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站内搜索:
首页
>> 地方文献 >> 嵊州年鉴 >> 2015年鉴
城乡建设与管理

发布日期:2016-01-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 字号:[ ]


   城市规划

  【规划编制】  2014年,市规划局按照《嵊州市城乡规划编制年度计划》,稳步推进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向市领导汇报基础上,完成上轮市域总体规划评估方案,准备开展评估的联合评审工作;二是完成丽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论证和公示,并报市政府审批;三是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市域及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方案,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完成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初步方案;四是开展规划研究编制。主要有:城西新区C街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环城南路(客运西站至交警大队段)城市设计论证与公示,并报市政府审批;完成嵊州大道(艇湖塔至黄泥桥段)街景立面控制方案编制和城南新区规模与设施配置研究编制。

  【规划审批】  2014年,市规划局进行局规划会审30次,会审各类项目(事项)415个;召开市规划评审会3次,评审各类项目(事项)60个;召开市城乡规划审查会4次,审查各类项目(事项)104个,召开市规审委会议2次,审查各类项目(事项)14个。累计核发选址意见函241份、选址意见书86份、用地规划许可证352份、工程规划许可证580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358份、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116份。

  【村庄规划】  2014年,市规划局结合“空心村”整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配合各乡镇、街道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共完成45个村的村庄规划新编、修编或调整的审批工作。

  【地块和选址研究】  2014年,市规划局组织完成原普适尔、东站和丝织厂等重点地块的规划研究编制,指导地块规划条件编制;开展中国足球大本营、慢行桥梁、城隍山隧道等选址方案的研究工作,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规划服务】一是为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区城南新区控制详细规划、职能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规划基础资料和技术服务,做好业务指导和审查。主要有:(1)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环境功能区规划;(3)崇仁镇总体规划;(4)长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5)谷来镇总体规划;(6)排水专项规划;(7)照明专项规划;(8)天然气加气站规划。二是配合市国土局做好2014年土地审计工作。

  人民防空

  【人防工程】  2014年,2801工程人防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通过“浙江金盾——1407”防空检验性演习的检验。该系统吸引全省多地人防办参观考察,受到各级人防系统好评。长乐镇民防指挥中心9月份动工建设,年底完成主体结顶。

  【规范化建设达标】  2014年,崇仁、三界、鹿山、三江等4镇(街道)和龙会、东南、下元塘、浦口、新北、白莲堂、相公殿、东圃、高版等9个社区,参加绍兴市人防(民防)重点镇(街道)、社区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11月底,绍兴市人防领导对上述参加达标活动的重点镇(街道)、社区的规范化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并全部通过验收考核。

  【人防警报器】  2014年,市人防办进一步加强通信警报建设管理,对全市29只警报器进行全面检修,并在市职教中心新增防空警报器1台,改变了城西郊区警报鸣放效果较弱状况。51214:28时至14:38时,全市统一鸣放防空防灾警报。鸣放前5天,市人防办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通告形式告知全市群众。鸣放形式采用音响、电视、广播等发送警报信号,城区和甘霖、崇仁、长乐、三界、黄泽5集镇警报同步报警,警报试鸣率为100%。人防指挥通信、试鸣,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均按上级要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人防宣传】  2014年,市人防办与有关部门协作,多角度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工作有:(15月初,与市教体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人防宣传周活动。全市213所学校组织开展应急疏散训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2512日,与民政局、气象局在文化广场举办人防宣传活动。活动中陈列展板70余块,发放人防宣传资料8000余份。(3512日,组织龙会社区居民人防疏散演习,提高防空防灾意识,训练自救防护技能。(45月和9月,在市电视台轮流播放防空、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5512日,邀请全市各中小学分管校长到逸夫小学参加防空演练观摩会,通过演练分析查找学校安全问题上的薄弱环节,完善应急措施。(6)位于贵门乡的市人防教育基地,自2012年设立至2014年,接受教育学生逾3万人次,每人次开展人防教育课程不少于3课时。(7)以市爱德外国语学校为试点单位,把学校人防教育由初中向小学和高中学生拓展,再由爱德外国语学校向全市各小学、初中扩展。

 

  测绘

  【数字嵊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2014年,市规划局投入820万元,完成机房验收、地名地址调查工作,初步完成1789平方公里12000数码航空摄影测量,3D数据采集及数据建库,并通过验收。基本完成框架软件部署和应用系统建设。

  【地理国情普查】  2014年,市规划局按照上级要求,拟订《嵊州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计划》,并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全年投入资金107万元,完成市区建成区调查并通过验收。

  【全市基本比例尺测制】  2014年,市规划局投入538万元,完成省级高新产业园区(二期)北8.2平方公里、旅游度假区狮子山区域7.5平方公里及广明塘区域2.8平方公里,城北开发区8.2平方公里,城南新区三江A区及B10.3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老镇区域3.7平方公里等共41平方公里1500基础地形图测绘及12000地形图缩编;完成三维地图实施区范围约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维地图制作。完成全市1789平方公里新一轮0.5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采集。

  【测绘服务】一是开展测绘项目备案工作。为7个测绘资质单位的222个项目做好备案;二是做好测绘成果共享服务。为市新农办、旅游度假区、经济、交警大队、林业局等34个部门(单位)提供1500数字规划图 441平方公里、12000航空影像图1789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30平方公里及各乡镇(街道)0.5米卫星影像挂图23幅,有力地推进了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实际应用,避免了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三是规划建设测绘保障工作。全年累计完成全市政府部门及各界委托的1500工程地形图、竣工地形图及规划放(验)样工作、市政道路工程及土方工程测量270多项。四是开展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按时完成全市测绘资质单位受理初审工作。

  【测绘宣传】一是在《今日嵊州》上,进行以“依法普查地理国情,测绘服务美丽嵊州”为主题的测绘地理工作宣传;二是全体测绘人员参加“美丽中国”第二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营造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版图意识和氛围;三是在城区文化广场开展“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地图服务大众生活”测绘法主题宣传日活动,现场分发宣传品3000册(份),颇受居民欢迎。

  【编制航空影像图】市测量队受市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编制《嵊州市中心城区航空影像图》《温泉城航空影像图》《百丈飞瀑航空影像图》《嵊州中学航空影像图》《全市融资土地航空影像图》和《贵门乡横山村航空影像图》等专题地图及专题信息空间化录入工作,为政府部门的日常事务管理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同时为市测量队创产值9万元。

  【地形图数据入库加工】  2014年,市测量队对全年实测的所有地形图数据进行入库加工,实际面积达13平方公里左右,丰富和更新了150012000地形图数据库系统。并对2013年的32卷基础测绘项目成果资料、设备资料等进行整理、组卷和归档。

  【基础测绘基准建设项目获铜奖】  2014年,市测量队与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将2011年的“嵊州市测量控制网改扩建项目”,2012年的“嵊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合并整理成“嵊州市基础测绘基准建设项目”。该创新项目,经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初审、评审、答辩、考察、总评等程序,被评为优秀工程铜奖。此系嵊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

  城市建设

  【环城南路景观改造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根据城南大桥拼宽改建工程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完成人行道、道路、绿化改造等攻坚任务;完成市国税、商检大楼街景立面亮化设计、施工改造等工程。

  【城区亮化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嵊州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嵊州市区夜景亮化管理办法》,启动 “一环二路”两侧高层建筑亮化工作。国商配送中心等地段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国税、商检大楼开始灯具制作和安装;官河路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项目审批、招投标工作,年底完成灯具安装。此外,实施市区路灯LED改造,更换LED路灯8064盏。

  【慢行桥建设工程】(1)马桥慢行桥工程。位于长乐江、澄潭江、曹娥江三江交汇区域,嵊州大桥上游,横跨澄潭江。桥的西北侧与南苑小区衔接,东南侧与马桥村衔接。桥梁为自锚式悬索桥,采用慢行桥体系,即仅通行非机动车与行人,不通行机动车。桥梁全长约198米,宽6米,概算投资1940万元;(2)城东至旧城慢行桥工程。位于双塔大桥与高速公路桥(东二桥)之间,双塔大桥上游,跨越曹娥江。桥梁设计为廊桥,全长约237.6米,桥东侧与玉兰花园、金湾国际住宅小区衔接,西侧与东浦家园衔接,慢行桥设计标准宽度为6米,概算投资2358万元。该两桥已完成设计等前期工作,进入预算及招投标文件编制,落实招标控制价审核机构等工作阶段。

  【长乐江堤慢行系统一期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完成逸夫小学北面沿堤路(长安桥至长兴路)道路主体改造工程建设,正在进行配套工程施工。该工程道路长740.1米,道路机非混行车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分别宽14米。江滨市场南侧剡溪路贯通工程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及施工图设计。剡溪路西起江滨西路机动车道南边,东至嵊州大桥东侧,长805.23米,道路设计宽度9米。1号支路南起剡溪路中心线,北至江滨西路机动车道南边线,长56.808米;2号支路南起剡溪路中心线,北至市心街与农业银行北侧道路交叉口附近市心街改造终点,长111.428米。

  【城区治堵改造工程】  2014年,市政设施管理处联合市治堵办,实施官河路、剡兴路等22处路段治堵改造工程。共浇筑路面1.14万余平方米,人行道改造1.11万平方米;铺筑侧石5239米;划热熔标志标线1.58万余平方米;铺筑沥青路面1.14万余平方米。其中:(1)铺筑改造人车流量大而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江滨西路(市场段)道路沥青路面6619平方米、人行道改造4287平方米;(2)打通东塘东路2公里,逸夫小学北侧环堤路0.6公里的2条“断头路”。共浇筑沥青路面6644平方米,铺设大理石人行道4970平方米,埋设管道1465米;(3)增设官河路与惠民街路口、双塔路与一景路路口、双塔路与达成路路口、剡兴路与惠民街路口、浦南大道与浦口街道交叉口等5个重点路口的红绿灯;(4)完成嵊州大道(东桥至城东转盘)、官河路(官河横路至艇湖路)、好运来路与罗新路交叉口等路段隔离设施共1400米;(5)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完成官河路619号至市人民医院,官河路561号至市检察院边,以及邮政大楼边、官河路528号边和客运中心广场改造等慢行系统建设;(6)停车位改造。上高里旧住宅小区增设停车位30只;捣臼爿村旧小区改造增设停车位70只;增设地下停车场、停车位,世纪广场31只,时代广场30只。

  【编制城隍山区域保护与开发方案】  2014年,市园林管理处组织力量走访社区、行政村,实地调查以及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完成城隍山区域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城隍山区域道路、交通设施及土地利用现状,并与原城隍山控规编制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项目洽谈,完成城隍山区域的设计方案初稿。

  【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组织实施旧城区14个社区的市政、园林和环卫设施改造项目21只,改造面积2.25万平方米、管道7545米、人行道2818平方米,累计完成改造居民小区面积1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00余户,重点对城区上高里小区、捣臼爿旧小区、农会新村旧小区进行改造。上高里小区改造路面3624平方米,管道1175米,人行道740平方米;捣臼爿小区改造路面5418平方米,管道1771米,农会新村立面改造约3万平方米。

 

  市政公共设施

  【市政配套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完成两项市政配套工程。一是怡景花园、长春苑、锦禾家园、市职教中心等市政配套工程。其中铺筑沥青路面5320平方米,人行道4321平方米,管道850米等,投资455万元。二是滨江花园至黄金水岸区域市政配套工程。该工程西起黄金水岸小区,北至滨江城市花园小区,道路全长363.8米,道路红线宽20米。同时规划道路北边线与滨江城市花园、黄金水岸小区围墙边宽12.618米的预留地,用于绿化及树阵式停车位布置,在设计终点附近与规划滨江南路平交。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7万平方米,估算投资1946万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环评等审批工作,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并报市发改局审批。

  【市政维修养护】  2014年,市建设局对重点市政实施维修养护。一是城市道路维修。合计修补砼路面8710平方米、人行道1.14万余平方米、侧石594米、管道1156米;更换窖井盖板650套(块),清运垃圾165立方米,更换树圈278根。二是城市桥梁维修。对双塔大桥等20座桥梁进行检测;嵊州大桥桥墩裂缝加固封闭,更换桥梁橡胶止水带,对长安桥、嵊州大桥进行沥青路面修补计600平方米;长安桥、西桥设置限载警告标志,并与市交警大队联合执法,出动警力140人次,查获劝导10吨以上车辆1500多辆,处理罚款150辆。三是路灯维修。新安装路灯1185套,新增路灯1683盏,维修路灯4644盏,维修电缆3209米。四是防洪排涝。主要是加强日常检查,疏通清理排水管渠及蓄水池,增设防洪栏杆。

  【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014年,市建设局会同相关部门完成三界、崇仁、石璜、金庭等4个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的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585万元,其中用于崇仁镇285万元,用于三界镇300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及建设补助资金都全部落实到位,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顺利。

  【五大集镇至中心城区路灯亮化工程】

  2014年,市建设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完成五大集镇至中心城区的路灯亮化工程的现场勘查和项目审批及施工图纸设计。根据市政府[2014]79号专题会议文件精神,仙岩镇104国道(仙岩隧道至三界镇),鹿山街道310省道(城西转盘至蛟镇加油站)段由市建设局实施,其余路段移交各集镇实施,5月,市政设施管理处通过市区路灯EMC节能改造项目招标,于527日开始施工,9月底完成更换LED路灯8064盏。年内,新安装嵊张线(上三高速至104国道段)路灯109套,新安装嵊张线(东郭加油站至栋永园苗木段)LED路灯95套。11月完成安装LED路灯1871套,更换路灯364盏;12月,完成环城南路两幢高层建筑亮化工作。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  126,城区开通15个站点投入试运行。至329日完成一期建设,35个站点全部投入使用。41日开通24小时租还车服务。6月起实施一期扩容工程,于10月完工并全部投入使用,至年底,共设有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38个,投放自行车1290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开通营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网点设置合理,使用方便,受到市民欢迎。截至125日,共办理专用卡近1.86万张,累计租车量达73.79万辆,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并在年内组建公共停车收费管理公司,对汽车客运中心西侧广场实行收费停车。(竹元政)

  水的生产与供应

  【概况】  2014年,市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供水总量为3704.83万吨,比上年减少296.96万吨。全年售水量3292.55万吨,比上年减少193.1万吨。全年出厂水、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100%。供水区域面积达88平方公里左右,用水人口29.51万人。新增供水管道101.5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达1172.27公里。

  【输水管线合作项目】  1月,市政府与钱江水利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嵊州第二输水管线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由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购买已建成的嵊州第二输水管线,合作期限20年,在合作期限内由嵊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合作期限届满后,将第二输水管线无偿移交给嵊州市水务集团。

  【管网建设与改造】  11月,投资606万元的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这一系统的建成运行,有效提高了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12月,自来水一厂完成技改,制水能力从原4万吨/日提升到6万吨/日,原水从原长乐江水转换为南山库水,不仅提升了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而且优化了供水水质。根据供水管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城市老旧管道、管径不配套管道的改造工作,全年完成DN100以上管道改造15.5公里。此外,2014年继续推进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年完成一户一表改造7020户。(王志隆)

 

  环境卫生

  【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  2014年,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一是解决风火岗花木、严坑村大岙水库等补偿工作的政策遗留难题;二是顺利完成2014年度垃圾坝、调节池、道路、库区防渗、渗滤液处理厂等基础工程中3个标段的主体建设任务。其中,一标段土建工程,于201312月开工,201411月完成120米长垃圾坝(地面高约20米)主、副坝浇筑,一号道路、二号道路、调节池、库区锚固平台等也相继于12月份全部完成。二标段防渗工程为填埋库区的核心部分,年底前完成全部防渗膜铺设。三标段渗滤液处理工程属填埋场配套工程,施工单位9月进场,至年底,完成综合车间地基、梁柱及综合水池的基础浇筑,及全部土建工程。

  【排涝水工程及专项行动】  2014年,市建设局环卫管理处加快城区排涝、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工农排涝站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并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城西长泰路排涝站工程,完成项目招标工作,主汛期结束,市水利部门批准开坝后即正式动工建设。年底已完成大坝开挖,正进行管道基础施工。同时,开展“五水共治”排涝水专项行动的相关工作。一是启动排水路灯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排水设施和路灯电缆进行管理;完成市政管网及路灯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招标工作,由浙江省测绘大队中标实施。二是加强排涝设施日常维修养护,平时进行养护和巡查,汛期来临前进行试机、演练。三是加强城市井盖安全管理,由市政设施管理处分片落实到人,加强检查和管道疏通清挖污泥,运用数字城管监管系统,及时踏勘处理解决,增设防坠落保护装置和防盗保护装置。四是完善应急预案。市政设施管理处成立由35人组成的防洪防台应急小分队,并在4月组织应急演练。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城市内涝安全检查及防洪防台。

  【城镇污水管网及一级提标A建设】  2014年,市建设局环卫管理处完成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12.7公里,超额年度工作任务0.7公里。同时基本完成嵊新污水处理厂一级提标A主体工程。

  【剡湖清水工程】年初,市园林管理处向剡湖投放食藻类鲢鱼、鳙鱼鱼苗3万尾,引种了狐尾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并多次邀请省治水专家对剡湖水环境治理进行指导。通过生态治理,动力换水,截污纳管等多项措施,剡湖水质污染有效改善。

  【城市道路和公厕保洁】  2014年,市环卫管理处新接管经济开发区的经喜路、下中西村前路、浦慧路、西二路、东三路、浦兴路、支一路、浦江路、加佳南路等多条道路的保洁工作。并延伸服务范围,把章村路村北甬金高速桥下及边上道路、新北社区明心岭路8号东豪新村小区等纳入保洁范围。新增保洁面积共6万平方米。市环卫处管理保洁面积总计达607万平方米。同时,实施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人行道保洁,尤其对店面门前的零星垃圾,街道树脚下的隐藏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无条件清除一切卫生死角,不留任何保洁盲点;二是提高机械化保洁率。设置更为合理的道路机械化与人工清扫保洁的比例,提高道路保洁效率与质量。市环卫处拥有市区运作的大型道路清扫车(洗扫车)4辆、洒水车4辆,小型太阳能扫地车5辆,机械化清扫率达53%。对公厕,实行14小时双班制巡回保洁。定岗、定人、定责、定期消毒。2014年,新增官河南路、领带五路、双塔路等公厕5座,由市环卫处负责管理公共厕所共104座。

  【全日制垃圾清运和粪便池管理】  2014年,市建设局环卫管理处继续以垃圾“不堆积、不外溢、不造成二次污染”为目标,实施全日制垃圾清运,“垃圾入室”垃圾房、桶清洗及全密闭运输。采取“垃圾入室”一日8次,垃圾清运一日3清至4清的作业频次,实现垃圾桶、垃圾收集房周边垃圾“不满溢、不堆积”目标。一年中,六夹岙垃圾填埋场累计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20.32万吨,比2013年增加22.18%。其中乡镇垃圾量为10.35万吨,比2013年增加53.47%。该场日均填埋无害化处理垃圾500余吨。对城区化粪池,建立管理台账以巡回式主动清粪为主要作业方式,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处理,进一步降低化粪池满溢市民投诉情况。全年粪便清运及无害化处理量达1.45万吨,比2013年增加9.93%

  【环卫设施设备的改造完善】  2014年,市建设局环卫管理处投入60余万元,对城区所有垃圾收集房、公共厕所破损部位进行全面整修,并统一公厕标识标牌,屋顶渗漏修补,完善内部设施,内外墙乳胶刷白,垃圾房内角改为圆角,内贴大理石、瓷砖,投放口贴大理石,污水接入管道,内外地面硬化。该项工作赢得省卫生城市环评小组好评。全年,共投入资金360多万元,购置环卫车辆设备,改造公厕,垃圾收集房。主要有:政府采购8吨压缩式垃圾车1辆,8吨洒水车1辆,5吨垃圾中转车2辆,2吨吸粪车1辆,推土机1辆;垃圾填埋场安装电视监控设备,24辆环卫作业车安装GPS定位监控系统;购置塑料垃圾桶1300只,果壳箱450只,一批垃圾收集设施更新;结合旧住宅区改造,翻建北门新村公厕及城区8座垃圾收集房;二次装修市妇保医院边、信联宾馆边公厕,全面整修城区所有其他公厕及垃圾收集房,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环卫设施。

 

  房地产业

  【房产所有权登记和质量调查】  2014年,市建设局执行《房屋登记办法》,规范登记程序,“疑难杂症”由安监会集体会审,各业务科室环环相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依法依规办理产权登记。全年共受理审核负责房产登记3.1万余件,其中办理房产初始登记8164件,比2013年增加99%;二手房交易2422套,比2013年下降70%。一年来,市房管会质检科认真履行房屋登记质量检查职责,及时检查登记信息录入、登记类型、文件内容是否完整、准确、齐全。全年共检查各类房屋登记业务1.6万件,及时纠正78件,登记发证正确率100%

  【农房登记发证】市委、市政府于6月中旬部署全市农房登记发证工作后,市房管会成立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一系列前期工作,针对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面广量大、复杂等实际情况,抽调业务骨干在6月进行业务重点培训;印刷宣传资料5万套;并在三界镇西后村、仙岩镇西鲍村先行试点并完成试点工作,全市农房登记发证工作于11月初全面展开。配合各乡镇开展基础调查、农房测绘、优化操作、流程等工作,为20159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房登记发证工作做好准备。

  【农房改造建设】至年末,完成农房改造1594户,其中改造农户危旧房344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完成里南乡西景山村和温泉旅游度假区董郎岗村2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结合该2村农村精品村建设,全面开展住房改造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样式原则,每户补助500010000元进行全面改造,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亮化、集污管网、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并发挥传统文化、现代产业、区位环境等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发展休闲观光、文化寻踪旅游等产业。西景山村完成投资1541万元,董郎岗实施“三拆三化”项目,完成投资2241万元。基本完成2示范村的全部项目建设。此外,2014年,新启动黄泽镇家园村、金庭镇坎头村、北漳镇金兰村等3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通过建设规划审批正式组织实施。并完成甘霖镇施家岙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镇试点的申报工作。

  【房产信息化建设】  2014年,市房管会增加各业务科室软硬件设施配置,房产信息系统管理新增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在建工程登记、剩余价值抵押登记、预查封登记、分户表登记情况统计查询等,拓展业务领域,房产办证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

  【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工作】  2014年,市政府和职能部门建设局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一是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11月完成原艇湖啤酒厂地块保障房建设及工程验收,竣工保障性住房740套,正着手组织进行分配。同时加大企业配建公租房力度,全年完成新开工公租房582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16.4%。二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出台《嵊州市保障性住房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嵊州市2014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分配方案》《嵊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嵊州市2014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实施方案》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宅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做好公租房申请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的资格年审及补贴发放工作。2014年新增公租房租赁补贴26户,发放公租住房补贴58.02万元,发放经济适用住房租房补贴28.7万元;四是组织开展全市危旧房安全大排查及城镇既有住宅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各乡镇(街道)已完成本辖区内的排查工作。

  【住房保障对象资格年审及补贴发放】切实做好公租房申请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的资格年审及补贴发放工作。全年新增公租房租赁补贴26户,发放2013年下半年廉租住房补贴近26.37万元,发放经济房租房补贴28.67万余元;发放2014年上半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近26.17万元。

  【企业公租房】  2014年,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嵊州市新开工500套工业企业公租房建设任务。至年末,东方电机247套公租房项目、三九灯具112套公租房项目及佰誉电子223套公租房项目,通过市政府审批并开工建设,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116.4%。此外,发放西门公共租房项目建设补助资金654.38万元。

  【危旧房排查和城镇住宅调查登记】  15月,市建设局部署开展全市危旧房安全大排查及城镇既有住宅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各乡镇、相关部门完成本辖区内的排查、登记工作。全市共上报排查登记单位33家,乡镇(街道)计22家,各科局上报共11家。全市城镇(包括乡村公建、公共建筑)排查数量共计1.42万余幢,排查受益人数24万余人。查出安全隐患楼411幢。全市私人住房排查18.74万幢,排查受益人数近49.24万人,发现安全隐患楼9582幢。完成全市危旧房安全大排查第一阶段统计工作。城镇既有住宅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共完成调查登记6153幢,其中甲类4896幢、乙类1143幢、丙类114幢。

  【公房管理】一是做好非住宅公房公开招租工作。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对前期的非住宅公房统一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租,对前期的非住宅公房发放腾退通知书112户;文星东路、长春路、西后街等12处非住宅公房的招租标书正在报相关部门审批。对前期未腾退的公房非住宅承租户采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二是做好公房日常维修管理。对老旧直管公房,定期进行片区逐幢逐户检查,签订《承租户消防安全责任书》;完成危旧公房安全隐患登记266处,发放《解除公房租赁腾退通知书》90余户;进一步完善公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2014年,对299户租赁公房进行维修,面积达2.1万平方米。公房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三是规范租赁管理,探索公房管理新模式。在实行非住宅公房公开招租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公房租金按时足额收缴。针对公房管理难,难管理的实际,对危旧房作了一次现状调查,并向上级部门提出了综合处置公房的方案,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公房租赁户生命财产安全。

  【拆迁安置房权证办理】  2014年,市建设局完成22户鹿山路、城中路和城北入城口拆迁、剡溪大桥房屋征收等产权调换户的权证申办审核过户工作。由于这部分房产的权属须先从房产公司征购后转到旧城改造有限公司,再办理至拆迁户名下,手续烦琐,办证工作进展缓慢。

  【旧城改造房屋征收】  2014年,旧城改造房屋征收主要有三大块:(1)白莲堂路地块。占地面积约45亩,房屋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涉及485家私房户,其中店面、旅馆593050平方米;涉及公房46处,计建筑面积约1.49万余平方米。(2)原丝织厂门口周边环境改造项目。房屋建筑面积约7650平方米;共涉及私房户75户、营业房6家、单位生产用房1家。(3)基本完成南马路桥北引桥房屋征收项目。该项目征收总面积2.8万平方米62户,其中私房户52户、企业10家。尚有22户约1600平方米商品房未完成签约,该部分未签约房屋位置在绿化区域,故未影响南马路桥的贯通。房屋征收工作由鹿山街道办具体实施。

  【登记面积审核和公开开发信息】  2014年,市房管委执行房产登记面积测、核双审制度和同步会审制度。同时,强化房屋测绘面积测绘成果和产权登记面积审核工作。全年完成厂房(私房)、商品房测绘面积审核分别为54.7万平方米261万平方米。此外,为开发商新建楼盘表21宗,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督。

  【房产档案信息服务】  2014年,市房管委完成1.2万卷房产档案归档、整理、入库工作。全年为社会各界提供查询服务4600余次,调档约4000卷,出具房产档案证明2.1万份,协助法院查封、解封1600余次。此外,为金融部门对贷款户资信调查、外籍人员入户、调解住房纠纷、解决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司法部门取证,保护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提供了真实的权威依据。

  【市房地产业协会解散】  87,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有关部门要求,经研究决定,行文通知解散嵊州市房地产业协会,自作出解散决定之日起,市房地产协会停止运行。协会财务清算、注销等事宜交由市房管会负责办理。

  【白蚁防治】  2014年,市房管委与相关部门、个人共签订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合同107份,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城乡家庭灭治120户。借鉴外地防治经验,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械的推广使用力度,在中大、白鹭香溪、江景一品等小区安装白蚁监测装置,针对性的使用微量白蚁防治药物,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白蚁防治整体水平。

 

  城市绿化

  【园林绿化】  2014年,市建设局对长春路三角绿地、新一路、新六路等地段实施绿化建设,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嵊新大道、嵊张线等绿化提档升级,增种银杏、金桂、栾树、玉兰、香樟等乔木2500余株,改造面积4.3万平方米

  【环城南路和旧住宅区等地的绿化改造】

  2014年,市建设局投入资金70余万元,实施环城南路绿化改造项目。种植兰花三七、红叶石楠、桃叶珊瑚等灌木6000余平方米,栽种无患子50株,改造绿地停车面积1000平方米,增设停车位60个。至年底,投资100余万元,因地制宜进行旧住宅区绿化改造。城隍坊社区猫耳岭1号空地铺设大理石,放置石桌、石凳,四周植以灌木,改造成小游园;东南社区城西二苑增设铺装地及健身器材,方便市民休息游玩;仙湖社区仙湖小区实施绿化改造,并增设停车位50个,缓解旧住宅区停车难问题;北郊社区上高里小区改造绿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同时配合城市治堵工程,对嵊州大桥与惠民街交叉口、剡兴路与惠民街交叉口,以及惠民街、双塔路等地段绿化带进行改造,移植铁树、垂丝海棠、杜英等乔木100余株,铺设草皮3500余平方米,增种草花200余平方米。

  【鹿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至2014年年底,市建设局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鹿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扫尾工作,修建完成戴望园路1500米,贯通城隍山慢步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公共绿地“乱垦乱种”专项整治】  5月起,市建设局联合市城管执法局、环保局,对城区公共绿地“乱垦乱种”进行专项整治。同时投入资金90余万元,对专项整治后的南沿路、湿地公园西北角、新光制药厂前三角地、东豪新村等地段实施改造绿化,绿化面积共达1万余平方米。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一是抓好养护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养护考核规定,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养护公司承包绿地进行考核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提高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二是精心组织草花布置。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城区主要街道和重要节点处进行6次草花更换。布置草花达40万盒;三是投入资金15万元,制作安装剡湖不锈钢护栏60米;维修更换鹿山公园烈士陵园墓道及护栏51米;整修中心广场、剡湖公园的铺装及游步道500余平方米,更换公园果壳箱48只,园林设施保持完好。(竹元政)

  城市管理

  【概况】  2014年,市城管执法局在共办理各类行政执法案件611起,其中简易程序办理243起,一般程序办理368起,并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了回访,提高了执法效能。

  【管控违法建设】  2014年,城管执法依托“市三改一拆办”综合协调平台,前移执法关口,派驻执法分队配合街道做好城区内违法建设的日常管控和执法整治工作,并建立与其余乡镇的执法业务对接机制,对乡镇执法管理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开展业务指导和联合执法行动。执法工作坚持“控制源头、疏堵结合、长效管理”的原则,一手抓日常监管,一手抓专项整治,较好地维护了城乡规划建设秩序。结合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配合四个街道,对市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开展翔实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深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每位执法队员联系到村(社区),实行重点村(社区)一日一巡查,一般村(社区)一周三巡查,及时制止和查处新出现的违法建设。

  【保障市容秩序】  2014年,市城管执法局借助数字城管精细化管理平台,进一步落实错时上岗、车巡、徒步和定岗管理相结合等长效管理机制。对街面开展执法巡查,围绕流动摊贩、店面占道、生活噪声、户外广告、人行道违章停车等方面进行全天候监管,推进街面秩序的不断提升。同时,开展了中高考禁噪护考工作,圆满完成元宵节、两会、市“三改一拆”现场会、第七届电机厨具展览会等重大节会的市容保障任务。全年共劝说教育流动摊贩2.37万余人次,纠正店前占道、堆积近1.92万起,清除乱吊挂、张贴956起,拆除违章广告牌(不含高架)682块,办理各类审批634件,立案查处市容类案件318只,处理市长专线、城管热线电话691起,查处人行道违法停车3.53万余起。

  【治理流动摊点】巩固江滨市场专项整治成果,搬迁并设立了新的便民服务点,取缔了江滨西路80号堤坝上的流动摊点,统一更换了市场周边门店的店面招牌。会同市场公司、工商等部门,清查整顿自产自销区内部秩序,并帮助和引导农户至城区其他市场的自产自销区摆摊设点,规范经营;建立了流动摊点集中打击制度,对东桥头、上三高速天桥下、四海路、客运西站等地段的流动摊贩和夜宵摊点进行集中整治;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交通占道摊点拔钉”行动,严厉打击大型货车、私家车等妨碍交通的占道设摊行为;与相公殿社区联手,在文星东路设立临时疏导点,探索该处流动摊贩自治模式,因地制宜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利用阮庙新菜场建成契机,清理菜场周边乱搭建构筑物,联合路政、交警等部门迁移了盘踞多年的阮庙马路市场,消除国道沿线安全隐患,有效改善了市容环境;选取莲塘社区合适地段,开辟莲塘水果市场暨水果自产自销区,并进行试运营。

  【专项整治】  2014年,市城管执法局部署开展户外广告清理整顿行动,以督促整改、代为拆除等形式,共拆除官河路、剡兴路、浦南大道等主要路段违规设置的店面招牌、墙体广告、路灯杆指路牌600余块。配合交通局拆除高速沿线高架广告牌80余块,累计面积近1.9万平方米;配合属地街道,强制取缔了雅戈尔大道、黄泥桥周边的8处废品收购站点;结合五水共治,对桥里、缸窑等村的72家畜牧养殖场进行整治;会同相关部门,对城西入城口小砩地段、城南入城口阮庙地段的市容环境开展集中治理,改善各大入城口的市容面貌;配合做好扬尘治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已踏勘、监管建筑工地10余家,办结抛洒滴漏等扬尘污染案件4件,完成城区内所有中小学校的走访摸排工作,开展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行动8次。

  【改造室外摊位】提升改造薄弱地段的市容环境,启动并完成了四海路室外固定摊位设施的升级改造工作,对“摊位经营使用权”进行了公开招投标,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全面交付运行,开启了室外摊位市场化运作新模式。

  【配合交通治堵】  2014年年初,位于天华大厦西侧的市心立体停车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投入运行,规划立体层数3层,为市民提供停车位86个;同时,在森林公园、双塔路、城南中大、城西大转盘等人行道较宽阔的地块新增了停车泊位。年底止,全市人行道停车位已达到1624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确立了平时对人行道违停车辆的严管态势,实行12小时不间断轮流巡查制度,特别是对一些侵占盲道、人流量较集中地段的违停车辆,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配合治堵办完成了对“鹿鸣花苑商住楼北仓二号地块、国商大厦、城西农贸市场等5家单位地下室使用现状”的情况调查,并下发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其中,世纪广场地下室、时代广场地下室已于10月份完成归位整改并通过绍兴市考核验收;同时起草了《关于嵊州市区公共停车空间差别化停车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获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通过,为启动全市差别化停车收费试点工作提供了依据。(王醒)

 

  新农村建设

  【概况】  2014年,全市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创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为工作重点,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提升、人居建设、经济推进和文化培育等四大行动,成效显著创建成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被省政府评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

  【污水治理】全市投资2.8亿元,完成12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新增受益农户4.03万户。嵊州市获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的先进经验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主要做法有5点:一是制定政策。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嵊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重要文件,指导全市农村治污。二是精选模式。中科院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中科院模式)是省农办重点推荐的四种农村治污模式之一。早在2011年,甘霖镇黄胜堂村建成全省首个采用中科院模式的农村治污工程,处理规模为120/天,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类排放标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嵊州市充分发挥先行优势,多次主动与中科院对接,促成中科院副院长、中科大校长丁仲礼于4月到嵊调研,签订中科院“五水共治”技术示范区合作协议,计划3年中建成不少于100个村的示范区,受益人口8万人以上。中科院模式推广应用被列为省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并已申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惠民项目。2014年,有45个村采用中科院模式治理生活污水。其他治理村终端设施主要采用“厌氧+兼氧”无动力过滤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具有自然地势落差的村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三是统购主材。创新“线上统购”和“线下采购”双轨并行的治污建材采购模式。借助绿城电商平台架设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建材采购通道。不能在电商平台采购到的建材,由乡镇通过招投标统一采购。四是控制成本。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工”的理念,把好项目设计关。采用“接、挂、贴、跳、并”等五招布局管网。五是加强监管。实行市、乡镇、村三级监管机制,建立巡查督查、通报抄告、查处整改、跟踪复查等工作机制,确保适时、重点、全面地把握面上工作进展情况,每周进展排名在《今日嵊州》公布。建立设计项目公示、农户参与签字认可等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监督。接户工程验收实行由受益农户户主、治理村主要负责人、乡镇监督人员、施工方代表、监理工程师等“五方签字”制度。

  【村庄整治提升】  2014年,市新农办实施第二轮村庄整治普惠项目,着力改变村庄“脏乱差”面貌,完善村庄基础设施。60个整治提升村实施村道硬化1.355万米,利用闲散空地改造成公共广场和停车场65个共7.0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984盏,新建无害化公厕8座。利用农村大会堂、学校、茶厂、加工厂等闲置废弃的大型建筑,通过加固修复,增设厨卫、文化、健身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为集家宴中心、文化礼堂、室内文体场所于一体的村民公共活动中心,共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33个村民公共活动中心项目,受益人口3.07万余人。巧用村庄周边天然树林,改建森林休闲公园7个,方便村民茶余饭后休憩、健身、娱乐。对村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污水满溢的池塘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村内池塘整治项目14个总面积1.46万平方米,砌坎加固池塘1670米,清淤4830立方米。

  【美丽区块建设】市新农办连续两年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打造温泉度假区美丽乡村整体区块,以董郎岗精品村及周边核心区块为主,推进村庄整治、形象提升和基础设施完善,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温泉湖美丽区块形象初显。

  【精品带精品村建设】  2014年,市新办推进“越剧寻根甘乐带”“名人圣地黄金带”“古镇温泉崇谷带”“唐诗之路仙界带”等4条精品带建设,继续提升两批共26个精品村,新启动5个精品村培育建设。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2014年,首批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华堂村保护利用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嵊张线两侧66间仿古店面、白云祠及8幢古建筑及古道修复、核心区50幢民房立面改造、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古村整体风貌得到进一步彰显。已累计完成投资1357.3万元,达到总工程量1620万元的83.8%。第二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崇仁六村保护利用工程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启动甘霖镇黄胜堂村、金庭镇灵鹅村等8个省级一般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

  【中心村培育】  2014年,市新农办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完成第四批6个中心村的建设项目,启动第五批8个中心村的培育项目。

  【农村环境卫生】加大乡镇垃圾清运环节的资金投入和监督力度,对农村垃圾进入市填埋场的数量进行监测,确保农村垃圾能够扫得起来,运得出去。调整垃圾清运奖补政策,将按乡镇人口数额定农村垃圾清运奖补基数,调整为按进市填埋场垃圾清运数量和清运路程系数予以奖补。落实3名专职人员进行日常暗访督查,拍摄照片和视频资料。加强各乡镇(街道)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的检查指导,使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更为到位。2014年,全市农村垃圾进市填埋场数量达10.96万吨,日均300吨,同比增长66%,生活垃圾收集率较大提升。此外,温泉度假区董郎岗、谷来镇联谊等2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扶贫奔小康工程】一是做好市联心奔小康物业项目、谷来电站改造项目一期的后续管理工作,45个参股村享受不少于5万元的分红。二是实施由8个经济薄弱村参与联建的谷来镇七七电站、显潭一级、吕岙电站规模型扶贫项目。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7679元,增幅16.8%;已全部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民宿农家乐】自2013年底民宿农家乐工作启动以来,2014年全市以温泉度假区董郎岗、谷来镇袁郭岭、下王镇樟家田、通源乡白雁坑等4个民宿特色村为支点,建设基础设施,优化管理服务,提升经营品质,对接上海市场,培育发展民宿乡村游。安排300万元资金作为民宿农家游发展专项奖补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村庄基础设施、休憩游乐景观等项目建设,面向民宿经营户给予每间标准间1500元的奖补,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民宿产业。4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期间开展了“最美民宿·嵊州采风行”,邀请20名网络达人推介嵊州民宿。通过《乡旅报告》专版、农家乐网站等媒介广泛宣传嵊州民宿。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14年长三角乡村旅游博览会,接洽熟悉上海旅游市场的经纪人,吸引上海中老年群体到嵊体验住宿。11月,在谷来镇、通源乡等地举办了民宿农家乐经营者免费培训班。至年底,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村(点)132个,民宿经营户53户,民宿床位392张。全年累计接待市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其中住宿约1.5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500万元以上。特别是紧邻西白山主峰的白雁坑村、面朝温泉的董郎岗村发展态势较为迅猛。白雁坑已有民宿6家,床位52张,达到了日住宿60人、就餐300人的接待能力。董郎岗村已有民宿11家,床位72张,餐位620个。(王南军)

 

  三改一拆

  【概况】  2014年,全市累计拆违1579起,占地面积14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1.17万平方米,完成绍兴市下达建筑面积任务50万平方米的322%;完成“三改”面积54.15万平方米,完成绍兴市下达“三改”任务35万平方米的155%。被省人民政府评为“2013年度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先进集体”。下王镇、贵门乡、雅璜乡、王院乡、通源乡、竹溪乡被绍兴市人民政府评为“无违建”创建先进乡镇。

  【集中攻坚行动】  4月、5月,全市开展“三改一拆”集中攻坚行动,4月份起全市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取消星期六休息,全力进行攻坚。每月确定10个重点攻坚项目,两个月合计完成了20个攻坚项目,共计拆除建筑面积19.04万平方米81118,全市开展三改一拆“百日攻坚”行动,每月召开一次“三改一拆”例会,督促攻坚进展。攻坚期间共推进了48个攻坚项目,涉及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保障、拆后改造等内容,共计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专项整治】  4月初开始,市成立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摸清底数、坚决控新、纳入拆违、把握政策、积极稳妥”的原则,围绕全市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建筑更加安全、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的目标,出台工作实施方案,依法对违法违规宗教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进行专项整治,共拆改96处,其中拆除27处,面积1.33万平方米,整改69处,面积2.07万平方米

  【工作现场会】  416,市政府召开全市“三改一拆”工作现场会,先后观摩了剡湖街道大湾村空心村、鹿山街道小砩桥头、城南新区(三江街道)城东转盘周边、开发区(浦口街道)上杨猪场及周边等整治点现场。随后在嵊州宾馆召开会议,梳理分析,研究下步工作。

  【建筑物调查】  516开始,全市开展建筑物调查摸底工作,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户为单位登记造册,建立“一户一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房。经梳理汇总,全市农村现有各类建筑37.7万处,占地面积359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9万平方米,其中涉及违法建筑10949起,占地面积14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8万平方米

  【“无违建”创建试点】  2014年,市三改一拆办在三界镇西后村、仙岩镇西鲍村进行无违建创建试点,把“无违建”创建标准与农房登记发证标准相统一。同时,按照“实事求是、甄别主体、宽严相济、分类处理”的原则,强化“一户多宅”整治,对集体土地范围内农民住宅、生产经营性用房、集体公益性用房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情形进行分类处置,做到登记一批、处罚一批、拆除一批。

  【四个结合拆违】一是注重与拆后改造项目相结合。坚持以主要平台、主要发展区域为重点,围绕重点发展项目,成片、成规模地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二是注重与“五水共治”相结合。结合“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开展无违建河道创建,集中拆除了一批沿江沿河的违建砂场、塑料粒子厂等污染源,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从源头上解决了水环污染的问题;三是注重与“四边三化”相结合。在国道、高速、省道开展无违建道路创建,并实施入城口及通道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四是注重与农房登记发证相结合。对农村违法建设进行妥善处置,对农房进行合理登记发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措施】每周通报“三改一拆”进度,上半年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听取3个层面进度最后一名乡镇街道的情况说明;下半年,攻坚进度最后一名的单位主要领导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向社会说明情况,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攻坚行动。在45月份的集中攻坚期间,采取每日通报进度;在下半年“百日攻坚”期间,每两星期通报项目进度,并在《今日嵊州》进行公示。同时,强化典型违建处置工作。通过媒体曝光推进违建整治,每月在《今日嵊州》和电视台曝光“十大违建典型”,一个月内拆除。全年累计拆除违建典型100起,建筑面积36.36万平方米。

  【网格化控违】  2014年,市三改一拆办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违法建设防控的“责任网、发现网、查处网和监督网”,各乡镇街道建立第一级责任网格,各村(社区)建立第二级责任网格。以村(社区)为基础网格,每天至少巡查一次,每次巡查不留死角,做好巡查记录,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旧住宅区和厂区改造】  2014年,重点对龙会新村、上高里小区(二期)、捣臼爿社区、北门新村、嵊州大道196弄、工农社区旧住宅区等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全年改造受益户数2169户,受益面积19.3万平方米。同时,通过拆旧建新、提高容积率、腾笼换鸟等方式实现工业用地的再开发,提高使用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旧厂区改造新开工项目17个,续建项目9个,完工项目14个,改造面积23.8万平方米。(竹洪雷)

 

  五水共治

  【概况】  2014年,全市打响“五水共治”次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境内河流水质明显好转。9个市级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监测结果,其中5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100%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曹娥江章镇断面)水质考核为“良好”。5个绍兴市控交接断面监测结果,Ⅰ类水占1.8%,Ⅱ类水占60%,Ⅲ类水占38.2%。南山湖饮用水源水质继续保持优良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AQI优良天数比例为80.3%,居绍兴市第2位。切实加大印染、造纸、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全年共淘汰20余条3万吨及以下的废纸造纸生产线,使全市造纸企业吨纸排水量从原来的40吨减少到不超过10吨,真正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很多乡镇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有机结合,拆除了大量的河道违章建筑,清除了大量的淤泥、垃圾,环境面貌明显改观。谷来镇联谊村垃圾分类、下王镇村嫂志愿治“五水”、嵊新污水处理厂科技进步等做法得到省督查组高度肯定。金庭镇被选为全省50个“治水美镇·浙江样本”之一。中科院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工艺的“黄胜堂村处理模式”在全省推广。获2014年度绍兴市五水共治重构、重建工作考核优秀区、县(市)称号。

  【领导领衔制】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治水办主任,组建九个专项推进组,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5个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点项目推进组、产业振兴推进组、景观工程推进组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组,每个组由一名常委或副市长牵头负责。健全“五个一”联系制度:每个市级领导牵头一个重大治水项目、一条河的河长、一个“三改一拆”项目、一个重点信访积案和一个乡镇(街道)的基层稳定与发展,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河长”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全市909条河道全部落实了“河长”,并制定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其中35条市级河道设立三级河长制,分别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一级河长,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为二级河长,河道所在地行政村(社区)主职干部为三级河长,每条河道都落实了联系部门,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其余874条河道设立二级河长制,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一级河长,各行政村(社区)干部为二级河长。同时,在河道边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制”公示牌,公布河道长度、整治目标、河长姓名与职责等,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35位市级河长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巡查督查,对管辖流域污染问题进行会诊。35个联系部门切实履行“河长制”职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巡查督查、通报抄告、查处整改和跟踪复查等措施,推动了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落实。

  【乡镇部门结对制】全市96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分别与22个乡镇(街道)实行挂钩联系,并将履行河长制、推进“五水共治”重点项目等工作与联系乡镇(街道)进行捆绑考核。在年度工作考核100分总分中设立“五水共治”专项考核5分,部门的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挂钩,促使机关部门领导和干部,主动到联系乡镇督促和指导工作,帮助解决治水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捆绑考核,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形成了合力,改变了水环境治理“齐抓不管”的弊病。一年以来,市级机关部门已组织人员到联系乡镇(街道)开展集中清扫、帮困扶贫、互联共建等活动8万多人次。

  【“五水共治”联席会议制度】以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碰头会、专题会等形式,协调解决治水工作中的难题。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组例会制度,市重点办每月牵头召开一次由规划、国土、环保、财政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协调会议,分管副市长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由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年来,已召开“五水共治”协调会、督查会20多次。特别是对于省挂号的4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专门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并落实市府办、建设局、水务集团等3个单位的4名领导专抓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督查、指导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4个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制定项目推进制。按照“任务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要求,对列入绍兴市“双十双百”工程的每一个项目,都制定了工作时间表,落实了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强化项目建设与管理,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实行重点工程月进度报送制度,对投资进度、形象进度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新闻督访,对阻碍项目实施的人和事进行新闻曝光,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至12月底,7只列入绍兴市“双十双百”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0.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1.6%11只列入绍兴市“双十双百”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5.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1%

  【联合执法制】加大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整治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组织开展“零点行动”暗访执法检查,“五水共治”行动以来,已出动执法检查8600余人次,检查企业3800 余家次,责令整改企业26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59 家次,移送公安处理6人。至11月底,全市35家印染企业关停3家,10家实施就地整治提升,其余22家重组为10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18家造纸企业关停4家,8家实施就地整治,其余6家重组为3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6家医药化工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17家电镀企业关停8家,提升整治4家,整治5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绍兴市级验收。

 

  【督查考核制】由治水办牵头,抽调农办、环保、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人员,组建督查暗访工作组,加强对各乡镇(街道)治水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周暗访一次以上,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在《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等媒体进行公开曝光,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新闻媒体作出限期整改承诺,对整改完成的点,在媒体上公示整改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10月底止,媒体公开曝光的150多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考核验收制】每个月确定工作重点,并实行“一月一考核一通报”,倒逼争先进位、奋力赶超。对整治完毕的河道由乡镇(街道)提出验收申请,由河长签字。71条“三河”(垃圾河、黑河、臭河)和18条市领导任“河长”的主要河道由市治水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逐条进行验收;其余820条河道由水利局负责验收。对已验收通过的河道进行不定期复检,如发现未达到要求的,书面通知整改,未能限期整改到位的,取消验收确认。开展“最佳河道”评选活动,采取公众投票的形式,每季度评出保洁质量最佳河道。年底止全市909条河道,全部通过“三河”验收。

  【责任追究制】实施“红黄牌”警示督办制度,对治水不力的乡镇、街道部门发黄牌,累计两张黄牌就出红牌,启动问责程序。一年来,对治水不力的9个乡镇7个部门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个治水不力的乡镇下发了黄牌。

  【下游考核上游制】采取下游乡镇逐次监督、考核上游乡镇,倒逼上游乡镇管好辖区河道。加强地表水质断面水质监测与治理,对全市35条市级领导联系的主要河道,设置地表水监测断面64个,监测结果每季度在《今日嵊州》公布。凡是水质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河道,市治水办季度督查考核中,单独列项扣分。

  【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建立“一报二台三专栏”,要求媒体每天有声音,每周有专版。在《今日嵊州》开设“五水共治”专版,在电台、电视台开设“三清三建”“我的母亲我的河”“寻找最脏河道”专栏。在嵊州新闻网开设“合力五水共治、重现诗画剡溪”专栏,从3月份起开展“寻找记忆中的河”年度新闻行动,分寻找最美的河、寻找最美护河人、“五水共治”样本、记忆中的母亲河征文征照等内容。开展“我为治水献一计”活动,年底止已征集到意见建议300多条次,在《今日嵊州》刊出80多条次。广泛开展“环保小天使”评选、“向污染宣战”主题征文、“生态拍拍拍”摄影、畅游剡溪江等“十个一”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

  【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治水简报、报送信息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截至11月底,编发治水简报38期,所报送“五水共治”信息被省“治水简报”录用11篇(绍兴市第1名,省并列第5名),省委办、省府办各录用1篇,其中《山水相融彰魅力,城景相依更宜居————嵊州市借“五水共治”东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得到黄旭明副省长的批示;被绍兴市水城办录用11篇;被绍兴信息(市委办)录用3篇,绍兴政务(市府办)录用19篇;嵊州治水相关信息在浙江日报刊发5篇,绍兴日报18篇。在各级网站刊发有关治水报道131篇。

  【河道“三清”集中行动】  3月到5月底,全市专门开展了“清障、清淤、清垃圾”集中行动,全面消灭垃圾河,全面整治黑河、臭河。通过3个月的集中攻坚,全市71条“三河”,其中62条垃圾河、1条黑河、1条臭河完成整治,共清运生活垃圾5万余吨,清除河道障碍物2万余吨,清理污水坑、臭水沟683处,并于723日通过绍兴市验收,是全绍兴率先完成垃圾河整治的两个县市之一。其余7条臭河于10月中旬完成整治,并通过绍兴市验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年中共安排12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农户纳管近3万户。为破解时间紧的难题,对乡镇(街道)招投标权限进行了调整,把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类项目放宽到50万元,施工类工程项目中小乡镇放宽到200万元,通过调整,招投标程序可在7日内完成。为破解供货时间长的难题,与绿城电商开展采购合作,按照“申报——直供”的模式,所需建材由生产厂家直接送至各治理(点),通过电子商务采购,优化了供应链,提高了供货速度,也降低了建设成本。为破解施工队伍少的难题,采取“国企”加“民企”模式,通过以老育新,在两家国企5支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分拆和培育20支左右的施工队伍,另外,又通过招投标确定了10余支有资质的市内外民企施工队伍,从而保证了施工力量。至12月底,已有132个村进场施工,开工率为106%125个村基本完工,累计新增纳管38113户,入户完成率为127.5%

  【畜禽养殖整治】按照省下达的任务,需关停搬迁“五河”两岸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48家;完成353家小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141家中等规模场设施修复、18家大型规模场提升改造的任务。把曹娥江、长乐江、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等5条嵊州最大的主要河道作为重点整治区域,把生猪产业作为重点整治产业,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5月市政府出台了《嵊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意见》《嵊州市畜禽养殖场清养关停补偿政策》《嵊州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至11月底,“五河”两岸禁养区已完成清养关停任务,共关停畜禽养殖场151家,其他禁养区已关停75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52.7%。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治理已完成519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1.4%。总投资1205万元,日处理能力6吨的嵊州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于11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2月底投入运行。

  【破解要素制约】一年来,全市共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利项目3只,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45万元;列入省专项资金水利项目2只,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700万元。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捐资捐款,累计捐款4034万元。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黄泽江综合治理项目、嵊新污水处理一期提标等2只项目通过BT模式融资5.3亿元,保障了工程建设。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列入计划的4只预备项目和10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工程可行性编制、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打好基础。开展征地拆迁专项行动,化解征地拆迁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市治水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版权名称 | 网站联盟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邮编:312400

电话:0575-83031707 传真:0575-83026547 邮箱:szdsb88@sina.com.cn 地址: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龙会一路六号 技术支持:杭州孚立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