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概况】 2014年,全市实现地方国内生产总值4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1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8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8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8.7%和39.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7:50.4:40.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723元,增长6.8%。全市财政总收入41.46亿元,增长10.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5亿元,增长10.2%。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奖扶资金】一是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争取省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810万元,兑现现代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资金2050万元,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支持市内企业和个人外拓农业基地;安排1010万元,支持农林产品优生产、创品牌、拓市场。二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对重大技改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浙商回归”项目等给予“一厂一策”或“一事一议”扶持;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在央视播放嵊州区域品牌广告,支持6家厨具企业在央视进行品牌宣传;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1100万元,鼓励企业创新创牌、转型升级。全年累计兑现工业经济政策扶持资金1.15亿元。三是支持电子商务提速发展。全年兑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资金403万元,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成立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建立电子商务园区,加快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训,发展乡镇(街道)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
【财政收入】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0.4%,与上年基本持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09亿元,占比96.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9.7亿元,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22.05亿元,增长13.3%。健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制,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1.92亿元,其中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9679万元,增长2.3%。组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72亿元,增长15.9%。
【民生支出】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27.9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一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投入。落实1.09亿元用于12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五水共治”资金,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新解决3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三改一拆”工作,助推“无违建”创建;安排资金2000万元,改善山区乡村民生设施。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1093万元,补助义务教育免杂费和公用经费3691万元,对民办学校按在职教师数给予人均5000元的人员经费补助。专项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650万元,支持农村“文化礼堂”和越剧事业建设,建成文化礼堂31家。安排财政资金4100万元,支持交通结构调整,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三是助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资227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由600元/人提高到700元/人,免费开展城乡居民和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落实殡葬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生态公墓建设。
【财政改革】 2014年,市财政局多措并举,深化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严控待分配资金管理,压缩和控制年中二次分配资金规模;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行政成本,全市公务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支出下降36.1%,其中公务接待经费下降41.2%,会议经费下降36.5%。二是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4月1日起,全市22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实现全覆盖。提增公务卡发卡量和使用率,累计发放公务卡8392张,公务消费刷卡支出1163万元。三是深化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比较实用的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软件系统,有30个项目通过平台软件进行资金发放,及时公开各类涉农民生政策和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等信息,方便群众查询,累计补助240万人次,补助金额14.37亿元。
【财政管理】一是加强财政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公共财政管理、业务操作规范等实现按章办事;出台财政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依法规范权限和程序;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健全对重大行政行为的决策机制,杜绝随意决策、越权决策行为。二是推进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开展“小金库”清理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专项清理,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和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建立财政权力清单制度,由事前审批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转变;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加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力度。三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全面推广《金财工程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理顺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业务关系,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落实到位政府购买服务、推进PPP工作等重大财政改革措施,实现政府履职与社会服务“双高效”。(黄小明)
国税
【概况】 2014年,市国税局面对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经济税收联动分析,统筹安排免抵调库工作。全年全市国税收入达到20.4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8%,其中,直接贡献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10%。
【税收态势】税种方面:征收增值税15.10亿元,同比增长2.81%;征收企业所得税3.5亿元,同比增长31.02%;征收车辆购置税1.81亿元,同比增长17.87%;征收消费税559万元,同比减少3.79%,主体税种增速分化。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税收38.9万元,同比下降30.1%;第二产业税收14.79亿元,同比增长2.63%,占整体税收的72.5%;第三产业税收5.69亿元,同比增长3.84%。纳税行业方面:领带服装业(包含领带业、绢丝业、服装业和纺织业)纳税5.17亿元,电声电机业纳税2亿元,机械厨具业纳税2.57亿元,三大集聚产业税收占第二产业的65.85%。
【税收政策】全年共办理出口退税7.96亿元,落实三农政策、福利企业政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等项目减免2.43亿元,落实小微企业、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减免0.38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联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做好“营改增”扩围工作,对1家邮政企业、14家快递企业、8家电信业纳税人和17个营业厅进行充分沟通和培训,帮助纳税人及时适应新的税收管理模式。
【税收经济联动分析】开展2013年度全国税收调查,完成383家企业的数据采集、审核和上报,实现数据零差错;将462户重点税源企业和行业代表性企业纳入税收预测直报平台,增强组织税收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局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制度,每季度通报税收经济情况,开展经济、政策与税收形势调研,定期向市四套班子汇报,其中《市国税局关于保增长的工作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副书记、市长的重要批示。
【税源专业化管理】对内设机构、工作职能、管理模式进行微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省局的82项涉税事项为蓝本,结合征管质量绩效考核要求,重新明确206个工作规程的执行单位、责任单位、监管单位的具体职责,通过“任务推送表”对工作流转的进度和质量进行跟踪考评。
【增值税管理】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行业整治,其中厨具行业、电机行业税收分别同比增长28.17%和11.44%;开展区域巡查,每月安排人员分区域巡查小规模纳税人,全年共完成1.16万户纳税人的定额核定与调整工作;做好清欠工作,建立欠税清册,逐户清查约谈,责成纳税人制定清欠计划书,并采取控制发票数量、以退抵欠、税收保全等措施,敦促及早缴清税款;加强部门信息互换共享,重点了解地税稽查信息、财政补贴收入、砂石资源开采、股权交易等情况,从第三方信息中挖掘税源;强化免税农产品开票管理,从242户苗木纳税人中抽取种植面积和开票金额较大的纳税人展开实地核查,对18户苗木纳税人进行重点整改。
【所得税管理】开展所得税汇算清缴业务培训、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培训,对列入成本票面额度1000元以上的网络发票进行电脑查验和入账管理,共查验发票8343份,为保障汇算清缴质量打好基础。全年共汇算清缴企业5250户,累计应补所得税额6056.47万元,补税率为24.33%,实施后继审核73户,补缴税款437万元。
【出口企业风险管理】实行出口企业退(免)税分类管理类别办法,将695家出口企业分为A、B、C、D四类,在退税申报、纸质人工审核、计算机审核、生产能力核查和退税评估分析等方面开展差异化分类管理;开展加工贸易企业进料手册年度核销清算,共清算15户,调整免抵额108万元。
【纳税评估】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方案核批制、审理制和回访制,实行行业评估扩面,一年来通过评估、重点审核、清算、股权转让补缴税款904万元,减亏损3414万元。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制定《嵊州市国税局纳税服务规范(1.0版)》,将178个服务事项按9大类、50个大项进行梳理,明确审批依据、审批条件、申报材料以及承诺期限,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便民办税服务,改造自助办税服务区,推行免填单制和首问责任制,启用“一机双屏、双屏同显”办税模式,落实大厅值班长轮班制度和双人导税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考核,每月评选业务优胜窗口和优质服务之星,提升服务质量。
【纳税宣传】开展第23个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走进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与300多名小学生共上一堂税课,在省局网站举办“春风吹暖、服务惠民”在线访谈;开好税企例会,举办各类座谈会、培训会15次,培训3000余人次;拓宽宣传渠道,健全网络服务机制,开通官方微信和QQ综合群,提供办税指引、政策宣传、信息查询、税收辅导等涉税服务,全年共发布微博714条,微信388条,581余名纳税人加入QQ综合群,1197名纳税人关注了微信,2790名纳税人成为微博粉丝。
【依法行政】全面清理各类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在办税大厅进行公告;统筹进户执法行为,取消20项进户执法项目,严格执行进户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事前审批、事中评议、事后监督的执法体系;市国税局作为绍兴地区试点单位,运用好辅导、建议、提醒、劝诫、警示等非强制性手段,稳步推进税收柔性执法试点工作。
【内控监督】运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监控执法行为10.63万家次,无过错申辩调整21人次,税收执法正确率达100%;对超标准小规模纳税人的清理、减免税备案进行专项执法督查;及时完成案件审理,举办公开听证会2次,全年审结一般行政处罚案件26件,案审委讨论审结重大税务案件11件。
【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科学选案,准确锁定疑点企业,全年累计检查63家,其中有问题61家,选案准确率为96.8%;开展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出口退(免)税企业、股权转让企业专项检查,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与公安、地税、海关等部门的协作,排查出13家企业80份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为假发票,共查补税、罚款422.6万元。全年累计查补入库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罚款1985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8件。(沈盈舟)
地税
【概况】 2014年,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39.72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22.05亿元,增长13.3%;各项基金、规费收入17.67亿元,增长14.3%。税种方面:企业所得税入库3.35亿元,增长42.7%,增收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其中金融业增收3217万元,房地产业增收7674万元;土地使用税入库2.49亿元,增长98.2%,增收主要来源于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土地等级从原来的每平方米3元、6元、9元分别提高到6元、9元、12元;个人所得税入库2.52亿元,增长27.6%,增收主要来源于企业股权转让入库个税和嵊州农村合作银行分红入库个税;营业税入库5.38亿元,同比下降9%,减收主要原因系楼市交易低迷,房地产营业税下滑;土地增值税入库3.0亿元,增长6.4%,增收主要来源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行业方面:制造业入库5.48亿元,增长40.0%;房地产业入库8.68亿元,同比下降2.9%;金融业入库2.0亿元,增长42.7%;建筑业入库2.35亿元,增长7.1%。
【助力企业“股改”】筛选20家骨干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量身定制专业化税收政策服务,帮助企业实施规范化股份制改造,至年底,共辅导6家企业完成股权转让、4家企业完成资产重组,其中3家企业已在浙江股交中心挂牌,5家企业完成股改。
【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持续推进个体税收“建账建证、预警管理”,高效服务助力“个转企”和“小升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以企业亩产税收贡献度为指标,扎实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类分档差别化减免试点,落实亩产税收激励政策,对符合激励政策条件的224家企业减免税收2940万元。对部分工业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减征五项社保费9879万元,惠及3900家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企业因享受加计扣除税率优惠减负1845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157万元,惠及322家企业。
【征收管理】一是优化部门协作。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有效运用各部门涉税信息,形成多部门大联合的征管体系;与国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房产土地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掌握土地、房产税源信息;做好个人出租房产税收征管工作,实行分类分档差别化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综合治税管理模式。二是加强政策管税。通过出台《嵊州市地方税务局股权转让所得税征管办法》,拓展股权工商前置内容,加大管控力度;修订工业土地最低计税价格。修订后的亩均最低计税价格平均提高20万/亩。三是规范税收秩序。加大“事前防范、事中提醒、事后追缴”的欠税监控力度,运用自主执行、法院协助执行等手段优先追缴欠缴税费。修订和完善《税源巡查管理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四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确定268家重点税源企业,制定重点税源管理办法,成立重点税源监控和预测分析小组,按月、按季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情况,全市268家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占全局税收比重达64.9%。
【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综合分析机制,强化《税友龙版》税收风险管理模块的信息分析和数据应用,筛选征管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测图技术全面核查城镇土地使用面积,夯实房产土地税源信息基础。健全计税价格动态管理机制,深化房地产一体化征管软件应用,更新存量住房交易计税基准价格系统数据,科学评估工业土地使用权及不动产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通过虚拟化平台,对物理服务器进行虚拟化迁移;对各分局链路做双路冗余,铺设广电光纤,保障通信线路安全;制定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方案,通过物理隔离卡,对用户电脑进行内外网隔离,保障办公用电脑数据信息安全。
【纳税服务】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坚持上下联动,重点走访重大税源企业和浙商回归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入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系统,集成发票缴销发售、POS刷卡缴税、完税证明打印等服务功能。创建“嵊州财税”微信服务号,实现“微服务,云覆盖”,宣传最新政策法规。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落实权力清单制度。推行导税服务、提醒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定制服务,拓展同城通办、免填单等增值服务措施;深化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补正承诺制、全程服务、“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向企业推出“订单式培训”服务,接受企业“下单”咨询,发放“纳税服务卡”搭建税企连心桥;切实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纳税人提出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予认真落实。
【税收宣传】一是通过各种平台开展税收宣传,在《今日嵊州》报、嵊州电视台等本地主流媒体,精心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大力宣传地税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的人和事;依托《嵊州地税》网站、微博、税企QQ群、税务微信等网络平台,创新开展各类政策辅导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各种税收政策;联合市国税局在文化广场开展税法宣传;在各分局(所)和市办证中心放置税收政策宣传资料,供纳税人学习。二是开展税法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部深入企业、乡镇和学校,开展搞调研、送政策、送法律、求意见活动,宣传党的税收惠民政策,开展税收政策咨询。三是组织业务培训。税收宣传月期间,分两次组织207名税务干部和900余名企业会计开展企业所得税培训,并现场为纳税人答疑解惑。
【税务稽查】 2014年,市地税局制定并实施《嵊州市地税稽查案件时效管理办法》,对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综合等环节的工作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加强与公安、检察、国税、国土、房管等部门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开展以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股权转让交易企业及个人、多年未查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业、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企业为重点的税收专项检查;开展虚假发票“买方市场”整治,查处违法企业13家,发现非法发票63份,涉及金额429万余元。全年共检查193家,查补税款2152万元,费、基金56万元,加收滞纳金288万元,处罚款100万元,合计2596万元;查处大要案1件,省级媒体上曝光稽查案件1件。(黄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