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夏至清时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就有人类在甘霖小黄山生息繁衍。新石器晚期遗址和遗存,具有代表性的有甘霖孙村和三界朱孟村遗址。相传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今剡溪)。古唐虞扬州地。夏、商、西周属夏少康封庶子无余之会稽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国、秦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置会稽郡,为郡属地。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东巡会稽,在剡山星子峰南侧掘土坑以泄王气,曰剡坑,并建县治民,县因以名,曰剡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刘贾封地。高祖十二年(前195)为吴王刘濞封地。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剡县为尽忠县。东汉建武(25~56)初,复称剡县。三国吴、晋、南朝、隋时,先后属会稽郡、会稽国、郐稽国、吴州、越州。唐武德四年(621),剡县升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贞观元年(627),一说武德八年(625),废嵊州及剡城县,复置剡县,属越州。唐时,县设乡、里,辖40乡。五代吴越国时,剡县属东府越州。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剡县改称赡县,辖27乡。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剡县。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置乡、里、都、保。元丰八年(1085),废除都、保。嘉泰《会稽志》载县辖27乡、133里。宣和三年(1121)七月,改剡县为嵊县,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属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绍兴路。元改乡、里为都、图。至正二十六年(1366),属浙江行中书省绍兴府。明万历十六年(1588),设东西两隅、51都、84图。清承明制,仍属绍兴府。宣统三年(1911),设县城和13乡、2镇。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元年(1912),直属浙江省,推行区、村制,设22区。民国3年(1914),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除道,复属省。民国18年(1929),推行村里制,全县为506个村里。民国19年(1930),改设乡、镇、闾、邻。民国21年(1932),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县辖6区、200乡、25镇、3985闾。民国23年(1934),实行乡、镇、保、甲制。次年,县辖37乡、6镇、1030保、10213甲。民国35年(1946)9月,撤区划并乡镇。民国37年(1948),属第二行政督察区。7月,县辖39乡、3镇。1949年5月22日嵊县解放后,属浙江省第二(宁波)专区,废除保甲制;6月下旬属第十(绍兴)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属绍兴专区。年底,县辖8区、40乡、3镇。1952年2月,随绍兴专区并入宁波专区。1956年年底,县辖10区、45乡、6镇。1958年9月,全县人民公社化,以区建社,乡改为农业生产大队;11月,新昌县划归嵊县,全县设19个人民公社130个大队。1959年1月,改大队为113个管理区。1961年7月起,恢复19个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0月,新昌县恢复建制。1964年9月,恢复绍兴专区,嵊县属绍兴专区。1968年5月,绍兴专区改名为绍兴地区,嵊县属绍兴地区。1979年年底,县辖城关镇和10个区、64个人民公社。1983年3月起,改人民公社为乡、村建制;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嵊县属绍兴市。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11个区公所,调整为17镇、11乡。1995年12月6日,嵊州市成立。2000年6月,建立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1年7月,建立嵊州市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12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全市辖11镇、6乡、4街道。2004年8月,建立嵊州市城南建设管理委员会。2007年9月,调整行政村规模,从1077个调整为463个。2011年7月,城南建管委更名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与三江街道合署办公,统称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三江街道)。同时成立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撤销百丈飞瀑景区管委会。
【市区建置】位于市境中部偏南,嵊新盆地的中心,长乐江和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在此汇合。老城区南临剡溪,西北傍鹿胎山,北枕剡山,金波山、艇湖山屏于东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在市区交会,104国道穿境而过,是浙东陆上交通枢纽。东汉初平至兴平年间(190~195)剡长贺齐始迁为剡县县治。五代吴越国(907~978)中叶称赡都镇。宋初称剡镇。熙宁三年(1070),县城内设坊。嘉泰元年(1201)有10坊。元代,县城设隅、坊,明、清沿用元制。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分城东、城西隅。清宣统二年(1910),设城区。民国18年(1929),城区撤销,与游孝、雨钱区合并为第一区,改隅、坊为里。民国21年(1932),城内分设7镇。民国23年(1934),合并为城东、城西镇。民国27年(1938),第一区复称城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城东、城西镇合并,称鹿山镇。1949年5月,鹿山镇改为城关镇,为嵊县人民政府驻地。1992年5月,撤销临城区、新市乡、新明乡、中爱乡、城郊乡、新联乡、城溪乡,并入城关镇。1995年撤县设市后,为嵊州市人民政府驻地。2001年12月,撤销城关镇、浦口镇、三塘乡,设置剡湖、三江、鹿山、浦口街道,由市政府直管。2004年11月,将三江街道新明片14个(2007年调整为8个)行政村和中爱片上杨村委托经济开发区代为管理。2009年8月,三江街道三塘片6个行政村委托开发区代为管理,城南建管委(组建于2004年8月)和三江街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11年6月,城南建管委和三江街道合二为一,更名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三江街道)。7月,剡湖街道碑山村委托温泉旅游度假区代为管理。2014年,市区面积216.22平方公里,81601户,231410人,28个城市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70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三江街道。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和面积】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曹娥江上游。地处北纬29°19′45″至29°49′55″、东经120°27′23″至121°06′55″。东西长64.1公里,南北宽55.4公里。1992年土地详查面积为1789.62平方公里。东与奉化、余姚市相邻,西连诸暨市,南和新昌县、东阳市交界,北接上虞市、绍兴县。
【地质地貌】地质属浙东华夏褶皱带构造,上虞至丽水深断裂带从境内穿过。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层次明显,类型多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地形属盆地低山。中部是溪江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沿江两岸,海拔10米至70米,面积404.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2.7%;丘陵台地在东南部和北部,海拔70米至500米,面积57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2%;低山区分布在嵊新盆地四周,海拔500米至1000米,面积724.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0.6%;中山区分布在西白山和四明山,面积80.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5%,有8座山峰海拔在1000米至1100米之间,以西白山主峰1096米为最高。
【水系】嵊州市属曹娥江水系,全市水域面积89.8平方公里。剡溪为曹娥江上游,是嵊州的主要河道,起自澄潭江与长乐江汇流口至三界镇下市头,全长32.2公里,其干流澄潭江和支流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在市区附近相继汇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市内低山和中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以红壤为主,黄壤次之。台地丘陵的成土母质主要以红壤、岩性土为主。河谷平原的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洪积物和冲积物,大部分是水稻土。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5个土种。红壤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土类,面积9660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面积1676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岩性土面积919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低丘台地。潮土面积284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及河漫滩阶地。水稻土面积46077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
【生物资源】嵊州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以天然林木植被为主,有乔木、灌木、竹子、草类等。森林植被中还有许多有经济价值和药用的野生植物。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作物和林园植物。农田作物有粮食类、油料类、纤维类、绿肥类、瓜菜类;林园植物有观赏花木、用材林及茶、桑、果等经济林。植被覆盖率62.38%。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多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6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兽类1种、鸟类3种。1991年,南山林场小溪坑林区被省林业局批准定为蛇类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2家。2005年7月,在黄泽镇华丰村重新发现绝灭了半个世纪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蝾螈。2006年11月,位于剡湖街道张墅水库边的市河麂种源繁育基地列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南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在四明山北麓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勾儿茶。
【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74亿立方米。另外,曹娥江水系过境水量13.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总蕴藏量6万千瓦,至2014年已开发5.83万千瓦。
【矿产资源】境内有已知矿产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能源、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泉水和矿泉水五类。其中硅藻土、黄沙、萤石、花岗岩被称为嵊州矿产的“四宝”。硅藻土远景总储量为5亿吨,属特大矿藏,居全国首位。萤石储量130万吨,属大型矿藏。黄沙品质优良,沙源地带长21公里。花岗岩资源总储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能源矿产匮乏,金属矿短缺,非金属、建筑材料矿产丰富,其中硅藻土、饰面石材、麦饭石等矿种具有较大开发远景和较好经济效益。(市志办)
气候特征
【概况】嵊州市2014年度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年雨量多于常年,年雨日接近常年,日照时数较常年明显偏少,天气条件属于正常年份。气候主要特点:一是入梅偏迟,梅雨量集中,雨量偏多;二是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凉夏多雨寡照天气;三是秋季气温偏高,雨量特少。全年影响嵊州市的台风数量较常年偏少,主要有“娜基莉”“凤凰”影响较大。
【气温】年平均气温17.2℃,比常年偏高0.4℃。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除2、6、7、8、12月较常年偏低外,其余各月均不同程度的偏高,其中1月、3月份气温偏高较多,分别比常年高2℃、1.9℃,8、12月气温分别比常年偏低1.4℃、1.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8℃,出现在1月22日;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9℃,出现在7月11日。全年终霜期出现在3月22日,比常年偏晚4天(常年为3月18日),初霜日为11月14日,比常年偏早2天(常年为11月16日)。日最低气温低于零度的天数为27天,比常年(常年为30.5天)偏少3.5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3月15日,平均初日为3月16日。
【降水】全市年降水量为1481毫米,比常年(1325.3毫米)偏多155.7毫米。全年2、5、6、7、8月降水量多于常年,其余月份降水量均不同程度的少于常年。其中8月为全年雨量最多的月份,为343.0毫米,比常年(157.9毫米)明显偏多185.1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多年份。全市最大日降水量72.7毫米,出现在7月7日,为雷阵雨带来的强降水。全年总雨日为152天,接近常年平均(152.9天)。【日照】年总日照时数为1432.2小时,比常年平均(1763.7小时)明显偏少331.5小时,各月分布不均匀,其中除1、3、10月偏多外,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均偏少,其中8月份104.9小时,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少年份。
【降雪和强冷空气过程】 2月7日夜里开始,全市出现了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2月9日全市阴有雪,全市积雪深度普遍达2厘米至5厘米,西部山区10厘米至14厘米。2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有一轮雨雪天气过程,平原地区普遍有2厘米至5厘米积雪,长乐镇、贵门乡、竹溪乡在10厘米以上,最大雪深为雅璜乡22厘米。2月18日上午开始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全市阴有中到大雪,山区暴雪。2月19日上午8时,本站积雪7厘米,主要积雪在山区达10到18厘米,其中雅璜积雪最大18厘米。主要强冷空气过程有:2月2日至4日、3月18日至20日、11月30日至12月2日,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分别为11.3℃、10.1℃、10.2℃。仅出现大风1次,即9月2日17.4m/s,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年份,且年极大风速最小。
【强降水】 5月16日夜里我市出现暴雨。其中嵊州本站12小时雨量52.6毫米,堰底最大12小时雨量达到67.6毫米。6月19日夜里~23日随着梅雨带稳定维持影响,全市出现一次持续性的强降水过程。6月22日嵊州所有站点日降水量均达到暴雨级别,其中里南最大143.4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7月13日出现了局地暴雨天气,最大里南乡82.8毫米,嵊州本站51.5毫米。7月27日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和8到9级雷雨大风,三江街道坂头雨量95.2毫米。8月1日受台风“娜基莉”影响,我市有5个站点日雨量超100毫米,三界最大达173.5毫米,白岩出现8级大风、牛团仓9级大风。8月17日至20日有强降水过程,其中20日我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面雨量达73.1毫米,全市2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均超过50毫米,雅璜最大100.8毫米。全年本站出现暴雨6次,即5月17日的57毫米;6月22日的68.5毫米;7月13日的51.5毫米;7月27日的72.7毫米;8月1日的67.4毫米;8月20日的60.1毫米,为有记录以来出现暴雨最多的年份。
【梅雨】梅雨期气候特点:入梅和出梅都略偏迟,梅雨期偏短,梅雨较典型。6月17日入梅,比常年(6月14日)偏迟3天,出梅在7月7日,与常年(7月7日)持平,梅雨期20天,比常年(23天)偏少3天,本站总计梅雨量313.3毫米,比常年的241.4毫米,偏多71.9毫米。主要的强降水过程出现在6月19日夜里至23日。6月20日至23日全市面雨量157.4毫米,里南最大达到277.5毫米。这次过程日降水量最大出现在6月22日,全市面雨量达到107.8毫米。
【台风影响】全年共有3个台风影响:(1)台风“麦德姆”(1410)对我市影响不大,7月23-25日受其外围云系影响,普降小雨。(2)台风“娜基莉”(1412)于8月初给全市带来了一定强度的降水。8月1日全市面雨量78.9毫米,有5个站点日雨量超100毫米,三界最大达173.5毫米。(3)台风“凤凰”(1416)于9月20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20日20时至23日14时受到台风“凤凰”的影响,全市26个站点平均面雨量为50毫米,竹溪最大117毫米,6个站点出现8级以上大风。
【气候对农业影响评价】 2月多雨雪天气过程,日照偏少,对春花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乌牛早”等早发茶叶品种的萌发和生长进度较常年推迟,也影响了后续茶芽的质量,推迟了采摘期。8月份持续凉爽阴雨寡照的天气,对单季稻和连晚生长均有不利影响,晚稻病虫灾情形势十分严峻。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水果的品质下降。9月20日至21日“凤凰”造成的强风暴雨,对晚稻抽穗扬花不利,造成秕谷率的增加,而适温阴雨的天气导致晚稻病虫灾情形势较为严峻。全年高温天气较常年明显偏少,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气候条件对香榧生长有利,再逢大年。(姚佳骏)
行政区划
【概况】 2014年,嵊州市行政区划为4个街道(鹿山街道、剡湖街道、三江街道、浦口街道)、11个镇(甘霖镇、崇仁镇、长乐镇、三界镇、黄泽镇、石璜镇、仙岩镇、金庭镇、北漳镇、谷来镇、下王镇)、6个乡(贵门乡、里南乡、雅璜乡、王院乡、通源乡、竹溪乡),另有经济开发区(与浦口街道合署办公)、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城南新区管委会(与三江街道合署办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三界镇合署办公)。全市共452个行政村、28个城市社区、14个乡镇(街道)居委会。
【经济开发区与浦口街道合署办公】 3月11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调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浦口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决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浦口街道合署办公,统称“嵊州市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管委会管理范围为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和原浦口街道办事处管理区域。包括下中西社区、谢慕社区、莲塘社区、上杨社区、浦口社区、浦东社区、棠头溪社区等7个社区,宕头、东郭、前园、黄塘桥、曹家洋、故江、沈茹新村、蒋林头、东江、浦南、新建、五莲、四明、东联、珠溪、东俞、屠家埠、多仁、大屋、上江等20个村。
【平安边界创建】嵊州市与奉化市、余姚市、新昌县、东阳市、诸暨市、柯桥区、上虞区相邻,边界线长372.1公里,其中与东阳市界线约72.4公里,与奉化市界线约22公里,与余姚市界线约31公里,与柯桥区界线约62.1公里,与诸暨市界线约47.3公里,与上虞区界线约59.9公里,与新昌县界线约77.4公里。共埋设界桩25个(含三交点界桩7个),涉及13个乡镇(街道)、24个行政村。2014年4月17日至6月10日,嵊州、东阳两市对“绍金线”东阳、嵊州段进行了联合检查。“绍金线”东阳、嵊州段走向自北向南,始于诸暨、嵊州、东阳三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绍金线”5号界桩,止于嵊州、新昌、东阳3县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绍金线”7号界桩,全长72.4公里,共设置3个界桩。(沈荣华)
人口变迁
【年末实际人口】 2013年年末,嵊州市21个建制镇乡上报的人口总数为733667人,2014年加减四项变动(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后,年末嵊州实际总人口数为733147人。
【全市人口及变动情况】 2014年末,全市共有260245户、733147人,其中:男性376601人,女性356546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56;非农业人口数为198422人,比2013年增加370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出生6326人,其中男性3185人、女性3141人,出生率为8.63‰;死亡5609人,其中男性3219人、女性2390人,死亡率为7.65‰;自然增长率为0.98‰。迁入2789人,其中,省外迁入1146人,省内迁入1643人;迁出3872人,其中迁往省外2112人,迁往省内17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