拜贺之礼。至于住持贤否,实关祠观兴废,采之舆论,询之父老,佥云住持之人期于谨愿,不期于虚夸;期于有根有蔓戒行清洁之人,不期于强梁凶狠托僧文俗之宗人。真至言也,凡我子孙,务世守之。应昌谨识。

  【注释】

    文曰:“初有焚修田四百六十亩,中五之一土隶新昌”。指王羲之五世孙王衡舍王羲之澹庵为金真观(即今金庭观)的田、地山观产,其中有五分之一在新昌县境内。今嵊州市和新昌县本同为剡县,吴越国天宝元年(908)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金庭观的五分之一田地,在今新昌县沙溪镇与嵊州市金庭镇交界的王罕岭,因王羲之游此而名,今有外湾、眠牛湾、里湾等小村。王羲之三十九世孙 (1427——1509)在此卜筑寿域,戏称“牛眠”,结庵守茔,号曰“南庵”,筑楼而居,名曰“岁寒”,今还有旧址瓦砾遗存。这里地处大湖山岭,海拔450多米,山水秀异,为避暑胜地,南庵先生常邀会稽名士结伴而游,诗歌酬唱,尽觞咏之乐,本编袁诚识《赠南庵》、何鉴《游南庵》等诗即作于此时此地。这片土地于明隆庆前产权归新昌县,故曰:“田嵊邑也,赋新赋也……捐嵊县金庭焚修之有余,补新昌儒学养士之不足,改田入新昌。”因王罕岭长期为金庭观所有,故居住在这里的百姓至今仍说“我们这里也是金庭观”。新昌县政府于2007年划地为“王罕岭右军旧宅保护区”,并在里湾村立有“金庭观遗址”石碑一块。

  游金庭观小记————清·陈纯士

  余抵嵊二年,乙巳岁十月朔,有事赴东乡,历六十里至华堂。暮,吏胥以假宿金庭观请,余闻之喜。炬而前五里,至其处,僧出迎,始知为寺。询观所,白以寺后。秉烛诣之,循寺廊内转,在寺后右侧。合二楹,安橱奉像,观门向寺之香积,外翼缭坦。观右即寺,廊通观步 区也,接构小轩,有《金庭丽景赋》碑。夜不敢展礼。诘晨,肃拜像下。像道装,少须髯,令人相见绝俗旷逸,致为低徊者久之。墓在观后紫藤山南。向后,左有放鹤山,东一峰名香炉,西一峰名狮子,分峙左右,耸拔挺秀。正前五老峰, 势屏展,巅矗五小峰,因名。墓前有碑,镌“晋右将军王公墓”七字,无竖碑年月并人。

  时偕行者,庠生王森侯、王梦赉,皆右军后裔,族居华堂。询以邑志所载金庭旧迹,咸称宅在墓址,余久湮无所考云。

  【注释】

    陈纯士,清乾隆五十年(1785)时为嵊县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