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概况】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6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2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81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6%和46%,三次产业结构为8.5∶49.5∶42。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0798元,同比增长7.3%,按年平均汇率(6.23元)折算,人均生产总值9764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46.7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17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支持经济发展】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安排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500万元,拨付“越乡龙井”和“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资金800万元,促进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和现代种植业基地发展。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市本级全年累计兑现工业经济政策资金1.04亿元,扶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计划,补助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三是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安排电子商务扶持政策资金800万元,通过财政补贴手段,加速实体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四是转变经济扶持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出台《嵊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实施意见》,启动初始规模5亿元产业基金;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2.4%,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6.24亿元,占比89.9%。强化税收征管。深化应用数据分析平台,开展分行业分类别纳税评估,组建重点税源评估、房地产土地增值税清算等五个工作组,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建立健全与国税、国土、发改等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堵塞征收漏洞。探索构建征收、管理、稽查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大对重点涉税案件彻查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纳税环境。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3.35亿元,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23.59亿元,增长7%;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7.58亿元,增长11.9%。加强非税收入。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均纳入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管理,全面取消手工开票方式;开展非税收入分户沉淀资金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在政府网站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完成非税收入37.62亿元,同比增长71.6%,其中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2.93亿元,同口径增长5.0%。
【民生支出】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33.9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一是推进“三农”建设。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9000万元,安排182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资金3亿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600万元,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工程等建设。二是加大社会事业支持力度。投入教育经费11.5亿元,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投入科技经费1.9亿元,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大众创业;投入文化经费9200万元,支持越剧繁荣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安排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3100万元,基层医疗机构收支差额补助4900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145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提高到每人1876元/月;安排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贴2.9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850元。
【财政改革】深化“全口径”预算编制改革,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2015年上会的67家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体系,稳妥有序开展存量债务置换工作,争取到省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41.06亿元,置换2014年前的存量债务,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硬化预算执行刚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收支”的原则,严格执行人大批准预算,杜绝随意调整预算;探索构建全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完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跟踪财政资金流程,实行党政机关会议培训定点管理;全面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对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严格审核,超额度、超范围开支一律退回相关单位重新办理,全市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等支出同比下降26.3%,会议费同比下降11.4%。
【财政绩效监督】一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开展市级部门(单位)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及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督查,补缴入库政府非税收入1116万元,核销财政票据50万份,责任追究8家问题较严重的单位,建立长效的非税收入监管机制。查处5家企业违规获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贴息资金问题,追缴违规资金161万元,罚款16万元。全面清理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结转结余资金全部收回市财政统筹安排,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2亿元。二是完善房产出租管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出借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单位对外出租出借房产,一律报市财政局审批,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租,收益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三是实行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出台《嵊州市2015年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工作方案》,首次实行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项目招投标,平均年收益率比三年期基准年利率上浮53.3%,提高财政资金存放透明度,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黄小明)
国税
【概况】 2015年,市国税局共组织税收收入22.22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8.54%。
【税收态势】税种结构方面:全年征收增值税入库17亿元,同比增长12.54%,占总收入的76.26%;企业所得税入库3.27亿元,同比下降6.5%,占总收入的14.52%;征收消费税0.05亿元,同比下降6.44%;征收车辆购置税1.89亿元,同比增长3.96%。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税收16.61亿元,同比增长12.38%,占国税收入总额的74.75%;第三产业税收5.59亿元,同比下降1.75%,占国税收入总额的25.16%。行业分布方面:领带服装业(包含领带业、绢丝业、服装业、纺织业四个行业)纳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5.49亿元,电声电机业纳税2.23亿元,机械厨具业纳税3.29亿元,三大集聚产业纳税占到第二产业的66.28%,块状经济优势明显。从行业税收增长速度看,厨具业、电声业、领带业、机械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电机业、绢丝业下跌明显,行业呈现分化状态。
【税收优惠】全年增值税方面共办理出口退税8.98亿元,落实促进三农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各项目减免抵2.1亿元;企业所得税方面落实小微企业、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0.87亿元;落实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减免0.86亿元;减免抵退税收总额累计达12.81亿元。
【税收征管】一是推进“小升规”工作。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4个工作小组,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开展下规企业、存疑企业评估和稽查,通过“一盘棋”做好规划、“一线法”摸清底数、“一面旗”示范引领、“一条龙”服务企业、“一股劲”推动升转等措施推进“小升规”工作,全年,共完成“小升规”企业116户。二是加强各税种管理。做好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工作,共有5383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1020户小规模纳税人完成升级。落实总局对电池和涂料生产企业征收消费税政策,共对29户企业开征消费税。完成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对51户企业进行后续审核,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223.19万元,补交所得税120.62万元,补交增值税69.17万元,加收滞纳金15.17万元。三是强化出口退税分类管理。落实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结合总局分类标准和2015年纳税信用等级情况,评定一类出口企业64户,二类出口企业182户,三类出口企业452户,四类出口企业13户。开展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试点,推行电子退库,一类企业从按旬退税升级到“天天退”,退税时间从15个工作日提速到最快1个工作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落实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开展出口退税预警评估,通过出口货物退(免)税预警监控系统核查企业2户,追回已退出口税款10.6万元,完成了20户二类、三类和四类企业(全部)的风险评估,防控出口退税风险。
【税收执法】一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完善评估工作规程,推行评估案件三级审理制度。全年对62户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共补缴税款1001.39万元,并依法加收滞纳金。开展重点税源企业、出口退免税企业、黄金交易企业、造纸企业、水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加大打击震慑力度,共安排稽查案件66户,有问题65户,选案正确率98%,累计查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加罚款共计入库4132万元(包括自查数2094.44万元)。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将发票整治与税收各类检查有机结合,做到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一年来共受托协查发票57份,委托协查2份,确认有问题发票22份,涉及税款109万元,全部按规定进行查处。二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依托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全年共监控执法行为10.11万起,无过错申辩调整20条过错信息,确认和追究执法过错0起,执法正确率100%。做好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工作,审结案件23件,查补税款618万元,罚款428万元。运用柔性执法,逐步探索和推行说理式税务执法文书,增强行政处罚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三是加强税源风险管理。全年共接收上级推送高、中、低风险纳税人总户数49户,风险应对率100%,其中发现高风险和中风险问题户数20户,补缴入库税款116.89万元。通过所得税年报异常核实、新办税务登记核实、发票开具未足额申报、当月同种发票领购次数较多提醒等9个风险点的识别,强化重点税源风险管控,共涉及370户风险纳税人,1669条风险信息,已采取应对措施户数354户。
【纳税服务】一是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并按要求做好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落实国、地税合作、纳税服务、征管、出口退税四个规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操作细则,统一纳税人报送资料、业务操作等操作标准。建立国、地税联席会议制度,商讨细化合作事宜,不推进国、地税合作事项;结合实际操作编写详细的操作手册,精简优化涉税审批流程,减轻企业办税负担。二是健全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服务平台,扩大行政服务中心的税收业务范围,实现大厅人员的合理配置;拓展网上办税功能,探索“互联网+税收服务”模式,不断完善QQ群、微信公众账号功能;设立“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咨询服务岗”;部署纳税服务社会化办税服务点建设,为企业提供更个性、更高效的办税服务。三是开展“便民办税”活动。坚持“税企例会”工作制度,结合“纳税人学堂”,召开各类涉税风险座谈会、出口退税、“走出去”企业等专题培训13次,培训纳税人8000余人次,发放相关资料1万余份;加强国、地税纳税服务合作,联办办税窗口、联合开展税收宣传,方便纳税人办税。四是拓展纳税服务空间。全年共对91户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风险提示。联合地税部门完成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全市共参评5451户,确定A级纳税人1187户,B级纳税人3160户。与相关银行合作,推出“税易贷”“助保贷”项目,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做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通过工商部门信息共享途径直接进行税务登记,简化企业登记流程。(沈盈舟)
地税
【税收收入】 2015年,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43.3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7.0%;基金费等其他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11.8%。营业税比重略有上升。营业税入库5.95亿元,同比增长10.7%,增收主要来自房地产业,增收4507万元;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合计增收1119万元。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下降。233家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14.83亿元,负增长3.1%,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69.4%下降到62.9%,下降6.5个百分点。地方税比重稳中有升。地方税比重为75.7%,比上年升2.3个百分点。地方税中除两个所得税略有减收、耕占税大幅减收外,其他税种均有不同程度增收。
【税收减免】对部分中小微工业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减征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4232万元,惠及3632家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减免所得税1626万元;认定小型微利企业400户,减免所得税269万元;“小升规”企业备案类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200多万元。
【银锐互动】探索“银税互动”工作,与建设银行签订小微企业“银税互动---税易贷”业务合作协议,为有发展潜力、诚信纳税但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税源培育】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税源计划,对选定的培育企业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健全优质税源培育涵养工作机制,成立由税收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小组,专人负责联系跟踪,提供一对一、贴身式的服务。推行专门的进户执法模式,对培育对象实施以自查为主导的涉税风险自纠机制。试行税务风险提示制度,根据培育对象的涉税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涉税风险分析评估,事先提醒可能潜在的涉税风险。
【税收法治】规范税务文书,制定《嵊州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文书操作规范》,对税务文书的格式、制作、签发、送达作明确规定。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与法院建立破产企业、担保财产拍卖企业涉税案件执行联动机制,行使税费优先权受偿权,成功追回12户企业所欠缴的402万元税款和16万元社保费。开展执法督察。通过《龙版》锁定异常数据,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对企业所得税、独立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和稽查长期未结案情况开展专项督察,通报存在问题,并进行“回头看”。
【征收管理】强化精细化征管。完善税源巡查管理办法,深化应用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健全征管台账,夯实征管基础。开展分行业分类别纳税评估,强化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分税种管理,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组建重点税源评估、房地产土地增值税清算等五个工作组,大力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努力挖潜增收。强化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与国土、发改、乡镇(街道)等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掌控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房产交易等涉税信息,堵塞征收漏洞。
【信息化管理】深化信息管税。推广使用CA证书,提高电子数据应用安全可靠性与法律效力。依托《税友龙版》数据平台,实行企业数据管理集合,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深化应用《数据综合分析管理平台》,着重开展税收风控指标补正工作,降低执法风险,提高税收征收率。重视信息安全。全局网络线路实现内外网隔离,安全等级保护评测达到三级,并改造升级提速;开展信息安全综合应急演练,增强办税服务厅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费征收】加强日常征管。规范欠费管理,根据欠费原因,制定清欠计划,清理未申报户和零申报户,清陈控新。加强缴费基数比对。通过企业缴费基数与所得税税前列支工资薪金比对,核查缴费率过低企业,督促企业按实补缴。全年共组织五项社会保险费17.5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养老保险费10.23亿元,同比增长12.9%;医疗保险费5.15亿元,同比增长13 %;失业保险5782万元,负增长12.3%;工伤保险4621万元,同比增长17.7%;生育保险费3161万元,同比增长18.9%。开展工会经费代征。1月1日起,代收634家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工会经费,至年底入库1150万元。
【纳税服务】落实涉税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税程序,“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顺利实施。开展以“便民办税”为主线的十大“春风行动”, 推行“纳税服务联系卡”,方便纳税人联系咨询,以标准化站所建设、电话咨询专线、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探索企业个性化服务。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税法送万家”纳税服务活动,印发宣传资料3万份。举办税法专题讲座,在《今日嵊州》报专版印发《嵊州市税收法律知识有奖竞赛》,每月定期更新“嵊州财税”微信公众号内容,让纳税人及时了解相关税收政策。
【税务稽查】落实《全国税务稽查规范》,探索构建征收、管理、稽查一体化运行机制。坚持责成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稽查模式,深化运用智能选案、电子查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稽查工作质效。加大对重点涉税案件彻查力度,发挥税法威慑作用。全年共检查纳税人177户,其中责成自查115户,重点检查62户,查补税款1144万元,费、基金9万元,加收滞纳金161万元,处罚款456万元。查处发票违法企业7户,非法发票38份,涉及金额252万元,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64万元。查处大要案4件。(黄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