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 2015年,市农林局继续围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稳粮保供给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综合体和农业“两区”(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做好农林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全面开展畜禽污染综合整治,实施绿化工程和森林保护行动,继续全面实施山区发展项目,通过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努力打造绿色精品农林大市、高效生态农林强市,各项农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嵊州市先后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5年度重点产茶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是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98%,一产增加值38.13亿元,增速2.5%,其中农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速2.28%;林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速5.92%;牧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速0.93%;渔业增加值0.39亿元,增速5.4%;服务业0.21亿元,增速6.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6元,同比增长9%。
【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 2015年,继续打造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全年完成投资2413万元,累计投资2.4亿元。是年,成功申报陈剑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工作站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化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完成沿江景观带建设;已建设一期精品果蔬区400亩,连栋大棚100亩,雨水收集池8亩,配套管理用房2000平方米;并动建思家农场和由嵊州分公司投资4500万元的杭州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 2015年,继续重点建设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是年,三界飞翼完成投资5310万元,累计投资近5亿元。建设50亩玻璃温室大棚,大力发展智能化精致农业;启动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高档观光休闲酒店建设项目;已完成旅游规划论证,特色小镇建设已通过省考核,将与现代农业基地项目结合实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015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有序推进。一是根据全省“五水共治”的统一要求,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年初统计,全市共有5头以上大小猪场2375家,需要关停的猪场数是绍兴市兄弟县(市)总和的3倍。同时又遇上生猪价格大幅度反弹上涨,给整治工作带来困境。市农林局及时出台《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发布通告;市农林局通过电视《新闻1+2》和报纸“答记者问”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并成立指挥部和设立办公室,抽调100多名干部分区负责,集中打好这一硬仗。是年,全市共关停畜禽养殖场1946家,同时对429家猪场开展全面治理,其中138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联合验收;此项工作在省级明察暗访中得到了好评。二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和清洁能源。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达9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6%。已落实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生态消纳对接,新增生态消纳地6.8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5.6万吨。三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2.5万亩次,减少不合理施用的化肥实物量694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9.9万亩,农药减量44.5吨,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量0.7万吨,实施绿色防控融合面积3.7万亩。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2015年,全市通过农民素质、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生产主体的技术素质。一是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在长乐镇、石璜镇和市农科所举办了四期冬季职业农民培训,受训400人次。二是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做精。对50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骨干进行了合作社发展与财务管理培训。三是发挥园区示范辐射作用。以理论培训、现场观摩、实践基地等方式,向农民们传授甜玉米、芦笋、葡萄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引领农民走高新高效农业之路。四是开展“进百村入千户、助农增收促致富”科技入户活动。共联系鹿山街道、长乐镇、甘霖镇、石璜镇等150户科技示范户,推行“专家——责任农技师——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服务模式,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科技和服务支撑。
【农民信箱工作】 2015年,市农林局继续利用农民信箱、农业110等服务平台,开展专场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工作,发挥农民信箱农产品产销对接作用,提升网上农博会农产品推广与市场服务能力。组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注册农民信箱,上网设摊展销农产品,全市常年设摊330多家,展销农产品1100多种。组织农业主体加入网上农博会电子商务平台,并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农业主体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范围。全市全年共发布“每日一助”462条,发布数量和意向交易、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服务成效均有了明显提升。在3月和4月的花木销售旺季,农民信箱买卖信息和“每日一助”为花木专业户提供了一个信息发布、交流的平台,助推了花木销售。网上农博会、“每日一助”还助推了果蔬销售,通过农民信箱发布信息,在农博会上设摊,打销路,吸引远在金华、衢州、安微的客户主动与专业合作社联系洽谈,并专程开车到种植基地考察和收购。是年,市农林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民信箱”先进单位。
【农林产品安全建设】提升农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启动农产品“安全嵊州”品牌建设,树立“大食品安全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加强宣传和培训,建成5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成农产品年度定量抽检800批次以上,种植业定性快速检测6000批次以上,瘦肉精监测24000批次以上,各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各类农产品安全案件查处率和移送率达100%,定期曝光一批典型案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年上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个,全市标准化实施率为60%。开展肉品安全“百日会战”行动和集中执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行动,检查各类屠宰场、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等220多家,立案查处2起,罚款5000多元。加强以H7N9禽流感防控为主的动物集中免疫和监测监管,完成定量监测农产品样品524批次,合格率100%,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3407批次,合格率100%,省级专项监测样品抽检77批次。
【“强网清源”集中行动】针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全省“绿剑”农业执法行动,实施“强网清源”专项行动,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开展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集中执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行动。一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进乡村,绿剑护农保春耕”为主题的春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严打行动;三是开展全市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行动;四是开展植物检疫专项执法行动;五是开展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专项检查活动;六是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七是开展秋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同时,全市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和秸杆的督查及治理关停畜牧养殖。全年共检查各类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殖大户、经营网店196家次,抽检农业投入品质量50批次。
【农资监管平台建设】 2015年,市农林局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调查摸底,梳理确定了24家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并组织开展对各试点单位的业务培训。是年,各试点单位的硬件设备全部到位,信息网络系统使用面达100%,按照项目建设要求验收合格。通过农资监管和服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初步建立了农资购销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农资监管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提升了全市农资监管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执法办案业务培训、参与市(县)间交叉执法检查、系统内案卷评选和组织执法人员交流学习、案情讨论等形式,提升了全市农业执法的整体实务水平。2015年,查办违法违规案件5宗,结案5宗,罚没款8200元,查处率、结案率、准确率和处罚执行到位率均达100%;承办市长热线电话3个,调解农业生产事故纠纷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万多元。
【植物疫情监测防控】 2015年,针对嵊州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呈扩散趋势和周边地区新植物疫情频发带来的入侵风险,一方面与乡镇、街道签订了《嵊州市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责任书》,另一方面抓好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指导和防效实地督查,合力提升应对植物疫情的预警防控能力。下发了春、秋季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通知,完成普查加拿大一枝黄花面积1580亩、梨树疫病面积1960亩、西瓜疫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面积1230亩,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面积970亩,甘薯茎腐病面积1260亩。据调查统计,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75.7亩,开展跟踪防控督查48人次,实施防控面积92.8亩,化除率86%,未发现新的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组织开展产地检疫繁种基地(蔬菜、水稻、茶、果苗)面积2519亩,种子量32.2万公斤,调运检疫种苗62批次1537.2万棵、种子产品10.86吨。
【农业废弃物回收治理】对农业废弃物的治理,市政府已出台《嵊州市农业废弃物回收治理实施方案》,明确2014-2017年全市需回收农业废弃物895吨,其中农药包装物121吨,废弃地膜774吨。计划在市农资配送中心(江夏村)设回收处理站一个,在五大集镇及谷来、金庭、下王、贵门、雅璜等乡镇各设代回收点一个,落实专项经费130万元。
【传统农具展览室】 9月18日,市农业科普馆开馆。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刻影响着农民生活状态与农业生产方式,不少传统农具、家具、用品使用稀少,有的濒临消失。经过两年的搜集展品、整理资料、修缮展厅等工作,建立了市农业科普馆,共收藏农具70余件,旨在抢救性保存全市农耕用具、器具,让后人目睹农耕时期留下的实物。
种 植 业
【概况】 2015年,全市继续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推进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实现了稳粮与增收的统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4万亩,粮食总产量16.5万吨,亩产达413公斤;蔬菜种植面积15.84万亩,蔬菜产量30.19万吨;油菜种植面积3.94万亩,油菜籽产量0.53万吨。继续组织实施各类水稻高产优质示范方竞赛活动,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等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和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等一系列致力于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效益和科技素质的活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经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种粮大户补助政策的实施,全年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4万亩,其中:春粮4.1万亩(包括大麦0.25万亩,小麦0.75万亩,蚕豌豆1.45万亩,马铃薯1.65万亩);早稻1.2万亩,比上年减少1.85万亩;晚稻23.6万亩,其中单季稻面积20.5万亩,连作稻面积3.1万亩;旱杂粮10.7万亩。
【粮食产量】全市粮食总产为16.5万吨,其中:春粮0.98万吨,早稻0.51万吨,晚稻11.84万吨,旱杂粮3.17万吨。其中:单季晚稻亩产515公斤,总产10.56万吨;连作稻单产410公斤,总产1.27万吨。水稻单产提高幅度较大,早稻平均亩产425公斤,比上年增产20公斤。水稻面积24.8万亩,水稻总产12.35万吨,平均亩产498公斤,比上年亩增9公斤。
【蔬菜生产】全市蔬菜生产稳步推进。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万亩,总产量30.2万吨,总产值达74080万元;平均亩产量为2223公斤,亩产值达5329元,其中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面积30万平方米。全市蔬菜生产和物价基本稳定,蔬菜总体价格为2.4元/公斤。
【蚕桑生产】全市饲养蚕种9303张,生产蚕茧401.4吨,蚕茧收入1316.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4.0%、22.2%和25.2%;主要是由于春蚕大蚕期遇多雨天气,食桑量不足,使春蚕单产下降明显;晚秋小蚕期受桑瘿蚊危害,小蚕叶难采,后期桑螟爆发,桑叶质量相当差,造成晚秋蚕营养不良,导致蚕病较多,蚕茧单产降低。蚕茧平均张产43.1公斤/张,同比增加2.6%;平均茧价32.8元/公斤,同比减少1.44元/公斤,尤其是晚秋茧价只有27元/公斤,严重挫伤农户积极性,对2016年度蚕种预订工作影响较大。全市共有果桑园80多亩,其中投产果桑园60多亩。
【笋竹生产】全市有竹林面积30.2万亩,其中毛竹24.4万亩,已建成毛竹笋用林4万亩,以雷竹为主的高效菜竹林3.5万多亩。已拥有崇仁坑口、高雾头和竹溪越山、谷来山森、石璜鑫发、里南天顺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0个,崇仁雷竹示范区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园区,在高湖头村建立的毛竹“一竹三笋”示范基地成为省特色林业精品园创建点。全市有竹材加工企业15家、竹笋加工企业2家,竹加工年总产值1.2亿元。全年竹笋总产量达7.8万吨,总产值达4.5亿元,其中小竹笋产量4.2万吨,产值2.8亿元。
【水果生产】全市水果面积11.8万亩,从事水果产业农户3万多户,建立专业合作社8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个。全年水果总产量6.5万吨,产值5.2亿元。
【农业“两区”建设】 2015年,新建粮食功能区2.39万亩,已建成的粮食功能区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的高标准农田规划要求建设,共完成各类投资1.86亿元。具体内容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土壤地力、“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建成机耕路47.2万米、灌排水渠101.5万米、机埠395座、农用线路35.6万米;建成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农机服务中心8个。尤其是西白山综合区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省奖励资金300万元。是年,建成省级主导产业园区(精品园)3个。
【粮食政策】 2015年,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补助65.61万元,高产创建经费50万元,耕地保护补贴2686.33万元,规模种粮补贴307万元。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下达2015年度粮食生产任务的通知》等粮食扶持政策,并把粮食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乡镇,扶持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耕地保护与建设】 2015年,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农田管理措施,未发生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植树造林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的情况。市农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在生产关健季节,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实地督查,制止耕地抛荒。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采用冬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因缺补缺、酸化调整、耕作层改良和配方肥、有机肥应用等措施,通过土壤培肥,把二等标准农田建成旱涝保收、具有吨粮生产能力的一等标准农田。2015年,全市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续建面积为3.8万亩,新建面积为1.8万亩。
【省级中低产田综合培肥示范区】嵊州市省级中低产田综合培肥示范区建设项目落户在三界镇沈湖畈,面积为2156亩。示范区推广应用冬绿肥种植、秸秆腐熟剂(调理剂)、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土壤改良剂(或因缺补缺)、地力检测分析、动态监测评价等综合培肥措施。对三界镇清芝畈、谢塘岙畈和崇仁镇宋家墩畈、外湖畈,以及谷来镇九里斜村畈等5个补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进行了修改;对标准农田置换涉及“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情况进行了审查,是年已审查134个置换项目。
【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全市有各级各类粮食示范方33个,面积8580亩,其中市级示范方8个,崇仁镇赵马坂单季晚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方连片面积1350亩,三界镇沈湖畈小麦免耕直播示范方连片面积1250亩;长乐镇官塘头早稻直播技术示范方连片面积1150亩;甘霖镇孔村坂单季晚稻新优品种(组合)示范方连片面积1017亩。
【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组织乡镇间开展粮食优质高产示范方和农户间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全市已连续11年组织农户开展粮食生产高产攻关竞赛活动。2015年,早稻参赛农户10户,田块12块,面积18.09亩,经现场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07.7公斤,最高田块亩产569.5公斤。单季晚稻高产竞赛,在崇仁镇赵马村费贤华农户田块实割,面积1.12亩,品种为甬优538,经绍兴市农业局组织专家验收,亩产达886.2公斤;亩产800公斤以上田块经市农林局组织验收的有12块。对获得高产的农户和示范方,由市政府出资50万元,在年终进行了奖励。
【水稻优良品种】全市水稻主导品种突出,早稻以“金早47”“中嘉17”当家,种植面积1.15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96%,同时搭配“中早32”等,良种覆盖率达100%。晚稻杂交籼稻以“中浙优8号”等为主导品种(组合);杂交粳稻以“甬优538”“甬优9号”等甬系列为主导品种(组合),常规粳稻品种以“秀水09”等秀水系列品种为主导品种;糯稻以“绍糯97-14”“甬优10号“等为主导品种。全市主导品种(组合)种植面积23.6万亩,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95%。
【水稻种植技术】完成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推广计划,实施精确定量栽培和单季晚稻“五改”技术12.5万亩,推广了超级稻集成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水稻免耕直播技术。
【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一是引导粮食主产乡镇培育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粮食家庭农场。全市有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96家,粮食家庭农场25家;已有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乡镇、街道17个,占全市22个乡镇、街道的77%。二是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全市已有35家农业服务中心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已建粮食烘干中心15家,在建4家,新增粮食烘干能力6000吨;已建水稻育秧中心4家,在建2家,年新增育秧能力2000亩。三是提高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粮食生产实施机械翻耕面积37.9万亩,机械插(播)种面积7.1万亩,机械收割面积22.8万亩,三项合计面积67.8万亩。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2015年,完成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取样送检320个土样,检验结果均合格。有序开展各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地勘察,并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标准农田置换(占补)等方面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普及】以两区建设为平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大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千万工程”,构建完善配方肥推广应用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和主导产业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测土配方进村入户,完善作物施肥配方和推广模式,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肥、沼液替代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秸秆还田、绿肥轮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新型肥料应用,减少化肥用量和肥料流失。201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72.5万亩次。
【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统防统治技术】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境友好型农药,鼓励农产品生产单位应用色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2015年,减少不合理施用的化肥实物量694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9.9万亩,农药减量44.5吨,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量0.7万吨,实施绿色防控融合面积3.7万亩。
【超强台风“灿鸿”受损】 2015年第9号超强台风“灿鸿”风力强,雨量大,对全市农林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约2.5亿元。一是农作物生产受灾。总受灾面积为24.1万亩,其中粮油作物(主要是水稻)受灾18.5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7.5%,成灾5.8万亩,绝收1.1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15万元;蔬菜受灾3.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5%,成灾0.85万亩,绝收0.6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水果受灾2万亩,成灾0.5万亩,绝收0.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其他受灾0.3万亩,成灾0.2万亩,绝收0.1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二是经济林遭破坏。香榧苗圃受灾2000亩,部分大香榧树落果、被刮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花木受灾8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三是畜牧业生产受损。在本次台风中,死亡牲畜85头,死亡禽类3500羽,造成饲料饲草损失30吨,栏舍损毁倒塌87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四是农田遭到损毁。损毁面积达1000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品种管理】一是加强了对种子市场末经审定品种的检查力度,严把种子进口关。二是充分发挥省级新品种示范基地的作用,做好“中早39”等2只早稻新品种的高产示范,面积150亩,经多单位的通力协作,示范区早稻丰产优势明显,为农业部高产验收及提升全市粮食生产水平再展平台。
【各类农作物区域试验】 2015年,市农科所共承试国家级鲜食甜糯玉米3组34个品种,省级水稻、鲜食甜糯玉米、大豆等品种区域试验25组245个品种,另有水稻新品种展示品种11个。7月2日,举行了2015年国家级玉米区试品种现场考察和品尝会,为日后鲜食玉米品种的审定提供理论依据。10月16日,省种子管理站组织全省水稻品种考察专业组,对嵊州市农科所区试点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就水稻品种种植情况进行了现场交流。10月23日,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对区试点进行了参观考察,与会人员对区试站的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区试质量和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进行了检查评价,并就参试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进行了现场交流,为2016年推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1月2日,由绍兴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晚稻生产现场观摩会在市农科所召开。
【茭白新品种及配套技术】 2015年,通过培育示范户、育苗中心、示范基地等方式,在鹿山街道江夏村建立“浙茭6号”茭白新品种种苗繁育和核心示范基地150亩,推广种植2000亩。通过推广“浙茭6号”新品种,逐步淘汰原有的地方老品种,改善茭白品质,提高了茭白的经济附加值和茭农的经济收入。“浙茭6号”于5月5号上市,壳茭市价最高为8元/公斤,平均为4.5元/公斤,平均亩产3015公斤,亩产值13567.5元;其他品种如浙茭2号壳茭市价平均为4.5元/公斤,平均亩产2510.5公斤,亩产值11297.3元。两者相比,“浙茭6号”亩增产值2270.2元,新品种推广效益显著。
【果蔬新优品种推广示范项目】全年引进种植四季果桑7个品种,选用冬季儿菜、大蕃茄、小蕃茄(金珠),锦粟南瓜、莴笋、萝卜、芹菜、青瓜、马铃薯(新佳2号、中薯3号)、花菜等新品种试种获得成功,特别是小番茄深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推广基质及穴盘育苗、水肥同施、银黑膜应用、膜下滴灌、叶菜喷灌、番茄授粉器应用、番茄吊蔓离体栽培等应用技术,吸引周边果蔬种植户前来参观取经,真正起到了项目区新品种推广示范作用。
【车湖畈土地治理项目】 2015年,继续在三界镇蒋镇实施车湖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工程,通过引品种、建基地,办培训等方式,推广物理灯光诱虫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和推广使用有机肥等,提升车湖畈项目区从业人员素质,做到产品绿色安全、质量上档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畜 牧 业
【概况】 2015年,市农林局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市未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同时,不断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质量和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生产效益。全市生猪存栏21.5万头,比上年减少30%;其中母猪存栏2.12万头,比上年减少30.7%;牛存栏0.32万头,其中良种乳牛500头;羊存栏1.5万只,比上年减少11.8%;家禽存栏162.5万羽,比上年增加4%;兔存栏18.5万只,比上年减少10.2%;肉类总产量36435吨,比上年减少4.5%;禽蛋产量9000吨,比上年增加74.8%。
【动物疫病防控】自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一是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发出了《关于做好2015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秋防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在各乡镇、街道先行部署落实的基础上,市畜牧兽医局召集派驻乡(镇)、街道的畜牧干部以及分站站长,对秋防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三是将秋防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防疫员和规模场户,在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后集中开展免疫行动,保证了免疫任务如期完成。是年,全市存栏生猪212607头,其中免疫口蹄疫207375头,免疫率97.5%;免疫猪瘟207030头,免疫率97.4%,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194467头,免疫率91.5%。存栏牛1995头,免疫1903头,免疫率95.4%。存栏羊13219头,免疫12099头,免疫率91.5%。存栏家禽1201689羽,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1140424羽,免疫率94.9%。
【畜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2015年,坚持“凭证屠宰,合格出证,把好源头”的原则,落实到点到场检疫制度,确保了出场胴体及动物产品卫生合格。共检疫生猪72372头,查处病死猪112头,病变脏器,645.9公斤,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是年,全市积极筹备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工作;10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嵊州市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工作实施方案》。
【兴奋剂专项检测】 2015年,各乡(镇)、街道进行了兴奋剂专项检测,共抽检饲养户473户,检测尿样1419个,结果全部为阴性。商贸部门按规定对7家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兴奋剂检测,全年共检测生猪尿样17500余份,占全部屠宰量的15%左右。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一是开展无害化处理“宣传月”行动。二是开展重点水域随意弃置病死动物的防控行动。三是开展无害化处理机制提升行动。四是打击随意弃置和屠宰经营病死动物行动。2015年,全市共建设公共无害化处理池2150立方,共处理病死猪18930头;嵊州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基本完工。共组织750人次对800家养殖场进行检查。
【H7N9禽流感检测】 2015年,市农林局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了对规模养殖户的疫情排查,对26个家禽养殖户的669份血清样本进行了H7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10月2日,在接到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通报后,农业部门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采集了三界镇董龙村董岳水户的18份样本和前岩村3户散户6份样本,经检测结果显示,H7检测为阳性,病原检测为阴性。同日晚,在溯源和H7检测的基础上,对贩运户所在的董龙村和病人所在的前岩村73户农户养殖的家禽全部实施扑杀,对1346羽家禽作深埋处理,同时对所有养禽户及公共场所进行了消毒。10月5日,市畜牧兽医局采集了三界镇董龙村和前岩周边6个村共14户农户的37个血清及拭子样本,经检测H7和病源,结果全部为阴性。根据溯源情况反馈,市畜牧兽医局对温氏公司进行了追踪调查和抽样检测,共检测8户176个样本,结果均为阴性。(徐菁菁)
水产养殖业
【概况】 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5380亩,渔业总产量4520吨,同比增长4%;其中养殖产量3820吨,捕捞产量700吨;渔业总产值7213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值3967万元,占总产值55%;服务型休闲渔业经济产值1653万元,占总产值23%。渔业总体向优质、生态、高效方向发展。
【现代渔业建设】 2015年,继续围绕全省“五水共治”“渔业转型促治水”等行动,开展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项目140亩,项目由市绿宝水产专业合作社及市东泽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完成投资100万元;开展尾水处理池、进排水渠改造及池塘清淤等建设。实施稻鱼共生轮作减排项目900亩,由鹿山街道江夏茭白产销合作社等养殖单位实施,完成投资72万元。其中市东泽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泥鳅苗种生态化建设项目获得省补资金50万元,项目完成了预期投资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产品质量安全】 2015年,市水利水电局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5人次,检查无公害养殖基地及养殖大户近50家,提升了养殖户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成省市县三级抽样监督抽检49批次,配合农业部监督抽检5批次,抽检合格率100%。根据省统一部署,开展了30亩以上水产养殖主体调查,共调查养殖单位及养殖户116家次,并将结果录入省局养殖户电子数据库信息平台。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2015年,市水利水电局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时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持续发展,助推“五水共治”。是年,在绍兴市渔政部门现场监督下,在南山湖及剡溪放流鲢、鳙鱼种1000万尾,投入资金15万元。
【渔业行政执法】 2015年,市水电局组织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出动检查62次,出动人员195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起。依法年审办理捕捞许可证66本;没收电捕渔器具20套;抓好渔船安全生产,全年实现零事故。完成2014年度渔业油价补助规范发放工作。(裘启煊)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 2015年,市农林局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经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赋权试点,倡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农村股份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程,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民负担阳光行动,及时准确完成农经统计工作,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经体系建设】 2015年,市农经站强化了对土地承包经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三资”和农村财务审计等管理职能。市委、市政府加强农经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支农及政策法规和业务的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是年6月,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举办了一期财政支农政策及“三资”管理培训班,全市661名农村报账员及助理报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支农政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农村财务核算、货币资金管理、档案管理、廉政建设防控、职务犯罪预控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2015年,市农林局贯彻中央深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制定《嵊州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不同情形下的政策性处置意见,推动构建有效的组织领导和指导机制,明确确权不确地等相关政策原则和要求。二是以石璜镇为试点开展整区域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组织、会同石璜试点镇赴温岭进行了考察学习。经全镇17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321个村民小组全面调查摸底,全镇共计有承包面积17001亩,其中以村发包的4767.49亩,以组发包的12702.51亩;其中5个村未实施二轮土地承包。至年底,石璜镇完成了镇域内农村承包土地面积50%的测绘工作。
【土地有序流转】 2015年,市农林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土地流转激励政策。一是引导和鼓励农户以租赁、转让和股份制等形式,将承包土地经营权向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业大户流转,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益。二是着力加强市、乡镇、街道(管委会)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三是继续实施土地流转按月、季上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引导农村进行土地有序、规范流转。是年,全市新增流转面积7500亩,累计流转面积237290亩,流转率达到61.6%;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户,金额350万元,涉及土地600余亩;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户,金额900万元。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2015年,市农林局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股改村加快改革步伐。一是加强宣传培训。二是加大检查督促力度。6月25日上午,市委、市府领导实地督查了农村股改工作,听取了股改村情况介绍,并查看了股改资料及建档情况,随后在鹿山街道召开了各乡镇一把手参加的督查工作会议。同时建立了股改月报制度,敦促有关乡镇加快推进农村股改步伐。三是完善业务规范。建立三级股改档案管理制度,巩固农村股改成果。是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到人(户),有470个村建立了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任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是加强了“三资”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核算的实施细则》,使制度更具规范性、操作性。二是加强了审计监督。贯彻省农业厅“农村财务每三年轮审一次”工作部署,召开了全市农经专题会议、乡镇农经干部会议,对农村财务审计进行专项部署,开展村级财务普查普审和专项审计工作。2015年,全市已完成审计147个行政村(项目),有效地维护了农村集体农民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加强了专项督查。3月,由市纪委牵头,组织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全市各村非生产性开支进行了专项检查,以查代审,敦促整改,着力规范了村干部补贴、招待费用、工程项目支付等村级财务收支。四是规范了财政奖补项目监管。持续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专项审计达96个、村级物业项目实施情况委托审计共6个,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五是推进了“三资”管理示范建设。全年安排了奖励资金4万元,在全市培育了20个民主管理示范村,有效地提升了集体经济公开的质量和时效。
【家庭农场】一是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规模型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对农、林、牧、渔等不同类型的家庭(股份合作)农场建设标准作了规定。二是倡导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创建家庭农场,并引导家庭农场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建立生产档案、成本核算等制度。2015年,全市新成立农民家庭农场71家,累计达到345家。三是搞好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和名录管理,强化示范创建的引领作用。是年,全市共建成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2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新上报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抓发展。对50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部管理,积聚发展后劲,提高管理水平。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49家,其中2015年新增64家。二是抓备案。召开专门会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申报备案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三是抓申报、监测。5月,对全市167家县(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性建设检查。对已获得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7家合作社和已获得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23家合作社进行了年度监测,另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年内申报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四是抓扶持。检查验收了8只2014年度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省财政补助项目,建立了13只2015年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资金补助项目库,并组织完成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的公示、落实及专家评审工作。
【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市农林局根据嵊州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嵊州市制定了创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的实施方案。2015年,嵊州市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
【农民负担监管】 2015年,市农林局公布了全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要点,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五项制度”,清理整顿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的行为,强化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推动涉农负担相关领域改革,提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管理水平,有效防止乱收费、乱摊派在新的领域滋生蔓延。一是以年度考核与案(事)件检查通报为抓手,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以及农民负担源头监管、明查暗访、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行为。5月,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对全市167家县(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性建设检查。8月,市农经站赴越城区开展农民负担暗访互查工作,并调查落实了绍兴市农负办有关金庭、剡湖两地乱收费乱摊派问题情况反馈的整改。二是及时公布2015年度筹资筹劳工价标准,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确保筹资筹劳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落到实处,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年共完成151个村的筹资筹劳项目审核。三是结合村级财务检查,由市纪委牵头对22个乡镇村级招待、公费考察、工资奖金发放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与整治。
【农经统计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市农经年报的编制任务,撰写了农经统计分析;二是继续做好5个乡镇5个行政村50户农户农经观察点的业务指导,以确保农经观察点上报数据真实、详细。三是对2014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进行调查核实,进一步摸清底数,为领导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落实扶持政策提供依据。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5年,全市以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抓手,围绕农业“两区”建设的实际,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阳光实施和“农机服务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得到提质提速发展,农机运行呈现较平稳的安全态势。
【粮食生产领域机器换人】 2015年,全市加大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引进力度,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水稻的育插秧,大力推广育插秧技术,引进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新购置两台穴直播机械,进一步提高了示范效应和水稻栽植水平,全市早稻机插面积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结合 “五水共治”工作,首次引进了无人植保机一台,以推动农业植保领域向高效安全方向发展。三是做好示范推广,5月26日在崇仁镇赵马村举办了新农机及机插能手比赛,推广了机械,提升了技能。
【阳光购机活动】 2015年,一是细化了阳光购机活动的操作程序,以制度护航。二是完善信息公开渠道、保障投诉畅通,建立了农机补贴信息专栏和补贴机具的监管、产品质量投诉体系。三是开展了“农机质量月”活动,做好农机使用情况跟踪调查,保障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2015年,全市新购置机具3275台,受益农户2216户,中央补贴资金859.04万元,省补资金27.62万元,市补资金41.45万元;新增各类茶机2704台,收割机43台,插秧机26台,烘干机9台,拖拉机62台,采茶机72台,植保机108台,冷库846立方。
【农机安全监管和整治】一是创新管理手段,强化行业监管。注重农机安全监管阵地建设,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以创建平安乡村建设为平台,定期为农民机手提供安全培训、咨询、维修和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二是突出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机打非治违及隐患排查活动。2015年,市农林局加大了农机安全执法力度,共发送农机安全短信4500余人次,公安农机警务联络室上路巡查250余人次,检查车辆250余辆,查扣违章拖拉机21台。
【高能耗拖拉机报废管理】 2015年,探索建立农田场院等道路外的农机安全巡查机制,完善农机安全事故防范新体系。加强对高能耗拖拉机的报废更新工作管理,制定了报废更新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加大了对报废车辆的查处力度和政策宣传力度,共报废高能耗拖拉机107台。
新 能 源
【概况】 2015年,市农林局以污染治理为重点,结合年初制定的村庄整治项目和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治理项目计划,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沼气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和太阳能利用等先进技术,稳步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是年,共实施省级能源项目3个,其中崇仁镇富一养殖场项目、现代新有机农业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五百岗高山鸡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营造生态发展环境】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嵊州农林网、农民信箱),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开展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管理等培训,普及循环农业相关知识;三是通过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总结和推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循环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四是探索建立“五个一”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即在农林特色产业中,确定一个主导产业、落实一位产业首席专家、联结一个种植业基地、消纳一个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推广一套可复制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2015年,新增生态消纳地6.8万亩。
【沼气推广】争取省级资金支持,以沼气为纽带,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以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为载体,探索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降低农业污染的数量。是年,新增沼液利用量5.6万吨。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2015年,继续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据市新农办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及列出的村庄,开展了摸底调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并监督实施。是年,规划整治了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达到80%以上。
【农村沼气安全生产】 2015年,市农林局对全市畜禽养殖场的所有沼气池开展了设施检查。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农户安全意识淡薄,对沼气安全使用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二是部分用户沼气管线裸露,风吹雨淋造成老化,出现漏气现象,特别是先期建池户因缺乏保养,沼气灶具已不能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建后服务跟不上,管理不到位,致使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针对存在问题,市农林局工作人员在现场给予及时纠正,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农业产业化
【概况】 2015年,市农林局注重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推介、农产品展销和合作社提档升级等工作,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是年,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绍兴市级31家;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累计1249家;新成立农民家庭农场71家,累计达到345家;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500亩,累计流转面积237290亩,流转率达到61.6%,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农业投入品监管】组织开展了夏秋季“绿剑”保安全农产品专项集中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督检查等行动。严厉打击了非法生产、非法添加和非法经营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以及在肥料中非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兽药中擅自改变组方(添加禁用药物)、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禁用物质等违法行为。2015年,共查处行政案件5起,罚没款8195元;另查处非法从事私屠滥宰、非法调入畜禽产品案件4起,其中3起已结案,罚没款9168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2015年,全市完成定量监测农产品样品817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瘦肉精监督抽检6805批次,屠宰场瘦肉精抽检15218批次,抽检比例为10.57%;全市各乡镇完成检测任务6600多批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市农林局制定了《嵊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案》,以2014为试点年,从2015年开始推进实施。2015年新增追溯体系建设3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14家。
【生产主体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为全面了解我市重点农产品生产主体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主体数据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市农林局在全市开展了重点农产品生产主体摸底调查。同时积极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规定自2015年度起,凡未录入绍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不得再参与各级农业部门的评奖评优、“三品一标”认证和项目的申报工作。2015年,完成24家生产主体评定,并对评定为A级的生产主体单位给予每家5000元的奖励;同时继续深化农产品生产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换证和证后监管。是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8个,上报绿色食品申报单位3个。同时,还为每个“三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主体单位制作了认证信息公示牌。
【农林产品品牌建设】 2015年,市农林局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实行品牌、标准、包装、标识、宣传、监管“六统一”的行业管理,不断增强农林产业发展的动力。举办“2015‘越乡杯’浙江省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嵊州市3家企业获得金奖;全年组织各类农林企业赴杭州、厦门、北京等地参加推介活动10余次,获各类金奖5个,其中“嵊州香榧”连续三届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栏目,以及《经济参考报》等中央级媒体报道了嵊州市农林产业。嵊州市“越乡龙井”在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品牌价值高达21.5亿元。(徐菁菁)
林业
【概况】 2015年,继续推进“森林嵊州”建设,巩固“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抓好生态建设,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实施山区发展扶持项目;优化服务环境,发展生态林业、富民林业和人文林业。嵊州市先后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5年度重点产茶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市农林局被省森林消防指挥部评为2011-2014年度浙江省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六年获省和绍兴市林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市部门考核中获优秀。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00亩,其中人工造林2000亩,实施以森林抚育为重点的上三线两侧山体美化彩化工程等7500多亩,完成平原绿化3150亩、重点防护林4000亩,实施珍贵树种造林示范林和示范村建设,完成珍贵树种造林任务200亩,建设“局长示范林”3个,面积900亩。
【森林系列创建】 2015年,在全市继续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活动。通源乡白雁坑村被省林业厅和省生态文化协会评选为第五批“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三界镇长桥村、黄泽镇许宅村、崇仁镇赵马村创建成为省级森林村庄。三江街道成为绍兴市级森林城镇,石璜镇范油车村、黄泽镇恒路村、开发委多仁村、甘霖镇毫岭村、温泉度假区管委会湖村桥村、谷来镇护国岭村成为绍兴市森林村庄。至此,全市已拥有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省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18个;绍兴市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41个。
【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为夯实林业基础,继续推进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嵊州市西白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认定为第八批省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金庭桂花精品园被评为第六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甘霖省级花木产业示范区和崇仁绿化苗木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完成林区道路建设100公里,其中主干道50公里。至此,全市已有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8个林业产业示范区(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
【省级森林食品基地】 9月,经省森林食品认定委员会的产地环境质量检测、现场评价、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后,嵊州市里坞竹笋专业合作社和七鑫竹笋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里坞牌”和“七鑫牌”毛竹笋基地被认定为2015年度省森林食品基地,至此,全市累计拥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39个,总面积达10.4万亩,其中竹笋基地23个、香榧基地12个、板栗基地3个、苦丁茶基地1个。
【第十四届春兰展】 2月25日,市兰花协会在市领带精品展销中心举行第十四届春兰展,来自全市数十家兰苑的近300盆精品兰花展出,迎候市民前往观赏闻香。本次兰花展共评出10个金奖、20个银奖、30个铜奖。获奖的兰花由市兰花协会组织参加2月27日在余杭举行的省第十三届兰花博览会。本次兰花展也是以兰聚友、广传兰艺、购销兰花、互通信息的好平台,已成为广大会员和兰花爱好者的兰花节日。
【全市义务植树活动】 3月12日下午,副市级以上领导,与120多名干部群众、志愿者一起来到104国道东郭互通处,共栽下桂花树、香框树200多棵,为推进“森林嵊州”建设、巩固“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和实施“五水洪治”决策开头引路。
【“越乡杯”省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 4月2日上午,2015“越乡杯”浙江省龙井茶机械炒制大赛在嵊州市茶叶城举行,这是全省龙井茶机械加工最高水平的一次比赛。全省21家茶叶机械企业参加了比赛,评出5个金奖、8个银奖;嵊州市9家企业参赛,其中民胜机械有限公司、市众兴机械有限公司、市全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获金奖。
【越乡龙井获茶艺博览会金奖】 4月23日至26日,有着“北方春茶第一展”之称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嵊州市组织北京越乡龙井专卖店参加。本次茶博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以“茶悦时光、器美时光”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近600家茶企参展,是国内春季最具号召力和价值的权威展会,已成为每年茶行业走势的风向标。茶博会期间,组委会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5个国家茶叶协会举办了“第一届亚太茶茗大奖”,越乡龙井荣获金奖。
【全国苗乡行考察团走进王氏景观苗木园】 7月22日,由中国园林网、中国苗木产业联盟、省花卉协会花木经纪人分会联合举办的2015全国苗乡行考察团,走进嵊州市王氏景观苗木园。该园为嵊州市墅院景观花木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市园林花木商会副会长所在单位,创建于197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苗木、种子、种苗生产销售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绿化养护管理及室内观叶观花植物租摆的园林绿化企业,现有苗木基地1200余亩;以园林绿化工程提供苗木为主。
【花木产业】 2015年,全市有林木种苗种植面积18.3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36万亩;总产苗量1.8亿株,比上年同期减少0.4亿株。其中绿化观赏苗木18.2万亩,销售产值11.5亿元;鲜切花、草坪、药用花卉等0.16万亩,销售产值6.1亿元,其中铁皮石斛销售产值占到6亿元。是年,造林绿化实际用苗量62万株。主要特点有:一是多数大规格苗木销售形势一年不如一年,销售量减价跌,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50%至200%;二是用于培育苗圃的小规格苗大量积压,价格将继续跌破成本价;三是花木培育将向两极分化,大企业在低潮来临时培育精品意识反而增强,积极应对低潮期的到来,但不少小农散户在苗木无法出圃情况下任其自然,苗圃荒芜成垃圾苗;四是苗木销售由以前传统模式向微信、QQ等互联网方式转变,随着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广泛推广,市场价格非常透明,苗木利润空间不断下降,行业内竞争越发激烈。
【翠冠蜜梨荣获擂台赛二等奖】 7月29日上午,2015年浙江农业之最梨擂台赛在慈溪市周巷镇举行。经过前阶段全省各县、市的层层筛选,省农业科技部门的无公害检测和梨的形状大小、色光、糖度等指数的综合评定及网上公布,最终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其中有嵊州市黄泽镇石隆山家庭农场场主姚鑫永培育种植的翠冠蜜梨荣获绍兴市唯一的省二等奖。
【第八届精品水果擂台赛】 8月5日上午,由市农林局、剡溪水果协会、鹿山街道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嵊州市“剡溪杯”精品水果擂台赛在丰尼山庄举行。来自全市各地的桃形李、桃子、梨头、葡萄等水果协会会员中的精品种植户,在各分会的自评及推荐下参加了本次大赛。经过科学的糖度检测及果形大小、颜光色着等项目的评比,由黄泽镇青石桥村许岳军种植并选送的桃形李以19点多的糖度荣获金奖。
【林产品展示展销和市场推介】 2015年,市农林局组织林产品展示展销和市场推介。11月1日至4日,组织全市林业企业参加第8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11月7日至10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1月21日至25日,参加浙江农博会;12月25日至29日,参加浙江(上海)农产品展销会。嵊州市林产品在义乌森博会上获得2金6银1铜;嵊州香榧连续三届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在嵊州越剧艺校编排了一台《富饶剡溪》为主题的宣传嵊州农林特产形象的节目,配合各类推介会、展销会进行嵊州农林特产的宣传推介。12月5日,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以《一棵香榧树的万元经济效益》为题,报道了嵊州市香榧产业;由市农林局上报的《嵊州市盘活林业特色产业为林农增收“铺路搭桥”》的经验介绍,获副省长黄旭明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森林休闲旅游】加大森林休闲旅游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城隍山植物园项目,开展森林休闲养生基地、森林古道、森林人家等建设;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森林休闲养生基地10个,已建成西白山、红佛寺和温泉等森林游步道100多公里,并正在规划建设另外35条森林游步道,逐步打造“进森林氧吧、赏森林美景、品森林美食”的林业生态产业。充分利用全市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森林生态文化,与浙江卫视合作拍摄了《绿色生态、休闲嵊州》宣传片,已在浙江卫视钱江频道《美丽中国幸福时》栏目播出。
【茶叶产业】 2015年,全市有茶园面积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7万亩,全市茶叶生产总产量19825吨,同比减少2.1%,产值63970万元,同比减少1.2%;其中名茶生产量3990吨,同比减少1.8%,产值 48350万元,同比减少0.96%。主要原因是受气温不稳定、采茶劳动用工紧缺及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第十一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嵊州市再次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5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越乡龙井”先后获第一届亚太茶茗金奖、第十届浙江绿茶(郑州)博览会金奖。在2015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越乡龙井”品牌价值为21.47亿元,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十二位。
【“科技兴林”奖一等奖】 9月14日,省第十二届林业科技周活动开展了“科技兴林”评奖工作,由嵊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抗风优良绿化树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课题项目获省第十五届林业“科技兴林”奖一等奖,为绍兴市林业系统首次。该项目由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市花木产业协会、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绍兴市林业局等9个单位合作完成,主要从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常用的53个绿化树种中筛选出10个优良抗风树种,其中有优良品种速生樱花、速生紫薇等4个,建立了抗风折树种优良单株无性扩繁基地800亩,包括中心示范苗圃140亩、小苗推广示范基地285亩、大苗移栽推广示范基地375亩,还建设了抗风害实验林带2万平方米。该课题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生态防护林和城镇绿化建设提供了依据,项目在省内上虞、余姚、杭州、温州和外省安徽、江苏、山东、贵阳等地推广应用面积达2万亩以上。
【林业科技推广】实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发展香榧2000多亩,实施榧茶套种、榧稻套种等“一亩山万元钱”生态复合经营项目1211亩,其中榧稻套种500亩,推广毛竹砻糠覆盖120亩,实施香榧古树白蚁防治项目近4000株;实施林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项目3项。
【山稻套种】近年来,省林科院森林食品研究所已经搜集了30个品种的山稻进行试种,谷来镇的五百岗列为重要的试种场地,也是全国首个成林香榧套种山稻的试验基地。2015年,全市在长乐、谷来和下王等乡镇的香榧、油茶幼林基地套种山稻700亩左右,普遍获得丰收,亩产一般在150公斤至250公斤之间。
【国有林场改革】 2015年6月,嵊州市林场和南山林场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并通过省林业厅组织的验收。同年10月,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组织的验收。两农场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林场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体制改革,两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相关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以进一步改善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将促进全市生态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香榧文化博物馆】嵊州市香榧文化博物馆位于谷来镇吕岙村,总投资150余万元,由吕岙村黄氏宗祠改建而成,是省内唯一一个用香榧木建造的香榧博物馆。谷来镇作为会稽山区的香榧主产区之一,拥有古香榧树群60个。博物馆的建成,为香榧森林公园增加了看点,也为会稽山古香榧群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嵊州香榧”推荐品牌评选活动】 2015年11月15日,嵊州市2015年度“嵊州香榧”推荐品牌评选活动暨竹溪乡首届香榧文化节拉开帷幕。文化节上,盛家坞村香榧交易市场揭牌,举行了2015年度“嵊州香榧”推荐品牌评选活动,有12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参赛,9个乡镇代表团参加。根据外观、整齐度、脱衣、香味、松脆度等指标,共评出山珍、珍丽尖、才兴、榧天、山岚5个优秀品牌,代表“嵊州香榧”参加省内外香榧品牌推介活动。评选结束后,与会者还参加了“看古村、游古道、赏竹海”的微旅游活动。
【第五届香榧文化节】 12月20日,嵊州市第五届香榧炒制大赛暨香榧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在谷来镇吕岙村举行。本次大赛由市政府主办,共评选出香榧炒制能手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香榧产业】 2015年,全市香榧总面积12万亩,其中盛产1.5万亩,初产5万亩,有百年以上香榧古树近3万株;香榧干果总产量750吨,总产值达2.85亿元。市农林局继续采用“嵊州香榧”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即“母子商标”的形式对全市香榧企业品牌进行整合,实行品牌、标准、包装、标识、宣传、监管“六统一”的行业管理;已有32家单位使用嵊州香榧统一包装,香榧品牌得到有效整合。
【林业改革】 2015年,市农林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林业制度改革和林业信息化建设,全年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500亩,新增股份合作组织64家和家庭林(农)场71家,完成林权抵押贷款4970万元。
【山区发展扶持项目】 7月2日,市府办下达了《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度山区发展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7月至9月,市山区办在各乡镇上报2015年度山区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踏勘并筛选,并初选出48只项目报市政府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全市45只项目分两批在《今日嵊州》上公示,并由市政府发文被列入2015年度山区发展资金扶持项目,涉及到51个行政村,共计项目资金投入3021万元,其中申请市财政补助2100万元,自筹资金921万元。项目主要涉及林区道路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停车场及村民活动中心等),以及环境整治(村庄美化)、产业市场配套、生态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砌出西白山美丽区块建设专项资金250万元。
【森林消防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森林消防工作会议,市政府和各个乡镇签订了责任书。抓野外火源管理、培训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一个月的森林消防专题片、宣传标语,完成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建立森林消防“引水灭火”队伍15支(其中市级1支,乡镇级12支,村级2支),购置高压水泵32台。嵊州市被评为2011年至2014年全省森林消防工作先进集体。
【湿地保护管理】 2015年,贯彻落实《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湿地工作领导小组,完成省厅、绍兴市局部署的各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落实县级管理机构、体制及职责,按要求开展县级湿地名录的确认公布与上报。完成城西湿地修复项目,编制完成《嵊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15~2020年)》,协调落实重要湿地区域植被保护、污染源控制、清淤清污及应对干旱、洪灾等应急措施。
【林政管理】认真执行森林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资源林政管理年度工作任务,切实加强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组织开展“烧炭查处”、“野生动物买卖查处”等专项行动,出动200多人次,挽救野生动物120多只;建立和健全县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责任状;积极配合实施森林资源清(调)查工作,及时报告监测信息和处置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异常情况;组织开展“雷霆一二三号”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0余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0多人,查获木材200多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万多元。
【林木病虫害防控】 2015年,市农林局对全市73000多亩松林进行了普查,清理枯死松树54892株,挂吊免疫注剂8000瓶,挂放诱捕器300套,放置饵木300堆,实施噻虫啉喷粉防治松褐天牛近万亩。全面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其中成灾率0.093%、无公害防治率99.84%、测报准确率99.98%、种苗产地检疫率99.5%;完成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年度任务。(吴建)